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精选8篇)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篇1

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当前古诗词教学有哪些误区呢?

一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取代了古诗词的诵读吟唱、语言品味、情感感悟。自主、探究学习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各科教学的共性。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词教学有着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词教学的“味道”。

二是以解诗、读诗、背诗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花大量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读通读顺。目前古诗词教学大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一些以学习经典诗文为特色的学校,学生可以背诵许多古诗文,但诵读水平不高,品位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品诗”,没有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

一、语言的品味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又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

1、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学会品诗。

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感情色彩、表现手法。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2、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送元二使安西》先让学生自读题,有的学生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教师再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就读得正确了。

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3、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二、情感的感悟

必须把握好古诗词以诗传情这一特点。古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1、“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维度必须恰当定位。

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观摩课所执教的一些诗词主题鲜明,情感强烈,情感目标的定位都比较恰当。例如:

如:教杜甫的《春望》,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诵读,比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自然体会到诗人爱国爱家、优国优民的情感,引起了共鸣。

2、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感悟要融为一体。

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观摩会大多课例都重视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3、教师要提高语言素养。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篇2

一、课前, 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时代背景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 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对作者及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教师不必过全过细的介绍, 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 学生容易混淆。正确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课前收集, 适时做些笔记, 课堂上让学生大体介绍, 教师作补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不占用课堂的过多时间。如教学《示儿》, 对于陆游所生活的南宋王朝, 诗人的爱国感情, 课前引导上网收集, 大致了解即可。

二、课始, 创设趣味导语, 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开始时, 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很多, 我们可以用“趣味导语”, 如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式, 设计导语, 在教学之初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课中, 采取有效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1. 反复诵读, 读中感悟诗意。

无论是哪个学年段的古诗词教学都要充分地读。“三分诗七分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 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学习一篇古诗, 首先要反复读, 读中感悟诗意。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范读, 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理解诗意后还要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最后, 熟读成诵。要做到学完一首诗后, 能够当堂背诵下来。

2. 启发想象, 观诗配画, 深刻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后,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根据诗意, 观诗配画。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也可以根据诗意制成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结合课件图画来理解诗意。这样更直观, 更便于学生理解。

3. 抓住诗眼, 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 阅读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眼字斟句酌, 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例如,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即为诗眼, 学生领悟时必须顺着“喜”字进行:“知时节”的好雨通人性, 在人们需要它时就来了, 此为一喜;“润物细无声”, 唯恐惊扰世人, 令人生爱, 此为二喜;“云俱黑”, 浓云满天, 应人之需而下个通透, 此为三喜;“红湿”、“花重”使人想象出润物的效果———春花更娇美, 春色更怡人, 此为四喜。除题目外, 全诗不着一个“喜”字, 却无一处不在写“喜”, 正是诗眼与诗文协调统一的表现。

又如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 词的上阙中的“身”和下阙中的“心”即为诗眼, 学习时, 抓住这两个字就更容易理解作者那种“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的无奈的情感。

四、课末, 采用趣味形式, 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学习古诗时, 我们可以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 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 采取演小品 (多用于写人类的) 、编故事 (多用于叙事类的) 、打擂台 (多用于哲理性的) 、改原作 (多用于抒情性的) 、拼字词 (多用于绘景类的) 等手段, 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 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 我们要不断探究创新,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有效引导学生, 启发想象, 丰富积累,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让古诗词教学绽放奇光异彩。

如何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吟诵;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49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古诗词吟诵教学研讨会》,对于如何在小学课堂里开展古诗词吟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过去我自己在班里也开展过类似的活动,但是当时目的明确,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使他们到了高年级背东西容易些,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自己的做法与其有不谋而合之处,通过读一些《三字经》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进而练习背诵。这次的培训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更新的了解。

一、古诗词吟诵的好处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古诗词吟诵的好处,不只是为了增强记忆,也为了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利于应试,修身养生。吟诵可以将对诗文的理解化成声音的长短、轻重、高低、缓急、浓缩在一首歌里,并让学生长大以后,慢慢体会其中的含义,为什么这个字长,那个字短。吟诵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反复吟诵,反复琢磨,情通作者,鼓励差异,鼓励创造,鼓励想象、鼓励个性。

二、吟诵课的模式

要想搞清楚吟诵课的模式,首先要明白吟诵的规则,吟诵的规则为“一本六法”,吟诵的目的就是表达作品的涵义,尤其是声韵的涵义,六法讲究的是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那么吟诵课的模式究竟是什么呢?

1.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诗人,以及诗词的写作背景;

2.标出平仄,并且有节奏地进行诵读;

3.教师先示范吟诵,学生认真倾听并体会教师吟诵的节奏;

4.结合字义、声韵感受诗人的情感;

5.最后根据自己的诗歌的理解进行自吟。

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让学生感知简单的吟诵方法和知识,并且达到拿到古诗词就会自行吟诵的目的。这次培训印象最深的,就是师生吟诵以及教师带领听课教师现场吟诵。学生的吟诵优美动听,让我开始不禁起疑,怎么会有这么美的音调呢?之后才渐渐明白了,依字行腔,只要把字音、声母、韵母发准,旋律就会自然生成。讲课教师带领我们听课教师吟诵更是“有味”,讲课教师带领我们吟诵了《木瓜.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另外,还带领我们吟诵了《春晓》《赠汪伦》《乡村四月》《江畔独步寻花》《秋浦歌》《七步诗》《江雪》。通过诵读,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入声”的声音特点:短促、顿挫,表达的涵义:决绝、痛苦、悲愤、快速、动感、跳跃等。

三、吟诵课的实践

培训回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跟学生进行了尝试,但不是很成熟,明明跟着教师吟诵得有感觉了,可是单独吟诵时感觉又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上网查找原因,希望能有所收获。当我再次用网上的资料在班里尝试发现,还是不太成功,因为网上可参考的资料较少,所以说虽然这个新生事物挺好,但是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达到更好的吟诵效果,我结合我们班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了吟诵目标:

1.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吟诵古诗;

2.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普通话来吟诗;

3.根据作者、古诗背景、以及图片的介绍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进行吟诵;

5.熟读后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6.积累古诗60-70首。

由吟诗我又想到了其他内容,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都应该由兴趣出发,通过一些故事、背景、与此有联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的积累和背诵热情。

比如,我在教学《三字经》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时,我就给学生讲了跟这句话有关的故事:东汉时,有个孩子叫黄香,她9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体弱多病,黄香便主动承担家务,辛勤劳作,照顾父亲,夏天天气炎热,黄香总是先用扇子把凉席扇凉,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冬天,在睡觉前,黄香也是先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暖热,然后再让父亲上床睡觉。讲完后,我和同学们说: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父亲温席,我们和黄香年龄相仿,我们又替自己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学生在听完这个故事后,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再次诵读的时候,感情一下子就出来了,甚至于读了几遍后,有的学生在读的时候,眼睛里都含着泪水。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篇4

大河沿子镇第二小学语文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每个生命都像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熏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会变得高雅。中国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诵读一点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璨若星辰,作品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

多诵读一点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孩子们通过诵读去体会他们的精神,通过诵读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

多诵读一点诗词,还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诗词是我们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诗词,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令人欣慰的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诗词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词,已是时代对教学的一种要求了。

二、课题的界定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教学的内容是“诗词”,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诗词”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诗词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诗词的阅读理解,诗词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诗词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诗词背诵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进行探究,即在诗词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诗词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诗词寻求好的方法。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诗词背诵教学中的策略,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诗词背诵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古文教育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新教材的编排也增加了古文的数量。因此,让小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文,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的要求。通过对小学诗词背诵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诗词,不但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课题研究策略和内容

我们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诗词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诗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介绍方法引导“读”,以读促诵

学生有了诵读诗词的兴趣,但是在怎样读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很明确。有的是完成任务式的读两遍了事;有的是完全不求理解,死读硬记;有的则不注意积累,读过几天便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引导他们“爱”读,还要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变得“会”读。除了集体诵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1、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读有关的诗词或诗文中的有关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一些诗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平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诗词进行诵读。有一次,六(3)班有两学生为了位置大小争得不可开交。这时,班长袁林想起了选读过的一首小诗,就写给他们看:千里修书为何事?原来只为三尺墙。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学生见了都很惭愧。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学以致用了。

2、摘读法。即在诵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名言佳句。抄写的经验古已有之。实践证明,摘抄诗词,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并能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前期课题组在实验班了解到学生摘录的一些名句,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名句简单、易懂、易记,是开始精学诗词的捷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掌握了不少,有的还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创作法。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根据所学诗文内容,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写一写,都是一种创作。学生其实是极喜欢创作的,让学生进行创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在掌握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后,我班安排了一次诗歌编写,乃丽格孜同学这样写: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里却充满了童真和幻想。虽然学生没有编写出真正的古体诗,但是,这样的小诗谁会说不是佳作呢?

诗词诵读不仅使学生领略到了中华千古美文的奇文瑰句,也使他们的思想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仍能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上。所以,我们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背诵我们自己选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文。现在,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还会“有的放矢”地应用。

五、研究成果和体会

1、在研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能力,学生对诗词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在研究与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诗词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诗词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师们在诗词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古诗教学方面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不少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3、学生的语言内存越多,语言就越富有魅力,许多学生受诗词的熏陶,也开始尝试着写诗作品。就拿我班的来说,起先是一两位同学在日记中出现一些顺口溜似的“诗”,教师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和宣传。课题组老师专门针对这首诗进行讨论,给有志于古体诗创作的同学提出四点建议:

1、分析古体诗语言结构形式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和律诗等字数、句数上的特点;

2、感悟古体诗的“韵律”,注意学会古诗“平仄”、“对仗”等常识;

3、注意积累意思相对稳定的基本的文言辞汇,如“之、勿”等词。就这样,班上这点作诗的“星星之火”,逐渐地愈演愈烈。有一天,一位同学写出这样的一首诗:六一佳节乐开怀,大小朋友一起来。人人脸上喜洋洋,我们过节多愉快。虽然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学生把握还是很准确的。

4、由于老师们不断地激励,充分调动起同学们读诗、背诗的热情,许多同学都开始喜欢上了写诗,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心中的一喜一忧都付诸于诗,如王宇宁同学随父亲游玩了临海市的桃渚抗倭古城,回家便写下了七律《桃渚旧事》:明时倭寇如豺狠,八九人家聚冤魂。忽报飞将今犹在,永保祖国东大门。不仅文辞精炼,而且对仗工整,旁征博引,令人赞叹不已。再比如周炼同学的《兰花》诗,有“北风一到草木零,唯有兰花笑严冬。”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兰花精神的领悟。

5、为了宣传和发动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研讨活动。

月,我们课题组对全校学生开展“诗海拾贝”诗词朗诵、背诵比赛,活动中,同学们那和着音乐饱含激情的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们还多次组织“书写比赛”,将所学所背的诗词用自己的笔书写出来。

六、还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对学生参与诗词学习的态度情感、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诗词学习的兴趣很浓,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在现实的课堂里,实用的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学质量考查的因素,我们还是过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讲授诗词时,往往是给学生总结出大量的词意、句意、诗意,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甚至死记课文翻译。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诗词提不起兴趣,常常出现学习好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死记老师讲述的诗词知识却很少会灵活运用;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不学不背。致使诗词教学处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由于诗词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生们欠缺必要的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是很难读懂的,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也才能成为可能。例如:在疏通文义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和现代文不同的字、词、句,对照注释加以理解,并逐步养成查阅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让学生不断进行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解惑,共同探讨学习。对于诗词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也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积累,不断总结,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诗词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而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经典古诗美读篇》,辽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薛瑞萍《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小学语文教师》,2006(4)

,进附件八

善用多媒体技术,落实诗词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它文字精炼,句式结构也很特别,闪耀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因此许多名句名篇代代吟诵,千古不衰。过去我们在教学诗词时往往会只重视学生对诗文词句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其实,在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中也包含着意味深远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可教育因素,激发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诗词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

经过学习后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古代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利用好多媒体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教学中,用优美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迷人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诗词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而这些,光凭我们教师言传身教那是很苍白无力的。一个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第三,在诗词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感受诗词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后,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并说明理由。这不是一场唇枪舌战的“战斗”,而是在网络上进行热烈地探讨。没有了面对面的拘谨,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的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篇5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曾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正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许多人也许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5、重视合作与质疑

合作与质疑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因此,我们的课堂务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合作与质疑。对于合作的使用应注意:所给的合作项目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帮助才能形成某种共识。小组合作时还应指定小组长与记录人,作好合作结果汇报。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质疑时要注意:首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事实上,你如果运用了就会发现,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上一次泸县的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时,有一位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学生问:“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为什么课文中有看到他们骑着牛儿来往?”你看,这问题提得多么可爱!另外,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适时回顾复习,适当测评,开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抓实集体备课。要切实克服网上下载教案、照搬旧教案、一人备多人共用等不足,切实解决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等问题,全面推进“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首先要备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其次要备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再次要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素材,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

改革讲稿式的知识性备课,推行教学案一体化。“学案”设计项目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诊断和教师活动等环节。其中,“学习过程”要包括:①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等。②学习活动。即让学生活动或思考的内容记录等。③学习交流。即让学生交流研讨学习困惑与体会,反思拓展的问题等。④学习总结。即让学生总结结论或规律等。“教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情境设计、教师组织性或讲解性语言设计、偶发问题预设及处理方式设计、拓展延伸的结论或规律等。

“教学案”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其设计策略包括:①任务驱动。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活动。②问题驱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③反思驱动。把拓展延伸的内容转化为反思性问题,通过反思促进学生全面、深层地理解知识。④应用驱动。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理解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要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二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四要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五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提高训练检测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还要做到有效训练的“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坚持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坚持做到讲评之前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5.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重视学科竞赛辅导,对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各类学科竞赛,要成立辅导小组,制订辅导计划,狠抓落实,力争培养更多的学科尖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因人制宜、分类分层,实现培优拔尖和纠偏辅弱的落实到位。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型

1、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复习与练习的时间,通过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课。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5、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支配自习课的时间,或完成当天作业,或预习新课,或查漏补缺、促优补弱。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自习课,探索有效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扎实、细致的学风。

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我们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就要在课堂上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就要在课堂上实施人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就应该把好握教材,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回家作业,就要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数学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除了做好上述环节外,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也是实行有效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回家作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目的。(2)针对性练习:这是新授后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3)操作性练

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我们学校初中组常用的方法。(4)口述性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学校的高中组常用这种方法。(5)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解题的技能技巧。(6)比较性练习:通过让学生寻同辨异,寻找问题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7)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基本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摆脱机械模的思维定势。(8)开拓性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十分注意(1)分层辅导,常常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

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篇6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的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就此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新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因势利导,实施教育

“机遇常给有准备的人”,要做好契机教育,就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要有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教育感知能力。只有细心观察,敏锐捕捉,才能在各种现象和信息中提炼真正的教育契机。

三、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

运用多媒体进行古典诗词教学 篇7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 可谓集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形式美于一体。读来琅琅上口, 念来字字珠玑。学习这些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开拓初中生的视野, 陶冶他们的情操, 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然而, 进行初中古典诗词教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古典诗词注重精炼, 追求意境, 讲究创新, 又加上年代的久远, 言语运用的变化。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先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已应用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多媒体可以营造特定的诗词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多媒体参与语文诗词教学不仅体现在音乐和画面的创设上, 还表现在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

良好的古典诗词课堂氛围一方面是指感情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诗词鉴赏过程。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可以说形象地概括了古典诗词所展示的美。诗与画在许多领域是相通, 都讲究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例如,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鉴赏这样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格律诗, 是一种心旷神怡的过程。整首诗可以说一句一美景, 合则犹如一幅浑然一体山水国画。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运用运用多媒体中的幻灯、绘画或视频等手段, 让学生观看的过程中, 直观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从而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另外, 古典诗词中还有不少描摹声音的优美诗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录音设备, 去录取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截取影视剧、音乐作品中的声音,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进行播放, 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多媒体可以为意象、意境教学提供殊途

中国古典诗词特色之一就是用三言两语创造特殊的意象、营造特定的意境。可以说, 意象教学是诗歌的重点, 意境教学是诗歌的难点。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是古典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的, 作为言语艺术的古典诗词, 仅凭言语去教学, 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参与古典诗词的教学, 可以很好的突破诗词意境教学的瓶颈。以王安石的《梅花》为例:“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林逋的诗句, 推陈出新、不落窠臼。在作者的笔下的梅花, 冰洁如雪, 虽然生长在墙角边, 但是一点也不自卑, 还是远远为大自然输送淡淡的清香。全诗高度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并且用白雪来比喻、衬托梅花的冰晶玉洁。营造了特定的意境。又用梅花创造了一位坚强高洁意象。全诗语句朴素自然, 意境、意象创设独具匠心。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 把梅花傲雪临霜的画面展示出来, 把作者历经坎坷, 仍然坚贞不屈的视觉画面展示出来。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现代社会,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很多的初中生不知衣食住行来之不易, 攀比现象、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不知道珍惜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不知道爱惜祖国的风景名胜;不懂得珍惜人间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教师可以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 把现代社会中学生一些不良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视频、PPT等辅助手段展示出来, 再结合教材中一些好的诗篇进行教学,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 在讲《春夜洛城闻笛》一文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把作者的思乡之情与现代社会某些不珍惜友情的不良现象进行比较, 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古诗的热爱,对诗人的敬重之上的。古诗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瑰宝,千年沧桑,经久不衰。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的探讨,对整体古诗词进行详细解析,将枯燥的古诗词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本质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1. 古诗词可以扩展学生审美视野。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古诗词优美的语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所以,不能不说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性认识比较突出,对于善恶美丑往往只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2.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古诗词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同时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它还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兴趣,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不足

1.缺乏学习诗词兴趣。客观地说,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比过去有一定的改观:教师更注意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学生作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篇目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仍缺乏兴趣,学生读诗歌注意的是其故事性,说明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只停留在粗糙、肤浅的程度,也就是缺乏阅读的趣味。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动机需求,去做一件毫无兴趣的事情,是很难做出持久努力的。

2.理解诗词困难。古典诗词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古典诗词文字又存在不确定性。其次,古典诗词具有诗词意境的含蓄性。诗词的意境始终和诗人的情感是一致的,鉴赏诗词的意境同时也是在体味诗人的心境。而诗词蕴含的情感无论是旷世济民的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江山胜迹不再的感慨,都需要鉴赏者直接或间接地感受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照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而小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而且古诗词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古人“断肠人在天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

3.以考试为目的学习。学习诗歌的目的是为了鉴赏美,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人生和社会,然而大多数同学阅读诗歌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来源于考试的压力,这种动机当属于外部动机。它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旦考试中不再出现诗歌阅读,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去读古诗词更谈不上鉴赏了。以这种态度对待诗歌阅读,是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的。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

1.注重拓展,将古诗词活学活用。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学习了《咏柳》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如“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如依三四两句诗衍生出的“不知绿草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红梅谁裁出,腊月寒风似剪刀”等。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诗歌内涵,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也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复习。另外也可以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以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美名的由来。教师可适当举诗人其他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欢快,《春望》对国仇家恨的“伤感”,《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等。在理解了作者这些诗的诗风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由此可看出作者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在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后,可以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2.揣摩字词,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有利于准确把握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孤寂的境地。教学时,我们让学生朗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品析“尽”“闲”这两个字,再去读一读“高飞尽”“独去闲”,就发现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而诗人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学生在品词赏句后体会到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以“静”作为全诗的血脉,巧妙地抓住了几个重点字,将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寂静”的境界。

3.借助想象与联想,体会诗歌描绘的情境。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首好诗如同一幅画卷,展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读品评体会,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根据想象在纸上画出这样的场景:在花红柳绿的春天里,下着蒙蒙细雨,仿佛还可以听到黄莺的鸣叫,在这个山水环绕的村子里,酒家的旗子还在风雨里飘荡,有谁知道南朝多少的亭台楼阁在这里湮没。能画到这里想到这里的同学对诗意的理解,对诗情的体会就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当时的场景,诗人看到后的情怀,或自己的感触,有利于学生体会意境。如果有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则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语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文化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及素质境界,实现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进行古诗词学习。

参考文献:

[1]谭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1.

[2]孙长胜,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法探析[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

上一篇:鼓励新员工的话下一篇:高三语文综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