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制度(自查)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精选10篇)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 篇1

一、目的

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二、范围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三、职责

1、质管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

2、质管部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生产部、质管部分别指派1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公司管理办公司提交自查报告。

四、自查要求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企业内部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2.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的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意见和整改要求。3.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设备清洗消毒、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用《食品安全自查表》等进行相关记录,备查、4.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合,实行层层监督,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5.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6.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7.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未进行的,提交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交市场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五、自查内容

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

2.设施、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毒无害,用水是否符合标准,食品贮存和运输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检查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5.生产经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生产经营的记录查验制度,企业出厂食品是否经过了检验; 6.食品的标签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故隐患; 8.发现问题食品是否及时召回处理;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 篇2

日前, 江苏江阴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开发出一套安全隐患自查自报以及跟踪督查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 安监人员便可以对企业安全生产“了如指掌”。

江阴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科负责人徐慰斌表示, 通过监控室显示屏, 可以看到每一个企业安全监管人员实时在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的情况。而每一个企业安全监管人员, 通过手机, 进行二维码扫描, 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并上报。二维码扫描后, 手机摄像功能同时启动, 车间内相关情况便实时传送到系统中, 从而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以及追踪管理。江阴市新泽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邓吕忠告诉记者, 通过使用该系统, 在安监部门实时跟踪督查下, 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同时, 系统还应用物联网技术, 把企业现有自动控制和安全监控系统中的相关参量接入平台, 让上级管理部门可以实现远程监督。目前, 该市共有30多家企业上线, 预计到年底将有60%以上的规模企业纳入该系统。

班组安全自查最重要 篇3

实事求是地说,越是“上面”的检查,效果有可能越不好。因为他们对基层不甚熟悉,往往是“晴蜓点水”走过场,原则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还常常被下面一些“表面文章”所迷惑。最熟悉、最了解工艺操作流程,最能及时发现生产事故隐患的是在班组这一级上。因为他们是直接的操作者,天天要与设备打交道,哪个地方容易出问题,他们心里最有数。一旦出事首先殃及的是自己,这些利害关系他们心里也最清楚。因而,“自查”的效果应是最好的。

但现实情况却是上面来检查的“规格”越高,下面就越是重视,应付上面的检查,重视程度远大于班组日常“自查”。为什么班组安全“自查”的效果不好呢?原因是在班组长身上。选谁当班组长往往看重的是其“人缘”如何,责任心太强的班组长容易得罪人,有这样的“老好人”把关,查改隐患被看成是“自毁声誉”,批评当然是“轻描淡写”,对违章操作处罚自然也最具“人情味”;另外是班组长作为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本该是“领头羊”,但他的权利、义务、责任被逐级“弱化”了,没权、没整改资金,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反而被认为是在“挑刺”,抓安全成了“名誉责任”,“自查”因此成了难查。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篇4

为了避免幼儿园食堂发生火灾或伤害事故,预防造成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防止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一、健康自查

1、凡患有皮肤切割伤、皮肤病、化脓性创伤、上呼吸道炎症、腹泻、口腔疾病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禁止从事食品加工操作工作。及时上报部门负责人,离岗治疗,痊愈后持痊愈证明及保健医检查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2、环境和个人卫生工作。环境整洁无油污,室内无老鼠、蟑螂、苍蝇和蚊子。个人衣帽整洁,不留长指甲及佩戴首饰,勤洗澡洗头。

二、食品原材料自查

1、食品采购、验收自查。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染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防止三无食品原材料进入厨房,以防误食或由于加工不当而引起食物中毒。

2、采购记录自查。按记录表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等相关内容。

三、储存自查。

1、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

2、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

3、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须贴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留样等)。

4、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5、易腐食品应低温冷藏。

6、厨房中的非食用或非直接食用品如:面碱、小苏打、明矾、硫黄去污粉、清洁剂、食品添加剂、发色剂等应分类专门贮存,禁止与其它物品特别是食品混装。

7、剧毒品(包括杀虫剂)禁止进入仓库和厨房。

四、设备自查。

1、冷藏设备的数量应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并保持食品安全所需的冷藏温度,冷藏设备应定期除霜、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冷藏室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

2、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3、厨房内设备运行要正常,用后要清洁,无原材料残留。

五、安全自查。有专人负责,下班前,应将所有的电源切断。

1、厨房电器、机械安全操作流程上墙。操作人员必须严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2、食堂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符合消防要求,在保质期内。对所有的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所有的消防设施的检查。

3、火源管理,燃气灶及连接管、电热设备安全检查。

4、随时消除油渍污物,将易燃物品置于远离火源的地方。

5、禁止一切非厨房人员进入操作场所。

6、设置专用刀具柜和刀具架,上班时专人定点使用,下班后集中存放保管。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篇5

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2 范围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3 职责

3.1品控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3.2品控部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2生产部、品控部分别指派1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公司管理办公司提交自查报告。4 程序

4.1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4.1.1原辅料存放

4.1.1.1原辅料存放是否离地、离墙。外包装是否完整,并做好防护(1)检查规程:查看原辅料存放情况,是否符合存放要求

(2)重点注释:原辅料堆放是否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4.1.1.2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1)检查规程:查看现场卫生情况

4.1.1.3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过期原料,是否有处置记录

4.1.1.4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是否符合存放要求(2)重点注释:需符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 4.1.1.5生产用原辅料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毒有害物质与原辅料一起存放(2)重点注释:库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4.1.1.6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1)检查规程:查看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2)重点注释:原辅料仓库内不应堆放非生产用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4.1.2专库管理

4.1.2.1食品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食品添加剂专库,询问管理人员(2)重点注释:查看是否有专人专管 4.1.2.2内包装材料是否有专库或专门区域存放(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内包装材料仓库

(2)重点注释:原料、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 4.1.3标签标识

4.1.3.1原辅料(除农副产品)标签是否有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藏条件等内容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3种原辅料,不足3种的全部检查,查看标签内容。重点注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4.1.3.2进口原辅料是否有中文标签

(1)检查规程:查看进口原料是否有中文标签,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2)重点注释:要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要求,有进口商相关信息 4.1.3.3原辅料标签与索证索票一致

(1)检查规程:查阅抽查的原辅料索证索票情况,是否与现场的原辅料产品一致

(2)重点注释: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4.1.3.4索证索票

4.1.3.4.1直接采购国内生产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索取原辅料生产商有效的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或批检报告

(1)检查规程:查看索取的材料是否反映现场抽查的原辅料情况

(2)重点注释: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4.1.3.4.2直接采购进口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1)检查规程:查看索取的材料是否反映现场抽查的情况

4.1.3.4.3直接从流通经营单位采购原辅料的,是否留存保留具有流通经营单位信息的每笔购物的凭证

(1)检查规程:查看索取的材料是否反映现场抽查的原辅料情况

4.1.3.4.4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1)检查规程:查看原料辅料的检验记录,名称批次等信息是否与现场抽查的原辅料符合 4.1.3.5制度具备情况

4.1.3.5.1是否有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原辅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

等管理制度

(1)检查规程:查阅制度是否在执行。

(2)重点注释:必须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采购验证制度 4.1.3.6现场记录

4.1.3.6.1是否有仓库温湿度记录(对于有贮存条件要求的原辅料)、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原辅料进出库记录。

(1)检查规程:抽查近期1批次成品,查阅相对应的相关记录。

4.1.3.6.2进货查验记录中是否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产品许可证证号或票据号及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编号等内容,是否保留相关证件、票据及文件。(1)检查规程:抽查近期1批次成品,查阅相对应的相关记录。

4.1.3.6.3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辅料的品种是否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1)检查规程:抽查近期1批次成品,查阅相对应的相关记录。(2)重点注释:通过进货查验记录,查看索证索票。4.1.3.6.4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有记录

(1)检查规程:询问专管人员,查阅领料记录。(2)重点注释:是否有独立的食品添加剂领料记录。

4.2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更衣室;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产品投料记录;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生产中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回收食品处置情况 4.2.1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况

4.2.1.1厂区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是否有各种杂物堆放。

(1)检查规程:检查厂区内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

(2)重点注释:不得有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垃圾应及时清扫,无杂物混堆。

4.2.1.2厂区内是否设置防蝇、防鼠设施

(1)检查规程:检查厂区内环境,是否合理设置防蝇、防鼠设施。(2)重点注释:查看防蝇防虫设备安装位置是否到位。4.2.1.3厂区内生活区和生产区是否分离

(1)检查规程:检查厂区是否有生活区,生活区是否与生产区有隔离。(2)重点注释:生活区、厕所等不得对生产区域产生影响;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4.2.1.4是否记录清洁卫生情况

(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清洁记录,是否按卫生制度执行。(2)重点注释:有卫生管理制度。4.2.2更衣室

4.2.2.1更衣室进口和出口设置是否变化,内部是否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个人衣、鞋与工作服、靴是否分开放置。

(1)检查规程:查看更衣室设施,是否按规定摆放。

(2)重点注释:要有与生产量相匹配的更衣设施,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4.2.2.2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

(1)检查规程:查看灭菌消毒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查阅灭菌消毒记录。

(2)重点注释:可采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

4.2.2.3更衣室内是否有完好的非手动式洗手设施、干手器,并配备了洗手液和消毒液。

(1)检查规程:查看洗手设施配置是否齐全,消毒液是否有配置记录。

(2)重点注释:消毒液的配置和更换要按照使用说明和制度要求。4.2.3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

4.2.3.1车间及仓库是否设置防蝇、防鼠设施。

(1)检查规程:查看防蝇、防鼠设施是否安装到位。

(2)重点注释:一般设置在仓库或车间出入口。4.2.3.2物料是否离地离墙堆放

(1)检查规程:查看车间里物料是否有直接靠墙堆放在地面上。(2)重点注释:同仓库存贮要求。

4.2.3.3生产车间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

(1)检查规程:查看车间的垃圾桶是否有带盖。

(2)重点注释:车间内垃圾桶(箱)应有盖。

4.2.3.4各车间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积水,是否记录清洁卫生情况。(1)检查规程:查看车间的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积水,查阅清洁记录。(2)重点注释:车间无积水、无蛛网积灰等。4.2.4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

4.2.4.1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无积垢。(1)检查规程:查看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表面清洁情况。(2)重点注释:生产用设施设备需及时清洁,并做好记录。4.2.4.2是否记录生产加工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情况。(1)检查规程:查阅设施、设备清洁记录。4.2.4.3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

4.2.5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 4.2.5.1是否能提供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记录

(1)检查规程:查阅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2.5.2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

(1)检查规程:查阅清洗消毒记录。

(2)重点注释:车间内照明灯加装防护罩,紫外线灯不加罩,安装在工作台或需消毒设施上方不大于1.5m处(有微生物要求的产品)4.2.6产品投料记录

4.2.6.1是否能提供产品投料记录,投料项是否有违法添加。

(1)检查规程:查阅产品投料记录,记录为成品仓库中抽查的同批次成品。(2)重点注释: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必须符合GB 2760。

4.2.6.2投料记录是否包含包含投料数量、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用于生产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等内容。

(1)检查规程:查阅产品投料记录,一一对应查看记录内容 4.2.7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1)是否能提供关键控制点记录

(2)检查规程:查阅关键控制点记录,是否与制度中制定的一致,否是按要求记录。

(3)重点注释:关键控制点是否与许可时设置一致 4.2.8生产中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1)人流、物流是否避免交叉污染

(2)检查规程:查看生产过程是否有交叉污染,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污染

4.2.9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4.2.9.1原料是否经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

(1)检查规程:查看原料进入车间前是否有脱包间或脱包区域,原料是否经过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

(2)重点注释:能有效降低原料卫生状况对产品质量影响设施设备。

4.2.9.2半成品存贮是否有防护措施,标识信息是否清晰

(1)检查规程:查看半成品存放区域,是否会受到污染,是否有标识。4.2.9.3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存放于专门区域

(1)检查规程:看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有专门区域分别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2)重点注释:指定区域,要有标识。

4.2.9.4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是否保持清洁,并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1)检查规程:查看容器、工具和设备清洁情况,查阅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等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2)重点注释:生产用设备包括生产用管道和各种周转容器、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4.2.10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4.2.10.1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

(1)检查规程:查看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有必要的话进行现场检测。

(2)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4.2.10.2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开启

(1)检查规程:查看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开启。(2)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4.2.10.3空气净化装置是否正常开启

(1)检查规程:查看空气净化装置是否正常开启。(2)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4.2.10.4其他生产必备设施是否发生变化

(1)检查规程:查阅许可资料,进行现场比对,检查生产必备设备、设施有无增减。

(2)重点注释:不得随意变化,必须按照许可要求进行生产。4.2.11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 4.2.11.1是否按要求清洗消毒

(1)检查规程:查看至少2人现场清洗消毒动作是否按规定执行。

(2)重点注释: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进入生产场所前应当洗净双手;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消毒。采用挂钩放置工作服的应在更衣室恰当位置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4.2.11.2是否穿戴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

(1)检查规程:查看至少2人工作衣帽及口罩是否按规定穿戴。(2)重点注释: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露于帽外。4.2.11.3是否佩戴首饰

(1)检查规程:查看至少2人上手部、颈部、耳朵是否有戴首饰。

4.2.11.4现场人员持健康证、培训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1)检查规程:询问至少2人姓名,查看其健康证和培训情况。(2)重点注释:需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4.2.12回收食品处置情况

4.2.12.1是否发现使用回收食品从事生产加工(1)检查规程:查看车间是否有回收食品。

(2)重点注释:正常情况下,除内包间外,车间内不应出现有本公司成品。4.2.12.2回收食品是否设置专门存放区域

(1)检查规程:查看回收食品的存放区域,是否与其他产品分开存放。(2)重点注释:查看回收食品存放区域。4.2.12.3回收食品是否专人专管

(1)检查规程:询问回收食品的管理人员,如何登记、保存、处理回收食品的

(2)重点注释:询问回收食品管理人员 4.2.12.4是否能提供回收食品的处置记录

(1)检查规程:查阅回收食品的处置记录,处置量是否与回收量相符,是否留下处置影像资料

重点注释:查看回收记录、处置记录或处置影像。

4.3出厂检验现场检查:检验室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情况;应具备相应能力的检验员;出厂销售成品是否具有出厂检验;自行出厂检验企业实验室是否具有测量比对;委托检验情况;产品留样情况;成品库成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4.3.1检验室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情况 4.3.1.1检验室场地等基本设施是否保持洁净

(1)检查规程:查阅场地清洁记录。

(2)重点注释:按照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清洁记录。4.3.1.2超净工作台是否专间放置。(不使用超净工作台,不检查)(1)检查规程:查看超净工作台是否专间放置。

(1)重点注释:按照许可要求放置使用超净工作台。

4.3.1.3天平等计量器具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

(1)检查规程:查看天平是否水平放置。4.3.1.4检验室中的出厂检验必备设备是否保持齐全

(1)检查规程:查阅许可要求和产品标准,查看检验设备是否齐全。(2)重点注释:化验设备、试剂要配备齐全、有效;计量器材应经过检定(压力表为半年一次,其他设备一般一年一次)。

4.3.1.5检验室中的出厂检验设备、辅助设备是否正常使用(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

4.3.1.6检验室中的出厂检验设备检定或校准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依据:(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设备,查阅其检定或校准报告,是否在有效期内。

4.3.1.7检验室中的必备化学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的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检验项目的试剂,查看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4.3.2应具备相应能力的检验员

4.3.2.1是否具有专(兼)职检验人员

(1)检查规程:询问检验人员姓名,查阅劳务合同。

4.3.2.2企业检验技术人员是否获得相应的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

(1)检查规程:查看检验人员的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证书上描述的检验能力是否符合产品检验要求。

(2)重点注释:检验人员要有检验资质 4.3.3出厂销售成品是否具有出厂检验

4.3.3.1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是否保持一致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查看其项目是否与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一致。

(2)重点注释:对照产品标准和产品许可审查细则,检查出厂检验项目是否齐全。

4.3.3.2出厂销售的产品是否具有检验报告、原始数据记录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原始数据记录。(2)重点注释:原始检验记录、出厂检验报告与生产记录等相关记录要相对应。

4.3.3.3出厂检验报告是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是否按要求记录产品的有关信息。

4.3.3.4出厂检验记录保存期限是否满足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1)检查规程:查看出厂检验记录。

4.3.4自行出厂检验企业实验室是否具有测量比对

4.3.4.1出厂检验应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能力比对检验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发证单元的比对报告(发证1年以上)。

(2)重点注释:生产可许证审查需查看。4.3.4.2实施比对的企业是否定期

(1)检查规程:1个发证单元1年至少进行1次比对检验。(2)重点注释:按照产品不同标准,一年一次。

4.3.4.3是否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1)检查规程:查阅比对记录。

(2)重点注释:查看比对记录。

4.3.5委托出厂检验情况

4.3.5.1是否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有效期至少三年的委托检验合同。合同书中应载明:检验项目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1)检查规程:查阅委托检验合同,是否写明委托检验的产品标准,及检验项目。

(2)重点注释:查看委托检验合同。

4.3.5.2委托出厂检验报告是否与生产产品批次一致。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批次产品的委托出厂检验报告,查阅生产记录是否一致。

(2)重点注释:查阅生产记录和检验报告。4.3.6产品留样情况

4.3.6.1产品留样样品是否有记录。

(1)检查规程:抽查至少1个批次产品的留样记录,是否与生产记录一致。(2)重点注释:查阅留样记录。4.3.6.2是否具有留样样品存放区域。

(1)检查规程:查看留样存放区域或留样柜,存放空间是否与生产量相符。

(2)重点注释:查看留样间或区域。4.3.7成品库成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4.3.7.1成品存放是否离地、离墙。是否按区域堆放。

(1)检查规程:查看成品存放情况,是否符合存放要求。

(2)重点注释:产品堆放是否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仓库内要将合格品、待检品、不合格品分别堆放,有标识。4.3.7.2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1)检查规程:查看现场卫生情况。

(2)重点注释: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仓库地面应平整,便于通风换气。

4.3.7.3有贮存条件要求的成品是否按照规定贮存条件存储,并配备温湿度计等设施,冷库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1)检查规程:查看贮存环境是否符合贮存条件。

(2)重点注释:有贮存要求的成品,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4.3.7.4成品仓库内是否有过期成品,过期成品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1)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过期成品,是否有处置记录。(2)重点注释:有过期成品与合格成品混堆。4.4标识标注情况

4.4.1食品标识标注规定 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贮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生产许可标志、产品标准代号、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营养成分表,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4.4.2检查规程:现场抽查至少1种产品,按照GB 7718、法律法规要求对照查看。

4.4.3重点注释:根据《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标示;单件预包装食品的规格即指净含量。4.5食品销售台账情况

4.5.1食品销售台账是否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

4.5.2检查规程: 抽查至少1个批次产品的销售记录,其批次需有对应的生产记录、出厂检验报告等。4.6不安全食品召回情况

4.6.1不安全食品召回的,是否保存在专门区域

(1)检查规程:查看不安全食品存放区域,是否与其他安全食品分开堆放。(2)重点注释:参照回收食品处置情况。

4.6.2出现不安全食品的,是否有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

(1)检查规程:查阅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和记录,是否按规定制定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4.6.3出现不安全食品的,是否有不安全食品销毁记录

(1)检查规程:查阅不安全食品召回销毁记录,是否按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执行销毁措施。5 记录

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 篇6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内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并定期对本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相关岗位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经营条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应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 篇7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塑管专委会秘书长王占杰介绍, 近年来, 中国塑管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行业内很多大企业产品质量是合格的, 用户可以放心使用。但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确实存在, 有的企业确实存在不按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 使用回收料、减薄壁厚等造假制劣问题也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 塑管质量问题频出主要还是利益驱使, 有的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得非法利润而故意造假, 有的用户在采购、工程招标过程中不合理地低价竞标, 引发恶性竞争。由于采购者并不一定是塑管的使用者, 致使有些劣质产品比优质产品更有市场, 助长了部分非法企业制假卖假的气焰。

王占杰表示, 虽然这次曝光的企业不是协会会员单位, 但行业中类似的不良企业绝不止这几家。在此, 协会再次重申塑管企业必须确保产品质量, 坚决抵制为降低成本任意改变配方、使用劣质原料的行为, 要确保塑管在寿命年限内的健康使用, 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篇8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 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督部门的监督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加工操作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同一类问题两次指出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九、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从业人员患上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立即离开原岗位。病愈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重新上岗。

2、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金银首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衣帽。

3、从业人员进入经营场所前必须清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4、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1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3职责:

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监测、预警及报告

4.1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5.1当有信息显示本厂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厂长。厂长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5.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本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并归档保存。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进货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合格证明,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据票。统一使用“一票通”(原“三单合一”)票据,将其“客户联”按时间顺序装订建立《进货台帐》。

上述记录、票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批发经营户应当建立和使用电子台账,对进货检查验收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网络化管理。

第四条

经营预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

①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特殊膳食用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

②食品包装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③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损害及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是否标警示标记或中文警示语。

④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⑤食品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⑥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⑦进口食品是否用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的。

⑧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

否则,不得销售。

第五条 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七条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八条 审查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否则,不得销售。第九条 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负责人: 经营地址: 订立时间:

青山区青山路岳师傅剪子面馆

餐饮服务加工流程图

(按照生进熟出、单一流程的原则)

青山区青山路岳师傅剪子面馆

地理位置图

青山区青山路岳师傅剪子面馆

平面示意图

青山区青山路岳师傅剪子面馆

门头

青山区青山路岳师傅剪子面馆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 篇9

从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得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原则, 这是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最初雏形。另外, 党风廉政建设中, 突出了“一岗双责”的原则, 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了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原则, 逐步形成了领导直至所有岗位人员安全生产的“一岗双责”。《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1号) 第八条明确规定:中央企业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相应岗位。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应履行本岗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职责。

1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的必要性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一直非常严峻。就我国现状来看, 各级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事故总数和伤亡总数多,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追本溯源,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企业未能真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013年6月前后, 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中储粮粮库起火, 大连石化油罐爆炸, 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爆炸, 厦门BRT爆炸等,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 6月6日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命关天,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就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式和背景, 安全生产既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人们的需要, 必须常抓不懈, 高度重视, 我们必须痛定思痛, 付出行动。

企业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推行“一岗双责”制, 可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可以明确的细化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 可以增强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可以调动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可以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扭转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2 企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的现存问题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出台了许多重要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 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关要求, 同时, 各级企业也逐步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立健全了“一岗双责”制, 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的忽视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根本, 它可以激发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但是部分企业仍忽视安全生产管理, 未建立“一岗双责”制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也未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层层都有安全制度并担负应有的责任, 那么, 整体生产系统就会顺利地、正常地循环, 安全工作方针也就得到了落实, 反之, 落实安全工作方针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2 岗位人员认识不到位

《安全生产法》五项基本原则里面提到了“权责一致”的原则, 就是指明所有岗位人员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有了责任, 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一岗双责”。然而, 各岗位人员对“一岗双责”认识不足, 以为安全职责都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的, 与其他岗位无任何关系, 这就导致未能在工作中履行本岗位安全职责。或者认为所有的安全管理工作都要参与其中, 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各岗人员只履行本岗业务范围内的相关安全生产职责, 其他岗位的安全职责可以不履行, 因为这样才能专一的落实好本职岗位安全职责, 避免出现什么都要管却什么都管不好的局面。

2.3 职责界定不清晰

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岗双责”制,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某些原因 (比如培训不到位、主观意识强烈、有意回避等) , 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不清楚, 也就无法真正在工作中履行好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形式化严重。

2.4 岗位内容不全面

建立的“一岗双责”制内容不健全, 未能涵盖本岗位应有的全部安全生产职责, 存在漏项的情况, 安全工作涵盖的范围非常广, 只重视了生产安全, 而未对日常工作, 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燃气使用安全等进行规定, 对各岗位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指导性不强。

2.5 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未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在落实“一岗双责”的过程中, 未履行企业应负有的安全生产职责, 对本单位各岗位人员履行“一岗双责”制的情况未进行监督和考核。有的企业虽进行了考核, 但是仅存在于资料上,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真正落实监督和考核, 趋于形式化, 导致各岗位人员认识不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 疏于安全管理。

2.6 岗位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企业各岗位人员趋于年轻化, 大部分管理岗位人员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 工作经验缺乏, 掌握本岗位安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技能知识不足, 不能应对本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3 落实好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对策

3.1 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

加强全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 使其充分认识法律法规对各岗人员履行本岗安全职责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做好本岗安全职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其能更加用心的落实好本岗安全职责, 并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2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按法律法规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具有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知识的人员, 投入足够的资金, 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的落实有足够的人力保障和运转保障。

3.3 建立健全“一岗双责”制

建立健全上到总经理下到一线人员所有岗位人员的“一岗双责”制, 使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有制度可依, 有内容可干, 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有了制度的保障, 还须做好各岗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对新入场和换岗的人员, 在三级安全教育时对各岗安全职责内容进行重点讲授, 使其熟知本岗安全职责, 为更好的践行“一岗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对全员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培训

加强各岗位人员本岗位安全技能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培训, 如定期开展拓展训练, 举行应急演练等, 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使各岗位人员有能力履行好本岗位安全职责。

3.5 建立“一岗双责”制的监督考核机制

企业应做好过程中的监督和定期考核, 考核的目的是充分运用奖惩机制来约束和激励各岗人员履行本岗安全生产职责, 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未履行本岗安全职责的人员进行处罚, 表现较好的给予适当奖励, 调动各岗员工履行本岗安全职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 结语

企业应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原则, 层层落实各项安全责任, 加强现场监管, 为扭转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对各级企业在落实“一岗双责”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落实好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对策进行了总结, 指出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加强对全员安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对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岗双责,安全生产,现存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何曹庆蕊, 何光荣, 文军.对企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思考[J].建筑安全, 2011, 26 (12) :54-55.

[2]雷宏亮.落实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J].隧道建设, 2008, 28 (6) :742-74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范文 篇10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示例一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学校食品安全自律意识,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建立月度自查制度。校长是月度自查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定期组织召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题会议,每月组织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及时解决重大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月度自查的检查重点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记录、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管理、相关公示项目等内容。

三、月度自查要做好详细检查记录。检查后认真填写,所有自查记录需留存完整,归档管理。

四、学校主要负责人应亲自参加月度自查工作,并在检查记录上现场签字确认。确因特殊情况无法亲自参加的,需备注说明。

五、月度自查情况应及时在食堂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六、学校对通过自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应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作好相关记录。若发现有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报告属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七、学校应当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月度自查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查记录应当归档管理。

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对学校食堂开展季度检查、督导抽查、飞行检查等,及时督导检查学校食堂的月度自查工作开展情况。督导检查应从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月度自查表》和整改记录入手,审查自查过程实际情况,自查是否有针对性、发现的问题是否客观存在、整改是否及时到位等。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示例二

为切实加强我园幼儿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效提高幼儿食堂的卫生水平,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自查范围

学生食堂采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关键流程的卫生状况。

二、自查内容

围绕我园幼儿食堂食品安全,按照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对学生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原料采购、食品储存、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三、自查安排

1.各食堂负责人每天对厨房卫生及操作流程进行自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2.食堂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人员对食堂食品安全进行自查,发现问题要求主管部门及食堂经营企业及时整改,并根据整改落实情况兑现奖惩制度。

四、自查重点

(一)索证索票

食堂经营企业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索取供货商、生产商有效的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或批检报告。

(二)登记台账

食堂经营企业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填写进货台账,台账中应按要求详细填写当次原材料的详细信息。

(三)仓储管理

1.食品原材料存放是否离地、离墙。是否按区域堆放。

2.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3.仓库内是否有过期食品原材料,过期食品原材料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四)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食堂经营企业按照要求建立企业是否有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原辅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五)加工过程控制

食堂环境清洁卫生状况;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洗消毒执行情况;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剩饭剩菜处理情况。

检查规程:

1.食堂操作、加工、环境卫生是否符合标准。

2.是否合理设臵防蝇、防鼠设施。

3.查看餐具及环境消毒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查阅灭菌消毒记录。

4.查看看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在有标识并在专门区域分别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5.查看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的从业人员是否按照规定佩戴防护用具。

6.查看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六)食品添加剂管理

食品添加剂是否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

(七)留样管理

产品留样样品是否有记录、是否按照规定的温度、重量、时间留样。

(八)从业人员管理

食堂从业人员是否取得有效健康证明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示例三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一、检查范围

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卫生、食品及饮用水

二、检查内容

1、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围绕学校集体用餐食品安全,按照《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主要检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原料采购、食品储存、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学校饮用水卫生:学校切实解决饮水问题,提供开水或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对自备水源、供水设施及管道的防护和管理,落实清洗消毒措施。自备水源应经所在区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三、检查安排

学校食堂安全领导检查小组不定时对学校食堂进行抽查,每月至少一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有机结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完善制度贯穿始终、落实责任贯穿始终、检查指导贯穿始终,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检查效果。学校食堂各块负责人要密切配合,要根据相关要求,努力开展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我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使我学校食堂从采购、加工、个人卫生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学校领导要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督促学校切实落实餐饮服务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四)加强食堂检查督导,严查违法行为。学校食堂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将食堂作为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的重点,采取措施,排查隐患,积极指导学校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防控水平及应对能力。严厉查处食堂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认真开展全面排查。

上一篇:旧物的作文下一篇:现代企业管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