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共9篇)

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1

从国内正规单位直接引进茶树菇优良菌株进行生产。

2、使用科学配方

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 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 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 pH值7~7.5;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 含水量56%~60%, pH值7~7.5。

3、提高制袋成品率

一是培养料质量。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 木屑要经后熟并过筛。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 以紧握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二是菌袋制作。棉籽壳、木屑要提前24h预湿并加入石灰堆积发酵, 然后加入麦麸, 拌料装袋至上灶的时间不要超过5h。三是消毒灭菌。将料袋装进常压灶, 一般每灶2 500~3000袋, 不宜过多。灭菌时做到“攻头、控中、保尾”, 使升温至100℃的时间尽量缩短, 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18h, 做到彻底灭菌。四是菌种培养。茶树菇对光、温敏感, 菌种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温度控制在22~26℃, 培养室每隔10d检查一次, 清除污染的菌种。五是菌袋接种。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0℃以下, 装进接种箱接种。尽量减少菌袋破损。

4、科学安排制袋季节

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 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 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高于28℃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 影响品质。

5、抓好害虫综合防治

茶树菇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2

2.使用科学配方。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1)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pH为7~7.5;(2)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含水量56%~60%,pH为7~7.5。

3.提高制袋成品率。一是培养料质量。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木屑要经后熟并过筛。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以紧握培养料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二是菌袋制作。棉籽壳、木屑要提前24小时预湿并加入石灰堆积发酵,然后加入麦麸,拌料装袋至上灶的时间不要超过5小时。三是消毒灭菌。将料袋装进常压灶,一般每灶2500~3000袋,不宜过多。灭菌时做到“攻头、控中、保尾”,使升温至100℃的时间尽量缩短,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18小时,做到彻底灭菌。四是菌种培养。茶树菇对光、温敏感,菌种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温度控制在22~26℃,培养室每隔10天检查一次,清除污染的菌种。五是菌袋接种。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0℃以下,装进接种箱接种。尽量减少菌袋破损。

4.科学安排制袋季节。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高于28℃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影响品质。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适宜茶树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往前推55~60天就是合理的制袋期,一般安排在3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制袋。

5.抓好害虫综合防治。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尽量不用化学防治。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处理废菌袋,并对菇房内外进行消毒,用洁净的自来水补水。采用防虫网、黑光灯、水浸法(在菇原基出现前或采收后向菌筒灌水,水面高于料面1~2毫米,浸2天后倒掉)相结合的方法治虫。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局 彭帆 邮编:364031)

南通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3

1 品种选择

南通地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气候湿润, 热量条件良好, 年降雨800~1 400 mm。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多, 湿害较重, 不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积累, 但非常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因此,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南通地区小麦生产主要以弱筋小麦品种为主, 少量种植中筋小麦品种。通常以扬麦13号、宁麦9号、扬麦15品种为主, 搭配种植扬辐麦4号、宁麦8号等。

2 适期播种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经济而有效的措施。早播容易出现冬前拔节, 易造成冻害, 进而影响产量;晚播群体普遍较小, 穗数不足, 穗型小, 并且成熟期推迟, 易遭高温逼熟, 进而影响产量。南通地区最适播期为10月28日至11月5日。扬麦13号、宁麦9号、扬麦15等品种在此期间播种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培育壮苗越冬, 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 确保小麦早苗、全苗、壮苗[1,2]。

3 合理播量

小麦生产中确定播种量首先要根据地力和水肥条件确定目标产量, 由目标产量确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再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 然后根据基本苗数、品种千粒重及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计算出适宜的播量。一般情况下, 各类麦田适宜的基本苗为:精播高产田, 成穗率高的品种为120万~150万根/hm2, 成穗率低的品种为150万~180万根/hm2;半精播中产田210万~270万根/hm2;晚茬麦375万~450万根/hm2;独秆麦600万~675万根/hm2;稻茬麦300万~375万根/hm2。地力水平高、水肥条件好的取下限, 反之取上限。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示范确定南通地区小麦播量以105~150 kg/hm2为宜。播量过大, 造成群体大, 个体小, 抗逆性差, 易感病, 从而影响小麦产量;播量过少, 有效穗数达不到高产稳产目标, 直接影响产量。

4 肥料运筹

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60%左右, 拔节孕穗肥占40%, 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 分蘖成穗率降低, 粒叶比小, 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 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生产, 粒叶比大, 产量高。因此, 小麦肥料运筹中要重点抓好基肥、苗肥 (壮蘖肥) 和拔节孕穗肥的施用, 严格控制腊肥和返青肥的施用[3]。在南通地区土壤肥力水平下, 通常产量7 500 kg/hm2, 一生用氮量控制在210~240 kg/hm2, 其中基肥∶平衡接力肥∶拔节肥为7∶1∶2。具体施肥方法:施足基肥, 施25%复合肥600 kg/hm2+碳铵375kg/hm2+有机肥 (人畜粪30.0~37.5 t/hm2) ;看苗施好平衡接力肥, 越冬至返青期用尿素45~60 kg/hm2, 捉黄塘促平衡生长;巧施拔节肥, 于倒三叶期施45%复合肥225 kg/hm2左右。

5 病虫草害防治

南通地区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和为害盛期, 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为害盛期, 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 可用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喷施预防[4]。小麦穗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1代蚜虫、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为害盛期, 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 为害最重。可在返青至拔节期用吡虫啉粉剂、多菌灵粉剂和三唑酮粉剂稀释喷施预防。南通地区小麦田间杂草以硬草、看麦娘、早熟禾、猪殃殃、荠菜等为主。对于以看麦娘、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 选用麦草星等异丙隆类除草剂化除。禾本科草杂草立针期 (一般播种后15 d左右) , 可喷施麦草星兼除部分阔叶杂草;12月上旬禾本科杂草仍然达标的小麦田, 可选用骠马水剂或者麦极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对于以猪殃殃、荠菜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 可用麦草贫 (苯磺隆) 或者使它隆进行化除。

6 适时收获

在70%的籽粒已全部转黄, 30%的籽粒呈浅黄色, 腹沟尾部稍带绿色, 籽粒含水量25%~30%, 茎秆仅上部第2~3节稍含水分, 仍带绿色, 处于小麦黄熟中期至末期为收获适期。收获时分段收, 采用机械收获, 推广麦秸粉碎还田。

参考文献

[1]杨宝全, 李奎亮.国审小麦花培5号特点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8 (8) :24-25.

[2]高海涛, 张灿军, 段国辉, 等.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5) :37-39, 51.

[3]刘兢文, 王海华, 张锋, 等.优质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温麦18栽培要点[J].种业导刊, 2007 (12) :25-26.

菜用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篇4

一、母姜培育

1.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微酸性砂壤土田块栽培。耕地前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并配施少量化肥。一般亩施腐熟堆厩肥或沼渣12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然后深耕25~30厘米,人工细整,按行距120厘米挖南北向种植沟,沟深15厘米。同时,挖好中心畦沟和环边深沟,使畦沟与边沟相通,以利于排水。

2. 选好种姜,适时定植 选择无病虫,色泽金黄、新鲜,有1~2个壮芽的山东大姜做种姜。每亩栽1800株左右,每块种姜重60~70克,每亩用种量120千克。

立秋前后进行定植。定植前一天浇透底水。种姜排放时,按株距30厘米左右倒放于种植沟内,姜块与种植沟垂直,姜芽位于沟底,再用手轻轻把姜块按入泥中。然后覆细土2~3厘米厚,再盖1层5厘米厚稻草。

3. 分期追肥,分次培土 生姜耐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多次追肥,追肥做到少量多次。当完全叶新展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沼液10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20千克;间隔15~20天进行第二次追肥,亩用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加尿素10千克;当姜苗具有6~8个分枝时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沼液8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

植株生长期间要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肥进行多次培土。一般在晴天下午4时后培土,逐渐将种植沟变成畦,防止根颈露出地面。

4. 科学管水,排涝抗旱 生姜怕干旱又忌渍水,整个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干旱季节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水层控制在畦沟底,忌灌入姜沟或种姜部位,避免引起姜块腐烂、死苗。

二、覆膜越冬

覆膜能使母姜安全越冬,避免冻害,又能让来年的嫩姜早生快发。立冬过后,生姜茎叶开始枯黄,当90%以上的植株枯黄时,选晴天傍晚割去地上部分(注意切口与畦面相平),于第二天下午选用1米宽、0.008毫米厚的黑色地膜进行覆盖。覆膜时要将膜平铺拉直使之平贴地面,膜四周要压实,在垄膜上每隔2米左右压1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三、嫩姜培育

1. 破膜揭膜 惊蛰前后嫩姜开始萌发,姜苗长平地膜后及时破膜。当出苗率达到50%~60%时,选择无大风的下午揭膜,以免伤及姜苗。

2. 追肥培土 揭膜后,結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商品有机肥200千克、硫酸钾50千克、尿素5千克。当主苗长出1~2个分枝时,结合培土,每亩施沼液10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主要病害为姜瘟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切断病菌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农业防治:一是采用轮作换茬。病原可侵染茄科作物,因此生姜不能与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轮作;对已发病的地块,必须间隔4年以上才可种植生姜。二是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挖除中心病株以及四周0.5米范围以内的健株,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生石灰。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株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千克,连续灌3~5次。

2. 虫害 生姜生长期主要虫害有姜螟虫、地老虎等。要根据病虫测报,在姜螟虫大发生前用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和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交替喷施,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防治地老虎,可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1.5~2千克拌细土10千克,或用3%毒死蜱颗粒剂4千克,进行撒施(或沟施)。

五、采收

夏至时节,生姜形成株丛,处于根茎旺盛生长期,此时嫩姜组织鲜嫩、含水分多、辣味轻、品质好,应及时采收上市。收获时将生姜整株挖出,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分级采收。先摘去种姜和母姜,再剪去嫩姜地上部茎叶,除去须根。采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以免碰破、折断嫩姜茎块,影响商品性。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 邮编:363300)

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新造地;土壤培肥;高产稳产

1.新造地基本状况

新造地是指新复垦的土地,新修的梯田、沟坡地、河滩地等。该地动土量大,土体构型、土壤结构均遭到了破坏,生土暴露。该地土壤肥力低下,一般土壤有机质在5.0g/kg以下,全氮在0.35g/kg以下,速效磷在3—6mg/kg,,有效钾在60mg/kg以下,有效锌在0.5mg/kg以下。该地土壤容重大土壤结构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新造地种植作物捉苗难、生长缓慢,按照传统耕作方式当年几无收成,而且五年内也是低产田。

2.“新造地改土培肥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与主要技术措施

大同市土肥站针对新造地这些问题,进行了土壤熟化、培肥以及作物高产稳产的研究与应用,从2010年开始,进行试验与示范研究,共布置试验12个、示范10个,面积达1570亩,总结出了“以无机促有机,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改土培肥高产稳产的一整套技术措施,从而达到了当年中产,次年增产,五年高产的目的,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科学基础。5年来全市共推广该技术1.8万亩,为大同市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造地生土熟化改土培肥高产技术”紧紧围绕“水”和“肥”这两个中心,在“土”上下功夫,在“肥”上做文章,主要技术为:

(1)新造地当年秋深耕2次,深度25厘米以上,第2次深耕亩基施泥炭1000公斤,硫酸亚铁400公斤,碳铵35公斤,同时耙磨1次。次年春季耙磨2次,增厚活土层,踏实土壤,改善土壤构造,利于根系下扎,提高土壤纳雨蓄水能力,为作物保全苗打下基础。

(2)坚持“以无机促有机”的方针,增加化肥的用量,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播前亩施磷二铵40公斤,硫酸锌1.5公斤,浅耕深度在18厘米。硫酸锌和10公斤细土混匀撒在土壤表面。此外在播前地面喷施土壤养分活化剂和抗旱保水剂“高美施”腐殖酸夜肥0.8公斤/亩,兑水600倍。

(3)选用优良抗旱耐瘠薄玉米品种利民33。

(4)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宽行66厘米,窄行33厘米,株距28-30厘米,亩留苗3800—4000株。播深4.5厘米。

(5)地面覆盖,用0.007mm微膜,播后机铺半覆盖,保墒提温。

(6)在作物拔节、孕穗期,结合雨后中耕除草追施尿素10公斤,同时叶面喷施0.3%的硫酸锌溶液50公斤。

(7)秸秆粉碎还田,作物收获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熟化,培肥地力。这样连续3年就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3.“新造地改土培肥高产稳产技术”的应用效果

采取改土培肥高产稳产新技术的新造地与未采取新技术的新造地相比,不仅土壤肥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第1年一般亩产玉米328公斤,第2年亩产玉米416公斤,以后连续3年保持亩产玉米520公斤左右,实现了高产稳产,打破了新造地当年几无收成的禁区,为新造地深土熟化培肥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3.1肥力明显提高

经3年连续改良,土壤结构、质地、养分含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壤有机质从5.3g/kg上升到10.8g/kg增加了2倍多。全氮上升到0.78g/kg,增加了2倍,有效磷含量上升到10.4mg/kg,速钾上升到129mg/kg,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供水性能大大提高,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生态条件。

3.2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观察记载表明:试验示范区,作物的出苗率达95%以上,且苗齐苗壮,叶色正常,长势好,穗大穗粗,籽粒饱满,而对照田玉米的出苗率只有40%多,且出苗不齐不匀,植株高低不一,叶色发黄,叶片小,91%以上为弱苗,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停滞,植株不抽穗,不开花,作物无收成。

3.3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全部种植玉米的试验示范田,当年平均产量328公斤,对照几无收成,比我市其他旱坡地产量增加48公斤。第三年平均亩产玉米520公斤,比第二年增加104公斤,比第一年增加192公斤,增产率分别是25%和58.5%。

3.4经济效益明显

改良的新造地与未改良的相比,当年亩产玉米328公斤,亩收入721元,纯收入156元;第二年亩产玉米416公斤,亩收入915元,纯收入350元;第三年亩产玉米520公斤,亩收入1144元,纯收入579元。

4.推广应用前景及工作重点

实践证明“新造地生土熟化高产稳产技术”是大同市改良培肥土壤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它解决了新造地当年无收成和长期单产低的生产难题。大同市有近15万亩复垦的土地、新修梯田、滩地、沟坡地需要改良,如能及时推广应用此技术,每亩可增产粮食260公斤,增收156元。为大同市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将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将工作做得更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认识到新造地的土壤熟化培肥是农田基本建设的继续与完善,是巩固和发挥农田基本建设作用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不然所修新造地等待土壤的自然熟化,使巨大的工程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二是,保证资金投入。要解决好資金投入国家、集体、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投资加快新造田的改良。

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播种面积广阔,产量较高。水稻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还可供综合加工利用及医药用。因此,其需求量巨大。所以,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水稻是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均分布在赤道附近,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多数地区的气候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广西地处低纬,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同时,广西地区有多种水稻栽培技术,以及各种水稻品种资源,这为广西地区的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改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广西概况

1.1气候特征

1.1.1降水。广西拥有极为丰富的降水资源,是我国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广西各地年降水量平均在1 072 mm以上,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均为1 500~2 000 mm。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导致广西的降水量因季节变化较大,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其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该段时期为广西的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期间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的生长;10月至翌年3月为广西的干季,该段时间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期间干旱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1.1.2热量。水稻生长喜热喜湿,而广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热量丰富,有最适合水稻生长的热量条件。广西各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在16.0~23.0℃,等温线呈纬向分布,气温从南向北递减。同时,广西各地区累年最高气温为33.7~42.5℃,而累年最低气温为-8.4~2.9℃。

1.1.3积温。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1]。而广西地区的日平均气温≥10℃积温,这样的积温特别利于水稻的生长。广西各地区≥10℃积温5 000~8 000℃,是我国积温最高的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1.2水文特征

广西的水资源终年较为稳定,水资源补给主要以自然降雨为主,因此广西各地区降水分布极为不均匀。同时,受季风影响广西地区的降雨存在季节之分,每年夏季降水丰沛,而冬季干旱少雨。由于广西地区河流众多,以及熔岩地貌极为发育,地表水与地下水能相互转换,因此水资源极为丰富,这给水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1.3广西水稻种植面积

广西水稻种植面积分布情况见表1,主要以南宁、桂林、阳朔、柳州、北海、武鸣、贵港、桂平、全州和灵川10个地区为例。

2水稻高产稳产生产现状

2.1由于化学肥料的投入过大,导致高产水稻单产高

桂平地区的双季水稻,从2000年种植开始到现在,每年的水稻产量都稳定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桂平区域内有充足的光照资源和热量,该区域内夏季温度在30~37℃,非常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同时该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2)桂平地区水稻施肥水平较高,有利于水稻高效的吸收养分,同时该地区的水稻颗粒较为饱满,干瘪颗粒较少,因此桂平地区水稻田的产量较高。而随着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发现,桂平地区内水稻田的施肥技术和施肥效果较高,但使用氮肥的效果极不明显,并且一味地依靠化学肥料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不是长久之计,化学肥料使用太过频繁会给水稻的再次种植造成阻碍。同时,化学肥料使用过多会影响水稻田土壤养分,导致水稻田养分流失过快,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此调查结果表明,单纯地投入过高的化学肥料来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行不通的。因此,应不断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并不断改良水稻品种,从而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保障。

2.2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是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同其他农作物一样,水稻的自然生长离不开光照。因此,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就必须从提高光照效果入手,建立高光效的群体结构,依据水稻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理论,从而不断提高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水平。根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水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及颗粒的饱满度高是水稻群体结构的重要体现,水稻的茎蘖数和最高叶面积指数的消长不是平缓不变的,而是呈不断变化的抛物线状(R=0.742)[3]。此调查结果表明,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必须要对水稻生长的茎蘖数和最高叶面积指数的消长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最高叶面积指数的抛物线最高点(R=0.742)和茎蘖数(4叶以上)的研究数据,对叶面积指数最高点所需的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然后研发出同该营养成分相同的产品并投放到水稻田中,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3提升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首先,在水稻未播种之前,在水稻田中播撒红花草籽,正常情况下667 m2地播10 kg的红花草籽,红花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营养度[4]。而50 kg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水稻总产量的20%~35%。其次,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次数和化学肥料的用量,不仅能减少水土资源的污染,还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还能提升水稻的抗病害能,以及改善水稻种植环境。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水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了水稻的质量,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创造了安全环境,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试验分析

3.1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育秧试验

要想稳步提高水稻的产量,首先要从水稻的育秧开始。因此,在培育水稻秧苗的过程中,应注意播种的温度、光照、水分,以及育秧播种的适宜范围和秧苗之间的距离,距离应当控制在3 cm左右,从而最大程度保障秧苗具有绝对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水稻的结穗率和结实率[5]。此外,在水稻秧苗培育过程中,应当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控制好化学肥料的用量,注意秧苗的病虫害情况,及时解决秧苗的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育秧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3.2水稻栽培密度试验

秧苗的插播密度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各秧苗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过近和过远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而最佳的插播距离是8~10 cm。因此,应当依据桂平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质条件,采取插播的方式,提高水稻田中土壤的养分,提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及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从而提高广西各地区水稻的产量[6]。除保障水稻的产量外,还应提高水稻的生理调节能力,依据广西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从本质上提高水稻的产量。例如,针对贵港地区水稻出现的早衰现象,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害能力;针对桂平地区的水稻颗粒不饱满和水稻种植困难问题,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先进的防病害手段,因地制宜地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从而保障桂平地区水稻稳产,为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进而提高该地区内水稻的产量[7]。

4结语

通过对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试验分析发现,要想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应从水稻的结穗率、结实率、栽培育秧技术及水稻栽培密度入手,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方式,以及合理的育秧技术,根据广西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合理地提高水稻田中土壤的营养成分及水稻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和抗病害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8]。

参考文献

[1]刘成.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5(33):16-17.

[2]龚金龙.籼、粳超级稻生产力及其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D].扬州:扬州大学,2014.

[3]薛剑.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4]陈品.稻作方式的扩散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5]朱相成.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6]邹应斌.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2):254-262.

[7]孙春梅,陈川,邵文奇,等.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44.

大拱棚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1大拱棚选址

大拱棚宜建在地势稍高、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块。生姜对土壤要求较高, 最好选择土壤腐殖质含量高, 保水保肥力强, 排灌方便的地块。大拱棚宜南北走向建设, 宽度15 ~ 20m, 以利于机械化操作。

1.2整地与土壤消毒

大拱棚土地要深翻30 ~ 40cm, 最好在冬季封冻前耕翻, 冬季低温能有效杀灭病原、虫卵,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耕翻前施足基肥, 一般施生石灰5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 充分腐熟农家肥5000kg、复合肥100kg。为有效防治生姜软腐病 (姜瘟) 、线虫等病虫害, 对连续种植2a以上的地块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土壤消毒宜选用棉隆、氯化苦、威百亩等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的无残留、无污染农药。土壤消毒后至少2周方可进行种植。

1.3选择种姜与催芽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大拱棚栽培的生姜主选品种是面姜。该品种品质好、产量高。种姜要选择块大、粗壮、有光泽、肉质鲜黄, 不干缩、未受冻、不腐烂、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姜块。种姜选好后要晾晒2 ~ 3d, 并进行2次选种, 剔除皮色发暗、表皮受伤、肉质变色和姜肉松软、有病虫害的姜块。催芽前用0.5% 的高锰酸钾容液对种姜浸泡消毒20 ~ 30min, 晾干后, 上火炕催芽。经催芽后再播种, 苗齐苗旺、植株健壮、产量高。种姜催芽一般在1 月下旬进行。火炕催芽期间, 姜堆内部温度应掌握在25 ~ 28℃。催芽期一般经过1 个月左右, 姜芽长约1 ~ 2cm时结束催芽, 并进行定芽, 将大片种姜掰成70 ~ 100g重的小块, 每块种姜一般只保留1 个粗壮的姜芽, 其余姜芽全部掰除。

1.4起垄与定植

大拱棚种植生姜一般70 cm为一垄, 垄高40cm, 沟宽30 cm。沟底施入腐熟的豆饼150kg/667m2, 未经土壤消毒的大棚, 还要施入噻唑磷、灭线磷、阿维菌素等农药, 并与土壤拌匀。起垄要顺直并压实, 保证浇过水后不蹋陷, 沟底要平整, 保证浇水顺畅。定植前15 ~ 20d封棚, 以利提升地温、促进土壤熟化。定植时间为2 月下旬, 选晴暖天气的上午进行定植, 在沟底开10 ~ 12cm深的小沟, 按株距20 ~ 30cm的距离定植, 姜芽统一朝向西南或东南方向摆放, 后抚平沟底, 保证覆土厚度4 ~ 5cm, 并立即浇1 次透水。水渗下后, 喷洒1 遍除草剂, 加盖小拱棚地膜, 可一垄一膜或两垄一膜, 以利保温保湿。姜苗出齐后, 要根据光照情况及时戳破地膜放风, 以免高温灼伤幼苗。

2 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1田间管理

2.1.1土肥水管理

基肥一次性施入后, 姜苗在2 个分枝前一般不需要追肥。姜苗具有2 ~ 3 个分枝时进行第1 次追肥, 以后每隔20d左右追肥1 次, 共追3 ~ 4 次。一般每次追施三元复合肥20 ~ 30kg/667m2。追肥时要注重多施含钾量高的肥, 以利根茎膨大。根据苗情可配合浇水, 冲施液体肥。没有经过土壤消毒的大棚要结合浇水, 冲施杀灭根结线虫的农药。生姜喜湿润但忌积水, 生长期内要及时适当浇水, 始终保持土壤湿润而不干旱, 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生姜培土要与追肥相结合, 一般要进行“2 小1 大”共3 次追肥。前期可结合划沟追肥进行2 次“小培土”, 以新生分枝上的嫩姜不裸露为宜。待姜苗具有6 ~ 7 个分枝时进行1 次“大培土”, 原来的姜垄变为姜沟。每次追肥培土后, 不宜立即浇水, 要在培土后2~3d后浇水, 以利生姜培土机械损伤愈合, 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机率。

2.1.2温度管理

生姜喜温, 生长期适宜温度22 ~ 28℃, 移栽定植后大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8 ~ 30℃, 夜间18 ~ 20℃, 大棚内温度高于33℃, 应及时通风降温, 以免高温灼伤姜苗。

2.2病虫害防治

大拱棚栽培生姜虫害主要有姜螟 (钻心虫) , 可用50% 杀螟松乳油600 ~ 800 倍液、80% 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 的敌百虫晶体800 倍液喷雾防治。病害主要有软腐病 (姜瘟病) , 要以防为主, 一旦发病, 要及时拔除病株, 并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 以免病原扩散。病穴消毒可用采用5% 漂白粉液或100 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 倍液, 每穴灌注0.5 ~ 1L。预防软腐病发病, 可用77% 可杀得400 ~ 500 倍液或姜瘟宁800倍液喷雾, 每隔7 ~ 10d1 次, 连用2 ~ 3 次, 能有效控制姜瘟病蔓延。收获前15d严禁施用任何农药。

3 收获和总结

大拱棚栽培生姜的采收主要根据新姜姜体生长情况和市场价格决定。一般在7 月份生姜具有15 ~ 17 个分枝时, 就可开始收获上市, 产量2000 ~ 3000kg/667m2。一般情况下, 早收获产量低, 但价格高。 若市场价格过低, 可延迟到8、9 月份采收, 产量可达6000 ~ 7000kg/667m2。

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8

一、免耕田的选择关 宜选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进行免耕抛

秧,易旱田(望天水田)、沙性田、浅泥田等不宜做免耕抛秧田。

二、大田除草灭茬关 大田除草灭茬是免耕抛秧成功的关键技术。稻茬、稻草(或绿肥)和杂草的处理相当重

要,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前茬留茬高度。免耕抛秧的稻田在前作收获后应及时将作物秸秆搬出稻田。若前作是水稻,应尽量齐泥割稻,稻茬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否则水将不能淹没稻茬而使得稻茬难以腐烂,也会使秧苗抛在稻茬上不能立苗扎根返青。

2. 除草剂的喷施。免耕抛秧前使用的除草剂最好具备安全、快速、高效、耐雨水冲刷和低成本等优点。目前使用较多的是20%百草枯。喷药时间,早稻在抛秧前7~10天,晚稻在早稻收割当天傍晚或第二天上午。先排干田水,然后对早稻、晚稻田每亩分别用200毫升、300毫升20%百草枯加碳酸氢铵或氯化钾2~2.5千克,对水50~60千克,均匀喷洒于稻茬和杂草茎叶上。

3. 灌水泡田。早稻喷药后2~3天,晚稻喷药后24小时,灌深水泡田,水深以淹没稻茬为佳。泡田时每亩施过磷酸钙25千克,碳酸氢铵20~2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5~30千克做基肥,这样可加速稻茬和杂草的腐烂。早稻浸泡5~6天,晚稻浸泡1~2天后,需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干水后再抛秧。对田面较硬不易糊化和有霸根草、水花生较多的田块,可用割耙拖1遍后再抛,这样效果更好。

4. 抛秧后的杂草处理。早稻抛秧后5~6天,晚稻抛秧后4~5天,亩用35%丁·苄80~100克或苄·二氯30~40克拌肥1次撒施,可把草除尽。

三、培育壮秧关

①品种选择。由于免耕抛秧具有秧苗扎根较慢、根系分布较浅、分蘖发生稍迟、分蘖数量较少、生育期延长等生长特点,因此,生产上宜选择早中熟、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组合),特别是二晚要注意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组合),以便水稻安全齐穗。

②培育壮秧。免耕抛秧对秧苗的素质要求高,育秧盘应选用孔径较大的434孔(早稻)、353孔(晚稻)塑盘。盘孔大则秧苗的营养空间就大,可提高秧苗素质,而且,秧苗抛后入泥深、立苗好、扎根返青快。还应采用烯效唑浸种或多效唑喷苗等措施培育出根系发达的、有3~4片叶的适龄矮壮秧。

四、抛秧关

1. 抛栽秧龄。抛栽期要根据温度和秧龄确定,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倡“迟播早抛”。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栽培,由于抛后大部分秧苗倒卧在田中,所以应以适当的小苗抛栽,这样有利于秧苗早扎根、快立苗、早分蘖和延长有效分蘖期,增加有效穗数。抛秧适宜的叶龄为2.5~3片叶,一般不超过3.5片叶。

2. 抛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抛秧期及产量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抛秧密度,免耕抛秧要比常规抛秧增加10%~15%的密度,一般情况下,早稻每亩抛2万~2.1万蔸,晚稻每亩抛1.8万~2万蔸。

3. 提高抛秧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起秧时,秧床不能太湿或太干。②一般以阴天或晴天傍晚抛秧为好。③抛时向自身前上方均匀抛撒,先远后近。④秧把不宜过大,每把以20蔸左右为宜。⑤分两次抛,头次抛70%~80%。⑥捡工作行每隔3~4米捡出1条,以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⑦要捡密、补稀、补缺。

五、大田管理关

1. 科学管水。免耕抛秧对水分要求极为敏感,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要实行浅水抛秧、薄水促蘖、多露轻晒。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则要深水养穗,始穗期后要浅水抽穗,灌浆期间采取湿润灌溉,保持田面干干湿湿至黄熟期。要防止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2. 合理施肥。免耕抛秧要多施肥。大田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要根据免耕稻田表土层富集养分、下层养分较少,以及免耕抛秧稻扎根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分蘖稍迟、分蘖速度较慢、分蘖节位低、够苗时间较迟、苗峰较低等特点进行。一般免耕抛秧稻全生育期施肥总量要比常规抛秧稻增加10%~15%,前期施肥量要占施肥总量的70%~75%,追肥采取勤施薄施方式,基肥要以三元复合肥、磷肥为主,少施碳酸氢铵,尽量不要施用有机肥,特别是不要施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免引起烧苗。

①前期肥。基肥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22%~25%,在抛秧前2~3天施用,每亩施碳酸氢铵20~2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采用三元复合肥做基肥的每亩施30%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返青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20%,在早稻抛秧后4~5天、晚稻抛秧后3~4天施用,每亩施尿素6千克,这样可以促使早返青快分蘖。分蘖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30%,每亩施尿素9千克,氯化钾5千克,在早稻抛后10~12天,晚稻抛后7~8天施用,以达到促分蘖、多分蘖、早够苗的目的。

②中期肥。够苗期,早稻在抛后12~15天,晚稻在抛后15~18天(或杂交稻每亩苗数达到13万苗,常规稻每亩苗数达22万苗时)补施长粗肥,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左右。每亩施尿素3千克(视前期生长及天气状况适当增减),氯化钾5千克。用三元复合肥时每亩施10千克。幼穗分化期要抓好晒田,使叶色退淡。晴天应及时补施穗肥,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5%左右,每亩施尿素4~5千克,氯化钾5~7.5千克,用三元复合肥做穗肥的每亩施15千克左右,若叶色退淡不明显或光照条件较差时,应推迟或分次减量施用。

③后期。后期适当补施壮籽肥,对后期光照条件较好,群体适中、叶色偏淡的稻田,可在齐穗期施壮籽肥,每亩施尿素2~3千克。齐穗期后每隔7天根外追肥1次,连喷2~3次,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4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晚稻后期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施壮籽肥的效果更佳。

3. 加强病虫害防治。免耕抛秧稻与常规抛秧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大同小异,但要做好田间观察,切实搞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防治方法同普通栽培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样。不过,应特别注意加强对三化螟的监测和防治,稻茬要留得短,浸田用水的深度和浸田的时间要保证,尽量降低三化螟虫源。同时防治螟虫要细致、彻底。

生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9

1 准备机插水稻面积与自有的机械要统一

本地区常年小麦收获时间在6月10日左右, 3天左右时间收割完, 水稻移栽时间6月15日左右, 适宜移栽时间15天左右。机插水稻多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订单式服务, 要提前指导好各合作社根据签订地亩数准备好育秧机械和栽插机械。一般机械配备按育秧播种机的1:2500,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3kW以上的按1︰600, 即1台育秧播种机每年可供2500亩左右机插大田。一台10.3kW以上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可栽插水稻600亩左右。

2 秧田准备

机插秧的秧苗采用塑料秧盘育秧, 育秧播种机播种, 塑料秧盘规格为58㎝×28㎝, 每亩大田用25盘秧苗, 大田比为1︰85~90, 可根据订单需要栽插的大田数, 准备好充足的秧板田。秧板田多选在灌溉方便, 地势平整, 肥力较好的田块, 或者用5月份已收获完毕的菜园地。对大田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需要适当布点, 一般以育秧田为中心, 每个育秧田面积在30亩左右为宜, 可供大田2500亩左右。秧板以板面净宽140㎝, 沟宽25㎝, 沟深25㎝为标准, 一般在第一批播种前7天用水找平, 每平方米板面撒45%复合肥50克, 干后备用。

3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要根据本地温光条件, 选择抗逆性强, 生育期较手载秧短5~7天的品种, 一般以140~150天中熟中粳稻为主。通过近几年的种植, 选用了徐稻3号、连粳4号、连粳7号、连粳9号等品种, 对茬口稍早的大麦茬等可选用中稻1号。

种子处理:播前晒种2~3个晴天, 晒种期间每天人工翻动2~3次以增强芽势。然后可采用恶线清和吡虫啉1:400药液浸种48~72h, 晾干后播种机播种。也可采用3.5%咪磷甲霜灵药剂按1:80比例拌干种, 然后用育秧播种机播种。

4 播种及秧田期管理

每亩需准备塑料秧盘25个, 育秧基质80L, 稻种4kg, 1.8米宽的无纺布6m2。

4.1 播种时间及播法

5月22日至6月3日为适宜播种期, 一般分三个批次进行播种。使用久保田SR-501C育秧播种机, 每天每台可播种7500盘, 每盘干种量140克。播种完的秧盘对头横排于板面上, 盘与盘之间要对齐挤紧, 以防育秧过程中秧盘变形, 影响插秧质量, 板面摆放完秧盘后, 两边用板沟细土将秧盘挤紧, 用1.8米宽的无纺布覆盖, 覆盖后每间隔60-70㎝用板沟土压边防风刮。待同一批种子播种完成后, 再统一灌水。

4.2 水浆管理

播种完成后, 如浸种晾干后播种的第一次灌水, 水漫无纺布后24h, 可将水排到只留半沟水, 如干种拌药直播, 第一次灌水漫无纺布后72h后, 再排水留半沟水。灌水时注意水速、水流量不要过大。待秧苗出齐后, 视秧盘基质湿度决定第二次灌水, 一般在基质较干时, 采取沟满水后洇灌, 避免急水冲走基质。以后灌水均视基质干度进行。随着秧苗的生长, 无纺布逐渐被顶起, 但不需揭无纺布, 一般在移栽前7天揭掉无纺布, 晴天下午5点后揭, 阴天可提前揭, 揭完后及时灌水, 洇灌后留半沟水炼苗。

4病虫防治

揭布时正值小春蜡熟后期灰飞虱迁飞高峰, 应及时喷药防治灰飞虱, 视天气及苗情可加适量的三环唑和井冈霉素预防苗瘟和纹枯病。

5 大田整地及栽后管理

5.1 精细整地

机插秧田相对于手载秧整地平整度要求要稍高些, 一个框内最好高差应小于4㎝, 因为秧苗较矮。大田耕耙整好后, 一般沙质土沉实1天以后可以机插, 壤土沉实1~2天, 黑粘土应沉实2~3天以后机插。

5.2 高质量栽插

(1) 培训机手, 熟练操作, 做到不漂秧, 不淤秧, 不勾秧, 不伤秧。 (2) 调整株距, 一般采用10cm档。 (3) 调整秧爪取秧面积, 每穴4~5株。 (4) 提高安装链箱质量, 放松挂链, 船头贴地, 插深保持一致。 (5) 田间水深度保持1~2cm, 可以降低漂秧、漏穴现象, 保证足够基本苗。一般每亩穴数在2万穴左右, 基本苗每亩7万至7.5万左右。

5.3 水分管理

薄水机插, 薄水分蘖, 适时轻搁田, 穗期不缺水, 干湿交替促灌浆。﹙1﹚移栽时保持田间水层在1~2cm。﹙2﹚栽后活棵期白天可以保持水层1~2cm, 夜间可排干水。﹙3﹚活棵后可以保持2~3cm水层促分蘖。﹙4﹚在达到要求标准时多次轻搁田, 搁到田中土壤沉实不陷脚, 叶色褪淡落黄为止。﹙5﹚拔节孕穗后保持浅水层。﹙6﹚灌浆期干湿交替。

5.4 肥料管理

机插秧施肥适宜采用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4.5或6:4为宜。﹙1﹚基肥在耕耙地以前用撒肥机每亩氮、磷、钾含量为15%的复合肥30kg加尿素7.5kg撒施。﹙2﹚分蘖肥在移栽后新出生第2心叶期, 每亩撒施尿素10kg。﹙3﹚穗肥在倒3叶露尖时, 每亩撒施氮、磷、钾含量15%的复合肥5kg加尿素10kg。

5.5 病虫草害防治

﹙1﹚杂草防治:机插秧后4~6天, 药土或药肥法, 使用30%苄.丙可湿性粉剂, 施药后保水5~7天。对于整地不平防效欠佳的可用千金乳油对水喷雾补治。﹙2﹚病虫防治:坚持以预测预报为基础的原则, 通过科学预测与预报, 掌握最佳防治时间, 适药适量对虫对病用药。二化螟、灰飞虱可在秧田移栽前用药, 大田视虫情适时用药, 可用毒死蜱加上吡蚜酮混合用药, 也可单用一种。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可根据预报, 及时用甲维.毒死蜱、噻嗪酮.毒死蜱等药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等药防治, 因机插秧行距较宽, 移栽时苗龄小, 发生纹枯病较手栽秧轻, 可视大田发病情况适量施药。稻曲病和稻瘟病一般苗期很少发生, 分蘖期发生也很少, 孕穗破口期可视天气情况, 如遇连阴雨天气, 可用井冈.蜡芽菌加上稻瘟灵防治。由于机插稻育秧期覆盖无纺布, 隔断了与灰飞虱、白背飞虱的接触, 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均没有发生, 极个别的田块在大田期虽有感染, 表现症状也不明显, 几年来未达到用药防治指标。

6 机插秧技术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

6.1 利用基质塑盘育秧, 机械播种可以达到

省地省工节本, 培育壮苗, 适应土地流转后的合作社化、育秧集中化、产业化发展。基质育秧利用的是农作物废弃物, 大面积推广可以大量利用废弃秸秆,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苗期的病虫草害发生的轻。

6.2 使用乘坐式插秧机插秧, 可以达到

每亩栽插2万穴以上, 每亩基本苗7万~7.5万, 较步进式插秧机多3000穴以上, 较当地手栽秧多1000穴以上。机插的秧苗深浅一致, 分蘖与主茎成穗穗位差小, 成穗率高。彻底解决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劳动大大缩短水稻移栽期, 工作效率高。病虫草害发生轻, 减少用药次数。

6.3 推广价值

上一篇:新闻稿书写注意事项下一篇:老北京胡同文化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