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趋势分析(共8篇)
2012年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行业利润降至“冰点”仅是钢铁行业“寒冬”的开始。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2年理事(扩大)会议上获悉,钢铁行业经营状况正在持续恶化。临近年末,在这次高级别钢铁行业内部会议上,参会的宝钢、首钢、鞍钢等大型钢厂负责人对2012年形势的判断普遍不乐观,在他们看来,目前钢铁行业困境仅仅是严冬的开始,2012年钢铁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2011年1至11月,纳入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至2.55%,其中10月份和1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当月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仅为14亿元和12.2亿元,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仅有0.48%和0.4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会议上说。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特别强调,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2011年11月份若扣除投资收益则为净亏损9.2亿元,企业亏损面已经超过1/3。
钢铁行业艰难度日的背后,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材料价格成本却仍旧居高不下。湖北钢易(steel3g.cn)数据显示,2011年1至11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66.21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9.81美元/吨,上涨31.49%。以2011年1至11月累计进口铁矿石62201万吨计,增加支出247.62亿美元。综合来看,纳入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2011年1至11月累计产品销售总成本比上一年同期上升23.6%。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基础原材料工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没有钢铁, 工业化就基本上失去了半壁江山。近年来,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行业一大痼疾。另外, 整个钢铁行业内仍存在着信息不畅、上下游脱节、资源分散等种种问题。随着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各个环节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电子商务为钢铁行业走出低迷的市场环境, 起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 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 节约了流通费用。基于电子商务系统的钢铁电子交易已逐渐成为钢铁交易的一种重要交易方式, 代表着钢铁流通的发展方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是钢铁企业开展现代钢铁物流贸易的需要, 也是站在高起点、面向高端市场开展现代钢铁物流贸易活动的基础。
电子商务平台在实现有形商品交易活动电子化的同时, 作为完整的电子化解决方案, 也同时实现了物流服务交易的电子化, 以及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电子化, 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供应链全程服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钢铁企业围绕钢铁产业链开展一系列贸易活动, 提高服务的附加价值, 满足钢铁流通现代化的需求。
依托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有助于实现钢铁企业采购、销售和物流作业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体化运作, 从而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费用。
2 我国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从2000年开始, 国内一些钢铁网站开始尝试各种新的运营模式, 钢铁电子商务由此应运而生。到现在, 国内从事钢铁信息资讯服务、钢铁资源搜索引擎运营、钢铁网上远期合约交易、钢铁网上仓单交易、钢铁网上现货交易的网站已经有近百家。有些行业的龙头网站的网上交易额更是达到惊人的数目, 这在传统的交易领域是无法想象的。
与传统钢铁贸易相比, 钢铁电子交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快捷、安全和节约交易成本, 传统交易一笔生意需要多方询价、议价和签订合同, 需要半天以上时间;从网上搜索资源、网上合同和支付, 整个交易缩短到几分钟;而且有网上交易市场交易支付系统的支持, 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同时电子交易可大幅减少中间成本, 包括减少或者节省仓储、短途运输等费用。
尽管当前国内从事钢铁电子商务的企业有很多, 但根据其组织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钢厂和大贸易商主导建设的平台, 以提升销售为目的, 是内部销售管理信息化的产物;另一类则是以钢铁网站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 他们尝试各种新的运营模式, 向行业主体提供各种电子商务服务, 通过这些平台, 钢铁企业可以了解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规律, 并实现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近几年,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很迅猛。
钢铁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资讯为主的内容型第一代电子商务网站, 网站的特点主要是信息的自我呈现, 这类网站数量最多;第二种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互动型第二代电子商务网站, 网站注重人机界面的友好、访问者与访问者之间、访问者与客服之间信息的发布、交流和互动, 如我的钢铁、钢之家等网站正是基于此类模式而打造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第三种以电子交易为核心的交易型网站, 如兰格集团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的方式, 以51%控股的国内最大的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上海中金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就属此类。
现阶段, 第二代电子商务网站如火如荼展开, 尽管未来的终极目标还看不清楚, 但多家网站的负责人都非常看好电子商务的未来。由此可见, 伴随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钢铁业选择电子商务将是实现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下面就以兰格为例分析其电子商务开展的现状。
3 典型钢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现状
兰格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是2006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成立的专业化钢铁电子交易市场。市场以中国著名的钢铁资讯企业北京兰格公司为主体, 建立了集市场管理、风险控制、交易、交割、结算及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 银行、仓储、物流等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电子交易服务平台。
兰格钢铁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打造一个信息和钢材交易的平台, 它具有五大专业频道, 50个专业栏目, 数百个子栏目, 包括宏观经济、产业动向、市场行情及企业动态等内容, 提供资讯、数据、互动三位一体的网络营销平台。拥有十余万注册用户, 成为行业及相关用户浏览信息、发布信息、拓展业务及品牌推广的黄金通道。
兰格钢铁网的服务产品有建材、冷板、冷镀、线材、型材、炉料、管材、特钢 (不锈钢、弹簧钢) 、热卷等钢材产品。同时还提供钢铁行业的信息咨询、金融支付、第三方拍卖系统、为客户提供一个网上电子交易平台, 也为行业内做咨询报告以及为国家统计局提供年鉴数据, 为钢铁实时交易的价格起一个提示作用, 真正做到与客户利益共享。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在钢铁信息方面, 兰格已经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知名品牌, 是产品线最长的信息平台, 兰格钢铁网、兰格钢铁周刊、兰格价格指数一直被奉为业界权威, 备受用户、专家推崇;在远期电子交易方面, 兰格目前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网上钢铁远期电子交易平台。
4 我国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 国内钢铁市场原有的格局一直在逐步发生改变, 2009年3月底钢材期货的推出更使得原有的那套市场运作模式渐趋落伍。钢材金融属性的增强、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加大、加快, 均对市场参与者的资金实力、资本运作、信息获取和分析等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也要求众多参与者不断去改变观念和运作方式以适应这种日趋变化的市场。而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公开性、跨地域性等优势已成为当前钢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尤其是2009年以来, 包括期货、电子盘和众多现货在线交易平台的推出无疑表明, 钢铁电子商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其参与者的数量和资金规模将逐步扩大, 其对行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然而, 无论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如兰格这种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其当前仍处于一种探索发展期, 如何形成一个更加稳定有效的运行和赢利模式仍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个难题。而特别对行业电子商务而言, 作为垂直类的B2B商务平台, 其行业内部的同质化竞争和发展模式的缺失仍是该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具体来说, 资金安全、诚信仍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1) 资金安全问题。
当前钢铁电子商务企业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通过引用或构建第三方支付或托管平台, 来解决资金安全问题。如国家级电子支付平台的“国付宝”和东方钢铁在线的“安信宝”均是如此, 当然, 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中国付宝是纯粹的外接第三方支付平台, 而安信宝则更多的是依托公司自身实力, 通过与银行建立托管机制来实现, 这为东方钢铁带来了更多的拓展机会。
(2) 诚信问题。
这其实主要还是一个交易安全与资金安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和需求的提高, 电子商务将向纵深挺进, 企业对电子商务网站的需求将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内容平台上, 而是要求更深层次的功能性服务, 功能性电子商务网站将取代那些简单地依托“资讯+产品信息”的内容性网站, 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等都延伸到Internet上, 使产品和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 互动、实时将成为企业信息交流和网络营销的共同特点, 让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中枢神经, 以期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同时, 钢材交易金融化的发展对资本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简单的钢材流通模式已很难在市场上立足。随资金规模的扩大, 借助资本运作来实现钢材市场的整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 随着物流和商流的分离, 电子商务平台所能发挥的行业整合作用将逐步加大, 这样的平台将不能是简单的资源的在线发布和买卖平台, 而是要能够给客户提供咨询、资源整合、交易、物流和融资等的一系列综合服务。
摘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为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钢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 钢铁电子商务标志着钢铁行业知识与电子商业科技的成功结合, 钢铁物流电子商务的兴起为钢铁业界开辟了另一大竞争领域, 使供应商、钢厂以及客户能够更迅速、更便捷地在互联网上完成交易。本文就我国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 并举例分析了典型钢铁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现状, 最后提出我国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潘建华.中国铁物钢铁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1 (9) .
摘要: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结束了长期的短缺经济态势,而呈现出以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等行业竞争态势,大量生产设备闲置、产品供给过剩、价格大战迭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以过剩为特征的现象层出不断。基于此,本文在回顾现有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知识来探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及原因,并最终提出消化、转移过剩产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过度竞争
一、产能过剩的界定
根据曹建海的观点,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投入资本设备、人力资本、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后,企业将全部设备投入使用得到的最大产出超过市场上的实际需求时,即可判定该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庄健认为,产能过剩首先是一个相对于市场需求的总量概念,要判断该行业是否过剩,一方面看企业的生产能力或称之为可能的最大供给量(最佳供给);另一方面要看市场上有多少有效需求与之相对应,同时亦不能忽视产能过剩的结构问题。根据李江涛的观点,他将产能过剩看成是一种周期性行为。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是因为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中,会伴有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有效需求的情况。而何彬用模型的形式表述了产能过剩的概念,他认为,将等产量线后弯的转折点连接后,脊线以外的要素不再有替代关系,而出现同增同减这样一种现象时,即为产能过剩。
二、产能过剩的衡量标准
1.产业利润率
贝恩、小宫隆太郎在描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时,都特别强调产业的利润率水平这一指标。贝恩曾指出:在企业只能获得远远低于正常利润的情况下,企业所雇用的劳动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报酬等也会处于平均水平以下。部分经济学家将产业平均权益小于10%的行业界定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小于5%的行业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不过,中国的价格体系尚不完善,价格不可以作为反映供求变动、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的唯一指标,只能作为辅助指标。
2.企业存货水平
企业存货水平也是考察产能是否过剩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指标。企业存货水平是指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保存在他们库房里的产品数量,它是反映供需状况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指标。评价存货水平是否过高或过低的最常用的指标是存货一销售额比(I/S),指按照最近的销售速度需用多少天才能卖完存货。也可称之为存货可销售天数。根据经验,I/S太高了,企业将不再继续增加库存,而这一行动将会终止生产活动,导致产能闲置;I/S太低则意味着销售比存货增长更快,企业就会赶紧下更多的商品订单,从而增加生产,提高了产能负荷。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供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衔接情况,是一个从供需角度考察企业产能利用状况的不错指标。但由于现实中,企业存货水平的数据难以获得。所以往往舍弃。
3.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是测度产能是否过剩的重要指标。为避免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非精确性和主观性等问题,本文将选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测度产能利用率。这种测度方法避免了定性分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测算结果相对较精确和客观。大多企业不可能实现产能百分之百利用,所以适度的生产能力过剩是被允许的,但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将会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设备大量闲置,加剧行业过度竞争。根据欧美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对于产能利用率水平的测度标准。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一般应在79%-83%区间内。美联储认为,如果产能利用率达到85%,就可以认为实现了产能充分利用。超过90%,则可以认为产能不足,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明显低于79%-83%区间,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即开工不足,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三、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及原因分析
随着钢铁需求的增加,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也随之明显加快。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直到2000年“九五”末期,粗钢产量才缓慢增长到12850万吨。但“十五”期间粗钢产量出现跳跃式增长,2001-2005年,粗钢产量分别达到15163万吨、18155万吨、22012万吨、27246万吨、34937万吨。2005年增长率达到峰值,之后的“十一五”期间增长率急速趋缓。2008年甚至一跃跌入低谷,增长率只有2.3%。下图1为我国1995-2008粗钢产量及其增长率变化情况:
在社会钢材需求激增的刺激下,钢铁行业投资也明显加快,粗钢产能更是扶摇直上,从而出现生产能力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水平扩张速度的情况。2005-2008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23%以上,然而消费增长速度一直处于16%以下,出现投资增速与消费增速严重失衡。投资在初始阶段表现为需求,到下一阶段则表现为供给,如果这一过程持续积聚的话,既投资增长速度始终比消费增长速度快l倍左右的话,便会出现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下图2为我国1995-2008粗钢产业产能利用率变化情况:
根据美联储对产能利用水平的划分标准,我国只有2001、2002、2006、2007年的产能利用率超过了79%,即达到了79%-83%正常区间范围。其他年份均未达到这一正常区间水平,都处于产能利用不足状态。据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钢铁需求3.5亿吨,产能达到4.7亿吨,过剩1.2亿吨,过剩34%;2006年,需求3.36亿吨,产能达到4.53亿吨,过剩1.16亿吨,过剩34.5%;2008年,需求4.7亿吨,产能达到6.6亿吨,过剩1.9亿,过剩40.4%,如果加上在建部分6000万吨,过剩达到53%。如果这一局面不能及时得到遏制的话,可能会引发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过度竞争多发的局面。
我国钢铁行业是最为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之一。钢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产业产能过剩不仅造成钢铁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全行业亏损和过度竞争带来的经济秩序混乱,而且对钢铁产业自身的结构升级、其它产业的技术进步、我国产业结构的逻辑演进等,都造成了不良影响。钢铁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企业的经营有关,又与我国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有关。解决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各种钢铁企业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克服无序的、不公平的竞争,以形成钢铁产业的有效竞争市场。
四、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当总需求降低时,低效率企业无法及时从市场中退出,致使市场的赢利性不能得到恢复,继而使得我国过剩产能不能有效释放。虽然产能过剩可能会带来价格下降,增加消费者剩余,但同时也会引起厂商库存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境况。就实现社会总剩余最大化的目标而言,长期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如果大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仅引致要素配置过度扭曲,而且还会带来失业率上升,
工资增长趋缓,就业形势悲观,社会总需求缩水等紧缩局面。结合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我国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遏制产能过剩势头的蔓延。
1.加强风险分析,提高风险意识
许多投资决策者,在没有对市场做深入系统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然而一旦投资形成后,由于沉淀成本的不可逆性,导致企业退出不畅引起产能过剩。因此,决策者在上项目时,应关注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因为如果产业上下游的配套行业设施不健全,跟不上产业本身发展的脚步,就会造成产能的“拥堵”。
2.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想结合
对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坚决控制总量、抑制产能过剩;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要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产业化示范,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
3.颁布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
造成产能过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行业的发展过于小、散、乱,即由产能低效造成。政府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供求状况,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厂商之间压低价格的同时,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的行为。建立产能退出机制,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压缩行业产能,使过剩产能及时得到缓解,从而减少行业内的过度竞争,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完善企业竞争、破产、兼并、扩张等方面的市场规制,引导和支持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并购,使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集中在优势企业。
4.搭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
政府应加大市场信息投资,通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搭建共享信息平台以减少信息搜集、不确定性等引起的支出,增加要素流动性,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同时政府也应为行业协会,事务所,保险业,社会安全网等信息服务性机构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建立规范化的中介机构协调企业间理性投资,并在市场饱和时适当劝退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以辅助政府部门更好的组织管理。基于这样的政策援助,可以通过弱化沉淀成本来实现弱化产能过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建海:我国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2(4):26-31
[2]江源:钢铁等行业产能利用评价[J],统计研究,2006(12):13-19
[3]李江涛: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2-46
[4]孙巍,何彬,武治国:现阶段工业产能过剩“窖藏效应”的数理分析及其实证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68-75
[5]唐晓华,苏梅梅:产业过度竞争测度基准及聚类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6):29-34
[6]小宫隆太郎:《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4
[7]周劲: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及其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J],宏观经济研究,2007(9):55-38
钢铁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炼铁、炼钢、轧钢等流程。
1、炼铁:就是把烧结矿和块矿中的铁还原出来的过程。焦炭、烧结矿、块矿连同少量的石灰石、一起送入高炉中冶炼成液态生铁(铁水),然后送往炼钢厂作为炼钢的原料。
2、炼钢:是把原料(铁水和废钢等)里过多的碳及硫、磷等杂质去掉并加入适量的合金成分。
3、连铸:将钢水经中间罐连续注入用水冷却的结晶器里,凝成坯壳后,从结晶器以稳定的速度拉出,再经喷水冷却,待全部凝固后,切成指定长度的连铸坯。
4、轧钢:连铸出来的钢锭和连铸坯以热轧方式在不同的轧钢机轧制成各类钢材,形成产品。
2.2.成本构成分析
炼铁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成本扣除(煤气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筛下物回收等)。根据高炉冶炼原理,生产1吨生铁,需要1.5-2.0吨铁矿石、0.4-0.6吨焦炭以及0.2-0.4吨熔剂。
炼钢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生铁、废钢、合金、电极、耐火材料、辅助材料、电能、维检和其他等费用。中国目前主要的炼钢设备为转炉和电炉,基于冶炼原理的不同,转炉和电炉在主要的原料(生铁、废钢)配比有一定的差异,
转炉工艺一般需配置10%的废钢,而电炉工艺废钢的使用量则占到80%。
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平均情况,炼铁工艺中影响总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铁矿石、焦炭)成本,而包括辅料、燃料、人工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与副产品回收进行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而炼钢工艺中因为耗电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维检费用的上升使得除主要原料外的其他费用占到炼钢总成本的18%左右。炼铁、炼钢工艺中的其他费用波动不大。
本文以1吨钢生铁需要1.6吨铁矿石、0.45吨焦炭为计算依据,并参照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吨)作为测算依据,形成以下模型:
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炭)/0.9
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
钢铁企业的粗钢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炉况、冶炼不同的产品均会使成本发生很大变化。上述模型仅是从行业研究角度,对整个钢铁行业所测算的一个平均水平。
在实际研究时,考虑到炼铁、炼钢工艺中其他费用波动不大,一般仅对价格波动大且对成本有较大影响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粗钢成本的变动值进行测算。
本文以铁矿石长协矿价格变动而引发粗钢成本的增加值为例,做简单测算。
2.3.长协矿价格上涨对粗钢成本的影响中国钢铁生产企业中,铁矿石来源主要有进口长协矿、现货矿(包含进口现货矿和国内矿)和企业自有矿山。因企业情况不同,上述三种矿所占的企业采购比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长协矿价
格上涨对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保证铁矿石的供应和稳定运费,一些钢企与船运公司签订了长期租船协议(COA),该价格远远低于海运费的现价。不同的企业与不同船运公司签订了不同COA,统计起来难度较大。
为简便计算,本文以全部采用长协矿且海运费完全是现货价的企业为例分析长协矿价格的上涨对粗钢成本的影响。
2.3.1.长协矿涨价的影响
长协矿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巴西,印度等国家大部分为现货矿,因此计算长协矿变动时只需考虑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价格波动即可,且将澳矿与巴西矿的比例粗定为0.6:0.4。
巴西CVRD南方系统的粉矿价格上涨65%,VALE-Carajas粉矿因体现优质优价上涨幅度为71%。中国大部分使用的是来自南方系统的粉矿,且两种涨幅相差不大,故巴西CVRD的涨幅按65%来计算。
中国钢铁企业高炉生产主要采用粉矿进行烧结后入炉冶炼,少数炉况较好的大型高炉会混合少量块矿入炉,宝钢新式的Corex熔融还原炉采用新技术省去了炼焦、烧结流程,全部块矿入炉。但这些冶炼装置在国内的比重依然偏少,粉矿仍占据了进口矿主导地位。
2.3.2.海运费的影响
中国钢铁企业采购的外矿通常采用海运,因此海运费是外矿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由于受高油价、旺盛需求及投机者的炒作等影响,20国际铁矿石海运费一路高歌,屡创新高,最高点与相比翻了8-13倍,比铁矿石价格上涨更加迅猛。虽然近期铁矿石海运价格从高点处有所回落,但仍旧保持小幅向
上的态势。
201-7月巴西图巴朗-北仑/宝山、西澳-北仑/宝山的平均海运费分别为80美元/吨、32美元/吨。海运费上涨幅度与油价的上涨幅度几乎同步,虽然目前海运费价格处于调整状态,但整体上仍会处于高位运行。基于此以08年1-7月的平均海运费估算为全年的平均运费。
2.3.3.汇率的影响
进口的铁矿石结算时,一般以美元计价。自起,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年6月已经突破6.9:1。
人民币升值能够缓解进口铁矿石成本上升的压力。根据央行的预测,08年人民币升值将达到8%,即7.00:1。升值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因此取最大升幅的一半为平均升幅,即08年平均汇率为7.31:1。
08年长协矿平均涨价为384.24元/吨,可得由于长协矿价格的上涨, △生铁成本=1.6×384.24=614.78元/吨
△粗钢成本=0.96×614.78=590.19元/吨
3.钢铁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关系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密切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周期,带动了钢铁工业的迅速成长,同时钢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1.高度相关的GDP
作为典型的经济周期性行业――钢铁行业景气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高度正相关。具体来说,当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时,必然会带动钢铁行业进入较高景气状态;反之当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时,钢铁工业景气度也相应进入下降轨道。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率与粗钢产量的增速、消费增长率之显示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自起,粗钢产量以大于GDP增速约一倍以上的高速增长。钢消费弹性系数在(1,2)之间波动,显示出钢铁行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需求的持续增长势头明显。
-,钢材消费增长率大于生产增长率,表现为需求拉动型的增长态势。这种高速增长是由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对基础原材料需求激增的性质所决定,钢铁生产与消费以大于GDP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起国家对钢铁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行业景气度大幅度振荡,中国的钢铁消费从高速增长时期远高于GDP的增长,下降至基本与GDP的增长同步,钢材需求弹性系数一度降为1。
3.2.领先性指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和产业政策的调整通常都将对钢铁行业的周期与行业经济指标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行业周期性变化的主导性因素对钢铁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
-20投资高涨:钢价自1993年以来,经历了连续7年的下滑。在需求增长和供给控制的复合作用下,钢价出现了明显回升,在20和20一路上涨,钢铁企业利润率大增,由此也导致钢铁行业的投资大量增加,并在年达到历史高点。
钢铁行业从投资到产能释放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是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期,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钢价大幅下挫,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极低的利润率阻碍了钢铁行业新的投资,投资的同比增长到20
放缓至-2.5%,显著低于2003年的89.7%,20的39.3%以及的27.5%的增长率。06年行业投资增速的大幅减缓是成为08年产量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0-年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周期走势。历史可以作为判断今后走势的有效参考,但历史不会重演,目前中国钢价井喷式的暴涨,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除了成本上升之外,钢铁企业产量增速下降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
在产能扩张放缓与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的前提下,钢铁供给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在2006、年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低增长之后,2008年呈现明显加快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5月全国城镇钢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为965.5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去年同期上升16.0百分点,但若扣除通胀因素后,增幅不到15%,仍徘徊在低位。在严控产能增长的政策限制下,可以预计钢铁行业未来几年的投资增速不会出现大幅回升。
4.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分析
4.1.竞争强度
4.1.1.完全竞争的钢铁行业
中国钢铁行业拥有上千家钢铁生产企业和十几万家流通企业,产业集中度偏低。
近年来国内宝钢、鞍本、武钢等龙头企业不断通过自身扩张及兼并重组提高企业产量,但总体而言,行业集中度并未改善。2007年前十大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例仅为35.75%。2007年国内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23家,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0家。
虽然行业生产规模快速发展,但集中度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善,距离产业政策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竞争的市场产业集中度低意味着长期盈利不够稳定,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钢铁市场秩序混乱,对于上游行业的话语权小,国家和行业的政策执行力差。长远的影响是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进程被延缓,给国外钢企发展和抢占中国市场留下了时间和空间。
4.1.2.资产的专用性
钢铁行业的投资中,固定资产的比例将近70%,大部分是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资产的高度专用性提高了行业的退出成本,导致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也很难做出市场化的理性选择,退出行业的选择几乎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在行业低迷时,便会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4.1.3.产品的同质性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不断壮大,钢铁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雷同度较高,大部分企业均主要生产需求量较大的建筑用钢和板材等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一些高附加值的汽车用钢、大型设备用钢、桥梁用钢等精品钢材仅局限在宝钢、武钢等少数企业,国内对此类产品的需要进口依赖度较高。
对于所含比例较高的普钢类产品,质量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寻求将价格作为竞争的有效手段,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处于激烈的价格竞争状态;而高附加值的产品直面来自国际钢企的竞争,在国内的市场上则处于相对价格领导者的竞争态势。
近年来炼钢、钢加工项目投资完成额相对于炼铁项目投资完成额的比例提高,进一步表明钢铁工业更加注重钢铁产品的深加工,注重钢铁产品的多元化,同时表明更多的钢铁企业正在努力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
的新产品。
4.2.供给者力量
随着全球钢铁产能的扩大,钢铁生产原料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产出国,原料的需求日益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
4.2.1.疯狂的石头-铁矿石
中国是一个铁矿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铁矿资源品味低、杂质含量高,采矿、选矿成本高。随着钢铁工业的的发展,国内铁矿石资源难以撑起中国现有钢铁工业规模。铁矿资源呈现严重不足的状态。
铁矿石已成为中国生铁规模的制约因素。中国的铁矿以贫矿为主,钢企往往青睐优质低价的外矿。近几年来,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逐年递增,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很多钢企不得不加大了对国内铁精粉的配比,使得内矿价格逐渐攀升。可以预见在钢铁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原料的供给状况将成为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2.2.稀缺的资源-炼焦煤
中国是煤炭大国,但焦煤资源相对不足(焦煤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5.88%),并过于集中在山西省(可采储量占全国的50%),造成中国焦煤供应与钢铁工业需求日益不均衡。一方面是国内需求旺盛,焦煤使用量持续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山西省煤炭行业整顿及国内运输瓶颈制约,焦煤供应量难以明显增加。因此,中国焦煤进口量在不断上升,对外依赖程度加深。
铁矿石、焦炭等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需求旺盛,价格刚性强,自05年起,铁矿石、焦炭等价格一路走强,并屡创新高。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引发钢铁企业成本不断上升,钢企面对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只能被动接受,议
价能力偏弱。
4.3.购买者力量
中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正在形成一批高增长产业链,如基础建设、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这些产业群大多是钢铁消费大户,其快速增长将带来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钢铁厂商面临价格上的压力。
由于购买者对钢材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在不断升级,并且大批量、同质化的产品逐渐向小批量优质化发展。为使钢材产品能针对下游生产要求进行生产,钢企与下游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出现。
4.4.替代品
现阶段,很多材料的应用与钢铁材料的竞争程度变得很激烈,如铝材、塑料等都在很多行业中凸显他们的性能优势。但是钢铁作为工业产品、民用、建筑骨架等的主要原材料,从强度、韧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及经济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可替代钢铁,钢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材料的地位不可替代。
现阶段钢铁材料的使用量没有因替代品的出现而下降,替代品目前还尚未成为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5.新侵入者
钢铁行业是资金、资源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大宗生产资料,钢铁行业的过热或过冷都会引发上下游行业的剧烈波动,所以钢铁行业一直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新侵入者存在以下的壁垒:
4.5.1.资金壁垒
钢铁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规模经济的效用非常明显。钢铁企业的投资对资金需求非常大,巨大的投资产生的退出壁垒对新进入者会产生深层次的威胁。
4.5.2.技术壁垒
钢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钢材的产出,需要经过复杂的作业流程,每一个流程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钢铁行业的的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竞争越来越多的集中在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领域。这也势必要求企业的科研技术实力相应提高,对新进入者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
4.5.3.政策壁垒
中国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影响很大,随着建立节约型、环保型社会意识的提高,钢铁行业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对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等缺乏竞争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国家进行了严厉控制,陆续关停了一批不适合发展趋势的落后产能。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进一步限制了市场的准入。
5.供需分析
5.1.经济增长趋缓,长期需求强劲
作为经济发展和工业的.主要原材料,钢铁需求与全球经济增长高度相关,自2001年以来在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带动下,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界70年代均出现了阶段性的消费高峰,人均钢材消费量都达到了峰值,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移的进程。而中国则处于工业化中期,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钢材等高物耗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中国2007年人均钢材消费量为370公斤/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尚在进行中,钢材需求量仍处于上涨阶段,远没有达到需求的顶峰。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强劲,受政府换届效应以及对奥运经济增长的乐
观预期等因素影响,发改委预测2008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25%左右的增长。
房地产行业:建筑用钢约占钢材消费总量的55%,其中约有70%主要用于房地产行业,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速度是影响钢材需要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依然高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预计未来5年,房地产行业仍然能保持15%左右的增速。
机械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倡自主创新、中国制造、装备中国,把机械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未来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数控机床、大型石化成套设备、火电空冷设备、重型矿山成套设备等领域将实现突破,同时高速铁路和城轨设备、大型船舶及配件、农业机械等也会获得较快发展。
铁路行业将受益于国家加大铁路建设投资的力度,造船与集装箱行业受益于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汽车行业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维持一定的增长仍然是可以预期的。
近期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引发了全球的经济的减速,据IMF最新预测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减缓,到才逐渐恢复。
今年以来国际需求的萎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建筑、汽车、家电行业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有效需求明显下降。需求的下滑将成为供需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并将较大程度的影响后期走势。
5.2.钢铁生产由高速增长转入适度增长
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钢铁产业政策的影响,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几年来逐步下滑,粗钢产量的增速放缓趋势明显。
5.2.1.产能扩张放缓
近年来,新增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多集中于下游的钢延项目,炼铁项目所占比重逐步萎缩,这必将影响到生铁的产能增量,进一步限制粗钢、钢延产品的增长能力。
生铁、粗钢、热轧产能增速的逐年下滑,势必导致后期产量增速的放缓。
5.2.2.淘汰落后加速供求关系转变
中国落后的炼铁和炼钢能力分别达到1亿吨和5500万吨,政府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列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一。自2007年起发改委分两批与全国28个省市政府签订了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责任书,到,将关停和淘汰全部的落后炼铁、炼铁能力,涉及企业573家,几乎包括了中国所有的钢铁主产区。
各地将有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而新建的项目不能及时投产,消失的产能不能完全替换,将进一步加剧供求增长的不均衡。
20前计划关停和淘汰的炼铁能力比炼钢能力要高出近4500万吨,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但可以预见的是:炼铁能力低于炼钢能力会在一段时间内显现,生铁的供应将进一步趋紧。
5.2.3.原材料的短缺导致中小企业减产
国内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炼铁环节由于近两年投资不足,产能增长缓慢,造成生铁、钢坯价格大幅上涨。
铁矿石: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铁矿石价格上涨趋缓。长协矿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引起现货矿的连锁反应,只是进一步拉近了长协矿和现货矿的价差。
08年以来,中国铁矿石产量持续增长,增速远远超过生铁的增速,港口库存和钢厂库存大幅增加。新增的铁矿石产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今年以来新增的高
炉产能,无需通过进口来补充。
铁矿石高额利润激发了矿山投资的快速增长,上半年矿山的投资增长率达到50%,可以预计铁矿石的供求关系今后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下行的风险较大。
焦炭:受国际焦煤价格上涨及原料资源短缺影响,08年焦炭价格大幅上涨。炼焦煤的稀缺性是此轮价格上涨的根源。
炼焦煤的资源储量仅占中国煤炭总储量的26.3%,其中强粘结性的肥煤和焦煤更为稀有,二者合计仅占煤炭总储量的9.34%。
近年来钢铁产量的剧增,拉动了对焦炭和炼焦煤的需求。2007年以来,各省大力控制地方煤矿增产,小煤窑关停力度加大,炼焦煤供应大幅减少。炼焦精煤产量的增速一直低于生铁产量增速,使炼焦煤的稀缺性更加突出。
进入2008年,炼焦煤价格的增速强于焦炭价格的上涨。按照平均水平,生产1吨焦炭约需1.4吨炼焦精煤,考虑到焦化企业存货成本的滞后效应,价差在初期有明显的放大,随着存货的耗尽,新采购的焦煤成本的上涨已经侵蚀了焦化企业的利润空间。
由于资源的稀缺,炼焦煤价格的高位运行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近期钢价大幅调整,独立焦化企业、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原料价格的理性回归,一味疯涨的势头会得以遏制。预计焦炭价格在后期将趋于平缓,高位运行。
废钢:废钢主要是用于短流程电炉的炼钢主料或是长流程转炉中的炼钢填料。废钢具有节能和环保的双重功效,同采用矿石炼铁后再炼钢相比,用废钢直接炼钢可节约能源60%,减少废物排放80%。
为缓解基建领域产能过剩、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及互联互通,中国政府于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基本原则为平等互利,根本属性是共同发展。该战略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突破,将提振这一区域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为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历史契机。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战略意义之一在于缓解基建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2015年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对我国钢铁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一机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资源开发、优势产业转移、钢材贸易争端解决、技术及装各的输出。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钢铁产品出日贸易潜力巨大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进一步扩大贸易潜力。中亚地区国家属于潜力再造型,未来贸易潜力匿乏,而东亚和南亚地区除个别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属于潜力巨大型,未来应重点挖掘这些国家的钢铁进口需求。
B.“逆经济全球化”阻碍全球化贸易,未来国内钢铁出口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逆经济全球化思想兴起,贸易壁垒问题层出不穷,以下三件事很具有代表性。
其一,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决定离开欧盟,这一事件看似英国与欧盟之间的事情,但从其本质上看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欧盟本身是一个经济体,其内部货物流动税率非常低,英国离开欧盟违背经济全球化思想。
其二,2017年,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特朗普的思维是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对国内的企业进行减税,以增加竞争力;美墨边境墙等等都表示着其贸易壁垒思想。
其三,近几年中东地区并不安稳,其地区开始限制航运方面;2018年8月,也门在曼德海峡攻击沙特两艘油船;2019年6月,两艘油船在伊朗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遭到袭击,袭击案件发生后,美国立刻就公布了所谓伊朗袭击油船的证据。
当下贸易摩擦局势有所减缓,中美之间谈判缓和,但以特朗普的尿性,未来依旧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贸易谈判缓和有很大的程度上有可能是缓兵之计,因为美国大选即将到来,特朗普想要连任,在经济上不能不好看,所以在美国大选之前,特朗普在经济贸易的态度上会有所缓和。
“逆经济全球化”对国内钢铁的出口有很大的限制,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依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C.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钢铁市场需求有可能会进一步压缩。
2017年,不少经济学家都在评论国内经济是L型经济,不是常见的U型经济;国内经济发展潜力让不少经济学家感到堪忧。
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6%,经济增速破6压力加大,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中,未来会慢慢缩减基础工业带给经济的贡献。
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其中对房地产,钢铁行业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最近20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国内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一些列产业链发展,作为房地产上游的钢铁行业直接受益;现在国内经济下滑也必然会压缩国内钢铁行业的需求量,从这一方面看,国内钢铁行业未来几年并不乐观。
国内钢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钢材产业发展的空白点由于比较不好把握,这边以国内进口钢铁产品做分析。
中国的钢铁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德国和比利时等钢铁冶炼技术和轧制技术发达的国家。
国内每年进口特钢大概1250万吨,国内对特钢以及高技术的钢铁的需求较大,主要是因为国内的钢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国内进口1250万吨的特钢中,板材占据了1100万吨,未来板材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国内进口钢铁的品种:主要是汽车面板,进口量巨大,国内生产的不稳定,影响汽车的表面质量;其次是家电面板也大部分进口,用于高档家电表面;第三是食品包装,用深冲镀锡板,由于是超低碳,国内生产的不过关;还有就是工具钢,国内生产的强度要差一些;还有少量的桥梁拉索钢、电梯钢丝绳,钢帘线用钢,用户对国内的钢材质量不放心。
依赖进口的品种:电磁搅拌,铸坯扒皮机,风动送样系统,先进的结晶器,先进的大包转台等等;一般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都需要进口。
总结
钢铁行业上游产业:铁矿石对外的依赖度达到60%以上,国内对铁矿议价能力弱,处于弱势的一方,容易受控国外大的铁矿石生产商;焦煤焦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钢铁行业下游产业:2019年房地产与汽车行业出现销量下滑的迹象,国内政策面稍有放松,目前有小部分地方已经放宽限购的政策,且增大了对车牌号投放量。
钢铁行业集中度不高,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国内上升的空间较大;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一来是钢铁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二来是企业合并造成的;未来钢铁企业数必定会继续下降。在集中度提高的背景下,钢铁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不仅是规模化所带的成本降低,还有在技术上的整合。
国内钢铁需求量的增速放缓;在未来几年,钢铁行业将更加激烈,存量博弈,或者更苛刻的说是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抢占市场份额。
进出口方面:出口-进口进一步萎缩,国际市场并不乐观,各个国家各怀鬼胎,设置贸易壁垒,全球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加。
经济情况: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6.0%,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近几年全球GDP增速维持在3%上下,从全球pmi以及美联储在2019年降息三次的迹象来看,短期全球GDP3%的增速平衡将被打破。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钢铁行业的需求量短期放缓,中期会有下滑的迹象。
【行业分析】钢铁行业:低迷中谋生存
一、 初识钢铁行业
大家对钢铁行业多少有些陌生,仿佛离自己很遥远,但仔细一想,又发现都在身边。无论是我们住的房子、乘坐的公共汽车,还是看的电视机、用的智能手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钢铁的影子。钢铁行业关联了很多工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参照申万行业分类标准和国内行业惯例梳理归纳如下:
注:世界各国对特殊钢尚无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二、 钢铁行业走过的路
从行业发展看,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又称铁碳合金。人类很早就发明炼铁和炼钢,但受技术条件限制,钢的产量较为有限。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铁的应用才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恢复和发展,于21世纪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下游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增长的拉动,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钢价持续低迷。得益于成本端铁矿石及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2013年以来钢铁行业净利润有所回暖,但仍亏损严重。根据《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要求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从而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建立市场化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已从成熟期开始步入衰退期。特钢占比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整体水平,目前我国特钢产品占全国钢铁工业总量比重约为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特钢行业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从行业特征看,钢铁行业是强周期行业,属于资金、技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行业,规模经济特征显著,且受到较严重的政策影响。
三、 钢铁行业的产业链
从业务运行看,在下游需求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的6.3亿吨增加到2016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8.08亿吨,同比上涨1.2%。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10亿吨,在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后止跌回升,同比上涨1.3%。钢材(含重复材)产量11.38亿吨,同比增长2.3%,增幅上涨1.7个百分点。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为49.6%,增加0.2个百分点。2016年钢铁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66.99%升至70.79%左右。
从行业内竞争看,我国钢铁总体布局“北重南轻”和“东多西少”,在兼并重组和“东扩南迁”推动下基本形成七大生产基地:东北钢铁基地、华北钢铁基地、华东钢铁基地、华东钢铁基地、华中钢铁基地、西北钢铁基地、西南钢铁基地和华南钢铁基地。我国钢铁行业整体竞争激烈,尤其是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2016年,宝钢、武钢重组成立了宝武集团,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CR10上升为35.9%,同比增加1.7%,CR4上升为21.7%,同比增加3.1%,但行业集中度依然较低。然而,国内的特钢产能比较集中,前10家企业的行业占比约为60%。目前,普钢的行业龙头包括宝武集团、鞍钢集团、山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集团等,特钢的行业龙头包括太钢集团、中信泰富集团和东北特钢集团等。未来钢铁行业应在着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升级、提升钢铁有效供给水平和发展智能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将得到有效推动。
从产业链看,钢铁行业是典型的中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是采掘业的煤炭行业和铁矿石行业,下游行业则主要基建、机械设备、房地产、汽车、船舶制造和家用电器行业,其中特钢下游行业更偏向于消费,集中在汽车和机械设备等行业。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1)收入端:宏观经济景气度(固定资产投资、下游需求、逆周期调节);(2)成本端:铁矿石(定价权在国外)和煤炭的供需格局观;(3)其他:行业政策干预力度等。
四、 钢铁行业的信用分析
为便于分析,选取Wind-信用风险纵览-发债企业栏目的数据(数据截止20170328),分析结果如下:
(一) 发债情况
从有发债历史的发行主体个数看(共有83家发债主体),以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环渤海地区、中低评级、非上市、普钢为主。具体来看,企业性质为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的主体占比分别为59%和27%;所属地区中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占比分别为37%、20%和6%;主体评级为AAA、AA+和AA占比分别为19%、22%和23%;上市和非上市主体占比分别为34%和66%;细分行业中普钢和特殊钢占比分别为93%和7%。
从有债券余额的发行主体余额看(共有53家发债主体),以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环渤海地区、高评级、非上市、普钢为主。具体来看,企业性质为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的主体余额占比分别为68%和26%;所属地区中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余额占比分别为65%和16%;主体评级为AAA、AA+和AA的余额占比分别为74%、15%和6%;上市和非上市主体余额占比分别为25%和75%;细分行业中普钢和特殊钢占比分别为95%和5%。
(二)财务情况
考虑到2016年年报尚未发布,选取2013年-2015年已经过审计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
从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看,得益于成本端铁矿石及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2013年以来钢铁行业净利润有所回暖,但仍亏损严重。钢铁行业近年来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下行明显,尤其是2015年。获现能力小幅回升,经营性现金流有所好转。
从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看,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绝对较高且持续上行,短期债务和刚性债务占比过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但货币现金对债务的覆盖边际有所改善。
从营运能力看,钢铁行业的存货周转率整体较为稳定,但有所下行。
(三)交易情况
从二级市场来看,钢铁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发行债券流动性较好,其他则流动性较差。
一、世界钢铁业的发展现状
21世纪的世界钢材消费市场仍主要在亚洲,其消费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费量的46%,亚洲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中国、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钢铁生产布局也相应生了重大变化,钢铁生产重心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世界钢产量中的比重急剧上升,西方发达国家的份额大大减少。
(2)、国际钢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竞争焦点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工业发达国家区钢材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据有关分析,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板带材产能仍将大于需求,冷轧板、不锈钢镀锌板等设备的开工率只有70%左右,贸易价格波动大的状况不会在短期改变,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3)、钢铁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加深,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世界钢铁工业出现了两轮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高潮,在不到半个世纪的内,大致形成了三代炼钢技术。技术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钢材的产量和质量。日本、美国、德国、韩极参与这两次大的技术创新,使他们不仅成为世界产钢大国,同时也使他们界钢铁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成为了世界钢铁强国。
二、钢铁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一)、政治环境分析
自2005年出台钢铁产业政策以来,2007年钢铁行业政策出台力度与速度明显加大,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规范引导是基于国内宏观经济、钢铁行业运行态势及国际市场 氛围等综合因素权衡的必然结果,而目的是规范钢铁行业稳健运行。(1)、税收政策:钢铁产品调整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出口上,其中对生铁、钢坯、盘条、钢筋、焊管、带钢等产品均大幅提高出口关税税率。(2)、淘汰落后政策: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节能减排政策:中国钢协将用“万元产值能耗”取代吨钢综合能耗与吨钢可比能耗,落后工艺装备企业的节能减排形势更为严峻。(4)、国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优惠,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调整税收政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所得税优惠: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二)、经济环境分析
钢铁材料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经济的发展必将拉动钢铁产品需求继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都对钢材消费需求有较大拉动作用,同时也带动了消费钢材较多的行业有较大发展。在钢材消费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将保持多层次、多样化,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化。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我国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全球经济来看,“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带来很大打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经济低迷,受此影响,国际钢铁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钢材生产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世界钢材市场的低迷给国内钢材市场带来很大压力,使得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增加,经常受到一些国家的反倾销威胁,从而使钢材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钢材进口大幅度增加。(三)、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
公民的环保意识、消费文化、就业观念、思想观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审美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民族传统等构成了社会与文化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明显具有区域特征,不同的地区往往因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对钢铁企业而言,社会与文化环境包括居民的环保意识、就业观念、价值观等,社会对钢铁企业的保护环境达到零污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体现人们的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要素是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技术变迁、技术突破对企业 的影响以及技术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它具有变化快、变化大、影响面大等特点。钢铁公司面临的技术环境主要指网络技术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先进的冶炼和轧制技术带来的钢铁生产组织的变化。(1)、信息技术引起的变革及对钢铁公司的影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全球化为外在形态的网络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的营销理念将进一步更新,企业将根据订单生产,生产周期将大大缩短,实施零库存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因此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成为钢铁公司发展的选择。(2)、钢铁技术的发展对钢铁公司的影响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今后5-10年钢铁行业将重点开发新一代钢铁材料等前沿技术;优化钢铁制造流程,发展节能降耗的冶炼及环保技术等;提高冶金产品质量,开发智能化技术等。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动力,须控制金属制造过程和排放过程,降低成本,生产质量稳定的洁净产品;采取控制,实现排放物的再能源化、再资源化,将污染物和有毒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到最小,逐步实现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目标。
三、钢铁行业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l、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我国的钢铁工业从行业成长周期上讲处于成熟期,但由于历史原因,钢铁市场结构却呈现出完全竞争格局,目前全国共有钢铁企业2000多家,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我国钢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合作。由于钢铁企业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加之近几年国内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的需求强劲,各家钢铁企业纷纷修改自己的“十五”规划,大力进行产量扩张。如果钢铁产能增长失去控制,众多企业的这些计划几年内都能实现,那么中国钢铁产能必将大大超过钢材需求的增长,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对今后几年我国钢材市场和钢铁企业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钢铁企业的设备专用性强,固定成本较高,造成了很高的退出成本,这就阻止了现有竞争厂商的退出。只好尽力参与行业的竞争,即使这样做可能 盈利不离甚至招致亏损。钢铁产品是标准化产品,不同品牌豹产品没有多少差别,购买者的选择主要是价格,加之转换成本较低,购买者有很大的转换自由。因此在供求基本平衡或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且更多地表现为价格竞争。
2、新加入者的威胁
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限制了任何主要竞争者加入。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钢铁生产的资金要求非常大,仅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轧钢厂就需资金近30亿元,这还不包括配套的炼铁、炼钢等工序的改造投资,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钢材消费迅速增长。由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品种满足不了需求,吸引了部分国外大型钢铁企业的投资。它们以合资的形式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建厂,生产高附加值钢材,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对钢铁行业而言,新加入者的威胁不大。
3、替代产品的威胁
钢材的替代产品主要是有色金属(以铝为代表)、无机非金属材料(以水泥为代表)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塑料为代表)。它们在汽车、建筑和家电等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在不断扩大,因而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汽车用的涂镀层板,不仅需要改进肪腐性能,而且必须降低售价,才可能与代用材料竞争。在建筑业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建筑用的上水管已禁用镀锌焊管。而改用铝塑料管:钢窗也己被铝合金窗和塑钢窗替代。尽管如此,钢铁材料还是有竞争力的,其特点是20多年来保持价格稳定,今后几十年,如果钢材的替代产品在技术上没有突破,对钢材的威胁就不会很大。
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能源、废钢等资源对钢铁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国内铁矿石储量仅可供开采30年左右。加上远景储量也仅能开采50年左右,但由于全球铁矿石储量丰富,近年铁矿石供应量大幅增加,铁矿资源是有保障的。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煤炭,煤炭行业在经历了恶性竞争后,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无序竞争带来的后果,行业自律性迅速增强。国内煤炭行业关井压产,使其讨价还价能力迅速提高。二是废钢资源短缺,需求上涨,刺激了废钢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
5、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由于钢铁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购买者的转换成本较低,因此购买者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还在逐渐提高。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购买商所处的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下游行业选择供应商的范围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多。(3)竞争的加剧迫使下游行业不断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
四、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铁的发明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重大,直到今天钢铁材料仍旧是应用最广泛、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材料。尽管现代人们正在研究各种新材料,以期望它们部分能代替钢铁材料,但始终没有一种材料可以代替钢铁的地位。近十年来,世界钢产量尽管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但产钢总量仍增长。这其中是,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其钢产量迅猛增长,只是发达国家钢产量增长相对缓慢。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钢铁材料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可以预期,在较长的历史阶段内,钢铁作为基础原材料的地位不可动摇。而钢铁产品的原材料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钢铁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因此钢铁产业具有发展前途。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要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了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本次调查钢铁企业主要指国民经济行业中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生产活动的工业企业。调查结果显示:
近年来, 我国钢铁行业物流逐步向产业链延伸, 物流费用率水平持续下降, 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运输环节成本占比下降。
钢铁行业物流费用率持续下降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2011年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0.5%, 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高1.2个百分点。从历年情况看, 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 钢铁企业积极转型产业升级, 行业物流效率逐步提升, 4年钢铁企业物流费用率下降1.8个百分点。
钢铁业物流总额加快增长
2011年我国钢铁生产量增幅虽有所回落, 但物流规模依然巨大, 其中粗钢产量6.8亿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增幅回落2.3个百分点。于此同时, 伴随需求持续增长, 2011年钢材价格有所上涨, 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0%。钢铁物流总额约达6.3万亿元, 同比增长23.5%, 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 处于工业行业较高水平。
物流成本有所下降
2011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比上年增加890亿元, 增幅减少30亿元。其中, 运输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0%;管理成本增长18.4%;保管成本下降5.1%, 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下降1.8个百分点。在保管成本中, 利息成本增长40%, 仓储成本增长9.6%。
运输成本占比逐年走低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在物流成本构成中, 运输成本占51.8%, 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保管成本占36.8%, 提高0.6个百分点;管理成本占11.4%, 提高2.4个百分点。
2011年钢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相对有效, 企业一方面保证运输效率, 不断加强监管, 统筹运力, 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另一方面从运费核算入手, 计算最优运量, 节省油耗。
在保管成本中, 仓储成本占4.1%, 利息成本占10.7%, 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成本占16.2%。从保管成本细项变化情况看, 利息成本增速较高, 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 一方面受到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影响, 另一方面企业资金占用多且周转缓慢, 2011年钢铁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仅为2.8次;此外钢铁企业铁矿石与产成品库存量大, 2011年钢铁企业存货比上年增长9.6%, 仓储成本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外包水平持续提高
钢铁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提高, 推动企业物流效率提升。2011年对外支付的物流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例为72.9%, 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仍处于工业行业较高水平。
物流成本费用率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统计局公布8月份钢铁行业运行数据,大部分数据均要好于预期,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尚可。尤其是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增加值等要高于预期,这对钢铁行业来说,可以间接为需求提供一定的支撑。
一、钢铁行业产量继续回升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较7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3%,比上月加快0.01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8月份钢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7%,1-8月累计同比增长1.2%。与钢铁行业相关产业中均保持同比增长,金属制造业增长9.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5%,汽车制造业增长21.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6%。其中汽车制造业表现亮眼,7月份利润由降转升,8月份产量同比增长24.7%,拉动需求。从产量来看,8月份钢铁行业产量继续回升。8月份生铁产量6019万吨,同比增长3.6%。粗钢产量6857万吨,同比增长3.0%。钢材产量9791万吨,同比增长4.0%。
二、钢铁行业效益大幅改善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235.9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变化及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钢铁市场价格反弹,加上去年同期利润明显偏低,钢铁行业利润明显向好,1-7月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838.8亿元,同比增长131.5%。7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而6月份同比下降1.3%,行业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13.9亿元,转为盈利148.3亿元,同比增加162.2亿元,而6月份利润同比增加75.8亿元。与钢铁行业相关的下游产业中,金属制品业7月份同比增长4.8%,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5%,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1.3%,铁路、船舶等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3,均保持同比增长。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6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与1-7月份持平。从环比速度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8%。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70827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1.2%,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4.3%,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4%,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5%,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基建投资维持较高水平,为拉动钢需奠定基础。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小幅回升 作为钢材的主要下游行业,房地产开发投资自5月份开始,连续三个月回落后出现回升。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显著,截止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0870万平方米,比7月末减少512万平方米。但作为先行指标的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继续出现环比回落。1-8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106834万平方米,增长12.2%,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9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降幅比1-7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土地供应总体偏少,一线城市表现明显,上海前7个月的土地供应仅完成30%,北京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供应住宅用地。从土地供应政策来看,今年房地产行业将以去库存为主,投资力度难有明显回升。
五、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稳步推进7月末,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总计同比下降2.3%,降幅比6月末扩大0.6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28个产钢地区和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压减炼钢产能2126万吨,占全年任务量的47%。据兰格研究中心监测全国去产能进程,截止9月,已有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吉林、甘肃、云南等省已经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
2016年8月我国粗钢产量6857万吨,同比增长3.0%;日均产量221.2 万吨,较7月份增长2.6%;1-8月我国粗钢产量53632万吨,同比下降0.1%;
8月我国生铁产量6019万吨,同比增长3.6%;1-8月我国生铁产量46916万吨,同比下降0.8%;
8月我国钢材产量9791万吨,同比增长4.0%;1-8月我国钢材产量75511万吨,同比增长2.2%;
8月我国出口钢材901万吨,同比下降7.4%;环比减少129万吨,下降12.52%;1-8月我国出口钢材7635万吨,同比增加457万吨,增长6.37%;
8月我国进口钢材111万吨,环比减少2万吨,同比增长8.8%;1-8月我国进口钢材870万吨,同比减少2万吨,下降0.2%;
8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8772万吨,同比增加1360万吨,增长18.3%;环比减少68万吨,日均环比下降0.8%。1-8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为66965万吨,同比增加5698万吨,增长9.3%,累计海关进口均价为52.54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0.42美元/吨。
八月产业链补库加大产量摆动幅度:八月酷暑历来是钢铁消费淡季,同时当月出口下降12.5%,但粗钢日产量环比反增2.6%,意味着实际国内粗钢日耗量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4.2%,远超去年同期变化幅度。粗钢内需大幅增长一方面源自于经济继续持稳,在基建和地产拉动下,一些后周期行业如机械、汽车等产业链行业持续好转,尤其是冷轧系用钢需求旺盛,主要生产钢企订单出现超订情况。另一方面商品市场价格连续上涨本身会创造需求,叠加秋季旺季需求和供给侧改革的预期,库存周期启动,产业链开始主动补充库存,监测的中间商库存出现连续八周上行。这两者叠加造成八月粗钢日耗量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
钢材出口高位震荡:当月钢铁出口总量环比下降129万吨,环比下降由于一方面上月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欧美夏休淡季外需订单阶段性回落,但整体依然维持较高水平。全年出口我们依然维持较2015年持平的观点,铁矿虽然较去年年底大涨,但均价较去年并无大幅增长,中国高炉钢相对海外电炉钢成本优势继续保持,与此正相关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强势,在外围经济没出现衰减的情况下,今年整体出口依然会保持高位;
铁矿石供给压力仍存:8月铁矿石进口基本稳定,由于矿价今年的连续回暖使得原计划退出的海外高成本矿山关停进程放缓,加之部分矿山的新产能投放,两者相叠加,今年海外矿供给压力依然存在,铁矿价格上涨主要归功于中国钢铁业的产能利用率回升。但由于海外铁矿产能周期漫长,供给压力反转尚早,后期铁矿压力不减;
后期研判:
库存的波动短期甚于实际需求变化:钢铁与水泥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库存的波动,尤其是行业底部波动时预期决定的库存波动往往比实际需求摆动幅度更大更快。钢铁存货周期需求强度主要和预期收益相关,这一点和有色金属类似。这种情况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使得价格表现出较好的弹性,但往往在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之后,在价格上涨预期越来越变成现实的时候,也就是大家预期后面的价格上涨力度比较有限的时候,库存增长随价格波动反而会边际递减,而此时周期也就到了最后的高峰阶段。所以库存周期的高峰期可能是预期收益的拐点造成。8月以来钢价的变化正体现这一现象,预期变化造成的价格波动率远超出实际需求影响;
库存周期一波三折:八月下旬以来的期货钢价连续调整,导致存货周期启动出现波折,八月份以来钢铁产业链主动补充库存进程重新出现逆向变化,上下游企业开始重新清理库存。由于刚刚处于旺季初期,加之G20会议的影响,真实需求的恢复较为缓慢,前期价格上涨创造的投机需求放缓和真实需求回升两者之间出现断档期,因此价格短期疲弱。从整个经济情况来看,核心下游地产销售重新开始火爆,同时基建PPP 项目落地加快,目前经济仍较为平稳,短期下行风险不大,库存周期调整后盈利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阶段性超额收益可以关注三钢闽光、新钢股份、河钢股份、马钢股份、首钢股份、方大特钢等。
【钢铁行业趋势分析】推荐阅读:
钢铁行业振兴计划05-31
钢铁行业发展方向07-05
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09-18
2022年我国管道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07-10
食品行业发展趋势06-15
家具行业发展趋势09-19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10-07
零售药店行业发展趋势06-09
中国西餐行业发展趋势10-25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