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菜园里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星期六,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了菜市场。(出示课件)请大家说说,菜市场里都有什么蔬菜呀?【句型:菜市场里有()。】
2、师:这些给我们身体补充营养的蔬菜长在哪里呢?谁来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菜园里(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菜园里)学生一起书空。
3、生齐读课题。
4、师:“菜园”两个字是今天要学的生字,(贴字卡片)我们来读一读。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呢?
5、生交流识字经验。(用加一加、换偏旁或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6、给这两个字组词。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师:我们一起去菜园看看吧!(出示菜园的图片)菜园里的蔬菜可多了,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说一说。
2、生介绍自己看到的蔬菜。【句型:我看见菜园里有()。】
3、师:每种蔬菜都有一个名字,(出示课件:图片和相应词语)谁来读一读词语。
4、师指名逐个读词语(生读准字音),其他学生跟读。师带读。齐读词语。
5、师:没有图片的提示,你还会读这些词语吗?轻轻地打开书94页,把图画下面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指一对同桌来读。齐读。(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词语)没有拼音了,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分组比赛读。
7、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来造句。
8、游戏“火眼金睛”,生抢读。
8、(出示词语中的生字卡片:豆、角、萝、卜、心)这些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谁来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名读。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呢?齐读。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全班交流。(豆——短,角——色,萝——罗)写一 写:卜。用“豆、角、心”来组词。
课中休息 【唱歌
《买菜》】
三、朗读儿歌,语境中识字
1、这些蔬菜不光名字叫得好听,还各有各的特点呢!看书95页,自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3、教师范读课文。
4、带读课文。
5、指名读。全班一起读。
四、联系生活,自主作业
请小朋友们画一画认识的蔬菜、瓜果,并且写上它们的名称,做成图文结合的卡片,在课后交流。(课后利用这些卡片办一个“蔬菜瓜果园”,资源共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去看一看,愿意吗?(师板书课题)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3、菜园里”。
二、复习巩固
1、师:认识的蔬菜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准备好了,看谁的眼睛亮,记性好。开始!
2、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过渡)师:这些蔬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一起打开书第95页,美美地读读儿歌吧!
三、美读课文,了解蔬菜特点
1、生自由读文。(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师相机指导朗读这一行,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蔬菜的特点。)(出示动画课件)(相机板书:豆角 黄瓜 茄子 萝卜 辣椒 南瓜)重点理解“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 看课件说:茄子高高地挂在枝头,就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捉迷藏可联系生活:谁来说说怎么玩捉迷藏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有关句子,看看课件,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理解“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看课件演示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
3、还有什么不懂的?
4.理解“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里一片好风光。”
这菜园里,红的、绿的、黄的、紫的,(板书:绿 紫 红 黄)各种颜色的蔬菜都有,可真是一片好风光呀!我们一块读读儿歌的最后两行!
5、、师:了解了这些蔬菜的特点,又读了儿歌,小朋友的收获真多!不过菜园里更热闹,这里要为辛苦的农民伯伯举行一场儿歌朗读表演,小朋友想参加吗?(想)那就快快准备吧,注意听要求:
⑴ 要求读整篇儿歌;
⑵ 读的方式是:想自己读的就自己读,想与同桌读的就合作读,、还可以做动作表演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吧!
⑶ 注意读书时不要影响了别人。(学生准备)
6、师:朗读表演现在开始,坐着的小朋友当一回农民伯伯,如果小朋友读的好,就请你们送给热烈的掌声,好吗?
7、表演读。指名读(个人表演读)──同桌表演读──男女生表演读──小组比赛读。
8、师:我也想加入你们的朗读表演,注意听要求:我来问,你们用书上的句子答,好吗?
9、师问学生答。
四、课间休息(唱歌:《买菜》
五、学习生字
师引导学生随堂认识生字“又、捉、迷、藏、嘴、风、越”。(出示卡片)
1、指名读、师带读。齐读。你怎样记住这些字。(捉:
+足
:迷:
+米)用:捉、藏、嘴、风组词。
2、组词读,反复再现读。(出示课件)
3、练习组词:越()越()(出示课件)
4、师:认识了生字,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出示课件,奖励星星)
5、游戏:识字火车(黄瓜 萝卜 捉迷藏 豆角 辣椒 茄子 南瓜
打灯笼)
五、指导写字指导写字
1、师:仔细观察“卜”和“又”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
2、师指导书写
3、认读“心、风”,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写好“心、风”。
(1)“心”字里的哪个笔画你没学过?有没有同学认识这个笔画?整体观察这个“心”字,看看三个点的方向、位置、高低有什么不同?再看“卧钧”,它像什么呢?(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
怎样才能写好它呢?(随机边范写边讲清写字要点。)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2)再看“风”字,整个字像什么?(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写好“风”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交流。老师边点拨边范写。)
3、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个别指导。
六、作业
可以把儿歌读给家人听;可以画画蔬菜;可以学做菜。板书 菜园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课要求认识14个生字,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识字量大, 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通过创设菜园情境,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的体验。
2. 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 使他们能轻松地记住字形, 乐于识字。
3.运用汉字学, 引导学生科学识字, 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 会写“卜、又”2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 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蔬菜吗?你喜欢吃哪些蔬菜?
(生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的蔬菜可真多, 可是, 你们知道这些蔬菜的家在哪里吗?
生:在菜园里。
师:今天, 老师要带大家到菜园里去参观参观。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2.课件出示菜园图, 揭题。
师:大家快看, 我们已经来到菜园里了。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
3.齐读课题, 正音。
师:小朋友的声音真响亮, 谁想提醒大家, 读“菜园”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菜”是平舌音, “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读的时候嘴巴要尖尖的。
师:你真是个优秀的小老师, 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谁也想读一读?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读啊, 那我们就来开识字小火车吧!
(学生开火车读词)
师:读得真准确, 全班小朋友再读一遍。
4.学习生字“菜”“园”。
师:“菜”和“园”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两个生字朋友, 小朋友把字音读准了,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呢?
生:我能记住“菜”, 它的上面是“艹”。
生:我还知道“菜”的下面读作“采”。
师:你真棒!“菜”是一个形声字, 也是会意字, 下面的“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字音, 还表示“采摘”能够吃的、好吃的菜。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带有“艹”的生字呢?
生:有“草”“苗”。
生:还有“蓝”和“苹”。
师:小朋友真棒!学过的生字我们要常常想想它们, 这样才不会很快忘记哦!
师:那谁会记住“园”呢?
生:我会记“园”, 它的外面是“囗”, 里面是“元”, 一元两元的“元”。
师:你的方法真好!“园”也是一个形声字 , 它的偏旁是“囗”, 读作wéi, 咱们老祖宗是这样写的, 是四周围起来的意思, 表示一个范围, 里面的“元”可以帮助我们记字音。“园”本来的意思是有篱笆或围墙环绕的种植果木的地方。我们把种着许多蔬菜的 地方叫——— (生 :菜园。) 种着许多果树的地方叫——— (生:果园。) 你还知道什么园?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菜园风光图片, 创设参观菜园的情境, 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生字“菜”“园”,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学生探究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5.看图说话。
师:你们看, 菜园里的蔬菜真多呀!你认识它们吗?
(师点击课件上的蔬菜图片, 让学生说出蔬菜的名称。)
6.借助拼音, 认识蔬菜的名称。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九个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
师: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词语, 看看谁认识的蔬菜最多。
(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 赶快告诉你的同桌, 你认识了哪些蔬菜, 把它们的名字读给同桌听。
二、学习儿歌, 识记生字
1.谈话引入。
师:菜园里的蔬菜不仅多, 而且各有各的特点, 有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把蔬菜的这些特点写了出来, 想学吗?
生:想。
2.自读儿歌, 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师: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95页, 自己读一读儿歌, 不会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3.检查识字情况。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指一生读, 正音。男生读、女生读。
师:看见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 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敢。
师:请看大屏幕, 哪个勇敢的“小老师”先来读一读? (请一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其他的小朋友可要竖起耳朵认真听, “小老师”读对了, 我们就跟读两遍, 如果读错了, 请你帮帮他。
(学生在“小老师”的带读下认读词语)
师:你们读得既认真又准确, 真了不起!下面男生和女生来比赛, 看看谁的表现更棒, 好吗?
(2) 去掉拼音归类认读。
师: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 你们把生字、词语都读准确了, 真棒!如果没有拼音朋友的帮忙, 大家也能这样读吗?
生:能。
师:多有自信呀!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课件出示三拼音节:角萝捉)
师:谁会读? (请一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这三个字在读音上有相同的地方, 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三拼音节。
师:你有一双亮眼睛, 真棒!请你当小老师, 带大家读一读这三个生字。
(生领读)
师:小朋友都会读了,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 好吗? (课件出示:, 生猜为何字。)
师:小朋友太聪明了, 一下子就猜对了, 老师忍不住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角”是象形字, 它原来的字就像一个牛角的形状。后来, 由于楷书“用”的一竖穿过了两横, 就将“角”的一竖也穿过了两横, 写法上就统一了。今天我们学的哪个字中也有“角”?
生: (齐读) “嘴”。
师:“嘴”本来指鸟嘴, 鸟嘴像牛角形一样, 就用了“角”字做偏旁, 后来, “嘴”就引申指别的动物, 包括我们人类的“嘴”了。古代, 我们人的嘴叫———口。 (课件出示:)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字?
生:是“手”。
师:猜对了, 这是“手”, 它作偏旁的时候写成“扌”, 一般带有“扌”的字都跟什么有关?
生:跟手有关。
师: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捉”。以前我们还学过许多带有“扌”的字, 谁还记得?
生:打、拉。
生:还有“拍”。
生:“把”和“拔”中也是“扌”。
师:让我们一起叫叫这些老朋友的名字吧。
(课件出示平舌音:嘴, 菜, 藏)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再帮它们找找词语朋友。想一想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请一生读, 并组词。)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发现这三个字都是平舌音。
师:你也有一双亮眼睛。这三个字都是平舌音, 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每个字读两遍。
(课件出示前鼻音:心)
师:这是什么字?
生:是“心”。
师:这个字是前鼻音, 请跟老师读。 (师范读, 生跟读。)
师:小朋友知道“心”在哪里吗?
(让学生摸摸自己的心脏, 感受心跳。)
师:想不想知道咱们的老祖宗是怎样写“心”的?
(课件出示“心”字的字形演变:)
师:“心”也是一个象形字, 像人的心脏。本义是心脏。古人认为思想由心产生, 所以又引申为思想、情感, 如“心思”“心得”“心情”“伤心”。因心脏在人体中心位置, 所以又引申为中央, 中心, 如“手心”“足心”。
师:“心”可以做偏旁, 它做偏旁的时候写成“忄”, 一般带有“忄”的字都和心有关。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带有“忄”?
生: (齐读) “惊”。
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忄”的字?
【设计意图:利用汉字学引导学生识字, 让学生在识字中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 体现识字的科学性。】
(课件出示后鼻音:风藏)
师: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 读的时候要注意。咱们来开列“小火车”, 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越园)
师: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师:真细心, 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豆又)
师:这两个字也有相同的地方, 谁发现了?
生:“豆”和“又”的韵母都是“ou”。
师:你的眼睛真亮!咱们也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字吧。
(生每个字读两遍)
师:想不想看看老祖宗们又是怎样写“又”的?
(课件出示“又”的演变:
师:“又”也是一个象形字, 像右手的形状, 表示再一次, 重复。
(课件出示:迷卜)
师:还有最后两个生字朋友和咱们见面了, 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师:请大家注意看, “卜”的拼音朋友头上有没有戴帽子?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 (轻声) 。大家一起读:卜, 萝卜。
(3) 认读词语 (不带拼音) 。
师:小朋友们, 刚才我们认真学习, 又认识了不少的生字新朋友, 瞧, 它们和咱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快看看它们藏在哪个词语中。请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同桌互相认读词语)
师:都认出它们来了吗?我们来开列双轨列车, 叫叫它们的名字, 好吗? (同桌开火车认读词语)
4. 游戏:我帮小白兔拔萝卜。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爱学习, 可爱的小白兔邀请我们和它一起去拔萝卜。大家快看, 这里有好多萝卜, 每个萝卜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 只要你读对了生字, 并能组一个词, 你就帮小白兔拔到萝卜了。
(生玩游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 喜欢帮助别人, 创设帮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情境,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样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再读儿歌。
师:小朋友们会读生字和词语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儿歌中再去找找它们吧。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儿歌, 找一找儿歌里写了哪几种蔬菜, 用横线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蔬菜有什么特点, 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蔬菜, 读给同桌听一听。
6.理解儿歌: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蔬菜?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师:谁来告诉大家, 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蔬菜?
生:儿歌里介绍了豆角、黄瓜、茄子、萝卜、辣椒、南瓜这几种蔬菜。
师:你最喜欢哪种蔬菜?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最喜欢黄瓜。它绿绿的, 好像穿着一件绿色的衣裳。
师: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你能读一读吗?
生:黄瓜身穿绿衣裳。
生:我最喜欢辣椒, 它是尖尖的。辣椒长个尖尖嘴。
生:我最喜欢萝卜。萝卜地下捉迷藏。
生:老师, 什么是萝卜地下“捉迷藏”?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谁能帮帮他?
生:萝卜长在土里, 我们看不到它, 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
师:你真聪明!大家都知道, 我们吃的是萝卜的根, 萝卜露出地面的是它的叶子, 而它的根是长在地下的, 我们看不见它, 就好像是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 所以儿歌里说萝卜地下捉迷藏。
师:菜园里蔬菜的颜色可真多, 各种颜色的蔬菜在一起, 菜园里真是好看极了 (出示:“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这些蔬菜不光好看, 而且营养极丰富。小朋友们可要多吃蔬菜哟!
7.朗读练习。
师:多可爱的蔬菜, 多美的菜园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儿歌, 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一个人读, 可以和同桌读, 也可以边做动作边读,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朗读儿歌)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起劲,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 可以吗?
师:好, 那么我们一起合作, 老师读蔬菜的名字, 你们接着读它们的特点, 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
师:还想读吗?那我们就边拍手边读, 再一起把儿歌读一遍。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卜、又”。
师:这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 谁来读一读?
2. 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一说我们写字时要注意什么。比一比, 看谁的眼睛亮。
生:我要提醒大家, 写“卜”的时候要把“丨”写在竖中线上。
师:你的眼睛真亮!下面请大家看老师写“卜”。 (师示范书写, 写后学生书空一遍。)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又”?
生:“又”的第一笔“フ”和第二笔“乀”不能连接, 要分开一点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真是火眼金睛啊!请大家看老师写“又”。 (师示范书写, 写后学生书空一遍。)
3.生进行书写练习,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学生开始学习写字的起步阶段,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特别重要。指导学生写字,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只有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学生才能一笔一画认真书写。】
四、总结、拓展
师:这节课, 小朋友们不但认识了蔬菜, 和很多生字宝宝交了朋友, 而且还学会了写字的本领。下节课, 我们再到菜园里去走走、看看, 把儿歌读得更好, 生字记得更牢, 行吗?
师:课后, 跟爸爸妈妈到菜市场, 把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 写上名称, 下节课和小朋友一起交流。
【评析:本课教学上的最大亮点是识字教学遵循汉字科学, 给小学生科学地分析所教汉字的“特点”, 即形音义的统一、汉字具有的系统性。这样教, 不仅便于学生识记单字, 而且奠定了系统化识字的基础。系统化识记汉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比如, 掌握了“艹”, 就容易理解一大批有“艹”偏旁字的形义关系;解析好了“角”字, 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识记“嘴”字和“用”字的写法。因而, 采用科学解析生字的方法, 是此课比较顺利地完成14个字的教学任务的关键。
遵循汉字科学的教学, 必然要运用汉字科学的术语。本课教学为了系统地解析好一批字, 运用了“形声字”“象形字”等术语。这些术语帮助学生理解了一批字的构形原理, 学生也因此比较容易地理解了这些术语的含义。教学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本课科学地解析了生字的形音义关系, 不仅使学生从识字就开始了积累词汇的学习活动, 而且使其准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提高了读的效率。
汉字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宝藏里的瑰宝。科学地解析生字, 同时也在传授祖国的文化知识, 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却没有因此而增加教学时间。所以, 该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深广的。又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得当, 使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菜园里》是本册教材第三部分的第三篇归类识字课文,课文主要由加了拼音的9种蔬菜名称和一首儿歌、一副插图组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学好本课为本单元其它课的学习打下识字基础。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课文特点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一个新笔画卧钩,会写心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菜园里》说课稿: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确立为本课的重点。识记生字是难点。
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我又准备了生字词语卡片、挂图、蔬菜实物及图片等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疑,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从本课集中归类识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触摸实物,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同时,我还采用了指导观察法,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让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探究,加深情感体验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进行鼓励、欣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让学生尝试自主识字,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在看看、摸摸、读读、议议、画画的学习过程中,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地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思路:
依据儿童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首先是兴趣导入,接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好处,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最后,运用生活经验,拓展延伸,从而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二)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副精美的图画,在学生整体感知菜园里的画面后,我接着问: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一见面就能认识它?探究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2、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通过向学生展示九种蔬菜实物,创设菜园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下座位去看看或动手摸摸,来初步感知这些蔬菜的的特点和识记它们的名称。然后再说说自己刚才的收获。由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大,不是单单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了的,因此,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尤为重要。在初读课文内时,先提示学生解决不认识的字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3、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在自悟。通过让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男女合作读等一系列读的活动,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架设探究的平台。如,在学生提出为什么萝卜地下捉迷藏?时,我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先引导说说平时自己是怎样玩捉迷藏游戏的,再结合萝卜的特点,使学生读懂课文。最后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擂台赛表演读,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巩固识字,我特意安排了为蔬菜画像和找朋友游戏。同时趁热打铁,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仿编儿歌,既积累了语言,又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4、课堂总结,实践活动: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里的收获,以及自己小组哪些地方合作得好,那些地方还需要进步,总结出小组今后努力的方向。接着,老师建议学生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并画下来。有意将课堂引向生活,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材,把语文学习的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宗旨,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材,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等一系列读的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逐步学会探究,增强了与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卧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立,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写生字, 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巩固生字.
1、男女赛读词语.
2、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我会读”
1、读读词语v齐读―指名认读w
2、选择一两个词语来句子.
三、画画连连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这么连?
3、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
四、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v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w
2、边读边做动作、动作表示蔬菜的特点.
3、进行朗读比赛.
4、请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比画“卧钩”
v1w“卧钩”与“竖弯钩”对比,借助想象识记“卧钩”,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脚在锻炼身体.
v2w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
5、展示作业:评议.
六、教师:
课题 3、在家里(1)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学会写4个字;认识3个新偏旁;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新词。
3、学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设想 创设一种“发现,感悟、运用”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发现规律,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新知。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老师跟小朋友们做个记忆游戏,看谁在最短时间内记得东西最多(利用投影,闪过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然后让学生说出名称。
1、出示课文插图
(1)引导看图说词:你看到了什么?
(2)反馈。说出所见的物品名称,引导学生说正确,重在正音。
交流记忆方法。
(3)思考。这些东西一般在哪里可以见到?
引导学生从摆设,人物、环境多方面考虑,并且进行交流。
引出课题:在家里
二、句式训练,认识词语。
琳琳家有 。生说一个,师相机由词到字进行教学
1、出示“沙、发、报、纸、台、灯、电、视”等生字。
2、四人小组说说各个字的偏旁,想一想哪些是早已认识的,哪些刚刚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并用小圆圈圈出来。
3、认识新偏旁“三点水”、“提手旁”、“火字旁”,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字带有这些偏旁?
区别“火字旁”-“火”。
区别“报”与熟字“服”。
三、巩固
1句式训练2,再次巩固词语
琳琳家有 有 还有 。
指名说,自己说
2、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3、游戏“摘苹果”
4、联系生活扩词。
(1)你会说哪个字,还在什么地方看到、听到、用到过这个字的?
(2)小结:在小朋友的身边就有很多知识,谁想变成聪明的“一休”就得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多听,多看,勤动脑,多学,多问,多积累。
四、写字,
1、自由让学生先写一个试试,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评一评谁写得最好,议一议写宇方法和注意点。
2、每组推一名学生班内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教给书写笔顺。
3、学生自由写2一3个。
五、创设语境,反复运用。
1、选词填空(口头)。
(1)我给王奶奶送( )。
(2)我们一家人坐在( )上看( )。
(3)( )上有很多书。
(4)我给远方的外婆打( )愿她身体健康。
2、自选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3、自选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并说话。(以上3题由学生自择,给每个层次的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
教后反思录
《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1、首句简当。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而且是“自古以来”,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寥寥数字,如同一个双响爆竹,“噼啪”震天,清脆响亮,点题简当。
2、层次清晰。文章写钱塘江大潮,先写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人们是“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再写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人们是“踮着脚往东望去”。最后写潮来之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渐渐“恢复了平静”。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3、比喻增色。文章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句,为课文增色不少。如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大潮将要到来、在远处发出的声音,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大潮的浩大气势,用“如同天崩地裂”来比喻大潮的巨大声响,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比喻大潮给人们的强烈震撼。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富有情趣。
《观潮》中的“动”“静”描写
《观潮》一课运用了“摹形”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没有来、将要来、来到后、渐渐退去的过程。
1、没有来——横卧眼前。开始,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是“平静”的,这是一种静态描写,显示的是一种平和的景象。
2、将要来——闷雷滚动。听,“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而且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是大潮将要来时的情景,是动态描写。
3、来到后——山崩地裂。随着白线的向前移动,“逐渐拉长”,钱塘江“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真是气势磅礴,而它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又活生生地勾画了它的声势,加上“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夸张性描写,更使钱塘江大潮摄人魂魄,激人壮志。这段动态描写是全文的高潮和重点。
4、退去后一恢复平静。“潮头奔腾西去”,表示着退潮的开始。“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说明钱塘江大潮已经完全退去了。这是一段静态描写。
在《观潮》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一动一静的顺序摹写钱塘江大潮之形,生动形象,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鸟的天堂》一文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的“似乎”用得十分神奇,把感觉和景物融为一体,引人遐想;“颤动”二字真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写活了。“似乎、颤动”传神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写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第二次去看榕树,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充分写出了鸟的形态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感情。如用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当被大榕树的生命力所倾倒,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结尾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抒情更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如豹尾般有力。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文贵曲忌直,本文就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气韵贯通,如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接着又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自然朴素且又细致周密,奏响了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引号
《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处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给它的特定称号,是说它枝条繁多,浓荫密布,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非常快活,它就好像是“鸟的天堂”一样,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乌,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号,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后有个思考题: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是太夸张了,但是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再说,蟋蟀与其他许多昆虫比较,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慎重地选择住址”,“一点一点挖掘”,造出了“倾斜的隧道”,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让“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使住宅十分隐蔽,有利于保证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这说明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蟋蟀是这样的顽强和聪明,造出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水平,我们能不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吗?
白鹅的特点
《白鹅》一课后有个思考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白鹅性格的特点——高
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接着用“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这都表现了白鹅的特点。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你说是吗?
“孤帆”是“一只帆船”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的“孤帆”就是指“一只帆船”。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对其他的船只都视而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与好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这里还有一个“尽”字和一个“唯”字值得引起注意,“尽”是说“帆影已完全消逝了”,而“唯”则是说“只”,只看见江水在远远的地方流。两个字巧妙地展现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
“诗贵意境”,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非常鲜明动人、意蕴深厚。好朋友坐的船已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正流向远处。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流向“天际”的江水,要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那遥远的目的地。诗人匠心独运,把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卡罗纳》的“!”
《卡罗纳》里面有四个“!”细细品读,颇有意味。
在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就提前嘱咐孩子们:“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的母亲去世了。这里的“!”是关切,是热情,更是老师的一颗敏锐的“爱”心!
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而放声大哭时,老师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这里的“!”是同情,是理解,是对卡罗纳的无限深情!
老师还说:“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这里前一个“!”是叮嘱,是希望:而后一个“!”则是深情的鼓励,是充满希望的呼告!
四个“!”,使同学们都向卡罗纳伸出了热情的手,“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沉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有个思考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有同学说,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想一想,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如果不“沉思”,能使他产生“疑惑不解”的心态吗?而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时,如果不“沉思”,能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吗?正是由于“沉思”,才有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迹表明,即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起因,而“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结果。因此,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情更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这就是借物喻人。
在“我”刚走进叶圣陶先生的里院时,“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只是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不。这里表面上写爬山虎的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实质上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征文受到叶老的指点和鼓励,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以至于阳光也是绿的。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因为“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对自己的作文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而到叶老家里做客时,进一步见到了叶老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使“我”不但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使“我”十分激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叶老就像“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作者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以至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突出了叶老精神对“我”的永远的激励。
《五彩池》的结语
在《五彩池》一文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照应开头。文章开头引用奶奶所讲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瑶池是那么神奇美妙,引起“我”的无限遐想;等到“我”实地游览了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之后,才感觉到五彩瑶池就在人间,巧妙地呼应开头,显得圆活自如,结构相当严密。
二是对比映衬。文章开头极力渲染神仙境界的五彩瑶池如何奇特瑰丽,使“我”心驰神往,同时用虚拟和实写的手法形成对比,映衬人间的五彩池形态奇特,色彩各异,更加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三是传情达意。天上的五彩瑶池只是神话传说,谁也没见过,人间的五彩池才是实在的,远远胜过了传说中的五彩瑶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15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课时安排:周次内容
1入学教育
2汉语拼音1、2
3汉语拼音3、4、复习一
4汉语拼音5、6、7
5汉语拼音8、复习二、9、
6汉语拼音10、11、复习三
7汉语拼音12、13、复习四
8识字(一):1、2、3、
9识字(一):4、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10课文1、2、3
11课文4、5、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12课文6、7、8
13课文9、10、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识字(二):1、2、3
15识字(二):4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6课文11、12、13
17课文14、15、语文园地五
18该怎么办、课文16、17、18
19课文19、20、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20复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磁带、生字卡片,水彩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例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游戏
(一)《操场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
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5个偏旁“王、足、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5个偏旁“王、足、口„„”,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启发谈话
1、课间小朋友在哪儿活动?(揭题)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相机出示有关词卡)
2、看图,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3、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检查词语读音。
5、检查儿歌读音。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6、复习“提手旁”,说说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
7、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8、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提手旁”?
9、认识“足”:出示足球,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10、找一找生词中带“足”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11、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字都有“足字旁”?
四、巩固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把下面的练习印在纸上,每组一张。小组成员有的负责连线,有的负责检查,有的负责上台汇报,比一比哪一组又快又好。
拔、打、拍、跳、踢
气球、皮球、排球、足球、皮筋、河
2、找朋友。
把六组词打乱,用找朋友的方法分成两类。
五、学习写字
1、指导写好两种撇的笔画。
2、比较“
八、入”的异同。
3、“入”与“个”字撇捺相接的比较。
4、注意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底部要平,保证字体的端正。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二、复习
1、开火车读词卡。
2、用“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组词。
三、学习儿歌
1、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2、指导朗读儿歌。
3、导背诵。
交流:哪一小组背熟了?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四、扩展活动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书上没有的自己可以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教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五、学习写字
1、仔细观察“大”“天”,比一比,说一说。仔细观察“大”“天”两字的撇笔,并与“八”“入”比较。
2、书上的田字格中描一描。
a)
教师范写。
b)
请四位同学上台写。同学们看他们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c)
1、认识本课“阳 像 金 野 更”等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四个生字。
2、认识“竖提(“长”的第三笔)、竖折(“出”的第一笔和第四笔)”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双耳旁”,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练习。
学习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能读准音,识记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3、认识1个偏旁“双耳旁”,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二、三,坐好了!小耳朵,认真听!)引导学生坐端正。
1、谜语:一个球,热烘烘,出在东,落在西。(太阳)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感知: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阳光晒在身上很暖和;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等)。
3、我们今天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阳光。(板书课题:阳光)(1)齐读课题,认识“阳”字,认识偏旁“双耳旁”(2)给“阳”字找朋友(阳光、太阳等)。简单理解“阳光”。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老师范读,学生思考:你认为小作者对阳光的感受是什么?
3、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圈出要求会认的字,标出自然段。
4、朗读反馈
认读生字,出示二类字:(1)学生认读、正音: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绿
河面
长长的早晨
拉开
跳进
谁的(2)抽读生字卡片(带拼音,朗读时强调前后鼻音及平翘舌音)(3)同桌指读生字(一个指,一个读,互换角色再读)(4)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字词的认识。
(6)让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看小朋友们是不是还认识他们呀。
三、品词析句,朗读感悟
(1)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的3个长句子,注意停顿。)(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说明自然段)。
(3)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教师指导的重点词句是否读好了)
四、巩固积累,拓展延伸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A、预设问题: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B、教师点拨: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的、很宝贵)
阳光也是金黄色的,也是闪闪发亮的,也非常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C、教师小结:因为阳光和金子颜色很像,都很宝贵,所以作者说阳光像金子。再读这句话。练习用“像”说话。
2、阳光像金子,洒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看,阳光洒到了哪里?(出示课文插图,贴在黑板上)
3、田野、高山、小河分别在哪呢?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找对了,请该生在它们旁边贴上词语卡片,并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一读。进一步认识“田野”的“野”)
“洒”是什么意思?(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记住字形。
4、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感受阳光的宝贵(指名读,齐读,评价)。
5、当太阳洒遍大地的时候,大地上的一切都有了生机与活力,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读第2自然段,说说大地有了什么变化。(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
指导学生找出多音字:“长”长zhǎng大
长长cháng的 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借助波光粼粼的水面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读句子:“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指导朗读,突出“更”字,再巩固认读。理解“更绿”、“更高”,体会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6、再读第2自然段(分组读,齐读等形式)。
7、现在,你对阳光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植物生长。)
8、课文最后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这是为什么呢?(阳光能使植物生长,能使小朋友们长高,可是金子不能,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样?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认识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进一步理解文中的“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
板书设计:
阳光
阳光
像
金子(田野
高山
2.写字指导到位。教师采用了讲解、书空、范写等方式,具体指导了学生写好每一个字,特别注意了笔画在四字格中的位置,如何起笔收笔及笔顺规则等。为学生写好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月”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自己喜爱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2)本课十一个生字中,“说、是”是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可先让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偏旁“、、、月”,然后让学生感知本课生字的字形,并自主识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的机会。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①形象识记:“叶”。
②加一加:+火=秋月+土=肚。
③比一比,记一记:让学生找一找与本课生字相像的熟字,在比较中加深记忆。如,是—足;惊—就。
(3)教师可运用课件或折铁丝演示来教学“、”:显示“、”两个笔画,逐渐伸直成一笔,再弯曲成“、”,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
七、儿、九、无”,再找找这四个字的共同笔画。要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写字。
七:可以编口诀记忆形和义:“十字一竖向右弯,它比十要少上三。”
儿:起笔为竖撇。
九:第二笔为“横折弯钩”。
无:与“天”不同,最后一笔是“”。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这两种笔画折角运笔用力的大小,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让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2.熟读成诵。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3.“是”这样的句式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利用假日去观察秋天的景物。课中,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说说秋季的景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自己喜爱的内容可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
2.学习要求认读的生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月、、、”。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课文写得很有趣。
2.在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他()说:
“我是秋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个季节,再画一幅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等,在同学间交流。
五、资料袋
四季花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菜园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笔顺表06-2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09-28
《语文园地二》课文解析 备课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2-01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遍过09-28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7-23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菜园里》教学反思10-08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10-0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