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精选8篇)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篇1

铁路商砼质量保证措施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更好的对商混站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督,本项目部特制订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商混站供应的产品及现场实体的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仪器设备

商混站的设备产能需满足项目部混凝土需求,试验仪器能满足原材料检测及混凝土性能检测的基本要求。商混站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标定,且计量单位要有相对应的资质。检定证书复印件送项目部试验室存档,并在生产过程中每月自校一次,驻站试验员旁站,自校记录复印件项目部试验室存档。

二、原材料存放

料仓个数需满足混凝土生产,并设有待检区、已检区及材料标识牌,材料标识牌内容填写清楚(原材料产地、进场时间、数量、型号及检验状态),料仓及上料斗必须架设彩钢棚。

三、原材料

商混站的水泥要求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大于等于42.5,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规定。河沙要求用黄砂,碎石要求连续级配且每种级配要求分仓存放,独立设置料仓,单独存放。不允许连续级配混合存放,外加剂要求用聚羧酸减水剂,C50及以上混凝土要求用F类Ⅰ级粉煤灰,C50以下混凝土要求不低于F类Ⅱ级粉煤灰。并提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水泥(3天及28天)检测报告,粉煤灰、矿粉、外加剂材质单等。

1、商混站根据项目部要求采购合格的原材料。项目物资部建立并保存合格原材料供方的档案;商混站应严格按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铁路现行标准、规范和规定要求。商混站必须按批验收质量证明材料,拒收质量证明材料不全的原材料。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按照铁路规范要求按批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检测过程中项目部试验员全过程旁站。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用在我标段内的混凝土施工中。

3、商混站要对每一批原材料进行取样封存,封存的样品数量应能满足检测的需要,封条应注明生产企业名称、样品编号、样品品种、规格、生产日期、批号及代表数量、封存日期。

4、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或贮存,并标有醒目的标志,避免混杂。

(1)水泥罐必须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不同生产企业或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仓。对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不得用于我标段的混凝土施工中。水泥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2)掺合料必须设置专用罐,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等级,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严禁混仓。掺合料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3)砂、石必须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有防止混用的措施或设施。堆场应采用硬地坪,有可靠排水措施。在醒目处设材料表识牌,标明品种、规格、产地及检验状态。

(4)外加剂必须按不同生产企业、品种分别存放,有醒目的材料表识牌,标明外加剂生产企业、品种等。

(5)商混站应根据原材料准备的难易程度,在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原材料贮存量。若商混供应方要对原材料进行更换,应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物资部、试验室对更换原材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重新选定配合比,等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5、项目部试验室按频率见证取样,原材料进场后邀请监理见证现场取样砂、碎石、水泥、掺合料、减水剂取样并检测,检测合格并报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如出现不合格品严令清场,杜绝质量隐患。

四、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和其他铁路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商品混凝土供应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物资部会同试验室,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

(1)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显著变化时;

(2)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

(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后邀请监理对配合比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经监理审批方可投入使用。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项目部试验人员协同监理从配合比签发、开盘鉴定到成品检验全过程跟踪,确保配合比的计算及配料的准确性。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出机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

4、拌制混凝土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有关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应包括生产日期、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编号、原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配合比和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实际用量等内容。

5、商混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时,应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试验室,会同驻站试验员,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签发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并填写施工配合比调整记录,报备项目试验室整理归档。

五、混凝土现场控制:

1、驻站试验员及监理人员未到场,商混站不得搅拌混凝土。

2、混凝土的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试验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的有关规定。

4、混凝土出站前做坍落度检测,坍落度偏差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方可出站。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再次检测坍落度及含气量,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混凝土浇筑。

5、现场实际检测,如实测值偏小,小于设计值20mm以内,由混凝土站随车试验技术人员用同厂家、同型号、同批次减水剂进行微调。调整后各项指标符合施工要求方可继续使用,不符合则立即清退返站。如实测值偏大,大于设计值时则直接清退返站。

6、如混凝土发生离析、泌水等现象时,则直接清退反站。

7、清退返站的混凝土严禁再次返回施工现场使用,清退反站混凝土的去向,混凝土站应留有处理原始记录及影像资料等证明材料。

六、混凝土罐车司乘人员配合问题

1.混凝土罐车司机要对所运输混凝土的“原样性”负责,即混凝土出站至施工现场过程中不能私自加水等改变混凝土出站时混凝土原有性能的现象发生。

2.混凝土在运输过程及到达施工现场等待卸料过程中,必须保证储料罐是在匀速转动状态,严禁停止不转。

七、商品混凝土供应流程

1、项目现场技术员于混凝土使用前4小时填写《混凝土需用计划单》或发送短信电话确定传达于商混站,商混站在计划供混凝土时间前3小时以同种方式回复确认按计划供应混凝土。

2、商混站根据施工需要及时将混凝土送达施工现场。如因商混站原因导致不能及时供应或中断混凝土供应时,所造成项目施工损失由商混站承担。

3、项目施工现场在灌注临近结束最后两车前向商混站电话通知剩余实际需用方量。

4、商混站负责办理混凝土的运输、装卸等手续直至交到项目指定的施工现场。商混站混凝土运输车辆送货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安排专人负责调度指挥,保证车辆及随行人员进出场的安全,以及车辆驶出现场达到环保要求。

5、商混站每车混凝土到达现场须提供混凝土一式三份供应单,由现场技术员签字确认,自留一份,现场技术员一份,物资部一份,作为结算依据。

八、其他事项

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如有其他问题出现,双方及时进行沟通。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分析、多方探讨、问题定性、解决办法”的16字方针进行流程化处理。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篇2

1 优质原材料的选用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 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 是确保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1.1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 对混凝土质量影响重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为确保混凝土质量, 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

a.采用旋窑水泥。从总体来讲, 旋窑水泥的生产规模较大, 其水泥安定性好, 质量稳定, 批与批之间强度及矿物组成波动小, 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

b.优先选用抗冻性好、抗硫酸盐能力强、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早强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c.将水泥强度富余量、强度标准差、初终凝时间、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 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 实行优胜劣汰, 选择水泥供应商 (厂家) 。

d.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并根据统计结果,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调整的依据。

1.2 骨料

在选择骨料时注重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其有害物质含量, 这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砂、石中含泥量偏高, 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石子针片状含量过高, 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易造成堵泵, 并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

1.3 掺合料

能够用于混凝土的掺合料种类很多, 特别是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同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种及采用的燃烧工艺不同,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选用粉煤灰时, 宜考虑选用相对固定的厂家, 要求其货源供应充足, 其质量波动就相对较小。

1.4 外加剂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其减水率、保水性和保塑性为主要指标,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 除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 同时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掺加的组分进行复试, 掌握其质量特性。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 使商品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不离析、不泌水、坍落度损失小等性能的外加剂作为优选产品。

2 生产前期管理措施

2.1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a.石堆场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以免料堆底部积水。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筒仓有防潮、防湿措施。

b.砂、石按品种、规格分隔堆放, 严防混料, 避免混用或错用。

c.各种材料标识清楚, 特别是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贮存仓, 进料口加盖上锁, 并由专人管理, 以防止进错料或受污染。

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 确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a.用低水胶比、富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扩散、硫酸盐侵蚀性能和对钢筋的长期防腐蚀性能。

b.掺适量的优质高效减水剂, 大大增加减水效应, 显著降低水胶比, 提高混凝土强度。

c.掺加适量优质粉煤灰、矿粉, 取代部分水泥和部分细骨料,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稠度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3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a.结合具体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 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理论设计计算、试验和调整。由试验室通过试验取得的配合比在生产前再进行复验, 符合规定要求后, 方能应用于生产。

b.混凝土配合比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 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 由试验室掌握, 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离、原料状况等因素, 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3 过程控制措施

3.1 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a.确保计量精度。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 有条件的工程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 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 电子秤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 混凝土需按配比严格配料, 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 (静) 校验, 以确保达到《预拌混凝土》 (GBl4902) 规定的计量要求。

b.确定合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问。

c.加强过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 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 还应该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 如果有异常情况, 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3.2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a.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原材料特点, 将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如缓凝性、强度增长规律、养护方式等) 情况在技术交底时告知施工班组, 使有关人员更加深刻认识和熟悉混凝土的特性, 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

b.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站到浇筑的间隔时间, 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质量。

c.在施工现场随机进行混凝土取样, 并按规范制作试件, 妥善养护, 作为判定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d.为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 搅拌站派出现场服务员或技术人员, 监督处理现场的质量问题, 并及时与搅拌站有关部门联系、反馈信息。

3.3 加强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强化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应做到:

a.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

b.做好事前控制, 预防质量事故, 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 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c.加强信息反馈, 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 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 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加强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4 结论

获得操作性能好、质量稳定的商品混凝土, 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 因此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意义重大, 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中,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绝对不容忽视。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裂缝成因;控制措施;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逐渐缩小,建筑领域的节能、降效、减排和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致使近年来商品混凝土使用逐渐增多。由于商品混凝土的独有特性,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浇楼板的裂缝尤为突出,所以如何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已经成为施工技术人员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和成因

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和各种外加剂及掺合料组成的非匀质性脆性材料,其内部是非致密、非均匀的,它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及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等特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荷载、温度、收缩、腐蚀、结构变形等,且大多不是单方面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材料、施工方面进行分析:

(一)材料方面的原因

1.水泥的含量高。

为减少泵送对机械设备的磨损,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所用的水泥,比一般混凝土用的水泥多,相应的砂率也大,这必然导致商品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收缩性大,出现裂缝的几率也比普通混凝土要大得多。

2.骨料粒径的影响。

为满足泵送的要求,商品混凝土都采用粒径较小的骨料,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粒径往往受本地的骨料种类、泵送管道的直径、钢筋的最小间距、板厚及设计所需的流动度这五种条件的约束,而普通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仅受到钢筋最小间距和板厚这两种条件的约束。因此,商品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相对较小,直接导致单位水泥用量和拌和水用量比普通混凝土多。在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由于粗骨料是制约水泥石收缩的主要成分,因此粒径较小的粗骨料和较少的粗骨料用量对制约混凝土收缩是不利的,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易出现裂缝。

3.粗细骨料含泥量的影响。

骨料的含泥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性就越大,也越容易造成开裂。因为泥的出现弱化了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面,降低了界面的粘结强度,也就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特别是硬化过程中的早期裂缝。

4.外加剂的影响。

为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可泵性,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外加剂,其中大多是兼有减水、泵送、缓凝等综合作用的高效复合外加剂。由于国内缺乏外加剂对混凝土影响的系统理论研究,所以外加剂加入如不能科学控制,就会在一些部位形成薄弱区域,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缝。

5.坍落度大。

一般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40mm~180mm之间,有的甚至达到250mm,而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多控制在30mm~50mm或70mm~90mm之间。为达到大坍落度要求,必然要求增加较多的水泥用量、拌和水用量和外加剂用量。由于这三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商品混凝土的收缩值比普通混凝土要大得多,极易导致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施工方面的原因

1.现场擅自加水。

施工人员为提高混凝土的施工速度,未经有关方面认可,就擅自向混凝土中加水。现场加水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泌水通道,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更严重的,将导致混凝土局部形成了软弱层,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2.混凝土终凝前未仔细收光。

商品混凝土由于坍落度大,水泥浆含量高,在终凝前因表面收缩极易出现收缩裂缝,对于掺加了活性掺和料的混凝土就尤为显著。如果在终凝前未仔细收光,则收缩裂缝不会自行闭和,导致混凝土非结构性浅表裂缝的产生。

3.结构构件养护不到位。

养护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商品混凝土的关键问题,很多裂缝的产生都与商品混凝土养护未到位有关。随着泵送混凝土的普遍使用,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的加入,养护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现在有不少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养护往往采取终凝后才浇水养护,表面也未覆盖,浇水不及时、不定时且时间短,这与国家规范规定的养护要求相差很远,极易造成商品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4.模板支撑拆除过早和结构受荷载过早。

商品混凝土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如为保证具有一定的坍落度要求以及运输、停置、施工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要加入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和粉煤灰以满足施工要求,因此商品混凝土具有比普通混凝土初凝时间长、早期强度低等特点。现在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或为了模板的周转而擅自提前拆除模板支撑,并在结构上放置过多的堆载(如钢筋、钢管等),而此时混凝土并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使结构受荷载过早从而出现裂缝。

二、商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根据以上对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的情况,为避免商品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混凝土材料方面的措施

1.尽量减少收缩量大、需水量多的水泥使用,建议采用需水量小,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好的水泥。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品种的水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

2.宜优先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因为此级配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根据工程需要,应采用合适的骨料粒径,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因为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从而减少水化热,最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细骨料也应以中、粗砂为宜。

3.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建议商品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1%之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之内,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对外加剂应先进行有关指标的复试,合格后再使用。配制过程中的掺量更要严格控制,以免发生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5.在满足可泵性及和易性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坍落度,以降低其收缩应力。

(二)混凝土施工方面的措施

1.严禁现场加水。要加强现场的管理力度,减少施工人员的主观随意性,确保按规范施工。

2.为消除商品混凝土的浅表收缩裂缝,要正确把握商品混凝土的收浆和压光时机。商品混凝土振捣后应进行二遍收浆和压光,第一遍收浆和压光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第二遍收浆和压光应在初凝完成时终凝刚开始时进行,对掺加活性掺和料的混凝土更应增加收光次数,严禁在表面撒纯水泥进行压实收光,以免收缩裂缝的产生。

3.按照国家规范规定混凝土应该在浇筑后的12小时之内就开始养护,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且要始终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严格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期的载荷。整体浇捣好后,在强度未达1.2Mpa时,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得上人和载荷,待强度达到10Mpa时,才可陆续堆放物体,应分散、分次加载,尽量避免集中堆放,形成集中荷载,同时控制堆载时吊车卸物冲击等。

5.必须确保正确的振捣方法。要根据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控制振捣时间。振捣宜短振、快插、慢拔。因为振捣时间过短,混凝土不易密实;而振捣时间过长,则易形成混凝土的分层,从而造成过大的收缩应力,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振捣后清除其中的游离水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采取让混凝土在模内静置一段时间(时间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让游离水自由挥发或从模板缝隙中渗出。

三、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篇4

摘要:大量建筑工程的开工建设,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急剧攀升,并且由于商品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说我们必须保证生产质量。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该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先对商品混凝土质量失控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继而对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面论述,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为建设行业整体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失控;原因;控制措施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造成商品混凝土的销量节节攀升,但是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又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商品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质量事故,因此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严格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失控,主要是由于下列几项问题造成的,分别是:

1.1原材料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特性很大程度上由原材料的质量、含量以及性质决定的,虽然对水泥的质量控制较好,但是砂石质量却长期存在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砂石生产情况很难满足大量的混凝土配置需求,因此现阶段很多地区都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粗骨料,但是由于这种骨料大小基本一致,如果不人工进行不同粒径骨料的混合,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骨料级配。此外细骨料的开采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地区已经极度缺乏级配良好的粗砂。

1.2混凝土配置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订单,很多企业都选择进行价格战,而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过度考虑成本,就会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低,继而无法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3骨料含水率的问题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混凝土制造企业需要采取恰当措施,定期测试砂石骨料的含水率,此外在雨雪天气时还需要增加测试频率,保证骨料含水率满足使用要求,继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及强度等级。现阶段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采用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仍旧凭借经验以及原材料实验等方式进行测量,这种方式在雨雪、高温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中会使得砂石含水量不稳定,无法及时进行用水量的调整,既无法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更无法保证强度,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商品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生产前的初步质量控制

生产前的初步质量控制主要指的是对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外加剂、砂石以及掺合料、配合比等部分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严格执行材料进厂检验的方式,严格保证原材料质量。不仅要做好原材料的进场纪录,还需要建立原材料使用台账,对材料的产地、规格、数量、质量保证文件、产品合格证等材料都收集齐全。最后还需要严格进行材料的进场测试,不合格产品绝不进场,合格后的产品方可按序摆放,并且不得将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材料混合存储。

2.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强商品混凝土出厂的质量控制检验(例如: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坍落度试验),在完成上述试验后,需要经过相关质量负责人签字确认,方可出厂。

2.2.1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因此作为重要的生产依据,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来确定各种材料的使用量。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满足混凝拌合要求,更需要考虑到运输、浇筑以及振捣等问题,保证按照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法,硬化后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强度、耐久等要求。

2.2.2配合比三个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中最重要的三项参数,分别是水灰比、砂率以及单位用水量,在确认参数后,由实验室负责开混凝土配合比单,由相关负责人负责开配料单。每班作业人员在生产前必须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定,在特殊天气还需要再次重新测定,并调整生产配料单,最后再由质量检查人员对各种材料数据进行复核后,方可开机生产。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留置试件,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检查。

2.3计量要求和搅拌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观察计量误差以及投料过程中的残余量,保证计量精度满足生产需求。生产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经常对计量系统中各项材料的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情况时,应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或废弃,过程中严禁随意添加水。在搅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搅拌时间、进料容量、投料顺序等参数。

2.3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商品混凝土完成生产后,我们需要通过使用汽车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因此我们在运输前需要先对运输线路、道路情况、运输能力以及泵车泵送速度等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有序进行。在装运商品混凝土前,我们需要提前检查运输设备内部是否清理干净,是否存在积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将上述问题彻底解决。通常来说,混凝土拌运输车的运输转速在3r/min左右,在抵达施工现场后,应先高速转动30s左右,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受料斗,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均匀性。如果在抵达浇筑现场发现混凝土存在离析问题时,我们需要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但是严禁注水。

3.结论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篇5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学习中心: 重庆万州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年 级: 2013年 春季

学 号: ***1 学 生: 李鲲鹏 指导教师: 李昕欣 完成日期: 2014年 11 月 28 日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内容摘要

混凝土几乎是道路与桥梁以及各种结构物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质量通病极易发生。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有效防治,将会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常见的质量通病轻则影响美观,严重者则有损于结构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的安全和降低使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表面不平整等几种质量通病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概述............................................................................................................................2

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2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3 1.3 本文主要工作.................................................................................................3 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4

2.1 蜂窝.................................................................................................................4

2.2.1 表现形式..............................................................................................4 2.2.2 产生原因..............................................................................................4 2.2.3 控制措施..............................................................................................4 2.2 麻面.................................................................................................................5

2.2.1 表现形式..............................................................................................5 2.2.2 产生原因..............................................................................................5 2.2.3 控制措施..............................................................................................6 2.3 孔洞.................................................................................................................8

2.2.1 表现形式..............................................................................................8 2.2.2 产生原因..............................................................................................8 2.2.3 控制措施..............................................................................................8 2.4 露筋.................................................................................................................8

2.2.1 表现形式..............................................................................................8 2.2.2 产生原因..............................................................................................8 2.2.3 控制措施..............................................................................................9 2.5 表面不平整...................................................................................................10

2.2.1 表现形式............................................................................................10 2.2.2 产生原因............................................................................................10 2.2.3 控制措施............................................................................................10 案例分析..................................................................................................................12

I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3.1 工程概况.......................................................................................................12 3.2 存在的质量通病...........................................................................................12 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12 4 结论及建议..............................................................................................................13 参考文献........................................................................................................................14

II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引 言

随着混凝土施工的广泛应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但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也是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但只要认真作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是可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的。在做好防治质量通病预防工作前,必须先要了解此类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下面就来简要分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进行探讨。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概述

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我国工程建筑正向着大体量、大空间、大高度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许多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的运用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自上世纪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运用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混凝土工程质量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由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几乎遍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角落,而现代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加水搅拌、浇筑、养护、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强度高可模性好,广泛地运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桥涵等工程中,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理想材料,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由此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

比如一些对混凝土技术进行研究的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探讨,提出解决混凝土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降低到最低范围之内。目前对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在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变电所、地下人防工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房、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但是,从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工作的研究及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质量通病的可能性。而对出现质量通病后,就要分析哪些质量通病是有害的质量通病,哪些是无害质量通病,经分析后,对有害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和如何处理,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所在。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

混凝土工程经常受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通病的威胁,因此增加了混凝土构筑物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影响或限制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并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影响效益和安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浪费资源,例如因外观质量不达标,如桥梁立柱浇筑一根拉到一根,箱涵或箱通首件因外观质量问题而砸掉返工,导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损失。

因此,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的优良,如何对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通病合理分类鉴别,加以分析,并对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引起对于混凝土通病问题的重视,对混凝土的常见通病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来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认真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控制质量通病,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混凝土工程在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施行。

1.3 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利用所学知识,主要从理论和现场角度对混凝土质量的通病防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切可能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原因入手,系统研究材料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已知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基础上,探讨混凝土施工常见通病防治措施,找出施工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明确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操作因素和外界因素,使所有施工人员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打破常规,主动跨前一步,把思想认识提高到施工质量之中。针对各环节及早进行事前主动控制控制,使混凝土施工在各个环节都能够落实采取针对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2.1 蜂窝

2.2.1 表现形式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混凝土蜂窝分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气泡状空洞,另一种是混凝土局部出现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因砂浆不饱满形成的空洞。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或每层料太厚、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充分排出,或由于漏振导致部分骨料未被水泥浆包裹,形成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空洞。在分层浇筑时,如果前层混凝土未振平或在浇筑后层混凝土时未清除松动石子,则容易导致两层混凝土不能很好地衔接,就出现蜂窝。在柴达木地区气候特别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快,层间不能振捣,很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和用水量计量不准,造成混凝土中砂浆少、石子多。配合比不当将直接导致混凝土外观缺陷,是造成混凝土蜂窝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下料不当,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5)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2.2.3 控制措施

蜂窝的预防措施:用长效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用长效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蜂窝形成后的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2.2 麻面

2.2.1 表现形式

麻面是指混凝土浇筑后,由于空气排除不干净,或是由于混凝土浆液渗漏造成的混凝土表面有凹陷的小坑和表面不光滑,不平整的现象。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

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

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4)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 毫米”,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5)不合理使用脱模剂。

(6)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气泡承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7)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8)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9)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10)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1)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2.3 控制措施

(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气袍直径宜在10-200μm,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间距不大于0.25mm)。

(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面层质量。

(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现在一般外加剂中都含有减水剂,目前使用的减水剂大多数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外加剂加人到混凝土中后,使混凝土中拌合用水的表面张力不同程度地下降,埋伏下了起泡的因素,在混凝土搅拌或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气泡,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许多外加剂中都掺人了适量的消泡剂,用来消除有害的大气泡。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4)严格按《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中的规定执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应大于 50 cm。

(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致分以下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和溶剂类等。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黏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黏度低,气温低时黏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黏,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黏稠的机油,即使合理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黏度,这样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和各种固体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水泥浆体也不例外,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用余弦定理可以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面层就涂了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夫隆),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

(6)复振和合理使用消泡剂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中明确规定: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春、秋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尤其重要。合理使用消泡剂消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抑泡”,即防止气泡或泡沫的产生;二是“破泡” , 即是将已产生的气饱(或泡沫)消除掉。消泡剂除了发泡体系的特殊要求外,还具备消泡力强,用量少;加到起泡体系中不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另外使用效果与消泡剂的品种、掺量有很大关系,往往选择不当或掺加量不合适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7)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8)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9)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3 孔洞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2.2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2.3 控制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 露筋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2.2 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6)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

(7)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

(8)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浇灌方法不正确;(9)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10)振捣不当,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11)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2.2.3 控制措施

(1)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要植入铁丝并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止振捣时位移, 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检查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要避免撞击钢筋以防止钢筋位移,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来振捣,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3)壁较薄、高度较大的结构,钢筋多的部位应采用以<30mm和<50mm两种规格的振捣棒为主,每次振捣时间控制在5~10s;对于锚固区等钢筋密集处,初用振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捣棒充分振捣外,还应配以人工插捣及模皮锤敲击等辅助手段。

(4)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底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由于布灰管冲击力很大,不得直接放在钢筋骨架上,要放在专用脚手架上或支架上,以免造成钢筋变形或移位。

2.5 表面不平整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4)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5)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6)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7)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8)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2.2.3 控制措施

(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cm左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混凝土浇灌完后12h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并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文就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为例,本标段起于石桥铺镇指挥村,桩号K138+200,于TJ-E18标段终点衔接,沿线经过石桥铺镇华林村、长青村、青松村、绿水村,在K141+063.238处设置石桥互通,终点止于重庆市碧山镇新元村,桩号K142+957.9。

3.2 存在的质量通病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等多种原因导致本工程在开工不久局部部位出现了包括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在其中人行天桥(K140+200)的 2 个混凝土桥礅出现表面下部平整光洁,越往上气泡越多,最上层气泡最多。查其原因是振捣第二层混凝土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一层,振捣第三层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二层和第一层,按此作法桥礅下部的混凝土等于多次受振捣,而下部外观平整光洁,越往上相对振捣次数逐渐减少,因此整个桥墩面层由下到上气泡逐渐增多导致蜂窝和麻面问题。

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

在查明原因后对于其存在的小蜂窝采取清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则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并加强养护,对面积较大的麻面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经过采用此次措施后,再后续其他混凝土施工时,做到模板面清理干净,不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如其有缝隙,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选择使用了优质合格的脱模剂并涂刷均匀,无漏刷。并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的操作规程的要求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振捣采用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至气泡排除为止,严防漏捣和过捣并合理使用了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消泡剂,经过采用上述措施成功解决混凝土蜂窝和麻面问题。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结论及建议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承担建设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也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对建筑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质量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当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抓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遇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抓好每个质量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应做好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可考虑重点加强下列几方面质量管理工作:加强质量培训工作,提高操作工的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保证工序质量合格;签订供销合同必须规范,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必要时送质检部门审定;严格按标准规定到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如实填写试验报告;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或搅拌站不得随意处理,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必须经质检部门认可。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参考文献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控制措施 篇6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技术设施或构筑物不断增多,而混凝土结构以其材料廉价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开裂存在普遍的技术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监理

裂缝原因

控制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的重要性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其结构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的材性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不是单纯的结构理论问题,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应相互协作,共同加以解决。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控制核心。大体积混凝土分项作为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保证和实现单位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的特点,又往往具有超长结构温度变形条件复杂、温度裂缝控制要求高的特点,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就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和预防措施是控制温度裂缝的关键。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监理应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的施工过程,能否保证工程顺利完成,与监理单位对承包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监控落实和监理质量控制体系的监利密切相关。监理单位作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一方,必须要监督承包单位抓好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按照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本文主要探讨材料型裂缝。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温度应力引起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

收缩引起的裂缝。收缩裂缝主要有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两种。干燥收缩是混凝土硬化后,在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地向外散失,引起的混凝土由外向内的干缩变形裂缝;塑性收缩时在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时,稍微受到一些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部不均匀的裂缝。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体积减小。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小,而自身收缩增大。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的控制措施

按照控制措施作用于控制对象的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以下就这几方面分别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的具体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监理的事前控制。审查总承包商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及专业测温单位的资质等级、营业执照,审查施工单位质保体系、计量认证合格证、试验室定级证书及各项管理制度;审查项目负责人、专业工种等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确保施工队伍具有能完成本工程并确保其质量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切实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测温方案。从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程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最后选定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形成一个共同遵循的指挥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并监督其实施。审核确认混凝土生产厂家提供的施工设计配合比报告和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的检验、试验报告,对生产质量水平进行论证。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监理的事中、事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涉及到建设、设计、承包、监理、材料供应商、检测等单位的系统工程。承包单位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施工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进行全过程旁站跟踪。

为加强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控制,要求混凝土生产厂家每车出厂时出具混凝土标号,塌落度、出厂时间、数量和到达地点的发料单据。混凝土试块制作,采取现场见证随机抽取。每200m3 作一组标养试块;每500m3 留置一组抗渗试块,同时需要及时了解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要求操作人员加强混凝土振捣、插点均匀排列,按顺序振实不得遗漏,振捣间距取400、振捣时间以15-30s 为宜;也不宜过振,以表面呈现浮浆、平整和不再沉落为准。

为了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尚需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 %-20% 左右,从而提高抗裂性。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的,由于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要求操作人员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此方法浇捣散热快,可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宜产生冷缝。混凝土保护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防止内部钢筋和绑扎钢丝接触模板,避免形成渗水通道。每隔1-2h 对泵车压送的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测,确保其控制在140mm± 20mm 之内。发现塌落度过大,禁止使用,作退货处理;塌落度过低,通知混凝土厂家现场技术人员,视混凝土塌落度情况采用二次掺加适量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以内,初凝后对敞露的混凝土表面立即全部用塑料薄膜、麻袋覆盖,据测温情况进行保温养护。

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要求施工方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养护,必须严格进行14天覆盖养护。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重视旁站与巡视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加强事中、事后控制力度,特别是混凝土温度的变化应制定相应的调整预案使用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结语

施工监理单位应该在监理合同范围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从施工准备阶段入手,全面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以预控为先,特别是加强对承包单位资质的审查,管理人员到位的审查,对在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的上岗资格严加控制,确保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操作施工。同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地审查,保证施工组织的严密、合理,必要时对一些重要环节进行技术论证,在施工开始前把不利因素计算进去,做到万无一失,进而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篇7

商品混凝土生产将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的变成集中的专业化的生产系统, 以商品的形式向用户供应混凝土, 并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布料 (或布料由用户自己完成) 三个工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给混凝土工程施工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革。

1 影响普通混凝土收缩因素分析

1.1 水泥品种及用量

水泥品种对混凝土收缩较大。对纯熟料水泥, 水泥净浆收缩主要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一般来说, 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 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也具有较大的收缩, 而水泥中的SO3一般来讲, 混凝土强度越高, 水泥用量就越大, 单方用水量和水胶比也减小。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收缩应变越来越小, 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 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可见降低水泥的用量是控制收缩的一个措施, 但水泥用量又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 两者是矛盾的, 关键在于找到合理的水泥用量,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

1.2 骨料品种及含量

骨料是影响混凝土干缩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主要指骨料的种类、含量及弹性模量。

在普通骨料范围内, 混凝土干缩变化比很大。根据有关资料, 砂岩骨料混凝土的干缩最大, 石灰岩和石英岩骨料的干缩都较小。天然普通骨料本身一般是不收缩的, 但有些粗粒岩石和其他一些岩石收缩可达900×10-6。轻骨料通常导致较高的收缩, 这是由于骨料弹性模量低及吸水率大, 对水泥浆固有收缩的抑制作用减弱所致。

混凝土中发生收缩的主要组分是水泥石, 因此减小水泥石的相对含量, 也就是增加骨料相对含量, 可以减小混凝土干缩。另一方面, 骨料对水泥石收缩有限制作用, 所以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

骨料的弹性性质决定抑制水泥石收缩的程度。例如, 钢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比普通骨料混凝土的低1/3, 而膨胀页岩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比普通骨料混凝土的高l/3。混凝土收缩明显地随骨料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

1.3 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资料和实际工程例子,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其收缩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 混凝土配合比对干缩有很大的影响, 这里主要指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率等参数。

混凝土干缩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加大, 但幅度不及水灰比对干缩的影响。砂率对混凝土收缩有一定的影响, 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 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 但加大的幅度较小。而用水量低的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砂率低的干硬性混凝土, 一般收缩都比较小。

总之, 混凝土干缩随单位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灰比的增加而加大。

1.4 外加剂种类和掺量

混凝土添加剂用量大的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及早强剂, 它们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1.5 养护条件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非常明显。这里的条件主要指的是空气相对湿度、温度、覆盖层的类型等。本次试验的三种养护条件主要意在模拟温湿度变化对商品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空气相对湿度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 空气相对湿度越低, 混凝土收缩值越大, 这是显而易见的, 本次试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据有关资料显示:混凝土收缩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 直至相对湿度100%时表现为湿胀。同时, 混凝土收缩的绝对值远远大于在水中的膨胀值。

空气温度的升高将导致混凝土干缩增大。混凝土长期处于日晒或阴凉状态, 其收缩是不同的, 长期处于日晒状态下的混凝土比阴凉状态下的要大得多。

混凝土表面使用各种覆盖物和涂料, 可以减小混凝土中的温度梯度, 从而降低收缩应力, 混凝土收缩也相应减小。实践证明:用薄膜覆盖加洒水可使混凝土收缩比日晒状态下明显减小。

2 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综合控制措施

2.1 选材配合比设计方面

2.1.1 胶凝材料

宜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不宜采用早强水泥, 以降低早期温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应过多。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温度和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 应掺加适量的粉煤灰等掺合物, 粉煤灰至少应符合II级灰的要求, 尽可能采用I级灰, 因为I级灰微珠多, 可降低用水量, 改善混凝土流动性, 粉煤灰掺量一般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25%。

2.1.2 细骨料

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细度模数大于2.6。砂率过大容易收缩;砂率过少又容易离析泌水, 建议控制在40%左右。

2.1.3 粗骨料

宜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

2.1.4 减水剂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温升, 应采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掺量应根据工作度需要而定, 并应注意其与水泥的相容性。

2.1.5 膨胀剂

为了降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宜掺加具有补偿收缩、增强抗裂性能的膨胀剂, 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左右。

2.1.6 用水量

为了降低收缩和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的离析和泌水, 在保证拌和物工作度满足施工的条件下用水量不宜过大。

2.1.7 坍落度控制

在施工和易性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降低混凝土坍落度, 例如水平泵送或向低处泵送的混凝土, 坍落度应尽可能控制在140mm以下。坍落度小了, 加水量随之降下来, 对减少混凝土收缩有利。

2.2 施工管理控制方面

2.2.1 严格施工技术要求

(1) 称重应严格按配比要求, 注意砂子、石子含水率测定, 并在用水量中扣除砂, 石中的含水。严禁拌料出机后外加水。从本次试验看, 第三第四两组由于用含水率为1%和3%湿砂直接代替干砂, 造成配合比不当, 水灰比增大, 而对商品混凝土的收缩起了明显的影响作用。

计量允许误差:砂、石为±2%, 其它为±1%。

(2) 混凝土拌制应使用强制式搅拌机, 砂+石拌5秒, 投入胶凝材料 (水泥+膨胀剂+粉煤灰) , 加水及减水剂拌和30-40秒。

(3) 搅拌车运到现场后, 应快速搅拌10秒钟并测定坍落度, 如因堵车运输时间过长可再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 但一定要有技术人员计量加入, 不能加水。

(4) 支模应牢固, 变形小。钢模板用对拉锚钢筋, 切断时间应尽量短, 否则混凝土易开裂。浇注前用水湿润溜槽和模板。

(5) 施工时要注意振捣均匀, 避免出现局部过振形成的砂浆集中, 否则局部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严禁用插入式振捣器赶料。

(6) 初凝前后及时反复抹压, 使己出现的塑性收缩裂缝愈合。如表面己开始硬结, 人力抹压不动时, 应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 趁初凝前后水泥晶胚开始形成之际, 使重新组成的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密实化。

(7) 顶底板蓄水养护, 先浇注的混凝土初凝后, 立即覆盖湿麻袋养护, 待混凝土全部初凝后蓄水养护9d, 侧墙挂草帘或麻袋淋水养护, 每隔24小时淋一次水, 养护时间应超过1周。

(8)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 方可拆除侧模。拆除侧模后应立即浇水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或喷涂养护剂养护。底模拆除必须按规范要求执行, 跨度小于8m的梁、板等结构物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必须≥75%, 跨度大于8m的梁、板等结构物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必须≥100%时方可拆模, 否则将会影响结构物的安全。

2.2.2 做好温度控制

要求浇注温度≤30℃, 热天可放宽至35℃;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65℃, 混凝土内部与表面 (或环境) 温差≤20℃, 混凝土表面与养护水的温差≤15℃。施工过程要进行测温监控。

2.2.3 充分并合理利用控制缝、后浇带、滑动层、构造配筋等控制开裂的手段和措施。

3 结束语

总之,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其早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不致影响结构的自身性能和安全性能。然而, 实际工程中由于缺乏对混凝土早期裂缝机理系统的研究和认识, 往往采用了不合理的抗裂结构设计, 不充分的养护, 或者不正确的施工工序, 从而直接加剧了裂缝的生成和开展, 使其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而带来安全性、使用性等一系列的问题, 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摘要:商品混凝土要求流动性大, 导致配合比中水泥和细骨料比例偏大、粗骨料比例偏小以及部分外加剂的掺入使得其收缩偏大, 较普通混凝土更易出现裂缝。据统计, 混凝土结构裂缝中, 非荷载裂缝约占70%, 而其中收缩引起的裂缝更是约占80%, 因此, 收缩裂缝的控制问题也将成为国内外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结构裂缝,温度应力,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收缩变形

参考文献

[1]富文权, 韩素芳.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商品混凝土控制措施 篇8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前言:商品混凝土就是通常指的预拌混凝土,是当今规模不断扩大、用量也较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的优点让其被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这些工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即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样式的裂缝。这些裂缝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但是要将裂缝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以便尽量减小损害。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进行了简介,也对裂缝的成因做了简单的阐述,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1.商品混凝土裂缝的类型简介

1.1施工养护不当造成的裂缝

施工养护期间,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拌制后一段时间内,水泥的水化反应加快,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体积缩小现象。这种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刮风天气易于出现。干燥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施工中,加入的水游离蒸发后,在混凝土内部留下许多毛细孔,混凝土因此产生体积收缩而形成的裂缝。塑性沉降裂缝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在塑性阶段强度较低,当基础和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沉降、模板略胀动或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厚泌水情况时,混凝土出现的裂缝。

1.2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裂缝

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主要包括钢筋锈蚀膨胀产生的裂缝、盐碱类介质及酸性侵蚀气液引起的裂缝、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以及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损伤累积引起的疲劳裂缝等。锈蚀裂缝主要指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若处于不利环境时,因铁锈而产生的膨胀,对周围的混凝土施加一种向外的压力,并导致混凝土胀裂。盐类及酸类浸蚀引起的裂缝是由于环境产生的盐类及酸类气液体的对混凝土结构浸蚀而形成的裂缝。碱骨料反应形成的裂缝是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水泥中的碱与混凝土骨料中的活性组分发生反应,使混凝土产生不均匀膨胀,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3由于荷載作用造成的裂缝

通常是由于结构物受到荷载作用,导致当构件中的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主拉应变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混凝土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主要特征是:裂缝主要出现在结构和构件的受拉区或剪拉区,受弯构件在正弯矩和负弯矩最大区段皆为竖向裂缝,在斜截面剪应力最大区段多为斜向裂缝,当钢筋应力接近屈服应力时,将出现沿钢筋的纵向裂缝。一些特殊的荷载作用例如地震也会产生裂缝。

1.4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由于装备水平、技术力量和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搅拌车载货前应将余水倒尽,混凝土运至工地等候不宜过久,以免造成工作性能不良等。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混凝土易发生离析(现象,增加两字),施工时,浇筑软管口至浇筑面落差不能太大,施工时应采用长滑槽施工等。其次,预拌车数量不足,输送间隔时间太久也会引起裂缝。

2.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

2.1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分析

收缩裂缝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而收缩是混凝土固有的物理特性,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大、水泥强度越高、骨料越少、环境温度越高、表面失水越大,则其收缩值越大,也越易产生收缩裂缝。为了避免这种裂缝,可以适当掺加高效减水剂、泵送剂以尽量降低用水量;施工时,下料不宜过快,并振捣密实。除加强早期养护外,宜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在材料上可掺加促凝剂,还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防止碳化收缩裂缝关键是降低生成物的碱度, 对新浇混凝土做好湿水养护,而对使用当中的混凝土结构要尽量保持干燥。

2.2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或季节气温变化过大而形成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将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内部散热慢而表面散热快,在内外形成温差,为了协调这种变形,混凝土表面将产生拉应力使之开裂。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是从降低温差入手,加强混凝土养护,做好表面保温措施,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以使混凝土表面缓慢散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2.3沉陷裂缝的成因分析

沉陷裂缝是建筑物建成后各部分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多为贯穿性的,其位置与沉陷方向一致。建筑物墙体的八字形或倒八字形的裂缝便是一种典型的沉陷裂缝。若不做好必要的措施防止土坡失稳或地下水倒灌,会削弱相邻老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从而导致建筑物沉陷开裂。沉陷裂缝往往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并危及结构的耐久性。

2.4干燥收缩裂缝的成因分析

混凝土硬化后,侧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时开始的,早期的收缩裂缝比较细微,不容易发现。伴随着时间的延长,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显现。收缩变形主要发生在水泥及掺和料构成的浆体和砂浆上,因此,在施工和易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砂率和用水量,以减少干燥收缩裂缝。

3.商品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3.1材料方面的防治

材料方面预控主要体现在骨料上。目前泵送混凝土的碎石规格一般5-25mm。应尽量选择大粒径粗骨料。其次是砂,选取中、粗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温差引起的收缩。最后选用优质高效的外加剂,有抗裂、防水的效果,在配制混凝土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

3.2设计方面的防治

设计中对住宅四周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板负筋不采用分离式方式,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还要合理留设伸缩缝。伸缩缝是为了防止结构因温度效应而设置的一种结构缝。最后还要合理留设后浇带。后浇带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

3.3施工方面的防治

在施工时,要在浇注前检查模板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且结合严密。水平支撑是否到位、坚固,确保支撑不位移。混凝土振实后,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混凝土,并覆盖严密,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并延长养护时间,采用冷水拌合法,降低混凝土浇注时的温度。振捣要密实,并采用二次振捣技术。

结语:

混凝土裂缝是一直以来是混凝土施工的难题。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这种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形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和温度所形成的裂缝,因此,研究一个控制裂缝的有效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解决和预防的方法,从而将裂缝问题降低到最小限度,为提高我国建筑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凤莲,赵书远.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81-82.

[2] 王黔贵.商品混凝土现浇板的混凝土早期裂缝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3):61-63.

上一篇:卫生院医德医风自查工作总结下一篇:赵家小学教师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