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精选8篇)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1

目前,有的国家(地区)与我国签订了税收协定或安排,而有的国家(地区)并未进入我国双边税收框架下,同时,不同的税收协定或安排对于所得有着不同的税收协定待遇,因此,同一行为将有着巨大的税收待遇差别。鉴于此,许多非居民企业逐渐在试图通过股权转让、建立导管公司等方式享受某些国家(地区)的税收协定优惠待遇。那么非居民企业间股权转让税收政策如何,转让中应注意何种问题呢?

一、股权转让涉及主要税种

1、营业税

《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明确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2、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转让其在中国境内拥有企业的股权取得的收入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收入,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应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所得税(具体参见第二部分)。

3、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凭证。上述凭证无论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书立,均应依照条例法规贴花。

因此,无论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书里的股权转让合同,只要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就应当缴纳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要素及相关要点分析

1、纳税人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中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来确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因此,非居民企业转让其在中国境内企业的股权取得收入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在中国境内纳税。

2、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单就股权转让,并未涉及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分配,该所得性质应为转让财产所得,计算公式为收入全额减去财产净值。

(1)转让收入的判定

收入全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体现的与该转让行为相关的收益。财税

[2009] 59号规定,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实质为免税政策)的股权收购,应按以下规定处理:(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根据上述规定,股权转让的收入确定应以公允价值为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于涉及到关联方交易并且税负发生变化,税务机关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会相对谨慎,比如房屋、土地等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实践操作中可能会要求提供第三方资产评估报告。

收入判定除了是否公允外,还需要关注的是,股权转让人随转让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是否计入股权转让收入。

根据《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国税发[1997] 71号)规定,股权转让人随转让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以不超过被持股企业账面的分属为股权转让人的实有金额为限),属于该股权转让人的投资收益额,不计为股权转让价。但是,国税发[1997] 71号已经全文失效。而最近的《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草案)》第四条规定股权转让所得的计算方法如下: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价-股权成本价。其中,股权转让价是指股权转让人就转让的股权所收取的包括现金、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等形式的金额;股权转让人随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不得在股权转让价中扣除。股权成本价是指股东(投资者)投资入股时向企业实际支付的出资金额,或购买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

因此,可见国家已打算将未分配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股东留存收益囊括进股权转让所得概念。因此,需要提醒的是在严格的政策下,有些程序能够走足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损失显得格外重要。

(2)财产净值的判定

财产净值则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如上述,股权成本价是指股东(投资者)投资入股时向企业实际支付的出资金额,或购买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

而实际支付资金都为外汇,鉴于近年来汇率波动较大,采用何种汇率来换算人民币计价的投资成本直接影响到转让所得的金额。根据《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币业务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07号)企业已收到的资本金,并已按规定的记账汇率记入有关资本账户的,不得因汇率并轨或波动调整资本账户账面余额。因此,可以理解为计算投资成本以投入时的汇率为准。但是,也有观点认

为,此举仅为了财务核算的统一,而由于汇率变动的资本溢价也应缴纳所得税。笔者倾向认为,采用原汇率标准,在许多的税收征管实践中均采用当时汇率的办法,比如,汇算清缴时已经进行季度申报的外币计价利润折合人民币的汇率等。

3、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取得所得适用税率为20%。实施细则第九十一条则明确,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一般境外企业转让我国企业股权或者取得我国企业的股息分配,均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

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通过双边税收协定或者税收安排有确定优惠税率,则适用该优惠税率。比如,中港税收安排中规定,如果股息受益所有人是另一方的居民,且受益所有人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25%资本,则一方所征税款不应超过股息总额的5%。

因此,适用税率应遵循我国税法与协定(安排)税率孰低原则确定。

4、税收征管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第五条规定: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第十五条规定: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向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应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

根据上述规定,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应自行或者委托代理人向目标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中国股权转让法律顾问中心

手机:***

联 系 人:张国栋律师

网址:http://

做最专业的股权转让律师,出具最权威的法律意见书,打造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2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的企业所得税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 及其实施条例 (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以下称税收征管法)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现就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非居民企业通过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 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 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 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 重新定性该间接转让交易, 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

本公告所称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 是指非居民企业直接持有, 且转让取得的所得按照中国税法规定, 应在中国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中国境内机构、场所财产, 中国境内不动产, 在中国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投资资产等 (以下称中国应税财产) 。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 是指非居民企业通过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境外企业 (不含境外注册中国居民企业, 以下称境外企业) 股权及其他类似权益 (以下称股权) , 产生与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相同或相近实质结果的交易, 包括非居民企业重组引起境外企业股东发生变化的情形。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非居民企业称股权转让方。

二、适用本公告第一条规定的股权转让方取得的转让境外企业股权所得归属于中国应税财产的数额 (以下称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 , 应按以下顺序进行税务处理:

(一) 对归属于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在中国境内所设机构、场所财产的数额 (以下称间接转让机构、场所财产所得) , 应作为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征税;

(二) 除适用本条第 (一) 项规定情形外, 对归属于中国境内不动产的数额 (以下称间接转让不动产所得) , 应作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不动产转让所得,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征税;

(三) 除适用本条第 (一) 项或第 (二) 项规定情形外, 对归属于在中国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投资资产的数额 (以下称间接转让股权所得) , 应作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征税。

三、判断合理商业目的, 应整体考虑与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相关的所有安排, 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以下相关因素:

(一) 境外企业股权主要价值是否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应税财产;

(二) 境外企业资产是否主要由直接或间接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构成, 或其取得的收入是否主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

(三) 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实际履行的功能和承担的风险是否能够证实企业架构具有经济实质;

(四) 境外企业股东、业务模式及相关组织架构的存续时间;

(五)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境外应缴纳所得税情况;

(六) 股权转让方间接投资、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与直接投资、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的可替代性;

(七)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在中国可适用的税收协定或安排情况;

(八) 其他相关因素。

四、除本公告第五条和第六条规定情形外, 与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相关的整体安排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 无需按本公告第三条进行分析和判断, 应直接认定为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

(一) 境外企业股权75%以上价值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应税财产;

(二)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发生前一年内任一时点, 境外企业资产总额 (不含现金) 的90%以上直接或间接由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构成, 或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发生前一年内, 境外企业取得收入的9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

(三) 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虽在所在国家 (地区) 登记注册, 以满足法律所要求的组织形式, 但实际履行的功能及承担的风险有限, 不足以证实其具有经济实质;

(四)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境外应缴所得税税负低于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中国的可能税负。

五、与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相关的整体安排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 不适用本公告第一条的规定:

(一) 非居民企业在公开市场买入并卖出同一上市境外企业股权取得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

(二) 在非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并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情况下, 按照可适用的税收协定或安排的规定, 该项财产转让所得在中国可以免予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 应认定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

(一) 交易双方的股权关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股权转让方直接或间接拥有股权受让方80%以上的股权;

2.股权受让方直接或间接拥有股权转让方80%以上的股权;

3.股权转让方和股权受让方被同一方直接或间接拥有80%以上的股权。

境外企业股权50%以上 (不含50%) 价值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境内不动产的, 本条第 (一) 项第1、2、3目的持股比例应为100%。

上述间接拥有的股权按照持股链中各企业的持股比例乘积计算。

(二) 本次间接转让交易后可能再次发生的间接转让交易相比在未发生本次间接转让交易情况下的相同或类似间接转让交易, 其中国所得税负担不会减少。

(三) 股权受让方全部以本企业或与其具有控股关系的企业的股权 (不含上市企业股权) 支付股权交易对价。

七、间接转让机构、场所财产所得按照本公告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应计入纳税义务发生之日所属纳税年度该机构、场所的所得, 按照有关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八、间接转让不动产所得或间接转让股权所得按照本公告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股权转让方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未扣缴或未足额扣缴应纳税款的, 股权转让方应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 并提供与计算股权转让收益和税款相关的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在税款入库后30日内层报税务总局备案。

扣缴义务人未扣缴, 且股权转让方未缴纳应纳税款的, 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追究扣缴义务人责任;但扣缴义务人已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之日起30日内按本公告第九条规定提交资料的, 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

九、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交易双方及被间接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股权转让事项, 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 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 (为外文文本的需同时附送中文译本, 下同) ;

(二) 股权转让前后的企业股权架构图;

(三) 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上两个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四)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不适用本公告第一条的理由。

十、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交易双方和筹划方, 以及被间接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 应按照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 本公告第九条规定的资料 (已提交的除外) ;

(二) 有关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整体安排的决策或执行过程信息;

(三) 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在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方面的信息, 以及内外部审计情况;

(四) 用以确定境外股权转让价款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其他作价依据;

(五)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境外应缴纳所得税情况;

(六) 与适用公告第五条和第六条有关的证据信息;

(七) 其他相关资料。

十一、主管税务机关需对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进行立案调查及调整的, 应按照一般反避税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二、股权转让方通过直接转让同一境外企业股权导致间接转让两项以上中国应税财产, 按照本公告的规定应予征税, 涉及两个以上主管税务机关的, 股权转让方应分别到各所涉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相互告知税款计算方法, 取得一致意见后组织税款入库;如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 应报其共同上一级税务机关协调。

十三、股权转让方未按期或未足额申报缴纳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应纳税款, 扣缴义务人也未扣缴税款的, 除追缴应纳税款外, 还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股权转让方按日加收利息。

股权转让方自签订境外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之日起30日内提供本公告第九条规定的资料或按照本公告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 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的基准利率计算利息;未按规定提供资料或申报缴纳税款的, 按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利息。

十四、本公告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 以及非居民企业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

股权转让方转让境外企业股权取得的所得 (含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 与其所设境内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 无须适用本公告规定, 应直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征税。

十五、本公告所称纳税义务发生之日是指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生效, 且境外企业完成股权变更之日。

十六、本公告所称的主管税务机关, 是指在中国应税财产被非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并转让的情况下,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 应分别按照本公告第二条规定的三种情形确定。

十七、本公告所称“以上”除有特别标明外均含本数。

十八、本公告规定与税收协定不一致的, 按照税收协定办理。

十九、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公告发布前发生但未作税务处理的事项, 依据本公告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698号) 第五条、第六条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4号) 第六条第 (三) 、 (四) 、 (五) 项有关内容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3

【关键字】企业家属医疗;基本医疗;衔接;对比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在进一步巩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中,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支付(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待遇。”政府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是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健康的需求,是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体现。从国家铁路系统看,现行的铁路企业家属半费医疗制度与国家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论是在筹资机制,还是补偿效果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一、铁路企业家属医疗制度历史沿革

铁路企业家属医疗的发展,源自上世纪50年代,国家政务院对铁路等18个行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法规政策,建立了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并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医疗管理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改变了职工家属看病缺医少药的历史,提高了职工家属的健康水平,成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具的雏形;另一方面也极大解决了职工家属就医的后顾之忧,促进了职工安全运输生产的积极性,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制度实施,北京铁路局在2003年参加统筹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建立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家属医疗也顺势转换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半费医疗管理。

二、现行铁路企业家属医疗的管理弊端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传统的铁路家属医疗管理也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是:家属医疗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嵌入式的管理制度中,缺少与统筹地逐步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整合衔接,原先计划 经济模式下的传统家属医疗制度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日益增长的职工家属健康医疗保障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工家属医疗费用由企业全部包揽,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资机制和承担责任,不能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医疗保障互助共济原则。

二是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程度较低,覆盖面相对较窄,尤其是2004年铁路所属医疗机构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后,北京局家属医疗由原來的单一服务转变为协议服务管理,职工家属能够选择的医疗机构资源匮乏,造成就医的局限性,特别是铁路沿线职工家属的就医条件更为困难,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增加不稳定因素。

三是运作模式未能顾及制度效率,现行支付方式是职工家属在企业指定的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发生医疗费用后,一部分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50%医疗费用先由协议医疗机构垫付,再由企业医疗保险业务管理部门审核清算;另一部分完全由个人承担的是范围内剩余的50%医疗费用和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之外的费用。此种支付制度,不能有效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容易出现不合理救治而产生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致使医疗费用支付浪费,成本超耗,不利于基金安全使用。

四是职工家属适用范围较窄,参保率不是很高,对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家庭也不能给予更多的补助待遇,不能有效解决职工家庭经济负担,不具备医疗保障的可及性。

五是医疗保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铁路企业医保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最初都来自医疗机构,但随着铁路所属医疗机构移交属地之后,这种专业人才储备优势逐渐弱化,尤其是因年龄因素退休人数增多,专业人员无法及时补足,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由此带来医保管理审核力量薄弱等问题,不能对医疗费使用进行强有力监管,缺乏研判识别各种风险因素的能力,增加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隐患。

六是鉴于铁路跨地区管理的特殊性和成本支出的承受力,在信息化建设上内部未能达到管理资源信息共享,外部未能实现完全的异地联网结算,造成职工家属发生的医疗费用申报过程繁琐、审核时间较长、手工处置迁延、部门之间重复交割等问题,由此降低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支付周期,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费用预算,不利于网络资源的科学合理布局。

三、企业家属医疗规定与国家政策的对比

1.权利和义务对比

(1)筹资机制和筹资方式

北京局家属医疗筹资机制尚未建立,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来源全部出自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具有统一规范的筹集机制,主要采用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个人缴费采取“自愿原则”缴纳,政府补贴部分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自下而上“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筹集,就是在筹集基金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补贴,即承担基金财政兜底责任。另外筹资基金里也有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公益性的不同捐助。此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树立的个人缴费理念,无形强化了参保人分担的责任意识。

(2)基金统筹层次

北京局家属医疗尚未建立缴费机制,只有待遇支付管理,且被分割成不同区域管理,不具备“大数法则”的社会保障效应,因而无法增强家属医疗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以市级为统筹单位,不仅扩大了筹资范围,强化了组织管理力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社会互助共济的意识。“数”越大,基金的归集规模就越大,抗医疗风险能力就越强,基金使用率就会提高,参保人得到的医疗待遇就更加有基础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优势是按照“大数法则”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则,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和调剂使用资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具有社会保障共济性特点。

(3)基金管理运行机制

北京局家属医疗运行模式为只支不收,不设起付线,支付比例一直维持在50%,支付待遇不尽相同,用“福利型”的医疗管理制度弱化了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了起付线、封顶线、支付待遇标准,避免了参保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2.保障范围对比

(1)覆盖人员

北京局家属参保申报准入的第一条件就是“无收入来源”的直系供养亲属,范围局限在职工父母、配偶、子女直至祖父(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除了将社会“非从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内,还对社会的其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难补助人员、享受养老待遇的退养人员和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还有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城镇优抚对象、见义勇为等福利机构内由政府供养的服务对象,实施基本医保保障。可见,国家对城乡居民参保人员覆盖范围广,可及性高,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格局,提升参保人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2)统筹待遇

北京局家属医疗管理制度中,北京地区延续了原有“职工劳保医疗”制度时家属的门诊就医管理,天津、石家庄地区未将门诊纳入统筹管理,只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在保基本的同时,又将普通门(急)诊纳入医保统筹,门诊支付占比60%以上,住院报销比例达75%,大病报销比例超75%以上,总体保障标准高于企业现有的医疗支付待遇水平。

3.经办服务对比

(1)管理制度

北京局家属医疗实行京、津、冀三地分散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设置、经办业务操作流程、待遇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经办服务体系呈碎片化的状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逐步实施管理办法,使参保管理、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体系建设等管理体制更为规范,特别是还建立了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医疗救助制度,使得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权利,增强参保人员幸福指数,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2)协议医疗服务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贯彻 “就近就医、方便管理”的原则,参保人员医疗机构选择数量多,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的需求;同时,加强医疗服务协议的法制化,明晰责权利,完善第三方付费谈判机制,既能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基金支付,又是考核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处理纠纷与特殊事件归责的依据;另外,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了医疗服务性价比。

(3)岗位制度和管理职能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对经办机构的管理岗位按照不同的管理职能进行职责设置,并配备相应管理岗位的专业人员。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使经办机构以管理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精干高效管理团队。

4.信息化建设对比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依托政府主导的“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以社会保险信息化对医疗保险管理的支撑模式,协同部门间业务管理,提供统一服务,实现统一监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统一参保管理,避免重复缴费和重复补贴,厘清参保信息身份间的转换,防止重复参保,保证参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统一结算管理,实现各类就医费用的实时结算和部分跨异地医疗费用结算,同时实现与医疗救助的结算衔接。三是统一决策支撑,在对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管理体制、经办成本、激励机制等宏观制度层面的决策分析,提供各种优化决策方案。四是统一基金监督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最新动态,准确掌握基金运行情况,对基金的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五是统一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12333电话、网站、自助查询等平台,跨地区向社会和全体参保人员提供广泛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降低管理成本。

5.对比结论

通过对比铁路企业家屬医疗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铁路企业家属医疗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支付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患有重病、大病职工家属的医疗费用负担,缺乏统筹待遇的公平性和共济性,不能适应国家建立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和改变横亘半个多世纪的铁路企业家属医疗管理,是顺应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规律和职工家属诉求,是从制度上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迫切需要。

四、建立职工家属参保缴费资金补助制度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并且国家对单位补助给予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就铁路而言,如何合理合规补助?怎么界定补助缴费的数额?一方面,要考虑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中计提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审计要求;另一方面,如果从企业成本单独列支,是否会加大企业成本支出压力。

1.测算缴费补助标准

可以假设两个数据条件做为家属缴费补助标准依据,一是依据3个统筹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最低缴费的平均值计算缴费补助标准。二是依据企业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为基数测算企业补助标准,合理调节控制补助资金的支付率。制定合理的缴费补助资金额度,才能实现企业对参保家属个人缴费的补助公平,对超出当年界定补助资金的缴费费用以界定标准补助封顶,对未超过界定标准的以实际个人缴纳费用补助。

2.界定享受补助资金参保家属范围

在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区分清楚企业纳入家属申报范围的首要条件必须是“没有收入来源”,这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非从业”人员有本质区别,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界定补助家属范围,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尽量减少各地区间的差距。同时用好政府对部分人群实行免缴的惠民政策,使企业逐渐萎缩资金补助的人员数量,逐步实现职工家属过渡到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化管理。

3.风险防控

实行职工家属参保缴费资金补助制度,首先可以减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使用风险,降低支付率,使补助资金管理安全可控;其次可以终止就医的各项管理环节,能够规避参保家属就医过程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转移参保家属就医行为的道德风险;再次是企业每年一次性审核支付参保家属资金补助,减少了原有的复杂过程,可提高办事效率,防止职务道德风险问题发生。

4.存在不足

虽然建立参保家属个人缴费金额补偿制度,能很大程度降低企业成本负担,规避各种风险。但是,此种一次性资金补助单一,职工家属满意率短时间可能会下降。因此,还要考虑到职工家属心理上的“断奶期”如何过渡,这对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很重要,是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课题。

五、结论

通过对现阶段铁路企业家属医疗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现有的运行模式影响职工家属医疗保险待遇的公平性,职工家属的满意度不高,并且看病就医的可选择性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流动就医和参保的需求。同时,制度的协调成本大,运行效率低,风险发生率高,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支付结构不合理。这些都给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因此,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的新型铁路家属医疗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应从制度管理规范性、基金运行安全性、基金使用合理性、享受待遇连续性、信访工作稳定性等几个方面充分考虑,积极探索将铁路企业家属医疗逐步向社会化管理制度过渡,并从法制建设、制度设计、服务质量、协调管理等方面合理制衡,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保险管理关系,为推动铁路创新发展,实现全局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行业、企业社会保险纳入地方管理工作通知有关事项的通知》,铁总办劳卫【2013】42号,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11-18.

[2]《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劳卫【2014】98号,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04-11.

保障局,2011-01-01.

[3]王东进.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刻不容缓[J].中国医疗保险,2013(3).

[4]武国丽、谢大为.医疗保险费应缴尽缴实证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4(2).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4

2010-12-21 16:28:51 |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 作者:

一、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适用范围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国税发[2010]19号,以下简称19号文)明确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适用范围仅为《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两种情况:一是非居民企业取得我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的所得;二是非居民企业取得发生在我国境外,但与境内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上述所得由于来源于我国境内,以及虽来源于我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依税法规定均须据实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实际上由于有些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核算不健全,会计资料残缺难以查账等情形,无法进行据实申报的,税务机关可依19号文的规定对其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

19号文规定非居民企业在财务核算和税务申报上应按税收征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的证记账和核算,并按照其实际履行的功能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对无法履行规定义务的非居民企业,税务机关可以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但19号文对核定利润率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刚性,即从事不同行业的非居民企业适用不同的利润率由税务机关进行核定,因此存在较多的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地反映非居民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和盈利状况,如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低于核定利润率,则可能会加重其税收负担。从另一面来看,也会迫使一些非居民企业不得不健全自身会计账簿,以达到据实申报企业所得税的要求。

二、非居民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注意四个要点

1.非居民企业利润率的确定

确定利润率是合理核定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关键。19号文在第五条明确了两点:一是明确税务机关对一般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标准。即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利润率为15%~30%;从事管理服务的利润率为30%~50%;从事其他劳务或劳务以外经营活动的利润率不低于15%.二是明确了上述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非居民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明显高于上述标准的,可以按照比上述标准更高的利润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而不受上述利润率区间的限制。

2.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方式的确定

在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标准后,还应依据非居民企业会计账簿核算和资料提供可查的程度确定其核定方式。19号文规定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的方式有三种,即接收入总额核定、按成本费用核定及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其具体的方法适用的情形也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1)接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或通过合理方法推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其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例1」某非居民企业A公司在2010年所得额申报时,只能提供其已开具发票的收入金额500万元,由于各种原因该非居民企业无法提供相应的成本费用核算等资料。于是A公司向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征收,税务机关经审核并确定其按40%的利润率申报缴纳2010年的企业所得税。则A公司2010年应纳所得税额=500×40%×25%=50(万元)。

(2)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非居民企业。其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例2」某非居民企业A公司在2010年所得额申报时,只能提供其已耗费了的成本费用300万元,由于各种原因该非居民企业无法提供相应的收入核算等资料。于是A公司向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征收,税务机关经审核并确定其按40%的利润率申报缴纳2010年的企业所得税。则A公司2010年应纳所得税额=300÷(1-40%)×40%×25%=50(万元)。

(3)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其应纳税所得额=经费支出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营业税税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例3」某非居民企业A公司在2010年所得额申报时,无法提供准确的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核算等资料,但经检查公司有支付各项费用,其中支付员工工资及福利费用55万元,物品采购费用80万元,汽车折旧费用8万元,办公室租金12万元,装修费用25万元,通讯费用5万元,业务出差费用15万元,其他费用20万元。于是A公司向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征收,税务机关经审核并确定其按40%的利润率申报缴纳2010年的企业所得税。则A公司2010年各项费用总额=55+80+8+12+25+5+15+20=220(万元),应纳所得税额=220÷(1-40%-5%)×40%×25%=40(万元)。

3.特殊收入的确定

(1)销售货物并提供安装劳务的收入合同应分别注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负有限纳税义务,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或发生在境外但与境内机构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规定,企业销售货物所得的确定是以交易发生地来判断的。如非居民企业与中国居民企业签订机器设备或货物销售合同,由于其交易发生地在中国境外,则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如果非居民企业在销售机器设备或货物销售的同时还提供了设备安装、装配、技术培训、指导、监督服务等劳务,则上述劳务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应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19号文此次明确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与中国居民企业签订机器设备或货物销售合同时,如同时还提供设备安装、装配、技术培训、指导、监督服务等劳务的,须分别注明销售机器设备或货物的金额和提供劳务的金额。如销售合同中未列明所提供劳务的金额或虽有列明但计价不合理的,其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据交易的实际情况,或参照相同或相近的计价标准核定其所提供劳务收入的金额。如无参照标准,税务机关还可采用以不低于销售货物合同总价款的10%的标准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劳务收入。因此笔者建议非居民企业如在销售机器设备或销售货物时,一时无法确定提供安装劳务或其他服务劳务金额的,可将销售机器设备或货物的合同与提供劳务的合同分别签订。

(2)境内、境外劳务应准确划分。非居民企业提供劳务取得收入一般存在三种情形:一是劳务全部发生在我国境外,二是劳务全部发生在我国境内,三是劳务部分发生在我国境内、部分发生在我国境外。对取得第一种全部发生在境外的劳务收入,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取得第二种全部发生在境内的劳务收入,应依法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取得第三种在境内外同时发生的劳务收入,19号文规定应由非居民企业自行依实际提供劳务的情况划分申报缴纳相应所得税。

但19号文在给非居民企业自行划分境内外劳务收入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其相应的义务——要求非居民企业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如税务机关对非居民企业的境内收入划分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疑议时,可以要求其提供劳务划分依据等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税务机关还可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时间、成本费用等因素合理划分其境内外收入。如非居民企业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税务机关将视同其提供的劳务全部发生在中国境内,确定其劳务收入并据以征收企业所得税。

4.从事适用不同核定利润率的经营活动时应分别核算

19号文将非居民企业的核定利润率设定在15%~50%之间。从事其他劳务或劳务以外经营活动的非居民企业与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两者级差为15%,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非居民企业与从事管理服务的非居民企业利润率的级差为35%.为防止非居民企业利用低利润率的项目隐藏高利润率的项目,19号文规定非居民企业在境内如从事适用不同核定利润率的经营活动并取得应税所得的,应分别核算并适用相应的利润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如不能分别核算的,将从高适用利润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与调整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5

淮南市国税局课题组

为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税工作之中,在深入调研环节,我们课题组紧密联系淮南市情、税情,深入基层和部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召开了三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国税人员、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淮南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等方面对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以及在税收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把握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进行了探讨,撰写了本篇调研报告。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这一划分是针对特定国家(地区)而言的。如境外法人企业A取得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则A即为我国的非居民企业;同理,我国法人企业B在境外国家(地区)取得所得,则B就构成境外某国(地区)的非居民企业。

对非居民企业实施税收管理,是指一国根据税收地域管

辖权对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本国的收入和所得行使征税权并进行相关税收征收和管理的活动。因此,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关系到国家税收权益和经济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关系到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能否得到有力保障,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水平。随着淮南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随着资本、技术、人员等诸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流动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为淮南创造了大量的非居民企业税源。但由于非居民企业税源的隐蔽性、流动性、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造成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难度大,范围广、流失多。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切实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是当前淮南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全新的课题。

一、淮南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在淮南市的税收管理工作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淮南涉外专职税收管理机构成立之初,由于受对外经济交往的范围窄、规模小的影响,非居民企业税源较少,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几乎是空白。随着淮南市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劳务、设备的需求迅速增长,一批国际知名的公司纷纷来淮开展业务,淮南市非居民企业境内业务快速发展,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逐渐增多。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淮南市国税局立足实际,积极主

动想对策、抓管理,以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将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由一般性管理工作向重点国际税收业务转变,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三年,全市共征收非居民企业税收102万元。

(一)建立了有效的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源信息获取途径。近几年,淮南市国税局从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源泉控管入手,牵头建立了国税、地税、外管、银行以及其他行政主管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上存在的问题,使信息共享更便捷、更顺畅,最大限度地及时获取非居民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源泉控管。同时,密切与外汇管理部门、外汇专业银行的联系,利用其外汇管理、支付的职能和信息优势,把好非居民企业税源源头控管关口。市国税局还将非居民企业税源管理和居民企业税源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居民企业提供的信息,查找和堵塞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漏洞,不断提高非居民企业税收源泉扣缴和源头管理水平。

(二)实施了非居民企业税收信息化管理。在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后,淮南市国税局及时将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纳入该系统,实施科学、精细的流程化管理,从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的登记注册到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的申报征收、税务管理证明的开具,均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控管。

(三)健全了非居民企业税收日常管理机制。淮南市国

税局联合地税部门编印了《非贸易及部分资本项目项下售付汇提交税务凭证政策汇编》,加强非居民企业收入汇出管理;制定了《非贸易及部分资本项目项下售付汇提交税务凭证操作规程》,使各办税窗口能迅速对来源于本市的非居民企业收入汇出的涉税性质作出准确判定;为使非居民企业税收源泉控管有序运行,市国税局将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县局,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并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了非居民企业税源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队伍素质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满足国际税收工作发展的需要,淮南市国税局建立健全了非居民企业税收人才的管理、培养、激励机制,围绕提高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五种能力”,切实加强国际税收理论和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的培训。以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税务总局和省局举办的国际税收培训班培训师资,然后分期分批组织税务人员和企业办税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国际税收管理人员和企业人员的理论视野和业务技能,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现行税制和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由于受税收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措施,以及征管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淮南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政策设计缺陷

1.非居民企业境内业务合同备案无章可循。按照我国《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应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此类税收多由境内支付人扣缴,主管税务机关管理的重点是境内扣缴义务人。然而,由于部分境内劳务持续时间短、地点分散,实行税务登记制度增加纳税成本和管理成本,且收效甚微。针对非居民企业税源流动性大、难监管的特点,淮南市曾试行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合同备案制度,即凡在本市与非居民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公司,或其业务相关方,均有义务在合同签订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相关合同、协议,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对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税收监管,增强了非居民企业税源监控的时效性。但是,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合同备案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的支持,仅靠市一级税务机关作出的规定要求,推行起来难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阻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部门间信息共享缺少政策支持。目前淮南市非居民企业外部涉税信息的获取仅仅依靠一种临时性协调机制,并且这种信息的获取没有政策保障,外部信息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性。如有任一业务主管部门不提供或不愿提供相关信息,这种临时性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则将无法维持运转下去。

3.常设机构的劳务时限规定存在漏洞。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中,有的往往钻税法空子,在签订提供境内劳务合同中,将时间限制在六个月以内,从而逃避境内纳税义务。目前对非居民企业提供劳务时间的真实性核查极其困难,若企业不全面、完整、真实地申报境内提供劳务时间,税务部门通常难以认定其申报是否属实。当劳务项目跨地域时,其境内提供劳务时间更加难以掌握,要准确统计其实际在华作业时间更是难上加难。

(二)税源监管基础仍较薄弱

1.户籍登记管理有待加强。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的税收协定,外国企业在我国设立的常设机构,即非居民企业,应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目前在淮南市依法设立常设机构的非居民企业没有一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非居民企业均不愿意主动完成一整套的注册登记程序,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一般均选取方便的指定扣缴程序,即非居民企业不主动登记、申报,由税务机关指定扣缴义务人进行税款扣缴。这种政策设计的初衷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因此,加强和规范非居民企业主动依法注册、登记、申报制度,仍然是当前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重头戏。

2.进口设备项下的安装劳务成为非居民企业税源监管薄弱环节。非居民企业提供的进口设备项下的安装、培训等劳务,是国内设备进口项下经常发生的业务,这类劳务的支付款项一般都随同设备的进口款项一并支付,在外汇管理部

门和外汇专业银行方显示的业务均非贸易项下的付汇,所以银行在付汇时就不需提交税务机关开具的售付汇税收证明,这部分劳务费用就自然而然的脱离了税务机关的实时监管。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国公司来淮提供安装劳务税收情报信息来源面较窄。目前非居民企业来淮提供劳务的税收情报信息仍然是靠上级税务机关提供,或者是从相关监管部门协调获得,而基层税务机关一般认为这部分税源较小,且业务的政策性太强,所以缺乏主动获取该类信息的积极性,国际税源管理人员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二是外国公司来淮提供安装劳务税收管理手段单一。在进口设备项下的安装劳务专项检查中还反映出我市在外国企业来华提供劳务税务管理中过于依赖外国企业和境内企业签订的商业合同,而对合同之外的,如国内企业对进口设备的安装记录等对于常设机构的判定有重要参改价值的信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对常设机构的判定不规范。因此,到目前为止,进口设备项下的安装等劳务费用的税收征收仍是空白。

3.未按要求将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源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CTAIS和纳入统计台帐管理。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源信息存在缺户、少笔、缺项、比对不符等情况。目前,各基层征管单位无论是CTAIS登记,还是专项台帐统计,均无法完整、准确和及时地反映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源信息情况。

(三)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操作不规范

1.常设机构认定不准确。非居民企业为了逃避税收监

管,对同属一个地区或一家服务对象的业务合同,进行化整为零,分项目签订合同,使每个项目的业务开展时都达不到常设机构时间标准,从而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而根据税收协定的通行规则,对同一非居民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相关联或类似的业务项目应合并计算开展境内业务的持续时间。由于基层税务管理人的经验不足,对这样的非居民企业均按照单个项目进行了非常设机构认定,使部分非居民企业逃避了税收管理。在2007年开展的专项检查中,淮南市国税部门彻底清查了该类非居民企业纳税人,发现有问题6户,追缴30多万元税款入库。另外,在常设机构时间的起止计算、月份扣除和不同业务类别的认定上,有的基层税务管理人员还存在把握不准、把未达到常设机构认定标准的境外劳务误认定为常设机构进行征税的个案。

2.适用税率错误。税法规定对非居民企业一律适用33%的税率。经抽查,发现2007年个别基层征收单位对非居民企业常设机构的征税税率适用30%。30%税率只适用境内合资、合作的外商投资企业,省政府免征3%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包含非居民企业。

3.CTAIS系统对现行指定扣缴税收业务不支持,缺少相应的模块。CTAIS(2008)企业所得税申报模块“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中只支持预提所得税(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代扣代缴)项目,在该表中无法填列指定扣缴的常设机构所得税,即税率适用25%的指定扣缴常设机构企业所得税。

目前,为了把这部分非居民企业税款入库,只能用税款换算的方式开具税票,但是税票中“登记注册类型”项却只能填列“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并且税率也无法维护成25%,只能填写10%,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相关政策

1.实行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合同备案制。建议上级税务机关对非居民企业的经济业务合同实行备案制,并将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为合同备案制提供政策支持。在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初期,由外国企业自行或委托境内支付人在合同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将合同或协议要同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帮助其事先控制税收风险,鼓励其自我规范,防止税收流失,通过征纳合作降低税收成本。

2.建立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信息互通机制。建议出台建立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信息共享的内容、时限和责任,采用直接报送、网络传输以及数据库对接等方式,实现各非居民企业经济业务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共同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稳定的信息源。

(二)切实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监管基础工作 1.依法规范户籍管理。对属于从事建筑、安装、承包工程(包括提供工程设计、监督管理、技术咨询、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培训)等相关劳务活动的非居民企业纳税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自行申报纳税或由扣缴义务人扣缴。凡在中国境内提供管理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均应根据我国税法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要每年进行一次清理,切实规范户籍管理。对不能自行申报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及时向工程款或劳务费支付人下达《外国企业所得税指定扣缴义务人通知书》,明确指定项目合同工程款或劳务费支付单位为扣缴义务人,并要求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做好扣税(纳税)工作,认真履行好扣缴和纳税义务。

2.及时、完整、准确地统计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源信息。国税部门要通过多方途径,积极主动获取非居民企业税源资料,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完善CTAIS系统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通过新闻媒体、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重大项目主管单位、大型企业等不同渠道,了解掌握非居民企业税源信息,筛选整理并进行初步调查,摸清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融资贷款单位以及具体项目建设单位、部门和联系人,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具体项目合同签订实施和进展情况,掌握税源项目涉及单位内部相关责任部门(如工程技术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和工作链条关系,以及部门负责人、联系人,建立项目管理台帐,及时登录相关监控内容信息,积极做好各涉税项目的合同资料审核、征免税内容判断,以及常设机构、付款方式、付款金额比例、付款期限

和次数的认定,确认纳税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税基、应纳税额,做好履行协定国居民申请享受协定待遇审批等工作。完善CTAIS中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数据,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中的作用。

3.严格依法认定常设机构。要严格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常设机构设立的起止月份、月份扣除和经济业务开展的时间,均要依协定准确认定和计算,特别对于将一份大合同分割成几个构不成常设机构时间标准的小合同的业务操作,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防止非居民企业规避税收。同时,要认真做好项目全程监控管理和动态控制工作,特别要注意做好按照税收协定对“常设机构”(征收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前提条件)的判定工作。要针对合同履行进度定期走访企业,及时跟踪监控非居民企业从事建筑、安装、承包工程等相关劳务活动情况,了解动态信息,以便准确判断是否达到或超过构成“常设机构”的期限(6个月)条件,对构成常设机构的应及时确定计税依据,通知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履行依法纳税或扣缴税款义务,防止税款流失。

4.堵塞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漏洞。首先,基层税务机关要克服非居民企业税收税源小、难管理的认识误区,将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提高到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国家税收利益、国家形象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不以“税小”而不管,不以“税少”而不征。其次,在强化非居民企业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拓宽获取非居民企业来华提供劳务的税收情报来源渠

道,充分发挥国际税源管理人员源头控管作用,对经常发生购买外国劳务的境内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监控,把来源于境外企业提供劳务的全过程,纳入国际税源管理。为了实现国际税源监控的实时性和自动性,地方政府应牵头或指定牵头部门,加快外部信息交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保障从外管、商务等单位获取源头信息。再次,要丰富税收管理手段,改变目前仅仅依据中外双方的商业合同实施管理的现状,充分收集合同双方的履约资料,如中外双方签字的安装日志和工程验收记录,以及外方人员在中方企业的其他相关活动记录等,为常设机构的判定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依据。

5.尽快升级CTAIS企业所得税申报模块。在CTAIS“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中增加“指定扣缴”项目,即在该报告表的“登记注册类型”中增加“指定扣缴外国企业或港澳台企业常驻机构所得税”项目,使非居民企业税收的指定扣缴业务能在CTAIS中操作运行,以利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

6.统一按适用协定条款和适用税率征税。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的税收协定,对境外企业在我国设立的常设机构的营业利润,从2008年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适用2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税款所属期为2008以前非居民企业税收的追缴,法定适用税率仍为33%,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增加税收收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稳定地财力保障。

淮南市国税局课题组

王文硕 刘 蕾 李恩海 吕惠霞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6

财税[2014]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现就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涉及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并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扣除计税基础后的余额,计算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

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于投资协议生效并办理股权登记手续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的实现。

三、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而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应以非货币性资产的原计税成本为计税基础,加上每年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逐年进行调整。

被投资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的计税基础,应按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四、企业在对外投资5年内转让上述股权或投资收回的,应停止执行递延纳税政策,并就递延期内尚未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在转让股权或投资收回当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一次性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可按本通知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将股权的计税基础一次调整到位。

企业在对外投资5年内注销的,应停止执行递延纳税政策,并就递延期内尚

未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在注销当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一次性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本通知所称非货币性资产,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本通知所称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限于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设立新的居民企业,或将非货币性资产注入现存的居民企业。

六、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等文件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也可选择按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执行。

七、本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本通知发布前尚未处理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本通知执行。

财政部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 篇7

关键词: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研究

一、引言

关于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 我国很早就制定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系统的分析了股权转让所得税的性质、计算方法、交税方法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经营日趋国际化, 母公司注册于避税地, 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如何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进行界定, 转让收益的确定, 企业股权转让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涉及税收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相互博弈。下面就具体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相关问题说明

对于目前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时该如何课征所得税, 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税务实践中需要完善非居民税收政策和征管实践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的问题, 同时也是外资企业合理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重要保证。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 将影响到外商在我国的投资, 也是我国税务机关防止境外企业逃避我国纳税义务, 减少税收流失风险。例如:对于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确认及税率问题, 汇率变动影响股权转让所得问题, 合理确定关联交易涉及股权转让价方法问题, “外—外模式”境外股权转让和间接转让股权的征管问题, 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 非居民企业和外籍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税收政策不同问题, 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等。不仅如此, 围绕着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的所得税问题, 还就税法的理论问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各外资企业应如何理解并适用股权转让的所得税规则?现行的外资企业股权转让所得额的确认规则是否本身就不完善?是否对在判断应税交易是否要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使税法理论更加完善。

(一) 外商企业投资股权转让转让所得确认及税率问题

股权转让所得是股权转让价和股权成本价之间的差额。如被投资企业有未能分配的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 股权转让人随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 不得从股权转让价中扣除。为了降低税负, 企业在实际进行股权转让时, 可以考虑对有关留存收益先进行分配, 在按照分配以后的股权作价转让。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实际征收率为10%。

(二) 汇率变动影响股权转让所得问题

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 以非居民企业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投资时或向原投资方购买该股权时的币种计算股权转让价和股权成本价。

非居民企业转让境内股权转让所得计算方法:美国某公司2006年1月投资100万美元, 在境内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投资资本到账当天的美元汇率为8.27。2010年1月, 该美国公司将拥有的该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国公司, 转让价款为827万人民币, 于2010年1月15日支付。当天美元兑人民币汇报为6.81人民币。827÷6.81=121.44万折算为人民币的股权转让所得 (121.44-100) *6.81*10%=14.6万元。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投资期间人民币升值了, 而投资者收到的人民币可以换取更多的美元, 股权转让所得中还包括了人民币升值收益, 并入到股权转让所得中纳税。相应的如人民币贬值, 则相应减少转让所得。因此为了降低税负, 非居民企业在投资国内外商投资企业时, 以什么币种投资是一门学问, 因为股权转让得到的人民币是相同, 汇率变动造成的股权转让所得就会增减变动。

(三) 合理确定关联交易涉及股权转让价的方法问题

非居民企业向其关联方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 其转让价格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 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

不管内-外、外-内、外-外、间接转让何种模式下, 在实际操作中, 通常情况下股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在目标企业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价值, 以资产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来判定。

根据《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试行) 》,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收益法计算公式为: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企业价值-付息债务, 企业价值=经营性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溢余资产价值。

由于各种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假设前提, 如何合理利用资产评估报告或其他中介机构报告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以资产评估理论和经济等价交换规律为依据合理确定关联交易涉及股权转让价。

(四) “外—外模式”境外股权转让和间接转让股权的征管问题

外—外模式:两个非居民企业转让居民企业的股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条规定, 股权转让所得是否纳税关键是要看目标企业是否在中国境内, 因此虽然是两个非居民企业之间的交易, 但是由于标的股权是中国的居民企业, 因此中国当局具有税收管辖权。

境外投资方 (实际控制方) 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 如果被转让的境外控股公司所在国 (地区) 实际税负低于12.5%或者对其居民境外所得不征所得税的, 应自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 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资料。

由于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避税安排, 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经济实质直接在税收上否定境外公司的存在。

两个非居民企业之间的交易, 由于取得收入的一方与支付价款的一方均在境外, 难题在于税收征管问题如何能够实现税款入库呢?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 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 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审核时, 不仅要认真审核合同, 还要认真审核与股权转让相关的资金流动情况, 即相关的银行单据证明。同时, 对金额较大、有疑点的股权转让交易, 也要利用国际税收专项情报交换手段, 对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之间或非居民企业之间来源于中国境内股权转让收益的国际偷逃税问题进行联手防范和打击。

(五) 非居民企业和外籍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税收政策不同问题

根据新的所得税规定对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我国境内企业的2008年开始的股息、红利所得予以征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1994]20号) , 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投资者身份的不同对外国投资者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同一类型所得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 造成了部分外国投资者利用当前的政策漏洞进行股权转让税收筹划, 将其身份由非居民企业转为个人。

(六) 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 (国税发【2008】23号) 第三条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 2008年后, 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性质或经营期发生变化, 导致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条件的, 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补缴其此前 (包括在优惠过渡期内) 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各主管税务机关在每年对这类企业进行汇算清缴时, 应对其经营业务内容和经营期限等变化情况进行审核。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低于10年方可享受税收优惠, 不足10年内如果外资撤资的, 需要补缴此前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 10年经营期是实际经营期, 不包括停业期间。

总之, 对外资企业的非居民企业股东在将其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时需要关注和分析的问题还有很多,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要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避免我国税收损失风险的发生。一旦外资企业股权发生任何变化, 外资企业有责任提醒并督促股权的购买方及时申报并交纳应代扣的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款。

参考文献

[1]刘松青, 文明刚,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 2007 (7) 上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698号)

上海非沪籍居民购房须缴5年社保 篇8

廊坊非本地户籍限购1套房

河北省廊坊市政府4月1日晚间公布了《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九项措施稳定环京区域房价。

内容包括实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且购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意见提出要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严禁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等从事首付贷、过桥贷、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此外,将盘活存量土地,加大棚改力度,增加住房供给。加快存量土地开发建设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严格控制高档住宅开发。

四川待开发商用地可经审批转为商品住宅用地

3月25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内容包括已全部缴清土地出让金的待开发商业用地,可经审批转型为商品住宅用地。按照四川此次制定的政策,已全部缴清土地出让金的待开发商业用地,可根据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在符合规划和有关规定条件下,经审批转型为商品住宅用地,重新核定出让价款;已建在建的商业用房在不改变其他规划条件的前提下,经法定程序批准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可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用于教育培训、幼儿园、文化、旅游等经营性、公益性用途。

广州今年计划推84宗地

3月31日上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就2016年广州市经营性用地供地计划举行发布会。据悉,此次发布会吸引了70多家房企参与。

广州今年计划推84宗地,其中,居住地27宗,商业地57宗。按总量来看,比去年略有增长,达17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居住用地将供应330公顷左右,中心城区是146公顷;商业供应386公顷,中心城区271公顷,占比70%左右。按区域来看,海珠区域主要以琶洲商地为主;荔湾区域仍然是广钢继续挑大梁;天河区域主要集中在广氮、燕塘附近;番禺今年推地的重点则为汉溪和南站。发布会上,重点推介地块包括:珠江新城A4-3地块、燕塘地块三、海珠万宝冰箱厂地块、橡胶一厂地块等。

深圳二套房首付四成

3月25日,距离上海新政发布13个小时,广东省深圳人民政府继而发布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对购房人家庭名下在深圳市无房且近2年内无住房贷款记录的,贷款首付比例仍继续执行最低3成;对购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无房但近2年内有住房贷款记录的或在深圳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结清相应住房贷款的,贷款首付比例执行最低4成。意见提出,深圳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深圳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

江苏加强首付贷审查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官网发布《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规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促进住房金融健康发展的通知》,支持居民家庭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防范个人住房贷款的金融风险。

《通知》要求,对通过房地产中介公司、互联网平台、小贷公司等非银行渠道筹集首付款的客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对存在“首付分期”、“零首付”等促销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经发现即中止或从严控制合作关系。要对存量住房贷款进行排查,主动把控贷款中“首付贷”的风险。

南京 6宗地收金93亿

3月18日,南京迎来猴年的首场土拍,共有来自城北、江浦、六合和江宁的6宗土地走上拍卖席,总起始价达43.11亿元,合计出让面积22.5万平方米。

对于二线热土的觊觎,让40余家房企齐聚金陵。最终,该6宗地收金92.75亿元,城北和江北单价地王纪录相继被刷新。

报名参与该地块竞拍的企业多达23家,其中不乏保利、融创、华润、招商等实力强劲的大鳄。从1月份开始,南京已经诞生了6个地王,地价对于房价的推高正一步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南京房价环比涨幅达2.7%,超越北京和广州。

厦门 21亿挂牌同安区一商住地引关注

福建省厦门国土局3月30日公布,拟于4月22日出让同安新城的2016TP02地块,该地块是厦门2016年出让的首幅商住地,也是同安区首幅起拍楼面价破万的商住地。

该地块土地面积8.34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起拍价21.74亿元,起拍楼面价10352.38元/平方米,与截至目前同安地王楼面价10381.5元/平方米仅差29.22元。

上一篇:qq朋友经典名言下一篇:值班员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