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机局工作职责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农机局工作职责(精选9篇)

市农机局工作职责 篇1

在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中,来宾市紧紧依照“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严格对照标准和要求,探索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有效地维护了农机安全生产稳定,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截至2013年底止,相继有兴宾、象州、武宣、合山、金秀等5个县 (市、区) 分别获得“全国平 安农机示 范县 (市、区)”殊荣,通过率达83.3%,所占比例居全区第一、全国前列。尤其是2009年3月,全国平安农机工作会暨广西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现场会召开,来宾作为唯一的现场参观点,来自全国、全区的与会代表近350人用一天时间参观了5个典型现场。市人民政府市长、兴宾区人民政府区长分别在会议上介绍了来宾市和兴宾区的经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大会上说:“来宾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工作成效

一、“平安农机”实现零伤亡

来宾市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认真抓好拖拉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考试发证、安全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7年来,全市农机安全生产保持没有发生一起农机伤亡事故的好成绩。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年度履职考评连续7年被自治区确定为“优秀”等次,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走在全区的前列。

二、“平安农机”创出经验

在创建活动中,来宾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区推行了市、县、乡“三级”联责;市、县、乡、村“四级”联防;市、县、乡、村、农机手(农机合作社)“五级”联动机制。兴宾区农机安全生产实行“三员”管理制度、象州县开展“平安农机戏剧走乡进村”文艺演出、武宣县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八个一千”活动、合山市“平安农机整村推进”、金秀县农机手“十户联保”机制建设。每个县形成了抓一个特色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三、“平安农机”成品牌

以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和自治区农机局、安监局的充分肯定为动力,来宾不断争创和打造全国、全区品牌。2010年5月,广西“百万农民”文明交通宣传员行动启动仪式在来宾市象州县隆重举行。2011年5月,来宾市被自治区确定建设成为全区“百万农民”交通宣传示范点。2012年3月,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暨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来宾召开,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副站长涂志强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来宾的做法。2014年6月,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中心主任倪洪兴等到来宾市调研平安农机示范建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主要工作措施及体会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精心组织实施创建活动

来宾市把创建平安农机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具体抓,市、县、乡、村四级共同抓。市人民政府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创建平安农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印发方案,经费上给予支持,把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从市到县到乡到村层层签订了创建平安农机工作责任状,做到了领导机构明确、责任任务明确、内容方法明确和标准要求明确。

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来宾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自治区农机局、自治区安监局、公安厅交管局等部门领导多次到来宾市指导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对来宾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有力推动了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活动的有序稳步发展,是组织实施好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关键。这是来宾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最大体会。

二、夯实基础,建章立制,建立创建“平安农机”长效机制

(一) 探索建立工作新机制,创新创建工作方法。

如何调动广大农机经营户、拖拉机户主及驾驶人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是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及成效大小的关键。来宾市在创建工作中,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权责利有效结合、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激励约制机制。具体实践:一是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机经营户、拖拉机户主及驾驶人等参加农机合作社,使他们既是合作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又是农机安全责任的共同体,调动他们参与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维护乡、村、屯农机安全生产秩序。二是探索“互联互保、互相监督”机制。如金秀县因地制宜采用“十户联保”有效机制,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以十户农机户为单位,将住房相邻的居民组成联保单元,并由村民 (有机户) 推选出联保中心户长,负责联保单元成员的分工和日常联络等工作,“十户联保”单位分别和所辖行政村委、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和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农机群众基础工作局面,以保证整个自然屯的平安和谐。

(二)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

1.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牌证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牌证业务,落实岗位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制度,严把入户关。

2.规范驾驶操作人员考试管理,落实考试工作责任,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行为,严格执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各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定标准,严把考试关。

3.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严格执行业务规范,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检验行为。

4. 规范农机安全检查行为。按《广西农机安全违法行为处理工作规范》的规定行使职权,不缺位,不越位。积极主动与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做到执法标志统一,执法手势规范,文明执法。

5.规范业务档案管理,提高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6. 规范为民服务监理模式。采取“培训考试到乡村,年审检验到村屯,维修服务到田头,宣传动员到农家”流动监理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三) 完善监管网络,夯实创建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在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中,每个平安农机示范乡 (镇)都建立农机安委会,由乡 (镇)领导、村 委主任分 别担任乡(镇)、村农机安委会主任,村干部、机手代表、小学校长担任村农机安委会领导成员。工作的主要亮点是:一是在每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建立“六有”和“五落实”(“六有”即有领导负责、有共管机制、有必备设施、有人机台帐、有安检宣教、有目标考评;“五落实”即镇、村两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农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宣传阵地落实、为机手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实) 工作规范。二是建立和完善“三员”(乡镇设有专职农机安全管理员、村级设有农机安全协管员、自然屯设有农机安全监督员) 管理制度。目前全市有专职农机安全员352人、农机安全协管员1792人、农机安全监督员3527人。三是落实基层工作人员待遇。为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各县 (市、区) 从财政划拨了资金用于落实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和自然屯农机安全监督员的待遇,给他们一定的经济补贴,使他们主动做好群众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目前,全市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建立了创建工作规范,夯实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基础,建立了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四)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作,形成创建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定期召开1次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交流、通报、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状况。二是明确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职责。安监部门负责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总体协调,农机部门负责抓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公安交警、交通、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各种重大活动,营造平安农机创建浓厚氛围。三是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加强协作,联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农机事故隐患。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创新创建工作方法,建立创建长效机制,是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的主要抓手。靠制度来保障更可靠、用制度管人管农机更有效。这是来宾市在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实践中的主要体会。

三、加强宣传教育,娱教于乐,提高创建工作的全民参与意识

来宾市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平安农机不断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几年来,主要开展了“农机安全进乡村、进农户、进学校、进机关、 进社区、 进街道”、“保安全、助奥运、送安全知识下乡”、“农机安全送教下乡”、“六个一”宣传教育等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六个一”活动,深受广大乡村农民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来,全市开展现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1100多次,出动人员4500多人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资料26万多份,发送农机安全知识短信息、张贴标语和拉挂横幅10万多条,直接受到教育人员达38万人次,创建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创建平安农机工作应扎根于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农村是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主阵地,农民群众是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宣传教育对提高农民群众农机安全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娱教于乐,可极快提高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全民参与意识,在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是来宾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切身体会。

四、狠抓重点整治,消除隐患,增强创建工作成效

(一) 抓好重大节庆重要农时专项整治。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整治工作力度,抓好春运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活动时期和重要农时的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二) 抓好重点路段专项整治。

建立农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抓好农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路段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专项经费对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金秀县三角乡农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路段进行整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隐患排查,落实人盯人、人盯机、人盯路等“三盯”防范措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危险路段的整治。

(三) 抓好违法行为集中专项整治。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拖拉机驾驶违法行为,在全市范围内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分阶段持续开展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证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形成对严重违法行为严管重罚的氛围。2006年至今,全市参加路检路查人员达5万多人次,检查拖拉机12万多台次,处理农机违法行为2万多人次,有效地消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创建平安农机,首先必须保安全。抓好重点整治,及时排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既可巩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局面,又可提升农机系统的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创建工作成效。这是来宾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一大启示。

北镇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分析 篇2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现状;措施;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2-0074-02

近年来,随着北镇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管理机构和社会人士认识到农机合作社这一专业组织是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作业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其存在使得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能够更快地在当地农机化生产中得以应用和推广,使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连年提高,使得“种田不下田、秋后就分钱”的希望得以真正实现。农机合作社发展这一课题成为农机化专业人员必须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内容。

1 北镇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2005年北镇市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首家注册成立以来,在各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配合下,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分布到全市农业经销商生产的各个环节。截至2016年初,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家,农机合作社入社会员600人,固定资产达到13 100万元,机具数量1 950台套。北镇市农机装备中先进适用的玉米收获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机具有80%为合作社拥有,农机作业面积达13.3万hm2,服务农户20 000多户,农业机械化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北镇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北镇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措施

北镇市积极采取措施,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前奏,采取政策鼓励、多方引导的办法,全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步伐。

2.1 强化组织与领导

为深入发展农机合作化组织,北镇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将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列入年度农业目标管理考绩实施细则并确定为重点项目,下发给各部门、各乡镇部署执行。细则规定:经市场监督部门批准,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万元以上,会员80户以上,按照合作社法设立账目、规范运行,年终考核得5分。同时,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农发局局长为副组长,基层各乡镇(街道、农场)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及局直各单位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督促该项工作的执行与落实,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组织保障。

2.2 实施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北镇市采取“宽进严管”的原则,对已经在市场监督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由农机管理部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部门标准的规定,开展“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指导合作社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均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化生产标兵单位,先后涌现出多个优秀领军型农机合作社,例如:绪全、双丰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多次被授予锦州市、北镇市劳动模范,并被选举为北镇市政协委员;双丰农机合作社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

2.3 争取政策扶持

北镇市各级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在信贷、税收、用地、用油、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落实,引导农机合作社优先购置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周到的高科技设备,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与使用,带动农民更换适用农机设备,优化当地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机化发展奠定设备保障;在落实国家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作业项目时,向土地流转面积大、机械设备优良、技术可靠的农机合作社倾斜,以点带面,发挥良好的示范、宣传、引领作用,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技术,享受国家的惠农助农政策,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农民致富创收做出贡献。

2.4 做好培训与指导

在积极组建、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同时,以农机推广科研机构为载体,选派业务过硬、技术权威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化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给予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与扶持。针对农机化生产的关键时期,适时召开、举办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会、培训班,聘请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当地的农机合作社领军人物进行农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指导,增强农机合作社人员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生产技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财务人员、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统一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为农机合作社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5 开展复合型农机化生产

鼓励、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农机维修、农机配件零售、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拓宽,既可为农机生产作业保驾护航,又增加了农机合作社的收入。北镇市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常年带领社员对自家及域外单位或个人的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并向新机手传授农机具的使用与维修技术、常见故障排除、驾驶操作及安全常识等必备知识;优先使用杀虫灯、大型全自动打药机等先进的植保设备,示范推广水稻钵盘育苗、稻田养蟹等农机农艺新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6 吸引社会投资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中来,为合作社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并以此工作为契机,引领农机专业合作先行购置农机新机具,带动社员和周围农民开展农机化作业。近期,北镇市正在探索通过工会帮扶与搭桥渠道,使当地商业银行、优秀工商业企业等部门参与到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来,首期计划在中安镇富有村实施。

3 北镇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后续发展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长效发展机制要落实到位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建时,都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制定了各种制度。在实际农机化生产中,要安排得力人员抓好落实,使各种规章制度真正在合作社运行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发挥实效,确保农机合作社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3.2 人才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引进财务、作业、维修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提供使他们有效发挥作用所必需的氛围与环境,确保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

3.3 公平有序竞争环境要得以营造

在日常的农机化生产中,应引导农机合作社根据自身特色,公平有序地展开同行业竞争。杜绝盲目、无序组建,避免合作社之间为刻意争取农民订单或国家扶农惠农政策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引导农机合作社之间采取强强联合、组建联合社等方式,通过扩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来赢取作业市场占有率。

3.4 政策扶持力度要逐渐加大

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组织,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农机化主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把发展的重点调整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上来,充分利用好目前的惠农强农政策,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争取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常广,刘芳.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0):81-82.

[2] 俞小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8):300.

[3] 王晓霞.辽宁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0):80-81.

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3

(一)创新工作思路。

1、对全市农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重点考核。从今年开始,每年明确1—2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领导督办,一票否决。XX年重点考核的项目是水稻机插秧工作。

2、建立农机化工作联系点制度。实行局领导、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区域分片挂钩联系,工作项目和责任全包干。

3、实行重点农机企业列名联系制度。按照“农工双赢”的原则,积极在局企联合服务、联合指导产品用户生产经营活动、联合落实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联合开发、联合试验示范、联合质量跟踪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农机行业资源大整合、大联合的目标,共同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4、主动跟进配套,大力发展淮安特色农机。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管理机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微型节能果蔬保鲜库、园艺、花卉机械、林业、畜禽和水产养殖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花生起垄铺膜机械、山芋收获和清洗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力争从今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具有各区域优势、反映区域特色的农机化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机产业。

(二)创新机插秧工作加速发展的途径。

1、创新载体,解决基层的示范和发展集约化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确定和扶持20个水稻种植机械化重点乡镇,即拥有插秧机达60台以上的占40%。

2、注重发展机插秧大户。年初计划累计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大户100个,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努力实现水稻机插秧在全市范围内各个乡镇的全覆盖。

3、冷静思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户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大规模,盲目铺大摊子;二是处理好理论上的计划性与实战中的应变性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计划周密、合理安排,又留有余地,实施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如秧苗死亡、数量不够)的发生;三是处理好执行操作规范和降本增效的关系,防止因随意改变技术规范要求、降低用种、用肥和基本苗的数量而形成的技术推广中“夹生饭”现象的发生;四是处理好“大而全”与“小而专”的关系,改变目前许多大户从整田、耕地到育秧、栽插直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参与的局面,注重将育秧与插秧分离(即使是大公司,也要合理分工);五要处理好推广插秧机和推广机插秧之间的关系。

XX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080台,落实机插面积46.3万亩,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39倍和1.56倍;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已达15。

(三)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基层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机手之间、农机手与农机大户之间通过机械联合、人机联合等方式,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协会、专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培育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推进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以农机 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农机经营户和其他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鼓励扶持农机手、农文秘杂烩网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形式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

2、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水稻机插秧、机耕地、畜牧业、渔业、运输业、水利工程等机械化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优化农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办法,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主体的新转变。积极探索跨区作业证由主管局委托给既是农机作业协会的会员又经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培训发证的具有资质的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来发放,努力使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成为县区农机主管局委托的、在基层履行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服务等职能的代理人之一。

市农机局工作职责 篇4

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单位文明程度不断增强。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市农机局是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对全市农机化事业的行政和行业管理。局机关内设7个科室,即办公室、计划财务审计科、农机化管理排灌科、科技教育科、技术安全质量科、人事监察科、政策法规科。直属单位3个,分别是XX市农机监理所、XX市农机推广站、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中心。我局现有职工38人(含监理所11人),其中:在职职工38人,离退12人。现职领导干部3人,中层干部12人。在职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32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84%。农机局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分别是机关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共有党员37名。其中:机关党支部党员26名,占在职职工的68%;离退休党支部有党员11名。

二、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局党组非常重视加强文明建设,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中,一致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既保证发展方向,又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有力促进农机事业发展。因此,我局始终将两个文明建设列入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规划,列入目标考核,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常抓不懈。创建工作有规划,有总结。

(二)机构健全,领导到位。我局成立有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霞同志任组长,实行一把手工程,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为成员,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宏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人事监察科负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具体事务和组织协调工作,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领导组做到了每年专题研究此项工作。

(三)经费保障,措施到位。为达到市级文明单位创建要求,我局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保证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必需经费。设置了政务公示栏、宣传栏、电教设备,张贴了文明宣传标语,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荣誉室和图书室,购置了羽毛球、飞标、乒乓球桌、瑜伽垫等职工健身活动器材,并聘请专门的健身教练每周来我局指导健身。我局还积极主动增加职工的学习资料,全年职工学习资料不少于5000元。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我局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们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并注重学习效果,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与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局领导经常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抓好队伍稳定工作。局领导每年均抽出时间分析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两次,通过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我局干部职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

(二)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位,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

1、坚持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每年年初,我们都制订下发了《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和《局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安排意见》,明确了学习内容、时间和要求,并详细排出了学习时间表,确保学习有序进行;同时,坚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局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并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使学习计划较好地落到实处,在全局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2、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明确教育主题。深入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根据有关要求和形势的发展,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读本》;在开展“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期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按要求完成了每一阶段的相关工作,有力促进了农机事业发展。

xx市农机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5

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市农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农机化常规作业项目

“春播”和“三夏”生产顺利开展。今年入春以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就早动手,早安排,早准备。四月份全市开展农业机械和驾驶员的检审验工作,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分组包片,到村到户为有机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机具调试,确保了机车安全投入生产。同时为搞好今年的跨区机收工作,及时召开了三夏会议,精心组织,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我市共出动3120台联合收割机,11000多台拖拉机,完成了全市495万亩的小麦机收任务。并组织600余台联合收割机支援外地机收,足迹遍及陕西、山东等6个省份,作业面积600多万亩,经营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

由于农机组织到位,全市春播、夏播和夏收顺利完成,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全市农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机耕、机播水平平均达到90%以上。

2、保护性耕作项目

目前我市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日趋成熟。今年在立足去年实施面积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示范推广力度:技术模式上,我局编写了《XX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大纲》(试行),已下发到各县(市、区)进行规范实施,效果明显。项目资金上,今年省拨给我市项目补助资金共87万元及市局下达的机旱农业补助资金,已全部投入到各县(市)示范区项目建设中,用于购机补贴、作业补贴、技术培训。宣传培训上,全市共召开培训会21次,现场会7次,培训劳动力、农机手、管理技术人员共3000人次;电视讲座3次,报纸宣传文章6篇,普及人数达6万人。

3、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

深入推广了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全市上半年已完成面积360万亩,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231万亩,新增机具230台。特别是绛县引进推广适合大型和小型秸秆加工揉碎机和打捆机,发挥两个年加工秸秆1500吨的基地作用,促进了当地家庭养殖业的发展。

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经过多年反复研究试验,我们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改制,已实现了玉米机械化收获。上半年在各县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通过两大技术的推广,优化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

4、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我市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

规模。今年上半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我们狠抓了机械化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了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创建了一大批精品项目。其中,优质小杂粮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平陆、垣曲两县上半年项目实施机械化种植优质大豆40余万亩,新增作业机具235台(件);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永济、芮城、稷山等市、县上半年牧草实施面积42余万亩,新增机具360台;机械化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全市上半年完成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地膜覆盖深施、精少量播种、地膜覆盖技术面积达到425万亩,新增机具230台。

5、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

机具购置补贴,作为落实中央扶持“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政策性强又十分细致的工作。今年是我市开展农机具补贴工作的第三年,在农机补贴这一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我市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的热情非常高涨。利用这一契机,我们各县市农机部门通过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使购机补贴专项资金切实发挥作用,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年全市共补贴资金480万元(其中国拨资金340万元,省拨资金140万元)。省补资金中,购置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10多台,微耕机110多台,配套机具8台。

6、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结合省农机、安监局联合下发的、晋农机监字(26)号

关于落实《山西省“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意见的文件精神,今年我们把安全乡村建设列到重要日程上来。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宣传力度,做好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险工作。自进入六月份以来,凡新挂牌上户的机车无一缺险。同时对“黑车非驾”等严重违章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杜绝无证无照车辆,提高了农机年检审验率,确保了安全生产。截止七月底,全市新挂牌上户1305个,其中农用三轮车1078个,拖拉机95个,变型拖拉机132个,新训考驾驶员655个,其中农用三轮车驾驶证567个,拖拉机驾驶证88个。全市未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

7、农机打假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部门多次组织开展了农机维权打假活动,仅“3〃15”一天就接受群众咨询10万人次,查处“三无”农机配件200台件,处理投诉案件1起,直接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通过农机专项打假,农机经营维修市场秩序大为好转,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我们还积极举办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共有32名农民机修工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工作,我们将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133”工作思路,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来宾市农机打假的思考 篇6

随着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加快,对农机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要求。如何确保农机产品质量,除了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监管之外,还必须加强对农机市场的净化管理———农机打假工作。农机打假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责任越来越重大。把好农机产品质量关、性能关,为农民购机当好参谋,净化农机市场,是维护“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下面从来宾市农机打假的情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来宾市农机打假工作存 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机抽检合格率偏低。自1999年有记录以来,农机产品抽检合格率基本在50%以下。从合格率来看,产品质量问题比较多,农机打假形势十分严峻。

(二) 农机市场无序竞争。有的企业和销售网点直接生产或经销未经技术鉴定的农机产品, 这些产品绝大多数生产工艺水平低下,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有的产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有的直接销售试制产品, 有的明显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三) 投诉监管体系不健全。一是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涉及农机质量监管法律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时缺少力度。二是监管体系不完善。市以下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没有建立一套自上而下,适用于当前农机发展需要的各级农机质量监督机构。

(四) 农机打假检测手段落后。农机质量检测必须要用仪器设备去检查农机的内在质量,也要用仪器设备对农机的作业性能、维修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但目前省级以下的监管机构却不具备用于监管的仪器设备。地市级以下的农机打假技术人员只能通 过简单的测量或凭经验对所抽检产品作出判断,缺乏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必要的仪器。

(五) 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来宾市农机打假执法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多是临时抽调,既没有统一的服装,也没有统一的执法证件,缺乏专业性理论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农机质检工作的需要,缺乏农机部门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农机打假工作的思路与 对策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农机打假工作,不仅是保护农机消费者维权的需要,而且是确保发展好大农机的需要。因此,必须提高对搞好农机打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机打假工作的领导。

(二) 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农机打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有学科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且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因此,监管体系要延伸到市、县级,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监督站的职能作用,使农机质量投诉监督达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三)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一是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消费者和广大农机企业更了解农机,更懂农机,更自觉维护和使用农机。二是加强对农机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维修人员的宣传,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国家有关农机质量监督的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共识, 提高农民识别真伪农机的能力和维权意识,使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行为无藏身之地,使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市农机局工作职责 篇7

农机局党组、行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紧紧围绕我市“四五五”跨越式发展思路,为打造“一枢纽、两中心、四基地”,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一季度工作总结

(一)农机局党组、行政一班人带着新春的问候,深入扶贫联系村—青花镇龙须坝村、新农村帮扶村—白沙镇青龙嘴村开展送温暖、送技术服务活动,对帮扶对象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生活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深入调查,掌握该村春耕备耕进展情况,同时开展了慰问退休老同志活动,并将慰问金发放到他们手中,体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大春生产即将来临,目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环节,我局派出工作小组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全市农机春耕备耕的基本情况,从早动手、早安排入手,要求各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必须抓紧时间对辖区的机电提灌设施进行大排查,发现问题立即维修,搞好保养,恢复提灌站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更加注重机电提灌设施设备的完好状态,确保大春生产用水,不误农时,充分发挥农机机电提灌的作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中央、(来源:好范文 http:///)省、达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机实际,安排全年工作,制订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四)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程为重点,以减轻劳动生产强度为目标,新增微耕机30余台,茶叶加工机械5台(套),累计达到750台,实现春耕3.8万亩次。

(五)我局高度重视农机安全工作,局长率队对我市辖区内村道路安全进行了全面检查,特别是目前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重点检查农用运输车辆、拖拉机超速、超载、无证无照驾驶,杜绝违章载客现象。加大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使全市农机驾驶员及农机车主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接受检查达600余人次。

(六)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各种会议精神要求,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各种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七)选址在白沙镇、石塘乡,积极筹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1000余亩。

(八)新建白沙镇青龙嘴提灌站一座,装机35kw,目前,全市已改建2座提灌站、修复21座提灌站,检修34座提灌站,流动提灌设备3056台套,新增流动提灌120台套,新增灌面0.3万亩,保灌面达6.8万亩。

(九)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大力开展了机耕现场演示会先后召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会、现场演示会、安全生产培训会共计16期,受训农机手达986人次。重点培训了微耕机安全操作、茶叶修剪机安全操作、机动喷雾器操作、机电提灌安全操作,让农机户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熟练地使用及应用,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十)继续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抓好了本单位包段路段、办公楼及院坝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二、第二季度工作计划

一是抓好机电提灌建设,使需水之处应提尽提,应灌尽灌,对全市固定提灌站进行维修改造,使全市的机电提灌站设备在春耕之前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灌区内的春耕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二是大力推广适合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机械,认真宣传落实购机补贴政策,鼓励农业手和农机大户跨区作业和营业性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投资机耕道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机耕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四是加大农机手的和农民工的培训,进一步解决有机户无活干,无机户有活无机干的矛盾,使农机户能购机、会用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解决滞留民工就业问题。

市农机局工作职责 篇8

通过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机安全生产继续保持零事故的稳定态势,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现就开展专项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

为有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根据《**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区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迅速行动起来,并从6月底至9月底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求农机安全监管部门积极响应,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较好地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首先由县、区(管理区)农机监理站全面开展自检自查,要求做到全面覆盖,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

(二)接着由农机局组成督察组进行督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二是深入现场,查看实情;三是座谈交流,研究对策;四是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求被督查单位、农机手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制度,加强农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xx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重拳出击,加大排查整治力度。

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以来,我们不断强化专项排查整治措施,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重拳打击农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工作重点放在事故多发、事故隐患多的危险路段、矿山、砂石场、砖厂、建筑工地等特定场所。强化责任监控,完善人、车、路”三盯”措施,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针对排查出的农机安全问题,我们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整治力度,防止农机安全违法行为反弹,确保隐患排查整治效果。

三、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我们坚持实行宣传教育与严控并重,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完善农机事故防范体系,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根据农村季节性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将农机安全法规和常识宣传到每一个驾驶员,提高驾驶员安全守法意识。

四、落实措施,切实加强辖区农机安全生产。

针对辖区存在的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农机局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和健全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制度、督查制度,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辖区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人、车、路”三盯”措施,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必须签到农机主和农机驾驶人员,(m.depeat.Com)并对机手详细讲解责任书内容,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开展好联合执法。与交警、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拖拉机违法载人、”黑车非驾”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杜绝农机安全隐患,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三)加强汛期农机安全生产监控工作。汛期期间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组织农机手抓好汛期防范和汛期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准备工作。

市农机局工作职责 篇9

1 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中卫市城区10个乡镇, 原有农机人员16人, 2008年7月乡镇事业机构改革后, 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 由上级业务单位 (市农牧林业局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中心) 派驻到城区各乡镇从事农机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分配指数大乡镇2人, 小乡镇1人;均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人员, 按技术职称聘用。其中,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8人, 年龄50岁以上的3人, 50岁以下的10人, 40岁以下的3人;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2人, 大专学历的6人, 中专学历的8人。乡镇机构改革后, 下派农机人员人、财、权由乡镇全部归属业务部门, 办公场所及用具、用品由乡镇提供, 人头办公经费随人划归乡镇使用, 工资关系在业务部门, 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发放。行政由乡镇领导, 业务归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领导的双重领导管理。每天在乡镇进行考勤, 业务单位每月2次例会集中安排和汇报有关业务方面的工作事项。日常工作由乡镇安排, 工作的重点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 兼顾好乡镇的中心工作。考核实行“442”的百分制考核, 即业务部门考核占40%、乡镇考核占40%、服务对象考核占20%。全年分半年和年终2次进行考核, 年终综合考评。月度工资发放70%, 余下30%按年终考核结果一次兑现。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

镇乡机构改革后, 尽管下派农机人员“三权”上划业务部门, 从表面现象看, 关系似乎得到理顺, 但与改革前相比未从根本上改观, 工作权的调配使用仍在乡镇, 业务部门在乡镇设置农机岗或下派1~2名农机服务人员, 力量薄弱, 但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更多, 管理难度更大。从全市情况来看, 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 即上级农机部门对乡镇农机人员实行业务指导, 乡镇政府实行行政领导, 造成条块分割、人事分离, “管人的不管事, 管事的不管人”, “在编不在岗, 在岗不在位”, 部分人员在乡镇身兼数职等一系列问题, 业务和乡镇中心工作经常发生冲突, 中心工作占主导地位, 业务工作服从中心工作。农机工作在乡镇不被重视, 从而导致上下工作脱节断层, 业务联系不畅, 工作相互协调差, 任务执行不力的现象,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线断、网破、人散, 工作开展难以到位。据调查, 派往乡镇的16人中身兼数职的2人、在编不在岗的3人、在岗不在位的2人, 投入业务工作的时间占20%, 配合乡镇中心工作的时间占80%。

2.2 业务经费匮乏

虽然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地方有关法规对保障农机业务工作经费有明确的规定, 但由于种种原因, 除乡镇农机工作人员的工资由财政核拨业务部门, 人员办公的人头经费划拨乡镇政府统一使用, 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安全宣传、安全监管、试验示范及通讯交通经费均无安排。由于没有必要的业务经费, 一些重要的基层农机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即便开展了, 也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3 自身发展基础薄弱

国家对农民购机补贴力度加大, 但对乡镇服务体系建设没有专项资金, 政府及上级部门对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够重视, 乡镇农机服务功能脆弱, 无机械示范与试验基地。

2.4 办公基础设施落后

全市城区10个乡镇的农机办公点全部为一间办公室, 办公场所普遍狭窄, 没有一个乡镇具备电话、电脑、电教等现代办公用品和通讯交通工具, 内业资料、材料报表仍采用手写笔抄等最原始的方法, 办公条件尚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 条件异常简陋, 与目前农机发展的形势格格不入, 同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兄弟农口业行无法比拟, 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5 人员结构不优

从调查情况看:所有人员都具有专业学历和职称。一方面, 乡镇农机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青黄不接, 知识、年龄老化、业务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 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些农机化基础工作得不到较好落实。他们进入乡镇工作后, 最长达30年以上, 最短的也超过10年。上级业务部门对这些人员从未进行过业务技术或岗位培训, 也未进行过城乡岗位交流, 在乡镇从事专业技术服务的时间很少, 学所非用。另一方面, 乡镇农机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一些农机专业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在乡镇工作看不到前途, 纷纷改行或调离。上级业务部门对乡镇基层人员无激励机制, 他们干好干坏一个样, 缺乏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技术服务能力较差, 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看、等、靠、要”的思想, 很少根据当地实情和农民需求开展业务, 工作平庸无创意, 成了工作上的“老油条”。

3 发展对策

乡镇农机站是农机管理服务的基层机构, 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组织、指导农业机械化生产, 履行农机安全和质量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检查, 其职能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机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就如何实现乡镇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等问题, 提出如下对策。

3.1 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考核机制

一是跨乡镇、跨片区设立中心站所。由多重领导为垂直领导、直线领导, 这样可以保障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 有更充足的人力、充分的时间用于开展农机化的管理和服务, 避免乡镇中心工作对业务工作太多的干扰。二是调整管理考核的比重。科学分配考核比例。改变“442”的考核为“622”或“712”考核比重, 即业务单位考核占60%~70%, 乡镇占20%~10%, 服务对象占20%。乡镇考核也可纳入服务对象的考核之中。三是细化量化考核内容, 对中心站所或下派人员涉及的工作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 并具体细化到人头。

3.2 加大财政投入, 确保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经费, 由政府财政拨给。”“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并应当使该资金逐步增长。”因此, 国家今后每年应划拨专项资金或从农机购置补贴中切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层服务体系发展与建设;建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增加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机服务经费的投入, 引导社会的力量来发展农机化事业, 增强乡镇农机发展后劲。乡镇农机推广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应增加。在各项农业发展资金中, 农机化项目建设资金应按照15%~20%比例足额到位。

3.3 借助自身优势, 发展农机产业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各项措施的落实, 土地流转加速运行, 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基层管理组织的乡镇农机人员, 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求发展的契机, 以形成产业优势,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积极发展组织各类农机服务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 通过领办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积极争取农机项目, 特别是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项目, 开展订单作业和各项农机服务, 多渠道发展农机产业。

3.4 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技能

按照农业部要求, 乡镇农机站 (所) 要有办公场所、有技术队伍、有服务设施、有试验基地、有经济实体。在机构改革中, 要保持乡镇农机站的相对稳定。乡镇政府要经常指导支持农机站或下派农机人员的工作, 为其排忧解难。乡镇农机人员自身也要积极创造条件,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 以抓好农机监管为主线, 以技术推广为手段, 以自我发展为基础, 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目的, 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技能, 增强自身实力, 适应社会需求。

3.5 加强业务培训, 夯实人才基础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 很大程度上是基层农机人员贯彻实施促进政策的过程, 是广大基层农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和贡献智慧的过程。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是农民生产致富的劳动工具, 必然要求基层农机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及科技素质, 才能使使用者、经营者具备良好的操作经营技能。各级农机业务主管部门每年要有计划地安排乡镇基层农机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轮训, 不断为他们充电加油。只有全面加强基层农机人员的业务培训, 稳定壮大基层农机科技人才队伍, 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素质, 才能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 在基层要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机队伍。

3.6 引入激励机制, 稳定农机队伍

乡镇农机人员长期在基层一线服务, 工作、生活条件差, 工资福利待遇低, 地方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多给予关心支持, 配置一定的资金, 逐步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 落实好他们的各项待遇,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待和照顾, 对于工作成绩突出且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农机人员, 业务部门要推荐上级部门提拔或本单位上下交流任用。要防止人才流失, 稳定基层农机工作队伍。同时, 要取消扣除30%工资作为只考核乡镇基层农机人员不考核机关人员的不公平办法, 地方政府要恢复和发放兑现国家和上级政府, 给予从事生产一线服务的农业科技人员补助待遇政策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以奖代补进行考核, 激励农机人员安心服务于基层。积极探索跨区域、跨片区设立中心农机站所的经验, 使之形成与村级农机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协会、龙头服务企业、农机服务专业大户、农机经纪人相互协调一致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4) :31-32.

[2]赵树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农机推广与安全, 2006 (8) :40, 42.

[3]高广财, 刘会艳.今后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 (2) :6.

上一篇:小鸡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杜甫诗四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