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作业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师范大学作业(通用8篇)

福建师范大学作业 篇1

1.素描的分类?

素描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古典主义素描: 强调理性的表达。画面严谨,对透视学、解剖学等方面进行了精确的理论研究,总结出一整套素描表现语言,其中许多方法至今仍在使用。这一时期是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许多大师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现实主义素描:以生活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体验和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事物,强调作品的真实性。作品体现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表现风格的素描:强调个人主体意识的表达,由再现客观自然转向表现客观自然,注重画面的表现力,使素描的表现形式更加自由且丰富多彩。

抽象素描: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构成了对空间新的认识和理解。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外在形态。这种反传统的表现形式,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推动力。

当代素描:由于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丰富,创作的空间也更加自由广阔。艺术形式是艺术家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无论怎样都是艺术家自身体验的结果。

中国的白描,实际上也是一种素描,它主要是运用单色线条来表现中国画家对物象的心理感受,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着重研究由这些结构所造成的物象精神实质,在表现物象时,白描基本上排除从固定的光源出发或条件色出发的西洋素描观察表现法,以笔墨放笔直取,形成了中国画以白描为造型基础的审美特色。线描是一种最能直写胸臆,抒发情感和体现个性特色的表现方法,它简洁概括而又变化无穷。

高校的素描教学一般是通过临摹优秀素描作品和通过石膏写生(几何形体、石膏人物);静物写生、头像写生、半身像写生、全身像写生、人体写生等几种

形式来完成的,时间上分为长期素描和短期素描,方法上有临摹、写生、默写、记忆等。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名绘画工作者修身要学习和使用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素描艺术要具有顽强的精神,持之一恒的能力。

2.素描的定义

素描就是单色画。一般采用铅笔等工具,是各种造型艺术对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课程。也是一件成熟创作的前期写生或小稿。当然,素描也可以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

3.素描学习的基本方法?

素描教学可分为再现性和表现性训练。

再现性素描包含造型艺术应具备的一切基本规律,如透视、解剖、光影、空间、质感、量感。形式上有物理形态、数字基础结构关系、几何形式,把透视空间、光影和色阶、质感机理解剖和结构作为表现客观对象的要求。

表现性素描是深入到物休内部分析理解物体,通过节奏感受,形态转换,主观处理,进而上升到一种精神领域,使物体本质得到表现。

在低年级的素描学习中,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透视、空间、质感、量感、明暗等规律,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唤起作画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模特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势,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在素描的学习中,对技法的掌握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因为技法在画面上是

具体的、可视的,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而作为深层的思维活动,观察能力和审美感受是抽象的、不可见的,是不易具体传授的,只有通过一些特殊手段的训练才能使个人的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当然,在高年级的素描教学之中也不能因强调了表现性而忽视了对客观对象外在形体的塑造,对人物基本形体的了解和塑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对象的基本形体后,才能在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作品中,这是从外到内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

素描的学习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的目光从画室转向大千世界,把课堂中的素描教学感受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现实世界鲜活的生命力,从而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寻找物象本身的特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践空间,逐步让他们把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相联系,进而产生创作意向,使素描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今的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艺术风格和形式上的探索更加活跃多样,我国素描教学从理论上到实践都有待于同学们去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构图的基本原理?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 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 “ 品 ” 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恒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什么是 “ 品 ” 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 “ 三七律 ” 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3、视点构图

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

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5、结构素描?

福建师范大学作业 篇2

传统高等数学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高等数学作业内容单调, 主要是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 这些习题处理方法与相关例题的处理方法相同, 缺乏新意许多学生做作业时不求甚解, 处于机械模仿状态, 对前后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2) 高等数学作业缺乏应用性, 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缺乏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的联系。作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内容, 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不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 对实际问题不能很好地通过数学手段建立模型来解决。这种缺乏实际应用性, 只是为了学习数学而学习的作业形式, 必然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 照顾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这样可能造成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 学习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局面,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在对学生作业提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不同要求, 以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获得更好的发展。

(4) 高等数学作业的完成形式单一, 基本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长期以来遵循着“布置作业—书面完成作业—上交作业—批改作业—下发并讲评作业”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能造成学生不求甚解, 抄袭作业敷衍了事的情况。而且从布置作业到作业讲评, 这一周期比较长, 而且中间又学习新的内容, 作业讲评缺少时效性, 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数学作业存在的弊端,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并在实践中做了改革的尝试。

(1) 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作业。教师将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提出学生预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 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因此他们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状态, 学习效率特别高,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型学习,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类型,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并培养数学能力。可以将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性内容编成判断题, 通过学生练习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例如:可以将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之间的关系编成判断题, 将两个概念放在一起通过学生思考给出答案, 也可以通过函数图像, 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函数连续性与可导性在函数图像上的差异。还可以在作业中适当地布置一些条件不充分或者是结论不确定的题目,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给出不同条件下的结论, 这样的作业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增加合作型的作业, 使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 共同完成作业。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 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使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这类题目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学习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学生也很感兴趣, 积极查阅资料、相互讨论, 写出自己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参与意识, 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4) 在作业中适当地布置一些与其他学科或者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通过这种题型,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这门课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讲解完傅里叶级数之后, 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傅里叶级数在其他学科以及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通过建立模型, 用本节课内容来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 可以利用身边便利的互联网。通过软件编一些网络自测题发布到学校教学网站上, 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答题, 提交后系统可自动给出对错, 并给出标准答案, 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写一些学习高等数学的体会,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 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困惑给予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

总之, 高等数学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形式,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 对作业的形式加以改进, 以求真正提高这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桂芝.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福建师范大学作业 篇3

关键词:大学语文 作业设計 多元化 对策

目前,大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比较死板单一,多数仅限于课堂知识练习,或者是简单的论文布置,很少涉及到其他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形式,而枯燥单一的作业,学生对此也比较反感,应付心态比较强烈。事实证明,这样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针对性,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实现大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已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依据学情,尊重差异

在高校,我国开展的教育一般是放羊式的教育,对学生的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考虑的不多,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实现针对性的教育。殊不知,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大学生有自身的特质,各有各的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上,这种差异表现的更为明显,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有的同学可能属于慢热型,反应较慢,对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消化学习内容;有的或许记忆力强等,这些都造就了大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概俱全,整体划一,那收到的效果会很糟糕。无数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中不分层次的教学,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校,语文教学一般课时不多,老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布置作业都是写一写文章评价,写一些小论文等草草了事,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才是有效的教育理念,这种思想应用在大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上就体现在作业设计的层级性和多元化上,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并且让作业产生应有的作用。学习属于下层的学生,对他们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的设置都要相对降低一些,可以设计写基础的知识作业。

二、突出体验,实现多元化

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调动起来。传统的常规作业布置,一般都是纸质化的载体作业,是对课本知识的细化巩固和训练,如经典段落的背诵,文章的默写,单元检测试卷等。其实,作业的设计不仅仅只有这些繁琐的乏味的文本,还包括那些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情境感悟,实现作业练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有效性的结合。作业的设计也课堂教学设计的延续,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学的过程。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帮助大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大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认识事物,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思维潜力。

三、立足实践,突出灵活性

大学语文课,很多的老师授课只是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至于作业布置也就离不开讲授的内容了,严重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脱钩。学习的目的就是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任何的学习都不能违背这个理念。实践的范围很广,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参与社会观察是实践,动手操作是实践,通过观察学会表达是实践。在大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查一查,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实现生活化的教育意义重大。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各方面的可塑性也非常高,通过实践,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他们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他们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在大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效的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情的变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大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回归社会实践活动,回归学生的生态发展。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死守课本,一定要学会创新,一些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不可让学生“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社会是个大课堂,在此课堂上,大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会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回归。在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中,可以设计探究型作业的布置,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新时代,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好学生。探究型作业,可以是针对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就题作文,发表评论,也可以是各类性质的征文比赛等。

大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消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学情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语文作业,实现作业设计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不断拓宽语文学习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娟.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和丰富化[J].中国校外研究,2012(2)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期末作业 篇4

这学期的大学语文是我上过最有意思的课了。老师的幽默风趣,同学的积极活跃,在课堂上还能学到很多。看了十三个专题以后,我的文化水平有额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就说一说看了《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所了解到和学习到的。

屈原(约前 340 年——约前 278 年)屈原名平,字原,具有“美政”思想,向往贤能政 治,主张建立正确的法度,使国家富强。被流放后,创作了许多悲愤沉痛、忧国忧民的诗歌。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 时代。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 专著的新纪元。

楚辞渊源于楚国的文化,来源于楚国的民歌。它是战国后期发展起来的楚国诗歌的总称,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 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式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而代 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而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 漫主义的远祖。这些都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楚辞多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作品,与楚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相一致,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 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祭奠所创作的祭歌,并以古 代乐歌为名。《湘夫人》是《九歌》祭神乐歌中的一篇,和《湘君》是一个整体,分别祭祀 一对配偶神——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这是两首十分优美动人的恋歌。此诗题目为 《湘夫人》,但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全诗抒发了湘君等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心情。虽然表现的是神与神 的爱恋,却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爱情生活,特别是诗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全 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久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懊恼心情和一系列的心 理活动,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屈原始 终一贯的积极进取精神。

《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它以湘君赴约不遇的复杂变化的跌宕起伏的心情为中心线索,描述了感情变化的流动轨迹: 忧愁→懊恼→追悔→恍惚→幻想→宽解,这种感情流程像一条 抛物线,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平缓,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既起伏跌宕,又融会贯 通。这种将景物、人、事、现实、追忆、理想、幻想都熔铸在一时的心理活动之中,既构筑 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又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悲凉的环境氛围,充满了 浓厚的生活气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形象地描绘湘君哀怨、忧愁、爱慕、怀念等复杂 的内心感受,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富有表现力。“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以景衬情,衬托出湘君内心的焦急和极度的懊丧。屈原用“香草”“芳椒”等高洁雅致的事、物来寄托感情,描摹理想。一方面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恋仰慕,用心良苦,另一方面 也成为屈原廉洁志行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也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诗歌的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幽深。

二、读《人间失格》有感

人之沉沦常源于自身性情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但却一心想要融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构架于这个世界主流人的性情之上,这个世界主流人群的人格基础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界的主流社会就是什么样的。在这个世界,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常”,多数人的追求就是“主流”。

然而这个世界并非都生存着这样一群的主流人类。相对来说,非主流的是少数人群,或者说是非主导人群。非主流人群被主流社会歧视、边缘、精神同化、异类教化也属寻常。主人公叶藏,性情特异,却仍因想被世人认同,想被世人所爱而用作怪的伎俩来取乐、取信众人,更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掩饰真正的自我。可这常常被戳穿的伎俩,又常常带来局促的不安。而自我否定和自我伪装又不断地使人格被撕裂。

叶藏终未能感到可融入于这个世界,最后选择了过早的离开,这是个他难以归属的世界。这是对内心真实之压抑和对社会真实之恐惧双重导致的。作者太宰治和《罗生门》作者芥川龙之介的自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必只有未被分裂的、完整的人格方能成为最坚忍的人格。有时候,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能坚强而不堕落的活下来的,并留下其著作、思想和伟绩的人,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改造和净化主流社会的行为认知。当然,太宰治和龙之介用其笔墨和血泪倾吐的自我真实,其对主流社会中伪饰的控诉更是极具震撼的。

既想取悦于主流社会,然其本性自我又是非主流的人格基础,那么这种冲突必然导致人格的分裂,导致最终人无法承受这种分裂而选择的生命之终结。药方可能也很简单,对主流社会的种种异于自我人格基础的行为和表现给予包容和理解,然又不深陷其中,不出卖自我的真实人格,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在现实的精神和行为世界中践诺自我的真实,践诺自我的人格完整和独特之美。这其实就是你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一缕光芒。

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这种包容和坚忍,放弃了对自我真实人格的一种认同。这是对主流社会的否定和舍弃,更是对自身人格的否定和舍弃。

对自我的真实否定,就会沉迷于伪饰,就会失去真实,造成自我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对他人的防备,最终就会把悲戚、懦弱、卑微、颓废留存于这个世界!自杀者,因不融于世或不忍于世而选择离开。

尼采属于 “强”的虚无主义者,表现是强者,但是太宰治是“弱”的虚无主义,表现是懦夫——这里的强与弱,只是一种浮在存在之上的姿态,本质上到底还是一致。叶藏悲在无法消除内心的巨大恐惧。这个巨大的恐惧源于对人类复杂的恐惧,源于对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自我否定的恐惧。因为恐惧而成为胆小鬼,“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这句话真实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但又因为恐惧而没有爱的能力的痛苦。主人公因为渴望爱而未能择善而友,因为恐惧爱的失去而搞笑取乐于众,因为恐惧而没有爱的能力,更因为没有爱的能力而恐惧被他人爱的太深,这着实是循环不止的悲痛。其实主人公彻底否定了自己真诚和善良的真性情,反去夸大了因为掩盖自身真实而产生的恐惧。世上,也从没哪个否定自我真实的人会具备包容和坚忍的品质。

人应该活的真实,活在不真实的面具下的灵魂,终究是含泪带笑的恐惧和悲苦。真实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

三、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词作刻画了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

与“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及大多数前人和同时代词作的抒情者在词外(即代闺中女性抒情或借词作的叙写抒词家之情)相比,李清照词的抒情者则既抒词中之情,又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在李清照为数不多的存留下来的词作中,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的女主人公形象。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随作家年龄身份、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衍变而显示出鲜明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李清照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她的早期词作中的表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盈活泼,妩媚羞涩,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诗酒相洽,感情深笃,少了几分少女的欢快和娇羞,而多了几分少妇的率直和大胆。其笔下的抒情女主人主形象则更具备了感情真挚浓烈,才华超拔不群,志趣高洁开阔,格调清新明净,境界清丽自然的特征。这些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既深溺于夫妻姊妹的爱情亲情,更追求自我精神的广阔发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是李清照为怀念结婚不久即因故离家远行的丈夫而作的一首抒情小令,它强烈地抒发了对丈夫的深情至爱,和各处一方的相思之苦,感情深沉热烈,格调自然人性,表达率性大胆。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靖康之难被迫难渡,和丈夫病故家破人亡,成为李词前后期的分界。一连串变故和打击,以及生活的困顿,使后期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由前期的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饱经忧患、愁寂哀婉的中老年嫠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大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正是凭借她独具的才华,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婆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二、描写了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场景

易安词的第二个显著特色,就在于常常选取日常的闺阁物事、庭院景色、生活场景,并以情入景,以情统景,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她善于把感情作为一种发展、流动的过程来表现和抒发”。

在个人际遇发生重大变故之前,作为封建时代的贵族女子,李清照的主要生活自然离不开闺阁和庭院,因此易安词大都选取日常的闺阁物事和庭院景色,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贵之处在于她既能寄情于物、移情于景,真正做到意物相随、情景交融,又能做到以情率物、情胜于景:而远不仅仅是托物表意、借景抒情。“

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在李词中,总有一个与外在的抒情者——词人相一致的内在的抒情女主人公,在看在听、在乐在愁,活动其间,并贯串始终;而不象别的词家的词作,其中的人事、物景,往往全部或仅仅听凭于外在的抒情者的安排拼接、调动摆布。如果我们把许多其他词家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场景,比作儿张拼接在一起的幻灯片,那么,易安居士笔下的场景,则是一段反映日常生活起居往来的电影,既不乏蒙太奇的手段,又具有连贯流动的段落特点,两相比较,两者带给读者的视听效果、艺术感受,无疑高下立判,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三、语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具有大众化和口语化的特色,广为人们传颂。

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义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易安词浅近自然,明白如话,家常易懂。从今天来看,仍然是大众家常口语,甚至比某些让中学生痴迷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还要浅俗易懂,没有一点“掉书袋”的文人的酸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易安词还既剔除了下层民众口语中的但语鄙词,又远离了流行当时词坛的咆词丽语,仿佛雨后莲花,纯净清新如洗,真正做到了化俗为雅,扭转了自柳永形成的“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域,而词语尘下”的俗艳词风,——后人称赞李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确实的当。品味易安词的语言特色,总难免让人联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已化为今天人们日常语言的千古名句,感叹于他们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和表现力。

总之,李清照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特别优美而又忧伤的一页,不仅其艺术上的许多特点,值得今天的诗歌创作者借鉴。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白己的风格—易安体。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单是她所创造的“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婆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高智商高情商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就应该在文学史上给予更高的评价。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传。易安的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12、谈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一、相同点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然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又不是爆发式的呼喊,而是很讲究形式和技巧的。如前期词《点降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首小词,描写少女好奇而羞涩的情怀,感情质朴真挚,作者用“溜”、“走”、“回首”、“臭”四个动作,把一个芳华少女这种情怀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后期词感情更加奔放。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

(二)李清照的词作敢于创新,这在她后期词中都有鲜明的表现。例如,她的前期词《如梦令》中“肥、瘦”二字,后期词作中创造新语数量更多。如《永遇乐?元宵》中的“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句,《武陵春》中的结句等等。另外,她的名作《声声慢?秋情》开头就用了七对叠字,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韵味无穷。

二、不同点

(一)语言风格上。

其前期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点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中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而后期的词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句无不描绘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

(二)对意象的选取上。

李清照的词中用了“酒”这个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等,其中的酒意,不是欢愉的游兴诗意,就是闲处的无聊和散愁闲情。而后期则大大不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其中的酒意再无以前之欢快的兴致,而是充满了愁情和悲苦,词人借酒浇愁,然而由于愁浓的得不到片刻的止息。

(三)选取的题材上。

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如《如梦令》、《醉花阴?九日》等都是如此。而后期词作题材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这首词在题材上选用了自己走投无路、学无所用的心境,用“星河”、“帝所”、“天语”、“蓬舟”、“三山”等意象,以惊人的想象力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的心情,词人前期作品中并无此类。

福建师范大学作业 篇5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A.1952 B.1956 C.1963 D.1992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2.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核心。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B.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C.小学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是重要课程 D.小学语文是学习各科的基础工具。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4.下面对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B.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分段进行的。C.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直线式上升的。

D.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完成需要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国语”改为“语文”是在():

A.1903 B.1923 C.1929 D.1949年4-5月间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6.下面对“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理解不恰当的是()。A.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B.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C.寓语言文字训练于思想教育之中 D.重在潜移默化,渗透式的教育。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7.迄今为止叙述最为详尽的语文教学大纲是()年颁布的。A.1952 B.1956 C.1963 D.1992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8.在中小学第一次统一使用“语文”的名称在何时()。A.清末 B.五四时期 C.建国之初 D.1964年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9.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是()。A.字音教学 B.字义教学 C.字形教学

D.别字教学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10.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D.《义务教育大纲》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下列对课内外语文教育关系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有()。

A.课外语文教育不是课内语文教学的简单重复,也不能脱离课内语文教学孤立地进行。B.课外语文教育必须与课内语文教学密切结合。C.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过程中,不分主次。D.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提高。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D 2.复习方式也应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安排复习,做好练习以巩固识字,要注意几点(): A.采用螺旋式识字复习法

B.使学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C.注意练习的普遍性和综合性 D.注意练习的实效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3.识字教学的质量标准(): A.会读 B.会讲 C.会写 D.会用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4.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 A.培养学习兴趣 B.教给学习方法

C.指导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D.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D 5.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的特点包括()。A.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B.适当降低要求和难度,突出教材的基础性。C.改进教材编排,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D.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6.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 A.蒙学读本 B.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

D.《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 7.识字能力的要求(): A.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能力 B.辨别字形能力 C.查字典能力 D.自觉识字习惯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8.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原则作指导。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A.教材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B.教材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趣性,贴近学生生活 C.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服务 D.教材的编排应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9.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 A.是基础工具学科 B.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C.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 D.只具工具性不具人文性的学科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是():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C.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11.下面对“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理解正确的是()A.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B.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C.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

D.小学语文不只是静态的学科内容,而且注意到学生动态的经验。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 12.几部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包括学科特定的教育目的,即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目标。B.包括思想教育目标

C.包括一般发展目标,促进智力、体力、情感、意志的发展。

D.语文教学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而提出来的。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 13.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中必须注意(): A.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B.要从严要求,严格训练

C.按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注意课内外结合 D.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1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养成写字习惯(): A.加强写字教学,教给写字方法 B.采取强制措施 C.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D.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CD 15.字(词)义教学的方法有(): A.直观法 B.注释法 C.对比法 D.利用形旁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16.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着重体现的三个观点是()A.生活、实践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D.联系、发展的观点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CD

17.《急就篇》 的主要特点是(): A.生字的密度大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D.语言上用整齐的三言韵语,读起来上口,便于背诵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 18.语文基本功主要包括(): A.理解 B.表达 C.观察 D.思维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CD 19.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A.综合性 B.多元性 C.阶段性 D.实践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CD 20.识字的三套工具是(): A.汉语拼音 B.汉字的基础知识 C.查词典的知识 D.查字典的知识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BD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课程至少存在两种层次,即预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拥有的学习经验。()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2.由于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是一次完成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3.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4.集中识字要求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5.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使学生认识3000个左右的汉字。()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6.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教学无须遵循所谓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8.“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主张识字量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识字量大大超过规定指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9.“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都抓住了小学低年级打好识字的基础,努力提高识字效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0.语文科,作为专门课程,始于清末,时称“国文科”。()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2.只有把思想教育、发展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统一纳入到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教学指导思想才会明确和端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3.教材的规范性是指导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完整、有序,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

识规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4.一篇课文生字较多,课文又长,就可以先集中学习生字,再读课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5.教师掌握构字方法,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方法。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6.集中识字是我国传统识字形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17.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多多益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8.《千字文》相传是宋代王应麟所编,成书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公元543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9.在语文课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是学习的主体。()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20.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A.错误 B.正确

大学语文作业2 篇6

第二次

一、选择题

1.下面选项中的语句,哪一个是孔子的名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在孔子的学生中,哪一个曾经是一个大儒商?()

A.子路B.颜回C.子贡D.冉求

3.下列成语故事中,哪一个不是化自《庄子》?()

A.庄周梦蝶B.朝三暮四C.鼓盆而歌D.揠苗助长

4.下列孔子语录中,含有“烈火见真金”、“路遥知马力”之意的是()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以下说法中,()不是关于《诗经》的采集与编订的。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唱诗说

6.白居易诗句“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可以用()做注脚。

A.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B士之耽兮,犹可脱兮。女之耽兮,不可脱兮。

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7.下列句子中运用了赋比兴中“兴”的写作手法的是

A.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B.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C.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D.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8.《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黄河之神B.渭河之神

C.淮河之神D.长江之神

9.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道家学派

A.庄子B.邹衍C.杨朱D.老子

10.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的典故出自()

A.《诗经》B.《庄子》C.《论语》D.《楚辞》

11.以下成语不出自《论语》的是()

A.三十而立B.不耻下问C.贻笑大方D.举一反三

二、填空题

1.《论语·为政》篇中“七十而从心所欲”句,可化出一个成语,它是。

2.除笙诗外,《诗经》共收录了篇诗歌,从内容和音乐形式看,这些诗歌可分为风、雅、三个部分。

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物理作业的改革 篇7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 学生能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是学以致用的一个过程, 是从掌握知识到能应用知识的一个飞跃;对于教师而言, 能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做出相应的正确指导及补充。可以说, 作业是联系教与学的一个重要桥梁。本文从传统高校普通物理教学作业布置及效果的现状出发, 讨论其所存在的若干弊端, 并根据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理念, 对作业布置进行若干改革, 以期抛砖引玉, 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2,3]。

1 现状及弊端分析

对于本科院校的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老师来说, 一般上课任务重, 要批改的作业也多, 再加上相应的科研工作, 工作忙, 而成效低。对于学生来说, 物理难学, 作业难做, 学生没有耐心与兴趣来做好题目, 因此为了应付作业而不假思索地抄袭作业现象非常普遍。可想而知, 在一本作假的作业本上, 学生没有得到作业应该给予的复习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师也无法获得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 从而使得作业从根本上失去了它所应具备的作用与意义。

2 几点改革尝试

从以上作业现状可以看出, 要真正达到做作业的目的, 首要问题就是要杜绝作业抄袭现象。而要杜绝作业抄袭现象, 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有更大的个人作业发挥空间, 让学生的作业“无处可抄”。以下提出几点改革尝试, 力图让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变,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 增强作业的层次性, 丰富传统习题作业解答内容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教师依据课堂讲授内容而布置几个相应的习题, 学生只需根据题意做出相应解答得出正确答案即可。其实, 对于解答一道物理题目来讲, 其真正的目的不是得出正确答案, 而在于通过解题来加深理解基本概念、规律及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解题巩固一类知识, 一种或多种思考方法。所以我们试着对一道题的解答内容进行扩充。首先要求学生从解题的思路, 着眼点, 即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入手, 导出所学的知识点, 并与求解内容展开有效联系来串联各知识点, 叙述整个解题的过程, 作为解题的“前言”部分。然后再给出整个题目的解答过程, 即“正文”部分;最后, 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即“后记”部分。可以进行特例分析, 即如果给出某一特殊情况的话, 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这一结论可用于什么方面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可以进行扩充分析, 即对于所得结果进行某一方面的扩充, 扩充或删减相应的条件, 可得什么样的结论。最后进行解题困难说明, 即可对于自己的“正文”部分的内容加以适当说明,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

通过作业解答内容的丰富, 我们可以看到, 此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为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而去练习一个题目, 而是贯穿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前言”部分能督促学生及时整理及联系课堂所学的各知识点, 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正文”部分锻炼学生解题能力, “后记”部分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 教师从这样一个详尽的解题过程, 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特别是由解题的“后记”部分, 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灵感,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2 作业布置内容的多样性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所以在作业内容上要确保新颖、先进,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应用和设计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素养, 充分挖掘物理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潜在价值。

2.2.1 创设生活小问题

物理学是探讨物理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 物理学知识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取材于生活, 创设生活小问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 选择不同的题目, 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定性或定量地解答, 这将直接加强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有效地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 还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之间互通有无,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检索、研究、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2.2.2 深入了解物理学家

众所周知,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涌现了一大批为物理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而几乎每一位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都体现出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 了解自己最为敬仰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 或是某一项定律或定理诞生的曲折过程, 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学成果的同时, 弘扬物理学家的人格品质,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素养。

2.2.3 学习归纳阐述物理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有句名言:“知识不等于力量”。这其中深深蕴含了方法的重要性。知识能否成为力量, 方法是决定因素, 方法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中介。

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如理想模型法、演绎法、归纳法、补偿法、类比法等。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 同样也适用于社会学科, 而且对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都有着普遍的适用性。学习物理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以一个物理现象或是一个物理定理为切入点, 让学生通过对其所运用的物理方法进行归纳阐述, 能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 不同程度地受到方法论的熏陶, 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2.3 项目作业的设计及练习

项目作业是指在某一教学阶段,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 设计能涵盖相关知识点并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的综合性作业, 将作业项目化,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下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 从刚开始的查找资料, 寻找原理, 到后来确定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 完成小论文。根据项目作业的特点, 在整个课程中可以设计多个阶段性的项目作业, 并由项目作业的难度和复杂性, 组成三至五人项目小组, 共同完成项目作业。在这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查阅文献, 学习在实验中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些科研工作的基础训练, 可以说是给大学低年级学生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开启了一扇大门。

摘要:本文从传统大学物理作业方式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弊端入手,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对大学物理作业的设计及解答方式的改革措施, 让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变,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大学物理,作业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憬, 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10:26-28.

[2]阎元红, 跨学科教学:大学物理教学范式的转变[J].物理与工程, 2010, 20 (1) :53-56.

传统作业的升华——软性作业 篇8

【关键词】软性作业自主选择综合训练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于学生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此,笔者提倡布置软性作业。

所谓软性作业,就是有弹性的,以考察和拓展学生能力为目的的课后作业。这种软性作业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被动感,让更多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软性作业打破了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突破单纯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局限,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教材的拓展延伸,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别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教师设计软性作业时,既可将作业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使其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使其与社会生活“接轨”。

软性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在作业内容上注重创造性;作业内容的创造性是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好奇、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作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创造为目的。在作业层次上注重区别与学生的自主选择;不同学生在原有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英语课外作业的设置及训练应该是使所有的学生受益。在作业形式上倡导多元化与多样性;多元性原则,不只是表现在多种形式的作业上,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愿望,并给学生留下创造、发挥的余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体现了运用语言做事情、正确地输出语言的教学原则。在作业空间上强调开放与真实的语言实践。实践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去体验与感受运用语言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实践性原则要求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多样的、真实的交际情景。作业的完成过程也就是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

笔者常布置的软性作业有以下几种形式:

1.进行演讲、交流

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Daily Report.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主题进行演讲,如“the sweet memory in my childhood”,“friendship”,讲完之后让其他学生提问。一方面,能够锻炼演讲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篇的组织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其他学生的听力和即时发问的能力。同时,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比较大,平时很少有表达自己看法和情感的机会,不少同学借此机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达到了用英语来交流感情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2.开展讨论、辩论

有些课文内容涉及到对学生个人、对社会或者对人生看法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话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在班上开展自由辩论。不少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他们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会首先整理自己已知的与辩论话题相关的知识,同时他们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来拓宽知识面,以便在辩論时有出色表现。这类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翻译、创作

翻译能力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可以采取一些独特的方法。比如,教授牛津版本教材高一课本“a perfect day”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几首诗歌进行翻译,也可让他们模仿课本上的诗歌自己创作简单的英文诗歌。这种作业比起让学生翻译句子或课文段落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编制小报或试卷

可组织高年级学生人人创办英语小报,定期编辑,让他们圆编辑之梦。在小报的选材,编排的设计,全由他们构思完成。小报完成后以年级为单位展出、交流,传阅。英语小报的编辑和交流,拓宽了学生接触英语的范围,也锻炼了学生用英语来尝试谋生求职的能力。编制试卷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要编写出质量高的试题,必须对所学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这类作业可在复习阶段布置给学生,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5.建立英语角

可定期举办英语角的活动。主要活动形式可以有:(1)英语会话,用英语谈论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2)学唱英语歌曲,不定期地举行英语歌曲演唱会;(3)听、讲英语故事,英语故事的语言材料容易找到,同时训练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听故事后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和复述大意等;(4)影视原文配音,选取一些健康有趣、情节生动感人、语言诙谐幽默的经典英语电影和卡通片让学生熟悉台词后,抹去影片中的对白声音,让学生看着画面和演员的口形进行配音练习;

6.举办英语竞赛

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可以利用适当时间,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必要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各种竞赛。如词汇过关竞赛、语法基础知识竞赛等。

7.巧妙地使用网络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师生课外可以借助网络来交流。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习网站,建立交流论坛,学生能在网络上收集整理英语知识,并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相关作业。然后把作业放到论坛上发布或Email给老师。这样显得既及时,生动又拓宽学生的眼界。

上一篇:假如我是市长下一篇:乡镇中小企业培训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