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总体规划(精选10篇)
1号线(即轻轨)西延段:自东吴大道延伸至金山大道,线路长1.2公里,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1~2012年。目前,轻轨运营线路图上虽标注有金山大道站,但终点仍只到东吴大道站;
2号线南北延段:南延段自光谷广场到江夏流芳,北延段自常青花园到东西湖金银潭,线路共长10.3公里,投资58.8亿,规划建设期分别为2011~2013年、2013~2015年;
3号线一期:自蔡甸文岭站到汉口三金潭,线路长33.2公里,投资201.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0~2015年。目前,该线路王家墩北站等作为试验站(段),已提前开建;
4号线二期:自武昌火车站到汉阳黄金口,线路长16.9公里,投资112.3亿,规划建设期为2010~2014年。目前,该线路复兴路站、越江段等作为试验站(段),已提前上马;
6号线一期:自沌口体育中心到东西湖金银湖,线路长33.5公里,投资189.4亿,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7年;
7号线一期:自金银湖到武昌南湖花园,线路长29.9公里,投资179.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7年;
8号线一期:自金银潭至东湖华侨城,线路长17.6公里,投资128.6亿,规划建设期为2013~2016年。
国家发改委建议,武汉应统筹考虑交通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时机,近期建设年限以2017年为宜,重点建设过江线路和部分引导城市外围组团形成的线路,3号线、6号线部分路段和8号线一期可以考虑适当延后。
2011年武汉以700万招标预算在全球征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曾轰动一时,引发各种讨论与关注,2012年《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形成,该规划明确了智慧市政设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水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物流等13个重点应用领域,成为指导武汉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宝典。在规划中描绘出智慧城市的美好图景之一:5年后,在智慧社区里,武汉市民可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居家养老、就医就学、出行旅游等智能化服务内容,节省居民出行成本。而且武汉市将在全国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的先进示范城市,让市民从“智慧城市”中获得科技带来的便利。
而武汉“市民之家”是联系市民最密切的服务功能区,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单元之一。采用云计算技术,千台电脑共一个主机,楼层之间网速万兆,桌面电脑网速千兆,且无线网络全覆盖,其信息系统还与全市15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162个街乡镇、3000多个社区网络连通,成为武汉建设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除了现有的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等业务,还在向无线WiFi、视频、监控、会商等方面拓展,为前来办事的广大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信服务,真正让市民享受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便捷与实惠。
武汉市四环线全长146公里,其中,西四环段预计明年建成,南四环段已开工,北四环、沌口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预计年内开工,东四环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方案,在建设四环线主干道路的同时,将在道路两侧建设各约50米宽的环城生态廊道,以“江城山水画廊”为主题,打造七个色彩鲜明的生态林景观带,展现“一廊七景”的生态绿化格局。
其中,生态带背景树选取高大速生浓荫乔木,中景、前景树选用落叶乔木、亚乔木等,规划使用樟树、杨树、栾树、水杉、法桐、枫杨作为6大骨干树种,以及乌柏、刺槐、青桐等乡土树种共60余种,全线栽植苗木约108万株。
金桂秋栾:起于沌口长江公路大桥,止于江夏区藏龙岛互通。全长27.4公里,造林面积3785亩,约23万株,以桂花、栾树、雪松为特色,主要树种还有樟树、法桐。
柳岸杉林:东起黄陂区白沙湾互通,止于黄陂区黄花涝互通,全长15.4公里,造林面积1785亩,约10万株。这一区域以生态湿地为主,特色树种为水杉、池杉、垂柳,主要树种还有青冈栎、独杆女贞、湿地松、杨树。
烟霞疊翠:起于武汉化工区互通,止于黄陂区白沙湾互通,全长19.2公里,造林面积2595亩,约12万株。这一段主要是农业园区,将以槐树、刺槐特色,主要树种还有樟树、杉木、杨树等。
枫叶流丹:起于黄陂黄花涝互通,止于东西湖区慈惠互通,全长18.9公里,造林面积2760亩,约20万株。这一段的主题为”秋色“,主要树种为樟树、枫杨、青桐,选择枫香、银杏、乌柏为点缀树种,打造出”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林带景观。
花海融春:起于江夏藏龙岛互通,止于青山区北湖互通,全长20.2公里,改造提升567亩,约万株,此段为四环与外环共建段,外环线100米宽林带已形成,规划主要增加樱花、乌柏、三角枫等。
茂林修竹:起于东西湖慈惠互通,止于沌口长江公路大桥。全长20.8公里,造林面积2460亩,约18万株,以竹类品种为特色,主要树种为毛竹、樟树、青桐。
紫玉桐花:起于青山区北湖互通,止于武汉化工区化工互通,全长24.1公里,造林面积3396亩,约21万株。这一区域主要是森林保护区和化工园区,以紫花泡桐为特色,主要树种还包括樟树、柏树、杜英、喜树等。
根据该方案,天河机场交通中心要建成可涵盖航空、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公路长途、公交(含机场大巴)、出租车、社会车等7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综合性的交通换乘枢纽。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拟投资26.9亿元,年底有望开建,工期3年。借鉴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交通中心布局经验,建成后达到三方面要求:一是与航空交通对接,为天河机场航空客流提供集散服务,远期服务客流为7000万人次/年;二是为机场配套办公、商业服务等提供交通服务,预测远期机场办公服务人口5万-7万人;三是为机场周边临空经济区提供换乘服务,该类服务人口约10万人。
辐射
立体交通 可通达城市圈
据介绍,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总体将分为5个功能层,其中地上设2层,地下设3层。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如:地上2层为旅客集散大厅、长途客运、公交枢纽服务区,配套商业设施。该层与T3航站楼旅客到达厅同层,通过廊道衔接,方便旅客换乘。地上1层为长途客运、公交枢纽发车区及其停车场,以及相应的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地下1层为交通换乘、航空服务大厅,满足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机场线和机场捷运旅客换乘。地下2层为机场捷运线和轨道交通机场线站厅层。地下3层为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机场线站台层。5个功能层之间通过楼、扶梯和垂直升降梯进行竖向连接。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省、市教师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抓住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契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建设学习型教师群体、构建和谐书香校园为宗旨,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让每一位教师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中快速成长起来。
二、总体目标
1.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学习型书香校园,努力形成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3.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部分教师能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自己的成功经验。
4.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品牌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型。
三、培训内容
在过出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将突显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教育。
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大力实施“师德工程”,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作的系列活动。通过学习、交流、讨论等途径,积极引导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来塑造学校的整体形象,从而获取学生的信赖,赢得家长的信任。
2.基本功培训。
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功培训仍作为近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普通话注重指导和练习,硬笔字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对基本功进行达标考核。
3.读书学习。
构建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读专业书,读中外名著,读教育期刊;摒弃浮躁,潜心学习,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每一位教师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书籍,读书后要写心得,写反思,重在反思。学习笔记每学期一交,学校将加强读书效果检查,使读书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成为教师课余时间的一种精神生活。
4.青年教师培训。
每将着力为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构建平台,抓实教研组业务活动,抓好过关课、常规课、研究课、示范课、竞赛课,充分发挥我校名师资源优势,开展传帮带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市、区骨干教师。
5.教育科研。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成长。建立好科研网络,在科研过程中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多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积极促进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确保有课题就要有结题,就要有成果。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校近五年的主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作深入研究,探寻高效课堂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培训形式
1.专家引领
聘请专家为导师,引领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2.专题讲座
请专家或我校名师为教师开专题讲座,把新课改推向深入。
3.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在教研组内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这也是我校全员培训的重要阵地。
4.沙龙活动
年级组分头进行,活动内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畅谈交流,问题即课题,问题即研究,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提高育人能力。
5.分散学习
根据个人情况读书、研修、网上学习等。
五、组织实施
武汉市水务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务精神 创人水和谐环境
● 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全面启动;汉阳六湖基本实现连通。
● 继续提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远城区城关镇污水处理厂确保100%运行。
● 强化排渍工作,通过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实现排水设施完好率达到85%以上,泵站开机率达100%,应急排渍抢险率达100%。
● 年内解决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累计解决226万人农饮安全目标。
● 继续实施“两江四岸”防洪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续建汉阳江滩二期、新建汉江江滩三期防洪及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天兴洲生态堤防工程。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13座大型农村排涝泵站主体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对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加大湖泊治理力度,建立湖泊水环境考核机制,完善落实“湖长制”,确保湖泊水环境改善和岸线保护取得新突破。
● 依法行政,强化管理,热情服务,做到行政“零投诉”、干部“零违纪”。
● 设立“政风行风局长接待日”,预约电话82853110。
承诺
本版撰文 何四平高山 祝飞
图片提供 邹幼勤 梅涛 ■“两型社会” 亮 点
●总投资158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启动实施;
●我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城市;
●我市被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授予“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成为南方丰水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示范;
●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全世界湖泊治理的学者和专家齐聚江城,发表《武汉宣言》,武汉市政府被环保部授予特别贡献奖,市水务局被授予贡献奖;
●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加快了我市水环境治理进程;
●我市获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双试点城市。
江城“水文章”精彩纷呈
全市安全度大汛 百湖改妆靓都市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务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水务安全,着力改善民生,强化水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完善水务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做好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充分发扬了“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作风,以人为本,负重拼搏,全面推动和谐水务、民生水务建设,以务实的精神干出了实绩。几年来,市水务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全省水利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绩效管理优秀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群众对水务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将激励全体水务人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让群众满意。
坚守防汛重责,确保防洪安全。
始终将防汛安全作为水安全的第一要务,确保大武汉安澜。完成长江、汉江干堤397公里和府河、举水123公里连江支堤堤防整险加固,全市堤防防洪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今年,我市遭受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汛情,全市普降暴雨,江、河、湖、库同时持续高水位运行,面临雨洪同期、两江夹击、外洪内涝的严峻形势。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履行防洪保安职责,发挥指挥调度机制、应急抢险机制、军民联防机制的作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灾。
防汛期间,全市上堤防守人员合计1.6万余人,驻守哨棚600余个,大型城排泵站累计运行1.5万余台时,抽排量4亿余立方米,农排泵站抢排涝水16亿余立方米,共转移安置群众4.3万余人,没有发生一例因灾死亡事件,全市长、汉江干堤没有一处溃破,无一座水库出现溃坝、严重漏水等大的险情,涵闸没有一处垮塌。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取得了防汛抗洪的新胜利。
夯实水利基础,解决安全饮水。
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实现连续大规模投入,先后实施“十大”抗旱补源工程、远城区15座大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134座病险水库应急整险加固、150多平方公里面积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治理全市27万亩易旱农田,惠及53万人;完成6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水利项目14个;重点实施了17个骨干灌溉水源工程建设;落实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代补”1500万元。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全市七个远城区建设完成新改扩建集中供水厂50座,转压站27座,新铺设管网到户约1692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92.5万立方米,总投资29亿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城乡统筹供水体系,基本解决226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
坚持人水和谐,改善滨水环境。
开展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双试点,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水生态试点验收的城市。实施“两江四岸”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总长26公里、总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生态亲水空间,成为国内唯一处于市中心的水利风景区,汉口江滩被评为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体育公园;总投资158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启动实施;汉阳六湖连通工程基本具备通水条件,六湖连通雏形将基本形成;实施“清水入湖”截污工程,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共281个排污口实现截污,截住入湖污水量40万吨/日;全面实施中心城区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工作,完成投资逾十亿元,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中心城区湖泊岸线固稳全面启动。
发展民生水务,推进节水减排。
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由2003年的6.4%提高到2009年的89.8%,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节水型社会创建深入开展,节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节约用水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计划用水管理率100%,在武钢、神龙等重点企业,以及香格里拉大饭店、百步亭小区、湖北经济学院等宾馆饭店、小区、大专院校推广中水和雨水回用示范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服务。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累计改造社区排水管网714.8公里,惠及400多万居民。启动城区34条主要明渠规划,对汉阳1号明渠等7个明渠进行整治。汉口江滩“两型社会”集中展示区建设初具规模。
建设
刘晓东: 倒在防汛岗位上的“千里眼”
7月29日9时09分,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通讯管理科科长、工程师刘晓东同志因工作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倒在了自己防汛抗灾的工作岗位上,过早走完了55岁的人生„„
20年来,刘晓东的身影一直活跃在防汛第一线。为了确保防汛期间的通讯万无一失,需要特别建立一套由上千部电台、移动视频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构成的通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无阻。这套系统被称之为防汛决策的“千里眼”。
刘晓东为打造“千里眼”付出毕生心血。他制定《无线电台管理人员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用最简单通俗的办法,教大家操作;他在汛前对所有的防汛通信设备进行检修;他开着监测车沿着大堤监测电磁环境„„
每到汛期,老刘总是一次带一周换洗的衣服,一周后回来再匆匆换走下一周的干净衣服,“在家里心里也不安,还不如到现场去。”老刘常说。
今年7月,我市迎战两江洪峰,刘晓东连续6天奔波在各区现场,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
“勤勤恳恳做事,不慕虚荣,只期有功;坦坦荡荡为人,不计回报,但求无过。”这是刘晓东遗体告别仪式上的一副挽联,也是他无怨无悔为防汛事业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金帮红:
33年“疏通”万家烦心事
每天与下水道、化粪池及臭气、蚊蝇打交道,汉阳区水务局排水队疏捞二班班长金帮红,却33年坚守这一岗位。他说,一条下水道,连着千万户,我们的劳动“疏通”了万家的烦心事。从一双手、一把漏瓢、一个泥桶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再到高压清洗、自动疏通绞车的机械作业,金帮红穿行在街巷里弄,无怨无悔地躬身苦干,作为“元老级”疏捞班班长,他熟悉汉阳主次干道上那3000多个窨井、城区方圆300多公里地下水道,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
为了城市的洁净,金帮红33年如一日,下窨井、疏化粪池,与污泥、粪水、恶臭打交道。夏日里,柏油路面的高温蒸得人大汗淋漓酷热难耐;三九天,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金帮红冬战严寒,夏战酷暑,他常说,疏捞工作再脏再累也需有人干,“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金帮红辛勤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他被评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感动汉阳十大人物”„„
高和平:
地下管网的“活地图”
高和平是江岸区水务局排水站副站长,自1982年起,他20多年与污水为伍。
高和平总是一脸的微笑、一身的朴实、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江岸辖区的158个大大小小的社区。
只要一下雨,高和平就与别人不一样。别人往屋檐下躲,而他不管当不当班,都往站里跑,往路上奔,往渍水处赶。在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街上渍水时,高和平就成了最忙的人。这个跟地下管涵打了20年交道的人,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地下管网的“活地图”,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活雷锋”。
高和平要求自己做到“三不三全”,即不分地域全方位服务,不分昼夜全天候服务,不计报酬全过程服务。
多年的辛勤工作赢得无数掌声。他先后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省“吴天祥小组积极分子”、“十佳公仆”等称号。
疏捞女工:
把脏累留给自己的“铁娘子”
本是一群爱美、纤秀的女子,却成天与污水、垃圾、废水打交道,工作忙起来还没日没夜,她们却任劳任怨:“脏了我们,洁净了大家,值!” 洪山区水务局城市排水队有一批从事排水疏浚的疏捞女职工,每天精心维护城市排水设施,清理社区化粪池,更换、修复排水井盖,面对脏臭苦累丝毫不比男同志逊色,她们是排水工作者中的“花木兰”。
当社区化粪池堵塞、排水不畅时,她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奋力疏通。遇到管道太小、疏捞工具无法疏通的情况,她们就强忍脏臭,把手伸进管道内清理堵塞物。每次疏通管道后,她们都不忘把疏捞现场冲洗干净,还社区居民一个干净、和谐的生活环境。当出现持续降雨,辖区路面渍水时,她们顶风冒雨奔波于各个渍水点,设立警示牌,揭井盖,疏导渍水,提醒行人、车辆避让。
在多年的工作中,她们始终秉承“精心服务、群众至上”的服务宗旨,把干净留给民众,把脏累留给自己,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楷模
服务
服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水务110进社区解水忧
市水务局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制度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开展“一案一考评”,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加强信息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把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关,认真做好全市重点工程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
规范高效实施涉水项目许可,做好项目的咨询论证、技术审查工作,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并同步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使绿色通道更为畅通,办理速度提升。
为支持80万吨乙烯工程和武石化800万吨炼油工程的建设,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冒雨查看现场,快速做出防洪设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市水务局积极与省水利厅、长江委等上级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尽早通过和批复。为江北快速路、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天河机场二通道工程、武汉城际铁路、桥孝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穿越滠水、轨道交通3号、4号穿越长江汉江工程、武汉新港武钢江北码头等20余项重点工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务110联动是服务民众的重要窗口之一。多年来,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严格践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服务承诺,及时、高效地办理市民群众诉求。接到电话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一般问题24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48小时内解决。在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开展水务110联动走进“千家万户”便民服务活动,现场及时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诉求。今年1-9月,共办理回复市民各类涉及水务方面的诉求2966件次,办结率、回访率100%,满意率96.5%。
科学管理,打造江滩“人民乐园”。实现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问题,满足群众诉求;打造江滩绿色能源、亮化、管护工程,发挥了生态文明和教育示范效应;为各种社团扎根江滩做好服务,设立爱我湖泊志愿者服务基地,绿色讲坛月月开讲,开辟手语角、电影角、武术角等等。低碳婚礼、七夕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艺术周好戏连台。江滩已成为武汉市民光顾率最高和最具魅力的景点。
按照“以水定城”、“依水兴市”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宜居、特色”的城乡发展目标为方向,保护“江、河、湖、库、渠”生态水域格局,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促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包容性发展,努力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的转变,力争实现我市水生态、水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实现建设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宜居城市和我市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五”水务发展指标体系分为4大类36个指标,着力完善“四个体系”——
防洪减灾体系:
以堤防、分蓄洪区、中小河流、水库、山洪、排水排涝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
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以水源地保护、主城区供水、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和节水型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
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
以水污染控制为基础、以水网构建为核心、以湖港整治为手段、以滨水环境整治为特色,打造生态健康、功能全面的城乡水生态环境体系。
水务综合管理体系: 完善水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务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推进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水务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快水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1.1 各区域绿化面积差距大, 未形成整体性的系统
根据调查发现, 武汉城区绿化总量不多, 总体发展不平衡, 现存绿地比较分散, 很少有成片成块的绿地, 系统化程度相对较低, 很难适应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需要, 也与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不匹配, 同时现有的绿地规模达不到“绿色城市”的要求。
1.2 绿化结构存在多种矛盾, 总体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辖区范围内绿化程度各不相同, 总体的布局也不尽合理:郊区绿化面积较大, 而市中心区绿化面积较小。在人口稠密区域缺少公共绿化用地, 植被覆盖率较低, 要想新增绿地就需要拆迁其它的建筑, 而位于外围地区的绿地绝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出其休闲娱乐和改善局部气候的作用。
1.3 园林绿化规划不到位, 缺少高品质绿色景观
在武汉, 虽然有较多的园林景观, 但是高质量的绿化精品相对缺乏, 从各个园林来看, 乔木、灌木和绿草的品种不足, 各种植物的类型不够丰富, 对于城市树种的规划不完善, 尚未完全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在现有的园林中, 具有深刻内涵的景观较少, 更缺乏文化品位较高的景观, 在城市的绿化过程中, 大多数的园林都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的文化底蕴, 没有体现出武汉的特色。
2 武汉园林绿化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园林规划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园林规划编制缺乏依据。
首先, 现有的法律法规大多数是以行政性法规文件呈现, 缺少技术性标准的规定, 也缺少规范性的指导, 规划具有不明确性。这是因为这些规划只有方向性的指导, 而无法对具体的规划内容做出明确的解答, 导致后期的工作难以开展。其次, 大部分的法规文件缺乏时效性。专项技术性标准与规范性方面的文件, 迄今为止国家尚未出台, 湖北省也未曾出台过, 这样就会使得绿化规划的编制缺乏科学依据, 极大地降低了详细规划的作用, 也对绿化规划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1.2 行政管理部门间配合不足。
在政府中, 规划部门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负责与多个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在城市进行详细规划管理过程中, 多个部门合作固然有其优势, 但是更多时候会降低工作效率。首先, 绿化规划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审批, 无疑会耗费一定的时间, 延长工期。其次, 城建、园林和国土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规划, 各种意见难以调和, 无法形成最终的结果。
2.2 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 若是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 政府不占据主导地位, 政府主管部门就难以直接掌管建设项目的绿化工程, 只能被动地接受开发商的建议。第二, 我国的绿化施工队伍大都不专业。总体来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无法将工程的设计思想完全体现出来。众所周知, 绿化工程与建筑工程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一个景观工程要想完美地呈现, 需要设计者和施工方良好的配合。第三, 缺少第三方的监管。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园林绿化监理公司, 在绿化施工中, 通常是由施工方来兼任监理, 其忽视了基本的绿化项目, 例如, 不注重土壤、基肥、放样和树坑规格等, 只注重后期的景观效果, 致使草木在后期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 无法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 武汉园林绿化规划的对策
3.1 做好园林绿化规划, 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在规划方面不能只是粗线条的指导, 必须根据有关的规定和实际工作情况, 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 规范和指导园林绿化的施工工作, 力保规划内容的全部落实。
3.2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确保园林绿化用地的供应
在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之后, 要按照详细的规划来落实, 同时, 城建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 与多个部门联合组成一个监督小组, 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严肃处理侵占绿化用地的单位和个人, 确保园林绿地的顺利建成。通过组建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 建立健全绿化管理体制, 提高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 积极开展绿化管理工作, 共同将武汉打造为“绿色城市”和“花园城市”。
3.3 加强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园林绿化的建设, 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 政府部门通过发挥自身职能, 引进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鼓励和引导他们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可以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 解决当前存在的规划难题,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诸多城市纷纷打造适宜居住的园林生态系统。主要从武汉城区园林绿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3个方面展开论述, 以此为园林绿化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法规
参考文献
[1]张晨露, 张得兴, 蒋文华.浅析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 2013 (5)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武汉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在人们的心目中,湖南人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类,但是事实上,武汉人不服输的个性比湖南人要强得多。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人性格的绝妙概括。
武汉人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逞能、不服输的劲儿绝对不比北方人逊色,武汉人没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决出之前,武汉人不死心的耐劲儿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历史上武汉的汉口,是明代四大商业中心之一,1861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在建国前,湖北省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业历史,使武汉人具有良好的生意头脑。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上曾流传着"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着上"的说法,并且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武汉人在这股"经商热"中大显身手。就经济而言,1985年以前武汉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全国第4位,仅次于京津沪。尽管近几年湖北的经济落后了,但是与东南沿海相比,他们仍然不服输,"汉货精品"的仗早就开始打了,尽管成绩平平,但他们仍在拼搏。红桃K的广告仍然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大肆轰炸,武汉健民制药也在全国各药店以其巨大的宣传牌引人注目……
汉口的汉正街曾因为电视剧《汉正街》而闻名全国。汉正街也算是武汉人不服输的经典作品了。十华里长街全是小商品批发,当时在全国算是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南北商人云集于此,1990年统计,平均每天交易货款达5.1亿元。这在80年代末,实在令人敬佩。
武汉人不服输,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应该正视他们的这种精神:利用武汉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人的聪明才智在商场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我所用;不服输的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商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勇于与武汉人做生意,在双赢的策略下获利;小心其不服输的较劲儿,适时进退。
头脑灵活 花样翻新快
有人说,南方人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南方人当不了领导,只适合于做商人、秀才和智囊,只有北方人才适合于做征服者,做皇帝。其实,对武汉人而言,他们是既能做征服者,又能做商人。这是武汉人聪明劲儿的一个突出表现。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武汉人的商业头脑也是很突出的。
武汉人经商头脑灵活,新招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快。在善于花样翻新方面,据报载,武汉的武圣路文化市场的盗版书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往往新书刚刚上市,盗版就出场了,并且折价低于正版书。当初畅销一时的《狮城舌战》、《废都》等都是以定价的1/4批发的。不仅文化市场如此,其他的"水货"市场也多。一位辗转于广州、厦门等地又折回武汉的商人说:"没钱的时候武汉是个好地方。"其意是武汉"水货"多,消费低,生活比较容易。这是武汉商人转脑筋的误区。
给予面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面子。武汉人可以说是中国人中最要面子的,有人说武汉人是"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这一点也不夸张。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商人赫老爷是武汉人,一次他过六十大寿,所属文官武将和商界同仁前往送礼贺寿。曹雪芹也送来两坛"酒",并且亲笔写了一幅贺幛。赫老爷为了炫耀自己与曹雪芹的交情,命人立即将曹雪芹送来的酒启封,每人斟上一盅。众人每人喝一口,觉得没有一点味道,但又连声赞道:"真佳酿也!"曹雪芹却大笑说:"非佳酿也,请看贺幛便知。"
众人定睛一看贺幛,上面却是"朋友之交淡如水"。满堂宾客顿时感到赫老爷不好下台,赫老爷也脸色阴沉。可是片刻之后他却哈哈大笑:"高!妙哉!"并自我解嘲地说道:"圣人有言,水淡而清浓,更显友谊之厚也。"众人点头称是。就这样,两坛清水被喝个精光。
武汉人讲人情面子,真是恰到好处。尽管岁月流逝,但是,好面子之风仍然在武汉人身上体现。在武汉商界流传一句俗话说:"翻墙躲债,借债赶人情。"武汉商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保留面子","名誉比生命更重要"之类的话是深刻在脑海中,因而一般来说,武汉人在做生意时比较注意双方的面子。
武汉商人如果被对方商人坏了面子,明明这件生意是于双方都有利的事,但面子受到损害,他们宁可生意受损,也不会与对方做成这笔生意。相反,如果在商场上给其一点面子,他们可能会为你大开方便之门。对武汉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谈成生意的最重要因素,而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因此,与武汉人做生意,必须讲面子!
武汉商人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引发的生产方式革命,全球范围都开始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大幅提高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源得到极大共享。
医院信息化是指医院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医院的内外信息资源,实现医院运行全面自动化,及时地为医院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医院信息化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将医院的资金流、物流、智力流汇集成医院的信息流,然后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产生相应的管理决策信息,指导医院的经营和决策。
我院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今后我院信息化建设将按照此规划逐步实施。
一、总体建设目标
通过医院医疗、医技、行政、后勤各科室的信息整合,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做到信息的`共享、统计、分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院领导提供数据支持,帮助院领导进行决策。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院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医院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实现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二、医疗、医技信息化
(一)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娶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
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分为如下几部分。
临床诊疗部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输血及血库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药品管理部分:数据准备及药品字典、药品库房管理功能、门急诊药房管理功能、住院药房管理功能、药品核算功能、药品价格管理、制剂管理子系统、合理用药咨询功能。
经济管理部分: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人住院收费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病案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院长查询与分析系统、病人咨询服务系统。
外部接口部分:医疗保险接口、社区卫生服务接口、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
(二)临床检验系统
临床检验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LIS)是一类用来处理实验室过程信息的软件。这套系统通常与其他信息系统比如医院信息系统(HIS)连接。实验室信息系统由多种实验室流程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可以依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一般有基本操作、结果记录、基本功能、其它功能、分类等。
(三)医学影像系统
2011-08-11
──2011年5月25日在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上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培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
“十一五”以来,根据国家、省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有关职能部门把节能减排、环保专项治理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两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推进了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2005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6.85万吨和14.06万吨,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别为14.97万吨和12.78万吨,削减比例分别为11.2%和9.1%。2006年以来,全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燃煤火电机组烟气脱硫、重点工业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改燃、加强在线监控建设等工作,不断推进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汉西、三金潭、龙王嘴、黄家湖、二郎庙、纸坊、纱帽、蔡甸、前川、阳逻、邾城及黄金口等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相继投入运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14万吨,实际削减化学需氧量3.48万吨/年;完成工业水污染治理及其它减排项目50项,实际削减化学需氧量1.13万吨/年。阳逻电厂、青山热电厂等19台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45.9万千瓦)烟气脱硫建设相继完成,占全市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98.6%,实际削减二氧化硫3.54万吨/年;完成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及其它减排项目49项,实际削减二氧化硫0.83万吨/年。
截至2010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4.507万吨和9.279万吨,相比2005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累计削减比例分别为13.91%和34%,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2007、2008年,我市连续两年在省政府污染减排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全市主要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部分湖泊水质呈现好转的趋势;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情况
(一)“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十二五”(2011-201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至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确定总量控制思路、目标及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全面提高我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2010〕2号)精神,以及《湖北省环保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10〕95号)要求,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武汉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一上稿,以下简称“十二五”总量规划)。“十二五”规划编制,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动员部署。2010年6月中旬,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总量控制工作会议,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进行了部署,成立了总量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规划编制工作联络机制。6月下旬,规划编制领
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武汉市“十二五”总量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布置了规划编制任务,提出了规划编制要求。随后,全市总量控制工作会议又对各区“十二五”总量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安排。
2、基础研究。2010年6月底,总量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分别就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和预测,对2005年至2009年经济、人口、能源消费、机动车保有量以及行业发展、排污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先后向市发展改革、经济、水务、农业、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各区人民政府以及市城投、火电厂等有关单位征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充分了解各领域“十二五”规划总体情况。
3、文本起草。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根据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7月中旬,市环保局编制完成了《武汉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一上稿),并多次与市发改、经济、水务、农业等部门衔接。在此期间,举办了全市环保系统“十二五”总量规划编制培训班,对各区级规划编制起草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局对规划文本进一步完善后,于8月上旬向省环保厅提交规划“一上审查”申请并获通过。
4、项目安排。把污染减排项目安排作为规划编制重点工作,组织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以及相关单位,对“十二五”减排项目进行认真收集、筛选,初步编制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表》。该项目表共收集了水、气污染治理重大项目360余项,总投资约87亿元。
5、规划对接。在“十二五”总量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密切跟踪上级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动态,同时注重与各级各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各区(开发区)总量控制规划的衔接,尤其是充分考虑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相关指标,着重抓好规划发展目标、区域发展方向、总量控制指标、重大减排项目等方面的衔接工作。
6、意见征集。通过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发送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各区、相关企业单位以及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划。
(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主要内容
《武汉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一上稿)主要包括总则、“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领域、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投资、可达性分析、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与考核等7个章节以及其它附录内容。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虽然我市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确定的省、市级污染减排目标,但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能源、原材料消耗量的增加,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污染产生速度有可能超过更严格的总量控制要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污染特点明显,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较普遍且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变;三是部分地区重点减排项目,特别是远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展滞后,制约了减排效益的充分发挥;四是随着火电厂烟气脱硫等减排工程全面实施,二氧化硫工程减排潜力见底,“十二五”期间结构减排方式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五是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减排面临较大压力。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控制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2)基本原则
──统筹衔接。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规划控制。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分类指导。根据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的差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分解落地。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辖区、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
──合理可行。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3)控制目标
国家规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初步结果,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2010年排放量分别为:30.83万吨、2.42万吨、10.47万吨和14.34万吨。国家下达湖北省“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目标初定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7.4%、8.3%、10.2%和7.5%。我市“十二五”减排目标拟与湖北省一致,即:“十二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7.4%,排放总量控制在28.55万吨/年以内;二氧化硫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8.3%,排放总量控制在9.6万吨/年以内;氨氮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2%,排放总量控制在2.17万吨/年以内;氮氧化物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7.5%,排放总量控制在13.27万吨/年以内。另外,根据规划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6.81万吨,氨氮新增排放量0.4万吨,二氧化硫新增排放量1.51万吨,氮氧化物新增排放量3.09万吨。
3、“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领域和任务
(1)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水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继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污水收集系统步伐,严格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大力推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管道,全面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力度,提高再生水回用比例。“十二五”末,我市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平均负荷率应提高到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应不低于80%。
──加强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治理,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印染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等。
──积极开展农业污染源治理。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为重点,以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以及沼气处理为主要途径,鼓励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继续做好各种实用型沼气工程,积极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进行适度集中,对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到2015年,力争全市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切实控制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加大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落实燃煤机组烟气脱硫,燃煤机组全面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并对脱硫
设施中运行不稳定、排放超标的进行技术改造,取消或铅封脱硫设施烟气旁路,确保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5%以上。全面实施氮氧化物治理工程,现役燃煤机组均采取低氮燃烧技术并实施脱硝改造,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
──进一步深化冶金、水泥等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的钢铁烧结、化铁炼钢、炼铁高炉、水泥砖瓦生产线、电解铝、土法炼油、土法炼焦以及小型燃煤锅炉等。开展冶金烧结、玻璃制造企业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及烟气脱氮示范工程。
──积极开展交通运输污染物减排。重点是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除正常淘汰达到使用年限的机动车外,加速淘汰黄标柴油车(污染物排放低于国3标准的柴油车),加快油品升级改造。
4、重点减排工程、投资和目标可达性分析
为进一步控制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必须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以投资为保障,通过落实规划、落实资金、落实项目,把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落到实处(具体项目见附表)。
(1)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重点工程及投资。“十二五”总量规划安排水污染治理项目共324项,其中,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42项,工业结构减排项目27项,工业水治理项目41项,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214项,工程总投资近67亿元。项目实施并投入使用后,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9.34万吨/年,削减氨氮0.66万吨/年。
经分析,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8.2%和10.7%,可完成目标任务。
(2)二氧化硫减排重点工程及投资。“十二五”总量规划安排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共101项,其中电厂烟气脱硫工程5项,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工程1项,焦炉煤气脱硫工程1项,建材窑炉烟气脱硫工程2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项目)92项,工程总投资近3.4亿元。项目实施并投入使用后,预计削减二氧化硫2.44万吨/年。
经分析,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二氧化硫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8.8%,可完成目标任务。
(3)氮氧化物减排重点工程及投资。“十二五”总量规划安排氮氧化物减排项目共28项(部分与二氧化硫减排项目重合),其中电厂烟气脱硝工程3项,钢铁烧结烟气脱硝工程1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项目)24项,工程总投资约17亿元。项目实施并投入使用后,预计削减氮氧化物4.27万吨/年。
经分析,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氮氧化物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8.2%,可完成目标任务。
5、不确定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数据增长超预期。根据“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态势预测,“十二五”我市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比重难以有较大幅度的调整,污染物的排放量会持续加大。
(2)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进度滞后。全市污水管网覆盖率低、管网渗漏、支线管网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导致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进水浓度低于设计值,影响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际减排效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度受到资金、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给减排带来不确定性。
(3)农业源减排形势严峻。“十二五”期间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增长量预期较大,且容易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减排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压力较大。
(4)氮氧化物减排不容乐观。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总量减排新增约束性指标之一,结合我市产业特点,电厂烟气脱硝治理工程是主要减排途径。由于目前火力发电等部分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尚未进一步严格,脱硝优惠政策尚未制定,机动车淘汰手段过于单
一、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并缺乏有力的补贴政策,导致了“十二五”减排甚为艰难。
6、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通过在全市形成“政府总牵头、部门分工负责、排污企业具体实施”的减排工作格局,产生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减排工作合力,做到“任务明确、机构完善、分工合理、措施到位、进度及时、效果明显”。各区政府要做好牵头组织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考核机制。市环委会将实施重点减排项目例会制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按季通报减排工程进展及已建成减排工程运转情况。
二是巩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已投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等重点减排工程减排项目环境监管理,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重点为扩大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挖掘处理潜力;提高火电机组烟气综合脱硫效率,进一步加大二氧化硫削减量。
三是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根据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在禁养区内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控养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总量,对已建养殖场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达不到排放总量要求的实施限期治理。发展区内应大力推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水全部按要求处理达标排放。市、区财政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项目给予一定补贴。
四是实施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进行控制,形成以防治火电行业排放为核心的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防治和以防治机动车排放为核心的城市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武汉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五是继续实施环保专项治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能。继续按照中央和地方环保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实施严格的监管,一经发现实施无条件的关闭。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快三环线内化工企业的关闭、搬迁工作。整治空气污染,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六是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监管执法。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保证减排设施正常、稳定运行,达到国家核定削减量的规定要求。环保部门要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和监测频次。对已经关闭的重污染企业,加强现场检查,杜绝污染反弹。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实施并深化挂牌督办制度,对长期超标排污、不能稳定达标或总量超标的单位,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
七是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工作考核体系,落实减排责任。在《武汉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基础上,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制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办法。强化各区、各单位污染减排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工作,继续将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绩效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绩效管理项目,将污染减排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未按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环境违法严重等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还将对该地区实行相关主要污染物“区域限批”,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和环保等手续。
八是完善污染减排基础工作,做好污染减排台帐。环保部门要按照污染减排统计办法的要求,对重点企业排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污染减排季报和年报制度。相关单位要按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规范、完整的减排档案,按时将有关数据和资料上报环保部门。
九是逐步将行政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污染减排。健全和完善污染减排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绿色证券和环境责任险等工作。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减排技术改造。
十是开展污染减排宣传教育。将污染减排纳入全市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污染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广泛动员和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以污染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行动,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环境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要运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和
舆论监督。
大力表彰在污染减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积极宣传污染减排先进事例,揭露和曝光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为主要污染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下一步推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的打算
为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湖北省总量控制规划机关工作具体要求,按照市人大的意见,在确保规划编制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今年6月中旬以前完成“十二五”总量规划“二上稿”的衔接、论证、修改、完善、定稿等工作,争取在10月底以前完成规划的报批、公布等工作。下一阶段,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继续深化规划编制内容。根据2010年全市污染源普查更新以及国家、省对我市“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结果,结合我市“十二五”期间工业、农业、人口、能源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核实污染物排放基数,客观测算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合理安排减排项目,强化措施,优化方案。同时,指导各区完善“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
第二,切实加强规划衔接论证。在前期衔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国家、省、市以及武汉城市圈有关规划的协调,强化“十二五”总量规划与各级各类总体规划最新修订成果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