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共13篇)
使我体会到了和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数学建模竞赛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宗旨。数学建模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需要队友间密切配合。要达到这点,参赛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发挥所长,肯于接纳队友的观点与意见。正如我们今年竞赛那样,面对A题和B题我们要有一个选择,一个三个人一致的选择,A题的人口模型和B题的公交线路,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模型肯定都有相对容易的方面和相对较困难的方面。记得我们当时讨论了好长时间,最后统一了一下意见A题模型较多但建立一个比较符合题目且有一定创新的模型较为困难而B题数据较多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比较容易建立一个较符合题目的模型,我们选了B题,这是我们交流思想,接纳和权衡彼此观点与意见的结果。在接下来的就是我们三个队友的具体的分工,考虑到一个人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一个队,我们的的压力都比较的,记得我当时的压力就比一个人时大的多(因为我清楚我写程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我们模型的结果,甚至是我们的论文是不是能够完成),也许这就是集体精神的作用吧!使我真正的意识到没有合作是做不好事情的。现代社会需要合作,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有宽广的胸怀来容纳。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使我对计算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我是学计算机的,平常也写过很多的程序,不过那都是事先设计好的题目,要么是课本上的,要么是老师限定好条件的,有时却不知道和现实怎么联系到一起,感到没有用,也不知道怎么用。因而,写程序往往并不是出于多大的兴趣,然而这次竞赛却使体会到了那种完成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程序的成就感,连续的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时写一个程序也是也个挺刺激的事情,一个很少有机会体验的经历!
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竞赛可以锻炼思维,培养语言表达,无论是在培训期间还是在竞赛的那三天,大脑真正的进行了思考,一种不同与以往的思考,一种没有框框架架的思考,一种真正自由意义上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使自己看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虽然一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找不到头绪,同时为了解决问题,查资料、看书,查看相关专题,在短时间内要理解运用相关知识,这更使大脑能主动地去想问题,思考问题,提高了我们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力。这是我们平常学习很难得到的。
可以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数学建模竞赛充分体现出了严谨治学、善于否定自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建模竞赛给了我们一次简单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体验。我在其中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严密和细心,一个模糊和粗心可能带来一个完全不可知的后果。就在这次竞赛中,我在写程序时的一次疏忽,造成结果的完全错误,以及接下来的四五个小时没有进展,要知道这四五个小时代表的什么,后来找到错误时才发现是那样的“对不起”那四五个小时,是那样的不应该,仅仅是在地址访问时少考虑了一种情况。也许这就是科学研究中所要求的严谨吧!说真的,在当时检查出错误时心里有几分的兴奋(算是成就感吧!),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或是感到自己好笑,或是后悔当时的疏忽。不过值得安慰的是这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一种不容你再犯同样错误的经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以后的生活还是学习中将永远记着这“四五个小时”,也许这就是经历之后的收获吧!
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扩宽。数学建模教会了我们用数学的知识认识一切,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审视角度多了一层变化。在暑假的那段时间使我的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扩宽,将所学的数学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活用到经济,管理,工程,生物等各个领域,感受到从来没有体会到的成就感。如我们在培训时遇到的出版社问题,线路选择问题,优化问题,污染问题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各各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在求解以及表达这些模型的过程中,也使我们的软件应用水平,文章的写作水平,特别是用数学思维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数模使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她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比如计算机应用能力,检索文献能力,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和队友一起奋斗的过程中,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和指导老师孙老师的交往中,使我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课堂的另一种师生友谊;与周围的交际能力也得到提高,领悟和理解别人的意思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有就是培养了自己的吃苦耐劳,在竞争中勇于挑战自我,在拼搏中开拓创新的精神。说起吃苦耐劳,自己都很佩服自己那三天三夜的精力,一种难得的经历。
中国学生对待数学竞赛, 就像是一群“敢死队”队员, 没日没夜地做题, 大量的辅导书, 五花八门的培训班, 足以让参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对他们来说, 竞赛意味着荣誉, 意味着成就, 意味着可以有“特长生”的称号, 意味着高考可以加分……在这么多诱惑与激励下, 很多学生都愿意牺牲放松的时间, 坚持努力一两个月, 来换取一个“一等奖”。
而在美国, 数学竞赛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虽然性质差不多, 但是那里的学生并不那么在乎结果, 参加过了, 感受过了, 自有收获。这些学生中很多是数学爱好者, 他们参加竞赛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 以及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我注意到一位同学, 他的数学能力在班上算是数一数二, 也参加了数学竞赛。我向他请教有什么准备的方法, 他笑着说我想得太复杂了, 其实他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 只是上好每一堂课, 自己研究研究感兴趣、有意思的数学问题罢了, 再加上看一些往年的题目, 然后就自信地进考场了。我有点惊讶, 但也意识到, 在这里, 没有多少人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竞赛上。
于是, 我也稍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以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来准备数学jis竞赛。虽然没有疯狂地做题目, 但还是有一些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比如语言上的hiz问题, 还有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在准备过程中, 我认识了数学办公室里的Mshuy Elliot。她给我提供了许多往年的资料, 帮我梳理了一些新知识, 给我介绍了不少e考试技巧, 可以说是我的参赛领路人。我非常高兴能认识这样一位好老师。
接下来, 一次次竞赛就如期而至了。而在所有的竞赛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美国中部大平原数学联盟举办的数学竞赛。它独特的合作形式, 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竞赛变得格外有趣。
在这一竞赛中, Power Question, Team Round和Relay, 每一个任务都要由几个同学共同完成。这个看似容易的形式, 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心理, 总期待着其他队员能够完成所有的题目。于是, 如何很好地分配、合作完成任务, 便是每一个小组共同面对的问题。在Power Question中, 我们4位交流学生和另外两位SLUH圣路易斯大学高中的同学分到一组。不能解出前面的题目, 就意味着不能继续做后面的高分值题目。我们6个人分成几组, 每组研究一个问题。在解题过程中, 我明显感觉到我们4个人和另两位同学交流不够, 有时候都不知道他们解出了哪些题目, 进展一直不太顺利。时限快到了, 我赶忙向他们请教一些名词的意思, 这才意识到之前走错了方向, 立即在纸上奋笔疾书, 但还是未能全部完成, 带着遗憾交出了答卷。
第二轮, Team Round。这次我们吸取了前面的教训, 给每个人分配了不同的题目, 独自解决, 然后报上答案。事实证明, 这下效率大大提高, 20分钟10道题, 我们做出了7道, 有一些还经过了几个人的讨论。这是整个过程中合作最顺利的一次。
第三轮, Relay。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了。3个人一组, 每人有自己的题目, 前一个人的答案就是后一个人的已知条件。很显然, 3人中每一个人都十分关键, 只要有一个人出错, 那么这一轮就肯定失败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我被分配为一组的第三名成员。我知道, 即使前两个人的答案正确, 只要我这里出了问题, 也就功亏一篑了。总共5道题, 虽然不是特别难, 但是由于有时间限制, 有些题目还是解得太匆忙, 犯了一些细小的错误。也许, 这种无声的合作, 我们还没有完全领会吧。
一、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参赛选手
护理技能竞赛以护理操作为平台,要求选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同时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要求选手具备一定的评判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多方位、多视角地去选拔一名选手。首先,我们让每个班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参加面试;对参加面试的学生,给予一分钟做自我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形体仪态;经过面试筛选出来的学生,让其做一项技能操作,如无菌技术,从操作中可以看出其无菌观念及操作协调性。最终选出18名选手参加校内技能竞赛。选取麻醉床、心肺复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四项操作作为比赛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取一、二等奖选手作为预备选手参加省里的竞赛。对于8名预备选手,让其利用寒假的时间自己复习理论,回校后进行2轮理论考核及一项操作,最终确定4名选手参加省赛。其中一名选手在广东省56名竞赛者中排名第4,最终入选广东队参加全国的比赛。
二、明确护理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制订培训计划
本次大赛赛项的设计坚持了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竞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抢救室两个比赛场所。在健康评估室,选手需要在30分钟内根据给出的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并针对首优护理问题制订主要护理措施;在抢救室,选手需要在30分钟内结合给定的病情连续完成四项护理技术操作。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案例分析往往是薄弱环节,但往往又是拉开差距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把理论的培训作为重点,合理制订计划,分阶段安排培训。第一阶段,根据大赛制订的技术操作考核标准,训练选手熟悉操作项目,并选取常见的内外科疾病,进行系统复习,培训选手对常见内外科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阶段,训练选手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4项操作,选取常见内外科急危重症案例,让选手进行重点分析,特别是首优问题的正确判断。第三阶段,训练选手在28分钟内稳定完成操作,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取30分钟进行理论模拟测试。
三、深刻领会评分标准,设计剧本,关注客观指标
认真分析评分标准,重点把握好流程顺序的正确性、操作的规范性和语言交流的针对性,以此为依据设计临床情境,书写操作流程及剧本。流程包括每个细微动作及与病人的沟通语言:操作做到了哪一步该说什么,怎么说,接下来该怎么做。学生依照流程训练,但并非生搬硬套,在自己对操作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和病人沟通,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坚持三查七对,操作前做好解释,操作完做好健康教育;三是要强化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四是语言及操作自然,真实到位,去表演化。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保证客观指标的正确率和成功率,如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指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排气成功等。
四、明确大赛使用资源
指导教师要及时关注相关网站,了解比赛的用物信息和训练环境,用物尽量模拟比赛现场,使选手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竞赛场地和用物,以便大赛时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如心肺复苏仿生标准化病人,不同品牌模型按压力度及开放气道的方式均有不同的要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模型用仰头抬颏法即可较好地开放气道,而本次大赛所用北京医模科技有限公司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一定要用托颈压额法才能充分开放气道,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气道开放不好,人工呼吸不能被系统感知,则接下来的按压也不能被系统识别,因此有可能被少记录一个按压轮回。除此以外,竞赛用的鼻饲管、棉签等用物,都和我们以前所练习的用物操作感觉不一样,选手使用这些新的用物时需花一些时间重新适应。
五、快速稳定,按时完成操作
在训练过程中,要保证操作的顺序性和规范性,对较难掌握的操作步骤可单独练习,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在流程熟悉操作稳定后,要注意把握操作的时间和适宜的操作节奏,避免操作速度过快而影响操作的规范性和观赏性,操作速度过慢又会导致超时扣分。在平时练习时,争取比评分标准规定时间提前2分钟完成,因为在竞赛场上,由于受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放慢操作速度来保证操作的稳定。事实证明,我们队的5名参赛选手,比赛时的用时都比平时多了1分多钟,有2名选手甚至未能按时完成操作。在比赛中能顺利按时完成操作,则都能取得名次,由此可见对时间把握的重要性。
六、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保持心理的稳定性,增强自信心
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如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污染了、备物时忘记输液瓶贴了、插胃管时镊子掉地上了等怎样应对,往往会影响到选手临场的发挥。在训练时,可以制造一些类似的事件来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枯燥的训练及比赛的压力可能导致选手心理的波动而影响训练,教师要适时给予心理辅导和鼓励,增强选手备战的信心。
漳县三中 马娟娥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上好自己的每堂课,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位老师的在思考的问题。2013年4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暨观摩活动,我共听了25日下午的两节历史课。两位参赛教师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通过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普遍较高。教师都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首先,呈现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有目标的学习。其次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基础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归纳总结。最后,重视情感教育。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本次参赛老师的课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特别是德育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非常明显。贾建民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人民军队对国家人民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军人的尊敬和爱戴。
三、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包海渊教师通过国庆节青年节建党节等的由来,引导学生思考“建军节”的时间导入本课;贾建民老师则过采用开国大典阅兵和建国六十周年的阅兵的视频导入,通过对比,使学生对中国军队的建设有了理性的认识。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海军,空军的发展中通过图片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性认识。
四、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对知识的理解后的点滴认识:
1、改变了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和培养。教学基本功是我们追求更高教学技能的基础。
3、新课改要落到实处不能光喊口号,要落实到行动,更要落实到心里。
4、不要看扁你的学生也不要看扁你自己。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同样,学生的成功离不开一位自信的教师。
5、学无定法,教无定论,每位教师都会有其教学的独到之处,也必然有其不足,然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使自己进步,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形式,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基本功竞赛心得
——程明慧
九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九日,我很荣幸的去海拉尔参加呼伦贝尔市首届小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基本功竞赛,回想起来,宛若昨天,仿佛历历在目。本次比赛可谓紧张而充实,而且对选手的要求也非常高,考核也非常严格。共有来自牙克石市和满洲里市及扎兰屯市等13个旗市选派的13个选手参加,比赛的安排是26至28日开展课堂教学比赛,每天六节课,28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后,进行脱稿说课,课后反思、现场答辩三项比赛。所有选手均是前一天上午抽课,下午三点半熟悉学生,第二天讲课,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备一节完整的研究课,而不是只备所讲的一课时,这大大的增加了难度。但这更能看出教师的设计意图及设计的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因此也是一次颇具挑战性的比赛。
本次比赛感谢校领导给了我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给我一个相互观摩、学习、切磋的好机会,更调动了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于我这样的参加竞赛的新手来说,参加竞赛对我是最真实最有效的锻炼。静下心来细细反思,感触很深。
首先,有许多教师的基本功真的很扎实,研究性学习指导是近几年才开设有一门新课,怎么讲,如何讲,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但在本次竞赛中,让我看到了,广大教师的智慧所在。比如,-1-
五年级的《涂改液的毒性研究》这节课,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不知道如何讲,但在本次比赛中,有一位扎区来的教师,他设计的这节课将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写研究方案上。这让我受到了启发,在正面不能解决问题时,不如换个角度来看待。还有满洲里的王颖老师在答辩过程中的精彩应答,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王颖老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的理解,是真正的吃透了教材,理解学生的需求,重在指导。让学生真正体验研究过程,掌握研究方法。
其次,收获最大的还是呼伦贝尔市研究性学习指导教研员李冬艳老师在比赛结束时对我们所有研究性学习老师所说的一席话,她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指导课要做到两个字,一个是“研”,另一个是“活”。“研”就是要体现研的味道,要领孩子去经历、体验科学研究的这一严谨过程。比如说,类似调查类的要侧重章节、调查方法,让孩子有效的知道。但不是方法指导课,教师要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渗透。实验类的就让孩子去体会抓住哪些核心点,从实验前期的准备到实验中期,要做好这些记录到数据的分析,哪怕是错误的,回过头来是猜想的错误还是实验方案的错误,给孩子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要把教材当做一个资源包,去灵活开发运用。注重在每个环节的指导上下功夫,让学生经历一个真正的研究过程,不要走形式。第二个“活”字,这个活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以研做基础,老师在方式方法上,个各环节上,学生差异上体现活字。比如说,研究过程中有的孩子喜欢访谈法,那么就在这些孩子中推广访谈法;有的孩子喜欢实验验证法,那么老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缺失的一些连节的东西,给予相应的指
导;有的可能想用调查法,那么老师把这一类学生在重新归组划分。是要真正扎扎实实的让每个人去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这一过程,对于过程性材料要保留。可以映射到生活领域、设计制作、还可以攀升到情感领域,还要保留好成果,比如设计制作,照片、录像资料。教师要做出对课程的理解又是尊重孩子个性成长的、又是有研究性学习味道的这样的课。
李冬艳老师的讲话让我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这门课有了新的认识,更为我对这一学科如何开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3月10日,我有幸在太原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两天的学习虽然很短暂,但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充实的,因为每天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天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也许会走的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坚持着走下去。前面的路会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以下是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从知识传授到发展思维
课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牛献礼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棱数时,不是让学生数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在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已知的知识推算,强化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从而实现了“直观几何、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结合。我们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的教师是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摆搭长方体,牛献礼老师提出并不是只有动手操作才是操作,想象操作也是操作,根据小棒图让学生判断“这些小棒能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也是巩固长方体棱的特征的好做法。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应用加以深化,而判断的过程就是长方体棱的特征的应用。牛献礼老师的这些独到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自己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更认真的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二.要学会课堂理答
课堂问答是我们课堂上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或评价,即课堂理答。就我个人而言,很多时候是简单而又片面的。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理解,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有效的课堂理答,是对学生的有效评价,精彩的理答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使学生变得更自信。我自认为自己理答能力不强,我要对自己的课堂理答进行一些思考,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盘点他们的课堂的精彩理答,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增强理答的意识,乐于研究,日渐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刘德武老师在报告中提出“深入理解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并用案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听专家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他们循循善诱,列举大量的案例,贴近我们的日常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一节课要上得有深度,有广度,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的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种学习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要推动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反思,厚实自己的底蕴,以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PLC控制程序;变频器
这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越来越普及、重视,给中职及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技能展示的舞台,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本人这几年带队参加省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竞赛项目的比赛,现把竞赛积累的经验归纳了以下几点,请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1 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认识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竞赛项目采用亚龙YL-235A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该装置既包含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机电技能要求,诸如电机驱动、机械传动、气动、触摸屏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变频调速等多项技术,也体现了当前先进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可进行综合训练的工程环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
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拆卸与安装
机电一体化设备机械部件的拆卸与安装牵涉到机械装配的知识。其实它也能反映学员心灵手巧的问题。比赛时题目里有明确的安装要求,要引起大家的高度注意。例如,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亚龙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竞赛的安装部分。
①皮带输送机的主动轴、支架部件、传送带、支架后横梁、被动轴等组装。
②生产线终端设备的组装
③调试根据实际情况将各个组件的衔接位置调节准确(特别是搬运机械手的抓取位置和放开位置)。
④将设备上的线(包括传感器、电机、电磁阀、磁性开关、警示灯等)按照引线图均引到接线端子上。
⑤根据实训控制原理图,进行实训连接。
⑥确认上述连接无误。
⑦两线制磁性开关的使用说明:棕色的接控制输入端,蓝色的接输入的公共端COM(以三菱主机为例)。
3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PLC控制程序
3.1 对PLC的认识
举例:现代广场的喷泉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开关控制一个喷头,当喷泉有十个喷头,那么就十个开关。而十个开关可以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来操控,问题重点或核心是如何操控开关。如第一个时间段,由第一个开关闭合,闭合时间为2秒;2秒后开关断开;然后第二个开关闭合,闭合时间为2秒,2秒后也断开,依次类推,我们看到一个个喷头依顺序各喷2秒。第二个时间段,第一、第二个开关同时闭合,时间为3秒;接着第三、第四个开关同时闭合,时间为3秒,依次类推。第三个时间段,单号开关闭合,时间为1秒;接着双号开关闭合,时间为2秒。如上所述,不断改变开关闭合的组合形式,也就产生喷泉的不同花样。
3.2 工作生产线的设计思路
3.3 工作生产线的意外情况
第一,解决控制技术问题。
对生产机械设备所提出控制功能要求,首先要加上解决,并且控制功能动作可靠、准确、无误。对设计的要求分步骤进行。
第二,解决保护问题。
一个比较完善的控制程序,应该是有控制功能,而且还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必须由软件或硬件来保证,或者说由可靠运行程序来保证,而不能由人的因素来决定。因此,对往返运动的设备要采取终端极限保护;对自动门关与合要采取防夹措施。
第三,解决紧急、意外的问题。
机械设备在运行时,难免出现意外的事故,所以对设计的控制程序一般都要求加入急停,特别是运用了步进顺控指令,只是正常的停止,对一个控制程序来说,控制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急停,防止意外的事情发生。
3.4 传送带运行时变频器的参数设定。
4 示例程序的设计
4.1 盘式下料机构的控制
动作要求:按下启动按钮,如果光电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物料,则直流电机运行,直到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物料时停止运行,当电机持续运行若干时间后,传感器都未检测到物料,则说明料盘缺料或者出现故障,电机应停止报警输出。
4.2 气动机械手搬运机构的控制
动作要求:保证机械手在初始位置的条件下,按启动按钮,机械手按照伸出——下降——夹紧——上升——缩回——右转——伸出——下降——松开——上升——缩回——左转的动作流程执行动作。
4.3 传送分拣机构的控制
动作要求:在保证3个推料气缸均是缩回的状态下,按启动按钮后,落料口检测到物料时,启动传送带,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相对应的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道,气缸缩回的同时,传送带停止运行。
在掌握以上各单元的基础上再整合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
5 结束语
让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让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是我们专业教师潜心学习,辅导竞赛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俞国亮.PLC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杨少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M].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3]赵再军.机电一体化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鲤鱼江完小:夏荣莲
曾经看过一段话:“让学生喜欢我的学科,让学生喜欢我的为人,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今生能为人师足以。”名师们就是这样,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到的新变化。他们那博大的思想和睿智的想法在课堂教学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上的真正的生活数学,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参加这次数学教师的教研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其中王丽燕老师的课让我的印象深刻。当时听的课是《数与形》,一般人都觉得这样的课难度大,内容抽象,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可她用那生动、有趣、多样的评价语,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并参与课堂。每个环节都吸引孩子,孩子们学的轻松,掌握扎实。整节课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师生间那默契的互动,孩子们踊跃的思考,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让人回味无穷!她对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同时告诉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只要这样才能设计出精彩的课堂。
有人说:“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树叶间闪动精彩。”不错的,这一次我们教研活动又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名师对我们的影响,他们的“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在我们的老师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和释放。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认真的倾听学生想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激励”,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从老师们的授课中,我学到了要上好一节课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学生的为主,多样的评价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
在得知x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们队(队员:)获得xxxx省赛区二等奖的时候,我并不喜出望外,反而觉得有点遗憾,有点可惜,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发挥出水平,这样成绩对我们来说并不理想。其实这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以下是我个人在这次比赛中的感受:
在数模竞赛中想获得好成绩,进军全国评选并非易事。首先模型要建得好,其次文本要写得好,即叙述要简洁,文字要流畅,逻辑严谨。可要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每个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有时还要涉及物理等等方面的知识,这有赖于我们平时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学习钻研。此外,开始建立的模型并不是最优的,需要反复修改,不断优化,最后才能求出最优解。建立好数学模型后,接下来是写文本,文本必须简洁,让人容易看懂,如果文本写得不好,不能把模型正确表达出来,也不能取得好成绩。因为文本在评分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直接影响我们的论文是否能够获得高分。
比赛的形式是以三人为一对的,队员之间分工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如果能充分发挥各个队员的优势,那么这是最好的。例如,文笔好的负责写文本,数学好的负责建立模型,查资料,编程好的负责编程求解。也就是团队精神,在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顾全大局,而不要各做各的,互不谦让,这一点无论做什么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合作得很愉快,配合也很默契,所以我们很顺利的.建立了模型,并求出了模型的解。在与同学们和老师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他们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小组讨论过,并证明过不是最优解的模型。可以说我们是最早建立模型的,并得出模型的解的。但我总觉得我们的文本写得不理想,不满意,这也没办法,因为我们花在第三个问题的时间太多了。以至到快要交卷的时候我们还忙于修改文本。
我已参加过两次比赛,两次的成绩都不错,因此我们组比别人有优势,有参赛的经验,除外,对于做题我们都很有经验,知道如何去查资料,怎样与指导老师讨论问题,可以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游刃有余。
教师:赵利
两天的学习,让我感叹真的不虚此行。每一位大师的报告和授课的手段和理念,深深地触动着我,引导我思考数学课“教什么”和“怎么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数学课,展现了全新的理念,颠覆了我们以往数学课的授课模式。在2011年10月15日至16日,本次研讨会共安排了8节观摩课4个报告 和两个“三人谈”。作为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我来说,能够再次走进这样研讨会的现场,再次近距离聆听华应龙、张齐华、徐斌、张贵合等8位耳熟能详的名师大家那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报告),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激动。
激动之余,就让我带领大家进入我觉得精彩的两堂课吧。
张齐华老师这次执教的是《用字母表示数》,“数学王子”的课依然流畅,依然华丽。在“a+5”表示意义的辩论上,张老师更是浓墨重彩的让学生理解:“a+5”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关系式,还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并且可以通过快慢的朗读达到效果。正如张老师课后感言:不教这个知识点,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照样会做。但这个会做可能是一个形式的类比迁移,而不是实质意义的建构。赞赏张老师研究问题的多角度和执着。而对于这个问题,张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比较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他在比较中发现端倪;查阅了很多资料,他在查阅中求证判断;询问了师生,他在询问中寻求真实;咨询了专家,他在咨询中深化认知……这样一个求真的智者,一个创新的勇士,一个钟情小学数学的弄潮儿,他的课堂没有理由不获得你的掌声,没有理由不抬起你仰视的目光,也没有理由不值得你我深思。
华应龙老师是我数学教学上的偶像,只因为他的谦和、他真诚的微笑、他的细微与深思。在我的教学座右铭中一直珍藏着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华老师的真切感悟。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心声!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不断的提升和跨越。要说第一次听华老师的课是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而这一次华老师的课则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不走寻常路的华老师,本次活动中执教“规律多飞一会儿”整堂课足以体现了他对规律教学的深入及独特的思考。谦和的华老师鞠躬向听课的老师们问好,并说明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是温故而知新,是认知自己。随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好!”然后,华老师课前以话筒为引,问孩子:“上课可以随便说话吗?”同学们认为不可以,华老师却说:“课上可以随便说话,只不过要与课堂探讨的内容有关。不但可以说还可以笑,忍不住也可以哭。”这时,孩子们表情上写满了轻松。为了测试孩子们的敢说、敢笑,华老师提到动画人物:猪八戒,孙悟空,提出分数问题。孩子们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华老师最后问孙悟空是公是母?回去查“三国演义”,顿时整个会堂笑声不断,华老师强调到:课上可以随便说,但也要按规则。精彩的一节课就这样由“智慧的课前”开始了!
喜欢独辟蹊径的华老师,从不一样的角度诠释我们所熟知并习以为常的“规律”,让我再次感受到他的魅力!华老师似乎总是活在思考中,同时带着那真诚的笑声。课中,呈现142857分别乘1至4,让学生写下答案,华老师鼓励学生口算结果,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猜测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此刻我认为最成功的不单是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重要的还引发了参会教师的积极思考。华老师留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找到方法:从小到大,从上到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的最高位间的规律。我顿悟:孩子们的思维原来是可以被无限放大的,只要教师给他思考的时间。华老师简单而又不凡的问句:6个得数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恰好的点开了孩子们的穴位。我想教师的问不是随意的,要“三思而后问”。华老师的一句:找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孩子们如获珍宝,但当面对142857乘7的结果时,对规律产生了怀疑,惊讶道:啊!怎么会这样?华老师呈现他的名言:规律的王国也是有国界的!随后,华老师以录音播放:神奇的一组数。学生琢磨142857的神奇、质疑与7的缘分,华老师呈现1/7,要求化成小数。又独具匠心的设计“走马灯数”,把每个数字看作一匹马,让每个数字当一次第一名。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42857乘8......乘14,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题目都不简单。在此教学中,我铭记了华老师对孩子们说的的一句:写下来是每个人的思维,不是别人的。就这样,我也同孩子们思考着:规律背后的为什么。才恍然:哦。原来是这样!接着,孩子们赢得了自己的掌声,犹如冲破渔网的小鱼在规律中自由了。至此,课的精彩仍在继续。华老师又出示神奇的数字,学生尝试后表达规律又尝试,却又一次停止脚步,思考。原来,不都是这样!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想,小小的规律是这样,一节课堂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感谢您,华老师,是您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知。
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管理
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的管理。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开学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制,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据抽查,各备课组至始至终都能认真执行。
二、教研组建设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计划,有定期的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教研气氛浓厚,各教师听课都在15节以上,年轻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教科研活动
1、加强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各年级组老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2、本期我们数学组与银田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校际交流活动。由xx执教的三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集体智慧,得到了各级高度评价。
3、课题组成员以课题带动全组成员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全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都得以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教学水平。
四、工作实绩
1、xx执教的《粉刷围墙》集全组之智慧,在“我是主席小同学”的主题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xxx老师在xx省数学老师风采演讲中获得二等奖。
3、xxx老师在说课比赛中获得xx市一等奖、xx市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xx年11月2日至3日,我们小学组织老师们去双语学校参加了省优质课的学习,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听了几位各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听完后都很多收获,特别是《求平均数》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就这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吕健老师讲的《确定位置》这节课,在上课之前她首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留个纪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快把同学们的照片传到了课件里,让同学去找一下班长的位置,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怎样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班长的位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的去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从前向后第二行,从左向右第三列;还有的同学说从后向前数等等,学生说出来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有这么多的方法听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统一一种规则进行描述,这时学生都很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很快告诉学生,我们一般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一般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学生很快就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了班长的位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吕老师从拍照激发兴趣,体验方法不统一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最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很荣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研讨会”活动。这次活动由工作室的6位老师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进行了授课。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授课教师感觉更是荣幸。每次课后都能听到吴正宪老师的精准的点评。只有两天的培训生活,但给我的教育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两天的学习,给我的冲击力很大,下面就将我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关注课堂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工作是一项细之又细的工作,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只有细微之处做好了,课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师的课堂中,她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时,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把两个三角形的颜色设计成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拼一拼,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出这个新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这一个细心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正如吴老师所说:“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定要想着儿童,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我们也知道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时真正的想过儿童吗?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课堂中怎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学生会怎么想。而且在课堂中也设法保护儿童的心灵。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学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课堂中很随意的对学生的统计图评价:“你这样做不科学”,真的也许就这么一句话,会让这个学生不再愿意积极的参与学习。所以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更加细心的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快乐积极的参与学习。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再积极主动的去做裁判员。而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平等的对话和辩论,让出错的孩子心服口服,让他们在辩论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中要变换角色,要做到:变师说为生说,变课堂为学堂,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老师只要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足够了。
第四教师要读懂教材。曾有人这样说过:“开车怕路不熟,教书怕教材不熟”,我们只有读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驾驭教材。比如说我执教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就没读懂教材,看着例题就觉得只是给学生教会一格表示两个单位和半格的处理就可以了。当吴老师在评价时,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领悟到的这个意图之外,还有德育思想的渗透: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细心的人,让学生体验做统计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有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研读教材,读懂它蕴含的意义,只有我们读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
最后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以前我每节课都很认真的准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从来也没想过:这节课学生的困惑在哪里?我上这节课的困惑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这次活动中的说课环节,让我对自己的备课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我之前的备课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到位,在接下来的备课中一定要首先想学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决困惑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的备课工作就更完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也能提高一点点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会不断的前进的,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的。
总之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我的课堂高效。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在长乐路小学,听了赵文渊老师的一节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几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与间隔的关系。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自主探究,你是园林工人应怎样做?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在练习中,着重逆向思维完成练习,通过课件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任务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几次数学竞赛前我都是把数学知识体系在纸上再画一次,把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再写一遍,这次我的刷题量真的不够(参加了两三个比赛,还有一些专业课实验和大作业在分心),很多该拿的分都没拿。如果有时间真的可以好好玩玩,如果对数学感兴趣的话全心投入是一件很让人快乐的事情。给以后学弟学妹们数学竞赛的经验就是最好从大一起把数学基础打牢,有时候给同学或学弟学妹们讲题就是学习数学进步最快最好的方法,跟高水平的学长学姐多交流也是可以很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这些数学竞赛真的最大的收获其实是结识这么多跟自己同样爱好数学的朋友,潘建辉,吴武威,郭俊锋,谌绍泉,郭政,还有一些在数学群结识的好朋友,一起探讨数学问题,不同专业的朋友一起讨论数学的应用,交流各个学科。
踏上西安之旅,我们调侃说公费旅游,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暗暗努力,不想让广东队丢脸,潘建辉到西安的路上晕车晕机,到酒店后还要迅速调整过来自己的状态,虽然状态不好还是保住了广东队的一等奖,吴武威虽然开着玩笑说自己来打酱油,但其实他实力很强,预赛第一的他说是当时就刷了几道题就上了,这次可能还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没有发挥好,郭俊锋师弟思维也是特别活跃的,在比赛前一天晚上还跑到西交大教学楼自习,自侃临时抱佛脚,都是怕给广东队丢脸呀。谌绍泉学弟刚电工实习验收完就赶过来上飞机,还带了电脑过来写实验报告,参加数学竞赛其实是挺费时间精力的,每个人轻松的笑容背后可能都有一堆的作业和实验。
——参加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心得
阳信县程坞小学 韩素静
2010年10月25日至29日,我们一行6人有幸到潍坊潍柴文化宫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的现场。观摩了来自菏泽、东营、烟台、青岛、潍坊、枣庄、威海、德州、东营等各地的参赛教师的33节课,聆听了杨兴荣、曹培英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
五天的行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借助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我参加活动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听课后的收获:
(一)课堂返璞归真,还数学课堂的安静
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公开课在我眼里大部分是非常“热闹”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是“声声入耳”。而这次的课堂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安静了很多,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的真实性、朴实性!
(二)课堂上数学味更浓了
数学课堂要体现数学味道,但是以往的课堂上,某些老师为了迎合“时尚”,盲目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生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导入上看,老师们设计的情境各有特色,有的开门见山,如烟台李淑青老师,课开始问学生:“喜欢拼图游戏吗?让我们走进拼图的世界。”从拼图这一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有的直观、形象,如枣庄孙英老师执教的《平移与旋转》一课中,设计了再去游乐场的情境,演示了摩天轮、转椅、缆车等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游乐项目,然后根据活动的方式来分类,学生们在“玩”中掌握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有的生动、有趣,如威海温丽丽老师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上,先设下悬疑,带来了一位明星,猜猜是谁?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先后出示了胎儿、婴儿、自己的照片,再加上温老师幽默的语言,很容易的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有的巧设铺垫,如隋老师设计的有奖竞猜、刘老师设计的指鼻子的游戏等等,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让我们品出了数学独有的味道。
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一方面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各种信息,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三)较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
走进会场,我们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有一半甚至还要多的时间“花”在了小组讨
论交流的环节上。
而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互相讨论的方式。其实,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四)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
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了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主次颠倒的现象,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目的。
(五)老师评价方式更主动了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表扬学生,让学生对表扬麻木了,面对老师的表扬无动于衷;有的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不投入到活动中去,“不敢”去直接或间接地批评他们等等的现象。于是,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就成了调皮学生们自由驰骋的天地。但是,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老师们看到在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同时,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成为他们学习的指导者,要求他们认真看,仔细倾听,积极发言,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六)反思的两个问题
1、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在听课中也不难发现,有些老师的引导,换一种形式间接的把答案告诉学生了,这种做法一方面学生没有了探索的欲望,没有给学生释放能力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不够信任学生的表现。
在一次听评课研讨中,我县数学教研员周丽华老师说过,学生也是一种资源,在课堂上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出错的这一资源,把错误公开,才能不让错误继续,才能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激发课堂争论,是不是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2、小组合作的力量是不是受到了怀疑?
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生的优点,简单说就是“1+1>2”,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合作小组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彼此交流、各展所长、互相帮助、互相弥补、共同学习的环境氛围。
我们曾经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了上课的“法宝”,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得探索,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体现在两个方面:(1)“为了合作而合作”——形式上的合作。(2)形式上有“合作”,而实际上没“合作”。于是,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了老师对小组合作方式是“避而远之”,在这次竞赛课上,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可能并不多,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听专家的点评,让我领略到了数学专家的魅力
这次优质课每天安排7节,课后专家针对每一节课进行点评,专家精彩点评更使我学得充实、学得满足。
1、“只有欣赏才能融入,只有欣赏才能深层次交流”,杨老师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老师有了这种观点,还无从“评”起吗?参与这样的听评课还会累吗?
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师生的关系上,假如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学生学习的愿望会不会因为我们老师真正的欣赏而更加强烈和主动呢?
2、每次听完课后,我们会说说自己课后的感受,有时会争论起来,也很难把对方“说服”,可是听了曹老师的分析点评,就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了,很是钦佩曹老师深厚的数学素养,对教材精准把握,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教学,让我见识到了数学专家身上独有的魅力。
3、徐老师的总结,为我指明了方向
从徐云鸿老师的讲话中,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1)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上,教材作为最好的教材,我用了,但是用好了吗?(2)好的问题有思维的指向和思维的空间,但是课堂上好的问题一般是老师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提出并发现问题?(3)徐老师说过,每一位名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五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推荐阅读:
关于组织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通知09-27
第一次参加竞赛作文450字11-17
参加军训的心得06-04
参加展会的心得体会06-20
参加活动的总结或心得体会05-31
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06-28
参加青年志愿者的心得体会10-09
参加国培的学习心得体会07-21
参加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07-22
参加春运志愿者活动的心得体会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