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编制总结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机构编制总结(共8篇)

乡镇机构编制总结 篇1

2011年,某某镇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通过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广泛宣传,结合实际情况,狠抓落实,截至年末,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节能任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稳步开展。现将具体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加快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步伐,做好节约能源工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按照上级要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组织研究制定某某镇开展节能工作的思路和办法;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积极承担节能日常工作,制定了《某某镇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和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同时依据《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各公共机构按单位性质进行了分级管理,科技、教育、卫生等系统各主管部门在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了系统内节能工作,并分别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相应管理机构和配备了专职人员,加强了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了节能工作在基层的有序开展。

二、建立制度,明确责任

在2011年里,某某镇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作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工作中,结合实际,认真组织,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国家法规文件,重点学习

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认真进行了研究,针对《条例》赋予的各项任务,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3月份,制定下发了《某某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要求各单位和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围绕节能意识确立、节能技术开发、节能管理措施三条主线,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提出从加强管理和服务入手,以降低办公楼运行成本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节能技改为手段、以强化制度为保障,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注重信息统计工作

做好能源信息统计工作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基础。按上级要求,一年里,我们又将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基本信息的调查和普查工作在全旗公共机构进行了重新部署,指定专人负责。为保证调查统计工作的质量,镇办公室对20多家镇直单位进行了重点督查,实施具体指导。为进一步全面掌握全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一步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统计填报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公共机构要重视信息统计工作,摸清底数,掌握消耗实数,及时做好数据上报工作。各单位具体负责调查统计的人员都积极主动与镇办公室保持热线联系,咨询相关工作要求,反馈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提高节能意识,狠抓宣传工作

为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在市局和镇节能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例会上,我们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建设节约型政府”为主题,把节能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我们还设立了宣传公共机构节能的专栏,发布有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节能工作动态,形成了一个长期稳定的节能宣传窗口;组织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下发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在政府综合楼和其他公共机构门前,设臵了活动宣传板,张贴了标语和宣传画,宣传节能方针政策;开展了“绿色出行”活动,围绕“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的活动主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国情,增强节能意识,在全旗上下营造了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随着全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节能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能措施逐步到位,较好的控制了能耗不断增长的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公共机构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扭转。能耗调查情况表明,全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和差异性,单位间能耗差异较大,个别单位对节能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高能耗设备较多,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致使有些单位的重点用能部位设备工作时间长、能耗量大,许多可循环使用的资源被浪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某某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依据,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贯彻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并举的方针,建立长效节能绩效考核机制,推进公

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力求实现最低能源消耗。具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和管理

全面开展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着力推进照明系统能效提高工程、制冷与供暖系统节能改造与优化工程,在公共机构既有办公建筑大修维修中,要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设备和产品,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二、加大公共机构节能产品采购管理

公共机构节能采购是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的规定,加强节能产品、设备的采购管理,认真落实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不得采购国家命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作用,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三、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某某镇要将全镇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指标按分解落实到各公共机构。各公共机构要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用能状况,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采取节能管理或节能改造措施;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公共机构及其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以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乡镇机构编制总结 篇2

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

(一) 供给呈现短缺的局面

1. 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当前农民发展经济需要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资金服务等, 但对于农民的要求按照目前的政府职能却提供不了, 甚至走向对立面。比如, 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硬性推行农产品结构调整, 市场风险太大, 失败损失要农民自己承担, 影响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信誉。在农民生活方面, 交通闭塞、电费昂贵、用水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目前, 农民家电占有量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尽管当前农村人均收入较低, 但比起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市人均收入仍高17%。在家用电器价格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条件下, 为什么农民目前家用电器占有量却远不及1990年城市的普及程度?原因很简单, 就是农村基础设施不足, 不少农村地区电费高出城里好几倍, 出现了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1]。

2. 关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这些公共产品包括农村的教育、环境保护及农民的医疗保障等, 它们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 我国政府, 尤其是中央政府对这些公共产品供给投入的资金严重短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仅以医疗保健为例, 目前, 农村医疗保健水平普遍较低。我国占世界22%的人口, 却只享有世界2%的医疗卫生资源, 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 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 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很少, 其公共卫生服务状况令人担忧[2]。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 在暴露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的同时, 也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敲响了警钟。

(二) 供给有失公平

1. 城乡差距巨大

长期以来, 由政府提供的许多基本公共服务成了城市居民享有的特权, 农村居民不同程度地被排除在多项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之外。目前, 众多的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差距巨大。以医疗保障为例, 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 列倒数第4位。部分农民工难以真正享受到“新农合”的优惠, 而在务工地更难享受到城镇医疗保障[3]。

2. 地区差距显著

由于各地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 征税能力不同, 致使各地区间的财政差距正迅速扩大。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来看, 东、中、西部差距非常明显。2003年东部地区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2.76倍和2.65倍;而从各省级政府来看, 差距更大。人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排第一的上海是最低的西藏的17倍[4] (P160) 。在财政收入差距拉大的同时, 必然会出现不同地区间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经济繁荣、市场发达的农村地区, 有足够的财力提供较多、较好的公共产品;而在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 公共产品无力供给, 呈现短缺的态势。

(三) 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

1. 供需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不是根据农村的现实需要, 而是按照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 根据地方政府部门决策者的“政绩”和“利益”的需要作出的。因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 农民急需的一些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而某些不符合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要, 但是对提供主体有利的农村公共产品却被提供甚至过量提供。这不仅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结构失调, 而且导致供给成本较高、增长无序的现象, 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 损害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 政府机构臃肿, 行政成本过大

基层政府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机构臃肿, 人员过多, 效率低下, 消耗大量的公共资源, 挤占了可以用于提供公共物品的资金。据统计, 在“费改税”前, 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和社会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为4100万人, 其中县乡两级为2959万人, 县乡供养人员占了近3/4, 使得县乡财政成了名符其实的“吃饭财政”[5]。

3. 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失

在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下, 农民由于被排斥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和管理体制之外, 没有把农村公共产品受益的主体———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结果无法形成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监管。从而, 通常出现有限的资金在暗箱操作中“缩水”一大部分, 剩余的资金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又“充水”, 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 往往会导致农村资源和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 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之乡镇政府因素

由于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着“市场失灵”, 因此, 政府就自然成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而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是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直接主体。尽管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因素很多, 但乡镇政府的因素不容忽视。

(一) 压力型行政体制造成乡镇政府不堪重负, 没有精力向农村提供公共产品

目前, 我国政府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 即县级政府将有关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税费征缴等任务, 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 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考评机制, 将乡镇政府及其负责人的政绩、荣辱、升迁与之挂钩, 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张永亮等曾对一百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了调查。在回答“当前乡镇政府从事的主要职能”时, “上传下达”占16%, “乡镇的社会治安与计划生育”占67%, “对农村的管理与服务”占17%。在回答对“当前乡镇政府工作的压力如何认识”时, “上级达标验收”占36%, “税款征收与计划生育”占34%, 对“农村的管理与服务”占30%[6]。可见, 当前乡镇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其行使的职能已出现了偏差。这种状态下, 乡镇政府只能选择对上负责, 调动一切资源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或任务, 而无暇顾及乡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即使乡镇政府向乡村提供了公共服务, 也是在上级政府决策下进行的强制性供给, 而农户真正需要的服务却提供不足。

(二) 乡镇政府职能不清分散了乡镇政府精力, 削弱其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从乡镇政府的实际运行来看, 乡镇政府职能不清, 政府该管什么, 不该管什么, 哪些应该重点管, 哪些只要一般管, 哪些应该直接管, 哪些应该间接管, 并不十分明确, 出现了“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 分散了乡镇政府精力, 削弱其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所谓“缺位”, 是指应该由政府管的不管, 主要表现为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或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推向市场和社会。比如, 农业技术服务出现严重的缺位现象。鄢万春等对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的调查显示:尽管50%的农户需要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的服务, 可由于信息传递、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农户难以获得这方面的服务, 只有17.4%的农户知道农技推广部门有农产品销售信息提供, 实际利用的可能更少[7]。

所谓“越位”, 是指政府越过了它的职权范围干预了不该干预的事。一方面充当执法主体, 法律没有赋予政府执法权, 但在税收、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工作中乡镇干部充当了“主力军”;另一方面表现在乡镇政府对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干预过多, 侵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农村村民自治权。这种跨职能行事方式干预了市场, 阻碍了私营经济的发展, 引发乡镇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冲突与对抗。

所谓“错位”, 就是指管了不该管的事。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 一些本来应该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却通过政府权威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 最终落到乡镇政府和农民头上。例如, 计划生育和优抚工作等都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 应当纳入中央政府预算, 但这些事权目前主要由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承担。

(三) 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限制了其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长期以来, 我国没有对乡镇范围内的公共产品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分类, 哪些是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哪些是由省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哪些是由本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且,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 中央财权大幅提升, 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公共产品供给的任务却没有相应减少, 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任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了。据统计, 地方政府承担着70%以上的公共产品的供给[8]。这些事权大都刚性强, 所需支出基数大、增长快。而县、乡政府的财源多来自本地经济总量, 增长小且零星分散难以征收。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又很有限。凭借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无力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造成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下降, 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在农业税取消后, 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补贴数额因国家整体财力有限, 难以完全弥补县乡财力缺口。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然会显露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态。

(四) 考核指标不科学致使乡镇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 政府在考核和提拔干部的标准制定方面存在问题, 没有把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指标很妥当地加进去, 即使有所考虑, 也只是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产品。在乡镇的考核指标中, 存在着考核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的现象。例如:某县县委在2004年初下达给该县各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中, “经济发展综合目标”分值为28分, “招商引资目标”为20分, “工商税收”、“定额征收水费及其他费用”分别为15分、10分, 而“农业增加值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各为2分,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扶贫开发”、“农村安身工程”、“扶贫、低保、五保”均为1分。可以看出, 经济指标、招商引资指标等过重, 为“三农”服务的指标过轻[9]。这种干部考核制度很难适应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 在干部考核体系中, 经济建设等指标比重较大;另一方面, 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中很难体现民意。比如, 基层领导干部的考评不是通过民意调查, 直接面对老百姓, 而是由上级政府说了算。所以, 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命运是上面给的, 肯定是为上面服务。

三、进行乡镇政府改革, 提升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

(一)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权责:提升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前提

乡镇政府尽管机构设置不要求与上级政府对口, 但是来自上级政府的行政任务却一点也不少, 因此, 才有“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的说法。要改变现状, 各级政府必须合理分工, 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权利和责任。一是要明确应由各级政府而不是村民自治组织充当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主体, 各级政府不能推卸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二是要明确界定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与县、乡镇地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公共产品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的原则是: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来决定由哪级政府来提供。凡属于农业基础科学研究、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及大江大河的治理等全国性的农村“纯公共品”以及部分外溢性极强的“准公共品”, 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提供。而对一些在本地区发挥作用的公共产品, 比如市政工程和水利设施等, 则应由当地政府提供。三是要明确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边界。什么是纯公共产品, 什么是准公共产品, 什么是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 什么是农村生活性公共产品, 政府在决策前必须能清晰界定与判断, 这样才能准确判定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及县、乡镇地方政府的责任, 保证有限的公共资源得以比较合理有效利用。

(二) 落实乡镇政府财权:提升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关键

目前, 我国乡镇财政承担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任务, 却并未获得足量的收入来源, 这一点在农业税完全取消后更为突出。因而拥有与事权相一致的财权就成了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一是研究中央和地方财税收入和事权体制的改革安排, 设计一种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政治集中的需要, 又能满足地方各级政权和公共财政运行需要的财税体制, 并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各尽其责, 避免有人收钱、但无人管事的现象出现。二是建立公平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的首要目的, 应是保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辖区和不同收入阶层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达到均衡。加大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调整支出结构, 加大监管力度, 防止截留和挪用转移支付资金。三是培育地方主体税种, 增大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的权力。按照马斯格雷夫的税种分配原则, 地方基层政府应该以财产税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这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的一般做法。而我国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 县乡政府依靠的税收来源主要靠增值税、营业税、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等, 而这些税种中, 有些是和中央共享, 有些是不符合时宜的, 有些已经停收, 都不适合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因此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包括税种的设立、税率的调整和减免税政策等, 这一项权力可由省级人大来决定。

(三) 实施乡镇机构撤并和减员增效:提升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有效途径

税费改革后, 原本已经相对过剩的乡镇工作人员更显富余了, 因此, 在乡镇政府的责权统一后, 要进行大幅度的机构精简和人员裁减。一要适当调整乡镇区划, 进行乡镇撤并, 扩大乡镇的管辖范围。一般每个乡镇人口应达到5万人以上, 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也应达到2万人以上。还应通过撤并行政村, 建立农民集中居住点, 鼓励农民集中居住, 以实现公共品的集中供给, 降低供给成本。二要严格控制在编人数, 要根据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等条件, 把编制数核定下来。通过定编, 乡镇就可以做到因需设岗、因岗定编、因编择人, 以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财政负担。三要积极稳妥重新整合乡镇干部队伍, 做好乡镇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政府应当为他们创造条件, 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政府可以相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扶持, 也可以利用他们原在政府工作的优势, 支持他们到村社担任干部, 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公务员, 鼓励提前退休, 按照级别和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 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 已到离退休年龄的及时办理离退休手续。

(四) 完善考核制度, 加强社会监督:提升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保障

目前, 我国对乡镇政府及公务员的评价、公务员的升迁权力都由县级政府掌握, 而不是掌握在农民手中, 这使公务员必须对上负责, 对下则可不必关心。在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工作考核体系中, 公共服务的内容很少。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显然不利于向农民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必须改革绩效考核制度。对政府绩效的考评也必然要从原来的硬性的经济指标转到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上来。建立以提供公共物品服务为中心的政绩评价机制, 以此来评价政府绩效。2004年7月, 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其中即以包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职能指标为主体评价工具, 而各类数量经济指标只列为影响指标来对政府、官员进行绩效评定, 从而对“政绩工程”起到防范和制止的作用, 增强政府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职能, 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此外, 对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测量, 就是请群众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综合评价, 他们的满意度应成为最主要的判断依据。这样, 可以在制度上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自己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 必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只有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基层领导干部才不敢松懈。

摘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供给短缺、供给有失公平、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等问题。文章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之乡镇政府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应通过乡镇机构改革, 提升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压力型体制,乡镇政府改革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1) .

[2]唐福勇, 孙超“.短腿”如何与“长腿”步调一致[N].中国经济时报, 2004-04-02.

[3]石丁, 李高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代的要求[J].经济与管理, 2009, (1) .

[4]杨之刚, 等.财政分权理论与基层公共财政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5]李恒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选择[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6]张永亮, 李云.以基层的视角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对一百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调查[J].领导之友, 2005, (6) .

[7]鄢万春, 等.农户视野下农业科技服务供需现状分析——以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为例[J].乡镇经济, 2008, (12) .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乡镇总体规划编制要务 篇3

关键词:乡镇;总体规划;编制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乡镇公共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作为乡镇建设引领性工作的总体规划编制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般来说,乡镇规划层级比较简单,总体规划是其规划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鉴于乡镇规模相对较小,乡镇总体规划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多种规划管控作用。因此其作用不得小觑。

一、乡镇总体规划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度分析

1、区位分析。区位分析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描述,还应该包括附近交通环境、产业环境、发展机遇等多方面的描述。

2、镇域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进行总体规划的根本,应该透彻的了解地下(暗沟、地震带、过境管线等)、地上(土地利用情况、村庄社区分布及等级、人口分布、产业分布、道路河流情况、物质文化遗存分布、公共资源分布等)、空中(高压走廊情况、飞行区限高情况等)等全方位各类讯息。不仅仅要明晰个现状要素的存在事实,还要对其存在的量进行基本了解,对其影响方向影响范围有基本的预估和匡算。

3、镇域体系规划。镇域体系规划主要是确定乡镇村庄社区等级分布问题(包括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分布),要结合居住人数、居住习惯、产业发展契机、交通发展契机等综合确定村庄社区的等级规模。分级不应太多,应将有效公共资源集中布置,发挥其拉动辐射作用,避免小而全。适当的合村并点应该考虑居民的实际心理感受和乡土人情,避免生硬的割裂式搬迁,应该允许特殊情况下个别村庄社区分散性存在。需要强调的是,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该严格按照其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布设,不能单纯的扩张规模以满足需要,要充分考虑到量变与质变的不同。

4、镇域公用设施规划。公用设施规划应该与体系规划相协调,注意不同公用设施服务半径而合理布设,既要满足功用还要避免资源浪费。要综合考虑输变电站等级与输送距离的经济关系,每个集中居住点都应该具备匹配的垃圾处理设施,布置数量足够的垃圾收集器具,可以有条件的发展沼气、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公用设施规划应该着眼长远,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预留出位置、空间。

5、产业结构布局规划。在目前的乡镇产业规划中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除了具有良好工业、商业、服务业基础的乡镇重视产业规划意外,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乡镇大多忽略产业规划。这种思想极大的制约乡镇发展,作为城市反哺农村的特殊时期,特色农业以及优势农业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结合周边区域大的农业产业环境,突出自身特点,走精、专、强的农业发展之路是产业发展必然。传统的规划只是注意地理空间布局而忽略经济成长发展谋虑,产业结构规划就是解决后者重要途径,作用不容小觑。

6、镇驻地规划。镇驻地是镇域范围内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首位度系数都是特别大。镇驻地无论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数量都应该是镇域范围内最突出的。做好镇驻地规划,是对全镇规划的一个示范、引领和带动。

7、发展用地评价。土地与规划的关系及其紧密,既相互制约又互相联系。要明确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关系,明晰那些土地资源是可以利用哪些是禁止开发的。同时,规划应提出一个建议性发展方向,以供土地规划调整时有意图的进行靠拢契合。土地与规划要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彼此脱离独自发展都有违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各类工程专项规划。良好地用地分类和布局是为乡镇规划打下一个良好地轮廓基础,那么各类水、电、热、气等专项规划则是提高各个地块使用舒适度的重要手段。

9、规划时序。规划不是一个最终的平面,而是实现最终平面的一个过程。如何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手段,解决规划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个问题,这才是规划的关键。良好地规划时序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整个规划进程的现实,相反则会制约规划发展,使规划目标流于形式。

二、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上应注意的问题

1、用地分类和指标。乡镇总体规划的用地分类和城市分类有所不同,有些虽然名称一样可内涵覆盖上也有些许差异。特别是指标数据上,不能拿城市规划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乡镇规划。

2、基础资料收集。应该承认乡镇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侧重于实践而非理论,他们提供的数据更多的是经验数据和感官数据。应该尽量将这些数据信息数字化,找到确切的出处来源,或者扩大问卷调查范围和数量进行数据佐证,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3、重视程度的培养。由于规划工作是一种隐形效益,它所带来的利益效应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释放出来,而且,涉及产业转型、土地调整等问题还会有现实的阵痛阶段。所以规划工作被忽略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编制单位和专业人员,应该有理有据的将乡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性明晰的展现出来。

4、既成事实与突破制约的平衡。乡镇现状有其形成的基础,可能有关地域生活习惯或者民俗风情。存在即理由,规划中不能簡单套用成品理论,无视现状,盲目刻板的约束更改。可以在承认保留现状的前提下进行延续规划。当然,尊重并非妥协,完全背离规划基本常识的自发松散型现状应该得到有效约束。尊重与制约的评判标准就在于居民的使用感受和心里预期。

三、结束语

总之,村镇总体规划要以解决建设矛盾为目的,以尊重历史遗传与现状实际为前提,以提高村民实际生活质量为目标,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协调内外环境因素,构建一个和谐的、贴近自然的生存空间。(作者单位:1.聊城市恒信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2.聊城市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聊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原理》骆中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王宁,科学出版社,2001

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篇4

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按照县统一部署,我镇认真组织开展了本次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主题

此次活动,我镇紧紧围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要求,努力实现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加快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

二、积极组织活动

1、低碳节能人人有责。在司门前镇团委和学校的配合下,在镇城区及各中小学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单发放活动,总共发放单子1500余份,让学生和家长更深刻地了解低碳节能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节能方法,加强低碳节能个人责任感,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群众反响。2、6月10日,联合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无能源体验活动,除维持正常办公用电脑及打印机用电外,白天停开照明灯及风扇。让广大干部群众深深体会能源的重要性和节能的必要性。

三、多种形式宣传

1、在镇政府大院门口摆放节能知识展板,生动直接。

2、在重要街道悬挂3幅节能知识宣传横幅以及10余幅标语,扩大影响。

3、制作并发放低碳节能宣传单1500余份,宣传节能方法及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强化节能意识。

四、注重实效长效

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我镇完全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力求实效,在活动以后决定开展定期反馈,监测节能效果和现状,力求长效。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20Xx年6月15日至21日,按照市公共机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XX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安排,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紧密围绕“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的宣传主题,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在节能宣传周活动一开始,我镇就围绕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制定了宣传周活动方案,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布置了此次宣传活动周的工作要求,传达学习了市公共机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XX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日常工作区域的用水、用电、纸张以节约为规范,落实到责任人,从制度上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二、制作板报,大力宣传。

为切实提高宣传周活动实际效果,开展好各项活动,我镇制作了节能宣传板报,活动期间摆放在本单位明显位置。展板内容:以节约能源资源日常常识为主线,以 “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节约用电,人人有责“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资源环境,树立节约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的思想,倡导节约 光荣、浪费可耻的行为,全面提高节能意识。

三、营造氛围,增强忧患意识。

通过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认识,从自身做起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同时,将节能工作要求体现到了具体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在水龙头前张贴 “节约每滴水”、在照明灯开关上张贴 “减少照明、节约用电”、在打印机上张贴 “正反打印”等温馨警示语,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资源危机意识和节能意识。

四、加强管理,落实监督。

我镇利用此次宣传周活动开展了对日常节能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重点是督查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节能行为、节能设施、节能制度等,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明显增强,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节能降耗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求从日常工作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等做起,养成节能的良好习惯和行为。今后,我镇将以此次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切实抓好节电、节水、节约能源工作,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风气。乡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共青团金川区委《关于开展 20XX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金区团发〔20XX〕16号),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辖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我社区于6月13日至20日开展了20XX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现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全体社区干事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宣传周活动的监督、指导,为宣传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活动情况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节能活动。

昌泰里社区高度重视,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大会,对宣传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要求单位要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自己的实际,认真落实节能宣传活动。

(二)大力宣传,增强节能减排意识。

加大了节能宣传,使广大居民群众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形成了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一是通过在辖区范围内张贴节能宣传画、标语口号、大力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运用微博、网络、手机发布节能减排信息,树立绿色生态意识,弘扬节能减排文化,倡导节能环保、绿色消费等科学理念;二是开展节能进家庭活动,号召全体居民群众及家属树立节能意识,要做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的先行者和表率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

(三)采取措施,落实节能减排行动。

为进一步组织引导辖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以实际行动践行节能宣传周活动。一是开展“节能减排、青年当先”为主题的趣味活动。6月20日,社区联合金昌印象房产开发公司,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旱地赛龙舟趣味活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以及辖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亲身感受了节日气氛,培养了青年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节能意识。二是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增强和养成节能减排自觉性。6月15日,社区通过停开公共区域照明、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复印件等办公用具、出门随手关灯、人走灯灭等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社区全体干部职工还自觉践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

乡镇机构编制总结 篇5

一、现行乡镇机构存在的 问题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现行乡镇运行机制在一定的 历史 时期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毋用讳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行的乡镇行政运行机制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其表现有:

1、养了不少不该养的人。目前 乡镇机构繁多,一般乡镇各种机构都在25个左右,多的有三十多个。有的地方上面有什么机构,下面也设了什么机构,甚至有的上级部门的下属机构也在乡镇设立对应机构,有的上面一个机构,下面还设立了多个机构的问题,如农业局就在乡镇设立了五个机构,名为“农业五站”。每个机构少则3-5个人,多则3-5百人(中小学)。在人员安置方面,乡镇便成了收容所,不管你有没有编制,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派遣的人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那些有门路的人就钻这个空置,想方设法找主管人事的领导批条子向乡镇安置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有人借此受贿敛财,搞得乡镇人满为患,严重超编。一个乡镇(包括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县、市、区财政供养人员,有关执法部门自请的靠本单位创收(有的是非法创收)发工资的临时人员)总数少的3-4百人,多则上千人。乡镇人浮于事,干部无所事事的问题在乡镇机构中普遍存在。

2、收了不少不该收的钱。由于乡镇机构人员膨胀,造成了县、乡财政不堪重负,因而普遍出现了拖欠教师、干部工资的问题,有的地方教师、干部长年拿不到工资。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就给在乡镇的下级部门下达经济指标,完成任务方可发工资,就连政法系统的公安、法院、检察院都不放过,交警、林业、交通 等执法部门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搞钱。因而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向农民(包括被执法对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加重了群众特别是农民的负担,引发了农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另一方面,上级下达乡镇的财税任务(本应该由财政、税务部门完成的任务强压给乡镇政府)在违背经济发展 规律 和合理的增长率的情况下,每年以两位数的幅度增加。这样巨额的任务大大地超过了乡镇实际税(财)源和承受能力。为完成任务,乡镇政府只得照搬上级的一套,把任务分解到村一级。村里为了完成任务,就把任务分解到村小组,村小组就分解到农户。农民有意见,乡镇、村组干部强的就想方设法哄骗和强迫农民完成,农民不配合,因此就出现了牵猪、扒粮、强行扣除农民的农副产品销售款等问题,引发了不少恶性事件。软哄硬抢还是收不到的,乡镇、村组干部只好硬着头皮借债交税以完成任务,引发了乡镇、村、组债务问题,有的乡镇债务高达数百万元,村级债务高达数十万元,而且债番息,息上加债,形成恶性循环。

3、做了不少不该做甚至违法的事。一是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沿用过去惯用的那套行政命令的做法,直接插手 企业 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企业或农民做这做那。有的领导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如某某地方左一个亩工程,右一个万头工程,劳民伤财,加重了乡镇、村的财政和农民的负担,搞得干部群众怨声载道。二是承担了很多由专门执法部门担当的工作。如在财税工作上不是主要发挥财税部门专门人员的作用,而把乡镇干部当成了财税征收的骨干力量。因而出现了无执法权的非财税乡镇干部收税的违法问题。不仅“乡官当税官”,乡官还要当交警,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管理集镇的交通;当警官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管治安;而且在不少工作中还要书记挂帅、一把手负总责,违法的事干起来还头头是道。由于乡镇干部自己底气不硬的违法干多了,与群众发生矛盾的概率大大增加,群众因此把矛头对准乡镇政府和乡镇干部,直接造成了群众与政府的对立。

4、该做的农民群众需要帮助的事又无能为力。目前乡镇的运行机制说是条块管理,有的条管的范围多一点,有的则少一点,但实际上关键部门和经济状况较好的部门则基本上是条管。由于这些部门人事、财政、财产权均不在乡镇,他们根本不听乡镇政府的。乡镇政府有什么工作要他们配合,不是凭工作,而是凭关系,因而出现了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反拍乡镇部门负责人马屁的怪现象。由于乡镇对这些部门缺乏控制能力,这些部门有什么问题,乡镇政府拿他们基本没有办法,如供销社卖假化肥,学校、医院、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工商部门乱收费,派出所、交警队、林业检查部门乱罚款,农民群众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群众看见乡镇政府只知道收农民群众的钱,不能为农民群众办事,因而逐步产生了对乡镇政府的怨恨情绪。只要有什么事件一带动,他们就敢冲击乡镇政府机关,有的还酿成了重大的群体事件。

乡镇机构职责 篇6

一、乡镇党政办事机构主要工作职责

(一)党政办公室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日常工作;承担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宣传、统战、人民武装、文秘、档案、信访、计划统计、工青妇等各方面的综合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承担政协委员联络联系工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居)民自治活动;承办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加挂党的建设办公室牌子的乡镇同时负责党建办的工作。

(二)社会事务办公室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承担民政、救灾救济、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防疫、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经济发展办公室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经济、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及其他产业开发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承担农牧、林业、水利、乡镇企业以及第三产业、安全生产监督、村镇建设管理、交通运输、公有资产管理的规划、协调服务工作;支持和帮助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提出本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规划、措施及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辖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负责儿童计划免疫、红十字会等工作;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群众工作办公室)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统一部署辖区内政法系统全局性的工作;负责打击、防范“邪教”和反宗教势力工作;负责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党的建设办公室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负责入

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负责党费收缴、党员年报统计和干部年报统计工作;负责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负责对乡镇股级干部和村干部的培训教育、考核考察、任免等工作;做好人才工作;负责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的管理工作;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负责总结和宣传乡镇党建工作成果和经验;负责乡镇换届选举和村级换届选举业务工作和党代表联络服务工作;完成乡镇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乡镇管理的事业机构主要工作职责

(一)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业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农业、畜牧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负责农业综合技术培训;承担农业承包合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畜牧兽医、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质量检测、农用物资、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等工作;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帮扶乡镇项目资金的对接工作,组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小康建设和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项目立项,申报管理工作;承担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危房改造等工作。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面试洽谈、人事代理、职业指导、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档案托管、职业培训鉴定申请、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岗位开发和信息收集、发布;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信息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承担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劳动保障年检、农民工监测、农民工权益维护、宣传服务等工作;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行管理;受理和组织调查有关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举报和投诉;负责农村低保及社会救助,经济性社会捐资管理工作;负责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发放和管理合作医疗证,协助定点合作医疗机构审核、报销医疗费用;组织开展劳动保障、合作医疗等相关宣传工作;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站)

承担农村科技、广播电视、体育、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及其相关服务;协调配合抓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及相关服务;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受委托管理文化市场;对村级文化室进行业务指导;承担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经信息服务;承办乡镇党

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村镇规划建设站

编制村镇发展规划及污水处理规划并指导、检查、督促实施;指导乡镇房屋及基础设施(包含公路建设)的设计与施工;参与灾区和移民搬迁等重建迁建工作;按规定办理集镇及农村建房有关规划的手续及相关证件;负责村镇街道环境卫生及整脏治乱工作;编制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负责育龄妇女的分类管理,节育措施的落实,生育指导与避孕咨询;婚前保健与医学检查;婚前咨询与婚前保健;避孕方法使用与知情选择;避孕药具的宣传与发放,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及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提供孕情检查服务;收集整理计划生育相关资料,搞好建卡立账和统计报表工作。

向外出人员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计生政策,自觉服从流入地的计划生育管理;为符合照顾再生一孩条件的外出已婚育龄妇女办理审批手续,领取照顾再生一孩生育证;

帮助和指导外出的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好避孕节育措施;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并定期检

查合同的履行情况;为外出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建立外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账册,与流入地建立联系,及时掌握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状况;依照有关规定,为外出人员兑现有关优待与奖励政策,对违反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

对进入本辖区常住一个月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人口与计生宣传教育,将其纳入本地计划生育管理;查验流进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证明,掌握其婚育状况;为流进已婚育龄人员提供避孕药具,定期为其进行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指导意外妊娠的妇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与流进已婚育龄妇女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定期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建立流进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账册,与流出地建立联系,定期反馈流进已婚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对违反规定的流进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理。

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水利站(移民站)

制定辖区水利建设规划、计划,制定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实施方案;监督指导小Ⅱ型水利工程、乡(镇)供水工程;监督指导小Ⅲ型及其以下水利工程设施与管理,水土资源利用与开发;小Ⅱ型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与管理使用;组织实施节水工作;监督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负责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水利科技推广和农村水利管理人员培

训;协调处理水事纠纷,配合查处水事案件;承担防汛抗旱工作;负责辖区内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资金的审核、发放和处理移民提出的相关问题(有移民任务的乡镇);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林业环保站

制定乡镇林业环保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指导农村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森林资源保障和生态建设;受理申报林木采伐,搞好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配合处理辖区内森林、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争议;配合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搞好林业技术推广、培训、咨询服务工作;承担环境保护与监测工作;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财政所

贯彻执行国家财政、预算、税收、财政会计等有关政策、法规,拟定本乡镇财政、税收发展规划和计划;监督管理乡镇所属各部门资金;编制乡镇财政预算,提供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信息;受委托对辖区内耕地占用税,契税进行征收管理;指导乡镇村级财务工作;承担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登记管理各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和发放各项涉农补贴;监督管理专项资金;承办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乡镇机构编制总结 篇7

一、部门垂直,乡镇成为不完全政府

乡镇站所包括计生办、经管站、建管站、派出所、国土所、企业办、林业站、农机站、农电站、农技站、水管站、畜牧站、中心学校、卫生院、文化站、信用社等二十余个,据调查,各县市主管局,除环保外,均可在乡镇找到下设机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站所纷纷脱离乡镇,隶属主管局,实行垂直管理。

垂直管理并不都是一个模式,它有完全垂直和不完全垂直之分。从我们调查的四个县的情况看,除衡南县乡镇所有站所全部垂直外,衡阳县、衡山县、祁东县均为大部垂直。这种垂直与不垂直纵横交错的条块分割,组成了乡镇管理的基本结构。

垂直还有真假之分。凡国家明文规定的工商、税务、邮政、银行、公安、法院、电力等部门实行中央和省垂直管理,乡镇称之为真垂直。凡国家无明文规定,各县(市)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的垂直管理,如国土所由县国土局垂直管理,林业站由县林业局垂直管理等,乡镇称之为假垂直。

机构垂直管理对乡镇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我国实行的五级政府管理体制中,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每垂直一个部门,就从乡镇分走了一部分功能和作用。由机构垂直管理导致乡镇功能不全,行政错位,调度失灵,并进而影响科学决策的弊端已日益显现,乡镇已日益成为“半边政府”和不完全政府。

二、责任不垂直,乡镇成为无限责任政府

部门垂直,人、财、物垂直,管理权和执法权垂直,可具体工作和责任承担并不垂直。由部门提案起草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把权力上收部门的同时,却把责任下放到乡镇。以反映最为强烈的计划生育、税收和维护稳定三个一票否决来看,或是真垂直,或是假垂直,而责任无一例外由乡镇承担。

计划生育是假垂直,由县(市)计生局直管,乡镇设计生办,配备有计生专干和执法人员,第一责任人却由乡镇领导担任。按照对计生对象执法的规定,只能采取说服教育;按照对乡镇的硬性规定,完不成计生任务和目标,乡镇就得戴帽,主要负责人或是免职,或是调离。2005年,由衡南县统一部署的计生突击行动中,衡南县栗江镇突发一恶性事件,该镇书记、镇长、主管计生的副镇长等七人一律免职,而作为垂直主管的县计生局却不承担任何责任。

税收是真垂直,乡镇设税务所,分别隶属县国税局和地税局。税收并不是按税源实际征收,而是由国、地两税分别下达征收计划,并按经济社会发展比率逐年递增。2007年,衡南县云集镇地税任务60万元,实际税源不足25万元。2007年,国税指导性计划30万元,2008年则猛增到144万元。2007年耕地占用税加契税9.6万元,2008年就增加到18.7万元。按规定,乡镇不是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但实际操作乡镇却是第一责任人,完不成任务一票否决,为保乌纱,只得违规引税、买税,加剧乡镇负债。

维护稳定也是真垂直,与前述一样,乡镇没有用人权,没有执法队伍,没有专项经费,人、财、物统归公安部门垂直掌握,但乡镇却拥有被一票否决的责任。现在各类民事、刑事案件多,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在一些上访多发的乡镇,工作经费还不够上访人员遣返的费用。

在各乡镇的阳光栏里,我们看到,每一个乡镇干部都对口主管几项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主管局在督办,而且无论是否属于一票否决,对乡镇干部来说,都是要命的,以至于让他们随时都有如履薄冰之感。

三、债务不垂直,乡镇成为负债政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在乡镇掀起一股达标的狂潮,教育达标,各乡镇须建中心学校;计划生育达标,各乡镇须建国策楼;公安建设达标,各乡镇须建派出所。各项达标,每个部门都有红头文件,并作为乡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达标完成后,各站所纷纷垂直,人、财、物直属主管局,但为达标所负债务却不垂直,仍留在乡镇,成为乡镇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会”的兴起和衰落,并最终被撤销,责任并不在乡镇,该金融机构虽未垂直,但撤销后,债务也留在乡镇。笔者曾对衡阳县、衡南县的乡镇负债作过全面调查,两县乡镇负债率均达100%。在衡阳县的2.5亿元乡镇负债中,用于支付“两会”负债就有5248万元之多,占负债总额的21%,欠缴达标工程款1577.8万元,占负债总额的6.3%。乡镇,在它的主体性丧失的同时,合法性也受到挑战,按照《债权法》,乡镇早就资不抵债了。

四、垂直不完全,乡镇成为收容政府

在不完全垂直的乡镇中,一般地,工商、税务、银行、农电、公安、教育、国土等部门都垂直,农机、农技、水管、农经、文化、广播等都不垂直。衡阳县井头镇党委书记一语中的:效益好的都会垂直,效益不好的都不会垂直。据我们调查,上述没有垂直的部门之中,有效益确实很差的,如农经、农机和农技等;有完全没有效益的,如文化、广播等;有负债严重的,如水管等。乡镇是最低的一级政府,它别无选择,只能充当收容的角色。

乡镇机构编制总结 篇8

[关键词]税费改革;乡镇工作;机构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各项改革措施有序推进,尤其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我们对全面免除农业税达成了共识,二00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从二00六年起全国取消农业税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后税费时代的到来。农民赋税负担的全面解除给农村的各项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但是,这只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破题之始,进一步的改革远不止于此,“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任重道远。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对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首要的问题是要积极稳妥地抓好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促进乡镇政府转变工作职能,这是农村诸多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关键。我们必须从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的大局出发,科学谋划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设置,从转变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人手,来推动农村的各项工作开展。本文就是在后税费时代的大背景下,就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目前乡镇政府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启动以后,现有乡镇政府原有的征收钱粮税费,催种催收等旧职能丧失大半,按这种旧职能设置的机构很难适应税费改革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造成乡镇基层政权运转的阻力越来越大,人和事、财与人的矛盾加剧,“空位”、“缺位”的情况不断出现,阻碍着乡镇基层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问题:

1机构和人员现状难以适应新形势

近些年来,我们也进行了以撤并乡镇和精简机构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乡镇数量有所减少,应该说也是取得了较大成绩的。但是,机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由于当前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是在税费改革之前进行的,难以适应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工作的新定位,表现在:一是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重新定位后的乡镇工作任务不相匹配,造成农村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空位”和“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二是有些乡镇工作固有的“顽疾”还没有根除,比如:上级单位的派出机构数还是偏多,而且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责和权难于统一,乡镇政权整体效能难以有效的发挥;三是由于机构偏多带来的冗员情况依然存在,乡镇的基层工作仍然没有走出过去那种老体制的“阴影”,人浮于事的现象多有发生,乡镇基层政府的工作效能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乡镇政府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

2财力和生存困境难以履行新职能

有财才有政,财力的窘境难行政。税费改革前很多乡镇包袱就很重,负债不少,加上人员分流出去后工资还是由乡镇财力负担。减人不减支。财政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税费改革后,虽然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与乡镇工作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尤其是主打农业的乡镇更显突出,其运转只能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应付,由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量小于乡镇财政收入减少的数量,乡镇机构正常的办公经费短缺,困境依然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了乡镇工作运转困难,普遍存在无钱办事或者钱少难办事的情况,使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陷入一种低水平的疲于应付的被动状态中难于自拔。这种乡镇财力的窘境局面,一方面造成乡镇基层政府不得不以主要精力为保工资等基本生存问题而疲于奔命,乡镇干部叫苦不迭;另一方面造成很多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工作又难以顾及,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有效的改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就会难以实现。

3职能和工作定位难以承担新使命

乡镇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是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随着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科学理念的进一步确立,国家对农村的关注和投入的力度都会不断加大,乡镇政府将逐步把主要职能转变到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机构改革从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角度考虑得多,从为“三农”服务的角度考虑得少,片面的追求机构和人员的减少,同时,加上乡镇工作人员这种职能转变意识淡薄,工作中忽视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应该转变职能的实际需要,仍然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上,因而对自身应该承担的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生产服务,管理社会治安,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护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工作缺乏主动性,使乡镇基层工作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容易出现“空位”和“缺位”等情况,造成了很多基层工作难以处理的被动局面。

4对公益性投入束手无策难以树立高威信

抓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是乡镇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改变农村面貌取信于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抓手,但是,这项工作在税费改革后难度越来越大,困难更加显现,原来乡村的公益事业的投入是国家和乡村自筹“两条腿”走路的双管渠道,现在变成了主要依赖国家投入,乡村和农民自筹仅靠“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操作,大多数老百姓都认为公益事业是国家投入,经费自筹是加重农民负担的集资,在实际工作中难于进行。虽然国家近些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但是仍然缺口较大,农村公益事业欠债较多的局面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同时,农村很多已有的公共设施陈旧老化需要维护,而乡镇财力又举步维艰难以顾及,尤其是农业型乡镇的财力本身就处在保工资保生存的艰难处境中,很难再拿出钱来对公益事业投入,想办的事情没钱办,急办的事情无力办,影响了乡镇基层政权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也造成了乡镇基层政权在工作上容易出现被动局面的情况。

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构改革的薄弱环节,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为复杂,难度和阻力也比较大,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长期

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把握好当前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围绕乡镇政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来展开,具体地说,在工作中应该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要坚持转变工作职能的原则

就“三农”问题而言,实现农民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关键。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兴旺、农民的富裕其根本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调动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才能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就是为了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当前新的一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中,首先是要坚持乡镇政府工作职能转变为先的原则,坚决把转变职能放在首位,以职能的转变推动其它工作;其次是要把职能转变与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正确认识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形成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为农村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是要形成乡镇政府工作职能的新定位,切实把工作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上来,从改进乡镇基层工作作风人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实现由行政命令型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型的转变,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要坚持有利于发展和稳定的原则

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是硬道理,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必须为这个大前提服务。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没有发展就难有稳定的局面,同时人心稳社会稳又为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转变乡镇政府工作职能的要求,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原则,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把责任和权力统一起来,建立起一支精干务实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在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中要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要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这是乡镇工作的基本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二是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服务功能,推动农业发展;三是要有利于农村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在工作中做到不“空位”,不“缺位”;四是要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要坚持县乡配套兼顾各方的原则

在新一轮的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中,如果还是单纯的只强调乡镇层面的改革,不注意上下呼应配套,其结果最后往往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乡镇工作缺乏独立性,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上仍然是走“老路子”而疲于应付难以奏效。因此,在新的一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县乡协调配套,统筹兼顾各方的原则,尤其是对县一级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要进行必要的变革,如行政管理体制,财税工作机制等要适应税费改革后的乡镇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支持乡镇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不断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向转变,不断增强乡镇基层工作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4要坚持“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乡镇工作千差万别,过去我们在乡镇机构的设置上没有注意区分情况分别对待,往往是用“一种模式”,采取“一刀切”的办法,造成了很多工作上的弊端。实践证明,这种教条式的模式给乡镇基层政府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麻烦和“后遗症”,我们应该认真吸取这个教训,引以为戒。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在新的一轮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中,我们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一刀切”。要自觉地从有利于稳定,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的基本点出发,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敢于承认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带来的不平衡性,讲究“地方特色”,注意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三、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工作的目标是农村得以繁荣,农业得到发展,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新的一轮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也应该为这个总目标服务。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新机构新体制的诞生和诞生后的磨合过程中至少应该注意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要坚持以乡镇党委领导为核心

加强和改善党对乡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和推动农村基层各项工作的关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乡镇党委要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安排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做到协调各方、把握节奏,及时化解矛盾。积极推进改革任务的完成,为巩固乡镇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乡镇党委在工作中要加强和改善对政府工作的领导,既要强调依法行政,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又要鼓励人性化工作,及时化解工作中的对立情绪和矛盾;既要强调转变工作职能,努力实现乡镇基层工作的新突破,又要注意工作方法,做到循序渐进注重实效;既要强调工作上形成合力,发挥基层政府全局一盘棋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又要注意分而治之,积小胜为大胜;既要强调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减轻农民负担,又要做到兼顾各方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些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支廉洁自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乡镇管理机构。

2要坚持简政放权,理顺条块关系

在新的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应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为乡镇基层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简政放权,重置县乡权限,理顺县乡工作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遇到矛盾不动摇,坚持以简政放权为纽带,重新调整和变革县乡阻碍乡镇基层政府转变工作职能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县乡工作在体制机制上遇到冲突和矛盾时,要以促进乡镇基层工作为主来理顺条块的关系,把应该由乡镇基层政府履行的权力完全下放给乡镇,增强乡镇基层政府工作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改进和规范县对乡镇基层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抑制部门利益和改变工作陋习,积极引导和支持乡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民主管理,把乡镇基层政府的责任和权力统一起来,使其更好的履行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职能,达到不断提高乡镇基层政府驾驭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3要着眼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

新的一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转变工作职能的原则要求,以提高乡镇基层政府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以此来带动乡镇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根据当地乡镇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界定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乡镇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逐步转变到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积

极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自发的成立“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经济协作组织,又要努力为这些“自我服务”的民间组织主动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既要抓好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又好又快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把城镇作为乡镇的国有资产来经营,作为政府资本来运作,使之成为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载体;既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动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又要注意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尤其是适合本地优势的乡镇企业,培植自己的主导产业;既要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不断改变农村面貌,又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搞活流通扩大就业。

4要加大对农业型乡镇的财政支持力度

在税费改革后这个转变时期,县乡工作在财权方面是逐级上交,事权方面则是层层下放,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的独立性的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很多农业型乡镇财政情况继续恶化,乡镇工作运作困难,很多乡镇已经陷入“吃饭财政”、“要饭财政”的尴尬处境,乡镇基层工作陷入困境,难以承担起发展农村经济,处理公共事务和维护基层稳定的重任。因此,我们在新的一轮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统筹城乡发展,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出发,建立体制,理顺机制,疏通渠道,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国家公共财政对乡镇的覆盖范围,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国家公共财政支农的长效保障机制,不断形成国家公共财政为乡镇基层服务和支持的大格局,确保支农资金的稳步增长。同时,在当前的工作中还要注意建立化解乡镇债务的机制,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要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指导,保证乡镇基层工作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

四、结束语

乡镇机构改革是近些年来多次反复进行的工作,它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关国家大局,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税费改革后乡镇基层工作从客观上具备了转变工作职能的有利条件这一契机,围绕农村社会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展开新的一轮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当前尤其要注意抓住县级机构改革这一重要环节通盘考虑,使县乡政府的机构在设置上相配套,在职能上相适应,形成一个上下统一的整体,以达到加强和巩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根本目的。

总之,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从党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把握税费改革后的大好形势,不失时机的推进以转变乡镇政府工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机构改革,把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隋唐演义读后感400字下一篇:旧机动车买卖合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