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共14篇)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篇1

围,现就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血站工会、妇委会提出了在节日期间一人读一本励志经典书籍的倡议,血站阅览室在节日期间照常开放,便于职工借阅书籍。据统计,春节期间共借出该类书籍41本,职工借书率为100%。

2.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我站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到扶贫村社和共建社区,开展送卫生知识和环境整治活动。同时为当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开展送温暖活动,祝福他们春佳节快乐。

3.广泛“清洁家园”活动 春节前夕,我站组织职工及物管人员对站区及各办公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大力整治,创造了整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4.开展“健康迎春”活动 春节期间,我站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宣传,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反对暴饮暴食、铺张浪费的恶习和消费理念。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篇2

《我们的节日系列剪纸》由三幅单色剪纸作品构成,分别描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用以表达中国人民向往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创作构思: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材,再用剪纸这一中国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作品风格借鉴本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民间剪纸,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1.《春节》是辞旧迎新,全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放鞭炮、贴“福”字,大家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欢度春节。

2.《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大家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来庆祝元宵佳节。

我们的节日 篇3

“好客山东贺年会”是山东省旅游局首创,以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为统领,深入挖掘山东年节文化传统,统筹旅游产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贸购物、交通运输及文化产业等相关要素,将北方冬天旅游淡季炒热,促进年节旅游消费的活动。

在2010年首届好客山东贺年会基础上,山东省旅游局创新齐鲁民俗、深挖年节文化、更新旅游观念、大幅让利游客,以“一三五七”为体系,2011年好客山东贺年会在全省迅速铺开。贺年会涵盖个主题(我们的节日),三个节点(元旦、新年、元宵),五大产品(贺年游、贺年宴、贺年乐、贺年礼、贺年福),及七大主题评选活动。

“我们的节日一一好客山东贺年会”是文化与旅游体化的节庆品牌,以齐鲁吉祥民俗文化为内涵,以贺年活动为主题,以“会”为主要组织形式。

贺年会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假日时间集中、民俗文化活动集中、社会消费集中的优势。整合企业集会答谢客户、集中召开行业年会、筹办各类聚会,与居民集中购物、集中消费、集中回家过年、团圆祈福等各类集群化消费资源,创新齐鲁民俗、引导旅游观念、拉动社会消费,将中国年节传统文化与齐鲁年节特色民俗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既保护继承又创新利用。

这是大众的节日,需要发动大众广泛参与。经过半年多的策划筹备,到元旦前夕,山东17市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重点街区、购物商场及各窗口单位的醒目位置,随处可见“好客山东贺年会”的标识、宣传海报和吉祥物。同时,旅游部门通过各大媒体及时公布有关贺年会信息,丰富的内容、大幅度的让利优惠极大拉动了群众参与年节消费的热情。

“好客山东贺年会”通过大品牌,搭建大平台,营造大氛围,致力于打造一个弘扬文化、引领生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大众受惠的新民俗与大年节。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篇4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工业社区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我们的节日”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我们的节日”活动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舆论范围

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资源,对“我们的节日”活动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的浓厚舆论氛围,让居民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积极筹划,保障工作开展

我社区为了开展好此次主题活动,指派专人负责活动方案,全社区齐心协力一盘棋,保证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是广泛开展崇尚科学过佳节活动。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赶年集、贴年画等春节传统习俗。

二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倡导文明和谐新风,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总结 篇5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按照XXX的要求,XXX在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现经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确保“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顺利开展,XXX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我们的节日”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并指派专人负责,保证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依托报社、电视台、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多形式、多角度对“我们的节日”活动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的浓厚舆论氛围,让大家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精心策划,内容丰富

1、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为了让困难群体过上一个温馨、祥和的中秋节,XXX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慰问活动,为承包的XXX社区的3户贫困党员以及扶贫帮扶对象XXX送去了月饼、牛奶、豆油和节日的祝福。

XXX领导在XXX社区干部的陪同下来到贫困党员和贫困户家中,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等情况,同时告诉他们,有什么困难找XXX,XXX会尽力帮他们解决,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重身体,贫困党员XXX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大家对我的关心关怀,谢谢你们在节日里来看望我,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7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庆节期间,XXX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升挂国旗、唱响国歌”主题活动。

9月30日,XXX在教学楼上方悬挂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各色彩旗,营造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给教职工和在我校参加培训的XXX培训班的学员印发了《国旗法》,在职工中和学员中普及国旗知识,宣传《国旗法》。课前还组织培训班学员和XXX全体教职工一起唱响国歌,为祖**亲送上我们的生日祝福。

组织发动全体教职工和学员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共同组织的“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在中国文明网上参与了“向国旗敬礼”活动。

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国庆节和重阳节两节前夕,XXX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与XXX社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道,来到XXX托老所走访慰问那里的老人。

XXX及XXX社区的领导向XXX托老所的负责人了解了托老所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且与托老所的老人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老人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对托老所的满意程度,还为老人们送去了护理垫、卫生纸、烟斗、雪花膏等生活用品。老人们心情十分的激动,一再感谢XXX和XX社区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同时,在2016年重阳节到来之际,XXX与XXX联合举办了:“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主题道德讲堂活动。

XXX、XXX等相关领导以及XXX、XXX的部分党员代表参加了活动。XXX领导XXX作为主持人带头宣讲。

活动在大家一起合唱的《公民道德歌》高亢嘹亮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孝老爱亲道德模范XXX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XXX为大家带来的深情配乐诗朗诵《感恩》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发善心环节”几位同志的发言更是让现场很多同志眼含热泪,为之动容。

全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篇6

一是周密部署。

区纪委、财政局、文明办、环卫处等9家区直单位联合制定了《xx区中秋情系外来环卫工人活动方案》,7个镇(街道)根据自身区域特点筹划“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各社区、村(居)结合民俗文化安排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活动,各文明单位“结对子”开展中秋互动活动,做到了层层有部署、处处有活动、人人有去处。

二是活动多样。

文体活动进市民。通过篮球赛、技能比拼、游戏游玩、登山健身等方式,倡导全民绿色生活过节。区直多家单位联合筹资经费48950元,开展以“创文明城市建美丽xx”为主题活动,50多名志愿者拿起铁锹、扫把、竹耙体验“我当一天环卫工人”工作,150位外来环卫工人享受节日的“特殊关爱”,10位爱心妈妈带着她们的孩子来到山村小学与村里的留守儿童共度佳节。民俗活动进社区。组织莆仙戏下乡、民俗文化表演、猜灯谜、现代歌舞表演、专业节目汇演、“喜迎中秋佳‘洁’”主题剪纸等活动,弘扬记得住乡愁本土节日文化。如:万辉社区组织了“我爱我家花好月圆”中秋博饼会,融合灯谜接龙、创城知识竞答等项目。

文艺演出进广场。携手企业举办“中秋嘉年华”文艺演出,利用激情广场,组织社会文艺团体汇演,征求民意,安排中秋、国庆“两节”文化惠民节目,用文艺时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区总工会在莆田力奴鞋业有限公司举办“浓情力奴,共度中秋”文艺晚会,为员工创造大家庭团圆氛围。廉洁过节进民心。通过今日xx网络平台,传递中秋本土“小文化”、“小影像”、“小动态”,出台《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开展“诵读经典、弘扬美德、爱我xx”活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廉洁文化思想。太湖小学在校园孔子像前,组织全体师生齐诵《弟子规》的经典名句诵读活动。

三是成效明显。

我们过的不是寂寞,是节日 篇7

一年一度光棍节

人们对于光棍节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从南京的校园聚餐起源说,到麻将牌桌上四个“四条”的牌局说,到最具有调侃意味的“据史书记载:公元11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就是光棍节的开始。距离下一个全部是1的光棍节要等到9103年以后……”的说法。总结为一点就是,一群单身的人需要依靠属于自己的文化气氛,让自己暂时摆脱寂寞的节日。

在汉语当中,“光棍”一词由来已久,并非是一个网络衍生词。汉语当中的“光棍”有两种读法,一种就是普通的读法,“棍”的后面不加儿化音。这种读法解释为地痞流氓。其在元代的民间就已流行。如《元曲选·杀狗劝夫》“楔子”中就有这样的文字:“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明清两代,“光棍”之称颇为盛行,成为官方对流氓的通称,《大清律》中则有“光棍例”处置流氓罪。另外一种读法,是“棍”的后面加儿化音。其意义就是现在人们常常用到的指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的人。要知道这种说法一直是指男性的,可能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给“女光棍儿”取了一个专有名词——“剩女”。“光棍儿”和“剩女”也就成了光棍节的主角。

光棍节狂欢

小周是一位年轻光棍,大学4年的光棍节一个没落下,如今走出校门开始工作,“脱光”(脱离光棍组织的简称)更是难上加难。

小周说:“现在实在太难找女朋友了,周围的同龄女孩,不是从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名花有主,就是上班后,找了个比自己大的成功人士。现在自己刚出校门,没房没车,工资不高,就算找到了个女朋友,自己整天卖给公司,也没时间陪人家。”

小周告诉笔者,听说有个公园举办过“光棍对对碰”集体生日会暨交友派对,时间是11月14日周六晚15点~18点。虽然作为男光棍要交100块钱,但是看看主办方设计的各种活动还是十分有兴趣。小周已经报名,同时他也在联系自己的朋友快快加入这个活动。这时小周告诉笔者,那活动有个《光棍之歌》歌词是,“我们是光棍,鄙视平庸的光棍。我们是光棍,热爱生活的光棍。我们是光棍,享受寂寞的光棍。我们是光棍,非一般的光棍。”

小周说:“我并不一定能在活动上找到心爱的‘妹纸’,主要是借着机会玩玩去。多认识几个朋友,也行啊。”

阿勇是一位资深光棍,因为常年做公关,跟他打交道的不是各种领导,就是棘手的客户。对他来说,参加这种光棍节活动简直不可能。“我都30好几了,到那儿去多丢人啊。”阿勇告诉笔者,自己每次光棍节的时候,就是在办公室加班。工作到写字楼里都没有同事的时候再走。然后就开车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逛,“其实,深夜开车在北京逛,绝对是一种享受,开出两个小时去,都不会重样,因为北京大啊。”

“今年有哥们儿约自己去三里屯那边的一个酒吧,参加‘脱光’派对。意思就是参加完这个派对就不是光棍了。我还是觉得感情这事情不能这么快餐,开车逛逛之后,回家看看球赛倒是不错。”

策划光棍节活动的可不仅仅是光棍们的特权。小宇是一家外企的白领,跟女朋友从大学就开始好了,如今工作已经有五六年了,所以他打算在今年光棍节的时候,跟他的女朋友求婚。小宇已经想好了要说的台词,“亲爱的,正是因为有你,我才不用过这个节日。作为亲爱的长期以来对我的无限支持和关爱的回报,我在今天请求你嫁给我,让我给你一个温暖的家吧。”

光棍节既不是洋节,也不是传统节日,但它早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希望留下自己的回忆。从最初的自我调侃,到后来单身派对,或者是在这一天表白,在这一天求婚。总之,人们都会大声地喊出:“我们过的不是寂寞,是节日!”

光棍节文化

要说起来,光棍节的流行最先还是得益于校园,一个宿舍四个光棍的情况不在少数。每逢这个节日,大家便又有了一个聚餐喝酒的借口。跟平常聚餐有一个不同,在这一天聚餐,大家绝对地秉承“AA制”,并且最后都要祝愿各位,明年不来参加这个节日。

北京某心理咨询机构的张女士告诉笔者:“虽然西方的单身亚文化已经慢慢地进入到了中国,中国也确实有不少人开始追求‘单身贵族’的生活。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遵从宗法、崇尚孝道的国家。结婚生子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很多人一生中相当重要或者绝对重要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光棍节并非完全是一个单身亚文化的产物,而更像这一单身人群的集体自我调侃。”

调侃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它秉承了中国人的谦虚、谨慎和聪慧。它是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道出自己的挫败感。从某种程度上讲,调侃是一种自我保护,但是说到底,这还是自己在表达自己挫败感的一种方式。所以,“光棍节在中国过得不会那么悲凉,也不会那么快乐”。

张女士还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全国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100以上这个数字。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推算,如果所有人都遵从一夫一妻制,且所有女性均出嫁的话,中国将有2700多万光棍。算上今日不断增长的‘二奶’群体,光棍可能得3000万,甚至更多。这么多人群构成一种文化,是必然的趋势。他们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寂寞,这个节日正说明了这些。”

总之,光棍们有了光棍文化,商家们酝酿光棍经济,社会学家在调研光棍现象。今年的光棍节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年的你、饶有兴致的你是去参加一些庆祝派对?还是已然找到幸福,回绝了朋友们的邀请呢?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总结 篇8

活动一:快乐体验,感悟团圆幸福

在中秋假期之间,让学生和家人一起体验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一起观看南通电视台拍摄制作的主题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中华长歌行》。烟火爆竹声中,举杯祝福声中,学生们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感受沐浴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快乐。

活动二:班会活动,弘扬民族文化

佳节颂月、佳节忆月、佳节赏月,根据不能年级段孩子的特点每个年级段分别确定了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以班会课的形式开展了相应活动。低年级重点是主题经典颂读,通过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中年级重点是追溯民俗文化,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高年级重点是佳节来临之际,寄抒人文情怀,以“月圆、人圆、梦圆”为主题,深入挖掘中秋节民俗文化,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题材,让学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的同时,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还用古诗词诵读、歌、舞表演和吃月饼等多种形式,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陶冶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活动三:节日小报,展示学生风采

组织高年级学生创办中秋节日小报,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制作小报。创作的小报中,既有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民俗习惯,又有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歌赋,真是各具特色、各具魅力。

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总结 篇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为使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日,永安市南门小学少先队组织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通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慰问贫困儿童,诵读经典,与亲人一起过中秋等系列活动,充分营造了“和谐、和睦、团圆、团聚”的浓厚节日气氛,同学们不仅从活动中了解了中秋传统习俗、重温了古人、今人中秋的思乡情结,还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通过本次中秋节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更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为日后孩子们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篇10

当代传统节日习俗的流变

中国的民俗在传统社会几乎就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传统节日作为过去民众生活的集中表现,往往都有着非常丰富的习俗内容表达,有严密的行事程序。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春节一整套的过节模式早已随着民谣传述久远。端午节,虽然如今人们多半只知道吃粽子,但过去却并不是这么单调,吃五毒饼,食樱桃、桑椹、石榴,饮雄黄酒,身上系五彩丝、配香囊,穿五毒背心,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虎头围嘴,门前房檐插艾草、菖蒲,贴神符,在外赛龙舟、画舫嬉游、斗百草等。中秋节,人们祭月、拜月,泥玩兔儿爷,请“神祇”,糊窗户,七夕节穿针、拜织女、吃巧果,重阳节登高野游、佩茱萸、饮菊花酒、赏菊花塔。无论在饮食、行为还是环境布置上都有诸多讲究。

如今,节俗形式发生了变化。昔日严整的行事程序日趋简化,过节的“礼儿”也多不为人所知。比如,端午节少有人在家门上插蒲艾。中秋节,祭月等仪式性习俗已不存,兔儿爷等代表物渐为少见。流失的节俗元素俯拾皆是。

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很多:从农耕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已使人们无暇顾及农耕时代过节的悠然从容,即使春节回家,许多人也只能匆匆的待上两三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不再登门拜年,而开始短信、微信祝福。由于社会价值观调整和演进,旧有的诸多驱邪压胜形式,也随着人们心智的变化成熟而淡漠。都市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远离了节日祭祖这一主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归根结底,许多民俗样式脱离了人们的生活,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本身在发生变化。

如果了解一下中国的节日发展史,就会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有的节日产生,有的节日消失,有的节日内涵和形式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变迁是一种历史的客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像中和节、上巳节,许多节日到如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

就这样,在慢慢流逝的岁月里,许多传统习俗渐渐流失、消散并上升到知识性的层次,昔日的生活场景日益碎片化。我们曾耳熟能详的许多节日习俗模式以一种零碎的态度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所面对的“文化”。

传统节日:从习俗到情感

说到节日的传承,我想起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有一年感恩节要到了,学校的外教老师Chuck在课堂上发给我们每个学生一个精心设计的红纸,上面写着所有学生的名字。他对我们说,你要将对同学们的印象用最美好的话赞扬出来,写好后交上来。Chuck说,感恩的意义,不仅仅是记住美洲新大陆移民时期印第安人的友谊,而是提醒我们要用积极、赞赏的眼光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世界就不一样。节日习俗知识只是一种载体。通过它们,实际上是在弘扬一种情感和精神。比如,春节让我们感念家庭的和睦与温暖,清明让我们去怀念亲人,端午让我们去关爱生命、热爱国家,七夕让我们欣赏爱情,重阳让我们尊重老人,甚至西方的节日圣诞节也会给我们个体狂欢的机会,并懂得去尊重他者的文化。节日都是一个提示,提示我们去热爱生活,善意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这也是节日与假日的区别,节日是有核心情感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正是带着这样的“人生理想”,虽然有些节日已经走向过去时,但是仍有很多节日,人们依然在传承:

春节,人们也许少了一些敬神的念头,但还是会贴福字,虽然不再串门拜年,但一定要发短信、微信。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因为春节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

端午节,虽然人们不再五月避忌,但关爱生命的养生保健意义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亘古不变的话题。近世转化的祭拜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七夕节,人们早就不再去讨论家中女人们的心灵手巧,旧有的习俗模式因而消散,但还是会去借这个节日,用新的方式,为自己的爱情添上一把柴火。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还是会尽可能的团圆;秋意渐浓的重阳节,许多子女们都在琢磨着为家里的老人置办一身保暖的衣服。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每个节日带给我们当代人的情境强弱有别,但是当一个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总有一种想做点什么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说要策划旅游出行,大吃大喝,而是说,在这个节日情境里,在心理层面对这个节日情境有所期待。就像在中秋节我们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在某一时刻,看看天上的月亮。我想,这就是骨子里国人的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是否值得在现实生活中存续,在于它是否有那些超越时代,值得我们永久珍视和传承的普世价值。如果我们不纠结于具体习俗形式的变化流转,会发现一些传统节日的精神意蕴还在人们的心底涌动。这就是节日生生不息的动力泉源。

新时代的节日传承

传统是有时代个性的。在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曾经丰满的节日习俗有的消散殆尽,有的徒留形式和个别元素,有的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对接。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各种洋节一起构成了国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样式,多元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面对节日的传承,经常浮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往往是两种声音,占主流的,是大声疾呼,保卫某某节,对节俗的流失痛心疾首,指导人们去如何生活。还有一种是声音,是辩说每个人都有权按自己愿意的方式过自己的节日,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宁静,有人玩传统,有人闹新潮,这是生活的自由。我想,既不应该为各种本来已经废弃的民俗事象做翻案文章,但同时,面对我们自身的心理需求,也应该去适当的表述具有一定普世价值的节日理想,让人们去理解和认可。

比如通过习俗形式和载体的塑造反哺于情感的经营,去建设那片温润的心理空间。比如端午节,可以循着艺术化和祥物化的道路,将传统的端午节物如香包、五彩粽等形象,结合时代的要素,加以时尚化、卡通化,使之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节物的威严和文化象征,为民众传递一种明晰的节日讯号,提示人们节期的保健,表述文化关怀。

节日是一个社会重申自己的价值的时刻。这种重申,不仅仅是国家意义上的,不是政府搞一个文化节之类,就可以是继承传统了。它更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当你通过这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价值,这个节日也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了。这样,这才是你的节日,而不是你的假日。

真正伟大的传统,是人的传统,是具有开放精神的传统。人类千百年来的努力,不过是建立一种关乎人类幸福与自由的人的传统。因此,我们既要敢于面对过去、不遗余力地打捞历史记忆,又要敢于面向未来,倾情打造一个生龙活虎的社会。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弘扬,一方面要通过遗产化、博物馆化保存集体记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于节日普世价值观的传递。通过节日去表达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使社会大众在特定的时空中能够更充分地拥抱生活,感念生活,认真生活!

(作者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总结 篇11

我校于2011年6月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端午节的日期,了解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让学生在家里和长辈一起学包粽子,感受粽子的香甜;制作香袋,欣赏香袋的美。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成手抄报。

在实践中,我们欣喜的发现不但学校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这一切构成了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焕发生命的灵动,令学校生动起来。而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学生参与的意识增强了。不仅对于节庆活动,倾注很高的热情,而且对于学校其他活动也予以一定的关注。

我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体会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们大家聚会之后都觉得以后应该多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的伟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鞍山市XX高级中学 2012年6月26日

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总结 篇12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我校结合实际,积极安排“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现就活动总结如下:

一、积极部署

我校教师在周一例会上统一思想,把清明节主题教育作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地重要契机,要求各班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学生缅怀先烈,引导学生注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二、活动多样

1、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清明节的深刻含义,尊重传统,传承文明,缅怀先烈,展望未来。紧紧抓住国家将传统节日改为法定假日地有利时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接受传统教育,从而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倡导组织学生“网上祭英烈”,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真挚缅怀和敬仰之情。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生活观念地改变,传统清明祭祖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使得我们地祭扫活动更加文明和有意义,我们积极倡导学生“网上祭英烈”、“网上祭先贤”“网上祭先人”活动,积极参加由中国文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组织的“清明节祭英烈网上征文活动”,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以及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传统节日地重新认识和感悟,既是一次文明教育,又是一次感恩教育,取得了良好地效果。

3、组织学生学习诵读“文明祭祖,绿色清明”倡议书,祭祖是一种优良传统,引领学生在绿色健康地方式下进行,禁止进行焚烧纸钱等等一系列污染环境活动,这次教育活动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举办清明节主题班会,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清明放假前,我校各班纷纷召开主题班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

5、组织学生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进行主题活动,征集优秀选文,进行诗歌朗诵,让学生们完全进入到状态中去,感受传统节日地氛围!

三、认真总结

我校在组织活动时注重安全工作,活动前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期间学校领导干部、班主任及有关人员全程高度注意,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学校老师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报道,有计划、过程、图片及学生心得体会。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总结 篇13

2009年的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省文明委工作安排,局有关活动通知精神,我校在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我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活动的始终,使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爱国情感,树立了报国之志,在校园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首先,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派专人负责,精心策划,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校加强了宣传力度,利用专题黑板报、升旗仪式和班校会,大力普及端午节的节日知识,引导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回顾端午渊源,重温爱国历史。

第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端午三个“一”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少先队和班队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资源,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班开展了生动活泼的中队会,组织一次包粽子体验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主题故事会;举办一次理性

面对中外节日的讨论。低年级学生了解什么是端午节;布置包粽子活动,参加展览;中高年级学生收集屈原等爱国人士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制作故事提纲,利用班会时间通过抽签方式组织故事会,引导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就“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洋节日与传统节日的理性参与”组织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这系列活动既突出了主题,又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起到了预期效果。

第四,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净化校园环境。结合当前全球防治甲型H1N1流感及我区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宣讲健康防疫知识,开展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开展端午节除尘运动,净化了校园及生活环境。

通过我校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铭记的,不仅是屈原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同安区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篇14

一、开展的活动

1、各班召开了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2、值周班在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演讲,号召全校师生“弘扬民族传统、纪念革命先烈”,文明祭祀。

3、各班积极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学生登陆中国文明网、甘肃文明网、兰州文明网等相关网站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书写感言寄语。

4、开展了文明祭祀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家长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以及在网上祭祀、扫墓、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上一篇:模联工作文件写作样例下一篇:承包土地互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