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论文

2025-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际礼仪论文(共9篇)

交际礼仪论文 篇1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

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八种行为

① 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② 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的见解;

③ 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④ 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⑤ 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⑥ 反应过敏,语气浮夸粗俗;

⑦ 以自我为中心;

交际礼仪论文 篇2

一、商务交际礼仪解读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 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 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二、商务英语交际中语言的使用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工具, 必然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的相互交流与对话。人们使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和评价, 或探讨改变别人的看法, 等等。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双方出色运用语言艺术的结果。针对性强:在商务谈判过程中, 语言的针对性要强, 对答有顺序, 做到有的放矢。同时, 要巧妙地运用如下语言技巧:

(1) 给以反馈, 即向讲话人表明你在认真地听, 你已听懂或没有听懂。

(2) 请求重复某一点, 即请求讲话人重复一下自己未听清之处。

(3) 核对情况细节, 即核对一下自己是否已听清其意。针对不同商品、谈判内容、谈判场合、谈判对手, 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语言。

婉转拒绝:谈判中应当尽量使用委婉语言, 这样易于被对方接受。要让对方相信这是他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 谈判对手有被尊重的感觉, 他就会认为反对这个方案就是反对他自己, 因而容易达成一致, 获得谈判成功。

应变灵活: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 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 能采取恰当的应急手段系, 巧妙地摆脱困境。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 你可以看看表, 然后有礼貌地告诉对方:“I’m sorry, Please waiting for a moment, I have to call my friend。”于是, 你便很得体地赢得了片刻思考的时间。

无声语言:商务谈判中, 谈判者通过姿势、手势、眼神、表情等非发音器官来表达的无声语言, 我们通常称之为非语言 (body language) , 非语言往往在谈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形式有:与讲话人目光接触, 微笑、点头, 未听懂时显出迷糊不清的表情;感到奇怪时做出惊奇的样子。在有些特殊环境里, 有时需要沉默, 恰到好处的沉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商务英语礼仪常用语的掌握

在商务英语交往活动中, 要掌握一些常用基本用语, 做到事半功备, 因此, 在要商务活动前, 我做一些准备, 多积累一些常用词, 例如比下这些用语, 要做到心中有数, 用起来得心应手。

Theme议题

Topic for discussion双方商定的议程

Schedule mutually agreed upon开幕会议

Opening session全体会议

Plenary session开场白

Introduction情况介绍

Presentation小组讨论

Panel discussion同有关单位磋商

Hold consultations with the organizations concerned一轮会谈

One round of talks决议

Resolution谅解备忘录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现在开会

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请……发言

I invite the representative of…To take the floor.我方很希望贵方能尽早给予肯定的答复

We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us your favorable and prompt commi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请你们务必在8月1日前提出意向书。

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submit the letter of intent on the date no later than 1st August.

您看是先谈原则问题呢, 还是先谈具体问题?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with matters of principle or specific issues?

您看是先谈原则问题呢, 还是先谈具体问题?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with matters of principle or specific issues

小结

商务英语交际礼仪在对外商务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 外国人对交际礼仪的重视度是非常高的, 外国人认为如果连交际礼仪都不好的话, 那么商务合作也不会顺利进行的, 他们将交际礼仪做为一项寻找合作伙伴的指标, 因此, 在对外交往活动中, 一定要注重交际礼仪的培养, 更好的进行对外商务活动。

摘要:商务英语交际礼仪在外交商务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外国人非常注意社交中的礼仪, 如果不注意交际礼仪, 往往会给商务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商务英语交际礼仪进行论述, 希望为商务英语交际礼仪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商务英语,交际礼仪,语言

参考文献

[1]鲁培新:《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 《今日南国》, 2006 (12) 。

[2]靖鸣、周燕琳:《企业如何组织策划新闻发布会 (下) 》, 《新闻与写作》, 2006 (01) 。

[3]靳文:《闲话礼宾》, 《世界知识》, 2003 (14) 。

[4]黄士平:《礼仪规范的常式与变式》, 《公关世界》, 1998 (10) 。

[5]李晓军:《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内江科技》, 2007 (03) 。

日常交际中的礼仪 篇3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久等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地通知主人,并以适合方式表示歉意。

2.尊重老人和妇女

这是一种美德。在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应让老人妇女先行、先坐,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要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同桌用餐,两旁如是老人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

3.穿着适当整洁

任何服装都要注意清洁、整齐。参加比较严肃的公众集会活动,不要袒臂露胸,不要卷起长裤。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做客,参加联欢会等,应尽量穿得美观大方一些,女同志应适当装饰打扮。郊游、远足,可穿便装。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男同志一般可着黑色或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

4.举止文明大方

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坐时,腿不乱摇,脚不高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交通要道上,多人行走不要有意排成横队形,与不够熟悉的人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存心大笑或高声喊人。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都要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演讲、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5.结识讲方式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事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熟悉的,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则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表示尊敬时,递交名片,以示今后来往,如果无意结识,则只言片语,点头示意即可。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6.握手有讲究

在交际场合,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或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密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次序,应由主要、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

握手除是一个见面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项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辞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7.致意有分寸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遇见身份高的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他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与对方很熟悉,一般也要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对自己尊长中的熟人,要主动致意,不要佯装未见。但对方如果很忙时,则以不打扰为宜。

8.交谈讲礼仪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随意用手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要不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应掌握谈话的时间,如属初次见面,谈话时间不宜太长。对方工作忙,把需谈的问题谈完即行告辞。晚上拜访别人,一般不要至于夜深。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讲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

谈话的内容可不受拘束,但不要谈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讥笑讽刺别人。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无休止与妇女攀谈引起别人的侧目。与妇女谈话要谦让、谨慎。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

9.赴宴莫失礼

接到别人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在接受别人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一般客人应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即陆续告辞。出席宴请,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应邀出席宴请,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应注意自己的座次,不要随意乱坐。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碗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愿吃的菜肴,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碗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不要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响,吃东西不要发出“喳喳”之声,如汤太热,可待稍凉后再喝。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乱吐。嘴内有食物,不要说话,更不能大声谈笑,喷出饭菜或飞沫。在饭桌上,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掏鼻孔、搓污垢、剔牙齿、挖耳朵等。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与主宾致词、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主宾碰杯后,往往到其他桌敬酒,被敬者要举杯起立,碰杯时,要目视对方示意。

宴席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失态,因此必须控制酒量。

宴会过程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菜茶等,应沉着,不必着慌失态。餐具掉落可换一副,酒茶溅到别人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饭后喝茶、吃水果,座次可随便选择。散席之后客人告辞要表示感谢。

10.谒见要恭谦

晚辈拜谒师长,应先递名片或征得师长的同意。师长出迎,如自己戴了帽子,应脱帽向师长行鞠躬礼或问好,师长亦应答礼。告辞时也应向师长鞠躬或道“再见”,师长送出,应请师长“留步”。

尊长见幼辈,幼辈应到门口迎接,请尊长先行。尊长辞退,幼辈之主人应送到门口。

男子拜谒女主人,一般应点首问好,如女主人年长身份很高,可鞠躬请安,男子不应主动伸手去握,如女主人伸出了手,才可伸手去握。

11.赠花果有象征

在我国或在外国,还有赠送花木水果的习惯。在这要视对象而定。如青年男女,赠一枝红蔷薇表示初恋之意。要是对方不同意,回赠香石竹表示拒绝。求婚时送一束玫瑰,回赠玉兰表示赞同。合欢花,表示夫妻和乐合好。

交际礼仪论文 篇4

有礼走遍天下

湖北交通港航系 航海技术 07051444 尹迟

现代交际礼仪,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在任何国家、场合、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的认可。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

正文

有礼走遍天下,这个“礼”呢是讲的礼仪的礼。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入礼仪教育的学习中。

有一段时间,我处于封闭状态,很久没出去和同学联系,后来我接触“闭关”,出去逛街,在路上遇见一个同学,他对我说:“你居然还活着?”结果引来周围人群的大笑。他这种就是不善于表达。礼者敬人也,为什么那个人说我还活着?大家都乐了,因为他这种表达有点失敬与对方。礼的意思是讲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所谓利也。礼者敬人野,那么这个问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所谓礼,当然礼这个大笑你要不把它表现出来,有时候还不行,所谓礼多人不怪,那你说你尊重别人你总得表现出来,它就得更仪有关了,仪顾名思义,仪式,仪实际上就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个礼和仪互为因果,你光说你尊重,你不表现出来不行,你光说你表现你不动的尊重别人也不行。

掌握一定的交际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被认可的处世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交际和生存的艺术,是一种展示高雅和个人魅力的技巧,更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行为。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代,礼仪教育在我国青少年学识培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礼

仪的教育和修养,把礼仪教育视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倡导和实施。如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改造,将“德”与“礼”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礼仪教育,特别是交际礼仪教育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较于古代有所缺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交际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你是一名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鲜小草莓,还是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混迹多年的老油条,抑或是一个即将迈出校园的毕业生,掌握一定的交际礼仪规范对于一名大学生的发展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通过在《交际礼仪》课程的学习,让我知道可在以后在工作的是怎么做。言谈儒雅、服装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礼仪需普及与规范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 在找共工作中,免不了要面试。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在面试前的准备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合理的着装,更要了解关于你应聘公司的资料,在面试前提前到面试地点,这些都是作为面试者要掌握的基本面试准则。在面试过程中,讲话要做到落落大方,除此之外,无声语言是重要的公关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目光语、身势语、面部语、服饰语等,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来传递信息,它们在交谈中往往起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职业形象的更高境界。形体语言对面试成败非常关键,有时一个眼神或者手势都会影响到整体评

分。比如面部表情的适当微笑,就显现出一个人的乐观、豁达、自信;服饰的大方得体、不俗不妖,能反映出大学生风华正茂,有知识、有修养、青春活泼酌独有魅力,它可以在考官眼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增强你的求职竞争能力。保持微笑,人与人相识,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前几秒形成的,而要改变它,却需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良好的第一印象来源与人的仪表谈吐,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表情。微笑则是表情中最能赋予人好感,增加友善和沟通,愉悦心情的表现方式。一个对你微笑的人,必能体现出他的热情。修养和他的魅力,从而得到人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你在面试的过程中给面试者留下一下好的印象,从而收获到一份好的职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自己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履行我们应当遵守的文明礼仪。因为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好却并不简

单。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而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就忽略了文明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对于我们自身的内在修养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从远处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做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祖国文明礼仪的继承和发扬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再从近处来看,新的时代更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为我们国家,为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大家知道,就在几个月以前,我们在上海举办全世瞩目的世博会;而且就在前不久,在我们中国还举办了亚运会——将会有数以万计的全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参观者来到我们身边!

那么,我们将向整个世界展示一种怎样的风采呢?当然,我想在坐的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齐声回答——我们将向全世界展现出我们祖国应当具有的优良传统和文明礼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懂礼貌,讲礼仪的良好的行为规范。

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行为,贵在日常的实践。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加到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做到:举止得体、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尊重同学,使自己早日成为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日常交际礼仪 篇5

(一)宴请礼仪

宴请是公关交往中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为双方的友谊增添许多色彩。赴宴要准时,赴宴前应修整仪容以及装束,力求整洁大方。在宴请排位时,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够,可以再取。如果主人为你夹菜,要说“谢谢”。吃东西时要文雅,闭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或呕嘴。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当主人起身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劝强灌。

(二)舞会礼仪

参加舞会时仪表、仪容要整洁大方,尽量不吃葱、蒜、醋等带强烈刺激气味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惫不堪地进入舞场。患有感冒者不宜进人舞场。尚不会跳舞者最好不在舞场现学现跳,待学会后再进舞池。一般情况下,男士应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女士;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论男女,下级都应主动邀请上级跳舞。跳舞时舞姿要端庄,身体保持平、直、正、稳,切忌轻浮鲁莽;男士动作要轻柔文雅,不宜将女士拢得过紧、过近;万一触碰了舞伴的脚部或冲撞了别人,要有礼貌地向对方额首致歉。一曲终了,方可停舞。男舞伴应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谢意,女舞伴则应点头还礼。除此之外,还应讲究文明礼貌,维护舞场秩序,不吸烟,不乱扔果皮,不高声谈笑,不随意喧哗,杜绝一切粗野行为。

(三)拜访礼仪

1、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 

(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

(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

(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

2、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

(1)要守时守约。

(2)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

(3)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

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

(4)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

交际交往礼仪作业 篇6

一、判断题

1、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2、在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可以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3、接过名片,首先要仔细看看。

4、可以在名片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图案、花纹等。

5、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6、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

二、简答题

1、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应当注意那些原则?

2、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简述称呼的主要禁忌。

4、如何把握自我介绍的分寸?

5、简述名片的主要用途。

三、应用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差异 篇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文明的民族。西方社会,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 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 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的不同,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些国际商务谈判中, 中国代表和对象国代表频频会有会餐的必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也会受到外国友人的邀请去一同进餐。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从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看中西文化冲突

(一) 中西宴客观念的差异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 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 中国人请客吃饭, 重在饭菜本身, 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 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 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 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 其他皆再不足道中。”

(二) 中西宴客礼仪的差异

1. 桌位安排的差异

中国人在宴请宾朋时, 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 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 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 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 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 距离主桌越近, 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 桌次越低。比如在婚礼当中, 越靠近婚礼的主席台的桌子桌次越高, 娘家人或单位领导一般就安排在正对主席台的桌子, 以显示对他们的尊重。

西餐中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 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 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

2. 餐具使用的礼仪差异

(1) 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筷子。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 餐后一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的正中。

(2) 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 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 比如花生米或松仁玉米等。用勺子取食物时, 不要过满, 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3) 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 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中式的盘子各式各样, 有大一点的冷盘, 专门用于拼凉菜;有鱼盘, 其形态细长, 用来盛鱼;有稍微小一点的盘子, 为食碟, 一般放在碗的左边, 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

(4) 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等饮料。陶瓷质地的一般用来盛放茶水, 玻璃质地的可用于盛放饮料、果汁。

(2) 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餐具摆放和取用原则。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于中间, 左叉右刀, 刀尖向上, 刀口向内, 盘前横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 其余用具酌情摆放。

餐具的取用应由外及内, 切用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边切边用;也可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 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汤匙和杯子, 用叉子把食物送到嘴里, 而不要把盘碗端起来食用。

(2) 餐具的使用方法。Ⅰ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 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用来送食物入口。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 应摆成“八”字型, 分别放置餐盘边上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 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 平行放置于餐盘上, 表示用餐结束。Ⅱ餐匙的使用原则:通常, 餐匙可以分为两种, 个头较大的是汤匙, 摆放在右侧最外端, 与刀并齐摆放;个头较小的是甜品匙, 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

3. 中西餐上菜顺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和酒, 后上热菜, 再上主食, 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 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 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 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 应使鸡鸭鱼头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 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 每人一份。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 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 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等。因为是要开胃, 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 味道以咸和酸为主, 而且数量较少, 质量较高。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 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 也称为副菜。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 比较容易消化, 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 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 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 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 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 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 可以算作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 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 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 咖啡或茶。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4. 用餐过程中的礼仪差异

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 不要取得太多。敬酒要先给尊者、长者、职务高者敬酒。多人一桌用餐, 取菜应注意相互礼让, 依次而行, 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切忌起身或离座去取;吃面喝汤时不要发出“呼噜声”。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就餐时尽量少说话, 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 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 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 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 再用刀去掉皮、核, 用叉子叉着吃。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

餐桌上交谈礼仪也有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劝酒, 尽情地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无论菜肴多么丰盛, 主人也会习惯性地说几句“没什么好吃的, 随便吃点”或“粗茶淡饭, 不成敬意, 多多包涵”等客套话。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地切割自己的盘中餐。主人一般也会说一句“Help yourself, please”。西方盛宴一般有四至五道菜, 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 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 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 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 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 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 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

另外, 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晚饭吃的啥”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 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 你若问人吃饭没有, 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 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三、结语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之处。各种文化均是平等的, 没有优劣之分。从以上对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 了解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 将二者合理有机地融合, 方能建立适合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 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 对我国精神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国人在国外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7.

[2]金正昆.礼仪金说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3]王小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M].中央翻译出版社, 2008.9.

交际礼仪论文 篇8

在跨文化交际里,由于非语言交际行为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中,往往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影响更大。而只有准确地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能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涵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与泰国两国民众在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互异较多,特别是非语言交际的礼仪规范方面。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中泰非语言交际的礼仪互异,对促进中泰跨文化沟通,避免跨文化冲突,增强跨文化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见面礼仪互异

见面礼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民众日常社交中最常见、最基础的礼仪,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见面礼仪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中国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有握手作揖礼、招手致意、点头欠身、脱帽致敬等,形式较为丰富多样。

而相比之下,泰国的见面礼仪则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显得较为独特。

在泰国,合十礼几乎成为人们之间唯一的见面礼。行合十礼时,两掌相合,十指伸直,指尖朝上,掌心微开,举到胸前,略为弯腰,头微微下低,面带微笑。根据施礼者与受礼者的关系,合十礼分为站合十礼、蹲合十礼以及跪合十礼三种方式。同辈之间一般行站合十礼,双手举至胸前即可;拜见长辈时可行蹲合十礼,双手举止鼻间;拜见高僧和王室成员时,需行跪合十礼,双手举至额头间。

泰国的合十礼是以食指尖定位置的。食指尖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依次为,食指尖与锁骨略为平行——食指尖与下略为巴平行——食指尖与鼻子尖略为平行——食指尖与双眉之间略为平行——食指尖与额头与发际之间略为平行。

在泰国除了合十礼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却不为他国民众所熟知的见面礼仪——栓线礼,即主人用一根白色的棉质“灵”线,拴在客人的手腕上并打结,该“灵”线代表眷恋之环,寓意着希望客人能在泰国吉祥安乐、生活幸福。

二、左右尊崇互异

在当今中国的政务会议、军事会议及央企、国企内部的大型会议等政务活动中,政务礼仪往往采用“以左为尊”的传统做法进行排次定序。

其实,从古到今,中国的“尊左”抑或“尊右”的问题并非一成不变,至今仍存在争议。大体而论,秦以前官事尚左,凶、军、兵等诸事尚右,秦之后除了秦汉时期以及元代,大体都尚左。究其因,一说为古代帝王崇尚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而日出东方,东方为尊,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另说为《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即古时战车车座分左、中、右三个座位,左座位最安全,所以左位为尊。至于民国时期尚右之风兴起,大概是借鉴西方礼仪的结果。但不论何朝何代,在中国,一般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另外,古人认为左代表阳,右代表阴。“左为阳,阳,吉也,右为蝇,蝇,丧所尚也。”(《礼记·杂记》)同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崇尚男左女右,实际上就是男尊女卑。

不可否认,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如: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虽然在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如:元朝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但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重新恢复以左为尊,此制为自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后,又沿用至今。

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朝气蓬勃,东边按照他们的思想就是右侧,西边就是左侧。而日落西山,黑暗将要降临,西边不吉利。

相比于中国“以左为尊”的传统,泰国则与西方国家一样,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等方面,都尊崇“以右为尊”的原则,有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体现。

三、观念互异

(一)时间观念互异

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不同的国家、民族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各有异同,中国人与泰国人在时间观念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一向忙碌的中国人习惯于单向计时制,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习惯按照计划明晰做事;而相对休闲的泰国人则属于典型的多向计时制意识,没有清晰的日程安排,经常有“临时通知”的事情发生。

其二,虽然中国人与泰国人一样受历史、宗教的影响,都有环型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停运动的圈,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龄更迭等。但是,同样是环型时间观,二者对时间价值的观念并不同。中国自古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较早地确立了时间的观念。在中国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时间意识更倾向于线型,认为当天之事当天毕,会争分夺秒地去完成工作。泰国人则不太重视时间的价值,认为时间是没有穷尽的,今天的事情做不完还有明天,不用急着去完成工作。

其三,守时观念。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较为严谨,守时被认为是传统美德,迟到则不礼貌。泰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则较为随意。

其四,集体时间与个人时间。泰国信奉佛教,相信时间是一种轮回,无论计划做什么,总是会因为某些规律重新轮回,因此更多地重视自身的时间安排;中国人则是比较重视集体或他人的时间。

过去,中泰的时间观念是相似的。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倾向于单向计时制、线型时间观,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仍属于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两国时间观念的差异给交际造成了障碍。

为了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引发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国人要了解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特点,切勿以自己的时间观为准绳进行评判。应该了解、尊重持有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的人做事容易缺乏计划、缺乏效率的特点。

(二)消费观念互异

泰国人的消费观念更趋向于短期取向,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短期内可以消费就应该进行消费,是一种提前消费的思想。但是,他们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又属于长期消费取向。但无论如何,泰国文化使泰国人更喜欢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中国文化却让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存在矛盾性。一方面,中国人喜欢储蓄,这说明中国人有着一定的长期消费取向,希望通过储蓄来保障未来的生活。但是,中国人对于一些东西的消费却又表现得较为短视,如房地产等投机行为。总体来说,中国文化仍然更为偏向长期消费取向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取向观念互异

泰国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一向认为人作为宗族、家庭的一员来到人世,家族应该予以保护,成员应该报之忠诚,泰国人思考问题,决策出发点是“我们”。泰国人注重群体的关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在关注自身感受的同时,也应关注身边他人的感受,保持一种和谐平静的生活。

中国文化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主流思想依然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之间也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并不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

(四)男性化与女性化观念互异

由泰国的“人妖文化”不难看出,泰国在男性化还是女性化的维度上更倾向于女性,由于人妖这一行业导致的旅游业风生水起,利益驱使人们更加认可了这一行为,女性的地位得以不断提高。泰国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例如在无男孩的家庭,财产可由女儿继承。虽然提高女性地位方面,中国一直在亚洲国家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中国女性日趋自强与独立,但是仍未能改变男性化占主导的地位的现状。

(五)色彩文化观念互异

初到泰国的人会发现,满街都是穿黄衣服的人。泰国人解释道:此乃百姓热爱国王的表现。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从2006年庆祝他登基60周年起,人们就用穿黄色上衣来表达祝福。这样的理解似乎正确,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巧合。代表泰国国王的明黄色,并不是王室专有,而是来源于泰国的“七彩文化”,就是每星期7天都用不同颜色来表示:自星期日始,红、黄、粉红、绿、橙、淡蓝和紫红色按序排列下来。七彩来源于印度宗教与神话。古代印度即有“九曜”之说,即指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睺与计都9个天体。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从而发展出自己的“七彩文化”:每周7天,各对应一颗星,并由一位神守护,颜色也就不一样。如今,“七彩文化”仍然盛行。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生日在星期一,对应的星体是月亮,代表色是黄色。所以与国王相关的都是明黄色调,包括他穿的礼服,活动庆典会场布置、相关纪念物品等等。王后生于星期六,对应土星,代表色是紫红,与王后相关的活动则挂满紫红色的旗帜。“七彩文化”体现在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泰国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是以泰国历史上功绩最大的曼谷王朝第五世国王名字命名的。五世王生于星期二,所以朱拉隆功大学象征色就选定粉红色。洛坤府的象征色是紫红色,是为了纪念泰国南部现代教育先驱僧人披拉,他生于星期六。曼谷的轻轨线不像北京地铁那样以数字命名,而是以颜色命名,分别称为红色、紫色、蓝色、绿色捷运线等。每年12月5日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生日,也是泰国的国庆日,曼谷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仪仗队的制服就是7种颜色。

而在中国,除了国人熟知的“红喜白丧”外,似乎没有多大讲究。

参考文献:

[1]杨存田.中国风俗概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杨媛莉.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3][美]爱德华·霍尔.刘建荣译.无声的语言[M].上海人民出版社.

[4][美]爱德华·霍尔.何道宽译.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5]闫春宇.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时间观——线性与循环时间观比较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

[6]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交际礼仪 篇9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即必须严格遵守的一种礼貌行为规范和法则。 礼仪和礼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礼节是待人接物的规矩,表示尊敬、祝颂、哀悼等,属于礼仪行为规范。这些规矩往往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 礼仪和礼节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而礼节则是这种行为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在举行婚礼仪式时,夫妻互拜、互赠礼物,主婚人、证婚人讲话就属于礼仪的一种具体礼节。

2、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礼节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就非常重视礼节,并把礼节作为约束人们的行为和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手段。统治阶级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很多礼节已被逐步淘汰。但礼仪则变化较小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礼仪一般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下运用,而礼节则是人们日常交际也要运用的一些具体规则。很明显,礼仪是针对公关交际活动的整体而言的,礼节不仅在正规交际场合中常用,在非正规交际活动中也常用。例如,公关交际场合中常用的握手、问候就只是一种具体礼节。

二、交际礼仪的特点

交际礼仪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礼仪范围的普遍性:交际礼仪既然是人们交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法则,那么它的形成和发展就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古至今,礼仪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人们的一切交际活动中,并且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

2、交际礼仪形式的多样性:交际礼仪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就其日常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就有鞠躬礼、握手礼、亲吻礼、拥抱礼等多种形式,正式交际场合中的礼仪更是多种多样,礼仪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

三、交际礼仪的种类

1、日常交际礼仪:日常交际礼仪即非正式场合中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称呼、迎候、介绍、致谢、致歉、告别、握手、拥抱等礼节。

2、公关场合交际礼仪:公关场合中的交际礼仪是指正式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即正式交际礼仪。它主要包括舞会礼仪、晚会礼仪、宴会礼仪和开业、剪彩等各种庆典礼仪。

(1)、宴会礼仪:设宴招待来宾,是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礼节。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交际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日常交往常有家宴、便宴等形式。

(2)、晚会礼仪:晚会礼仪是社交活动中诸如为庆祝节日或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而举行娱乐性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交际形式,对于联络感情,加深友谊,扩大社交范围是很有益的。

(3)、舞会礼仪:舞会礼仪即在种种舞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节,也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式活泼,气氛融洽,格调高雅,宜于在节庆日、周末和生日、婚礼等喜庆礼仪中举行。

(4)、开业、剪彩等庆典礼仪:开业典礼是指企业或服务行业开张时举行的仪式。剪彩礼仪是指重大工程竣工或开业典礼,以及其他庆典所动用的仪式。

四、交际礼仪的作用

1、交际礼仪是人们沟通思想的桥梁:实际生活告诉人们,没有现代交通,通讯便没有现代化;没有沟通同样也就没有现代化。可见社会需要礼仪,人类需要沟通。沟通是礼仪的首要功能,也是礼仪的首要目的。

2、礼仪是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器:每个人都是社会舞台上的演员,既要演好自己的戏,又要善于与其他角色协调配合。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以礼仪这种交际手段来不断调节,按一定的规范协调人际关系。 人,既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是人类的显著特点,是礼仪调节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公共关系的发展,靠个体彼此之间的协调,也靠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这样才能使你、我、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社交整体,从而在各自的位置上推动社会前进。 交际礼仪能使陌生人相识乃至于相知。能使相识相知的人更进一步地加深情谊。

上一篇:羽毛球会长竞选演讲稿下一篇:工会委员会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