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最美的同事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身边最美的同事(共11篇)

我身边最美的同事 篇1

她叫宿桂贤,1982年到大湾中心校工作。她自踏上三尺讲台之日起,整整工作了35个年头,也是我现在的年纪。一直以来,她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她以严谨的教学影响学生,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同事,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家长。从教这些年来,她师德高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在全校师生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同时更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教师这个职业平凡朴实,简单无华,工作艰辛,很多人都望而却

步,而她却能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坚守清贫,踏实教书。她平时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教学工作中,她时刻处处实践着这句格言。在平时的教育中,她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她带头遵守。每天早来晚走,我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她忙碌的身影,一遍遍扫地,一遍遍拖地,一遍遍洗擦,一遍遍整理,整个教室窗明地净。在班级管理方面,她一直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长者。当学生出了问题时,她不会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判罚失明,更不会因为家庭的背景而包容学生。她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还注意留心同学们的生活,她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嘘暖。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她总能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点微薄之力。

35年如一日,而今她的生活还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谈话……工作的平凡没有使她的生活失去色彩,她在平常、平凡、平淡的淡淡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鸣唱出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这样的生活应该美丽。

我身边最美的同事 篇2

为了了解浙江人对“最美”现象的了解和态度及对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了解认同情况, 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的“最美”事迹,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用15天的时间对身边的“最美”进行了调研。调研中, 笔者一行寻访了18名身边的“最美”人物, 同时也在杭州、绍兴、宁波三地街头发放“最美”调查问卷, 本次共计发放问卷510份,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回收率为95%。

一、“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内涵

1.“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定义

什么是“最美”, 什么又是“最美现象”?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询问了很多人对于“最美”的理解, 他们也都纷纷表示, “最美”并不表示是一种美的顶点, 而更多的是对一类人或一种现象在精神层次上面的认同, 无论是“最美妈妈”、“最美交警”还是“最美爷爷”等, 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一种精神, 而不是完全用比较的用意去理解所谓的“最美”。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 文中所提及的“最美”其实是一种符合网民或者广大人民所认同的“真、善、美”, 而这种“真善美”往往也更多地体现在了一种在“危急、危险、危难”等关键时刻迸发的人性美,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前几秒钟的时间强韧疼痛, 将客车挺稳, 在瞬间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2.“最美”的特征

在调研的前期阶段, 我们也搜集了很多关于“最美”和“最美现象”的众多资料, 我们发现“最美现象”的基本特征往往存在现象主体、现象发掘、现象宣传、现象认同和最美精神几个鲜明的特征。在现象主体层面, 往往以平民人物居多, 无论是“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等, 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 而鲜有政府官员等非草根人物, 至少目前, 还没出现过“焦裕禄”式的“最美干部”, 什么时候能在最美人物的现象主体上能够有所突破, 也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现象发掘层面, “最美现象”的发掘往往不是由政府主导发现, 而是由最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所推出的, 如首先发现“最美路人”周冲的救人事迹, 不是由政府官方发现, 而完全是由于路人看到周冲救人的事迹在第一时间发掘的, 与以往官方主导的筛选塑造相比, 这种“最美人物”更加贴近于群众的生活, 也更乐意于被人们所接收。

在现象宣传层面, 最美现象的行为宣传得更加开放性。与以往道德模范的宣传主要依靠体制力量相比, 在“最美现象”中, 民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参与到互联网这一开放系统中。报刊和电视媒体也不时转播着网民通过微博等方式发布的宣传信息和个人体悟。

在现象认同的广泛性层面。由于媒体对于最美现象的广泛宣传, 使得“最美”的现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有些“最美”甚至连国外友人也深表感动。连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都称,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好人好事的出现,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在“最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便是“最美精神”, 虽然业界对于“最美精神”究竟是什么尚未有定论, 但是不少论者认为, “最美现象”的实质是“真善美”的张扬, 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当被问及“最美系列给您的感动是什么的时候”有57.1%的人选择了乐于奉献, 有42.8%的人选择了舍己为人, 这也能够说明, 在人们心中, 善的精神是“最美”的核心。

3.“最美”与“最美现象”塑造

近来, 被民间称之为“最美××”的越来越多:有为救不慎落水的辽宁选手毅然放弃比赛的“最美运动员”马娇、有不谙水性却拼尽全力将2岁的溺水幼童, 最终使孩子得救的“彭伟平”、有用徒手接住坠楼女婴的“最美妈妈”、有捐献眼角膜的“最美女大学生”……或许, 这些人是寻常且平淡的, 但她们人性光芒闪耀的一瞬间, 却是感天动地而又无比艳丽的。道德存乎人心, “最美”来自民间。因此, 最美现象的塑造首先要善于在群众中发现“美”, 人民群众离“最美”最近, 也最有发言权, 人民群众贴近人民, 他们的故事是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最能打动群众的心。

其次, “最美”的塑造需要全社会有“美”的倡导。只有让主流道德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中成为主导,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美心灵”与“最美现象”实现“同频共振”, 让“最美现象”可亲可信可学, 让“美”发挥滋养民众心灵、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向上向善的作用, 才能让“最美”在社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最后, “最美”的塑造主要在实践中培育“美”。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的是观念, 塑造的是精神, 树立的是风尚, “最美”需要做得扎实, 务求实效。必须坚持知行合一, 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深入开展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身体力行、积小成大, 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 着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氛围。

二、“最美”现象报道见证了人性榜样的力量

1.“最美现象”报道抚慰了公民道德焦虑

人们命名“最美”, 是人们渴望“最美”, 人们传递“最美”, 是人们需要“最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如何能激发出向善的道德力量?我想, 最需要的就是一种传递路径。我们曾对身边的一系列事件失望过, 当“范跑跑”事件让大灾难中人性自私灰暗的一面显现得淋漓精致;当“楼脆脆”、“楼歪歪”以及各种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只看到了那些人为金钱和利益铤而走险、伤天害理的一面;当各类官员台上满口毛列邓、台下却不能自我约束, 继续着弄权滥权的贪腐行径的时候, 我们该用怎么样的心境去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爱”!特别是在三辆汽车从一个人的身上轧过时, 总觉得无论当事者的理由多么充分, 无论旁观者的眼神是否聚集, 无论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丝丝凉意, 或谴责、或怒斥、或哀痛、或无奈……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 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了一席之地, 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 是否更需要鼓舞人不断追求, 让生活变得圆满、真实、幸福的感情和动力呢?

古语有云“德不孤, 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最美司机”吴斌的“完美一刹”让世人看到了令人动容的“职业精神”。“最美爸爸”黄小荣的“惊人一跃”让世人看到了现代社会的“侠骨柔情”。“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的“惊险一推”, 让人看到了有别于“范跑跑”的另一种“高级本能”。“最美”的报道让人民触摸到了最为真实的感动, 也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在本次问卷调研的答卷中, 针对“您觉得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如何?”问题时, 只有29.7%的答题者认为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很好, 而68.4%的答题者则认为目前市民的道德水平只能算一般。

而在针对“您认为‘最美’报道的频频出现是因为什么目的”问题时, 89%的答题者认为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因此, “最美”现象报道对于扭转人们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消极悲观的判断, 让大家相信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灰暗, 以至拯救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最美现象”报道提升了公民伦理觉悟

“最美”的报道让人们从“最美”事迹中看到了人性的光环, 也让大家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在问卷调研中, 80%的答题者表示自己愿意向“最美”人物学习, 同时也愿意积极动员身边的人学习“最美”, 他们认为, 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陈独秀探讨“救国之道”时曾断言,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强调的“伦理觉悟”简单地说, 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现象”让人们更加明确了人活着的意义不是所谓的金钱、财富、权力和享乐, 这些东西并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道德的高尚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 “最美现象”对于启发人们的良知, 淡化人们的功利追求,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人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 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最美现象”的涌现, 让世人看到, 只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平凡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人同样也可以成为英雄, 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3.“最美现象”报道淳化了社会风俗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被笼统称为‘文化’的东西, 在人类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 尽管层出不穷的“最美”, 虽有溢美之嫌, 却是社会大众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表达, 体现的不仅是社会道德认同, 更是社会和谐所需, 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善行的稀缺与社会对善行的渴望。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中说道:“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在笔者看来, 这些平凡的“最美”人物就是当今社会的“道德脊梁”。社会公众对善行者不吝惜“最美”的赞美, 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 有利于社会道德的构建。当善行成为经常性的行为, 我们就会感到这个社会正走向“最美”, 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最美”的宣传对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等都的重要意义。曾国藩强调:“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 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 则众人与之赴利。”“最美现象”的涌现激发了民间向善潮流, 改善了社会人际关系, 给社会道德风尚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正能量”, 使得整个社会有一个较好的道德氛围和健康的道德生态。

三、对以“最美”报道传递榜样力量的理性思考

1. 节制使用“最美”, 避免过度报道

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 再到“最美爷爷”和“最美运动员”, 近来社会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好人。每涌现一个感人的英雄, 媒体就喜欢冠之以“最美”, 几乎每个职业都已经发掘出各自行业的“最美”了。毋庸置疑, 那些美好的行为令人感动促人奋进, 不过, “最美”之类的符号用多了, 就容易让人产生道德审美疲劳——物极必反, “最”字用多了, 就让人没感觉了,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如有人抱怨的, 现在一看到“最美”, 甭管事迹多么感人, 首先就没有感觉了。更让人担心的是, 这容易在社会上滋长一种道德浮夸风, 大家沉浸于

“最美”包围的氛围中, 产生一种“道德完美”的幻觉, 对现实产生不切实际的认知和判断。现实是无法用“最美”去掩饰的, 信心也无法借助某个词语就能提振。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需要有一点一滴去积累、去培养, 而无法在“最美”的动人幻想中实现高歌猛进的道德跃进。也许对那些英雄的壮举, 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我们受到的震撼和对他们的景仰, 于是习惯性地选择了“最美”这个词。确实, 无论是吴斌, 还是张丽莉, 他们的行为让人震撼, 再高级的形容词、再高调的赞美都不为过。但这种千篇一律的、套路化的“最美”, 已经沦为一个虽然很大却很空洞的符号, 恰恰表达不出我们真正的赞美。当然了, “最美”在语言学上也是不合适的。没有最美, 只有更美, 人类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中, 是没有止境的。对英雄之举, 需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赞美, 而不是无节制地唱高调, 过度高调显然就是“不着调”了。

褒扬行善者, 贬斥为恶人, 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但被不断放大的道德标签, 也给“最美”的花瓣蒙上了几缕暗淡。一味地渲染“最”字、过多的溢美之辞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产生诸如“道德浮夸”的担心和忧虑。因此, 善待“最美”就要提防滥用“最美”的道德标签。我们在渴望美好道德的时候, 也千万别让喷井的“最美”起了负作用。

2. 发掘“草根”最美, 关注平凡付出的感动

吴菊英、吴斌等“最美人物”, 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 但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 却一次接一次地激发社会的“正能量”。这其实代表了一个可贵的社会信号。一方面, 媒体越来越“喜欢”捕捉这样的“小人物”, 媒体的关注不仅会让“小人物”的价值得到放大, 更会让小人物的“善和美”得到进一步认可和放大。另一方面, 公众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小人物”的一言一行, 喜怒哀乐, 这种“变化”也是公民崇尚善、美、德, 让社会向善迈进的一种标志我们的媒体这方面也有着特殊责任。

但是仍然有许多“最美的人”平时没有被媒体发现, 没有被大力宣传。以“最美”司机吴斌为例, 吴斌在客运公司工作十年, 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十圈, 从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 但就是这样一个好人, 我们的社会在其生前没有给予任何的荣誉, 媒体也从未对他的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予以宣传报道, 直到他因为一场意外才被外界给关注。是的, 如果没有当天那场飞来意外, 什么“乘客卫士、长运楷模”、什么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都不会属于他。“艳色天下重, 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 贵来方悟稀。”的确, 如果我们的媒体不能尽早地发现太多活着的吴斌, 让更多的人了解活着的“最美”人物, 那么以最美报道来传递榜样的力量也许从中更多地夹杂的是一种悲伤。

为什么在远嫁胡人之前, 我们不能发现王昭君的美丽?为什么只有在英雄陨落之后, 我们才能够甄别所谓的“最美”司机, 这是目前所有媒体报道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是让“最美”的正能量得以传递更加深远的重要因素。

3. 理性报道, 彰显“最美”人物质朴本真

“最美人物”报道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动人心, 要想打动人心就要让人物回归本真。今天的典型人物, 不再是“高、大、全”和“十全十美”, 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中来看。这些“普通人”的典型来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间, 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而报道只有让普通受众感到平实、亲切, 具有很强的可学性, 才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

为了吸引眼球, 很多媒体往往喜欢在在违背人物意愿和新闻规律的情况下, 使典型人物被任意拔高, 落入“高大全”的巢穴, 这些“最美”报道往往不仅无法打动群众, 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和非议, 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媒体丧失了公信力, 使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和谐统一。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针对“您对雅安地震中穿婚纱的记者有什么看法?”问题中, 有82%的答题者选着了“虽有作秀嫌疑, 但情由可原”而只有不到3%的人认为她“最美记者”当之无愧。

我身边最美的同事 篇3

春暖花开

我愿做一棵开花的树,守在你必经的路口,用一生的时光,为你开到茶靡,回眸处,愿那一抹花香,芬芳你所有的流年。

————题记

刘艳是珠琳中心小学的一位教师。几天前我对她说,我要推荐她参加“感动星城〃十大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她摆手笑道:“我又不是美女,每天干着普普通通的事情,里里外外都与魅力绝缘,我会是魅力教师吗?”没错,她就是我们这里的魅力教师,也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同事。

6年前的一天,刘艳从望城最南端的白箬镇坐车一路颠簸拐弯抹角来到望城最北端的这所学校。走进陈旧的校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排简陋、低矮的教师宿舍……

宁静的夜晚,屋外的蛐蛐低吟着“催眠曲”,22岁的刘艳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这一夜她失眠了。她问自己:“难道就要在这个地方度过青春年华吗?我的职业规划、我的人生理想将怎么实现?”

但是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刘艳深知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而且当一名人民教师也是她从小的愿望。“我要好好干,不管条件多艰苦,我都不能辜负了自己受到的这么多年的教育,不能辜负了这里的孩子们。”这念头有如一缕阳光射进幽谷,照彻了她的心灵。后来,她在她的空间里这样自我鼓励: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注定了这一辈子与清贫为伴,与寂寞为侣。但我不会后悔,只要每天都过得充实,每天都有收获,物质上清贫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个特别安静的地方,特别是晚上。我躺在床上,可以听到偶尔从公路上经过的车发出的低沉的声音,可以听到农户家中的犬吠声。天快亮的时候,打鸣的公鸡欢快地唤醒沉睡中的人们,我在这个准时的闹钟的叫唤下,揉揉惺松的眼睛,然后闭目养神,思考着新的一天我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知识,或是好好“教训”哪个小捣蛋。”不难发现,在她的空间的日志里,溢出来的都是对学生、对学校、对她所坚守的教育事业的爱。

就这样,六年如一日,她勤奋耕耘在东城的三尺讲台上,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快乐,也描绘着她充满爱和真情的人生图画。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不仅是她的栖身之所,更是她的精神家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周末回家对刘艳来说实在是一种奢望。一是因为回家的路途远,交通不便,来去一趟,颇费周折;二是作为班主任,操心的事很多,心里总放不下她班上的学生们。于是,在这些不回家的周末,她一刻也不闲着,走访学生家庭,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办法。班上的“顽石”小勐经常和老师唱反调,欺负同学,任课教师和同学经常向她列举“罪状”。作为班主任,她苦口婆心地做了多次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于是,她开始仔细研究起这块“顽石”来,她发现这个孩子有点“英雄主义”,同时还具备“小霸王”的“天赋”,她决定要好好雕琢这块“顽石”。从哪入手呢?她先去家访,了解他的家庭环境,摸清他的心结。以后,她坚持每天找这个孩子谈心,肯定他做得好的方面,提醒他需要注意的方面,鼓劲他每天都要比昨天进步一点;她送他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和他一起交流故事情节,让他领略鲁滨逊身上所拥有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告诉他,真正勇敢的人,不是和老师唱“对台戏”,不是以欺负弱小为乐,而是以助人为乐;她根据他体能好的特点,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先活动。在运动会,小勐经常能取得好成绩,一下子成为了同学眼中的“英雄”,老师表扬的对象。久而久之,“顽石”终于“修成正果”。

刘艳爱学生,而且是发自内心深处,但她也深知真正地爱学生就要懂得怎样去爱,真正为学生所接受的爱,那是建立在对学生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的爱。

她在空间里的日志这样写道:班上五十个学生,每个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特别乖巧的,有喜欢卖弄小聪明的,有特别能干的,也有喜欢制造出一些小闹剧,希望引起老师注意的。和他们相处的第一年,我希望他们个个都能按照我的模式来发展,都聪明听话,对我“言听计从”,可现在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尽管他们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露出来。他们每个身上都有闪光之处,关键是老师能不能发现。

2011年,刘艳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放在家里由奶奶照顾,平时只能通过电话听听孩子的声音。白天她忙于工作,无暇思念,到了晚上,却难免神伤。她把这份思念,转移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叫成“宝贝”,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同事们都笑她母爱“泛滥”。于是,在课堂上,会有孩子一时口快,把她叫成“妈妈”;下课后,会有小手主动牵住她的手;放学后,经常会有孩子把亲手画的画送给她„„

她说:我还没见过这么纯的孩子,他们从不掩饰对老师的感情。每当教师节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贺卡,看到那些充满稚气的文字,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难以言状的幸福。

刘艳不仅情归三尺讲台,心系莘莘学子,更是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用真情温暖他人,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在刘艳班上,留守儿童多,有一个叫小清的孩子,性格孤僻,稚嫩的脸上很少有笑容。刘艳来到小清家的临时住处——湘阴周正砖厂,这是一个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大部分民工来自云南、贵州和四川。小清家只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横竖放着两张床,中间摆着吃饭的小桌子,旁有一张小书桌,上面放着一台小电视,在房间右边的角落里,有燃气灶,锅里还留有早上没吃完的菜,看不到一点油星子。作为哥哥,小清每天放学回家后要买菜做饭,还要辅导两个妹妹做作业。此情此景使刘艳的眼睛湿润了„„ 她找到了砖厂的负责人,希望给小清家再安排一间房子,让这三个孩子有一个稍微好点的生活环境,在她的恳请下,砖厂负责人答应了。回校后,刘艳动员班上的学生爱心帮助小清,孩子们捐出了一摞摞书,一叠叠崭新的练习本,一塑料袋笔和笔芯,还有两百多块钱,同时安排了几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轮流给小清补习功课„„坚强懂事的小清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有一次她无意得知班上一个叫小凯的学生的爸爸做了肾移植手术后,于是她在网上查找了肾移植术后注意事项,并将资料打印出来,交给小凯,还交待小凯每天放学后陪爸爸散散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方面也不要让爸妈操心。周末,她买了水果去看望小凯爸爸,临走时又塞了200元钱给小凯妈妈。她带着他她组建的“爱心小分队”,经常去学校附近照顾一位90岁的孤寡老人。

我身边的最美教师 篇4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意味着奉献。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她们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党员教师应当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群众中间?应当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在校园中观察着、寻觅着、感受着,让自己沉静下来,认真地在脑海中搜索身边的党员老师的光辉形象和生动感人的事迹。于是,一位党员教师走入了我的视野,并且从她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被感染,她,就是默默耕耘在槐坎中心小学的党员教师柏爱芬。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植根教育,爱岗敬业,受到学生的无限敬重,得到家长的高度信任和赞扬。

印象中,总是看到柏老师的笑脸。“你好”在走廊上与老师们打招呼时,她都会抱以发自内心的微笑。“柏老师很少发脾气的!”,“我最喜欢柏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了!”,“柏老师上课真是太幽默太棒了”,“柏老师语文教学自有一套方法,还会给我们讲很多课外知识。”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看到了柏老师给予学生的无限关爱。

作为一名党员,柏老师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作为她行动的指针,真正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正是柏老师那种“以党性铸师魂,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的精神,使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吐尽芬芳,拥抱灿烂,就像是我们一只领头羊,带着大家一起把教育教学工作越做越好。她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她常说要换位思考,正是因为她换位思考,才使学生得以进步,正是因为她换位思考,才能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每天,柏老师早早地从家中来到学校,伴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坐在讲台前时而俯身批改作业,时而翻阅资料,在上面勾勾划划。当有同学前去请教问题时,无论多么累,她都会仔仔细细地分析、讲解。如果学生还是云里雾里时,她又会继续重新开始。她专心于备课,精心挑选每一条题目,更换学生“口味”。柏老师喜欢“变”,她并不就题讲题,而是举一反三,并能引出规律性的总结,这对于只会埋头做题的学生来说,受益非浅。她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甚至于超过爱她的亲人与朋友。

为了深入了解差生的家庭背景,密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柏老师总是利用放学的时间逐个进行家访。到了家长面前,她一不告状,二不抱怨,总是亲切地交谈,谈过去的艰苦,谈现在的幸福,谈未来的辉煌。面对此情此景,家长和孩子都深受感动。柏老师认为“爱心是伟大的,是教师的天赋,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柏老师把学习做为自己的使命,勤学不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柏老师认真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她能教善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形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熟练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她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柏老师对自己要求很是严格,治学非常严谨,她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课堂留的作业,她都会一份一份地认真修改。

柏老师作为语文组的一员,总是认真塌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责任与使命是她的原则。对待工作,她从来都不马虎,备教案认认真真,批改作业仔仔细细,有一点细小的错误都不放过。她不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业务上,也毫不逊色。她利用学校有利的学习资源进行业务学习,不断地探索、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与道德修养。——尽管她不是物质上的富翁,但她却有丰富充实的精神财富。

我身边最美的同学作文 篇5

她的美丽不是体现在外表,而是她的内在。

原来的我们并不是很熟,而且对她有一点反感,因为总觉得她学习好,有一点清高,不怎么愿意和她亲近。慢慢的,我们在和他的接触中,发现了她的.美。

有一次,在上课时,老师说我们要向她学习,老师再没说之前,她就已经将所有的预习作业都完成了,作业从来没有不交过。那是我觉得很吃惊,觉得她和我们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想要在学习上超过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一定要努力。她是数学课代表,最近,我们做作业的时间虽然很多,但是速度却没有很快,有时候,有部分同学已经交了作业,可是我还没做好,于是匆匆忙忙地跑过去,叫她等一下,我就快做好了,她都会应,然后等我们。

她,其实就是我们的班长,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班长,她是一个关心同学的班长,她是一个让老师信任的班长,他是一个受学生爱戴的班长,她是我见过最好的班长,也是我心中最美的同学。

她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为她爱同学,也爱老师,我从来没有看见她去过小店里,她从来不浪费一分钱,从来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她勤劳负责,她热爱运动,她善解人意,懂得安慰人,我们有任何的事情,都愿意告诉她,找她帮忙,她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我虽然和她只是同学,但是很多话都愿意跟她说,总感觉有一种心安,就像是一个大姐姐一样。

人世那么大,人那么多,可她却是我心中那个最美的人,最美的同学,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总觉得她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了,到后来,才发现,不是她的目标太高,而是她比我们都努力,比我们付出的汗水都更多,比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不怕目标高只要努力了,就算失败,也不会后悔,没有努力过,就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一个人一生都从来没有努力过的话,那跟没来到这个世界有什么区别,没有半点痕迹,没有一丝值得让人敬佩的经历。

我身边的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篇6

陈竹芬,女,汉族、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越州一中历史教师,16年来 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于2015年被确诊乳腺癌,现已离开人世。

陈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历史教师。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六年来,陈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1996年9月,陈老师踏上了农村中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陈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陈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陈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她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她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陈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陈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陈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十六年来,陈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陈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我身边最美教师作文 篇7

我喜欢在室外活动,呼吸自由的空气,而其他课程基本上都是在室内进行,只有体育课能在课外活动!我觉得体育课就是“玩”。就拿我们最近学习的打排球来说吧,老师让我们练习来回垫球,说比一比:看那组同学合作最好,能次次不掉地。于是,你抛过来,我垫过去;我抛过去,你垫回来,我觉得真好玩真刺激!——我就喜欢这种好“玩”的课,让我们在“玩”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老师对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可好了!有时候还会组织我们玩一些我们没听说过的好玩的游戏,例如,组织我们玩“贴树皮”、“拍人游戏”等等,每节课我们都玩得非常地开心快乐。只是,一星期只有三节体育课,我总觉得上不够,好希望每天上午一节体育下午一节体育才好呢!——每次,一到快上体育课了,我就兴奋起来了!——但是,老是因为一些原因使得我们不能上体育课,而且夏天还不让穿凉鞋上体育课,在夏天我们班那些喜欢整天穿凉鞋的同学,就只能呆呆地站在一边“看”体育,不能上体育课了。

最幸运的是,最近老师带我们去体育馆玩,那里可宽敞了,有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双杠,跳高,乒乓球……等器械,那时候我们天天带着羽毛球和篮球去那里玩,可兴奋了!——上次我啥也没带,也不喜欢打篮球,所以我走出体育馆在外面散步,后来,李铮——我最好的朋友,他叫我去玩引体向上,我就跟着去了,他能做好几个呢!——我却一个也做不了,只能看着。这时体育老师走过来,细心地教我怎么引体向上的技巧,并让我以后勤加练习,告诉我要坚持运动。于是我在学校坚持练习,回家每天都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力气大了,而且个子也长高了!

我身边最美的人作文600字 篇8

有人说最美的是寒冬腊月的皑皑白雪,有人说最美的是深秋季节里的火红枫叶,也有人说最美的是初春时期里的朵朵桃花,而我却说最美的是她。

她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面透露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张嘴巴总是爱笑,一笑,两边就翘了起来,多像弯弯的小船啊!

她很乐观,总是充满微笑地面对每一天。记得有一次,我们准备去南通野生动物园游玩,可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儿,天上就乌云密布,紧接着雨从天而降,打在地上“滴滴答答”的,似乎在说:“就不让你去,就不让你去!”我气得七窍冒烟,恨不得马上将雨停了,这时,她向我走了过来,抚摸着我,温柔地说:“丁丁,不要发火,我们虽去不了公园,但这雨景也很值得欣赏啊!”我平静下来,抬头望着窗外,哇!是谁在窗户上画的画?横一条竖一条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我不由自主地将手伸向窗外,几滴雨落在我的掌心,凉丝丝的`,它们汇集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水珠,透明的,仿佛是水晶打造而成……我完全沉浸在这雨情雨景中了。

她也很坚持,总是不会让我半途而废。刚考完五级吉他的我,看见之后的乐曲愈来愈难,音符密密麻麻的,像无数条游动的蝌蚪,令我头皮发麻,心想:“这天书般的乐曲怎么弹啊?”于是我渐渐没了信心,每次练琴时都在神游,几星期过去了,我有了不学的念头。她终于发现了我的心思,与我谈了话,在谈话中,她说:“每件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打消了不学的念头,重新学了下去。

我身边最美得人日记600字精选 篇9

今年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令人们惶恐不安,可又会有谁愿意挺身而出来拯救国家呢?就是他们一群默默无闻的人,是他们救了国家乃至全世界,他们就是一群了不起的人——-抗疫工作人员,他们日日夜夜在与病毒作着斗争,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抢救病人,他们就是中国的“靠山”!他们就是“最美抗疫工作人员”!

疫情期间不单单是这些人为国家做了贡献,还有我们最值得尊重的工人,他们建造了两大“奇迹”般的医院。仅仅用了十几天就建成了一所医院,这就是中国速度!他们就是“最美工人”!

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救了24个人的生命,他就是“最美司机”——-吴斌,他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救人,又有谁会做的这样果断?

清洁工这个职业被很多人看不起,但是他们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做了很大贡献,他们也是我们要值得尊重的人,他们就是“最美清洁工”。

……

我想向已逝去的医护人员致敬;向抗疫一线的抗疫工作人员致敬;向每一位为抗疫做出贡献的人致敬;向每一位被值得尊重的人致敬!

夸夸身边的好同事(写写帮推荐) 篇10

每天清晨走进的办公室,洁净清馨,就如同走入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工作并且快乐着。我非常喜欢与同事们相处,因为大家为了一个神圣的职责、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同事们身上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洋溢的智慧光环、为祖国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勤的汗水令我感动。

单康乐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务主任,负责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总是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乐此不疲。平时只要是工作上的需要她从不推辞,服从领导安排,与同事们和睦相处,她对工作的热忱、责任感,时刻感染着我们,无声地激励着我们。

周彩刚老师和我对桌,他是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极其认真的好同志,每天很早来到办公室,中午吃好午饭就下班辅导学生。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不多言,不多语,对同事很平和。

余露敏、唐丽娜两位老师教学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办事灵活干练。和她们讨论问题都会有很大的启发,也会给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她们凭着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为孩子成长导航。教研工作做得全面、仔细周到,工作深得人心,深受好评。

办公室里另外年轻的女同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踏实、虚心好学,是我们办公室的开心果,只要有她们在,办公室里就充满笑声。当你需要帮助时,她们会主动的来帮助你。她们自己的工作也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所带班级也很出色,在各级各项活动中频频获奖,令人佩服不已。

葛海波、顾寅两位男老师在工作中也是一点不肯落后,教学方面毫不松懈,学生成绩出色。平时同事们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助,他们总是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身边最美的事 篇11

航天小学四(3)班 张昊旻

虽然那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现在还牢记在心,我觉得我那是我身边最美的事,下面听我来娓娓道来吧!

去年我把下巴摔烂了,我们全家都很着急,我爸爸给我贴了一个创口贴,然后把我带下楼,如果不给我贴创口贴,我就“血流直下三千尺了”。

到了二零六医院,爸爸给我到处求医,他们没有办法,说:“儿童医院应该有办法”。到了儿童医院,爸爸又给我跑上跑下的给我求医他们没法子,说:“到口腔医院一定有办法”。到了口腔医院,这是爸爸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他坚持给我求医。

最后缝了8针完事了。

上一篇: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下一篇:一件内疚的事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