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热点问题论文(通用8篇)
当今,国内高校处于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见下图),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到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下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过程,教育资源大幅重组,办学自主空间变大,教学招生步伐变革加快,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高校也遭遇了日益增多的法律问题。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法律问题,对高校可持续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表
1998
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人) 1022 1942 1813 1911 1396
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人) 3335 3815 5289 5870 6471
招收全日制本专科生数(人) 1083600 2754500 3767600 4642100 5428200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154000000 259562300 303362700
一、 对高校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
高校由于一方面担负国家高等教育任务,明显具有公有事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组织性,另一方面随办学自主权逐步放开,办学模式、资源和渠道多样化、规模巨型化,也日益体现其作为特殊民事主体而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遭遇法律陷阱时的严重性,因此可以把学校所主要面临的法律问题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基于公有事业性,体现其社会职能所面临的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二是基于其作为超大性综合型经济实体,广泛参与经济活动所面临的民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但就现实而言,后者对学校良性发展意义十分突出。
(一)、 行政法意义的法律问题
虽然高校是否真正拥有行政权在学理上仍然有争论,但不断出现的学校官司却有力地证实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依法治教与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大学自治和司法审查的关系。
1. 招生:
高校招生权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招生,教委监督”,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招生权力责任相伴增大,实际上将演变成高校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权。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精神,学校将受到更多更透明更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学校可能在招生宣传(不正确说明学校师资、规模、等次、费用等诱导考生)、录取标准(如不合理限制残疾、性别、地区、身高等)、录取程序 (如不合理录取、退档、拖延、说明)、录取方式(暗箱操作、超标收费、附加条件之类)、录取错误 等方面遭遇诉讼。
2.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上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毕业证颁发、学生处分等是典型的行政权力行使,因为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极大,直接涉及到学生受教育的宪法权利,但操作中又因为没有完整统一的程序机制,随意性大,容易侵害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会在被诉时因违反正当程序原则遭法院撤销。
组织考试也是学校经常
近年来诸多法律案件特别是典型刑事案件成为社会舆论炒作之焦点和热点。[1]舆论正义在其激情燃烧的情况下, 为了实现其所关注的实体正义结果, 致司法机关在程序正义如何演变上大动脑筋。
2011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寻找药家鑫杀人动机及其心理状态时, 本是客观的犯罪心理研究与探讨, 却被一些网民冠之为“犯罪漂白家”, 对其进行人身名誉攻击。庭审前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些旁听人员的调查问卷也被一些网络水军认为是有“幕后黑手”的操作。当二审再次维持了一审的死刑判决结果后, 西安有五位教授联名提出是否可以“刀下留人”, 质疑审理药家鑫案件的公平与公正性, 即能否在一个不受舆论干扰的环境下完成审理, 结果招致网上骂声四起, 严重影响着法院审判的走向。失去冷静的舆论, 早已把药家鑫送到了刽子手执行死刑的刀口上了。[2]在死刑犯的脑袋尚未被刽子手挥刀吹下时, 他却早已被民众的舆论淹没的找不到脑袋了。而该案所引起的影响是, 李昌奎案也被提起再审而在再审中被判处死刑。从表面看, 仿佛是遂人愿和大快人心的事。
二、舆论与正义的价值体现
(一) 如何对正义进行诠释
《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 正直”。在英文中, 代表“公正”一词的justice, 具有公正、正义、正当、公平等意思。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官判案, 所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法律。而舆论只能是参考。法官没有改变法律的权力, 他只能是在适用法律, 而且也只能是在适用现行有效的法律。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 奉行“罪刑法定”法则, 司法审判是独立审判, 程序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3]舆论对于审判结果起着一定程度的冲击作用, 甚至有时, 这种冲击作用可能会很大。舆论的关注程度, 貌似与审判结果成正相关关系。舆论关注的越多, 审判结果越符合民意, 即舆论正义实质上体现民众的要求-即公正。
(二) 死刑是否是正义的价值追求
按我国现行刑法规定,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者。什么叫“罪行极其严重”, 持严谨态度的学者需要对其严格界定, 但普通民众所关注的却只是网络语言所反映的事实, 没有能力去确认究竟发生了什么, 缺乏对事实进行还原的技术能力与专业水平。当网民们看到描述极为残忍的网络情节时心中自然就会义愤填膺, 认为残忍杀害两条生命的罪犯必判处死刑。否则, 许多死刑犯都应该改判免死, 而药家鑫更是要在九泉路上申冤。由于先前舆论的关注度不同, 李昌奎案在审判前没有人注意到其行为的恶劣程度。网民认为, 如果仅仅是由于舆论关注不同, 让罪行更严重的李昌奎免死, 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是不正义的法律悲哀。[4]司法适用应该是统一的, 无论是否有舆论关注甚或舆情压力, 法律准绳都不应该发生异化, 司法公信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现代的法治层面上的司法公正包含两个方面, “形式公正”和“实质公正”。形式公正也即程序公正, 是指:同样的情况应当同等对待, 同等处理。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 以程序促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必备特征。但程序公正, 有时也的确公牺牲实体公正。但我们决不能说, 程序公正就意味着实体公正, 就是最终的正义, 绝不能说程序正义就是最终的价值追求。为了更有利于司法工作者实现程序之外的公正, 特别是实现实质公正, 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 因为不可能所有的案件按程序享受一样的待遇, 案件毕竟会有差别的。在这里, 约束法官的应该就是他们需恪守的法官职业道德。
言论自主适合于任何法治国家, 但通过集体快意围观, 谣言咒骂、侮辱诽谤等表达愤慨借以影响审判走向的方式判案, 恐怕并不适合于任何法治国家。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指责, 包括公检法在内的各司法机关压力备增。依法取证、按程序办案, 定期公布结果, 仿佛都会被网络质疑公平性。民众参与依法治理国家、治理自身所生活的环境的诉求正越来越高。政府应顺应潮流, 提升自身公信力,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让民众相信政府的结论和主张。诚然, 公检法方面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 严重的影响了司法在民众中的正义形象, 破坏了司法应具备的公信力。人们无法相信或接受这些在他们看来是已经发生蜕变的人, 会是正义的“化身”?摆在司法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还是任重而道远;但压力又常常迫在眉睫。
三、接受舆论监督, 推动程序公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 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事实真相的透明度越来越要求知情权的情势下, 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切实摆正公权力的位置来服务大众, 将成为新形势下特别是处在网络监督时代的富具挑战力的一道难题。在网络媒体下网民表达意见便捷, 一些案件很容易被网络热议, 从而左右社会整体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因而, 正确处理网络民意有助于推动司法正义, 维护社会秩序。正确处理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公正办案, 促进社会公平, 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历史上, 多数人的民意并不一定完全可靠。有时可能会是“多数人暴政”。多数人可以伸张正义也可以遂行暴力, 而暴力总是戴着正义的面具。当年黑人辛普森一案, 几乎所有白人都坚信他就是凶手, 但最终由于指控其犯罪的证据不足, 法官还是不得不尊重程序而宣布其无罪释放。如何妥善的处理民意, 更为重要。
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国人皆曰可杀, 然后察之;见可杀焉, 然后杀之。” (3) 国民可以监督作为公权力的司法适用是否符合正义, 但不可以越俎代庖、超越现行法律去追求激情的正义。国民无暇去弄清事实的真相。还原事情真相, 是司法机关的本职工作, 也是他们的义务。国民可以监督司法机关的行为是否廉洁, 甚至可以通过回避制度淘汰不合格的审判人员, 但却不能直接超越现行法律插手具体案件。
公平、公正是司法的灵魂, 是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的最终价值追求。司法是推动并实现矫正正义的最后一道保障。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 具有多元性, 但是作为居中裁判的法律适用者, 必须践行“现实法律使者”的使命。因为, 其唯一的上司, 就是现行法律本身。
摘要:新媒体网络语境下, 舆论对社会焦点、热点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网络舆情的关注对司法审判个案的冲击度越来越大。这对追求矫正正义、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司法审判, 提出了极大挑战。正确对待社会舆情以推动司法公正, 结合我国传统历史文化, 以舆情促正义, 以正义诠释舆情, 以保证矫正正义之实现, 已成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法律热点,舆论正义,司法正义,程序公正
参考文献
[1][日]大塚仁著, 冯军译.刑法概说 (总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1.
[2][英]罗吉尔·胡德著, 刘仁文等译.死刑的全球考察[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3]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5.
职业:《工资条例》制定得怎么样了,有可能在近期或今年出台吗?
苏海南:《工资条例》出台的步伐可能放缓。因为苏海南:首先,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社会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在我们国家,如果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群体甚至于相对富裕的人数占到 13亿人口的一半或更多,那么国家就会更稳定。第二,中等收入群体对启动和扩大内需是一个不得了的力量,如果有四五亿甚至七八亿人今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系列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将更强,发新的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可能是经济危机背景下暂展速度将更快,到那时,我想再遇到类似美国这样的金时性的问题,但你不把它列入正在制定的法规之中的话,就没有应对当前的问题;如果列入的话它又不是一个常态性的问题。《工资条例》的制定还是要从长计议。我想这也不是坏事,可以通过金融危机,让问题暴露得更充分一些,看看这些问题到底是不是一种根本性、长期性问题,是不是必须通过法制建设才能解决,如果是的话,我们就要将其纳入到工资立法中;如果不是,就将其作为临时性突出问题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加以解决。
职业:就是说这个条例的出台要慎重一些,是吧?
苏海南:对。这个条例原本定于去年出台,后来因为我们对一些问题还没研究透,有些问题可能暴露得不是太充分,再加上当时金融危机引发了新的问题,鉴于这三方面因素,这个条例与其匆忙出台还不如再深入地研究一下,把一些问题看透以后再出台效果更好。
提高个税起征点有没有必要
职业:您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有没有必要?
苏海南:我觉得个税起征点还是应当继续提高。现在的起征点是 2000元,这个起征点不利于更好更快地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因为个税的纳税主体是工薪阶层,而现在一方面要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工薪劳动者要承受养老、医疗、子女上学等负担,同时个人缴纳部分社保费和个人所得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让工薪阶层少支出税费,同时赶快健全社保制度,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让中等收入者逐渐增多。
职业:中等收入者增多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呢?
融危机咱们也不怕,而且全球可能也会由此而受益。第三,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有利于中华民族人力资源素质的改进和提高,因为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生存需要解决了,就会有更多的钱转入到发展的需要中,投入到教育、培训、陶冶情操等方面,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是有极为重要的正向作用的。
职业: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在全民中所占比例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财富发展水平?
苏海南:对。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会不会出现反弹
职业:去年以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今年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一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出现反弹,另外,一些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会不会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苏海南: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可能性是有的。金融危机影响形成的压力,可能会使部分企业不由自主地把一部分压力转移到农民工身上去。一些地方已经有这样的苗头,对此我们要继续高度关注。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经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果劳资双方经过协商,劳方作出适当让步,员工可以适当地减薪,但是减薪的目的不是让企业方维持原有利润,而是在保企业、保就业、共渡难关的基础上,让劳方适当地分担一点力所能及的负担,不能超出这个。如果有些企业借这个由头把不应该由劳动者承担的压力转嫁到劳动者身上,那就是有意拖欠劳动者工资,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不允许企业高管自定薪酬,是否与企业行使自主权相矛盾
职业:据说在新制定的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办法中将不允许企业高管自定薪酬,这是不是与企业行使自主权相矛盾?
苏海南:企业自主决定薪酬是没错的,但是应该建立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要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相适应。国有企业相较其他企业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国企,资产所有者必须要监管到位,由资产所有者来确定所聘用的高管的薪酬。按照放权的原则,我们让企业自主分配,但绝对不是企业高管自定自己的薪酬。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所有企业都没有这么一个说法。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或者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协商经济,是运行有序经济的本质来看,也不能由企业高管自定自己的薪酬。这次美国华尔街的那些精英们,实际上是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自定自己的薪酬,甚至把政府刚刚从纳税人那里拿来的用来拯救这些企业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简直就是胡作非为,中饱私囊。所以,我们说,企业行使自主权应当是符合法律规范和有关政策约束的,对目前法律不健全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防今后再出现高管自定薪酬问题。
实行“灵活工时制”,对谁有利
职业:现在广东、上海等地都实行了“灵活工时制”、“弹性工资制”,这对企业和员工个人有什么益处呢?
苏海南:“灵活工时制”、“弹性工资制”,是针对当前企业生产不饱满的一个对策措施。它对企业维持生存、员工有业就都有益处。实行“灵活工时制”、“弹性工资制”,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目的正确,二是程序合法。就是说实行“灵活工时制”、“弹性工资制”的目的必须是正确的,企业面临困难,成本压力过大,为了既不裁减员工,又能维持企业生存,只好适当缩短工时、下调工资,以实现既保员工饭碗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目的是想转嫁危机,那么目的就是错误的,与此同时,如果由资方单独决定实行“灵活工时制”、“弹性工资制”,那就是违法,应予纠正。有的企业目的是好的,但是没走程序,由资方单方面决定,虽然缩短工时和减薪力度并没有超出劳动者承受的范围,那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程序的,应补办手续。
最低工资的作用有多大
职业:最低工资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却提议取消它?
苏海南:最低工资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同时也是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的一个水平下限。现在之所以有人提议取消它,主要是有些人对最低工资产生的缘由、作用以及我们国家最低工资制度施行十多年来的现状,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另外,有人之所以要求取消它,是说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取消它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企业渡过难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片面、错误的认识,因为最低工资是两百年前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实行血汗工资制度的大背景下,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经过工人阶级长期斗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施行这一制度。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理论上的分析、数据上的研究证明最低工资妨碍了就业,妨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取消最低工资的保障,那么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最基本生活是无法保证的。特别是在进入 21世纪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取消最低工资,就等于让一部分劳动者重新过那种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日子。这实际上是给少数不法私营企业主或者是资方提供了一个盘剥工人的机会。而有了最低工资制度,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或者说是制约随意压低员工工资这样的违法行为,达到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生活的目的,维护劳动力市场基本秩序和减少劳动关系矛盾。
薪酬数据调查何时启动
职业:去年采访您时,您谈到了薪酬数据调查的意义,现在这项工作是不是有了新的进展?
苏海南:关于职工薪酬数据调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研究,这也是强化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标明我们开始着手建立全国性的薪酬调查与信息发布制度。目前,这个专题已经立项,现在开题报告已经有了一个眉目,这项工作会在今年年内紧锣密鼓地抓紧进行和推进。
职业:这么说薪酬数据调查形成制度以至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
苏海南:调查研究就是为制度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依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实地调查会很快开始。
金融危机对大家的收入水平影响有多大
职业:金融危机对大家的收入水平影响有多大?据您估计,哪些行业受影响较大,哪些行业或地区仍会有较好的增长?
苏海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收入水平肯定会有影响。首先,从面上看,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劳动报酬权益方面的劳动争议有所增加,甚至于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其次,从今年全年看,可能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往年,以往按照现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范围还不太全面),全部职工(含不在岗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一般为年均 13%到14%,去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 2007年相比,增长17.2%,比上年增速降低 1.5个百分点。今年我预计还会低一些,即全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 11%左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 14%左右,分别下降 2~ 3个百分点。如果我们把体制外人员(主要是私营企业、雇工的个体户的员工)也囊括进来的话,这个增长速度肯定还要比往年下降更多一些。
至于受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从地区看,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都已经显现出来了;从行业来说,制造加工业,如“三来一补”的制衣、制鞋、玩具制作、机械加工等行业都受到不小的影响。此外,钢铁行业、有色金属、建筑房地产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现在,有些行业已经开始主动地减薪,如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证券行业,消费类电子行业也出现了减薪的情况。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会导致男女两性比例失调,不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云彦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严重偏离103—107的正常范围。虽然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仍在高位徘徊,2012年仍高达117.70,要完成《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015年降至115以下”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会导致男女两性比例失调,不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是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简称“两非”)行为。运用法律手段,严惩“两非”行为,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要措施。但现有法律法规对“两非”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比如,刑事立法上,《刑法》第336条对涉及“两非”犯罪行为作了非法行医罪和非法实施节育手术罪的规定,但这两个罪名的犯罪主体仅限于“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行为没有定罪量刑规定;行政立法上,缺乏专门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行政法规。
2017公务员时政热点: 治理预付卡乱象需要法律制约
期待各方能切实行动,遏制住类似市场乱象,让百姓安心消费,同时引导商家规范经营,促进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
据《北京青年报》11月20日报道,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商务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联合整治预付卡违规经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重点整治培训机构发行、经营单用途预付卡及履约情况,要求加强预付监管,消除监管盲区,打击圈钱跑路、侵害消费权益现象,解决预付卡消费纠纷。
花钱办理并充值会员卡,要么钱没花完商家却跑了,要么被限制消费„„近年来,美容美发、洗车、健身、家政等领域中,各种预付消费的储值会员卡乱象可谓五花八门。
出现“槽点”最多的是由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其中,事前诱惑办卡而事后翻脸不认人、虚假宣传、改变经营场所、降低服务标准、拒绝退卡、霸王条款、“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已非一时一地的个例,预付卡成了不少消费者的“糟心卡”。甚至有一些商家涉嫌变相融资、非法集资,以及出现卷款上亿元跑路的现象。
当前,预付卡消费领域的投诉呈现急剧增长的状态。2016年,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2400多件,其中,关店不能兑付和服务承诺打折问题排在投诉量的前两位,占总投诉量的9成。广东省有数据表明,数年来,预付卡领域投诉量激增一倍多。
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增强用户粘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商业预付卡市场存在野蛮生长、监管难度大、违反财务纪律、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缺乏、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等问题。
上述乱象已是老生常谈,相关的规范办法也早已出台,但现实中预付卡仍如脱缰野马,在一些领域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主要是由于预付卡管理的手段和依据不完善,相关行政规章不具有强约束力。具体而言,一者,对发卡主体的限制规范不完善,根据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行业适用范围看,纳入管理的仅有三大类共41种行业,而诸如健身、理疗会所等却不在其中,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将面临维权难的境地。
二者,备案、资金存管等制度落实不足,上述办法规定发卡主体应当到主管部门备案并实行资金存管制度,但现实执行情况却不甚理想。有报道说,上海全市发卡主体约十万家,而备案的企业不足400家,没有备案,后续的资金存管更是纸上谈兵。
三者,监管乏力、风险防范不足,发卡企业多如牛毛,监管力量难以及时有效发现发卡不规范等情况。此外,相关管理办法对商业预付卡的余额限额作了明确规定,而实际操作中,发卡企业动辄诱导、哄骗或捆绑销售的会员卡,充值后的额度往往远超此限额。
治理预付卡乱象,需要在约束力上下功夫,制定和完善法律,加大违法成本。眼下,一些规定章程和协议中对单用途卡购买、充值、使用、退卡、挂失、转让的方式作了要求,但规章制度不足以解决现实矛盾。一方面,相关预防、监管和处罚机制的建立健全刻不容缓,亟需修改完善发卡主体的管理范围,落实备案及资金存管制度;另一方面,要给预付卡领域套上法律的缰绳,将其管理引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轨道。未来还应及时建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红黑名单制度,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惩戒,增强对发卡企业的约束力。
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执行力,是社会乱象的“枷锁”,同时也是百姓利益的“保护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考验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期待各方能切实行动,遏制住类似市场乱象,让百姓安心消费,同时引导商家规范经营,促进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
一、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
二、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
三、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
四、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意义
五、中小学减负是否只是一纸空文
六、传统游戏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网络游戏风靡中小校园
七、中国动画如今能否承担起教育重责
八、取消英语课是否能够拯救汉语
九、家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否必要
十、“鼠标少年”退学 教育尊严何在、十大小学特级教师
数学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语文
王兰 女 1925年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教育界卓有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她早在1951年就投身教育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她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成就卓著,就像她的名字“兰幽香风远”那样。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1978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的“特级教师”称号,1981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1983年两度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教学艺术高超,为国内外专家所公认,《新华日报》曾以“艺术的享受”为题进行了报道。她教学卓著,1959年全市统考,她任教班级成绩居全市第一。担任“五四学制”试验中,成果斐然,在省、市报纸上都作了详细的报道推广。王兰老师虚心学习,大胆改革,为语文教学探索新路,总结出发挥汉语拼音作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新经验,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质量。她先后去全国15个省、市讲学授课,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起了深远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近百篇专著、论文及授课案例,196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她“汉语拼音教学”经验,1998年《江苏教育》又以“汉语拼音新探”为题进行了系列报道。1994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特级教师教拼音》的录像带向全国推广。王老师的电化教学经验、论文在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发表,其教学示范课、录像课在教育专题节目上多次向全国播放。她把一生的精力与智慧奉献给可爱的孩子,奉献给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近十几年来,她大力培养教学新秀,全力进行传、帮、带,使他们一个个成为教学拔尖人才,有的已经评为特级教师。她是当之无愧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袁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科研型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验,曾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中青少年写作协会副理事长,国审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主审,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务委员,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扬子晚报》作文周刊顾问,《小学语文研究》(月刊)主编,江苏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课外语文报》主编,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30多个职务,多集作文教学录象被国家卫星播放,多次获全国论文、专著一等奖,《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开出版发行。
于永正 男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及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所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先后到过许多省市作经验介绍及观摩教学;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在团队建设与管理引领中,用思想学术引领学校,努力带领教师办一所令人难忘的、温暖的、卓越的学校。不仅引领清华附小教师成长,还引领区、市,及其他省市语文骨干教师提升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为了学校的发展,加大“人才引进”、“科研课题”、“研修项目”、“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投入与培训,丰富了学校办学资源、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精神品质,带出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英语
鲍当洪男,著名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校长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广东省人大代表,从教25年,创造出“严、实、活、乐”的教学模式,多次为国内外的教育同行上示范课,曾到香港、澳门、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济南等省外地区上示范课。
热点问题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期都有, 它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出现。当今,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轨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在社会新旧体制的交替中, 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其中, 许多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 这些问题因为它所具有的典型性决定了它的发生、发展和解决, 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一种敏感的社会问题, 如果解决处理得好, 就可以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赢得民心;如果解决处理得不好, 就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失去民心。因此, 新闻媒体在对热点问题报道时要十分谨慎, 要站在党和人民最高利益的立场上去写, 在对热点问题的报道中, 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在这方面,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 农民的温饱问题是当时社会的热点,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领导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全国几亿农民更是热切渴望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吃饭确实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正当人们对解决这个问题踌躇满志然而却一筹莫展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乡小岗村农民创造了承包土地解决温饱问题的经验。这时, 各新闻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采访报道。在这样的问题面前, 记者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 去主动关心这个问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挖掘和探索这件事情的典型意义。随后, 全国各地的农民也都学习小岗村的办法, 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短短几年时间, 各地农民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反映热点问题, 不能不加分析地把人民群众的议论和意见一股脑儿地端出去, 对于热点问题要能冷静地去分析, 有选择地去报道, 要让自己的报道对问题的解决起促进作用, 决不能使倒劲、帮倒忙。2007年6月, 江苏省无锡市发生了太湖蓝藻事件, 严重污染了无锡市的饮用水源, 直接造成了无锡市数百万群众饮水困难, 许多新闻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迅速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 那飘浮在太湖上绿色发臭的蓝藻呈现在观众面前, 刺痛着人们的心。然而, 对问题的报道并没有停留在事件发生的叙述上, 在采访中记者对从居民家里的自来水中流出的污水进行了拍摄, 对居民喝不到水进行了采访, 对纯净水销售商借机哄抬物价进行了曝光, 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告诉观众, 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迅速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这一系列报道, 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它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环境的纵深思考和对饮用水源问题的密切关注。南京、郑州等地迅速清查饮用水源并制订应急预案, 全国各地都在对企业污染水源的排放问题进行清查和关注……这些热点问题的报道, 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些报道的成功, 主要取决于记者能够怀着美好的愿望, 把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的真实情感融进新闻报道中, 使报道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帮助人民的高尚情怀。
那么, 如何才能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昵?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 首先是记者要有真情。记者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因而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议论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漠不关心。对待热点问题要有同感, 要善于体察民情, 把充满感情的镜头对准人民, 用饱蘸感情的笔去写新闻, 要把反映热点问题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用饱含真情的镜头和文字去报道、去写作。2007年6月7日, 一篇题为《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数百名河南儿童被拐卖到山西黑窑场当苦力, 孩子们每天都遭受着非人的折磨。根据这一线索, 河南电视台记者和孩子家长一起三上山西, 冒险以“家长”的名义拍摄了部分照片。短短几天, 帖子引起百万人点击, 数万名网友留言表示愤慨;上百家媒体转载了报道, 全国舆论一片哗然。河南警方迅速组织抓捕“人贩子”“黑职介”集中行动, 山西警方也展开专项行动, 捣毁不法黑窑场。近日, 这个事件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亲笔作出批示, 要求对此事进行严肃查处, 中华全国总工会派人赴山西对当地黑窑场的查处行动进行督察。这次报道的成功, 缘于记者的正义感和对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在采访后记者说:“我3次奔赴山西, 走访了大大小小1000多个黑窑场, 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出这些黑窑场的情景……我见过各种惨烈的车祸、悲惨的火灾现场, 但从未见到这样的情景, 看到他们, 我的眼睛湿润了……”记者的真情融入这一报道中, 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 就要站稳党的立场, 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新闻报道不能煽动与党对立的情绪, 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 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解决热点问题的实际力量。众所周知,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于“民生”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关注问题的焦点, 又十分突出地集中在2008年的“两会”上。在“两会”召开之前,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 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 内容是:您对今年“两会”有哪些建议和期盼?您最关注哪些热点话题?对热点问题疏通渠道, 搭建平台, 发表建议。在“两会”上, 住房、物价、教育、医疗、就业等热点问题, 成为代表、委员的热门话题。在报道中, 众多新闻媒体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系列措施进行深入地开拓式地报道。在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报道中, 新闻媒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实在的道理生动化, 用崭新的思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阐述, 把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 演化为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在“两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中, 新闻媒体以“两会热点分析”、“两会热点解读”为题, 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读解决热点问题的办法, 并把代表、委员的发言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内容结合起来, 让人们从代表、委员的讨论热议中, 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到新的希望。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 就要认真把握报道主题与全局的关系, 掌握好“火候”, 把握好“度”。反映热点问题要从安定团结的大局考虑,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 不利于解决问题的东西不写, 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话不说。在热点问题报道中, 要防止“过度”, 也要防止“不及”。2008年9月8日,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发生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新闻媒体迅速作出反应, 跟踪报道救援情况。9月11日, 媒体报道搜救工作继续进行, 救援人员仍在尽最大努力寻找失踪人员。9月13日, 临汾市委召开常委会, 对这次重大事故中负有领导责任的襄汾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作出停职检查的决定, 新闻媒体迅速报道。同时报道了具体的死伤人数, 受灾群众已全部安置, 确保每个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9月14日媒体继续报道, 山西省负责人对临汾溃坝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 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9月20日, 新闻媒体报道, 山西省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市长刘志杰分别被停职、免职。新闻媒体对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的跟踪报道, 让人看到了一个“领导干部问责制”的诞生。这一系列报道, 充分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 记者不能拘泥于报道本身, 还要找到希望, 提出解决热点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报道热点问题, 图一时痛快, 对一些现实问题和矛盾一报了之, 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要帮助政府和人民群众分析问题, 想点子, 找办法, 给人民群众指出希望, 正确疏导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正确引导社会向和谐的方向发展。2008年5月12日,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自然灾害。但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 我们却看到解放军在第一时间挺进灾区;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全国人民慷慨捐助;国际社会大力支持;受伤群众被安排到全国各地进行救治;全国人民捐款捐物送往灾区;灾区群众生活被妥善安置, 灾后重建工作正在进行……在不久前发生的“三鹿事件”中, 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起惊动中央、遍及全国、坑害儿童的恶性事件。在报道中我们不仅看到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 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的相关报道, 而且更多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患病儿童救治的重视和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关心。同时, 也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发展民族企业?怎样审视人们的道德?怎样建设一个具有良好道德、良好素质的国家?
果冻、老酸奶,吃还是不吃?
企业回应
亲亲果冻:果冻法定添加剂中无明胶。
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一名工程师表示,亲亲所有的果冻产品里都没有明胶这种添加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亲亲果冻所用的增稠剂主要是卡拉胶,还有魔芋胶和黄原胶,这些胶体溶解后提供的是膳食纤维。
该工程师还介绍,果冻的法定添加剂中就没有明胶。果冻的特点是黏稠、脆,有爽滑的口感,而且透明度非常高,“如果果冻中添加明胶作为增稠剂,果冻就会非常硬,并且透明度很差,根本达不到果冻的生产标准”。此外,果冻中要加入果汁、乳品和果肉,对稳定性要求很高,而明胶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是,明胶的溶解性、流动性不适合果冻的加工工艺,而且胶体增稠剂在果冻中的用量很少,成本也很低。
大型乳企:大企业绝不可能用工业明胶。
一家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可能小企业会有,但大企业绝不可能有。另一家国有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国内生产老酸奶的几个品牌奶企,添加的明胶都是食用明胶。外界对于添加剂过于敏感了,现在乳制品行业的添加剂范围和分量已经有明确规定,乳制品企业会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严格地控制添加剂的添加和使用,请消费者放心。
明胶有什么用?
明胶是一种蛋白质,分为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照相明胶和药用明胶。其中,食用明胶需要用新鲜的、经过严格检疫的、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猪、牛等动物骨骼或原皮进行加工,采用全封闭的流水线加工而成。
食用明胶作为一种增稠剂,它可以广泛运用于人们食用的药物、果冻、食用色素、高级软糖、冰激凌、干酪、酸奶、冷冻食品、浓汤、肉皮冻、肉食罐头、水晶冻、色拉、蛋黄汁、糖霜、奶油糖、香味酱、巧克力、饮料、啤酒等。
“毒明胶胶囊”
当我们还在纠结于老酸奶和果冻是否安全时,关于工业明胶的重磅炸弹就立马甩了出来。服入肚子里的良药或许正是毒药?被业内称为“蓝皮”的明胶其实味道刺鼻、价格低廉、可随意堆放,是从皮革鞋、皮带等皮革制品上割下来的。这种决不能够进食的“毒药”却成为了人们的“良药”。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在今天播出的栏目中曝光了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其成分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新闻一经播出,有市民在阅读不合格药品清单时惊呼“竟然都是常用药”!
根据CCTV13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调查,在浙江省新昌县,一些药用胶囊生产厂从河北、江西等地购买用工业皮革下脚料加工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作为原料生产药用胶囊,并将这些胶囊卖到了药企。央视记者在北京等地药店对胶囊类药品进行了买样送检,结果发现包括13种药品铬超标。
在本次被央视曝光的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中,包含了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盆炎净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胶囊”,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羚羊感冒胶囊”,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清热通淋胶囊”、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胃康灵胶囊”、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炎立消胶囊”等部分批次药品,其中不乏常用药。
以上被查药用胶囊中,“炎立消胶囊”中铬含量甚至达到了181.54毫克/千克。然而,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国2010年版《中国药典》明胶空心胶囊标准显示,重金属铬的限度在百万分之二,即2毫克/千克。
几厘钱的利益
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许振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很早就提出了在胶囊的检测中增加对铬的检测,但是2005版的《中国药典》没有收入进去,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添加了铬的检测标准,此前即使含有铬也不是违法。”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但降药价网的负责人卫柏兴表示,用皮革下脚料生产胶囊很早存在,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
违法使用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来生产胶囊,无论对胶囊企业还是购买此类胶囊的企业,无外乎一个字:钱。
“生产一吨明胶需要6~7吨的骨头,每吨明胶4万~6万元,一万粒150元,而下脚料生产出来的胶囊一万粒不到100元。对于医药企业来讲,使用便宜一点的胶囊,每粒胶囊最多可以给医药企业节省几厘钱的成本。”许振英表示。
“毒胶”的危害。
皮鞋等皮革制品生产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学制剂,所以工业明胶中往往会有重金属残留,若食用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危害。长期食用含重金属的明胶,会破坏人体骨骼及造血干细胞,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但这一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饮食专家建议道:食用明胶是安全的,但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在外观上没法辨认,如何避免风险,可注意以下几点:1.少买皮冻、肉冻、水晶肠、灌汤包等食品;2.买酸奶不要追求浓稠或成冻;3.少吃各种软糖、雪糕、冰淇淋等产品4.少购买小作坊的同类产品。
药师将推荐替代药物:被曝光的药品用途包括清热、消炎、通便等。“被曝光的这些药品都属于常用药品,而非急救、必需药品,市面上都是有替代药品的。”袁林说,各医院将由医生、药师为患者开具替代药物,零售药店也将指定药师负责帮助患者推荐替代药物,并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患者不会为此影响治疗”。 (本刊编辑综合《新京报》中国频道南方网 人民网等)
【法律热点问题论文】推荐阅读:
申论热点问题解析06-07
网上热点问题讨论10-01
发展绿色生产法律问题研究论文11-16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06-11
食品安全问题热点的06-17
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10-23
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06-18
学习两会热点问题心得体会11-04
目前管理会计的热点问题有哪些?05-24
金融热点分析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