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材料要可靠(精选12篇)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考好语文是高考取胜的关键, 写好作文是考好语文的关键, 而拥有材料又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失去材料的支撑, 写出的文章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的思维会像贫瘠的土地, 不再绿意盎然。“年年考场题不同, 岁岁作文病相似”, 学生考场作文文章空洞枯涩, 材料低幼雷同, 且多数学生谈写色变, 畏之如虎。究其原因, 其一, 有近70%的学生在写作时感觉没材料可写, 只好拼凑一些套话空话;其二, 学生抱怨生活面太窄, 每天总是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学生是真的无话可说吗?考试时只想着自己积累了哪些现成的写作素材, 而不会从生活经历和课本所学、课外所读上去联想, 如果这种思维方式不解决, 写作就永远不会有突破, 写作灵感也不会被激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作了以下几点探讨。
1. 在考场上找灵感
如2004江苏高考“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话题优秀作文《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 我心里默念着, 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 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 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 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 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 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 我大叫不好, 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 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 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 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 我真该谢谢他 (她) , 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 他 (她) 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 我的心出奇地静下来了。紧张, 是没有用的, 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 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 (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 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 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 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 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 还有半个小时, 估计够写, 美中不足的是, 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 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 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 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 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 很明显嘛, 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 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 我倒不甚介意, 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 高分谁不想得, 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 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 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 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 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简评:面对“话题”, 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象, 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 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是构思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分钟了”的紧张感、紧迫感, 面对作文题的惶惑感, 静下心来后的沉稳, 计上心来后的喜悦, 无不写得神情毕现、惟妙惟肖。
要充分关注考场这个神圣的舞台, 做写好作文的有心人, 随时留意能触发自己写作灵感的每一个细节。有人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也有人说没有经历高三的人生不是现代人真正的人生, 高考更是高三学子最期盼展示自己的舞台, 十多年的艰辛努力都是为了演好这场戏。当你步入考场, 请你不要忘了你为此付出的汗水, 你如能巧借考场作文给它装上一个相框, 说不定它就能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美的风景。再如2008年江苏高考命题作文《好奇心》满分佳作:
此时, 坐在考场里, 因为夜里下过雨, 所以很凉快, 可我的内心却是焦急如焚, 犹如万只蚂蚁吞噬着我的心脏。
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 心头不由地一颤……一个月前, 我就对2008年语文高考命题产生好奇心, 犹如一只猴子想打开黑色的盒子一样, 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作文, 我对作文的好奇心驱使我一个月前就开始估猜, 并准备了大量的作文素材。
……
如果今年高考作文要我们以“顽强拼搏, 自信自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那我就写奥运健儿, ……如果要我们以“亲情、友情、爱情”为话题, 我想我就会写汶川大地震, ……如果他要我们以“环境友好”为话题, 我就会写6月1日全国塑料袋有偿使用, 写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 如果……
我就这样天天好奇着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 ……面纱是揭开了, 而我该怎么写?“好奇心”, 是写好奇心的深刻内涵, 可我不是专家, 不懂内涵;若写好奇心怎样催人成功, 写牛顿, 写爱因斯坦, 呵呵, 如果这样写, 那过几天的报纸上就会说, 今年六月七日牛顿被上万个苹果砸在头上了。
我现在很慌, 看到“好奇心”不知所措。于是, 我就把自己对2008年高考作文的好奇心贴在试卷上。……
不知不觉, 我的高考作文就这样写完了。啊, 真轻松!
简评:十年寒窗苦读, 皆为金榜题名, 高考是最吸引学生的话题, 此文说了考生审题的心里话, 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奇”的东西太多, “奇异”的东西太少, 故一看到《好奇心》三字, 近一时期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好奇心”已被“驱逐到九霄云外去了”。作者采取了临场“实话实说”的写法, 相当别具匠心, 文笔也很洒脱。作者说得不错, “今年六月七日牛顿被上万个苹果砸在头上了”, 所以他主动“礼让”。避免“撞车”, 要得!
还有一篇2008年江苏考生的满分作文, 更能充分利用考场环境, 把即兴作文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章开头写到:“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 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动。”然后利用三个小标题构建起写作骨架:“她 (他) 是因为害怕吗?”“她 (他) 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她 (他) 已经被某所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这三个疑点恰好形成了全文的“好奇心”的三个不同的角度, 又成为议论的三个小论点。最后点明题目的同时也突出了主题, 即“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水到渠成, 结构谨严。此文作者在考场上就地取材, 自然、巧妙, 相当机智。
2. 关注试题, 向试卷要材料
高考语文试卷信息量大, 文字资源丰富, 简直就是一个资料库, 有文言美文、古典诗词、现代文本等, 机敏的学生很会巧用这些材料, 好多同学看到作文题感到很茫然, 但是一但找到突破口马上就会豁然贯通、顷刻顿悟。在考场这种氛围中, 能利用试卷中的相关材料激发灵感并能使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也不失为一个妙招。因此, 在做试卷的时候, 要带着发现写作灵感的意识做题, 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陕西考生的《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获得满分。这篇作文联想丰富, 文采飞扬,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结构, 作者每写完一个内容都要用一个独立成段的句子作结——“所以我说, 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所以我说, 文学因多彩而精彩”“所以我说, 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这样的结构使文章既显得层次清晰, 又处处点明题意。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独创, 而是来自当年的文学类阅读题鲍昌的散文《长城》, 这篇文章在写完每一个内容后就用一个独立句子作结——“所以我说, 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 长城!”“所以我说, 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 长城!”“所以我说, 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 长城!”因此, 学生要关注试题, 巧用试卷材料编排自己的写作结构, 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
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 江苏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名满天下, 作者借写赤兔马来表现关羽的忠诚, 构思巧妙, 语言老到, 明白晓畅, 文采飞扬, 令人拍案叫绝。据蒋昕捷讲, 他看到作文题时也是觉得“入手容易, 写好较难”, 当看到试卷的小阅读《铜奔马正名》中的“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 赤兔跃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 紫燕亦指良马”一句时, 他“一下子像见了老朋友”, 由此联想到赤兔马先从吕布, 后随关羽, 能很好地演绎“诚信”的内涵, 可以说正是小阅读帮了蒋昕捷的大忙, 点燃了他脑海中隐藏的资料库, 于是, 妙手天成的考场美文也就诞生了。
3. 关注话题, 巧用话题材料
总观高考作文, 全国统一命题区及自主命题区新材料作文占了大多数, 写新材料作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话题材料是话题拟定的依据, 对话题意图的领悟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境界, 新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止一个, 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仍有写跑题的, 所以解读话题很关键;话题中多有精美的句子, 在写作时巧用材料中的精美句子作为“题记”, 或者作结尾, 有画龙点睛之妙;也可化用材料, 设计开头、结尾或过渡段。如下面一道作文题:
一首小诗写道:“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助你成长的人。请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可化用作开头:“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感激。我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可化用作结尾:“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正是学会了感激, 我才渐渐成长。”
可化用作过渡:先叙写一件“绊倒自己”或“遭遇欺骗”的事, 再化用诗句作为过渡语, 使前后紧密衔接起来。
用好话题材料并不是一定要用话题材料, 很多时候话题材料只适用于一般的学生, 实在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的时候就要到话题中找灵感、找依据。能创造性地用好话题材料一样可以写出高考佳作。
所以, 考试时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 有了灵感写出的作文才会有飞扬的神采, 才能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摘要: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要部分, 写好作文有助于高考语文取得高分。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快速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高考作文, 除了有赖于平时的写作积累和作文基础外, 还要在考场上找灵感;关注高考语文其他试题, 向试卷要材料;关注话题, 巧用话题材料。本文主要基于这些进行了探讨。
从2013年开始贯彻执行能力的考察频率上升,题量为1-2题,分数每题15-20分,一套试卷中通过贯彻执行题考察的贯彻执行能力比肩作文考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贯彻执行题中公文的格式分值需要牢牢把握。从考察的规律中可以看出部分的公文文种会出现重复的现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大家要掌握以下公文格式的书写。
简介概述类:编者按/引导语/导言/摘要/短评/短文。主要格式为标题+正文
例如2012年副省“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编者按: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宣传报道类:宣传稿/倡议书/一封信。主要格式为标题+发文对象+正文+发文机关+落款日期
例1:2014年地市“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求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
关于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大家好!
X心理援助专家团
X年x月x日
中公教育
例2: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大家好!
L县教育局 X年x月x日
政府规范公文类:指导意见/整改通知/工作总结。主要格式是标题+发文对象+正文+发文单位+落款
2012年福建省考
三、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社区居委会
X街道办 X年x月x日
从阅读到写作要跨越积累的桥梁
宋琰君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生在习作之前,必须有知识、思想、语言、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积累。表达时加以综合运用,才有可能写成文章,写的文章才会言顺情畅。大量的阅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
关键词:阅读;写作;积累;桥梁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从文字中获取信息,也就是通过文本的学习来积蓄知识。作文的目的是为把获取到的信息记录并传播,可以叙事、言物、抒发感情。从阅读到写作,必须要跨越积累这座桥梁。没有跨越这一关,阅读教学将失去光泽,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叶圣陶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表达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小学生在习作之前,必须有知识、思想、语言、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到表达时加以综合运用,才有可能写成文章,写的文章才会言顺情畅。
虽然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有些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未得到改善,阅读意识淡薄、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方法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在升学的强大压力下,学生首先需要考虑搞好课业学习。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习作水平高的学生都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积累习惯,而习作水平低的学生百分之八十都将原因归于“无话可说”.阅读与积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习作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大量的阅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熟练成诵,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地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此外,除了精读,还要让学生广泛的涉猎,尽量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及出、信手拈来。
诵读吟咏,是口、耳、心、眼、脑并用,通过反复的朗读与背诵,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古人幼时诵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读到一定的程度才讲解,有些文章还要求学生倒背如流,诵读时对文章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久而久之,必产生探究的心理,教师这时再讲解,恰如干柴遇烈火,一触即发,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再者,书读多了,其中疑难之处必有互相诠释的地方,就会功到自然而成。
例如,《山雨》可让学生在诵读时感受山林雨景的声音美,色彩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美丽的小兴安岭》可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致,领会其总―分―总的布局谋篇方式;《钓鱼的启示》则可在重点段落的诵读中揣摩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美、内涵美。()指导学生阅读时,通过反复朗读,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通过熟读、精读,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最后达到“情自心中出”的境地。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教师要不断地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采集”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他们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在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会挥洒自如。
语文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的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不但要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要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通过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地结合。例如,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进行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要进行认真的批改,并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话,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使学生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必须加强阅读、重视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先德。基于新课程的校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
[2]刘雪[。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积累[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12)。
然而,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 它涉及学生语言的运用、语感的灵敏度、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语言天赋等, , 而这几种素养又都受着思维的调控。就像叶圣陶所言:作文是思维的演练。有道是“心无外物”,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简单的物理状态, 都会被烙上欣赏者不同的色彩, 写作也是如此。
一、学生思维的现状
学生思维缺少开放度。写作素材的枯竭就好比是老虎抓天, 无从下爪。雷同的、陈腐的、套改的痕迹比比皆是。。如, 写“我的家庭”这类的作文, 全班五十多人, 许多学生写自己夜半学习时父亲或母亲的陪伴, 于是, 在灯光下瞥见白发、皱纹, 好像现在的家庭每天都在“同唱一首歌”。但是, 有一个学生写了父亲、母亲经常吵架, 缘由是家务没有人做, 父母工作太忙了, 写父母吵架从侧面表现了父母的敬业精神, 这样的作文就是在平常事中挖掘出了新意。
有一个学生写“木棉花之泪”, 其中有这么一段:今天又与妈妈拌嘴了, 心情烦躁又压抑。夜深了却还是难以入眠。推开窗子, 呼吸着含有草味的凉气, 眼睛定格在老人身上。老人一动不动地望着这棵木棉花, 在月光和路灯的映衬下, 老人的脸显得太过苍白了。我推开门, 走到老人身边, 发觉老人哭了, 手捧一朵木棉花, 泪将手中的木棉花浸湿, 老人回过头说:孩子, 爱花吗?这是我与老伴共同栽下的木棉花呀!初读这段文字感觉语言清新, 意境清幽, 睹物思人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扉。但是再读就会发现文字有所失真:一是推窗而望能看得到老人苍白的脸吗?这只有近观能察觉到;二是从文字来看老人应该是正对着窗子, 可是当我推开门走过去的时候老人却回过头来, 这是前后矛盾。写作必须符合生活真实性。花的蓓蕾、树的新芽, 壁上摇曳的光影, 手的轻柔触摸……似乎包含着无穷的意味, 但给人的第一感必须真实。
二、学生思维单一的原因
缺乏观察。写作需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学生缺少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笔下无物关键在于学生不会观察。
缺乏思考。学生的生活很丰富, 可是很多事情在学生眼里就是简单的一件事情, 他们缺少由物悟理的思考, 导致习作寡然无味。如, 写“心中的风景”, 有的学生就回忆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如何的美丽, 表达的是对自然的一种热爱。而有的学生也写美丽的风景, 但是侧重描写的是风景区普通的环卫工勤劳地工作, 呼唤游人要增强环保意识, 自然后者比前者的思考更深刻了。
缺乏训练。听作文课, 很少听到写作前的有效指导, 更多的是教师给一个题目, 然后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 于是, 整节课学生都在为了凑足字数而埋头奋笔书写, 课堂上没有活力。没有素材积累过程的指导, 没有训练学生关注生活的一草一木, 没有对立意、构思、加工等环节的有效训练, 学生写作技能不会显著提升。
三、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
1.思维灵活性训练。
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思考问题, 然后, 分析、综合, 较全面而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只给一个题目, 要训练学生如何破题。建议训练必须生活化, “精骛八级, 心游万仞。” (陆机) 可以利用课前二分钟, 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与学生交流。如, 由滑冰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的主题有:唯先低头才能抬头 (初学者要低头慢慢练习, 到熟练了才能抬起头, 身如矫燕) , 成长中要学会转弯 (因为滑道是圆弧状的, 每个人都要随着弧度调整方向) , 再平坦的路也会跌倒 (冰面即使很平滑也会失衡摔倒) , 三个不同角度的立意新颖而有深意。思维的灵活性训练一定要遵循故事的主旨, 要指导学生抓住故事关键, 否则会离题万里。下面是一则材料:
从前, 有一位年轻的猎手枪法很准, 但是总捕捉不到大雁, 于是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地, 指着一头最高的大雁说:“那只是放哨的, 我们叫它雁奴, 只要有动静它就向雁群发出警告。但是我们有办法, 现畅。然后向变通性迈进, 编故事、续写等。下面是一个数字故事:在故意惊动它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 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 雁群于是惊慌逃窜, 但是盘旋后没有发现危险, 又飞回了原地。几次过后, 雁群开始向雁奴发起攻击, 把它啄得遍体鳞伤。这个时候, 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雁群, 雁奴虽然看在了眼里但是懒得再管。年轻人举起了枪……
在上述材料中有四个人物:老人、年轻人、雁奴和雁群, 怎样破题呢?显然, 老人和年轻人的举止是不可取的, 这种偷猎行径应该批判, 应当舍弃, 如果把这两个人物作为重点, 那就没有审清题意。我们可以从雁奴角度立意:忠诚遇到误解, 我们该怎样面对?种族安危与个体污辱, 我们该怎样抉择?我们可以从雁群的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 误解往往带来灭顶之灾;要善于由果寻因, 不要武断行事等。
2.思维想象性训练。
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想象是人头脑中根据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作文也是如此, 写作是创造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对生活的思考诉诸于文字, 材料的筛选、谋篇布局、立意的确立等都在心中进行, 而这个过程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能力的高低不是天生的, 靠后天的训练。初中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应该从想象的流畅性方面开始, 如, 由数字0可以想象到什么?说出的内容越丰富说明思维越流
一天, 6遇见了9, 6说:“几日不见, 连路都不会走了?”9说:“我不是6, 我是9。”6有些生气地说:“蒙谁呢?别以为倒着走我就不认识你了。”9也有点着急, 怎么才能向6说清楚呢?于是两个人一起请智慧老人做个明断。6和9来到智慧老人寓所, 看见2和7, 0和8都在这里, 他们也遇到了同一个问题。7嗤笑2说:不要踩着滑板车招摇。0说8:胖就胖呗, 干嘛把自己缠得像个细腰蜂。智慧老人没有说什么, 只是把它们带到了幼儿园。这群数字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 小朋友们拉着他们一起说儿歌:0像太阳天上挂, 1像铅笔来写字, 2像小鸭水上游……6像哨子嘟嘟响, 7像镰刀把草割, 8像麻花拧一遭, 9像勺子把饭盛。数字也跟着小朋友一起唱着儿歌, 原来先前都是误会, 他们明白了:认清自己很重要, 认清别人也很重要。
3.思维深刻性训练。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但是, 学生怎样才能具备这种思维品质呢?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向思维深刻性发展。
我的教学班里摆着一盆绿萝, 翠绿的叶抖擞可爱。我驻足观看, 仿佛脚步已经被这盆绿给粘住了, 眼前的绿俨然成了一个世界。我跟身边的学生说:“你们看见叶中隐藏的黄叶了吗?一样的土壤, 一样的湿度, 为什么这片就黄了呢?”
“这片叶子懒呗!”一个学生风趣地说。
“的确, 叶子要努力地吸收养分才能保持生命。没有谁来阻挡成长, 只是看你有没有成长的动力!”
缱绻的黄叶, 等待它的就是陨落。正如冰心所言:不流动的河会成为死河;不发芽的种子就是一个空壳。只有精神的翠绿, 才会永葆青春。
自然界的丝丝风雨都向我们诠释着生存哲理!
类似这样的训练经常进行, 学生的思维怎么不会深刻?一个女生这样写道:鹰击长空, 于是天空多了一分辽阔, 雄鹰多了一分伟岸;鱼翔浅底, 于是潭水多了一分灵动, 鱼儿多了一分自由;藤攀枝上, 于是树木多了一分翠绿, 藤蔓多了一分依靠, 这便是双赢的道理。一个男生在《有平淡, 才有真正的美丽》中写道:平淡不是黯然无味, 而是有取有舍, 有失有得。我们应该保留一种态度, 人生漫漫征途中, 只有内心深处为自己保留一份平淡的心境, 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天空。读着这些文字, 我们因学生思维的辩证性与深刻性而翘首称赞。
语言的发展靠思维。“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首先应该不断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离开思维能力单纯地训练语言那是不可能的。”所以, 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爱好, 教师就要在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上加大训练。
专家评介:
作为一名学校副校长, 刘宝珍身先士卒, 始终不离课堂。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人要求真、求善、求美。求真, 即捧着一颗正直之心而来, 坦荡面对一切;求善, 即善待周边的同事, 尊重家长、学生, 微笑面对每一个难题;求美, 即做一个精神美、仪态美之人, 追求达到“心底无私、容纳百川”的境界。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的, 而教师工作要求淡泊名利。在刘宝珍老师的事迹中我体会到:唯有在这平凡工作中追求卓越, 其人生才是最生动、最富有、最灿烂辉煌的。 (天津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刘宝珍一直在淬炼和熔铸其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力争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传授知识不忘人文化育, 关注人文不冷落基础知识。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扎实地锤炼学生的“双基”之外, 更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让学生内化后的潜能迸发出能量。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刘宝珍老师大胆改进课堂教学, 把鲜活的生活融入课堂, 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样而趣味横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并且以此调动学生思维, 达成共鸣, 吟咏文字, 怡情励志, 使作文与做人有机融合。
一、要体现角色责任感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此,竞聘演讲稿中应该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例如:这次经深圳赴香港考察回来,特别是上个星期六下午听了陈总经理的动员后,感触很深。我们身为党和国家的干部,面对大改革、大开放的挑战,应敢于抓住有利时机,以实际行动迅速地汇入商品经济的大潮流,为咱们古老盐业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竞选当股份公司经理。作者开篇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出发,阐述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商品经济、振兴古老盐业的责任感,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参加竞聘的原因,具体实在,令人信服。
二、要写出对角色的理解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笔者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对角色的理解,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例如: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深感荣幸。审判长,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职位。审判长,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执法为民的责任;意味着一副担子,一副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的担子;意味着一种使命,一种维护法律尊严的光荣使命,这就是我对审判长的理解。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了我平等竞争的舞台,为我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天地。参与审判长的竞选,我愿意,也有信心履行好这个责任,担负起这副担子,完成好这一使命。例文中作者用一个判断句、三个排比句表明了自己对“审判长”这个角色的深刻理解,让人觉得有思想,有见解,可信赖,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
三、要抒发对角色的热爱有人说,成功的起点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爱,工作才有激情,有动力。在竞聘演讲稿中也应该体现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例如:在学校工作的16个春秋里,不论是当教员,还是当校长,我始终没有放弃过教学。当一个教师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富有,可在精神上却非常富足。每当我把一批一批的学生送到财税工作岗位上,又一次一次传来了他们建功立业的喜讯时,我就看到了自己人生存在的价值。记得在庆祝省财校建校15周年的大会上,目睹新老校友欢聚一堂,畅谈人生事业,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一首:“创业艰辛十五年,故旧重逢话变迁。忘我躬耕终无悔,讲坛三尺尽桃园。今逢盛世宏图好,寄语校友更加鞭。待到神州腾飞日,桃李春风奏凯旋。”这里,作者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对比,表达出内心深处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深厚情感,“躬耕无悔”点明了情之深,爱之重,话语朴实,感人至深。
四、要展示胜任角色的优势展示优势,是竞聘演讲稿写作的重要内容,能否获得听众的认同,提升自己的“人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胜人一筹”的条件。展示优势有多种角度,如经历方面的优势、素质方面的优势、作风方面的优势、经验方面的优势、成绩方面的优势等,但要注意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例如::1995年夏,我调任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当时世行贷款业务正面临着艰难的局面,项目管理混乱,与世界银行关系紧张,巨额资金无法回收,随时存在着呆账的风险。我和我的同事们一道历尽艰难,共渡难关。我们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整顿内部管理,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强化项目监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内外债务管理,回收大量资金,提高了我省对外声誉。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用出色的工作赢得了世界银行和国家财政部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重新走上全面合作的道路。近两年来又有近5亿美元项目获准上马,世界银行贷款工作走上了正规化轨道。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公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全国同意的格式和撰写规则,不能超出国家制定的规范,一切以规章制度去实行公文**工作。为了公文的实效性,我们在**公文时具体内容和制定程序就必定要严谨,绝对要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要严谨要合法。
为了公文的严谨和合法性,在公文**时就需要我们编辑要有实战经验掌握公文的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熟懂各类公文的种类,能够根据政府机关工作上的需要去撰写公文,处理文字工作,为领导们排忧解难。万能**之家 扣 :**
当然在公文**时,公文的立意一定要明确完整要重点突出,在公文当中撰写者的观点一定要正确,如果观点错误下发到下属机关货上传到上级手中会导致重大纰漏,从而导致严重的工作失误,以至于犯下不可弥补的大错。
因此在**公文时,编辑们一定要根据政策去撰写公文的内容,公文**内容不能像演讲稿**一样出现一些客套话、官话等等不切实际的话语,公文内容要力求实效,语言不能虚浮要庄重、准确,简洁明白。
为了要让公文整体能够严谨庄重,切实可行,我们在公文**时要想工作计划**一样不能口语化的去叙述撰写要严格按照规范去进行行文书写,根据公文种类特定的规范去进行排版。
一、教学生会审题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或作文要求, 首先是要审题。审题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一要看写什么。读读题目要求, 判断是写人的, 还是写景的, 记事的, 状物的等等。二要明确范围, 指确定写作的范围, 有时间范围, 地点范围, 数量范围, 对象范围, 内容范围等。
二、强化文体意识
“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不同类型的作文, 写作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写人的作文应写清两个方面:人长得怎么样 (外貌) 、人怎么样 (性格) , 必须通过典型而具体的事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丰满人物的形象。记事作文也要有具体的事例, 需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而重点是写事情的经过。写景作文要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主要景物介绍, 突出景物的特点。以上这些, 我认为是必须强调让学生明白的, 这是习作的常识, 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坚持这样的教学, 那么学生对各种类型的作文会了然于胸。
三、作文要有“亮点”
(1) 给作文一个崭新的题目。比如题目《同桌是扇门》远比《我的同桌》更能吸引他人的视线, 比如《你会做得更好》比《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新颖而引人注目。
(2) 不落俗套的开头。我们常把一篇文章好的开头称为“凤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文也是如此,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1) 以声音开头。如《一次运动会》“加油, 加油”操场上不时传来加油的声音, 原来这是我们学校在开运动会呢! (2) 以写景开头。《雨中》“雨哗哗地下着, 天地间形成了一道道珠帘, 地上汇成了一条条小溪, 就在这时, 一辆车开过来了。” (3) 以提问开头。《海底世界》“你可知道, 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4) 以写人开头。《我的同学》“她, 高高的个子, 白皙的脸上, 驾着一副红框的眼镜, 一看就像个小学生。她就是我的同学某某。 (5) 以地点开头。《令人难忘的日子》“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 村里有十几户人家, 其中有一户人家叫……” (6) 以时间开头。《令人难忘的日子》“2009年6月29日, 这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7) 以抒情开头。《童年趣事》“童年像一首美妙动听的歌, 童年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童年像一首激情昂扬的诗。” (8) 开门见山开头。《一次难忘的活动》“我最难忘的活动是三年级时的那次春游。”
(3) 选材必须新颖。这新颖的选材从何而来, 我们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比如观察家人吃西瓜、修车师傅修车、电视迷看电视等, 观察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然后写成片段, 这些无疑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久而久之, 学生不愁无东西可写。
选材要新, 绝对不要胡编杜撰, 我们提倡关注生活中的小事, 小事情反映大事情, 小视角大主题, 记得有一位学生就曾经写过一篇《为什么》, 小作者写自己在菜场亲眼目睹了一位老人捡白菜叶子, 结果惨遭菜贩子谩骂, 并且菜贩子宁可当场踩烂了这些菜叶也没让老人捡走。小作者十分震撼, 不禁问:为什么那个菜贩子会这样?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会那么大?显然小作者已对社会的现实有了一些思考, 她必然会有自己独到的思想。
(4) 关注细节。一篇好的文章绝对离不开细节的描写, 细节要真, 细节是打动读者,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所在。如学生在描摹老师不在课堂的情形时这样写道:“有的在下棋, 有的在聊天, 有的在做家庭作业。某某同学干脆走下位置, 习惯性地东摸一把, 西摸一把, 一双眼睛游移不定。”“我正在看书, 突然听到‘呀’的一声, 我吓出了一身汗。书也看不进去了, 就与同桌聊起天来。突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 我抬头一看, 老师站在讲台前。”这样的描写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5) 注重语言。作文中准确的用词是检验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标准之一, 也是好作文标准之一, 文章除了用词要准确, 还要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美句段, 如恰如其分比喻句的应用, 形象有趣的拟人句的运用, 气势恢宏的排比句的运用等, 都足以让读者对文章刮目相看。
写作文的技巧何时教?可以肯定, 写作知识, 写作技巧到了作文课再教为时已晚, 因为作文课需要运用写作技巧。所以说, 作文教学的改革应谋划在前。
前天利用微课的方式跟五十几位学员讲解了《婚礼开场词的写作技巧之学会加减法》,课后有几个同学问了些问题,在这里我想把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婚礼开场词的写作技巧。
如果新人没有故事我们的开场词如何去写?
不是每一对新人都会有故事让我们去挖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曾经总结了14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现场布置、时间、职业、兴趣、转换角色等等方法作为切入点来入手进行写作。
婚礼旺季如果每一次都写是不是太累?
其实一旦你掌握了写作技巧,很多的开场词只要现场即兴发挥即可,当然在这之前可以有一个类似的提纲,这样你在说的过程中就不会出错,而且思路清晰。
如何记忆婚礼主持词?
主持词从来都不需要刻意去背,比如开场词你可以先罗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去填写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忘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简到难,比如我们可以先从开场词的变化开始,以后熟练了我们再慢慢的转变到整场的台词,当然有些固定环节的转场是可以有固定台词的,这些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去积累。
写开场词是不是就是描述新人的故事?
当然不是,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故事和事故的故事》,很多人就是容易犯类似的错误结果导致台词冗长,来宾没有兴趣听。语言是武器,如果你不能用你的.武器去战胜对方,那你的武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大家要记住一点,在写台词的时候但凡是不能映射新人未来的故事,哪怕再精彩我们也不要讲。
这些方法如何在实践中去运用?
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就是让你把武器磨锋利,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一点点的去尝试。很多司仪不愿意写,所以你永远不会写,而你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哪怕一开始写出来的词并不是太理想,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原来台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总之,写台词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的路只有一条:多写多练。
总之我给所有朋友的几点小建议:
台词的语言要精练精练再精练;
开场词一定要有一个表达的核心,说白了就是你的开场词要表达什么。
1、开头言简意赅
很多人写作文的时候,开头都太过罗嗦,为的就是凑字数,但是即使字数凑够了,但是作文本身太过水了,开头句占了好几行,成绩是不会有多高的,所以开头要言简意赅,字数两三行就可以了,但是要明确的表达出作文的中心论点或者主旨。
2、开头必须要紧扣题意
作文的开头就是要引出作文内容的,所以需要明确的指出文章的主旨,对于主旨不能说得太全,不要展开说,而要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后面的内容就是直接围绕开头给出出内容写了。
3、开头可以渲染气氛
“拿来”的方法很多, 但我认为“拿来”最高的境界是“化用”。关于化用,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上海作家阿城在小说《棋王》中, 有这样一个细节:棋呆子王一生和“我”在火车上吃饭, 王一生吃得极其认真, 一粒米都不肯浪费。饭后看到餐桌凹槽里有一粒米, 以为是刚才掉进去的, 抠了几下没弄出来, 于是借着聊天时的感慨, 一拍桌子, 米粒跳出来了。于是用手指沾了放到嘴里, 谁知那米粒是好久前掉进去的, 又干又硬, 硌得他牙疼, 然而终于还是不肯吐掉, 经过坚决斗争后将其咽了下去。这一细节的灵感, 据我猜测, 可能是借鉴自一则古代笑话。笑话里讲, 一个吝啬鬼和一个贪吃鬼合吃一个烧饼, 烧饼上的芝麻掉在桌上, 吝啬鬼本想留着自己慢慢吃, 不料贪吃鬼却在桌上划了一道印子作为楚河汉界, 指指点点地讲起了当初楚汉相争的局势, 顺便将一粒粒芝麻沾到手指上送到口中, 将一旁的吝啬鬼心疼得几乎要死过去。原来的笑话虽然好笑, 也不过是将贪吃鬼和吝啬鬼的贪婪和吝啬穷形极相地表现出来, 以夸张的手法收到滑稽的效果罢了。而阿城将其化用到《棋王》中, 却通过这一细节充分表现出棋呆子王一生的憨厚、质朴, 尤其是那种对粮食近乎虔诚崇拜的节约心态, 给人物形象的塑造添上了看似随意但却十分精彩的一笔。
再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世人大都听说过他炼字的故事, 知道句中的“绿”曾先后为“到”、“入”等字, 最后才定为“绿”, 该句遂成千古名句。然而他最终怎么会想到用“绿”字的呢, 其中恐怕也有借鉴的成分。因为李白在《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中有“东风已绿瀛洲草”这样的诗句。而博学如王安石者应该读过这样的诗句, 所以在他炼字而不得的时候, 或许这句诗就跳入了他的脑海, 而被他化用成名句。为什么原句不是名句而这句就是呢?因为原句绿的是“瀛洲草”, 草本来就是绿色植物, 被春风吹绿了不足为奇, 所以原句就事论事, 显得比较平板、普通;而江南岸本来是没有生命的, 却被春风吹绿了, 令人想象到春风所到之处, 一片绿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仅境界阔大了许多, 而且似乎赋予了春风和江南大地以生命, 自然显得佼佼不凡, 而被广为传诵。
这就是化用的巧妙, 产生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所以说“化用”是“拿来”的最高境界, 是对原文本进行超越和升华的再创作, 非文章高手不能为此事。虽然我们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但也应该将这样的例子展示给他们看, 使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
具体而言, 首先是限制学生借鉴、引用的比例。
其次是教给他们“拿来”的技巧。要告诉他们, 借鉴、学习、引用都是可以的, 但“借用”的内容要加以修改, 要能和文章其它部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很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 看不出有生硬的痕迹。因为阅读模仿不是最终目的, 只有写出了个性, 写出了真情, 写出了精彩, 才说明写作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
关于多样化,举个最普遍的例子:“more and more”这个短语几乎是每个中国学生都使用过的短语。我看到过太多学生的独立写作文章,三四百字的短文里出现了四五次。有学生在开头段便使用了三次。学生重复使用该短语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是熟悉,再来字数似乎上去了。其实,稍加思考便知道,如此做法反而在文章开头便向阅卷人暴露了弱处。因此这种不顾语言质量的“凑字数”方法是不可取的。
如何解决语言单一的问题?平日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积累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和仿写。阅读的材料有几大注意点:一、选择现代英语,简而言之,选择至少五十年以内的材料。读莎翁很好,但忌讳盲目模仿。二、题材上尽量选择essay(散文、评论性文章、短文尤佳)。不少学生喜欢看Twilight之类的的幻想小说,这对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感很好,但对托福写作的帮助不直接。Twilight之类属于创造性写作,即文学写作,其语境和托福考试需要的议论文有很大差别,即便学到很炫的词句,但恐无用武之地。
托福写作高分满分范文点评和思路解析:获得成功的必备技能
托福写作难点话题一览
One skill neede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world today
What is a very important skill a person should learn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world today? Choose one skill and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choice.
写作思路展开结构分析
当今世界获得成功的必备技能。这道题目的论述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当年世界world today,要结合现实来写,另一点是one skill,只能说一个技能,不能多点展开,而是需要围绕这个技能来进行对方面论证,大家不要写跑题了。
本话题高分范文赏析
People succeed not merely because they have one or more certain skills. However, if I have to choose one skill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useful to success, I think it should be the ability to convince or persuade others. By convincing or persuading we get what we want from others. When we were children, we always managed to persuade our parents to buy us candies; when we were in the high school, we had to persuade our classmates to play with us; when we applied for a job after graduation, we had better be able to successfully convince the employer that we are qualified employees. Besides, some day, we will all have to convince a person whom we love that we are in deed outstanding husbands or excellent wives. By convincing or persuading we become more and more sturdy and powerful. Nobody is capable of doing every thing perfect. By persuading others to cooperate with us, we can achieve much more than we could only by ourselves. Mr. Yu Minhong, CEO of Beijing New Oriental Education & Technology Group, had successfully convinced his alumni including Mr. Wang Qiang and Mr. Xu Xiaoping to strive after an ideal—to build a most influential private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today, they have been so close. Mr. Yu, while answering a journalist, said that he once persuaded Chinese students to go abroad, his current work is to convince those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land with their enhanced intelligences. Ironically, it is ourselves who need us to persuade and convince most. We by nature are weak, yet have to be stronger to face up to tough surroundings. All too often we need encouraging. Amazingly enough, it is ourselves who can in deed encourage. When we are in trouble, we need convince ourselves not to give up, when we are in plain sailing, we need persuade ourselves no to be negligent. By convincing ourselves, w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dependent, and more and more robust, both of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s essential to success.
托福写作高分句子如何写
a. Even though I usually know what I have to say, I cannot always express myself correctly in English.
这句话是一个复合句,由even 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b. This challenges me to practice my spoken English, with the result that I can complete the speaking tasks more fluently and quickly.
这句话中是一个复合句。with介词结构中,有一个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对result进行解释说明。
c. I think this is less than ideal because any differences in opinion become personal conflicts, and therefore that might jeopardize the employee’s job.
上句话是一个并列复杂句。and 连接了两个句子,是一个并列句;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d. Shallow writing is indicative of weak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and such writing, which is often described as “sophomoric”, receives low mark.
这句话同样是并列复杂句。由and连接两个句子,成为并列句,再一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托福写作:工作类考试题目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It is more enjoyable to have a job and work long hours for three days in a week than to work shorter hours for five days in a week.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People should take a secure job immediately when finding one instead of waiting for the job that they find more satisfying.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orking at home using computers or telephones is better than working in the office.
【公文写作的材料要可靠】推荐阅读:
公文写作-汇报材料的写法06-04
纪检监察机关公文写作材料10-23
法定公文的写作五12-30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02-17
公文写作总结的结构06-13
学生干部的公文写作11-19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基础12-12
公文写作:计划的写法及09-24
公文写作培训—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09-14
从事机关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