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推荐7篇)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篇1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教学目标:

1.掌握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页的文字,思考:“竖钩、弯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木、乎”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2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竖钩”和“弯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竖钩”和“弯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碑帖,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刻帖原石、碑石。

5.学生介绍自己春节期间收藏的年货包装纸和贺卡的毛笔字。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2

第2课 横钩

教学目标:

1.掌握横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4页的文字,思考:“横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容”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横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4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横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横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拓本,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简单演示硬币“拓本”。

5.学生了解学雷锋纪念日的缘由。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3

第3课 卧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卧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卧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文字,思考:“卧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心”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卧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7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卧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横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双钩廓填,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王羲之的《兰亭序》。

5.学生介绍自己旅游中感受到的书法艺术。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4

第4课 竖弯钩

教学目标:

1.掌握竖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0页的文字,思考:“竖弯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充”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竖弯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10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竖弯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竖弯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书丹,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书丹后还没刻的字迹。

5.学生自主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竖弯钩”,再次体悟“竖弯钩”的书写要领。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5

第5课 斜钩

教学目标:

1.掌握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3页的文字,思考:“斜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或”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斜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13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斜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斜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摹勒上石,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诸葛神力勒石。

5.学生自主研究孔子登临处。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6

第6课 我来写求知

教学目标:

1.掌握书法创作“求知”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求知”两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6页的“求知”的单字的书写提示,思考(1)“求知”所表达的哲理是什么?

(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求知”中各字在不同位置,怎样书写,(3)理解同一个内容,使用不同的规格(横幅或竖幅)表现的方法。

2、欣赏书法“求知”。

3、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介绍。

四、自主创作

(1)要求:内容“求知” 规格:横幅或竖幅1*4的宣纸(2)作品展示。(3)老师点评。

五、课外完成每日一得。

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7

第二单元 复合笔画

第7课 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折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折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8页的文字,思考:“横折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月、而”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横折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19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横折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横折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淳化阁帖》,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淳化阁帖》。

5.学生展示自己喜爱的一件印有毛笔字的茶叶包装。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8

第8课 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21页的文字,思考:“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

九、气”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22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横折弯钩”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横折弯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李斯,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斯《峄山刻石》。

5.学生按要求寻找品牌。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9

第9课 竖折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竖折折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双钩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折折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24页的文字,思考:“竖折折钩”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弘、弱”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竖折折钩”在字中的写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25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拓展:学生用一张白纸把空心的“弓”双钩出来,进一步体会“竖折折钩”的书写要领。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蔡邕,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蔡邕《熹平石经》。

5.学生比较篆书与楷书的转折。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0

第10课 我来写个“龙”

教学目标:

1.掌握书法创作“龙”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龙”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27页的“龙”的来源和意义,思考(1)“龙”是怎么产生的?

(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龙”字 的不同书写样式,(3)理解“龙”字的书写格式建议

小斗方

2、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介绍。

四、自主创作

(1)要求:内容“龙” 规格:小斗方(2)作品展示。(3)老师点评。

五、自主做一个“龙”字的小书签。

六、了解跟“龙”有关系的节日。

七、说出三个跟“龙”相关的成语。

八、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1

第三单元 笔画的组合变化

第11课 横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横在结字中的变化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在结字中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0页的文字,思考:横画组合应特别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诸、昧”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横画组合,小组内交流横画组合的特点。结合课本30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制作小团扇。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张芝,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张芝《秋凉帖》。

5.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2

第12课 竖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竖在结字中的变化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在结字中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3页的文字,思考:竖画组合应特别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无、酉”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竖画组合,小组内交流竖画组合的特点。结合课本33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制作小斗方。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繇,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钟繇的书法作品。

5.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3

第13课 撇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撇在结字中的变化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撇在结字中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6页的文字,思考:撇画组合应特别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众、度”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撇画组合,小组内交流撇画组合的特点。结合课本36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制作小团扇。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5.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4

第14课 捺的组合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捺在结字中的变化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捺在结字中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9页的文字,思考:捺画组合应特别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迷、受”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捺画组合,小组内交流捺画组合的特点。结合课本39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制作小斗方。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5.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5

第15课 点的组合变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点在结字中的变化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点在结字中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42页的文字,思考:点画组合应特别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其、无”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点画组合,小组内交流点画组合的特点。结合课本42——43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制作小斗方。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珣,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珣的书法作品。

5.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6

第16课 点的组合变化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点在结字中的变化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点在结字中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45页的文字,思考:点画组合应特别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其深、羽”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2.研究点画组合,小组内交流点画组合的特点。结合课本45——46页上的“观察提示“,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制作小团扇。

4.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智永,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智永的书法作品。

5.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7

第四单元 综合练习第17课习作(上)

教学目标:

1.掌握书法创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四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48——49页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和意义及单字的书写提示,思考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是什么?(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各字应怎样书写。

2、研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单字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进行单字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8

第18课习作(下)

教学目标:

1.掌握书法创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四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50——51页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建议幅式及单字的书写提示,思考

(1)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各字应怎样书写。

(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各部分应怎样配合,才能做到协调美观。

2、回顾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

四、自主创作

(1)要求: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规格:条幅(2)作品展示。(3)老师点评。

五、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篇2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篇3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 篇4

五年级上学期书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 女字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女字旁的形态特征,掌握女字旁的写法;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体验书写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撇,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2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教师投影出示女字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它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3、教师展台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5、让学生观察范字如、好,同时看书上的文字提示,让学生明确范字的结构,各部分的大小、相对位置、笔画特征等。同时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6、学生讲述范字的特征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讨论。“如”字左右结构,左宽长,右窄短;横画平行。

“好”字左部左伸右缩以让右,右部左迎右缩,避免结构松散。

7、学生尝试练习书写范字。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全班指导。

8、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如”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3、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女字旁”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 1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书写风格中,运笔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二课 弓字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弓字旁的形态特征,掌握弓字旁的写法;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折、竖弯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3-4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教师投影出示弓字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它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3、教师展台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5、让学生观察范字强、弘,同时看书上的文字提示,让学生明确范字的结构,各部分的大小、相对位置、笔画特征等。同时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6、学生讲述范字的特征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讨论。

强字,左窄长右宽短,右边虽字的两个口上小下大;弘字右部的位置很重要。

7、学生尝试练习书写范字。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全班指导。

8、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弓字旁”,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弓字旁”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运笔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三课 绞丝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绞丝旁的形态特征,掌握绞丝旁的写法;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撇折,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6-7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教师投影出示绞丝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它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两个撇折一般上小下大,折角不同。

3、教师展台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5、让学生观察范字给、绝,同时看书上的文字提示,让学生明确范字的结构,各部分的大小、相对位置、笔画特征等。同时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6、学生讲述范字的特征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讨论。“给”字右边上方伸入左部,“绝”字左部窄短,右部宽长。

7、学生尝试练习书写范字。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全班指导。

8、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绞丝旁”,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绞丝旁”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运笔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四课 言字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言字旁的形态特征,掌握言字旁的写法;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横折,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8-9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教师投影出示言字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它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言字旁,横画平行,长短各不相同,都是左低右高。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3、教师展台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5、让学生观察范字“说”、“读”,同时看书上的文字提示,让学生明确范字的结构,各部分的大小、相对位置、笔画特征等。同时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6、学生讲述范字的特征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讨论。

“说”字右边上窄紧下宽松,竖弯钩粗重。“读”字右部笔画繁多,安排较难。

7、学生尝试练习书写范字。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全班指导。

8、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言字旁”,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言字旁”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书 写风格中,运笔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五课 金字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金字旁的形态特征,掌握金字旁的写法;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撇、提、横撇,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1、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0-11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教师投影出示金字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它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金字旁,竖画与撇首对正。

3、教师展台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5、让学生观察范字“铭”、“锡”,同时看书上的文字提示,让学生明确范字的结构,各部分的大小、相对位置、笔画特征等。同时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6、学生讲述范字的特征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讨论。

“铭”字右边两撇均伸入左边,口子左上角不封口。“锡”字右部“勿”较大,几撇的长短不同,安排较难。

7、学生尝试练习书写范字。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全班指导。

8、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金字旁”,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金字旁”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书 写风格中,运笔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第六课 横与竖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发现横竖笔画重复繁多时的疏密匀称和细微变化。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掌握这些字的写法,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点、横、横折、竖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14-15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書”、“事”、“论”、“温”四个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事”外形纵长,上紧密下疏松,横画平行,长短不一,间距相似,竖钩微弯,横细竖粗。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書”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書”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 7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七课 点与撇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发现一个字有数点时或数撇连排时,也要分布均匀。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掌握这些字的写法,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点、横、撇,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横竖笔画繁多时,要间隔均匀。)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16-17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無”、“爲”、“經”、“彭”四个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無”外形扁方,上下结构,上紧密下宽松,横、竖、点轻重长短不一,间距均匀,四个点上合下开。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無”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無”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八课 对称部件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发现相同部件的对称现象,仔细观察,发现对称部件的异同。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掌握这些字的写法,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临写范字。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撇折、卧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数点时或数撇连排时,也要分布均匀。)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18-19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等”、“慈”、“觀”、“撰”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等”外形接近菱形,上中下结构,上下窄,中间宽,笔画疏密匀称。竹字头大小相近,但略有不同。横画平行,间隔均匀,长短不一。“寸”的竖钩略弯,出钩处与上竖正对,点稍微靠上。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觀”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觀”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九课 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伸展避让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伸展避让的形态特征;

2、使学生能够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掌握这些字的写法,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处理好范字中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伸展避让关系。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撇、捺,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20-21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殿”、“敦”、“徽”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殿”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部横画平行,两点上合下开,右点收缩以避让右边的撇。右边上紧缩下舒展,撇尾和捺画的起笔伸入左部,左右迎让避就,浑然一体不松散。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徽”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徽”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十课 上下、上中下结构的穿插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了解上下、上中下结构穿插的形态特征及书写要领,为了使字各部分之间紧密,除了将各个部件适当压扁之外,还要注意各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

2、使学生能够运用穿插规律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处理好上下、上中下结构的穿插关系。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斜钩、撇、捺,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22-23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茂”、“秦”、“叅”、“察”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秦”上下结构,上宽大下窄小。下部的“禾”字的平撇和横缩短,插入春字头中,竖钩和春字头的撇首对正。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叅”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叅”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第十一课 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的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了解左右、左中右结构穿插的形态特征及书写要领;

2、使学生能够运用穿插规律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处理好左右、左中右结构的穿插关系。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竖、撇、捺、横折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24-25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朝”、“鄰”、“依”、“卿”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朝”左右结构,右部上窄下宽松,撇伸入左部,左右融为一体。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朝”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朝”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十二课 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了解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字形的分布比例及安排规律,掌握其书写要领;

2、使学生能够运用穿插规律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处理好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关系。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竖、撇、捺、竖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26-27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真”、“泉”、“著”、“當”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真”字形纵长,上下结构,上窄长,下宽短,横画大致平行,竖画垂直,左轻短,右重长。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南”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當”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十三课 包围结构的内外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发现包围结构字形的内外比例及安排规律,掌握其书写要领;

2、使学生能够运用穿插规律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字形,提高观察和书写能力;

3、通过范字的赏析与临写,使学生感悟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的布局,感悟汉字的优美,体验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较准确地处理好包围结构的内外比例关系。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竖、撇、捺、竖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2、让学生自学课本28-29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司”、“述”、“匡”、“南”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 15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匡”为包围结构,属三面包围汉子,整体取势纵方,横画大致平行,长短不一,上短下长,中间部分适宜饱满端庄,不可偏斜,过小。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三、对比与欣赏

1、教师展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南”字,进行对比欣赏。

2、让学生说说各字体的异同之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颜体字中“當”的写法,我们还认识到在不同的书写风格中,字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学习时要认真观察体会。

第十四课 边学边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好”、“問”、“則”、“裕”的笔画裕结构形态特点,掌握范字的临写方法;

2、使学生了解斗方形式作品的基本要求,完成一幅习作;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掌握好四个字的临写方法,难点是习作章法的把握。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笔画横、竖、撇、捺、竖钩,练习书写各4遍。教师先做简单提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力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引导观察,指导练习

1、揭示课题。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2、让学生自学课本20-31页,观察范字,书空,仔细研读范字下面的书写要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让学生重点从每个字的整体字形、结构组合、笔画长短粗细、正斜、位置间距多方面观察范字。

3、教师分别投影出示“好”、“問”、“則”、“裕”等字,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讲出各自的书写要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对重点的地方和难点的地方做讲解、示范。

“問”为包围结构,外形纵方,左右对称。边竖相向,左轻短右重长,横画轻短,竖画内斜,左轻右重。其余三字也照此观察分析。

4、教师展台上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书写4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评析。学生再练习4遍。

第十五课 认识隶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欣赏中了解李树演变的时代背景,历程和笔画形态,激发他们探索中华汉字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其书法艺术知识,提高其艺术素养;

3、使学生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教具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课题

1、仓颉造字的故事。

2、导入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创制小篆以令天下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篆笔画稳健清丽,结构严谨缜密,均衡对称。

二、对比分析

1、用程邈狱中创隶书的故事,导入秦隶的创立。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小 17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 张家平

篆圆转烦琐的书写速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此时,隶书变篆书的圆转为方折,变篆书长方形结体为扁方结体,趋于简易,提高了书写速度。

三、尝试体验

1、教师现场书写四个有代表性的隶书文字。

2、学生先尝试描写隶书的波磔,再自选两个字临写,体会隶书。

四、总结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篇5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学生自由续写。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和诗人灵动的思绪。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日常所见,拓宽思路,进行模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次备课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三、作业

1.继续收集带“风”字的古诗句,并背诵。

2.续写诗歌。

板书设计:

续写诗歌

练习1      搜集带“风”诗句

背诵带“风”诗句

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学生进行比赛  齐读

根据课前准备,组织小组合作背诵。

主备人: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课题  练习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诵读理解,感受诗人的心情。 写好钢笔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

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

读古诗,齐读古诗。

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学生交流 练习背诵。

集体背诵。

学生读帖

学生书写。  描红

学生练习描红

学生仿写。

引导学生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吟诵,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领悟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境。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次备课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抄写古诗;

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题秋江独钓图(题画诗)

王士禛(清代诗人)

独钓的逍遥

九个“一”字

孤独且寂寞  描红

欣赏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学会观赏四行钢笔字的整体布局行款,以及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揣摩其运笔方法,通过仔细描摹,提高写字技能。

主备人: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课题  练习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学写毛笔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

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并进行交流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应说些什么,怎么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次备课

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学生练习毛笔字“花”和“笑”。

1、观察共同点:形状扁平,左右相似。

2、“花”写法提示:草字头先写一笔长横,再写短竖和竖撇,短竖和竖撇左右对称,上开下合。下面的“化”的两撇斜度稍不同,左竖为垂露竖。整个字为方形,上短下长。

3、“笑”写法提示:竹字头左右相似,书写时稍有变化,避免雷同,可以左低右高,左小右大。

板书设计

学会请教

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

学写毛笔字

草字头------花

竹字头------笑  分组练说

每组代表发表讲话

学生练习毛笔字。

通过分组练说,感悟合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毛笔字每一笔画的形态,以及各部件的写法,提高毛笔字的书写能力。

主备人:费明传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篇6

大家知道,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多,上册教材一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编码),其中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和多边形的面积这4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这4部分内容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

今天,我主要是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这4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数乘、除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它们是本册教学的难点内容,其中小数除法是“最难啃的骨头”。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册教材不出现文字概况形式的小数乘、除法意义和计算法则,但不意味着意义和计算法则不需要概况,相反,更是要求必须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比较多样算法的同时突出小数乘、除法笔算算法的算理,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小数乘、除法笔算算法的一般方法。

这两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整数乘、除法,其中整数乘法分散在三年级至四年级上册学习,三年级上册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上册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整数除法也分散在三年级至四年级上册学习,三年级上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三年级下册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册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以系统的整数乘、除法教学在四年级上册就已经完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虽然进行整数四则运算的整理,但对学生来说,四年级下册单单这一单元对整数乘、除法的复习巩固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一学期半年的时间,学生对整数乘、除法回生遗忘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五年级学习小数乘、除法困难重重,学生成绩滑坡严重。

教学建议:

(1)要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本册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更要研究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一册哪一单元。五年级老师要这样做,四年级的老师也要这样做,每一个年级的老师都要这样做。

(2)要整单元的进行备课思考和有序安排。比如小数除法这单元,例1-例4是小数除以整数,例5-例6是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内容,这6道例题是这单元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不好,本单元后面的内容自然很难学习。所以我们在把握整单元授课时间的时候,要多花点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这部分基础计算的算理和法则,教学后面的内容时再把速度加快。

小数乘法单元的内容安排

标题 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 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 例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近似值 例6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8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除法单元的内容安排

标题 例题安排

小数除以整数 例1 小数除以整数

例2 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

例3 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

例4 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5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6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求商的近似数 例7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 例8、例9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用规律来计算

解决问题 例11 用连除(双归一)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2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

(3)要做好小数乘、除法笔算过程的说理和小数除法试商的技能训练。小数乘、除法的笔算过程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和练习评讲中,建议在笔算过程进行说理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清晰地明白笔算的步骤及过程。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关键是要掌握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如47.04÷56,可以让除法变得简单。

(4)要重视后进生的作业面批,保证后进生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少学生在学完这两单元后,对数学就失去兴趣,只能考20分以下,这样的学生恐怕连做三分之一作业的能力也不具备,上课听不懂,后面的学习就麻烦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教授这两单元的时候,教师要抓紧抓严,重点关注后进生的上课听讲、作业情况,多进行小测验,及时进行作业、小测验面批和指导,让后进生能掌握最基础的计算,保证他们有自己做一半以上作业的能力,要保证这部分的学生还“活着”,不至于完全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简易方程单元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册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次突破。所以这一单元的内容相对抽象,学习难度不小,但作用却很大,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简易方程单元的内容安排

标题 例题安排

第1节 用字母表示数 例1 用字母表示数

例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例3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例4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第2节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

等式基本性质一

等式基本性质二

解方程 方程的解→解方程

例1 x+b=c

例2 ax=b

例3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例4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ax-b=c及其应用

例2 ax+ab=c及其应用

例3 ax+bx=c及其应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简易方程单元最大的变化和引起争议的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了简易方程的内容,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但在教辅资料和部分试卷中,未知数是除数、减数的方程还是出现,实际上也应该出现,因为回避这种方程本身就不合理。

教学建议:

(1)要提前做好数量关系的整理积累铺垫。学习简易方程单元,掌握数量关系是关键。在上小数乘、除法这两单元时,教师就要适时对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关系变式练习,并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积累,为学习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做好有效铺垫。

(2)要做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数量关系的提炼。本单元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尽量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明确那些量已知,哪个量未知,主动思考用哪种方法解决,从而感受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

三、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和教学建议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年级上册,三角形四年级下册),理解了周长、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周长是三年级上册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间隔时间较长,很多学生对周长、面积知识遗忘)

本册教材多边形的面积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经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自主探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建议:

(1)要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内化各图形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这对学习本单元及以后的空间图形知识有很大帮助。

(2)要采用多种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还有的内容很大也采用转化的方法(六年级的圆的面积、圆柱和圆柱的体积等)。本单元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要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

(3)要做好面积计算公式的变式训练和记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让学生牢固记忆,并且要做好各条公式的变式练习(公式中有三个量,已知两个量,怎样求另外一个量;公式中有四个量,已知三个量,怎样求另外一个量)比如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变式训练就很有必要。

四、其他建议

1、做好整学期、整学年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集中注意力、及时改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

3、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讲力度。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5、为下学期、下学年做好各种铺垫。

五、困惑

1、是否只能采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解方程的依据?

2、五年级下册数学,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该以哪种方法为主?

华文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篇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 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由此引发认知结构重新组合.因此,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了解途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

二、调研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

三、调研目的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的困惑.找到教学的起点.

四、调研对象

贵定师范附小五 (1) 班71名同学.

五、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

六、调研内容

(一) 问卷调查: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根据教师提供的三角形, 你打算怎样计算?

(二) 访谈:从学生的问卷中抽样进行访谈, 抽出三个层面的学生问卷, 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

一是掌握了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的同学.访谈题目:三角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

他们大多数都知道三角形面积与它的底和这边上的高有关.因为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非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它的底和高也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二是计算正确的, 表述有误的同学.访谈题目: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图形?学生认为转化为“四边形”.因为通过剪、拼后, 三角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它们都是“四边形”.

三是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的同学.你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他们只会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至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全然不知所以在计算时, 出现三角形的底和高都不对应.

七、调研结果统计

全班共71人, 计算正确的比例占76.06%;计算错误的的比例占23.94%.

八、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 能正确计算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会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 通过剪、拼的方法, 把求三角形面积计算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或长方形面积计算, 这样的学生占全班的59.15%.直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的学生, 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不理解, 这样的学生占全班的16.91%.做错的学生, 有想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意识.但找不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乱用数据计算.这样的学生占全班的23.94%.从统计结果来看, 本班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有一定基础, 能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真正找到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适用于任何形状的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应用的广泛性和科学性.

九、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 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 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来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经过调研, 了解到的学生实际, 结合学生现状和教材要求, 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十、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数学价值, 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路径.为了保证探索出的数学规律具有全面性、概括性和代表性, 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他们通过剪、拼一系列活动, 经历把等腰三角形、非等边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再观察、比较两种图形, 发现两者间的联系,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会用转化方法学习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强化学习意识.

十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正确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2.让学生通过剪、拼图形, 把三角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进一步认识转化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面积, 并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规律, 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等腰三角形图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几个) , 非等边三角形图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几个) , 学习活动单一张.

教学过程

1.推陈出新.

2.实际操作, 探索新知

3.应用公式计算, 巩固新知.

上一篇:危险品运输申请书下一篇: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