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模式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模式(通用8篇)

实践模式 篇1

(二)一、单选题:

1、开展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竞赛()

A、必要B、可有可无C、不必要

2、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A、注重B、一般C、不注重

3、教师是否采用“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A、经常采用B、不大用C、不用

4、你认为“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学习效果()

A、好B、一般C、差

5、通过本教学模式学习,你的动手能力()

A、提高较快B、有所提高C、没有提高

6、你认为实践操作内容安排()

A、合理B、基本合理C、不合理

7、你对本校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和责任心()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8、你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

A、理论学习时间过长B、实践操作时间过长C、时间比例分配基本合适

9、你认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应是()

A、注重理论教学B、注重实践能力提高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理论

二、多选题:

10、通过实践你认为可以学到的能力()

A、增强动手能力B、增强自信C、积累经验D、理解理论能力

11、在实践中你认为自己缺少()

A、抗挫折能力B、自学能力C、敢于动手操作勇气D、设计合理操作步骤

12、老师可采用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A、课内实验B、模拟操作C、技能大赛D、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3、在实践教学中你最满意的是()

A、时间B、地点C、教师D、实践内容

14、你认为实践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A、教师指导B、实践纪律C、实践方式D、实践效果测评

E、实践内容F、实践途径

15、你认为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A、准备不充分B、激励措施缺乏C、对学生关心不足D、实习设备有限

16、你喜欢哪类老师指导你们学习()

A、理论水平高B、工作经验多C、操作能力强D、积极主动负责任的三、简答题:

实践模式 篇2

一、重视实践教学, 把实践教学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 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培养实用型人才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出发, 根据我们学校与专业特色, 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 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及较高的人文素养;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3. 掌握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4. 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及市场营销的方针与法规, 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 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 采用“厚基础, 重实践”的培养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该校提出并实践着“厚基础, 重实践”的培养模式, 在教学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 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训相结合, 研究性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为达到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 还提出具体教学要求:

1. 在理论教学方面: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等方式, 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原理, 了解市场营销的前沿问题, 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在实践教学方面:

通过多维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自主、协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具有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的能力;

3. 在创业教育方面:

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培养和培育学生的开拓、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自主创业能力。

(三)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使实践教学名副其实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大学四年总学时的18.9%, 每门专业课均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实训教学部分, 黑龙江大学开设了《市场营销情景模拟》课程, 设置了学年论文, 延长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 注意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 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二、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 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形式体现———多类型

1. 案例分析和问题分析实践型。

经过多年的实践、精心选择和梳理, 我们确定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 案例教学法, 是指结合专业课程, 把中外经典案例, 引入课堂。有些案例, 如课程章节导入案例、总结案例等由教师讲析;有些案例, 如有关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惠普、三星、哈尔滨啤酒等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分析。这样, 使学生对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广告制作、物流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接受、理解、消化的过程, 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企业营销活动, 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 问题研究法, 有关专业课程一般安排2—3次问题研究项目, 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文献阅读、归纳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互相研讨、互相启发, 扩展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有利于学生把握问题发展的最新方向, 激发创造力;促进了教与学的交流和沟通, 激发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模拟实践型。

学院设有ERP沙盘实验室, 利用实物沙盘教学, 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ERP沙盘对企业的主要物质资源, 包括厂房、设备、仓库、库存物料、资金、职员、订单、合同等各种内部资源进行调配;还可以与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合作组织进行合作, 甚至可以利用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外部资源, 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设有工商管理实验室, 购置了“现代市场营销模拟系统”软件, 开设了“市场营销情景模拟”实验课程, 软件内预置了多种行业的市场和消费者数据, 可以进行市场调查分析, 针对消费者的需求, 研发自己的产品, 然后通过定价、包装、促销、渠道等策略, 把自己的产品销向市场。系统可对最终的购买结果按月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数据衡量自己的营销结果。“现代市场营销模拟系统”软件的使用, 让学生在虚拟的营销环境中既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 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商务谈判》课程,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两组扮演谈判的甲乙方, 展开模拟谈判。同时组织学生模拟企业不同岗位人员等。通过这些情景模拟实践活动, 培育了学生的营销意识和职业素养, 熟悉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流程和市场营销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实训实践型。我们为配合理论教学, 按照教学计划, 利

用现有条件, 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实践活动, 比如利用学生到中央红超市购物的同时, 让他们观察、调查消费者的品牌选择等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等内容, 并写出调查报告。比如组织学生为他们熟悉的学校食堂、学校管理、团队运营、学生创业等进行营销策划、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制定等。这样既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又可以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创业实践型。

由学校层面立足通识课程平台,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管理”必修课程,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通过入学讲座等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入门教育, 通过专业课程、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研究创新实践与自主创业实践等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系统教育, 通过毕业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创业选择教育。加强基地建设, 建设了专门用于扶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全国首家4 000余平方米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科技创业园、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的院级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汇通驾校等技能培训基地、新东方集团等200余家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扶持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跨专业、跨年级专业创新创业团队, 在学校2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下开展项目实战实训, 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教学实践基地实践、暑期创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实践, 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创业一日游、创业大本营等活动, 开展企业家论坛、星光论坛等创新创业和学术论坛。市场营销专业层面立足专业课程平台,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 开设“市场营销情景模拟”实验课、“经济应用文写作”课, 在25%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专业读书”内容, 积极开拓利于学生就业的认证培训和考试, 加强创新课题、创新实验室项目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环节的专业分类设计和实施。由此培养和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

(二) 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空间体现———多场所

1. 课堂与校内的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 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着问题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谈判等;实验室里在模拟环境中学生们进行着商战;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有学生创业团队的专卖店、摊床;学校食堂、篮球场上、宿舍楼里学生们做着市场调研, 等等。

2. 校外的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周边的超市和商场、当地的一些企业都是我们实习实践的场所。

(三) 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角色体现———多角色

1. 有些实践活动的主角是教师, 如案例讲析时;

有时是学生, 如进行市场调研等营销实践活动时。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如有时是市场调研人员, 有时是促销人员;有时是总经理, 有时是业务员;有时是谈判中的主谈人员, 有时是幕后人员, 等等。不同的角色变换, 让学生明确到了不同职务的职能和职责, 明确了不同职务的业务范围, 体验了各种具体营销工作,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团队意识, 使学生的营销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

三、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与控制

(一) 创建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 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

的实施

1.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合理设计和安排实践教学的学期、学时、学分、内容, 协调好不同类别、不同课程的实践、实训、实习, 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 编写教案, 选好案例, 提前选择并确定实践单位与场所。

2. 设置公正、有效的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自觉、主动、认真地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并有所收获。因此, 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实践实验活动一结束, 交篇总结即可的方式。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应采取教师考核、学生自评、实习实践单位评议的多元评价方式, 并且把实践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考核。

3. 制定规范和激励教师的制度和规则。

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如何, 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大纲、教案、案例等必须提前备好, 实践课时必须上满, 等等。专业负责人和主管教学副院长要不定期听课和检查, 学生定期评价教师。

4. 创建实践教学、创业教育的组织制度和质量保障。

学校层面设立教学评估、创业种子基金、师资培训、奖励机制等20余项教学管理和保障制度, 建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制度, 建立创新课题立项和学理论课题立项机制, 创办校外实习基地等, 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制度和质量保障。

(二) 创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目前, 制约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双师型”教师。市场营销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学历较高, 但是缺乏实践经验, 这就限制了他们实践课程开发能力、实践与创业活动指导能力。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变这种状况。比如, 为教师提供培训、挂职等营销实践的时间与机会, 请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走进课堂等。

(三)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 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 “上课忙着记笔记”, “考试忙着背笔记”, 记笔记和应试能力极强, 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讨、情景教学、现场实训等灵活、有趣的实践教学方式, 吸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使其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角;另一方面, 通过考核等规则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与创业活动, 从而保障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 黑龙江大学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多维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宏桂.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2) .

实践模式 篇3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建设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成才为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企业实战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第二课堂+企业职场”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践辅导、课外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相结合、企业实践课内外并重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二、新模式英语课程的特色

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外联企业职场,设计专业岗位英语技能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企业职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细化、量化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职业英语课程知识与技能实训模块创新组合,知识与能力合一,教室与实训室合一,通过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估、应用六个环节,强化英语技能。

3.教学过程的“职业化”

倡导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生活技能和终身学习合一”的能力设计。学生学程式学习、理论实践阶段均达标,遵循“展示—应用—评价—实战—反馈”的流程。设计学生“兴趣—分析—创新—操作—评价”五阶段教学过程以及“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充分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导教、导学合一”的模块式技能教学方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探寻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强化英语综合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为引导法、情景模拟、导学分层等教学法为引领,贯彻全过程“行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考评体系的多元性

创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奖励性加分”的多元考评体系,包括“以达标代考”和“以赛促学”的技能展示,以及团队达标、分层达标、分段达标、专项达标等多层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综合能力,采取了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小组到班级再到全院(校)的“贯通式”英语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见右图)。

三、课程内容

1.强化基础模块

使用《新模式英语》教材,编写了《新模式英语辅助教材职业基础英语》校内讲义。

2.突出专业技能模块

配合专业考核,强化商贸专业工作岗位流程英语会话、商贸英语专业词汇等内容。

3.辅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模块

引进物流师等物流人员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扩充企业认可的职业英语、旅游英语等内容。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语音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理论讲解、实例讲解相结合。

2.媒体设备

配备录音、录像、VCD、实物投影仪、普通投影仪、双向视频、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

3.教学形式

开展辅导、导学、小组讨论、实验、多媒体资源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4.教学场所

灵活运用普通教室、大教室、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辅导点(名称)等场所开展教学、学习活动。

5.实训场所

进行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开发各专业英语模块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修英语口语、求职英语等课程。

五、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开拓英语学习俱乐部等实践平台,设立英语口语社、英语晨读社、英语短剧社、英语影视社、英语歌曲社、英语翻译社、英语读书社以及英语杂志社等社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第一、第二课堂不间断联动的“浸入式”学习环境。

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倡导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5大要素,即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以顶岗实习为驱动,加强职业英语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模式 篇4

引:烟草改革发展30多年,行业从孱弱变得强健、由匮乏走入厚重、于自危中树立起自信。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实践经验证明,行业发展的红利就是按照国家经济改革要求,立足中国烟草市场实际的大胆改革实践。

一、从商业模式改革看行业发展“红利”

从商业模式的改革发展来看,由“做店”销售的“坐商”转向以“访送一体”为特征的“行商”,再到建设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渠道商”,中国烟草给出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从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来看:1981年为75亿元,至2011年增加为7500亿元,增长到100倍;上交国家财政从1981年的6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001亿元,增长到89倍;总资产由形成经济实体后1984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165亿元,增长到103倍。

从行业自主卷烟品牌的发展来看:2011年,全行业卷烟牌号由过去2000余个调整到124个,有9个品牌商业批发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其中3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5个品牌产销量超过200万箱,其中3个超过300万箱。“532”品牌发展目标在加快推进,“461”品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民族卷烟品牌牢牢占领中国市场。

从客户业务方式的变化来看,2011年全国卷烟电话订货率达100%(其中网上订货率73.6%),电子结算率达91.9%,烟草电子商务模式初具规模。

如果说数据是改革红利的描述,那么“现代商务流通模式”作为支持这些指标实现的基础之一,就是推进变革的根本,对现代流通模式的持续改进与完善,也将是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从商业模式改革看行业发展“潜力”

商业模式如同生产关系,信息技术和营销理念的应用如同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应用成效,关键还在于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是否能把生产力应有的动能完全释放。从商业模式的改革发展来看,有三个潜力点。

1、立足客户关系管理发掘市场营销力

客户关系管理其内涵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在改革发展中,烟草行业利用计算机信息软件对客户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逐步发展起相对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与应用体系,使卷烟营销从“访送一体”下的“管路”模型向“四集中、四统一”下的营销分层“网路”模型转变,引入市场经济的导向力,实现对市场资源的有效控制与驱动。细分其优势有三点:

一是解决了客户群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与管理问题,避免了营销人员流失或变动后客户随之流失、营销网络波动性萎缩的现象,实现了对营销网络稳定性的有效维护。二是依托客户基础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业务环节科学拆分,形成了“订货、分拣、营销、配送”等多个细分单元,这种对关键业务节点的精耕细作,提高了商务流通效率,推出了“客户经理、送货员、电话订货员”等新的专业化岗位,放大了服务质量提升空间,将服务品牌的树立与维护变为可能。如“订货”功能的细分,促进了“电话订货”到“网上订货”的转变,带动了终端货款结算方式从现金结算向电子结算的过度。“配送”功能的细分,直接打开了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支点,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平台。三是对终端客户发展与盈利能力的持续维护,增强了行业对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吸引力,进一步整合了市场营销资源,在终端形成了品牌宣传阵地,把营销引导的功能在终端客户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如果把卷烟供应链各环节下的利润集中比作一个“蛋糕”,那客户资源就是做好“蛋糕”的基本原料,现代管理技巧和营销方式的应用就是做大这块“蛋糕”的方法。就行业的发展看,客户关系管理方式的应用和改革,无疑为行业做强营销网络、做好卷烟品牌、紧密客我关系、变革终端营销方式提供了基础资源。

2、推进电子商务模式释放客户营销力

立足信息技术下发展起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催生了卷烟电子商务体系的发育,推动了从客户细分识别、个性服务,到客我营销一体化的演进。在现有的卷烟经营模式下,一是从地域、业态、商圈、经营规模等多层次对客户进行分类识别,区别出了不同细分市场下客户销售、经营的特点,为精准营销管理、科学投放货源、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提供了基础市场依据。二是完成客户价值识别后,营销人员收集客户需求、整理营销服务有了更好的导向性,这给针对性的服务策略拟定创造了条件,这也使企业在终端形象建设、客户品牌培育意识、卷烟买点知识掌握等软实力发展中有了更准确的方向。如当下的现代终端建设,对商业企业是提升服务品,增加服务附加值、树立服务品牌的过程;对客户是变革经营意识、提升硬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持续发展力的过程。三是在客我市场信息共享和互通深入发展下,以“需求预测、网上订货、网上配货,营销服务”为特征的立体营销网络将形成,零售终端宣传品牌、引导消费、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会得到整体提升,这样在稳定终端利润的前提下,消费者能更便捷、更放心、更贴心的享受到优质的购买服务。

可以说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为客我适应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改进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机遇将终端客户营销力的释放转化为可能。对行业而言,电子商务模式对企业营销力的释放,如同“木桶”再造的过程。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原有的经营模式被重新分解为更精细的模块,这些模块就是构成“桶”的“木板”,经过对模块的精做与提升后,每块“木板”得到“加长”,而后在更高效的商务模式下获得重组,这就完成了一次次变革与提升的过程。

3、完善配送体系增强行业横向拓展力

从“虚拟订单”生成到“实货支付”完成,配送体系成为卷烟从生产走向消费、从商品价值转化为消费价值的实体媒介。流通创造价值,卷烟配送物流体系将“访送一体”下的资源规模型模式,转化为“资源集中、线路统筹、管理高效”的新模式,这样在相同送货成本下送货网络得到再次延伸、送货效率明显提升。

随着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配送体系应在适应客户变化和配送线路设计、装载量的分配上更为灵活。这种灵活性可以说是配送体系对商品分拣、装载、分送的一种适应性的表现,是对客户送货服务需求的满足能力。这种能力是卷烟分拣高效、准确,送货线路设计科学、送货时间合理利用能力的综合体现。

因此在配送能力潜力的发掘上,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下,配送体系能够形成快速的应变和调整适应能力,在配送线路设计上形成定期评估、科学调整机制。二是配送目标不应局限在卷烟一种商品上,可向相关的零售商品拓展,打开配送运输的业务面。三是将商品的中转运输和终端分送进行细分,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打通不同送货方式下的盈利通道。如中转运输是一点对一点的运输,与社会货源运载对接便捷;终端分送是一点对多点的关系,相对于前者则受限更多,更适合于在卷烟分送中,代理分送一些其他的商品为目标。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烟草行业可在占有“零售客户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商盟”平台功能增加的方式,就能实现在营销网络下对卷烟商品和其他零售商品的同步提供“在线订货服务、在线营销沟通、在线货款流通”等业务活动。而配送体系潜力的释放,加上对烟草商流、物流、业务流平台的共享,就能形成对卷烟商品和其他商品的同时负载。

三、从未来商业模式改革看行业追赶的“目标”

从现代商业模式变革来看,互联网经济持续发酵的同时,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经济效应快速增长。烟草行业更应适时而动,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持续发展对商业模式的变革,重视对信息沟通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开拓。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未来烟草行业能够做到与终端客户需求信息、消费者需求信息,在信息网络互通平台下实现实时、动态的无障碍互通,消费者就可能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将自己的卷烟求购需求提出,这时“烟草信息平台”能在第一时间给消费者提供出最近的、或当前有存货的卷烟终端位置,就可帮助消费者压缩采购商品耗时;如果在消费者附近的卷烟终端户,能从“烟草信息平台”中得到商机提醒、获得消费者的求购信息,就能做到主动与消费者沟通、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的论文 篇5

论文关健词:交往行为理论 工具理性主义 实践教学模式 同一性危机

论文摘要:和谐实践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要求。如何完善和谐实践教育模式,尚存在很多需要深人研究的地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高校和谐实践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和谐是一个极为深刻、内涵丰富并且有着永恒生命力的概念。就广义的意义来说,和谐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群体的和谐,个体的和谐,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发展过程的和谐。其中任何一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不和谐的局面。“和谐”理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实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我们探索和谐实践教育之路提供了理论分析的框架和努力的方向。

一、和谐实践教育模式概述

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任务在于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我们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这个领域中,就是要建立学生自身的和谐,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素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在于两点:首先,要注意学生作为个体的地位和价值,即创新的本旨诉求。其次,要关注学生个体创新和发展,即创新作为过程。对于学校内部结构而言,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和谐。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自由全面发展为个体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这种境界获得了人的本质与价值的完美实现。

教育一般分为学校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生动形象的教育中加深对经验的理解,在应用知识和动手操作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在自身的感悟和体验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其自我意识的教育。社会实践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专业层面,即专业实践,另外一个层面是德育实践,包括军训、三下乡、实践周、社会调研、参观、义工活动等等。这些形式组成了我们实践教育的有益探索。本文主要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探讨和谐实践教育模式。因为我们知道缺乏人文教育的窄口径专才教育,会让学生视野狭小、心理封闭,很难获得奇想和创新的灵感,即使有一点思想的火花,也不会有实施的胆略和气魄。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匠气十足,习惯于复制或重复性操作,不敢超越前人或越雷池半步,更有甚者不能与人很好地协作共事,那么我们的培养是失败的。因此在专业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实习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实习本身,它同时也是一次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理论基石是“主题间性”和“恰当的对话”。所谓交往理性,是同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概念,是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理性,交往理性旨在建立以“主体―主体”的关系作为基石的交往行为,取代以“主体―客体”的关系为基石的工具行为的范式。交往行为,指主体间遵循着有效性规范,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交互性行为。交往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无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实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由此保持社会的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交往行为关注的中心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哈氏看来,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最重要的途径只能是“恰当的对话”,即在建立共同价值规范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的平等的对话。针对当下交往手段多样化、交往技术复杂化的现实,哈贝马斯提出了恰当有效对话的几点原则:真实、真诚、正确,并为进而提出把现代社会划分为“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两个层次的理论。系统世界是指社会运行的政治和经济系统过程,它遵循的是权力和金钱的逻辑。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个方面,人们在生活世界中的行为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为,人们通过交往行为达到相互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并促进文化的再生产、社会的整合和人格的形成。遵循这一逻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德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在交往理论中,哈氏强调对话双方作为交往主体的存在,而消解了人被当作工具的客体属性,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回归。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源和有效方法。只有在这种对话交往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和他人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达到我们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当前实践教育模式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学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师资力量稳步增强,教育效果逐步改善。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教育者所传授的专业技术价值和道德规范,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价值与规范往往相互矛盾的现象”,这就是教育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一性危机”。同一性危机,最初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由著名心理学家即自我心理学的开创者埃里克森提出。同一性(identity)是指个体所获得的对自我的感觉(心理自我)与在他人心目中的自我(映射自我)相互匹配、相互整合的适应感。如果两个自我产生不一致或者出现错位,促使个人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和不稳定性,使之在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难以适从,甚至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这就是“同一性危机”。埃氏这一解析个人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问题的方式也被借用到其他研究领域。笔者以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教育亦存在脱离毅育目的的情况,这种“同一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实践教育,却轻视实践。一方面是学科专门化、专业理论化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我国学校教育几乎成为国家正式教育的唯一形式。学校长于知识的讲解、传授、普及,因而成为知识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世界上我们对知识的灌输堪称一流,但是我们的实践教育却存在严重问题。一般学校难以胜任实践教育的任务。中国几十年学校教育的历史证明,不管人们在学校教育中怎样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地提倡实践、强调实践,学校始终未能担负起实践教育的责任。引发此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及人才培养制度。当前的中国教育,“知识”有余,“实践”不足或几乎缺失。在这种风潮影响下,高校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高度性,却忽略了理论应用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轻视实践教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把学生视为被改造的对象,教学流于空洞的说教。

其次,实践教育中主体片面化,忽视师生的对话交往。当前高校的规模普遍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容易成人化和模式化,传统实践教育模式要么过分以老师为主体,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规章制度的服从和记忆,要么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忽视了双方的交流与交往,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人格精神难以相遇,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无法建立,思想感情不能交换和分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变得陌生和冷淡。教师教育规训或话语权力的观照,构成了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视角―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运作方式。我们既要警惕教育者话语权力的可能滥用。同时也要防止仅仅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对话导致的片面性。

最后,实践教育专注技能知识,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实践教育的目的更多在让学生依照规则行事,形式过多的是将学生实践教育视为培养学生固定的知识和技能系统,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谋生,这种模式培养的标准是被动接受、盲目服从、唯唯诺诺、师云亦云。盲目、被动和不理解的服从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主导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背道而驰。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同一性危机”是缘于教育和教育实践中的工具理性,也就是把教育活动作为“工具行为”的必然结果。理论的灌输成了实现教育目标、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僵化的说教成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式,这是工具理性在教育实践中的典型反映。工具理性把人作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屈从于一定机制的工具进行考量,过分强调目的和手段的清楚划分,而对于目的和手段本身的合理性(隐含的道德价值与规范)却不予考虑。毫无疑问,这一结果是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当前,在教育领域中一旦出现“同一性危机”,人才的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它不仅会扭曲教育的本质,更可能危及学生的长远发展乃至社会的倒退。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消除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中工具理性的影响,复归教育作为交往行为的本质,在重建高等教育同一性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培养人的终极目的。

三、交往理论构建和谐实践教育模式

为了实现和谐实践教育,必须摒弃教育“工具理性”的影响,重建高校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同一性,这是对教育本质属性认识上的转变,也是对教学关系认识上的转变。要达到学生关系、师生关系和学生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存,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从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转变为受教育的主体,视学生为教育这一特殊交往行为中对话的一方;必须改变教育的内容,即交往活动的载体和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之间脱节的关系;必须改善师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等等。

(一)对话―实践性,倡导交往的动态性

交往―实践性的教学不是按图索骥的机械交往,也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交往,而是一种“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和即兴发挥”的智慧交往。在交往中,身体不仅仅获得意义,还能按照“善”和“好”的规范改变自身,这就是说,身体一方面参与意义的生成,另一方面,在参与意义的生成和分享意义的.过程中,主体按照某种意义自我塑造。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话语分析,它倡导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即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哈氏认为,对话与对白是相对立的概念,对话是交往行为的中心概念,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教育是通过交往活动实现的,教育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话题为中介所进行的交往活动。根据这一界定,我们有理由认为,实践教育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交往行为,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主体,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实践为媒介而达到他们之间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的交往活动。在指导学生交往中,老师承担的不是一种权威的教导地位,而倾向于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远远低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更趋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实习的准备阶段,还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抑或在总结实习经验、分享实习感受时,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语言霸权地位被消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师生之间在实习中,通过沟通来达到对工作和自我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使实习过程与受教育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合拍。

(二)对话―共享性,强调交往的共生性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的核心就是建立“主体间性”,交往是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单向关系,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即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中体现出的内在属性。它不是先天的自然存在,而是不同主体后天交往的结果,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主体间性是有层次的,以实习过程为例:第一层次是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工作对象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共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同时作为交往的主体,以专业语言、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为媒介进行相互交往、沟通,在有关规则、业务等方面达到相互理解,最后再达到共识。第二层次:在实践基础上,相应举办征文比赛和调研大赛,让参加不同岗位实践的同学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提交主办方,供其参考。主办方可从中得到启发,吸取有益的建议,弥补存在的漏洞,从而更好的进行合作,使主办方、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实现“共生”。由此可见,实践过程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三)体验―生活性,为交往行为提供了交往环境

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篇6

张瑜、杨竞

“订单式”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订单教育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也是增强学校市场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企业所需人才能在订单培养集中批次得到解决,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减轻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订单式培养不仅仅要重视数量,更注重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较好地实现学校与订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促进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大唐委培班”是大唐国际公司与我校合作实行订单教育的企业冠名班,已经进行了两期实践,现将探索与实践中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高等职业院校采用“订单式”培养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技能为培养核心。订单教育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订单式培养”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急需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为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订单式”培养是由学生、学校、就业单位共同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考核标准,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参与制定签约学生的培训课程,将化工系的部分课程与煤化工专业课程进行了置换,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校教师参与煤化工学科教学,为化工系开设煤化工方向的课程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便利,更有

利于我校拓宽就业渠道,大唐委培班的订单式培养教育工作,是我校订单式教育探索的实例。

“订单培养”是校企共赢,相互选择的结晶

“订单式培养”是在坚持满足企业需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并与校方有共识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应瞄准行业或领域寻找“订单式培养”企业,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强学校抗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企业也比较看中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以系为主体,选择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按照企业要求,实施大规模的“订单式培养”,一般采取多专业组合或单专业岗位群式培养,企业在不同专业中挑选学生组班,开设企业需要的通识课程,学生的专业学习依然在原班级中完成;也可在与企业生产性质相关专业学生中组班,在已学的专业基础上改变专业方向,学成后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服务。

“订单培养”学员的选拔与管理

根据企业用工专业需要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择优录用“订单式培养”的学员,学校及各系在选拔订单培养学员时不得为了扩大规模强行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所选择的学员,应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经学校担保,学习期满正常毕业并经企业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合格后由企业接收。

定向培养学员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定向培养学员单独设班的学校应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与学员教学工作,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进入企业或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学员,由企业委托的工程师和学校指派的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委派或认可的教职人员应就学员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做出鉴定,并及时与企业沟通。

“大唐委培班”定期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员课余生活,提高学员品位和素质,经过近几个月的不断探索实践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如下的几个特色:

1、班级凝聚力增强;2,学员的整体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企业认同感增强;

3、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活动、公益活动、请老师作针对性报告,学员思想觉悟、政治觉悟有所提高。大唐委培班逐渐成为我校订单式培养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很多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我校大三的准员工还在学校接受培训,许多大二同学就已将自己的就业目标锁定在了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

教学组织和专任教师的选派

订单式教学打破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需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同时任课教师也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校应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填充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由于“订单班”培养方式有别于普通班,因此应单列教学计划,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生从毫无职业基础向胜任职业岗位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充分考虑现场应用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对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课程进行选择,不仅要增加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还应融入企业的理念、文化;在教学方法上,应着眼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宽边缘、多接口的动态特征,考虑学生今后能够“适岗”、“应变”、“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教学赋予新内涵、新要求和新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设施和实际岗位,采取实习、实训、顶岗、现场教学、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和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选拔我校05级计算机控制和热工过程自动化10名学生做为大唐订单培养的仪表学员接受实训。其中7名正在天津接受工厂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订单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提高订单式培养的质量,关键也在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激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采取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途径有三种:

(1)利用企业的优势直接从企业请工程师充实到教学一线(2)订单培养企业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下场实习(3)聘任企业中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员来校兼课。学员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

实践模式 篇7

一、“特”与“专”的构建理念

(一) 实践教学模式要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众所周知,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所在, 另一方面它也必须凸显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 而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主要特色, 就在于“职业化”, 可见“职业”正是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关键, 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理念的关键。这里的“职业”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特”, 一是“专”。“特”即特色, 它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专业的特色和指向, 能服务于社会对某种职业或某种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专”即专长, 它意味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专业能力, 一技之长, 能马上投身社会的实际岗位, 学以致用。一旦抓住了“职业”锻炼这个中心理念, 实践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将“职业”培养的理念贯穿始终, 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化专门人才。我院面向广东基础教育办学, 以外语和艺术为专业培养特色, 以小学和学前教师为人才培养专长, 具有明显突出的“特”与“专”的职业办学理念。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上, 我院充分考虑到了教师实践能力, 特别是小学、学前教师的职业化锻炼, 以外语、艺术为中心的专业特色训练, 从硬件和软件上都积极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二) 实践教学模式自身也要突显特色

高职院校要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 除了要充分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专长之外, 对于教学模式本身, 也应做到量体裁衣,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度身制订一套实践教学的方法。我院以外语、艺术类小学、学前师资为主要培养任务, 今天的学生要成为明天的教师, 教学实习和专业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 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以及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作为锻炼和培养“明日教师”的实践教学承载着重要的任务和内涵。我院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模式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逐渐构建了一套“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以及多个专业互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体现了两大特色:一是“以实习基地为依托”。我院一直坚持自身的教育特色, 形成了以学院为主体,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协会、小学/幼儿园或企业“三方共建”, 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合作办学机制。目前, 我院共建成8个集“教学、培训、考证”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了199个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采用“双向介入”指导, 即由实习基地和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学生, 学院派出熟悉基础教育教学情况的教师, 与实习基地教师一起, 帮助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交汇点, 在较短的实习期内尽快将理论和技能结合形成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二是“多个专业互相融合”。我院采取多专业混合组队形式, 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实习小组, 一方面能促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长, 互相交流、学习, 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习小组的团队效益, 这无论对于实习学校还是学生来说, 都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总之, 在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前, 高职院校应首先看到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长, 从实际出发, 将“特”与“专”的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的实际运用中, 从而使实践教学能切实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大方向, 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与就业导向为内核的目标理念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从教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多能一专”小学教师, 是我院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 这当中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从而达到小学教师的就业要求, 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 能力与就业正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更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的任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专业技能, 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培养出的人才能否直接上岗, 更好地胜任其从事的工作, 关键就在于其专业能力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因此, 高职院校应树立以能力本位观念, 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专业能力为中心来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 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走出校门后马上就能适应一线工作岗位的要求。要做到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 学校应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育模式, 确保实践教学中包括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技能鉴定等等的各个环节有效开展, 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习和技能训练, 从而在练就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 能尽快符合专业领域里的岗位要求。

我院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教学全程中, 强化基本技能考核、课堂操练、微格教学、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考核, 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强化现代教学技能的运用。我院认真执行“双证书”制度, 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 使他们初步具备教师职业能力;采取“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 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将实训课程融入技能鉴定和认证考试, 做到学习与鉴定相结合,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这都说明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体现了能力锻炼在实践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以就业为导向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能力的培养最终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 实践教学以反复的实习、技能训练、考核鉴定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教学成果最后也只有在就业后、在岗位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可见, 以就业为导向和目标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特征。我院把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为依据, 以就业为导向”, 通过“双证书”制度, 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使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学院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这恰恰印证了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非从属性”的管理理念

何向彤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特质初探》一文中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非从属性管理”的说法, 将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更重要也更明晰的地位。她认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征主要体现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上。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间并非从属关系, 而其管理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非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教学管理。” (何向彤2007.17) 因此, 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应具有独立性和科学性。就我院而言, 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加强实践基地的管理。硬件上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改善校内实训环境, 积极建设和开发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相关教材的管理;软件上积极培训带队实习的年青教师, 改革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等等。

二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制度管理和质量考核。建立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监控和管理手段。教学考核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必要的考核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且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盲点和缺漏, 及时改正。在考核方面, 我院颁发了《教育实习管理规定》、《师范生基本功考核方案》、《职业技能鉴定站 (考试点、培训点) 管理制度》、《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 (考试点、培训点) 建设规划》等文件, 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专业教学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能合理分析考核结果, 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建章立制方面, 我院建立了健全的校内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实训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实训室培训方案》、《校内各实验、实训基地简介》、《校内各实验、实训基地使用情况记录》、《校内各实验、实训基地维护情况记录》等, 对场地、设备、环境、人员均有明确管理规范, 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的需要。为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管理, 落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各项措施, 学院制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 从制度上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是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实施, 师资队伍是关键。努力构建“双师型”队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效果。培养和造就一支理论素质高、职业技术技能过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显得十分必要。我院不断采取积极措施, 外引内促, 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 我院拥有一批年富力强、有较高管理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服务意识强, 注重教育管理研究, 这也对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实行学生、教师、学校、行业企业多方监督的机制。对于实践教学是否切实有效的开展, 我院采取多方监督, 共同管理的模式。学生实习, 教师带队, 学校管理, 实习单位监督, 从教学计划的制订, 到实习结论的拟定, 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 校、企、政三方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联合管理, 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 在互相监督管理的同时, 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也更具科学性。

四、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行各业的岗位分工在不断细化, 其专业技能也不断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接轨。因此, 作为走向社会实际岗位的前奏和演练的实践教学, 也应与时俱进, 在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完善, 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从而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进步。

首先, 应把握规律,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没有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局面。因此, 应在掌握自身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吸收世界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 适时地改革实践教学的计划、方案、操作手段等等, 积极适应形式发展, 建立持续调整的发展机制, 保证实践教学可持续、有效的运行。

其次, 应做到“教”“研”相长, 产学研结合, 多方进步。教学工作的切实运行能为教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多研究素材是实例, 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反之, 高校的科研成果如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也能促使教学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践教学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在实行实践教学时, 应重视教研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做到教研相长, 全面提高。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践, 应与实践基地单位积极合作, 互相帮助指导, 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学生、学校、实践单位共同进步。

我院一直十分重视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学院领导积极了解社会形势、教育动态, 适时的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引入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学院教学理念坚持走在基础师范教育的前端, 先后有多个课题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 以先进的思想指导实践, 促使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教学计划、管理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方面, 我院一直以学生的教学实习为主要形式, 长期以来形成了“实习、就业、教研”“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运作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运行, 学生达到了教学实习的目的, 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教师准确把握了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基地小学通过与学院的合作也改进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教师水平。学生、教师、实习基地三方各取所需, 相得益彰, 出现了学校、基地的“双赢”局面。此外, 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小学教师、小学校长、教研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进入模拟实习的课堂授课, 是我院在教师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中的创新之举。我院将小学的教学名师资源变为双方的“共同财富”, 打破师范院校理论教学与小学实践教学的壁垒, 整合全省优秀师资共同培育“未来名师”, 使实践与理论有了新的融合方式, 也使实践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结语

当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模式并不是靠理念和空想就能建立的, 而是在长期的摸索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然而, 正确的理念往往先行于实践, 才能使实践更加有效地实行。上文所说的是各高校在构建模式时不可忽略的方面,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对教学实践的构建提出一些参考点, 从而使构建模式的过程更加顺利, 实践教学能更好地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敏.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5) :3-6.

[2]何向彤.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特质初探[J].教育管理.2007 (, 17) :46-47.

[3]姜淑荣.对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J].职业技术.2007, (22) :40.

[4]邵军, 王纪安, 王世震.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原则探析[J].职业时空.2007, (21) :78.

[5]张玲.树立能力本位观念,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职教论坛.2005 (, 9) :40-41.

实践模式 篇8

动物医学实践教学双结合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能力培养、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当前动物疫病种类多、范围广,严重威胁迅速发展起来的畜牧业及其经济贸易,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国急需大批的具有动物医学专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对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解决动物医学专业高级人才急需的紧迫性,提高动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中以强化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结合动物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组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研究构建了以课堂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双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强化实践育人。对全国农业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效果由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两部分组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实验课程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以往学生实验课程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特别是操作技能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包括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的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直至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三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学校加大投入,建成动物诊疗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综合模拟诊疗体验区、经济动物实验区、宠物诊疗实验区、大动物诊疗实验区、动物性食品卫生与理化检验实验区等5个实验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指南,编制了基于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仿真模拟三个类别近20个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案例,此项工作在全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面具有创新性。各教学实验室相继建设完成了69个实验项目,经过验收和评审最终确定其中46个为合格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评出了3个校级精品实验项目,撰写了两种专业基础实验教材和三种专业实验教材。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理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校外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扩大现有教学实习基地的行业范围,安排学生到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所、养殖厂、研究单位、生物制品厂、兽药生产厂、饲料厂、动物园、实验动物基地、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等相关基层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建立稳定、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二,实践教学又分为课堂实验和集中实践:课堂实验,即课程实验、实习;集中实践,即社会调查、生产实习以及撰写毕业论文。教师完成好课堂实验,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对于课程实验,按照教师要求分组,组织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有的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复印实验报告,根据实际情况特地印发了畜牧兽医学院的实验报告用纸,实验教师严密把关,监督学生及时上交。对于集中实践性教学,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机结合,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进行农村、城市、专业和专题社会调查。学生利用暑假,围绕新农村建设、环保生态、区域发展等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2014-2016年,学生累计进行社会调查近1300人次,评选出优秀社会调查报告40余篇,共计约30余万字。学校还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截至2016年初,共建立了26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开拓了广阔的平台。对毕业论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早做安排。要求学生做好论文材料的收集、遴选及整理工作,事先考虑选题方向,并于学期末上交写作的具体题目;二是于新学期开学之前制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过程安排,分组并落实、安排好指导教师;三是开学后分组与各自的指导教师见面,具体征求指导教师对选题的意见以及着手进行写作的看法,分发小组成员名单及师生的联系电话,以便日后的联系和指导;四是按照具体安排的时间,分阶段实施落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好初稿、修改、定稿等各项工作,然后交由指导教师评定;五是认真组织好毕业论文答辩。制定答辩工作计划。由学院组织,召集各教研室教师开会,商讨答辩的安排及有关程序,然后组织学生按规定参加答辩。由于措施比较得力,学生也比较重视,因此,毕业论文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得较好。

第三,本课题组将构建的“双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在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兽医44、45班的实践教学中试应用。对试应用的班级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将测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的第一周,即毕业实习之前,主要进行基础理论部分和病原病理与基本操作部分的测试,以考察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情况,也对教学效果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和总结,同时为学生进行毕业实习进行一次演练。第二次安排在同学期的第14周或第15周,即毕业实习结束之后,主要进行综合应用部分的测试,同时进行前面测试不及格的补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实践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1)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实践教学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好学期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比较良好的实践教学的环境。(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3)鉴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借助实习单位的设备设施,或是利用他们的教学场地环境,与基地单位仅是签署协定而已,对其并没什么实质性的投入或支持。因此,要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率,就得考虑让实践基地单位也从中获得一定的好处,如资金投入、声誉的提高,等等。

总之,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目前,实践性教学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如何做好实践性教学各方面工作,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郭定宗.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01).

[2]刘孝刚.动物寄生虫病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0).

[3]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

上一篇:返聘协议范本免费下一篇:什么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