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
——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
在学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同时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行为品德、日常表现进行评价,成绩作为学生奖惩的依据之一,形成一个管理-教育-服务-评价-奖惩的良性互动机制。
1、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职责
(1)按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宿舍。
(2)负责学生住宿安排和房间调整。
(3)负责学生公寓工作人员的组织领导和考核
(4)负责学生公寓临时工的招聘、奖励、处罚、辞退。
(5)负责学生公寓纪律检查和卫生评比,配合保卫部门做好安全工作。
(6)建设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宿舍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7)定期向学工部汇报学生公寓管理情况。
2、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主持学生公寓管理办工作,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的管理和日常工作。
(2)负责拟定工作计划,组织计划的贯彻实施和总结。
(3)组织学生公寓工作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4)教育、督促宿管人员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宿管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
(5)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搞好人员配备和调整。
(6)批准临时工三天以内(含三天)的事假。
(7)负责公寓区内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上报和处置公寓区内的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
(8)开展学生宿舍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9)收集、整理、上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10)虚心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上级汇报,不断改进公寓管理工作。
(11)指导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
(12)认真做好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
3、公寓辅导员工作职责
(1)在公寓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所负责公寓区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
(2)发现问题及时、认真处理。教育督促值班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值班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
(3)认真了解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学院反映有关情况,细致的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熟悉和掌握本公寓宿舍间数、设备配置、住宿学生所属系、班、生源地等。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卫生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学生违纪如实记录,查明原因。及时没收违纪违规物品。
(5)学生在上课、晚自习或熄灯后,察看有无违纪学生,处理学生宿舍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纠纷。
(6)进行宿舍楼学生的住宿安排、调配和管理。
(7)向公寓管理办推荐“文明宿舍”。
(8)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任务。
4、公寓值班员工作职责
(1)认真落实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协助公寓辅导员做好所管宿舍(公寓)楼的安全、秩序、卫生、公物等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公寓门卫和作息制度,按规定送电、断电、开关楼门。及时做好宿舍公物报修。
(3)做好外来人员的登记,禁止宿舍楼内的任何经商活动,对来访人员要耐心热情,态度和蔼,并积极帮助查找被访人。严禁异性互串宿舍(父母、教师因工作需要除外)。
(4)负责夜间值班管理,协助公寓辅导员做好对学生宿舍(公寓)的督查记录工作。督查学生宿舍(公寓)内有无私接电线、使用电器、有无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点蜡烛情况,没收违乱违规物品。
(5)学生宿舍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时应制止事态发展,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6)熟悉本幢住宿学生的情况(所在系、班及生源地等),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7)禁止学生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宿舍(公寓)楼,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制止并报学工部处理。学生携带电脑等大件物品出入公寓要登记。
(8)严格做好晚归学生的登记工作,及时制止违规违纪现象。
(9)办理学生住宿的有关手续。
(10)服从领导,听从安排,积极完成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5、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
由学生代表组织成立的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是协助公寓辅导员进行宿舍管理的学生自律组织。自管会隶属于学院学生会,设立纪律巡查部、就寝秩序维护部、卫生巡查部、宣传部、服务部。在每栋宿舍楼设楼长、每层楼设层长、每个宿舍设舍长。以上人员原则上由学生会干部和党员及班团干部担(兼)任。自管会的组成可采用选举和聘任的方法产生。自管会工作由公寓管理办公室和本楼辅导员指导,接受全体学生监督。
6、自管会职责
(1)动员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在民主管理中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能力。
(2)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3)负责对宿舍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宿舍安全、卫生和纪律等情况。
(5)定期召开党员、学生干部、舍长会议。
(6)动员组织各楼的党员、学生干部、宿舍舍长,配合公寓管理办公室做好其他工作。
7、楼(层)长职责
(1)认真落实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负责所管宿舍(公寓)楼的安全、秩序、卫生、公物、等管理工作。
(2)了解本宿舍楼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宿舍管理部门汇报。
(3)配合宿舍管理人员做好本幢宿舍(公寓)楼治安保卫工作,注意陌生人(推销员)出入,注意防火、防盗、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4)管理好宿舍楼宣传板报、消防器具、等公共设施,发现有损坏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管理人员。
(5)积极协助公寓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6)动员组织本宿舍楼的党员、学生干部、宿舍舍长配合公寓管理办做好管理工作。
(8)协助公寓辅导员协调、解决宿舍间、上下楼层同学之间矛盾。
(9)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学生公寓值班员考核与奖惩
1、公寓值班员考核标准
(1)执行作息制度不严格,每发现一次扣2分。
(2)值班室卫生脏乱差,每处每次扣2分。
(3)工作时间未配戴工作证,干私活、下棋、看书、看报、吃东西等每项每次每项扣2分。
(4)请他人代替值班(同行例外)每发现一次扣5分。
(5)擅自离岗每发现一次扣5分,情节严重者辞退。
(6)无故旷工每次扣10分(1小时以上)。
(7)不能及时登记宿舍报修项目每次扣2分。
(8)值班期间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上报,每次扣4分。
(9)因工作失职有小商小贩或不明身份的人进入楼内每次扣10分。
(10)与教工、学生、来客和同事发生争吵每次扣4分。
(11)对晚归学生不登记,对违纪学生不制止、不报告每次扣5分。
(12)病(事)假不出具证明,不填写请假报告单每次扣 2分。
(13)超假一次(2小时以上)扣10分。
(14)私拿公物或学生用品每发现一次扣 15分,情节严重者辞退。
(15)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每次扣2分
(16)由于记录不清楚,交代工作不明确,致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辞退。
2、组织领导
(1)由公寓辅导员办公室组织检查。每月定期检查不少于两次。
(2)将每月检查情况汇总,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3、奖惩
(1)以100分为基础,进行减分。考核成绩月月汇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
(2)每月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下者,每低1分扣1元。
(3)学期末考核分值平均达90分(包括90分)以上为优秀,89~80分为合格,79~71分为基本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将予以辞退。
(4)月考核分值达95分以上者给于适当奖励。
三、学生公寓辅导员工作情况评价问卷
年月日
——号公寓_____楼__辅导员_________
同学:
您好!
为了提高学生宿舍服务质量,为大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请你根据下列内容对你所住宿舍(公寓)的管理,及辅导员做出客观评价(在选项后打√),您的意见将成为公寓管理办公室考核辅导员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合作!
(一)生活服务:
1、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主动与同学沟通,服务意识强。
2、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同学通报水电供应时间、作息时间。
3、对同学报修情况能及时反馈。
4、做好宿舍安全检查或安全防范工作,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5、宿舍卫生检查公正合理。
6、保证宿舍(公寓)楼道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评价: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秩序管理:
1、认真了解、调查同学投诉意见,并及时处理。
2、对宿舍内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妥善处理。
3、对来访人员耐心热情,态度和蔼,并积极帮助查找被访人,禁止推销人员进入宿舍。
评价: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管理育人: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工作中保持良好形象,衣着整齐,戴证上岗
3、批评教育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评价: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服务态度:
1、工作认真负责,与学生交往态度和蔼可亲。
2、工作语言规范,使用礼貌用语,“请”字开头、“谢”字结尾、能说“对不起”。
3、尊重同学,主动谦让。
4、虚心接受同学批评,及时改正工作失误。
评价: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公寓辅导员的总体评价:好()较好()一般()差()您的意见或建议: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学生工作部
学生公寓辅导员办公室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较早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 从2006年开始有毕业生, 人数达300多人。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分阶段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 并辅之以企业调查、物流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内在联系, 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交流等方式方法。调查问卷共有45题, 分为三大部分:就业、专业 (课程) 与工作的关系、就业评价。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96份。以其他方式展开调查共90多人次。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一) 就业方向
关于工作岗位学生初次就业时以在物流、生产企业的居多, 占83.87%;目前在物流企业者增加了16.91%, 在制造业者减少了21.47%, 幅度较大。与专业相关岗位占83.87%, “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16.13%, 大部分工作与专业主干课程相关。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布较广。从表1数据看, 与专业相关度不太高的岗位变动不大, 在物流相关岗位中, “货代”、“报关、跟单”增加较多, “运输”有增加, “仓储”则减少。岗位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 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于就业渠道有效渠道:“招聘会”占64.52%, “网络”占67.74%;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的因素:“创建教学实训基地”占45.16%, “邀请用人单位交流”占35.48%, “走访人才市场”占29.03%。说明校外招聘、企业交流与人才市场信息占较大比重。
(二) 课程设置
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选“专业课程” (占63.33%) 与“教学实践” (占66.7%) 的最多, 这些因素构成主要的就业优势, 这与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有关。图1是对专业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结果, 专业主干课程与学生就业岗位内容相关性较高。
对专业基础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 (见图2) :“计算机应用能力”占比重最大, 其次为“商务谈判与礼仪”、“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等。
从工作经历看需加强的专业知识:“货代类”占37.93%, “运输类”占31.03%, “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类”、“成本管理类”均占27.59%, “供应链管理”占17.24%、“仓储配送类”占13.79%。
(三) 能力需求
工作胜任情况:选“完全胜任” (占48.48%) 和“基本胜任” (占45.45%) 的高达93.93%;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与其目前所从事的物流相关岗位工作水平要求不太高也有关系。这是目前“珠三角”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水平还不高这一现状的反映。
“人际交往能力” (占58.06%) 、“专业基础知识” (占38.71%) 、“实验和操作能力” (占32.26%) 在职业适应中占比例较大;目前, 工作压力来源选“人际关系难处理” (占46.67%) 居首位, 选“工作业务能力不强”者占40.00%;“希望弥补不足”而选“社交能力”的占64.52%。工作后能否顺利发展职业生涯, 人际交往能力排在首位, 在校期间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需加强情商培养, 可结合相应课程教育及第二课堂来开展。
招聘时注重的能力素质:“综合能力”占54.84%, “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均占35.48%, 选“实验操作水平”的占32.26%。注重综合能力, 基本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属必需能力;外语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映, 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的需求增加是其内在要求。
(四) 后续发展
如未找到理想工作:选“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的占76.67%, 选“自己创业”的仅占6.67%, 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存在较大欠缺;我院毕业生有较大差距的:选“外语能力”的占60.00%, “实践、动手能力”占42.86%, “专业知识”占28.57%。
对工作环境满意方面选“单位有发展潜力” (占38.71%) 居首;更换工作的原因:选“为全面了解企业、获取经验、规划职业发展”的占50.00%, 选“为更高收入和福利”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注重职业发展机会, 但也注重经济收入因素。选“个人创业”的仅占3.33%。
(五) 就业与教育评价
就业后获锻炼最多的能力:选“认识社会与自我”的占77.42%, 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占32.26%, 选“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占25.81%。
对“结合就业和职业发展实际评价母校的教育工作”, 选择“很好”与“较好”的较多。具体为:选“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占64.51%, 选“知识面拓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占63.33%, 选“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占54.84%。比例较低的是:“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力的培养” (占25.8%) , “实验技能” (占26.66%) 。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 学校在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在人际协调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关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讨论
本课题针对企业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确定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使课程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发展需要, 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边研究边实践, 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关系,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促进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
(一) 就业岗位适应性
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而职业技术人才结构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知识经济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变化, “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
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和运作管理, 需较强的战略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这个层次的人才需求主要由高职或本科教育承担。在“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背景下, 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 根据就业岗位最新要求调整培养方案, 推行产学结合, 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面对“珠三角”物流人才需求, 注重培养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基层物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一,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本院建校历史较长, 与当地一些物流园区及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 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乃至联合办学等方式, 使人才培养更切合企业需求。
其二, 教材建设方面。可整合企业专业力量参与教材编写, 提高实训、实践教材的岗位适应性,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其三, 实践课程方面。目前主要是软件模拟实训, 应在原有运输、仓储与货代软件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加强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实训内容, 以适应相应岗位的需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其四, 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物流相关职业证书考试内容,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 人才知识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需要,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就业。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连续过程, 短短的三年在校学习时间, 并不能让学生学到所有有关知识, 所以,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应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 以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 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 以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竞争力。本项目调查显示, 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接口, 在侧重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通过设立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提升类课程, 为学生的日后发展进行前期引导,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 创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趋势,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据预测, 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 但世界范围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 就业问题突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我国提高国民的创业能力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据调查, 2005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1%, 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为20%~30%。在本项目调查中, 毕业生创业比例相当低。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更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将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 可在学院、系、专业层面开设不同层次的相应课程, 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课程, 且增强专业针对性, 在课程教学中设立创业教育目标;普及创业知识, 引导学生把在校学习活动与未来职业有机结合;引导成立与创业有关的学生社团, 在素质教育拓展项目中增设创业类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等, 培养学生创新及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中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 课程设置
课程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职业教育要求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制定课程方案和标准, 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快速变化, 高职课程就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 能在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决定了学生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专业必修课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准, 争取在实行全面学分制的基础上开设各种选修课。
课程任务要注重引进先进科技、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 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该项目根据调查企业物流岗位情况, 同步进行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内容, 增强岗位适应性。例如, 增设采购管理课程, 购买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包进行模拟实训;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管理课程增设软件模拟操作实训;加强货代实训与ERP实训等。应注重开发与企业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 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此外, 还应发挥地缘优势, 加强与周边制造、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的合作, 加强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 在教学中融入助理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助理营销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内容, 引入实用职业技能,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考, 多做从业技能储备, 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毕业生追踪及企业调查, 进一步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以增强针对性。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可分为制造业物流、商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等。结合实际情况, 本院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宜以满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需求为主。企业物流管理方向, 课程设置上应加强生产运作管理 (注重行业特色)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ERP、MIS、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学习, 并从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训等方面加强训练;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应加强物流专业英语、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规划、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团队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并从物流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等方面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
课程设置上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为学生就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采用弹性化单元模块式课程, 保持人文和科学素养结构均衡。公共选修课可增设艺术欣赏类、心理学类、社交类、公共关系类、法律类、职业规划类、创业教育类课程, 对管理类学生可考虑开设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管理沟通、统计学、经济学、投资理财等课程, 并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择业、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第三方物流需求水平的提高, 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切合当前需求, 又要高于当前需求水平, 同时为人才的日后发展、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课程必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 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等方式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问题,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从课程体系、人才知识结构方面促进专业建设, 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 促进专业品牌的建立。该项目可为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增强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 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滨.就业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 2005, (10下) :5-6.
[2]黎红.面向职业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储运, 2007, (1) :91-93.
【关键词】高校管理岗位设置;分级管理;研究
一、岗位设置及分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岗位管理的概念及其实践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成为我国许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所追逐的目标,尝试教师职务聘任同岗位相结合就是一个鲜明的证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岗位设置及其分级管理是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单元,其内容包括“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四个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环节,而只有合理设定岗位,做好工作分析,继而明确岗位职责,才能从整体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1]。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岗工作规程不科学。岗位设置看似简单,实际是一系列复杂系统工程的一环,它必须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而确定的部门与部门内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胜任特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才能相对清晰地确定承载各类职责所需的岗位类别和岗位数量。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未经这一环节,而是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平稳过渡、将现有人员直接纳入三类岗位系列的做法[2]。
2.专业行政的职业发展通道没有开通。高级职员岗位少与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多的矛盾依然是横亘在行政人员面前的职业“瓶颈”,高级职员岗位少,先到先得,在有限的岗位职数里排队上车仍然是主要的晋升方式。结果,一方面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造成落聘人员心理的不平衡,成为内部不和谐的源头,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采取拉帮结派、借势发展、暗中伤人等行为来发泄不满,极大影响了工作氛围、人际和谐,消耗了高校正能量。
3.职务晋升及利益实现受挫。岗位设置之前,专业行政人员可以有职务或职称上的晋升,其工资可根据职务或职称就高选择。同等条件下,专业技术职务的工资普遍高于管理系列的工资,许多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在岗位设置前都选择走专业技术的工资序列。岗位设置后,受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大类岗位职数的限制,专业行政人员主体以职员身份进岗,而现实的情况是,有职务的人之前到达一定的年限就不再任职,由于政策的变化,这部分人可任职到退休,本来七级以上岗位职数就有限,在管理岗位职数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行政人员即使获得了中高级职称,也无法聘任更高层级的岗位,致使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和工作年限长资历长的人也无法获得正常晋升,这部分人的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即将面临退休的人员,他们因职级低,收入就低,将来退休后养老金与职级高者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严重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将挫伤中青年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高校行政队伍人心稳定不利,也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和谐因素,评聘矛盾进一步加大。
4.配套制度迟迟没有出台。国家指导性的考核和绩效薪酬制度迟迟未能出台,各高校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依然保持原有的模式,或换汤不换药。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作为制度本身不仅需要单独存在,而且它们是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等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岗位设置的优越性难以体现; 薪酬不与业绩挂钩,高校人事改革的预期效果都要打折扣。
5.人才任用机制并不完善。高校人事改革的目标是要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聘任制,形成以岗位职责和能力绩效为主的动态评价体系。然而,从岗位设置和聘任改革的实施效果看,岗位设置和聘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岗位终身制,但事实上并未触动这一制度的根基,不管受聘与否,仍然还是学校统包统揽的人,这就从制度上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三、高校岗位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开辟独立的专业行政职业发展通道。理念创新是管理工作创新的先导,建议参考职员制思路,将处( 副处) 级及以上岗位设立为管理系列,将现有其余岗位纳入专业行政系列;建立各系列内部不同职级岗位的任职资格及晋级条件,明确跨岗位系列发展的竞职要项,实现行政人员即使不承担领导职务,凭借其专业素质和工作实绩也可以逐级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官本位”思想,淡化干部行政身份,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鼓励走专业化、职业化之路; 做好各岗位系列的横向平衡与协调工作,解决内部公平问题。
2.及时出台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等配套改革方案。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目标,在制度体系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实现。要明确各岗位绩效指标,重视绩效的实现过程与指标的行为导向作用,加大对岗位聘用人员的考核力度,完善绩效评价制度,落实薪酬与绩效挂钩,人才任用与综合业绩挂钩,从多种渠道激发各层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提高敬业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3.做好合同签订与聘期管理等配套工作。合同与聘期管理,是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的制度保障。规范化的“管”与人性化的“理”对于管理来说缺一不可,一手软一手硬也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高校要克服畏难情绪和人情意识,建立起规范的合约及聘期管理制度,盘点人才存量,激活人才能量,以制度化的形式鼓励人才在校内外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崔茵.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的教学管理岗位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2:64-67.
一、机构设置:
(一)组织结构
经济与管理学院分团委由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办公室四个职能部门及分大学生新闻中心一个单设机构组成。
(二)人员配置
书记:1名(由教师担任)
副书记:3名,1名为专职副书记、1名由学生会主席兼任、1名由新闻中心主任兼任 组织部:部长1名,副部长2名,干事若干名
宣传部:部长1名,副部长2名,干事若干名
实践部:部长1名,副部长2名,干事若干名
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2名,干事若干名
(三)委员和常务委员
分团委委员由学院团员代表选举产生,担任分团委副部长以上干部。分团委常务委员,由分团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担任。
二、工作职责:
(一)分团委书记:
1.负责传达上级指示,贯彻上级决定;
2.负责主持制定学院分团委工作计划、总结和规章制度;
3.负责召开各种团的会议,对团员进行表扬奖励或批评处分的审批;负责处理团员违纪事件;
4.负责组织开展学院各项评优评先工作,指导学院团学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5.负责指导院学生会、分团委大学生新闻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6.负责组织召开学院团员、学生代表大会;
7.与其他兄弟学院团组织建立广泛友好的联系;
8.完成上级团委和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分团委副书记:
1.做好分团委书记的助手,协助书记处理日常工作。书记不在岗时,代理书记工作,保证团委工作的正常进行。
2.抓好学院学生干部的培养、考核工作及时收集基层团支部对分团委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指导分团委办公室做好团委有关文字档案工作、建章立制工作、后勤保障工作、经费预算及收支管理等工作。
4.指导分团委组织部做好全院团组织工作。重点抓好基层团组织自身建设、“推优入党”工作、发展新团员工作,创先评优工作、团关系转接、团费收缴等工作。
5.指导分团委宣传部做好学院团的宣传工作。重点抓好学大型团学活动的宣传报道。
6.指导分团委实践部做好学院社会实践的组织开展和推优评先工作。
7.负责院学生会,完成学院的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工作。
8.负责分团委大学生新闻中心,承担学院行政的宣传工作。
(三)组织部:
1.管理团员花名册,做好统计工作,接转组织关系,按时收缴团费;
2.指导各大班团总支组织委员,组织各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安排团的组织生活,制定组织工作的实施计划;
3.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拢,做好优秀青年的入团工作,做好团员证注册、补办、团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4.负责“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的评选工作;
5.制定发展团员规划,协助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做好优秀团员的推优育苗工作;
6.负责学院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各项培训,努力提高学院团学干部的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7.负责督促各专业大班团总支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工作,建立和健全团支部建制,培养选拔团干部;指导各团支部开展团的活动;
(四)宣传部:
1.了解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情况,提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计划;
2.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配合好分团委各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团课学习;针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组织开展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活动,抓好经常性的时事政策教育,做好共青团的思想建设;
3.指导各大班团总支宣传委员,做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宣传工作;
4.负责学院分团委所开展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
(五)实践部:
1.负责组织本院同学参与校内外各种科技文化竞赛实践活动;
2.负责组织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做好总结、评优工作;
3.负责招募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学院各类重大活动的后勤服务工作。
(六)办公室:
1.负责团委日常事务处理和学院团学物资管理,掌握团费的使用情况;
2.负责团委大型会议的会务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团委会议的上传下达、记录等工作;协助团委领导组织、协调学院团学重大事项和大型活动;
3.了解团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维护执行团的纪律,建议对团员进行表扬奖励或批评处分;
4.负责团委文件的流转工作,包括文件编号、传阅、发放、归档及相关事项的督办;
一、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监督检查国家和省市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全县与环保有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参与制定全县主体功能区划。
二、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牵头协调县内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乡镇政府对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统筹协调全县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
三、负责落实全县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组织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监督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提出全县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督查、督办、核查各乡镇、各企业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总量减排考核。
四、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县级财政性资金的安排意见,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上报全县规划内和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参与指导和推动全县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发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五、受县政府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提出有
关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按国家和省、市规定审核上报重大开发建设区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六、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七、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拟订生态保护规划,组织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协调指导农村生态保护,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八、负责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
九、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掌握全县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改善对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十、负责落实全县生态县创建目标责任制。承担《迁西县生态县建设规划》(规划期15年)的拟订、修订和实施工作。督查、督办、核查各乡镇、县直单位生态县创建任务完成情况。
十一、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有关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十二、负责环境监察、环境信访,排污申报登记及排污费征收工作。承办县人大、县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议案。
十三、管理协调全县环境保护对外合作和利用外资工作,组织审核全县环境保护对外合作项目,组织与国外的环保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十四、负责全县环保队伍建设,统一组织管理环保系统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负责本系统的体制改革、行政监察、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十五、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环境保护局机构设置:
(一)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局行政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反馈、综合性文件起草;负责拟写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和保密、保卫工作;负责办公用品、办公设施、车辆管理、文书处理、印章使用、机关卫生等行政事务工作;负责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妇女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综合计划污染控制科
主要职责:组织拟定全县环境保护长期规划、计划,并督导实施;审核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
组织拟定和监督实施省和市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拟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和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协调全县环保对外合作工作;拟订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制定全县总量控制计划;考核总量减排情况;负责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品、噪声、振动等污染防治及污染事故的协助调查处理工作;负责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并负责排污许可证换、发管理工作;负责落实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负责创建环保模范城、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卫生城的环保指标具体落实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限期淘汰浪费资源能源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名单;负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负责贯彻执行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负责核安全、辐射安全、放射性废物行政管理;负责核事故、辐射环境事故应急事宜;对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和电磁辐射、核技术应用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实行监督管理;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对产生放射性废物和废放射源的工业、农业、医疗、科研教学及其它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的单位进行监管;负责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开展辐射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对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等知识进行宣传。
(三)行政审批服务科
主要职责:负责全县建设项目环保立项前的咨询工作;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的审核审批工作;负责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核审批工作;负责水利工程内设置或扩大排污口、特殊情况需要改变防治污染设施设计文件、全县进口废物及有毒化学品、危险废物转移、危险化学品处置、水路运输医疗废物审核审批。负责全县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电磁辐射设施项目和伴有放射、辐射设施排污等安全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及对涉有放射、辐射项目的审核和“三同时”的验收。
(四)环境监察大队
主要职责:负责全县的排污费征收工作;负责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农业污染和大型禽畜养殖场废物排放、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取缔关停“15小”和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污染严重小企业和落后工艺设备的现场监督检查、管理工作;对全县范围内的环境违法案件进行行政处罚;负责辖区内排污者排污申报登记、年审工作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前的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负责12369环保热线反映的环境问题调查、取证,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协调全县秸秆禁烧工作。
(五)环境监测站
主要职责:负责对水、气尘、声等各环境要素进行常规监测,排污收费监测,污染源监测,“三同时”建设项目和限期治理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后的验收监测;负责对污染纠纷、污染事故的监测化验,并承担其它社会服务性监测;承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背景监测,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服务;负责全县环境统计工作。
(六)政策法规宣教中心
校团委机构设置
校团委主席团: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
校团委各部门: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文艺部、社团部、学生会
校团委直属组织:各班团支部
校团委、学生会各部门职责
团委书记
1、负责校内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引导团员、青年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开展适合团员、青年的各种主题教育。
2、及时组织学习、传达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工作部署、指示精神,保证上级组织决议和工作计划的实施。
3、注重班级团支部的管理,经常了解和分析团员、青年的思想、意见和要求并汇报工作。教育团员、青年热爱集体,刻苦学习,尊师守纪,关心同志,讲究卫生,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4、围绕校党委的中心工作,结合青年的特点,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工作。
5、坚持正常的团内生活,坚持团的“三会一课”制度,上好团课,接受新团员,办理团员证颁发和超龄团员的离团手续,做好团员的注册、团费收缴、奖励和处分等工作,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
6、做好团内档案管理,健全校团委(包括“团干部手册”、“活动记录”、“会议记录”等)团内文件,团员名册,各类表格归档制度。
7、负责学生干部的配备、培养、教育,做好学生干部的考评和管理工作。协同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8、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具有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技文化活动,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注重共青团的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子。每年至少撰写团工作论文一篇。
9、负责大型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工作。
10、完成上级交办的地其他工作。
团委副书记
1.协助校团委书记开展团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
2.召集团委委员会会议,认真传达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和批示,研究
与安排分团委的工作。
3.全面了解和掌握团员思想、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负责检查分团委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落实情况。
5.加强校团委的组织建设,善于向团委书记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团委成员开展工作。
6.同各团委各部保持密切的联系,围绕党总支的工作中心和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开展校团委的各项工作。
7.与学生会保持联系,相互协调,促进团的工作的开展。
团委办公室
1、积极主动协助书记处理好日常工作。
2、传达会议通知,做好会议记录。
3、按规定保管和使用校团委印章。
4、做好团委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负责报刊资料的征订、传阅工作。
5、负责校团委的档案、信息、保密工作。
6、负责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做好登记、转达、传递、催办、反馈工作。
组织部
1、负责对学生工作与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以制度的形式将有效的政策和工作办法固定下来,推广使用,提高校团委学生会的工作效率;
2、负责学生评优评先工作制度的制订及执行;
3、协助校团委管理团员日常生活和学习,开展团员活动;
4、具体实施对干部的工作成绩的考核,组织实施各项学生评优评先工作以及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并对其过程的公平公正性进行监督
5、管理各部门、各支部上报的档案材料。
宣传部
1、负责协助各部门组织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广播教育;
2、负责各部门活动对外宣传工作以及重大节日、活动期间的公告性、纪念性广播宣传;
3、负责对我校组织的有特色的工作进行广播宣传;
4、负责校内各项宣传工作,使学生了解我们的工作,提高学生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5、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为其工作提供必要的宣传方面的工作支持,如展板的制作、欢迎牌、横幅制作等。
文艺部
一、在学校范围内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活跃学习生活的文艺活动。
二、举荐并培养文艺骨干,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增加和其它校校的联系和交流。
三、完成书记交给的其它工作。
社团部
一、制定学校社团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学生社团成立的审批,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工作。
三、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及登记和考核工作。
四、负责学生社团的评优表彰工作。
五、完成书记交办的其它工作
学生会:
主席职责
1、负责学生会全面工作,协调好各部之间的工作,全权监督学生会各部所承办的大型活动。
2、负责组织每月学生会干部例会。
3、团结学生会的各部成员,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矛盾,加强学生会的凝聚力。
4、制定学生会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5、向学校推荐下一届学生会主席人选。
副主席职责
1、副主席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协助学生会主席搞好学生会工作,分工合作,各有侧重。
2、当遇到突发事情而主席不在场时,副主席要履行主席的一切职责,及有解决或缓解问题,并尽快联系主席或上级部门,反映情况。
3、每月月末组织人员对各班的班务日志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
办公室职责
1、负责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会议的通知和记录,每次开会前清点到会人员。
2、负责团总支学生会各部会议记录及检查情况的汇总及上报。
宣传编辑部职责
1、负责联团总支学生会各项活动拍照。
广播社职责
体育部职责
1、配合体育组搞好运动会,确保运动会成功举行。
2、每两月策划、组织一场友谊比赛或趣味体育活动,调动同学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协助学校搞好全校性体育竞赛活动。
文艺部职责
1、负责对各班文艺工作检查督促。
3、负责协助学校组织好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
技术部职责
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奖惩制度
1、团总支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由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以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优秀学生干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会议缺勤总计不得超过两次。
(2)积极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认真负责,并能提出对所开展工作有建设性建议,有一定领导组织能力。
(3)服从组织安排,工作无借口。
(4)学习成绩有比较明显进步。
(5)无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2、为保持团总支学生会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表率作用,凡行为有违反校纪校规的团总支学生会成员,一经发现,将给予撤职处分,学校将加重惩罚。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设置,自主学习意识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最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训;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能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是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
项目教学是来源于真实的工作情景,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项目教学法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之外,还要具备主动掌握技能、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就是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工作需要自我学习,挖掘自己的潜力去解决问题。
流水作业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个生产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前一个子过程为下一个子过程创造执行条件,每一个过程可以与其他子过程同时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功能分解,空间上顺序依次进行,时间上重叠并行”。
流水作业的特点是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人去完成,因为流水线工作是一人一个岗位,每个人只需要做一样事,对自己所做的事都非常熟悉。但是这种工作过程的设置对于工人来说完全是被动的,工人只要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就行,而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岗位。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如果问题出在个人岗位就能解决,而其他岗位就没办法。但是如果了解了整个生产过程并详细掌握每个岗位的技术,就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了。
项目教学就像流水线生产过程,要实施项目教学就是将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化,学生只要把项目过程完成,就基本可以掌握整个工作过程了。但是这种流水线工作过程的设置对于工人来说完全是被动的,工人只要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就行,而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岗位。
虽然采用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对课程的过程及工作过程就非常清楚了,学习的效果也较之前有了改变。但是学生的学习依然是被动的。因为学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课程,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就等待教师安排下个项目。这就像流水线工作一样,学生缺乏对课程完整性的了解,即使教师在课程的开始对课程有了详细的讲解,由于没有自己亲自参与项目的设定,因而学生依然对所学课程处于一种盲目接受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置身度外,学习也索然无味,教师上课也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行安排工作的主动意识,没有实现真正的主动学习。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在《电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项目教学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设置。
《电子电工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布线》的基础课程。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和电工基础的内容,因此必须合理地设置好项目,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和电工的基础知识,为《综合布线》课程打下扎实的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独完成最基础的操作。
电子技术内含电路图的读识、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维修技术。电工基础内含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配电板的安装。
电子技术的内容以完成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为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如果出现故障,就要解决。这对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电子技术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拿到任务后,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学生首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看不懂电路图”,“不认识电子元器件”,“怎么安装”,“收不到音怎么办”,“原来学的电学知识怎么用”,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直接进行解答,而是逐一列出,就这些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应该怎么解决,并提出训练的项目,由学生阐述确定项目的理由。针对学生提出的项目,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并共同修改训练的项目,同时教师也提出对每个项目的意见,使问题越辩越清晰。这样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就给学生建立了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并使每个学生清楚了自己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确立的实训项目为《收音机电路图的读识》《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常用工具的使用与焊接训练》《电子小产品的制作》《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并将每个项目的重点、难点共同列出。在项目实训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由于项目是学生自己参与确定的,因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项目的设置从容易到难,这样的设置学生既可以将已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又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大量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就不会有课程难学的感觉,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是以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为任务。因为这个任务和所有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仍然由学生对这个任务的完成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由于有已经完成了电子技术的任务,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提出已经略显成熟,因此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家里要装配电箱?”“配电箱里为什么要有很多开关?”“装电线要选择不同的电线吗?”“220V和380V的电怎么用?”
同样我们共同将室内配电安装位任务设置成《电工识图》《安全用电》《多股导线的连接》《室内布线》《白炽灯照明安装》《配电板安装》,每个项目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遇到的问题。完成项目后,学生对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电既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又有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实际项目实训的开展,让教师欣喜的是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出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对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活动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学生在经历中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采用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设置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同时还真正实现了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和自行安排工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的伦理学理性分析
刘相娜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冷暴力”是一种对他人的精神虐待方式。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危害了她们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学习,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本文试用伦理学理性分析“冷暴力”背后的失衡点———极端利己主义,而开明利己主义才是实现宿舍和谐的平衡点。为此,作者依据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适度性”来指导明智行为,预防或修复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所造成的创伤,从而实现宿舍和谐这一至高“善”。
关键词: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伦理学理性极端利己主义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总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有多种,“冷暴力”也是其中一种。研究显示,大学女生跟本宿舍同学的冲突高于男生,且女生使用回避与冷处理及自我反思方面都显著高于男生。[1]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显示了她们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失衡,这种暴力造成的危害迫使我们去寻求根源和对策,以实现宿舍和谐。
一、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及其危害
“冷暴力”实质为一种对他人的精神虐待方式,是“不同于‘热暴力’的隐形暴力,它不是通过殴打或辱骂方式处理,而是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甚至排挤对方。相互无视对方,没有语言和情感的沟通或者是将沟通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敷衍应对对方”[2]。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就是因某种原因排斥宿舍室友,在日常相处中双方以上述方式进行的人际处理方式。
宿舍“冷暴力”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两个人之间的“冷战”;一人与宿舍其他人的“冷战”;宿舍内多个小团体之间“冷战”。[3]“冷暴力”就如同物理学中的“力”一样,有作用力就会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双方相互作用,甚至两败俱伤。
(一)造成极大精神和心理压力
宿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发生冲突最多的地方。发生“冷暴力”,受排挤一方会因受到冷落和轻视而感到宿舍没有归属感,甚至产生恐惧而情绪消极,这给她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尤其是宿舍其他成员排挤或“冷战”其一人时,她们心理可能难以承受压力,极端者会有自杀倾向。同时,“冷战开战”一方因某种原因排斥室友,这已经显示了她心理的不平衡,并且在日常相处中还要时常处于警戒或伪装状态,压抑自己的正常情绪,精神和心理自然要负担重荷。
当这种力相互作用强烈时,“冷暴力”就可能转向“热暴力”。
(二)危害身体健康
在精神消极状态下,人的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如食欲不振、失眠、头疼、疲倦等,这会影响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冷暴力”时,“冷战”双方身心都处于消极状态,即便是“开战者”也是处于不健康状态,双方身体健康都要受损害。此外,身体的不适将会进一步影响其精神和心理健康,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项目教学的真实的工作环境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在项目教学中,根据任务需求,学生从问题的提出、项目的制定,到项目的完成,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这个过程是他们相互依赖、共同合作的过程。参与课程项目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实践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工作情景就是基于技术实践知识与工作过程的知识,而学生的主动参与更能适应就业对岗位及岗位的变换。
(三)影响工作学习
大学生处于学习和工作的旺盛期,该阶段身心出现问题时必然影响其学习,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重大损失。“冷暴力”会使他们身心疲惫,并对学习与工作产生消极态度,乃至于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产生偏颇。
二、探寻“冷暴力”失衡点———极端利己主义
霍布斯认为,每个人都是出于自我利益而行动和生活的,这是人性的一个普遍特点。虽然这种观点已遭到质疑,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行为和实践至少是要维护自我利益的,是要做到利己的。
利己主义通常将个人利益得失视为权衡善恶,是非唯一标准,形成一种单边的、完全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利己主义者“是这样一个人,他普遍无视其他人的利益,只是按照自己的利益或好处来考虑问题”[4]。实行极端利己主义就是完全生活在自己利益小世界中而全然不顾或拒绝他人获利。
我们称赞“无私奉献”、“好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这些人奉行的是利他主义。一般来说,利他主义是与利己主义相对立的,强调他人利益至上鼓励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牺牲。
针对利己与利他主义,边沁提出了开明利己主义,认为“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5]。他的开明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是一样的。[6]正如穆勒强调:“构成功利主义的行为对错标准的幸福,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幸福……行为者在他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之间,应当像一个公正无私仁慈的旁观者那样,做到严格的不偏不倚……‘己所欲,施于人’‘爱邻如爱己’。”[7]这要个人从维护自我利益出发去追求自我利益,同时还要关照他人的幸福,在自我和他人利益之间实现平衡,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共同的受益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是三种处理自我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的感情和实践中存在着适度、不及与过度。“适度”即是道德德性,“它以选取中间为目的”[8]。“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处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感受这些感情,就即是适度的又是最好的……错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道路却只有一条”[9]。而“不及”和“过度”就是情感和实践中的恶,“要么达不到正确,要么超过正确”[10]。
据此,我们可以假想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天平上,极端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处于两端,天平偏向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平衡的。天平的平衡点就在于“适度”———开明利己主义。
“人们结合到一起就是为了某种利益……政治共同体……把共同利益称为公正。其他共同体以具体的利益为目的”[11]。宿舍作为一个“共同体”同样存在共同利益,如宿舍空间、宿舍费用等。如果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实行极端利己主义,那么
参考文献
[1]杨雪君.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刊,2010.
[2]钱月霞.基于任务驱动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1.
近几年,北京联合大学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2003年,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初步实现了从“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2005年,实行了教师职务聘任制,推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进一步转变。2006年,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高校在没有被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能套到对应岗位工资的最低等级。2008年,建立了岗位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完成了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同时根据所聘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学校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保障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一)抓住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吃透精神
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岗位设置管理的文件,是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依据,具有指导性、强制性和约束性。学校专门组织了校、院领导和人事、组织、教学、科研等部门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研读上级文件,逐字推敲,吃透精神,力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高校岗位管理制度的特点,逐步明确了学校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路。
我们首先确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把现有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按照本人现有的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或技术等级,聘到相应级别的岗位,再按各级各类人员所聘岗位级别对应岗位工资,以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注意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
2.摸清家底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高校自身现状,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调研,摸清了家底。同时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分析,尤其是对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现状(人员编制、三类岗位人员队伍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情况等)、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等,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充分预测,努力探索应对之策。通过细致的测算,学校掌握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情况,分析了学校发展对结构比例的需求,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3.制定政策
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制定了一套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文件。其中《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是总文件,以及《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管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与上述文件相配套的还有各类人员公开招聘办法、聘任办法、考核办法等。
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一是突出了分类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改革思想,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岗位为主,又要考虑历史和现实情况,适当兼顾人的因素,充分考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不同的成长规律,考虑各类人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聘用条件。二是兼顾发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作为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学校的岗位设置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了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到既要满足现实需要,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4.精心组织
为更好地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聘用组织机构和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聘用组织机构的办公室设在人事部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工会,这有利于监督和调解。
政策文件出台后,学校加强内部宣传和动员,使广大教职工深刻认识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意义,从学校事业、个人发展的角度引导教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严格按照聘用程序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于出现的特殊问题,学校及时召开有关会议专题研究,妥善处理,努力维护好教职工的利益,维护好队伍的稳定。
(二)解决好岗位设置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岗位设置管理要与学校办学宗旨紧密结合
一是体现在结构比例上,应用型大学作为普通高校,其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应低于70%,其中教师岗位不应低于55%,这一结构比例不能随意降低,也不能盲目追高。二是岗位设置要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色要求,如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岗位。三是在聘用条件上,强调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2.确定好岗位总量
按照北京市规定,我校的岗位总量可以根据市编办核定的编制数确定,也可以以现有人数为依据确定。我校确定岗位总量的方法是:在不超过市编办核定的学校编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师生比、学生规模和教师总量综合考虑确定岗位总量。平均师生比定为1∶16。各类学生(学历教育)计算为标准生的折算权数分别为:硕士研究生2;本、专科生1;外国留学生3;夜大生1/3.5。折合学生数为本、专科学生数+硕士研究生数×2+外国留学生数×3+夜大学生数×1/3.5。各类教师计算标准师的折算权数分别为:专职教师1;兼职教师1/2。岗位总量为折合教师岗位数/55%。
3.统筹好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聘用条件和人员现状三者的关系
因事设岗是岗位管理的基本要求,我们根据学校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了岗位设置。一是摸清三类岗位人员队伍数量和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和任职情况等,对人员现状进行分析;二是在核定的结构比例范围内,确定各级各类岗位数量,与人员现状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在学校以往专业技术职务纵向晋升必备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同一级别横向升级聘用条件,每个台阶升级条件的确定是本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考虑的重点内容。聘用条件要看本人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资历,更要看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贡献;四是与其他同类院校的聘用条件进行比较,保持相对平衡。基于此,学校实现了岗位聘用与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顺利接轨。
4.管理人员职员制如何“入轨”
学校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从事学校及内设机构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过去走专业技术系列工资的人员,原则上都实现了制度入轨。
岗位设置管理的重点是专业技术的高层次岗位,而难点则是在管理岗位,因为有些难题是高校自身无法解决的。一是管理人员是按职员职务级别晋升和兑现工资待遇的,而职员职级制和专业技术岗位相比较晋升空间非常有限。如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进行调节,会严重挫伤高校管理岗位人员的积极性。研究制定高校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之间相互交流的政策迫在眉睫;二是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或通过努力学习考取专业技术职务的一批工人,受身份限制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我们对这些人员承认其所在岗位的性质,并在工资上给予体现,减少了聘用工作中的矛盾。
5.处理好学校统筹协调和聘任权力下放的关系
学校通过制定政策把握方向,宏观统筹高级岗位指标和聘用条件;学院则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校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的需要进行岗位聘任。校、院两级聘用管理模式,为学校在下一轮聘用工作中转换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实践成效
从学校当前已完成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总体情况来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充分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
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工作职责,学校教职工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全部入轨。同时,设置并严格控制了双肩挑岗位。
(二)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更加系统化
传统的岗位设置比较注重对纵向岗位档次的设置,而对每一纵向档次内部的横向岗位等级设置较为忽略。本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在原有专业技术岗位纵向4个档次的基础上,在每个档次的横向又设计了不同级别的职业发展台阶,这既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台阶过少、平台过大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又使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更加系统化,较好地解决了横向岗位等级设置问题。
(三)拓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过去岗位设置在纵向岗位方面越往高层次走,岗位设置数量越少,岗位的稀缺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需求成反比,既不利于激励,也限制了职业发展。通过岗位设置管理,从制度上规定了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的等级划分, 在岗位横向层面上拉开岗位级别。我校教师岗位上有49%的人员在本人原有的级别上分别提升了1个~2个级别,其中113名教授中,有7名聘到教授二级岗位上,28名聘到教授三级岗位上。这样,拓展了职业发展的通道和空间,缓解了其发展需求与岗位资源尤其是高级岗位资源供需不足的矛盾。
(四)为吸纳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
学校在进行岗位设置时,既考虑现有人员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指标用于聘用,也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拔尖人才补充到现有队伍中来,优化和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的补充需要高层级的岗位,我校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留有较大余地,为吸纳高层次人才留下了合理的空间。
(五)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对于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都明白其重要性,然而又不知由谁具体负责,难以落实。通过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学校在教授升级聘用条件中增加了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岗位,同时把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分解到各级教授岗位职责中,落实到人。这样,教授就可以更好地在学科专业建设中承担重要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次聘用中,只有承担学科带头人的岗位工作才有可能聘用到教授档次的高一级别,这是硬性条件。当然,学校在确立岗位设置原则时,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六)引发教职工的反思,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在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过程中,教职工通过自身的参与,充分理解了岗位管理制度内涵。学校通过建立引导机制,明确对教职工的期望和要求,明确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从而引起职工自我反思,使其正确选择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并将个人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轨道中。■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人事处)
【学生公寓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推荐阅读:
学生公寓管理总结10-06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方案11-28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09-10
校园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06-12
东兴学校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制度05-29
学生公寓管理员工作流程12-08
公寓管理与文化建设特色材料总结12-03
大学生公寓管理心得体会10-01
武功县职教中心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