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2025-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通用8篇)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篇1

智能概念厨房能够识别出进入厨房的人,并在厨房中的显示屏上显示主人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并与家庭出行计划同步,让家里的每个成员看到他们今天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学校的公交时刻表,早上开会时间,与某人约会时间,以及做一顿健康午餐的建议。此外,它还能显示本地温度。

厨房控制面板

灯光控制

水电控制

柜体调节

APP

智能厨房的组成功能智能化

当精彩赛事正在直播,当重要资讯新鲜出炉,而你只能抑制激情,在厨房继续忙碌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通过显示屏在厨房边看咨讯边做饭或通过手机APP链接厨房电子产品让智能厨房按照你的意愿开始做饭。

智能照明

自动感应室外明暗程度,以此调节灯光亮度,也可通过手机APP调节,可设置为温馨、炫酷等多种模式。主题主要考虑人的心情和状态。当用户走进厨房时,整套系统会根据读取到的脑电波来调整LED照明、气味,尽量让用户感到放松,而全息图像的虚拟厨师还会给出最合适的菜谱。

电动升降吊柜

在做饭前厨房被你收拾的很整齐但在做饭时厨房总是一团糟,最心烦的就是在火候最猛的时候,你却发现调料还放在高高的吊柜里,一时半会还够不着。你可通过手势控制电动升降吊柜来轻松解决这个难题。

触摸式电动抽屉

在厨房中,当人的双手被劳作占用的时候,你如何打开柜门呢?用腿部一碰,触摸式的电动抽屉一样可以实现开启。之后可通过手机APP调节开关速度。

温度感应水龙头

不少家庭的厨房里,水槽都装有冷热出水,忙得团团转时难免不小心被水烫伤。温度感应的水龙头,它采用独有阀芯技术,始终保持从冷水到混合水到全热水的循环。最为独特的是,随水龙头开关旋转方向改变,水温渐由冷至热、或由热至冷,而水的颜色渐渐由绿变红、由红变黄、由黄变绿。

未来展望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篇2

关键词:智能电视,微处理器,单芯片,双芯片,MIPS双核,ARM双核

0 引言

在生气勃勃、飞速发展的电视产品领域,智能电视的出现被誉为是彩色电视机出现以来的最大革命。在2011年初的CES展上,全球彩电巨头们纷纷聚焦在智能电视产品上。智能电视的高调亮相彰显了彩电行业的未来主流,智能电视相对原传统电视已不再是单一的收视电子产品,而是在搭载开放性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融入高科技人机互动技术,把电视机变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电子产品。目前,针对智能电视的系统解决方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芯片方案,即1个芯片里集成了高速CPU、网络控制模块、传统的电视接口模块(如VGA,YPbPr,HDMI等),通过1个芯片再辅以一些简易的外围电路就可实现智能电视硬件系统电路的搭建;另一种是双芯片方案,即1个CPU Processor芯片加上一个传统的电视芯片,两芯片之间建立起通信通道并辅以外围简易的电路来实现智能电视硬件系统电路。

1 智能电视的关键特征

智能电视是指在原有传统电视的功能基础上再加上全开放式平台,且搭载了操作系统并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这些程序可以不断对整机电视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网线、无线网络来实现网上冲浪娱乐等服务。智能电视的核心就在于3个智能化,即智能化操作系统平台、智能化应用商店以及智能化交互。所以现阶段的智能电视除原有传统电视功能特征外,还需具备以下4个新的关健特征:1) 具备宽带互联网接入能力和网络通信功能。2) 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如语音控制、色彩识别控制、手势控制等,让电视能够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来最快反馈使用者下达的指令。3) 必须支持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接收并回放从互联网获得的各种影像、音乐等数据流,让更多的智能服务成为可能。4) 可以下载并执行各种专门开发包括游戏等相关的应用程序。支持开放的应用程序商店,允许第三方可以自由开发,通过应用程序商店实现电视功能的可扩展性,同时可以尝试实现新的商业模式,搭建智能的应用程序生态链。5) 创新的用户界面,全新的用户体验。

2 智能电视的系统设计

2.1 智能电视的单芯片方案系统

目前,实现智能电视功能的单芯片方案,已开放给电视厂商进行产品开发,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Trident公司的SX5芯片和SiS公司的SiS681芯片。智能电视单芯片方案的一般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智能电视的单芯片集成了CPU Processor和传统电视处理的两大模块。其中传统电视处理模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各个厂家间的主要技术参数如音视频的编解码能力、信号画质的处理等基本已相差无几。而CPU Processor部分,不同厂商间的参数差别较大。

目前,在智能电视芯片上集成的CPU主流厂家有两个,MIPS和ARM。如Trident公司的SX5和SiS公司的SiS681芯片,其内部集成的CPU Processor都是基于MIPS双核来搭建的。其中,SX5内置的处理器最快速度为700 MHz,双核;SiS681内置的处理器最快速度为576 MHz,双核。而另外一些电视芯片厂商如MTK,Panasonic等,也正在或准备推出智能电视单芯片方案,其芯片里集成的CPU Processor是基于ARM系统来搭建的。就目前阶段,采用单芯片系统方案来进行智能电视设计开发主要有如下特点和应用状态:

1) 由于采用单芯片设计,其外围电路相对双芯片方案较简单,比较低的PCB空间占用和芯片本身的高集成度决定整个系统方案的成本相对双芯片方案更低。

2) 大多数的单芯片设计方案,芯片厂商已在底层对CPU Processor和传统电视处理模块间做了有效整合,已把原传统电视功能做成整机操作系统里的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该设计思想设计的智能电视一开机即进入整机的操作系统,客户将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在整机操作系统下可同时或单独启动传统电视功能和其他系统下的应用程序。整个系统的功能构架如图2所示。

3) 目前大多数的单芯片方案集成的微处理器处理速度都不够快,在已向客户开放的单芯片方案里,Trident的双核700 MHz已算是最快的。虽然包括Trident等其他的部分电视芯片厂商已在单芯片方案里集成了基于MIPS双核速度可达1 GHz以上的CPU或ARM双核A9,但它们的芯片暂时并未完全向电视厂商开放。基于此,现阶段采取单芯片方案设计的智能电视将因为处理器处理速度的原因,整机产品在网络应用或其他多媒体娱乐应用程序上的表现较差,即在智能应用方面表现得不够智能。

4) 单芯片的智能电视方案虽然很多厂商都在开发,但由于目前单芯片上所集成的处理器性能较差,厂商们都不敢贸然在市场推出单芯片方案的智能电视。很多厂商在现阶段更多的是进行智能电视单芯片方案开发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培养。从技术不断发展的方向来看,后续的电视芯片厂商们必然会推出具有更佳性能的处理器单芯片智能电视方案,到时整机厂商们将依据现阶段已掌握的开发技术更快地导入产品设计并快速向市场推出其相关产品。

2.2 智能电视的双芯片方案系统

为提高智能电视产品的性能,提升用户在智能方面应用体验,目前有很多电视厂商采用双芯片方案来设计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目前市场上性能较优并适合智能电视应用的微处理器芯片主要有Amlogic的AML8726-M、三星的Orion芯片和Qualcomm的AQ8060芯片,它们的内核结构是基于ARM单核或双核A9来搭建的。双芯片方案的硬件系统连接示意框图如图3所示。

在智能电视的双芯片解决方案里,传统电视的接口部分仍然由电视SoC芯片来处理,而智能操作系统、网络和其他应用程序的应用则是通过微处理器来完成。经微处理器操作完成的信号通过HDMI传送至电视芯片,两芯片之间通过UART或I2C等通信协议来进行通信。相对单芯片方案,智能电视的双芯片解决方案有以下特点和应用状态:

1) 外围电路相对单芯片方案较复杂,PCB占用空间大,同时由于双芯片双系统导致部分软硬件资源的浪费,因此双芯片方案的成本比较高。

2) 由于采用双芯片设计方案,两芯片间还需建立起通信通道,相对单芯片方案的整机产品来说,在系统复杂性增大的同时稳定性方面也会下降。

3) 采用双芯片方案的智能电视产品会设置两个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其中一个是为传统电视功能服务的电视操作系统,另一个是为智能相关功能服务的平台操作系统。两系统间只是通过UART或I2C等通信协议建立起简单的通信通道。针对用户操作来说,智能电视开机先进入传统电视功能系统,只是启用传统电视功能时,才开启电视系统;如需启用智能功能,则需同时打开相应的HDMI输入通道并开启智能操作系统。系统的功能构架如图4所示。由于存在双系统,对客户来说,当在使用传统电视功能和智能功能时将有两个不同的用户选单,即使厂家会想办法尽量将两个用户选单的风格设计一致,但仍然会有一些差别。智能电视双芯片方案的功能构架图如图4所示。

4) 由于采用双芯片设计方案,CPU Processor的芯片可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而灵活选用,使得智能电视产品在网络应用或其他应用程序中更易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由于是双芯片双系统,厂家在开发该智能产品时可选择在已成熟的传统电视平台上加载开发智能功能,将大大缩短整机产品的开发周期,有利于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5)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产品几乎都是采用双芯片系统方案来设计的。并且由于与双芯片方案相当或智能性更高的单芯片方案成熟推出还需一段时间,预计至少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市场上智能电视产品的设计方案仍然会以双芯片系统设计方案为主流。

3 小结

WLAN智能网管系统设计方案 篇3

【关键词】WLAN;网管;AP

0.引言

从拨号上网到有线宽带,从有线宽带到无线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其应用的普及可谓一帆风顺。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有线局域网要受到布线的限制,给这些笔记本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高效快捷、组网灵活的无线局域网(WLAN)应运而生。

1.WLAN网络运营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现有WLAN系统运营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AP设备数量庞大,维护人员数量有限。

(2)AP设备多数是一些小网络设备,网管功能不健全,现有的网络管理软件无法有效监控。

(3)现有AP设备类型较多,不支持标准网管,且管理手段各不相同,给统一监控带来很大困难。

(4)信息化业务服务质量缺乏标准,无法衡量。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通过开发WLAN智能网管系统,实时发现WLAN网络连通性和性能问题,实时进行异常变动告警上传,变被动维护。

2.WLAN智能网管系统功能

系统中直接面向用户业务的有4个子功能模块,按照主要功能作用可分为WLAN设备管理模块、用户行为功能模块、流量分析模块和日志功能模块四大类:WLAN 设备管理模块包括性能监控(CPU、内存监控)、无线参数监控、接口监控、用户认证模块、事件综合管理、排名等。用户行为分析模块包括用户接入时长、用户接入AP、用户漫游情况、用户接入时段、用户使用流量、流量应用分布、用户访问目的、用户行为指纹、用户特征识别。流量分析包括接口分析、应用分布、会话分析、网间流量分析、流量报表、流量告警、流量事件管理、流量过滤。日志管理包括SYSLOG日志、Trap日志、日志匹配、日志告警。

WLAN智能网管系统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

(1)全面支持对小型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抓取。

(2)全面支持各种网络和主机设备。

(3)统一支持多种采集手段。

(4)一个可定制性极强的监控框架,大幅降低定制费用。

(5)充分挖掘已有管理系统的潜力,减少用户方管理系统软件投入,提高管理效果。

(6)设备管理、用户户管理双核心。

(7)高效率、高可靠性,对硬件环境要求不高。

3.WLAN智能网管系统原理

3.1统一采集平台(UNICOL)和多采集(MUTICOL)

结合WLAN系统的这两大特点,构造了统一采集平台。该平台将监控指标的采集与展现彻底分离,摆脱了传统的采集模块与展现模块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以略微牺牲一点展现的丰富性为代价,换取了采集模块的极端灵活和高效。

3.1.1统一采集平台(UNICOL)

该结构框架具有以下特点:

(1)取消了对象层。不同对象差异性很大,这里直接把它取消掉,其差异性通过其他方式(标签层)体现出来。

(2)将KPI直接提到中层。不同KPI差异性不大,把它提高到架构中层。保证架构上两层很少变动。

(3)在底层新加一个标签层。KPI的差异性通过给它贴上不同的标签得以体现。这个标签层的意义在于:它标示了KPI的个性,弥补了对象层取消带来的信息缺失;它包含的都是配置性的数据,基本上以配置文件的形式存在。该采集平台架构的优势是:架构上两层很少变动,变动主要体现在标签层,而标签层主要以配置文件的形式存在。通过改进系统架构,新系统对新对象、新KPI只要增加配置项就可以支持,不需要更改代码。

3.1.2多采集(MUTICOL)

WLAN智能网管监控系统创新使用独特的多采集框架(MUTICOL),同时支持丰富的采集手段:(1)SNMP;(2)TELNET/SSH等远程登录方法;(3)Web 界面截取;(4)设备命令行管理工具。

3.2设备监控和用户行为跟踪双核心

新一代WLAN 网络监控和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从内部框架实现设备监控和用户行为跟踪双核心,站在用户行为分析的角度,为网络运维、网络优化和网络安全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3.3 WLAN 智能监控系统功能及应用

该系统可应用于网络优化测试、网络资产管理、设备巡检、维护资源管理、设备告警、故障排查等工作中,全方位地提升现场维护、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系统功能及应用主要如下:

3.3.1实现全网的网络实时监控

该系统通过对AP的实时监控,综合呈现了全网的接入树形结构、设备的告警情况,统计AP接入数量种类、用户登陆情况、用户热点分布情况,显示每天、每周、每月的登陆用户数的用户曲线。

3.3.2维护测试

呈现模式为动态图形呈现,拨测结果可以保存单独测试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后可生成测试报告。

3.3.3巡检管理

有针对性的到达故障现场处理故障。节省了大量的维护资源,维护人员可由过去的4个精简到现在的1个。通过系统就能了解部署范围内任一热点的AP设备的健康情况。

3.3.4故障处理

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处理,通过系统监控,将被动的故障维护变成主动的故障维护。降低用户的投诉率,故障处理及时率可由80%提高到95%以上,有效压缩了人力资源,减轻了运维压力。

3.3.5资产统计

维护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详细统计出网络接入AP的数量、种类以及全网的AP分布。

3.3.6基础报表管理

详细的报表信息可以智能地区分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得到外部用户的登陆使用情况、内部用户的登陆使用情况、登录用户接入号码、接入时长等详细信息。

3.3.7排名分析

一些重要的业务热点往往需要分析用户的登陆次数和使用动向,为此,该系统将对全市所覆盖的WLAN无线业务使用情况进行排名分析,对每天、每月的TOP10热点进行排名。

4.结束语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篇4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融安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

目 录

第一章一、二、三、四、五、(一)(二)(三)方案设计.............................................................................概述......................................................................................................方案设计所遵循的规范......................................................................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设计原则......................................................................................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项目......................................................简介..............................................................................................................功能概述......................................................................................................系统结构图..................................................................................................六、(一)(二)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说明....................................................档案库房中央控制系统............................................................................档案库房空气控制系统............................................................................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无线智能控制器........................................................................................档案库房红外防盗控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档案库房视频监控控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2)传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档案库房门禁管理控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设计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安装示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1.2.(三)(四)1.2.3.4.(五)1.2.3.七、八、1.2.3.4.5.6.7.8.9.本设计方案主要设备清单................................................................系统主要设备介绍............................................................................豪华自动升降控制平台....................................................................................工业计算机........................................................................................................无线综合智能控制器........................................................................................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无线智能控制模块............................................................................................无线智能温度(空调)控制模块.........................................................................无线智能红外探测器.............................................................错误!未定义书签。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错误!未定义书签。数字高清视频监控器DS系列..............................................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已成为现代化智能化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舒适、优雅、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档案库房整体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加强档案库房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中央控制系统、空气控制系统、红外防盗、视频监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gress, informatization, digitalization, intelligent and networked constan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Archives storehouse daily management work also produced major change, the intelligent degree more and more high.Intelligent ware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modern intellectualized Archives storehouse daily management work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i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elegant,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day-to-day management of archives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work load of archives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Archives storehouse important security tool.Key words: central control system, air control system, infrared burglar alarm, video surveillance

二、方案设计所遵循的规范  符合《档案法》的相关规定;  符合《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 符合《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 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的有关规定。 符合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 符合《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的相关规定;  符合《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范》GA308-2001的相关规定;  所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均符合下述标准:电磁学规范FCC Class B或CISPR22 ClassB

三、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XXXXX系统工程”设计方案是按xxx提供的档案库房环境智能化管理需求,按现行的档案存储环境标准、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国家档案协会的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技术准备力量及多年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的。

设计方案一旦经甲方审核认可后,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公司一定严格按照本设计方案执行。

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投资的保值增值。 安全性

本方案涉及的各系统完全满足系统运行的安全、系统使用中的人身安全以及系统信息传递安全等安全性要求。 可靠性

本方案项目各子系统间,无线、网络通讯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整个系统的库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高效、系统易用、互操作性

本方案系统的基础平台成熟稳定可靠,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所选用的产品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差错处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经济性

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本方案系统的配臵设计以性能和价格的优化为目标,本系统设臵除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外,还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运行成本,并使之达到经济化。 可管理性

本方案设计的整个网络系统的设备和服务器的安全性、数据流量、性能等得到很好的监视和控制,并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和故障诊断。

j、(二)无线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功能概述

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具有恒温恒湿自动调节,空气消毒灭菌自动化控制、空气净化自动化控制、智能红外线防盗、红外线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管理、短信实时报警、LED自动显示实时库房温湿度数据等功能,系统设备由综合控制系统软件、无线智能控制器、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和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视频监控、门禁、短信报警模块、LED,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组成。

无线智能控制器负责实时采集各库房内的温度、湿度、报警信息等数据,将数据通过工业级窄带无线通信技术上传到工业控制微机,并接收控制微机下达的各种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空调、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等外围设备,实现对各库房内的温度、湿度、消毒、净化的自动调控,温湿度数据可以通过大屏幕LED实时显示;通过对红外传感器的报警信息的实时处理,利用红外视频监控和门禁系统实现实时安全管理,报警信息可以直接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温湿度和报警信息的历史数据可以查询和打印输出(三)系统结构图

示屏(选配)等设备组成,中央控制室是档案中心受参观的重要位臵,方案设计充分体现科技性、美观性;整体布局设计合理化、空间利用充分化、功能使用人性化,确保档案人员使用便捷,提高工作效率;中央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最新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确保设备安装后不会过早淘汰、安装时不会大面积改动客户墙面结构,避免了因布线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二)档案库房空气控制系统

根据贵方实际需求及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技术参数条件,设计xx部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约30-40m2一部)安装xx路温度遥测点、xx路湿度遥测点、xx路空气质量遥测点,每层档案库房设计1台无线智能控制器,控制xx台空调设备、xx台除湿机设备、xx台加湿机设备、xx台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设备、xx台除湿消毒净化一体机设备、xx台加湿消毒净化一体机设备、xx部红外探测器。(可根据客户要求控制其他档案库房设备)1.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

根据贵方实际需求,为贵方设计采用具有除湿量为120L/D、加湿量为7KG、光氢离子消毒、负离子净化功能的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设备数量依据库房面积及格局配备),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通过无线智能控制器与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智能联动。恒湿消毒净化一体机设备内部同样配备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检测模块,与库房其他位臵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检测数据同时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系统软件自动进行比对并控制设备工作(不受无线智能环境传感器距

   外观造型美观大方 带机械锁保护的机柜门

采用抗震措施,确保设备在特殊环境中运行正常

2.工业计算机

产品型号:EVOC IPC-810E CPU:E5300双核, 硬盘:500G,内存:2G     外观造型经典、结构形式可靠 带锁保护的安全门 前臵USB接口、PS/2接口

大风量风扇、开门抽拉可拆换滤网,散热可靠、维护方便

 特殊的抗震措施,保证机器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正常运行

3.无线综合智能控制器

无线综合智能控制器采用无线总线控制技术,其无线通信特性如下:

1.最大发射功率为17dbm(50mW)。

2.无线通信频段为472-485MHz,符合全球ISM频段通信标准,无需申请频点。

3.多信道通信,能提供116个信道通信,各个信道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4.半双工无线通信,实时收发通信。

5.220V交流或12V直流供电,带有LCD显示屏显示温湿度值,并将库房内温湿度的实时数值发送到控制中心,与上级控制器接口速率为9.6kbps,采用无线总线控制技术,4位地址码(可扩展),湿度探测范围:0至99.99%;温度探测范围:-40至99.99℃。

5.无线智能控制模块

无线智能控制模块采用嵌入式智能控制技术,其无线通信特性如下: 1.最大发射功率为

2.无线通信频段为472-485MHz,符合全球ISM频段通信标准,无需申请频点。

3.多信道通信,能提供116个信道通信,各个信道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4.半双工无线通信,实时收发通信。

5.12V直流电源供电,采用嵌入式智能控制技术,由含温湿度探头、串口通信控制空调运行,与上级控制器接口速率为9.6kbps,采用无线总线控制技术,8位地址码,一套系统内,最多可同时支持256台空调设备。

九、软件部分界面介绍

1、软件登录界面

即时动态显示各库房温湿度值、及各系统模块工作状态

库房设备布置电子地图

功能介绍:

(1)当前温度、湿度,及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以数字、图形方式显示,图形的绿线为设定范围。

(2)空调运行状态:制冷、制热、停止。

(3)除湿机运行状态:正在除湿、停止,水箱是否满水位指示。

(4)系统提供用户自己可以设计电子地图功能。

(5)空气净化设备运行状态:正在运行、关闭。

(6)消毒机运行状态:正在消毒、停止。

(7)恒湿消毒净化一体运行状态:正在运行、关闭。

(8)红外监控状态指示: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出入口是否安全。

(9)温湿度超标报警功能

7、消毒机定时开关机设定

8、净化机定时开关机设定,可添加多个运行时间段运行

11、系统自动检测和记录库房温湿度数据,自动生成温湿度日数据表格、月数据表和温湿度数据日变化曲线、月变化曲线,以利用数据长期的保存和分析和打印。

12、支持网络查询功能,办公楼局域网内的其它微机通过授权后,可查询库房温湿度情况。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篇5

江南大学

二00三年六月十一日

第一章

招标说明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弱电工程及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采用邀请招标形式、邀请单位为参加我校蠡湖校区概念性设计入围单位。

一、工程概况

江南大学由原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由教育部、江苏省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蠡湖校区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为70万平方米,远期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其中2003年~2004年,38万平方米,2004年~2005年,23万平方米。计划2005年建成后容纳研究生3000人,全日制本科生18000人,留学生650人,并留有适当发展余地。

二、设计内容:详见招标文件技术要求部分。

三、投标条件和要求

1、具有建设部颁发的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证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资格、有线电视台工程设计(安装)许可证、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许可证等国家规定的承担本次招标设计任务必须具备的资质和相应级别,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具有学校或类似工程的经验。

2、投标人必须是本次招标内容范围内的专业性设计公司,同时必须是参加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弱电系统概念设计招标的入围单位(不得更换名称和资质)。

3、为了保证投标方案质量,要求参加投标单位必须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设计能力的高级职称人员为项目负责人,最好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承担过类似项目或工程设计的总负责人作为本工程设计的负责人。

4、投标文件中应提供有关设计及其他服务配备人员(包括本项目中负责的总部主管人员和主要设计人员)的配备情况,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员一般不得调换,如确需调换必须经招标人同意。

5、投标单位在接到招标文件后于2003 年 6月12 日10时前必须书面明确是否参加投标。投标单位参加我校招标答疑会,踏勘现场,凡表示接受邀请参加投标的单位不得擅自中途退出,否则造成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6、每个投标单位限投一套设计方案。

7、投标书及投标有关的各种文件及往来函件均使用中文。

8、各投标单位报送的投标文件交招标单位保管。

四、设计条件及依据

1、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修建性详规;

2、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综合管线图;

3、《关于江南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4、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弱电概念性设计方案。

五、总体要求

通过校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将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校园。要求达到办公管理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智能化数字校园网络(具体详见技术要求)。

六、投标文件的编制、递交、修改、撤回要求

(一)投标文件的组成

1、企业有效期内营业执照和信誉等级证书复印件;

2、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证书复印件或者授权委托书;

4、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5、项目负责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6、设计人员配备情况(提供资格证书);

7、类似项目和工程设计的业绩情况介绍,用户意见;

8、技术方案及方案设计图(图纸应有图例,且图纸上均不署名);

9、在投标书中使用的全部标准(中文)清单一份;

10、以上1、2、3、4、项,在概念设计投标文件中已提供给招标单位,本次投标不再提供;

11、网络、弱电、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及编制深度的要求;

12、网络、弱电系统、应用系统设计方案,按A3纸分别装订成册;

13、网络、弱电、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各自的投资估算;分别的设计费用报价单(设计收费按国家现行相关规定执行,并提供收费依据的文号和名称),并明确设计方案中标后所承担设计任务要求的设计费用或设计的收费标准和优惠条件、设计周期,付款条件,服务承诺等,以上内容将作为评标的依据之一。设计单位中标后经协商后分别签订施工图设计合同。

(二)投标文件的编制

1、投标书应分网络、弱电、应用系统文本三类分别编制,弱电设计含一卡通管线设计(具体详见技术要求)。

2、投标文件要字迹清楚,表达明确,不应有涂改、增删之处。

3、投标书可分为四大部分:详细技术方案、图表部分、价格表部分、服务承诺部分。

(1)详细技术方案:主要描述建设方的各种需求、技术实施方案、技术性能及有关论证。

(2)图表部分:形象地描述系统连接要求,以及其他用文字难以说明而必须用图来表达的内容。

(3)价格表部分:给出主要设备的产地、规格型号、技术指标、价格等。(4)服务承诺部分:管理员培训、技术支持、服务承诺、保修期、设备等。成册。

8、投标文件需提供正本各一份,副本各八份,封面及内容中均不得带有任何标志,不署名。

9、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投资估算,设计费用及简要说明等相关资料,与我校蠡湖校区弱电工程及智能化系统相类似项目的工程业绩情况介绍,用户意见等有单位名称和人员姓名的所有资料一份,单独密封(以上材料均需加盖单位公章)。

10、所有设计说明、图纸资料等均附光盘,文字资料用WORD编制,图纸用CAD14绘制。

11、附10分钟左右的设计方案介绍自动播放演示光盘,统一用FLASH制作。

(三)投标文件的递交、修改及撤回

1、凡参加投标的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全套投标文件送达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指挥部,邮寄以邮戳为准。

2、投标人可以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向招标人递交有关的投标附件或对内容作相应的修改,其补充与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份。

3、投标附件与投标文件同样需装订、密封招标人才予接受和认可。

4、投标截止后,招标人不再接受投标附件。

5、投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若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的,可以撤回,但其投标资格取消。

七、投标时间安排

1、于2003年6月11日领取招标文件(可以由网上获取招标文件),招标单位组织各投标单位进行现场踏勘和答疑,答疑内容由招标单位当场修改或作为补充通知在3天内以书面形式答复,请参加投标的单位派有关人员参加(可以网上答疑)。

2、凡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必须在2003年7月1日17:00 时前将投标文件根据招标人的要求密封或包装的投标文件送达招标单位。邮寄以当地邮戳为准。对要求密封的资料未经密封,无相应资质的项目负责人签字、无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无单位法人公章、逾期送达的投标书作废标处理。

八、设计方案评选

1、设计方案的评选依据:以能正确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弱电工程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规,符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设计内容、质量、深度符合招标文件及国家现行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相关要求。遵循可行性和适应性、先进性和成熟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开放性和标准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兼容性和易维护性的原则,达到高水平的智能化校园。

2、评标工作:评标小组由江南大学邀请国内权威专家组成,为保证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各投标单位和方案设计者不得参加评标小组,学校监察部门参与设计方案评选全过程。

3、弱电方案设计、网络方案设计、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内容分别组织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设计单位可以整体方案中标或以分项中标。

4、为保证评标工作不受任何干扰,评标工作由评标小组组长主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各投标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认真的评审,从中分别评选出第一名,由第一名中标。

九、投标酬金

1、设计方案凡达到编制深度,招标单位根据国家设计方面的有关规定给予投标单位酬金人民币3万元。招标单位不支付中标单位酬金,在施工图设计中另行确定中标单位设计费(分项中标按分项内容进行施工图设计)。

2、评标结束后,招标单位在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指挥部网站上公布评选结果,网址为http://xxq.sytu.edu.cn,并书面通知中标单位与非中标单位,非中标单位接到通知后7天内出具正式发票,招标单位收到发票确认后支付酬金。

十、其它

1、中标单位应分别根据专家的意见补充或吸收其它设计方案的优点,完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均要符合报建的要求。

2、设计方案无论录用与否,成果均属江南大学所有。

3、投标单位承担其投标书编制与递交中所涉及的一切费用,包括被邀或自行对现场进行调查等费用,无论投标结果如何,招标人均不承担。

4、投标单位中标后,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规定到江苏省无锡市各 级有关政府机关或行业部门办理承包弱电系统设计工作所需一切手续(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中标单位负责),并将复印件报送到招标单位,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中标单位承担。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夏鸿斌 电话:0510—5864536; 传真:0510—5805463; 邮政编码:214036;

电子邮件:hbxia@sytu.edu.cn

通讯地址:江苏无锡市惠河路170号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指挥部

第二章 技术要求

一、概述

1、系统建设目标

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校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将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校园。

要求在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一个以办公管理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智能化数字校园网络。

2、总体要求

按照系统设计目标,遵循系统设置原则,按照国家的技术规范,完成江南大学整个校园网络及弱电系统的方案设计。

投标单位设计时必须从一个完整系统考虑设计,信息也应当集成到一起。

3、设计原则

在进行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性价比,并满足今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2)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3)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设计和理念,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并能顺利地过度到下一代技术,关键设备应选用国际主流的先进产品。

(4)开放性和标准性。为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

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要求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标准性。

(5)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系统的设计中,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还要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

(7)兼容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单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兼容和维护。

(8)进行整体设计,按照高性能、高性价比、适度超前、留有余量,同时利用现有设备的原则分期实施。4.设计内容及范围:

根据学校规划,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因此,蠡湖校区的弱电工程及智能化系统建设要整体考虑,分期实施。设计内容包括管网系统、智能弱电系统、网络基础平台等基础设施平台及各种应用系统,具体包括:

(一)、网络系统;

(二)、弱电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2)图书馆系统;(3)通讯系统;

(4)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5)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系统;(6)校园一卡通系统。

(三)、应用系统:

(1)网络教学系统;(2)安全防范系统;(3)视频会议系统;

(4)大屏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

二、设计条件及依据

各子系统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应参照国际或国内最新标准。如未能达到国际或国内最新标准时,应使系统的设计、选用的设备和标准符合最新的国际、国内标准,并提供采用的国际国内标准、规范和所应用的最新版本的有关技术依据资料,并经有关部门认可后方能执行。

本工程除必须遵守有关建设法规、标准外,还须遵循通信、广电、公安、安全、保密、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相应标准和规定。

三、总体要求

(一)、网络系统

1、建设目标

网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除了为上层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提供高速通道之外,同时也是大多数弱电智能化系统(例如综合安保、多媒体教学、一卡通、电子公告等)的主要传输通道之一,因此,网络系统是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的重点。校园网平台不仅要能够满足学校目前的应用需求,而且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范围内也能够适应应用需求提升。

通过校园网络的设计和建设,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智能化校园。要求在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一个以办公管理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 8 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智能化校园网络。

江南大学园区计算机网络系统要实现全校建筑物的互联,为江南大学各类人员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服务,满足江南大学教学管理和科研的需要。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是江南大学实行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下一世纪高信息化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可扩展的、覆盖全院区域的网络,将江南大学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提供一个统一的计算机通信平台,是江南大学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关系到今后江南大学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必须本着务实,认真仔细的态度,根据需求,以高质量的设计完成一个真正适合用户需求的计算机网络。

2、设计原则

网络系统平台的设计除了满足总体设计原则外,还应满足以下原则:(1)、可管理性

网络系统平台设计必须考虑到管理方便的特性。网络结构层次要清晰、设备管理/配置管理需要简便。

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的设置每个用户对Internet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复杂的计费管理。

(2)、可扩充性

随着用户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网络可以方便地扩充容量,支持更多的用户及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必须能够平滑地过渡到新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用户现有的投资。

(3)、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校园网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话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QoS)、预留宽带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3、功能要求

1)实现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共享。

2)实现与建筑设备管理相关系统及教学管理相关系统联网。3)为江南大学的各个部门提供一个高速、优质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平台。

4)具备高速率、并可平滑的进行带宽升级。

5)支持多种虚拟网络划分。

6)支持高速地接入Internet、CERnet和卫星电视教育网等国际、国内各种主要互联网。

7)支持各种形式的远程教育。

8)支持VOD、视频会议及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和应用。

4、其他

学生公寓每个房间布置按每人一个网络信息点。

(二)、弱电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1)系统技术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是蠡湖校区弱电系统建设的基础部分。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与土建、装修、空调、水电等基础建设相配合,同时对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后,设计出更加合理化,高扩展性的系统。系统应根据相关国内及国际标准设计,系统汇总语音及数据系统的线路,从而组成一个模块化、系统化灵活性极高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连接及支持语音、数据及图象信息。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预留一定的余量。各单体建筑在室内管网设计时,除了充分满足本建筑内各弱电系统的需要,同时,必须考虑到该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各管理中心的需求,在进户管设计时,要求充分考虑并留有余量,不能成为室内外沟通的瓶颈。还应充分考虑分步实施过程中临时中心与规划中心的关系及今后的过渡需求。

设计单位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必须为成熟产品并有成功项目案例,并充分考虑将来网络结构改变、扩容及配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达到平滑过度的可行性。

(2)设计原则

综合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除了满足总体设计原则外,还应满足以下原则: 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即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便于模块式扩展和故障定位。

(3)主要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要为江南大学的语音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远程教学通讯等提供基础。满足电话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的速度和点位要求,预留校园网和电信电话网的接口。

2、图书馆系统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图书馆新馆弱电工程和智能化系统方案的设计要求如下:

10(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

图书馆建筑是建筑群的主干节点,为二级节点。图书馆建筑物楼内的HUB,为三级节点。图书馆建筑物楼内配置交换机,建立虚拟局域网。网络平台应支持现有的汇文系统的运行。

(2)校园一卡通系统

图书馆将使用校园卡作为图书馆读者借书卡。

(3)通讯系统

图书馆大楼内每层应有公用电话设备,办公电话按照学校有关要求配置在办公区内。

(4)广播及电视系统

图书馆大楼内分布设置广播系统,报告厅、会议室、馆长书记室及馆员办公室还应配置有线电视系统。大厅内设置电子显示屏。

(5)安全防范系统

图书馆作为子系统,应设立独立监控室,全面监控图书馆大楼;大楼内还必须有烟感防火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及安全疏散指示及照明系统;每个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

3、通讯系统

(1)设计目标

江南大学的电话网系统采用电信运营商的虚拟网,蠡湖校区的电话网主干由电信部门负责设计,各单体内的电话布线工程由投标单位设计。

根据江南大学蠡湖校区情况,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基于成熟有效技术的话音通信网,系统能够支持多种应用及多点组网。用以满足内部通信及对外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通信及服务的能力,减少内部通信费用。

(2)系统特点

通信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国际最新的通信科技,使其在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2)结合学校的业务实际,建立高可用性的通信系统。

3)扩充方便,设置修改灵活,操作维护简单,系统构筑时间短,能够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

4)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系统的资源,充分利用电话传输网络,考虑节省长期运行成本。

5)规范性与开放性。能够与Internet、学校业务系统等直接或间接互联并集成合作。

6)方便进行全面的管理。

11(3)设计原则

设计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语音、数据以相应的服务质量进行交换; 2)模块化结构且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3)满足所有各类内部拓扑结构的需求; 4)具有ATM兼容能力;

5)节约投资,兼顾将来通信发展的要求; 6)系统要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4、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1)设计目标

蠡湖校区播音系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向全校师生报导和反映学校各项活动的窗口。为此,在校园内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2)设计原则

除满足总体设计原则外,还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稳定性好、功能齐全。(3)系统功能

主要满足:外语教学(四、六级考试及外语广播教学);上下课打铃;广播。1)外语教育:满足学校外语教育,包括四、六级考试,英语广播教学等。2)音乐铃声及背景音乐功能:背景音乐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指定区域播放,不打扰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为校园增添轻松和谐的气氛。

3)自动播放功能:可以根据校历编制周一至周日的播放工作表,自动定时定点播出上下课铃声、音乐、外语节目、广播体操、校园歌曲等。

5)控制功能:可以实现多分区的控制。

6)紧急(消防自动)报警功能:室内广播和消防共用一套广播系统,消防广播符合有关消防规范,具有最高优先权。

7)开放和扩展功能:当校区扩大或者需要增加布点时,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展。

8)故障功放检测、显示、切换功能。

9)监听功能:可以在机房中随意选择听取某一区的广播内容,以便使管理人员对外部区域的音量和音质进行调整。

(5)区域分配建议:根据新校区整体环境,建议设12个区域即: a.南宿舍区 b.北宿舍区 c.南路景观草坪区

d.北路草坪区

e.行政办公区(第一教学楼)

f.设计、信息、机电大楼区(北教学区)

g.生工、食品、化工大楼区(南教学区)h.第二教学大楼区(6)其他需求及建议:

i.体育场南区(远期学生公寓)j.体育场北区 k.体育场中区 l.教师公寓区1)广播平台、广播主控室。包括播音室、机房、编辑室、导播室。2)采用广播播音分切,即每一播音区内由主控室单一控制,分路切换。3)每一区配置35W音柱10只,功放为350W(如功放功率大可增加音柱),草坪区配置10W音柱,每区域音柱配置间隔50到60米。4)主机房接入广播电视系统,以便及时转播有关信息。5)主机房设在行政楼顶楼。

5、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系统

(1)设计目标

江南大学的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用于接收电视网及校园有线电视网信号,在相关场合设置网络接口。建立校园电视台,自主接收卫星电视节目,并自办一、二个频道的节目。通过有线管理与节目制作系统传输送至各教室、学生宿舍等终端。

校园电视台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中心的演播厅、制作系统等资源,并成为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的学生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管理与节目制作,以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

设计方案必须符合无锡市有线电视台的发展规划。(2)方案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两套方案,一是有线电视系统,引入无锡市有线电视网节目;另一是卫星接受系统,利用该系统接受电视节目。两套方案必须同时考虑校内电视台及自办节目的建设与实现。同时要求并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技术上和经费预算上)。

(3)设计原则 满足总体设计原则。(4)系统组成

1)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2)自办节目制作系统; 3)电视节目播放系统; 4)电视信号传输系统。(5)功能要求

1)节目来源:接收的无锡有线电视节目源或卫星电视节目或自办节目。2)预留有线电视网传送的电视信号频道系统设置与无锡市有线电视网联网的接口。

3)电视电缆分配系统设计应考虑系统灵活性以适应以后用户终端的发展和功能变化的需要。(6)其他

1)有线电视学生宿舍区的布点,到楼不到每个宿舍。在每个宿舍楼楼层的公共部位设置终端。

2)全校有线电视用户总数估计2000户左右。3)有线电视台设在田家炳楼,点设在师范学院。

6、“一卡通”系统

1、设计目标

校园“一卡通”系统工程的重要目标是:以智能卡为载体,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智能卡具有身份标识及认证功能、校园电子消费功能、银行信用卡支付储蓄功能等,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总体目标。

2、设计内容

各投标设计单位只进行“一卡通”的管线设计,不作系统方案设计。

3、设计原则

根据系统当前的应用需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总体原则要求。

(3)功能要求

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 1)一卡通财务收费管理; 2)一卡通网上财务信息查询; 3)一卡通学费收费收缴管理; 4)一卡通消费管理:

就餐、开水房的收费、澡堂的收费、上机收费、图书收费、医院就诊收费、电信收费、其他消费(校内商店、复印室、体育馆、文娱场所等); 5)学生管理:入学、毕业、公寓管理等; 6)考务管理; 7)教材管理; 8)考勤管理; 9)门禁系统; 10)信息查询。“一卡通”系统的管线设计应满足上述功能要求。

(三)、应用系统:

1、网络教学系统

(1)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学功能,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以网络教学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网络教学系统拟采用基于校园网的全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

1)系统包括:基于校园网的实时教学系统、非实时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2)系统为全数字化运行方式,教学电视节目采用数字化后存放在教学资源库的视频服务器中,通过VOD点播系统调用。故在多数多媒体教室里不再设置模拟视频信号传输系统,只在少数可能用于开会和其他活动的大教室里安装有线电视系统。3)所有教室都能上网;

4)多媒体教室中设备按标准配置。(2)功能要求

1)实时教学系统。在教室里,教师可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直接用于教学;可事先下载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室里的单机上运行;在若干个中心教室里装有实时教学系统,可将教师在中心教室里的教学活动同时传输到其它教室,实现同步课堂教学;

2)非实时教学系统。该系统支持学生在任何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课件等资源进行自学;可通过网络以各种形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包括讨论、上交作业、答疑、小组讨论、测验等;

3)教学资源库系统。该系统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库等,利用Web技术、流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提供完整的教学信息资源服务,支持网络教学; 4)网络教学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对网络教学进行管理,包括网络课程的排课、选课,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成绩统计、分析等处理系统。(3)设计原则 1)全面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囊括教学管理、多媒体工具和资源管理于一体,从而实现网络教学过程的宏观管理,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2)简单化

全部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便于安装、使用及管理,管理和使用完全基于WEB方式,客户端只需要使用通用浏览器就可登录并使用平台。

3)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

支持各样的操作平台,也支持大部分的主流数据库服务器。(4)其他说明

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建设已列入学校“211二期工程”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建议在本系统实施中加以考虑。

2、安全防范系统

(1)设计目标

江南大学的安全防范系统的总体功能是有效地、真实地记录和监控各出入口的出入情况及重要位置的工作情况,保存高质量的录象回放资料,便于有关部门的随时查询,一旦有警情发生,能在第一时间将报警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同时可向无锡市110报警中心报警,并为警方的接处警提供重要信息和资料,从而完善重要场所的安全保障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校园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2)设计原则

满足总体设计原则要求。(3)系统内容 系统的工作范围包括: 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2)防盗报警系统;

3)门禁系统等(门禁系统方案设计在一卡通系统考虑,本次设计只考虑布线)。

(4)安防系统的组成和布防

安防系统设防划分为以下四个部位:

1)公共部位:主要出入口通道、大厅、对外通道门、消防通道门等。2)开放部位:会议室、活动室等。

3)要害部位:各种系统监控中心、通讯中心、计算机中心(微机室)、财务室、档案室、机要室、武装部的武器库等。4)设施部位:变配电室、通讯机房等。

3、视频会议系统

(1)设计目标

会议系统建设是推动教育系统在新形式下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内容之一。采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和数字技术,使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会议系统能够提供为大规模、高科技、智能化、现代化专业会议场所服务,该场所主要用于举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国家教育视频会议系统互联。

16(2)设计原则

除了满足总体设计原则外,还应满足以下原则: 服务性和便利性: 为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需求,系统应能为客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增值的服务。

(3)功能及技术要求:

数字会议系统主要实现了会议表决、会议登记、视频传输、大屏投影、自动跟踪摄像等会议功能。要求有专业扩声系统,扩音系统保证场地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和长时间提供足够的声压,高音符合环保要求。服务器必须采用高标准配置。灯光系统必须达到数字会议系统会场专业要求。设备装置便于操作,简洁美观。系统具有先进性。

系统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视频会议系统设备与接入技术规范和会场要求。

4、大屏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

(1)设计目标

江南大学的大屏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设计应体现绿色节能、以人为本、高度自动化与信息化等特点;应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技术;通过优化设计,建成投资合理、反映时代精神并具有优异性能的现代化楼宇。

(2)设计原则

该系统设计应着眼长远目标,统筹规划;立足需求,确保安全实用;坚持开放性、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原则,为分期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3)功能要求

通过LED显示屏发布图文消息、通知、广告等,同时可放视频信号。信息查询系统主要提供综合信息查询服务。

(4)其他要求

共设八个大屏显示器,每个大门各一个(计六个),每个学生宿舍区主干道各设一个。

附件:

1、江南大学新校区建筑物一览表;

2、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修建性详规总图;

3、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弱电管网图;

4、江南大学弱电管道工程方案说明;

5、校园广播区域分配平面图。

江 南 大 学

智能化集成系统方案 篇6

1.1.1 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指将各智能化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它们相互间可以进行通信和协作,即实现子系统间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任务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从而提高对建筑物的综合管理能力。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要对辖区内所有建筑设备和建筑物内的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大厦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

系统能够通过屏幕实时动态地显示整个系统的网络运行状况及各个子系统的工作状况,综合各个控制系统的状态信息,提供相关报告。

在控制台能对各子系统流程进行监视,能及时对系统内的故障进行预警和报警,预警和报警的阀值可自行设定。在控制台能迅速准确地诊断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故障并排除;对于控制系统的故障,能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

系统能够全面的综合节能管理(比如空调风机系统、电梯系统等的节能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管理。

1.1.2 系统功能要求

通过设备的自动监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灵活的特点。

1.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物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

2.分散控制:在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管理,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3.优化运行: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应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节假日设定等功能。

4.信息共享:实现与通信管理系统之间通信的能力,预留接口与物业管理系统实现各系统数据库的共享,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系统通过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各子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大大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重点为集成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外围系统之间的信息畅通提供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

5.跨子系统联动:与各子系统之间,实现监测信息的通信,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联动。弱电系统实现集成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上,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控制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6.易于升级:采用先进的组网结构,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今后的系统升级和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7.提供管理平台:为建筑物的现代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与软件环境。8.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1.1.3 智能化集成系统内容

智能化集成系统将集成以下内容: 与楼宇自控系统(BAS)的集成。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成

与公共安全系统(SAS)的集成:包括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与一卡通系统的集成:包括门禁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停车场系统

1.1.4 系统集成层次

BMS系统集成将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系统化的集成具体如下: 1.物理层 1)综合布线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2.监控层 1)楼宇自控系统

a)BMS系统与BA系统的主机相连,通过BA系统提供接口汇集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检测参数,并对各类数据进行积累与总计。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机组、各种泵、电梯的运行时间、起停次数和配电柜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积累与总计,以便更好地进行物业管理。

2)综合安保系统

a)闭路监控系统和BMS数据流,通过通用协议向集成平台传递信息,在BMS集成平台和安保防灾智能化集成平台以及授权客户端,均可以实现对安防系统的监控。

b)重点摄像机的图像监控 c)云台或快球摄像机的转动 d)重点摄像机的存储图像信息

e)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 f)安全防范系统与各子系统的联动:

g)安全防范系统与智能照明系统联动,安防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智能照明系统启动报警区域的照明;

h)安防系统与消防系统的联动,当出现消防报警信号,安防系统将启动其子系统进行人员及车辆的疏散;

i)安防系统与INS的联动,安防系统发出报警,在与大屏幕系统进行联动现实报警点实时状况;

j)安防系统与CNS的联动,安防系统可将报警信息以手机短信息及语音提示的形式通知物业管理人员或管理层。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F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BMS数据流(限于消防法规,只监测不控,为单向),消防报警系统通过OPC协议向集成管理系统传递信息,内容包括系统主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火灾报警探测器的工作状态、探测器地址、位置信息、相关联动设备的状态。

b)如大楼内某防火分区发生火警时,除消防报警系统的报警显示外,在集成系统工作站上自动以动画方式显示出该防火分区的报警信息,包括火警位置以及相关联动设备的状态。相关的联动还包括与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如:

c)发生火灾报警时,消防系统根据报警点的位置信息,查找到附近摄像机编号;通过网络,向集成系统发送联动申请。

d)集成系统根据联动申请,可进行如下工作: e)向CCTV系统发送视频控制指令;

f)向建筑设备各系统发送控制指令,如关闭空调,关闭楼控的相应系统,变配电系统关闭相应位置的供电等。

g)摄像机对准火灾报警发生部位;

h)矩阵切换报警图像在大屏幕指定位置显示;

i)矩阵切换报警图像到与硬盘录像机指定端口连接的矩阵输出端口; j)硬盘录像机进行报警录像;

k)当火警得到确认,进行语音拨号拨打119报警; l)向相关的管理人员发送报警短信或拨打报警电话;

m)当出现火警并确认后,联动门禁开启电磁锁,打开出现火情层面的所的房门的电磁

锁,以确保人员的迅速疏散;

n)启动公共广播系统,播放人员疏散通知;

1.1.5 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作为整个楼宇的集成系统,必须是以开放系统的概念为基础,形成开放、分布式的结构。采用分层、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整个系统分3层构建:

第一层: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标准转换。

第二层:数据处理层,专用于数据管理和高级应用功能,以一个实时数据库为核心,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事件处理和通知、内部运算和历史数据存档。

第三层:人机接口层,专用于各级操作员对系统的监视和操作。

系统集成是以系统集成、功能集成、信息集成、网络集成和相应的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结合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开放性设计技术。

基本要求如下:

1.系统采用人性化设计,要具有可视化,简单化,图形化等特点。2.系统界面要同时支持WEB方式(B/S)和普通方式(C/S)浏览模式。3.系统界面在风格和使用上应具有一致性,操作简单。

4.系统界面支持多窗口显示,在同一屏幕上显示多种不同信息的内容。

5.系统界面要以动态图标、颜色变化、声音指示等多种手段体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6.在监控部分界面的操控方面,系统的应用只需要操作鼠标便能实现各主要操控、调配及监视的功能运作,即点即得。系统界面高度图形化,并能提供了大量的趋势图和图表,使得操作者对所需的信息一目了然。

1.1.6 系统技术与功能要求

1.系统技术要求:

1)应根据用户使用和管理需求,把用户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等组成一个完整协调的集成系统,实现优化控制和管理,创造节能、高效、舒适、安全的环境。

2)集成系统应具备与各子系统联网通讯的能力,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语言、数据、图像的资源共享。

3)各子系统与集成系统之间可有不同的通讯、连接,子系统具有独立的监控功能,不宜接受集成系统的统一控制,能够将运行数据发送到集成系统,按照集成系统的指令改变状态或运行方式,实现优化控制、管理。

4)应用集成应采用客户端为浏览器的B/S/S的三层应用体系结构。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客户端、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的层次结构划分为: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将经常会发生变化的核心业务逻辑进行抽取,并部署在与数据库和客户端不同的中间层。集成平台或框架应采用国际、国内知名厂商产品,集成平台不应与某一子系统硬件绑定或受制约,确保整个集成的开放性与设备的无关性。

5)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业主需求灵活客户化定制,能确保系统扩充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6)采用跨平台技术,支持Windows,Linux、Unix等多种操作,支持SQL Server、Oracle、DB2等多种数据库,系统提供随时、随地的Internet访问。

7)完善的报警管理和安全措施。系统的权限至少应有多级操作权限,支持系统自动注销时间设置,可自动注销当前登录的客户。

8)表示层用户界面统一采用标准浏览器,无需安装复杂的网络、数据库等连接,无需随开发工具的界面控制驱动程序,如需要在浏览器中嵌入必要的界面控制内容,系统应提供简便的自动下载及安装功能,最大限度降低人工干预,降低系统的维护工.作量、维护成本,改善运行效率,可省去购买传统系统中前端工作站软件的费用。

9)支持多种报警传送方式,其中包括e-mail电子邮件、传真、SMS手机短信、弹出式网页,为整个建筑物提供更为安全的故障处理机制。

10)系统架构必须采用与当今主流信息系统相同的架构,完全使用楼宇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依托集成平台开发后续的信息管理系统。

11)可接受时钟系统的时钟信息,并进行同步。2.系统业务功能要求

1)全局监测和管理、历史报表统计和趋势分析:实时监视各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在地图上显示出来。打开相关的页面,可实时地看到所管理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任一个设备或关键点的状态,这些信息在页面上以图形、文字、动画的方式显示出来。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历史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可以生成管理员所需要的各种统计图表,并能进行运行状态趋势分析。

2)重要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及分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应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综合管理、调动各子系统,从而具备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故障报警综合处理:当某个设备或关键点发生异常或其他重要事件,系统会以报警、事件的形式,及时在页面上用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事件性质提出事件重要性及依据数据共享及系统联动原则提出事件影响范围及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程度,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及方案。报警信息应具备高效性,故障定位准确性,针对性,全面性。避免误报、漏报、避免一个故障,多条报警信息,多条解决方案的情况出现。

4)系统要具有报警管理功能:系统的报警信号包括反映报警重要程度的报警级别、报警发生的子系统、报警的具体位置等,能根据报警级别决定报警信息的显示颜色和顺序,不同的报警可设置不同的声音、提示语。

5)子系统间联动控制:各子系统本身是独立工作的系统,但智能集成系统将它们集成起来,可让它们协同工作,一个子系统的动作可触发另一个子系统的动作,即联动。智能集成系统的联动控制可采用软件或硬件的方式去实现。在关健的地方可以软、硬联动同时用,以实现双保险。

6)智能集成系统具有与各个子系统的通讯接口,集成了相关子系统的所有数据,对子系统拥有完整的数据采集及命令下达通道,集成系统具备了与运营需求相关的、可实现系统间协调工作的全部资源。集成系统软件的逻辑判断功能模块从各子系统获取必要的相关数据,经过自身的逻辑判断,再将逻辑判断的结果输出到各相关子系统的控制系统,最终通过各子系统完成既定的控制功能,或为运营操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必要的操作序列。

7)综合管理:智能集成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将各个子系统传送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并按规则进行记录,创建相应的数据库,并能产生各种丰富的管理报告、报表。软件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提供系统运行记录、故障报警记录和用户日志的查询,查询结果可以生成报表。

8)提供直观、方便的管理工具,支持用户多级管理、权限控制和审计。支持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具备多层次管理的权限设置功能。

9)系统可以监视消防报警系统状态,但不得对其进行控制

1.1.7 软件功能参数 1.1.8 系统结构

多进程、多线程的Win32规范设计 基于Web的多层架构,支持B/S运行模型 开放的数据接口,透明的网络管理技术 内嵌Script命令语言,满足用户各类需求 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多级权限管理

基于OPC技术的、组件化的系统

支持Windows xp/NT4.0/2000/2000 Server/2003平台

1.1.8.1 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系统最大监控点数:100000 系统实时数据传送时间:≤1s 系统控制命令传送时间:≤1s 系统联动命令传送时间:≤1.5s 系统信息差错率:≤10-6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4320小时

1.1.8.2 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1.OPC客户端(OPC Client):系统底层服务程序,负责所有子系统的接入,负责从OPC服务器采集数据,接收OPC事件与报警服务器发送的事件和报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动态库写入实时数据库服务器(RDBS)。OPC客户端程序在运行中能够动态监视OPC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控制OPC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并将从OPC服务器采集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以数据包形式显示数据传送情况,同时也能够启停数据的采集过程。

2.实时数据服务器(RDBS):存储和管理实时及历史数据,处理和实现用户编写的联动处理逻辑代码,为数据转储工具(DST)提供服务。

3.系统配置工具(System Configure Tool):系统的二次开发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常规配置(包括后台脚本配置、数据库属性、全局变量、子系统监控点配置、区域配置、IO驱动设置)、高级配置(包括权限配置、时间表配置、联动配置、历史数据配置)的工具。

4.时间表任务调度 系统可以进行在线配置,按时间程序执行相应的操作,以节省费用,和提供方便。

联动任务调度 系统可以进行在线配置,联动触发条件满足后要执行的联动任务信息。权限管理 在系统中,系统改进和增强权限管理的功能,对每个人员能否访问系统,以及每个人访问系统时的各种操作能力,允许系统管理员进行限制和管理。账户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组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可以在线进行用户权限管理。

5.系统路径设置工具(BMSConfig):设置运行系统各种配置信息文件的路径。6.值班管理工具(OnDuty):值班台。二十四小时运行,值班人员通过它监视系统任何时候有无异常事件发生,保证即使所有的IE客户都关闭的情况下也不会有重要事件被忽略和遗漏。当异常发生时,值班台可对系统报警、特殊事件提供多种形式处理(包括语音、声

光、传呼报警等)。

7.Web图形组态工具:监控画面编辑工具,用于生成和编辑监控组态画面。二次开发人员使用此编辑工具,为每个具体工程开发各不相同的监控界面。

8.设备信息管理工具:设备管理是对智能楼宇所有运行设备的档案、运行、维护、保养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保养管理、维修申请/工作单管理。

1.1.9 硬件设备要求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篇7

1 系统构成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先进, 具备相当程度自动化水平的运输体系。其中信号控制系统的构成必须与整个交通运输相适应。

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中, 把信号系统划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设备在运量较小、行车密度较低的线路上, 可配置联锁设备、自动闭塞、机车信号和自动停车系统;第二层次设备在运量较大、行车密度较高的线路上, 可配置列车自动监控 (ATS) 系统和列车自动防护 (ATP) 系统;第三层次设备在运量大、行车密度高的线路上, 配置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和列车自动运行 (ATO) 系统。

对于第一层次的设计方案, 是在所有的设计配置当中水平最低的, 这种配置方式的应用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因为它要求轨道上运行的列车在行驶间隔上不能低于三分钟, 也就是说行车的密度要小。如果说在行车间隔上有所改变, 密度加大的话, 那么这种配置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并且将会是大面积的改造, 耗费的工程量比较大并且浪费了很多以前的设施。这种配置在信息的存储方面比较小, 那么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 需要司机来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进行掌握, 人工的控制要占据很大一部分。虽然说有以上的种种的弊端, 但是这种配置在目前来说是国产中生产效率比较高的, 不需要引进进口的设备, 成本价格比较低, 所以在我国还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种配置的系统比较适合应用于中小城市或者郊区中, 因为在列车的行驶密度上比较低, 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会维持一个比较平稳的运行状态, 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对于第二层次的配置系统, 在性能上要比第一层次的高一些, 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控制性也要大很多, 完全可以由控制系统自身来完成。但是这种配置系统目前在国产方面的生产效率还比较低, 所以说在成本上会所提高。这种配置系统有很大的改造空间, 如果城市轨道运行发生了改变, 运行的密度加大了, 那么向第三层次进行升级有一定的技术条件, 完全可以达成, 所以说不会出现大量的工程废弃。在现代阶段这种配置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一般的城市都能够适用, 在城市的轻轨交通中, 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第三层次的配置系统来说, 其在技术含量方面比较高, 主要适用于在行车间隔小于两分钟的线路中, 在安全控制方面完全可以由系统来进行操作, 列车在运行的时候, 每站之间的停靠, 折返操作, 都是可以通过控制中心来进行操作的, 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的比较深入。但是这种配置系统目前在我国的生产率非常的低, 所以说在造价方面非常高, 这个是在应用的时候不利的一面, 可其系统配置的智能化程度非常高, 在一会的社会发展中, 对于城市的轨道建设将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为城轨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配置的系统设计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应用非常的先进, 对于城市的轨道建设会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在城市的地铁建设中, 尤其是运行量比较高, 密度大的城市, 这种配置方案是首选, 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 主要技术方案

2.1 设计行车间隔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适应乘客运量大、行车密度高的特点, 往往采取缩短行车间隔的办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旅客候车时间以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列车编组辆数, 节省工程投资。但是由于信号ATP系统技术的限制, 如轨道区段的长度、“车-地”通信的有效速率、列车进路的建立和恢复时间等等因素, 正常的行车间隔不可能无限制缩短。换言之, 最小行车间隔极大地影响着信号的ATP系统方案和工程造价。确定合理的行车间隔时分成为信号ATP系统方案设计的控制参数。

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 应结合线路近、远期运量, 以及工程实施方案、ATS调控能力等综合因素, 确定一个合理的满足运营要求、节省工程投资的设计行车间隔。

2.2 ATP信息传输方式

ATP系统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设备, 它由轨旁设备和车载设备组成, 列车通过地面ATP设备接收运行信息, 实现列车的间隔控制。ATP设备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 一是按“车-地”ATP信息传输方式分为连续式和点式发码方式;另一种是按对列车控制方式分为模式曲线方式和阶梯式控制方式。其中按前一种划分的两种ATP设备工程造价差异大, 是选择ATP系统方案的主要比较点。

连续式的ATP设备一般可利用轨道电路或连续敷设的电缆向车载接收设备连续不断地传递地面信息。其特点是信息传递实时性高、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点式ATP设备利用地面应答器或点式环线把地面信息传至列车。这种方式实时性较差, 但技术简单、造价低廉。

控制实时性较差高行车间隔大于90s可小于90s自动驾驶功能尚无产品有列车检测功能需另设轨道电路有系统扩展对行车干扰较小对行车干扰大安装调试周期较短周期长工程造价较低高维修成本低高生产厂家少多。在我国现有的地铁交通中, 由于运量大、行车密度高、地铁隧道内驾驶条件较差等特点, 均采用连续发码方式的ATP系统是适宜的。

随着点式ATP技术的发展,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特别是城市轻轨工程中采用点式ATP设备显得越来越合理。在点式ATP系统中, 以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西门子公司ZUB120为例, 其主要的技术指标如下:

·传输制式移频键控 (FSK) , 串行

·传输速率50k·-1

·传输间距130~210mm

·电码可靠性循环码多次判断, 海明距为4

·电码长度可编程有用比特96位

·机车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104h

·地面应答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9×105h

3 小结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篇8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息系统;车载信息;PIS系统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2-0209-01

车载乘客信息系统是乘客信息系统(PIS)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控制中心、广告编辑中心以及车站控制等系统,对所需信息实时编辑、制作、传递并通过车站火车上显示器,为地铁乘客和地铁员工提供以运营信息为主,商业广告为辅的多媒体综合信息显示。PIS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直观、高效和人性化服务,通过正确的服务信息引导,使乘客安全、便捷地乘坐轨道交通;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运营效率、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本文将提出乘客信息系统(PIS)方案,对该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1车载乘客信息系统描述

本乘客信息系统(PIS)方案可以向乘客发布更直观、更形象的各种有用信息,可以提供列车到发时间、转播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传输摄像监视画面,每日股票信息等多种资讯和信息。由于该系统可以显示多种多媒体信息,为铁路系统开创一个新的商机--多媒体广告业务。该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归结如下:

1)列车服务信息显示功能。控制中心实时接收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服务信息,提供到站时间、运行方向、阻塞/异常、特别服务等信息。

2)实时信息显示功能。包括新闻、天气、通告等。

3)定时自动播出功能。系统可以根据事先编辑设定好的播出列表自动进行资讯的播出。播出列表可以为日、周、月,播出无需认为操作。

4)时钟显示功能。可以读取时钟系统的时钟基准,并同步整个列车设备的时钟,确保终端显示屏幕时钟的准确性。

5)城市形象宣传功能。可以引用一个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平台,通过形象视频、图片、文字的播出,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形象宣传。

6)紧急疏散功能。预先设定多种紧急灾难告警模式,如火警、恐怖袭击等。当指定灾难发生时,由自动告警系统或人工触发,进入紧急灾难告警模式,此时相应的终端显示屏幕播放乘客告警信息及人流疏导信息。当发生非预期的灾难时,通过中心操作员或工作站操作员工作,可以即时编译各种告警信息,并发布至指定的终端显示屏幕播发乘客警告信息及人流疏导信息。

2方案可行性分析探讨

1)设计构思。该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将录制的或者接收的数字电视广播或其他流媒体信号,通过车载LCD显示控制设备实现列车车厢内视频和文件信息的发布。

2)技术分析。车载子系统获取信息的来源通常有三种方法:在车上播放预先录制节目的DVD光盘;在固定的地点,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列车传输信息;通过车载无线集群系统向列车传送信息。因此,为了满足列车的传输信息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①无线局域网由IEEE 802.11工作组规定的无线通信系统。802.11b通常被称为WiFi,工作在2.4GHz,可支持最高11Mbit/s共享接入速率。802.11g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支持最高54Mbit/s的速率,工作在2.4GHz,与802.11b兼容。②为保证车载播放设备,支持断点续传、定时下载、缓冲播放。

3)技术选取。①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制式的选择。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由IEEE 802.11工作组规定的无线通信系统。最初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用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有2Mbit/s。②嵌入式开发工具的选择。基于使用Windows CE开发容易上手的特点,选取Windows CE作为嵌入式开发的工具。

3方案总体设计

3.1总体描述与系统框架

本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分为车载显示发布系统和移动电视引入系统两部分。车载设备主要通过数字移动电视机顶盒接收发布自车站或控制中心的列车运营信息、紧急信息、乘客服务信息,通过车载LCD 多媒体显示控制器进行解码合成后,在本列车的所有LCD 显示屏上实时播放。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能实时播放各种信息,包括实时电视转播、节目录播、准实时播出等视频播出,也能实时接收由控制中心传输的各种通告、紧急信息和运营信息等。车载显示发布子系统为轨道交通车载子系统的一部分,车载子系统主要包括车载信息显示部分、车载监控部分、车载网络部分等,车载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2各子模块的实现

车载显示设备主要负责利用WLAN 设备将车上监控视频、互联网数据、火灾报警信号、车辆故障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或车辆段等需要的地点。列车通过车载数字移动电视机顶盒接收DVB-T 实时数字电视信号、WLAN 设备接收转发的流媒体信号、TETRA设备接收发布紧急信息和乘客服务信息等内容,以上信息再通过车载LCD显示控制器进行解码合成后,在本列车所有LCD显示屏上实时播放。

车载显示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车载服务器、显示控制器、数字移动电视机顶盒以及SDI信号传输器等设备,如图2所示。所有的信息(视频信息、广告信息及其他所需的图文信息)在控制中心进行统一采编、管理及任意修改终端显示屏内容并设置相应的信息源设备。实时性信息能通过TETRA和WLAN无线网络由控制中心向各线路运行的列车同时实时广播传送。

图2车载显示控制部分示意图

4结语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出乘客信息系统(PIS)方案,该信息系统方案可以为乘客发布更直观、更形象的各种有用信息,可以提供列车到发时间、转播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传输摄像监视画面,每日股票信息等多种资讯和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平瑞,焦晓辉.城轨交通车载信息系统方案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8,18(02):125-126.

[2]韩西安,陈忠兴,蔡晓蕾,等.浅析北京地铁5号线乘客信息系统[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21(05):32-33.

上一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题(海南卷,含答案)下一篇:工作进取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