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精选8篇)

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 篇1

一、名词解释

1.当你学完教材全部内容以后完成本次任务:

从教材中找出十个关键词,并加以解释。

1.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

2.小企业管理:是指小企业管理者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职能手段来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使其与管理者自身一起高效率地实现小企业发展目标的活动过程。

3.市场调研:是以科学的万法了解市场发展变化的活动。它通过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与分析有关目标市场供求方面的资料,掌握潜在市场和显在市场的情报和数据。

4.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名称、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经营人使用。被特许经营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经营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经营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5.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6.商业计划:创业者或企业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制订的详细计划,主要用于向投资方和风险投资商说 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从而取得投资方或风险投资商支持的一份商业计划报告,同时也是展示自己有实现战略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能力及拥有资源实力的商业计划报告。

7.竞争优势:是指企业能比别的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即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以同样的价格提供较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获得收益。

8.目标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向具有相近统计特征、相同爱好和需求的特定消费者群体提供一组或一种特定的产品的营销活动。

9.产品创新:指企业首次向市场提供在技术上有某些改变的新产品的过程。技术上的改变,可以是原有产品质量的改善,性能的提高,外观的改变,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全新产品。

10.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二、作品题

1学完本课程以后,相信你对小企业以及小企业管理的有关问题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请你想一想,有哪些收获或者感悟?或者你对本课程的教学有哪些意见或建议?请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你的想法。标题自拟,内容不限。

通过小企业管理的学习,对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1、对人性化管理新的认识

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无序管理,更不同于无纪律管理。企业的日常管理需要相应制度的约束,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目标的合理制度,即无可厚非,也必须可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正规的企业,应该有明确的规章。有序的安排可以产生高的工作效率。各位员工应有明确的任务分配、时间概念。企业制度的指定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尽可能制定得合理、执行得公正,这就是人性化的体现。

2、老板与员工关系的从新定位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向来觉得是从属与被从属之间的关系,但是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觉得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双赢”的,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走到一起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的发展固然少不了老板的聪明才智,但是没有勤奋的员工,还是创造不了价值、创造不了财富。员工目标达成之时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老板与员工之间是平等的。所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作为老板的企业主应该严格企业制度并带头执行,严格的制度虽然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畏惧和压力,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相对强者的企业老板,要尽可能帮助解决员工在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同样,员工也会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企业共进退。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企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企业的凝聚力才能真正体现。

3、工作中需要不断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

有些工作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员工对工作能抽长久保持一定的热情,很值得探索。加强早会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通过早会互动,让员工互相发表意见或者让成功者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互相学习,可以总结昨天的失败和成功,鼓舞士气,提高今天的工作效率。

4、在企业中注重非正式组织关系的存在和引导

人是群居的,在一起生产生活久了难免会在企业中产生群体间的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来说,企业内部各个非正式组织间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利益不同所产生的倾轧事件很有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如何引导?学习了本课程之后,个人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各个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工作总科学分组并配置人员,在各非正式组织间引入竞争,反倒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使员工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5、对录用员工问题的思考

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员工招聘的环节中,尤其要注重这一观念的体现。企业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结合公司的发展策略招募相应的人才,招募的人员应该在发展观念上认同企业,并有志于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共同发展。从员工个人来说,进入企业,有的是解决暂时的生存问题,有的是为了今后的一个发展积累经验,学习知识。工作取向性是所有不同。企业针对这种区别,需要进一步辨别。结合企业能够提供个应聘人员的选择,在其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满足不同需求。这样,企业的人员招聘就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可以更紧衣服发挥员工的作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人是有情性的,对于只求简单解决生存目的的生产工人,要给予压力,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促使其进步,促使其提高劳动技能,增加收入;对于抱负、有理想的员工,应该结合其个人特点特长,尽可能在企业里提供相应的工作学习机会,促成其今后的发展。这样,员工的需求可以再企业中得到满足,员工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客观预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能做到有些安排,避免员工突然离岗而造成的损失。在招聘的环节如何引入职业规划思维,招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尤为重要。

6、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率问题

企业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区创造最大的利润,尽一切可能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是企业永续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能力,尽可能给员工安排满足其能力的相应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不能让人力资源闲置,若有可能,让员工兼职,做到一个多岗,这样企业的雇佣成本会显著降低,员工的收入也会相应提高,最终到达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

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 篇2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新一轮改革, 从“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向“盯住一揽子货币”进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21%, 但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 人民币汇率走势发生了改变, 从“单边升值”进入到持续地调整和波动阶段, 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 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了, 增大了外贸企业经营的难度和风险。而汇率风险管理日益成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汇率风险含义及影响因素

汇率风险属于外贸行业风险, 是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是外贸企业一种潜在的威胁, 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防范、量化和管理。

从近期来看, 国际外汇市场波动频繁。对外贸企业来说,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产品出口价格升高, 企业会有更大的成本压力, 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减弱。

从长期来看,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革是一种必然趋势。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等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均出现了较长时期的升值趋势, 人民币今后也将进入一个升值的周期。灵活的汇率制度和适度的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将是有利的, 但汇率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决策前, 需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其主要包括国内外的经济信息、宏观政策、供应链中凸显的异常反应等因素。同时, 外贸企业还应收集专家观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历史数据、最新调整政策、市场预期等各方面的信息, 以便更充分的揭示汇率的潜在风险。

2汇率风险管理措施

2.1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在董事会的专业委员会中专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财务总监组织和领导, 各业务单元设立首席风险官, 负责各自领域的风险管理系统, 汇率风险管理由财务总监组织, 并由各首席风险官具体执行, 向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中, 各机构和部门的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具体如下:

(1) 董事会的职责

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决定承担负面风险的极限;审议和决定风险管理方案。

(2)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接受董事会委托, 具体制订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

(3) 财务总监的职责

集中管理风险, 协调多方关系;监督有关方针步骤的实施;对多种风险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预测;为处理风险和危机制定具体执行策略和计划;在危机发生时, 对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风险管理事务, 并接受委托向企业外部有关机构通报风险管理事项。

(4) 首席风险官的职责

首席风险官是各单位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在企业推动企业风险文化建设, 通过内部培训, 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编制和修订《风险管理手册》;根据企业特点设计并执行风险管理计划及危机处理计划;向财务总监定期汇报风险管理事务;给每个业务单元设立内部风险政策的目标。

(5) 风险业务单元的职责

有效管理各自领域日常工作的风险, 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制定管理措施;提高单元内的风险意识;向首席风险官汇报风险情况。

2.2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决策

为达到预期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须调整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决策。

(1) 随着人民币升值和资本项目管制逐渐的放开, 国内企业可更多地到海外投资, 建立海外原材料供应基地、直接接近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购买国外的品牌和研发力量、通过投资进行对冲 (比如可以购买美国向中国出口产品的企业的股份) 等。

(2) 避免在出口部门之间过度竞争, 由于未来服务业可能会逐步放开, 企业可以考虑提前准备, 先行进入。

2.3汇率风险管理的措施

汇率风险管理的措施包括财务性措施和非财务性措施。

2.3.1 财务性措施

财务性的对策包括提前或推迟结算、利用金融工具回避外汇风险、增加美元负债优化资产结构和推行本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等。

(1) 提前或推迟结算

由于目前存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对进口贸易而言, 如订立较长的合约, 相应延长付汇时间;对出口贸易而言, 应订立较短的合约。

(2) 利用金融工具回避外汇风险

远期结售汇是目前外贸企业首选的外汇风险产品之一, 采取远期外汇交易可以锁定外汇交易价格, 从而锁定成本, 有效实现人民币的保值。其他金融产品还包括外汇结构性存款、进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仓单质押等。

(3) 优化资产结构

外贸企业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折算成人民币后的币值可能会受其影响造成利润的下降或者债务的增加。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可能, 企业可以采取的财务政策有:外币资金按美元、日元、欧元等分比例存放;对资产和负债账户进行重新安排, 转换成最有可能保值或者增殖的货币;尽量多持有硬币资产, 减少软币资产;尽量多转换为软币负债, 减少硬币负债等。

(4) 推行本币结算制度

尽量使用本国货币结算, 不仅有利于结算, 还能降低汇率变动的风险, 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 外贸企业可逐渐尝试对某些外商采用人民币报价, 推行本币结算制度, 避免可能出现的汇率损失。

另外,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前,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几乎是不变的, 但是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幅度相对较大;而人民币升值后, 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相对升值幅度很小。因此, 采用第三种货币结算或者通过外汇套汇交易, 也是实现外汇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

2.3.2 非财务性措施

非财务性措施主要有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合同预警管理和改变传统外贸经营模式等。

(1) 调整产品经营结构。

从长远看, 调整产品结构, 主动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是外贸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加强合同预警管理。

注意加强合同管理, 其中的汇率风险条款是重点, 要注意合同的签约时效, 将业务与汇率风险挂钩考虑。

(3) 改变传统外贸经营模式。

用创新思路拓展外贸经营, 开拓新市场, 发展新领域, 这是企业拓展多元化经营, 由传统外贸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出口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3结束语

通过建立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并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采取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2]严武.风险统计与决策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我国外贸企业的战略管理之路探索 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相对优势;内部分析;外部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贸管制的放宽,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则是国外企业不断参与到我国的外贸业务竞争中。在国内国际外贸市场产品、服务加剧的竞争格局下,我国外贸企业以前的优势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面临沉重的竞争压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企业必须直面竞争、沉着应战。

一、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以经济全球化为主流的国际经济总体趋势,将继续推动国际间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这将在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世界贸易额虽然快速增加,但主要是高技术产品,而传统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则较为有限,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因此,形势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出口的增加;(2)近年来,全球一般加工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国际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3)跨国公司成为世界投资和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从而与外贸企业形成了冲突,挤占了他们原有的市场份额;(4)发达国家利用他们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采用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变相的贸易保护,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的贸易壁垒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严。

反观国内情况,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规范的市场体系还未能形成;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依然存,使得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还比较严格;资本、劳动力、要素等市场还未能够完全建成;法制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全国性的统一市场未能形成,整个国家外贸经济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

由此可见,我国的外贸企业已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沟通与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从而使得局部竞争与区域竞争迅速转变为国际竞争与全球竞争。与此同时,正如前所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及技术等方面也正发生着极其可观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这就要求我国的外贸企业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发展壮大自己。

二、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及其走战略管理之路的原因

我国的外贸企业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得到真正发展的,虽然速度比较快,但由于时间比较短,竞争不充分,再加上保护主义的掣肘,使得外贸企业的数量非常多,但规模却普遍比较小,治理结构不完善,网络不通达,相应的技术水平不过硬,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发达,缺乏核心竞争力。结果大家都在低层次水平上进行殊死搏斗,往往出现一家公司经营成千上万种商品,成千上万家公司经营同一种商品的经营雷同化局面,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步履维艰。

而我国的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却又是极端惨烈的,尤其是那些国际竞争对手,他们早已经历过了多年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实力雄厚,没有明显的缺点,却有着丰富的国际竞争的经验。我国加入WTO以后,门户正逐渐打开,对他们的限制也越来越少。因此,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要利用好这段仅有的过渡期,趁他们未完全进入中国市场或立足未稳之机,凭着对我国市场的了解和已有的网络、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先发优势,迅速发展壮大自己,争取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为进一步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怎样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呢?本文的观点就是借助于战略管理,认清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全体员工同心同力,奋发进取,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所谓的战略管理,也就是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它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预先进行计划的个人和组织远比根本不做计划的个人和组织更容易达到目的,而战略管理则就是一种更为系统、更为合乎逻辑和理性、更为长期的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国的外贸企业确立职责和目标,系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外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并进行良好的贯彻实施和评价。同时,战略管理本身还可以促进各种形式的沟通,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起和影响行动,而不只是对外在变化仓促作出反应,才能够使企业更主动地塑造未来,而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这是企业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法宝,取得更大成功的基石。

三、战略管理的实施

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最好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形成某种思路,或确立一条清晰的主线,先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都十分清楚,不至于当情况复杂或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乱了方寸。要达到这种效果,最好是采用某种模型,即使战略管理过程并不像模型所显示的那样界限分明。针对我国外贸企业当前状况,本文认为如下这种战略管理模型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当然,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调整,见下图。

实践家和学者们认为广泛陈述的任务是进行战略管理的第一步,但企业往往忽视了任务陈述的制定,其实,企业任务陈述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制定企业任务陈述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企业存在的理由,明确企业的用户、产品或服务、市场、技术、对生存的关切、宗旨、自我认知、对公众形象的关切基对雇员的关心,保证整个企业经营目的的一致性,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和标准,建立统一的企业风气和环境,使员工认识企业的目的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使企业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任务陈述,企业的短期行为可能会有损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当然,企业任务陈述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他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和环境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制定完任务陈述之后,对企业就能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这对于制定企业战略而言,虽然很关键,但还远远不够。

我国外贸企业的实力普遍比较弱,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而只能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和地区参与竞争,取得突破,迅速做大做强,获得规模效应,然后再谋求扩张。要想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则必先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要想准确地获得自己的比较优势,途经只有一个,那就是进行深入的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在这个模型中,之所以先进行内部分析,然后再进行外部分析,是有其道理的。(1)我国的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都比较小,能力有限,而外部环境又极端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直接进行外部分析,容易导致他们无所适从,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最终要么是什么结果都得不到,要么得到的结果对自身没有什么帮助,白白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2)当外部环境处于多变状态时,以外部因素为中心并不能为制定长期战略奠定牢固的基础,而企业本身的资源和能力却可能会成为这个基础,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以拥有能力做什么来定义企业,比用要满足什么需求来定义企业,可为战略的制定提供更为持久的基础。由上可见,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内部分析当中来。通过深入的企业内部分析,企业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发现企业所具有的各种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有助于理顺企业里的各种关系和流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在进行了良好的内部分析之后,企业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这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全球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波动性日益增大,不进行外部分析,那就成了闭门造车,容易导致生产与需求脱节,这样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外部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有限的可以使企业收益的机会和企业应当回避的威胁。正如“有限”一次所标明的,外部分析并不是要列举无穷多的所有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相反,它只是要确认那些关键的、值得做出反应的变化因素。然后通过制定可以利用外部机会或减轻潜在威胁的战略,公司应能够对这些因素作出或进攻性、或防御性的反应。有人或许会认为小企业的外部分析过程通常很不正规,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价值,言下之意就是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外部分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就其了解主要趋势和实践的必要性来看,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大企业。

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企业任务陈述,也知道了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这就为建立长期目标与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的长期目标是指人们通过实施特定的战略而想得到的结果,而战略则是为达到长期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目标的作用就在于树立企业努力的方向,促使企业从当前状况向预期状况转变,同时,它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衡量企业管理绩效的标准。而战略制定的本质则在于评价企业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以及他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将事情做好。目标和战略应当被自觉地制定和协调,而不应只是在日常的经营决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王亚平.“十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十五”思路,1999,(11).

3.万卫红,刘艳彬.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与我国外贸战略.江西社会科学,1999,(10).

作者简介: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江苏开元国际集团轻工业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 篇4

工商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浅议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学员姓名于小兵学号037062078

入学时间2004年春季 指导老师蔡永进职称中级 试点学校扬州电大宝应分校

二○○六年五月

浅议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基层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单位和最小单位。基层班组系企业的最前沿阵地,凡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效率、技术、安全等诸指标,都须落实到班组才具有实际意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要以基层班组的工作绩效为依托,以基层班组的实战能力为基础。所以,基层班组长作为企业的兵头将尾,其作用是绝对不可以低估的。提高基层班组长的素质,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显然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也抓住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 班组长管理作用

车间的班组长是公司与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公司班组长的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班组就像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一、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公司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是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队伍。班组管理是指为完成班组生产任务而必须做好的各项管理活动,即充分发挥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充分地利用各方面信息,使班组生产均衡有效地进行、产生“1+1>2”的效应,最终做到按质、按量、如期、安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层的决策做得再好,如果没有班组长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没有一批领导得力的班组长来组织开展工作,那幺经营层的政策就很难落实。班组长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

班组长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要对三个阶层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立场: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经营者的立场上,用领导者的声音说话;面对经营者他又应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

话。

二、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

简单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关系到市场和客户,班组长要领导员工为按时按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

2、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挖掘员工生产积极性、改进操作方法和管理流程,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

3、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节省、能源的节约、人力成本的降低等等。

4、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

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包括努力改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监督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等。很多事故都是由于违规操作造成的。

三、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生产单位,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无论什幺行业、工种,它的共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共同的劳动的手段和对象,直接承担着一定的生产任务,其中也包括服务产品,因此班组长有三个重要作用:

1、班组长影响着公司生产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所以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

2、班组长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3、班组长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生产的劳动者,所以班组长既应该是技术骨干,又应该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四、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长是企业中人数相当庞大的一支队伍,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政策能否顺利地实施,因此班组长是否尽职尽责至关重要。班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

(一)、劳务管理

人员的调配、排班、勤务、严格考勤、员工的情绪管理、新进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

安全操作、生产现场的卫生、班组的建设等都属于劳务管理。

(二)、生产管理职责

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产品质量、制造成本、材料管理、机器保养等等。

(三)、辅助上级

班组长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但不少班组长目前却仅仅停留在通常的人员调配和生产排班上,没有充分发挥出班组长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班组长的岗位,但他们大部分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或靠自己平时摸索,积累经验来了解、感悟什幺是管理,因此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毕竟不系统,存在一些盲区,所以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来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由自发上升到自觉的层次。现在企业的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1、生产技术型

生产技术型的班组长往往都是些业务尖子,但缺乏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工作方法通常都比较简单,常常用对待机器的方法来对待人,用对待自然科学的方式对待很多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因此对这一类的班组长有必要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学习。

2、盲目执行型

盲目执行型的班组长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他们往往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常常表现为态度和作风生硬,给人一种官僚主义的感觉。

3、大撒把型

在企业中,有些班组长本身不是很乐意担任这一职务,所以上任后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做法,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得过且过,对工作没有责任心。

所以这样的班组长实际上完全是徒有虚名,因此在班组成员中势必也没有任何威信。

4、劳动模范型

在工作中,劳动模范型的班组长一般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但却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因此对这部分人如果不进行管理能力方面的学习是很难胜任领导工作的。

5、哥们义气型

哥们义气型的班组长对待班组成员常常是称兄道弟,像哥们一样,在工作中自然也

容易义气、感情用事,缺乏原则性,实际上早已把自己混同于非正式的小团体的小头目,没有发挥应有的班组长的作用。

总之,现在的班组长由于种种原因,普遍缺乏令人满意的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导致了很好的企业决策在最基层却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最终效益,甚至还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那么,有如何做好班组长?

五、如何做好班组长

首先,你应当知道自己在企业里所扮演的角色。准确的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司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员工对你的期望。准确的讲来有三个方面:

(一)、对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把握

班组长要代表三个立场:对下代表经营者的立场,对上代表生产者的立场,对待直接上司既代表员工的立场,同时又代表上级的辅助人员的立场。

如果班组长不清楚这一规范,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权利、义务、职责,应扮演何种角色,那幺他虽然占据着班组长的位置,却未能发挥班组长的作用,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班组长。当然,在对自己角色的把握上也不可过激,西方把这种现象称为印象整式,说得通俗些就是“装蒜”,以至不认识或不了解下级群众。

(二)、了解领导的期望值

作为下级,必须准确地了解领导的指示,以及领导指示的背景、环境和领导的风格。有时候作为下级的你费了很大的力气做某事,但并不是领导所希望的,结果费了力气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也有可能你是正确的,但是领导不了解,怎幺办呢?这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把自己的建议呈上,让领导比较全面、准确地接受或者采纳你的建议。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驾驭好你的领导,即要了解领导的风格,才能更好地协调好关系,开展好工作。

(三)、了解下级对你的期望值

下级对上级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期望:

1、办事要公道。办事要公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需要班组长在分配工作中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分配利益时也要做到公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

2、关心部下。缺乏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员工自然也会不满意你。

3、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做领导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班组长,目标也应非常明确,否则就纯粹是一个糊涂官。

4、准确发布命令。班组长作为一线的指挥者,发布命令的准确程度应像机场上的管制员给飞行员发布命令一样的准确,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在命令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造成工作中的事故。

5、及时指导。工作中,下属总是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上司的及时指导,因为上司的及时指导就是对下属的关注和培训。

6、需要荣誉。作为班组长还应做到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大家,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

一般来讲,做好生产现场的班组长应当了解以上的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更仔细,更准确的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领导习惯以及员工的性格特征,物料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情况,车间设备的使用状况。

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管理者中一群特殊管理群体,是企业各项决策、方案最终执行者,其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施。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应确实重视班组建设、重视班组长队伍的培训、建设。实际中,很多企业忽视了班组长培训。“学而优则仕”,认为班组里干得好的员工自然可以胜任班组长的工作,忽视了班组长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班组长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搞不清自己责权,管理错位。或把自己看作“兵头”,勤勤恳恳,只见车头跑,不见整车动;或一副为民请愿的架势,不能更多为领导分忧;或把自己看作“将尾”,颐指气使,脱离班组生产、造成和班组成员的对立。企业班组长训练课程系列之一即“如何做好企业的班组长”,正是针对班组长管理水平的提高,量体定做的班组长训练课程。

[参考资料]:

1、《生产管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2、李飞龙 《如何当好班组长》VCD培训课程

04 集体企业改制 篇5

公司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由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隆源投资和隆昌物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公司总股本为2,322.73万元,其中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分别以其在长葛市开关厂所占的经评估的净资产5,646,032元、3,690,634元、3,690,634元作为出资,隆源投资、隆昌物资分别以现金5,400,000元和4,800,000元作为出资。

1、挂靠企业产权界定

长葛市开关厂系由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于1992年6月投资设立的企业,注册资本为30万元,经过多次的增资长葛市开关厂注册资本为760万元。长葛市开关厂曾先后挂靠到长葛市卫生局和长葛市地方税务局,企业性质曾定为集体性质。

2000年4月6日,长葛市地方税务局出具《长葛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同意开关厂脱离隶属关系的批复》(长地税发[2000]40号),同意长葛市开关厂脱离隶属关系,长葛市开关厂的人财物由长葛市开关厂(即投资者)所有,长葛市开关厂的全部债权、债务均由长葛市开关厂承担。

2000年4月16日,长葛市卫生局出具《关于长葛市开关厂投资情况的证明》。根据该证明:长葛市开关厂创建时挂靠在长葛市卫生局,但其设立时的原始注册资金30万元均由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三人自筹,长葛市卫生局实际在长葛市开关厂无任何投资;1993年8月,长葛市卫生局将长葛市开关厂挂靠关系转入长葛市地方税务局,与长葛市卫生局脱离挂靠关系,长葛市开关厂所有债权债务均由其承担。

2000年4月22日,长葛市地方税务局再次出具《关于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通知》(长地税字[2000]38号)对长葛市开关厂的产权进行界定,确认长葛市开关厂全部资产由原始投资人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三人按原始投资数额及比例拥有,长葛市开关厂所有债权债务均由其承担,并解除长葛市地税局与长葛市开关厂的挂靠关系。

2000年4月30日,长葛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出具《关于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批复》(长企改字[2000]6号),确认长葛市开关厂的出资人为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并根据长葛金天平会计师事务所对长葛市开关厂的审验,确认截至2000年3月31日,长葛市开关厂注册资金为760万元人民币,楚金甫持有长葛市开关厂出资总额的43.34%,计3,293,840元;周保臣持有长葛市开关厂出资总额的28.33%,计2,153,080元;杨合岭持有长葛市开关厂出资总额的28.33%,计2,153,080元。

2000年10月25日,长葛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再次出具《关于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批复》(长企改字[2000]8号),确认长葛市开关厂的出资人为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其投资额在长葛市开关厂注册资金中的比例分别为43.34%、28.33%、28.33%;并根据亚太资产评估事务所对长葛市开关厂出具的评估报告书,确认截至2000年8月31日,长葛市开关厂评估后的净资产为1,302.73万元,楚金甫持有开关厂净资产5,646,032元,周保臣持有开关厂净资产3,690,634元,杨合岭持有开关厂净资产3,690,634元。

2007年11月19日,许昌市财政局向河南省财政厅上报《关于对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请示》(许财企[2007]31号),申请确认长葛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先后于2000年4月和2000年10月出具的长企改字[2000]6号《关于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批复》和长企改字[2000]8号《关于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批复》中认定的长葛市开关厂的产权界定。

2007年12月11日,河南省财政厅出具豫财办资[2007]46号《关于对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结果确认的批复》,同意2000年长葛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对长葛市开关厂进行产权界定的确认结果。2008年7月28日,许昌市人民政府以许政文[2008]38号《关于界定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的请示》再次确认长葛市开关厂是由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3位自然人共同投资创建的民营企业,并请示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具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确认文件。

2008年7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以豫政文[2008]132号《关于对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批复》同意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长葛市开关厂产权界定的意见,确认长葛市开关厂2000年改制时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有效。

2、出资设立股份公司

2000年10月25日,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隆源投资、隆昌物资五名股东签订了《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同意共同出资组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2,322.73万元,其中:楚金甫以其在长葛市开关厂所占的净资产出资564.6032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4.31%;周保臣以其在长葛市开关厂所占的净资产出资369.063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89%;杨合岭以其在长葛市开关厂所占的净资产出资369.063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89%;隆源投资以现金出资5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3.25%;隆昌物资以现金出资4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67%。长葛市开关厂的债权债务转由股份公司承继。

对于发起人以长葛市开关厂作为出资,发行人律师经核查认为:长葛市开关厂系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三位自然人投资设立的私营企业,其产权界定已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合法有效。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三位发起人以长葛市开关厂的净资产出资未损害相关债权债务人的利益,对股份公司的设立不构成法律障碍,对本次股票发行上市不构成法律障碍。

3、发行人设立后,长葛市开关厂有关情况说明 长葛市开关厂于2000年9月至10月份在发行人成立前,共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等118位债权、债务人的《承诺函》,均同意长葛市开关厂的相关债权、债务由新设立的股份公司承接。

基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事先征得相关债权债务人及长葛市开关厂同意的情形下,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三位自然人直接将其在长葛市开关厂中所占有的净资产作价投入了股份公司。长葛市开关厂的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业务、人员等全部同时转入了股份公司。此后,长葛市开关厂未进行过任何经营活动。在股份公司成立后,由于长葛市开关厂不进行任何经营活动,疏忽了长葛市开关厂的注销工作,直至2007年才进行清算工作,并于2007年12月完成清算注销手续。但此项未及时注销事项,未给股份公司及相关债权债务人造成损失。楚金甫、周保臣、杨合岭三位发起股东承诺,“若因此事项而给股份公司及相关债权债务人造成损失的,均由我等三人承担”。

发行人律师经核查认为:“长葛市开关厂虽因工作的疏忽而其未及时办理注销手续,但是其自股份公司设立后直至2007年12月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期间,未进行过任何实际经营活动;且楚金甫等三人业已承诺,若因此事项而给股份公司及相关债权债务人造成损失的,均由楚金甫等三人承担。因此,本所律师认为,该项未及时注销事项不会给股份公司及相关债权债务人造成损失,对本次股票发行上市不构成法律障碍。”【同时可参考的案例:南洋股份、亚厦股份、彩虹精化、龙星化工、汉缆股份、梦洁家纺、同德化工、宝鼎重工、奇正藏药、南方泵业等】

二、集体企业改制几点提示

1、如果集体企业改制时股权转让程序完全合规,且不存在集体资产流失等情况,则上市前无须取得省政府批文。康耐特的补充法律意见书

(一)2-5页中表述了该问题。

2、如果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程序存在瑕疵,则可以采取事后确认的方式来弥补,根据最新保代培训政策需要取得省级政府的确认文件。确认文件需要将问题表述清楚并且逐条确认,笼统的“不存在违规行为”的文件现在有时候会里并不会认可。

3、如果在改制过程中存在自然人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形,就算是上市前取得省级政府的确认文件,也不一定能够被认可,需要上市前就有关利益股东进行补偿,且补偿方案需要取得集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通过。

4、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形有如下几种:1)股份量化至个人时没有进行资产评估;2)股份对价支付没有根据评估净资产值确认;3)通过隐瞒资产、部分评估的方式做低甚至做亏集体企业资产以实现低价格取得股份的目的。

5、农村集体企业股权转让的合法程序基本要素包括:(1)转让时相关企业的资产或产权须经资产评估、并报集体企业主管部门确认和批准;(2)转让事宜须经过转让方企业、受让方企业的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3)对于集体企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转让事宜须经代表村民的村民集体代表大会同意;(4)相关转让还须经当地至少区级以上政府批准。

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 篇6

一、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雏形就已经出现,背景是当时的欧美等国家已出现的环保、劳工、消费者、人权等运动。这一运动最早始于20实际90年代,当时美国一家服装制造商让女工在极差的工作条件下从事服装制造工作,这一事件的曝光成为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导火索,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形象,该公司拟定了一份社会责任守则,这时社会责任守则第一次出现。之后,其他的企业为了保护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也制定了自己的责任守则。不久之后,联合国提出提倡企业生产守则的规定,这一决议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得到大力推进,并且声势和影响日益强大。之后,,世界经济峰会在纽约召开,在会议上首席官呼吁企业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以及实现公正贸易的重要保证,在此峰会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声势不断壮大,成为一种趋势。

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外贸行政管理产生的影响

1.使我国的外贸行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所谓行政管理成本增加方面。具体来说,应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我国投入大量的企业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量投入。其次,我国需要付出大量的谈判成本,我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对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仅仅默默接受而不提出自己的质疑。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必须就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同欧美发达国家进行谈判,最终确定一个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方案,为了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外贸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同样需要大量费用的投入,因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产生的贸易摩擦目前经常发生,因此,建立预警机制,对国外的社会责任机制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追踪,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信息中心,以及对危机出现时对其进行化解的应对措施的研究也会使费用增加。

2.我国已有的外贸法规不能很好的应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的努力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与对外贸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在所有的`与外贸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一直没有一部专业为对外贸易中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这就是我国外贸法规遭遇的尴尬现状,这会使企业在遭遇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贸易纠纷时没有法律依据作为支撑来维护本国利益,这种无法可依的局面及其不利于我国外贸事业的健康发展。

3.行政职能扩大。随着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一运动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企业行政管理的日程已经开始明确的包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企业在雇佣工人,利用工人进行生产时存在以下问题。社会保险附覆盖率差、使用未成年劳动力、有体罚工人侵犯工人权利的现象、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住宿生活条件差、工作条件差、对性别年龄歧视看待、收押金和身份证,限制劳动力人身自由、工资低,不支付加班费、没有法定福利、安全措施不到位、雇佣童工。上述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调控失灵的状况下才出现的,是因为部分企业家缺乏良心同时我国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为了使这种情况得以解决,使工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护,必须扩大行政职能。

4.一些民间的商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始显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过程中贸易纠纷的不断增加,民间的行业协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例如曾经出现的民间商业组织在自己的努力下使欧盟撤销反倾销诉讼。近年来,行政管理职能中的部分职能正在逐渐的社会化,因此,所谓的外贸行政管理工作不一定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可以将行政管理包括的职能的一部分进行分散,例如服务监管职能。而我国的商会性组织正是承担这项任务的不二人选。因此,要对商会等民间商业组织进行扶植,及时对我国民间的商业性组织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对于发展受到阻碍的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面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压力我国的应对策略

1.在有关国际谈判中积极发言,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要积极和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了解他们政策走向和趋势,对于涉及我国国家利益的谈判我国政府要积极参加,有关研讨会进行时要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将我国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客观、及时、充分的反应,同时要以为我们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为目标。

2.积极应对并尽快出台我国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面对来自国际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要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机制,来迎接来自西方国家的经济的挑战,避免在贸易壁垒的情况出现时我国权益的流失。运用预警机制搜集国外与SA8000有关的措施。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并将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向社会公众开放,为我国企业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咨询服务。同时,在政府的领导下,出台自己相关政策,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国家要监督企业有关社会责任的制度规范的建立。我国之所以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国际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就是因为我国的立法不健全,也没有权威。因此,我们要对我国的外贸法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同时,对于与外贸管理有关的文件等应尽快进行清理,是我国的法律更好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适应。对于已经修订、未修订或者已经废止的法律要及时清理,同时,适当的对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进行增补。

4.努力完善行政组织结构,与其有关的部门要设立全面。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国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挑战,必须对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专门机构的设立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管理,二是对设计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部门进行合并,加强资源的利用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我们要积极应对。同时,我国的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通过向企业进行公民理论宣传,让企业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并积极的去履行,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外来挑战时从容应对,对外贸壁垒进行抵制,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利益,使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的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魏锡华,黄兰芳.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外贸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06:220-221.

[2]顾文忠.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南开大学,.

[3]魏锡华,黄兰芳,莫岳云.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07,04:13-14.

[4]徐金华,万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未来与发展,,03:91-93+90.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优化研究 篇7

财务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财务管理几乎可以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战略的变化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所以通过优化财务管理系统, 可大大提高外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积极研究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优化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 无论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就企业管理而言, 财务管理是其核心, 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也是从会计电算化开始的,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一) 外贸企业信息化程度高低不均, 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只是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 财务部门主要工作就是会计核算, 能真正提供管理和决策的部分却很少。

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很大。有的企业确定实际需求时缺乏全面、前瞻的思路;有的应用软件的功能不强,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开放性不好, 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要软件开发商重新开发, 增加了系统运行的成本。

(二) 分散开发造成重复开发, 浪费企业资源

外贸企业的信息化一般是从会计电算化开始的, 然后是在业务部门建立业务系统。在设计业务系统时没有考虑到与财务系统的统一, 以及原有财务系统的升级, 两个应用系统的设计语言、接口文件不一致, 信息的转换、传递困难。分散开发使得企业需要建设和维护两套应用软件, 而且使用上的不便会引起日后的重复开发, 又会选择一家软件开发商来重新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资源上的浪费。

(三) 业务和财务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 形成了信息孤岛, 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不集成, 信息资源不共享, 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无法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许多业务信息不能及时提交财务部门, 财务数据也就无法准确、及时地得出, 也无法对业务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管。另一方面财务信息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给业务部门、决策领导, 业务员往往有蒙着头做业务的感觉, 同时也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长久以来, 外贸企业信息化发展一直是制约着外贸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是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没有实现的基础和工具。

(四) 管理理念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 财务部门的职能就是做账, 甚至有的领导认为该部门只要能与税务机关打好交道就行, 财务部门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处于必不可少但无足轻重的位置。殊不知, 一个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企业, 财务管理恰恰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这么说并非认为业务管理等其他方面就不重要了, 而是由于财务部门所应担当的职能使其处于核心地位, 当然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平台。因此, 无论是企业管理的高层还是财务部门的主管都要建立起新的管理理念。

1. 对于企业管理认知不够, 很多外贸企业的决策领导本身就是业务精英, 企业管理往往以业务员为中心, 财务管理只是配角, 这样常常造成业务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 企业资源容易成为业务员个人资源, 这样运行时间一长就成为一种习惯力量, 很难扭转。特别是对进出口企业而言,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当掌握了客户资源的业务员脱离原企业并带走客户时, 不仅使原企业的客户流失, 并且有可能使竞争对手更加熟悉自己, 这会使原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由此带来巨大的危机。

2. 在企业发展平缓甚至业绩萎缩时, 企业的高层大多不会认识到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必要性, 一旦业务量迅猛上升, 则手忙脚乱, 只能抱怨原有的财务工作跟不上发展。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绝非买个软件一两天就能建好的, 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

3. 财务经理也要转变思想观念, 认识到自己要由财务信息的搜集者与提供者转变为信息的解释者和咨询者, 为具体业务部门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和信息分析。因此, 财务经理的眼光不能像过去一样仅仅局限于财务与会计内部, 而要拓展到整个企业, 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系, 真正发挥财务的资源配置职能和监控职能。

(五) 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系、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没有按照外贸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由于业务和财务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 财务部门无法对业务信息加以直接利用, 日常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 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财务分析、内部控制和提供决策信息等财务管理的其他工作, 也就更谈不上为规避各种风险而实现对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控制。

2. 在会计核算、业务考核上存在的问题

外贸企业的核算是以业务员为基本单位的, 每月按照业务员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年终按照利润表上体现的盈利数分配年终奖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3点:一是核算过于简单, 没有核算到出口合同和出口发票, 不能提供合同执行情况等相关决策支持信息;二是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机会成本, 没有给按照业务员的资金占用计算占用利息;三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考核业务员的经营业绩, 所反映的利润只是预计或希望的利润, 有可能因发生坏账或死库存而不能实现, 但是业务员的奖金却已经按照账面利润的一定比例发放了。

3. 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在成本管理上比较落后, 不能适应目前外贸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对间接费用的分摊上, 有的企业根本不分摊有关的间接费用, 也就不能提供以出口合同为单位的实际成本费用, 有的企业按照出口合同的美元数分摊间接费用,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也不能向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决策信息。

在内部控制上没有实现对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实时控制, 没有建立资金跟踪监控体系, 没有全面细致地核算每一个业务员、每一笔业务资金的投放、使用和收回, 没有建立资金跟踪、监控体系。

4. 在财务分析、决策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工作不仅局限在原有的企业层面的财务分析, 也要注重每个业务员, 每个合同的预算实际执行差异分析, 甚至是预算本身的准确性分析, 决策者愈来愈依赖财务信息来作出理性的决定。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的财务信息内涵有限, 这也是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的, 因为在手工方式下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十分困难的, 实效性不强且存在误差, 即使分析出来一般也是基于事后数据, 无法做到适时控制, 同时也无法对预算数据进行有效、及时、全面地事后分析。

5. 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会队伍的素质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距离。高层次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财务人员不仅要谙熟财务、税法和会计知识, 还要了解业务, 了解企业环境、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等。这样, 财务人员才能向业务部门描述即将作出的决策将对财务指标产生怎样的影响, 企业资源将如何配置, 哪些企业目标将不能实现, 税收负担将产生怎样的变化等。因此要不断提高财会队伍的素质, 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

二、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财务管理相结合, 辅助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控制和决策,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推进应用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强化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工作, 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为着力点, 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主要思路如下:

(一) 以ERP的成功实施为基础, 实现系统的高度无缝连接

通过ERP所具有的实时性和集成性以及数据的共享性,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监控和控制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成功应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充分配合ERP的实施, 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它们集成, 各个系统有机衔接, 资源合理分配, 推进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开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并最终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

(二)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外贸企业的特点决定着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起到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中的所有信息, 提供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 实现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达到“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 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采购、销售等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互联网, 使财务部门能及时反映、传递会计信息, 为企业决策者和报表使用者服务。使财会工作的重心由繁琐的账务处理转移到财务管理, 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以实现动态实时的监督管理, 扩大财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提供决策信息支持为目的

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建立ERP系统的原动力, 一个好的ERP系统可以使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得到应用, 这些管理思想就体现在ERP的各个管理模块中,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之前要准确确定需求, 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四) 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规划方案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切入点,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特点, 使得在信息化建设中, “财务先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成为较为普遍的方式, 企业信息化规划应全面综合地考虑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软件供应商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条件, 确保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同时也要保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

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作用

目前, 我国外贸企业单位使用的系统开发方式来源主要是与软件企业联合开发。伴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务软件的发展也在不断适应经营模式和发展环境的变化, 在操作过程、业务分析、决策支持方面更加趋向于智能化。目前, 财务软件已向网络财务化发展, 从C/S结构演化到完全基于Web多层B/S结构, 增强了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高安全性及部署的灵活性, 高端向ERP发展, 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财务软件不仅包括财务部分, 而且包括采购、销售、库存、存货、委托加工等模块的业务部分, 并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 力求做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统一, 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在技术上可行。

国内的软件企业一般都是选择通用化和行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要选择那些熟悉外贸行业操作流程, 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的软件企业, 不但要考虑软件本身的价格, 也要考虑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成本因素。目前, 国内外贸行业软件企业前几名有南北软件、金网软件和汇信公司, 在业内的口碑都不错, 特别是南北软件公司的外贸企业财务软件, 在外贸企业有着10余年的应用历史, 分公司遍及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 其南北N6ERP系统成熟, 运行稳定, 开放性强, 源代码对客户相对开放, 一般性的修改用户自己就可以完成, 维护的成本比较低, 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实行ERP建设的首选。

(一) 使财务人员从信息处理者转变为业务管理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财务人员可以从财务信息日常处理中摆脱出来, 能够更好地关注企业的业务过程, 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 实现其管理的职责。

(二) 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整合, 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局面。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共享、信息整合的基础, 只有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 才能够打破信息孤岛, 确保“数出一门”, 为解决信息失真问题提供技术保障。

(三) 整合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 保证信息的集成性、共享性、实时性、精确性、面向流程性。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在IT环境下, 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有机的融合, 这样, 所有进入系统的信息为所有人员共同享用。每个业务人员与财会人员必须每天进入系统, 打开有关信息屏幕, 管理和控制相关的经济业务, 做到实时、迅速响应环境变化, 每个管理人员都可以按照统一、实时的信息来源做出决策, 避免了不同的决策单位或个人由于信息所依据的来源不同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决定, 造成管理决策的混乱。

(四) 实现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促进了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如作业成本法等一些先进管理思想的应用, 为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充分发挥财务的资源配置职能和监控职能。

(五) 实现财务的集中、实时、动态的监控, 扩大财务分析的内涵, 提供决策相关信息。财务监控从间歇性的监控到实现持续性的监控。能即时处理业务, 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的财务监管, 及时提供动态财务报表的财务报告, 使得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确定了财务管理在外贸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扩大的财务监控的内容, 不但包括资金的集中管理, 而且包括业务流程的全程监控, 减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

国际上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经验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 应从ABC和价值链的角度来建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我国外贸企业实现战略成本管理要注重财务管理系统化, 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一) 会计核算系统的完善

针对外贸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存在的问题, 需对企业的内部核算系统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细化会计核算, 将原有的“公司→业务部→业务员”三级核算细化、延伸到业务员的每个出口合同和出口发票核算。在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 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处理能力, 通过人为的程序设定, 实现业务自动生成会计实时凭证, 解放了劳动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得会计核算细化到票在操作上可行, 也保证了核算的准确性。准确、细化的会计核算是实行作业成本法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基础。

(二) 作业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

1. 作业预算是财务管理系统管理的主线

实行作业预算管理是外贸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在企业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 只有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 才能让所有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趋同, 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 业务员的业务操作相一致。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 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业务部门的业务经营活动贯穿起来,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外贸企业而言, 这条主线就是作业预算管理。

2. 作业预算管理的内容

外贸企业作业预算是以合同为单位, 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 对业务活动和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作业预算为资金收付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提供了依据。作业预算的编制是以合同为单位编制的, 业务员首先编制合同预算, 由部门经理审批通过并提交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按照公司合同预算审核的有关规定审核, 超过审批权限的越级提交公司经理审批, 由财务部门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

(三) 作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通过合同的作业预算这一根线索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 通过财务管理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各个方面, 从而达到对整个企业的管理。

1. 作业预算管理帮助业务员正确核算成本, 避免经营风险。在实践中, 也出现过业务员手工计算成本出现错误, 导致亏损的案例。作业预算管理可以按照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式将正确的计算公式写入程序, 避免出现核算上的错误。

2. 利于各公司、部门确定工作目标, 了解工作进度, 明确工作方向, 从而利于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

3. 作业预算管理规范了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行为, 将企业各项经济行为都纳入了科学的管理轨道, 为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的同步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作业预算管理为资金收付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提供依据。外贸企业作业预算管理是以出口合同为单位, 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 对业务活动和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业务流程管理和资金的收付管理使业务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 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5. 作业预算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配合使用, 为企业战略决策和业务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合同作业预算是作业成本法实行的基础, 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合同成本信息, 又为下一个作业预算提供参考信息。

(四) 资金收付管理系统的建立

资金收付管理系统是根据作业预算内容对企业资金的收付实行实时、动态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保证了企业的每一笔资金都能严格按照预算使用, 从而使企业的资金运用制度化、规范化, 防范经营风险, 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最终形成全面的财务管理系统见图1 (以出口合同为例) 。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作业成本核算法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设计[J].财会月刊, 2002 (2) .

[2]刘秋生.基于ERP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 2002 (2) .

[3]刘红霞, 孙宝文.中国财务软件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4) .

[4]周国强, 唐秀元.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预算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 2003 (6) .

[5]齐寅峰.公司财务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04 企业外贸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

1 企业风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企业风险,亦称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企业的盈利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投资者预计收益降低的风险,或者由于货币汇率的不断变化而造成企业的未来收益降低与成本增加。依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原则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实施目标战略而产生众多不利影响的事项、情况、行动及环境,或者来自于不合理的战略目标等[1]。

2 外贸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在企业资产中占重要位置,因应收款项拖欠而成的潜亏始终是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外贸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账款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为扩大商品交易的范围,外贸企业通常选用先出售后结款、赊销、承兑交单的方式进行结算,这相应加大企业收回应收款项的风险。在我国,外贸企业所开展的国际贸易多选取先出后进的形式以获取更多的贸易订单及贸易机会,但这种做法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的竞争对手在经营环境上发生变化,若经营不佳或倒闭均会导致外贸企业的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从而导致企业损失惨重。除此之外,企业所采用的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也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2]。

2.2 商品价格的风险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价格风险最为直接。即尽管企业通过出口商品以维持自身的发展经营,但原本协商的商品价格条件将发生巨大改变。具体表现于:首先,企业出口的商品价格降低,国外部分进口商为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通常采用降价、促销等方式销售产品,而我国外贸企业为维持商品出口的有序进行,不得不降低自身商品的价格,以稳定双方的合作关系,使进口商继续购买企业本身所生产的货物。企业虽通过商品降价的方式维持经营,但仍存在商品重新定价以增强竞争力的问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不高,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生产及出口和我国同一性质的商品,也相应加大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对此,若为了应付金融危机而商品降价的幅度过大,将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重亏损,而若降价的幅度低于国外的同行,将处于不利竞争的地位。

2.3 货币汇率的风险 随着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商品越来越多,而外贸企业遭遇的汇率风险也随之增多,形式更加复杂化与多元化[3]。即便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受到巨大挑战,但在人民币禁止自由兑换的限制下,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份额仍利用美元进行结算。面临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局面,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国外进口商将以此拖延货款的结算及支付,也相应加大了外贸企业的出口难度。近年来,面对美元汇率跌宕起伏的趋势,我国部分外贸企业选择其他国际货币进行算,但这并非有效的解决对策,由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汇率风险依然存在。对非世界通用货币的出口市场而言,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更为复雜,原因在于其不仅关系到进口国货币的汇率以及进出口双方用于结算货币的汇率,还关系到人民币和用于结算货币的汇率。总而言之,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收益,还可能导致企业丢失在国外的市场份额。

3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3.1 增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在全球经济较为严峻以及受于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应适当控制自身出现的赊销合同与赊销份额,从而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在企业总资本的比例。在降低赊销比例的基础上结合信用评价,构建合理有效的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对手进行相应的信用评价,为企业客户给予适当的取舍及控制,为信用评价较高的客户提供优惠服务,加以限制信用评价较低客户的贸易额度,以此设立具有梯度的客户群。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合理配置企业资金及产品,将有效的资金及优势产品合理分配到优质的客户端去,从而降低企业开展贸易的风险系数。

3.2 加强培养及储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要想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必须具备大量从事设计、交易、估值以及应对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缺乏应对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我国部分高校虽已开设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世界金融等专业,以及培养相应专业的人才,但和国外的金融发达国家比较,不论是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4]。因此,应加强本国金融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国内相关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与外贸类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构,引进及储备大量风险管理人才。

3.3 提高企业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对能力 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宏观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原油价格的上涨造成成品油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导致企业的能源成本与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利润相对降低,企业获取的财务收益减少。市场环境作为一种客观环境,决定着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企业无法改变其的性质,但可对其加以利用及化解。对此,企业应认真分析及研究其的外部环境,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政策,提高企业适应及应变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能力,从而趋利避害。

3.4 逐步深化企业的风险文化以及树立正确的风险理念 首先,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的特殊性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与其面临的风险程度紧密联系,任何回避风险的实施方案均无法改变,因此,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企业的风险观念与企业的文化及价值观密切相关,企业应将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及价值观中,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其次,以诚信为根本,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诚信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基础,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机制不完善的因素而导致企业信誉意识降低,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企业应及时把握良好机遇,通过银行、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供应商以及客户等,积极经营企业本身的商品品牌,树立诚信的经营观念,在销售业务中形成自身商誉[5]。唯有如此,才能在同一条件下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及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应吸取教训及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积极应对市场与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有效减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的损失,从而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庄新.金融危机环境下外贸企业风险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

[2]李悦.浅析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财务风险[J].中国总会计师,2010,(04).

[3]张京莉.浅析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10,(01).

[4]张新存.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

[5]陈文芳.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1).

上一篇:脚下的土地作文550字下一篇:励志高中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