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学案(精选8篇)
【导练1】概念辨析(用“对”或“错”回答)
①KNO3溶液能导电,因此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②CO2的水溶液能导电,CO2是电解质。()
③Na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Na是电解质。()
④BaSO4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极差,BaSO4是弱电解质。()
⑤NaCl固体不导电,但它是强电解质。()
⑦醋酸和氨水均为弱电解质,因此将同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混合后,其导电性不会有明显改变。()
【导练2】通过哪些事实(或实验)可以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导练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左图所示,⑴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⑵a、b、c三点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⑶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⑷要使c点c(CH3COO)增大,c(H)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②
③④。
二、溶液的酸碱性
1.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pH之和为14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pH之和为14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导练4】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B.pH=3的硝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2.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
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pH(HB)
⑵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HA)c(HB)
⑶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HA)pH(HB)
【导练5】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①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③当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是
④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⑤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 ⑥将c(H+)相同的三种酸溶液均加水稀释至体积为原来的1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注意:
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溶液);
②pH<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才对);
③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溶液)。
【导练6】试比较⑴pH=3的CH3COOH、⑵pH=4的NH4Cl、⑶pH=11的NaOH、⑷pH=10Na2CO3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导练7】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
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导练8】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下列错误操作将对V(酸)和c(碱)有何影响?(偏大、偏小和
无影响)
A.盛标准酸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未排除就 开始滴定
B.振荡时液体飞溅出来,C.开始读标准酸时用仰视
D.终点读标准酸时用俯视
E.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三、盐类水解
1.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两种
守恒关系三个:
2.同浓度的弱酸和其弱酸盐、同浓度的弱碱和其弱碱盐的电离和水解强弱规律:
①中常化学常见的有三对
②掌握其处理方法(即抓主要矛盾)
【导练9】将0.1mol/L NaOH和0.1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的顺序是
A.c(Na+)>c(Cl)>c(OH)>c(H+)B.c(Cl)>c(Na+)>c(OH)>c(H+)————
C.c(Na+)= c(Cl)>c(OH)>c(H+)D.c(Na+)= c(Cl)>c(H+)>c(OH)————
【导思1】请结合下列两个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其本质原因,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⑴少量CH3COONa固体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培养皿,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再加入少量水。⑵少量镁粉投入盛有NH4Cl水溶液的培养皿。
【导思2】现有酚酞、石蕊、0.1mol/L氨水、氯化铵晶体、醋酸铵晶体、0.1mol/L盐酸、蒸馏水,若仅用上述试剂怎样用简单实验方法证明氨水是弱碱?请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案。
【导思3】向盛有少量Mg(OH)2 悬浊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溶液变澄清。
分析其原因,同学甲认为:实验⑴中存在Mg(OH)2的溶解、结晶平衡:
Mg(OH)2(s)
NH4++H2OMg2++2OH-。当加入NH4Cl时,由于NH4+水解 NH3·H2O+H+,使溶液呈酸性。H++OH-=H2O,从而使溶液中c(OH-)减小,促进Mg(OH)2溶解,使溶液澄清。同学乙认为:实验⑴中加入NH4Cl后,溶液中NH4+可与OH-结合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使溶液澄清。
请分析甲、乙同学的两种解释谁的更有道理,能否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甲、乙同学的解释哪个合理?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
【导思4】城市自来水厂供给居民的生活用水,常先用氯胺NH2Cl(强氧化剂作用相当于氯气)再用绿矾FeSO4·7H2O来消毒、净化、改善水质。试根据水解原理分析解释其原因,写出其方程式。
【导思5】 试分析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什么?解释原因。⑴AlCl
3⑵KAl(SO4)
2⑶K2CO3
【导思6】 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AC、BD、AD、BC,浓度均为0.1mol/L,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pH>7,最后一种溶液pH<7。根据水解规律分析这四种盐中阴阳离子所对应的酸、碱的相对强弱是怎样的?
【问题】1.根据导思6的分析,能水解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有何关系?
2.pH=7的盐溶液一定是强酸强碱盐吗?举例说明。
3.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吗?举例说明:对于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取决于酸式酸根电
1、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 同时每个专题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 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2、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化学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约30个, 其中不少于15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
3、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 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 要注意: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法指导;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
二、学案内容要求如下:
(1) 高考复习内容要求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 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 重点基础知识的复习
一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 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 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 找准重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
(3) 提升学生能力有关的考点与精题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 提示本专题知识点, 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 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 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 (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山东高考题, 及省市模拟题) , 例题只有题目, 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 形成解题思路, 总结规律和技巧, 达到解答的规范性, 重在培养方法。
(4) 重点知识能力强化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 为保证教学质量,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 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 题目编排由易到难; (3) 控制习题数量, 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 (4) 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 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三、学案在教学中的实施
(1) 上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 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 通过课前预习, 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 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提高复习质量。
(2) 课堂学习
(1) 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 (前后排4人) 研究模式进行, 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果。
(2) 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对于学案中的例题, 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 (可讨论) ,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 集思广益, 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 (一题多解)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 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 分析错误的原因,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 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 指导学生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3) 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 课堂小结与课后反馈
在课结束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 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 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
四、教学感悟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 但很值得。对提高自身教学业务素质非常大, 特别是年轻老帅成长有益。
2、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减少, 学生的主体性增强。
教师不再一味讲, 减轻教师上课的“劳动量”。整堂课气氛浓, 学生积极性提高。
摘要:目前高考选拔人才模式没变, 针对高考理综化学学科的特点, 我们在复习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工夫;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 在练习中也要认真对待, 确保会的题一定做对;对遗漏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 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 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理综考试中, 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 所考内容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系统的方式,将所涉及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有效转化为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综合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学习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学案设计有效体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二、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基本目标分析
1.学习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三化学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探究人类学习基本机制的心理学为核心理论,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个性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掌握,将学习理论作为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方面
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视角进行分析,教学理论主要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艺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化学科学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学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过程中,为了制定出科学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严格性的遵守与应用。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需要以教学理论为该学科的理论支撑。
3.系统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是由系统论性的观点与方法进行学案设计的。其中,系统方法主要是对所构成的诸要系统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梳理,促使相关的要素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科学性的结构进行组织,最终有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主要策略
1.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以问题学习为核心的学案设计,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看做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习的起点是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复习的内容围绕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高三化学复习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考试大纲以及高考的基本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理解,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专业性技能。
2.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是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学案进行全面设计。例如,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现实现象等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学案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引出与复习内容相关知识的原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环节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形成假设。教师在该环节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正确指引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进行假设。在该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3)设计科学的计划进行假设的验证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进行假设,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假设验证,为了有效假设能顺利进行与实现,所设计的学案要求科學合理,与学科的基本特征、规律相吻合,科学的计划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假设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的重要方面。
(4)针对学案设计与实施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对问题解决过程环节进行综合性反思;二是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即结论反思。其中,第一个层面主要是针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二个层面需要分析化学复习课的结论与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化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方式与技巧,通过反思促使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2]马勇军,吴俊明.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设计的质性研究:一节化学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答题要求】
1、诗歌鉴赏属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但应该结合诗歌分析,所有问题均要从诗歌中来,避免离开诗歌进行猜测,或把自己的捕风捉影的看法作片面夸大。要从诗歌中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鉴赏、评论要客观公正。
2、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要立足于历史的角度,要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不以今人的看法来强求古人(除非题目有特殊要求)。
3、看清题目要求,依点作答
审清题目要求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只能是答非所问,对诗歌的理解再正确也没有作用。如果题目要求有几个问题,则按照题目要求分别作答。不能只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来写而分不清条条,要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4、要有观点,有理由
答题时先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诗歌中找出根据阐述理由。理由要具体,不能只是说些大而空的话。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答题要有条理。
限时训练
(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全国II)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人闲,倾家事南亩。[注]①尘垢:尘埃。
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
⑵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广东)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⑴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
3、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湖北)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5湖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⑴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⑵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2007湖南)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
限时训练
(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兖州一中1月月考)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疏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⑴词的上片情景交融,为全词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请作具体分析。答:
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汕头3月模拟)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⑴清人沈德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情景,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3分)
答:
⑵对诗的后两句,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你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写与友人的离别之情的。(5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淄博2月模拟)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答:
⑵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II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
⑵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①筇:代指竹杖。
⑴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⑵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
(一)1、⑴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的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⑵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2、⑴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⑵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⑴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从生,宫殿荒凉。⑵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4、⑴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⑵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5、颔联:⑴“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况味。⑵“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⑶“草草” “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⑴“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般悲慨。⑵“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一层。⑶“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评分细则: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1分,答对四个及四个以上记5分。只是摘引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记分)
限时训练
(二)1、⑴凄清幽冷的氛围。上片写一个春天的清晨,轻寒弥漫小楼,就像萧索的深秋。室内画屏上的淡烟流水静寂地展开一片清幽。(也可理解为淡烟流水如画屏上的图画一样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出淡淡的愁情。)⑵用比喻来形容春愁。将轻柔飘飞的落花比喻成初醒的残梦,飘洒的丝丝细雨比喻为梦后生出的闲愁。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把具体的意象化为抽象的感情,生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
2、⑴选择一字分析得入情入理即可。例如:“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入”字,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⑵后两句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了朋友与自己分手后,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甚至连梦中也无法消除孤寂和愁苦,借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与留恋之情。
3、⑴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3分,手法1分,作用2分)⑵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用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情。上下联之间的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4、⑴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⑵①作者主要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天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2010年高考专题复习:病句学案
病句辨析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多重定语排序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是
⑴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⑵指称或数量短语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⑷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⑸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可用 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这样的模式帮助记忆
典型例句:她是国家队的(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形容词短语)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中心语)。强化练习
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都跑来看他们。
3.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4.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5.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6.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2.多项状语排序
多项状语与中心语的次序是 ⑴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⑵表时间或处所的
⑶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⑷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前
可用 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这样的模式记忆 典型例句:许多教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强化练习
1.那位失主在电视台为表谢意昨天又为他诚挚地点了一首歌。2.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3.我们在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4.有些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5.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6.开考半个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
多状排列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补充:以上规律仅是一般规律,不可生搬硬套可在具体语境中灵活使用 ..如:我也在北京学汉语→我在北京也学汉语(“也”就可与时地状语互换,强调的内容不同)3.一般语序不当
一般词与词组合也是有一定顺序的。违反规律也会语序不当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典型例题
1.学生、领导和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2.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3.我们要从县内外、省内外、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4.祥林嫂就是这样被损害、被侮辱、被吞噬的。
注意:并列词语中各项有轻重、大小、先后的关系不能颠倒 4.主客颠倒
1.姚明这个名字,对中国球迷谁不熟悉。
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3.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4.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5.听了邰丽华的报告,感动得许多同学热泪盈眶。6.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5.虚词的位置不当 1.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⑴神六于2005年10月16日晚19时20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第二天,中国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航天界的大事都做了详细的报道。2.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⑴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⑵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难有发言权了。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⑴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⑵这个班活动搞得好,同学们一方面积极开展;另一方面,老师和学校领导也大力支持。⑶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⑷一篇小说如果内容有问题,即使文字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总结:复句中不同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主语 例句: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为你担心。
主语相同,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 例句:你因为不好好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4.分句位置不当
⑴他不但能读书作文,而且会认字写字。
⑵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⑶陈水扁想分裂祖国,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⑷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⑸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⑹中国书画艺术的许多传达之宝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⑺在防洪抢险中,同志们经过几小时惊心动魄的战斗,义无反顾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坝。补充说明:短语语序排列 ⑴依时间先后顺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
⑵依空间顺序排列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⑶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⑷依程度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⑸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⑹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⑺依数目常规排序
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
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⑻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⑼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⑽依对应承接排序
小林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二.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病句。
搭配不当的错误在病句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常见的语病病种,也是近年高考的焦点问题之一。常见的搭配不当的语病主要有以上几种: 1.主谓搭配不当
⑴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⑵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变化。
⑶ 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⑷ 经过这次战斗的洗礼,他们的革命意志越烧越旺。⑸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⑹ 朱总理的一言一行,总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⑺ 今年,我厂产品的质量,数量都有所增加。
⑻ 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⑼ 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起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⑽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照明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各地输送。
⑾三年当中,钟铺高中升学总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00﹪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⑿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⒀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2.动宾搭配不当
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⑵各界妇女今日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⑶解放前,爸爸一个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⑷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认真努力。
⑸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⑹战士们连续打败敌人的五次进攻。⑺这篇文章闪烁着马列主义的观点。⑻他们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⑼广大群众发挥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⑽根据与鲁迅非常接近的亲友回忆,鲁迅对瞿秋白这篇论文是完全肯定并且确实发生了深刻的感激情绪。
⑾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英雄的报告。⑿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⒀这支部队一举占领和歼灭敌方高地上留守的一个团。3.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⑴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⑵大家决心把揭批“四人帮”这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头等大事进行到底。⑶小妹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⑷他偷偷的打量着闯王同小兵一样的粗布服装和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⑸他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每一棵幼苗。⑹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⑺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⑻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4.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⑴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⑵他渐渐的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⑶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⑷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5.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⑴你对我们照顾得太周全了。⑵甲A队员射门射得很正确。
⑶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意兴尽致。⑷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6.主宾搭配不当
主语和宾语无语法关系,不是直接成分。但意义上或逻辑上有关系。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⑴用“是”“为”作谓语的句子,它的宾语同主语常常都表示事物(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主语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的句子,好多就是由于违背了这一配合原则而造成的。
例如: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7.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的搭配。
技巧一: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技巧二: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
例如:⑴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⑵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⑶他能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
⑷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半空中倾泻下来。8.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的使用是配对的,如“因为…所以”、“只有…才能”、“不仅…而且”等,不可..混用。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句子的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明确的,主要的成分是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的省略和残缺不是一回事,省略的成分不用补出来,但句意表达仍然明确,语气仍然流畅,给人以完整感;残缺的句子读起来别扭,给人以不完整感。常见成分残缺的语病主要有七种: 1.主语残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⑴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应仔细分析此句的主谓宾成分,如无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通过”等,改此类病句一是将介词以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语作主语。典型例题
⑴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⑵通过这次学习,对我们帮助很大。
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⑷通过杰克和玛丽的爱情的曲折经历遭遇,颂扬吉普赛人的优秀品质。
⑸后来,张闻天的儿子有些不安心,想回北京,但在张闻天逝世前的十多年间,一直都是鼓励儿子好好劳动,积极工作。
⑹在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处处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⑺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⑻在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⑵暗换主语 造成主语残缺
暗换主语实际上是丢失了主语,暗换的主语,作者心里明白,可是没写出来,读者就需要猜测了。
⑴江苏省无锡的乡镇工业,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先后试制和生产了多种农业机械和先进产品,占领市场。
⑵由此看来,热带沿海和岛屿周围,到处都能长出椰子树来,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⑶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⑷我国农村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土地面积宽广,是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⑸今天的国画家长于书法的人很少,这无疑是一个缺点,在艺术教育方面恐怕是值得提倡一下的。
补充说明:注意主语残缺与非主谓句的区别,无主语句是指本来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由于掩盖或暗换等原因而造成缺主语的一种语病。而非主谓句是指无主语谓语之分的句子。非主谓句由词或短语构成,有叹词性、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等类型。
如:⑴昨晚,汽车公司的一百多条线路,出动了一千多辆汽车,搞好节日运输工作。⑵“心连心”艺术团来新县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对演出评价很高。⑶没有不劳动的收获,成绩和辛勤总是成正比的。⑶滥用省略,使分局中的主语残缺
如:⑴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⑵10月14日,抱着向航空班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2.谓语残缺
⑴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起了个头,因此造成了谓语残缺。
⑴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4米高、20米宽、7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⑵一天,炮一连炊事员小赵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⑶我们经过一个月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⑷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它学科的题意、要领和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严密的思维习惯。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⑸有了肥,有了良种,如果还按照过去的宽行大垄的种植方法,增产的潜力也是不大的。⑹我们文艺界的形势在最近几年中,老艺术家都焕发了革命的青春。⑺原来她们正为争论一道几何题目,她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各摆各人的理由。
⑻一天上午,他探路的小竹竿,梆梆地敲打着路面,哭着进门,把头埋在被窝里…… ⑵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⑴这些杂交高粱产量高,而且比外国进口的杂交高粱,更高地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⑵适应改造老专业、建设和发展新专业的要求,我校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⑶可见对工人阶级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薄弱的程度。
⑷最近全厂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3.宾语残缺
有些动词,后面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它们的后头常常没有宾语中心词,如“解决、开展、采用、扩大、提高、抓紧、进行”等。
例如:⑴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⑵发展家庭手工业,发展家庭养蜂、养猪,我村很快致富,人均年产值2000多元.。⑶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经验教训,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⑷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结合向深度、广度发展。
⑸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们研究或自己看书。⑹高分子材料用在医学上,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⑺上海的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气功的生理基础时,曾发现练功者在松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都有减慢,耗氧率明显下降,甚至可下降到正常水平的70﹪以上,低于睡眠状态。4.定语残缺 ⑴这本书开拓境界。
⑵吃过饭之后,请你到职改办公室来一趟。⑶这是一个多么深刻而有趣的寓言啊!5.状语残缺
⑴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⑵各村分管计划生育的村干部请注意,今天下午两点召开紧急会议,不得缺席。
⑶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他“吃”“拿”习惯了;对此说一个“不”字呢? ⑷听说战士们要来,王大娘早就把炕烧得热乎乎的。
⑸这个带形的草原,是基密尔大岭山洪冲成的一条不十分规则的河流,叫基密尔河……年深日久,冲积成厚厚的土层……淤成了一片大大小小的沼泽地,遍生着芦苇乌拉草。⑹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6.中心语残缺
典型例题;⑴那种不顾林区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⑵各种拳种、器械及对打,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⑶曾记得我初到农村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不会种庄稼,连最起码的农业知识也不懂,竟把小麦当成了青草。7.关联词语残缺
典型例题:⑴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
⑵他虽然其貌不扬,从我同他共同经历的这些事情来看,他还是很有智慧的。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⑶我们的干部只有自身思想作风过硬,群众团结在周围。成分赘余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常见成分赘余的毛病,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⑴堆砌词语
⑴他们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务。⑵领导的这一决定非常英明,非常及时,非常好,好极了,我们坚决拥护。⑶形势危急,你们快撤,我留下掩护,紧紧握住枪杆,瞪着眼,攥着拳!⑷我们的班长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学习的表率。⑸听见师傅的呼唤,小陈连忙拿起板子和电钻连忙递给师傅。
⑹他们设立方便群众的电话,部分地解决了群众买东西难、修电器难、送小孩人托难等部分问题。⑵语意重复
⑴一年来,妇女工作已经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取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⑵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⑷你到这儿来干什么来了?
⑸这种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
⑹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怕艰难,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⑶主语、谓语、定语重复
⑴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生命啊!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⑵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⑶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⑷张小勤私扩院基、无偿占用职工劳力盖私房的问题至今仍未获得解决,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⑸我们访问了北山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⑹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真正具备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⑺他参加工作后,坚持上业余夜校,刻苦钻研医务技术,补习文化。
⑻翻开科学史的记录可以看到,从天体运动的规律的总结中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⑼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⑽父亲逝世离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
⑾我之所以要到北平的原因是要会见一位朋友。
⑿解放区文艺同民间文艺的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血肉关系。⒀那时,我已经将近快要十岁了。⑷虚词多余
⑴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⑵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被人们所砍光了。⑶这些问题,可以交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
⑷我希望将把这些礼物奉献给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辛勤劳动者。说明:要注意复指短语和重复赘余的区别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部分重叠起来,指同一事物,前后两部分相互注释说明,前后两部分有的可以互换,如首都北京。重复赘余是句子已经完整,意思也明确,增加了不必要的字词、短语等。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例如:⑴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也是我自己的心情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⑵他姐姐小芳今年十六岁。
⑶她们姊妹俩个很像双胞胎,都长得亭亭玉立,逗人喜爱。
⑷他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向。⑸开学初,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员是连队的两个排长。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先生坚持正义,保护青年,反抗强权,培育新生力量。他的一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
B雄踞青藏高原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充满活力,近些年来每年都要向北水平移动数十毫米,向上“长个儿”近十毫米左右。
C现在,格丽高尔由于受了伤,也许永远丧失了灵活行动,眼下像一个老弱病残者,需要用好多分钟才能横穿他的房间。
D庄子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他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全国各级政府的领导如果都愿做伯乐,做人才的“月下老”,那么国内的千里之骥也就必然是万千成群了。
B当年有些科技人员在某些人眼里成了不可救药的人,把他们打入另册,可是这位老师并不嫌弃他们,仍然听取他们的意见。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C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对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深深思考。
D如果以为以往的文学缺乏个性,便把今天的文学当作个人的消遣之物,至少是对历史教训的一种误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诚信缺失不仅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妨碍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形成,而且也扭曲了一部分学生,诱发了道德上的堕落或变质。
B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如何防止个别公务员不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慷公家之慨,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C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9000万以上,在滇池沿岸部分撤出防浪堤,实施“退田还湖”,恢复原有消落区与湿地生物多样性。
D希丁克认为,只要中国球员有正确的态度,并融入球员自身的特点和民族特性,中国队一样可以取得希腊式的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作者没有把简〃爱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B2004年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第一年,东北三省经济开始提速,东北也有望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教职工代表大会期间,广大教职工代表认真阅读领会《学校八年发展纲要》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B刘晓庆在北京的房产总共有5处20余套,是她在不同时期分别买下的,其中渗透了她发家、婚变以及偷税漏税,可以说,每一套房产背后,都有刘晓庆的故事。
C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不仅是抓好学生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据多家媒体报道,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于今天北京时间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
B科技是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力量,是人类智慧与能力提升的保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阶梯。
C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的问题,这个消息一宣布,就特别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D凝视着老人慈祥的笑容,又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半个世纪前的清华园。
四、结构混乱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结构纠缠不清者,叫做句子的结构混乱,常见结构混乱的语病有以下4种: 1.举棋不定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时而用这种句式,时而用那种句式。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如:⑴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⑵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⑶他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⑷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了。⑸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如:⑴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⑵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公民的责任。
⑶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⑷王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收集、整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往往是他自己备课中忽视的地方,或者是他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
⑸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3.中途易辙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
如:⑴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臵之于狱,就是例子。⑵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⑶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时期,人民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⑷我们在这个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有能力办好这些事情。4.反客为主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纠缠。如:⑴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⑵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⑶村民还没有开会选举,村主任他先当上了,就开始报复持不同意见的人。⑷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清苦了。
五、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有以下三种情况: 1.指代不明
⑴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⑵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⑶小张和小王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他请他去看电影,他请他去游戏厅。⑷抬着的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2.词义两可 ⑴我要学习文件。
⑵生在新社会,就要了解新社会。
⑶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⑷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⑸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问题。3.修饰两可
⑴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⑵团支书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很关心我们。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⑶三个县里的干部出席了这次会议。
⑷站在龛里的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佳作。4.停顿歧义
⑴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⑵我们的球队打败了他们得了冠军。⑶张局长很怕他得了神经病。
⑷他们买的苹果,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5.模棱两可
⑴现在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⑵我们已经基本上全部完成了任务。
⑶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时期进行斗争所采取的战略特点。⑷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6.语义费解
⑴到带岭参观火炬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⑵进公安局者,请走后门。
⑶这次需要下岗的人数多,这些人都是“什么人”的“什么”,叫哪个下好呢? ⑷你们光知道嫌我不咋,我要是对你们咋了,他们肯定还会搬来上司咋我呀。⑸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 1.修改法
⑴替换词语 消除歧义 ⑴教室里有三个学校的学生。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在书面表达中,只要将量词“个”(对“学校”“学生”均可限制)换成“所”(限制“学校”)或“名”“位”(限制“学生”)就能意义明确了。⑵他走了一个小时。
句中的“走”是个多义词,可以换成意义单一的动词。A B C D ⑵调换语序 消除歧义
已经70多岁的他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到底是谁“70多岁”?如果是“他”,则可以这样修改:
如果是“父亲”70多岁,则可以这样修改:
2.补写法
⑴前或后加提示,消除歧义 开刀的是他父亲。
这句话,由于“的“字短语”开刀的“,既可以理解为主刀的,也可以理解为被开刀的,施受关系不清。消除歧义时,就必须明确施受关系。修改方式,可以在这个句子的前面或后面加提示语来限制语境,譬如: 如果“父亲”是施动者,则是: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如果“父亲”是受动者,则是:
⑵补足省略成分 消除歧义 我见到他时才读初中。
为了避免歧义(“我”读初中,或者“他”读初中),应当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从而有效地消除歧义。A B ⑶添加标点 消除歧义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添加标点,则可以明确它的意思: A B 相关练习
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2.采用添加标点的方法,把下面这个句子可能产生的不同意思表达出来。
你想母亲不想。A B C D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3.将下面各歧义句的两种不同意思表达出来。⑴我的自行车没有锁。① ②
⑵稿件不用全退回。① ②
3.用“补写法”设臵语境,使句子的表达清晰。①饭不热了。②张老师正在照相。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即不合事实,没有道理。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概念不清
⑴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是为解决问题。⑵出席这次报告会的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有三千多人。.⑶我是一名干部,我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你自己能代表人民吗? ⑷滇西大股土匪虽已大部被击溃,但云南全省土匪仍然猖獗。⑸在恢复与建设上,缺乏各项学科专家和各项人才。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⑹因为各方面都有需要,特在这里把标点符号用法全文发表,希望读者们和作者们共同遵守。2.判断不当
⑴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⑵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或许要碰钉子。⑶不论什么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就能成才。⑷这次报考,我是报考文科呢,还是不报考理科呢? 2.主客颠倒
说到两个人或两件事,往往有主客之分,或是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决定,或是顺着上文下来自然有分别,下面的句子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 ⑴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⑵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的学习情绪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⑶大姐告诉我,“祖母叫你。”走到祖母房里,母亲和她正默然相对地坐着。4.推理不当
⑴夜深了,校园里早已都熄灯了,只有王老师办公室窗前的灯光依然闪烁。⑵张海迪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可见,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
⑶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到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⑷我完全同意张书记的意见,只是我们在公车私用问题上是否还是慎重一些为好。⑸特大贪污犯胡某对记者说:“我由于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
⑹因为他注重体育锻炼,所以语文成绩一直不好。⑺我看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甲队干也行,乙队干也行。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5.否定与肯定
一句话里用两个否定词,就含有肯定意思,正如代数里负负得正一样。譬如“未尝不可”的意思是“可”,“无孔不入”的意思是“有孔可入”,“没有一个人不相信”等于“大家都相信”。假如连用三个否定词,那么负负得正,正负得负,就又变成了否定。这是很容易弄糊涂的。例如:⑴我想应该是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⑵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补充说明:十种常见逻辑错误
一、属种并列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出的属于同一层级的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二、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保持前后语意逻辑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如:3月5日,两艘货轮在明水河上相撞沉没,两船遇难人员被救起二女六男。
三、判断混杂
性质的判断按照量的不同可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但在同一个句子中,不能既运用全称判断,又运用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否则,就犯了判断混杂的错误。
如:凡是在学问研究上有所建树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四、条件不清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某一对象情况是另一对象情况存在的条件,其中有三种情况: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如果搞不清这些条件的性质,就极易导致逻辑语病。如: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五、强拉因果
在表因果的句子中,有时会出现“强拉因果”的语病。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前后本来不是因果关系,而表述成了因果关系;二是语句中的前因不能产生后面的结果。如: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六、轻重倒臵
事物发展的程度有轻重之分,如果在表述时不注意结构特点和使用的关联词语,就极易产生轻重倒臵的语病。
如: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七、主客颠倒
“主体”是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客体”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实践”,而不是“客体对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如果表述为后者就犯了主客颠倒的错误。
如:雷锋这个名字对现在的孩子很陌生。
八、时态混杂
动作、行为按其完成的时间,可分为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但就是某一具体动作、行为而言,只能呈现一种时态,如果呈现两种时态,就犯了时态混杂的错误。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九、否定不当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句中表否定的成分有时不是否定副词,如“否认”“忌”等;二是句子本身是反问句,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一重否定。
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了呢?
十、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六)备考方略
古诗词鉴赏方法点拨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倚虚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
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
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第6课时
一、高考原题详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8宁夏、海南卷)
①
题李世南画扇
②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③④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里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的气氛。(意思答对即可)(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①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2)词的上片是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注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1)曲牌(2)B(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词和曲都是配乐作品,所以有词牌、曲牌,还有题目。此题中的“人月圆”是曲牌名,“山中书事”是题目。
(2)此首小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来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衰,都如梦幻,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综上可知,A项中的“意境阔大”不妥。C项所提三处并不是意在赞颂,而是表明作者借此看破世情,心生厌倦。D项中的舒适生活和此首小令意旨不符,此小令描摹了酿酒饮茶的一种闲适自由状态,而非感受。
(3)作者东奔西走、宦游天涯,却始终干着些卑微的杂职,真是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此一旦寓居西湖山下,便生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纵情山水、终老林泉的无限向往。因此此小令中的“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二、高考热点体验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07北京)
①
芣 苢 ②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⑥⑦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江西)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位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潍质二)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
答:(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玉箫 关汉卿
①②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泼醅:没有滤过的酒。②“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倾向。
答: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鲁原创四)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①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到商周,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
(1)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杜、王诗中能否也将“数”改为“一”?请简要赏析。
答:(2)王禹偁的儿子看过父亲这首诗后,认为后两句与杜诗相似,建议父亲依杜诗修改,你认为是否应该修改?简要分析原因。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青质检一)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Ⅳ,16)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注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①-③题。(07上海)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①“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②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③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济南模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答:(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2006年太原高三年级模拟)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桥„„茅舍„„”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段简明赏析文字。答:(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潍质三)
①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②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答:(2)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8鲁原创一)
①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②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③浮生:取自《庄子》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1)这首词的优胜之处就是写景的时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就这个方面简要赏析。
答:(2)有人说“殷勤”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请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青质二)
初发夷陵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1)这首诗的写景有何特点?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答:(2)诗中尾联说“今朝喜处君知否”,诗人喜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鲁原创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西风吹妾妾忧夫”一句诗,写得很朴实,但意味十足。请简要赏析。
答:(2)试分析鉴赏这首诗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妙处所在。
答: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名优三)玉阶怨 吴声子夜歌
李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净扫黄金阶,飞霜皓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这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答:
第六课时参考答案
1.答案: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③妇女们在田野直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解析: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结合注释,理解上并没有难度。考生在答题时,应该掌握诗歌相关基本知识。什么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这首民歌主要铺陈妇女采集野菜时的边劳动边唱歌的景象,从手法上讲,采用了赋的形式,民歌运用了采、有、掇、捋、袺、襭等6个动词,把这一劳动景象写得忙碌而又欢快。2.(6分)(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出来的。
3.答案:(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诗歌前六句以花喻人,以繁花凋落喻少妇盛年不再,表现了对丈夫戍边在外,不能与之共度大好时光的幽怨;(2分)诗歌最后两句以雪喻落花,观花人由落梅想到了雪,却偏要说不要将辽海雪比作院中的落梅,不然会勾起愁绪。(1分)
(2)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还是一首闺情诗。(1分)这首诗的新意在于,它不再单纯以梅抒发个人感情,而含有了一定的时代内容,(2分)用细腻的笔法反映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1分)
4.答案:(1)比喻极小的名和利。表达了诗人对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厌弃。(2)对陶渊明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理解、赞赏和向往。
解析: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当然这些评说、赏析都只是初步的。尽管如此,这些鉴赏评价又都必须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
5.(1)答案:不能。郑谷将“数”改为“一”,突出了“早梅”的“早”;杜、王诗中如果将“数”改为“一”,无法突出杜诗中的桃李与王诗中的桃杏受“春风”摧折的程度。(评分标准:“不能”1分,后面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数”能否改为“一”,主要看“数”和“一”哪一个能更好地塑诗歌形象或表达诗歌主旨。两首诗中的花都是“春风”的摧折对象,数量词是用来显示花被摧折的程度的,显然用“数”比用“一”表示的程度重。
(2)答案:不应该。杜诗后两句重在表达诗人生活的困顿凄苦;王诗后两句除了表达凄苦外,还通过责问表达对“春风”的恼怒,寄寓遭贬的愤懑之情。(评分标准:“不应该”1分;后面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
解析:借用别人的诗句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看借用后能否传达出新意,如果走不出别人的立意,就是东施效颦。王诗后两句借用了杜诗,但师其辞不师其意,一句责问显示了与杜诗命意的不同。
6.答案:(1)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分)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分)
(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模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4分)7.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解析:回答本题应该利用好题干“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本词怀古咏史,首先弄清史实,明确本词写的是六朝故事。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水无情”实写落日中长江的景色,但无情的不是江水,而是历史长河,而六朝帝王之所以被历史淘汰,正是因为他们荒淫无道,作者的激愤之情通过无情一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怀古是为了讽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身上,“空有”一词道出了作者惟恐今人重蹈覆辙的担忧。8.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解析:一般的诗词常识,应该了解的。
(2)D 解析:“感情细腻,风格委婉”理解不对。
(3)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此词景中含情,将“棋声”“微雨”“小荷”“榴花”“玉盆”“清泉”等众多的景物以情统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美感。作者关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9.答案:(1)韩愈诗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即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
10.答案:(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楠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以景衬梅,从侧面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宜都市、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11.答案:(1)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感,(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2)上片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今日之悲凉与昔日之全盛对比,以往昔之欢乐与现实之悲哀对比。(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1)①词中写“林”“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景物顿时栩栩如生;(2分)②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生动有趣;(1分)③作者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末秋初的美丽图景。(1分)(2)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殷勤”一词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赏景的欢快闲适的心境。③天公殷勤地在三更下了一场雨,于是使浮生一日得以凉爽。④“殷勤”是用拟人化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天公降这场好雨使得出游更添情趣的喜悦之情。(本题答出两条即可,每答对1条2分)
13.答案:(1)此诗写景壮阔,气势雄伟。(2分)“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一句描绘了江水奔涌而出,一泻千里,一片苍茫开阔的景观;站在船头,江天一色,给人“地辟天开”之感。(2分)(2)一是初出峡谷豁然开良的喜悦之情;二是对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之情。(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4.答案:(1)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会让她感到寒冷,但诗人写完这层意思后,没有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转而写“妾忧夫”的心理活动。(2分)前后两层意思跳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十分逼真。(1分)
(2)本诗采用了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手法,用“妾”的口吻来表达,通过寄书前后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念夫到忧夫,从寄书前和泪修书到寄书后的思念——生动展现了女评价公的内心世界。(2分)这种写法便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能够轻易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便于抒发感情,增强真实感,容易使读者信服。(3分)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音韵美。这首诗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构成音韵美的原因之一是句中运用了复字。近体诗一般都会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能使诗句念起来上口、动听,展现音乐的美感。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开始,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这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了“顶针”修辞格,念起来朗朗上口,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个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这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因素,从而啬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15.答案:(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本题共3分,答出“冷清”1分,“孤寂”或“愁怨”1分,语意表达准确1分)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模式,高三化学,复习课
学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基于以上的认识, 下面以《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为例, 说明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要求, 设计学案
编写学案时, 我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 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类引导的方法,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的问题难度要低一些, 且要层层递进, 逐渐接触问题的实质;对优秀生要仅仅点拨关键之处, 设置的问题难度大一些, 使优秀生从中感到挑战, 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训练,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 实验室制Cl2反应
4HCl (浓) +Mn O2=Cl2↑+Mn Cl2+2H2O;你如何判断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 , 还原剂是 () ;氧化产物是 () 还原产物 () ;失电子的元素是 () 得电子的元素是 () ;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是 () 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是 () 被氧化的元素是 () , 被还原的元素是 () ;浓盐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此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如果有3mol盐酸被氧化, 那么此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如果反应转移了0.6mol电子, 那么参加反应的盐酸为 () mol, 生成的氯气为 () L。
(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
1) 守恒规律: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要列出电子守恒式计算) 。2) 强弱规律: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2+SO2+2H2O=H2SO4+2HI;2Fe Cl2+Cl2=2Fe Cl3;2Fe Cl3+2HI=2Fe Cl2+2HCl+I2可以判断I2、Cl2、Fe3+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 , 可以判断Fe2+、SO2、I-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 。3) 先后规律:向Fe2+、Br-共存的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 最先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 如果是I2、Fe2+共存的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最先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 要想正确的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必须知道 () 。4) 价态规律:Fe3+、Fe2+、Fe、SO2、Cl2、H2O2上述六种微粒中, 只具有氧化性的是 () , 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并注明表现的主要性质) 。
(三) 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二、课前教师要明确学习目的, 对当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课前我把本节复习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告知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1) 以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例,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五条基本规律:守恒规律、强弱规律、先后规律、价态规律、同种元素中的转化规律;3) 能够运用化合价升降法对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三、运用学案,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有效地梳理基础知识
我要求学生用20分钟的时间自主填写学案。学生自己填写学案的过程, 就是知识的再现过程, 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熟练、理解、提升的过程。在此期间, 我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内容, 不能看书, 不能讨论, 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 对学案中考查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发现的重点、难点内容、疑惑点。同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最好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 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四、学生讨论提高
学生完成学案后, 留出10分钟时间让同学自由讨论, 更正答案, 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结束, 同桌之间或前后桌同学之间自由结组, 小组内同学对学案中的问题要一一进行讨论, 确认正确的解答结果和解答方式。学生在相互交流、质疑中实现对本节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我一方面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积极询问学生中仍然存在的共性问题, 并及时汇总, 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
五、教师启发诱导
大概用10分钟的时间, 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点、重难点给予重点讲解。通过学生讨论, 我发现学生对本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个基本规律理解不是很深刻, 特别是“先后规律”理解不了。我就用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的观点进行比喻, 再结合具体例子对比,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通过学生讨论, 发现问题, 教师点拨、因势利导, 正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应用和推广。
六、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小测, 通过课堂小测一方面使学生自己对本节学习情况作出评价, 便于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总结得失;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 进一步了解, 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等等, 便于针对性的设计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需掌握的重点, 设计考查题目。例如:
1)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 下列变化中, 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SO2→SO3 B.HCl→H2 C.Fe Cl2→Fe Cl3 D.Fe2O3→Fe
3)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前到后考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B.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对应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D.对应离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4) 下列反应中, 盐酸只作氧化剂的是 ()
A.Zn+2HCl=Zn Cl2+H2↑
B.Mn O2+4HCl=Mn Cl2+Cl2+2H2O
C.Cl2+H2O=HCl+HCl O
D.Ca CO3+2HCl=Ca Cl2+H2O+CO2
5)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同一反应中, 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
B.同一反应中, 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弱
C.由X原子变成X+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化学 专题复习
引言
初中化学在主题复习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后期提分作用,前期复习中老师只是对前面知识点的组织过程。很少涉及重难点讨论和讲解,而到专题复习中开始加大解题难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思考方法,正是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利用学案导学可以将专题复习内容更具体化和层次化。
一、复习专题的有效划分
目前很多化学老师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没有认真编写,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直接使用别人的导学案。导学案中大量题目压得学生受不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需要学案以教案为依据,从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情况及自学教学特点出发,编制合理的学案。学案本身就是为了辅助教案,如果脱离教案,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把学案和课堂知识连接?因此,学案编制应该把教案当做依据,并和教案内容互相吻合。
要想实现复习专题的合理划分,需要老师进行一段时间的整合。首先根据化学知识特点,以化学课本为主,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指导方向,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水平和程度,设定专题复习方案。目的是在复习过程中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调整主编,在学案导学的作用下归纳重难点,然后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更具有系统化和条理化。
二、初中化学中的专题复习学案导学内容
(一)基础知识、构建网络
复习前老师要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当然这个知识网络的构建不是凭空建立的,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一定程度后构建知识网络。专题复习的首要问题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通过对知识的复习、整理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有很多空缺需要学生用相应基础知识填满,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记忆。老师在前期一定要为学生构建基础知识网络,具体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老师作适当补充。
(二)研究中考、明确目的
要想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到更好的成绩,首先了解中考出题方向和出题大致内容。了解中考出题具体动向之后制定相应学案,在专题复习中明确其中重点知识。给学生一个大致的复习方向,让学生知道课本中的知识点在考试中要求的深度,哪些是考试重点需要提高,哪些作为了解项目等。利用学案导学让学生做到“识记”,然后“理解”,只有理解了之后才能做到“会用”,最后才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在复习中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三)典型例题、难点突破
专题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化学重点难题的具体突破,只有将这些难题很好地突破,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才能得到相应提高。老师可以从历届中考试卷中找出典型例题,筛选突出问题的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老师要对例题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然后把这些例题拿给学生做,对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前期记录,然后根据自己收集的问题点,为学生做出解答。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和分析,为他们找出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后,就知道往哪个方向思考了。
(四)考点知识、板块训练
专题复习中老师要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检测题。这些检测题要紧扣基础知识,尽量减少难度过大过深的问题,例题形式要形式多样,包括选择和填空,当然包括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的填空和简单计算。同时要求学生训练时严格把握时间,在快速做题中老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在这个专题上实际掌握知识程度如何。这种板块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专题基础知识熟练把握。
三、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导学的有效实施
(一)出示学案、课前准备
上课前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学案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根据学案找到学习重点和难点,找到需要针对的知识点。在完成基础知识网络构建的同时加强重点问题突破。当然这些都要在课前完成,也就是前期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课堂展示、疑难点点拨
老师讲解经典例题时要做到充分展示,适时对问题难点和疑点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如“二氧化碳与碱液的反应”是中考试卷中比较复杂的题目。如2009年北京中考题,有人用一个装置进行试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用洗干净的装置试验,分别量取50ml的上述溶液放入A、B装置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均无变化。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老师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到的结果是一体积的水可以吸收一体积的二氧化碳,而容器中的溶液只有50ml,二氧化碳却有500ml。认为剩余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还有人认为由于两个容器内的颜色都没有变化,所以认为其中A是氢氧化钠,而B是氢氧化钙。以上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一定问题。分析问题时应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分析,通过试题可知道两个容器都没有颜色变化,可以说明的是通入的二氧化碳和A中的液体发生了完全反应,也就不会再到B容器当中了,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结语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推荐阅读:
高考复习指导化学05-29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备考06-10
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09-07
浅析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07-08
高考化学复习的电解方程式总结10-22
202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007-14
202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11-15
高考化学论文07-27
全国卷高考化学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