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家乡风物散文(精选10篇)
回忆家乡的优美散文一
想家的心,让游子们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回家的车,上了车以后,打开手机微信,给家人带去问候,然后归心似箭,巴不得马上就到家。
在奔驰的列车上,透过窗外的绿色,我的思绪随着飞转的车轮,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童年的故乡。
那时处处弥漫着青草的气息,天空中悬挂着清朗的圆月,嘹亮的鸡啼唤醒故乡忙碌的每一天。故乡,一个朴素的地方,每天都有朴素的人在辛勤劳作。
丰盈盈的庄稼、绿油油的蔬菜,五彩缤纷的果花、菜花、满山遍野的野花吸引着肥胖的蝴蝶、蜜蜂,就连萋萋芳草都是那样的鲜嫩欲滴;溪水涓涓绕村而过,无数的鳝鱼、鲫鱼、蝌蚪欢跃于宁静的水波;树杈、枝头自由歌唱的小鸟、知了,夜间田野此起彼伏的蛙鸣,冬去春来及时安家的燕子,大大咧咧刨食草虫的鸡鸭,家家户户满圈的猪牛,甚至连家门口的竹林下都有巨大的蟒蛇在正午的烈日下栖息乘凉……
如今,踏上故土,一束束橘红的光焰次第进入我的眼帘,宽阔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华灯璀璨的街道……像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匆匆的扔下行囊,带着深深的眷恋去捕捉故乡人真实生活的踪迹,解读他们心灵的密码。故乡的大部分田地被精明的商家廉价征用,今日的故乡人远不是鲁迅笔下呻呤的闰土,他们轻松的管理着一部分土地。我感受着他们执著的热情、慷慨的帮助,我为他们冲破土地的囹圄而兴奋,对故乡人振兴家乡的愿望和激情充满信心。
曾经坚实的田间小路被一点点的挤占或被杂草隐藏,肥沃的土地变得板结,一排排的桑树、梧桐树已被大型推土机扬转;偶见几棵根部裸露在外的桑树,不但没有了往日的嫩绿与坚定,还扭曲着腰身,无奈而疲惫。那令人痛心的一幕幕让我彻骨悲凉,仿佛看见了衣衫褴褛的新城。
为何故乡的变迁会有些许感伤的音符?为何发展中的故乡人与自然不能共生共荣?在这样的时刻,我愈发怀念故乡过去清新的绿色。
粗茶淡饭的岁月,没能冲淡故乡人内心的宁静。满眼的绿荫,他们的纯朴、慷慨和友善渗透于我的血脉,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对命运的抗争、对土地的热爱,赋予我太多的灵感,使我的血液里永远流着故乡泥土的气息,丝丝萦绕的乡情,是我永远无法挣脱的牵绊。
多少次与亲人的相逢与离别,都牵动着我一段不能忘怀的过往,牵动着多少情愫,牵动了多少愁肠。每一次的相逢与离别,让我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
思绪万千,久久地停留在故乡的思念与牵挂中,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慰藉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只能遥寄一束幸福的祝愿,无论何时何地,故乡依旧弥漫在我心中。
无论游子的行程走得多远,只要被溪水浸润过的心灵,都会牵挂故乡的明月,都会深深怀念故乡泥土的芬芳。
回忆家乡的优美散文二
我的家乡迁西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县城。它有着风景优美的景忠山、宽阔的中心广场和西山公园,景色美不胜收。
景忠山自然风景优美,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时而雾截山腰,时而雾落峰头,时而霞光尽染。共1872级台阶,似云梯、彩练,由峰巅直泻山底,气势壮观。山间奇石、仙洞、幽谷遍布,登高临攀,犹若天上人间,不愧为“京东第一名岫”。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
在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天下名山”。
景忠山风景如画,可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每逢休息日,人们便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休闲、度假。踩着数不胜数的台阶,登上山顶,漫步在高高的景忠山之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真是舒服极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这里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庙会。届时,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香客如潮,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中心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播放着动感的音乐。一些爱好舞蹈的中老年人就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几个调皮的小孩儿也来凑凑热闹。一些喜欢滑轮滑的大哥哥姐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用飞快转动的轮子来展示娴熟的技艺,滑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还有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在妈妈的帮助下缓缓前行……
西山公园在迁西县的西边,又依山而建,所以得名:西山公园。走进西山公园,路旁有各式各样的青翠欲滴的花草树木,往北走,就看见了通上山顶的小径。顺着小径往上走,就来到了西山山顶。
从山顶向下看迁西,一排排高楼大厦林立在西山左侧,车水马龙的汽车在笔直的柏油马路上徐徐开过……好一幅城市美景!
去年夏天,爸爸带我们去横岗山游玩,我也得以亲近这座远近闻名的山峰,感受其壮美。
横岗山上庙宇繁多,有真武殿、圣母殿、玉皇殿、云盖寺等,在唐宋时期更是盛极一时,有“庙宇七座,殿厢塔室七十余间”。寺庙多了,各种美丽、感人的传说就多了起来,如“龟驮经书”“龙头石雕”“舍身崖”等,更有“九龙参顶”的故事,给横岗山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横岗山又名“九龙参顶”,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九条恶龙在此地兴风作浪,为害一方。玉皇大帝派真武祖师前去降伏,真武祖师只用一块山石就把九条恶龙压得动弹不得,后来这里就长出了横岗山,也建立起不少庙宇,唯独真武祖师殿屡建屡毁。原来那九条恶龙不服管教,故意针对真武祖师。玉皇大帝知道后龙颜大怒,在横岗山顶连跺三脚,跺的九条龙连连求饶,保证不再生事并且每年到殿里参拜。为了保险起见,玉皇大帝在山顶建立了玉皇殿,九条恶龙一看,也不敢偷懒,每年到山顶参拜,这就是九龙参顶的由来。
在隋朝以前,横岗山还只是道家圣地,唐宋后佛道一家,横岗山上也就出现了道观与寺庙并存的现象。
横岗山上一层层石阶,是信徒虔诚的脚步,一座座寺庙、一座座道观更是文化的结晶。
一、狗尾草。
在家乡田野的沟沟坎坎上,长着许多无名的野花野草。在这些花花草草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狗尾草了。
也不知是谁给它取了这么个形象而又拙趣的名字。狗尾草长的确实有些像狗的的尾巴,那毛茸茸的脑袋自叶子间憨态可掬的探出来。有时低着头,有时弯着腰,很有谦谦君子的风度。每当轻风吹过,它们就像顽皮捣蛋的孩子,开始摇头晃脑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在田野里疯玩,玩累了便坐在田埂上采些狗尾草来编花环。男孩子负责采狗尾草,将狗尾草编织成花环的形状。女孩子负责采野花,再将所采的野花按花朵的大小及颜色深浅的不同再别在花环上。不一会儿,一个布满鲜花香气四溢的花环就做好了。然后我们还会玩丢手绢和老鹰做小鸡的游戏,谁赢了才可以戴狗尾草花环。那时在我和小伙伴眼里,狗尾草花环是有着迷人诱惑的。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也让年幼的我们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有了狗尾草的陪伴,我们孤寂的童年却也多了几份快乐。
前几年回家,在田间地头又见到了它们那熟悉的身影。只是觉得它也落寂了很多。在身边陪伴它的还是有很多野花野草,只是不再有野小子和疯丫头们的身影。现在的孩子,童年时光不是被一部接一部动画片占据,就是在无休止的电子游戏里沉迷着。他们基本上已不知道狗尾草为何物。随着当年我们那些野小子和疯丫头们的长大,狗尾草们也只能在田野里随风摇摆,看光阴流转日月轮回了。
身在异乡,到处是林立的高楼和宽阔的马路,很难见到狗尾草的踪影。有一次在网上看到狗尾草的图片,就把它放在電腦上做屏幕,一放就是一年多。同事们都觉得奇怪,这株草有啥好看的?她们怎会明白,狗尾草于我,就是位童年的闺蜜挚友。在漫漫岁月旅途里,哪怕只是图片,能再次相遇相依也是多么的难得。正如这世间有些情意,若不亲身经历,不管是温暖还是凄冷,别人是很难理解和有同感的。
有次在爬旗峰山时遇到一株狗尾草,便连忙跑上前去采了回来。置放在案头,从葱绿至枯萎,都不愿把它拿走。看着它,就仿佛看到岁月深处那一双双温情的眼,一幅幅素雅的画,一张张纯净的脸。
在许多有意无意里,总忘不了家乡田埂上的狗尾草,一起玩耍过的小伙伴。在那用狗尾草编花环的纯净时光里,天上浮动着的云朵,河里流淌着的溪水,田野上散发淡香的花朵,小伙伴们银铃般的笑声,犹如一幕幕慢镜头在我脑海里呈现,在无眠的雨夜涌上心头。
若童年是我记忆的源泉,狗尾草则是这源泉中最纯美的涟漪。那笨拙而童趣的模样,不择土壤默默奉献的品格,是点缀往事的绝美风景。也是人风雨路上的人生榜样。心中梦里,总会触动那些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二、石碾。
在村子中央,有一座泥墙灰瓦的碾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只是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它很特别,有窗而无门。大概是修建时为了方便人们使用时不受限制和约束吧,只在该安装门的位置用青砖砌了个门的框架。
碾房很小,也就十平米左右。房子中间放置着那个平整而又浑圆的大碾盘,上面是一个比碾盘稍小一点的碾滚。碾盘和碾滚在一起那么合适。大一寸你会觉得它大,小一寸你又会觉得小。“绝配”两字用在它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在那些交通不便利的年代,真不知道乡亲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个“体重”严重超标的家伙运回来的。除了石碾自已也就早就无人知晓了。在碾盘和碾滚上,凿有很多纵向的碾痕。一条挨着一条,粗细均匀。小时候听奶奶说,那都是请方圆几十里手艺最精湛的老石匠用铁錾一点一点打凿出来。只是我已无缘再听那些叮叮当当的凿碾声了。稍懂事后我才知道,碾痕就是石碾的牙齿,若没有那一条条的碾痕,石碾是无法将粮食碾碎的。除了碾痕外,它浅灰色的身上还隐约点缀着淡青色的花纹。只是质感较为粗糙,否则还真有几份青花瓷的清雅。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给它的馈赠吧。
每到腊月,碾房便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去处。乡亲们将要碾的糯米用水轻泡后,盛在盆里,端到碾房去碾。那时也早已有机器可用,但村里人却喜欢在石碾上碾,都说机器上打出来的糯米做汤圆或餈粑吃起来味不正。如果碾得多,也有人家会套上老黄牛。只是在进碾房之前,主人家会拿旧衣服蒙住牛眼睛,以防它趁人不备回头偷吃碾盘上的粮食。碾糯米粉时,要带上筛子。碾过一遍后,需把碾碎的糯米面用筛子过滤一遍,选出粗片大块的倒在石碾上再碾。这样来回重复两三遍后,碾出的糯米面才会又白又细,做出的汤圆和餈粑吃起来会粘而不腻,软绵可口。记得那时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人们会提前准备过年需用的食物。碾房就开始热闹了,张家碾了王家碾,王家碾了李家碾。也有个别等不及的,会带上糯米到邻村机器上去打。
除了腊月,平时我们也会在石碾上碾玉米,碾碎后煮粥吃。因白天农活忙,母亲一般都会选择在晚饭后去碾房碾玉米。去时定会叫上我和妹妹。因碾房没通电,去时都会带根蜡烛。点燃放在碾房的墙洞里,烛光忽明忽暗的摇曳着,石碾吱吱哑哑的转动着,我和妹妹手扶碾棍用力向前推。一圈圈的走下来,等到玉米粒碾碎,已是汗流夹背了。碾回家后的碎玉米,也是要经过母亲手中筛子的滤选,去掉碎的细末和大的.粗皮都当了家禽的饲料,剩下颗粒状的碎玉米粒就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
后来因机器的普及村庄青壮年人的大量外出,石碾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碾房一日比一日冷清,里面不是东家堆几把稻草,就是西家放几捆玉米杆。石碾一天比一天沉默,很难再听到它吱吱哑哑的歌唱声。时间一久,碾房到处都弥漫着落寂破败的气息。在我离开家乡那年,已很少有人使用石碾了。前年回去,再路過碾房时,发现它被以前更加茺凉和破旧。屋顶长着蓬乱的蒿草,泥墙斑驳脱落,墙角布满蜘蛛网,碾盘上栖息着鸟雀,碾滚上木架子也早已四零五散。几只鸟雀看我们走来,都惊慌失措的飞向窗外的洋槐树上。母亲说早在几年前都没人用了,现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也已推不动石碾,就算是逢年过节要打糯米粉,也都是去邻村的机器上打。
石碾就像位进入暮年的耄耄老人,孤独而又落魄的样子,看着让人觉得很是心疼。听了母亲的一席话后,我良久无语。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头却又是这样酸楚。回头望着沉默中的石碾,耳边依稀响起往昔石匠凿碾痕时的叮当声。时光飞逝,如今那些石匠或许早已不在人世。也没有人会用錾子和石碾叮当夜话,共诉心语了。
每次回家,总不忘去碾房看望石碾。也就是这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曾伴村庄走過了最沸騰的年月。如今,在所有人都不顾一切想要离开或逃离村庄时,只有它还坚定的守护着日渐衰败的村庄。如今它也走入了“留守老人”的行列,成了村庄最后的守護者。在无尽的孤寂里,在它散发出的幽冷清辉里,仿佛又看到那曾忙碌的身影,在粮食的芬芳里不停的转动着,转动着…
三、山。
山是沉默的,在尘世的风雨中,它用博大的胸怀迎接着人间的悲喜。山是跳跃的,在岁月的沧桑里,它用伟岸的身躯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漫步在山间小路上,耳边传来的是鸟雀的啁啾声和山溪潺潺的流水声,清风拂面,淡淡的花香四处飘散,隐约还能听到农人们耕做时的吆喝声,除此之外,山,是宁静的。
薄雾在山顶和山腰飘荡,此时的山像位害羞的村姑,健美的身姿在轻纱般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它从山背后偷偷露出半边笑脸,乐呵呵地看着整个山林,薄雾开始悄然无声的散去,宁静此刻仿佛成了流动的液体,清澈的溪流边,烂漫的山花旁,嶙峋的山石下,葱茏的山林里,它们忽而溜达在山脚,忽儿漫步在山腰,一会儿又转悠到了山顶,清风在它的轻抚下,更轻柔了,野花在它的亲吻下,更娇艳了,阳光在它的拥簇下,更明媚了。
山路的尽头,是一片青翠的竹林,竹林深处住着几户山里人家,白墙灰瓦的房屋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掩映下,古朴而又静谧,屋檐下挂着的是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棒和成串火红的辣椒,一只花猫慵懒的晒着太阳,突然几声犬吠打破了山林的宁静,原来是春耕的主人回来了,灰褐色的屋顶上升起了缕缕炊烟,随之,饭菜的香味便在四周飘散开来。
屋后向阳处有几畦菜地,碧绿的蔬菜们正生机勃勃的生长着,几只小鸡在菜地里嬉戏着捉虫子,菜地边上,有一眼山泉,清澈的泉水正的缓缓向外流淌着。
菜地上面,是一条羊肠小道。小道是通向后面山林的。山林里,是一片培育黑木耳和香菇的向阳坡地。在这片比较开阔的草坡上,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排呈“人”字形的木架。当几场透雨下过后,一家老少便会全体出动给木架子翻身。先将晒足太阳的那一面翻过去,再将潮湿的那一面转过来。等木架子们全都喝饱晒足后,香菇木耳们就要大展身手拔着节生长了。只要雨水足光照强人勤快,收成就会好。这里的香菇木耳晒干后质量好水份少不掺假,很多生意人都闻风而来高价收购。渐渐的,这木耳和香茹也便成了山里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几个散学归来的孩童正从山下走来,一路嬉哈打闹着,他们的出现,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几份生机,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一只乖巧的小黑狗摇着尾巴撒着欢,迎接它的小主人去了。
渐渐的,暮色浓了,从竹林深处透出了明亮的灯光,山里的夜晚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来临了。
我的家乡,那终年潺潺流水的小河,河两岸,种着垂柳,那一条条柔软的柳条随风舞动,当风累了的时候,柳条垂在水面,画着那美丽的图画,在那一片金黄的稻田里,水鸟也一展歌喉,让人们听听那美妙的声音,收割的农民们在收割,小孩子也来帮忙收割,割着割着就看到了有蛇出了洞,小孩们吓了一跳,跑出了十米以外,那条河里的水总会从小石缝中缓缓流出,所以,如果天气是皎阳似火的,那条河清澈见底的小河也不会干涸,所以农民们常常在那里取水,灌溉田地,而妇女们常在那里清洗衣物,可它还是那么清澈,这是我们村最清澈的河,没有一条河跟这条河相题并论。
我常常在浅水的地方抓一些小鱼,放在透明的瓶里,每天给它喂食,一个星期后,我会把胖的鱼放掉,把瘦的留在瓶里,养胖了再放,当瓶子里没有鱼时,我会再抓。那里的房子各个都很朴素,住在里面的人也很朴素,晚上,大家把饭菜桌椅搬到外面,天高地阔地吃了起来,大家说说笑笑,都很开心。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烛火灯明。有人来拜年都泡上了好茶,烧上了好菜,好饭,好酒,火锅招待客人,说说笑笑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喜气的味道,看桥上总是人来人往,不是拿着红包就是拿着礼品,别有一番喜气的味道。
虽然每年都回去,但更想天天住在那儿,因为那里又热闹空气又新鲜,很适合老人和儿童居住。
春天,春暖花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会到我家前面的那一片树林里玩。那里有一棵分叉的小树,我们就经常爬到那棵树上。虽然我还不会爬树,但是他是从中间分开了。我用脚一蹬就能上去,而且那棵树还依旧在那里伫立着。
夏天,夜晚便会出来一些蝉爬到树上,而我们便会在夜晚去树林里找它。在夜晚你可以看到一道道光束镇在向四周射去这就是夜晚出来找蝉的,我也经常去找,小时候我一夜就能找上十几个现在最多能找上五六个,一般我们是把那些照来的,泡在盐水里。等上两三天我们找的多了。用油炸,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很好吃。
秋天,瓜果飘香,在刚入秋的.时候会有很多枣树结枣,那枣树可谓是多的吃不完了,我们村里有很多枣树。而且还是随便摘我们小时候经常到我下去叫叫自动掉下去的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打仗的游戏。用枣投在身上,也不是多疼。也可以到枣树上勾下来几个,拿的时候里边吃边玩。
冬天,那就更有意思了。刚入冬,河水结了冰只是薄薄的一层,我们便从地上建起来几个石子对着河里投了下去。那时正好能投一个窟窿。在慢慢的把它砸宝砸知道咋到河里全部都没有病了时候我们才回去。现在想想,也不感觉有多么好玩,但是在那时却是我们极大的乐趣。等到冰结厚了,我们便在上面玩。
小时候,父母由于忙于工作,便托太姥照看我。太姥家在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子后面有一棵大槐树,淘气的我总到树上去玩。
有一次,我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竟一下子爬到了树顶,脚踩着粗壮的树干,我踮起脚尖,极目远眺。人说:“站得高,望得远”,我从树上向下看去,只见那些在田里干活的成年人们顿时变得很小,我自豪地挺了挺身子。太姥看见了站在树顶的我,赶紧跑了过来,冲树上大喊:“囡囡,快下来,树上危险!”我丝毫不在意,只见我踩了踩树干,在树上比划了一个“POSE”,又转了几圈,得意地笑着说:“我才不会掉下来呢,这树稳着呢。”话音未落,脚突然踩空了,一个趔趄摔了下来,幸好槐树枝接住了我,当我下来的时候,迎来的是太姥焦急的面孔,她关切地问:“有关系没?有没有摔伤,有没有划伤哪里?”我看着太姥紧张的面孔,心里涌出一股暖流。那一天,槐花正芬芳。
五年的相伴后,我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到妈妈所在的城市去上学了。这次和太姥一分别就是五年,直到三年前的一个电话:“太姥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快不行了!”我这才同爸爸妈妈一同赶到医院,看着病床上她瘦削的身影,闻着医院刺鼻的味道,我的泪水溢出眼眶。童年的生活依旧历历在目,凝视着记忆中那站在槐树下,冲我微微笑的老人,我无语凝噎。太姥对我的爱,好似四月的槐花,芬芳扑鼻,那深深的情融化在心田,温暖了我未成熟的心灵。
我的老家在甘肃古浪县干城乡中河村的一个小村子,老家的名字也很特别叫:台车岭。顾名思义:台车岭嘛,一听就在高处。不错,我的老家就在就在山顶上,不论你从哪里来,想要到达台车岭那你必须的爬山,顺着祖先们踩出来的那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慢慢的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上。故而老家的路记忆中很少有机动车能上去的,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那时候的马车(我们叫皮车),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车辆就不容易上到村子里,只能靠人抬马拉了。我想:台车岭的村名也许就是这样得来的吧!
虽然老家的路不好走,但到了村庄那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整个村子是一个碟状形,人们从边向中间依次而居,最中间是一个涝坝和两个井,涝坝和井之间是一条宽宽的土路,小时候最喜欢站在那条土路上,看聚满水的涝坝里,在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鸟“啾啾”飞落水边,急忙吸几口水飞向天空,口井上挑水的村民转动着辘轳,水桶从井中满满升起,这一幅幅农村生活的景象至今想起总让人沉醉在那个遥远而又心旷神怡的情景里。村庄外便是参差不齐的土地,老家的土地属于二阴地,没有水浇只能靠天吃饭,即便如此,记忆中老家的人们没有挨饿讨饭的,常常记得有讨饭的到村子里来,家家户户虽谈不上丰盈富足,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上了年纪的老人常说:“我们台车岭土地广着哩,只要动弹就饿不了”。的确如此!
老家坐落于祁连山脉,气候凉爽,所以春天来的比较晚,四季不分明,老是感觉冬秋两季是那么地长。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农民们经常伴着飞雪播种,踏着积雪收麦的情景。夏天很少有人穿短袖更别说裙子了。最喜欢老家的夏天,天呀蓝的跟刚刚洗过一般,湿漉漉的,偶尔飘几朵白云,云朵似棉千姿百态,白的那么诱人,即便是天阴了,那天空也显得高远,泛着黛青色甚是好看,从未见过像现在大都市的天灰蒙蒙的,分不清阴天还是雾霾天。村庄的外围便是山屲,山屲里长满了各种柴禾与花草,有名的、无名的从初春开到秋尽直至泛黄。记忆里老家有两种花开在两个季节,春天的九茎花与秋天的山菊花,九茎花有粉红色和金黄色两种,指头蛋大的花成片成片的开着,如同宝石般鲜艳夺目,在春天里那么艳丽、那么璀璨。而秋天的山菊花则不同,花朵比较大,颜色清一色的雪青色,经过霜浸后,其叶子五光十色,但花却色纯朵茂,娇滴滴竞相开放,淡淡的芳香沁人肺腑,让人如醉如痴。九茎花在百花未开之前独领风骚,山菊花在百花凋谢之后惊艳亮相,难怪给人家的印象如此深刻。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远处山岭沟壑中觅草的牛羊和那鳞次栉比的村庄尽收眼底。
老家的夜晚美的静谥、美的深邃,那时候老家还没有电,晚上照明全靠煤油灯,虽然没有电灯泡那么亮,但那种柔柔的亮光却一直在我的心底亮着。夜幕降临,各家各户开始闭门掌灯,灯放在炕桌子上,孩子们开始爬在炕桌上写字,大人们则脱鞋上炕,各干其事。男人们靠在炕上的被子上抽着旱烟卷儿,半睁着眼,吧嗒吧嗒,烟头儿随着“吧嗒”声一明一暗,那么的悠闲自得。女人们则在灯下做着针线活儿,淡淡的柔光照在脸上显露出来朦胧的美丽。灯苗儿摇曳生姿,灯花儿吊坠醒目,那一幕多么的温馨惬意啊!出了大门向村庄望去,分不清谁家灯火,只有从窗外透出的亮光,仰望天空,繁星点点,弯月似镰。若是满月的夜晚,圆圆的月亮如同银盘挂在蔚蓝的天空,皎洁的月光尽情倾泻,村子照得清晰可辨,行走在村里的人咳嗽一声,都会惊得几声狗叫,山村恬静的夜晚总让人回味无穷。
这几年老家开始了移民搬迁,村子里已经没有几户人家了,山地里长满了荒草,农家院落皆是残亘断壁,只有那个我的母校依旧孤零零的完整的静卧在村子中央,铁质的大门紧锁着锈迹斑斑,操场上长满了荒草,学校里静静的,似乎空气都在凝结,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学校,书声琅琅,昔日同学老师极速在脑海中掠过,同学们稚嫩的脸庞、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着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猛然回过神来发觉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只有那个涝坝,那口井和安静的学校守候着村庄,在我的记忆力又增添许多的惆怅。我的眼里湿润模糊,两行留恋的泪水悄无声息的顺着脸颊滑落 ......
离开老家的时候我没有坐车,而是再次走了老家的山路,从山顶到山脚,我踩着这条熟悉的山路,总是不敢往快里走,怕这条路不知何时亦将不复存在了,到了山脚下回头遥望,山顶上那几颗落尽了叶子的杨树,仍站在那个它始终未动过的地方张望着我,如同远走的游子向家人挥手告别。
木盆当船。在我的家乡,到处都是河流水塘,船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但作为水乡普通的农家,想有一只小船,还是很有难度的,于是不少人家就想出用木盆当船的妙法。这里所说的木盆,就是农家所用的大澡盆。那时候农家洗澡没有浴室,更没有现在的太阳能等热水器,夏天时候洗澡就在庭院里比较背的地方,在大澡盆中放上水,人坐在大澡盆中洗澡。由于大澡盆比较大,把澡盆放在河流或水塘中,一个成年人坐在盆中,在水面上划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了木盆,人们就可以坐在盆中,划到河塘和河流远离河岸的地方去采摘菱角芡实等,有时候人们也会用它过河,到河对岸去做事。当然,用木盆当船的人技术要好,否则木盆很容易翻掉,人就会落在水中成为落汤鸡。我试过多次,没有一次成功过,每一次都会翻落在水中成为落汤鸡。不过,那时我们孩子学游泳,没有救生圈,家长干脆拿个木盆放在水面上,让孩子抓着木盆的边沿学游泳,倒是很好的方法。
淘米篮子捉鱼。记忆中,那时的河流水塘水都很清澈,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河中鱼儿在游动。那时候的鱼儿好像都不怎么怕人,当你在河边洗菜淘米时,会有许多的鱼儿在周围游动,如果米篮中有米粒撒入水中,许多的小鱼就会来吃食。我们顽皮的孩子喜欢站在水中不动,一会儿就有许多的小鱼围着你的腿游动,叮咬你的腿,痒痒的。当你用手去抓它们,鱼儿会受惊一下子散开,但过一会它们又会游回来。我们孩子很喜欢用淘米篮子捉鱼,我们在淘米篮子中撒上一些饭粒,用绳子系住篮子的把手,把篮子沉在水中,抓着绳子静心的等待。不一会儿就有许多的小鱼游进篮子中抢食,我们看到篮子中鱼儿多了,就悄悄的拉住绳子把篮子提起,每一次都会看到篮子中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在跳动。
稻田灌水捉鱼。作为水乡,有许多的水稻田,而水稻田是需要经常放水灌溉的。稻田灌水时只需要把稻田旁的小水沟土挖开,沟中的水就会自动流进稻田。等水放满后,只要把土重新填好就行。由于稻田旁的小水沟的水都是从大的沟渠里流来的,这样大水沟里的鱼儿就会溜进小水沟,会顺着灌稻田的水流溜进稻田。有意思的是,由于稻田的水位太低,溜进来的鱼儿没有办法自由游动,只能慢慢的游,这个时候想捉住它们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我们有时候会把附近稻田里的泥土用手挖开,形成一个小水坑,这样泥坑中的水就比较深,我们把捉到的鱼儿放在坑中,你会看到鱼儿迅速欢快的游动起来。有时候我们特意把坑挖大一些深一些,水放的多一些,这样当我们第二天来的时候,还会看到鱼儿在里面欢快的游动。当然最让我们羡慕的是发大水的时候,由于许多养鱼塘漫塘,许多大鱼从鱼塘中溜进沟渠,溜进小水沟,那些溜进小水沟的大鱼由于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就只有被捉的份了。的那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早晨到稻田放水的大人拎着几条大鱼回来,这些大人家的孩子就开心极了,很快就会从这些人家中飘出浓浓的鱼香。
水乡的水多,趣事也多,快乐也多。
我生长在古城新化的资水河畔。在我的记忆里,县城的八条正街和大大小小的巷子,都是由一块块长方形的青石板铺就而成的。
东正街的青石板上,尘封着我屁股撸灰长大的印迹。记得我五岁那天,哥哥做了一个纸风车给我当生日礼物。我简直是欢呼雀跃了起来,在那个“勒紧肚皮干革命”的年代里,这确实是最好的玩具了。哥哥很用心,在风车上间隔地描上红墨水,转动起来红白颜色舞动得格外好看。中饭的饭碗还在桌上打转,我就持着小风车忘形地跑上了街头。不,应该说是在飞!天空当时正下着毛毛细雨,雾尘似地洒在石板街上,地面犹如涂了一层油。我在霏雨中尽情地飞奔着,脚下飘忽得有些控制不住,身体一时失去重心,头“咣”的一声撞在了路边的石阶上。爸爸和哥哥扛着鲜血满面的我急送医院,妈妈一路小跑紧跟着,嘴里不停地在唠叨:“大伢子,你弟弟的眼睛要是瞎了,看我不收拾你咯!”所幸的只是虚惊了一场,伤口虽然缝了十来针,但没有伤着眼睛。从此,我的左眼角下便留下了一个半寸长的疤痕。
说句心里话,今天生活在异乡的我,还真的要感谢这块伤疤。因为每当我触摸到它时,家乡的往事尤其是那条石板街,就会清晰地闪现在我的眼前。
在这条青石板街上,还记录下了我的初恋故事。我和她是高中同班同学,两家相隔只有十来户人家。才开始,我仅仅是依照她妈妈的吩咐,晚自习后结伴而归,途中彼此有个照应。日子长了,我们之间自然就有了一种“谁离开谁就好象缺少了什么”的感觉。但那年头,正在大批特批“封、资、修”,我们谁也不敢在头脑中滋生出小资产阶级思想。高中毕业的那个夜晚,这个若隐若现的情结才悄悄地被打开。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毕业晚会,身为班干部的我,豪情满怀地表达了“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决心。回家的路上,她伤感地对我说:“你就这么走了啊,就不为我想一想?”第一次听到她不同寻常的表白,一股热流霎时在我的心里涌动。我犹豫了片刻,但还是果断地摇了摇头。她随即转身跑回了家,一边跑着一边哭着。
她是独生子女,属于留城对象。以后的几天里,我们谁也没找谁。她知道我的个性就像那青石板,犟起来又硬又不会转弯。下乡的那一天,她来了,脸色十分憔悴,眼睛有些红肿,手里提着10个鸡蛋,还有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她看着我,眼神里透露着哀怨,轻轻地说了一句:“好好照顾自己!”我避开了她的目光,生怕满腔热情被这如水般的柔情而淡化。她和我的爸爸妈妈沿着青石板街,把我送到了资江河边。分手的时候,她嘴巴动了动,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有泪水在眼眶中颤动着。我翻开她送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永走革命路/一切都可抛”的离别留言回赠给了她。就这样,在这条石板街的尽头,我为我的初恋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去年国庆期间,我应大学同学的邀请,回到家乡参加大学毕业30周年的聚会联欢。夜幕降临以后,同学们有的畅谈同窗之趣、有的卡拉OK、有的叠起长城……我却独自一个人走上街头,好想用心地去感受一番久违家乡的眷恋之情。新街那边,霓虹灯闪烁耀眼,商品城琳琅满目,歌舞厅里飘然而来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的思乡曲,确实让人嗅觉到古老的县城增添了许多新的气息。可是不知怎地,这些都没能引起我的心动。直到走进老街,脚底下踩着那一块连接着一块的已经不再时兴的青石板时,心里才豁然有了一种舒怀愉畅的踏实感和亲近感。这里,尽管没有繁华闹市的喧嚣,尽管没有灯红酒绿的风景。然而在这里,我却深切地感悟到了家乡那种特有的坚强品性和朴实气质!这条石板街就像一条誓不屈服的脊梁,支撑着这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地在创造着古城绵亘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地在开辟着新城美好的未来……
雨,柔柔的。悠悠的洒落一地。
一把紫色的雨伞划过我的眼前,突然感觉这是好久远的一幕场景。
一把伞,两个人,和那一场淋漓的雨。
一场冬雨一场寒,在雨中,南方的冬天来了。
看看日历,已经是农历十一月初十了,老家下雪了吧?
好想看看雪,看看那一片片洁白的精灵。
雪大片大片的悠悠的落下,伸出那冻的有些紫红的双手,接住一片片的雪,看看它转瞬间又化作了一滴滴的水珠。
有时会一个人走在雪地了,听自己的脚步在雪地上留下茲兹的响声,任由雪花飘落满身。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在雪地里玩耍狂奔。
有时一个不小心就啪的一声,摔了个跟头,弄的满脸都是雪,冰冰的。
有时会很安静的坐在窗前,看着雪花,思绪却飞出了好远好远。
不记得了是某年某月某个下雪的冬天,你送我的那束玫瑰花在风中雪中是那么的美,美的扣人心弦,美的再也不忍去放弃。
不记得了,某年某月某个有雪的冬天,我陪你步行去百里外的某个城市,走过树林,翻过小山,虽然很累,心里很甜,因为有你陪伴。
似水流年,雪下了一年又一年,我却只能在回忆里想起你。
岁月如梭,淡忘是最好的回忆。
【回忆家乡风物散文】推荐阅读:
家乡人物风物志作文1600字05-25
青涩回忆散文06-16
回忆青春散文10-03
回忆类散文11-08
苦涩的回忆散文10-24
以回忆为题目的散文09-13
家乡情抒情散文09-21
家乡的小院散文01-08
美丽的家乡优美散文07-25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回忆多彩的暑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