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共7篇)
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1、淮安四维工具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万美元。12×7.5(汇率)=90万元
征退税率之差=17%-5%=12%
90×12%=10.8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10.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产品销售成本税(进项税转出)10.8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90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 90万元
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万元、免抵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4万元 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江苏欢歌电缆有限公司2007年8月有关业务如下:
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万元,出口销售10万美元,内销30万元。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
借:原材料 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元
贷: 应付账款 93.6万元
10×7.55(汇率)=75.5万元
借: 应收外汇账款 75万元
贷:销售收入 75万元
根据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货物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计算“当期不予免抵或退税的税额”
10×7.55(汇率)×(17%-5%)=9.06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9.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06万元
2、收到淮安市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0万元,用红字记:
借:产品销售成本 1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万元
3、当月收到淮安市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当期免抵税额”18万元和“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1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9万元
4、收到运保佣单据5万元,冲减原以到岸价申报的出口免税销售,以红字记:
5×(17%-5%)=0.6万元
借:销售收入 5万元
贷:应收外汇账款 5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6万元
例三:出口生产企业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账务处理: 1、2007年9月,淮安笑语金属有限公司出口不予退税铜材一批50万美元。
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
50×7.55(汇率)=377.5万元
377.5÷(1+17%)×17%=54.85万元
借:应收账款 377.5万元
贷:销售收入 322.65 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54.85万元
2、由于淮安笑语金属有限公司上年已申报退税材料中,有10万美元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1%。且未能在规定时间补齐相关材料,税务部门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文件要求,对这部分出口销售进行征税:
10×7.55(汇率)=75.5万元
75.5÷(1+17%)×17%=10.97万元 借:以前检查调整 10.97万元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10.97万元
同时红字冲减已按征退税率之差转出进项部分:
75.5×(17%-11%)= 4.53万元
借:以前检查调整 4.5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53万元
笑语公司当月有留抵3万元,经批准可以冲减,余款开票入库:
10.97-4.53=6.44万元
6.44-3=3.44万元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6.44万元 :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万元
贷:银行存款 3.44万元
例
四、来料加工出口(包括进料加工免税深结转)货物账务处理
淮安同舟电子有限公司从事来料加工业务,2006年8月份从淮安市国税局进出口处取得《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当月进口保税原材料8万美元,购进国内辅料11.7万元(含税价)。当月来料加工手册项下出口5万美元,其中加工费1万美元。国内销售同类货物6万元(含税价):
材料购进:
11.7÷(1+0.17%)×0.17=1.7万元
借:原材料-辅料 1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贷:应付账款 11.7万元.国外报税材料进口不作账务处理,设台帐管理。
内销: 6÷(1+0.17%)=5.13万元
借:应收账款 6万元
贷:销售收入-内销收入 5.1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7万元
出口销售:
1×7.55(汇率)=7.55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7.55万元 贷: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7.55万元
计算来料加工进项转出:
5×7.55(汇率)÷(1+0.17%)=32.26万元
1.17×32.26÷(5.13+32.26)=1.01万元
借:销售成本-出口销售成本 1.01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1.01万元
二、外贸企业账务处理
例一:外贸企业一般贸易账务处理
淮安共济国际贸易公司收购纺织品出口,具体业务如下:
1、购进布一批,价税合计6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60÷(1+0.17%)=51.28万元
60-51.28=8.72
借:库存商品 51.28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8.72万元 贷:应付账款 60万元
2、转出征退税率之差部分。51.28×(17%-11%)=3.08万元
借:销售成本 3.0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3.08万元
3、出口离岸价8万美元,并申报退税
51.28×11%=5.64万元
8×7.55(汇率)=60.4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5.64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64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60.4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 60.4万元
例二:外贸企业作价方式进料加工账务处理
1、淮安众志国际贸易公司从印度购进香料8万美元:
8×7.55(汇率)=60.4万元
借: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60.4万元
贷:应付外汇账款 60.4万元
2、材料入库
借:材料物资 60.4万元
贷: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60.4万元
3、作价70万元(不含税)销售给淮安成城化工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到税务部门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借:应收账款 81.9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 7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11.9万元
4、结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 60.4
贷: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60.4万元
5、众志公司以80万元(不含税价)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并收到专用发票:
借:库存商品 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13.6万元
贷:应付账款 93.6万元
6、众志公司出口销售10万美元
10×7.55(汇率)=75.5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75.5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 75.5万元
7、结转应收出口退税
13.6-11.9=1.7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6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11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万元
例三:外贸委托加工方式下进料加工账务处理
1、淮安罗曼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电机一批10万美元
10×7.55(汇率)=75.5万元
借: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75.5万元
贷:应付外汇账款 75.5万元
2、材料入库
借:材料物资 75.5万元
贷:商品采购-进口材料 75.5万元
3、委托淮安罗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加工成机床
借:委托加工材料 75.5万元
贷:材料物资 75.5万元
4、加工机床收回,同时收到罗兰加工费发票15万元(不含税价)
借:委托加工材料 15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2.55万元
贷:应付账款 17.55万元
5、商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90.5万元
贷:委托加工材料 90.5万元
6、出口并持加工费发票等单证申报退税(退税率17%)
借:应收出口退税 2.55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55万元
例四:外贸企业出口不退税产品账务处理
淮安潇潇进出口公司出口钢材一批,作价40万美元。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
40×7.55(汇率)=302万元
302÷(1+17%)×17%=43.88万元
借:应收账款 302万元
贷:销售收入 258.12 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43.88万元
例五:外贸企业补征税账务处理
淮安暮雨进出口有限公司,上半年有委托加工方式进料加工出口床单20万美元的单证,因申报过期不能通过审核,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予补税:
该笔业务加工费100万元(不含税价),退税率11%。
由于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已作如下账务处理:
100×17%=17万元 100×11%=11万元
20×7.55(汇率)=151万元
借:销售成本 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6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11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151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 151万元
所以,补税时:
借:销售成本 11万元
贷:应收出口退税 11万元
应纳税金=151÷(1+0.17%)×17%=21.94万元
一、因进口货物品质问题导致多缴进口增值税
某公司2012年进口12万吨焦煤, 该公司按照合同价申报进口, 向海关缴纳进口增值税955万元。因原煤品质不符合规定, 最终结算价比进口报关价大幅降低, 按照品质与客户的结算价计算, 实际应缴纳海关进口增值税427万元。结果该公司多支付海关进口环节增值税528万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进口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350号文件明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538号, 以下简称《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八条规定, 纳税人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 纳税人进口货物取得的合法海关完税凭证, 是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唯一依据, 其价格差额部分以及从境外供应商取得的退还或返还的资金, 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本文发布前纳税人已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可重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虽然按照国税函[2007]350号文件精神, 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 但是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减少, 企业背负了流动资金被沉淀以及资金成本的双重压力。
二、境外运输发票抵扣问题分析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第四项明确:纳税人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 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按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九条同时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根据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远洋运输发票和境外运输发票不能抵扣。远洋运输发票属于国际货物运输发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文第7条第三款规定: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 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文件不仅强调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不得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 而且规定国际货物运输发票也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实际就明确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的境外运输费用是不能抵扣进项税的。
但是,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按照国际贸易准则的约定, 双方在合同上约定, 供应商在自己的边境口岸交货, 我方需要从对方口岸将货物运回目的地, 一般情况下, 两国的关境都存在一段路程, 我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运费。运输公司为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具有国际运输资质的企业, 给我方开具的发票是国内运输发票, 按照财税[2005]165号文, 该运输发票不属于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 可以抵扣进项, 并且可以经税务部门认证通过。例如, 某公司从国外进口铁矿石, 双方合同约定, 在对方国家边境口岸交货, 该公司从对方口岸将货物运回目的地。按照海关的规定, 该公司报关时, 进口报关价格以货物的边境口岸交货价加口岸段运费以及保险费为依据申报进口, 海关按照报关价征收海关进口增值税, 这样, 企业在抵扣运费的增值税时, 就可以选择抵扣运费的增值税或者抵扣进口增值税。
以该公司进口21万吨铁矿石、口岸段运费按65元/吨计算, 选择抵扣运费按7%的扣税率计算的进项增值税为95.55万元。以选择抵扣运费的进口增值税方式计算的进项增值税为232.05万元。企业可以合理合法的增加进项税136.50万元, 减少了企业的税负。笔者建议进口企业应选择抵扣进口增值税的方式进行税务核算。
三、铁路进口环节换轮费产生的进项税抵扣分析
一般纳税人购进或销售货物 (东北以外地区固定资产除外) 通过铁路运输, 并取得铁路部门开具的运输发票, 如果铁路部门开具的铁路运输发票托运人或收货人名称与其不一致, 但铁路运输发票托运人栏或备注栏注有该纳税人名称的 (手写无效) , 该运输发票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允许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中国企业在与前苏联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 经常遇到换轮问题。前苏联为防止国家遭到他国入侵, 将铁路修建的与国际通行的标准宽度不一致, 结果导致铁路运输在通过前苏联的国家时, 需要更换火车轮才能通过, 因此企业会经常性遇到换轮的税收问题。从中国阿拉山口口岸进口的货物, 粉末状货物绝大部分是以换轮方式进口的。火车在哈方的边境口岸多斯托克更换标准火车轮, 使火车能在中方铁路运行, 直达国内目的地。中国海关在进口环节对换轮费要征收进口增值税, 铁路换轮费随其他运杂费包含在铁路运输货票中, 进口企业可以抵扣相应的运费增值税。
进口企业与国内客户的结算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进口企业承担国内段运费, 销售给国内客户的价格包含运杂费等费用;第二种国内客户承担国内段运杂费, 进口企业销售给国内客户的价格不包含运费等费用。这两种方式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进口企业与国内客户按照第一种方式, 进口企业与进项税匹配的换轮费成本包含在货物的销售成本里, 不存在涉税风险。但是如果进口企业与国内客户按照第二种方式结算, 换轮产生的换轮费由国内客户承担, 而与之对应的进口增值税则留在进口企业, 进口企业没有相应的销项, 最终导致增值税进项与销项倒挂, 存在多抵扣进项税的涉税问题。笔者建议进口企业应按照第一种方式进行税务核算。
四、进口增值税抵扣与申请退税的利弊分析
第一个问题中提到进口企业在进口环节存在因货物质量不达标而导致多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问题。本节将详细分析进口增值税抵扣和申请退税损的利弊。例如, 某公司进口矿石21万吨, 矿石因品位不符合要求, 减价33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07.9万元 (按1:6.3计算) , 需要退税35.3万元。依据上述预算如下:
如果不退税, 则向海关多交进口增值税35.3万元, 向税务局少缴35.3万元增值税;如果退税, 则向海关少交进口增值税35.3万元, 向税务局多缴35.3万元增值税, 此外还需缴纳增值税的附加税 (城建税1%、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 2.1万元, 给当地税务局多增加税收37.4万元。
但是, 如果退税, 按照《海关法》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进口环节增值税予以抵扣的, 该项增值税不予退还。因此税务局要出具没有抵扣的证明, 申报缴纳的进口增值税, 企业不能在国税局申报抵扣, 否则企业无法申请退税。由于企业不能在国税局申报抵扣进项, 在实现销售后, 则需要先缴纳销项增值税, 势必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 而缴纳的进口增值税需要在以后的货物销售时进行抵减, 以目前进口矿石利润微薄的状况下, 想要消化向国税局多缴纳的增值税,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进口20万吨铁矿石, 单价80美元, 汇率6.3测算, 需要向海关缴纳进口增值税1713.6万元, 如果销售该铁矿石盈利20元/吨计算, 企业则要在今后8个月内进口85.68万吨的铁矿石才能抵扣完进口20万吨的进项。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 按年贷款利率6%, 则要承担68.54万元的资金成本。
两下比较, 笔者认为虽然企业多缴了35.3万元进口增值税, 但是与68.54万元的利息相比, 前者相对企业来说比较合算;而且向海关多缴的35.3万元进口增值税, 税法是允许作为进项进行抵扣的。假设企业每次进口的矿石都存在品位减价的情况下, 每次都无法在退税前申报抵扣。企业将背负沉重的资金压力以及资金成本的压力。但是不要求海关退税, 就会减少企业对当地缴纳的财政税收, 企业对税务局少缴纳增值税以及纳增值税的附加税。
摘 要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企业面临产品成本增加以及竞争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对短期内自身的良性发展产生不良作用。本文首先对外贸企业在当前出口退税政策下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作了簡析,然后详细阐述了外贸企业在加强出口退税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外贸企业 出口退税 风险 防范
出口退税政策自1985年在我国实施以来,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从最初的完全无增值税税率到近些年出口退税的有针对性实施,显示出出口退税政策在调整外贸顺逆差,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近些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给部分外贸企业增加了一定的经营风险。面对当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各外贸企业应积极面对,并尽快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以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下赢得自身的生存环境。
一、外贸企业在当前出口退税政策下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经营成本增加
出口退税调整后,征退税之差会增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增加,一旦内部经营方式调整不及时,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不良局面,并进而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尤其对部分尤技术含量较低的自营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后,容易导致在国际市场中出现难以维系发展的不良情况,部分产品因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的生存优势将丧失,对企业短期内的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冲击力。
(二)竞争压力增大
企业成本增加后,势必面临相对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产品,因价格上无法保持既有的优势,而容易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处于尴尬的发展境地,不能保证良好的竞争能力,尤其部分小企业,甚至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出现大量亏损而致面临破产的境地。
二、外贸企业在加强出口退税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2007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外贸企业应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调整情况,并了解调整后的内容,对出口退税的各种新的政策比较熟悉,加强对政策的分析力度,并认识到政策制定后对自身发展的各种影响,以利于后续外贸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及自身发展方向和方式的调整;对自身影响较大的政策,应作重点分析研究,以利于为今后的自身长远性的良性发展。
(二)优化产业机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对企业实现良性和长远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企业应充分认清出口退税政策的双刃剑作用,并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积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高耗能特点的生产方式,逐步在生产中增加商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实力,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发展成本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方式,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整体素质等,促使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同时,加强对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促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如,可采用电子商务形式,通过在网上看样、洽谈并签约等方式,减少产品整个产销链中的费用,最终利于产品成本费的降低,并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再如,可加强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尝试将外国进口原料转换为国内质量达标原料的方式,促使产品成本的降低。
(四)充分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部分外贸企业因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明显,短期内较难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良好的竞争优势,该部分企业应尽快适应新的出口制度和环境,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可在短期内将发展眼光转回国内,充分挖掘既往发展中的优势,并利用优秀的发展经验,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回转资金,防止企业因短期内出现大量亏损而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同时,从长远出发,通过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再次拓展国际市场,在借助国内市场保证良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应在日常加强对国际市场动态的关注,并敏锐捕捉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一旦产品具备较高的实力,能适时将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综合效应,实现企业的更快发展。
(五)加强产品创新,创建品牌效应
应在保证产品技术含量的技术上,不断加强对同类产品的研究,并进而发掘产品发展的创新点,通过创新产品技术的方式,保证产品发展中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同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建产品的独特风格,通过赋予产品合理的文化内涵等方式,挖掘产品的独特性价值,逐步创建品牌化的形象,促使产品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保持比较持久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外贸企业因产品成本的增加,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尤其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因此失去较大的海外市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针对此种情况,各外贸企业应从自身的长远发展出发,认识到出口退税政策的双刃剑作用,并通过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优化产业机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发展成本;充分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及加强产品创新,创建品牌效应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降低出口退税政策对自身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松颖,贾志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中国商贸.2012(01).
[2]程文吉.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商场现代化.2008(31).
a、购进用于出口的货物时,根据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做: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
b、根据出口退税申报表计算出的应退税款做(计提应收出口退税): 借: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同时计算出本月不予抵扣和退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出口退税申报表计算出的应退税款。并将该差额计入本期的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c、根据银行退回的出口退税收款回单做: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成本核算:
a、单票对应的外贸企业出口货物成本=购进货物增值税发票上的不含税金额+不予免征和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出口货物而发生的路运费、港杂费、保险费等直接费用+分摊的与出口货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期间费用。b、会计分录:
发生的与出口货物有直接关系的费用时:
借:库存商品(包括路运费、港杂费、出口保险费等等)贷:应付账款等 结转购进货物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结转不予抵扣和退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时(与前面相同):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根据出口成本计算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根据期间费用分摊计算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贷:销售费用 贷:财务费用
外贸企业会计处理实务篇
一、出口商品采购的核算
出口商品采购是外贸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外贸企业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外贸企业出口商品采购的核算必须能够集中、全面地反映其出口商品采购情况。
1、入帐时间出口商品采购的入帐时间应以取得出口商品所有权或实际控制权为准,即取得商品入库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有关结算凭证。
2、帐户设置
⑴、“库存出口商品”帐户,该帐户系资产类帐户,核算企业全部自有库存出口商品。同时采取进价核算,按出口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记帐。借方反映已验收入库的商品进价;贷方反映企业销售商品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
⑵、“经营费用”帐户。该帐户系损益类帐户,核算企业在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应由企业负担的进货运杂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仓储保管费、检验费、广告费、业务人员工资福利等。
⑶、“应交税金”帐户。该科目系负债类帐户,核算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该帐户在企业出口商品采购阶段通过应交增值税子目反映企业购进商品或接受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情况。
⑷、“银行存款”或“应付帐款”帐户。在此阶段主要反映已付或应付供货企业的货款。例
1、某外贸企业购进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合同单价为每双13元,共计46800元,另支付运费200元。单据齐全后,财务部核算员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出口商品——运动鞋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经营费用——运杂费200 贷:银行存款47000 如果因商品质量瑕疵等原因无法出运,外贸企业与工厂协商后退货的,由外贸企业到当地主管国税局开具《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销货企业凭此证明单开具红字发票。购货企业凭对方开具的红字发票入帐。
例
2、某外贸企业购进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合同单价为每双13元,共计46800元,货款已支付。后来发现,该批运动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经与销货企业协商做退货处理,销货企业按规定开具了红字发票。财务部核算员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46800 库存出口商品——运动鞋-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二、出口商品销售的核算
外贸企业的出口销售方式较多,主要有自营出口销售、代理出口销售、加工补偿销售以及代销国外商品。本章主要讲述自营出口销售和代理出口销售会计核算。进料加工和加工补偿贸易将在第八章讲述。
1、自营出口销售的核算
一般贸易的出口商品包括直接出口、转口出口、托售出口、进料加工复出口以及样展品的出口,均在“自营出口销售”科目下按商品分户核算。
1)、入帐时间。自营出口销售收入的核算,不论是海、陆、空、邮出口,均以出口企业取得正本提单并以全部单据向银行议付之日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并以此确认入帐时间。2)、科目设置。
⑴、“库存出口商品”帐户。见第二章。
⑵、“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帐户。该帐户系损益类帐户。其贷方反映自营出口销售收入;支付的外币运费、保险费、佣金等以及退货或对外理赔时冲减的收入。后两类情况用红字记帐。
⑶、“自营出口销售成本”帐户,该帐户系损益类帐户。借方反映结转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退税差额以及用红字冲减退货成本
⑷、“应收外汇帐款”帐户,该科目系资产类帐户。借方反映应收外汇货款,贷方反映已经收回的外汇货款,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收回货款。
⑸、“预收外汇帐款”帐户,该科目系负债类帐户。借方反映出口实现时转销的预收货款,贷方反映预收客户的定金或货款,期末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预收货款。
“应收外汇帐款”和“预收外汇帐款”帐户,采用复币式帐页,即一般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同时又要核算外币(主要以美元为主)金额。此两帐户由外币折算成人民币时应选择入帐(议付)当天或本期1日的汇率中间价做为记帐汇率。
3)、入帐金额。对外贸易销售收入的入帐金额一律以FOB价为基础,以FOB价以外的价格条款成交的出口商品,其发生的国外运费、保险费及佣金等费用支出,均应作冲减销售收入处理。
例
3、某外贸企业购进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合同单价为每双13元,共计46800元。该货物出运后,单证部已经持相关单据向银行议付,并将商业发票、提单副本交财务部。发票金额为CIF$6000,预计海运费$300,当日汇率为8.00元。作如下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6000¥48000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6000¥48000 预提海运费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300-¥2400 预提费用$300¥2400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在期末按海运费、保险费以及佣金等汇总数预提。支付时直接冲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由于专业外贸公司一般是先有国外定单,然后再收购,所以外贸企业销售库存出口商品一般采取个别计价法。在发出商品时,根据发出商品的实际数量、金额结转库存出口商品成本,同时将增值税征退差额转入自营出口销售成本。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自营出口销售成本40000 自营出口销售成本1600 贷:库存出口商品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00 同时,计提应收出口退税 借:应收出口退税52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200
2、代理出口销售的核算
代理出口销售业务是指外贸企业代理国内委托方办理对外洽谈、签约、托运、交单及结汇的全过程,或只代办对外销售及交单结汇的出口业务。如只代委托方办理对外成交,而不负责发运及交单结汇,或只办理发运、加工、整理、改装等部分业务,均不属于代理出口业务。代理出口销售业务的盈亏应由委托方负担,即受托方不垫付商品资金,不负担基本费用,不承担出口销售盈亏,可按代理协议收取代理手续费。
⑴、帐户设置。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结算代理出口业务的款项时,通过“应收帐款”或“应付帐款”帐户。同时设置“代理出口销售收入”、“代理出口销售成本”、“应收外汇帐款”等帐户。
⑵入帐时间。根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委托人在向受托方交付委托代销商品时就应该纳入受托方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之下,但是鉴于对外交易这种特殊的贸易方式特别是门到门等贸易方式的出现,受托方无法对受托代理出口商品进行有效监控,所以在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在代理出口销售结汇,并与委托方办理结算后在入帐。
例
4、某外贸企业受国内某企业委托,代理出口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价值46800元。代理手续费为3%。该货物出运后,单证部已经持相关单据向银行议付,并将商业发票、提单副本交财务部。发票金额为CIF$6000,预计海运费$300,当日汇率为8.00元。作如下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6000¥48000 贷:代理出口销售收入$6000¥48000 结转成本 借:代理出口销售成本46560 贷:应付帐款46560 代垫海运费时,做如下分录: 借:应付帐款2400 贷:银行存款2400 支付委托方代理款项 借:应付帐款44160 贷:银行存款44160 计提营业税(税费交纳的会计分录略)借:代理出口销售成本79.2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72 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5.04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2.16 由于代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归委托方,一般由受托企业负责去所在地税务局开立代理出口退税证明,由委托方持证明和相关单据向当地退税主管机关办理,所以,在对代理出口销售进行核算时,一般不涉及出口退税的核算。
三、出口商品结汇的核算
结汇是外贸企业安全回笼货款的标志,是一票业务贸易阶段的终结。在结汇时,出口企业可以按照银行当天的外汇牌价(买入价)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也可以根据自己付汇的需要留取部分外汇。在对结汇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注意汇率的变化。结汇时的银行外汇买入价低于做帐时的汇率,记入汇兑损益科目的借方,反之做入贷方。
例
5、某外贸企业购进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合同单价为每双13元,共计46800元。该货物出运后,单证部已经持相关单据向银行议付,并将商业发票、提单副本交财务部。发票金额为CIF$6000,预计海运费$300,当日汇率为8.00元。2006年4月14日,银行通知该货款到帐,并出具了结汇水单。水单显示:当天银行买入价7.90元,并扣除了银行电报费、托收费100元,国外银行扣费用USD20。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47142 财务费用——银行手续费100 汇兑损益598 贷:应收外汇帐款$6000¥48000 自营出口销售收入-$20-¥160 如果2006年4月16日结汇时银行买入价为8.1元,其他条件同例5。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48338 财务费用——银行手续费100 贷:汇兑损益598 应收外汇帐款$6000¥48000 自营出口销售收入-$20-¥160 如果企业需要自留外汇,不经过结售汇环节,其他条件如例5,则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47142 财务费用——银行手续费100 汇兑损益598 贷:应收外汇帐款$6000¥48000 自营出口销售收入-$20-¥160 从上例可以看到,我们为了简便,将结汇收入记入银行存款——美元户时选择的汇率是结汇当天的银行买入价。但是严格地讲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规定选择当天或当月1日的市场价,一般理解为中间价,税法也有类似的规定。
以上对外贸企业的购、销、结汇三个环节的会计核算,我们俗称为“三大帐”,做了简要地介绍。下面再介绍一下其他有关业务环节的会计核算。
四、出口转内销的核算
作为专业外贸企业来讲,对外贸易是其主营业务,一般较少涉及内贸。但是原用于外销的商品因为质量瑕疵或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客户取消定单,最终无法出运而又无法退货给工厂的情况下,为加速资产流动,避免更大的损失,一般转为内销处理。相对于外销而言,对其销售和结算的会计处理都不尽相同。
例
6、某外贸企业购进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合同单价为每双13元,共计46800元。后因质量问题,国外客户取消定单,遂转作内销处理,作价49140元,并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已回笼。做如下分录:
首先将该批运动鞋由“库存出口商品”帐户转到“库存内销商品”帐户核算。借:库存内销商品——运动鞋40000 贷:库存出口商品——运动鞋40000 然后做销售并结转成本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步49140 贷:其他销售——内销4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140 借:其他销售——内销42000 贷:库存内销商品——运动鞋42000 计提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借:其他销售——内销34.00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23.80 其他应交款10.2 月底,交纳应交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借:应交税金——城建税23.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340.00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10.2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帐户374.00 一般来讲,出口转内销商品都是亏本处理的,增值税进项金额大于销项金额,勿需交纳增值税。
五、出口退税的核算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鼓励货物出口,提升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退税主管机关对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后,提交的申报退税凭证核准后退还国内段已交或应交的增值税或消费税。相对于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来言,专业外贸公司的退税的计算、申报、核算都比较简单。
1、正常情况下的核算
例
7、某外贸企业购进运动鞋100箱,每箱36双,合同单价为每双13元,共计46800元。该批货物已经报关出口并结汇,公司财务上也已做销售帐。运动鞋的退税率为13%,公司将退税所需资料报送退税主管机关,经审核后准予退税,公司已收到退税款。在销售时,做如下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52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200 无法退税的差额做入销售成本 借:自营出口销售成本1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00 收到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5200 贷:应收出口退税5200 如果出口消费税应税货物的退税,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出口退税 贷:自营出口销售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
2、发生退货的核算
退货时作冲回处理。如果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将损益类科目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3、出口征收增值税的核算
根据财税[2004]116号文件规定,对财税[2003]222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的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应计提销项税额。
例
8、某外贸企业购进纸张100箱,合同价共计468000元。该货物已经出运,单证部持相关单据向银行议付,并将商业发票、提单副本交财务部。发票金额为FOB$60000,预计海运费$3000,当日汇率为8.00元。销项税额=(60000×8)÷(1+17%)×17%=69743.59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外汇帐款$60000¥480000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410256.4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9743.59 结转成本
借:自营出口销售成本400000 贷:库存出口商品400000 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忽略)应交纳增值税=69743.59-68000=1743.59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743.59 贷:银行存款1743.59 因为结汇等环节的会计处理与正常的自营出口销售一致,在以上章节已经介绍,这儿不再重复讲述。
六、外币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的货物出运后,经常需要支付外币费用。会计核算时对此的处理是,只要是外币费用,一般冲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或代理出口销售收入。
1、运费
同例3。商品出运后,货代公司开具海运费发票,支付运动鞋运费$300。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提费用$300¥2400 贷:银行存款2400 如果销售时未单独对海运费预提或汇总预提,可以将该海运费直接冲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2、保险费
同例3,该货物出运时投保了出口信用险,保险费为$50。会计分录为: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50¥-400 银行存款400
3、佣金
国外客户佣金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在出口发票内注明扣除××佣金,即明佣;一种是在合同中规定佣金率及付佣方式,结汇后另行支付,即暗佣。明佣的会计处理是在销售时直接扣除应收外汇帐款和销售收入。暗佣的会计处理方式是:经外管局核准支付后直接冲减销售收入。
同例3,还批货物需要支付国外客户暗佣金$100。公司已经外管局同意并支付。会计分录为: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100¥-800 银行存款800
七、其他有关业务的核算
1、进料加工业务的核算
进料加工是指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进口原辅材料,通过自行加工或以委托、作价形式加工成品后再行复出口的业务。因此,进料加工实际上应通过进口、加工及出口的过程。举例说明如下:
例
9、某外贸企业为出口一批一次硫化鞋,需要进口天然橡胶10吨。进口合同约定价值20000美元(银行当天美元卖出价为8元)企业凭全部进口单证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采购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交付进口税金
为加工复出口,进口的原辅料件,根据出事对应出口合同的具体情况,海关实行减免进口关税及进口增值税制度。即进出口合同需用数量基本一致时,可以免征或少征;无法提供对应合同时,则执行减免85%的征税制度。如果需要交纳进口税金则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然后将关税计入进口成本。借:材料采购 贷:应交税金——应交进口关税
进口材料入库时。借:材料物资200,000 贷:材料采购200,000 作价加工形式——外贸企业对进口料件采用作价方式进行加工,应根据所订加工合同,凭物流或御侮部门开具的出库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加工单位开具的收据,假设例9中,该批橡胶作价351000元。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51,000 贷:其他销售——作价加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借:其他销售——作价加工200,000 贷:材料物资200,000 收回加工成品应凭物流或业务部门开具的入库单及加工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如下分录:(假设工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468000元)借:库存出口商品4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贷:银行存款468,000 委托加工形式——企业进口料件以委托形式进行加工,根据委托加工协议,凭物流或业务部门开具的出库及加工凭证,以及加工单位开具的实物收据,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商品200,000 贷:材料物资200,000 支付交工单位加工费时,应凭物流或业务部门开具的入库单,以及加工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如下会计分录:(假设加工费117,000元)借:委托加工商品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借:库存出口商品300,000 贷:委托加工商品300,000 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21条规定:进料加工应先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报经退税主管机关同意签章后,并据此报征税机关,对进料加工作价部分销项税额不计征入库,出口企业办理退税时,由退税主管机关在退税额中抵扣。
2、加工补偿出口销售的核算
加工补偿贸易出口方式是不同于自营出口销售和代理出口销售的一种新的对外贸易方式。加工补偿出口业务包括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两个内容。加工装配业务也称来料加工,是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必要时提供某些设备,由我方工厂按对方要求加工或装配成品交对方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中、小型补偿贸易简称补偿贸易,是指国家重点的大型补偿贸易项目以外的一般轻纺产品、机电产品、地方中小型产品和某些农副产品,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我方生产后以直接生产的产品偿还。加工补偿贸易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实现利用外资,节约外汇资金的目的采取的一种贸易方式,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最早利用并发展了加工贸易补偿出口销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生产技术的提高,加工补偿贸易出口销售已经很少。这里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涉及的会计分录: 1)、补偿贸易 引进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贷:长期应付款
以生产的产品抵偿设备款,同时结转成本 借:应收外汇帐款 贷:其他销售——补偿贸易 借:其他销售——补偿贸易 贷:库存商品
借: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 贷:应收外汇帐款 2)、来料加工
如果外贸企业收到外商不计价原辅材料时,应凭业务或物流部门开具的加盖“来料加工”戳记的入库单,连同外商交来的进口单证,通过表外科目核算。
如果外贸企业收到外商原辅材料需要作价时,应根据有关入库凭证及规定价格做如下会计分录:
例
10、某外贸企业收到外商提供的加工服装面料36,000米,该面料作价USD4,入库当天银行外汇中间价折合1美元8元人民币。借:材料物资——××客户——服装面料1,152,000 贷:应付外汇帐款——美元——××客户$144,0001,152,000 对外商提供的原辅材料在拨交加工厂生产时,应凭业务或物流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出库单,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来料加工厂1,152,000 贷:材料物资——××客户——服装面料1,152,000 在加工厂交成品时,应按合约价格及耗用原料,以及规定的加工工缴费(假设为30,000元,如果是以外币计价的工缴费应按入库当天的银行中间价核算),根据业务或物流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入库单,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出口商品——××客户——加工成品名称1,182,000 贷:应收帐款——来料加工厂1,152,000 应付帐款——来料加工厂30,000 收到业务或物流部门交来的成品已出运的有关出口单证及向银行交单的联系但时,应根据出口发票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加工补偿贸易——××客户30,000 应付外汇帐款——美元——××客户1,152,000 贷:其他销售——加工补偿——加工成品名称1,182,000 结转成本
借:其他销售——加工补偿——加工成品名称1,182,000 贷:库存出口商品——××客户——加工成品名称1,182,000 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操作流程
一、出口退税资格的认定
外贸企业应在商务厅办理从事进出口业务备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填写《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一式三份),并携带以下资料到市国税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办理认定登记(原件和复印件,审核后原件退回)
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或者代理出口协议 2.自理报关单位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3.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批准证书
二、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软件的下载、安装、启动、维护
(一)软件下载:
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http//:/ 安徽国税网:http//:/
合肥国税网:http//:/hfgsww/
(二)安装、启动(演示)
1、系统安装
执行安装文件,按提示操作即可,应安装在C盘。在系统安装完成后,请重新启动计算机时。
2、启动
点击桌面图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9.0版”或执行“开始”----“程序”----“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V9.0版”,系统开始运行。在申报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读入最新退税率库文件(如系统或退税率库升级,要及时更新)
3、运行退税申报系统
系统显示登陆界面后,输入系统默认的管理员用户名:小写“sa”,密码为空,在“当前所属期”中输入本次申报期后,点击“确认”,即可进入系统主菜单。
特别注意:“当前所属期”自动生成数据采集时的“申报年月”,为了操作方便并保证准确录入“申报年月”,建议在每次数据采集前,按本次申报资料中报关单日期最迟的日期,先确定“当前所属期”。
如:本次申报有1份报关单,出口日期为2008年10月5日,则可将“当前所属期”录为200810;如:本次申报有20份报关单中,最大日期为2008年12月19日,则可将“当前所属期”录为200812。(注:如跨应分开申报)
(三)、系统维护
注意:只在首次使用时需要做且必须做以下工作外,不再做其他操作,否则可能引起运行出错。建议:进入系统后或具体操作前,详细阅读帮助文件。
1、系统初始化。注意:中间无需做初始化。若确需初始化,应先将系统数据备份。
2、修改系统配臵
(1)、部门代码,执行“系统维护代码维护海关商品码部门代码”,选择“修改”或“增加”进行部门代码维护。
建议业务量较大的公司分设部门代码,其他公司不设。注意:申报系统的部门代码必须与退税登记中的部门代码一致,如有增加,必须报告退税机关负责退税资格登记的受理人员。
(2)、系统配臵设臵与修改
执行“系统维护系统配臵系统配臵设臵与修改”进入编辑画面,点击“修改”对系统配臵字段作如下操作(以下未列字段可不操作):
企业代码:即本企业的10位海关注册登记编码,如3401910001;
纳税人识别号:即本企业的纳税识别号15位号码; 企业名称:本企业的工商登记全称;
计税计算方法:输入数字“2”,单票对应法; 开户银行名称:如“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 银行帐号:与上述开户行对应的退税专用帐号; 换汇成本检查:选“T”;
进货足额检查:选“2”,同时检查增值税、消费税; 是否预申报:选“T”。此处选择对数据加工处理有影响。
是否分部门核算:不分部门核算,选“F”;分部门核算,选“T”;如果企业要分部门核算,则选“T”,并且要进入“系统维护”之“代码维护”中的“部门代码”,点击“增加”或“修改”,进行部门代码维护;并且要与退税登记表的部门代码一致。
是否分部门申报:选“F”,不分部门申报;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是用系统配臵中“分部门核算”属性来解决分部门审核,用“分部申报”属性解决分部门申报。建议规模及业务量小的企业不使用“分部门核算”和“分部门申报”。
是否财务挂钩:选“F”;
退税机关代码:输入退税机关所在地行政编码,如合肥市国税局“3401”;
退税机关名称:输入退税机关名称,如合肥市局“合肥市国税局”。
以上输入完毕后,确认正确的,点击“保存”并在提示信息中点击“是”,完成系统配臵设臵,按提示进行系统重入。发现错误的,继续修改。
(3)、系统参数设臵与修改 多用户操作问题:网络数据路径的使用。
换汇成本上下限:上限8.0,下限5.0。超过系统设臵的上下限,会出现错误提示,但不影响退税申报。企业应对有异常的数据进行检查,确认后再申报。
(4)、系统口令设臵与修改
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建议作如下操作:
在“系统维护”之系统配臵----“系统口令设臵与修改”点击“增加”或“修改”,作如下操作:
用户名:输入数字或字母均可; 操作人姓名:录入操作人汉字名称;
操作人级别:输入 “0”,其他字段不必录入(日常操作时建议设臵为1或2,避免出错);点击“保存”后按提示退出。
口令:点击“修改口令”输入数字或字母均可,如“1234”,按系统提示退出。
请操作者每次使用自己的口令进入系统。
用户口令及操作权限。忘记口令的处理。Pass.dbf,pass.cdx。
(5)、如遇国家出口政策改变,涉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应及时下载最新退税率库文件,通过“系统维护”读入(详见安装说明)。
三、出口退税申报前准备事项
(一)、外贸企业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自开票之日起30日内办理认证手续;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截止之日收齐单证并办结退(免)税申报手续。
(二)、外贸企业应及时登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核查并准确地确认和提交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电子数据。
(三)、外贸企业必须将每一份出口货物报关单与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品名、数量、计量单位保持一致。
四、出口退税申报
(一)申报明细数据录入(申报中最主要的工作,不仅量大而且易出错,务必详细阅读)
执行“基础数据采集-----出口/进货数据明细录入”,进入操作窗口,点击“增加”进入编辑窗口进行数据录入,具体要求如下:
关联号:必录内容,一个内不能重复,一次申报可以有多个关联号。
建议:
1、企业按“2位年+2位月+2位号批次+4位顺序号”有规则编排关联号。必须保证每一个关联号下的进货和出口数量相等,并且换汇成本正常。
2、对多条进货(出口)对应一条出口(进货)或多条进货对应多条出口的,只使用一个关联号,即原则上一张报关单对应一个关联号; 部门代码:只有分部门核算单位录入。在“部门代码”维护完成后,点击下▼选择。注意:进货和出口的部门码必须一一对应,同一部门码项下同一商品的进货和出口数量必须相等;
部门名称:系统自动生成;
申报年月:本次申报的退税所属期,如“200811”,以本次申报报关单中日期最迟的月份为申报月份,如:本次申报有3份报关单,出口日期分别为“20080915”、“20081003”、“20081119”,那么本次的申报年月为“200811”。此栏按系统进入时显示的“当前所属期”自动生成,亦可以更改,为了操作方便并保证准确录入“申报年月”,建议在每次进入系统前,应先对“当前所属期”进行更改,以并与“申报年月”保持一致。
申报批次:即本月第几次申报。如第一次输入“01”,以此类推,当月不能重复。
序号:四位数字码,特别注意,序号在一个关联号内不能重复。如果一个月内有多次申报,可以按顺序连续编排。在数据录入时,可以都输入“1”,在所有数据录入结束后,进行数据分解,然后进行“序号重排”,建议按批次加顺序号进行物理排序。
出口进货标志:录“0”,表示既有进货又有出口;“1”表示只有进货;“2”表示只有出口;
税种:增值税选“v”;消费税选“c”; 出口发票号:即企业出口商品的外运编号; 报关单号:12位码,由报关单右上角“海关编号”后9位码+0+商品项号组成。注意:
1、当报关单上只有一条记录时,录入“9位码+0+商品项号01”;
2、当报关单上有多条记录时,有几条记录要逐条录入几次,在9位码后面第一条加“001”,第二条加“002”,以此类推;
3、假如关单上有4条记录,第三条不申报退税,录入时则不录入“003”项,第4条记录仍应录“004”,其他不变。
出口日期:输入报关单中的出口日期。
美元离岸价:录入实际离岸价(FOB),计算换汇成本的依据。(若是其他币种的需换算成美元,可通过“安徽国税网→出口退税”查询)
核销单号:9位码,见核销单右上角或报关单内的批准文号,如“069956703”,数字间不得留空格。委托代理出口的,此栏也应录入,否则审核出错。
代理证明号:若是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输入外贸企业提供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右上角10位码+2位项号(即2位年份+4位地区码+4位顺序码+2位项号);项号录入规则同报关单项号;若自营出口的,此项为空,不得录入任何内容;
远期收汇证明:属远期收汇的,录入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的远期收汇证明号;非远期收汇的,此项为空,不得录入任何内容;
出口备注:可录可不录。商品代码:见关单中间左边“商品编号”,区分以下情况录入:①商品编码仅为8位的,录入8位商品编码后补加“00”补成10位码;②同一商品名称相同,对应不同的征税税率,如征13在10位商品编码后加1,征17则加2。
10位商品码(征税率不同),如:07129050901按13%征税的其他大蒜,征13%退5%;071290450902按17%征税的其他大蒜,征17%退13%。
消费税货物如:22座以下汽油型大马力其他小客车消费税从价定率征5%,代码为8703249011,既征增值税又征消费税加1,录入为87032490111;只征增值税加2,录入为87032490112。
商品名称:系统自动生成,不须录入; 单位:系统自动生成,不须录入;
出口数量:与系统内商品代码对应计量单位的报关单上相应数量,录入的数量只能等于或小于报关单数量,如报关单数量为1000件,实际申报退税950件,则录入950件。
进货凭证号:10位发票代码+8位号码;
退消费税的,进货凭证号录消费税专用税票号码,该号码录入,系统自动补录到专用税票号码栏。规则是去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字号的2、3位后的11位+2位项号。如:缴款书号码为(020021)3194630,则录入为0021319463001。分批批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割证明的必须录入,若增值税发票数据1000,本次出口400,结余600,则本次录入分批批次“1”;下次用分割单申报时录入分批批次“2”。
供货方纳税号:按进货凭证的对应内容录入;
进货数量:与系统内商品代码对应计量单位的相应数量,录入的数量只能等于或小于关单数量并且与“出口数量”一致;进货凭证的计量单位与系统内商品代码对应计量单位不一致的,要按与系统内商品代码对应计量单位进行转换后,录入对应的数量;委托加工后出口的货物,录入原材料的专用税票时按加工收回的出口数量录入“进货数量”,加工费或辅料、包装物等的“进货数量”为空。如果委托加工后出口的货物,其原材料是进料加工的进口料件,则录入加工费的专用税票时按加工收回的出口数量录入“进货数量”,辅料、包装物等的“进货数量”为空。(特别说明:要在备注栏加“WT”)。
计税金额:即专用发票上的“计税金额”;
法定征税税率:录入该产品的征税率,增值税为17或13;消费税从价定率的按小数点方式录入,如10%,录入0.1;从量定额的录入单位税额。
税额:自动生成。如果生成的税额比发票上的税额大,要进行修改,小的可以不作修改,按回车进入下个字段;
退税率:系统根据商品码自动生成; 可退税额:自动生成; 申报标志:为空,则该记录处于未申报状态;为“R”,则该记录已确认需要申报。
上述标志不需录入,系统自动生成;
以上完毕后,点击“保存”,按提示进行确认或确认并继续追加。
注意:退消费税的,在上述增值税数据采集完成后,再进行消费税进货数据采集即可,不需要再做出口处理。
在所有数据录入结束后,进行“数据分解”,数据分解后分别在出口录入和进货录入中进行“序号重排”、“审核认可”。
(二)数据加工处理
实退税数量以下为空,并不为错,数据加工处理后将出现数字。
①进货出口数量关联检查:对同一关联号,同一商品码下的进货和出口数量进行检查。
执行“数据加工处理进货出口数量关联检查”(此步必做,否则申报数据容易出错,并且退税申报明细表中的出口进货金额、退税率、应退税额等栏目数据无法生成)。如果检查结果出现错误标志“E”或“W”,则需对错误数据进行调整。关联检查后有“E”错误,必须检查。②换汇成本关联检查
建议要求所有外贸企业均在系统配臵中设臵换汇成本的检查。③预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 一致性检查,主要检查一是进货号是否在发票库里,二是主要的发票的总量控制,预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提示“发票信息库里不存在”!在目前未使用认证信息读入申报系统前,此提示存在,可不用管。
预申报数据列表:
退税进货明细表 sb_tsjh.dbf 2 条记录 退税申报明细表 sb_tssb.dbf 2 条记录
预申报与正式申报的区别,前者将数据留在数据采集环节,后者无。
④生成预申报数据。
在关联检查结果未出现“E”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处理: 预申报:点击“数据加工处理”之“生成预申报数据”,依提示生成一个文件夹,将该文件夹压缩命名为本单位的海关代码,在国税网站上进行预审。输入关联号≤“”,在空白处输满“9”,生成预申报数据。
(三)、预申报及预审
1.企业生成预申报数据文件,上传至安徽国税网站(http//:/),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预审(网上预审示意图见附件)。
2.企业主管退税机关在24小时内下载并进行预审。3.税务机关反馈预申报审核结果。4.企业根据反馈的预申报审核结果调整申报数据,准备正式申报。
(四)、退税正式申报
正式申报:执行“预审反馈处理---确认正式申报数据”将数据提交到“正式申报环节”。
1、生成申报数据并打印申报表 ①、查询并打印退税申报表。
执行“退税正式申报查询本次申报数据”中,将光标移至“出口明细申报数据查询”和“进货明细申报数据查询”中,点击打开,对申报数据作申报前最后一次检查(特别要保证“序号”不要重复,如果序号重复,则点击“扩展功能”之重新生成申报序号,在“起始序号”中录入与本月的申报序号不重复的第一个4位开始号码,确认后系统自动重新生成)。确认申报数据准确无误后方可打印表格。
序号重排:建议录入时按左侧索引窗口依次编排,建议使用序号重排,该功能先按关联号排序,再将本次申报序号重新编排。
建议:按“出口/进货明细录入”的,打印申报表前进行序号重排。
打印明细申报表:在“出口明细申报数据查询”和“进货明细申报数据查询”中,执行“扩展功能”申报表打印,预览无误后,点击打印及可。
②、生成并打印汇总表 执行“退税正式申报查询本次申报数据”中,将光标移至“退税汇总申报表录入”中,打开经核对无误后保存。
汇总表的主要内容根据明细表数据自动生成,但企业可以进行修改。注意以下内容是否有误:
申报年月 申报批次 总进项金额 申报退税额
打印汇总表,同上。
打印主要对“扩展功能”。
在“扩展功能” —“申报表打印”时,“纸张类型” 纸张类型首选US打头的,应选US standard fanfold 14 7/8×11 英寸,“纵向、横向”中选择“纵向”(宽行打印纸与A3幅面纸的纵向概念不同,恰好相反)。
上述操作后,若发现有错误或已申报数据中无数据,点击“撤销本次申报”,重新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生成申报。
③、生成退税U盘:
执行“退税正式申报生成退税申报软盘”,选择路径后点“确定”。生成申报U盘共12个文件:
建议:每一次申报按“申报年月+批次”在硬盘建立一个文件夹进行数据备份,以防U盘损坏,避免批次及序号重复。U盘须进行杀毒。以上是完成一次申报最基本的操作,针对某项操作可能有多种方法,在未熟悉使用前,请按上述方法及步骤操作。
2、整理装订单证
按照出口明细表顺序逐票整理装订单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消费税的需提供“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收汇核销单、出口报关单、出口发票。装订封皮可到退税机关领取,并按税务机关的统一要求装订。
3、上门申报退税
携带申报表(主要包括:汇总表三份、进货明细表一份、出口明细表一份)、申报单证和电子申报数据(U盘)到申报大厅办理退(免)税申报。
4、审核反馈处理
如果已生成退税U盘的申报数据需要修改或重新生成退税申报U盘,执行“审核反馈处理已申报出口明细数据查询”,在“索引窗口”点击要进行处理的申报数据关联号,再点击“认可申报”,选择“当前关联号转为待申报”,则该关联号项下所有进货和出口数据均返回到基础数据采集。
撤销已申报,先筛选,再撤回,撤销出口明细数据,则进货和出口明细全部退回基础数据采集环节。
(五)、退税资料的返回
外贸企业应主动及时关注退税进度,随时在申报大厅取回已审批的退税资料,并跟综和查询已退税款是否退税。
五、单证申报操作步骤 路径为:“基础数据采集→单证申报录入”
具体录入规则与申报数据基本相同(略)
注意:
1、证明的编号、项号问题。一个编号出具一份证明。如果有多条(≤5条)记录要在一份证明中出具,可使用一个编号,并按条数加注项号。
以《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为例:所附的报关单上有几行就填几行,报关单号应带项号,不允许同一商品合并填写。在录入数据时,“序号”是按《代理出口货物证明》进行编号的。如当前所属期第一张证明的序号为0001,第二张证明的序号为0002,依此类推。“编号”由企业自由编排。“委托企业代码”可以录委托企业的海关代码,不得随意编号。“项号”指《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行号,第一行为01,第二行为02,依此类推。
2、进料、来料、补报关单等证明都可按上述规则分多项申报。
3、退运已补税证明,一条记录打印一张证明;
4、补核销单一张打一条,对应报关单多条,将报关单金额加总;
5、撤销单证已申报数据----审核反馈处理--撤销单证已申报数据,则数据退回到基础数据采集环节。
六、其他特定事项
(一)、外贸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属于退(免)增值税或消费税的货物,最迟应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15天内,将有关出口货物单证(外贸企业购货合同、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进行备案,以备税务机关核查。 自2009年4月1日起,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一律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暂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99号)第二条规定的第二种方式进行单证备案,即在《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的“备案单证存放处”栏内注明备案单证存放地点即可,不再按照第二条规定的第一种方式进行单证备案,不必将备案单证统一编号装订成册
第二种方式: 由出口企业按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顺序填写《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不必将备案单证对应装订成册,但必须在《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备案单证存放处”栏内注明备案单证存放地点,如企业内部单证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不得将备案单证交给企业业务员(或其他人员)个人保存,必须存放在企业。
[摘要]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计税依据的主要凭证, 许多内外销兼营企业为了达到既能少缴税又可办理退税的目的,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认证之后,先用于抵扣进项税额再申报出口免退税的“一票两用”行为,严重违背了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是当前税务机关打击和防范出口骗税行为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分清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与退税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会计核算,对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十分重要。
关键词:出口货物;外贸企业免退税;一票两用;会计核算;
目前,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是通过网上认证系统由企业自行认证,并经过比对相符后实现抵扣进项税额的,外贸企业取得用于申报出口免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增值税进项税额非抵扣凭证,而许多企业在实操中采用先行抵扣进项税额不做转出申报退税,或者对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只做部分转出再申报退税,以及先抵扣进项税额全额再转出申报退税等行为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对此,本文以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的会计核算为例,根据会计准则及税法相关规定,对其重点阐述以供外贸企业参考。
一、申报免退税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外贸企业应单独设账核算出口货物的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若购进货物时不能确定是用于出口的,先记入出口库存账,用于其他用途时应从出口库存账户中转出。”这里应包括出口劳务及零税率应税服务。在具体的外贸企业会计核算中,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一)采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1.采购成本核算。在购入货物时,应借记“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为了便于外贸企业划分用于内销或出口货物的核算,建议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下设置“库存商品——出口商品”和“库存商品——内销商品”。
2.进项税额核算。对于购进货物进项税额用于抵扣的,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项下进行核算。采购货物时,借记“库存商品——内销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但对用于申报出口免退税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笔者建议应划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核算。一是购入货物确定当期用于出口的,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直接计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的成本。借记“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同时,为厘清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企业应登记备查,并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中“待抵扣进项税额”各栏相匹配。申报免退税时再将在“库存商品”中核算的进项税额转入有关科目,通过 “库存商品”科目转入 “生产成本”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购入货物当期不能确认用于出口的,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先将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只做会计处理不抵扣),在明确用于出口申报免退税时,再将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科目,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入“生产成本”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从税收管理与出口免退税的角度考虑,为防止“一票两用”带来的涉税风险,笔者建议外贸企业购进货物无法明确用于出口或内销的,对进项税额应单独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并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中“待抵扣进项税额”各栏相匹配,以明确该进项税只用于会计记账而不进行抵扣,有别于内销货物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借记“库存商品——出口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或待抵扣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如果在当期能明确用于出口的,也可参照进项税额单独列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或待抵扣进项税额)”进行核算,这样在申报免退税结转进项税额时,比从库存商品转至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要清晰明了。
(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1.内销货物时,凭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2.外销货物时,以FOB价换算为人民币价格入账,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科目。
(三)结转成本的会计处理
1.销售成本核算。外贸企业在确定外销收入后,结转商品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贷记“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2.结转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额成本核算。如果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劳务(不含零税率应税服务)有征退税率之差时,其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计税依据与征、退税率之差的积结转差额成本,不能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进项税转出额”各项下,只分两种情况进行会计核算。一是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未单独列支而在成本中核算的,应通过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贷记“库存商品——出口商品”科目核算,并做好税额登记备查,无需通过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核算。二是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单独以只计账不抵扣进行核算的,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四)出口免退税的会计核算
1.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未单独列支而在成本中核算的,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记“库存商品——出口商品”,以此明晰退税额由此科目结转而来。同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当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需注意,免退税额不能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23栏“其他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第15栏“免抵退应退税额”。
2.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单独以只计账不抵扣进行核算的,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计提出口退税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当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二、案例分析
某外贸公司A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服装内外销业务,属于非出口收汇重点监管企业,正式申报免退税时不需提供出口收汇凭证,但必须在免退税申报期截止日之前收汇。已知服装的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6%。在2014年2至3月,发生如下业务(假设2月份上期期末留抵为0),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单位:元,下同)
(一)2月份发生业务
1.当月从C企业购入服装145000元(不含税)用于国内销售,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已认证,其进项税额为2465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借:库存商品——内销商品(服装)14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4650 贷:银行存款169650 进项税额24650元应填报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第12栏“进项税额”、《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二)》第1栏“认证相符的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第2栏“其中: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
2.当月购入D企业服装360000元(不含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已认证,其进项税额为61200元,货款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假设在本月确定报关出口的
借:库存商品——出口商品(服装)(360000+61200)421200 贷:银行存款 421200
(2)假设在本月购进但未确定报关出口时间或已确定报关出口但进项税额单设核算不参与抵扣的
借:库存商品——出口商品(服装)3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61200 贷:银行存款421200
出口货物所对应的进项税额61200元应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二)》第28栏“其中:按照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
3.将从C企业购进的服装在国内销售150000元(不含税),已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结转成本,货款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1)国内作价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17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
一是当期内销收入150000元,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第1栏“按适用税率征税销售额”、第2栏“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第1行“17%税率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相应“含税(免税)销售额”项下。二是销项税额25500元,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第11栏“销项税额”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第1行“17%税率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相应“销项(应纳)税额”项下。(2)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内销商品145000 贷:库存商品——内销商品145000
4.将从D企业购入的服装以FOB价格报关出口,出口额换算人民币为365940元,并在月底确认外销收入。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客户)36594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服装)365940 当期外销收入365940元应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第8栏“免税销售额”、第9栏“免税货物销售额”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第18行“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相应“开具其他发票”项下。
同时结转当月出口服装外销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3600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服装)360000 5.结转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额成本。结转成本税额=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60000×(17%-16%)=3600(元),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未单独列支而在成本中核算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服装)36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3600
(2)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单独以只计账不抵扣进行核算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服装)3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 结转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额成本3600元,不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进项税转出额”栏下,也不参与应纳税额计算,仅作会计处理。6.计算应退税额。
增值税应退税额=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360000×16%=57600(元),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未单独列支而在成本中核算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7600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服装)57600 同时计提出口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57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7600(2)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单独以只计账不抵扣进行核算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7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7600 同时计提出口退税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57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7600
7.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月末结转未交增值税。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结转留抵进项税额=25500-(24650-0)-0=850(元),需注意,其结转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额成本3600元不参与应纳税额计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85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850 当期应纳税额850元应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第19栏“应纳税额”、第24栏“应纳税额合计”、第32栏“期末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第34栏“本期应补(退)税额”。
(二)3月份发生业务
该企业在3月初,申报上月计算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与出口免退税额,假设本月无其他业务发生。
1.申报增值税纳税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850 贷:银行存款850 2.申报出口免退税时。
一是免退税预申报。该企业应在3月10日对2月份收齐出口货物单证且信息齐全的业务进行免退税预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定有相关电子信息。二是免退税正式申报。该企业应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反馈的电子数据,在申报系统中生成正式申报的数据,提供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等资料,填报《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等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正式申报。
3.3月底,主管税务机关审批了该企业57600元的免退税,收到出口退税款。借:银行存款576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57600
沪国税退[1997]21号
无进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或其他出口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业务,简称委托代理出口业务,是指上述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方,下同)委托外贸企业或其他出口企业(受托方,下同)依据双方签具的代理出口协议(合同)代办自产货物出口销售,出口货物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由委托方企业作自营出口销售,承担出口风险;受委托方企业对出口货物不作进货和自营出口销售的帐务处理,不负担出口商品的盈亏,而只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的一种出口业务。
对本市的上述委托代理出口业务的出口退税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经研究,现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对本市委托企业委托受托方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实行的退税管理办法是:首先对委托企业委托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委托方凭“代理出口证明”及受托方代理出口货物结算清单向主管征收税务机关申请免税);其次,委托方企业根据出口货物外销发票上离岸价(FOB价)计算不予退税部分的税额并在收到受托方企业代理出口货物结算清单之月计入成本;然后委托方企业按外销货物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减除上述不予退税额的差额办理退税。
二、实行本退税管理办法的退税率,仍执行《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国发(1995)29号]规定的退税率;并按照出口货物的离岸价相当于出口货物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率计算不予退税部分计入成本。
三、委托方企业外销货物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划分依据为外销货物的销售额占全部货物销售额的比例。
四、具体计算如下:
(一)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税率)
(二)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销售额/当期累计全部货物销售额)
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应退税额=当前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
五、生产企业委托代理出自产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在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应分别计入成本和向退税机关申请退税。
六、委托方企业委托外贸公司代理进口料件加工成品委托代理出口的,进口料件必须由上述进口料件经营企业销售给委托方,否则该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视同外贸公司、工贸公司自营加工出口业务。
七、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必须提供下列凭证
1.“代理出口协议书”复印件;
2.“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3.盖有海关验证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4.外汇核销单(出口退税联);
5.委托方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6.委托方开具的外销发票;
7.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单证。
八、对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的生产型企业自产货物的自营出口、代理出口退税计算办法参照本通知执行。对自营出口办理退税可不提供“代理出口协议书”及“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等凭证。
九、受理生产企业申报办理出口退税事宜,仍由我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统一办理。请转知所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为鼓励外贸业务的发展, 国家目前对外贸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出口退税政策。免: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出口货物所耗用的物料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出口退税计算方法分以下几步:
1.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
2. 分析。
如果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当期应纳税额>0, 则不继续下面的计算, 按照计算的应纳税额纳税。如果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当期应纳税额<0, 即有期末留抵税额, 此时需要继续下面的计算。
3. 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4. 判断。
(1)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0。
例1:假设某企业无内销业务, 本期出口销售200万元, 征税率17%, 退税率13%, 国内采购物料100万元, 进项税17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
(1) 外购原材料时。借:原材料等科目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7;贷:银行存款等科目117。
(2) 产品外销时。借:银行存款等科目2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3) 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即剔税)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 (17%-13%) =8 (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8。
(4) 计算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0- (17-8) -0=-9 (万元) 。
(5) 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00×13%=26 (万元) 。
(6) 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9万元<免抵退税额26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9 (万元) ,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6-9=17 (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应退税额) 9;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退税额) 9。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免抵额) 17;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额) 17。
(7) 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9;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9。
(8) 当期应交税金=8+9-17=0 (万元) ,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17-9=8 (万元) , 税负=8÷200=4%, 即:当期实际承担税收=外销收入× (征税率-退税率) =8 (万元) 。
对于企业一般的出口业务来说, 其承担的税负即为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
二、来料加工出口方式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来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 由我方加工企业根据外商要求进行加工装配, 成品交外商销售, 由我方收取加工费的业务。对来料加工贸易, 海关的政策是: (1) 对进口材料全额免税, 货物出口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加工企业加工费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2) 对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支付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应计入成本。因此, 来料加工实行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的政策。
1. 收到来料时, 不编制会计分录, 只对“受托加工来料”备查科目中对应的材料明细账进行数量登记。
2. 领取“来料”及其他材料用于制造加工产品时, 对“来料”领取的处理同上, 对领取其他材料时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3. 产品完工时,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4. 出口销售收取加工费等, 借记“应收账款”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结转销售成本时,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例2:假设某企业无内销业务, 来料加工进口物料100万元 (免税进口) ,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00万元, 进项税17万元, 出口销售加工费200万元, 征税率17%, 退税率13%。加工费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支付进项税金不得抵扣, 应计入成本, 因此进项税17万元计入成本。
其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17;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17。
当期应交税金=17 (万元) ,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7%=17 (万元) , 税负=17÷200=8.5%。
三、进料加工出口方式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进料加工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 经生产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返销出口的业务。对进料加工贸易, 海关的政策是: (1) 对进口材料按85%或95%的比例免税或全额免税; (2) 货物出口按“免、抵、退”政策计算退 (免) 增值税。
例3:假设某企业无内销业务, 进料加工进口物料100万元 (免税进口) ,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00万元, 进项税17万元, 出口销售收入300万元, 征税率17%, 退税率13%。
(1) 国内采购原材料。借:原材料等科目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7;贷:银行存款等科目117。
(2) 免税进口物料。借:原材料100;贷:银行存款100。
(3) 产品外销时。借:银行存款3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
(4) 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即剔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100× (17%-13%) =4 (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300× (17%-13%) -4=8 (万元) 。其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8。
(5) 计算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0- (17-8) -0=-9 (万元) 。
(6) 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3%=13 (万元)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00×13%-13=26 (万元) 。
(7) 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9万元<免抵退税额26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9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6-9=17 (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应退税额) 9;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退税额) 9。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免抵额) 17;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额) 17。
(8) 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9;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9。
当期应纳税额=8+9-17=0 (万元) ,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17-9=8 (万元) , 税负=8÷300=2.67%, 即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外销收入-免税进口物料成本) × (征税率-退税率) = (300-100) × (17%-13%) =8 (万元) 。
四、三种出口方式的比较 (基本条件相同, 方式不同)
综上所述:企业一般进出口方式,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增值税) =外销收入× (征税率-退税率) ;来料加工方式,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增值税)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7%;进料加工方式,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增值税) = (外销收入-免税进口物料成本) × (征税率-退税率) 。
例4 (一般进出口方式) :假设某企业本期无内销业务,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00万元, 进项税17万元, 国内劳务成本200万元, 国外一般贸易进口物料200万元, 进项税34万元, 本期外销收入500万元, 征税率17%, 退税率1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 (17%-13%) =20 (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 (17+34-20) =-31 (万元) ;免抵退税额=500×13%=65 (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31 (万元) ;免抵额=65-31=34 (万元)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17+34-31=20 (万元) , 即当期实际承担税收=外销收入× (征税率-退税率) =500×4%=20 (万元) ;当期现金净流量=收入-成本=500+31 (退税额) -100-17-200-200-34=-20 (万元) 。
例5 (来料加工方式) :假设某企业本期无内销业务,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00万元, 进项税17万元, 国内劳务成本200万元, 国外来料加工进口物料200万元, 进项税0万元, 本期外销收入300万元, 征税率17%, 退税率13%。当期实际承担税收=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7%=17 (万元) ;当期现金净流量=收入-成本=300-100-17-200=-17 (万元) 。
例6 (进料加工方式) :假设某企业本期无内销业务,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00万元, 进项税17万元, 国内劳务成本200万元, 国外进料加工进口物料200万元, 进项税0万元, 本期外销收入500万元, 征税率17%, 退税率1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 (17%-13%) -200× (17%-13%) =12 (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 (17-12) =-5 (万元) ;免抵退税额=500×13%-200×13%=39 (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5 (万元) ;免抵额=39-5=34 (万元)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17-5=12 (万元) , 即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外销收入-免税进口物料成本) × (征税率-退税率) = (500-200) × (17%-13%) =12 (万元) ;当期现金净流量=收入-成本=500+5 (退税额) -100-17-200-200=-12 (万元) 。
综合上述三种方式, 可知:
第一, 假设企业国内采购辅料成本占外销收入 (一般进出口方式) 的比例为X, 一般进出口方式当期实际承担税收=来料加工方式当期实际承担税收。即外销收入× (征税率-退税率)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7%;即外销收入× (征税率-退税率) =X外销收入×17%;即 (征税率-退税率) =X×17%;即X= (征税率-退税率) ÷17%;即当X> (征税率-退税率) ÷17%时, 采用一般进出口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而当X< (征税率-退税率) /17%时, 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
因此当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时, 即当X>0.235 3时, 采用一般进出口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 而当X<0.235 3时, 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
第二, 一般进出口方式下,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外销收入× (征税率-退税率) 进料加工方式, 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外销收入-免税进口物料成本) × (征税率-退税率) 。
由于进料加工方式承担的税收小于一般进出口方式承担的税收, 因此需继续比较进料加工方式承担的税收与来料加工方式承担的税收。假设企业国内采购辅料成本占外销收入 (进料加工方式) 的比例为X, 进口物料的成本占外销收入 (进料加工方式) 的比例为Y, 进料加工方式当期实际承担税收=来料加工方式当期实际承担税收 (外销收入-免税进口物料成本) × (征税率-退税率) =国内采购辅料成本×17%, 即 (外销收入-Y外销收入) × (征税率-退税率) =X外销收入×17%。即 (1-Y) × (征税率-退税率) =17%X。即X÷ (1-Y) = (征税率-退税率) ÷17%。而当X÷ (1-Y) > (征税率-退税率) ÷17%时, 采用进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而当X÷ (1-Y) < (征税率-退税率) ÷17%时, 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
因此当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时, 即当X÷ (1-Y) >0.2353时, 采用进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而当X÷ (1-Y) <0.2353时, 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税收小。
第三, 需要注意的是: (1) (1-Y) 并不一定等于国内所有成本÷外销收入, 只有当外销收入与进口、国内所有成本相等时, (1-Y) 等于国内所有成本÷外销收入; (2) 以上的优劣比较, 前提是基于三种方式下的外销收入相等。
第四, 以下的优劣比较, 前提是基于三种方式下的合同外销收入相等, 假设企业国内采购辅料成本占合同外销收入的比例为X, 进口物料的成本占合同外销收入的比例为Y, 则: (1) 一般进出口方式承担的增值税税负较大; (2) 当X÷ (1-Y) >0.2353时, 采用进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增值税税负较小, 则进料加工方式优; (3) 当X÷ (1-Y) <0.2353时, 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所承担的增值税税负较小, 则来料加工方式优。
参考文献
【生产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推荐阅读: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操作06-19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流程03-16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06-23
市外贸出口形势的分析报告10-24
外贸进出口助理个人简历11-07
宿州市外贸进出口情况调研报告02-25
2024年3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情况09-2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