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想象作文(精选10篇)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篇1
《太空故事》我拿起一本才从图书馆理借来的书,我觉得这本书好好看,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我醒了,睁眼一看,我躺在谁的家里,一眼看见晃来晃去的照片,又觉得这个人很熟悉,他有长长的白胡子,有一个大袋子,他一到圣诞节就出来送礼物,你们猜猜他是谁?对了,就是圣诞老人。这是圣诞老人的家?“对,这正是我家。”忽然间有个人回答我,圣诞老人从家里飞出来,“你在我家里呆一夜怎么样?”“好喂。”圣诞老人又说:“我先去看看有没有没送到的礼物,对了,你收到礼物了没有?”“没有。”我回答,“那这个给你。”我接过礼物说了声谢谢,圣诞老人就走了。
圣诞老人走后,我东看看西瞧瞧,“咦,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在空中?”我奇怪地想着。
突然我想喝水,这水怎么不往我嘴里流?水喝不着,那就去坐会儿摇椅休息一下吧,可我刚坐下去,椅子就飞了,我白坐了。饿了,去吃点东西好了,可食物飞来飞去怎么也吃不到,忽然间我想上厕所,我跑向马桶,可我怎么也上不去,我也用了种种办法,比如跳高抓住马桶,也上不去,告诉你们,我不仅没上成小便还摔了个大屁墩儿,呜呜呜,你们欺负我,我伤心地哭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我要上厕所,匆匆忙忙跑向厕所,边上边叫苦连天地说:“幸好是梦,不然我要尿裤子了。”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篇2
“叮铃铃,叮铃铃”,外太空高音警报发出了声音。 我和其他维和部队的队员,听到警报,立即集合起来。吴晨恺迅速地打开了导航系统,查看发出警报的地方……
两分钟以后,查到了——原来是太阳系中的火星。我们抓紧时间,立刻登上飞船飞往火星。 火星的维和部队负责人代号叫“夜莺”,他带领我们来到了事发现场——珠宝店。这次抢劫案的作案人员十分猖狂,把珠宝店抢劫一空,不仅如此还绑架了工作人员二十一人。我们从犯案现场的红外线监控仪器上发现了,作案时间和作案人员的相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这次犯罪人员头目是宇宙特级通缉犯“小星星”。十余年来他手下的组织无恶不作,真是数不胜数,是维和部门的一块心病。 我们不敢耽误,立刻把这些情况上报给治安部门组织首长了首长,请他定夺。十余天过去了首长命令如下:派我率维和大队运用计策攻破“小星星”组织。我兴奋的领命率部下准备攻打“小星星”组织! 时间不等人,我率部下来到了“小星星”组织总部——水星,我先派一小队侦查人员探听情况,我乘坐最大的宇宙飞船垫后,探马蓝旗回来禀报我:“报告,将军恐怖组织的主力部队正在土星打仗,而留守在基地里的都是老弱病残,正好对我们有利。”我听完精神大振,立刻下令全军进攻恐怖组织基地。 十余分钟后我军占领了敌军大部分建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时敌军主力胜利回师看到自己的基地被攻占了,立刻前来助战。形势立刻发生了扭转,我方伤亡惨重,我只好下令退兵。 哎,到嘴的肥肉竟然让他跑了,可惜啊!我转念一想,计上心头:引蛇出洞,我马上把吴晨恺叫来在他耳边叽里咕噜的说了几句,他立刻心领神意,不久我们就拿下了恐怖组织基地。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篇3
“教授!一刻彗星要撞那美克星球了,那美克星人请求速派支援!”
“派XXX驾驶梦想一号去吧!用吸盘装置把那可彗星给拉的脱离轨道。对了,预计多少小时之内撞上那美克星?”
“25个小时!”
“好,如果不在25个小时之内把彗星用吸盘装置拉开的话,只好启动麦格斯动力炮来击毁那可彗星了!”
“是!那……您去不去呢?”
“对了,你不说我也忘记了我也要去的,XXX那小子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我去帮他吧”
“好,一路顺风!”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布置后,我和XXX两个人驾驶着梦想一号从地球出发了。
在路上,我们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赛亚人星球、弗利萨星球、布罗利星球等等。并且看见了即将撞上那美克星球的彗星,经过梦想一号系统计算,它正以每小时20xx公里的速度向那美克星球袭来,此时据装机时间已不到2个小时了,我们便以每小时5000公里的`速度去追它,3分钟后,我们已经和它并驾齐驱了!我对XXX说:“快点启动吸盘装置!”
“不行啊,XXX,我们离他这么近,启动洗盘装置的话,会使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他虽然装不上那美克星,可会撞上我们的!”
“哎,那就没办法了,只好叫地球总部XXX他们击毁了!”
“也只有这样了!”XXX说“XXX,听到请回答,这里是梦想一号。”
“XXX听到,请讲!”
“快启动麦格斯动力炮击毁彗星!”
“不行啊,彗星的速度是每小时20xx公里,而麦格斯动力炮的速度是每小时1200公里,追不上的!”
“哎,那就只有眼睁睁的看着那美克星被炸掉了。”
“XXX,XXX,看,那是什么?”我随着XXX的手指头望去,啊!是赛亚人星球的赛亚人!是他们!他们来帮我们了!我们两个欣喜若狂,原来是赛亚人星球上面的孙悟空、贝吉塔和特兰克斯来就那美克星球了,他们只用了一些气功就把彗星给销毁了!解决了那美克星球的燃眉之急。
啊,我们地球人向往着和平,但他们还不知道,宇宙里处处都有和平!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篇4
20xx年,地球的环境极度恶化,联合国决定派出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小组,寻找第二个可以供人类生活的星球,而我就是调查小组一员中。
我和其他几名科学家登上了飞船,“轰……”的一声飞船起飞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飞行我们将落在一个与地球相似的有大气层的星球。
我们走出飞船,看见了一个仙境: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坪,鲜艳的花朵,清澈的湖水和漫山遍野的树木……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一艘巨大的UFO降落在我们面前,里面走出几个人穿着十分奇特:衣服是用白色的布做的下摆很长代替了裤子。更特别的是,它们头上竟还有个光环。简直和古希腊神话里的神一个样。我们还愣着呢,他们先开口了。一位长者走出了向我们鞠了一躬:“你们好!你们是地球上的人类吧?这里是帕索斯特星球,我们是帕索斯特人。我们去过地球很多次,最早降落在一个叫做希腊的地方。我们种族中一个叫做普罗米修斯的,教会了人类用火,人了十分感激称我们为神……”“你们会说我们人类的语言?”没等他说完,我就惊叫起来。“哈哈哈哈——”那长者捋捋胡子,“何止是会呢?你们人类的语言也是我们教的啊!”“哦,是这样啊!”我们异口同声,“那真是谢谢了!”说完,我们和他们一起笑了起来。“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去执行勘探任务了。要不,就先告辞了。”勘探组组长的话点醒了我们,我们这赛想起自己是来执行勘探任务的。
“振举,吃饭了。”“嗯,好的。”我心不在焉地应着妈妈。我没空呢,我在房外草地上遥控着飞机。飞机从开始的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到现在的轻盈曼妙,可费了我老长时间。我也仿佛跟着他成长,直到此时伴着一起在天上飞翔。我似乎也能触摸到了凉风,拥抱到了白云。就像一只鸟儿在山谷盘旋、戏耍。美中不足的就是飞不高。若是再飞高些,我就能俯瞰这一方家园了。
“振举,睡觉了。”“嗯,好的”。我恋恋不舍的把飞机放进盒子里。躺在床上,我总是睡不着:为什么飞机飞不高呢?是否要在它的身上增加动力?或者……迷迷糊糊我就睡着了。
“咦?”我怎么还在草地玩呢?妈妈不会骂我吧,我小心翼翼的向四周望了望,没人。我赶忙在机尾绑上了几束礼花又坐上了飞机,“砰”加强版的飞机直冲云霄,向着苍穹而去。大地越来越远,渐渐的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缓缓的展现在我眼前。缠绕她身上的是薄纱般洁白的云朵,更远后是浩瀚无垠的星空,无数星星一闪一闪的。童话般的美丽呀。
从地球中间最明亮皎洁圆盘式抛洒清辉的就是月亮哪。我慢慢的把飞机降落在月亮的环形山上。这里草木扶苏,鸟语花香。跟我印象中的荒凉大不相同。在斑斑驳驳树影后一艘飞船隐隐约约露了出来。走进一看;“哈哈”,这不就是神舟飞船吗?杨利伟叔叔站在旁边爽朗的大笑,亲切的对我说“这里是中国太空基地。小朋友,欢迎你加入我们航天队伍。”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我熟悉了太空基地,了解了他的前世今生。在一代代航天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地球走向了月球。还将要走向火星、木星——当然这将是我要去完成的任务了。
我来到了30,那时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手机,随便点一个按钮就会有屏幕自动展此刻眼前。走着走着,我望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装备,却没有发现面前的那根柱子,“砰”的一声撞上去,赶紧后退几步。只见屏幕上写着:宇航员培训课程,优秀者可飞向太空。看到这个,我兴奋地跳了起来,飞去太空可是我从小的梦想啊!立刻,我就乘着飞车来到了培训地点。
经过几个月极其严格的训练,我幸运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儿童宇航员。我兴奋极了!几天后,便乘着光速飞行器飞向浩瀚无垠的宇宙。
只过了几分钟,我面前就出现了满天星斗的太空。成功降落到月球上之后,我穿着宇航服,带着排球走出舱外,准备做实验。我把排球往太空中一垫,那球就一向往天空中飘呀飘。这时,我向正在家里看直播的亲人们说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阻力。我还在月球上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好几个俯卧撑,又在直播里说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地心引力。做了好几个实验后,我回到太空舱,准备吃午饭。那里的饭都被压缩成泥状,虽然像色拉被打成了“色拉汁”,肉类也都被压成了肉饼或团状物,可是味道好极了。食物的香味会在你的口中留存很长时间。饮用水被挤出来时也像一个个小泡泡,漂浮在空中,用手轻轻一碰,它就会弹起来,像一个个乒乓球。我轻轻把嘴靠近它,一吸,它就会“哧溜”一声到你嘴里。我一边吃一边玩,不亦乐乎。
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只见飞船里的宇航员叔叔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群航天科学家正在紧张的工作,我们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急切地盼望着飞船发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只听电视里传来“5、4、3、2、1,点火!”接着就听见“轰”的一声,火箭尾部喷射出熊熊烈焰,像一个火龙一样腾空而起,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穿入茫茫的夜空,天空上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飞船里坐着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让我非常崇拜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叔叔。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才磨炼出他们坚强的意志,造就了他们强壮的身体。他们三个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太空探险,他们都有着一颗自强不息的进取心,精忠报国的爱国心,专于航天事业的事业心,永不言败的自信心。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远远超过了他们,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善于思考,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尽力想办法解决,争取长大了也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驾驶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了!鲜花簇拥,掌声雷动。航天员,这个响亮的名称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憧憬啊!但谁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多么的艰辛!航天员除了要有献身载人航天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之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如此,航天员还要接受科学严格的训练,第一阶段学习的是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学习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航天员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如果飞船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落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还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这次“神六”安全着落,我想,费俊龙、聂海胜在训练场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第三阶段学习的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首先要学习各种飞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得多,难得多,而且这些文件是要带到天上去的,在飞行过程中随时会使用,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然后是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多少个白天黑夜,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模拟器上反复地进行练习,做到熟练掌握,配合默契。3月起,费俊龙、聂海胜就和4位队友开始了严格的选拔训练。“神六”发射前的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被最终确定担任“神六”的飞行任务。于是,0月12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场雪中费俊龙、聂海胜踏上了飞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2、学习认真观察图画,初步分清画面上的几类主要内容。
3、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太空知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空中有什么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看图认读
指名认读,学习小组内认读、游戏认读。
三、交流学习资料
1、学生之间交流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土星、地球这些星体以及彗星、环形山的资料。
2、认识了解了这些星体、天体、月表地貌特征,你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交流火箭、观测卫星、侦察卫星、宇宙飞船、通讯卫星、飞碟、航天探测器等人造太空物和机器人以及宇航员们的资料。
4、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哪些体会呢?
5、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作业设计学生制作航天手抄报。
第二课时
一、多种方法识字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太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听老师范读文中的词语,注意听准字音。
2、教师指读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
二、读一读、写一写
坚贞不屈侦查通讯探测宇宙机器
教案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分析本文的叙述层次应作为学习本课的重点,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衔接。另外,本文的导语很有特色,应着重学习,并模模仿写作。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解题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三、重点字词
耸入云天 翌年 扭转乾坤 横亘
字词巩固
四、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本文的导语不仅于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这样,文章一开始的导语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同时,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大张了中国人的志气。所以说,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又写得生动感人,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界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主体部分要有充实、丰富并能回答有关问题的内容,导语写完后,就要展开或阐发新闻事实。中国人的飞天梦实现了,而实现这个梦的航程则是漫长的,是几代人心血凝成的。本文的标题也揭示了主体的内容。事件通讯要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等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那么作者是如何组织好“飞天梦”这样复杂多样的材料的呢?主要是采用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方式来组织材料。
第4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文中说:“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几百年”是针对梦想说的,大约是从明代万户开始,因为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半个世纪”是从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靠人造卫星”说起。漫长的岁月,摧灭不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
第5、6段,写背景,是激励中国进入航天领域的大背景。时间推到了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那一刻,由于我们过去中国的贫弱,科学技术已远远落后于人了,但这个消息却震动了从来不服输的中国人,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有迎头赶上,才对得起我们先人创造的辉煌文明!这一段虽是简略地谈背景,但写来仍然使人荡气回肠:我们现在落后了,但我们不能永远落后。
第7~10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第11~13段,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历史记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第二年,一个乍暖还寒的4月间,在有全副武装军人把门的北京京西宾馆里,聚集了全国80多个单位的400多名专家学者。虽然大家都身着便衣,但保密的气氛却让人感到这里是在开什么军事会议。此时,专家学者们正在讨论着中国未来的飞船该是什么样。由于时值1971年4月,因此,飞船便有了一个代号:“714工程”。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我国自己研制的航天食品:高热量的巧克力、压缩饼干和美味的鸡汤等。有一种牙膏状的食品名叫鸡蛋炒米饭,挤入口中还真有鸡蛋炒米饭的味道,这让专家们也感到了新奇。一切似乎都很顺利。“714工程”还诞生了一个全尺寸的模型,它的名字非常动听,叫“曙光号”。“曙光号”是一个类似美国第二代飞船“双子星座号”的飞船,外形像个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舱和设备舱两大舱段组成,座舱里放置两把宇航员坐的弹射座椅。客观地说,当时科学家们对中国飞船的选型是很有见地的。由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下,1975年中央决定“714”工程下马,“曙光一号”最终尘封在一张张的构思草图中。周恩来总理实事求是地专门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讲了几条原则,其大意是,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要搞国家建设急需的应用卫星。自此,中国暂时停止了对载人航天的探索,而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了各种类型的应用卫星方面,这一停就是10年。
第14~16段,10年后,“863计划”出台,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把那尘封了十年的草稿又拿了出来。1992年9月21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新的航天征程又开始了。
从第17~26段,新的航天史。先提出我们的计划,找出我们现存的困难,然后一一解决,就像当年第一颗卫星上天一样。第一、二个难题不难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在“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手里解决了,接着“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又发射成功,接着是第三、第四,一直到“第五”,五战五捷,“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这几段以叙述为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航天人的艰辛和自信。由此,航天征程已充分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半个世纪坎坷的旅程,寄托了多少代人的希望,融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血。
第三部分,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事件: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
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尾。
五、写作技巧
1、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转折起伏,引人入胜。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把一个一个的事件贯穿起来。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人造卫星说起,作为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与所报道的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的诠释性材料,因为苏联的发射成功才惊醒了刚刚建国的的新中国,才惊醒了有着千年梦想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后来事件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当时英国的《卫报》曾有文章写道:“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让英、美、中三国领导人大跌眼镜。当时的中国领袖毛泽东在得知确切消息之后,不无失望地说:„我们怎么能算得上一个大国?中国连一颗土豆都弄不到太空里去,更别说卫星了。‟”接下来是叙述中国研究载人航天的征程:1960年2月19日先研制成功了太空火箭;1970年4月24日再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再设想载人航天,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下去;时间又到了1986年春天,“863计划”实施,推动了航天事业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正式确定航天计划;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0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又飞上了天;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升空;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又成功发射;又回到了现在,2003年10月15日,真正意义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着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进入了预定轨道。时间、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的叙述出来,了解了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总之,主体部分运用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2、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表现为两点:一是借用文学手段,如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采用描写方法,在导语和结尾部分表现的最为突出。如导语部分:“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增加了新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给人以立体感和现场感。结尾部分:“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而在这形象的描写中又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情感,面对着这千年梦圆的时刻,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感到自豪和心情澎湃呢?我们在读这些文字时,随着文字的跳动,我们的心情也在跳动,这就是文章抒情的效果。不单是导语和结尾这些描述性文字如此,在其他段落,照应能体会出这种情感的存在。如第4段:“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自豪感,苍桑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回想那半个世纪中国航天人的曲折而不懈的努力。
二是语言富于韵味。如“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第一句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融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六)1.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2.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3.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七、体裁知识
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6楼
3、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 6 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 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 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 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展现科学美的文章)《科学是美丽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飞向太空的航程》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其次,当老师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思考四个问题:文章第20自然段中提到“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说“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文章标题有哪两层含义?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飞向太空》这本书里介绍了“神六”发射背后的心酸史。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都是万里挑一的最优秀的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刻苦的工作使他们异常坚强,他们十分自信。在登上“神六”后,他们泰然自若,坚信在太空里,他们能成为正式的天空来客。书里还告诉我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我们身上寄托着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腾飞的梦想与希望,而航天员就是我们的楷模。
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这条漫漫航天路的艰辛,同时也知道了要学会克服困难。费俊龙,聂海胜之所以能够成功飞天,这离不开艰苦的训练,刻苦的工作。要知道,在茫茫宇宙中,宇航员要克服失重、缺氧等困难才能存活下来,对比下来,我们学习上的这些困难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们遇到了困难不能退缩,要勇于面对;有题目不会做要再多读几遍,不能觉得题目很难就放弃了,那么,这样你永远都不会获得成功……
52届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标杆落点:
1、通过分析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教学方法:分析法、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预设: 【预习提纲】
1、注音:载人飞船 酝酿 苛刻 横亘 着陆 橘红色 直刺九霄 翌年 扭转乾坤
2、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神舟发射的资料,课前自主阅读本文。)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 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学生思考:
(1)找出本篇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导语、主体部分。(2)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 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当堂训练与检测:
1、“研讨与练习”三;
2、《课时导学案》“及时演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