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活》散文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考生活》散文(精选8篇)

《思考生活》散文 篇1

到底哪得罪你了

他和她结婚六年,虽说日子过得不咋地,但也算幸福美满。彼此相敬如宾,懂得礼让、宽容,很少吵架。生活的列车不咸不淡地往前开着,不够轰轰烈烈,也算四平八稳。

人都是有追求,总不能穷苦一辈子。看着日益上涨的房价,他们决定到城里安家,买上一套房,即使不能自住,最起码也能缓冲一下人民币的贬值。

从决定到出发也就一步之遥,难的不是到哪儿买房,买几室几厅,难的是存款太少。这么多年,省吃俭用,也就十几万,首付都不够。剩下的缺口,他与她商议,两人分头努力,一人去凑齐五万。

讨钱催人命,借钱同样要人命。低声下气,看人脸色,跟人说好话,人家还不一定搭理你。遇上脾气好的,说话委婉点;遇上直截了当的,当面回绝你,不留任何一点余地。走出门,冷风一吹,心中退一步想想也对:有那么深的交情吗?

日子在困苦中煎熬。为了心中的梦想,两人不愿放弃,继续奔波,继续努力,继续朝着有可能的目标张开一次次口。

在外人面前,尽量克制自己。到了家里,卸下虚伪的伪装,心中残存的自卑感就开始生根发芽。家里的一点小事,都成了导火线,让大发雷霆有了爆炸的可能。

侄子没人照顾,父母老了,哥嫂在外打工,他想帮着点。更何况哥哥是给钱的。半年四千五虽不算多,但对于想买房的他们,也可以算点收入。哥哥打电话来,他左思右想,自己辛苦点,应该能够应付。他应承了下来,设想了计划:自己工作较为轻松,送侄子上学放学,时间刚好接轨。白天煮饭,晚上洗衣,都亲自动手,不会耽误、影响她。她一听,怒目相对,怪他不该擅作决定,怪她如何不顾及她的感受。

国庆放假,他七天,她两天。他父母打电话来,让他回去割两天稻谷。他刚答应下来,她说好不容易放两天假,要他好好陪陪,与女儿聚聚。他没答应,一定要回去。父亲割稻谷时不小心手受了伤,人也老了,其他人家稻谷都割完了,诸多理由足够他走上回家的路。她阴沉着脸,不说话。他知道,她生气了。

他回家了,带女儿回去的。她叮嘱他,让他父母宰只鸡,给女儿好好补补。好长时间,都没给女儿吃好东西,有点对不住女儿。他点点头,反正父母养了好多只鸡,每次回去都说要杀鸡。这条件只要他开口,父母应该能够满足。回到家,他先帮父母忙着田地里的活。好不容易回去一次,当然能帮点是点。忙了两天后,他看了看家中的鸡,只剩下三只。一只老的,两只新的。老的可以生蛋,新的刚抓不久。徘徊了许久,他还是开了口。父母说过天杀。过了天,女儿呆不住了,说好想妈妈。他恰好也有点事,因此回到了城里。她一问女儿,鸡没吃着。她气得七窍生烟,对他没好气,一顿臭骂。

在她的冷眼之下,他的心也升起腾腾怒火。生活本就展开了艰难的一面,两人更应该相扶相携。不过他知道,必须忍耐,让怒火压制在枪膛里。她横眉时,他努力在脸上镶上笑容,像条哈巴狗似的贴上去,讨好她。

晚上,月色如水,华光织上天空,他躺在床上静静地想:“到底哪得罪你了?为何不让家庭多些温暖的因素。”思考许久,总结许久,他算明白了,不是得罪了你,而是得罪了生活。生活才充当了魔鬼,把天使也慢慢软化。

可恨啊,生活这个魔鬼。

生活原来是趟苦难的列车

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脚踩阳关道,浸泡在父兄的温床中,脸上漾着幸福,甜甜地睡着,一辈子不醒。这是多少人的希望,只是事与愿违,现实与梦想背道而驰,生活还原本真的面目,它就是一趟苦难的列车。

从娘胎里出来,我们哇哇大哭,或许这就预示着没有一个人能够圆圆满满,幸福到老。这是列车的起点站,此时虽然有父母的照料,但仍逃不掉不如意。我们不会说话,吃喝拉撒都是通过简单的哭泣来表达,父母不是肚里的蛔虫,不可能读得懂背后的含义,自就生出许多不顺畅。

上学了,我们要丢下正骑的竹马、脸上的笑意,苦瓜着脸坐在教室里,看老师拿着教鞭:“跟我念。”我们对不准口型,老师的教鞭落下来:“叫你不认真,重念,念对为止,否则不许吃饭。”我们忍着眼中的泪水,咿咿呀呀开始重复。回到家,父母逼着做作业,脸上的严肃表情根本不允许我们做丝毫的反抗。做不来,他们的手就朝屁股落下来:“叫你上课不听讲。”试问有多少孩子,他们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盼望在阳光下、青草间奔驰,幻想着学校倒闭,只是这梦永远是梦。

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该上大学还是走上社会成了极为纠结的问题。只要是中国人,清华北大在大家嘴上都不知道念了多少遍。僧多粥少,我们多数人只能上普通大学,交高额学费。混上几年,找工作就成了烦心的事。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都是精品,大家即使死也要死在体制内。记得一则新闻,某地环保部门进行清洁工招聘,结果报名人数达到千人,不少还是研究生毕业。这几千人过独木桥的场景何其壮观,何其惨不忍睹。胜利者付出的汗水该会成河吧?失败者的失意溢于言表。体制挤不进去,去私企打工,看老板的脸色,朝九晚五是不可能的,凌晨醒来、半夜上床司空见惯,谁叫我们被生活所逼,想多赚点钱呢?

转眼,年少的羞涩不见了,婚姻也在向我们招手。娶老婆、嫁老公都得精挑细选,谁也不敢粗心大意。现在男多女少,官方数据统计121.3:100。也就是说,121个适婚男子当中,就有二十个打光棍。一个不小心,你就成了二十个其中之一。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走进婚姻的殿堂得靠钱铺路。现在的农村娶个妻子,估计得要十几万,城里的花销更是多得离谱。结了婚,还要买房,这一项项都像魔鬼一样,紧紧扼住我们快乐的喉咙,阻止幸福的通向。

孩子出生了,每一次张口都是人民币,吃穿要钱,上学要钱。输什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钢琴要学,舞蹈要学,兴趣班要上,真不容易啊!

孩子上学了,七年之痒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什么老婆都是人家的漂亮,老公都是人家的体贴,自己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败家子、长舌妇。吵啊吵,闹啊闹,有时离婚的心有了,为了孩子忍上一忍。熬不过去,寻找一点刺激,婚外恋来了。结局当然是悲惨的,但还是有人前赴后继往前挤,哪怕死得很惨也不枉风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了风烛残年,年少的一切都随风而去,携手相伴互倚到老。黄昏下,两个驼背的身影,亦步亦趋,羡慕是别人的,凄凉是自己的。再过两年,也许一个先走,另一个孤苦伶仃,独自守着落寞,其中的滋味只有自知。

走了,呼吸停止了,一切都结束了,亲人的哭声四起。哭声中来,哭声中去,也许这就是一辈子吧!

对自己狠点

每个人都希望成名成功,住别墅,坐宝马,畅游世界。莫言多好,名声驰名中外;李嘉诚多牛,钱财已如粪土;周星驰多棒,粉丝可以排成长龙。大家总是羡慕,总是在梦里,对着他们,流着哈喇子,甚至说上两句酸溜溜的话。套句俗话:我们总在羡慕别人光鲜的外表,却忽视了他人背后的艰辛。

早晨醒来,看看手表,才七点半,东方似乎刚白,热闹还很遥远。拥过被子,摁掉闹钟,再睡个回笼觉。其实早在头一天,我们已经做好计划,今天一定早起,晨跑、早读、上班。当时间的指针到了所在的点时,我们却忘了,躲在舒适的被窝里幻想:“唉,等明天吧!”是啊,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计划在心,谋划多日,乘着年轻,好好努力,学门外语,练门技术,写点文章,好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桌子已摆好,工具已备齐,电脑已打开,只是实施在即,琐事又缠身,瞌睡的意已袭来,炎热的感觉太难受,网友的留言未回复。休息片刻,等下再做,不知不觉中,靠在桌子又一个春梦,喝口冰水坐在树荫下不愿起身,回复了留言又打开了淘宝。理想还是早点滚蛋,有多远滚多远。

痛定思痛,不能这样,必须坚持。只是梦想的路太过遥远,一日似在原地,一月未见成果,一年没有功效。英语书似乎都被翻烂,该死的四级还像高高的门槛,无法翻跃;工具已用得破旧,水平一点未涨,师傅的“你怎么这么笨”还萦绕耳畔;文章写了几百篇,每次通过邮箱投给编辑,永远都石沉大海。算了,我不是这块料,还是换门轻松的活。在这一刻,我们也当了一回曾经嘲笑的那个挖井的男孩。

殊不知,莫名如果像我们一样沉迷瞌睡,迷恋温暖的被窝,中国的诺贝尔奖还需等待若干年;殊不知,李嘉诚在事业的起步关头,无端地找一个借口,去寻自己的乐子,当年的塑胶王国肯定踪影难觅;殊不知,周星驰跑了八年的龙套,要是在第七年放弃了,就没了现在的“无厘头”电影,我们的幽默大餐上就少了一样佐料。

人生不要找借口,一旦认准,百折不回。哪怕闻鸡起舞、卧薪尝胆,计划决不更改;哪怕头悬梁、锥刺股,也要坚持前行;哪怕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也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人啊,有时真得对自己狠点。

对自己狠点,逼着自己起床;对自己狠点,该做的事必须做好;对自己狠点,坚持到最后。起床后,你会发现,空气新鲜,阳光灿烂,花朵盛开,战胜被窝这个敌人没那么艰难;事情开始后,水来土淹,雨来伞挡,海阔天空,困难根本没有想像的那么多;煎熬了最后一夜,笑容如花绽放,风雨之后见彩虹,失败背后,成功已在招手。

随心所欲,我们注定是个弱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怨天尤地,责怪上帝的不公平;对自己狠点,我们一定是强者,会站在成功的彼端,笑傲苍生,赞叹造物主的公正之选。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那些幸福的瞬间

吃完晚饭,外出散步,大街上,一家店铺门口,摆着一张桌子,上面堆放不少衣物,插有一个牌子,写着几个大字:大甩卖,150元。后面站有一美女售货员,长发飘飘,紧身束衣,身材倍棒。我连忙蹲下身,取出手机,选择角度拍下一照。衣物不见了,美女和牌子俱在,意思顿变:美女大甩卖,只需150元。别急,等等,我要去银行取钱,买上一群回家。

中秋放假,骑着摩托车回家。早已打了电话,父母在田中奔忙。到家后,我直奔田中,拿起禾镰,替他们割稻谷。一天的忙碌,五指不好屈伸,背无法站直,累不堪言。夜色渐晚,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夹菜吃饭,其乐融融。父母两鬓斑白,皱纹深如沟壑,已近古稀之年。我已近中年,父母依旧健在,还能替他们忙碌,陪他们吃饭,已亦知足。

妻子是一村姑,初中毕业,学问不高,也算知书达理。她勤劳,为了家,操持忙碌。早起买菜,烧饭洗衣,铺床叠被,相夫教子。晚上,我下班回家,吃上可口的饭菜,洗上舒舒服服的澡,再睡个好好的觉,这种生活,亦如蜜,让人泡在里面,根本不愿醒来。

女儿今年五岁,在幼儿园读书,大班。每天放学后,她都要拉着我的手,指着自己的额头说:“爸,你看。”顺着她的`目光一瞧,一朵小小的红花,贴在上面,象征着优秀。我牵着她的小手,两人在夕阳下拉着长长的背影。到家,她拿起笔,认真完成作业。我看着她,健康、活泼、可爱、天真,为人之父,有她,此生无悔。

我之不善交际,不愿与人交谈,喜欢封闭自己,关在一方天地中,独对电脑,让思维呈现。朋友中,交心者不多,一二人而已。相处不远,平时并不打电话。偶尔心情烦躁时,走两步就到了,坐下,一起喝杯茶,聊聊天,说说工作的烦恼,谈谈世事的变迁,不带功利,不含距离。有此知音,夫复何求?

前两天,牙龈肿痛,无法咬食,每次吃饭,都成了痛苦之事,不想咬又不得不咬。时时刻刻,嘴里都似乎含着异物,神经压缩,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气。到了牙科诊所,花了两百元,洗了牙,吃了止痛片。两天后的早晨,爬起床,牙不痛了,跑出门一看,阳光照在头顶,白云畅游天际,小鸟在树上啼叫,草儿显得生机勃勃,一切都那么美好。

有一同乡,近日打来电话,吞吞吐吐,意在借钱。我随口一问:“借钱何用?”“生活所逼。”轻轻的一句话扔出。是啊,世道艰难,生活不易,好工作难找。每天早出晚归,忙碌不止,只换来两千余元。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两口子,难免有捉襟见肘时。相比于他,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卖点声音,吸着笔粉,不用早起,不用加班,不用担心失业,工资月中就到。虽说不高,但省吃俭用尚可度日。满大街遇见学生,被人叫着“老师好”,也能笑容满脸。

遥想1942,河南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官逼寇欺,大家衣不蔽体,食不饱腹,最后到了卖女卖妻、易子而食之地步。如今,国力强盛,百姓幸福。大家吃有食,穿有衣,住有房,行有车,四大基本需求已全部满足。我虽乃一平民,但有法可依,有政府可靠,走在大街上不用担心士兵抓壮丁,不用担心土匪拦路,平安出门,顺利归家。

我的行头我的街

我家毗邻步行街。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谨奉这条真理,我常在放下碗后,到步行街上走走,看看店铺,瞅瞅美女,在散步中得到心灵的愉悦。

步行街,步行之街,也是商业之街。清一色的店面,充斥着金钱的味道。每个门口都放着高音喇叭,震耳欲聋的响声不绝于耳。有“小苹果的”的流行歌曲,有“店铺倒闭,今日清仓”的售卖声,有“嘻嘻哈哈,呵呵哼哼”的聊天声,如此之多的声音交杂在一起,成了一场盛宴,聆听中也不乏其乐。

街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少皆有。老的拄杖扶拐,相持着把慢腾腾进行到底,少的滑轮溜冰鞋,一个个在疾速中飞行,享受属于他们的那一份童真;男的西装革履,一板一眼,没有丝毫的懈怠,这就是顶梁柱的标志;女的花枝招展,逮住所有的机会,展示自己绝妙的风姿。美女可遇不可求,婀娜多姿,长发飘飘,一袭长裙,扭着小蛮腰,一颦一笑,都是那样动人。遇此良机,我决不错过,恨不得摘下眼珠,粘贴在美女身上,闻香看形,赏容品貌,真不枉此生也。

吃穿乃人之本色。走上街,食品的香味盈绕鼻间。爆米花,让人回忆起童年;棉花糖,膨胀的样子像极了人间的幸福,大家都希望越大越好;烤羊肉串,煎烤中油星直冒,每一个人都垂涎欲滴,特别是吸引了小孩的目光;烤猪蹄,十元一个,便宜又实惠,营养又美味,真不失一道绝美的佳肴。

我只爱逛,不爱买,不是商家的喜欢对象。

为了促销,商家的打折是必须的,也是经常遇到的。

小时的生活艰苦朴素,长大后的钱包袋小囊瘪,省着点花对我而言是司空见惯。不过,我也有心动的时候,那就是商家的巨大折扣时。

七折八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五折六折打动不了我的心,三折四折隐约有挪动脚步的迹象,一折二折必欣然前往。

每每这时,店铺里人满为患。想捡便宜是人类的通病,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都希望自己捡到。衣服裤子一层层码起来,堆砌在那,似乎等街主人的挑选。我直奔最便宜的橱柜,摸摸手感,看看布料,即使是便宜到如此地步,也不能随意开闸放水。钱可是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都来之不易。

看到稍微中意的,召来服务员,要上最小号的。她们一般都会说:“要不试试?”我摇头,人之瘦小,最小号最合适不过。包起来,付钱,提着出门。新衣服都这么搞定,裤子还比较麻烦,腰围合适,长短却不能满意,须拿到裁缝店,再花上三五元,剪掉一些方可穿。

大实惠的日子不多。我不在乎,一年到头都在步行街上游走,不怕没有,半个月一次也已足够。一次一件,一年下来也能攒上不少衣裤,行头能置足。

这样的行头,穿在身上,肯定无法涨身价,不掉价就已感谢苍天。我心坦然,不在乎他人品头论足。衣服吗?本就是遮羞保暖而已,何必弄如此之多花招。看得起我的人,无论我穿什么样的行头,他一样瞧得起我;看不起我的人,我又何必在意于他的想法,擦肩而过中能够彼此一笑就是天大的恩惠。

行头有了,街也逛了,日子还在不紧不慢中前行。

相煎何太急

中午12点,我炒好菜正在吃饭,门前传来“乒乒乓乓”的吵闹声。我循声一看,邻居家父子大战正酣。儿子年轻力壮,正值壮年;父亲已近暮年,年老体衰。儿子占尽上风,把父亲按在沙发上,扬手甩了两个耳光。父亲摸着红彤彤的脸,只能逞逞口舌之利,叫嚷着天下岂有此理?

我坐在屋内,没有前去劝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一个外人,还是不添乱为好。嘴里扒拉着饭,脑海里翻江倒海。天下伦理纲常,竟沦落到如此地步。本是同根,相斗而乱,孰是熟非?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各有各的苦衷。我本非清官,无法断案,却可从中汲取教训,以备后患。

都是人民币惹的祸。打架起因很简单,父亲辛苦多年,刚在老家建造一幢新房子,算为儿子留下一点资产。积蓄用尽,尚借债不少。儿子今年新生一子,携妻带子回家生活。平时大手大脚,素来没有存钱习惯。父亲责备儿子用钱过多,儿子责备父亲过于吝啬,平日即存不少怨恨。近日,新子生病,父亲不愿出钱,儿子也没余力,两人就此吵开,继而升级。如若有钱,两人断不伤和气。从今以后,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吾身上,吾当存钱若干,以备不时之需。时时袋中羞涩,问人讨要,必惹他人嫌弃。靠天靠地、靠父母靠妻儿都非长久之计,还得自备柴火,以熬冬日之需。

距离产生美。蒙娜丽莎一幅画像世界闻名,远看微笑或怒或喜,或慎怪或羞涩,皆可理解;近看不外乎一堆涂料而已,斑驳陆离,让人顿失兴趣。邻居父子俩本不住在一起。去年中秋时分,父亲还到我家来借电脑一用,说与儿子视频一番,聊解相思之苦。儿子在父亲建房之时,也拿出二万余元,资助父亲购买建材。今年相处一屋,本是好事,却惹来是非不断。正是应证距离之美这句老话。要想感情深,就得离得远;天天长处,纠纷不断,矛盾不断。

自作自受。父亲今日所受之屈辱,皆可算作昨日溺爱之果。我敢肯定,此儿子小时,父亲必对他疼爱有加,事事包办。儿子想要什么,父亲尽量满足。要玩具,给;要钱,给。只要父亲有的,只要儿子想要的,都给。儿子事事享受其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亲满足于孩子生理上的欲望,却忘记了孝道的传承。走上社会后,儿子大手大脚花钱,根源也在他儿时的习惯。正所谓因果,正是今日。对待子女,是对是错,该育则教,决不可心慈手软,只是惯养,否则他日你必遭报应。

《思考生活》散文 篇2

台湾当代散文大师王鼎钧曾这样评价廖玉蕙的散文:就像“音乐给听赏者吹拂的感觉, 包围的感觉, 渗透的感觉, 难以拒绝而又无可捉摸的感觉”。【1】的确, 她的散文, 情感诚挚率真, 文字功底扎实深厚, 作品结构精巧用心, 总能在看似不疾不徐地叙述中, 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本文试从创作的动机、创作题材的选择、贯穿创作的主线、创作的原则等四个方面,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来领略廖玉蕙散文作品的迷人风采。

一、情意的开发与互动――廖玉蕙散文创作的动机

廖玉蕙坦言自己曾深受狄更斯的影响, 始终坚持无论在生活中面对怎样艰难的处境, 都要对生命抱持积极的态度。所以, 在面对紫陌红尘中的斑驳景致时, 廖玉蕙更愿意捕捉那些温润动人的片段, 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人世的深情厚谊, 这是她散文创作的最直接的动机。

同时, 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也深深影响着廖玉蕙的散文创作。她在语文教育方面的主张与其散文创作的动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廖玉蕙在《活水》一篇中指出:现今教育的最大缺失, 是“情意开发”的付诸阙如, 既没有教会孩子表情达意, 也没教导学生领略人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出被感动、兴发的缘由, 并让未曾亲历的生命情境, 借由对前人经验的学习而活跃生动起来。作为教师的她便自觉地在散文创作中, 实践着开发读者领略人性人情能力的理念。她希望通过写作与读者分享爱恨怨嗔的人生故事, 让作品成为她与读者之间情意互动的桥梁。读者若能在感动之余产生和以往不同的想法, 并因此在人生道路上看到更多的风景, 让生活变得更容易、更舒心, 这便是廖玉蕙创作的最主要的动机。

二、生活的“反刍”与絮语――廖玉蕙散文创作题材的选择

写作对于廖玉蕙而言, 既像与自己游戏, 又像是对日常生活的回味与反省, 以期达到自我调适的作用。用作者自己的话说, 这就像是一个通过写作“反刍”生活的过程。因此, 廖玉蕙一直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寻索创作灵感。其散文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和对日常生活中人与事的记述两大部分。她坚信:“人间烟火的种种灿烂, 其价值, 绝对不输给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小市民的爱恨怨嗔, 其精彩, 往往更胜大人物的惺惺作态。”【2】

廖玉蕙从小生长在贫苦的台中乡间, 成长中点滴的欢乐与辛酸, 通过她惊人的“摄像”能力得以声色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当火车走过》一篇, 作家回忆起小时候与火车有关的生活片段, 视角新颖、笔法清新且富有情趣。作家的三姐在火车上做乘务员, 每当她工作的火车从家门口经过, 全家人便会关切地“举家鹄候, 和三姐摇摇招手致意”, 三姐虽薪水微薄, 但每月发工资后便会“在薪水袋上裹上几枚石子, 外头再包上一层塑料纸, 从车上丢下来, 有时, 距离没算准, 丢到铁道旁的菜圃里, 甚至不小心丢进河水中, 便全家总动员, ‘上山下海’搜索。……堪称吾家一景。”【3】寥寥数语, 便道出了在清苦生活的重压下, 全家人仍能彼此关怀、相互依靠的温馨。《便当联想》则讲述了作家学生时代有关便当的小故事。小时候由于家中贫困, 作家带到学校的便当一直很寒酸。而邻座的富家女孩却对自己每顿充满鸡腿、排骨的便当不屑一顾, 抱怨连连。作家非常羡慕邻座女孩的便当, 以致渐渐生出一种看似奇怪的心理:“我幻想, 有一天, 或许我的朋友会突然想起, 并请我享用那只鸡腿或那块排骨, 那时, 我一定要坚贞的拒绝, 脸上的表情一定不可露出欣喜之色, 连拒绝地言辞都设想好了……我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自认当时机来临时, 绝对可以用最具尊严的方式赢得尊重”。【4】她是那么想吃好吃的便当, 以至于阿Q地幻想出了个莫须有的事件, 即便是想一想都会露出欣喜之色。明明非常想吃, 却在幻想中坚持拒绝, 实际上是非常渴望这件事能发生的表现。直到有一天, 邻座女孩将便当完整地倒在垃圾桶里, “我愣愣地注视了好一会儿, 不禁绝望地掉下了眼泪”。这辛酸的眼泪, 既反射出贫困所带来的深沉地悲哀, 也滴滴落在读者的心上, 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即便是对每个人都极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的记述, 廖玉蕙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让作品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陪你一起找罗马》叙述了作家女儿坎坷的成长经历。小时候, 女儿由于罹患严重地弱视, 导致手眼不协调, 为了学会骑脚踏车, “有好长一段时间, 你那位苦心孤诣的爸爸, 咬紧牙关, 在中正纪念堂里扶着你和两轮脚踏车, 跌倒了又爬起, 练习了又练习, 那样的身影, 任谁看了都会鼻酸不已。”当女儿终于学会了骑车, “父亲老泪纵横, 仰天笑说:‘谁说我的女儿不行’, 撩起裤管, 才发现爸爸双腿内侧挫伤得血迹斑斑。”【5】一句“谁说我的女儿不行”可谓感天动地, 准确地表达了父亲既骄傲又辛酸的复杂情绪, 也承载了似海的父女深情。作家在文章最后感叹道:“如果今天你行, 什么样的孩子应该被放弃!”, 朴实无华的语句, 却有着震撼人心、启人深思的力量。《算命袋》则讲述了女儿对妈妈窝心的爱。女儿制作了一个算命袋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作家一张张地抽出打开, 只见上面写着“‘你将来会有一幢有院子的房子’, ‘你会永远年轻美丽, 并且不发胖’, ‘你会活到很老很老’, 拆开最后一张纸, 我的眼睛蓦地湿热了起来, 上面写着:‘你的女儿以后一定会很孝顺你, 你老的时候, 如果牙齿全掉光了, 她会用小火熬稀饭给你吃。’”【6】读到这里, 相信每位读者都会被年幼女儿的善良、懂事深深打动。廖玉蕙用她细腻敏感的心, 采撷日常生活中点滴的感动, 让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美丽的天光云影, 家常日常间的天大地大。

三、多角度、立体化地书写人性人情――贯穿廖玉蕙散文创作的主线

苏轼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廖玉蕙曾多次引用这句诗来说明多角度诠释人生的重要性。原本平凡的日常生活, 通过她多角度、立体化的解读总能呈现不平凡的面貌。廖玉蕙的作品就像多棱镜, 它有很多的侧面。她对生活的解读不是粗线条的、大而化之的, 也不是抽象的、高深的, 而是从不同的角度, 立体化地书写人性人情, 展现人生道路上千变万化的风景。《不信温柔唤不回》中, 作家从人们面对媒体耸动的新闻标题依然面不改色的冷漠反应入手, 活画出一幅人心麻痹、冷漠异常的社会图像。街道上车辆的互不退让, 家庭里冷战的夫妻, 商场里的假冒诈伪继而轮番登场, 让读者的心也即刻变得灰败郁结。此时, 作家却话锋一转, 一句“温柔不是世纪神话”可谓振聋发聩!丽水街上的摩托车司机在人们互不相让的焦灼状态下主动排除路障, 以微笑自然化解人际危机的小故事又与前文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让人们对缔造温暖社会的企盼重拾信心。接下来, 叙述重新回到一则新闻报导上:一位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判拘役两年, 学校、教育会争相为其大喊冤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廖玉蕙再也坐不住了:“当‘爱深责切’成了体罚最美丽的护身符时, 我不知道爱的教育还剩了些什么?体罚真是教育的万灵丹吗?小时候, 也常遭体罚, 却似乎从不曾由体罚而得到什么教训, 改变了什么不良的习性。偷看小说, 被揍一顿, 仍不改偷偷摸摸看杂书的乐趣;考试粗心, 手心挨竹简炒肉丝, 也没有因此而变得较细心;和同学吵架, 被老师赏了一记耳光, 除了更加愤恨, 也没有变得比较合群。倒是母亲难得的泪水教我格外检点, 老师婉言的笑容让我真心奋勉, 记忆中最美丽的回忆, 全是温柔的体贴。……孩子再是顽劣, 毕竟是孩子, 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顽劣, 才是作为老师的应深心探讨、真心怜惜的。”【7】作家一字一句、针针见血地驳斥了为体罚辩护者的无稽。她从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的成长经历入手, 抽丝剥茧般的层层深入, 让这则对体罚的议论与前文摩托车司机温情化解危机的事件合二为一, 共同向文章开头提到的种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发起挑战。结尾, “我们不信温柔唤不回, 只有彼此温柔对待, 才能治疗现代人的冷漠, 平息无谓的纷争, 对人间的善意重拾信心。”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呼唤人际的温暖与理解的主题。纵观全篇, 作家通过巧妙的安排, 多角度的细致展现, 让人间百态粉墨登场, 内容丰富且说理充分, 读后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四、著诚去伪反常合道――廖玉蕙散文创作的原则

廖玉蕙始终把“著诚去伪”作为其散文创作的第一原则。她对待读者如知心好友, 除了把日常的喜怒哀乐与读者分享, 就连自己的种种“糗事”也毫不掩饰, 而她的这种坦诚的态度是以一种反常规的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如《五十岁的公主》一篇, 讲述了作家五十岁生日那天的尴尬经历。作家本想借生日释放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 去五星级宾馆享受一天。可是“当我进入房间, 研究了住宿费用之后, 心情顿时跌入谷底!懊恼家里有好好的床不睡, 竟然失算地欣羡人家公主和王子!而那种锥心的痛楚在一位朋友告诉我该饭店再过两天就有五折的优待活动时达到最高潮!气愤地指责外子没有善尽阻止之言责!”【8】在昂贵的住宿费面前作家情不自禁地揶揄起自己一时的头脑发热来!如此私密的心理历程, 作家也向读者合盘托出, 并通过自曝其短的反常规叙述策略, 让读者产生极大地共鸣。

“反常合道”是廖玉蕙散文创作的另一重要原则。不拘囿于传统, 锐意创新一直是廖玉蕙散文创作的努力方向, 但创新如果把握不好度, 便会与胡乱的标新立异无异。“反常合道”便是她衡量创新是否合格的标准。《法古今完人》一篇, 作家对当代教育处处强调征圣宗经, 却往往流于陈义过高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举出大禹治水的例子, “我一直对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说法, 深感厌弃。大禹的重要不在他三过其门而不入, 而在他不墨守前人防堵的治水方法而改采疏导方法的创新上。我们的老师常在‘三过其门而不入’上大做文章, 这正是忽略人性、误导学生。”【9】廖玉蕙不人云亦云, 在审慎思考的基础上为陈义过高的教育现象敲响警钟:如果忽略人性, 一味向孩子灌输超越人类负荷的崇高, 只会让教育徒劳无功。作家本着“反常合道”的原则, 勇于向传统认识挑战, 见解独到, 说理透彻深入, 颇具说服力。

无论生活呈现怎样千疮百孔的斑驳景致, 廖玉蕙始终坚信“你我周遭, 其实应有着更多温润动人的故事”。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 她将知识女性的角色和繁琐的日常生活和谐统一起来, 多角度、立体化的诠释人性人情, 形成了欢喜自在的独特文风, 在笔调偏于沉重的台湾散文界独树一帜, 开拓了女性散文表现的新天地。

摘要:台湾知名女性散文家廖玉蕙一直以其朴实自然、幽默风趣的文风和对人性人情的复杂性的准确把握享誉文坛。本文试从创作的动机、创作题材的选择、贯穿创作的主线、创作的原则等四个方面,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来领略其散文作品的迷人风采。

关键词:廖玉蕙,情意的开发与互动,生活的反刍,著诚去伪,反常合道

参考文献

[1]王鼎钧, 《如果文章像风》, 《青年日报·副刊》, 2001年9月14日

[2]廖玉蕙, 《请灿烂留步》, 《不关风与月》P198, 九歌出版社, 2003年10月

[3]廖玉蕙, 《当火车走过》, 《今生缘会》P5, 圆神出版社, 1987年7月

[4]廖玉蕙, 《便当联想》, 《不信温柔唤不回》P55, 九歌出版社, 1994年1月

[5]廖玉蕙, 《陪你一起找罗马》, 《大食人间烟火》P33, 九歌出版社, 2007年1月。

[6]廖玉蕙, 《算命袋》, 《记在心上的事》P33, 圆神出版社, 1991年2月

[7]廖玉蕙, 《不信温柔唤不回》P142, 九歌出版社, 1994年1月

[8]廖玉蕙, 《五十岁的公主》P17, 九歌出版社, 2002年7月

生活家(散文) 篇3

每到四月,月季开硕大的花,势头很旺。过了几年,月季开始退化,再开花已不比往昔,更有甚者,有几棵月季长出篱外,工人为了整齐美观,将篱外月季根部周围糊上了水泥。这下月季惨了,被“钢筋铁骨”紧箍住,再生长就难以伸展了,别别扭扭地活着 ,越长越单薄。

家属院绿地是公众场所,面积非常有限,除了一排月季冬青,门前一块种着小叶女贞。这逼仄的绿地在小区里甚是金贵。

可是有人偏偏在月季丛中撒菜籽,种葱蒜。人们路过时,会突然发现冒出一小片青菜,但不见人经营,只是过一段时间就生出另一片。

这样下去就有管理院子的人员出来干预,在篱笆上写了纸条:公共绿地,不得私用!

去年春天,篱笆内长出几棵花椒苗,不上一个月蹿出一米多高,我以为是楼上有人无意间把花椒籽掉到楼下,野生野长起来的,并没有在意。

却说今年,春天里生出几棵绿叶子的植物,没过几天,又是一米多高,大叶,多秆儿,生机盎然,是油菜又觉得不像。眼看长势强劲,一天一个样,于是又见纸条:伍元!这分明是罚单,意思是说,如果再不拔除,一株罚伍元。可是没有人出来认账。又过了七八天,那绿枝条洋洋洒洒开起金黄色的花,这一下有人说,可不是油菜花嘛,还真漂亮,只是和咱当地的油菜花不一样,新品种吧?

说说就过去了。油菜花开花落又结籽,由着性子任来去,种的人神龙不见首尾,神秘得似乎在捉迷藏!

忽地,哪一天,不经意地冲那绿地瞭望一眼,目光立即就被一道色彩吸引住了,那地里生长出一种小植物,不高,贴着地皮长起半尺多,暗绿色的尖齿叶片带着白茸茸的细毛毛,茎梗托着一朵小花,很纯正的深紫色,花朵形似郁金香,但比那小好多,就如一只小巧的高脚杯,也像一只张开的小喇叭,脸冲天粲然绽放着。可是不到几天,那花朵就谢了,花蕊变作一个小巧的圆球,披撒着密密的雪白的细丝,那白,没有一点点的杂质,白得那么彻底,那么优雅,犹如端庄大方的佳人,虽迟暮,但那美还在,更显风韵气度。它甚至比开花的时候更让人喜欢,从人们啧啧赞叹的口中,得知,这植物叫老婆婆花,也叫白头翁。多么好的名字啊!它不就是一首写在黑土地上的诗吗? 如果哲学家的思想像心电图一样可以描绘,那它不就是哲人的思绪吗? 花,转眼就变作翁,那翁依然气势夺目!你说高大的胡杨坚韧伟岸,那么再看看这纤细的小草花,不也昭示着一种生的雄伟吗?花有花的姿容,翁有翁的华贵,美丽始终!我仔细察看那花翁,它只有四棵,它绝不是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根生地长的,它是被人挖成四个小土团,再移植过来的。

进入五月,大规模的种植开始肆无忌惮地招摇起来,黄瓜搭了架,瓜架下长出苋菜、荆芥,整个一套立体种植模式!这还不算,向日葵、指甲花也摇摇摆摆长起来。尤其是向日葵拥拥挤挤地植在一起,黃花初绽,色彩明丽,成了一道鲜亮的风景!

毕竟是公共绿地,怎能肆意而为!没过几天,工人在剪枝除草时,把黄瓜架扯掉了,黄瓜登时塌了架。不过人们不明白,那瓜秧青青弱弱的,一抬手它就会被连根除掉,可他们怎么就没有把它拔掉?是那手指头长、顶着小花、带着毛毛刺的小黄瓜,让他们下不了手?还是那清凉的黄瓜香,让他们不忍心?反正,扯了架的黄瓜还是那么好好地长在那里。

背后种植的那双手,还真执着,几天后树枝搭起的架子再度立于不败之地,再几天黄瓜秧又往上爬,又见更高更牢的架子拔地而起。那两三株黄瓜秧堂而皇之地长起来,好像有了正式户口似的,落地生根不卑不亢得很!

我开始佩服这些背后高手,他们住在闹市,咋知道什么季节种植什么?咋知道适时播种适时搭架子?他们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怕摧毁不怕打击!

就在向日葵和各色花草蔬菜热热闹闹生长着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一种植物,飘飘摇摇地长起来了,苍翠的长条叶片,有点像稗子草,但又决不是稗子草,就在人们端详辨别中,它自身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它墨绿的叶片,颜色变浅了,有点发白,是透着一点浅绿的白。变了色彩的叶片,似乎在一夜间变幻魔术般,托出一枚圆筒形状的茎秆,那茎秆晶莹透亮,如纤纤细手捧着一炷香,亭亭玉立。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那茎秆三五天内就生出很多细小的枝杈,那枝杈是对称的,左边一个右边准有一模一样的一个,且那小枝杈子又快速分生更细小的枝杈。奇巧的是,那大大小小的枝杈上,很快挂上了毛茸茸的小穗子,呈疏松伞状,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这东西一天一个样,它的造型就像一棵微型树,或者经过高级园艺师精心修整的盆景,飘飘洒洒,那么的楚楚动人!

这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回答它是什么。

它就更加神秘而稀奇,如明星那样靓丽着,生长着。

上班下班的人,都忍不住匆匆地瞄它一眼。饭后乘凉遛弯的人,站在那里打量,都说:怪好看的!

那日,傍晚,一院子人围着那一小片东西看,旁边的石头凳子上,坐着一个老人,这人青裤子,灰褂子,花白寸头,面目洁净清爽,神态宁静淡然,样子像是刚从山间放牛回来的乡村老汉。他点燃了烟杆,冲一圈子人笑笑。

“那是莜麦。”他说。

“什么?”

“莜麦!”

对,北方的大山里专种它,大寒,大旱,它也能长呢,顶花带穗直劲往高处蹿……

老人笑着,眼睛看着花坛里的那一小片莜麦,犹如一个溺爱孩子的老人望着他的孩子,在向人们介绍:那是我儿子。然后说他的脾气秉性,能耐作为。

我用眼瞅它,“你种的?”

老人摇了摇脑袋,摆了摆手。

但那笑,仍在面颊的纹路里奔跑,好像灌溉的田地里,一条条细细的欢畅的水流……

人家不说是自己,你就不好意思再问了。

在这样的大楼上,你知道谁谁,把种莜麦的父母,弄到这里来看孩子或者享福,颐养天年。 眼前,在这楼下花坛边、小路上游走着的陌生老人,你不晓得哪个前天还在草地上放羊,或者在乡村的田园里锄地。

nlc202309090310

如今,世界变成地球村,城市与乡村也这样界限模糊地相交相融着。你不看有人写生活在天上的母亲,说是在城市里发达了的儿子,把大山里的老母亲接到城里,住进了20多层的高楼上,看不着鸡狗,坐不了电梯下不了楼,见不着泥土日月的老人,如霜打了的庄稼,整天病怏怏的。后来儿子在阳台上种了一盆棒子,母亲天天看着那几棵永远也甩不开须子,结不了籽实的棒子秧,倒像精神烦躁的人吃了安定,安然地呆在天上。

一段时间里,我看着这些横生出来的稀奇古怪的植物,心里不怎么舒爽。心想,这小小的绿地,是公共的地盘,是用来种花种草,养人眼目的,是让这钢筋水泥禁锢的空间有一点自然的气息,岂容个人随意侵占胡乱栽种。

我越来越想知道这些神秘人物究竟为何方神圣?难道总共不足3平米的土地里,能生出金子,能生出可观的买菜钱,值得他们去“苦心经营”?

后来,我的目光有了些许的变化,因为,我发现那些花,一直那样盛开在那里,从开到谢,没有什么人把它掐回去一朵。我似乎也从没有看见哪个人,在采摘蔬菜瓜果。也是,就那么几棵,能够收获到什么呢?

我渐渐觉得那花坛里有别于惯常的点缀,为院子里带来生机,为长居于水泥建筑里的我们带来了农桑意识,为院子里的季节披上了时装。比如他们把原本是田野上的油菜花、老婆婆花、向日葵、莜麦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使院子里从此有了蜜蜂和蝴蝶,为单调的日子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

看着那小小花坛,我不止一次,头脑中忽然想到一句话:诗意的栖居!

的确,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的、住的,都在向高档次靠拢。人们住上了高楼,身居在华丽舒适的空间,可人的心、人的神,还要有个寄托。的确,生活中每颗心,都有自己的繁华,挥鞭子放牧的牧人,花开如潮、牛羊点点的辽阔草场,就是他的繁华;田园里侍弄过五谷菜蔬的庄稼人,瓜熟果落、五谷丰收,就是他们的繁华。可一当这样的繁华远离生活,他们就会设法寻找那繁华的影子,哪怕是一丝隐隐约约的痕迹,哪怕是一点点微弱的气息!

那么,那花坛里的油菜花、老婆婆花 、黄瓜、莜麦……或许就是,哪个人为看看那植物存在的影子,或者渴望回味一点那植物的气息!也或许有展览和追怀的意味,而播种在那里的吧!

也或许,那一片小小的绿地,呼唤了他们什么,就如那歌声中唱的:“梅兰梅兰我爱你 …… 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 ……我要永远的爱护你……”也许在家属楼区里的人们,这歌词可以换作:“土地,土地,我爱你,看到了土地,我就想起了你……也许,人们看到了那黑黑的土,人们就想到了花,想到了蔬菜,想到了庄稼,想到了家园……于是,那小小的一片土,就有了姹紫嫣红,就有了千姿万态……”

好一片小小的绿地,它让你在俗常的日子中没有平凡的心,它告诉你,别把谁谁看得简单粗陋,其实,谁谁的心里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原乡;它告诉你,生活中,哪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智慧的生活家。那小小花坛中,花香、菜香、麦香……都是脉脉心香!

不是吗?你从那小小的土地上,从那色泽不同的微微绿意中,看到眷爱,看到心智,看到情趣,更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如烟如雾的乡愁……

责任编辑 王秀云

生活在于努力人生活的随意散文 篇4

有所求,有所累,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危及身心健康。其实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所牵累,被自己所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地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得其乐。生活有太多的难题和烦恼,要活得一点不累也不现实。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心情往事,更有一些必须面对的难舍难分。放弃与坚持,该如何取舍?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没有学会遗忘。一切的一切都深藏于心灵深处,“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又有几人能如此洒脱!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一种凄婉,永恒的美。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无奈但又必须去接受。有时总想让自己活得潇洒快乐一些,却对身边的人或事物无法割舍!人生总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岁月蹉跎,时光荏苒,人的一生中,痛苦与寂寞挥之不去!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惊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成长的痕迹给了我们很多的感悟与启迪,别让自己的心太累。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心累了,在宁静的夜晚,沏一杯清茶,放一曲淡淡的音乐,将自己融化在袅袅的清香和悠扬的音乐中,体味那份温情和感动;太多的忧郁会让人很累,那么何不放下,轻松走一程!太多的情感会让人很痛,那么何不放手,浪漫只片刻!太多的眼泪会让人很苦,那么何不擦干,微笑面对!

心情不好时,轻轻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休息一下,别忘了明天会有阳光,心情愉悦时,偷偷告诉自己,人生,不能总是得意,生命中,有风有雨,人生就是在曲曲折折的过程中,挫折时,学会振作起来,高兴时,不要沉醉其中,生活就要在苦中想着幸福,在幸福中坦然,做人不一定要风风光光,但一定要堂堂正正,处事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一定要问心无愧,以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拥有的一切,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生命有时是如此的脆弱,所以要珍惜现在,珍惜身边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活在当下,实实在在的过好每一天 。

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难,要抬脚继续。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 酸甜苦辣, 皆系于心。心态若正,一切安好。经营心情,拥有宁静!生活,不一定惊天动地才叫精彩;情感,并非海誓山盟才算真爱。看起来幸福的人,心里也许有难言的苦;时常挂着笑的人,心里也许有无声的泪;炫耀生活的人,可能远没表面那么风光。嘴在逞强,泪在投降,我们都在伪装;岁月沧桑,生活艰难,我们都在奔忙。劳累了,听听音乐;伤心了,侃侃心情;失败了,从头再来。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善待别人更要善待自己。只要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就是完美。

人,一辈子都在忙着,累着,奔波着,不论多苦,事,还是没做完。人,一辈子都在省着,攒着,储蓄着,不论多抠,钱,还是没存够。人,一辈子都在忍着,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人,还是得罪的不少。我们,一辈子都在读着,写着,感悟着,不论多聪明,亏,还是没少吃。人,一辈子都在觉醒中,成熟中,成长里,不论多淡定,遗憾,还是有。这就是真实人生写照,这就是贪婪人性直白。回首看,几多挚友于心?几多金钱在手?几多真情在握?除了苍老的容颜,渐长的年龄,满腹的心酸,还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写完寒假生活才明白寒假生活散文 篇5

小时候总觉得《寒假生活》这么作业带来无尽的苦楚。后来发现没了《寒假生活》,成堆的试题卷才是难过。现在没作业了,却不知道自己的寒假去哪了。

01

还好没有给自己的寒假设置目标,知道自己是一个毅力极弱的人,虽然都说大学的假期是最好的增值期,但是还好自己没有设定目标然后啪啪打脸。

最冷的时候靠着电热毯过冬,几乎不下床,但稍见太阳还是乐意出门转转,弥补自己在校期间半年不逛街的遗憾。

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却总想过得有趣一点,所以一切都大胆的尝试。

在寒假里,终于直面过去,面对了以前不敢面对的一些人,一些事情。与可以携手相伴的人聊聊天,散散步,与该说再见的人勇敢的告别。

02

慢慢的交了一些简书的`朋友,感觉都很合拍,但自己是个慢热的人,需要时间来增进了解。

在简书里边很欣赏一些小姐姐,很多人可能都更喜欢大神,我却更欣赏一些小姐姐。

在放假之前勇敢的加了一个悦己的微信,和她聊了聊,总觉得自己还太嫩,只在她的公众号看文章点赞,怕在简书点赞她看到我的名称想起那个在微信找她的我,再看到我幼稚的文笔。(虽然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是还是以防万一。)后来觉得她要准备考研就不要去打扰,默默关注就好。

然后加入了怡安学姐的社群,在社群里面大家相互鼓励,怡安学姐很会激励人,感觉总是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每次看见她的评价都会激动老久,也希望一直跟着学姐学习。从学姐这里明白,我喜欢的小姐姐其实都很平易近人,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03

很让我激动的是,竟然成为乡土故事的副编。当时我觉得自己这个小白,啥也不会,会被嫌弃,没想到村长接受了我这个小白到北苑村。

第一次做周刊,有些问题,村长什么都没有说我只是提出需要修正的地方,改了一两次没改好依旧没有生气的样子,当时真的心里面带着不好意思却又觉得很开心。

因为审稿时间在深夜,村长也不要求我晚上审稿,只说早上起来审了就行。其实我知道在我睡觉期间,有人没睡的话会帮我审掉一些。我拿不准的投稿,就留着下一个时段他们决定感觉他们也很能理解。

最重要的是二哥告诉我,“别那么客气,我们都是一家人。”

04

这个假期里面,感觉和家人的关系更好了,特别是我八岁大的弟弟,带给我很多感动。

有天晚上我一直咳嗽,然后自言自语了一句“感冒了哒。”

我弟就问我“那怎么办。”

“吃药撒。”

“什么药?”

我惊喜道“你要给我下楼拿吗?”

“对啊。”要知道之前让他给我拿吃的可经常是“这个视频看完了再说。”

“算了算了,你找不到。”我还是很开心的。

“你给我说嘛,什么药。”我弟还开始不耐烦了。

给他说了之后,他把冲剂兑好了,端到我面前让我喝。结果当然是第二天我的小感冒就基本好了。

05

感觉自己的寒假虽然没有预期的有趣,但也没有虚度。

能数出自己的假期干了什么让自己满意的事情,我就觉得很不错,没有寒假目标的我没有什么悔恨。反而觉得自己的收获都是惊喜。

第二个没有寒假作业的寒假,渐渐懂了真正的假期应该怎么过。

古代军旅生活散文 篇6

烈日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太阳光将天地照的敞亮,只见树的倩影在随风摇曳,第一天的军训就这么开始了,首先要学的就是军姿。

身形魁梧,面色黝黑,面部长得有些像熊二,身着浩气凌然的军装,配上皮长靴的就是军训时的教官,他有着大嗓门,“站军姿时,两肩向后张,手紧贴衣裤,中指紧贴裤缝线,身体略向前倾斜,重心位于前脚掌,目光向前看”教官郑重其事又语重心长的说。

我们一个个都按要求做好,每天军姿15分钟,我也站得笔直,手紧紧地挨着裤缝线。但教官对男生严格要求,他用心去扯男生们的手,那男生们有些放松了,就会随着力自觉地抬起来,可最终迎来的结果是:被打,教官顺手就“啪”的打了下来,心里有些害怕但又有点落井下石,有些暗喜,反正打得不是我,我尽力做好就行了,教官重复的检查着男生,传出一阵阵被打的声音,我也就放松了警觉,偷了一下小懒,手就放松了,谁料,教官突然检查女孩子,只听见“噼”的声音从后边传来,完了,教官检查女生了。我就赶紧将手用了用力,贴了过去,结果?被打了。我就暗想道:“以后检查时我就用手抓着裤子,看他怎么扯起来,切!”最终,我看到前面的同学如此努力,我也就改变了这个念头,开始认真对待,手就像粘了胶水一样紧紧的贴着,教官第二次检查时,我的手丝毫没动,内心充满喜悦,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那以后我就没被打过了。

这只是站军姿,还练习了立正,敬礼,齐步走,正步走等一些基本的东西,在练习过程中我受到了汗珠的洗礼,它从我脸旁,嘴角滑过,我还尝到了汗水的味道,我感受它从我头发中穿行的路径,一路上挥洒汗水,体会着军旅生活的美妙。

即使军训十分的苦、累,但是让我们学习到了军人们优秀的品质以及军队生活中的严厉要求,也许高中美好,享福的日子会忘记,但是刚步入高一挥汗如雨,腰酸腿疼的日子不会忘记,会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亮丽的风景。

对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的思考 篇7

那么在高中阶段, 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如何“学”现当代散文呢?我的回答是, “少教多学”, 让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的课堂实现双赢。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 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听众。邓昌炎老师说:“课堂是一个舞台, 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 绝不是主角。”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 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受限, 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 使他们不再想什么, 不去想什么, 懒得想什么。反之, 让学生在自我主导的学习环境中, 发挥天性和潜能,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才能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让学生自主感悟, 自主学习, 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 有的放矢, 进行点拨, 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

也许有的教师不太敢于放手, 认为自己滔滔不绝、讲那么多, 学生尚且不会, 何况现在少讲了, 学生岂不是更什么也学不会了。教师也要明白,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相信他们的潜质, 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到他们手中, 从而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努力向引导者的身份转变。

我在讲史铁生的《合欢树》这篇文章时, 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读懂的, 于是采用了“少教多学”的模式。为了拓展学生对史铁生的了解, 在课下给他们补充印发了他的另一篇文章《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21岁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 他一度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终于有一天他摇着轮椅来到地坛对生命重新理解和感悟,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 这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 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同时文中还流露出母爱的深沉伟大以及孩子的痛悔之情, “孩子的苦难在母亲身上是要加倍的”。另外又借助多媒体放了一个关于史铁生的记录片, 很多学生都为他的不幸命运而流泪, 同时又被他身上所体现的坚韧、不屈所折服。对史铁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后, 课堂上结合《合欢树》这篇课文, 我通过导学案提出三个问题: (1) 文中1~3自然段讲述了几件事?在经历这些事情时, 母亲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对母亲是怎样的情感? (2) 在“我”的小说发表时, 母亲已经离开人世, 作者对于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 (3) 如何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情感内涵?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在我的适时点拨下很好地解决了它们。同时, 学生们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许多体会,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顺父母在当下, 学习努力, 言行恭顺。短短的45分钟, 简单的一篇文章, 却已经触及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反躬自省, 达到了“教有所思, 学有所获”的目的。另外, 我也意识到充分的铺垫、巧妙的设问、灵活的点拨、及时的总结, 可以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 使学生的思维飞扬。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 灵感火花四溅, 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提倡“少教多学”,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要积极发散思维,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新能力便体现于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 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多方位、多角度探究, 努力寻找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其次,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 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 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 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 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实行“少教多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都江堰》是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佳作, 是一篇通过历史遗迹来反思现实的文章。我用这样的几句话引导探究:要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我们都会点头称是, 但是如果有人把都江堰的地位抬高到历来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之上, 恐怕会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可是余秋雨先生在开篇就语惊四座, 他说:“我认为,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为什么余秋雨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此断言呢?让学生发散性思考, 理解“写长城是为了写都江堰”的用意。文中最后有句话很有“嚼头”:“活着或者死了应该站在哪里。”我提示学生延伸课外的一些文章, 臧克家《有的人》,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都江堰是朴实的, 像乡间母亲一样;李冰是求真务实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心系民众的人, 有了这样一份踏实执着的作风, 才有了都江堰的汩汩清流, 文明千年而下, 得以延续。时至今日, 中国仍在发展, 我们的文明不断前行, 没有人可以阻挡他的脚步, 我们每个渺小的人又应该为这份文明做些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人的问题。有了前边的那些铺垫, 这篇课文我把它上成了学生展示课, 让学生“唱主角”, 四个组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刘月组的同学谈对“文化散文”的理解, 即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 推荐阅读余秋雨的另一篇文章《莫高窟》。梁婉君组的同学讲了对文章语言的看法, 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加大语言的表现力。王磊组的同学则谈到了“人该如何活”的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做一个有益于百姓的人, 虽死犹生!同学们异彩纷呈的展示, 感染了周围的人, 大家由衷地感到:“学语文原来如此有趣、如此有收获!”

现当代散文的教学任务繁重, 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 用心、用情打开文本, 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加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少教多学”模式必将大有可为!

散文教学中的生活及其艺术世界 篇8

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叶圣陶等人的观点,反复强调散文必须有个“我”,不管任何情况,无我决不可取。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的不同在于,小说救人无文,文学界流行的话来说,小说写好了作家就死了。散文抒发作家独特的感受,抒发作家真实的个性生活感受为第一要义,不管是叙事、抒情、说理,也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其实质都是抒我之情、表我之意、言我之志,散文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就是体会作者的个性感情,微妙的情绪,独特的感悟,散文阅读与人要联系起来,通过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通过作家这个人分享这个作品,忽视作者的存在,往往造成阅读的偏差。我教学《柳叶儿》时,就把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宋学孟联系起来,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岁月里,一个八岁的男孩,如果忽视作者的存在,或许真的认为柳叶儿吃起来还不错,很快乐,就理解错了。

其次是就文教文。这种教学法忽略生活挖掘,习惯性地教学散文内容,只教学散文的一般性的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具有的个性不吻合,拘泥形式特征,忽略了散文的本质特征。很多学者指出,形散而神不散充其量只能概括散文的部分特征。套用这种说法,还有散文形不散而神散,形不散神不散,形神聚散。形散神不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部分具有解释力,只是选材、布局的角度揭示了部分散文的形式特征。把这一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散文教得像一类散文。散文教学不考虑文本的特征,是教学的又一大误区。恰当做法是:这是一篇散文,这是一篇xxx的抒情散文,这是一篇xxx个性化语言表达独特感情的抒情散文。如果这样,逐层下移,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这篇散文独特的体式独有的内涵,从而确定最值得教的内容。《柳叶儿》这篇课文集中描写抢柳叶、吃柳叶的情形,形不散而神散,柳叶儿不好吃很苦,苦中有乐。其实,于海婴解读这篇课文时,说写乐衬托苦,写特殊情况下的生活之苦是神之所在,这篇课文是形不散神不散。

最后是就文说文。这种教法,忽略了散文是生活艺术表现。每看到一篇散文教师沉浸文本内容不能自拔。教材散文大多包含作者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文精华,是语文应有之义。除此以外,语文教学还必须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落实指导思想。不仅要理解内容,理解说什么,还要理解表达方法,理解怎么说,以便在写作中运用表达经验,模仿、创新表达经验,是散文教学的落脚点。这不单纯是技巧、技能的问题。关注怎么说的问题,必须关注作者的心灵、语文内容的人文陶冶。教学《柳叶儿》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品尝、品味品说中感受柳叶的现实生活,用柳叶的现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如何走进散文的艺术世界?

首先是品人。梁实秋说:“一切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脑子里的思想情绪翻译成文字。”可以这样说,文因人异。每一种人,有一种散文。品读散文倾听作者的心声,是散文教学的第一目标。散文教学首先应该教学生品读散文中的人。散文不同于诗歌的音韵节奏、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和戏剧的矛盾冲突,散文中呈现作者的个人思想和情绪甚至是生活的原生态的再现。散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源于作者个性精神的丰富性。散文作者都是独立、自由、多面的。散文教学着力于品读作者真实的感受、想法,着力街市作者所给予的人物和主观描写中的感受和情境,品出作者这个人。教学《藤野先生》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藤野先生的层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找出作者对藤野外貌、语言、交往的片段描写,认识藤野这个人,但进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对藤野先生的描绘中读懂对老师的情感,认识鲁迅这个人。

其次是品情。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品情,散文是言情的艺术,情感是抽象的,必须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作者因情发而为文,文摆在面前,可以诵读品出情感。正如叶圣陶所说:“情感的东西看不到,闻不到,似乎就在于诵读,用口面诵。”散文教学可以设身处地地涵泳,激发已有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认识感受形象的特点,达到美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感悟,获得高层次的额精神境界,这样的散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实质和人格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柳叶儿》的情感抒发是充分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苦与乐,还有祖母和家人对我的疼爱之情、家乡人对柳叶的救命之情。

上一篇:数学广角二教学设计下一篇:书房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