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精选8篇)
——教师成长计划
近五年来,我校共有20多名新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这批教师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步伐,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习即提升。
教师能够透过日常工作的表层,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是需要较丰厚的理论功底的,因此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将“学习”变成一种需要。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为此,我校把每周五4:20—5:30为教师的法定读书时间,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3个本:学习积累本、教学随笔本、问题积累本。学校还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阅读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每位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个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论坛。”学年初,制定学年读书活动计划,对读书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学年中,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阅读领悟,积累反思;学年末(暑期),举办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读书研讨会,研讨交流,共同成长。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我校将在每月的下旬举行一次教师论坛,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各场论坛的主题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导处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梳理后于每月的中旬发在各年级邮箱里。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文档存在教导处邮箱里,以备《和我产生共鸣的文章》选用。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与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的走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2008—2009学年,学校将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次赴上海、杭州、北京、南京、郑州等地外出学习听课,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进行汇报交流,把新鲜的教育教学营养输送到全体教师心灵。通过了解教师学校还将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到我校讲学,讲授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我们如何备课” “30分钟的阅读课孩子应怎样上”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竞争即提高
围绕教师培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朗读大赛、教师粉笔字比赛、教师书画展,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读书交流、各科教学赛讲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让竞争成为教师成长的捷径。
在3月、4月连续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在周一例会和周五的学习时间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和本班的两名学生参与比赛,比赛内容分为硬笔和毛笔两项。师生各展书写技能。通过评委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
2、让随考成为一种制度。
这学期在每月的考试中,除了正常的学生外,还会多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便是三小的各科任课教师。教师随考,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我校抓住了这一有力时机,在教师随考制度上遵循三原则:一是教师随考遵循师生“同一时间、同一试卷、同一标准”的“三同”原则,为新课改提供了统一课题;二是教师本着“放下架子,从学生做起,铺下身子,从基础抓起”的原则,透过试卷看学生,换个角度看自己,既能改善师生关系,又可转变教学观念;三是在与学生“找差距、比成绩”的过程中,能深入反思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搭建良好平台。
3、让博客伴随教师成长。
我校想建立一个“教育实验博客群”,教师借助博客通过撰写教育反思、参与教研讨论,将教师头脑中原本模糊的、一下子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体会等通过文字方式记载下来,并随着个体经验的丰富不断修改完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老师们在博客群中不但展示自己的文章,而且对别人的博客进行点评交流。散落于教师个人电脑各个目录和文件夹中的电子教案、课题、论文、课件等,上传至优势网预置的资源分类体系,并以WEB网页的形式保存,实现更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存储、读取和展示。博客点燃了教师内心激情,在博客中教师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鼓励;在博客中教师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三、问题即课题。
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跟踪分析、教师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和反思几年来的课改实验,最后确定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也叫微型课题,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研究为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
四、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1、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要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教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2、“同课异构”应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导处要求教研组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领组内教师加强教学环节的专题研究,做到教研活动的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特色化。
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研讨课,针对研讨主题,通过备、说、讲、评、思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做到研有所得,研有所获。3月、4月在教研组内开展“同课异构---构建理想课堂”活动,通过教师们的同备、同说、同讲、同听、同评一节课的5个环节,探索不同的课堂模式,构建理想课堂。此项活动按照“针对疑难,确立课题---同备共说,集思广益---既讲又听,取长补短---评研结合,反思提高---建立文档,资源共享”五个步骤进行,实现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让特色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
我校将在5月份进行教师的教法学法研究——“特色杯”公开课大赛。教师们在开学初选定自己欣赏的教育名家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为教师买来这些教育名家或大师的光碟或教学设计,教师列出观看的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和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特色杯”评比中,学校还制定了评课反馈卡,当场评课。为让教师本人予以借鉴,学校还利用实课录相,给教师们回放,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勉,使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五、梳理既成果
教师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教案设计、发表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成就感。教师档案袋在规范化记录个人教学积累和成果荣誉的基础上,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和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相互加深了解。
1 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内容不明确
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理论中,对教师的专业化道德要求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以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而纵观国内教师,多数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道德没有充分了解,或许这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们会以最佳的状态来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但深层次来讲,这类老师对职业道德的了解模棱两可,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失去自控能力与监督能力。换言之,自己的行为与专业道德规范相矛盾。教师的专业道德与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因为具有了专业的知识,才致使职业道德向专业化发展。现今的教师道德不再如过往一样(如热爱祖国、热爱党等),而是基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履行专业的道德行为。尚若教师没有掌握专业的知识,光是空口白话,那么专业道德能否实现将会是一个模糊的答案。教师的专业道德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知识是专业道德践行的前提。因此,对于教师师德的培养,应该重点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
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其对从业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发的在潜意识中对专业道德全面践行。教师的专业道德问题不能表于形式,只是纸上谈兵的平面概念。在专业化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专业道德问题,因此专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必须依据于实际,根据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而现阶段高校在师德培训及师德教育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时间方面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的研究相当匮乏。因此,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教师道德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将教师的专业道德融入到教师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专业化问题的解决将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呈现多元化
在调查中显示,很多老师基于各种压力,尤其是道德压力方面,对工作状况的影响非常大。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在专业道德发展过程都处于被动的强迫性的道德规范中。因此,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要求是多么的高。对于教师师德问题的重视,应该成为小学教学中重点控制的问题之一,只有充分重视师德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的长久发展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
“多元化”在教师专业化道德发展中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注重人性化,小学教师专业道德亦是如此,在教学专业化道德方面,除了对学生的考虑给予充分重视外,对教师专业化道德发展的提出也显而易见。在汶川大地震后,对于遇到地震而只顾自己安全的范跑跑,在网络投票中,高达百分之三十的网友认(下转第111页)(上接第99页)为此举行为可以理解,这是一个人在遇到危难时的本能;有百分之十的网友也认为小学老师在遇到危难时,有选择舍己为人还是进行自我救助的权利;但是还是有一半的人认为,在遇到危难时,由于小学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殊性,应当在那个时刻舍己。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不再单一。除了那些走形式的口号,小学教师道德的评价中多了几分人性。
3 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一般而言,教师专业道德不仅仅只有职业的特殊性质,还具有专业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整体教师的专业道德还是教师个体的专业道德培训,都需要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发展规律充分了解。只有充分掌握发展规律,才能在现实的日常工作中任由教师专业道德自我修复与完善。
初出茅庐的小学教师,其专业道德还处于初期阶段,也就是体验期。无论是对教师职业业务的认知还是在职业意识上的认知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他们往往不能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有效控制。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也做的不到位。但在这个阶段里,这类教师对专业道德都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但如果在初期阶段没有解决专业道德的问题,随着就业时间的慢慢推移,对教师专业道德的认同感将会越来越小。
经验型小学教师处于职业道德发展的过渡期。这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职业专业道德的认同感很高,且相对稳定。在这个时期,教师的这种状态有利于实现内部道德规范的整合,即教师可以从潜意识中对道德进行自律。换言之,此时的小学教师,正在对职业专业道德进行重新认知。与此同时,对于师德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骨干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处于稳定期。这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职业专业道德的理解已经达到一种新的层次。对专业化职业道德已不再局限于学习,而是信仰。此时,教师的专业化职业道德价值性将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同时,这类教师在对职业道德的了解基础对所属的专业进一步学习。教师会思索现有的教师专业道德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这也是教师专业化道德发展的前提。
根据上述研究不难发现,教师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教学质量对教师的道德水平以及需求是不同的。在专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道德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拟定建设的要点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方案。教师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因以教师本身为基础,充分遵循教师专业道德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对身处不同阶段的老师应制定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勉励,从而加强教师道德规范的实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教育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持。同时,小学教育也发展到由职业阶段向专业阶段过度时期。本文对小学教师专业道德的专业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出小学教师专业道德专业化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道德,特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2]顾明远.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J].求是,2008(7).
[3]袁振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J].教师教育研究,2008(5).
[4]杨九新.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当议[J].小学教学研究,2009(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一、前言
综观我国现时代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职业不仅具有“育人”的职能,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育己”精神。只有教师具备高度的“育己”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随着科学、经济、技术、环境等日益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要求促使教师本人及相关教育机构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近年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一词也有不同的理解。总体而言,专业发展指的是人們在自己岗位上所取得的发展。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不同论述:
霍伊尔(Hoyle,E.)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 Fullan,M. & Hargreaves,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师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Glatthorm,A.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佩里(Perry,P)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综上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而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意、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大致涵盖专业知识、专业知能和专业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其专业知能、专业情意、专业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教学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养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由上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和革新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愿,具备自主思考及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成为必然。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勒(Fuller, 1969)对职前教师的培训做了调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揭开了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序幕。他把职前培育的教师发展阶段分为:教学前关注(教师们仍然扮演学生角色,对教师角色仅处于想象,没有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早期生存关注(教师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包括关注班级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接纳等。),教学情境的关注(此阶段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关注学生(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一批学者,伯顿(Burden)、纽曼(Newman)、皮特森(Peterson)等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基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教师从教第一年,关心的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了解,作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教材,作好教学工作。),调整阶段(教师从教2-4年,进一步了解教学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以满足学生更广泛的需要。),成熟阶段(从教5年或以上,有了安全感,能处理教学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更关心学生,教学经验更丰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 Fessler &Christensen,1985)历时八年,提出了动态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职前期(教师角色的准备期,即教师的培养期。),职初期(教师努力学习教学日常工作,寻求学生、同事及领导的认可。),能力建构期(教师努力积极寻找新的资料、方法和策略,学习欲望强。),热心与成长期(教师已经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仍不断寻求进步,热心成长。),职业挫折期(教师工作上遭遇挫折,工作满足度下降,有时出现倦怠现象。),职业稳定期(教师只做份内工作,不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成长,缺乏进取心。),职业消退期(教师准备离开教育岗位的低潮时期,带着美好回忆或者是苦涩离开教育岗位。),职业离岗期(教师离开教职岗位时期。)。
在以上各国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的学者继续了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如休伯曼(Huberman,1993)提出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将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五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休期;司德菲(Stetty)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描述和研究了教师的发展轨迹和表现特征。
四、启示与思考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升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科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使其积极地面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实现发展目标。同时有助于教育界的相关部门和领导根据各阶段教师的发展特点,实施相应的措施,使教师更好地过渡每个阶段,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并且还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问题、需求、心态和发展的策略。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貫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生命全程,每个人都有终身发展的任务与意向;从整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分化、分流、分置并构成教师层级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动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师在从教中应该认识自己的角色,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规划。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形象和和角色规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只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了解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并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整个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1】王健.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杜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1 .
【3】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
【4】潘超炜.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激励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就广义而言,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用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教师专业日趋完美“
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区别,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叶澜教授主张,教
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 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换言之,教师专业化是国家或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客观要求, 教师个体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不断实现自我 更新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只有教师个体不断的专业 发展,才能确保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0和/教师专业发展0两个概念的区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世界教育年鉴1963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养0(EudcationnadTrainingofTeachesr), 由于当时各国的教师极为短缺,采取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策略;1980年的主题为/教 师专业发展0P(orefssoinalDveelPomeniofTeachesr),此后则着重强调教师个体主动 地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化0到/教师专业发展0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工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专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教
1Lttile,J.W.TeacherdeveloPmnetnadedueationalPoli.CyTeacherdeveloPmentnadedueationalehnage.London&
W助hington,D.C.:FalmerPress,1992,170
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一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173
3申继亮等.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33一39师个体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指过程又包括状态,意为教师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动
态过程及发展所达到的具体状态“
.12.1.6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
一、用理念坚定信念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理念提升我们专业修养必备的准则,“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四个基本理念,更坚定了我们专业信念,从我做起,做一个勤勤恳恳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二、用要求规范行为
在我仔细阅读和理解以下基本内容后,〈〈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育教学设计)〈〈专业能力〉〉(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让我感受到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重,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有了这些基本内容,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犹如多了一盏明灯,为我们导航,为我们指明前行的路。基本内容把理念与师德要求放在首位,一个师德有问题的教师怎能堪称“以德育人的一代师表”?只有具备了良好师德和专业理念的教师才有资格学习专业知识和习得专业技能,所以,我们要用又红又专的师德和专业理念,去践行历史赋予“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
三、用行动践行理念
沙后河中心小学白茹
一、现状分析:
我叫白茹,现年30周岁,大学本科。自06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扎根农村与城镇教育第一线,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重视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依法执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实践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期中或期末考试均80分以上,全校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连续两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模范教师,县好教师。在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中均获良好成绩,上学期在全县教师业务考试中,获语文全县第三名。这几年来,不仅教语文,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工作,兼代美术课,兼学校教导主任,周课时12节,而且还参加了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所教班级学生对语文颇感兴趣、成绩优良,所开几节公开课也颇受同行与领导的好评。小有感触后所撰写的论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县论文一等奖。
二、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
三、二年发展规划总目标: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三年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坏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
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四、二年发展规划实施阶段
(一)、实施的第一阶段(二0一二年三月——二0一三年三月)
1、第一阶段的达成目标:
(1).根据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具有善待孩子的专业伦理,具有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人才观,能够始终如一地、用多种方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鼓励性培养的环境,激励小学生以饱满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去,并从中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技能技巧方面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能技巧。
(3).根据小学生潜在的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以及在音、体、美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的人才,成为儿童教育的专家。
2、第一阶段的实施措施
(1)、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做一名快乐、轻松、幽默具有亲和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实效性。
(3)、学会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4)、积极主动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其应用能力。
(5)、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在阅读量和阅读面上有所突破,能主动阅读有关教学杂志和教育专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6)、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认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讲座学习活动,认真撰写论文。
(7)、紧密与组内教师团结协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桥梁角色,促进学校与教师关系的良好状态。
(8)、深入了解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是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9)、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10)、让自己多学:除了向书中学习外,还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向名师学习,与名师结对。
(二)实施的第二阶段(二0一三年三月——二0一四年三月)
1、第二阶段的达成目标:
(1).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外显性程度较高,教育、心理素养方面更加成熟。
(2).根据小学生自控性差的特点,在组织班级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设计,而且还要求身体力行,会唱、会跳、会画。
2、第二阶段的实施措施
(1)、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广播的知识积淀影响学生,实质性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实施“多做”、“多想”、“多听”。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争取机会参加区、市级优质课评比。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欢迎的老师,向优秀班主任学经验,与名师结对学实践,学习他们的严于管理、爱生如子;民主化管理;教学和管理同步齐下;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教学机智„„,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做到时时处处以班主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总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面对新课改,我时刻告诫自己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我规划自己,让工作高效有序;我成就学生,也一样成就自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贞不
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同事坦忱热情,对学生爱护真诚,有一颗无私的爱心,能与同伴团结协作,能主动关心他人,先人后己、一身正气、不随波逐流,能与时俱进,有独特的人生追求,使自己幸福地走在教育的路上;有着6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各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工作有条理、有计划。
六年来,课堂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方面,虽掌握了一些先进的课改理念、方法,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我将努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风格,信息技术方面尽力做到独立制作课件等。信息技术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做事毛躁不够细致,性格脾气不够好,有待于改进
争取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评上县骨干教师,评上小高,努力争取有个人负责的省级课题,争取每学期一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每两周写一篇较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争取合格率100%,优秀率较高,100%的学生有进步,我将拼命全力以赴。深化课改,落实“生活化、情景化”课堂教学理念,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认知过程重情感的培养。
继续深化第一阶段的达成目标规划,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尽力做到2~3篇论文能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能有所收获。课堂教学也要有新的变化,更应有新方法、新思路、新策略,让自己的课堂成为诗
意的课堂,同时也成为孩子们所向往的的一片乐土。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一定要坚强地挺住。
这一转向善莫大焉, 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了对托起明日太阳的教师的真正关心尊重上。首先是对于教师专业的尊重, 也是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独特性、复杂性的理解, 更是对于所有渴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师职业生命的关爱。
教师的专业是不是值得像医生、工程师的专业那样受到尊重?长期以来见仁见智。一种庸见是, 医生、工程师可以去给娃娃上课, 教师可不能去开药方或设计工程, 教师的专业性黯然失色。而在重点学校招生规模大增的当今, 期望孩子受到好教育的精明家长, 选择了好学校, 还在想方设法选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教师的专业性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又是被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以政策文本的权威性尊重教师专业的地位, 这在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已为学者们广为阐述。教师专业独特性密切联系着教育的神圣性。教育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 就必须先让教师拥有明朗完整的内心世界, 拥有以身心情感和谐安详、完整不分裂为基础的内心定力, 在一种全神贯注于当下的心灵自由的状态, 源自心灵引出优秀教学源泉。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 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 体验到自由的心灵全神贯注于当下所产生的能量, 才能够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 引领学生成为照亮自己的光, 找到自己的心灵导师。[1]正如诗人里尔克描述的:“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 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 既不能强迫, 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豁然贯通的时刻。”[2]
教师专业的复杂性相应其独特性, 体现为教师职业的情境性、模糊性、不可预测性, 因此, 深奥的、专门的、确定性的学科知识还不足于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爱心和道德伦理、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创造性寻求变化的自主探究, 在行动中的反思调整, 善于学习交流, 更是教师迫切需要的专业化核心要素。正如帕尔默所言:“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仍管用, 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 唯一能供我即席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我身份认同, 我的自我的个性, 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 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3]
教师专业的独特性是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实践难题的破解之道, 隐藏在现实流变的缝隙中, 教师如何整体感悟情境洞悉内中纹理?更加需要直觉洞察力, 贴近真相运作, 达到事半功倍。这是当好老师的真功, 又是有待为师者超越的人生难题——保持内心和谐, 不迷失, 不分离, 这是优秀教学的源泉所在。祥和的内心滋养师爱, 师爱又畅通顺势而为的定静智慧, 这就是教师即席活用教育智慧的奥秘。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政策文本, 需要在向教师言传和引领神圣的教育心灵旅程中有所突破。在比较权威、公开、客观地叙述好教师的基本元素中, 嵌入这最核心的价值和指导思想, 指导教师系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为处于特定发展阶段、教特定学科、从事特定年龄阶段学生教育教学的教师, 形成贴近独特成长需要的专业发展规划, 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反思性。教师专业标准贴近教师专业独特性和复杂性的理解, 就是对于所有渴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师职业生命的关爱。如果缺失了这一贴近真相的理解, 就可能伤害到教师的职业生命, 伤害到优秀教学所依赖的教师心灵。因此, 值得警示的是, 在各种标准林立的现代社会, 其后潜伏的双刃剑危机, 可能会更大概率地潜伏在教师专业标准中。
缓解教师专业标准潜伏的双刃剑危机的重点, 是自始至终把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 不断研究完善它。国际上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都指向通过出台教师专业标准系列, 引导教师们就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学达成共识, 提高教师的职业期望和专业成就, 给不同阶段、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学习进阶提供循序渐进的支持,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给予专业性指引, 以全面评估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正视和认真研究教师专业标准的双刃剑危机, 不仅不会削弱教师专业标准的权威, 反而会大大增强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培养、准入、聘任、考核、退出、合法权利保障等方面的内在权威。[4]
研究完善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通道, 是尽量让教师专业标准贴近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有意识地让作为公共话题的政策文本关注到教师专业经验世界的个人困境, 正面导向更多研究去关注和考察, 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经验及困境与公众话题对此的反应之间有什么实质关联, 以便凝聚促进理解和践行教师专业独特性的睿见。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公共话题的政策文本语言, 是否能够更多地吸收这些睿见, 让政策性文本语言营造教师存在的家, 拓展教师的精神生活空间, 引导教师朝向拥有强大内力的领导型教师发展, 将是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的突破口, 也是让我国姗姗来迟的教师专业标准更适切地成为教师专业指南的生长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家关注修订完善面向各科幼小中教师的教师专业标准, 是为今后制定各阶段各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奠定基石。教师专业标准在起点上就深切关注到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信, 随着各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及详细指南研究成果的丰富, 一定会推进教师专业成长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国珍.内化为教师生活方式的叙事探究[J].中国教师, 2008 (18) .
[2]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M].冯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17.
[3]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
关键词:在职教育硕士 中小学教师 专业化 研究
一、专业学位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更是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财富。探索青年教师成长之路,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是每所学校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及管理干部”为目标的发展式教育,是中小学教师和管理干部在职进修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学员是否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并关注是否取得业绩,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青年教师完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现由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提供帮助的一个重要平台。参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习的学员普遍认为,专业学位教育有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帮助自己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疏漏,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报考教育硕士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有85%的学员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出来后在学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50%的学员认为自己的理论修养得到提高,更有实力地参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研究;95%的学员对读教育硕士有很高的期望值。
二、专业学位教育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职教育硕士是以“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教师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里,可以接受教育一线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参与的培养,在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帮助下,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消除诸如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文化的重构、教材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更新等带来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70%的学员认为教师理想的继续教育方式是专业学位教育。80%的学员认为培养方案中内容丰富的座谈会和讨论会安排,可以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助教师成长的辐射作用,从而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名师的引领下,他们可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观点、知识结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理性化,丰富教育教学智慧,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能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和风格。60%的学员认为专业学位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科教育理论的更新。62%学员赞同采用到一线观摩和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认为访学活动安排,可以帮助学员从教师那里学到平时在课堂或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于因材施教大有裨益。学员到基地和社会中去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包括听课、参观学习、观摩教学、调查研究等多项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员了解更多中小学现状,在掌握诸多学校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探讨,寻求教育教学的规律,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三、专业学位教育有助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广大教师而言,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进行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才能实现专业成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作为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其课程体系建构以满足时代要求和现实教育教学需求为前提,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业务钻研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在理论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门性人才。攻读专业学位教育学员的最大期望之一就是学科教育科研能力。多数学员认为在职教育硕士培养可以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和文化氛围,增强学员研究意识,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有50%学员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对教学研究影响非常大。60%的学员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引导学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专题调研和论文写作等任务安排,提升了学员收集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员多读书,勤思考,勇于探索,在不断研究和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专业发展。通过工作、学习、研究的有机结合,学员加速实现了向本学科教育科研领域纵深地带的自觉跨越,从而使专业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四、有助于推动本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员绝大部分是从中小学来的。虽然各自学校的情况大同小异,但是各个学校又有不同的特色,学员们需要了解更多学校的现状,需要到各个学校和社会中去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包括听课、参观、谈话、采访等多项内容。学员需要对教师、学生、家长和各类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从而在掌握诸多中小学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不断地摸索和探讨,找出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学员才能有宏观思维和深入思考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员驾驭教学的能力,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学员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耳濡目染与多向交流互动,通过直接观察和体验,以及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优秀教师,可使隐性知识得到高效的传承,最终促进教师能力自然发展与提高。
二十年来,在职教育硕士培养为各地方教育局和中小学输送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和优质教师,已成为我国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之一。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如江苏省各市专门为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的教师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对参加学习的教师在学费和学习时间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此保证教师安心参加学习。各学校管理者应鼓励教师报考在职教育硕士,促使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来拓展自己的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加速了教师专业化进程,为基础教育战线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实践性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对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教材与案例比较缺乏、师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质量保证措施尚需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突出教育硕士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职业性。
参考文献:
[1]张春莉,全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
[2]时花玲.对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9(1).
【小学教师专业】推荐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06-21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05-30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12-10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07-02
2018年小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06-10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工作计划07-15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加强校本研训,引领教师发展06-25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修日志10-26
小学教师任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1-23
滕州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心得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