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案列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先行组织者案列(精选8篇)

先行组织者案列 篇1

5月25日,我校召开干部职工学习大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册亨县纪委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选编(第三期)的通知》(册纪通〔2015〕19号)、册教党组【2015】20号文件,就全国10起关于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会所吃喝、发放购物卡、公款旅游消费、公车私用、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学习。

经过学习,教师们的感触都非常大,以下就是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 如何做到廉洁自律

教师也要廉洁从教,身居要职的干部更要严格自律。有教师认为一介普通教师两袖清风,连贪腐的机会都没有,何谈廉洁从教的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的思想。首先,任何严格的制度都有可能执行不到位而出现漏洞,不贪不是要等待制度严密到让你不能贪,而是要先从内心拒绝贪腐的念头。其次教师也不是说没有机会接触贪腐的侵蚀——学生为有求于你而会主动送礼给你,你是否会感到难以抗拒?为了解决经济困境,你是否动了在外有偿补课的念头?你是否因为待遇微薄而认为付出太多的时间在学校参与管理和进行教学研究不值得?所有的这些都说明我们还是有贪腐和怠惰的机会的,只看你为还是不为。教师要减少一些功利思想,多看到一些教师这个行业有其它行业所没有的优势,才能提高内在的幸福指数,做到廉洁从教,快乐从教。

第二:担负重要职务的干部更要严格自律。做到日常工作不怠惰,养成 积极作为的好作风。对待工作职权,要秉承公正、科学办事的严则,不能以公谋私,假公济私,造成集体利益的损失。干部要远离干扰,坚持原则,如果轻视小节,稍不注意放松警惕就有利益相关方将诱惑送上来,疏忽马虎就会跌入贪腐的陷阱,最终由违纪变成违法,深陷牢狱,丢掉了自己的名声,也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第三:作为教师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也要学会带头抵制和改掉一些民间流传已久或者悄悄兴起的陋俗民风。婚丧喜事,尽量从简,既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也减轻别人人际应酬的心理和经济双重负担,有利于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堵住官员变相行贿、索贿的路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是对反腐倡廉的支持和践行。

最后:以上就是我校学习案例的点滴心得体会,有疏忽之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发现。

2015年5月25日

先行组织者案列 篇2

“先行组织者” (advance organizer) 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Ausubel) 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奥苏贝尔非常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导致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 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因此, 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 也就是说, 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 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具有包摄性较广、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然后, 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这种引导性材料, 就是“先行组织者”, 简称“组织者”。奥苏贝尔指出“先行组织者”能促进学习者关注并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 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 在他们“已经知道的” (原有概念) 和“需要知道的” (新概念、新知识) 之间架起桥梁, 从而使原有观念能对新概念、新知识起到固定、吸收作用 (成为新知识的“固着点”) , 促进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或者新知识顺应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一条定律, 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 也可以是一段概括性说明文字或一张图片或形象化的模型等。在化学教学中, 先行组织者最宜于两种情况下运用。第一, 当学生面对新的化学知识时, 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已有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 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学生所学新知识的组织者, 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 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第二, 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时, 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概念, 但原有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 学生难以应用, 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 则可以设计一个指出新旧知识间异同的组织者, 使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掌握新知。

二、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先行组织者”及其应用

化学中的先行组织者呈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应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如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召唤力;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能将有关的方法或思路迁移到新的情景中, 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等。

1. 文本型“先行组织者”。

文本形式的先行组织者最为常见。它最早出现在奥苏贝尔的实验中, 主要是在学习材料前采用总括性的文字叙述, 起到组织作用。

在文本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与新知识有意义联系的概念先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二是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有层次地呈现新知识;三是巩固新知识, 强化认知结构。这样,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复习, 能够将新知识固定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其中所有的复习和练习都是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结果。

2. 图片型“先行组织者”。

图片“先行组织者”是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图片。在学习中提供图片“组织者”, 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 实物图“先行组织者”。

如讲解食品中的化学时, 可用图片呈现蛋白质类或其它类别食品图片, 使学生一下子拉近了生活与化学的距离,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示意图“先行组织者”。

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 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如下列示意图可清楚的让学生理解电解水过程中的原子的重新组合及复分解反应过程中离子的交换和结合的过程,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概念图“先行组织者”。

概念图是一种以图的形式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是用带箭头的线段对概念进行连接, 以示概念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出示一幅概念图, 其主要目的是把要学习的概念通过图式进行组织, 这样可以让学生预先有一个总括性的框架, 从而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的专题复习结束后, 出示一张初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的简明概念图, 通过对概念图的解读, 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

6. 事实型“先行组织者”。

事实型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把选定的组织者以讲解叙述的方式来呈现的一种教学策略。讲解的组织者主要从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出发, 这些事实有学生已知的, 也有学生未知的, 但都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化学中学习空气的成分时, 可从科学史引入, 再通过模拟实验, 讨论得出结论。事实型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 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 另外还包括重要的化学史实等。

7. 模型型“先行组织者”。

根据模型的对象和表示方式的差异, 可将化学教学中的模型型先行组织者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 物质型模型。以简化实物代替原型进行研究, 如化工生产模型 (化工生产的典型设备构造模型和典型工艺流程模型等) 是以典型设备和化工生产为原型。这种模型体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直观性强, 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典型设备、生产原理等诸方面。 (2) 想象型模型。在思想中的一种抽象物对原型的反映, 如电子云、化合价等;或者由人为的加工、简化制成直观教具和图像, 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模型等。这类模型能为学生提供分子内部原子的空间结构, 或者晶体内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空间排列……, 生动直观形象, 使学生对原子、分子、晶体等概念的形成、表征方式、基本性质及变化规律有个直觉的认识基础。 (3) 符号型模型。采取特定的化学符号, 按照特定的组合方式代替原型, 用于揭示原型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等。符号模型可在质和量两方面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表征, 是学习、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工具。

8. 问题型“先行组织者”。

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以设疑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型组织者主要是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出发, 设置一些按照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可能会出错的问题情景。如:在学到“盐类的水解”时, 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问:“酸碱溶液恰好中和反应的盐溶液是不是显中性”?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盐溶液呈中性。继而用实验测定一些盐的酸碱性:Na Cl溶液、KNO3溶液显中性;CH3COONa溶液显碱性; (NH4) 2SO4溶液则显酸性。实验结果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 学生感到疑惑, 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为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师可依次设计问题: (1) 在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有没有电离平衡? (2) CH3COONa溶液为什么会显碱性? (3) 请结合水的电离平衡, 分析CH3COONa溶液中c (OH-) >c (H+) 的原因? (4) CH3COO-是阴离子, 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5) 盐类水解的本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不但融会贯通地理解了盐类水解的本质, 还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问题探索的能力。

9. 体验型“先行组织者”。

将学生已学知识经验及社会经验, 用于对某一新内容的引入或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解释和应用。例如, 初中化学中对酸和碱的认识不是从组成开始, 而是从醋、石灰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生活体验) 入手, 先使学生从经验上认识酸和碱, 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 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 也有利于应用和掌握知识;又如高中化学中对于化学反应“碰撞理论”的学习, 学生感到比较抽象, 教师也觉得比较难讲, 此时可设计先行组织者——“投篮”, 对此学生都深有体会, 在投篮时要考虑两个因素:力度和方向性, 两者缺一不可。由此引导、迁移、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引出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的概念, 实现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理解、掌握“碰撞理论”。

1 0. 化学实验型“先行组织者”。

通过实验事实引出知识内容, 使知识的呈现显得真实可信。例如, 初中对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是通过磷在水中的燃烧实验得出的———可燃物质温度达到着火点和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高中化学对于燃烧概念及条件的学习, 需要修正或改变学生在初中时学到的知识, 因此教师若只凭讲解, 效果是不佳的, 此时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燃烧的概念, 即设计实验先行组织者, 如: (1) 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2) 铜在氯气中的燃烧, (3)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等。通过引导, 让学生对已有化学学科认知定势无法包容的新因素进行分析, 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 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更广泛的燃烧的概念,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1 1. 多媒体型“先行组织者”。

教师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 将一些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讲解海水的淡化时, 可给学生讲述“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 也可出示挂图。但这样都不够直观, 如能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观看, 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理解原来所谓“多级闪急蒸馏法”就是设计压强一个比一个低的蒸发室, 将它们连通在一起, 当高温海水从压强较高的蒸发室流入压强较低的蒸发室后, 就会发生瞬间蒸发, 变为水蒸汽, 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淡水。整个生产流程生动、形象、直观,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三、化学教学中使用“先行组织者”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灵活使用“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对学生的思维起了导向作用, 有助于保持学习的迁移,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急欲探究的愿望,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先行组织者, 促进学生主动、有意义地学习。

2.“先行组织者”的运用不能等同于引课。

引课即课堂教学的引入, 精心设计的引课, 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促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 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先行组织者的运用除了要考虑上面这些之外, 还在于帮助学生架设一座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促进学生主动、有意义的学习。因此, 在设计、选用组织者时, 教师应分析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及深刻剖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而后对新旧知识进行加工、提炼或延伸, 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移植”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最后形成组织者。

摘要:“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 使学生能较好地学习新材料。化学学习中使用的“先行组织者”呈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点, 在使用时要灵活。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化学教学,呈现方式,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李思雨, 朱德全.高中化学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8, (11) .

[2]邓峰, 钱扬义.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高中化学新教材“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11) .

[3]贾成华.“先行组织者”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8, (9) .

[4]吴良根.化学教学中的概念图技术及其应用[J].黑龙江教育, 2009, (7) .

[5]宋文评.运用“先行组织者”化解化学教学难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4) .

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溶解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40-02

一、“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与分类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因此,要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所学的新知识加以引导。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具有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表述,以便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这种预先提供、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1]

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对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类属者,即通过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学习材料的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组织者,以获得同化新知识的知识框架,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组织策略;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通过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类似或邻近知识的异同,提高两者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

二、课题分析

“溶解度”概念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先行组织者”策略是通过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识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移植”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对新概念的陌生感,因而适用于本课教学。

教材在编排时,有时已提供的必要的先行组织者,而更多时候则需要仔细分析辨别,挖掘出合适的组织者。“溶解度”概念的教学属于后者。文章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先行组织者: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与固体溶解度概念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作为固体溶解度概念的比较性组织者,通过比较、分析、辨别,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2)分析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运用生活经验策略设计先行组织者,采用小品、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这两个概念,把新概念同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3)比较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概念的异同,设计比较性组织者,强化认知系统。

三、教学策略

1、温故引新,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见表1:

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概念属性定性概念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溶剂的量、溶质的量

设计说明:在溶解度概念中涉及到溶液的状态,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先复习这两个前概念,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此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同时也作为固体溶解度概念的比较性组织者,此时的复习为后面两者的比较做好铺垫。

2、设计说明性先行组织者,展开新课学习

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来比较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新概念,根据溶质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溶解度、液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如图1所示: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

设计说明:设计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新概念的上位组织者,使学生获得一个新概念的认知框架。

3、运用生活经验策略,为“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学习设计先行组织者

播放由学生自导自演的小品。小品中的小明和小琪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但他们的实验方法中有多处错误,要求学生一一指出,并加以改正。

小品片段一:小明用100ml的冷水溶解来蔗糖,小琪用100ml的热水来溶解食盐,然后比较两者溶解量的多少;

小品片断二:小明用一杯冷水来溶解蔗糖,小琪用一盘冷水水来溶解食盐,然后比较两者溶解量的多少;

小品片段三:小明往100ml的冷水中加入蔗糖至溶液呈饱和状态,小琪往100ml的冷水中加入食盐,但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然后比较两者溶解量的多少。

这三个小品片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难指出并改正其中的错误。片断一中,应使用温度相同的水来分别溶解溶解食盐和蔗糖,以此推出固体溶解度概念的条件——一定温度。片断二中,应使用质量相同的水来分别溶解食盐和蔗糖,以此推出固体溶解度概念的标准——质量相同的溶剂,通常人为规定是100g溶剂。片断三中,应使两溶液均达到饱和状态,以此推出固体溶解度概念所规定的状态——饱和状态。最后,指出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单位,通常用g。在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后,再引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设计说明:该环节在新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寻找结合点,把固体溶解度概念分解成四要素,并设计成小品形式,呈现先行组织者。学生在理解了该组织者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固体溶解度概念就会感到轻松、易懂。

4、设计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深化对新概念的理解

结合课前复习的内容,把“固体溶解度”概念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进行比较。见表2:

设计说明:运用比较性组织者策略,在辨清新旧概念异同的同时,加强对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5、运用实验策略和生活经验策略,为“气体溶解度”概念的学习提供先行组织者

列举生活中气体溶于水的例子,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汽水、鱼能在水中生存等,为气体溶解度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

[事例1]:准备两瓶汽水,一瓶不打开,另一瓶让学生上台打开,并在打开前后,分别用手捏压汽水瓶的瓶身,感受瓶身的变化。

[事例2]:喝完汽水后,常常会出现打嗝的现象。

然后,组织学生对上述两个事例展开讨论:

事例1中,对比瓶身的变化,想想汽水瓶在打开前后,什么条件发生了改变?打开后,气泡溢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如何改变?由此可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事例2中,喝完汽水后会打嗝,这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改变?汽水被喝下后,什么条件发生了改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设计说明:“气体溶解度”是比“固体溶解度”更为抽象、难懂的一个概念,安排在“固体溶解度”概念后学习是要利用前者所起的同化作用。

6、设计比较性先行组织者,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与深化

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是本节课学习的两个新概念,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现把两者比较如下,见表3:

设计说明:“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所接触到的两个难点概念,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提高两者的可辨别性,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

四、反思与体会

1、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适宜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许多化学反应规律、理论的依据;另一方面,它是对众多化学事实的概括,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充当着“节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化学概念的教学。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提高化学概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能发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有关的旧知识所起的固定点作用,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强对新概念的理解。

2、关注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促进作用

任何概念都有它的背景知识。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包括与新概念有关的前概念、前经验(包括生活经验),要认识到这些前知识准备对新概念学习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是积极的,教师要把这些前知识准备作为一种资源,把这种资源作为学生学习新概念的生长点;如果是消极的(即相异构想),教师要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先行组织者,并及时强调,加以纠正。

3、要选择恰当的形式呈现“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利用化学史来设计先行组织者,以讲解叙述的方式呈现。2)以设疑提问的形式呈现。教师通过设计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新概念。(3)以实验的形式呈现。把化学实验设计为先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学习新知识,建构认知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思维方式,选择恰当的形式来展示先行组织者。

参考文献

[1]莫雷,何先友,迟毓凯.教育心理学第2版[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122.

[2]魏建方.“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化学教学,2005,(11):12-14.

[3]裘建浩.“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模式”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2004,(6):16-19.

先行组织者案列 篇4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要素之一,是教材为帮助学习者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阅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这一系列材料经过组织成为有意义的材料,它将为学习者提供更充分的外部条件并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笔者认为,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为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是助读系统最主要的理论基石和最直接的思想来源。

一、“先行组织者”的内涵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在奥苏伯尔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发展了对“先行组织者”内涵的理解,认为“先行组织者”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水平上高于原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性水平上低于原学习材料的材料;可以用文字方式呈现,也可用图画或图表的方式呈现;可以是陈述式的“先行组织者”,也可以是问题式的“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书面式的“先行组织者”,也可以是口述式的“先行组织者”,等等。不管“先行组织者”以何种方式呈现,也不管其何时出现,只要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联系且能协助学习者正确、深入理解文本的材料,都可称其为“先行组织者”。结合近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可见,“先行组织者”所受限制变少,适用范围变广,形式也更为灵活,可对其更简洁、更开阔的表述为:“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的材料。

二、“先行组织者”是助读系统建构的理论依据“先行组织者”为助读系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助读系统各要素空置不用、用之不当、用之不活的现象比比皆是,致使助读系统自身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文本,准确把握文意,促进有意义阅读的产生,提高阅读能力等目标无从实现。目标的落空在于人们对助读系统的理论依据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模糊。“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以增加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为说明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为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的桥梁,使其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对“先行组织者”目的的清楚明确的认识,使得助读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不同材料要素的组合,或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或增强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真正实现帮助学习者阅凑课文,培养学习者阅读能力的目标。可以说,助读系统只有在“先行组织者”目的的指导下,才能够促进学习者的有效阅读,使目标得以实现。“先行组织者”为助读系统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行组织者”具有“固着点”的功能。通过利用适当相关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材料来防止干扰和促进学习,即增加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调动学习者长期记忆中贮存的大量知识和策略。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助读系统建构时应选择与学习材料相关的最稳定、最清晰的材料,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唤醒学习者的阅读记忆,促进有效阅读的形成。要使阅读有效,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必须能觉察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在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中。“先行组织者”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联结已有知识和新的学习内容。助读系统各材料要素正是在实现新旧知识问联结这一功能时,在语文教材中以不同的存在形态发挥着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知识,增强阅读视觉感悟等作用。“先行组织者”为助读系统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助读系统因能够起到激发阅读兴趣,唤起阅读记忆,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知识,增强阅读视觉感悟等作用而成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组织者”为助读系统各要素的选择提供了“准入”标准

系统中任一要素存在问题都会导致系统产生负面效应,助读系统也不例外。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提示性材料语言模糊;补充性材料与文本联系不够紧密;拓展性材料或难或易与学生认知不符;注释性材料错误、繁复、语焉不详、当注未注;图像与文章内容不相适宜;以及助读材料分配模式化、单一化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助读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使师生心目中产生“助读系统用处不大”、“助读系统是摆设”等想法。要想构建助读系统并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必须使助读系统各要素的存在合理有效。依据对“先行组织者”内涵的理解,只有能够担当起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这一重任的材料,只有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材料,才能成为助读系统构成的材料要素。也只有严格这一“准入”标准,助读系统才能在教师的合理组织和运用下发挥其正面效应,真正起到助读的作用,实现助读系统自身价值。可见,“先行组织者”成为助读系统各具体材料要素的“准人”依据,助读系统需在“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关照下严格各材料要素的选择与优化。

三、助读系统是“先行组织者”在语文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对所学新知识的熟悉程度,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陈述性“先行组织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近些年的研究有所拓展,不单指它与新的学习产生的上位关系,也可是下位关系)。研究表明,陈述性的“先行组织者”不仅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适当的固定点,提高了有关旧知识的可利用性,而且也促进了他们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避免了不必要的机械记忆。可见,陈述性“先行组织者”通过为新的学习提供固定点来促进学习。

另一类是比较性“先行组织者”,用于较为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和保持。研究表明,比较性“先行组织者”能够指出新旧知识间的异同,它增强了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与清晰性,对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起显著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材中“先行组织者”具体地体现在提示性材料、注释性材料、引导性材料、补充性材料、拓展性材料、具象性材料等助读系统各材料要素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上。下面以陈述性“先行组织者”在助读系统中的体现为例加以说明: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给学习者提供了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也是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独立阅读能力的检验。这就更需要教材提供可以帮助学习者扫除阅读理解障碍,搭建认知结构与将学习教材间之桥梁,以帮助学习者完成独立阅读的任务。在没有任何助读材料的情况下去阅读这篇文章,学习者最直接的能够感到的仅是扑面而来的对乡土浓厚的眷恋之情。要想让学习者在情感深处读到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之情,想让学习者与作者真正达到心灵的共鸣还需要相关材料的辅助。文前的提示性材料这一陈述性“先行组织者”为学习者提供了作者创作动机并对阅读这篇文章进行了简要指导,使学习者在揣摩和欣赏中对文章情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把握。可以说文前的提示性材料唤醒了学习者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加强了对这一知识的可利用性。学习者通过课前提示这一桥梁将对“九一八事变”的情感和文章表达出的情感相互渗透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但是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学习者在清晰性上还存在欠缺,对这一知识的可利用性还很有限。而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旧有知识或旧有观念很不稳定或模糊不清,那么它就不能很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固定点”,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材中应出现相应的陈述性“先行组织者”――时代背景介绍等补充性材料,使学习者的情绪情感被“九一八事变”所引起的国恨家仇强烈而清晰的唤起。只有学习者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文章中国土失守,民族受欺,家园难归的苦痛、悲愤和忧伤才能水到渠成地被学习者所把握和理解。

案列题 篇5

一、尚志物业管理公司接管验收康桥小区后,准备办理客户入住宅手续,你知道办理客户入住手续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具体说明。

答:客户入住手续如下:

1、物业管理处在客户入住前,根据镇府《房屋面积测绘结算表》编制、统计每位客户应交纳的物业服务费和其他带收带交、带收带管费用表。

2、按规定建立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专用帐户。

3、在客户入住前将已经准完毕的各项文件资料再次检查核对。

4、将“房屋验收单”、《业主临时公约》、《客户(住户)手册》、《装修责任书(装修须知)》、《安全及防火责任书》、《客户(住户)登记表》、以及准备交接的配套物品,如钥匙、IC卡等按户袋装。

5、再次检查物业管理公共区域及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6、再次检查客户的房屋内部保洁情况。

7、与客户验收交接物业时,应让客户充分体会到物业管理接待人员的规范服务,礼貌、热情、有序。

8、按物业交接程序,检查客户“入伙通知书”、“结清余款通知书”、售房合同、客户身份证明及其他注明应具备的文件资料。

9、请客户签署《业主临时公约》、《装修责任书》、《安全及防火责任书》、《客户(住户)登记表》等。

10、收取客户交纳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按规定收取一定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的物业服务费及其他费用,按规定将当天收取的现金存入银行专用帐户。

11、客户交清费用后,由物业服务接待人员陪同客户验收房屋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填写《房屋交接验收单》,请客户签收。

12、验收合格办理交接登记,记录客户物业的水、电表初始读数、交接IC卡(如果有)、交接钥匙,记录钥匙类型和数量。如验收不合格,待整改合格后,再由客户验收认可,届时在发放钥匙。

二、小刘是九龙物业管理公司新入职的一名物业管理员,还处在试用期,是否能顺利转正,小刘心里没底,因为2次写出工作总结,他的上级都不满意。现在请你根据工作总结的写作要求,为小刘提供一份工作总结范本。说明(1)该总结可以是物业管理企业任何岗位的工作总结。(2)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总结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如需要一律以XX代替。

答:XX花园管理处2005年工作总结

在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的引导及公司统一管理下,XX花园管理处稳步走过了2005年。期间,管理处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提高业主满意程度的服务工作,顺利完成了小区评优的工作,也使广大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回顾2005年,我们的工作较上一年有了较明显提高。

一、协助成立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共同配合开展社区工作,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今年8月份,管理处积极与产业区居民管理中心和XX区小区办配合,协助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的监督促使管理处提高管理水平,最终赢得业主的满意。

二、按计划完成了2005年创优工作

2005年初,管理处将小区评选XX市优秀管理居住小区作为本的工作重点,为此管理处按照工作计划的要求,根据创优标准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整改。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不懈努力,最终使XX花园顺利通过“XX市优秀管理居住小区”的评选,为公司明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机动车的管理,充分开发地下仓库的使用率。

(二)物业零修费的收取实行包户到人。

三、注重对居民意见的回复,以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了能更好地收集居民对我们的意见建议,我们制作了意见箱,由办公室每天负责收集居民来新,并指定相关人员对提出意见的住户进行及时回访。

通过总结,我们感觉到要管理好一个小区,首先必须做好服务工作,把业主当作自己的朋友,尽量替他们着想,并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然后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就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即使有些做不到位的工作,他们也会给你一定的时间去整改,而不会与你站在对立面。其次要加强集体的凝聚力,任何一个集体都必须做到团结一致才能很好的发挥每个人及集体的力量,这样方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小王是九鼎物业管理公司的一名物业管理员,刚上岗2周,还处在使用期,能否顺

利转正,小王心里没底,因为两次写出岗位工作计划,他的上级都不满意。现在请你根据岗位工作计划的写作要求,帮助小王写一份2004年12月的简要工作计划。说明(1)该计划可以是物业管理企业任何岗位的工作计划。(2)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计划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如需要一律以XX代替。

答:物业管理员2004年12月份工作计划

根据11月份的工作完成情况,制定12月份工作计划如下:

(一)计划内容

1、按《物业管理员日常巡查记录》巡查,并填写《物业管理员日常巡查记录表》

2、做好供暖期间报修暖气的维修、回访工作,对各住户进行测量室内温度的工作。

3、做好本年内遗留问题的善后工作。

4、做好年终总结工作。

5、协助财务组做好年底物业服务费的催缴工作。

(二)具体要求

1、按《物业管理员日常巡查记录》巡查楼宇。

2、配合维修组做好供暖工作。

3、联系XX公司处理XX楼XX室暖气跑水一事。

4、配合财务组做好年底物业服务费的催费工作。

5、做好各项工作总结。

四、小赵是五湖物业管理公司的一名物业管理员,刚参加工作不久,听说物业管理有关通知的拟写有一定的要求,但一时又不知道有何要求。现在请你根据物业管理通知的写作要求,帮助小赵写一份停电通知。说明

(一)该通知可以是物业管理企业通用的停电通知。

(二)字数限制在200字以内,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通知如需要一律以XX代替。

答:停电通知

尊敬的各位住户:

XX花园管理处接到电业部门的通知,定于2006年6月23日(星期五)上午8:00—下午17:00点停电。请您互相转告家人注意关闭家中所有电源,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及人生安全。

我物业管理处发电时间为11:00—13:30分,如有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谢谢合作!

应急电话:85858585联系人:XXXX

温州XX物业管理公司XX花园管理处2006年6月22日

五、李小姐在某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主要负责物业服务费的收缴工作,可是她所负责范围内的物业服务费的收缴率只有48%,每当李小姐催缴欠费时,有的客户总是以各种理由拒付物业管理服务费。请你帮助李小姐分析一下原因,并告诉他在这种欠费客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物业管理企业应按照怎样的工作程序全面催缴欠费。

答: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服务过程中,会遇到有些业主因长期不在本物业居住或有些业主或使用人由于工作繁忙而忘记了交费日子,加之有些业主通讯地址变更频繁等情况,使得信息沟通产生困难,因而存在服务费拖欠数额大、时间长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正常运行。物业服务费一般催缴程序如下:

1、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部门对欠费的业主进行统计,并列出重点催缴对象。

2、采集业主的通讯记录,确定具体的联系方式。

3、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物业管理员,明确其负责哪些催缴对象,跟踪记录,同时进行上门收费服务。

4、进行电话联系或上门催缴,一方面宣传物业管理的法规知识,让业主认清有享受物业服务的权利,同时也有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义务,这是《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另一方面,在加强与业主之间沟通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时机,如业主遇到困难时,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并能不计前嫌,用服务感动业主,取得业主的理解和认可。如果寄发书面催缴通知书并注明缴款限期。经过以上程序的多次沟通,大多数业主一经提醒能够主动缴清欠款。对于超过限期仍不交清款项的少数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将发送律师函,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追讨。

六、物业管理员小田收取物业服务费时,业主咨问物业服务费包括哪些收费项目,请你帮助小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建设联合发布《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03)1864号)规定的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构成的具体内容向业主进行说明。

答:根据该管理办法的规定,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1、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

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如外墙、楼梯等其他设施设备。

3、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4、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6、办公费用,如交通费、通讯费、节日装饰费及宣传广告费等。

7、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8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

9、经业主同意的其他费用。

七、东陆物业管理公司所管某住宅小区正处于入住前期,大部分业主刚刚办理了入住手续,正准备装修。可是,当业主去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装修手续时,物业管理员不是说缺少这个证明就是缺少那个材料,办理装修申请的业主们的意见很大。为了业主顺利办好有关手续,请告诉他们到物业管理办理装修登记手续之前应该准备好哪些材料?

答: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申报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房屋所有权证(或者证明其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

2、申请人身份证件。

3、装饰装修方案。

4、变动建筑主体或承重结构的,需提交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方案。

5、需提交的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设计方案或者施工方案。

6、委托装饰装修企业施工的,需提供该企业相关资质证书的复印件。

7、非业主的住宅使用人,还需提供业主同意装饰装修的书面证明。装修较大建筑物前,必须依照消防部门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提出申报,装修时需提供消防部门的审批文件。

八、小何在四海物业公司任装修主管,负责签订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工作,在日常签订协议工作中,他应注意房屋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哪些主要内容。

答:房屋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装饰装修工程的实施内容。

2、装饰装修工程的实施期限。

3、允许施工的时间。

4、废弃物的清运与处置。

5、房屋外立面设施及防盗窗的安装要求。

6、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

7、管理服务费用。

8、违约责任。

9、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九、国泰物业管理公司刚接管某住宅物业,工程部即要开展供电系统的日常养护管理,请问,供电系统的日常养护管理一般包括哪些检查内容。

答:供电系统日常养护检查内容如下:

1、观察总盘上的各类仪表、电压是否正常,使用电流的变化情况、高峰用电时的电流数值、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对照值班记录检查分析有无差异。

2、核对各个支路的实际负荷是否与装设的保护元件整定值相符合。

3、配电箱固定是否牢固,箱内器件是否完好无损,各闸具的接头有无松动,操作是否灵活。

4、导线绝缘是否良好,各类绝缘导线是否老化,各接头处有无烧焦、变脆,绝缘包布有无失效,接头之间是否绝缘。

5、金属管连接的地线是否良好,有无虚脱或腐蚀,各种管路固定是否牢固。

6、各种电器具是否牢固。

7、各种地极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定,接地螺旋有无松动,导线有无伤痕和腐蚀。

8、特殊房间(如潮湿、高温、易燃易爆等场所)应按照有关规定重点进行检查维护。

十、某物业公司保安员孙南是一位英俊健壮的小伙,被安排做某高档写字楼的门卫保安服务工作。请告诉他们门卫保安的服务内容与要求是什么?

答:门卫保安人员的服务内容与要求包括:

1、有些类型的物业如写字楼门卫保安人员应通过检查出入证及要求来访人员填写“访客登记薄”控制外来人员出入。

2、门卫保安员应按有关物品出入管理规定对带入或带出建筑物的物品进行检查、控制。

3、门卫保安员应按部门或项目的规定对车辆、行人进行管理。

4、门卫保安员应监督、控制施工人员、供应商和推销人员入内。

5、门卫保安应与巡逻保安、车场保安及消防监控室值班员密切协作联防,最大限度的保障客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门卫保安员遇到异常事件时应顺序报告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紧急时直接向部门经理报告。

7、门卫保安员应劝阻在禁烟区域吸烟的行为。

8、门卫保安员在遇到客户、员工情绪激动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9、门卫保安员应汇报值岗范围内的项目财产受损情况及所需要的维修。关系到安全问题时应立即上报部门经理或主管。

10、门卫保安员应打扫岗位区域卫生,记录当班的重要事件,交接物品如钥匙、对讲机、传呼机等。

十一、四海物业管理公司15天后将接管某大型办公园区,需要建立消防监控值班员岗位职责。请你拟定一份消防值班员岗位职责,以便值班人员工作有规范,也有利于公司对其进行管理。

答:

1、熟练掌握消防监控设备的技术性能及操作方法,严格遵守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忠于职守,规范值班,树立保安部对外良好现象。

2、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密切注意各种信息和设备运转状况,尽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确认并上报,事后详细记录。

3、接到报警,要迅速,准确的按照报警程序进行工作。

4、维护中控室内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5、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做到准确、详细、清晰。

6、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服从领班安排,提出个人对保安部消防工作建议和指出存在的问题。

十二、龙泉物业管理公司15天后将接管某大型办公园区,保洁部正在拟定保洁设备和工具采购清单。园区内的写字楼均为高层楼宇,由大理石地面、地毯、玻璃幕墙等,请根据需要帮助保洁部列出至少20项所需保洁设备和工具名称。

答:保洁设备和工具如下:清扫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粪便清运车、升降工作平台、长梯、吸尘磨光机、喷射式地毯抽洗机、干泡地毯机、洗地机、吸水机、吸尘器、伸缩杆(三节)、扶手电梯清理机、玻璃涂水器、玻璃水刮、玻璃铲刀、快洁布刷、清洁毛布、小喷壶、清洁地拖、清洁扫把、电源线及插板、工作指出牌清厕刷、清洁工作车、清洁水桶、手动喷枪、黑色起蜡垫、喷腊垫、抛光垫、地毯纤维垫、高速抛光垫、垃圾收集车、垃圾贷、厕纸等、高级去污粉、万能起渍剂、全能玻璃清洁剂、洁厕剂、空气清新剂、不锈钢清洁剂、不锈钢保护油、灯饰清洁剂、地台面蜡、卫生球、磨光蜡、洁具消毒水、杀菌消毒剂、除臭消毒剂、地毯化泡剂、酸性洗剂。

十三、润花小区的一位住户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邻居家养了一只公鸡,每天早晨打鸣,影

响了其业主休息,物业管理公司应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遥感应用案列 篇6

一、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验证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分析了影响MODIS地表温度产品精度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精度验证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比较。针对MODIS地表温度产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误差偏大的状况,以黑河流域为例,对MODIS地表温度产品进行了验证。用于验证的地面观测数据包括自动气象站红外辐射温度计数据和长波辐射数据。这里结合具体的地表情况比较了两种验证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使用长时间的夜间长波辐射数据验证MODIS地表温度产品更合理;黑河流域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平均绝对偏差小于2.2℃。

二、基于TSEB模型的黄河三角洲蒸散量估算

蒸散发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地—气间水热交换的主要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湿地的水热平衡,合理准确地估算蒸散发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能量平衡以及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世界上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和最年轻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既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针对其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特点,利用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和TSEB(Two-Source Energy Balance)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发量进行估算:首先利用SEBAL模型计算地表的特征参数和各地表通量,然后利用TSEB模型分离土壤和植被,分别计算黄河三角洲湿地瞬时的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和土壤植被总蒸散发量,利用积分关系法进行时间尺度转换,得到日蒸散量。利用气象站实测蒸发值和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作物系数,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直接和间接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反演的蒸散发结果合理,精高较高。分析蒸散的空间分布及不同地表类型的蒸散特性,对比分析芦苇沼泽和芦苇草甸的不同蒸散特点,结果表明基于两模型耦合的方法可用于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估算。

三、基于ICESat-GLAS数据估算复杂地形区域森林蓄积量潜力初探——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为例

近年来ICESat-GLAS波形数据被广泛地应用于森林生态参数的估算。为了研究大光斑激光雷达数据在复杂地形区域估算森林蓄积量方面的能力,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域,将GLA01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平均树高与实测树高及坡度进行对比,探究了坡度对GLAS数据估算平均树高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平均树高、光斑范围内森林蓄积量建立关系,初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度会降低大光斑激光雷达数据估算森林植被高度的精度,但GLAS数据估算出的树高与实测的平均树高、蓄积量数据仍有较好的相关性,这说明利用GLAS数据估算森林蓄积量有较大的潜力。

四、超大城市地表特征参数估算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超大城市的下垫面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定量化下垫面特征参数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采用2009年6月2日Landsat-5TM卫星影像提取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地表温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植被指数这些典型地表特征参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京市高不透水面扩展到六环,六环以内地表温度保持在40℃以上,特别是商业区等特高不透水面区域地表温度甚至高达45℃,处于城市高温区域,六环以内区域平均温度波动幅度不大。另外,森林和农业用地的降温作用明显,最高降温幅度达到6℃,而且夏季裸土地表温度接近高密度居民区地表温度。

五、基于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的水稻识别

极化信息是雷达数据的独特优势,为雷达遥感应用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极化分解是一种新型的极化数据处理方法,它从数学物理的角度分析目标的散射机制。基于RadarSat-2全极化数据,以贵州高原丘陵为试验区,研究水稻的极化响应特征及其时域变化规律,根据极化分解理论分析水稻及典型地物的散射机制及其差异,并根据水稻散射机制的特点提取水稻信息。

六、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方法

道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一直以来研究道路的自动或半自动提取都被视为热点和难点,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但没有一种方法能推广应用。针对道路难以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道路提取方法,首先影像将RGB颜色空间转换成HSV颜色空间,运用改进的区域分隔算法,实现道路区域的分隔。然后利用数学形态学腐蚀、膨胀等基本运算,结合区域的形态特征(如面积、紧凑度等)实现道路与非道路信息的分离。对多幅复杂道路图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从复杂环境中提取道路信息。

七、一种新的可见光遥感图像云判别算法

为了解决由于云层遮挡所引起的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SVM)与无监督聚类算法相结合的分类算法,实现可见光遥感图像快速高效地自动云判别。该算法首先使用ISODATA进行聚类,再利用聚类结果为SVM挑选训练集,从而大大减少SVM的训练时间,融合了SVM准确率高与ISODATA聚类速度快的优势。结果表明:该算法使得SVM的训练时间降低至单独使用SVM算法所需训练时间的2%,基本满足实时性需求,并保证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

八、基于遥感解译的比如盆地油气潜力分析与有利区预测

为对国内最具潜力但自然条件恶劣的西藏地区进行油气勘测,用基于遥感解译的技术对比如盆地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野外踏勘路线上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的观察,归纳出不同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在遥感影像图上的特征,建立了岩性、地层、线性和环形构造解译标志,完成了比如盆地岩性、地层、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解译。其次应用比值法(油气点微渗漏)、融合法(遥感波段融合色调异常)、主成分分析法(羟基/铁质信息异常)对已知油气出漏点和异常信息进行叠加,发现烃类微渗漏信息异常区与已知油气出漏点存在正相关性,用烃类微渗漏异常信息和已知伦坡拉盆地油藏区叠加,发现烃类微渗漏信息异常区和地下已知油气藏负相关,从而确定了烃类微渗漏非异常区可能为含油气区。通过3种方法得出油气烃类渗漏异常区,进而圈定重点一级烃类微渗漏非异常区一处,并结合盆地的生、储、盖条件,指出了比如—伯列蝉—边坝所圈定的区域为油气勘探有利区域,是未来油气勘探的目标。

九、基于遥感变化检测的石漠化信息自动提取

滇黔桂地区被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后,石漠化的研究变得越来越热,而信息提取是这些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石漠化信息提取主要依据静态指标进行,鉴于静态方法的不足,在动态机理剖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石漠化的静态景观及其动态属性,以贵州和云南交界区域为实验区,1992年和2001年两个时相的TM/ETM+影像为数据源,研究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在石漠化信息自动提取中的应用。在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的基础上对两个时相的影像实施差值变化检测,将实验区分为变化区和无变化区两类,根据石漠化机理进一步将变化区分为石漠化区和逆石漠化区,完成石漠化信息识别,经验证Kappa系数为0.854。结果表明: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对石漠化有较好的识别效率和精度,能够为石漠化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十、Mashup在三维气象灾情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使Mashup应用于气象灾情信息服务成为可能。Mashup是一种新型的应用系统构建方式,它是指从网络上各种离散的数据源中获取、集成数据,从而构建出新的应用[1]。在众多Mashup应用类型中,以地理信息Mashup应用最为广泛。通过提出将地理信息Mashup应用于气象灾情预警服务中的思路和方法,详细讨论了将Google Earth API和本地气象数据库等多源数据相结合的Mashup系统架构,并应用于青海省三维气象灾情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中。该系统具有直观性高、浏览顺畅、多用户等特点,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一、Hyperion数据玉米叶绿素含量制图

采用星地同步观测方法,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玉米专题信息,计算与遥感影像同步获取的玉米地面实测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形式,作物光谱指数参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作物叶绿素含量预测指数TCARI/OSAVI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相关性最好,R2分别为0.5694和0.5313。采用其与叶绿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叶绿素反演模型。将回归结果应用到提取的玉米区域,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直观显示玉米的长势状况,为农业估产和植被长势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十二、基于多极化星载SAR数据的水稻/旱田识别——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对于南方多云多雨天气的地表农作物类型的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基于多极化SAR数据,包括双极化ALOS PALSAR以及全极化Radarsat-2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针对当地水稻/旱田进行识别。针对双极化SAR数据,利用了其强度信息进行分类识别;而基于全极化数据,除强度信息外,还利用了其SAR信号统计分布概率进行分类规则建立。结果表明:L波段的ALOS PALSAR在识别旱地的桑树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基于两种分类方法的C波段Radarsat-2数据识别水稻的精度分别为85%和75%,略低于ALOSPALSAR的识别结果(87.5%)。

2011Esri中国用户大会“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场看点

时间:9月28日全天。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二层第二会议厅-

3“知行合一,遥感流程化与一体化技术”

“数据与应用的合一、理论与生产的合一、遥感与行业的合一”,本讲座结合多元化的遥感数据和急剧增长的行业应用需求,介绍几个应用方向的技术流程、关键技术点及实现过程,包括:影像底图生产、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植被覆盖度估算、地表温度反演、自然生态环境监测、水质遥感监测、城市绿地信息提取、土地利用遥感变化监测。为我们日常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ENVI5.0预告及ENVI/IDL国外应用案例

邀请美国ITT VIS公司总裁Richard、资深工程师Taka到现场,介绍明年初发布的ENVI5.0,以及下个月中旬发布的激光雷达三维建模工具——E3De;Taka准备了丰富的国外遥感应用案例,极具参考价值。

遥感GIS一体化系统开发技术的实现

交互式数据语言IDL有哪些新的特点值得我们期待?GRIB读取?快速高效的可视化方式?随着空间信息市场的快速发展,遥感与GIS的一体化集成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发展潮流。遥感与GIS一体化开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如何实现基于B/S的影像在线分析系统。本讲座将通过案例的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InSAR技术与地表形变监测应用

本讲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介绍ENVI SARscape下的雷达图像处理技术,涵盖基本图像处理、InSAR、DINSAR、PS等经典雷达图像处理技术、最新的SBAS多时间序列的干涉叠加分析技术。国内外雷达遥感的成熟应用、应用探索以及多样化的应用案例。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邀请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秘书长董宇阳老师,使用大量应用案例介绍我国的遥感应用情况,并对遥感应用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像压缩和管理技术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的总工为大家介绍影像压缩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涉及小波压缩、ETL数据库影像定位技术等。为海量影像数据的储存和管理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国内成功应用案例

邀请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黄青伦主任和中国遥感应用研究所的闫娜娜博士,介绍“基于地图服务的遥感影像快速纠正及影像专题图制作系统”和“DroughtWatch:运行化的全国旱情遥感监测系统”

2012Esri中国用户大会结束了,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整个大会期间遥感部分内容,我们将在9月份逐渐共享所有讲座内容,包括PPT、录像、例子数据、大会图片等。讲座分布在“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场”、11个“行业论坛”、DEMO剧场。

1、“遥感用用看——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场包括4个主题,每个主题由若干个应用专题组成。

2、2012中国用户大会顺利闭幕了,遥感也是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天的主题大会现场、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场、11个行业应用专场、DEMO剧场、用户体验区等都有“遥感”的身影。这里收集了一些各个专区的照片供大家“围观”。

3、本讲座介绍ENVI/IDL在军事测绘、军事侦察、气象探测、[url=]模拟与仿真[/url]四个方面的应用方案,包括DOM的制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地形数据的获取技术,并介绍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和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在巴格达市区寻找黑鹰直升机降落地点的一个应用流程;高分辨率/热红外/高光谱/雷达等数据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IDL在气象探测和模拟仿真中的应用。

4、本讲座主要介绍了ENVI/IDL在公路、铁路工程选点及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灾害监测以及海洋交通四个方面的应用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挖掘技术、地形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生态环境评价的技术流程、地表形变灾害监测的技术、海事交通上有关船只提取、溢油、浒苔、海冰等影响海上交通地物的监测,介绍遥感GIS一体化开发的卫星遥感业务化处理系统。

5、本讲座主要介绍遥感在农作物监测,林业资源调查,资源调查和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解决方案。

6、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日趋丰富和成熟,本文将介绍ENVI/IDL遥感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在此将应用案例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通用的应用,即地图的生产和变化监测,一大类是环保海洋气象领域各自独有的应用,最后为了满足大家对业务系统开发的需求,介绍了用ENVI/IDL进行业务化开发的几种方式。

7、本讲座主要介绍遥感在城市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以及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的应用解决方案。

8、近年来发生了非常多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遥感影像及时有效地为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尤其近几年传感器的飞速发展为遥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保证。本讲座主要从数据获取,灾害信息提取以及遥感与GIS一体化技术在灾害中的应用着手分析介绍。

9、智慧城市正在火热的建设之中,遥感作为城市信息获取的有力手段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ENVI/IDL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方案。

10、本次报告主要介绍了ENVI/IDL技术在地里国情监测中的解决方案和遥感技术在测绘行业的一些关键技术应用。

11、EN

报告首先从水利行业的核心业务需求上阐述了ENVI/IDL技术在水利行业当中的应用结合点,分别包括了水利行业中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

先行组织者案列 篇7

如何有效的结合现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成果,将网络教学资源合理有效的进行规划,使之更高效的应用与教学,更好的发展网络教育形式,使网络教育担负起我国教育的大众化和学习社会化的重任,以成为众多学者努力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出发,论述了如何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在学习者知识构建中的作用,如何在网络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一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指导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规划。

1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1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涵义

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策略是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先行组织者是从“组织者”一词演化而来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学习的方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简单来讲,先行组织者就是用来引出一个主题的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预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帮助他们存储、分类和整理学习的内容。在某中程度上,先行组织者就像是一个带分枝的树状结构,这些分枝点将成为要长出来的枝条的支撑点如图1所示。

1.2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作用

首先,先行组织者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并搜索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那些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的知识建立其上,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习者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的获得新的知识。其次,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的定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吸收。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头脑中画出了一副地图,引导他们清晰的到达目的地,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三,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习者可以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2 网络教学资源中先行组织者的策略应用研究

在网络教学中,应结合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加以改进和应用。

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现结合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分析。

(1)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确认阐明的概念的属性并给出实例,提供上下文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先行组织者一般由教师通过提问题、举例子等口头呈现或通过幻灯片、黑板等平面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感知范围。网络教学资源中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可充分体现网络的优势。在网络教学资源中,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和技术,创设一个听觉、视觉等多感官通道的教学情境,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和属性融入学习情景中,让学习者在情景交融的多感觉通道的刺激下接触先行组织者,使学习者对作为引导者的先行组织者有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更好的启发学习者对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的回忆。在此基础上,可以创设一系列基于问题的实例,并且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下,让学习者以探究的形式回顾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可以和相关领域的人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从而既实现了原有知识的重新构建,又为构建新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使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做实验和阅读有关的材料。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大多数情况下是处在异时异地,不能象传统的课堂那样保持随时随地的沟通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始前,既要自己做好准备,也要引导协调学习者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可以给出结构图,提供寻找相应知识材料的网址或网站范围,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准备,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可以使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预备知识技能提前得到调动和发挥,另外,学习者的网络定位感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使之能够根据学习目标的需求及时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因为使用网络资源的学习者一般是处于异时异地,且大多数是处于工作岗位的成人学习者,因此很难实现师生间及时有效的双向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脉络清晰的分为一系列的专题发布到网上,使学习者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调动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有效的同化接受新知识。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之间可以组成小组,并利用BBS、email、专题网站等形式进行交流和探讨。

(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使用整体协调的原则,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并使学习者掌握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接受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协调整合新旧知识,巩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3 先行组织者对网络教学资源规划的影响

3.1 先行组织者使网络资源的规划更加结构化和人性化

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网络定位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网络定位感是指学习者对其自身在网络学习中所处的系统位置和心理位置的理解,以及对获得所需资源所需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活动的理解。低定位感的学生在缺乏控制和指导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常常丧失目标导向,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缺乏调节能力。他们面对如同汪洋大海的网络信息资源通常不能有效地根据最终学习目标的需要而选择有建设性的资源,甚至因为信息的过量而感到困惑、紧张。因此,我们应该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增加类似于先行组织者的导航信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之前对知识的脉络和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2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要求精心布置网络学习资源中的内容

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焦虑涉及对网络环境的焦虑和对学习内容的焦虑。对网络环境的焦虑是学习者由于丧失了对学习媒介和学习环境的控制感而显得比在传统学习环境具有更多的焦虑倾向。因而缺乏适应网络课程的能力。因此,我们应精心布置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内容,使信息简要明了,并使之最大可能是对学习者有用的信息。

3.3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更加注重网络学习资源的交互性

由于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下应用先行组织者的学习策略,学习者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需要及时有效的交流。这就要求用于网络环境中的学习程序应尽量设计的有交互性,使学生参与互动并能提供反馈,而不仅是简单的向学生展示信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在学习者、学习方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应该遵循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中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师生可及时地双向互动,而网络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资源多而庞杂,并且资源间的联结是非线形的,因而,借助于先行组织者,提供预先的知识结构图和相关材料的链接地址,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注意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原有知识技能,强化原有认知结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另外,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促使网络资源的规划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祁小梅.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与迁移理论及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5) .

[2]刘义鹃.网络学习环境与学生认知方式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7) .

[3]张丽冰.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一些认识[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 (13) .

[4]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James D.Russell、Sharon E.Smaldino.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5]胡秀威.一种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研究——先行组织者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 (3) .

先行组织者案列 篇8

【摘要】“先行组织者”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旨在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它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是学习成功迁移的纽带。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和探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 认知结构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7-02

1.引言

“先行组织者”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这项策略自20世纪末传入我国后,广受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人们对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这项策略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优点也显而易见:恰当的“组织者”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强烈欲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为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提供导向目标。

2.“先行組织者”策略及其理论依据

2.1“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缘由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和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我们所说的“先行组织者”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经知道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与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内在的关联。

2.2理论依据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将学习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相关内容发生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他特别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而“先行组织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主要手段,他认为,“先行组织者”策略是能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的策略,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从而使学习者能更好地固定、吸收新学习内容。[1]

3.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探析

中学数学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既不能抹去具体的活动或操作,也不能放弃对数学“抽象”之美的追求,但大量课堂观察发现: 学生经不起“抽象”的考验——不会数学地思维,导致“抽象”阶段思维停滞或迷失前进的方向。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先行组织者”来提高数学学习的学习效能,且其对促进学生在“抽象”阶段“互动生成”有积极的作用。[2]

其实,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所以教师最好在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因此,要使学生有效地接纳新知识,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原有观念。因此,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当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了全面而又细致的认识之后,可以设计合适的“先行组织者”使学生将“适当的原有观念”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并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3.1“先行组织者”的设计

在对“先行组织者”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不同形式,例如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游戏、师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亦可以是一个具体形象化的模型等,尽管“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形式可以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易于同化新材料。其中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两类:

3.1.1导入类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课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具体的数学概念前,设计相关的“先行组织者”,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有的积极的心理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认同与强化,从而进一步优化其认知结构,促使其学习与保持的效果得到提高。

以具体模型作为“先行组织者”。例如:老师在讲有关三视图的概念前,可先拿八个正方块摆一个不规则的模型,然后找四个同学,让其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让他们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画出模型形状。最后把他们所画展示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会发现,这四个同学所画图形不尽相同,于是老师让其他同学分别站在模型四边进行观察,同学们观察后便明白了,原来在不同位置看这个模型,其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这一举动,同学们会对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有更透彻的理解。

3.1.2探索类

若所设计的“先行组织者”能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使其在不断地探索与思考中逐渐接触到新知识的本质特征,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那么,称这类“先行组织者”为探索类“先行组织者”亦可称其为引导类“先行组织者”。这类“先行组织者”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以师生的动手操作为“先行组织者”。例如在上椭圆这一节的内容前,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椭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可以先叫一个学生上来协助自己的操作: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绳子的两端固定在黑板的两个点上,然后教师拿一根粉笔沿着这根线画一周,所得到的图形便是椭圆。通过这个操作学生便能理解椭圆的概念及a=b+c这个基本特性。

3.2具体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当前数学教学“先行组织者”的设计过程中,时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例如单单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等。这样的“先行组织者”肯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肯定不能较好的促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先行组织者”的时候,需要对上述问题加以注意,设计时将即将传授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与其相应的形式设计成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只有这样的“先行组织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否则,设计出的“先行组织者”将会是不合格的“先行组织者”,例如以下这则案例。

在上等比数列求和这节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商人B由于资金周转不灵需向商人A借钱,商人A对商人B说:“我可以立马借给你10万元钱,但你得答应我个条件,从即日起每一天你都要按这样的方法给我一些回扣,即第一天你要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此后每一天回扣都是前一天的2倍。一个月期满后你我两清,你若愿意,我们马上立字据。”商人B听后想也没想一口答应。然后老师让同学们算一下这两个商人谁能得利?于是学生开始算:1+2+4+8……。很显然,想知道谁获利,只需算出上面这个等比数列的前三十项和,再将之与30×100000的大小进行比较就清楚了。但是,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数列一项一项求和很费时间,于是老师就试着启发学生:“如果能先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呢?”于是學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对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推导。

不难看出,上述“先行组织者”的设计显然不太符合要求。“先行组织者”应有助于学习者把当前学习材料同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的方面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有意义地学习的发生。须知,“先行组织者”的重心不在设置疑问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便以后开展教学。其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唤起学习者的记忆,激活习者原来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以便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由此,教师在当前数学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时,应注意对“先行组织者”的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抓住其本质特点,再将其与传统教学中的“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后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中”策略区别开来。虽然“先行组织者”有时也有引发学生兴趣的功能,但其主要的作用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发生。教师只有明白这一点后,才有可能真正设计出合理的、切实能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先行组织者”。

3.3“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拓展”

一般教学中的“先行组织者”,基本上都应用在新知识的教学之前。其实“先行组织者”的应用不一定非要如此,曾有学者指出:“先行组织者”这个概念中的“先行”二字其实并非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先行,其本义应是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先行。“先行组织者”不仅可以用在新知识的教学之前,而且也可以用在教学之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将其具体用在什么环节上。

强化理论理论表明,适当的强化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转化,因此用在教学之前的“先行组织者”有时可以在教学之后再次使用,这样可以使学习者知道新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可以称此类“先行组织者”为巩固类“先行组织者”,即在学生已经学完新知识后,为了增强和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完善认知结构,可将一开始已使用过的“先行组织者”再次使用,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新学知识。

这类“先行组织者”,将其放在新知识讲授之前其作用有两个:一是明确要学习内容的框架,对新内容有所感知;二是明确已经学习过的数在这个框架中所处的位置。而将其放在所学内容之后,它的作用同样有两个:一是从整体上明确所学新知识的结构;二是将所学新概念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例如以下案例。

教师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前,先给学生总结概括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分析一下其相等的条件和性质和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与此同时,还帮助学生回忆了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等学生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对前面的“先行组织者”进行了再一次的陈述,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原来学习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教师当前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善于使用巩固类“先行组织者”,以促进学生对前后知识的理解和关联。

4.结语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可以在学生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之间成功地搭建起桥梁,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它并非人们所批评的“填鸭式”教学,它有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合理主动建构知识,然而前提是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科学合理地设计“先行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2-235.

上一篇:英语四级真题答案解析下一篇:英文简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