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作文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服作文(精选10篇)

汉服作文 篇1

今天我们排练舞台剧《君思故乡明》,按照剧情要求,我们都要穿着汉服上场,看到其他几个小演员都借来了服装,我的服装却还没影儿,有些慌了神。可妈妈却胸有成竹地告诉我,一定会让我变成一个标准的古装美女。我难以置信,难道妈妈会变魔术?

吃完午饭,妈妈的巧手开始工作,她给我找来了一条鹅黄色的长裙,一条莹紫的细围巾,一根长长的几乎可以把我整个缠绕起来的黄纱带,又让我找出了一条白裙子,再把所有的头花都搬到沙发上。道具全部准备到位。

变装开始了!妈妈先给我辫出两条极细的小辫,在两鬓来回盘绕,不时用亮晶晶的小夹子这里夹一下,那里夹一下,定好形状后又在上面点缀了两个紫色的毛绒绒的花团。后面的头发顺滑地披着,还用一条水晶链压住了头顶的散发。妈妈一边抿着嘴笑,一边给我打扮着,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真想看看自己变成什么样子了。

头发弄好了,妈妈先让我穿好了白纱裙,又套上了黄长裙,我低头看看,觉得自己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接着,妈妈拿来黄纱带在我身上比来绕去,再拿紫围巾当腰带,在腰上缠了好几圈,还打了一个垂坠的结,我的腰都要被勒成豆芽了。黄纱带做的挽纱在我身上裹了一层又一层,我都快热死了,古人难道都不热吗?

欣赏汉服的作文 篇2

曾经走过无数著名旅游景点,穿过人山人海。可几乎鲜有没有游客大声议论,没有,没有为了吸引人而故弄玄虚的说书酒楼了。就像真的身处在古代,古色古香的装饰、红木的桌椅陶瓷茶壶,茶杯……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连说书先生也身着一套汉服。江南的神韵,果然名不虚传。

思考间,故事已然结束了。悲惨的结局,令许多人为之叹气,义愤填膺。说书先生离开,底下的观众忍耐不住议论起来。忽然一位中年大叔匆匆赶到,见坐无虚座,很是熟悉地喊来一位服务员添了一把椅子。好巧不巧,正是我的旁边。

他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又与我闲聊。各种故事情节他都了如指掌,不由的让我对他十分敬佩。原来 他是江南人,也是这酒楼的老顾客了,他姓赵,让我喊他赵大哥,我非常好奇,他为何对这些故事十分了解。这时他眼中不知为何像藏了星辰一般,道:“其实啊,很多人都对这些故事很熟悉。听了十几年,我们都舍不得离开!只是喜欢与熟悉的人一起开心、难过、愤怒,分享彼此间的趣事、心情,这才是生活啊。”

心中突然生出许多感动,都说知己难逢,是可实际上,不正在身边吗?江南江南,你真像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告别赵大哥,外面飘起了小雨,连绵不断的,像未出阁的少女沐浴完的青丝,透明晶莹的水珠落下,更为这如画江南渲染上朦胧的色彩。我撑起一把油纸伞,漫步在青苔石阶之上,感受着微风温柔的轻抚,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春日的桃花艳丽娇嫩,竟没有被游客摘完,犹豫着不忍将纤弱的她们摘下。“莫待无花空折枝。”一个稚嫩的童音传入我的耳中。闻言,抬手小心翼翼摘下一朵,回头一望,是个娇俏可爱的小女孩,她指指树上的风筝,我笑着递给她。女孩拿出身上一颗小小的用漂亮包装纸包着的糖,眉眼弯弯,邀我与她的小伙伴一同玩耍。我惊讶又惊喜,我想,我找到了我的桃花源。江南美,江南人也美。她们有礼貌,热情淳朴,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孩子,也能做到。

精选的关于汉服说明文的作文 篇3

朗朗上口的《千字文》是一部杰作文出的文化经典,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等。听,历史春秋社团的同学们,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齐诵《千字文》,那清越的声音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文的音韵美,更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激发我们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突然,台上的彩灯亮了起来,节目的高潮来了,“集英汉服秀”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的模特鱼贯上台。通过这场古装秀我们认识了端庄典雅的曲裾;舒适宽松的常服;俏丽修长的襦裙;淡雅瑰美的对襟;庄重严肃的深衣等等。各不相同的款式,绚烂繁多的颜色,美妙绝伦的花纹和做工,让我们对汉服的认识又增添了许多。

汉服文化节不仅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汉服,更感受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了解了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时时刻刻有礼,谦逊,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华夏美德!

汉服论文 篇4

【摘要】汉服是自炎黄时期到明代时期华夏族(汉族)的衣冠,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文章阐述汉服的定义和特征,汉服复兴问题的思考,以及汉服运动的现状分析。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汉服,接受汉服,进而传承礼仪上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服 汉服形制 汉服复兴 传统文化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自从2003年王乐天第一次穿着汉服出现在街头,汉服复兴运动就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在祖国两岸和海外发展起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1.汉服的定义和特征。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明末清军入关,强制剃发易服,甲申之难后汉家人引以为傲的汉衣冠从此消失。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国人都将汉服遗忘,包括汉服所承载的厚重的礼仪风尚和信仰。优美的汉服被一个沉重的词“古装”所代替。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在历史的沉积中,汉服演变成多种形制。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袴褶,“通裁”等类型。如:

(1)朱子深衣(2)曲裾(3)袄裙

(4)襦裙(齐胸襦裙)(5)襦裙(高腰襦裙)(6)襦裙(对襟襦裙)

(7)道袍(8)圆领袍(9)直裰

(10)褙子(11)裋褐(12)冕服

汉服虽经过朝代变迁而显示出不同时期的特色,但其基本特点一直被传承着。其中的冕服是一切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体现了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二十四史中的内容。这种庞大的衣冠体系深深影响整个东亚地区。日本、韩国、越南等地的民族服饰即基本上都从汉服演变为来,后又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汉服与旗袍、马褂或改良后的唐装有着根本的区别。旗袍和中山装在民国时期被确为国服,也较多的被国际社会所知,但它没有丝毫汉文化的内涵。不能作为汉族的民族衣裳。

2关于汉服复兴问题的思考。

汉服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被人们抛弃是十分可惜的。不光是汉服,传统文化符号,如“汉服”、“京剧”、“春节”、“太极拳”等等等等,都沦为文化消费的工具,并不曾深入到民族的骨髓里去,形成全民的民族认同感。汉服断代了300多年,民族认同感更低。

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定程度的汉服热,有人对此持乐观的态度,有人认为不会有什么大影响,有人则抱着中立态度认为穿着喜好可因人而异,汉服运动可有可无。

我认为我们应该复兴汉服。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激荡的时代。在国际大舞台上,我们努力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却在这场浪潮中忽视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成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饰的民族。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了信仰,道德滑坡、官员腐败,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唯利是图,等等。如何在这场激流中不被西化分化,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复兴汉服,因为我们追求天道之圆融、地道之方正、人间之正道,我们追求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四时之序。最重要的是,我们追求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神圣的感召力!中国有56个民族,最普通最没有特色的就是汉族。我们从小失去了汉文化的熏陶,连“汉族”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都没有了。有多少人为自己是汉家儿女而自豪?所以我们复兴汉服,也是为了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这并不是大汉族主义,而是认清“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的问题。宪法规定每个民族都有穿着民族服饰的权利,我们穿着汉服即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3汉服运动,任重道远。

自2003年至今,汉服运动已达十年之久。300多年后,汉服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这个时代。这场民间发起的草根运动的主力军是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中学生。甚至还有受亲友影响的儿童和成熟稳重的中老年人。这些人以汉服为旗帜,试图影响大众进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大中城市的高等院校,具有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景点、公园等。重要的网上基地是百度汉服吧、汉网、汉社,以及一些论坛等。汉服实体店和网店也应运而生。

汉服复兴运动虽然已有十年,但是似乎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因为汉服的复兴涉及很多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极复杂的问题。短短十年,与汉服断代的300多年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复兴汉服是为了把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衔接起来,使现代文化的根扎下去。我们的民族才能凝聚,才能发展,才能强大,才能实现复兴。通过复兴汉服,来复兴其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进而重塑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重振民族精神。

汉服的复兴运动只是社会纷繁陈杂的文化现象中的一种,并不一定会成为主流。这是汉服运动者的一种文化尝试,一种平静的坚持。不管有多大影响,都是某些人对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追求。

(1)浙江西塘汉服文化周

(2)乐山大佛节汉服婚礼展示 4.汉服运动的现状分析。

十年来,汉服运动虽然有一定扩大和发展,但是还不曾被主流文化所认可。只是一些大城市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有少见的汉服支持者在进行着十分平静的活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甚少。在我生活的这些年里,从未见过身边有人提起过汉服。浙江某中学有一位高三女生着汉服上学,被班主任勒令回去换了衣服,才准许进教室。某人穿汉服,却被路人认为是和服,强行令其脱下,将衣服当众烧毁。还有很多人认为一些着汉服着是在作秀。当然不乏作秀者,但是民众对汉服的无知是可悲的,不是将其认作古装,就是认作影楼装或cosplay, 包括汉服支持者有的也并不了解汉服,只是因为穿着好看,远远不断能领悟汉服的精神内涵。那么对这些人来说,汉服成了意义不大的一块遮羞布。那些穿着汉服,却寡廉鲜耻的人更是狠狠地将汉服糟蹋了。

汉服的复兴要有一定的思路,兴而不复,复而不兴,都是徒劳。要与优秀的传统相联系,弘扬衣冠上国的礼仪文化;更要贴近寻常百姓的生活,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若将汉服运动发展成为一个合法的有组织的运动,比单枪匹马的战斗当然更好。有些专家认为复兴汉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面简单介绍:

A.成立一个统一的团队或权威的机构。B.同优秀的服装企业进行合作

C.立足传统,扩大宣传,弘扬汉服。

D.挖掘汉服的内涵,形成汉服的理论体系。E.融入日常生活,满足市场需求。F.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下一代。

希望这件美丽的汉家衣裳能在未来的某个时空里绽放整个神州!【参考资料】陈英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5卷第4期;

韩星 担待汉服复兴运动的文化反思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04期;

百度百科 汉服;

汉服汉礼通讯稿 篇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裙渺渺,终成绝响!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华诞,宿州学院文史学会、国学学会、采薇阁、营销协会、公共关系协会联袂于2011年5月18日在校露天广场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让礼回归校园之汉服汉礼文化艺术展演”活动。

活动当天,数十位身着锦绣汉服的古装雅士,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从图书馆底层,缓缓向大家走来。绕过灵秀广场,整齐划一的散布在二冬大道上。端庄闲雅间举止有节,气宇轩昂处言谈有度。有大家闺秀般的气派;有小家碧玉般的婉约;有王侯将相般的威严;有宫廷帝胄般的高贵......礼仪队伍绕过二冬大道,进入闵贤路,宿舍楼下,超市门前,人头攒动,万人空巷。迂回穿过创业园门前斜道,俨然站立到露天广场中央,现场观众目不暇接。

本次活动主要以汉代为背景,通过服饰展演,给大家呈现了礼仪文化(宫廷礼仪、更衣礼仪、拜师礼仪等)、茶酒文化、棋艺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诗歌文化、武术文化等方面,并通过现场展演,生动真实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此次活动持续进行了近三个小时,最后以文学院吕品诵读《滕王阁序》圆满谢幕。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礼在心中,礼在行中,礼在意念中。通过本次“礼”文化的展示,在我校进行广泛宣传,相信明天的校园里,同学们互相之间将会更加举止有礼,谈吐有节,为我校更好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锦上添花!

汉服的主题征文 篇6

华夏复兴,衣礼偕行。

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惊喜。 ―宫崎骏《千与千寻》

历劫的凤凰误认乌鸦,懵懂纯真葡萄的伴随;情窦初开的乌鸦小心翼翼的探头,青衫加身故作深沉,不屑一顾;晶莹葡萄众人眼馋,红衣披肩,只为吸引一人;情意渐泄,正殿之上,衣着凤袍耀眼如东海之珠;大战在即,战袍之下饱含不舍,待荣誉归来,还你安定天下;天有不测,大婚之日,婚袍如血珠,刺眼目,凤凰花凋落;坠入魔道,黑袍紧裹,半仙追随,外冷内热,不忍伤一毫,待沐浴之后,心灵洗涤,重获新生;衣诀飘飘,重拾信心,携手爱情,渡你我。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村上春树

千年的沉淀,初次回归,含羞默默,奈何绚丽,实力不凡,被认知,被接纳,被喜爱。现在你我,掏空钱袋,月底空粮,为她梳妆,谈笑嫣嫣,三两相伴,相识相知。

汉服社纳新计划 篇7

一、社团背景及目的:

在我校正式注册成立时间为2011年3月。我社以中国华美,儒雅的汉服作为承载方式,用当下的时代视角去学习与传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努力地以亲切、愉悦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们宝贵的汉服与传统文化,不让其在大家的心中成为一个严厉的老书匠。故,我们的活动,都秉承着让传统文化走到我们身边来的理念,让大家真正地热爱上本国的文化。当然,我们对先辈的文化、历史、礼仪等,也尽可能做到谨慎考究地传承,故我们的活动也有像汉服汉礼祭祀先贤、成人礼(冠礼、笄礼)等,体现我们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儒雅形象。华夏复兴,汉服先行。本社敞开心怀,愿结交天下传承文化的能人贤士。

在纳新活动中,爱好汉服的新生们可以加入我们社团,可参加由汉服社主办的丰富多彩的与汉服有关的活动;而希望锻炼自己的同学则可以加入各个部门,协助办好协会的各项活动。同时,汉服社吸收到了新鲜血液,则可以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汉服、热爱汉服的平台。

二、活动简介

1、社团简介

我们的宗旨是: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2、部门纳新简介;

汉服社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别是:

三省: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一 中书省

职责:社团全年计划、年终总结以及活动内容(图、文)的起草、整理、保存等文秘工作。架构:中书令(1)中书侍郎(2)

二 门下省

职责:社团智囊,对社团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活动策划的讨论,监察社员行为规范。审核对外发布的社团资料,规避与解决社团与校内其他团体的冲突。

架构:侍中(1)门下侍郎(1)

三 尚书省

职责:统领六部,社团主要执行机构。

尚书令:会长助理。(1)

左、右仆射:见习会长。(2)

吏部:掌管全部人事资料。主持招新、换届选举全部事宜以及后续人员编制。受理社员退社申请,及时注销资料、回收社员证并报告给会长、社联等。

架构: 吏部尚书(1)吏部侍郎(1)

户部:主管财务。保管活动经费。明细票据管理、报销手续等。

架构:户部尚书(1)户部侍郎(2)

礼部:即原汉风部。全面学习并整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宣传并发扬我汉文化精髓。指导我社团礼仪的严谨性。

架构:礼部尚书(1)礼部侍郎(1)

兵部:原外联部。联系商家,维护我**大学汉服社与江苏各大高校汉服社团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加强我社在网络世界的知名度。

架构: 兵部尚书(1)兵部侍郎(3)

工部:负责社团活动前的海报宣传以及联络安排。全面建设并管理社团拥有的网络资源。架构: 工部尚书(1)工部侍郎(2)

刑部:对于严重损害社团名誉的社员做好通报处理工作。负责回收汉服以及社内的各项私人资源交易工作,定期举行二手汉服拍卖会。

架构:刑部尚书(1)刑部侍郎(1)

总的来说,分为

副会长及助理(尚书省)

宣传部(工部)

秘书部(门下省、中书省、吏部)财务部(户部)

外联部(兵部)

汉风部(礼部)

贞观裳歌汉服社

关于汉服的起源 篇8

汉服的起源

神话及传说起源---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如文字,农业,音乐,历法等。黄帝的正妃嫘祖,传说中就是她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了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实际起源---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人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商朝(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西周(前11世纪-前711年)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

东周(春秋战国)(前711年-前256年)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秦汉汉服

(前221年-280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中华国家势力和汉民族的形成及延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因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汉朝(前206年-220年)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从这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汉代妇女的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大量丝绣织品,生动呈现出其装饰风格的特点,并反映出来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水平。汉代的染织工艺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染织的品种增多,不仅能织出精美多样的花纹,而且染织技术也有较高的水平,染织工艺的进步是汉代服装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随着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建立,中华服饰之美,从此开始得以传向四面八方。

魏晋南北朝汉服

(220年-589年)

三国(魏,蜀,吴)(220年-280年)

晋朝(265年-420年)

南北朝(420年-580年)

魏晋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故成为一时风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服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南北朝时期裤褶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

隋唐汉服

(581年-960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五代(907年-960年)

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相继四百年的分裂局面。这是继秦汉之后再度建立的封建统一国家,一个以汉族为中心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南北两地服装彼此仿效,业以合壁。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 篇章。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饰经过长期的承袭、演变、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一方面唐代服装上承历代冠服制度,下启后世衣冠之径道;另一方面唐朝服装发展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是唐宋封建军阀割据的继续,在服饰上大体沿袭唐朝之制。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和女装,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由于身材丰硕,中唐女服也渐趋宽大,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衣衫虽为小袖,但与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显趋于宽松。

唐代大袖衫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及出嫁等。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隋唐时代也产生了汉服的一种重要变体-圆领衫。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汉服成人礼 扬国学精髓 篇9

扬国学精髓

为弘扬汉文化,传播国学知识,传承古典文化思想,由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办、国学社承办的“汉服成人礼”活动于10月31日下午3点在民博广场隆重举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庆福、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赵辉教授参加此次活动,李庆福书记作为活动主宾参与了此次仪式。

下午三时,民博广场聚集了众多观礼者,相关工作人员就位后,宣布仪式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冠礼仪式,在悠扬古典的古琴曲《神人唱》的音乐中,主宾(李书记)穿着汉服端装儒雅,有条不紊的为冠者进行加冠成人之礼。严肃庄重的氛围,浓郁的古典气息,使人仿佛回到了历史之中。经过了复杂而庄重的“迎宾”、“就位”、“开礼”、“冠者就位”、“宾盥”、“初加”、“一拜”、“二加”、“二拜”、“三加”、“三拜”、“置醴”、“蘸子”、“字冠者”、“聆讯”、“冠者揖谢”、“礼成””共17项仪式,冠礼结束。随后的笄礼在古琴曲《醉渔唱晚》的乐曲中缓缓进行,娇小女子在仪式之后正式成年。

对于此次活动,李书记表示:“大学生应该学习了解中国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发扬中国文化的精髓,学校也会大力支持此类活动的开展,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为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努力”对于大学生如何学习集成中国传统文化,李书记给予了以下几点建议: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要多看多学习古代文学、历史、哲学;广泛的阅读典籍包括古诗文、散文等。

活动结束后,赵辉老师对仪式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了细心的教导,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团体活动的支持和鼓励。

汉服、古礼文艺演出活动策划 篇10

××大学××社 ××年×月×日

一、活动名称:汉服古礼演出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宗旨:

四、活动时间:×月×日上午9:30——12:00

五、活动地点:校广场

六、活动背景:

1、在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时尚潮流的不断前进,汉服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有不少的人误将汉服这一“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误当成是“汉朝”的服装。

2、同样作为民族服装,在日韩等的一些国家,身着“韩服”、“和服”走路逛街被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在我国,身着汉服逛街却会被人认为不正常。

3、自王乐天前辈发起汉服复兴运动以来,汉服复兴不断得到国内外众多爱国人士的支持与赞扬。汉服的复兴正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华夏有衣汉服社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在母校烟台大学积极筹备并举办“汉服文化节”活动,旨在宣传汉服礼仪,宣扬华夏文化。

七、活动目的:

1、增加同学们对汉服的认识,并借助汉服宣传礼仪;

2、借助汉服的形制美来吸引大学生对汉服的注意,唤醒大学生对汉服的保护与重视意识;

3、汉服作为汉民族的象征,与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借助此次活动,大力宣传民族传统文化,引起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

八、前期准备:

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A、做出宣传板 B、看情况适当选用横幅 C、做宣传海报并召集会员贴出

D、联系学院各班班长和负责人,在学院内部发通知 E、借助市区的人脉资源,联系社会媒体。

2、做好活动中各个节目的准备工作。

A、在校内召集舞蹈演员,编排舞蹈。选定舞蹈排练场地,选定时间排练舞蹈。

B、联系室内汉服协会,学习并排练古礼—-及笄礼。

C、联系××大学史学沙龙协会,商议双方节目的编排。并争取到两协会会员的统一时间彩排

D、联系古琴或古筝表演者,练习曲目。

3、活动道具租借。A、申请活动场地

B、向烟台汉服及各大高校借用服装。C、租借及笄礼可能会使用到的道具 D、租借音响。

4、选择与借用场地。

5、内场宣传。活动前一周,在我校每个宿舍楼厅内的宣传栏里贴出海报;同时在学院宣传栏张贴。

6、教室宣传。在各大教学楼的自习室黑板上写明活动时间、地点,广而告之。

7、外场宣传。

活动前两天,在学校人员最多的第七餐厅和第一、二餐厅前做外场宣传。形式为社团工作人员身着汉服,发放宣传单并且宣传活动,为活动打广告,以活动特色吸引同学们。

外宣时间为 11:40—12:30。

九、活动内容及流程:

1、节目排练阶段:

自三月十五日开始,周一至周天每晚6:30至8:30,周末9:30至11:30,14:30至18:00.2、活动彩排阶段:

活动开始前一天,至活动场地彩排。

场地布臵阶段:

活动当天早晨,7:00开始布臵场地,调整音响,整理音乐。

3、节目演出阶段:(1)主持人出场;(2)老师致辞;(2分钟)

(3)开场节目汉服走秀《梦回汉唐》;(5分钟)(4)舞蹈《佳人曲》;(2分30秒)(5)古筝《渔舟唱晚》;(8分钟)

(6)汉服知识解说,并与现场观众互动。同时赠送小礼物(15分钟)(7)舞蹈《××××》(4分30秒)

(8)礼射演示,并与现场观众互动,同时赠送小礼物;(10分钟)(9)舞蹈《××××》;(4分20秒)

(10)及笄礼(××汉服协会、×××汉服社)(60分钟)(11)活动结束,鸣谢嘉宾。

十、经费预算:

1、布臵场地

横幅1条 约60元(舞台背景据情况而定)

2、活动宣传

宣传单 0.25元*3000张 约750元

宣传海报 5元*30张 约150元 共900元

3、邀请函

学校各社团 0.5元*83份 约41.5元 老师 0.5*2 约1元 共计 42.5元

4、嘉宾礼品 300元

5、后期活动成果展

照片打印 20元

6、及笄礼道具资金 300元

(桌案1个,香炉一个,香烛一份,酒爵3个,圣人画像一份,蒲团3个,座椅,米饭碗筷和酒杯,笈礼服3身)经费总计 1622.5 元

十一、注意事项

1、节约经费;

2、召开理事会,在前期宣传方面注意避免宣传误区。

3、在舞蹈编排方面多请教专业舞蹈人员,增加舞蹈的美感,提高编排效率

4、加强团队交流。

5、室外活动,应做好天气异常的准备并注意舞台安全

十二、活动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由时之妙才部做出。

十三、活动成果展:

活动结束后在第七餐厅前摆出宣传板,展示活动照片

上一篇:各类婚礼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琴行运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