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论文(精选7篇)
关键词:
专业教学 理论与实践结合 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课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在工厂的实际需求来看,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做好理论的教学工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概念,才能运用它们解释或解决实际现象的问题。
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先生非常强调要有扎实的基础:“在学习数学时,不要以为在准备知识和工具还不够时,就能把著名的难题攻下来。”专业课的理论是直接用来指导生产的,学生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而这一点却多被一些部门所忽视,只求“高产”,不顾质量,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专业课种类多,门门通,门门松,导致学生工作后不能很快顶岗。
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首要一点是要学生在思想上改变轻理论重实践的态度,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所学理论以后工作中用不上。实际上工厂用人是不拘一格的,并不是说绘图员只要会画图就可以了,哪怕是仅仅抄个图纸也需要知道工艺、设计、材料等有关的专业知识。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是没法全面学到的,只有在校期间全面地学习所有专业课,哪怕当时并学不精通,也能为后续工作中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本门课的特点,加强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和指导,使教学实践活动成为运用理论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理论教学中,在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要注意讲清它的实践基础以及它们在实践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学家吴大猷一贯认为,实验是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思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学生都要勤动手、多操作。
二、理论教学要切实为实践服务
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要时刻考虑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也不要为了追求科学前沿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就像我们开设的计算计绘图,为了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每年都学习新的版本,从CAXA到CAD2000、CAD2006、甚至到现在的CAD2009,不停地换教材,换软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实际上不少小的工厂现在还在用CAXA,比较大的企业象北汽福田也才用CAD2004,我们的学生有不少参加工作后要重新学习旧的版本。还有制图的有关标准,如粗糙度代号、焊接符号等,不少企业也都用旧的国标,企业的宗旨是效益至上,图纸只要能看明白,简单实用最好。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否认要学生接受科学的前沿,而是强调既要了解新知识,也不能忽略传统,对学生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像新的制图标准在大型的学术交流中还是不得不会的。
三、多给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
教学内容要体现开放性,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形式要体现为多样性,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教育家张伯苓就主张寓教育教学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专业课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实习车间的技能大赛,上级组织的各项大赛等,不仅加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还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这一点我们学校就一直在尝试,效果颇丰。如:2007年10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企业管理类沙盘对抗赛”山东赛区的比赛,获团体第三名,学校实训基地获“全国优秀示范实训基地”称号;2008年4月份,参加省技能大赛,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项目中获二等奖;2008年8月份,组织参加了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其中风力提水装置获一等奖,背负式吸尘器和电动车移动充电装置获二等奖,太阳能电动汽车和脚踏式吸尘器获三等奖;2008年11月份,在省ITATCAD技能大赛中,建筑专业获三等奖,12名学生全部进入复赛,一人获一等奖,其余获优秀奖;参加的“潍坊市服装技能大赛”中,教师组获一等奖,学生组两名一等奖,四名二等奖,模特组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2009年4月25日,在“山东省职业院校建筑专业技能大赛”中,陈娜同学在“建筑预算”组获全省第4名,列二等奖,“建筑测量”组获全省第5名,列三等奖;2009年4月27日,学生在“山东省服装技能大赛”中,获全省第一名1人,全省第二名一人。成绩的取得不仅增加了学院的知名度,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开辟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市场。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数学教育界就十分重视数学教学原则, 并将其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 丁尔陞在《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阐述了数学教学. 由田万海先生主编的《数学教育学》中, 提出了三项数学的教学原则. 由赵振威先生主编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 总论) 中, 讲到要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方法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通过分析并总结出六条数学的教学原则. 通过总结以上所列出的思想, 可见理论应用于实际, 着重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第二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数学学科性教学原则
数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含数学实验与逻辑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返璞归真、数形结合等.
数学实验与逻辑相结合: 数学实验是指现代数学教育工具的开发和使用, 包括几何画板、计算机、计算器、PPT等. 在进行数学实验时,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来获取新的知识, 真实再现了变化过程, 使得抽象的数学变得有生机, 内容更加丰富.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来具体感受数学模型表现方式, 产生比较明显对比的表象, 同时要引领学生在具体感知内容之后, 产生抽象的思维, 有一个正确的概念, 并可以进行判断与推理.
返璞归真原则: 返璞归真是指去除所有的表面文章, 找出其中最本质所在. 在数学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是指回归数学形式最初的本意, 遵循数学在形成过程中的发明、发现和创新的发展规律, 进行数学教学. 在数学的发明和发展的过程中, 数学的形式是活泼的, 但是由于人为的加工和修饰, 使得数学变得抽象和复杂, 为了是学生不再人为数学是枯燥的, 应该使这种教学原则普及, 尤其是中学的数学教学中.
数形结合原则: 对于中学的数学, 其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分成两个方面: 数和形.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数学中可以说, 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用来研究的对象. 在给出的特定条件下, 数和形相互间可以进行转化. 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数的精准性来分析图的大致走向以及图形的特定性质; 另一种是借助几何图形的性质、对称性来确定某种数量关系.
第三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应用
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引领, 也是开始一节优秀课堂的必要条件, 引导学习新课程最常用的方法大体上有三种: 直接法、复习引入法、创设情境法. 直接法是直接切入课程主要内容, 能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 不存在跑题之说, 但是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复习引入法逻辑性较强, 但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有相应的旧知识作为迁移, 因受此种条件的约束, 所以具体教授中使用并不是十分广泛. 创设情境法可以使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讲也更加的活跃, 思考问题方式也很积极.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 这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现, 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 富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的教科书 (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基本初等函数) 为例:
问题
国务院在2000 年发表的《未来20 年我国发展前景分析》判断, GDP年平均增长率有望达到. 那么, 在2001—2020 年, 各年的GDP可望为2000 年的多少倍?
1 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2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3 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4 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
设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 年的y倍, 那么y (x∈N+, x≤20) 即从2000年起, 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年的1.073x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正整数指数幂x 1. 073x是如何定义的, 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总结数学教学的原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关的规定, 是数学教学的本质特点, 也是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 在指导数学教学的工作中, 这就是最便捷有效的原理. 由于笔者时间精力以及搜集资料的数量和知识储备有限, 并没能将全部的数学教学原则进行一一对比和分析. 理论应用于实际这方面的教学原则是基础性的教学原则, 可以说适用范围极其广泛, 在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此教学原则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到教学中去.
摘要:教学原则是引导教育活动的一般道理、法则, 同时也是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娴熟的应用各种教学原则, 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而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 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各个学派由于侧重点不同, 对教学原则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但不管哪种分类都含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理论;实际
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好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说明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一、定向诱动创设物理情景联系实际
物理学习的基点在于物理观察,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则他就能在日常观察,课堂上看演示,实验室中进行实验以及课外活动中发现一些直观材料,并通过比较、分类、对比想象、推理等各种方式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达到创造的境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是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从随意的疑问向有目的的发问发展,使提出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能紧密结合。其次应培养和训练学生搜寻问题,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与学生一起设疑,并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可以对需要探究的问题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如一幅图画、一个实验或者一个故事。
例如:在学习杠杆时,老师可以先展示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提出问题。
【讨论】如何移动一块非常重的石头?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呢?
这时学生积极思考,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可以让大家来实际操作一下,来证明哪样做最好?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下边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解惑过程,在问题中来调动学生的心理潜力,最后使思维活动有意识转化。这可见创设物理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的环节
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过程,所以师生互动模式,力图通过在教师诱导下由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导向的控制。师生平等交往共同探讨教学,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学生这种热情是瞬时冲动,这需要教师在互动中始终获取准确信息,让这种冲动迁移到教育目标上。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却能在畅通的信息中真正做到以诱达思,以导促学。既然提出了问题,就要把问题的解答探究出来。怎样探究呢?先要进行假设。有了假设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讨论、辩析来学生的物理创造思维。
例如,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告诉他们要分别在里面滴一滴红色墨水,让他们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提出相关的假设,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并总结出结论。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与自己的假设进行比较,从而更进一步的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导动环节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导动功能突出“导”字,教与学双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模式是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走。这种以导促学就是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双方参与。
其中心在“导”字上通过导思、用导来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落实:让学生会学、会探索、会创造、会做人。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导动中一定要有新意,能承上启下。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带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产生学习欲望。这就需要在授业解惑中巧妙而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識,在司空见惯问题上,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展开一幅幅图画,让学生在情感上燃起对问题寻根究底的欲望。由于学生提出的假设很多,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断定。检验假设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动手进行观测实验,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而物理实验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部分。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和一些实验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论证时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同一磁体各部分磁性是否相同时,学生猜想不一。教师提出用什么来检验呢?让学生去思索,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索解惑的情景。经过讨论交流,知道用铁屑较好。经过实验很容易发现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进而引出磁极的概念。如果说苹果落地和壶盖跳动分别刺激了少年牛顿和瓦特的求知欲,那么这种演示便促使了学生对磁力的规律的了解掌握,所以我们在导学中一定要得法,一定让学生在山重水覆疑无路时,在教师点拨和学生参与探索中,豁然开朗,使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和现象与物理学习联系在一起。
总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能善于提出问题,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
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如何使之能够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不可能从“本本”中找到现成答案。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正确的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起来。(1)依据中国具体经济、政治环境和条件,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这个理论是“结合”的新成果。(2)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革命的规律、对资产阶级的分析、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均是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4)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以苏为鉴戒,走自己出路,并提出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
四川省简阳市雷家九义校 卢福
联系电话:*** 摘要:科学课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影子。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学习,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讲教材,而是要将学习的空间向丰富的生活延伸,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既要让学生调用生活经验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是学生所最钟爱的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关键词:探究;实践;生活化
小学科学教学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科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所以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立足这点,我个人对于实验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小学科学《了解土壤》一课,我们可以利用漏斗和滤纸让学生明白不同土壤类型渗水性的不同,同时还能让学生知道玻璃漏斗的使用方法,为以后做中学物化实验做好技能铺垫,而且平心而论这样对于教师而言准备实验材料也方便,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会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对于感兴趣的现象很喜欢自己动手去做,而这个实验我们安排的却是教师演示实验,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于我的学生是这样操作的: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回家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怎么做?小组讨论,想想怎么解决这个材料问题。虽然在刚开始时大家都很沉默,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意识到可以用喝水的矿泉水瓶来做,全班一起讨论,慢慢就活跃开了,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取出三个一样的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上边三分之一剪开将头部卡入瓶肚中,此外将瓶盖用锥子戳6个小孔,这样土壤渗水装置就好了。虽然重复了对于土壤渗水性的实验设计与操作,但是将科学与 生活联系,学生学习不在仅仅是脱离生活的理论学习。
二、教学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圆珠笔、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甚至同种物体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又如,在《溶解》一课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四、尝到了甜头的我对于《我们吃什么》一课中的鉴别淀粉的实验时发现:学生按照书本的介绍做实验时,就是知道将碘液滴土豆片或馒头上,会变蓝。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变蓝的奥妙在于土豆和馒头里面含有淀粉。我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变蓝兴趣很高涨,每个人都想动手做做,但是做完实验之后,学生对于变蓝的奥妙通过教师的讲授都十分明确,但是对于生活中哪些物体含淀粉,淀粉到底是什么,还是很模糊的。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对于实验进行了一个小改变。
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许多吃的和喝的东西,我设计了一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带的材料最丰富,颁发最佳准备奖。然后通过汇报让学生认识,然后我将不同类型的材料搜集到讲台上,让学生分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明白它们的不同。在这之后教师请每个小组组长到前面每样取一小块作为实验材料,每组提供 2 碘液让学生试试,通过动手让学生明白有些物体是不能让碘液变色的,而有些物体可以让碘液变色,此时让学生思考是怎么回事,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含淀粉的,这些含淀粉的物体能够使碘液变蓝。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马铃薯切片有时不能够使碘液变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让实验变蓝的组的学生说说他们是怎么操作的,没有变蓝的组也说说他们是怎么操作的。通过每个小组的阐述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先做滴碘液马铃薯切片上的组实验就变蓝了;而放在后面做的小组实验时马铃薯就不变蓝了。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疑问告诉学生新切的马铃薯切片含有大量的淀粉,所以能够变蓝,而放久了切片效果就不明显了。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
为适应当今高校教育形势.我们必须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找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考试评价机制与专业相结合,只有这样,高职语文教学才能讲出特色,教出成效,走出一条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新路.
作 者:孙弘雁 作者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分类号:H09关键词:高职 语文 专业 研究
关键词:语文,理论与实际
一、“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 实施起来面临的现实问题
1. 大班型教学不利于学生充分的读。
应该从目前的大班型状态中找到一条尽可能满足于读的需求的一条路。例如: (1) 朗读的机会多给中下等学生。 (2) 学生放声自由读, 机会均等。 (3) 分节朗读, 分角色朗读, 可扩大朗读机会。 (4) 加强朗读检测, 督促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2. 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是客观现实, 需要老师正确看待。
对于学生的朗读水平, 既要看到起点差异, 又要看到发展上的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其后果是老师和学生都丧失信心, 看不到实际取得的成果。学生的朗读成果, 不应看重其朗读技能, 主要的要看其朗读中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和表现怎样。
3. 老师的指导水平有差距, 主要有下面几点:
(1) 对“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的理解不清楚; (2) 把朗读看成是教学目的, 以提高朗读水平为目的; (3) 重视朗读技能训练, 忽视语感能力培养; (4) 老师语文素养的制约。
二、阅读教学常见的三种病症
1. 浮肿症, 不能认为其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病症。
在教改的历史进程中, 每个时期都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症, 而在目前的课改中, 语文的浮肿症比前更重些。其病因主要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太多, 如果什么任务都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完成, 势必会形成浮肿。其主要症状是非语文和泛语文。非语文, 是指将语文课上成其它课, 或者非语文因素居多, 使语文教学似是而非, 因而导致了语文教学事倍功半。泛语文, 是指将语文课做得很宽泛, 似乎凡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东西, 都要做到做好。无论是非语文, 还是泛语文, 都是浮肿的语文。原本很实在的东西, 结果成“豆腐渣”了。此病怎样防治?我想, 只要老师记住了语文是干什么的, 它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再设计教学结构及具体环节, 就可防治语文的浮肿病症。
2. 多动症, 确实是新课程中出现的常见病。
活动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但是活动多了, 一会儿唱、一会儿跳、一会儿画、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分组、一会儿比赛, 一节课40分钟, 够活动吗?表面热闹, 没有实在的东西, 活动多了, 不仅无助于学习, 而且影响正常学习。此病好治, 不要为动而动, 应按需而动。应动则动, 不应动则不动, 就不会有多余的动, 也就不会犯多动之症。
3. 滥用“激素”并发症:
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尊重学生、赞赏学生、激励学生。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 有部分教师运用不当, 有滥用现象, 该纠错的不纠错;该批评的, 不批评。尤其是激励学生、激励无度, 造成弄巧成拙的后果。因此,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掌握好分寸, 不能过度。不适度, 便适得其反, 尊重学生, 不等于迁就;赞赏学生, 不等于良莠不分;激励学生, 不等于推学生到错误。对此, 老师一定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 真诚地为学生。
三、有部分阅读理念需要准确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理念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承认阅读的多元反应”“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三个阅读理念指导我们正确看待学生的阅读行为。对于这三个阅读理念,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 确定学生是阅读主体, 不等于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
反之, 老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加强。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有三:
(1) 组织作用, 使阅读活动有序, 有层次, 使大多数学生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2) 促进作用, 设计具有活泼、情趣、激励特点的阅读方式, 如:合作交流, 设疑探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等, 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生动活跃的氛围中, 升华阅读, 提高阅读质量。
(3) 指导和引导作用, 作为同样的阅读主体, 教师必须先于学生, 高于学生。学生的阅历短浅, 在阅读中难免出现失之偏颇的现象, 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不能因为“承认”“尊重”而放自流。对学生不正确的阅读结果, 一定给予纠正, 作出正确的交待, 避免贻误学生。
2. 承认阅读的多元反应, 不待于对所有的反应都认可。
在阅读的多元反应中, 常常出现断章取义, 牵强附会的现象, 此类现象不澄清, 会导致阅读步入岐途, 丧失阅读文本的可贵价值。因此, 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牵强、偏离、误解中回到健康的阅读中来。
3.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不等于对任何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解都尊重。
独特见解是非常珍贵的, 这不仅仅是其与众不同, 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极其特殊价值, 或者是唯一正确的。但是, 对那些怪异的、曲解的、偏离原创意图的, 都不能视为独特见解, 只能说是错误的或者是荒诞的。作为老师有责任给予指导纠正。否则, 就会误导阅读。
【专业课教学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论文】推荐阅读:
农村中职数学与烹饪专业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06-0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论文07-18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09-12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的有效途径10-01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07-02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中能力教育模式的运用论文07-25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10-01
电子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11-23
财经专业教学教学论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