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精选12篇)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1

欧阳明

(浙江省丽水市龙门实验中学323010)

[中图分类号]G6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2-0046

作为人类交际主要方式之一的书面语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凭此崭露头角:“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其诗风或浪漫,或婉约,或铮铮铁骨,或气势恢弘,个性化语言的轻松驾驭,无不令人拍手称快。当然,刚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与之无法比拟,但这些名士伟人的个性张扬却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适合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它是学习写作其它文体的基础,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因此,记叙文写作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如何精心雕琢习作园地中的这珍“瑰宝”,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1、真实是根本。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本人一方面予以抑制,另一方面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的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在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后面,有一条小水沟,由于多年无人清理,那里杂草丛生,是螃蟹繁殖、生长的好场所。也不知是谁发现了,开学没几周,每到星期天,我们几个班友便结伴到这里来捉螃蟹……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本人极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回家选择一部精彩电视剧,在看中知晓剧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正面接触,然后再召开一个座谈会,小组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述说,让学生作文做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二、“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结合课文,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学生便容易接受,学得也就轻松。于是乎《童年忆趣》这篇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妙处横生。

为了使学生写出具有立意标新、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文章来,本人不仅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亲自写一些下水文章,让学生去模仿,当然此举不是叫他们去抄袭,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学生

更好地去创造,创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新作品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吸取间接经验。凡同学间发现有创新的文章,都拿到作文课上来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多方面吸收。

3、描写是技巧。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八月十五,一个让我难以忘却的日子。清晨,在和煦的微风中,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好香啊!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我循香望去,只见学校跑道两旁十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上绽放着耀眼的小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过了叶子:嫩黄的、雪白的、褐色的布满枝大。由于小作者表达了母亲因长年在外做生意,今日全家团聚这一中心,因此开头这段描写衬托了人物兴奋的心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把全文的“乐”渲染出来。为了指导学生提高描写水平,我常利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通过学生的口述、补充、筛选而运用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准确细腻的描绘,老师同时将学生对事物或过程的描述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做法,将过去一人作文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作文,寓教于乐,寓描写于讨论,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抒情是灵魂。

4、“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②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作文教学成功人士任小艾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 》时,一段录音录相本人至今记忆犹新,大致内容如下:任老师指导学生作文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而是

带领全班学生亲临体验。她精心组织了一次登飞机活动。由于是第一次登陆飞机,所以同学们都很紧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种,但是同学们个个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飞机安全着陆时,有一位同学突发感想,以至于他在作文最后写到:“高悬天空不如脚踏实地。”此点睛之笔,可谓水到渠成,是真情的自然吐露。如果没有亲身体验,绝对是点不出这样绝妙的龙睛来。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同样写《母亲》这篇文章,境况不同,情感的流露就完全不同。

有母爱的同学们大多写一些顼碎之事,认为母亲是那样的平凡,母爱是那样的普通,然而对失去母爱的人却不是这样的。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苏州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此段描写将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盼望妈妈回来的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将一对被母爱遗忘的孩子思盼的情景展现得活灵活现。我们似乎看到那对孩子整天倚着门口,盼望妈妈归来的情景,真可谓情深意切,摧人泪下。

综上所述,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如同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真实是其土壤,新颖是其造型,描写是其色泽,抒情是其神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真情呵护,定能将习作园地中的这匹“马踏飞燕”雕琢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适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来。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2

当然, 刚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与之无法比拟, 但这些名人的个性张扬却值得我们借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 而且适合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 它是学习写作其他文体的基础, 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 意义深远。因此, 记叙文写作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如何精心雕琢作文园地中的这枚“瑰宝”, 我浅谈以下见解:

一、真实是根本

真实, 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不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 就怎样说、怎样写, 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 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 也是做人的准则。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我爱我家》六十多位同学写实的寥寥无几, 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 我们一方面应予以抑制, 另一方面要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的作者。在作文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 应极力创造有利条件, 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 做到胸有成“竹”, 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书》。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部精彩的书, 在看中知晓书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充分准备, 先要求大家上台述说, 让学生作文做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 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 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二、“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如果已用过多次的材料, 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 如果学生仍套用, 即使感情很真挚, 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课文《驿路梨花》一课, 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 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 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 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 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结合课文, 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 学生便容易接受, 学得也就轻松。再加以适当的练习如《童年忆趣》使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 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 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 妙处横生。

三、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 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 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 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学生作文不生动, 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 叙述的成分占大多数, 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 没有抓住其特点, 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要使描写成功, 必须抓住特点, 围绕中心, 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课文《羚羊木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仅打了个寒颤。”运用环境描写恰当地用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心情的哀伤, 寓描写于议论。这样, 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篇3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第一,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 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张晨同学,在描写数学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課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 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 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 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方法指导 篇4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

1.扣紧主题,选材合理

文章再好,写跑题也是一分不值,中学阶段,尤其到了高中材料作文成为了主流,虽然说有了一定的选题、选材空间,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很多学生都曾进过“跑题”的误区。其实,很多学生一开始还围绕着主题写,写着写着兴致一来,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写了,越写越偏离主题,最后拉都拉不回来。

2.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在列作文提纲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各段的详略,如何事事详述不仅字数过多,而且突出不了重点,如果事事都一笔带过,容易写成流水账。因此,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比例平衡,又能突出主题。比如:详写的时候,把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表情、语态都做描写,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3.真情实感,起承转合

记叙文一定要有情感表达,不能单纯的写“我好郁闷”“我好开心”,这种表达反而打动不了读者,很多人被朱自清的《背影》所打动,原因就是《背影》是真情的流露,父子间的真情实感打动了千万读者。文章并不仅仅是父亲爱孩子这么简单,而是有起伏、变化,对于情感细节的处理会让文章更丰富、人物形象更立体。

4,少写对话,多写故事

如果一篇文章总是“他说怎样怎样”“我说如何如何”就变成了剧本,记叙文更多的是对事情的叙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故事发展总是要有人交流,但是,在文章中如果照搬,就会让文章的色彩大打折扣。当然这点不能绝对化,精彩的对话也会提升文章的质量,所以,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酌情处理。

语文成绩的三大技巧

第一,提高阅读能力

1、善于用模板

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首先要清楚文章的结构、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归纳段落大意的常用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记叙文:叙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抒发了/流露出……之情。

说明文:通过对人物/景物/物品等的描写,表达了/刻画了/抒发了……之情。

议论文:通过对……的议论/评论,意在说明……道理;通过……写作手法,来阐述……道理;通过……例子,来佐证……观点。

2、审清题干

很多学生容易审题不清,这在语文考试中常常会遇到,其中,一大部分同学是因为只读一遍题干就草草作答,所以,题干一定要多读几遍。

当然,语文考试中题干也会给我们一些提示,大家一定要善于抓住这点,确定答题思路,比如:描写某种物品的特性时,可以拿另一种物品来对比、衬托,这样就能很好的契合题意。

第二,提高写作能力

1、列提纲:要养成写作前,构思、列提纲的习惯。考场上,因为时间紧,很多学生不列提纲,这样写作文,只会让作文无结构、无思想、无主题,这种“三无作文”怎么能拿高分呢?因此,不论时间多紧,都要构建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大体结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引起共鸣。

2、会仿写:仿写并非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被仿对象文章的思想脉络、写作手法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仿写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模仿动物行走、模仿某一部电影、模仿某一个人,其目的就是锤炼自己的表演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仿写就是这一个道理,因此,对于仿写大家一定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能嗤之以鼻。

3、勤练笔:“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每天坚持一篇高质量日记,积累下来,一定能有效提升写作水平,可是,谁能坚持这样做呢?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写日记,因此,作文好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所以,勤练是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

第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阅读、写作等综合水平的体现,平时学校里的演讲、国旗下讲话、朗读比赛,都在有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除了要积极参与这类活动以外,还要多留意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社评等,这样在不断的积累中,就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中学记叙文写作序列研究总结 篇5

我校自2011年9月获得《记叙文写作序列研究》课题立项以来,高度重视,积极筹措,精心探索,大力践行,不断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个个把课题放在心上,“捧着一颗心来”一路颠簸,一路欢歌。在且歌且行的路上,踩下圈圈足迹,洒下滴滴汗水,收获粒粒果实。现采撷几枚甘果供大家品尝。

一、在教材的后花园中采摘新鲜的花朵,让学生找到可靠的依托。

有人说,教材是学生作文的后花园,我很赞同。曾几何时,我们一提到作文,好像就没有教材的事了,就该作文“单打独斗”了。其实,教材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那些精挑细选的课文都承载着多味的养料。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从教材中挖掘,探讨,把一些经典的文段,作为写作的典范,加强诵读体味,或者进行仿写,改写。实验中,我让学生模仿教材课文,从一词一句一段一篇上去下手。模拟优美词句。书中不乏有运用多种修辞的句子,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夸张等,别放过它们,抓住契机,让学生熟读之,再进行模写;书中常有妙语连珠的美句,让学生运用成语,调兵遣将,组合新句子;书中还有运用巧妙句式表达的语句,立即套用格式,生出孪生姐妹。仿写从形似,神似上规范训练。课内课外,处处留心,及时“山寨”,推陈出新。模写多了,下笔时就会文采飞扬。模拟精彩段落。一个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段,如果写的是春景,我就写夏景、秋景、冬景。运用其写作特色,另选物象,进行描绘。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描写段,它抓住了景物特征,选择了多种动植物,写作极有层次。就让学生先走进百草园欣赏,再走出百草园畅想。先欣赏,再模仿,运用此笔法描绘出另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草园”。一个成功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段,学生揣摩领会其妙之后,也运用此法,选择“模特儿”,给她写活。模拟经典篇章。依据有些课文的特色,依葫芦画瓢。比如学了托物言志的文章,就让学生自选物象,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再如有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的,对比方法写的,借景抒情写的;欲扬先抑写的,倒叙、顺叙、插叙写的,书信体、小标题式、对话式写的,等等,及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各种方法,各种文体模写,既有助于进一步消化课文内容,又有利于掌握方法,创作新篇。

二、在组员不断的磨课中打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享受习作的过程。

课堂是试验田,是主阵地,因此,究竟怎样用好课堂上有效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在“磨课”活动中不断摸索。例如:杨志勤老师主讲《托物言志文章的写法》,荟萃了大量托物言志的古诗句、古文、歌词、散文、自己日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感知,加深学生对托物言志文章的写法理解,并以顺口溜形式帮助学生加固记忆:“明确物与志,找到相似处;选好切入点,细致做描述;草木本无情,修辞来弥补;情由景中生,志从物里出;托物以言志,蕴味无穷足。”学生在充分感知写法之后,看图片口头作文,最后选择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动笔写作。本节课区教研员刘老师亲临指导,课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说课评课。有专家的高屋建瓴的引领,研讨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章陈黎老师主讲《与鸟为邻》学习汇报课,并主讲《外貌描写展现人物风采》,不管是以物为主题,还是以写法为主题,均选取一个“突破口”,给学生有效的作文方法指导。梁立国老师主讲《你说语言描写,我也说语言描写》,拿鲜活的生活语言为例子,把学生逗得乐呵呵的,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多彩,从而留意生活,并用最真实精妙的语言抒写生活。年青教师在参加市里作文研讨课后,讲授了《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妙笔写人》、《精雕细刻绘缺陷》等专题课,课后由课题组教师说课评课。类似于此的“磨课”活动,我们不间断地进行着,改变了以往学生写写写,教师改改改,却不注重从细处着眼的做法。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面目可憎,知道写起来该注意的“山路十八弯”。

三、在网络丰富的资源里搜寻相关“微点”,让学生拥有饱满的感知。

记叙文序列写作研究,就是要一改过去盲目地笼统地写作方式,从细处着眼,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化粗为细,花面为点,由点及面,像厨师大鸡蛋——各个击破。为了让“点”不是“点”,我们搜集大量的“支撑点”:凡是相关相似的,只要被发现,都被统统的收入囊中。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材料中,感知感知再感知,从而对任何一个“微点”的认知都是具体的鲜活的厚实的,自己写起来才会是细腻的有血的有肉的。比如在设计《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教学时,选取“海量”的例子:诗词中的“红掌拨清波”中“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僧敲月下门”中“敲”等;歌词里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吼”“闯”等;中小学课文里的,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武松打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双喜阿发开大船,少年闰土刺猹、捕鸟,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父亲爬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海燕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鲁迅踏扁弟弟的风筝等等。然后再选取课外的,学生习作也选,好像那样更贴近孩子。这样,每选取一个“点”,我们就像攻占碉堡一样,机关枪,手榴弹,爆破筒等,一起猛攻猛打。每一个序列的教学设计,都立足于广纳博搜,极大地刺激孩子们的视觉,开阔他们的眼界,满足他们的欲望。

四、在书香无声的浸润下汲取丰厚的养分,让学生找到无穷的活水。

对学生某一个点的训练,只是“局部战争”,没有这一“战”,学生很容易迷失在广阔的 “战场”;而仅仅徘徊于此也就看不见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景观。精巧的设计,奇妙的构思,还需要阅读完整优美的华章。我们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室,读他们喜欢的文章,抄他们喜欢的文字,写他们心灵的感悟。我们给学生固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书海中徜徉。“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是也。

五、从学生得意的作品中挑选美的篇章,让学生找到展示的快乐。

做课题,我们不仅要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得注重中间的环节。我们走一个阶段,就把学生写过的作品拿出来晒。一方面,我们把精选的文章以展板的形式展出,让它们见见“阳光”,任由大家评头论足;另一方面,我们将优秀习作以杂志的形式印发,让它们成为学生手中的宝。展板展示的文字多为学生的手写体,目的是让学生秀文字的同时也秀秀书法;杂志就“正规”一些,文字由老师或家长或学生自己打印出来,页面空白处插入喜欢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我们将它们荟萃编排,最后油印,装订,发放,传阅。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是实验老师在唱主角戏,渐渐地,作品的评选,页面的设计,卷首语的抒写,都由学生“一手遮天”,学生是作者、编者、读者、评者,甭提“翻身做主人”的他们有多自豪多快乐了。

六、在大家齐心的努力下积累实验的材料,让师生留下成长的印迹。

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 篇6

一人, , 一个不具备作文能力或作文能力较差在生活中是会碰到很多麻烦和不便的。笔○的○浅探索之后者经历了, 现将自己训练记叙文写作的经验概○较长时间的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谈一括如下、, 向同行就教。○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初生活是创作的活则是写作的前提。怎样源泉, 观察生活呢而观察生活?、作家艾○熟悉生○中“要练习我们的眼睛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 同志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记和的了观语表察句情、。生声活练调的习和要我他领们的:的一特耳是殊朵要用, 看语善, 。于二”听这是取精要别炼听。人地讲概话括○○○叙初中学生童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趣未泯, 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好奇心强, 富于激情, ○○文的候, 一切对一, 切都感到很新鲜特别是很想了解老, 师和同学。很想尽快了抓住他○解学校○写教师作为观察对象们的这一心理特点, 。提出如下的观察要求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第课○○作一着察。, 打观第扮察、二要, 表要全情抓面以。住及对人平老物时师的的的特年征言。龄行、人等性物均别的、要外体仔貌型细、、观衣性○○○训格、感情各不相同, 只有抓住观察对象在这些○○练的独特体貌或个性方面的与众不同之。第处, 三, 观察要细致才能在作文时表。要发现现出人○

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观察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观察笔记。写作之前, 我再次强调描写作不要求面面俱到, 必须突出人物特征, 通过指导,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描写生动逼真。

二、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在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 我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 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较为深刻的, 写作时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 能写得真实自然, 生动形象。

日常生活中,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 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 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 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作法如下。

第一, 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 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 才可以省略其中的某一个或两个。

第二, 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人物。在写以人物刻画为主的记叙文时, 学生往往对人物的外貌、衣着等描写较多, 而对用人物自身的言行来描写人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描写方法欠当, 因而写出的人物形象不丰满。为此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强训练。首先, 告诉学生, 要使作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 必须用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刻画人物, 而不是依靠作者给人物附加一些褒贬之词。写人物的说话, 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 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而不管是语言描写, 还是动作描写, 都要

○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 否则就

○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写作前, 我强调写人物说话、做事,

○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我表演。学生不要像纪

○录片中的解说员一味地介绍。

○三、指导学生“布好局, 谋好篇”

○1.要巧设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 一眼见底。已故作家周立波澄○○先生在《关于小小说创作的一些问题》中指迈○出:“故事得有曲折, 文字贵有波澜。”诚然, 行县○文贵有变化, 文章的结构应该打破老一套, 力老城中学○○○○避的通中”平文讯, 》章铺作采, 直为作用叙范, 者“。文日终如送夜于有到”盼, 《一“望作我篇自文的题己通一为的“讯篇作我》作编文终文辑能于被部被盼老《去到师作了了看文”, 李海○○于畅是无, 阻“我地情接不着自写禁出地自想己笑愿”望。的但实作现者, 并而没是有顺安萍○排了情节的“低谷○下来, “都没有我的”名字”———每, “喜悦已不知去向一期《作文通讯》发,

○代替它的是一大串的失望”。时而“山穷水

○复”, 时而“柳暗花明”, 文章最后写到, 又一期

○《作文通讯》发下来了, “我”的作文终于被采

○用了。至此, 点明了“我终于盼到了”这一中心

○题意, 文章峰回路转, 曲折多姿。当然, 行文的

○波澜曲折不只是表现为情节的安排, 还表现

在叙述的方式 (如“插叙”等) 和对人物事件的

抑扬以及叙述的详略等方面。

2.巧设悬念。设置悬念, 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常常表现为叙述方式的运用, 作为写作技巧, 它总是由起悬、垫悬、释悬三个环节构成, 而这三个环节各自又有其特殊要求。如有一篇题为“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的文章, 文章在开头设下了疑团———家中收到一封由广州奶奶家发来的“全家速归”的“加急电报”, 因而全家人“发了愣”, 文中极力铺陈全家人一路行程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结尾揭开谜底———奶奶打破了传统观念, “想通了”要与“张大伯”喜结良缘, 于是“我们大伙一听都乐坏了”。这一“惊”一“喜”, 先“惊”后“喜”, 结构精巧, 引人入胜。当然, 悬念的设置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也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设置悬念, 我们切不可故弄玄虚, 生搬硬套。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7

摘 要:作文是最富个性的创造活动,其中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和情感,本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然而,现在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语言雷同,内容贫乏,缺乏个性等问题,能反映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的文章寥若晨星。《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强调作文要有个性化,为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制定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因而,个性化作文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学作文缺失个性的原因,同时探讨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 个性化 人文性 个性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我国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个性的发展。作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表现其特有的个性化。而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作文更应该是充满个性化的。然而在我国,中学生的作文篇篇好似孪生一般,在他们的作文里看不到“个性”二字,我们看到的只是空具形体的无生命的“物品”,它的灵魂和思想早已随“风”而去。概括起来,中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1 内容虚

¬“虚”,就是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总是在固定的框架里填上完全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虚假的情节或是材料。如,有个学生在《坚韧》这篇文章里就写到:80岁的老爷爷天天去健身房健身,70岁的老奶奶学外语……这些内容显然失实。有的初中生一写到自己,就把自己描绘成缺胳臂断腿的残疾人,或失去父母的孤儿……希望用这些虚假的、悲惨的故事来打动别人。还有的学生一写到正面形象,就是公共汽车上让座,拾物归还失主,救援落难人……这些虚假的情节,不仅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写出来,还让人感到虚假与俗套。

1.2 感情假

“假”,就是作文思想感情的“假”。题材雷同,主题思想相似,思维方式趋同化。作文不是学生自主地真实地表达,而是为了应付或符合教师的要求而编造的假话、空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缺少自己独特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谈不上有个性和创造性了。正如韩军在《反对伪圣化》中所描述的:“写春松,必然联想先烈;写石子,必然想到解放军。”许多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写的事情本来很普遍,但在文章的结尾,往往要抒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光荣感,歌颂世界的美好,歌颂祖国,歌颂奉献精神等等,总认为文章结尾要抒段情才算完整,这情抒得是否与文章内容相符合,抒的情是否是真情实感就不去考虑了。

1.3 色彩俗

“俗”,就是作文给人一副老面孔,不能给人以新颖之感,让人一看就生厌。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结构布局的安排上机械呆板,表现手法上不够灵活多样。许多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方式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违背了写作的规律、扭曲文章的本来面目。我们可以抽查天南地北,城市乡村的学生作文,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相当数量的作文,从谋篇布局,到语词的选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你很难见到有个性的文章。千万个不同的大脑,却有着大体一样的精神套路、言语格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有:

第一,历史文化的长期误读。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其中有些思想观念却被人们长期误读。最为典型的是“中庸”思想:真正中庸是“和而不同”,而我们却误读为“同而不和”。人们墨守成规,明哲保身,收敛个性。这种思想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身上仍时有体现,如,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为稳妥起见,多是要求学生大量的背诵范文,然后划定框架,让学生按框架行文。这样,学生作文时便按图索骥地将内容填入特定的框格内,不求创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便被框在一种在特定的模式内,而没有再求新的可能了,个性从此远离。

第二,学科性质的片面认识。当前,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明确地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作文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综合体现。然而作文教学却因长期受“工具性”深深的烙上了“功利主义”的印痕,作文的终极目标就是分数,教师重视的是技法的训练而排斥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的人文性。正因为对人文性的漠视,以至于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模式化套路化的阶段,而没有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第三,写作素材的缺失。中学作文个性缺失,主要还在于学生被沉重的学习任务所扰,无暇进行阅读和课外练笔,更没有机会深入社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这就使学生失去了积累素材的途径,丧失了自我思考与体验的机会。而作文不只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观念形态的活动过程。在这一种动态过程中,学生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考并借助于语言把个人的思想记录下来,而形成文章。有的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虽然他们也讲创新,可只在文法指导上下工夫,只讲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而忽略了韩愈所说的“养其根、加其膏”的工夫。

第四,统一步调的作文训练。从应试的需要出发,许多学校在作文训练中要求统一步调。这步调就是命题者的“思维定势”、阅卷人的“喜好憎恶”。毕业班把关的语文教师必须是猜题押题的行家里手,他们从命题和阅卷中悟出的道理就是要统一“步调”。学生作文也就在这所谓的步调一致中渐渐地丢掉了“自我”。

2 个性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中学生作文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善这一现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转变教育观念——解决“为何写”

首先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做一个转变。重视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的人文性,而不应该因为考试就重视技法的训练。与此同时要明确教师不仅是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诚然,帮助他们通过高考迈上人生的一个重要台阶更是其使命之一,但是不能把教师的使命仅仅定位于此,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体验内心情感,并重视和尊重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见解,形成自己独特个性,这才是最重要的。因而要抛弃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抛弃要求学生写中规中矩的模式作文的做法,鼓励学生写个性作文。

2.2 体验生活,培养主体意识——解决“写什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现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朱熹说的“问渠那得请如许,为有源活水来。”也是这个道理。因而针对学生没有写作素材的现象,教师要进行引导其体验生活。其实在生活中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见山花如火,百鸟如潮,能感受到生命的躁动;见风扫落叶,雨洒梧桐,会感受到凄凉和惆怅;在疾风暴雨中能感受到强烈的抗挣和拼搏,在丝丝春雨中能感受到爱的温存。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它,用手去感受它,用心去探索它。这样,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

2.3 以读促写,以情促写——解决“如何写”

2.3.1 以读促写

語文教学离不开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可以起到填补读者的生活空白,增加人生经验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文化的素养,学习运用语文技巧等。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内化与发展的阅读过程,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理,生动活泼,且富有感染力,作文过程便富于创造性。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鼓励学生课外广阅读,写读书笔记,更主要是扎根课本。积累《陌上桑》让学生学习了侧面描写;阅读《变色龙》让学生理解了细节刻画;欣赏《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了解了肖像描写的作用,品味《芦花荡》认识了景物烘托的妙处……有了语言积累,学生习作才能做到语言新。

2.3.2 以情促写

作文本应该是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心灵自由自在的翱翔。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言:“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要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受去写作,不要过多地进入文章结构游离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度地观察,多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从民族、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来感知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引发爱憎情绪,逐步发展成写作的激情。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各种情绪,引导学生积累感情,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制造契机,促使学生情感爆发,如“骨哽在喉,不吐不快”,顺利完成写作活动。

2.4 改变评价方式——实施“改后写”

所谓“改后写”是指通题作文两次练写。学生作文时,老师不加指导。任凭学生根据自己对文题或话题的理解,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作文后,及时批改,或面批或书面批或学生互批,教师及时做好记录,然后教师进行评讲,指出这次作文的不足(倾向性的问题集体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个别性的问题个别解决),让学生“二次作文”。写好后,再批改评讲,看看上次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又涌现了哪些好词佳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提不同的要求。通过这样“写—批—评—再写”的循环训练,通过多元的评价措施,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写,主动去挖掘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来写,写出自己的个性色彩。

这些措施是针对当前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的缺乏个性化的现象而提出的,这只是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方面。在作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还应从多方面进行。中学作文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基础与提高、求实与创新、作文与做人、张扬个性与体现正确价值观以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这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小学管理[J].美国基础教育.1999,(2).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8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作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很多学生存在着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处落笔,把写作当做是一种负担。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进行周记训练,诱发学生素材积累的兴趣

魏书生曾将学生的日记形象地称为“道德长跑”或“心灵的闪动”,经过在日常教学中的摸索和实践,周记的确有类似的功效。在周记中,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乃至各种感受、体会、心情记录下来;也可以在尽情地宣泄生活的酸甜苦辣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自由的诉说喜怒哀乐中训练表达能力,坚持下来,那将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也将成为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的周记应体现“真实”、“有趣”和“自然”的原则,为作文写作积累丰厚的素材。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可以将写作角度、写作目标和写作素材进行归类。如配合记叙文教学,可以安排学生写一些纪实系列、美景系列、感悟系列的文章,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配合说明文教学,可以安排名胜古迹、家乡风貌、居室特点等多种写作角度让学生练笔;还可以配合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安排名人名事、警句摘抄、时事评论等角度和题材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的内容、崭新的角度、灵活的形式,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无障碍表达”的愉快。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把周记视为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倾诉对象和一方独抒心灵的情感田园,并且在这块充满乐趣的园地里,放飞天性,在获得创作灵感的过程中培养起写作兴趣。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学生写作时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大部分作文写得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三、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仿写中应鼓励学生不要过多受原文的限制,而应在原文的启发下力求突破和创新,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拓宽思维界域,这样才会把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四、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到自尊心很强,采取激励措施,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的措施有多种,如经常进行作文评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设名次和奖级,进步快的合作文有特色的,都分别给与奖励,最后把班上的佳作张贴在“作文专栏”,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这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与日俱增。实践表明,讲评作文同样也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作文的方式要有所创新,可以是教师讲评,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内互评;可以全批、眉批,也可以面批。但应该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何种评阅形式,都要注意用激励性语言,这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文章的畏难情绪,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评语不仅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同时也要用真情对学生进行鼓励。讲评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专利,也是全班学生互相激励即每个学生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鉴赏、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每组都将评语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同时还要将评阅人姓名签上,这样,写、评双方都能做到态度认真、评价谨慎。学生的评语往往比较全面、具体,有的学生能够提出几套修改方案,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智慧。可见,讲评作文既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是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以便吸取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在兴趣培养中体味创作的快乐。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来注上批语并提到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见到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感到很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写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努力。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9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范文: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浅谈中职记叙文写作的结尾技巧 篇10

在写作中,我们往往强调“风头——猪肚——豹尾”。“豹尾”,即能给人以强烈阅读冲击力的精彩文字,简洁且有力。记叙文尤其需要一个美而有力的结尾。好的结尾或戛然而止,余韵悠长;或首尾圆合,气脉流贯;或峰回路转后,豁然开朗;或曲折含蓄后,抖出包袱等等。结尾的方法林林总总,各有奇妙。我们在写结尾时,必须从全局来考虑,以求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给文章再增“亮色”,再留精彩,收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效果,开拓出更大的审美空间来。那么,写好记叙文的结尾有些什么技巧可言呢?我归纳出四种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峰回路转,出人意料”法

这种方法是指文章在叙述到结局的时候突然逆转,出人意料,让人感觉这样的结局似乎背离了原本的行文思路,但马上又能使人在吃惊之余领悟到其中的深长意蕴。

我们来看优秀作文《如此常识》。此文是这样展开叙述的: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分别带领他们。原先厂里给小李安排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可不知为什么,小李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严格要求小王,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相反,小李每天跟着师傅徐科长应酬交际,技术没学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问小李这是为什么,小李告诉小王,有人脉才有前途,并拍拍小王的肩膀说:“这是常识,懂吗?”小王回去和张师傅交流,张师傅却说:“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最后的结尾是: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凝神深思,终能品味出按照“如此常识”行事的人,最终不会有好前途的道理。文章峰回路转,曲折生动,构思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二、“提炼升华,蕴含哲理”法

如有一篇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话的寓意作文。我们来看一篇满分作文:

心 雨

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

——题记

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瘦小的身躯独自支撑整个家。几亩玉米地不足以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因此,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

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青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

似水流年,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去看看庄稼的长势。在一个静谧的晚上,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传来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

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

后记:宽阔的臂膀担不起岁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记的也只能先跨过去,然后在某个人生时刻,它们会突然醒来。生活总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使人成长。

孩子误伤了父亲,这一惨烈的事实是不能轻易忘记的,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迈过去的一道坎。这就是人生中的无奈。文末“后记”中的话,是感喟,是议论,充满哲理,具有思辨色彩,使原本无新无趣的故事陡然焕发异彩,生发出无限的沧桑感。作者的精到点化,才是文章出彩的关键,这就是议论升华之妙。

三、“营造意境,余韵悠长”法

提到意境,好像通常都是诗歌、散文才具有的。其实不然,在记叙文中同样也讲究意境,尤其是在结尾处,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往往能提升文章的格调,让你的作品优美蕴藉,回味无穷。这种方法多运用于抒情性的记叙文,一般选取一些具有特征性的景物,虽不言情,但藏情于景,使文章显得情深意浓。下面是一篇优秀中职作文《回到原点》中的片段: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

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让它们缓缓地起飞。伴随着雨声,两只萤火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群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这个原点。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本文别具匠心,尤其是文末梦见萤火虫的描写,融入议论、抒情、以生动的笔触,营造出优美含蓄的诗意,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自然这个原点的心理。言短情长,余韵悠然,如清风,丝丝缕缕,萦绕回环,这就是营造意境的妙处。同时,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瞻顾,浑然一体。

记叙文的结尾技巧远非这几种所能道尽,但应当指出的是,结尾只是文章整体构思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能顺应文路,自然得体,便是好的。

谈谈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与修改 篇11

我们写一篇文章, 总是先想好要叙述什么内容, 表达什么思想, 然后确定好文章的题目。而在小学作文中, 总是先给学生一个题目或命题要求, 他们再根据题目或命题要求写出文章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生作文对于学生来说, 就是一种“任务”, 而“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弄不明白, 完成这个“任务”就要走“错路”。审题就和弄明白任务的要求一样, 只有审好题, 才能写出不离题的文章来。小学生作文中绝大部分都是记叙文, 现以记叙文为例, 谈谈审题要求:

1. 审明记叙对象。

记叙文, 根据记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记人与叙事, 写景与状物,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虽然记人的文章也要叙事, 叙事的文章也要记人, 状物的文章可以写景, 写景的文章也需要状物, 但各类题材是有所侧重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状态等写出任务的思想品质。如《飞夺泸定桥》一文, 从题目上来看是以记事为主的, 文章先写了跟敌人抢时间——赛跑, 其次写天险, 再写发起总攻, 最后写取得胜利。无论是记人还是叙事, 都应选择典型的事例, 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下功夫, 逐步达到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的要求。

2. 审明文体的人称。

文学作品大都离不开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表达。小学生往往弄不清楚这一点, 如以《我的老师》为题, 有个同学这样写:“我走到办公室走廊老师的房间外, 见门紧闭着。我轻轻敲了两下, 老师正伏在写字台上批阅作业, 她是那么的聚精会神, 连敲门的声音也没有听见, 我只得再敲了两下, 老师听到敲门声, 这才停下笔, 走出来开门。”这段文字写得不合理, 敲门的时候, “我”在门外, 老师在房间里, 老师伏案批作业的神情以及听到两次敲门的动作“我”怎么能看见呢?“我”即看不见, 就是“我”活动范围以外的东西, 就不能写进去。运用第三人称叙事, 必须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写, 要与第一人称的写法区别开来。在记叙文中, 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情况, 一般是没有的, 只有在书信体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提及授信人, 而授信人就是读者, 常用代词“你”或“你们”。

3. 审明文体写作对象的范围。

写记叙文除了审明写作人称外, 还要考虑文章写作对象范围。审题时, 要让学生明白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 或者是既可写自己又可写别人。写自己的如《我的小学生活》;写别人的如《我的同桌》;既可写自己又可写别人的如《早练》。

4. 审明文题写作的实践范围、空间范围和数量范围。

记叙文的写作, 要注意题目的时间范围, 不论是写什么时间, 基本原则是, 写过去要以回顾为主;写现在要立足现实;写将来要以展望为主。记叙文的写作还要审清题目的空间范围, 即地点和空间变换的范围。有的记叙文的问题中还有数量词, 审题时要让学生注意文题在数量上的闲置和要求, 如《寒假期间二、三事》, 就一定要写几件事, 不能只写一件事。

5. 审明文题的写作重点。

审明文题的写作重点, 也是审题的关键一环。怎样确定文题的写作重点呢?我们可以用分析文题结构的方法, 来确定文题的写作重点。如果文题是个主谓句, 重点往往在谓语上。如《我做了一件好事》, 重点应放在“做”上。如果谓语有附加成分, 还要考虑附加的成分。如果以词组为题, 那么重点往往在比喻、引申、象征意义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味, 仔细推敲, 深入研究。

二、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

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 都是要经过反复多次地修改, 才能反映客观事物、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我认为, 除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外, 对于小学生来说, 如何指导他们修改作文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

1. 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讨论、小学生初学作文, 不懂得如何修改。

他们往往将原稿重抄或将原稿扔掉重写, 却不细致琢磨原稿中到底有什么问题。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选有典型性的作文, 抄出来拿到课堂上讨论, 让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问题, 提出如何修改的意见、建议。每修改一处, 都要说出为什么这样修改。为改正学生作文抓不住重点的毛病, 我们选了一篇学生作文《一堂活动课》, 组织同学们分析研究。这篇作文共写了整队、男生踢足球、做操、做游戏、女生打球等十几件事, 像流水账一样, 没突出中心, 抓不住重点。于是集中大家意见, 重列一个提纲:

男同学听说踢球时的心情。

踢足球活动;分组分工;双方如何争夺;场外观众的情况 (这是重点段) 。

踢球后同学们的讨论。

通过讨论, 是大家懂的写作文不是“简单地复述日常生活”, 不是见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抓住重点, 突出主题。修改后的作文, 眉目就比较清楚了。

2. 修改作文与语文教学相配合。

修改作文不是孤立的, 应与讲授课文相结合。如在讲《最后一头战象》时, 让大家讨论重点是什么?通过讨论, 大家认识到:对战象嘎羧临死前的表现描写是重点;对战象的战场表现一带而过。对比——分析, 哪些该写, 哪些不该写, 该怎样写就比较清楚了。再回过头来分析自己的作文, 找出文题, 加以修改。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篇12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个性化教育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归纳、总结。指出个性化体育教学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的特性。明确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体育与健身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提出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并且重点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探讨分析。经验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一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措施,对当今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提出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几点教学建议。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生 个性化教育

1、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个性化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其中”个性发展”中的n个性”,不是狭义上的心理层面的个性品质,而是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差异性

人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性,各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特征也不相同。同时每个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等因素在每个阶段也有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我们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实施个别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措施。

1.2 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产物。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结果。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性别、认知能力、性格类型、气质、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3 主体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其主要反映出人高度的主观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在人类活动中,人们总对原有的认识、操作、成果有所革新或突破。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创造性发展,其表现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真正当活动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 创造性

学生创造性的体现是个体创造力的行为过程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特殊能力。心理学上,指出创造性活动中结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不仅表现在科学、艺术等领域,而且也会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每个人的创造力是可测量和后天针对性培养提高的。具体表现在:求异性、联想性、发展性、综合性、逆向性、独创性,六方面。

2、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新兴的健身内容纳入了教学范围。学生在这些自己喜爱、热衷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体验,及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现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目标之一。

2.2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个性化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带来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从而使受众个体思维丰富活跃起来。现在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老师与学生、认知与情感、体能与心理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

2.3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三大原则

个性化教育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巩固提高的原则。实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主动性。然而,任何一种优势体育项目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贯彻巩固提高教学原则的有力体现。

3、中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激发运动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因此。体育教师应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以有序的课堂和创设积极的竞争情境给每一个学生获得显示自己运动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兴趣。并尝试将所学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学习之中,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2 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个性

3.2.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条件。课堂上。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见解,给予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我们教师不妨一试对课堂纪律实施”弹性”管理,张弛有度,多给学生自由展示及(分层)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尝试采用诙谐幽默、轻松活跃的教学风格带动调节课堂气氛。针对像体育课这样的显性学科,我们也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专项体育游戏贯穿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他们从”要他学”变”我要学”。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多些理解和宽容,多用鼓励法,少些斥责。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每个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掌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方法。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理解、宽容、尊重每位学生。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分层教学。譬如在初、高中都有的跳箱、单杠等技巧类难度项目教学中,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消除他们恐惧害怕的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通过降低首次达成的指标要求及相关辅助器材运用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3 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张扬中学生的个性

3.3.1 交还学习的自主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一旦学生拥有了学习自主权,学生就会主动树立学习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交流学习的经验,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个性特征。

3.3.2 拟订开放的教学目标。

学生个体的性别、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体育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且标的确定应该体现课程的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制定符合各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体验学习成功,建立自尊、自信,在准确的自我定位中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3.3注重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教学评价要求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方法、标准的多样化。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单一的注重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逐渐发展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教学成绩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践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学练过程中的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等,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反思与提高。往往这样可适应当今学生竞争好胜、自尊心强的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自我表现向上追求的原动力和提升空间。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教学中采取的多样化、灵活性、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措施对实现、达成体育课程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也都是必要、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研究建议:

4.1 各中小学校积极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理解、落实在学校教学中体育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内容。

4.2 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的多样性。(在学习内容上,我们一线中学教师尽量做到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选用拓展类内容特别是新兴运动项目的研究与教学。如: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街舞、轮滑、攀岩;当下主流时尚的瑜迦、排舞项目。结合音乐、色彩等各社会流行元素,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

4.3 体育与健身课程达成目标的多元化及对中学生课程评价的综合化。

4.4 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培养,以便适应现代体育教学要求。

4.5 各区、县学校可依据自身场地、器材:师资、资金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办学校兼管、运营的初、高中体育俱乐部;灵活运用学校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模式来发展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个性化体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91,261—264.

[2]明睛.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43—56.

[3]樊向前.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实施方案[J].体育教学,,(4):12—14.

[4]邱来栋.体育运动个性化教学初探团,科教文汇,,(11).

[5]丁勇江,林宗德.体育教学应重视个性化发展[J].体育研究,,(3).

[6]诏林仙.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4).

[7]陈坚华,欧海燕.个性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6,(4).

[8]张海平.呼唤体育教学的“个性化”[J].体育师友,2005,(5).

[9]沈建华,徐阿根.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9-59.

[10]季浏.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土建大学生工地实习报告下一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