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作品欣赏(精选8篇)
136304119 1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班 朱帆
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1)《毛毛雨》
《毛毛雨》为我们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歌曲《毛毛雨》一开始,铜管模仿国乐单音齐奏一个五声音阶旋律的乐句,造成了相当新鲜奇特的印象,然后接续以强弱变化夸张的铜管合奏,这对于音量单薄的国乐器而言,是难以达成的效果。一九二七年,《毛毛雨》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异风格展开了老上海流行音乐,并且还影响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巧具心思的歌曲持续出现着。(2)《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是周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子的旋律十分优美,在优美中略带凄凉,仿佛周璇在唱自己的人生。歌曲从头至尾始终是手风琴伴奏,周璇的歌声显得格外甜美,也格外清纯。透露着青春不可捉摸的魅力。它并非展现人们所说的那种享乐的上层社会,而是当时社会时状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以及当时作为自己的无奈。曲子中速的节奏使人感觉平淡中又有生趣,它有一种妩媚人心的感觉,透露着周璇的朴实无华,把周璇对爱情的向往;对时光的悲欢;做平凡人的梦想;以及做歌女的哀伤,都蕴涵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了。
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通俗歌曲沉寂了三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复苏,而这时的歌曲主要是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如:《童年》、《三月里的小雨》、《龙的传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3).《小城故事》
歌曲由庄奴填词、汤尼谱曲。和邓丽君的很多歌词一样,这首歌的歌词是既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再少一字,真是巧夺天工。邓丽君用歌声描绘出一座安宁详和的小城,如诗如歌也如画,还有一份让人格外有安全感的真实和慵懒在里面,偷得浮生半日闲,让人无限向往。听到这优美的旋律,一幅小桥流水的画面跃然纸上,小城便成为最有故事的地方。最经典的是小城镇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老式的家庭小作坊,泛灰的墙壁,庙宇的飞檐,四合小院,摇晃的马灯,空气里弥漫着木香。(4).《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 4 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进一步表现了那时的童年回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5).《童年》
在欢快无比的节奏中,人们似乎随着罗大佑这个歌手回到了那个自己的年代。歌词以静动结合的方式深度刻画了处于童年的小学生特点。自然没有人注意池塘边的榕树上是否有知了在叫,自然没有人注意到操场上那只蝴蝶,这都是那些有心的少年才能看到的,当老师在黑板上叽叽喳喳写字的时候,下面有些调皮的学生早已魂飞九霄云外,跟随那只知了,跟随那只蝴蝶。如果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那么童年就是包装巧克力的盒子。三、二十世纪八卡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代表作品欣赏 随着通俗歌曲的不断发展。我国内地的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原创歌曲,他们采用西北地区的民间音调和地方风格创作通俗歌曲,于是就产生了我国第三个时期的通俗歌曲——“西北风”,如《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
(6).《黄土高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的同名歌曲《黄土高坡》,1988年由著名歌手范琳琳研发的西北风声腔使这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其后,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引发了中国歌坛西北风大流行。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歌声飘过30年大型演唱会上,已经成为歌唱家的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再次勾起人们对充满理想的八十年代美好回忆。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改造人生命运的热望在无尽思索中滚滚向前。(7).《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构筑了陕北民歌的主体。曲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题材。信天游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8).《一无所有》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意识开始觉醒,但是限于之前的条条框框,难以全面复苏。崔健的这首《一无所有》第一次以“我”这个角度通过歌唱出了一种自我,让世人开始觉醒,从过度的集体主义中解放出来,自我在全国各地复苏。人们开始关注“我”,而不是仅仅是集体。这在历史上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无所有》是我国的第一首摇滚歌曲,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这首歌像一把尖刀刺进了现实,呐喊出了一代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传递出一个时代变化过程中青年人反思和表达自我的理想和勇气。歌唱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赏析这首曲子,能够走进那个时代,走进中国的摇滚。四、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代表作品欣赏
随着通俗歌曲被社会各界的广泛接受和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扶植,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通俗歌曲及其演唱风格走向国际化、个性化,如李玟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唱的《月光爱人》,因具有国际化风格而成为广大歌手模仿的典范;韩红因她的词曲创作才能以及扎实的唱功而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她创作并演唱的《天亮了》、《家乡》、《雪域光芒》等己成为当代最流行的通俗歌曲;同时各种风格、流派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如通俗民歌、通俗美声、校园民谣、乡士民谣、爵士风格、摇滚风格以及当今最流行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玫瑰花》、《吉祥三宝》)。(9).《天堂》
这是腾格尔的代表作。在清亮的童声和宽厚的管弦乐颂歌背景下,唱出了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古老的马头琴。但是随着物欲的膨胀,美丽的草原如今安在?这就是腾格尔发自内心的呐喊。其音乐特点:高亢、悠扬、宽广,唱腔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粗犷而又细腻。(10).《天亮了》
《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韩红并经过多方联系,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每次听韩红的天亮了,心里总有一种酸痛,总能感受到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呐喊,人世间对我们付出最多的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并不奢求我们的回报,父母的爱能给我们一种温暖,一种力量所以韩红创作了这首歌曲。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曲式结构与音乐逻辑息息相关, 即使中西音乐风格、段落的形成及段落内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区别, 甚至曲式的名称也不相同, 但由于人类的逻辑思维有许多共性, 所以西方音乐的组织方式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仍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 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中的呼应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以及若干组织原则形成的混合排列等, 均为中西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共有特征。因此中国传统音乐中, 也可以看到体现上述音乐发展原则的曲式结构, 包括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循环曲式、自由曲式以及套曲曲式等。随着西方音乐和西方曲式理论的传入, 中国的音乐创作开始确立主题创作及主题贯穿发展的观念、多调性写作和调性布局的观念, 因此中国现代音乐曲式结构的设计受到了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影响。因此本文仅围绕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的特殊性进行论述。
曲式是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中, 被大家共同喜欢使用的结构形式, 并被归纳为各种曲式类型, 简单说, 就是音乐结构定型化或称为模式化的产物。音乐结构是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 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与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中国音乐语言特色、音乐发展手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学及戏剧结构密切相关。
一、与传统审美特征相关
中国音乐的欣赏长期以来有注重内容和音乐的叙事性的习惯, 注重音乐的细节和风格韵味。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字谱记谱法, 只记载音高和演奏法, 不记载节拍节奏, 乐曲的节奏、节拍由演奏者在打谱过程中进行判断, 给演奏者提供了更多自我体验与自我发挥的机会。又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别于西方共性写作, 中国传统音乐长期处于师徒传承、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 音乐在流变与传承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高度模式化的曲式形态, 加之音乐的逻辑结构并不是听众的关注点, 所以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与传统审美的需求相联系, 较为随意和隐蔽。例如, 西方调性音乐的发展更强调通过调的转换来体现音乐发展层次, 形成段落, 所以一部作品一般很少停留在一个调性范围内, 而中国传统音乐习惯于在同一调性范围和同一陈述阶段内做音乐陈述, 并且更注重所陈述的音乐内容并根据内容结构作品段落。诚然, 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音乐类型也有特定的曲式结构, 如唐大曲、宋词, 但中国古代对曲式的记载主要限于较大的段落及概括性的说明, 而非更具体的技术, 主要特点就是对其加以审美上的说明。其实这样的审美特征还体现中国音乐的其他方面, 例如我国古代文字谱记谱法, 只记录音高和演奏法,
二、与音乐发展手法相关
音乐发展的整个过程, 各种丰富多样的音乐发展手法无外乎变化与统一这一对矛盾的运动规律和原。统一就是要围绕主题的音乐形象和性格, 集中体现主题的中心思想, 西方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有重复、再现、迭奏、变奏、模进。变化则要依据保持主题材料的多少而选择相应的发展手法, 西方音乐中常见的发展手法有溯型、演化、对比等。这些音乐发展手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也有所体现, 但在具体使用中仍有一些差别。例如, 变奏手法在中国音乐中除了会加花、减花等变奏形式, 还有体裁变奏。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原为节奏自由并带有山歌特点的情歌, 经音乐结构和节奏律动的规范变奏发展成为舞曲体裁《十大姐》。
又如, 中外音乐都是用承递式音乐发展手法, 但这种发展手法则在中国音乐中运用更为广泛。所谓承递法指截取前面乐思终止时的材料, 并将这一材料作为下面乐思的开始, 依次进行贯连发展, 利用音调上的重叠将相邻部分串联起来, 形成民间所谓“连环扣”“扯不断”或“鱼咬尾”的曲式。
此外, 中国音乐还有一些独特的音乐发展手法, 例如“集与联”, 所谓“集”指将不同现成的乐曲或曲牌中的句子借来组成一曲;“联”指将不同乐曲或曲牌联合成套, 这样的音乐手法必然导致乐曲形成新的结构。又如, “拆与穿”, “拆”是指将原有的完整音乐拆出若干新的句逗和片断, 用于乐曲的中板、快板部分, 构成丰富的节奏与音色的对比;“穿”是指在某一首歌曲基础上, 穿插另外一首歌的句子。这样的发展手法通过对比材料或对比音色的不断插入必然打破或扩大原有的曲式结构。
总之, 由于在结构原则上,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统一, 西方音乐强调对比, 所以中国传统音乐偏重于统一基础上的对比, 常用渐变的方式展开乐思, 注重一个腔调横向上的渐变。
三、与传统文学及戏剧结构相关
中国音乐的结构与相关艺术形式结构关系紧密。中国传统音乐中民歌、小曲的音乐结构一定程度上受到歌词影响, 传统器乐曲的曲调也多来源于民歌以及文人的词调曲牌, 所以音乐在结构方面也与歌词关系密切。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结构更是要依据戏剧剧情和整体结构的布局, 所以也体现出戏剧结构对音乐结构的影响。例如, 中国传统文学中有五言诗、七言诗等句式整齐规范的结构形式, 音乐中也存在大量的4+4或8+8的方整性句式结构;中国音乐中大量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明显与中国文学的陈述逻辑习惯相通;“连环扣”这种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发展手法, 与中国文学中的“顶真”结构有着相似之处。又如, 中国说唱音乐中的主插体唱腔结构, 往往是在一种或几种主导曲调的基础上, 加用其他腔调, 这些插曲的选用都是从唱段的内容需要出发, 根据作品内容、情节的需要进行选择, 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四、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特点相关
无论中国音乐或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都与音乐语言各要素的特点相关。例如, 在西方音乐中, 曲式结构的划分与乐曲调式调性的布局密切相关。中国传统音乐中也有转调技术, 如中国民间吹打乐中的四、五度翻调等, 这样的转调技术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当然与不同于西方音乐统一在大小调体系内,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旋律转调, 西方音乐采用多声手法实现调性的扩展, 调性布局、转调是西方古典音乐控制音乐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结构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音乐中调式调性的色彩布局也有一定的结构性作用, 却远不及西方音乐。在音乐语言要素中, 音色、音乐时值 (节奏、节拍、速度)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结构功能则体现的更为显著。
中国音乐历来有注重音色的传统, 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 都追求音色的多样性。例如, 戏曲音乐根据不同的音乐以及行腔润腔的方式分有生、旦、净、末等各种行当, 各种行当又有根据音色或人物的细分, 如老生、小生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器乐对音色的追求更为突出, 乐器种类多, 每一类还根据音域、音色有不同的小类, 例如胡琴, 就分有二胡、高胡、板胡、京胡、坠胡等。此外, 中国音乐对音色的追求还体现在乐音以外的噪音的使用, 如瞬间噪音 (通常出现在器乐演奏的开始出, 通过吟、揉、注、推等方法奏出的音) 。因此, 不同演奏法形成的不同音色在音乐的结构布局上发挥了作用, 成为一种音乐组织结构力。而各种放弃主题, 放弃调性等传统要素, 突出音色的结构力作用, 甚至让音色成为其主导因素的做法, 在西方20世纪现代音乐中才成为一种潮流。总之, 中国传统音乐中音色的组织结构力和表现历史非常丰富的, 在对锣鼓曲、无确切音高的打击乐以及包括唱、念、吹、打等不同形式在内的套曲性音乐的曲式分析中, 或通过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法产生了不同的音色, 或通过时有时无的旋律或吟唱性段落彰显音色作为组织结构力的作用。
西方音乐中节奏、节拍、速度远不及调性布局、功能和声的进行对音乐的结构功能显著。例如奏鸣曲式再现部与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副部主题的调性回归。而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值, 则从宏观速度布局到每个音乐细节的节奏律动安排, 都直接关系到音乐的张力、内聚力、平衡力的生成, 并影响着音乐结构的动力性增长与削弱。
五、同宗性和变异性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中, 根据某一现成的腔调为框架而进行的即兴创作较为多见, 因此一曲多变的情况较为普遍。同一剧种、同一唱段或曲牌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流传, 在音乐细节和风格上形成不同流派, 不同韵味。这样一曲多变的情况被称为结构的历时性渐变, 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 同一曲调的民族性变易、地域性变易、乐种性变易、审美性 (流派性) 变易、感情内容性变易、情绪生理性变易……”。这些变异有的改变了原曲的内容情感, 有的改变了原曲所属的乐种或民族, 有的则改变了原曲的曲式结构。例如, 换头换尾、叠字、垛句、递增递减的数列节奏变奏、拆句交错等, 但基本曲调及其各种变体之间仍存在诸多联系。
综上, 鉴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既有程式性又有随意性。程式性则体现在曲牌的程式化即固定的板式中, 体现在固定节拍或节奏模式对乐曲的组织中;随意性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中, 体现在对于现成音乐作品结构的拆解与重组中, 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时性渐变中。
参考文献
[1]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关键词:中国鋼琴作品 豫剧元素 运用研究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之王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将西方的乐器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的这种音乐形式现在已较为常见,在中国音乐元素中,将戏曲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作品近些年来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悉。如,张朝的《皮黄》就是采用了大量的京剧元素,将京剧中锣鼓点的式的节奏,中国音乐中支声复调的形式的运用都促使了这部作品成为京剧与钢琴相结合创作的作品典范。
在中国众多优秀的作曲家中采用豫剧音乐元素作为创作素材创作了大量与之相关的钢琴作品如:陈怡、春龙创作的钢琴作品《豫调》《儿时的梦》《木兰女子》《丰收儿歌》,器乐改变曲《百鸟朝凤》等一系列的优秀的钢琴作品。这样一种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钢琴作品的种类,拓宽了钢琴的表现形式,同时,对于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中国悠久的戏曲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在中国钢琴作品中豫剧音乐元素的应用特点。
一、以豫剧音调作为创作要素
王建中《百鸟朝凤》在中国众多钢琴作品中是被大家所广泛熟知的一首作品,其创作以流传于河南及周边省份民间器乐曲为素材。这首作品中多用唢呐、笛子等典型的民族民间乐器演奏,全曲基调欢快、热情,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该作品中运用了陕西、河南典型的音乐素材为其创作背景。作品中高潮部分均采用了中原地区音乐的元素特点,尤其是豫剧中音乐元素的特征,这些特点使作品在听觉上产生了一种对中原地区音乐特点的认识,如粗犷、豪迈、高亢、充满激情等。并且其中唢呐的应用又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滑稽夸张的音乐情绪,这些音乐特点都是采用了豫剧音乐中最精华的成分,所以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突出了中原地区尤其是豫剧音乐元素的特点。豫剧按其特点划分可分为豫东调、豫西调、祥福调、沙河调。但主要以豫东调与豫西调为主,每一种在音调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豫东调骨干音:4 5 6 7 2,基本旋律线:5 6 2 7 6 5 2 4 5,豫西调骨干音:1 6 5 3 1,基本旋律线:5 1 6 5 3 2 1。以陈怡创作的钢琴作品《豫调》为例,全曲为D宫调式,中间经过了G宫、A宫后又回到D宫调。曲调中,徵(5)到宫(1)的进行,徵(5)到宫(1)再到羽(6)的进行,变宫音与闰(7)音的交替构成了乐曲风格的主要特征。在《豫调》主题句中多次出现徵(5)到宫(1),以及徵(5)到宫(1)再到羽(6)的进行,符合豫西调旋律的基本特点。
二、以豫剧板式、节奏以及伴奏乐器的模仿为创作要素
板式,中国戏曲音乐中的节拍与节奏形式。板式亦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中国古代音乐以及民间音乐通常用板、鼓击拍,板以表示强拍,鼓则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一般状况下,“板”相当于现代国际通行记谱法的强拍位置,“眼”则相当于弱拍位置。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可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无板无眼(散板)等。豫剧的节奏上通常为“一板两眼,”“一板一眼”,在一些为了突出气氛的重音上也常采用“有板无眼”的节奏形式。如,钢琴作品《豫剧风韵》中采用四四拍,四五拍以及四六拍多种拍子交替的手法,这样每个小节具有豫剧音乐中“一板多眼”的节奏特点。第二小节开始左手的声部由于采用了延音线,为有板无眼的节奏类型。
采用民族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钢琴曲的最大难度,在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钢琴的演奏技巧。但对于西方乐器钢琴来说,用这样的一种音乐形式是没有办法完全再现出中国音乐的特点,尤其是戏曲音乐中的特点。所以,采用西方乐器只能模仿出中国乐器的声音,用模仿凸显中国作品尤其是中国戏曲音乐作品中的韵味。如王建中的《百鸟朝凤》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技巧模仿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如倚音、颤音、琶音、泛音、刮奏、三度连续进行的双音等技巧用以表现和模拟家禽的声音,以及它们嬉戏的场景。虽然中国作品的审美追求并不停止于模仿与模拟,但在民间音乐中常采用了模仿广泛运用于民间的嫁娶活动。
三、以豫剧中的故事情节作为创作素材
河南是戏曲大省,豫剧音乐占有特殊地位,写河南风格离开豫剧素材是不可想象的。《百鸟朝凤》的第二段、第五段(高潮段)取材豫剧描绘了中原地带草木丛生,百鸟聚集,相互在枝头嬉戏以表达热烈、欢腾的场面。李其芳的《河南小曲》同样以豫剧音乐写成(以复调手法创作),中段采用了豫剧“慢二八板”的变体。它以两个村妇家长理短地拉家常为创作背景,在朴实风格的基调下传达出中原民风中特有的风趣、幽默、诙谐。
本文以豫剧音乐的特征着手,从而从多三种个角度阐释了豫剧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与西洋乐器相结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用西洋乐器之王——钢琴阐释中国音乐所特有的独特韵味,此外通过分析研究带有豫剧风格的钢琴独奏曲的异同能够增进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了解,同时丰富了我国钢琴作品的种类,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豫剧音乐元素与西洋乐器钢琴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期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发展。
基金项目:
黄馨
09级预防U20091307
4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在国外,古典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在2010年秋季的这个学期,我很幸运的选修了《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这门选修课,欣赏了不少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同寝室的同学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了解情况。
某君A,来自广州,以前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来源于粤剧,包括,《帝女花》《分飞燕》《三笑姻缘》《醉打金枝》《夜半歌声》《六国大封相》《黛玉葬花》《二泉映月》等。
某君B,来自湖南,平时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平时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等。
某君C,来自贵州。《十面埋伏》《侗族大歌》《苗族情歌》《贵妃醉酒》《二泉映月》《藏族牧歌》等是其平时所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
总体来说大家都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很有价值,是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一种中国文化。可是,很遗憾,大家平时的生活中对它的接触太少,总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对与大家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没有做到所谓的“平民化”,“广大群众”对它存在一种“距离感”。所以,针对其在大学中的传播,我认为实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平民化”是问题的关键。
我想在老师帮助下让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一些中国古典音乐的社团,可以帮助中国古典音乐在大学中的传播,增进大家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能够一起交流,同时这也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大家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劳逸结合。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多元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使大家的生活中洋溢着一种古典音乐文化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名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标:
1.自编节奏谱,初步感受分声部合奏,体验演奏的乐趣。
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节奏卡片、节奏总谱、乐器(小铃、铃鼓、响板、竹筷、大鼓、沙锤)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曲
幼儿听音乐并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T:这几天我们在研究什么呀?(中国)
对呀,我们知道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还画了tiananmen,举行了升旗仪式,昨天我们也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颂祖国的歌,是哪一首?(大中国)
今天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不用唱出声音,用耳朵来摸一摸音乐。好吗?(好)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气势雄壮)
二、熟悉节奏,培养节奏感
1.徒手拍节奏
T:昨天我们讨论出来了一个节奏总谱,而且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等演奏过是吗?那怎样的拍子才能表现出《大中国》气势雄壮的特点呢?对了一拍一拍的,XXXX XXXX
和切分音符是不适合的。好让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听音乐打节奏。
2.用相声词表现节奏
T:接下来我们用声音来演奏好吗?请你想一想小铃用什么声音?铃鼓用什么声音?沙锤用什么声音?
3.用动作表现节奏
T:在这首歌里你有没有找到轻和响两个反义词好朋友?请你用动作表现轻和响好吗?
*三、自编节奏谱
1.幼儿分成六组
a-小铃
b-小铃
c-铃鼓
d-响板
e-竹筷
f-双响筒
T: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自己编节奏谱,怎么编呢?每个小组都会有一本乐谱本,和四张节奏卡,挑选两张制作成节奏谱,并把它夹在乐谱本上,按照从左往右的习惯,演奏乐谱。(教师示范)有的节奏卡放在一起很好打,有的却很难打,你们可要注意了,如果觉得这两张节奏卡放在一起很难打,就可以动动脑筋换一张卡试试。
2.幼儿按小组形式协商自编节奏谱(作两个小节的节奏),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听音乐演练,教师指导。
四、集体演示。
1.幼儿分组演奏自己的节奏谱。
2.其余幼儿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五、尝试合奏,感受不同乐器合奏的特殊音效。
六、用自制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业
1.第1题
《卡门组曲》的曲作者是: A.门德尔松 B.比才 C.格里格 D.西贝柳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一般下列哪一种乐器适合演奏主旋律?
A.铃鼓
B.大号 C.小提琴 D.低音提琴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取材于哪一位诗人的诗歌? A.拉马丁 B.梅里美 C.歌德 D.海涅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幻想交响曲》的曲作者是: A.莫扎特 B.舒曼 C.贝多芬 D.柏辽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是在哪儿完成的?
A.维也纳
B.巴黎 C.伦敦 D.布拉格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什么时期的作品? A.华沙时期
B.离开乔治·桑之后 C.维也纳时期 D.巴黎时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1812序曲》的曲作者是: A.柴可夫斯基 B.李斯特 C.德彪西
D.穆索尔斯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华彩乐段一般置于乐章的什么地方?
A.结束前
B.引子
C.呈示部之后
D.发展部当中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创作时间很长,历时达:
A.10年
B.20年 C.15年 D.8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7题
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也被称为: A.人生序曲 B.大海 C.离别序曲 D.奇迹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1.第18题 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是d小调,表现的情绪偏向于:
A.灿烂辉煌的B.忧郁的 C.悲伤的D.热情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2.第19题
古典交响曲第二乐章通常都是什么结构? A.回旋曲式 B.奏鸣曲式 C.变奏曲式 D.自由曲式
您的答案:C 13.第20题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
A.小步舞曲
B.谐谑曲 C.进行曲 D.摇篮曲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4.第21题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通常都是什么结构? A.复三部曲式 B.奏鸣曲式 C.变奏曲式 D.自由曲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5.第22题
《魔弹射手序曲》的曲作者是: A.门德尔松 B.韦柏 C.罗西尼 D.唐尼采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6.第23题
《大海》的曲作者是: A.柴可夫斯基 B.肖邦 C.德彪西
D.穆索尔斯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7.第24题
乐队形式的组曲始于:
A.巴洛克时期
B.古典主义时期 C.浪漫主义时期 D.二十世纪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8.第25题
《大峡谷组曲》的最后乐章是:
A.暴风雨 B.日出 C.日落 D.牛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9.第26题
下列乐器,那一种声音最低?
A.大提琴
B.中提琴 C.小提琴 D.单簧管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0.第27题
古典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通常都是什么性格的音乐? A.小步舞曲 B.奏鸣曲
C.泰兰特拉舞曲 D.进行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1.第28题
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是何种体裁的作品? A.爱情传奇 B.爱国诗篇 C.大自然 D.神话传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2.第29题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开始主题属于什么性格? A.喜悦 B.田园风味 C.苍凉 D.狂热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3.第30题
《第一交响曲(提坦)》的曲作者是: A.德沃夏克 B.斯美塔纳 C.门德尔松 D.马勒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4.第31题
交响乐队的首席演奏家也被称为:
A.指挥
B.领队 C.副指挥 D.总监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5.第32题
《茶花女前奏曲》的曲作者是: A.门德尔松 B.威尔第 C.罗西尼 D.贝利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6.第41题
下列说法哪些适合描述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
A.五个乐章
B.第二乐章是“成双成对的游戏” C.这个作品成拱形结构 D.没有独奏者
E.采用不完整的乐队
您的答案:A,B ,C
27.第42题
协奏曲主要区别于交响曲的地方有:
A.指挥不能管独奏者
B.双呈示部
C.一般只有三个乐章 D.有华彩乐段 E.独奏者是副指挥
您的答案: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8.第43题
指出下列选项中适合描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者: A.音乐突出抒情性 B.包括四个乐章 C.音乐突出戏剧性
D.是作曲家最后的作品
E.表现从斗争到胜利的思想主题
您的答案:B,C,E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9.第45题
交响乐队有多种编制,包括: A.单管乐队 B.多管乐队 C.三管乐队 D.四管乐队 E.无管乐队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0.第46题
指出下列选项中适合描述柏辽兹《幻想交响曲》者: A.第一部标题交响曲 B.第二乐章是“舞会” C.共6个乐章
D.采用“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 E.是作曲家感情生活的反映
您的答案:A,B,D,E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1.第47题
指出下列选项中适合描述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者:
A.第三乐章是“进行曲” B.第四乐章是慢板 C.是作曲家的自传式作品
D.采用“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 E.充满悲怆情感
您的答案:A,B,C,E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2.第48题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德组曲》包括下列哪些乐章? A.大海和辛巴德的船 B.大河奔流
C.卡伦德神奇的故事 D.水仙女的舞蹈 E.王子与公主
您的答案:A,C,E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3.第55题
下列说法哪些适合描述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A.只有两个乐章
B.第二乐章是慢板的三部曲式 C.第一乐章音乐主题欢欣鼓舞
D.单簧管在这个作品诞生前还不是常规的乐队乐器 E.这个作品莫扎特并未最后完成
您的答案:B,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4.第56题
下列说法哪些适合描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A.有长大的引子
B.四个乐章 C.第二乐章是富于田园风味的间奏曲 D.没有华彩乐段的安排
E.是作曲家唯一的钢琴协奏曲
您的答案:A,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5.第57题
交响乐队的乐器,包括: A.弦乐组 B.木管组 C.铜管组
D.打击乐器组 E.歌唱组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6.第58题
交响乐队的弦乐组包括哪些乐器:
A.小提琴
B.中提琴 C.低音提琴 D.钢琴 E.大提琴
您的答案:A,B,C,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7.第59题
斯美塔纳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描写了哪些情景和形象? A.大海的波浪 B.大河奔流 C.乡村婚礼
D.水仙女的舞蹈 E.英雄城堡
您的答案:B,C,D,E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8.第60题
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卡门组曲》?
A.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作品 B.序曲欢快热情 C.音乐有着东方风格
D.其中的间奏曲优美恬静
E.是十八世纪法国最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9.第64题
指出下列选项中属于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的标题: A.侏儒
B.两个犹太人 C.里莫日的集市 D.中国茶 E.光荣颂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0.第65题
打击乐组包括哪些乐器?
A.定音鼓
B.钢琴 C.锣 D.三角铁 E.大号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41.第66题
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马勒的《第一交响曲》?
A.标题是巨人 B.有合唱的加入 C.一共五个乐章
D.最后的乐章是如暴风雨般的运动 E.整体上表现悲观的情绪
您的答案:A,C,D
42.第67题
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
A.只有两个乐章
B.第一乐章采用回旋曲写成 C.也称为未完成交响曲 D.音乐以抒情见长
E.第二乐章是圆舞曲风格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3.第68题
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A.抒情性很强
B.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 C.也被称为维特交响曲 D.有命运的主题
E.作曲家生前没有完成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4.第69题
下列说法哪些适合描述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A.是作曲家学生时代的作品
B.第二乐章是圆舞曲 C.第三乐章是回旋曲
D.音乐主要采用波兰舞曲节奏 E.标题是“爱情”
您的答案: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45.第70题
下列哪些说法适合描述的《威廉·退尔序曲》?
A.罗西尼的作品
B.四个结构部分 C.第一部分是晨曦 D.第三部分是暴风雨 E.是为话剧配乐的序曲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6.第10题
组曲的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的变奏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7.第11题
穆索尔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开始写的是钢琴音乐。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8.第12题
交响乐队的建制始于贝多芬的音乐。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9.第13题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用《马赛曲》象征法西斯的形象。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0.第14题
钢琴协奏曲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定型。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1.第15题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的题材取自中世纪的传说。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2.第16题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斯美塔纳在美国时期的杰作。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3.第33题
《芬兰颂》是西贝柳斯著名的爱国诗篇。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4.第34题
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5.第35题
协奏曲一般不单独设指挥,由独奏者兼任。
您的答案:错误
56.第36题
布鲁克纳一共写过四部交响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7.第37题
维瓦尔第的《四季》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十四行诗注明其音乐的特性。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8.第38题
《伏尔塔瓦河》是单乐章的协奏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9.第39题
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的也叫命运交响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0.第40题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威尔第年轻时的代表作。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1.第44题
《魔弹射手序曲》是一首典型的音乐会序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2.第49题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采用了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类似的主题。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3.第50题
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标题是“皇帝”。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4.第51题
交响诗《大海》是拉威尔的名作。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5.第52题
低音提琴是乐队中的最低音。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6.第53题
《茶花女序曲》是威尔第的有两个并列的主题。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7.第54题
马勒生前主要以指挥家的身份闻名于世。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8.第61题
莫扎特一生写就25部交响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9.第62题
《大峡谷组曲》是作曲家对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色的描写。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0.第63题
贝多芬一生完成了九部交响曲的写作。
您的答案:正确
一、改编优秀民歌、戏曲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 早就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和形式。从历史上流传下许多的民歌、民谣、戏曲等优秀的音乐作品, 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许多作曲家就充分发挥和利用优秀的民间文化,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做到古为今用, 借古颂今, 同时又赋予民族音乐新的内涵和意义。相信这也是许多作曲家改变民族音乐的目的。经过对这些优秀的民歌、戏曲的改变, 使得原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形象更加饱满, 内容更加深刻。同时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发扬光大。
陈培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具有深厚音乐素养的作曲人, 他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 原是一首具有浓厚的广东音乐特色的民族器乐曲, 乐曲中展现的是淡淡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给人带来平静、空远之感, 随着钢琴版《平湖秋月》的问世, 原本的音乐, 加上钢琴的细腻、婉转, 甚至将湖面一些细微的波光都展现在观众面前, 给人更加真实的视觉效应。让人感觉曲子充满生命力, 将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演绎到淋漓尽致。
二、旋律与和声具有中国特色
在一些作品中多次使用转调, 如《兰花花》、《嘎达梅林》、《三十里铺》等, 同时融进一些地方音乐, 使钢琴的旋律体现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就有独特的民族风。古人讲究“中庸之道”, 不喜不悲, 不急不躁, 注重神韵, 就如中国的水墨画一样, 注重写意而非写实, 一种淡雅的情调。中国的音乐也具有这一特征, 旋律热情奔放, 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 所有的感情在主旋律中表现的一览无余、酣畅淋漓。如汪立三的《涛声》, 这是作曲家在观赏东山魁夷画展后有感于画家的作画风格冷峻、清高而作。原画中只有海景, 但是作曲家却赋予更多活力, 给人联想, 借由鉴真大师东渡日本这一传奇事件, 引起观众的想象、情绪, 引人入胜, 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这首曲子中的和声应用也很丰富, 复杂多变。运用了多重调式的和声, 二度、三度、四五度和弦叠置, 气势恢宏、辉煌庄严。旋律与和声很好地结合了中国音乐的特色, 在中国特色音乐的基础上谱写钢琴曲, 发扬中国风音乐。
三、主调音乐创作为主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相对, 作为一种多声部音乐, 作品的全部以某个声部为主旋律, 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者节奏为伴奏或陪衬。其主要特征是情感表达明确, 音乐形象明显, 欣赏着能够轻易的进入到作品中。和声是主调音乐的创作基础。像最早的钢琴曲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 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以主调音乐为基础, 采用民族化的创作风格, 通过各种音乐元素的对比, 使音乐的旋律优美张扬、跌宕起伏。
主调音乐采用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创作手法, 这种大众化的艺术,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也深受作曲人的追捧。把这种形式运用到钢琴音乐创作中, 符合我国的钢琴发展史, 能融入到中国特色音乐中, 运用这种创作技法, 给创作人带来加大的便利。
四、结语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关注和重视中国钢琴曲, 同时说明钢琴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虽然中国钢琴音乐已有百年历史, 但是在各方面的还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还没有达到真实的水平, 或许还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 但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也取得了很多值得骄傲的成绩。我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这是一个值得依靠的基础, 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完全可以结合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 或以此为基础, 来发展创作出更好的钢琴曲。根据自己熟识的技法去创作自己喜爱的钢琴曲。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 1996.
[2]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30首.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3]童道锦, 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4]陈秉义.中国音乐通史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关键词:钢琴音乐创作 传统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元素
改革开放以来,作曲家们开始尝试在中国的调式特性上进行民族和声的尝试和改进,创作过程中追求新的音响结构,选择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还有的创作者自创技法体系进行作品创作,使得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是创作的核心要素便是民族音乐元素的变化运用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编:
在原有民族音乐作品的素材基础上进行改编,改编后的钢琴作品能够保持作品本身的民族韵味。如黎英海的《阳光三叠》、谢耿的《霓裳羽衣曲》、王建中的《彩云追月》、《大路歌》、《樱花》、《云南民歌五首》、陈刚的《梁祝》钢琴协奏曲等等。以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该作品是根据我国著名的琵琶古曲改编而成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巧妙地将我国音乐的诗意特点与西方的印象主义风格结合在一起,用西洋乐器将我国弹拨乐器的声音给予创编和美化,形成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艺术作品,完成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一种交融形式,整部作品借鉴了我国传统的作曲手法在创作上采用了重复、变奏、衍展、模进、紧缩、承递(鱼咬尾)等传统音乐发展手法,结合音区、速度、力度、演奏方式的变化,以自由变奏的形式写成的一首作品,并附有独立的引子和尾声。①乐曲中的每一小标题的内涵均通过钢琴来模仿传统的琵琶、古筝等乐器,将:“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等标题所蕴含的意境通过钢琴演奏表现出来,不仅赋予音乐本体予美的形式,同时给予其美的创新,改编后的《夕阳箫鼓》以流畅立体的音响质感带给了宁静悠远的月夜春江的幽雅景致,将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古色古香的韵味表现到了极致。
以民族音调和色彩性调式和声为基础进行创编,创编后的钢琴作品以追求民族化的音响效果。如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蒋祖馨的《山花浪漫》组曲、崔世光的《山泉》、孙以强的《春舞》、倪洪进的《壮乡组曲》、杜鸣心的《春之采》等等。以《壮乡组曲》为例,作品以广西壮族民族民间音乐为基调,运用了欧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组曲而创作的,具有民族音响结构的钢琴作品,作品的四个标题乐曲《船从远方来》、《歌圩》,《摇篮曲》、《酒歌》描述了壮族人民歌舞盛世的繁荣场面,同时将壮族的特色和民族要素全面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示给听众,壮乡的清秀山水,壮乡的绵绵悠扬的歌声和音乐以及壮族同胞好客热情的场面均通过音乐传递给听过这首作品的听众。作者以《武鸣民歌》来进行作品的创作,基本上是原民歌的陈述,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微地修整,在右手的声部中加入了半音化的写作思维,产生了良好的听觉效果,将壮族人民乘船参加歌会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质朴的民歌与现代的半音化手法的结合为我国钢琴音乐增加了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手法。《壮乡组曲》整部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宏观上的调性变奏原则,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曲式观念,再加之纯正的广西民歌音调,三者的结合便能够全面体现东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质,②这种创作思维为选用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提供了一种思维角度。
以我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为核心要素进行创编,创编的钢琴作品展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个性。传统的音乐文化是音乐民族身份的体现,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使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具有东方特质的音乐形式,在钢琴创作中具有传统音乐元素为核心的作品有张朝的《皮黄》、王阿毛《生旦净末丑》、王笑寒的《遗失的日记》、王斐南的《中国画意》等,以张朝的《皮黄》为例,作品的成功在于创作者运用了我国的国粹京剧中的音乐元素——“西皮”和“二黄”的唱腔音调,借助一波三折的戏曲板式变奏手法, 以传统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利用各种技术手法,用钢琴来丰富中国戏曲的情趣场景,全曲由“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尾声” 十段乐构成。整部作品中京剧的元素贯穿始末,京剧的韵味用钢琴表达的纯净典雅,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既向听众展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又使得钢琴艺术表现出多元化的形式,这样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理念将我国的传统音乐魅力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给不同国界的听众,传统音乐艺术得以良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依托我国传统文化独创作曲技法系统,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以代表作赵晓生的《太极》为例,这部作品是他以自己创作的“太极作曲系统”为蓝本,在周易六十四卦逻辑系统基础上结构新的音高组织关系而写成的钢琴独奏曲。这部作品力争在“调式音阶”、“大小调”与“十二音系统”之间找出内部的有机联系,该曲结构简洁,由八段组成:“破-承-起-入-缓-庸-急-束”,这种结构形式受启发于来自我国隋唐时期便已经形成的传统音乐曲式:“散-慢-渐快-急-散”。乐曲的形成是若太极八卦图从中心向两级扩散,从中心音开始,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万物从苏醒至活跃,之后又从新归于中心,万物归于安静。这种新的创作思维模式的出现标志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走向了独立创作的道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技法的探索和实践更加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的个性化发展,使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乐出版社,1998.
注释:
①禹永一:《古曲新声 华夏神韵——析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创作》,《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中国流行音乐作品欣赏】推荐阅读: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10-06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12-11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06-09
中国文脉作品读书笔记06-26
中国古代爱情诗欣赏12-18
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01-27
介绍中国优秀文学作品07-01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鉴赏10-10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