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纪念馆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震纪念馆(精选10篇)

抗震纪念馆 篇1

以前读过《唐山大地震》这本书,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让我了解到7·28发生后,唐山被废墟掩埋的惨状以及家破人亡的悲剧,但令我记忆深存的却是面对地震这个恶魔,唐山人民以及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泰山压详不弯腰”的精神和团结互助,先人后己的高贵精神。

这次参观完唐山抗震纪念馆令我对唐山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由衷的敬佩。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纪念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业绩,弘扬抗震精神,教育后世子孙而建立的永久性纪念馆所。

唐山抗震纪念馆坐落在唐山市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唐山抗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为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原馆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

纪念馆内设有大型综合性展览《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展览共分九部分,集中表现了百年工业重振、罕见震灾、抗震救灾、新城崛起、蓝色梦想主题。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震后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客观的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其惨重的损失,记述了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和伟大业绩。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姿。

这次展览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了震后30年,特别是近十年来,英雄的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震救灾、防震减灾的展出内容,使地震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整合,展览体系完整而独具唐山特色。并且在展陈设计方面更加考虑观众的感受与互动性,还采用各种技术将展览不断的推向新的高潮,使观众精神振奋,目不暇接。馆内还新增设了电动扶梯、直升电梯、残疾人坡道等设施,使展馆功能更加科学完备而富有人性化。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夜幕笼罩下的唐山市,万籁俱寂。陡然,一道蓝光刺破夜空,紧接着,天穹旋转,大地抖动。街道、铁路、楼房,在强烈的摇撼之中错位、变形、倒塌......23秒钟内,一座年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华北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

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7.8级,使唐山人民蒙受了巨大灾难:24万人死亡;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地震发生后,曾有西方国家报道:“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但唐山人民、全国人民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灾所吓倒,更没有向它做出任何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振奋的精神与之作斗争。

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十分关怀,立即组织大批人力、物力披星戴月地赶往灾区救援,大批医药、食品、衣物、建筑材料等救灾物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迅速的源源不断的运往灾区,伤病员和老人儿童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与此同时,由于震后唐山形式十分不乐观,医疗人员以及设备供不应求,大家采取了转移伤员的行动。将被救出来的伤员运往飞机场然后运往全国各地的医院进行救治,导致了唐山附近地区的医院均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虽然如此,各医院还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这些伤员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无情的地震也为唐山、为全国带来了一批批的流离失所的儿童,这些孤儿们在地震中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而且心灵也受到沉重的创伤,让他们承受失去父母的悲痛。幸好,全国在为伤员进行救治地同时,也在寻找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能够为这些孤儿提供一个正常家庭生活条件的家庭,这些家庭都积极主动的提出收养这些孤儿的决定,并保证像对待亲生子女一般关照他们。正是社会无私的爱,使这些失去家庭的孩子重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地震发生后,很多国家提出要向中国、向唐山伸出援助之手,但均被毛主席断然拒绝了。可令人震惊的是国人并没有对毛主席这个很“傻”的决定愤慨,而是纷纷支持这一决定。因为在中国当时的国情,接受援助就是向困难屈服,向外国人示弱。相反,拒绝援助,中国采取国民自救的方法正式向外国人展示中国人民自强、团结、顽强不息精神的时刻,是向他们展示中国国力的时刻,中国不可能一直软弱下去,必有一天会走上振兴之路,也是向他们展示“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这一谬论的时刻。

唐山地震发生后,经过唐山人民、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唐山很快得从地震中走了出来。对伤员进行救治,对孤儿进行安置,对倒塌的房屋进行重建,这些工作都一一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着,不久后,一个全新的唐山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正是抗震工作的顺利进行才有唐山的重建,才会有今天这个繁荣昌盛的唐山。

唐山抗震工作,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唐山、全国人民的坚强的抗震精神,团结、友爱、舍人为己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必定走向繁荣,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然趋势。

抗震纪念馆 篇2

本刊讯5月12日,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召开“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大会, 沉痛哀悼在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总结回顾全省一年来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主要历程和工作成效, 动员全省电信干部员工, 从抗震救灾的艰苦奋争中汲取前进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夺取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和企业转型发展新的突破。

省公司领导及本部全体干部员工, 川通服领导和员工代表, 各市、州、县分公司、直属单位、信产、号百等分公司干部员工参加会议。

唐山人用歌声纪念抗震30年 篇3

这是唐山市友谊路办事处歌手付建伟,在该市路南区纪念抗震30周年歌咏比赛会上唱的创作歌曲《新世纪,新唐山》歌词的前段。

像付建伟这样的歌唱者,遍布唐山的六区、办事处和绝大部分居委会。该市路北区,最近也举办了由各居委会合唱队参加的歌咏大会。涌现了自创自演的新歌和业余的词曲作者和歌手。曙光小区的周明兰就是其中之一。她从工厂退休后,一直为曙光花园离退休人员自动组成的合唱队教唱歌曲,还亲手创作了《唐山,我的故乡》等三首歌曲。她教唱的《我们的曙光社区》,在全区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底层框架抗震墙的抗震设计 篇4

关键词: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设计

1 一般规定

1.1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破坏特性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一般来说高度不是很高,风荷载的影响较小,主要是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是:

(1)二层以上砌体结构房屋破坏的状况与一般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基本相同;

(2)底层的破坏比上面各层都严重,主要是底层柱丧失承载力,或因变形集中引起位移过大而破坏。

底层柱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剪力的联合作用下,沿斜截面发生破坏后,又加剧了受压破坏。

部分柱由于钢筋间距过大,特别是在柱的上下端箍筋没有加密的情况下,破坏更加突出。

部分钢筋混凝土柱因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太高(超过6%),使柱丧失韧性,发生脆性破坏;

(3)由于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上部砌体的重量较大,底部重量相对较轻,在“头重脚轻”的情况下再加上平面布置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扭转破坏。

针对以上情况,规范规定对此类结构的底层不应采用纯框架结构,一定要在两个方向设置抗震墙,成为框架抗震墙结构。

至于抗震墙的材料,在6、7度抗震设防时新规范虽然允许采用砖墙,但应计入砖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老的抗震规范无此要求)。

其余情况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1.2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一般6度抗震设防情况下,新的抗震规范(GB50011-)规定:底层框架结构的总高度限制在22米。

但这个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不包括女儿墙的高度;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层数一般限制在7层,即底层为一层框架抗震墙,上部砖砌体最多为6层。

在7度抗震设防情况下,规范对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和0.15g的情况分别作了限制,限制高度分别为22米和19米,限制层数分别为7层和6层(指普通砖和多孔砖砌体)。

1.3 底层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横墙的间距限制主要是防止楼板平面出现过大的变形而不能使各层的地震作用传递到抗震墙上,因此与楼、屋盖的刚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底框结构的楼、屋盖采用现浇至少也应保证整体式装配。

此时,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在6度时为18米,7度时为15米。

1.4 底层框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

底部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6、7、8度应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混凝土墙体的抗震等级,6、7、8度应分别按三、三、二级采用。

2 计算要点

2.1 层刚比的控制

控制侧移刚度比的规定是根据底层为大空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实验和研究分析结果提出的。

底层越弱,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越严重,其程度基本上与上下侧移刚度比成正比。

而结构破坏的程度层面变形成正比。

因此,要减少地震时底层的破坏程度,就要对上下部的侧移刚度比进行控制。

即对γ=K2/K1进行控制。

新的抗震规范则对一层底框架和两层底框均加以控制,一层时γ应在1-2.5之间,两层时γ应在1-2之间。

这一点作为设计人员应予以重视。

要达到上述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比采用砖抗震墙容易得到满足。

因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约10倍于砖砌体的弹性模量。

2.2 地震作用的计算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一般为底部剪力法,其中地震影响系数一律取αmax。

在计算时,底框结构的总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Fek=αmaxGeq。

其中Geq为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但应注意其取值为各层等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85%。

总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分布为:Fi=(GiHi/∑GiHi)Fek。

2.3 底层的设计地震剪力

各层的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为:Vi=γEH∑Fi。

其中γEH为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一般取为1.3。

此处应注意的是,用上式求出的底层地震剪力设计值还应乘以一个增大系数。

这是因为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沿高度方向均匀变化的多层结构,而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是具有薄弱底层的多层结构,故借用底部剪力法时应做适当的.修正。

抗震规范按前文提到的上下侧移刚度比γ的大小,按η=1+0.17γ来计算增大系数,其值在1.2―1.5之间。

2.4 底层抗震墙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

在底层,抗震墙的侧移刚度比框架的侧移刚度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样,按刚度分配,框架所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还达不到总水平地震剪力的5%,为简化计算,可略去不计。

因此,抗震规范规定,增大后的纵横向的地震剪力,全部按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该方向的各片抗震墙的刚度的比例来进行分配。

2.5 底层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

既然底层的水平地震剪力都是由抗震墙承担,那为什么还要考虑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呢?这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抗震墙刚度降低而引起的框架承担的剪力的增大。

此时,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按抗侧力结构的有效侧移刚度的比例分配。

所谓有效侧移刚度指的是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某个变形阶段时各构件的实际刚度。

当结构遭遇7度或以上地震时,目前一般方法设计的结构将进入弹塑性变形状态,即墙体有一定裂缝而使其刚度急剧下降,从而对地震剪力在框架和抗震墙间的分配产生显著影响。

根据一些实验结果,可以认为:当层间位移角接近1/500时,框架的刚度不变,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刚度降至30%,砖抗震墙刚度约降至20%。

此后,位移加大,框架的刚度也下降,但墙的刚度也继续下降,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不变。

这样,底层一榀纵向或横向框架所承担的水平剪力计算公式为:Vf=KfV/(∑Kf+0.3∑Kcw+0.2∑Kbw)。

其中Kf为一榀框架的侧移刚度,Kcw为一榀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侧移刚度,Kbw为一榀砖抗震墙的侧移刚度。

3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构造措施

3.1 防止扭转破坏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对扭转破坏特别敏感,为减少其底框层遭受扭转破坏的危险性,应避免质量和刚度在平面内的不对称布置。

3.2 构造柱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上部砖房应根据包括底层在内的总层数按多层砌体房屋的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3 楼盖

为了保证地震剪力在框架与抗震墙之间得以分配及传递,要求楼盖应该有较大的水平刚度。

故一般情况下,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楼、屋盖最好采用现浇,否则至少也应保证整体式装配。

3.4 底层框架柱

底层框架柱截面宜采用正方形,其尺寸不宜小于400mm。

当底层框架柱同时作为边框柱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柱的纵向总配筋率应加以限制,柱中纵向钢筋总配筋率超过6%时,易导致混凝土脆性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脆性破坏,应注意箍筋的配置要符合相应的抗震等级的规定。

此外,要尽量避免底层短柱的形成,底层柱网应与上部砖房纵横墙的布置协调。

3.5 底层抗震墙

底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应符合相应抗震等级的规定;底层如采用砖抗震墙,要注意墙厚最小为240mm,最好370mm。

砂浆等级最好M10。

验算抗剪承载力不足时可以在砖墙水平缝中加钢筋。

框架节点的凹角处宜各配置2φ16的斜筋。

底层抗震墙宜布置在房屋四角和上层有砖墙的部位,尽量避免开洞。

如必须开洞,尽量开小洞,洞口尽量设置在墙体的中段。

3.6 过渡层

新的抗震规范增加了过渡层的概念。

过渡层即与底部框架-抗震墙相邻的上一层砌体楼层,其在地震时破坏较重,因此,新规范对过渡层的要求进行了集中叙述并予以特别加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抗震规范对这种“上刚下柔”的结构进行了严格的抗震计算及构造要求,已尽可能的减少地震作用下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抗震纪念馆 篇5

时间就是生命!

我们忘不了这样的一张图片:一位中学生被压在水泥堆下,手腕上牵着根输液管,脸庞尚留血渍;我们忘不了,66岁的温家宝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9个小时救出两母女。”震撼来自于一位记者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来自于他亲眼目睹的惨状,和在灾难面前永不泯灭的爱心和民族脊梁。9个小时,两条鲜活的生命,所有的人伸出手臂,迎接复活的母女!上天啊,当你降灾难于人间,可曾被这一幕打动!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几个小孩子还是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当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时,上天也泣不成声了。

“救救我。”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学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唤着。孩子,别放弃希望;孩子,别哭!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障碍移开,让你重新回到家人的怀抱!即使是用最原始的挖掘不止的双手,我们也要刨出每一个生的希望。

央视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然而,这一次没有人责怪他。灾难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每个人都忍不住动容。

看着那些幼小的生命,他们蜷缩着,鲜血已经凝固,像熟睡的样子……总理哭了,更多的人也和总理一样哭了。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努力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今天是三天生命临界线的最后一天,让我们擦干泪水,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从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会无助地哭泣。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心不分能力大小、物力多少!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废墟里的世界一样精彩!

抗震纪念馆 篇6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局组织参观了“四保临江纪念馆”和“陈云纪念馆”。我局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四保临江纪念馆”这里凝聚着革命英烈的民族之魂,浓缩了临江老区人民踊跃支前、拥军优属、参军参战的光荣革命历史,走近它,就如同走近了震撼。深刻的历史永远不会被时间遗忘,深厚的情感永远不会被人民淡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不能清晰地说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即使是在平平凡凡的人群中依然可以感觉到对历史、对牺牲的崇敬,正如人心永远是柔软的。先烈已是远去,深情依然还在身边。揭开历史厚重的面纱,四保临江的意义愈发明显。就当时的局势来说,解放全国东北是关键,解放东北辽沈是关键,而解放辽宁临江则是关键。倘若没有四保临江,就不会有后来辽沈战役催枯拉朽的胜利;倘若没有四保临江,就不会有后来解放军一路挺进的辉煌战绩。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极具战略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推动了整个东北战场的进程,推动了整个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推动了新中国灿烂扬帆的航程。

陈云同志的一生为了党、国家和人民,始终任劳任怨,战斗在最前线,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尤其是他那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学习马克思主义时的心得体会,也是他革命一生的信条。正是这种执著和追求,塑造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从陈云同志身上我可以感受到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需要时刻注重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地履行自己的党员责任,提高自身对党对群众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从作为整体细胞的个人身上展现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两者是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这是我们党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我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每一位党员都要不断努力拓展自身先进性的素质和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团结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进步。

参观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结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需要努力,陈云同志是一座丰碑,我们要学习他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伟大的人格力量、严以律己的可贵品质。我们也要像诸多如陈云同志的革命先辈那样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战线上努力实现自身

抗震纪念馆 篇7

1 底层抗震墙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抗震墙设计中常存在着一些问题:1)抗震墙位置偏于一侧,造成底层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存在明显的偏差,容易因扭转而引起结构的破坏;2)抗震横墙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3)抗震墙墙肢的长度差别较大,部分墙肢的长度超过8 m,造成该墙肢受力过于集中,不符合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概念设计要求[4];4)底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置数量不当,使过渡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形成明显的薄弱楼层。

2 底层抗震墙的布置

1)针对以上1)的问题,底部抗震墙宜沿纵横两个方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使纵横抗震墙相连,如将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做成L型,T型或∏型等,以增强结构抗扭能力;宜在房屋的尽端、楼电梯间两侧及平面刚度有变化的转角附近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尽量避免在这些墙体上开洞,以加强建筑物各大转角的抗震能力;另外,抗震墙宜布置于上层砖房设有砖抗震墙轴线处,且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以获得最大的抗扭刚度。应避免布置抗震墙于一端或一侧,以免造成地震扭转破坏。2)针对以上2)的问题,为保证底层的空间刚度和协调变形,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做了明确规定,即在设防烈度为7度,8度,9度时分别取21 m,18 m和15 m。3)针对以上3)的问题,底层抗震墙高度往往小于长度,其高宽比往往小于1.0,属低矮抗震墙,以受剪为主,由剪力引起的斜裂缝控制其受力性能,其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如果抗震墙墙肢较长,则很容易出现局部刚度过大、受力集中等现象。因此,规范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较长的抗震墙可设竖缝处理,以提高底层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文献[5]进行了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低矮墙的试验研究,指出:采用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墙,其弹性刚度较大,后期刚度较稳定,达到最大荷载后,其承载力没有明显降低,而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有较大提高,竖缝两侧由暗柱和边框梁组成,钢筋混凝土墙的高宽比宜为1.5左右。即在一道低矮抗震墙中可仅开一道竖缝。4)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是第一道防线,当抗震墙遭受一定的破坏,吸收相当的地震能量后,其刚度降低或部分退出工作。此时,框架部分作为第二道防线开始作用。由此可见,底部框架层通过合理地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还可以达到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3 底层抗震墙的设置数量

在地震作用下,如果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且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较小,就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对于这类房屋,一般平、立面对称布置,各楼层质量分布基本均匀,故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层间位移反应是否均匀,主要取决于结构层间侧向刚度沿楼层高度的分布[6]。

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侧向刚度相对比较小,底部框剪层的侧向刚度主要由抗震墙的多少来决定。也就是说,过渡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主要取决于底层抗震墙数量的多少,如抗震墙设置数量过少,致使过渡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过大,则底层成为明显的薄弱楼层;相反,如底部剪力墙设置数量过多,使过渡层与底层的刚度比小于1.0,则造成薄弱层的向上转移到砌体层。可见,薄弱楼层位置是相对而言的。由于砖砌体层的变形耗散能力和延性性能远比框剪层差,这不仅使抗震设计不够经济,而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砖砌体层将会产生很严重的破坏集中现象。因此,上述两种情况设计中都应该避免出现。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总结历次震害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设防烈度下过渡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的限值,6度,7度区时不应大于2.5,8度区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宜控制在1.2~2.0之间[7]。该规定为抗震墙设置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因此,合理地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数量,对于提高此类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献[3]指出,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抗震墙的设置数量由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砌体过渡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限值及框剪层的弹塑性位移等限值来控制,并提出了抗震墙数量可采用两重或三重约束的简化方法确定。关于抗震墙数量的具体讨论可参考文献[8]。

4 抗震墙构造措施

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并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 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底层框剪砌体房屋的底层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通常按2中3)所述,取1.5左右)。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 mm,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 mm,直径不应小于6 mm。4)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应按抗震规范抗震墙结构关于相关部位的规定设置。

5 结语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底层抗震墙的设计,应从抗震墙的合理布置、设置数量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加以控制,既要注重抗震计算,又要强调概念设计,充分发挥抗震墙的抗震性能和作用,以使房屋具备良好的整体抗震能力。

摘要:结合工程设计中底层抗震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抗震墙的合理布置、设置数量和构造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设计要点,以充分发挥抗震墙的抗震性能和作用,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关键词:抗震墙,侧向刚度比,薄弱楼层,构造措施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墙设计规范[S].

[2]郭继武.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17.

[3]郑山锁.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21-22.

[4]李建宁.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J].江苏建筑,2002(2):19-20.

[5]高小旺.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低矮墙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1995(4):33-34.

[6]高小旺.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竖向均匀性探讨[J].建筑结构,1998(4):36-37.

[7]郑山锁.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J].工业建筑,2002(6):8-9.

[8]郑山锁.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剪层抗震墙数量的合理确定[J].工业建筑,2001(5):28-29.

抗震鉴定标准 篇8

1.0.1 为了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抗震鉴定标准。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注:本标准“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

1.0.3 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1.0.4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抗震鉴定seismicappraiser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2 综合抗震能力compundseismiccapability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3 墙体面积率ratioofwallsectionalareatofloorarea墙体在楼层高度1/2处的净截面面积与同一楼层建筑平面面积的比值。

2.1.4 抗震墙基准面积率characterisiticratioofseismicwall

以墙体面积率进行砌体结构简化的抗震验算时,表示7度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所取用的代表值。

2.1.5 结构构件现有承载力availablecapacityofmember

现有结构构件由材料强度标准值、结构构件(包括钢筋)实有的截面面积和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力所确定的结构构件承载力包括现有受弯承载力和现有受剪承载力等。

2.2 主要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N——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压力

Ve——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S——结构构件地震基本组合的作用效应设计值

po——基础底面实际平均压力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My——构件现有受弯承载力

Vy——构件或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f——材料现有强度设计值

fk——材料现有强度标准值

2.2.3 几何参数

As——实有钢筋截面面积

Aw——抗震墙截面面积

Ao——楼层建筑平面面积

B——房屋宽度

L——抗震墙之间楼板长度、抗震墙间距,房屋长度

b——构件截面宽度

h——构件截面高度

I——构件长度、屋架跨度

t——抗震墙厚度

2.2.4 计算系数

β——综合抗震承载力指数

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ξ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ξo——砖房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

ψ1——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

ψ2——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

3基本规定

3.0.1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3.0.1.1 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3.0.1.2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0.1.3 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3.0.1.4 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3.0.2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3.0.2.1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3.0.2.2 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3.0.2.3 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自我鉴定《抗震鉴定标准》。

3.0.3 抗震的鉴定方法,可分为两级。第一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当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除本标准各章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

3.0.4 现有建筑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0.4.1 多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应符合本标准各章规定的最大值。

3.0.4.2 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应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3.0.4.3 检查结构体系,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当房屋有错层或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相连时,应提高其相应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3.0.4.4 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宜提高该构件的配筋等构造的抗震鉴定要求。

3.0.4.5 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整体性的要求;装配式厂房应有较完整的支撑系统。

3.0.4.6 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满足不倒塌伤人的要求;位于出入口及临街等处,应有可靠的连接。

3.0.4.7 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各章规定的最低要求。

3.0.4.8 当建筑场地位于不利地段时,尚应符合地基基础的有关鉴定要求。

3.0.5 6 度和本标准各章有具体规定时,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其他情况,宜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按本标准各章规定的具体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

当本标准未给出具体方法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按下式进行结构构件抗震验算:

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计值;计算时,有关的荷载,地震作用,作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和作用效应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除本标准各章有具体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0.85倍采用;对砖墙、砖柱、烟囱、水塔和钢构件连接,仍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采用。

3.0.6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可根据建筑所在场地、地基和基础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作下列调整:

3.0.6.1 类场地上的乙、丙类建筑,7~9度时,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

3.0.6.2 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3.0.6.3 有全地下室、箱基、筏基和桩基的建筑,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

3.0.6.4 对密集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3.0.7 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可根据其不符合要求的程度、部位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大小,以及有关的非抗震缺陷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城市规划和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更新等抗震减灾对策。

4场地、地基和基础

4.1场地

4.1.1 6、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

注:①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按专门规定鉴定。

②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

4.1.2 8、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宜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

4.1.3 在河岸或海边的乙类建筑,当液化层面向河心或海边倾斜时,应判明液化后土体滑动与开裂的危险。

4.2 地基和基础

4.2.1 符合下列的情况,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1)丁类建筑;

(2)6度时各类建筑;

(3)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4)

8、9度时,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4.2.2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当基础天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

4.2.3 存在软弱上、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4.2.4 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

(1)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2)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

(3)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大于1.5倍基础宽度。

4.2.4.2 基础队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

(1)

8、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分别大于80Kpa和100Kpa;

(2)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5m。

4.2.4.3 采用桩基的建筑,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算: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2)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4.2.5 地基基础的第二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4.2.5.1 饱和土液化的第二级判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存在液化土时,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4.2.5.2 软弱土地基及8、9度时Ⅲ、Ⅳ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4.2.6 现有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救灾 篇9

中新社南京五月十四日电(记者陈光明)中国首支自发抗震救灾队伍——由六十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抢险突击队今天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全面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刚刚被评为“中国首善”、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陈光标以一点八亿的慈善捐款在上月揭晓的二00八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当记者拨通抵达地震灾区的陈光标的手机时,立即响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个低沉的男中音说:我在北川老县城,这里的房子全倒了。是一片大坟地。陈光标说:我背出来四个人,全都死了。这位抵达灾区的“老板”带着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这支大型机械队伍如此迅速的开拔,在灾后不到三十六小时的时间,就从中国沿海的江苏开进到四川山区的地震灾区,令军事专家10年累计为中国贫困地区捐款5个亿的实力并不是一流的企业家.【四川地震捐款】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从南京、合肥调集了六十辆挖掘机,一百二十多名司机,亲自带队用大平板车将机械运往四川都江堰,并给灾区捐款七百八十五万元。

【陈光标介绍】

他出生于江苏一个贫困的农家,靠着自身努力打拼成为一个成功商人。

仅2007年一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

刚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万多万人。2007捐赠总额为1.81亿元。

饥饿的童年生活

陈光标出身于苏北农村的贫苦农家,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年轻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

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三四年过后,陈光标的生意很快升级,17岁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少年万元户,28岁创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阳产业,陈光标的事业再上台阶。不过,陈光标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毫不犹豫地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传播慈善观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又是全国4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他开办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人民币资助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为人们树起了标杆。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

“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说。都大为赞叹。记者问到六十台挖掘机从哪里弄来的?陈光标说:我的资源利用公司有二百多台大型机械,这六十台都是从江苏、安徽的工地上调集的。陈光标告诉记者,他们是用六十台大型平板车装上这些工程机械,每台车两个司机,日夜兼程赶到灾区的。陈光标说:当地干部民众对我们非常欢迎,对我们非常好,有什么吃的都给我们送来

了。目前,这支大型工程机械队伍已分别在都江堰、茂县、绵阳、北川等地投入抢险。陈光标说:目前,汶川进不去。如果能进入,他们也将尽快赶去。

抗震纪念馆 篇10

关键词:建筑抗震,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抗震措施

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是“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陡坎、河岸和边坡边缘, 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 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和半挖半填地基等。”[1]在这样的地段上建造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是现在城市规划不得不研究的课题。如今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造成了用地方面的紧张, 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复杂地形地质和较差的工程地震条件的地区。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建造在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采取的抗震措施主要分为两类:场地和房屋。关于场地也可以分为两大类:是否避让和是否支挡加固。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上, 探讨如何针对房屋部分的上部结构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一、抗震措施加强原则

总结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上房屋震害的经验教训, 通过归纳分析, 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措施加强的四条原则:一是房屋应采用多道抗震防线, 尽量增加结构赘余度;二是房屋地基应选用可靠的持力层, 并加强基础的竖向整体刚度;三是房屋应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连续性、节点连接) ;四是根据实际情况, 对抗震设计中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调整, 例如使得特征周期Tg有所增长, 还有使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有所增大。

这主要还是由于只有通过多道抗震防线的采用, 才能使房屋的整体和竖向整体刚度得到加强, 振动参数的调整还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 这样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在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上的抗震性能才可以得到保证。

二、采用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类型

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应尽量采用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类型, 尽量增加赘余杆件, 增加结构赘余度。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筒中筒结构为多道抗震防线结构[2]。第一道防线分别为抗震墙、核心筒、支撑、内筒, 第二道防线为框架、框架、框架、外筒。由于有两道抗震防线结构。第一道防线破坏后, 还有第二道防线保护, 可避免房屋在大震作用下的倒塌。故结构的赘余度数越多, 赘余杆件吸收的地震能量就越多, 抗震性能就越好。

框架结构为少防线结构, 特别是单跨框架, 一旦一个柱子开裂或破坏, 就会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 甚至倒塌, 单跨框架是整个框架结构体系中抗震防线最薄弱者。故不利地段上的高层建筑不得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或顶层、底层、中间层的局部单跨框架结构, 应增设抗震墙, 改变结构体系, 采用框架-抗震墙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如一定要采用, 宜选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结构。

多跨框架结构, 有的却是存在增设剪力墙的困难, 那么对于主要构件也就是框架柱就要牢牢抓住, 结构设计主要是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结构, 结构一旦遭遇破坏, 就可以立马形成梁两端为塑性铰的总体屈服机制, 某层柱两端形成塑性铰的楼层屈服机制就可以防止生成。因此, 还需要加强柱的配筋形式、配筋率、配箍率等。例如, 可以通过采用在柱内另加芯柱的配筋方式, 这有助于柱的延性和抗剪强度的大大提高, 或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等。

剪力墙结构:纯剪力墙结构, 最好是设计成强墙弱梁型延性剪力墙结构, 这样在结构遭遇破坏时, 总体屈服机制就会形成, 实现连系梁两端为塑性铰。为此, 连系梁还应满足下述两项要求:一是刚度折减系数一般取0.5, 不能过高, 否则会适得其反;二是控制梁跨高比要大于或等于2。

尽可能少用一些复杂的结构体系, 例如错层、连体和立面开大洞、多塔楼、带转换层等。若是遇到这类建筑建造在抗震不利地段的情况, 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抗震措施, 也是经过专门研究的措施进行加强。

三、加强结构整体性

(一) 确保结构的连续性。

不管是楼层的电梯还是其它开洞的楼屋面布置, 都需要确保结构的连续性。就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而言, 楼电梯和其它开洞都要尽量处于中间位置, 楼电梯和其它开洞位于靠边位置是不被允许的, 因为这会使楼板周边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而部楼屋的面板宽度应该大于或者是2m, 要确保开洞后楼屋面板剩下的总宽度大于或等于5米。此外, 要注意开洞后剩下楼屋面板要加强厚度和配筋。若是上述的条件得不到满足, 那就需要及时地对附加构件进行补充, 从而维持和确保楼屋面板于周围的连续性。

(二) 补充附加构件, 以便使复杂平面高层建筑的整体性得到强化。

井字形高层建筑, 另加拉梁和外挑板;错叠平面加斜角板;阴角楼板加斜筋;连体建筑加强连接部位。

(三) 加强屋面的整体性。

屋面结构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内容, 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更是如此, 一旦屋面遭遇损害, 就可能会导致结构发生散架的情况, 那么整个结构的整体性就会丧失, 所以屋面的整体性务必要加强。对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而言, 要确保大于或等于140~150毫米的屋面板厚度, 还要配之以双向双层钢筋网, 保持大于或等于0.25%~0.30%的配筋率。

(四) 加强构件间的可靠连接。

建立在构件之间的连接, 如果遇到地震时被破坏掉, 那么结构的整体性就丧失了, 所以, 结构构件间的连接是一定要加强的, 从而确保连接处的强度比构件强度更高。要尽可能全部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结构要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要加强框架节点之间的连接, 还有梁与柱、楼板与梁、楼板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和锚固。

四、提高结构的竖向整体刚度

地基发生并不均匀的沉陷情况, 这就比较容易使结构的竖向整体刚度遭受破坏, 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是如此, 因为不同种类的结构体系都是静定结构, 存在比较高的赘余度, 会很敏感构件的竖向变位情况, 所以应该重视地基基础的设计。高层建筑采用的地基不可以是条基或者是单独的基础, 所以应该采用筏基或箱基, 且要带地下室, 也可以采用桩筏和桩箱的联合基础;基础持力层应进行可靠的选择, 也要进行可靠的地基处理;基地边缘的最小压力Pkmin应该不小于0, 在基底是不允许有零应力区出现的;关于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之间的连接要加强。

五、抗震计算中地震动参数的调整

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上计算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调整地震动参数主要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长了场地特征周期Tg;二是增加了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Amax。

当场地的土质是液化土、软弱土和大厚度黄土的时候, 就需要提高场地的类别划分, 具体到Ⅲ类或Ⅳ类, 关于场地的特征周期Tg也应该加长, 差不多到0.45~0.75s。反应谱曲线发生移动, 主要是朝着增大周期的方向, 这就使地震作用增强了。

当场地的地质条件为一些特殊地形, 诸如比较高耸的山地、条状突出的山嘴或是非岩质的河岸等, 这时需要保证“地震影响系最大值Amax应乘以不大于1.6的增大系数。”[3]

参考文献

[1] .李鸿晶, 宗德玲.关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 2

[2] .陈天虹, 李家康, 马晓董.对“高层混凝土结构与抗震”课程教学问题的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

上一篇:乡长个人述职下一篇:小教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