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精选8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牧农业和牧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牧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草场土地的牧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四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牧农业行政主管(或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第二章 流转当事人

第六条 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草场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草场土地。

第七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第八条 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草场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草场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或盖章。

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

第九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牧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本村村民享有优先权。

受让方应当具有牧农业经营能力。

第十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

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流转、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流转申请,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

第十二条

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草场土地的牧农业用途。

十三条 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草场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第十四条

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 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第三章 流转方式

第十五条 承包方依法取得的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第十六条

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将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流转的,承包方与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变。

第十七条本村村民相互之间自愿将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草场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发包方同意后,当事人可以要求及时办理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注销或重发手续。

第十九条 承包方之间可以自愿将承包草场土地入股发展牧农业合作生产,但股份合作解散时入股草场土地应当退回原承包牧农户。

第二十条

通过转让、互换方式取得的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经依法登记获得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 定的方式流转。

第四章 流转合同

第二十一条

承包方流转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式五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县、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

承包方将草场土地交由他人代放、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

第二十二条

承包方委托发包方或者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流转合同应当由承包方或其书面委托的代理人签订。

第二十三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转草场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转方式;

(五)流转草场土地的用途;

(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七)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八)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

(九)违约责任。

牧农村草场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格式,统一使用甘肃省农牧厅研制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由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复制提供。

第二十四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门户吉向发包方申请事项,发包方将流出方受让申请收集,整理,并向乡镇草场土地服务站上报本村草场土地流转事项,乡(镇)流转服务站应及时给予草场土地流转双方办理流转合同。

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二十五条

发包方对承包方提出的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草场土地的要求,应当及时办理备案,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管理部门。

承包方转让承包草场土地,发包方同意转让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发包方不同意转让的,应当于七日内向承包方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承包方签订流转合同。

第二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 册,及时准确记载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以转包、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及时办理相关登记;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等手续。

第二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应当对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进行归档并专柜妥善保管。

第二十九条

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当事人申请办理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的,县草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予以受理,并依照《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办法》的规定办理,变更合同经营权证。

第三十条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建立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所,各负其责,搭建牧农村草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台账造册登记流转事项。流转工作,动态监测、网络化管理。

县、草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乡镇、村流转工作的指导、法规政策及业务知识宣传培训。乡镇草场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村级牧农户流转信息发布,当事人双方合同签订。村草场土地流转服务所,负责本村草场土地流出、流入户数面积登记,初审,并将流转事项上报乡镇流转服务站。

第三十一条 县、乡(镇)、村分别建立健全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构,县牧农村草场土地纠纷仲裁庭进一 步完善仲裁庭规则和仲裁规则程序,乡(镇)建立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村级建立草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

县、乡、村草场图覅流转,纠纷调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得向牧农户收费。

县、乡、村对牧农村草场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工作事项应纳入年终考核。

第三十二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牧农村草场土地流转服务站工作的指导培训。乡(镇)人民政府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应当依法开展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正确履行职责。

第三十三条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

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肃北县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牧农村草场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 牧农村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其流转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承包方将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 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中,发包方是指村委会;承包方是指二轮草场土地承包的牧户;出让方是二轮草场土地承包方;受让方是指接包方。

本制度所称受让方包括接包方、承租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2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大势所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党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组成部分, 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中央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允许农户经集体同意转包承包地给种田能手, 此后国家多次下发文件, 鼓励、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多年实践证明,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才可能充分行使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利, 从根本上消除流转的后顾之忧。只有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立符合农民意愿、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和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才能巩固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 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目前, 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已成为趋势。规模经营主体需要从承包农户手中流转承包地, 承包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后也需要向外流转承包地。农村土地流转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 成为联结承包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现象, 反映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的客观必然性, 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的新趋势、新要求, 顺势而为, 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繁荣农村经济、增强集体实力、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农村劳动力、社会资本、农业技术、土地资源都得到了合理配置, 人尽其能, 物尽其用。尤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建设用地指标, 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农村集体收益, 增强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手段。事实证明, 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比较富裕地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 并形成优势产业;农村劳动力已经向非农产业转移, 并有稳定收入来源;土地向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集中, 并开展集约化经营基础上的流转, 这是有序、逐步、自愿的流转。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依法进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 加强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使之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 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 要正确把握农民是流转主体, 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方式流转, 都应尊重农民的意愿, 由农民自己作主,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流转的机制是市场, 必须遵照市场规律, 通过价格来引导土地的流转和集中, 禁止采取下指标、定任务等行政命令来强迫农民流转;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 流转行为必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等规定, 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流转;流转的形式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多种多样, 因地制宜, 鼓励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开拓创新, 探索完善;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措施得力

全面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条件, 各地应抓紧完成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办证工作, 妥善解决好个别村 (组) 土地延包的遗留问题,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清理、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历史档案资料;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苗头性、潜在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这是依法规范流转行为, 确保流转健康有序的关键环节, 要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 以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为突破口, 对过去已经健康流转的要依法维持原流转关系;手续不完备的应当依法完备, 相关资料由流转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保管;新发生的土地流转, 必须全部签订由流转市场免费提供的流转合同, 并在乡 (镇)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进行备案。通过实施合同制和备案制, 加强对流转用途监管, 防止改变土地用途。通过流转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工作, 为流转双方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等相关服务, 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

抓紧制定扶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为使土地经营权流转起来, 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环境特点, 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划, 并通过政策宣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 或者制定鼓励流转的财政扶持政策, 逐步建立流转价格补贴机制、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机制、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办法, 调动各方面尤其是原承包方参与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3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现状

一是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整有序的运作机制,不规范的自发流转较多,仍有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和越权流转的现象,以致带来土地的权属纠纷和矛盾较多;二是一些农户由于外出打工或经商,家中无劳力耕种时,一般采取农户之间相互协商方式,口头约定,自行转包,没有履行契约形式,也不通过乡村组织办理登记手续的土地自由流转非常普遍,以致带来每年种粮补贴资金的分配问题、土地流转承包费问题、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问题时有发生;三是村组集体或农户确定的产业化项目,要进行土地流转才能实施,但由于少数农民拒绝转包而使规模经营项目不能实现;四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下新生、老死、嫁出、迁入人员土地不增不减的规定,以及肥瘦、远近、优劣田块均衡问题很关注,对承包田块动态调整要求很迫切;五是税改前部分农户逃避税费充耕抛荒或私下无偿让他人耕种交税,而税改后,种粮不交税并有补贴时,又回来耕种,以致双方纠纷,权属不清矛盾多。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原因分析

一是承包合同填写的内容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有的承包合同内容非常简单,缺少合同的主要条款;有的承包合同只明确了地块名称,连承包面积、承包期限都没有填写。同时,许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承包地交由他人耕种或因抛荒而被村集体收回,都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仅凭口头约定,容易引发纠纷。

二是人口的不断增长引发矛盾纠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也带来了许多矛盾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30年不变政策的实施,土地承包的不平衡性显露出来,人口的变化使得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三是城乡开发建设征用土地引发矛盾纠纷。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快,乡村建设迅猛发展,大量投资项目的上马,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短期内实现了土地价值的增值。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户相互之间、集体与农户之间出现了许多的矛盾纠纷。

四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导致了土地承包纠纷的增多。农村土地刚实行承包经营时,农民负担相对较重,除了上交公粮、农业税外,还要负担乡统筹、村提留等费用。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同时,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就多了起来。

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滞后,部分乡村干部对土地承包的法律政策认识、执行不到位。农村土地承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而《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2003年3月1日以前的农村土地承包产生的纠纷没有法律依据,拿新的法律去裁定法律颁布前的案件,不仅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追溯力,而且往往容易引发许多新的矛盾。我们发现,有的乡村干部以大多数人的意愿为由,要回集体主动放弃的已填入他人土地承包合同书上的土地。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识不到位,在发生矛盾纠纷时,不能准确判断是非,导致矛盾升级。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完善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宣传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经营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最佳配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宣传政策,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应将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方面的政策法律编成小册子,印发至村、组、农户手中,使广大农民朋友了解政策,熟悉法规,充分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完善农村土地延包制度,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首先,抓紧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尚未完成农村土地延包的乡镇,组织发包方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颁发由县级人民政府印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其次,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其次,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均要建立承包合同档案,专人专柜管理。档案资料要齐全,包括承包方案、合同、登记表册、变动情况台账等,确保土地承包资料有案可查。

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服务调处机构。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服务机构。市、县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乡镇设立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机构,配备2—5名专职人员对土地流转进行监管服务。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构。村级成立纠纷调解小组;乡镇成立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并依托乡镇农经管理机构组建调解庭;县级成立纠纷仲裁委员会,并依托县级农经部门组建仲裁庭。

四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农村金融信贷、统筹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障等;抓好试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尽快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意见,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依法依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既消除了过去土地经营权任意甚至违法流转造成的诸多矛盾,又解决了过去耕地抛荒的不良现象,既鼓励了种田能手多种田,又实现了规模种植,大大提高了产出率。通过流转价格的杠杆作用,既让转入户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又为转出户增加了经济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4

工作的意见

2009年4月1日

为了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依法管理、规范操作、有序稳妥进行,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强领导,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加强管理,适应新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规范、有序、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正确引导,使农村土地流转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确保粮食安全相统一,与现代农业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各族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一致。

(二)基本原则。本意见所指的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二轮承包耕地的经营权流转,包括定居牧民取得经营权证的草料地。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始终坚持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要求。

——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物权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有序流转,规范操作,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妨碍农民自主进行农村土地流转。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必须始终立足区情和地域特点,允许农民选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须经发包方同意,在有稳定的非农就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保障的条件下进行。保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方式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不论何种流转形式,都要切实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审慎、稳妥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搞“一刀切”,不刮风、不攀比、不冒进,要在土地承包户稳定获得高于土地经营收益的情况下审慎进行。

二、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

(三)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职责。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领导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监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及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各级农经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服务具体工作。发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在集体土地管理、使用、监督中的作用。

(四)明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和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保障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解决权属不清、权证漏发等遗留问题。抓紧做好确权工作,加强对经营权证的管理。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土地承包档案资料,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项目内容认真准确地核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到承包合同、原始台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承包面积相符,及时核补发放二轮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规范管理。

(五)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由自治区农经局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式文本,各县(市)按照制式文本,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印制统一的标准文本。特别是要明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保护耕地和原有农业设施的义务条款;发生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损失时,依法保证原承包农户的基本收益条款;受让方提高地力,防止掠夺经营的条款。除代耕期不足1年的不需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外,所有农村土地流转都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发包方和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备案,土地股份合作的还要在县农经管理机构备案。合同经双方签字即生效。

对以转包方式流转的,由乡(镇)农经机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由乡(镇)农经机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以出租方式流转的,由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对承租方的资质、信誉、履约能力进行审核;以股份合作方式流转的,由县农经管理机构在备案时对合作章程、合作人资格、利益分配、责权分享等方面进行审核。

流转期限应尊重流转双方的意愿,根据流转土地的使用情况而确定。一般3至5年,最长不宜超过10年,对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的流转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以续签,但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流转期限超过5年以上的,可以分时段商定流转价格。

流转合同的签订要与严格程序和方便当事人结合起来,做到合法、公正、透明,防止欺诈行为。要在乡(镇)合同管理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监督下,在村委会完成流转合同签订,特殊情况下可在其他地点完成,但要做到合同的审查、签订、鉴证、备案在同一地点一次完成。在签订合同时村委会要有代表参加见证。合同是否需要公证由当事人双方商定。委托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要向被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书。对过去没有签定书面流转合同的,相关当事人要进行补签。已签定合同双方无异议的维持原合同关系。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在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约定,要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及时终止合同或者变更合同。对合同内容不

完善的要进行修正和补充。

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

(六)严格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确保流转土地农业用途不变。各级政府、农经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要对本区域内流转的土地实行跟踪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土地流向,防止耕地资源流失,坚决制止假借流转之名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严禁借土地流转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在耕地上建造破坏耕作层的永久性固定设施,确保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变、质量不下降。加强对流转面积大、流转期限长,且有工商企业参与流转的农用土地的监督,有效防止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在土地流转监督管理中,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对流转土地用途负有监督和上报乡(镇)农经管理机构的责任;县(市)、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负有核实、定性、上报县(市)人民政府的责任;县(市)、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工作

(七)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乡(镇)、村(组)为重点,依托农经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地(州、市)、县(市)、乡(镇)、村(组)四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关法律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等系列服务。

(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纠纷。要建立民间协商、乡(镇)村(组)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联动机制。有效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各县(市)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服务。仲裁员以各县(市)、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为主,吸纳政府机关人员、经济界人士以及农民代表参加。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前移,尽可能将仲裁开庭地点设在发生纠纷的村(组),以达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和乡(镇)、村(组)基层调解组织在调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九)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把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规范程序、指导合同签订同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信息发布、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引导流转双方依法、自主协商建立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转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大厅等服务平台,采用电子屏幕和电视网络向社会公开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向农民提供各项方便、快捷的服务。要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四、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益

(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级职能部门要在加强管理和积极服务上下功夫,不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作政绩评价。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承包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形式流转,完全由农民作主,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包括土地流转补偿方式和标准都要由流转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坚决制止强迫或妨碍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的行为。在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不准发包方和转入、转出方单方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

准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户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改变土地承包合同;不准收回农户的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准将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和擅自截留、扣缴流转收益;不准借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机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用地用途。防止压低、克扣、拖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对个别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但又影响土地集中连片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要通过和农户之间土地互换、与集体机动地互换等办法解决,不得强制农户流转土地。

(十一)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法治工作,实施全方位的司法保护。各地要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配套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执法动态巡查,严格执法监管,坚决查处借土地流转之机强占农民的承包土地、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和私自非法买卖土地等案件。搞好农村土地纠纷司法调处和案件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准确界定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对以股份合作形式流转土地的,要着重对经营权保护进行审查,严防经营不善导致农民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注意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益的法律保护,防止农民因非自愿失地引发社会问题。要妥善处理好以往农村土地流转中因流转时限、市场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利益矛盾。

(十二)切实维护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土地合法权益。对于已经享受低保、医保或者得到其他社会救助但仍难以解决生活问题的、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无来源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强制或以抵顶欠债、欠工名义变相剥夺其承包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通过强化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病患保险、司法救助等综合性保障手段,避免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发生非正常土地流转。

五、土地经营权流转必须适应农村发展稳定的要求

(十三)土地流转要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要按照自治区农业区域规划布局,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实行农牧结合、农林牧结合,规模化发展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进行土地连片集中,促进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提高机械耕作水平和耕种效率。要确保粮食安全,根据粮食生产规划和布局要求,引导流转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收购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政策性补贴要直接落实到生产者。如果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变化,土地流转双方及时协商调整收益分配。

(十四)土地流转要有利于促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励种养专业户转入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连片开发,并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科技、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大力发展机械化,加快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

(十五)土地流转要有利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把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作为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互为促进。要按照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的新型农民要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加大农民生产技术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六、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六)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的领导工作。要结合实际学习研究政策,深入基层掌握土地流转动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措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十七)加强农经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各级农经管理机构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解决好农经管理机构面临的队伍不稳、经费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强化农经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农经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经管理机构在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担负起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局、委、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作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为切实做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党在农村的一贯政策。平稳有序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防止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近些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是平稳健康的。但必须看到,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对象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以防止发生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改变土地用途出现“非农化”与“非粮化”以及流转不规范引发纠纷等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流转管理和服务作为新形势下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任务,正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稳健康发展。

二、把握总体要求和原则,正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以建立流转服务组织和网络为平台,逐步完善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优化流转外部环境,不断健全流转市场;以逐步依法建立纠纷仲裁体系为依托,不断健全流转纠纷调处机制,确保流转纠纷及时化解。

在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中,要正确把握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形式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多种多样,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就是在流转中不能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和权属关系。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就是农地流转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能用于非农开发和建设。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就是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何种方式流转,完全由农民自己作主,并确保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不受侵害。

三、全面落实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前提

落实和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抓紧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延包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发放到户,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信息化,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同时,要适应“长久不变”的要求,深入研究并尽快提出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法律的措施建议。

四、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切实解决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关键是要依法规范流转行为,确保流转平稳有序进行。流转形式要严格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采取法定的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各地开展土地流转试点、试验,探索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应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超越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的试验要依法审批、严格管理。流转的农用地不得改变农业用途,属于基本农田的,流转后不得改变基本农田性质,不得从事种树、挖鱼塘、建造永久性固定设施等破坏耕作层的活动。正确引导和扶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促使流转土地向种粮方向发展。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纠风、司法、信访、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完善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机制,重点纠正和查处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

五、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

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47号)的各项规定,推行流转合同规范文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要抓紧制定规范统一的流转合同文本,争取尽早使用由省级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文本。要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指导合同签订。要把指导合同签订同开展流转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指导流转双方在充分自主协商的基础上,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积极开展流转合同鉴证。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对流转当事人提出的流转合同鉴证申请,要及时予以办理。在开展鉴证工作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要及时提供咨询,帮助纠正。要重视对流转土地用途的审查,防止改变农业用途。健全登记备案制度。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对以转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

六、积极开展流转服务,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

开展流转服务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重要内容。要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逐步建立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和网络,不断健全流转机制。没有建立流转服务组织的地方,也要在搞好流转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流转服务,把开展流转管理与提供流转服务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提供服务,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

七、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解决流转纠纷

已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的地方,要进一步探索完善仲裁程序、仲裁方法和仲裁制度,不

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调处流转纠纷能力。没有开展仲裁试点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通过试点逐步开展好这项工作。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起多部门协调解决流转重大问题的工作联动机制,并推动包括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调处流转纠纷的调处机制不断健全。

当前,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及农民工返乡可能出现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及农民工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发生与调处情况,积极做好工作预案。要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乡村调解,也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

八、加强领导,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推进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农业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和关心这项工作,要明确一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要配备专门人员和力量开展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并建立起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工作规程,把流转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全面掌握土地流转动态,及时总结交流农民群众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创造的好形式,注重研究土地流转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工作指导,不断提高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基层开展流转管理和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改进和强化工作手段,保障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贯彻执行本《通知》的情况,要及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报告,并向我部反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篇6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经甲乙双方自愿、协商同意,签订本合同。

一、流转方式:(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

二、流转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

三、流转期限 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上述土地交付标准: 。

四、流转费标准及支付时间 每年每亩 元,共计 元,

五、甲方的权利义务 1、有权向乙方收取土地流转费。2、不得干预乙方依法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3.

六、乙方的权利义务 1、依法经营流转的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农业用途。2、按时向甲方支付流转费。3、享有该土地的自主生产经营使用权及产品处臵收益权4、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该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5、环保方面应按国家标准达标排放。6、该承租范围内,所有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维修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七、变更或者解除的条件

(一)本合同效力不受甲乙双方法人代表变动影响,也不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合并而变更或解除。任何一方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因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严重毁损该土地,造成合同无法履行除外。

(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另签协议对本合同内容进行变更。

(三)合同期内,如因国家或地方政府征占用该土地的,本合同自动终止,补偿款按本合同第十条规定分配,甲、乙双方均不负违约责任。

八、违约责任

(一)乙方应按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向甲方支付土地流转价款,逾期一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应付款的 %滞纳金。逾期 个月视为乙方单方违约,甲方有权收回该土地使用权及没收合同定金,该土地上的建筑物归甲方所有。

(二)乙方擅自改变该土地的农业用途或不合理使用土地给该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后,甲方有权收回该土地使用权及没收合同定金,乙方还应承担土地功能恢复责任,无法全部恢复的,承担赔偿责任。

(三)甲方应按合同规定按期向乙方交付土地,逾期一天应向乙方支付当年流转价款的 %滞纳金。逾期 个月视为甲方单方违约,乙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甲方应双倍返还乙方所交合同定金,给乙方造成实际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甲方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干涉和破坏乙方的生产与经营,使乙方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乙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甲方应双倍返还乙方所交合同定金,给乙方造成实际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九、解决纠纷的办法

发生合同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政府调解;协商调解无效的,可以向任丘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决定的,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任丘市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也可直接向任丘市人民法院起诉。

十、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

1、在土地流转期内,如流转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占用后,甲乙双方分配安臵补助费或者占用费的办法:该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方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土地使用补偿, 方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青苗及乙方所搭建的建筑物补偿。

2、土地流转期满后,乙方投资形成的地上附着物的处理办法 :合同期满后,甲方有权收回该土地的使用权,乙方应清理所有承包土地的地面设施,将土地整平后交给甲方,如甲方提出要保留地面设施的,经评估定价给予乙方补偿后,归甲方所有。乙方如需继续经营,按当时当地土地租用价格有优先承包权,与甲方签订合同。

3、在租期内如有人不幸去世,需在所流转地块安葬的,乙方必须同意,但甲方应提前两天通知乙方,并尽可能减少乙方损失 。

4、其他事宜 。

十一、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村民委员会同意并盖章、经乡镇政府鉴证之后生效。

十二、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村委会、乡镇政府各存一份。

甲方代表人 年 月 日

乙方代表人 年 月 日

村委会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篇7

1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作用

1.1 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集中零星的土地, 大力整合生产中的各个要素, 开展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 有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1]。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 实现资本的最优组合, 健全农村经济组织, 公平、公正、有效地进行土地的重新配置。土地的重新配置和适度经营带来了双面的经济效益。一方面, 可解决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等问题;另一方面, 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具的推广和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 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足, 确保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流动和优化组合, 确保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 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1]。

1.2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转出承包地, 从原先“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转变为安心地从事其他产业。此外, 农民或以土地入股开展股份合作经营[1], 或以其他方式参与土地流转, 获得高收入, 从而使收入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

1.3 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土地流转是土地经营权的集中, 有利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化组合和配置, 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土地经营组织化程度, 向标准化、机械化方向迈进;有利于科研、水利、道路等设施的建设[1];有利于生产和加工基地的规模建设,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使土地利用达到合理有效的目的, 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2,3]。

2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农民存在严重的“恋土”观念

长期以来, 中国的农民家庭都是以土地收益作为收入来源。现阶段, 一些农户宁可自己的承包田荒芜, 长期在外务工, 也不愿放弃承包田, 他们认为承包田是其最后的经济保障。此外, 由于近几年国家“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行, 农业税取消, 粮价逐渐推高, 土地不断升值, 致使部分农户宁愿粗放经营, 甚至撂荒, 也不愿将自己的承包田流转出去。

2.2 土地流转相关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 由于企业生存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农民担心土地流转给企业后租金不能兑现;另一方面, 由于农民法制意识淡薄, 企业担心若农民毁约, 将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农业投资面临着“双重风险”, 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现今社会关于土地流转风险的保障制度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土地投资经营者的参与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2.3 土地流转规模和流向不完善

现阶段, 土地流转规模小, 经营的模式寡而粗放, 性质比较单一。土地流转并没有给广大农户带来大的收益, 而农户并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状况最终导致农户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

3 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的对策

3.1 要严格执行政策, 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工作规范化水平3.

3.1.1坚持4个原则。

(1) 依法流转原则。在我国,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财产。土地流转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进行, 尽管流转形式有许多种类, 但承包土地流转的当事人无权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 无权借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之名进行土地买卖, 无权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期限[4]。 (2) 自愿流转原则。即在承包期内农户有权自主决定承包地是否流转以及流转的形式,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不得强行收回承包地, 不得强迫农户放弃或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 (3) 有偿流转原则。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收益, 由流转承包地农户与参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各方协商、公平确定, 流转承包地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 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截留和扣缴[4]。 (4) 促进发展原则。在确保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确保耕地总量和产出能力不减的前提下鼓励种田能手多种田、种好田, 引导他们按照市场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加快发展高效农业[4]。

3.1.2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流转,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 承包农村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四荒“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等土地, 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林权等证书的, 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4];此外, 对外出务工经商耕地现已撂荒的农户, 各村要积极与其主动协商, 在征得承包户的同意后, 可将其承包地经营权转让给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他农户[4]。

3.1.3 搭建有效平台。

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 指导农户与业主签订流转合同, 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台帐, 加强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档案管理, 监督土地流转合同的履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网络, 分乡镇建立农户土地承包登记管理数据库, 将农户承包土地的位置、边界、面积、数量、质量、等级、用途、土地的产出率及变更情况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鼓励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由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类别等情况, 提供土地供求信息、土地委托流转、农业项目推介等服务, 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3.2 实施政策引导,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 创办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 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以奖代补制度, 鼓励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对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3 hm2以上, 并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经营大户, 按照300元/hm2的标准予以奖励。积极协调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村经营大户签定订单合同, 支持和鼓励农产品营销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村经营大户建立定期服务和联系制度, 提高耕地比较效益。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经营大户的信贷投入, 支持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开展多形式的“代耕代种”, 促进土地流转。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 加快农民转岗转业步伐, 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5,6]。

3.3 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把土地流转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各地、各乡镇、村民委员会均要建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二是建立高效的工作机构。各地区要因地选择建立工作机构。各县 (市) 区、各乡镇要分别依托农业主管部门、农村经济管理站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站;各村民小组要设立培养合格的土地流转服务信息联络员制度。三是各地建立配套的服务机构。如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评估机构、矛盾调处机构和考核评价机构等。

参考文献

[1]郑淑玲.论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动市场[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380-381.

[2]陈亚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 :40.

[3]杜勇.从SWTO上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J].法制与社会, 2009 (32) :275-276.

[4]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农牧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2011-01-30]http://china.findlaw.cn/fangdichan/fdcfg/fdcfgk/3352.html.

[5]刘启营.新形势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路径分析[J].农业经济, 2009 (4) :4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 广东;农地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2-0016-04

一、引言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广东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借助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广东各地区因地制宜,不断对农地流转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农地流转驶向了快车道。农地流转规模由细碎、零星流转逐渐趋向于连片大规模流转。农地流转方式由简单的自由转包,逐步过渡到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土地信用合作等模式。

二、广东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变迁过程

(一)农地经营权流转萌芽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归土地承包者,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地流转创造了条件。但当时的政策和法律都明确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982年的《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制约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现实的客观需求,农户私下进行农地流转的现象屡见不鲜。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急需将这种私自进行农地流转行为置于阳光法律之下。

(二)农地经营权流转初步探索阶段(1984-2007年)

198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而要求不包或少包土地的,可以经集体同意后进行转包。”事实上,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使一些农民无法耕种农地,而一些农民却寻找不到自己想要耕种的农地。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流转。这一时期,广东也逐步开始探索农地流转的模式,但流转的总体规模仍然不是很大,农地流转的速度依然较慢。总体上来讲,法律和政策对农地第二次的解禁使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逐步成长起来,再一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农地经营权规范与创新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个“不得”(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进和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广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地方配套政策,以推动和规范农地流转。据农业部课题组2008年统计,广东有16%的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转土地整理和补贴[1]。

三、广东农地流转的特点

(一)农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我国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地流转规模有所扩大。2001年4月,广东农地流转面积仅有255万亩,耕地流转面积占全省的7.93%,涉及农户105.0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22%[2]。2007年年底,广东农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422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面积的14.4%[3]。截至2009年,广东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524万亩,占到了农村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18.7%[4]。2012年,广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57.8万亩,承包农户总数1096万户[5]。

(二)农地流转面积区域分布不均衡

广东受其自身的地理区域差异、国家政策具体倾向等因素影响,农地流转的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惠州7市)耕地面积为844.2万亩,其流转面积为267.7万亩,流转耕地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多数达到30%左右[6]。而粤东、粤西、粤北13个市的耕地流转面积仅占全省耕地流转总面积的36.6%。部分粤北山区农地流转面积只占农地总面积的3%[7]。全省农地流转发展极不平衡,农地流转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入股和出租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和抵押6种。广东农地流转多形式以出租和入股为主。2009年,在广东农地流转方式统计中显示,出租占29.5%,入股占35.9%[8]。其他形式,例如,转让、出租、互换、继承、入股、抵押、反租倒包等形式也在农地承包流转中客观存在,但这些方式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少。

(四)各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农地流转模式

在坚持农村农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广东各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例如:潮州饶平县委托转包模式、湛江坡头区以租赁为主要模式[9];惠州龙门县永汉镇外商带动模式、东莞市桥头镇水口村种植大户经营模式[10];惠州博罗县长宁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广州从化从玉菜场企业主导模式、佛山南海股份合作模式[11]、高要市蚬岗镇探索家庭农场的模式[12]。

四、广东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程度低

广东在农地流转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有:(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户在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过程中没有签订合法的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口头约定不具严格效力,因而也往往成为引发农户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2)即使农户之间签订了相关的书面合同,但是合同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权责义务不清晰,致使所签合同不具有法律效用,甚至不符合法律规范。(3)农地经营权流转程序不合理,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或县乡合同管理机构的合法公正认证。

nlc202309020005

(二)农地流转形式单一

目前,广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多种形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和抵押6种。广东农地流转多形式以转包和入股为主。其中转包和入股占农地流转面积的59.4%,其他形式,例如,转让、出租、互换、继承、入股、抵押、反租倒包等形式也在农地承包流转中客观存在,但这些方式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少。

(三)禀赋效应显著,制约农地流转[13]

农业自古以来就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民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依赖。农地被农民视为自己生存保障的最后一条生命线。当前,农村的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尚未完善,农地收入是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有力保障,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农户往往不能够客观、理性认识自己农地的价值,通常习惯性期待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农地转让,致使交易双方很难达成协议,这客观上限制了农地的流转。

(四)农地承包流转中农民权益难以保障

虽然农地流转中应该严格遵循“平等、有序、依法、有偿”等原则,但在现实中,其实只能统一大多数农民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是以行政强制的形式推进流转。村民一方则处于明显的弱势状态,没有谈判的实力和条件,甚至没有谈判资格,土地征用实际上完全由政府主导和操纵,推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将会违背平等原则。政府、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收益原则上按比例分配,实践中,发包方强行收回农民的承包地,由村统一对外发包招标,借流转之名,实为与民争利,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同时又激化了土地矛盾。村民集体的土地权利被忽略,土地增值收益大部分被政府或开发商所得,土地被贱卖和被随意侵占,农民得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五、加快广东农地流转的对策

30多年的农地流转实践活动促进了广东农业的规模经营,同时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限制了广东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了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将不同的参与主体行为进行规范,进而规范整个农地流转市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见图1)。

图1广东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构架

(一)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主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农户是农地经营权的拥有者,是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在整个农地流转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农户对农地流转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决定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能否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主动了解农地流转程序。农户要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了解《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以及最新颁布的各种相关政策,使自己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清楚地认识到农地流转并不会失去自己对农地的承包权,消除失地误解和失去保障的顾虑。农户除了积极了解农地流转相关的政策法规外,还要及时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该区域土地的发展规划,将自己闲置的农地进行合理的流转,避免农地流转过程中盲目跟风现象,增强自己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2.自主规范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随着流转交易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农地流转规模扩大、流转频率加快、流转交易主体多元发展,农地流转纠纷时有发生,农地流转风险加大。在农户主导的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要主动建立农地流转书面合同,书面合同要规范,明确写明农地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农地收益方式,这样可以为解决日后纠纷提供依据。

3.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业具有天生弱质性,其经营伴随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针对承包方经营不善,无法支付租金的现象,受让农地的农民要选择合法途径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地流转的农民不但要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考虑到农地流转之后,自己生存等各方面问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合作、农民失业保障、农民再就业培训等,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

(二)发挥政府职能,搭建农地流转平台

如何引导农地规范、透明、高效流转,让农民放心是基层人民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政府应该从农地产权界定、流转定价机制、流转行为规范、主体权益保护、政策引导激励等方面完善农地流转管理制度体系,使农地流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大限度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

1.完善信息、法律咨询服务。农地流转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流转决策行为和交易行的有限理性。因此,各市(县)乡(镇)村要依托该地区农经机构,给农地流转的农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及时发布农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为双方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纠纷提供法律咨询。为农地顺利流转提供良好的服务,向农户提供流转市场需求信息和农地承包经营权增值信息,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最新政策咨询服务。

2.培育和专业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在当前的农地产权制度下,建议政府培育和建立独立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对于村集体充当农地中介组织角色的,应该加强第三方对其进行监管。鼓励农民自发成立中介组织,形成自发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模式。中介组织要负责该地区农地流转信息的搜集、登记、归类、宣传以及咨询服务工作,加强农地流转工作中的协调服务,合理规避流转双方的交易风险,保障农地生产要素实现合理有序流动。提供农地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评估、谈判交易、合同签订、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3.建立仲裁机构。在“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区县仲裁、司法保障”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乡(镇)村调解、市(县)仲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市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各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仲裁农地流转中发生的纠纷,保证农地流转顺利进行。

4.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环境。通过对农地流转进行管理和为农地流转提供服务[14],指导农地稳定流转、长效流转,严惩违法进行农地流转的现象,营造一个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种粮补贴,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地生产经营投资收益,激发农地流转需求,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

nlc202309020005

(三)逐步提高市场参与力度,实现农地利用价值最大化

从理论上讲,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依靠行政机制还是要采取市场机制取决于净收益的大小[15]。在农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把农民手中闲置的土地顺利、高效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加快土地要素的流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把农民心中的“命根子”变成农民手中的“钱袋子”。

1.重视市场的配置作用。要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平稳健康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农地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运作,优化资源的配置,加快土地生产要素的流动,打破原来土地凝固状态,加速农民与土地分离,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2.发挥农村土地市场的作用。通过价格的调节作用,使不同级差的农地,以不同的价格在市场中进行流转,从而实现农地流转带来的最大化效益。同时,市场自身也像一条隐形的鞭子,它刺激着承包方不断改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方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土地流转进入良性循环。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很少,外部资金吸引力度很小,“三农”发展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状态。借农村土地流转为契机,吸引社会各界资本甚至外资吸引各类资金向农村地区流动,到农村承接、承租土地,单独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6]。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评估事务所、土地经营公司、土地银行、土地保险公司、土地证券公司金融服务体系,为农地流转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课题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分析[J].农

村工作通讯,2009(5):36-39.

[2]罗必良.规范广东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乡

镇,2002(4):24-26.

[3]广东14.4%农地已流转,警惕集体组织侵占农民土地[EB/OL].

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8249763.

html,2008-10-29.

[4]刘芳华,林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以

广东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0):76-81.

[5]广东承包地落实“四到户”激发“农村土地力量”[EB/OL].

广东农业信息网,http://www.agri.gov.cn.htm,2013-12-26.

[6]张征.广东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研报告[J].宏观经济研究,

2009(1):50-55.

[7]刘芳华,林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以

广东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0):76-81.

[8]叶帆,张海嘉.湛江市坡头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的研究[J].南方农村,2012(7):30-34.

[9]张德扬.广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与形式[J].

南方农村,2004(2):23-27.

[10]姜法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几种典型模式[J].经济研究导

刊,2009(21):33-34.

[11]李华勇,曾娥.广东探路家庭农场 催生农业发展新模式

[J].农村工作通讯,2013(14):58-59.

[12]钟文晶.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与交易费用——来自广东农

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问卷[J].南方经济,2013(3):13-22.

[13]郝丽霞.渭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力及机制[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95-198.

[14]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

管理世界,2007(9):1-9.

[15]陈幼惠.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J].南方

农村,2013(3):11-13.

(责任编辑:郁 琤)

上一篇:创卫领导小组名单下一篇: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