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学习计划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理的学习计划(精选10篇)

合理的学习计划 篇1

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长远的学习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行动和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项近期任务的完成都会使自己受到鼓舞,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增强实现下一个目标的信心。这些在执行计划中受到的鼓舞和鞭策比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表扬更及时,更有效。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可以磨炼意志

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目标明确。在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行动按计划进行时,由于学习生活的千变万化,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影响着计划的执行,如临时性的集体活动、作业增多、考试临近等。这时不能急躁,不能呆板的照计划进行,而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有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困难,这时就要通过意志力去努力克服,排除诱惑,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不偏离计划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直到目标达成为止。在实施计划中,每克服一个困难,完成一个任务,就会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若由于计划的不周而暂时没有完成,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计划,争取新的胜利。在成功和失败的交替过程中,意志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种习惯平时表现在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上。时间安排上一旦形成习惯,到时间起床,到时间就睡觉,该学习时就安心学习,到了锻炼时间就自觉的去锻炼,学习生活就会达到“自动”进行的境界。到了时间不去休息或锻炼,身上就不好受;到了时间不学习,心中就感到缺了点什么。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感到不预习就无法听好课,不复习就不能做好作业。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结果。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的产物。

四、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合理的学习计划 篇2

[案例一]找规律

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搭配的价值, 教师组织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1) 引入:出示周一的菜谱 (肉丸子、青菜、南瓜) , 让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搭配, 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 (2) 展开:出示周三的菜谱 (排骨、黄鱼、白菜、豆腐、芹菜) , 再让学生一荤一素自由搭配, 体验有序搭配的优势。 (3) 巩固:出示周五的菜谱 (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 , 让学生思考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有什么规律。 (4) 应用:超市购物 (从众多商品中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 。

[问题与对策]

如此生活化合适吗?整堂课的菜谱, 不仅使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认知、书写本该在语文课上学的生疏汉字;而且致命的是, 学生因沉浸于美味而丧失了思维的动力, 降低了思维的效度。北师大周玉仁教授反复告诫我们:“数学联系生活不是从头至尾, 形式化是其固有的一个特征, 因为数学研究的不是事物本身, 而是对从事物中抽象出的、概括的、形式化的东西的研究。”曾经有一段时期, 我们把数学奉若神灵, 高高在上, 课堂里找不出一丝我们所认为的低俗的生活化痕迹, 似乎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称之为做学问。一番摧枯拉朽之后, 却让我们回到了另一个极端 (人类文明的第一刻) , 所有的例题都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所有的讲解都是生活的真实再现, 所有的练习都是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仿佛一夜之间, 生活成了数学的全部。

面对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呢?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生活中引出问题, 接着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应用, 即走“生活—数学—生活”的路子。数学课堂应是以数学的视角来审视生活, 研究生活, 服务生活, 一节没有数学味的课就不能称之为数学课。

[改进案例]

(1) 引入:出示周一的菜谱 (肉丸子、排骨、青菜、南瓜的图片) , 让学生分清荤菜和素菜, 并随意说出一些“荤+素”的组合, 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

(2) 抽象:用不同的符号区分荤菜和素菜 (□表示荤菜, ○表示素菜) , 让学生只对“■□●○”进行一□一○的自由搭配, 逐步体验有序搭配的优势。

(3) 建模:出示符号“□□○○○”, 让学生思考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办法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将所有的搭配都表示出来?这种搭配有什么规律?

(4) 应用:超市购物 (从众多商品中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 。

追根寻源, 彰显数学的人文价值

[案例二]分数的意义

师:其实,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中就隐含了分数, 想一想,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l:十拿九稳。

师:不错, 做事情, 十次就有九次能办成, 说明这个人能力很强。还有吗? (板书:十拿九稳, )

生2:九死一生。

师:真危险, 做某一件事情有十分之九死的可能, 只有十分之一生的可能。 (板书:九死一生, )

生3:百里挑一。

师:在100个人里挑出一个人, 一定很优秀。 (板书:百里挑一, )

生4:十全十美。

师:太完美了, 没有一点缺点! (板书:十全十美, )

生5:百发百中。

师:形容射箭、打靶很准, 打100次能够全中。 (板书百发百中, )

师: (指着黑板上的成语)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设置了许多障碍, 同学们真是九死一生啊, 可是你们却顺利地闯过了难关, 证明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百里挑一, 你们的表现真是十全十美!

[问题与对策]

如此延伸得当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科间的整合不能如此牵强, 这是对语文学科的诗意和数学学科的严密的简单拼装, 既“荒了自己的园”也“糟了别人的田”。成语的意境被扭曲, 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不透彻。但不可否认的是, 学生仍然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以成语为载体, 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在培养了学生数感的同时, 让学生在这种数、语的联结中, 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懂得了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就本案例而言, 首先应重新确定成语与数学的切入点。把成语的引入放到刚开始接触分数的第一课时是不合适的, 我们知道分数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具体的量, 如“米”;二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 如“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案例中成语的本义大都指后者, 而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掌握前者, 因此把这段内容放在“认识分率”这一段更合理一些。其次应重新确定成语与数学的联结点。汉语文化源远流长, 而其中的成语更是汉民族千百年来锤炼出来的语言精华, 是人民群众长期习用的, 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 它精炼、形象、富有表现力。“成语中隐含了分数”是对成语的曲解, “尝试从数学的角度, 重新解读成语”才是对成语意境的进一步升华。

[改进案例]认识分率 (作为《分数意义》一课的实践活动)

师:数学文化博大精深, 今天所要认识的分率与成语也有相通之处。不信你瞧:, 它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 有这样的9份;这与“十拿九稳”的本义“做事情, 十次就有九次能办成”不是很吻合吗?这样的例子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吗?

生1:与合在一起还能粗略表示“九死一生”的意思。

生2:, 在平均分的100份中只取了其中的一份, 这不就是“百里挑一”嘛!

生3:“十全十美”与。

师: (会心一笑) 太完美了, 没有一点缺陷, 优点。

生4:形容一个人射箭、打靶很准, 可以用成语“百发百中”, 写一个分数就是。

师:同学们, 成语历经多年的沉淀, 有些已失去了它的本义, 更多的使用了它的比喻义、引申义, 这一点毋庸置疑。今天我们用数字化的方式去重新解读它所传达的诗意, 不是对它的亵渎、曲解, 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现在看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执果索因, 提升数学的探究价值

[案例三]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一半”可以用“”表示。同学们看, 这个分数很像我们的小家庭, 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同学们一起讨论讨论。

生1:“2”是爸爸, “l”是妈妈, “一”是孩子。

师:你说的不对, “2”应该是“分母”, 那么“1”是什么呢?

生2:“1”是“分父”。 (师未置可否, 示意学生坐下)

生3:“1”是“分女”。

师:我们一家中有的孩子是女孩, 有的孩子是男孩, 那“1”可以叫什么?

生4:“1”可以叫“分子”。

师:你真棒! (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与对策]

如此探究必要吗?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大体上可分成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的知识 (即我们常说的死知识) 是一种约定俗成, 对它的规定有偶然性, 是不需要、也无法进行探究的。假如我们的祖先把上衣认定为“裤子”, 那我们现在可都是把上衣称为“裤子”的啊!答案不确定, 并且任何一个答案的出现都有它的偶然性, 这怎么探究?我们所能探究的应是那些必然的事物, 只有这样, 思维才能发挥作用。

那么是不是说, 陈述性的知识除了“告诉”, 不可以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探究”了呢?也不尽然。以“分母”“分子”的教学为例,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进行:给定名称后, 让学生探究命名的合理性。这样做,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绝佳的记忆方法, 促发对概念元认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增加了他们辨别是非、优劣的能力。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真分数与假分数, 被除数与除数, 三角形与四边形, 第一级与第二级运算等, 都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素材。

[改进案例]

师:“一半”可以用“”表示, 那么这里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师:同学们, 分数线下面的就叫做“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就叫做“分子”。这样命名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2:太有意思了, 说的就像是母亲和儿子似的。

师:科学家们给一个数学概念起名字可不是随意的, 你估计当初他们是怎么想到用“分母”“分子”的?

生3:我想可能与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有关吧。

生4:一个分数, 首先应该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也就是分母) , 然后再从中取出这样的几份 (也就是分子) , 就好比是先有了母亲, 而后才有子女的。

师:说得太精彩了!那如果把分数线下面的就叫做“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就叫做“分母”, 合适吗?

生5:不合适, 这样会让人误解为是先有了分数线上面的数, 然后才有分数线下面的数, 与分数的实际意义有出入。

合理把握学讲计划的运用要点 篇3

一、指导充分自学,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学讲计划讲究的是“学进去”和“讲出来”,学的环节既包括相互研究的学习活动,也包括学生自主预习这样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实际状况,从课前以及课堂两个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活动,解决基础知识,分析疑难问题,为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奠定扎实基础。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和课堂分别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活动。课前自学主要包括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气势磅礴,感悟歌颂的生命力量这样的主题。在课堂自学方面,则主要针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进行启发,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通过对语句的具体分析体会手法的巧妙,抓住一些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题等等。这样的自学活动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全面把握学习内容和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践充分证明,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广泛的自学,可以为接下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较好的基础,对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鼓励热烈互学,为深化理解提供支撑

学讲计划下的语文课堂,应当是热烈和民主、开放的课堂,学生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还要在全班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以验证学习成效,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分析和完善学习成果,从而实现语文学习成效的进一步提升。笔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交流作为重要的支撑,一方面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为思考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集聚智慧提高学习成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互帮互助以及借鉴提高的作用。例如在《伟大的悲剧》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对照课文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按照时间顺序筛选各时间段的重大事件,尝试概括课文内容,以及分析“伟大的悲剧”中“伟大”体现在何处、“悲剧”又是什么内涵。学生在思考题的引领下能够由浅入深开展分析研究,相互之间学习研究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且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理解的准确性。各个小组掌握了之后,还要进行进一步地汇报交流,更大范围完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学生相互之间开展的交流学习活动,既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也是集聚智慧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要点推进这一环节的有效训练。

三、引导深度问学,为拓展思维搭建平台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是活跃的,他們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照思考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教师的点拨下可以基本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但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不能禁锢,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供大家一起研究探讨,也可以从一个问题的思考中举一反三。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深度。学生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针对本小组内的学生提问语文学习问题,也可以向教师求助解决难点。通过疑难问题的研究和点拨,学生要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思维的角度与深度都有提升。实践证明,给予学生相互提问和质疑的平台,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在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探究,可以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成效的有力抓手。

四、要求相互教学,为共同进步巩固成果

学讲计划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要相互帮助,将自己理解掌握的内容讲出来,深化巩固语文学习成果,自己帮助了别人也加深了理解。这一方面在小组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对着思考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的学生理解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学习效率慢一些,无论是哪一位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此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学习掌握较好的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辅导,向他们讲授思维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题答案。讲解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理解内容表达出来,对其他学生形成了帮助,同时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效果。学生在小组内的讲授和理解学习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而言能够起到遍地开花的效果,学习难点的突破以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五、尝试独立悟学,为积累成果提供帮助

学生按照学讲计划要求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果与经验的总结梳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强化总结和交流,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帮助学生逐步积累学习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应当和学生进行互动,梳理学习的成果,完善学习的答案,让学生能够在相互帮助之中完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自主总结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些经验成果,固定下来成为提升整体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逐步学会自我提炼和积累,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学讲计划改革教学工作,一定要抓住教学的要点和难点,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篇4

合理的学习计划

(1)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有效结合

学习既要有大目标,也要有小目标,所以既要有长期计划,也要有短期计划。 例如:将这一个月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四周来完成,并规定每周完成的内容,在将该做的事情,分解到每一天。

当我们的计划制定出来后,把该计划的任务放在一起,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这后面画一个勾,表示完成了一天的任务,画五个勾就完成了一周的任务。

随着每天的任务一个个的完成,学习热情也就会随之增加。当一张计划表执行结束,再回味执行中的各种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体内激荡。因为自己的成绩提高了许多,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赵总无比自豪的喜悦会转化成,进军下一个目标的动力,当你从内心愿意做这件事情时,这件事情的苦累就变成了甜蜜。

(2)妥善合理,地安排时间

完成计划一定有时间保证,否则所有的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时,首先对可利用的时间,做合理的规划,妥当的安排。

事实上,学习并非花的时间越长,收获越大,如果学习时间超出身体的负荷,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学习时需要劳逸结合,安排时间的目的是节约时间,减少时间浪费,没有时间计划,容易出现整段时间无所事事的情况。

把每天上下学路上的时间,午饭、晚饭后休息的时间等零碎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记单词要坚持利用好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利用每一分钟去学习,特别是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采用优先法,要确保计划的内容都是最重要的,要确保时间是在被高效的利用。

例如,今晚计划要完成五门功课的作业,那么你首先要解决,最需要提高的那门功课,因为这是你最薄弱的地方,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强弱科目的合理搭配,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执行计划的内容

1、预计完成的工作量。

2、可以真正用来解决计划的时间。

3、执行计划者实际执行计划的能力。

怎样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 篇5

(1)计划要明确具体

计划越具体,指导性越强。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在安排时间时,都要力求具体化。例如有个同学在计划中规定:“……本学期重点抓数学和作文。作业独立完成后,每天做五道数学课外题,争取期中、期末考试都在95分以上。每天看一篇作文,记五个好词好句,争取每次作文在75分以上……”应该说,这样的任务和目标还是比较明确和具体的。

(2)计划要切合实际

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目标定得太高,时间安排太紧,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但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了自己学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3)计划要留有余地

由于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因此,好的计划总是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在时间安排上不可过于死板,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然,留有余地也不能太多,太多会使自己执行计划时松松垮垮,缺乏紧迫感。

(4)计划要及时调整

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调整是必要的。如果实践表明计划不现实,或者近期有特别的任务要完成,计划就得修改。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计划是自己制订的,应该让它适合自己。但调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偷懒提供方便。

合理的学习计划的作用:

(1)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长远的学习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行动和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项近期任务的完成都会使自己受到鼓舞,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增强实现下一个目标的信心。这些在执行计划中受到的鼓舞和鞭策比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表扬更及时,更有效。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2)可以磨炼意志

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目标明确。在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行动按计划进行时,由于学习生活的千变万化,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影响着计划的执行,如临时性的集体活动、作业增多、考试临近等。这时不能急躁,不能呆板的照计划进行,而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有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困难,这时就要通过意志力去努力克服,排除诱惑,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不偏离计划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直到目标达成为止。在实施计划中,每克服一个困难,完成一个任务,就会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若由于计划的不周而暂时没有完成,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计划,争取新的胜利。在成功和失败的交替过程中,意志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3)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种习惯平时表现在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上。

时间安排上一旦形成习惯,到时间起床,到时间就睡觉,该学习时就安心学习,到了锻炼时间就自觉的去锻炼,学习生活就会达到“自动”进行的境界。到了时间不去休息或锻炼,身上就不好受;到了时间不学习,心中就感到缺了点什么。

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感到不预习就无法听好课,不复习就不能做好作业。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结果。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的产物。

学习计划一定要制定得科学合理 篇6

学习方法很重要。每门学科有每门学科的方法,每个人有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不能什么学科都一刀切,不能把别人认为的好的方法都不假思索地拿来。家长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些好的普遍的方法还是值得坚持下来的,如:上课要记笔记,回家先复习功课复习笔记再做作业,要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怕错,出错是正常的也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要好好订正,千万不能为了把作业填满填对,就打电话问同学,同学只能给你答案,给不了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只有靠自己独立钻研!自己还要有错题集,坚持把错题认真重做,才能真正把错题做懂做会。停留在作业本上的,停留在老师同学口中的和停留在教室的黑板上的知识都不是自己的,只有真正理解知识和方法把它装进自己的大脑,这,才是自己的!

讲学习效率,就要先讲学习时间。学习要花费时间,可是我们有的初二学生每天做作业要做到十一、二点钟,这种代价也就换来个中等偏下的成绩。那么读到

合理的学习计划 篇7

但是仪器分析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 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 启发式、发现式、开放式和目标教学法等被相继运用,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教学实践, 把情商教育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情商, 即EQ, 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如何使用智慧和才能。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 如果将绪论与情商结合、科学家趣闻与情商结合、学生作为主体与情商结合、沟通与情商结合, 可以使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 提高高职学生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利用绪论与情商结合,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重视仪器分析这门课

绪论放在教材的最前面, 是不可忽略的第一课, 仪器分析这门课程的绪论, 通过介绍其研究对象可以使学生明确学科的研究内容, 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列举一些与生活、专业密切相关的现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 还可通过绪论使学生了解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只有上好绪论课,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才能使学全身心地投入到仪器分析的学习中去。

在绪论课上, 学生面对的是新教材、新内容、新教师, 一切都是新的, 教师可以先通过微笑作自我介绍, 并且把联系方式告诉学生们, 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情绪上被所讲的内容感染, 可以重点介绍一些仪器分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 如鱼的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等的分析;法庭上的DNA技术、物证鉴定等;环境污染分析;人类基因组测序;奥运会中兴奋剂的检测、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等, 这些具体、详细的事例毫无疑问能让学生从各个层面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的展示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而这种在第一堂课上与情商结合后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延续下去, 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

二利用有关科学家的趣闻与情商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课程的热情

每种分析仪器和仪器分析方法的背后, 始终交织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迷惘, 都蕴涵着一段真实的故事。教师在围绕教学中心内容讲授课程时, 适当地插入一些短小有趣的仪器分析发展中科学家的趣闻,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仪器分析课程的热情。如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和化学家茨维特应用化学方法研究细胞生理学。1900年, 他发现了不同类型的色素, 具体操作是把干燥的碳酸钙粉末装到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 然后把植物叶子的石油醚萃取液, 倒到管中的碳酸钙上, 萃取液中的色素吸附在管内上部的碳酸钙上, 再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被吸附的色素, 于是在管内的碳酸钙上形成了不同颜色的色带。这是他最重大的贡献——色谱法, 在几篇色谱法论文中, 他详细地叙述了利用自己设计的色谱分析仪器, 分离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但遗憾的是, 他把论文发表在不太知名的期刊上, 所以当时没有引起化学界的注意。直到1931年, R·库恩才发现茨维特所发明色谱法的重要性, 此法才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通过这个趣闻告诉同学们:是金子就应及早地发光, 被社会承认。每次讲到这里, 同学们都会情绪高涨, 各抒己见, 进行热烈的讨论。

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与情商结合,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 发展就是个体在活动中不断同化、顺应环境, 将外部活动内化为内在心理结果的过程。个体参与活动是外部活动得以内化的前提, 没有个体对活动的参与, 就没有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也就没有学习, “真正的学习”通常不是正规教学的结果, 相反, 它往往来自个体的体验和思考, 使外在的活动得以内化, 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探究, 同时习得学习策略和方法, 不断增加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过程。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在讲授仪器分析时,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利用情商,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构时, 在PPT上显示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上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提出讨论主题: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进行比较, 说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分组讨论15分钟, 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并通过对比, 加强记忆, 最后老师进行点评。经过这种方式讨论后,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深了学生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印象, 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沟通与情商结合,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 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 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 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 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是促进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

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眼神来直接或间接暗示, 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用勉励暗示学生:“你有学习的潜力, 还可以学得更好!”“你能学会!”“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再加把劲儿!”

上课前和下课后多与他们聊聊家常,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 主动和他们坐在一起, 关心他们的生活。如每一次学生上完实验课, 我都与学生一起扫除, 与他们边干边聊, 有时学生也说:“老师我们几个干活就行了, 您歇会吧!”我说:“朋友嘛, 帮把手。”学生们都笑了。那笑容是温暖、是平等, 也是和谐的。

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脸上常带着微笑, 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这样看来, 与学生的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 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 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和蔼可亲, 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就会慢慢喜欢上仪器分析这门课。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商, 还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商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必须增进感情投资, 加强情商的激励与教育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动机、意志等内驱力, 让学生增加学习信心, 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广华、鞠熀先.仪器分析发展史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化学, 2003 (4)

[2]梅林、史永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改探索[J].激光杂志, 2010 (5)

合理计划造才提高木材检验质量 篇8

【关键词】 合理计划造才;提高木材检验质量;创造更大价值

计划造才是木材检验的关键环节,造才计划就是在储木场生产时,木材检验人员根据每一根原木的具体情况,要按一定的尺寸和规格,而且还要考虑到木材本身的质量问题,如出现结子、削尖、虫腐等情况,以及树种、不同使用环境等多种因素,合理的计划所造才的尺寸。造才计划的设计,要严格按照造才的规程,做到合理计划,最大限度的发挥木材的价值。

1、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造才质量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储木场必须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只有全面提高检验人员队伍的技术水平,才能实现,按量材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造材。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层层把关。实行二次造材的合理化和经济化,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也从而推进了有效地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的进程。

2、坚持造才的设计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合理造才

2.1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树种。北方的树种顺序是水曲柳-红松-榆木。优先选早珍贵树种,是因为珍贵树种的经济价值较高,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大,而这些珍贵树种一旦在保管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珍贵树种不会出现长时间保管带来的问题,就需要优先设计珍贵树种。

2.2优先选造优质材种。也就是大材先选,小才后选,程序是胶合板材,然后是加工用材。这样就可以让直径大的木材可以物尽其用,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选用胶合板后,余下材又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和原木的本身情况加工各种用材。

2.3优先选用原条的优良部分。造才的第三个原则是优先选用原条的优良部分。优良部分選用后,对梢头木、枝丫和劈裂的部分再进行合理计划造才。凡有价值和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进行设计造材。首先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然后还要考虑市场销售情况,使这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把有限的森林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每一段有用之才,真正做到材尽其用。

3、合理判定木材缺陷是提高造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木材产品的质量的好坏,是和其它的工业产品一样的,是必须经过检验才能反映出产品的合格程度和质量的优劣。同时,木材检验也是对合理造材以及合理保管,使木材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和本质的监督。木材检验人员在木材的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劈裂和锯伤、锯偏等现象。就可以判定是伐木工或者造材工的技术不够娴熟,而造成的人为缺陷,降低了产品的等次,也给企业带来是损失。如果在坏材中所带好材过多,就可以判定造材计划是不合理的,没有让木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成品的边缘出现严重的虫害,就可以判定保管不够妥善。木材检验人员发现了这些问题以后,就要及时地向有关主管部门反馈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制止损失继续扩大。合理判定木材的缺陷并因材制宜的合理造才,同样是提高和改进木材生产质量,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木材的利用价值,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4、领导部门的重视是提高造成设计的原动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就是说,无论什么工作都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对员工工作的肯定,才能把这项工作长期的开展好。木材的检验工作也是一样的,既然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让工作人员有无限的动力,才能不断的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任劳任怨。由于木材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大都是在最寒冷的冬季进行的。这个季节,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如果工作人员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就会减少工作热情,不能在主观上积极努力,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应付了事,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人人抱着不出差错就行的态度,就无法保证木材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也无法让工作人员积极的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把为企业负责放在第一位。因此,领导不仅要在质量工作上下功夫,同时也应给予工作人员最贴心的关怀,关心他们的阴晴冷暖和喜怒哀乐,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关心他们,让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就会激发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工作,从而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木材检验工作的提高和创新。

合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林业生产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加强木材的检验工作,提高造材的合理性,是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也是提高木材质量及出材率关键。只有通过对检验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检验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严格按量材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造材。并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聪明才智,合理造才,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成文编写.伐区调查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王永安.公益林区划、经营和补偿探讨.林业资源管理.1999

[3]谢守新.我国的采伐管理及其基本制度.华东森林经理.1999

[4]刘江主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5]彭汉斌,杨湛如.伐区作业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张海涛,男,(1977-),中专,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贮木场二级木材检验师,研究方向:木材检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

大班社会 合理的用钱计划 教案 篇9

一、设计思路

西方及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主张“儿童应从三岁开始经济知识的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这种教育将有益于他们的终身”。今天看来,他们的主张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也颇有借鉴的意义。特别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孩子又是家中的宝,为孩子花钱,即使清苦的家庭也坚持“穷不能穷孩子”的信条,而富足的家庭,大都对孩子是有求必应,高价消费也为数不少。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孩子珍惜钱财、合理使用钱财的意识薄弱。因此,我们乌南青年小组,决定尝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经济意识启蒙教育,以萌芽幼儿初步的“理财”意识。

经济教育内容十分宽泛,遵照二期课改所强调的“教育要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体悟,大班《学习》教材“逛超市”主题中,有一则“自主购物”的活动内容,其背景资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关于“钱币”的资料,这二则内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一共设计了二个教育活动,其一为“解读人民币”——主要从解读人民币上的中国元素入手(略),其次就是本次教育活动内容“制订合理用钱计划”,论点以要定位在“合理”上,是因为我们反复讨论后,认为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一,“节约”的概念对孩子来说很难诠释明白,而所谓“合理”即诠释或“必须要花的钱,一定要花,可以花和不花的钱,则根据家里的条件许可与否而定,但不必要花的钱,就可以不花”。这样孩子不仅容易懂,而且一旦理解后,可以逐步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活动形式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小组合作模拟制订一份花钱的计划,通过在合作的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体现合作的快乐,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蕴藏在活动背后的教育内涵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在一定数额的钱款内,尝试制订合理的使用计划,并能清楚地陈述理由,萌生合理用钱的意识。

2.继续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商讨制订计划。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订合理用钱的计划

难点——小组合作

四、活动准备

1.为每组幼儿准备记录用的纸、笔、橡皮

2.生活小区内示意图,设有超市(附各种食品、饮料、水果、冷饮等标价图)、长廊、儿童乐园(附游乐设施标价图,但有的是免费的)、小型图书馆(免费)。

五、教学过程与指导

(一)从讨论老师的钱包导入课题

1.(出示钱包)

提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钱有什么用?是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随意买什么?

2.讨论:怎样才算合理用钱呢?(重点则须幼儿讨论必须用的,可以不用的就尽量不用,以及可用可不用的就该考虑钱够不够的用)

(二)创设问题情景

1、星期日早上,明明妈接到公司的电话要上午去加班,于是她给明明10块钱,让他自己安排上午的活动以及午餐,我们能不能帮明明设计一份合理使用这10元钱的计划,供他参考呢。

2.解读小区示意图及计划书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看懂示意图及计划书内的项目)

(三)小组合作制订计划(建议幼儿自主结伴,4-5人为一组)

(重点关注幼儿的分工以及能否共同商讨计划;当意见不一致时是如何解决的方法。)

(四)各组展示自己的计划。允许他组提出质疑,各自都能清楚陈述自己的理由

(重点关注:1.他组应根据展示小组的用钱的总数以及研究其计划是否合理

2.当他组提出质疑时,该展示小组应陈述自己的理由,并由大家对他们的合理性予以肯定或否定。)

(五)归纳提示

对用钱的合理性给以赞赏,并对小组合作的经验给以肯定。

六、教学反思

(一)从活动现场孩子们的情绪热烈、状态良好、参与积极几个方面来看,这个教育内容的选择是恰当的,因为要基于孩子的经验,因此他们能十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而且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制订用钱计划对他们来讲是全部的要求,此外,面队众多的物品及玩乐场所,他们需要全面观察思考,做出选择。同时,钱款又是必须限制在10元钱以内。这是一次整合现有才智的考验,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又必须要统一意见,这对正在学习合作进程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完成以后,他们明显的又前进了一步。

(二)教育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孩子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这是符合“教育者是活动的引领者,受教育者则是活动的体验者”的原则。我们相信,这是二期课改新理念指引下的重要教育原则。本活动的情景设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动机,他们不仅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还体悟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而且在自主体验之后,把所获的认知经验内化为自身的关键经验。

(三)活动的每一段落都是精彩的,因此,哪一段也舍不得删去,以致整个活动时间过长,虽然孩子始终十分投入,但毕竟这是遗憾的地方。说明教师在设计时预计不足,特别是当最后,小组没有用足10元钱,这是意料之外的。于是对多余的“钱款怎么办”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当然是可以把它列入延伸部分。问题是此题、此情、此景是容不得“适可”而止的,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幼儿的情绪一旦冷却以后,可能很难再次重振。

七、活动点评

二期课改倡导满足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需求,而中外融合的自主性课程是乌南幼儿园的园本化课程,让幼儿制订春游计划、参观计划、红帽檐服务队等活动都是乌南的经典课程,“制订用钱计划”又是自主性课程中的一个创新课例。活动中引导幼儿在主动探索、积极体验和小组合作中感受钱币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个人意见与小组意见之间的关系;以及计划的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关系。

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活动设计中是让小组合作来制订用钱计划,目的是培养大班孩子的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教师的有效调控是培养合作意识的保证。首先,小组人数安排在3—5人左右,这样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既有挑战性又有能力通过努力达成共识。其次,教师先让幼儿围绕物品进行小组商量,而非急于操作,目的是让幼儿在讨论中相互协商。第三,当小组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机智的调控和把握核心目标的回应激发了幼儿合作的方法。

但活动也有遗憾之处,当小组在介绍各自计划时,教师更多地关注了10元钱是否超支或剩余,而忽视了一天生活安排的合理性,因此出现了有的小组午餐只选择了一根火腿肠或一块巧克力,由于教师对核心目标的把握偏离,因此就缺少了对共性问题“午餐”合理选择的探讨。(来源:乌南路幼儿园)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

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文档仅供参考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浅谈地理教学计划的合理性 篇10

【摘 要】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在地理教学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地理教学的主导,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由于地理知识的不同逻辑属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计划。

【关键词】地理 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任务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在地理教学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地理教学的主导,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由于地理知识的不同逻辑属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计划。

首先,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地理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地理学科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其次,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是夯实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改实行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主张对教学计划的结构实行改革。除了教学以外,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发展体力和增进健康的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也应列入教学计划,在工具课和一般科学知识课、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普通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之间应相互渗透。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可以更好地让教师从引导者转变为组织者,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建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更好地在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媒体的整合方面向一节完整的地理课要质要量。

最后,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要重点体现在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以人教版必修二为例:第一,在教材分析方面。必修二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第二,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要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在教学任务方面。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第四,在教学措施方面。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其次,积极响应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第五,在课时计划和安排方面。按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期中考试之前讲完第一、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期末考试之前讲完第六单元。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能力得到了培养,那么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智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育者,我们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非税收入工作总结下一篇:烟草打假表彰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