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成语故事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秦朝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秦朝历史成语故事 篇1

指鹿为马(赵汉高)

【成语故事】秦末,宦官在病故后假传圣旨命,立胡

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

胡亥说是鹿,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马,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

焚书坑儒(秦始皇)

【成语故事】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的意见,把上书分封

的看成私家学诽谤朝政,下令将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书生卢生等人不

满,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

穷图匕见(荆轲)

【成语故事】战国末年,物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

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

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成语故事】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

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 篇2

项庄,作为项羽麾下的武将一直追随项羽南征北战,最后在乌江边战死 项庄是故楚大将军项燕的第三个孙子,而项羽是项燕的二孙子,项庄跟项羽是兄弟关系,至于是不是同母亲兄弟就历史没有相关记载,也有说法项庄是项羽的堂弟,这兄弟二人都是由叔父项梁带大的。其家喻户晓之典故——项庄舞剑,项庄舞剑发生在鸿门宴上,其目的是刺杀刘邦,顾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说。

项庄的事件主要是在鸿门宴上,当时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要他杀刘邦,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即刘邦),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叔父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事迹 篇3

人物生平

复辟齐国

田荣是齐国田氏宗族。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秦国灭齐国后,田荣与兄田儋、弟田横隐居狄县。

在陈胜开始起兵自称楚王的时候,派遣周市攻取并平定了魏地,向东打到狄县,狄县固守县城。田儋假装绑住自己的家奴,带领着手下的年轻人去县府,称在拜见县令之后杀死有罪的家奴。在拜见县令的时候,他们乘机杀死他,然后又召集有势力的官吏和年轻人说:“各地诸侯都已经反秦自立,齐地是古代封建的诸侯国,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的同族,应当为王。”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并且起兵攻打周市。周市的军队撤走以后,田儋乘机带兵东进,夺取并平定了齐国故地。

大战章邯

秦将章邯带兵在临济围攻魏王咎,情况紧急,魏王派人到齐国来求救。 齐王田儋带领军队援救魏国。章邯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趁夜幕的掩护进行偷袭,把齐魏联军打得大败,在临济城下杀死田儋。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跑到了东阿。

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的消息之后,于是就拥立以前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丞相,田间为大将,以此来抗拒诸侯。

有关秦朝的历史故事 篇4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起义军揭竿而起。当时,遵守规则的人确实会获得一些好处,比如说他们会因为辛勤的工作而获得奖赏、有经验的人甚至会被授予官职,可是,这样的制度设计也是极为残忍的。因为人们会因为没有完成工作而受到严厉的处罚,而此时,客观因素是不会被统治者考虑的。

错过了规定的期限的行为会被认为不守信,在秦律中,这是要被处死的行为。公元前2(秦始皇死后一年),九百名民夫被押解到淮河流域(现在的北京)去驻守。天遇大雨,道路不通,众人被困。随后,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可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发现自己必死无疑,于是这些民夫杀害了看守他们的军官,然后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陈胜和吴广两个人成为这次起义的首领,他们带领农民起义军队伍去反抗强大的秦朝军队。很自然地,起义军被秦军打得土崩瓦解,最终都被秦军杀害。然而,其他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场短暂的起义开启了秦王朝覆灭的进程。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 篇5

陈馀,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馀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馀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刎颈之交。

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秦始皇听说陈馀和张耳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维持生活,两人相对而处。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起兵反秦

公元前2,陈胜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馀求见陈胜。陈胜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

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陈胜说:“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胜就此征求陈馀、张耳的看法,他们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掠尽百姓的财物。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胜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秦朝历史知识点内容 篇6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秦亡。

二.发展历程

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十五年。

秦始皇统一后,没有再用分封制,而是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确立了郡县制,使地方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出现周朝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大乱格局。最初设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中央政治制度则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用“上计”制,类似于现在的年度述职。此外,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秦朝的统一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这对古代思想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为防卫匈奴,秦在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的万里长城,这比现存的明长城更往北,距离也更长。

秦的灭亡主要在于残酷的法律制度为主的严酷统治,农民起义一爆发就势不可挡地让秦朝匆匆谢了历史之幕。

三.秦朝的改革措施

1.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3.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4.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5.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6.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朝历史成语故事 篇7

人文系12-8班 张琳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秦朝时期发展确立起来,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阐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则通过阐述皇帝制度的建立与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这一层面的表现与特点;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则叙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体现,即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上一版本的历史教材列有对于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与评价,新教材中删掉了这一部分,但在课标中又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也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以学生为主体来探讨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教材特点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相对于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秦的统一使得秦朝逐渐创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在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了之后的封建王朝,该制度经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因此,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贯穿整个单元的主线作用。

本课内容政治性强,比较抽象,尤其是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重要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一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秦汉为素材,因此,学生会对秦始皇等历史人物以及秦朝的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涵义”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剖析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与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比较、归纳和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提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设置特定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利用角色置换、历史短剧表演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的生动性。

利用历史资料、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以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某些方面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要借鉴其中对于当今建设政治文明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同时也强调要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设计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本课的标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颇为陌生,也不易理解。因此,我认为要将这一概念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来解释,通过讲解“皇帝制度的确立”和“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使学生理解“专制主义”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其主要特点是皇帝的专制独裁,它是一种君臣关系,其中蕴含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一点不仅对于理解本课内容十分重要,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更是后面几课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在本课先打好基础;而通过讲解郡县制的推广与完善来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其中又蕴含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样是后面几课也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因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性知识,必须作为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设计说明:课本教材只是说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对于其作用和影响并未涉及。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这一制度作出自己的评价。由于“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因此要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颇具难度。)

·教具准备

幻灯片、盒子、纸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近来,由于清穿剧的热播,“穿越”又一次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历史课也因此增加了一个功能:为所有渴望穿越的人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穿越到哪个朝代了,皇帝是谁,这个朝代有哪些特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穿越的第二热门王朝——秦朝,深入地去了解一下秦始皇和他的王朝。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引起学生对秦朝的关注,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

【推进新课】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师:大家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最终走向了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到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诸侯争霸战争拉开了帷幕。到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秦就是其中一员。我们都知道,秦是这场兼并战争的最后胜利者。那就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秦为什么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呢?(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于以前学习的历史知识都记得很清楚。秦的一统天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占据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具备了强大的自身实力。总结说来,秦的胜利有以下几个原因: (课件打出)

有利的外部环境: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自身条件:A 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B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受到重视,客观上有利于秦的兼并战争。

人民渴望统一,秦的一统天下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的潮流,是历史的必然。

(设计说明:这一块内容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创立的背景与条件,不是本课重点,因此了解即可。但在教学中要强调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因素,从而将必修一与必修三内容相整合,将政治经济与文化都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师:(课件打出秦灭六国的地图)这是当时秦灭六国的地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找出秦先后灭到了哪六个国家。

师: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于公元前230-前2,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设计说明:地图中,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通过直观的图画来加深学生印象。)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实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序幕。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师:秦王嬴政在灭六国建立秦朝后,最迫切的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中央层面建立了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我们先来看下皇帝制度。

1、皇帝制度

师:天下初定,秦王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一个霸气的尊号。那么他为什么要称自己为始皇帝呢,这三个字有着怎样的深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称号由来

初并天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要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结合起来,自称“始皇帝”,而自己的子孙则要千世万世地传承下去。从此,“皇帝”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它更是作为一种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那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9页,再次开动脑筋思考一下,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师:从刚刚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裁。这一内容,一方面表示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换,另一方面表示皇权高高在上,不可僭越,这两点又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重要特征。

(设计说明:这里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与展示材料的方式,使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历史问题,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便于学生将思路理清。)

师:(过渡)穿越到一个王朝,仅仅认识这个王朝的统治者是绝对不够的,和统治者下面的各个官吏打好交道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穿越到秦朝,哪些官吏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部分秦朝官吏的纸条。我将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抽签,抽到哪个官职就由那位同学扮演那个角色,然后向全班同学们叙述一下自己有哪些职能。

生:三位同学依次抽到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并依次叙述各自职能。

师:三位同学对于自己的职能都相当清楚。说不定我们这三位同学在秦朝真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同学记忆更加深刻,我们可以做一个表格来加深印象。

(幻灯片打出表格)

官员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职责 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命,监察百官 负责全国军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游戏中阅读书本知识,由此对秦朝中央官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从上面的表格来看,似乎秦朝的“三公”有着极大的权力,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三公的苦衷”。(三位同学在一次诉说自己的苦衷)

(设计说明:内容为p10学思之窗秦始皇对丞相车骑数量的不满、以及太尉无实际军事权等等,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并为理解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容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便于之后理解课堂中老师的讲解总结。)

短剧略。

师:“三公的苦衷”生动地体现了在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由秦始皇任命,都按照秦始皇的旨意办事,而各个官吏之间又互相牵制,使得全国的军政大权最终落到皇帝一人手中。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秦朝设置中央官僚机构的实质就是为了维护皇权对全国的绝对统治。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也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幻灯片打出)

以皇权为中心。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师:当然,除了建立起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0的历史纵横,了解一下秦始皇在法律、经济、文字方面的统一措施。

①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②修建驰道、直道——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④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⑤整顿各地风俗(视时间解释驰道、度量衡、秦权。)

⑥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设计说明:此处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有所涉及,故而内容用幻灯片打出即可,不必作具体解释。)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师:了解了中央的各项制度,秦朝在地方又推行怎样的制度呢?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段材料。试从材料中找出答案。(课件打出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师:不错,在分封制与郡县制中,秦始皇最终选择了郡县制。与郡县制相对应的,在地方,秦始皇也建立起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朝历史成语故事 篇8

标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常德模拟)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上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选D。宗法制是西周时确立,故A项错误;示意图只是描述王位的传承,没有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确立,故C项错误;图中描述的是夏朝世系示意图,他们之间大多是父子关系,这体现了王位的世袭,故D项正确。

2.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A。原始社会众多有血缘关系的部族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西周推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进行分封,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从而形成“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故A项正确;宗法制主要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众多地域国家”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形成,故C、D项错误。

3.(2016·福州模拟)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异姓诸侯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这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诸侯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 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解析:选D。周王属姬姓,周王与非姬姓诸侯国联姻,无法体现宗法制,故A项错误;诸侯崛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时期,而周文王、周武王时期,西周处于鼎盛时期,故B项错误;君臣联姻更多的是政治目的,故C项错误;周王室与异性诸侯国联姻,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体现了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4.(2016·石家庄模拟)“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A.周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王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解析:选C。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项。A项“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符合商王朝统治的特点,B、D两项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

5.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解析:选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得出“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6.(2016·昆明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春秋时期,部分大诸侯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如晋封曲沃就是典型的例子。此现象反映了()A.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B.西周分封制遭破坏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D.井田制度开始瓦解

解析:选B。礼乐制度维护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从“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可知不是礼乐制度得到强化,故A项错误;从“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可知分封的国家不承担分封制度下的义务,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周王没有形成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事件,没有涉及经济领域变化,故D项错误。

7.(2016·湖北荆州模拟)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这表明秦王嬴政()A.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B.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C.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 D.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

解析:选D。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与题干皇帝称号的由来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三皇”“五帝”比较,完成统一大业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君主至尊地位也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之比较,意图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故D项正确。

8.(2016·郑州摸底)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统治者自身称谓的一种变化,没有体现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势力,故C项错误;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9.(2016·江西赣州摸底)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朝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朝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解析:选B。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朝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故A项错误;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B项正确;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臆想猜测,故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权,故D项错误。

10.(2016·兰州模拟)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解析:选C。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即三公,属于中央官制,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与周代以来的“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中“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相符,故C项正确;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即皇帝制度,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6·河南洛阳月考)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选D。题干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郡县制依然存在弊端,不能实现大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可知不能重新恢复分封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作者强调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天下才能大治,故D项正确。

12.(2016·陕西咸阳模拟)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 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解析:选D。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之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视天下一切为个人私有财产,百姓难以摆脱对君主的依附,故A项错误;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着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下虽无世禄之臣”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6·辽宁营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王姓启方公迁郧后世系图。(注: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就其内容而言,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图一

图二

[图二]由广东省汉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华夏宗祠文化基地落成庆典暨首届中国宗祠文化高峰论坛于2012年11月26日-27日在素有“世界客都”“华侨之乡”之称的广东梅州兴宁市隆重举行。华夏宗祠文化基地包括有“寻根路”“孝子坊”“孝园”“上下五千年”“大汉雄风”“姓氏文化”“客家民系”“将军馆”等部分组成。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和谐、团结、爱心、奉献、育才、发展”,紧密结合中央推广“新时代二十四孝”的契机,将孝亲文化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地展示在大众面前,并期待在当今社会主流价值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以倡导“孝亲”文化为主题的“华夏宗祠文化基地”能指引大家心灵的回归,实现个体与家庭、家庭与单位、单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找到核心精神凝聚力。

图三

[图三]2015年4月5日上午,乙未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本次轩辕黄帝典礼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政府联合承办。社会各界共万余人来到黄帝祭祀广场公祭轩辕黄帝,寄托哀思,追忆先祖。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参加公祭仪式。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或认识。(28分)(限250-300字以内。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评价宗法制文化的现实影响。从积极影响方面看,图一、二反映出族谱和宗祠这两种宗法文化载体对族人关系的影响;图三反映出宗法制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据此展开论述。从消极作用方面看,传统宗法文化下重男轻女、父权家长独断专行、狭隘封闭,这些与人人平等、个性自由、开放的和谐社会是相违背的,据此展开论述。

答案:社会现象:传统宗法文化(宗族思想、祖先崇拜、根祖文化)盛行。认识: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肯定积极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不能一概视为封建文化的卷土重来。

①通过忆颂先祖功绩,颂扬先祖品德,激励后辈上进,进行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通过宗祠和族谱这两种宗法文化载体,进行宗族成员间的互助,和谐族人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祭祀、礼仪、孝文化等。④同祖同源的血脉亲情是联系和团结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纽带,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有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也能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感。

⑤族谱中的许多记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民俗学都有一定的作用。

(2)克服消极作用:传统宗法文化存在父权家长制、重男轻女等落后观念,不利于实现社会平等;某些家规和族规侵犯人权,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相悖;容易形成狭隘的宗族观念与小集团意识,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些族谱记述往往溢美掩恶,客观性存疑。

14.(2016·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9分)(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第(2)问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一个制度的作用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归纳。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

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街头艺术――秦朝乐队 篇9

5月29日那天,趁着周末,想去深圳中心书城买几本书,逛完书城一出来,就被一阵吉他声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到周围围了很多人,出于好奇也凑了过去。原来是一支乐队在演唱,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秦朝乐队』,队长兼鼓手秦维革。心里有些奇怪,在我的印象中,一般队长都应该是主唱啊,虽疑惑但并没有多想。前面放着一叠CD,上面写着:原创CD,25元一盒。

歌声响起,他们唱的是摇滚风,在空旷的室外很震撼,也很好听。其实最让我震撼的并不是他们的歌声,而是他们的年龄,看着的他们的外表应该都有40多岁的样子,用当下最流行的话说,就应该被称作老男人。一共三个人,一个鼓手、一个吉他手、一个贝斯手,同时贝斯手也担任主唱,他的嗓音很独特,开唱的时候,几乎现场的.人都在鼓掌,后面得知他叫小虎。都说玩音乐的人很帅,放在他们身上也同样符合,魅力依旧。我想他们年轻的时候肯定有很多女生青睐。

在那里差不多待了半个多小时,听了5、6首歌就结束了,可能我们来的太晚了。期间有好几个观众都给他们买了饮料,乐手们表示感谢,也有不少人捐出了现金放在装CD的吉他盒里,买CD的并不多,零零散散的也就4、5个,可能之前也有,只是我没有看到。我在想是不是现在听CD的并不多,大都在用手机听歌,就算用电脑听的估计也不会选择CD。

我是一个很喜欢听摇滚音乐的人,对于他们,很好奇,也很欣赏,回到家查了关于他们信息。原来『秦朝乐队』成立于,最开始乐队共有5个成员,那个时候他们都还算年轻,热爱音乐的几个人组成了一支乐队,在街头演唱,虽然挣不到多少钱,但却充满了希望。故事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容易,长达一年的时间,不断会有城管来驱赶,或许那个年代的深圳还不能包容他们,后来,队长给当地政府写了信,渐渐的开始接受他们的存在。

由于长时间都未有太多收入,年龄也慢慢大了,几个成员开始退团,由最初的五人减为三人,中途队员也有过更换,来来去去,分分合合,队长秦哥的坚持,最终还是走了下来。现在,他们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和固定的演出时间,也逐渐成为了深圳必不可少的街头文化,被网友称为“深圳最活跃的草根乐队”。

古代史秦朝总结 篇10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

一、时间线索

1、公元前221年(秦朝开始)至公元220年(东汉献帝被迫禅位,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属于秦汉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同期的大国有古罗马和伊朗高原上的古国安息国)

2、公元前221年嬴政以咸阳(陕西境内)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4、公元前206年刘邦兵至咸阳附近,秦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二、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基本知识点

(一)政治上:

1、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皇帝独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皇帝独尊。中国历史上从此有了“皇帝”之称

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三公:皇权为中心,大臣由皇帝任命;既配合又牵制。丞相位高权重。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行政效率高;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廷尉,负责司法;

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 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 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

太仆,负责皇帝车马; 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少府,负责皇帝财政;

②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郡县制意义: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秦律》:参照六国律令而制定,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特点:细密、严苛

作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选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岳麓版:

一种是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一种使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

殿最制:最”者受奖赏,“殿”者受惩罚。

4、朝议:人民版

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朝议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日期的制度。

(二)经济上:

1、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下币,法定货币两种另一种黄金为上币)

2、统一度量衡(长短、容积、轻重)

3、统一车轨

4、修驰道,为了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咸阳向东和东南分别修成两条交通干线)

修直道(咸阳向北直达河套地区一条交通干线)

修五尺道(西南地区开通了有今天四川宜宾直通云南曲靖的道路,地形险阻,道路狭窄)

5、开灵渠,以便补充兵源和军需物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给了有力条件。

6、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7、实行土地私有制:当时是先进的土地制度,使地主阶级利用土地剥削人民成为合法。

(三)文化思想上:

1、书同文:开始文字为小篆,后又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李斯建议)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统一度量衡——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目的是保证封建王朝的赋税收入。

统一货币——便利了各地的商品交换,避免了经济混乱

统一文字——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4、艺术:

①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和洛阳的杂技俑,砖瓦,瓦当

③隶书产生与秦朝

④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四)民族关系

1、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统一北方草原,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①秦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了“九原郡”。为防止匈奴南下,将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原有的长城修整增补,成就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防御工事。②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在岭南设郡(三郡:南海、桂林、象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统一过程中修“灵渠”。

③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中:开辟了五尺道,定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嬴政

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A),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D)

A.确立皇帝制度B.设置压相C.设置“三公”“九卿”D.确立郡县制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上一篇:医院医疗设备自查报告下一篇:一丝惬意心中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