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病毒调查报告(精选8篇)
0月5日,北京DD由Juniper网络公司发起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接受调研的中国企业中有6%在去年受到了病毒或蠕虫攻击,而%的公司受到了间谍软件和恶意软件的攻击,预计针对中国企业网的攻击在近期将不会减弱。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今年会有更多的病毒和蠕虫攻击。
Frostamullivan咨询公司在006年月份公布了该研究结果。此项研究涵盖了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韩国地区的500家雇员超过50人的企业。
中国网络在去年遭受到的攻击包括:
病毒和蠕虫攻击(占6%)
间谍软件和恶意软件攻击(占%)
非预谋内部攻击(占9%)
攻击(占%)
拒绝服务(DoS)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占%)
研究发现,中国网络员工认为自己要承受比其它四个国家的同行更大的个人压力。超过60%的中国受访者都认为他们在0承受了比更大的压力,而位居第二位的韩国则有5%的受访者表示承受的压力要比前一年大,
在005年,有68%的中国企业采用了客户安全软件,例如桌面防病毒措施等。然而,很多公司都计划把更多的投资花费在入侵检测和防护(IDP)技术上。相对防火墙、虚拟专网和内容过滤等所有其他技术,入侵检测和防护(IDP)的需求最高。有%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今年会计划采用IDP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现在面对的攻击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这也暴露了基本安全防护的不足之处。”Juniper网络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于肇烈先生表示,“中国企业正在寻求更先进的解决方案D包括IDPD提供更全面的保护以应对应用层和网络层目前和新兴的威胁。”
该报告还指出:
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企业对通过优化来解决延迟的网络应用问题比较感兴趣。但是,56%的中国企业认为定制更多的带宽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才大颖指出, 新形势下, 轻工企业要积极面对网民和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调整自己的创新和服务理念, 重视互联网及新媒体的言论, 以诚信为本, 由被动转向主动, 积极向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讲好自己品牌的故事。主动传播, 控制好信息源, 善于用网民能接受的语言来塑造自身形象, 使网民变成自己的粉丝。
面对传播手段和舆情生态的新变化, 才大颖指出, 企业在重视负面舆情排除流言扩散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利用传统互联网媒体、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传播平台, 主动通报、积极沟通, 发挥舆论的正向引领作用, 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形成企业发展的舆论正向气场。发言人制度已经在国际公司管理中形成通行的制度, 而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建立发言人制度, 通过品牌自媒体发布, 建立动态的评估机制, 将成为常态。
人民网副总编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经理董盟君指出, 根据对2015年500件热点事件的统计, 44.4%的事件由互联网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 两微一端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新闻事实的第一信息源, 特别是微信, 成为社会舆论的新引擎。研究显示, 由于轻工企业大部分是传统企业, 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相对较慢, 但是在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 越来越多轻工企业开始关注新媒体、应用新媒体。
2015年轻工企业在网络舆情方面有三个特点尤为显著。第一, 企业把网络舆情监测和声誉管理从突发应对变成了常态工作;第二, 企业的品牌宣传从单向的官方舆论场传播演变成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互动传播;第三, 品牌传播效果的评估也从媒体覆盖范围统计的粗放评估转变为品牌传播效果大数据统计的精准统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中国轻工行业舆情实验室副秘书长汪大伟发布了《中国轻工行业网络舆情报告2016》。报告指出, 当前舆论环境日趋复杂, 轻工企业的品牌形象也面临多重考验。在传统媒体式微、自媒体兴起、网络自净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 轻工行业的网络舆情环境整体平稳且积极向好, 围绕“互联网+”等当前社会热点衍生出多个行业高热话题。该报告从“马桶盖事件”入手, 详解了当前轻工行业网络舆情的六大特征, 同时细数了2015年的十大热议人物、十大营销事件和十大舆论焦点, 并对2016年的舆论热点提出了4个猜想。数据显示, 2015年, 董明珠、李宁、张瑞敏名列舆论关注热度人物前三甲。新媒体营销方面, 美的品牌日、可口可乐微信朋友圈广告以及邓超担任长虹产品经理等十个营销事件也以其创新性被报告选录。行业舆情大数据分析显示, “行业标准”、“跨界合作”、“O2O”、“产品质量”、“业内整合”、“走出去”、“互联网+”、“多元化经营”、“创新”、“中国制造2025”成为2015十大行业热词。此外, 报告预测“食品安全”、“智能家居”、“供给侧改革”和“智能”四个词汇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舆论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的报告结合人民在线综合舆情管理系统数据库, 运用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数据部分进行了升级优化, 在舆情分析的精准度、数据预测的前瞻性和视觉呈现效果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会上还发布了《品牌宣传效果解决方案》, 该方案基于人民在线大数据平台, 通过对品牌形象、传播声量、传播渠道、受众反馈、竞品分析的品牌传播进行量化分析, 助力企业品牌宣传有的放矢。
本次峰会颁发了“全国轻工行业新媒体传播创新奖”。该奖项根据轻工行业企业在2015年度借助新媒体平台做出的创新案例, 结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大数据以及行业专家的评判等综合因素推选, 共计20家优秀企业获得了该奖项。
李静表示,《王的盛宴》之所以动用“口碑维护团队”,是因为遭遇同档期另一部电影雇用的网络水军的恶意攻击,是被迫自卫的无奈之举。自电影上映后,制片方认为该片受到不同程度的“黑色水军”恶意攻击,在豆瓣网的评分中,《王的盛宴》有多达30%的“一星”(“五星”最佳,“一星”最差)。虽然无法评价这些黑色水军造成的影响有多恶劣,但《王的盛宴》上映18天,票房只有7660万元,让陆川团队大为失望。
华谊老总王中磊坦言:电影水军是一些电影在上映前的惯用手法,目的是获得影评网站的高分,便于推销电影。这种“低级的电影营销手段”已是电影业内公开的规则。
这不得不让国内的营销者反思,难道网络水军已经渗透到国内营销领域的每个角落?电影甚至企业口碑,可以被水军轻而易举地控制?而水军又是些什么样的人?水军是通过什么手段操纵营销活动的?可以达到怎样的营销效果?《新营销》记者通过暗访,揭开网络水军的灰色一面。
不到两万元就可以炒火一个企业
记者以初创企业主的身份,联系了一家号称专业网络营销推广的水军公司,上演了一幕水军版“无间道”,挖掘水军公司的操作流程和收费报价。
“你只要提供给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宣传稿和资料,以及预算金额,我们就可以帮你进行专业的项目宣传推广,后期还会有关键词优化,企业曝光率很快就上去了。”水军公司客户服务人员熟练地介绍自己公司的服务,还承诺有专门的人员策划详细的推广项目。
得知记者想为自己的新公司制造点噱头后,客服小刘在次日列出一份详细的企业推广策划书,总预算为14040元。“宣传10天为一个周期,这样效果比较好,也方便规划。”小刘分析,水军公司将针对企业的性质,在10天的策划期里,从论坛贴吧、企业信誉问答、微博和QQ群四个大项目定时定量入手,每天1500元左右的推广费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策划的重点“轰炸对象”是论坛。“论坛人气高,活跃度强,更容易引起用户共鸣和快速增加曝光度。”小刘说,该公司有十几万水军可以调遣,保证“水”到渠成。
论坛“轰炸”重点突出,分工严谨。首先,将企业提供的宣传软文在天涯、猫扑、凤凰、搜狐等一线论坛分散发帖,各个城市的热门论坛也是必“轰”之地。预计3天为一期,每期发帖200个,紧跟着是1400条跟帖回复,有发有跟,相互呼应,推广费用在1300元左右,为推广“预热”。
“发帖后,我们还会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选出重点维护对象。”小刘说,总部会根据发帖反馈表,分派一部分水军对2个链接进行重点维护。整场论坛轰炸战的关键戏码就在此处。每天持续对地2个帖子进行900次回复,把帖子“顶起来”。光有回复还不够,还要每天“自然地”不定量点击,制造出20万次的点击率,持续作战7天才算一场完整的论坛轰炸战。每发一条帖子叫价0.9元,而回帖相对便宜,每条0.7元。整套论坛推广费用算下来是6200元,在四个大项目中花费最高。
北京市网络新闻监管中心指出,目前国内知名商业网站和论坛50%以上的帖子为水军所为。开心网曾疯狂转载过一篇《春晚最火“吊带装”》的帖子,仅发帖一天,点击量就达到37万人次,天涯、网易、新浪、凤凰、大旗、MSN社区、腾讯等15个主流网站,200余个B类网站强力首页、加精、置顶等推荐,包括电视、平面和网络共243家媒体争相报道,尽管褒贬不一,但“吊带男”宋山木一下子火了!事后确认是众品互动的幕后水军在推波助澜,论坛“轰炸”的重要性,可窥一斑。
与论坛上“狂轰乱炸”并行的,是企业信誉问答和QQ群推广。“我们会把与企业相关的优势信息和好评,以一问二答一采纳的形式发布到问答平台。”小刘补充说,这种第三人称的推广方式实则是一种口碑营销,受众更容易相信,计划以搜搜和天涯两个平台为主,每天35组问答,每组6元,一共做10天。
QQ群推广则是病毒式营销。搜索和企业性质相关的关键词,例如“电子产品”等,锁定1000个QQ群,不管这群是真是假、活跃不活跃,把编辑好的宣传文(内容可以是一张图片+一个链接+一段文字)一股脑儿地在这些QQ群发布。一般每1000个群收费1300元。“我们采用录像的方式记录整个QQ群的推广过程,完成后发给你们验收。”小刘对售后服务做出保证。
至于基层的网络水军如何获得报酬?记者调查后发现,现在有众多“网络推广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为网络推手,在推广网站上为雇主完成评论、转发、发帖等网络推广任务后,每个任务就有几毛钱到几元钱的报酬。有的大学生通过兼职做网络水军,每天在线几个小时,一个月大约可以赚1500元。
微博成为水军的新乐土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5.64亿,新浪微博用户高达3.09亿。近几年,微博是继论坛之后又一个水军泛滥的重灾区。
“性价比最高的是微博推广,操作简单,见效快。”微博作为水军的新乐土,小刘将微博推广细分为三大领域:粉丝部分、博文部分和事件话题炒作。
“我们的微博都是有头像、活跃度高、粉丝数高的精品粉丝。所以,价格可能贵一些,一万个粉丝800元。”小刘解释说,新账号加粉就像新店开张,来的顾客越多,人气越高,自然火得快。
“事先准备1~3篇企业相关链接的宣传性博文上传至微博,一定要有图片,在新浪微博以#主题#的形式造势,我们的水军进行有效转发,次数定位10300次。”小刘在报价上强调,@转发300次(一组@转发能@3个人),每次1元,如果想要优质转发,则是1万次1000元。
nlc202309031123
“微博事件话题炒作是最多企业选择的推广手法。”这种方式是制造一些话题引起广泛的粉丝群体关注,收获好评,主要采集的@名单以名人堂和微博达人等真实用户为主,比较靠谱,不像那些弄虚作假的僵尸粉。@转发带评论300条,每条1.8元;普通评论2000条,每条0.9元。
微博推广简单且迅速,杀伤力极强。一嗨租车就在微博上遭到过大规模的恶意围攻。其中大部分都是未曾发布过信息的新账号,且发布信息完全一致。这一系列账号持续散布大量一嗨租车及其代言人姚晨的不良信息,把“莫须有”罪名扣在一嗨租车头上,对其企业形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网络营销推广公司站在水军利益金字塔的最高层。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08年网络公关在公关行业各类服务中业务增长最快,产值占到公关业务市场的6.3%,网络公关公司多达7000家,网络公关市场规模达到10亿元。
微博营销“神器”
微博被营销者视为重要的营销平台,但由于缺乏客观的传播效果评估方法,粉丝数量、转发数量、评论数量等被大多数人作为评判微博账号影响力的标准。大鳄企业也好,草根屁民也罢,都绞尽脑汁为自己挣得关注,增加粉丝,在微博圈里开拓一片疆土。这就催生了一类“神器”—微营销软件。
事实上,网上有大量与微博营销有关的软件信息。这种依附于微博的灰色产业是如何形成的呢?“神器”软件又是如何操作进行所谓的微营销呢?记者找到了一家号称“微博营销软件中的战斗机”的软件售卖公司,一探究竟。
“我们的软件可以批量发布微博、批量关注和批量评论转发。你想要采集精准微博客户,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软件快速达到目的。微群群发只是几分钟的事情。”软件咨询员薇薇保证他们的软件稳定性好,是已经推出两年多的成熟产品,改版升级过300多次,一家企业的微博营销一个人一台电脑就能搞定。
粉丝是一个账号存活的基础,企业做微博营销,为壮大声势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先从粉丝量下手。“我们是不出售粉丝的,如果你需要加粉,你就要自己去弄一堆小号。”薇薇解释说,只要弄好了小号,就可以通过他们的软件为自己的微博快速增加粉丝。
但记者调查发现,对粉丝数量的追求已无真实性可言。网络水军有很多专门的微博粉丝机用来刷粉。用微博地址注册之后,先用答题的方式手动刷粉,手动刷成功了,就会进入后台自动刷粉,刷一次可以增加200~500个粉丝,最多可以刷出几万粉丝。
“注册了大批账号之后,就可以进行批量操作了。”薇薇说,可以一次最多完成15个账号的操作,操作完直接换下一批,一个人就能自导自演微博营销大戏。
“神器”的“精准营销”
然而,和传统的SNS、BBS和个人博客相比,微博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大,因此,在微博上锁定关键字、锁定目标受众,在茫茫微博海中找那个“他”,是很多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
微博“神器”自然不会放过“怎么找人”这个命题。“输入关键字、标签、公司、地区就能找到你想要类型的客户,实现精准营销。”软件的另一个神奇功能是采集特定范围的ID,不仅可以采集别人的粉丝,也可以采集微群用户和在线微博用户。“比如,想找某化妆品公司的相关人员,只要输入这家公司的名称、粉丝性别、年龄范围,按搜索键,采集一万个相关的粉丝也就几分钟的事。”
锁定了潜在粉丝,如何博得他们关注,进而将其转化为拥趸,就要在博文转发上下功夫。“比如你输入关键词淘宝,那么你选中的账号中有淘宝字眼的微博都会被转发,这样就很容易赢得一个特定群体的关注。”薇薇说,这还只是微博批量转发最基本的一步,当你确定了一个账号是主账号后,可以用自己申请的众多子账号协助主账号发展。“比如,你在主账号发了一条有广告性质的微博,用软件导入该条微博的地址,就能用子账号转发,一次可以转发近百条。”这样遥相呼应的“一主多次”账号模式,形成一条微博营销链,一个人可以维护一大批微博账号。
“还可以针对你发的内容,批量@用户。比如,你发了一条宣传推广类的微博,想让指定的用户看见,只要在软件中导入微博地址,选择要@的用户,增加想添加的评论内容就可以了,每次可以@几百个账号。也选择可以分开@,就像邮箱里群发送的分别发送一样,这样用户是看不到彼此的。”薇薇说,这种点对点的方式效率更高,对企业来说也更安全。
粉丝数量自己刷,微博内容自己发,目标客户自己挑,连微博底端的客户端名称都可以自己定义“来自iPad”还是“来自iPhone”。这样一款微博营销“战斗机”,让微博营销变成了由一款软件就可以搞定的自导自演独角戏,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网络水军营销是自欺欺人
动用水军虽然可以迅速取得几十万个转发、几十万个评论、几十万个“顶”等营销数字,但水军对营销能起到多大的实质性帮助?恐怕是自欺欺人。
据记者观察,@走遍中国旅游网,就该请“大禹”治治水。这样一个微博数目不到1000条、关注人数不超过110的微博,竟然有1000多万粉丝,每一条微博无论内容是什么,转发量均过百。点击其评论列表细看,评论均为胡言乱语,粉丝的ID名也非常可疑。这样的“活跃度”,除了虚张声势,能取得怎样的营销效果?
同为电影营销,很多电影不像《王的盛宴》雇用水军,甚至没有水军参与营销,同样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比如与《王的盛宴》同时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团队依靠口碑营销,短短时间就拿走了1.7亿票房,豆瓣网络评分都在9分以上。同样,《让子弹飞》、《满城尽带黄金甲》曾声称遭到水军恶评,却没有一直黑下去,观众反而是边骂边看,越骂越看。票房不好,不是一句被水军黑或者水军用得不好就可以搪塞的。滥用水军,到头来破坏的是自己的公信力,影响网络正常的营销秩序,反而让观众远离自己。
中国国际公关关系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公关市场占中国公关市场比重为6.3%,总营业额约为8.8亿元;2011年,由于公关支出总量增加,网络公关的总营业额升至约9.6亿元,但网络公关的比重却下降到3.7%。有网络水军感叹“网民的智商越来越高,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水军竞争得很厉害”。
与此同时,除了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不断推出治水措施,国家亦有意整治网络水军乱象。可以预见,自欺欺人的水军营销将越来越行不通。
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相关知识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定义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特点
第二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三、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特征分析
一、市场规模
二、产业关联度
三、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四、国内和国际市场
五、主要竞争因素
六、生命周期
第二章 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8-2012年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发展综述
一、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主要厂家分析
三、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市场分析
第二节 2007-2012年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7-2012年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2年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分析
一、2011-2012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需求分析
二、2011-2012年欧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需求分析
三、2011-2012年中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对比
第三章 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2011-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动态
三、2011-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经营业绩分析
四、2011-2012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热点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供需状况
一、2011-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供给能力
二、2011-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供给分析
三、2011-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需求分析
四、2011-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价格分析 第三节 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分析
一、2010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分析
二、2011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分析
三、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的走向分析
第四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第二节 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市场销售收入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市场总销售收入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销售收入比较
第三节 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成本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进口分析
一、2011年进口总量分析
二、2011年进口结构分析
三、2011年进口区域分析
第二节 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出口分析
一、2011年出口总量分析
二、2011年出口结构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2011年出口区域分析
第三节 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进出口预测
一、2011年进口分析
二、2011年出口分析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进口预测
四、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出口预测
第六章 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一、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总体市场规模分析
二、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七、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消费群体的年龄特征分析
二、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三、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生产分析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产量分析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领先技术分析
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生产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一、行业营运情况分析
二、行业盈利指标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
第七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研发力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研发重要性分析
二、中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投入和运作方式对比
三、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力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竞争状况
一、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品类竞争现状
二、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三、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并购重组状况
四、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并购整合分析 第五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八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1-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1-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六、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九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二节 B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三节 C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四节 D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略......第三部分 行业前景预测
第十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发展趋势分析
二、2008-2012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趋势总结
三、2013-2018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发展空间 第二节 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业政策趋向
二、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技术革新趋势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价格走势分析
四、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未来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消费预测
二、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四部分 投资战略研究
第十二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0-2012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10-2012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0-2012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0-2012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0-2012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0-2012年外商投资情况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1-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2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11-2012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2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2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1-2012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1-2012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十三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13-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11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2011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三、2011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第三节 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技术现状
二、2011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技术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二、2011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析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思想及目标
三、医药卫生体系与制度改革分析
四、医药卫生体系改革方向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分析
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骤分析
七、新医改8500亿的投向分析
八、新医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四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8-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的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五章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竞争策略
四、并购重组策略
五、营销策略
六、人力资源
七、财务管理
八、国际化策略
第四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11年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战略
二、2011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战略
三、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行业投资战略
四、2013-2018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略…………
网 址:
告全文下载>>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调查)。
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相比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6个百分点的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网站数在2011年下半年实现止跌,并快速回升。
网民规模突破5亿,增长进入平台期
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调查分析,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
网站规模止跌回升,CN域名现转折点
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规模达到229.6万,较2010年底增长20%。经过一年多的下跌之后,在2011年下半年,网站规模显现出稳步回升的势头,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与此同时,国家顶级域名.CN的注册量也开始转身向上:2011年底.CN域名注册量达到353万个较2011年中增长26000余个。
网站规模的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重视、建设和应用推进;另一方面,网站规模的回升,是泡沫被挤压、水分被蒸发之后的回升,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更加健康,网络应用将更加扎实,发展也将更加稳健。
团购用户热情不减,流量尚未带来利润
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团购用户数达到6465万,年增长高达244.8%。团购用户热情不减,但团购网站数量却在下半年开始下滑。调查分析指出,由于团购服务本身存在低门槛、弱约束等问题,加之团购网站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遭遇资本市场整体转冷,市场负面因素显现,导致团购网站数量大幅下降。
流量虽大,人气虽足,但是仍面临盈利难的尴尬局面。调查认为,网络团购经过2011年的行业“洗礼”后,行业将寻找新的均衡和稳定。以购物网站、旅行预订为代表的其他互联网服务商的进入将挤压小型团购网站的生存空间,而有定位清晰、有核心竞争力的团购网站仍将受到市场的青睐。
娱乐应用持续走低,网络视频逆势上扬
2011年,在大部分网络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继续下滑的同时,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呈逆势上扬的态势,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调查显示,2011年,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等娱乐应用的用户规模有小幅增长,但使用率均有下滑。相比之下,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则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
一、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分析 1.中青年为主
中青年消费者,尤其是青年消费者在上网者中占有绝对的比重。这批人一般都崇尚创新、自由等特质,很容易被新事物所影响,而且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快。他们也很愿意在网络上购物,因此青年人所喜欢的电脑、CD唱片、游戏软件、体育用品等都是网上的畅销商品。这类市场目前是网络市场最拥挤的地方,也是商家最为看好的一个市场。
2.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
Internet要求其使用者熟悉计算机及网络操作及快速阅读的能力。因此,文化水准较高的人士,如教师、学生、科技人员和政府官员的上网比例较高。另外,从职业和个人兴趣方面来看,上网者多为相关电脑职业者或爱好者,他们因工作或兴趣的需要而接触到网络,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计算机软硬件的销售十分看好,网上书店的生意也非常红火。计算机软件销售商Sausage Software从事Web页面制作软件的销售,其目标市场明确界定为编辑和出版商。著名的Amazon网上书店的成功更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
3.中等收入阶层
上网用户大都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否则难以维持上网费用。近两年来,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上网费用有所降低,但对低收入阶层来说,网上消费仍然有一段距离。
4.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经济发达地区
美国的上网者约占全世界网民总数1/3,在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4个上网人数最多的地区,网民就占了全国上网人数的51.3%,其中,北京网民占全国网民的1/5。
综上所述,网上购物与网上消费者的整体特征及个人可支配的消费金额有很大关系,而目前网上购物的主力是年龄分布在20~35岁且受过较高学历教育、经济收入较宽裕、地理上高度集中于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男性网上个人用户。
这些特征表明网上消费者更注重自我,个性化需求突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判断力非常自负,而且头脑冷静,擅长理性分析,不易为广告或潮流所左右;同时,他们反应敏锐,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且接受迅速;他们兴趣十分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好胜而缺乏耐心也是目前网上消费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如果测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他们会很轻易地去访问别的站点。
二、网络消费者购买动机
1.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动机
(1)传统需求层次理论在网络需求分析中的应用在传统的营销过程中,需求层次理论被广泛应用。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求结构的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现代虚拟社会中消费者的新需求
兴趣 ,聚集,交流
2.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动机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动机主要体现在理智动机、感情动机和惠顾动机等三个方面:
(1)理智动机.理智购买动机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控制性的特点。在理智购买动机驱使下的网络消费购买动机,首先注意的是商品的先进性、科学性和质量高低,其次才注意商品的经济性。
(2)感情动机
感情动机是由于人的情绪和感情所引起的购买动机。
(3)惠顾动机
这是基于理智经验和感情之上的,对特定的网站、图标广告、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与偏好而重复地、习惯性地前往访问并购买的一种动机。
三、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也就是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和实现的过程。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五个阶段:唤起需求、收集信息、比较选择、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
1.购买动机产生
网络购买过程的起点是诱发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当消费者对市场中出现的某种商品或某种服务发生兴趣后,才可能产生购买欲望。这是消费者作出消费决定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如若不具备这一基本前提,消费者也就无从作出购买决定。
对于网络营销来说,诱发需求的动因只能局限于视觉和听觉。文字的表述、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配置是网络营销诱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动因。从这方面讲,网络营销对消费者的吸引具有相当的难度。这要求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或中介商注意了解与自己产品有关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了解这些需求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程度,了解这些需求是由哪些刺激因素诱发的,进而巧妙地设计促销手段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浏览网页,诱导他们的需求欲望。
2.收集信息
在购买过程,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别-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是指消费者个人所储存、保留的市场信息,包括购买商品的实际经验、对市场的观察以及个人购买活动的记忆等;外部渠道则是指消费者可以从外界收集信息的通道,包括个人渠道、商业渠道和公共渠道等。
一般说来,在传统的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收集大都出于被动进行的状况。与传统购买时信息的收集不同,网络购买的信息收集带有较大主动性。在网络购买过程中,商品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一方面,上网消费者可以根据已经了解的信息,通过因特网跟踪查询;另一方面,上网消费者又不断地在网上浏览,寻找新的购买机会。由于消费层次的不同,上网消费者大都具有敏锐的购买意识,始终领导着消费潮流。
3.比较选择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实际支付能力。没有实际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只是一种空中楼阁,不可能导致实际的购买。为了使消费需求与自己的购买能力相匹配,比较选择是购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消费者对各条渠道汇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各种商品的特点和性能,从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一种。一般说来,消费者的综合评价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性能、样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
网络购物不直接接触实物。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比较依赖于厂商对商品的描述,包括文字的描述和图片的描述。网络营销商对自己的产品描述不充分,就不能吸引众多的顾客。而如果对产品的描述过分夸张,甚至带有虚假的成分,则可能永久地失去顾客。考试大整理
4.购买决策
网络消费者在完成了对商品的比较选择之后,便进入到购买决策阶段。与传统的购买方式相比,网络购买者的购买决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网络购买者理智动机所占比重较大,而感情动机的比重较小。其次,网络购买受外界影响较小,大部分的购买决策是自己作出的或是与家人商量后作出的。第三,网上购物的决策行为较之传统的购买决策要快得多。
5.事后评价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往往通过使用,对自己的购买选择进行检验和反省,重新考虑这种购买是否正确,效用是否理想,以及服务是否周到等问题。这种购后评价往往决定了消费者今后的购买动向。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企业必须虚心倾听顾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因特网为网络营销者收集消费者购后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后的优势。方便、快捷、便宜的电子邮件紧紧连接着厂商和消费者。厂商可以在订单的后边附上一张意见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同时,就可以同时填写自己对厂商、产品及整个销售过程的评价。厂商从网络上收集到这些评价之后,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归纳,可以迅速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了解到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改进自己的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
在中国, 音乐从历史传统的形态与内容中, 进入到了21世纪。音乐的生命特征正悄然地、迅速地发生改变。而当下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又赋予了音乐新颖多姿的时代特色, 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的传播开疆扩土, 音乐由此获得了又一次的生长爆发期。
在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 (音乐的现实表演、音乐的唱片传播、音乐的广播电视传播等) 的基础上, 音乐的网络传播方式已经势如破竹地叠加进来。网络媒介的出现, 再一次体现出了媒介对音乐文化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今天, 网络传播成为了当代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形态之一, 网络音乐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音乐生活的主体内容之一。
由于音乐网络传播的“自来水效应”, (1) 音乐似乎失去了它固有的神秘感、偶像感、亲切感和情感属性, 音乐随手可得, 音乐信手拈来。音乐,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大众娱乐俱乐部里, 人们都可以随便地撕裂它、扭曲它、嘲弄它、调戏它和侮辱它。当人们沉浸在“江南Style”的疯狂中时, 极端的音乐商业化追求确实是成功了。但是, 它反映了一个明显的现实: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音乐审美观念已经彻底变了, 人们的音乐审美需求已经彻底变了, 音乐美的尺度已经彻底变了, 为此, 音乐生命的生态环境已经彻底变了。在网络媒介的制约下, 在今天的音乐受众群中, 有一个最庞大的、支配性的子群体, 它们左右着音乐文化的产业走向、审美走向、道德伦理走向, 而这一系列的“走向”, 又在制造出、生产出更庞大的受众群体。这些受众群体的不断衍生, 有可能强化这把“双刃剑”对中国社会精神构架的负面作用。
一、音乐网络传播内容现状
在经济的发展中, 人们的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在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通俗读物、流行期刊等大众消费文化的强烈支撑下的网络音乐传播, 已经进入了极端的唯“我”主义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领域。由此产生的商品价值外化的“包装”, 对主体人格、精神价值的亵渎和为功利目的的屈从与媚俗。人的音乐价值观已经变化了, 大众的审美精神价值消解了。如果说, 当代德国学者彼得·维克 (Peter Wicke) 在《摇滚乐的美学与社会学思考》 (1) 一书中说摇滚乐“摇翻了贝多芬”的话, 那么, 在音乐的网络传播时代里, 网络音乐“自来水”正无情地冲刷着当代年轻人心中由前辈们口传心授给予他们的东西, 正无情地动摇着当代年轻人立足社会、创造社会、发展社会、拥抱社会的基石。
在当代音乐文化创作与传播现象中, 数量庞大的网络音乐“作品”, 如同茫茫原野之野草, 覆盖广袤, 繁衍神速。尽管在网络中, 已诞生出了一部分优秀的、通俗的大众音乐文化作品,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为社会肌体输送着病态的负能量。
(一) 网络音乐中的“恶搞”现象
“恶搞”是网络流行的文化现象, “恶搞”一词源自日语“くそ”, 发音为KUSO, 是日语中一个用于发泄情绪的口头语, 意思是“可恶”、“该死”、“糟透了”。在日本的游戏界, “KUSO”最早演变为“恶搞”的代名词。有关“恶搞”的定义, 人们是这样认识的:“以青年为主的亚文化群体, 以社会流通的文化文本或社会热点事件作为素材, 运用现代的传媒技术手段, 以拼接、戏仿、改编等手法使其产生娱乐、狂欢、反讽、夸张、错位、荒诞等效果, 对 (原事件) 所代表的符号颠覆性解构以及文本意义重新建构的行为” (2) 。有的定义侧重于“恶搞”的后现代特征:“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 主要由青年亚文化群体参与, 以博人一笑为主要目的, 在符号学领域运作的,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 (具有高度合法性的知识、秩序, 民间的诙谐文化, 文化工业创造出来的虚拟符号) , 采用后现代常用之戏仿、碎片化、拼贴、颠倒、并置、夸张等技巧, 生产出大众自己新的、非常理的、滑稽的意义, 并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迅速广泛地传播, 来寻求一种社会认同, 这种认同脱离或对抗着规训者所喜欢的认同。” (3)
网络音乐恶搞现象决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 其背后透露着音乐文化创作与社会人文思想的密切联系。不少人认为音乐恶搞反映的是一种后现代人文思维, 音乐恶搞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反叛, 即通过音乐来反讽社会、颠覆经典、戏说历史。而网络无疑为这种反讽、颠覆、戏说提供了最有利的环境。网络恶搞音乐中大部分都是恶搞歌曲, 因为借助歌词的表意性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恶搞歌曲常用的手法是将原作改词翻唱, 从而表达出与原作完全不同的含义。恶搞者往往只关注歌词是否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或者说是否符合恶搞的目的, 几乎不去考虑歌词与音乐旋律的契合性, 也不在乎音乐的艺术感和意境等。这种方式与文学类的恶搞相似, 只是借助了音乐旋律和节奏韵律。
为了获得受众的共鸣, 恶搞者常常选取社会热点事件作为素材, 如《我爸是李刚》 (官二代事件) 、《芙蓉姐夫》 (芙蓉姐姐事件) 、《我不想说我是只鸡》 (禽流感事件) 等等;有的恶搞音乐作品通过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描述或讽刺反映了当下的社会观念, 如《等咱有钱了》、《我赚钱了》讽刺了当下社会的财富观, 《大龄女文艺青年之歌》、《剩男之歌》反映了大龄男女的婚恋观;还有的恶搞歌曲是以大众较为熟识的经典文化为素材, 如《白骨精写给孙悟空的信》、《法海, 你不懂爱》等等。这几类素材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能够获得较为广泛的共鸣。值得一提的是, 校园恶搞是恶搞文化中的主力军, 因而产生了许多校园文化为素材的恶搞歌曲, 如《大学生自习室》、《食堂破》、《大学生心声》、《求职真的需要勇气》等等。
从反讽、戏仿甚至娱乐幽默精神来看恶搞音乐作品, 可以说它们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观念, 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反映社会状况。它们是当代音乐生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构成并影响着整体的音乐生态环境。
(二) 网络音乐中的“民俗”、“媚俗”与“恶俗”现象
网络音乐中的“俗”, 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是民俗文化趣味的流行;
第二是情爱歌曲的流行;
第三是音乐内容的粗鄙化。
这三个层面分别对应“民俗”“媚俗”“恶俗”三种含义。但是, 这三种现象并不是界限分明的, 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 并呈现出向下沉沦的低俗化审美趋势, 即有民俗、通俗向低俗、媚俗、恶俗发展的趋势。
第一种, 是网络音乐中的“民歌风”现象。在网络流行的歌曲中, 民歌元素已蔚然成风, 《我从草原来》、《套马杆》、《月亮之上》、《坐上火车去拉萨》、《火辣辣的情歌》, 这些歌曲将民族特色的曲调融于通俗歌曲之中, 使人听起来有着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同时, 简单规整的节奏使这些歌曲获得了最普遍的受众接受。这些歌曲的创作者也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出发点, 通过各种手段将民歌元素与流行时尚相结合, 在音乐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博出一条康庄大道, 并由此引领了网络歌曲新风尚。此中, 有一批清新、明快并富于时代特色的歌曲。然而, 追求“民歌风”成了市场卖座的法宝, 以致不少质量不高、曲调雷同的歌曲充斥网络, 形成“民歌风后遗症”。当前网络歌曲对民歌元素的过度开发和不加选择的滥用倾向导致了风格、手法的平庸。
第二种, 网络情爱歌曲占支配性的数量。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看, 音乐一向以艺术的高雅为追求, 即便是爱情歌曲, 也都以唯美内敛为标准。当年邓丽君的歌曲均遵照这一美学标准。但是今天网络情爱歌曲成了网络传播的主流, 其中很多歌曲的情爱内容早已超过了当年港台爱情歌曲的内容尺度、审美尺度。在相关音乐网站, 此类歌曲占据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资源空间, 像《冲动的惩罚》、《情人》、《爱情买卖》、《香水有毒》、《伤不起》这类内容裸露的城市情爱怨曲颇为流行。还有一些歌曲为了吸引眼球, 歌名就极为艳俗, 如《郎的诱惑》、《老公我爱你》、《舌尖上的爱情》、《一个人的夜太孤单》、《疯狂爱爱爱》等等, 这些歌曲以情爱内容为卖点, 把都市男女的情感不加修饰地写入歌词, 并配上简单易唱的旋律, 以求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人气。另外, 一些冲击爱情伦理的歌也流传于网络, 如《小三泪》、《小三》、《小三前传》等“小三”系列, 以及《爱上一个离婚的女人》、《爱情神马价》、《屌丝情歌》、《西门庆的眼泪》、《贱女人坏男人》等等。
今天, 中国的音乐网络世界, 被各种痴歌怨曲所包围、被低俗的情爱内容所淹没, 这些歌曲打的是音乐的旗号, 卖的却是低俗的情爱内容。如果这类歌曲大行其道, 音乐世界的精神净土就会被玷污, 人们将再也无法获得美的情操, 也无法真正体会爱情的美妙, 音乐美的本质也将被毁灭殆尽。
第三种是网络音乐的粗鄙化倾向。网络传播的“低门槛”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 同时, 网络的虚拟性又使得主体的传播行为不受规制, 因此粗鄙的音乐内容弥散于网络空间。网络的“低门槛”和把关人机制的弱化, 使得一些内容粗糙甚至恶俗的音乐作品有了生存空间, 这些作品多是独立于音乐制作公司和音乐市场之外的个人喜好之作。具体表现为粗口说唱和恶搞音乐, 粗口说唱是网上流行的一种音乐亚文化, 包括各种语言的粗口, 有英文的 (例如痞子阿姆的说唱粗口) 也有中文的, 还有各个地方的方言粗口, 例如《青岛老巴子》、《武汉粗口说唱》、《东北粗口二人转》等等, 这些作品常常是一种搞笑或泄愤的形态, 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流行却也获得不少亚文化青年群体的亲睐。上述的“恶搞”音乐作品中也有一部分包含了粗鄙化的内容, 例如《江南style》恶搞字幕版、《酒干瓶卖我》 (《酒干倘卖无》翻唱恶搞) 、《单身情歌》 (改词翻唱恶搞) 、《网络辣妹》 (原创恶搞) 、《沧海一声笑之黑社会》等等, 这类歌曲的歌词粗暴淫秽, 将人性之丑陋展露无遗。
这类歌曲在网络上有着相当高的网络点击率, 以致这类歌曲生产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地“卖俗”, 这类音乐的“俗文化”现象, 反映的是人性的低俗、粗俗和恶俗, 颠覆了音乐的美感, 也为人道伦理所不容。
二、产生以上音乐网络现象的原因:各利益方追名夺利
在音乐文化的极端娱乐主义观中产生的网络现象, 对网民, 这是一种最廉价的享受;对网站和网络运营商, 这是大面积地播撒社会娱乐和享受的最可观的经济回报。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说, 在后工业社会里, “追求放纵在一种自由主义文化中已获得了合法地位, 而且被那些文化商人用来推广他们所标榜的‘时髦’生活方式 (音乐行业中就是这样) 。”“浪费的冲动代替了禁欲苦行, 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 (1) 阿多诺认为, 文化工业选择了流行音乐, 表面上是迎合大众的“口味”, 其实这种“口味”是文化工业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经济利益则成为了文化传播的幕后推手。在看似自由平等的网络社会, 某些音乐公司和传媒公司是伺机牟利的隐形人。他们时刻关注着音乐的流行动向, 推动着一个又一个的音乐时尚风潮, 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网络营销神话,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利益的驱动。此外, 高额的回报和成名的诱惑使得许多网络音乐的创作者不惜以另类低俗的音乐哗众取宠, 利益成为了音乐创作的核心动机。从网络音乐的传播现象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利益与网络音乐审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利益驱使——音乐审美追风赶潮
如果说某种音乐风格的走红是偶然事件的话, 接踵而来的同质化音乐风潮的形成, 则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唱片公司或音乐公司最初采取的形式是将已走红的歌手迅速签约到自己门下, 并趁势推出专辑。
唱片公司或音乐公司签约草根歌手, 除了看重歌手们自身的能力外, 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手已经积攒的人气。在网络传播中, 人气就意味着点击率, 而点击率则意味着收益。
网络歌手从草根到“星”的蜕变, 音乐公司是强有力的幕后推手, 而这一切无不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因为成本较低且风格的延续性是点击率的保障, 网络音乐公司往往不会在创新上下工夫, 而是将歌手风格化定位, 力求穷尽歌手及其音乐作品的经济价值。至于以后的发展不予考虑, 因为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人创造新的价值。这就是网络歌手们红过就消失了, 其本人和音乐作品都缺乏可持续发展力的原因之一。
(二) 利益驱使——专业音乐人及音乐公司的哗众取宠
2010最红的歌曲当属《忐忑》了, 此曲由某歌手演唱, 在网络上推出后即被网友们封为“神曲”, 此曲激烈而快速的“唱词”与表演者夸张的、无中生有的、莫名其妙的表情被网友们竞相模仿、恶搞, 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通过此曲, 沉寂多年的某歌手携其丈夫走入人们的视野, 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2012年, 此歌手再次出击, 推出《法海, 你不懂爱》。此曲一出, 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被各界质疑道义底线。如果说《忐忑》的走红是无意之举的话, 则《法海, 你不懂爱》却是有意而为之;如果说之前的《忐忑》是通过网友们的模仿、恶搞而走红的话, 而《法海, 你不懂爱》则是自我恶搞以求哗众取宠。
为什么受过一定的专业音乐教育、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的演唱者也要加入恶搞音乐的创作队伍呢?可能名利的驱使恐怕是最根本的原因。事实上, 不少恶搞或低俗音乐的创作者也算是专业人士, 但是急于成名的心态和获取利益的欲望, 让他们选择了哗众取宠, 放弃了音乐创作的责任感。
低俗网络音乐的创作并不完全是个人的自发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 音乐公司参与其中, 尤其是某些规模较小的音乐公司, 趣味低俗、质量低廉的网络歌曲几乎成了积攒点击率的吸金石。例如《伤不起》、《爱情买卖》、《好男人都死哪儿去了》、《得到你的人却得不到你的心》、《贪就一个字》、《麻将进行曲》、《我没有钱我不要脸》、《小三》等等均是由音乐公司在网络上发行的。利益至上的观念使得这些音乐公司忘记了维护音乐环境的责任, 违背了音乐传播的道义, 制造了破坏网络音乐生态环境的文化垃圾。
(三) 利益驱使——传媒引导下的消费时尚
消费社会的逻辑是将一切卷入消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利益是核心动力, 传媒是引导者。网络空间中对“人”的主体权利的强调与消费社会对“人的需求”的夸大不谋而合, 于是网络空间中音乐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音乐作品是供人享受的“消费品”。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需求”的门槛必须降低, “需求”的范围应该无限放大。于是, 音乐之于“人的需求”不再是有着距离感的审美需求, 休闲和娱乐成为众生狂欢的理由。而在休闲和娱乐氛围中的音乐创作, 已经脱离了文化的自觉与批判意识, 成为了消费社会庞大系统中的生产工序。
传媒在消费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宣扬消费观念、制造消费时尚是其主要手段。当代人的心理特征是张扬个性、拒绝平庸。于是, 传媒打出了个性而自我的口号:“我要我的音乐”。为了避免时尚的平庸化, 音乐风格的变换让人自顾不暇, 一会儿是说唱, 一会儿是无词歌, 一会儿是欧美摇滚, 一会儿是民族风。为了突出新意, 混搭和拼凑是常见类型, 今天推古典流行, 明天推恶搞视频。为了增加时尚的影响力, 重口味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 作品的好坏不重要, 关键是要有话题、要有关注度。为了把握时尚的号召力, 传媒密切关注着人们的消费心理, 并以此通过时尚激发需求、制造需求。
网络中传媒力量的强大在于开启了“自媒体”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传媒的角色, 都可以成为“个体媒介”。个体传播影响力与人气直接相关, 人气颇高的明星们因此具备了指导时尚的能力。歌曲《忐忑》最初只是在小范围传播, 后来经由网络被网友们发现, 并在某些明星们的推荐和模仿下获得了轰动效应。无独有偶, 《江南Style》在发行之初也不是那么火爆, 后来美国黑人歌手提潘通过Twitter提及这首歌曲并附上视频链接, 随后又被罗比·威廉姆斯、布兰妮·斯皮尔斯、凯蒂·佩里、汤姆·克鲁斯等一众明星分享给粉丝, 在明星传媒的推动下, 这首歌曲席卷了世界并引领了“骑马舞”时尚。
由上述传播现象可以看出, 网络音乐的流行风尚与传播链条的各个利益方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网络音乐的消费属性一致的是, 网络音乐的审美是利益驱动下的“被制造、被引导”的审美, 在看似自由平等的网络传播的光环下, 隐藏的是各利益方追名夺利的心机。
三、相关音乐在网络媒介上的社会评价
在CNKI学术期刊网上, 搜索“网络音乐”这个关键词, 得到的文章数目是:2000年有2篇, 2001年3篇, 2002年2篇, 2005年8篇, 2006年6篇, 2007年23篇;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已进行的三届音乐传播论坛中, 涉及到网络音乐传播的文章不下百篇;其他发表的对于网络音乐关注的论文、评论、话题等更是数不胜数。由此看来, 随着网络媒体下的音乐传播普及, 网络音乐传播的发展已得到了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逐步重视。人们已在研究网络音乐, 思考音乐的网络传播。然而, 这些思考、评论和研究很少涉及网络音乐传播的审美、道德伦理观的批评和批判。前几年, 我国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文艺“反三俗”的号召, 音乐界的学者们也发表了相关的倡议书, 但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虚拟性, 对音乐环境的净化任重而道远, 网络音乐传播继续呈现出向下沉沦的低俗化审美趋势, 继续呈现出由通俗向低俗、媚俗、恶俗发展的趋势。
(一) 关于《法海, 你不懂爱》的批评现象
《法海, 你不懂爱》歌词
法海, 你为什么不同意我们的爱, 你不想让我们幸福吗?/自由自在, 一生难得真诚的爱。/你想遵循你的道理, 你不愿意听我们说:法海你不懂爱, 雷峰塔会掉下来。/法海你不懂爱, 雷峰塔会掉下来。/我们在一起, 永远不分离, 法海你真的不懂爱!/你说, 我们不能一起吧, 但你不了解我。/一千年, 我不停地改变, 想努力地做好人, 我在人间找到我的爱。/许仙, 许仙, 我的爱人。//法海你不懂爱, 雷峰塔会掉下来。/法海你不懂爱, 雷峰塔会掉下来。/我们在一起, 永远不分离, 法海你真的不懂爱!/啊, 为什么, 为什么爱情, 总是那么难获得。/请你放我, 给我自由, 不要分手, 请让我们在一起。
由于歌曲所指的“法海”, 是佛教禅宗祖师级的领袖法海禅师, 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 引起了佛界的高度关切。2013年1月18日, 凤凰佛教发表了明贤法师的署名文章《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 你不懂爱〉》之后, 又陆续发布了明贤法师的《还“法海”清白不是小题大做》。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的《向“娱乐无底线”说“不”》、《龚琳娜戏谑佛教跌破娱乐“道义”底线》等文章。文章发布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数百万网友参与了评论。支持方认为, 广大网友的呼声是值得珍惜的民意, 佛教界的诉求合情合理。反对方认为, 佛教界这是小题大做, 反应过激。学佛之人不好好念经修行, 反而干涉文艺创作, 这是六根不净的表现。 (1)
然而, 绝大多数网友在明贤法师的署名文章之后的跟帖留言中, 表现出他们的审美判断, 表达出一种社会中潜在的文化正气:
●网友ytc612说:
……不知老锣面对自己的祖先和宗教领袖马丁·路德, 是否也能拿出如同《法海你不懂爱》这样的“探索”精神和“娱乐而已、不必认真”的度量呢?如果那样, 也许早就可以在德国混下去了。龚说“就是逗人一乐”, 为什么拿别人来逗人一乐, 可否尝试拿她自家爹妈“逗人一乐”, 或让别人拿她爹妈“逗人一乐”?德国的文化性格素来严谨, 对待上帝与祖先的慎重较中国人尤有过之。然而就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老锣, 在自己的国家里未见如此放肆, 却跑到中国来大肆戏谑与调侃中国的佛教祖师。如果老锣真的编出一个马丁的情色段子, 真不知广大德国民众将会作何反应!!!在家温良恭俭让, 出国放肆张狂, 且其放肆张狂程度比之中国人,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丑陋的姿态和心态!这样的“外乡心态”, 难道便是拜德国文化所赐的吗?
●网友“森林吉祥物”说:
……管好手中的遥控器, 用好手中的决定权——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播放戏谑佛教祖师形象与神圣性的无底线娱乐节目, 以《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歌曲严重毁谩佛教, 请佛弟子维护三宝尊严, 管好手中的遥控器, 拒绝收视上述电视台节目, 拒绝订阅刊载宣扬那两首歌曲文章的报刊杂志……
●网友“释广有”说:
对佛教的诬蔑、歪曲是目下社会道德沦丧至极端的反映。强烈支持明贤法师。
●网友yl119说:
龚这人就是拿无知当荣耀的人。哎, 无法形容。
●网友“璀璨星空下的读书人”说:
希望这次事件能够成为演艺界的一个反思的机会, 抑制一下愈演愈烈的娱乐势头, 多产生一些严肃的艺术工作者, 做出优秀有内涵的作品;也希望一些对宗教文化比较熟悉的文化工作者行动起来, 多做一些普及工作, 让不同背景的人们都多一些了解宗教、尊重宗教的意识, 让抱有不同信仰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网友“葫芦娃之火娃”说:
……中国文化并不缺乏灵动和活泼, 但绝非将肆意妄为误读为幽默!
●网友“乐山也乐水”说:
我们不愿一笑而过, 不愿以不辨是非的“宽容”去助长邪恶蔓延。 (1)
以上网友表现出的文化正气是令人鼓舞的。
由此可见, 伦理意识的缺乏和涣散是当下网络音乐审美低俗化现状形成的主因。一部分音乐人, 一部分音乐传播“守门人”为了经济利益, 成为当下网络音乐审美低俗化、恶俗化的推波助澜者。
(二) 碎片化的评论体现两种审美倾向
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音乐的网络传播研究】课题组在曾遂今教授的带领下曾于2012年进行了一项网络音乐审美现状的调查问卷活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娱乐和休闲是人们上网欣赏音乐的主要目的, 在“你上网欣赏音乐常常出于哪些目的?”一问题中, 选择“休闲娱乐、了解资讯”和“减压放松、舒缓情绪”的占80%。在另外一问题中, 认为恶搞歌曲“好玩, 挺有意思的”高达69.61%。既然娱乐、放松、休闲等快感体验成为了审美的目的和评价标准, 那么, 音乐艺术的深度精神力量就被浅薄化了。人们已经沉浸在对快感体验的盲目追逐之中, 已经无暇思索音乐审美的实质, 也无意体会音乐美的深层力量了。
在【一听音乐网】上搜索《法海, 你不懂爱》, 有两种倾向的碎片化评论:
赞方倾向——
●网友IP 220.164.133.*说:“很不错”;
●网友“挡箭牌”说:“鼓掌, 赞!赞!”
●网友IP 182.33.116.*说:“好听”;
●网友IP 49.83.232.*说:“好听。非常喜欢, 集音乐和表演于一体。老外更可爱了”;
否方倾向——
●网友IP 125.47.175.*说:“听着, 太痛苦”;
●网友“73742K”说:“难道中国人就这么好糊弄, 中国人的钱好圈啊?”
●网友IP 114.228.110.*说:“神听不懂, 鬼听不懂, 人更听不懂!神啊!鬼啊人啊”;
●网友IP 113.239.65.*说:“难听死了, 这叫歌吗?”;
以上碎片化评论帖子共90条, 赞扬此歌者, 15条;反对此歌者, 75条。赞成者只占20%, 而反对者占80%。
近年来国内热门的网络音乐论坛, 是音乐爱好者关注的信息空间, 是自由表达他们音乐思想的地方。在“清风音乐论坛”华语流行板块中, 我们得到如下的数据统计:
在对主题帖做出回复的72个回帖中, 有16人次对此首歌曲明确表示认同, 并称之为“神曲”, 其中有的认为这首歌曲旋律流畅, 歌词体现了现实生活, 有的被这首歌曲在媒体上表现出的流行性所影响, 从而产生无意识跟从;有45人次对这首歌明确表示否定, 认为这首歌曲极其低俗;还有11人次回复内容倾向性不够明显。7714次的点击率表示这个主题帖以及帖中所包含的以歌曲《爱情买卖》为中心的音乐信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其持否定态度的回帖已超过半数占到了62.5%, 有些无意义回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 但也隐晦流露出对歌曲的排斥倾向。其中“68楼”一位网友的回复, 理性地表达出了众多听众对这首歌曲的意见:
……说啥好呢, 文化快餐, 就像那些洋快餐一样, 都知道是垃圾食品, 可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是, 但是, 不说也罢。总之一句话, 未必说大众喜欢的, 就是好东西, 特别是当文化, 有意识的去迎合大众的时候, 这个题目有些大, 也有些扯远了, 姑且就让他萝卜青菜下去吧。 (1)
(三) 我们的观点
从以上网络观察, 我们看到, 当前的影视媒体音乐“恶俗”现象与网络音乐“恶俗”现象, 互为因果、相互支撑, 形成社会音乐价值导向、审美导向的颠倒。
在以上网络音乐评论的资料中, 我们注意到了两个倾向:
其一, 网友只言片语的碎片化评论, 一方面反映了现当代社会中部分人们审美意识的淡薄, 以及对低俗欲望的放纵。另一方面, 也能看出在当代所谓“娱乐社会”中, 也有一部分潜在的、被压抑的审美正气和文化正气。
其二, 在《法海, 你不懂爱》的传播现象中, 社会已针对这种颠覆性的“恶俗”, 尽可能地表达了充分的批评、抨击意见。包括佛教文化界的知识精英和一般音乐受众。但是, 唯独少见音乐界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相关的知识精英们站出来说话、分析、批评。
而只有音乐界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相关的知识精英们参与深入、独到的评论宣传, 另一部分具有审美正气和文化正气的音乐受众才能有精神支持、才能有底气和文化的自信心。
然而, 这些音乐界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相关的知识精英, 在今天的文化生态环境中, 似乎已经没有说话的平台和底气。
四、认识与思考
今天, 音乐商品价值在当代的增值和艺术传播引来的个人财富积累, 特别是在音乐网络传播中“点击率”对货币的转换效应, 使好多的人做着一夜致富, 一夜成名的梦。他们利用着“网络信道”传播中极端的时空反差现象, 在音乐的网络传播中刮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草根”之风。在这种风气的推波助澜下, 被传播的音乐, 道德观念的伦丧、流氓话语的风行、艺术思想的幼稚、艺术品质的低劣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面对这种现实, 一批专业音乐人、专业的音乐传播“守门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文化领域中, 盲目地、极端化地追求经济利润, 就必然造成文化生态的破坏。
一个国家或民族, 文化生态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是严峻的、灾难性的。
(一) 历史的启发
德国, 作为古典音乐大国和强国, 在人类音乐文化史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 罗曼·罗兰认为19世纪末德国的社会音乐生活是“杂乱”、“过剩”, 并已形成“灾难”。而罗曼·罗兰的“音乐淹没了音乐家, 节日紧接着节日”所面对的历史事实是:
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 频繁的商业音乐表演, 使一些音乐表演者成为了市场音乐表演服务活动的中心人物、新闻人物、大众人物, 音乐商人们的“造星”活动, 又沉重打击了大多数作曲家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名声。各种低劣的音乐表演泛滥成灾。当时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为此感到极大的愤怒。瓦格纳抨击音乐唱奏者的技术对音乐作品的烂用和误读。瓦格纳在当时德国的《音乐评论报》上发文指出, “特别是在演唱事业方面, 我们所注意到的滥用, 已经建立起一个危害社会的帝国了。” (2) 瓦格纳在当时就认为, 社会音乐中的各种乱象, 已经在“危害社会”了。
也许, 罗曼·罗兰就是针对类似这样一些恶性音乐现象, 提出了“音乐的德国决心在音乐洪水泛滥中淹死”的警示。而罗曼·罗兰发表这个言论的时间, 是在1923年之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的社会功能, 并把音乐的教育作用放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孝经·广要道》引述孔子的话说:“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孔子在这里认为的“乐”, 是对社会传输正能量的“乐”。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反儒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非乐》、《三辩》及其它论篇中, 其中心思想结论是“为乐非也”, 即否定音乐。墨子认为, 统治者拼命亏夺民财作乐享受, 不理朝政, 而民不聊生, 盗寇嚣张, 所以他要反对统治者的音乐活动。他也认为, “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 久丧伪哀以谩亲……” (《非儒下第三十九》) , 这更具体地说明音乐恶性循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厌其繁地设置各种礼节和音乐来硬塞于社会和惑乱人心, 用长久的丧期和虚伪的哀痛来欺骗自己的亲人。因此, 笔者认为, 墨子言论中道出了一条他并未讲出的社会真理:歌舞升平的外部现象并不能等同于太平盛事、民心归顺和国富民强。而墨子面对的繁饰礼乐之后, 是统治者的腐败堕落、社会浮泛、国力虚竭的本质。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专论音乐的《乐论》, 在其它论篇如《富国》、《礼论》、《性恶》中, 也兼论其音乐思想。他的“修宪命, 审诗商, 禁淫声, 以时顺修……太师之事也”论述, 代表他的观点:制定宪章法令, 审查诗篇乐章, 禁绝淫声, 根据时代的变化加以修定、进行改革。论中所谓的“禁淫声”, 就是在正视了音乐的流行现象以后, 人为地抑制某类音乐的流行。这是社会权威——太师的工作、职责。
文化生态环境、音乐生态环境真的就是与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直接相关联吗?但是, 在中国的历史上, 为什么历代君主和相关的文人、思想家总是要把“乐”和政风、民风、国家的发展前程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相关文献中, 总有“女乐妖孽、礼崩乐坏、国之将亡”、周幽王为得褒姒嫣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亡的各种记载与传说?
这也许是我们在音乐的人文社会研究中、音乐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中所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而今天, 我们的某些媒体 (广播影视媒体、网络媒体) , 还在继续有意识、无意识地制造、生产这个社会基础、扩大这个社会基础。
(二) 面对现实, 我们应当怎么做
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 我们应当制定、完善相关的网络音乐文化策略。网络音乐文化策略的制定, 不应该仅仅针对问题本身, 而是应该理清大众需求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从人和社会的最高利益出发, 寻求音乐文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同时还必须兼顾文化传播的公平和正义。
网络技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 网络不但改变着文化的传播方式, 还改变着文化的交流方式。网络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人们在文化资源的索取和传递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因而网络被视为文化自由和精神解放的象征。就音乐文化而言, 网络技术开拓了音乐传播的空间, 突破了音乐传播的地域限制, 使世界范围类的音乐交流成为可能。对于人们来说, 网络意味着可以在音乐创作中充分展示自我, 可以自由、独立地发表自己的音乐作品, 也可以随心所好地欣赏和传播音乐, 还可以平等地拥有音乐评论的话语权。这一切无论是对音乐文化本身还是对人们来说都是十分珍贵且意义非凡的, 尤其对于经历过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束缚和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人来说, 网络是一个充分享受自由的地方, 是一个随心所欲的精神王国。因此, 任何对于网络音乐文化活动的限制都会遭遇以自由为名义的挑战。
当我们制定相关的文化规则时, 既要尊重广大受众的审美自由, 又要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履行契约。对于人们的情绪化甚至娱乐化的音乐欣赏观念, 我们需要分层对待, 既要尊重大众的感性需求, 又要引导高雅的审美时尚。以下几种途径也许可以尝试:
第一, 将网络中的音乐资源进行分层梳理, 让每一种类型的音乐都有公平的生存空间, 并且方便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
第二, 尊重音乐创作的自由, 但也强调音乐创作的自律。可以建议创作者们在上传音乐作品时填写创作心态或创作目的, 将创作者的真实想法以音乐标签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这样可以使受众更加清楚自己的审美状态, 比如, 娱乐性的音乐作品如果附上相关的音乐标签, 人们在欣赏时就可以明确自己的娱乐心态, 而不会将娱乐经验与审美经验混为一谈,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大众建立音乐欣赏观念及评价的分层系统。
第三, 加大优秀作品的宣传力度, 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可以配上相关的介绍, 以拉近受众与作品的审美距离。
第四, 设立网络音乐原创基金, 形成优秀音乐作品创作的激励机制, 帮助有才华的音乐人实现真正的音乐理想。
第五, 举办“网络音乐节”之类的活动, 可以借鉴成功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 提高受众的参与程度。
“网络音乐节”举办的初衷, 是为了选拔优秀的音乐作品, 然而由于专业人士与大众审美的差距, 使获奖的结果可能出现两难局面。如果完全从专业角度来评判可能会使音乐节成为精英文化圈的“小众”行为;如果完全按照大众审美的评价来进行评判可能又会出现审美价值的偏差。比如, 在已经举办的网络音乐节的获奖作品中, 《香水有毒》、《我爱人民币》等都赫然在列。因此, 网络音乐节的评选需要在专业眼光和人气中找到平衡点。例如, 在投票的方式上, 可以设置为受众在听赏完作品之后才能投票, 而不单是根据作品的熟识度投票, 并且提醒大众是以美的体验去感受作品。另外还要呼吁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受众积极参与投票, 使票选结果真正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等等。总之网络音乐活动的策划应当建立在充分的受众调研基础上, 确保大众是以真实的审美体验参与活动, 重视活动过程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 而不是为了某个评判结果。
既然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效用, 优秀的音乐作品就能够且应当参与网络伦理环境的建设。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将音乐视为道德教化的工具, 但是仍然可以借助优秀音乐作品之“美”感化人心。音乐作品中的人本因素值得重视, 赞叹自然、歌唱人生、表达美好情感的音乐作品以人本需要为动机, 必然能够受到大众的喜爱, 像《春暖花开》、《风吹麦浪》、《烟花易冷》等优秀作品的流行是有力证明。另一方面, 绝大部分人都有正确的伦理观念, 只是出于娱乐的心态而被低俗音乐作品裹挟了, 当面对触犯伦理底线的音乐内容时, 大众也会有自己的伦理判断。但是持批评态度的人们往往处于沉默的螺旋状态, 这就需要赋有音乐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化精英果断参与音乐评论, 引导大众的审美判断。然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的音乐人士往往封闭在自己的文化圈内, 不太愿意参与大众音乐的评判, 这也使得精英们所倡导的高雅文化在网络传播中越来越边缘化。
为此,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网络音乐传播的伦理环境。
第一,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倡导积极健康的伦理观。
第二, 鼓励创作具有普遍性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音乐作品中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美”的塑造, 唤起大众积极的审美态度, 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和社会伦理观。
第三, 培养音乐创作者的道德自律。音乐创作者在音乐网站等网络公共平台上发表音乐作品需要遵守社会道德公约, 或许可以在提交作品之前签署一个道德协议之类的文件。
第四, 鼓励具有道德责任感的文化精英参与大众音乐评论, 倡导积极健康的音乐审美风尚。
音乐网站是网络音乐的传播平台, 是音乐作品和受众之间的中介机构, 在网络音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政府部门对网络音乐的管理主要是对经营性音乐网站的监管, 包括音乐网站的运营资格审查和网站上提供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审查。从音乐网站自身的发展来看, 除了遵守国家法规, 加强行业自律, 还应当在网站建设上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我们认为, 音乐网站的核心是服务, 优质的服务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 也是收益的保证, 因此提升音乐服务品质是音乐网站的生存之道。
第一, 优质的服务首先来自于准确的市场定位。针对特定的受众, 音乐网站需要为其量身定做服务方案。例如, 针对专业素养较高的音乐爱好者, 可以设计专业类的音乐网站, 如古典音乐网、民族音乐网等等, 在其中还必须对各种类型的音乐进行科学划分, 方便受众获取音乐资源。针对流行音乐爱好者, 音乐网站的设计应当兼顾世界流行音乐的全面性, 也要对流行音乐的种类进行合理划分, 而不是一味地采用排行榜的模式。目前的音乐网站大多是以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古典音乐网、钢琴音乐网、民乐音乐网等专业门类的音乐网站比例较小, 音乐资源也不够丰富。音乐网站的同质化形成了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不但无法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 还不利于网络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事实上, 如果音乐网站能够针对特定的受众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并做到专业化服务, 不论何种类型的网站都可以拥有固定的受众群, 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第二, 优质的服务还需要专业的管理方案。音乐作品的分类管理是音乐网站通用的内容管理模式。然而, 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 目前许多音乐网站的音乐门类设置不够科学, 音乐作品的归置也欠准确, 不利于网站的科学管理, 也为用户搜索音乐资源带来了不便。
第三, 优质的服务还体现在丰富且高品质的音乐资源上。目前许多网站的音乐资源鱼龙混杂, 有的音乐作品音质不佳, 有的无法播放, 对于经典的器乐或交响乐作品也缺少演奏版本的标注。用户不愿意为下载音乐买单也有部分原因是音乐资源品质不高, 如果想要开启付费模式, 音乐资源的建设是关键。
第四, 优质的服务还体现在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上, 这是音乐网站的发展趋势。不少音乐网站设置了音乐推送功能, 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音乐选择行为预测用户的音乐兴趣, 并推荐相似类型的音乐。也有的音乐网站是以社交为主的, 如豆瓣音乐, 虾米音乐等等。音乐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分享音乐的平台, 用户可以评价音乐作品, 也可以交流音乐观念, 还可以分享自己的音乐资源。还有的音乐网站是将音乐作品和流行资讯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追星一族来说, 这类网站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是音乐网站获得用户亲睐的法宝, 网站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 像古典音乐网、民族音乐网等专业门类的音乐网站, 可以为每首乐曲附上相关的信息, 包括演奏版本、乐曲风格流派、创作背景等等, 以此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音乐, 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用户群。
结束语
音乐, 从它诞生之日起, 逐渐突显出它是一门神奇而博大精深的艺术、一门亲切和谐而与时俱进的艺术。它永远在为我们人类的发展生存、同舟共济、休养生息而谱写与歌唱。历史以来, 从民间到宫廷、从市井到庙堂、从旷野到都市、从蒙昧无知到文明清醒、从太平盛世到风雨同舟, 音乐拥抱着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因为人的交际和互动, 离不开情感, 而这些情感用音乐来表达就会显得更入木三分和沦肌浃髓。但是,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音乐商品化进程的加剧, 随着音乐传播时空反差的张扬, 音乐中的非人格化、非人性化、非社会化的成分在繁衍、在扩张, 已经形成一种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刻, 当你打开窗户, 听到大街上商家们为招揽顾客而拼命播放音乐时, 当你看到电视屏幕上各种各样的音乐赛事铺天盖地时, 当你看到网络中各种离奇古怪的音乐作品时, 你会为音乐的存在而疑惑、而烦恼。这是“音乐垃圾”给你带来的不愉快, 并非音乐的过错。这是音乐当代传播时空反向效应的后果, 这是盲目、极端地追求音乐商品价值的后果, 一部分人为此推波助澜的后果。
我们应当高度关注马克思的这句话, 并深入理解内涵的警示意义。
2014年4月8日
注释
11见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教程》关于“音乐复制”的论述,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149页, 以及曾遂今《音乐网络传播与当代人的音乐观》, 载《中国音乐》2006年第4期。
21 [德]彼得·维克著《摇滚乐的美学与社会学思考》, 郭政伦译, 台湾扬智公司2000年版。
32 段绪冬《“恶搞音乐”的分类与特点探析》, 载《音乐传播》2012年第2期。
43 林晨《当代中国“恶搞”现象的文化解读》,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51[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赵一凡等译, 三联书店1989年版, 第196页。
61引自《法海事件始末》, 资料来源于“凤凰网”, 2013年3月7日。http://fo.ifeng.com/special/wendaotj1/xinuezs/detail_2013_03/07/22841972_0.shtml
71以上资料来源于“凤凰网论坛”, 2014年4月5日。http://comment.ifeng.com
81见“清风音乐论坛”。http://bbs.breezecn.com/read.php?tid=351094&fpage=0&toread=&page=6
91[法]罗曼·罗兰著《我们时代的音乐家》, 彼得格勒, 1923年版。转引自СохорА.Н., “Социологияимузыкльнаякультура” (《社会学与音乐文化》) , Вопросысоциологиииэстетикимузыки (《社会学和音乐美学问题》) , Ленинград, 1980, с.33-34.
102[德]瓦格纳《名家技巧》 (Du metier de viotuose) , 原载《音乐评论报》 (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 。转引自[法]阿达利著《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 宋素凤、翁桂堂译, 1996年台湾版。
本刊讯(实习记者 高方)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网民规模突破5亿 增长进入平台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报告》认为,过去5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致使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将会有所加大。
微博唱主角 传统应用现萎缩
2011年,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
这其中,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中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增至80.9%。同时,许多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
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比例达到48.7%。而网络新闻用户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规模增速仅为3.9%。
娱乐类应用普遍走低,但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在2011年增长幅度较小,使用率也分别下滑至75.2%、63.2%和39.5%。相比之下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同比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报告》指出,由于各大视频网站需要靠聚合版权内容来获取高流量,使得网络视频业版权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同时视频广告价格较低、其他盈利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熟,因而网络视频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现状目前还很难改变。
创新应用或成手机网民规模增长推手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两年相比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未来,创新应用将是推动手机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36.5%,手机上网需求不足是大部分手机用户未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提升农村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是关键
2011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
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2011年有57.8%的农村非网民表示“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原因,这一比例在城镇非网民中为45.7%。
此外,会上CNNIC成功测试并正式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作为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互联网统计数据产品,将全面实现大众公益数据服务。
【中国网络病毒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电信cdma网络报告05-26
中国网络广告10-29
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07-24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11-02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09-12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网络直播观后感06-06
网络舆论调查报告10-15
网络运行情况报告07-04
种子企业网络调查09-06
初二关于网络调查报告范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