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精选8篇)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篇1

1.1业务部会签合同评审表时,须将合同草案附后。若在正式签订合同时,与生产、技术、质量有关的任何事项有所更改,业务部须以《业务联系单》的方式知会会签人,《业务联系单》上应注明更改事项,并将正式合同附后,重新征得会签人同意后,方可签订正式合同。1.2签订合同之后,品管课须根据合同及技术规范要求,制定《质量计划书》,内容包括:执行标准,客户特殊要求,检验内容和要求等。1.3《质量计划书》经相关单位签认后,将执行标准影印件附后由品管课发送至品保经理、检验课、制程室、库房等相关单位。各单位遵照执行。

1.4若合同更改,业务部须将《合同更改单》及新合同及时送达工务品保等相关单位。品管课修改《质量计划书》,并附在《工作联系单》之后送至厂长、副厂长、制程室、库房、品保经理、检验课等相关单位。各单位遵照执行。

1.5交货后,品管课对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填写《制程质量统计表》、《焊接人员焊接质量统计表》、《铲修人员铲修质量统计表》,并对相关单位质量计划执行情况作出考核评价。2收料检查

2.1采购课签订钢板采购合同须严格按照品管课开出的《钢板采购规范》执行,若厂商能力不能达到《钢板采购规范》要求,须对《钢板采购规范》进行修改时,采购课须填写《工作联系单》,经总经理签字后,送达品管课,由品管课对《钢板采购规范》作出修改后执行。2.1自行购料时,采购课在签订采购合同之后,须将订购单、采购规范影印件以及厂商所交之所有相关文件送交仓库;客户供料时,业务部在签订合同之后,须将合同影印件、客户供料明细单、执行标准和技术要求送交仓库,供收料检查用。

2.2钢板到料时,仓库人员按《收料检查程序书》作收料检查,并填写《钢板收料检查记录》。完成外观自主检验后,填写《钢板检验申请单》,并将《钢板收料检查记录》、《订购合同》、《采购规范》、厂商交货单、以及材质证书等复印件附后,通知检验课作收料检验。2.3 检验课接到检验申请单后,按《收料检查程序书》作收料检验,检验完成后填写《钢板外观尺寸检查记录》和《钢板超声波检查记录》,并在《原材料检验申请单》上签字,然后将所有资料随同《原材料检验申请单》一起报品管课,品管课审查后签署意见,并将签完意见的《原材料检验申请单》复印件分送采购(业务)一份,工务一份,检验课一份,合格原料方可使用。

2.4 若因生产急需,有关材料的监视和测量结果未得到证实时,由工务部门以《紧急放行单》的方式提出申请,品保部审批后,方可进行紧急放行,要做好记录,在该批每根钢管记录的相应检验过程栏做“特准”标记,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立即追回或更换。2.2焊材到料时,仓库人员按《收料检查程序书》作收料检查,并填写《收料检查记录》。完成外观自主检验后,将《收料检查记录》、《订购合同》、《采购规范》、厂商交货单、以及材质证书等复印件附后,通知检验课作收料检验。

检验课接到检验申请单后,按《收料检查程序书》作收料检验,检验完成后在《收料检验纪录》上签字,然后将所有资料随同《收料检查记录》一起报品管课,品管课审查后签署意见,并将签完意见的《收料检查记录》复印件分送采购(业务)一份,工务一份,检验课一份,合格原料方可使用。3过程检验 3.1操作人员自检

3.1.1每一道工序在施作之前须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3.1.1.1检查该支钢管有无检验传票,若没有检验传票则立即停止该钢管的制作,并向主管工程师报告。主管工程师负责传票追查。若追查不到,则由主管工程师报告品管课,由品管课负责处理。

3.1.1.2检查上道工序在传票上的自检记录,若无自检记录或记录不祥、不清、不确切,或记录不合格又无例外放行标记“△”,则退回上道工序。

3.1.1.3检查上道工序的实际尺寸及其公差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是否适合本道工序的制作。若实际尺寸不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则在检验传票的相应栏目内打“×”签名后退回上道工序。若实际尺寸虽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但不适合本道工序的制作,应立即停止制作,并报告主管工程师,由主管工程师核实后,对工艺文件进行修改,并填写《工作联系单》经品管课批准后实施。

3.1.1.4检查上道工序的表面状态、缺欠和缺陷。若发现有表面划伤、压痕、摔坑、撞痕等缺陷或缺欠,应退回上道工序处理。处理完毕后经主管工程师认可方可接受。若因生产安排需要,拟留待后期处理的,须经主管工程师批准,并由主管工程师作出记录(在检验传票上)和安排。哪道工序产生的缺欠和缺陷由哪道工序负责处理。若本道工序没有检出上道工序产生的缺欠和缺陷,则视之为本道工序所产生。3.1.2每道工序施作完毕之后,应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内容如下:

3.1.2.1工艺参数、质量指标(含表面状态)是否符合工艺文件和规范要求,符合的应在制程管制记录和检验传票上填明详细检验结果。不符合的应立即返工处理。若本道工序无法处理,应报告主管工程师,主管工程师认为可以在后期工序消除不符合项的,填写《工作联系单》报请品管课批准,可例外放行,但须在检验传票上做好记录,在相应检验栏做“△”标记,并注明将在哪个环节予以处理。若主管工程师认为在后期工序亦无法消除不符合项的,应立即停止制作,并报品管课处理。

3.1.2.2各工序自检,查出不符合项并主动消除的,不列为质量不良记录。查出不符合项,但本道工序无法处理,须留待后期工序处理的,由品管课判断:属设备原因的,向工务部开《纠正措施通知单》,并监督整改。属人为原因的,则列为质量不良记录。后期工序亦无法处理的,列为质量事故。由品管课向工务部开《不合格报告》,并按公司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3.1.2.3自检没有查出,被下道工序、工程师、检验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发现的,列为质量不良记录,并退回处理。一处不符合项记一次不良。退回不能处理,但后期工序能够处理的,列为质量严重不良记录。后期工序亦无法处理的,列为重大质量事故。由品管课向工务部开《不合格报告》,并按公司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3.1.2.4自检时发现工艺参数设定有问题,应立即报告主管工程师,主管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正,并填写《工作联系单》,报品管课批准后按程序对工艺文件作出修改,然后实施。

3.1.2.5各工序的自检除了工艺文件上的要求之外,还应包括表面状态的检验和《检验传票》以及《制程管制记录》的填写,只有这些内容全部符合才能进入下道工序。3.2工程师抽检

3.2.1制程主管工程师应对每种规格的第一支管子进行全程追踪检验,并填写《工程师抽检记录》。发现不符合项按第3.1.2.3条处理。3.2.2工程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工艺文件上设定的工艺参数,与实际制作情况不符。若属操作人员违反工艺纪律,则立即责令其纠正,并报品管课,由品管课向其开列《不合格报告》。若属工艺参数设定有问题,则按第3.1.2.4条执行。

3.2.3《工程师抽检记录》应在成品入库检验前交品管课,作为品管课批准入库的依据之一。3.3检验课检验 3.3.1无损探伤

3.3.1.1钢板超声波检验(板UT)钢板进厂后,应对钢板进行超声波检验。若合约要求对钢板进行100%超声波检验时,则需在工艺文件中安排该流程,由检验课执行,并纳入制程管制记录和检验传票之中。3.3.1.2焊道射线检验(焊道RT)

焊接完成之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焊道进行RT检验。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

3.3.1.3焊道超声波检验(焊道UT)

焊接完成之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焊道进行UT检验。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

3.3.1.4磁粉(MT)、渗透(PT)检验

焊接完成之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焊道进行UT检验。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3.3.2水压试验

焊接完成之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钢管进行水压试验。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3.3.3理化性能检验

化学性能:化学成分、元素分析、碳当量 力学性能: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断裂韧性试验 3.3.3.1母材理化性能复检

钢板到厂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钢板理化性能进行检验。3.3.3.2钢管理化性能检验

钢管焊接及检验完成之后,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钢管进行理化性能检验。

材证到后,由工务部主管工程师确定切试片管号,并开具《理化试验委托单》交检验课理化工程师,理化工程师划样后安排切试片、送检。切完试片之后,理化工程师通知工务部主管工程师重新开管端坡口,检验课做外观尺寸检验测量。

若因材证迟到,已测完外观尺寸,理化工程师负责将切完试片之后的外观尺寸与检验传票重新核对并作修改,然后通知工务部主管工程师按修改后的检验传票上的尺寸进行喷标作业,并在检验传票上签字,并通知品管课对该管尺寸进行重点核对。由品管课催取报告。3.3.4外观尺寸检验

由检验课外观检验员依据技术规范和标准逐根钢管进行几何尺寸、外观、重量和测长检验。检查合格后,通知检验课成品检验员进行成品检验。3.3.5成品检验

由检验课成品检验员对钢管表面状态和外观尺寸进行不低于20%的抽检,并对除产品力学性能和化学成份分析之外,此前各过程的检验结果进行核对,然后填写《钢管表面及外观尺寸抽检记录》,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后,向库管下达《工作联系单》,通知库管及主管工程师收集检验传票并进行标示、涂装作业。同时填写《钢管外观尺寸检验报告》、《射线检测报告》、《超声波检测报告》、《钢管耐压试验报告》。3.4品管课巡检

3.4.1品管课对整个过程进行巡检,并填写《品管抽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2品管课焊接工程师对每个案子的焊接质量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一次焊接合格率、一次铲修合格率和焊接缺陷率。并定期上报和公布。

3.4.3品管课焊接工程师对每个案子的典型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监督工务部实施。

3.4.4品管课工艺工程师对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记录表》。4最终检验

4.1入库检验,标示、涂装作业完成之后,由制程工程师填写《工作联系单》,通知检验课进行入库检验。

4.2检验课由成品检验员逐根对钢管标示和表面状态进行核对和检验,并填写《钢管入库检验(验收)记录》,发现问题,将《工作联系单》附带《钢管入库检验(验收)记录》副本交工务部主管工程师处理,处理完成后,由主管工程师报请检验课再次检验,并将再次检验结果填写在《钢管入库检验(验收)记录》上。

4.3检验课检验合格后,携带《钢管外观尺寸检验报告》、《射线检测报告》、《超声波检测报告》、《钢管耐压试验报告》和《钢管入库检验(验收)记录》报请品管课进行最终检验。

4.4品管课派员对标示、表面状态、外观尺寸进行抽检,对外观尺寸、无损检测、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检验结果逐项核对,发现问题,立即向检验课和工务部相关单位发出《工作联系单》,限期改正或返修。验收合格后须填写《钢管入库检验(验收)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随检验课提交之报告和记录一起报品管课长,由品管课长审核成品报告并签字。一份交库管,库管依此进行成品入库。

4.5发货检验:接到业务部签发的《业务联系单》(发货通知)后,品管课立即派员对钢管的规格、钢级、管号、炉批号、长度和标准等核对,外观质量复查,发货前开具《钢管质证书》。

附件:

1、《质量计划书》

2、《原材料检验申请单》

3、《收料检验纪录》

4、《工作联系单》

5、《纠正措施通知单》

6、《不合格报告》

7、《检验传票》

8、《制程管制记录》

9、《工程师抽检记录》

10、《理化试验委托单》

11、《钢管表面及外观尺寸抽检记录》

12、《钢管外观尺寸检验报告》

13、《射线检测报告》

14、《超声波检测报告》

15、《钢管耐压试验报告》

16、《品管抽检记录》

17、《钢管入库检验(验收)记录》

18、《钢管质证书》

19、《制程质量统计表》 20、《焊接人员焊接质量统计表》

21、《铲修人员铲修质量统计表》

22、《紧急放行单》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篇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购买,生产要求的投入,到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质量控制流程涉及到施工中每一具体环节。坚持落实和执行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也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防线之一。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重点控制工序质量;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1]。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对于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正处于一个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流程中一些漏洞与弊端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区分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的漏洞与弊端,力争实现流程实际效果的最优化和科学化。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是现代化的集成信息系统,知识库中存储了国内外建筑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影响,以及相关事故责任的认定等文字资料和影响信息,利用其为建筑工程事前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另外,事前施工质量控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阶段,而是要将其深入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目前,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普遍利用专业的质量分析数据库来进行施工质量实时数据和情况的研究,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弊端,更加直观的展现质量问题的根源。根据图1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存在的漏洞与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与机制。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管工作多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机构共同承担和完成,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更难以谈到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经济收益与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监理单位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质量、进度等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单位难以挑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质检机构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施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也无法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2]。另外,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具有施工质量监理职能的单位都希望通过质量监管树立本部门、公司的形象与地位,并且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一旦出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就会出现相关单位互相推诿和逃避责任的现象。

1.2 事前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为了尽量缩短工期,施工单位有时将质量控制流程的重点集中于施工的事中、事后两个阶段,甚至国内部分施工单位错误的认为:建筑工程事前的施工质量控制是“可有可无”的程序,其目的是作出表面文章来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近年来,国内各地区频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究其根本原因,多是由于事前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不足,进而导致了工程事故、质量安全事故的分析、处理与跟踪工作都相对滞后,以至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难以在各类事故的发生前做出准确、科学、合理的预测,难以将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人员伤亡损失减少到最低点。

1.3 控制流程相对落后。

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与方法缺乏科学的预见性与判断性,大多数流程都是针对于施工中已经出现或极有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予以制定和实施的,这就客观造成了控制流程的相对落后,具体应用中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也就是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普遍存在相对落后的漏洞与弊端,这是急需得到妥善处理与解决的。在现代建筑学管理著作中,建筑学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是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制定和实行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的具体指导思想。如果长期坚持相对落后的控制流程,必然会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进入一个发展的误区,也有可能引发建筑行业对于其实用性、有效性、科学性的质疑,甚至极有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的强化措施

在国内建筑行业现行的控制流程与管理制度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弊端,这就需要及时得到改善与解决,否则极有可能影响和制约国内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的强化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存在的漏洞与弊端,要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首先应该核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其次要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以及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正确实施,这也是控制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4]。

2.2 强化施工质量监控提前预防。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的强化中,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技术设备的质量问题,且要明确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及标准,未经检验及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要禁止使用[5]。同时,全体施工人员要加强控制质量意识,切实执行“三检”制度即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组进行自己检查,然后施工项目负责人再组织相关工人、质检员和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施工单位应在工程施工前,召开一次全员关于质量问题控制的会议,以加强控制质量问题的意识。

2.3 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质量监理。

为了科学、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推广和实行动态质量监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理人员必须常驻施工现场,一旦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理人员要及时做出相关记录,并且及时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要求尽快整改此问题,将施工质量引发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点。另外,监理人员在记录中要明确标注已经处理的问题和有待协商的问题[6]。

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质检机构应经常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到施工现场巡视,以实地测量的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施工质量和评定等级,并且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数据,使施工单位认真对待、处理,并避免后续工程出现类似施工质量问题。

3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国内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内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是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基本保障,必须引起建筑工程相关参与单位、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必须得到科学、合理的强化,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对于施工质量控制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胜宇, 王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探析[J].湖北建筑工程大学学报, 2009 (13) :25-27.

[2]陶红英, 金雪.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分析[J].四川建筑科技, 2008 (7) :12-13.

[3]刘祥林, 于波.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及控制流程问题[J].建筑科技与未来, 2004 (3) :38.

[4]丁宁, 赵雅璐.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7 (11) :36-37.

[5]宋喜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思考[J].科技成果纵横, 2008 (1) :29-31.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篇3

[關键词] 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49-02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我国目前规定献血者所涉及的血液检验项目有:HBsAg、抗2HCV、抗2HIV、梅毒试验和ALT检查等。

1 输血前进行各种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严格输血适应症,防止医患纠纷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能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诊疗时,加强防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加强医疗器械消毒,避免交叉感染[1]。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予适当输血,但应该以成分输血为主。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2 输血前检验血标本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血标本采集、运送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要准确无误。输血申请单须资料齐备,所用血标本要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必须用3d之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2]。抽血后在试管上贴好标签,防止血标本稀释、溶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按时做好冰箱的温度记录和消毒工作。对停电情况应做出记录并及时处理,以防标本失效。

3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3.1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交叉配血的前提条件。做血型鉴定的标准血清应有批准生产文号、并且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尤其要注意血清和血球比例。对于某些疾病如肝病患者或蛋白异常的患者,做血型时,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正反定型可互相验证和起到质控作用。

3.2 Rh血型鉴定 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它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正常人血中不存在Rh天然抗体,有输血史、妊娠史、再次输血的病人有可能产生免疫性的抗Rh抗体,故应常规检查Rh(D)血型,定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对照系统。

3.3 保证血型鉴定安全 血型鉴定错误难以完全避免,所以加强血库内外的质量管理,如何正确地发现和降低血库血型鉴定错误,是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地鉴定血型,才能确保指导输血安全。

4 严格交叉配血

实验室做交叉配血实验应严格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以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交叉配血实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可以发现血型鉴定中的任何错误,可以发现是否含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时应注意主测、次测有无凝集及溶血,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必须开展筛选。除了盐水介质外,手工凝聚胺试验(MPT)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

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异常原因及分析

许多因素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凝集,为了辨别真伪,建议用显微镜观察结果。避免责任性错误如抽错血标本、加错标准血清,看错或登记错结果、或书写不规范,造成临床输血的安全隐患。因此操作要认真,观察结果要仔细,填发报告单要正确无误;临床医生必须规范填写正确的信息,血库工作人员遇有疑问时,应加强与临床联系及时纠正。各种仪器、用具要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6 交叉配血后的注意要点

6.1 交叉配血后的查对及报告 交叉配血操作完毕后,应对试验进行核查,其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的正确与否、操作程序、试验结果是否正确,完全确定后填写交叉配血报告,报告中应将受血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以及血液的采集日期、血袋编号、血量等写上,以便在出现意外时查找原因。查对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共同签名,以示负责。发出的血液不得收回,如发现血液质量确有问题,不得发出,应立即通知采供血单位妥善处理。及时收集输血反应卡并做好统计分析。

6.2 交叉配血后血标本的保存 在发出报告和血液之前,再次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并封闭后,一起放在1-6℃冰箱至少保存7天。以便输血不良反应时复查,所有原始资料要保存10年。

综上所述,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输血前、中、后,要严格按照输血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各种标本要严格保存,以便出现输血反应进行核对,同时也降低了因输血出现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等.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6,9(4):320.

饲料原料接收流程和质量控制 篇4

饲料企业要搞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搞好原料的质量控制。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饲料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无从谈起。所以在工作上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做好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方案。

制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饲料企业要想搞好原料控制,也要有这样的规矩,重点是采样标准、原料标准、检验化验标准、贮存标准。标准在本质上而言,是企业的技术性法规,所以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另外,制标人员要熟悉标准制定的工作流程,操作人员要掌握相关的企业标准。

采样标准一是要明确规定是品管部工作人员。二是要因材取样,固体饲料原料采用对角线法采样,液体饲料原料经搅拌混匀后在上中下三层综合采样,采样量一般为1kg左右。三是不同供应商、不同批号饲料原料不可以混合采样。四是所采样要四分法分为两份(一份检验化验,一份备存),贮存于干燥、避光条件下的贮存室内,贮存期限为产品保质期后两个月。五是所有样品都要有标签标示,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品名、供应商、产地、进货日期、数量等。

原料标准原料标准制定的两个原则:尊重科学性,尊重企业实际情况。两个原则要并重,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过于强调科学性,会增加饲料企业的质量成本;过于强调企业实情,又会失去品控的意义,不能很好地控制原料质量。

原料标准制定必须遵守行业的强制标准,如卫生标准。

企业配方、行业原料标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成分表或行业标准,是制定原料营养指标参数的主要依据。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比照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一定要严于行业标准。

验收指标参数要明确。哪些验收指标不能有弹性?哪些验收指标能有弹性,可以让步接收?让步接收的标准是什么?谁有权力决定让步接收?要明确。

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方案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采购渠道不宜多变,饲料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通过对供应商的既往供货质量记录、价格、供货的及时性、实力等因素进行评审,由采购部和品管部共同提出合格供应商名单,然后提请产品部经理批准。

合格供应商名单每年都要重新进行评审:一次不合格,对供应商提出口头警告;二次不合格,对供应商进行扣除部分货款处理;三次不合格,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同时实行末位淘汰法,每年补充新的合格供应商。通过这些措施激励合格供应商,从而有效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原料的接收程序采购部提前通知仓库管理和品管部将有原料到厂,做好接收准备。

由仓管对原料进行过秤,核实与采购合同中数量的一致性,检查有无标签、产品质量合格单等原始

品管部接到仓管通知,要到现场进行采样,通过感官初步对原料的质量进行判断,合格的允许入库(待检区)。

品管部若检验合格,出具入库单,通知仓管可以入库(合格检区);不合格的,对产品质量影响又明显的,出具退货通知单通知采购部退货。同时向生产部经理提交质量报告。

紧急放行。对合格供应商供应的原料,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对原料进行检验,可以紧急放行。紧急放行需由生产部提出申请,品管部同意并经主管经理审批,做出明确标识和记录后再放行,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能及时退回和更换。

让步接收。原料不合格,但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且生产又急需,这种情况下,品管部需要填写“让步接收申请单”,在品管经理签字后,提请主管经理批准。此外,原料价格要相应下浮。

原料的检验化验控制方案1.具备合同、原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货单。同时,三者的内容还要相符,这种情况下接收原料的检验化验。2.可以自检的项目:采样,制样,进行检验化验,分析检验化验结果,出具化验报告,检验人员、审核人分别签字。3.需送检的项目,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4.复检工作流程。5.异议人(供应商或采购部)提出复检申请,品管部经理批准,接受申请。6.自检的项目,重新采样,制样,进行检验化验,分析检验化验结果,出具化验报告,检验人员、审核人员分别签字。7.可以自检,但复检申请要求送检的项目,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重新采样,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检验费用由供应商承担。8.对委托检验结果有异议的,需要再次进行委托检验,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重新采样,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检验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检验结果的处理1.验出的结果以检验报告形式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便对不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2.三种可能的处理结果:合格,允许入库;不合格,退货;不合格,让步接收。

质量记录的管理1.品管部按规定要求填写各项质量记录,连同质量原始证明文件一起保管,归存档。包括:原料标签、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单、进货单、入库单、化验单等。2.质量记录要求正确、齐全、清晰、有效。3.检验记录必须有质量判定结果并有检验人员和审核人签字。

持证上岗检验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原料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按规定对原料质量进行检验。检验人员需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饲料检验化验员上岗证。取得这个证表明检验人员已具备胜任检验化验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饲料企业还要鼓励检验化验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比如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初级过了,要鼓励考中级,中级过了,要鼓励考高级。

原料贮存控制方案1.装卸工序的控制(1)装卸工装卸原料时接受仓库管理员的管理。(2)装卸工在装卸时不能用手钩去搬运,在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注意包装的封口是否结实,包装有无破损,发现上述情况即时就地解决。(3)装卸工不得损坏标识。(4)装卸完成后按原料保管要求清理现场。

2.贮存工序的控制贮存场所的环境要求:(1)简易仓库:临时存放稳定性强原料的场所,如石粉等,要求地面不积水,防雨。(2)大宗原料库:存放玉米、豆粕、棉粕、次粉等大宗原料的场所,要求能通风,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及防腐等。(3)添加剂原料库:存放微量元素、维生素、药品添加剂等原料的场所,除能通风,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及防腐外,还要求防高温,避光。(4)每日工作完毕后要对各个仓库进行清扫,整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对原料贮存场所进行消毒。

3.贮存场所的原料验收(1)原料入库前要进行下列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实物和包装标识内容和合同是否相符,有无检验合格单等。(2)不符合质量或待检的原料,由原料保管做出明显标记,隔离并妥善保管。(3)入库原料的堆放要求。(4)原料入库要放至不同库房,分类垛放,下有垫板,各垛间应留有间隙,并做好原料标签,包括品名、时间、进货数量、来源,并按顺序垛放。

4.原料出入库的管理和检查(1)对入库原料建立完整的账、卡、物管理制度,原料保管对所有的出入库原料按照规定手续进行登记,清点和变更,每月盘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报表上报财务等相关部门。(2)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生产领料时,要对领料凭证进行确认无误时方可发放,领发人员双方签字。(3)原料保管员每星期检查一次库房,检查时要做好各项记录。若发现原料受潮、发霉或被虫、鼠损坏等而至影响原料品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不能处理的上报品管部。

5.过期入库原料的管理(1)原料保管员在定期检查贮存的原料有过期情况时,要及时填写《过期原料检查记录》,并上报品管部。品管部对过期原料进行检验化验。

铝合金门窗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 篇5

铝门窗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影响铝门窗生产、施工安装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那么如何生产优质的铝门窗产品,及获得在房屋建筑施工安装上的优良工程结果呢?就铝门窗机械化流水作业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在这里做一介绍.一、门窗生产几大工序

1、查看制作工艺单

2、下料工序

3、机加工序

4、挤角工序

5、组装工序

6、检查验收发货

二、各工序的操作流程:

1、查看制作工艺单

仔细阅读制作工艺单 要点,1、分清门窗类型,內平开窗、外平开窗、推拉窗、外悬窗

2、所用型材及颜色,型材数量是否够用

3、五金品牌配置是否明确

4、组装连接方式及包装

5、工艺其他要求

2、下料工序

铝型材锯切下料质量控制主要是严格控制长度尺寸和角度的准确性。门窗框料长度尺寸通常控制为正值<0.5~0.0mm:门窗扇料长度通常控制为负值-0.5~0.0mm。门窗框、扇料中具角度的开料,必须使被开出的铝型材端头角度准确,并进行实物对接试验,使之满足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1、取料:抽查并确认型材规格及其数量并认真检查型材表面有无质量问题;

2、查看工艺单:确定锯切方式(a双90度b单切90度45度c双45度d特殊角度);

3、调试设备:根据图纸要求的长度进行设备调整;

4、首件加工:查看角度及下料长度等无误后进行批量加工;

5、文明生产:加工完每批次做好标识,分类分区码放,并清扫工作区域

3、机加工序

机加工序主要是对门窗料的铣、钻、冲、剪切这些机械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据铝门窗设计图纸和工艺技术卡片确定的尺寸及有关质量要求。为了减少误差和不必要的损失,工作前需准确调试好相关机械设备的刀、模、钻头等,尺寸调试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大批量运行生产。同时注意剔除少量质量不合格的铝型材,防止流入下道工序。另外,在运行时要间隔2-3支,进行检测加工过的物件尺寸,防止机械故障导致出现的偏差,再是对机械加工操作平台、夹紧器表面应控制洁净状态,清除铝屑异物对铝型材饰面的损伤划花。必要时,在开料前就将铝型材饰面采用保护胶纸包起来,以保证产品质量。具体如下:

1、查看制作工艺单,根据图纸要求及使用部位方式进行加工,做到明确加工工艺要求;

2、统筹计划:依据图纸要求计划所需加工型材加工的种类,数量;

3、检验上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所用型材进行核实;

4、按工艺要求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①端铣:主要负责各型材间连接部位的断面铣削工作,端铣部位的具体尺寸需用计算得知,确保外形尺寸,例如双工。型材如需端铣一端时需考虑端铣方向的一致性。端铣假中挺时应根据视图方向,开启方向选择端铣端,铣削深度需计算并实际测试。

②仿形铣:主要负责门窗结构的排水孔,五金锁具孔以及其他特殊形状的铣削工作。

排水孔按照要求开设到位;锁孔的规格也是需根据锁的固定孔直径,中心距,锁拨叉的行程测量得知。

③冲铣:主要负责各型材破切和五金铰链位置的冲铣工作。在门窗加工当中主要用来冲铣铰链位置。

④打孔:主要负责安装孔,按照要求开设到位。

⑸文明生产:加工完每批次做好标识,分类分区码放,清扫工作区域。

4、挤角工序

⑴审图:确定开启方向,型材规格,明确加工工艺,检查上道工序完整性。

⑵统筹计划;依据图纸要求备料分类码放有序;

⑷首件加工:调试设备首件加工,组角平整无缝隙

⑸批量进行加工组角。

⑹控制点:审图明确,机械调试,数量准确,码放有序。

5、组装工序

组装过程的质量控制组装对铝门窗产品质量影响较大,是质管部门和质检人员进行监督检验的重点工序。铝门窗的组装依据设计图纸和工艺技术卡片,具体如下:

⑴查看制作工艺单,明确组装要求。

⑵统筹计划备齐所有材料及五金辅料等。

⑶检验上道工序完整性。

⑷首件加工,无误后在批量加工。

⑸组装,分为两大项工作:

①半成品型材的组装,主要负责组装中挺与外框连接和扣条的配切工作。

注意:组框是要保证开启位置尺寸的精确性以便开启扇的开启灵性;

②五金配附件的装配

A密封胶条

B合页,铰链

C锁:需了解内开内倒五金的工作原理,掌握传动杆的计算方法

D 风撑,伸缩臂

注意:风撑一般用于平开窗安装时应保证开启角度90度;伸缩臂一般用于悬窗开启角度30度为宜,保证两侧的同步性

⑹包装:注意合页位置

⑺控制点:审图明确,搭接量,开启灵活,标示清、分类清!

6、检验合格发货

根据工艺单对成品门窗进行细致检查验收,确保每道工序无误,安装到位使用开启灵活后包装编号发货签字。

总结:各工序的衔接关键点:勤沟通,检查上到工序。

参照点:各工艺标准,制作工艺单。

控制点:执行力度,设备调试精准度,组装完整开启灵活性。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篇6

一、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真菌检测。

三、职责

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程序

(一)临床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皮屑

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消毒,作KOH涂片。

2.甲屑

用细挫或牙科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作KOH涂片。

3.毛发

取病发(变色,无光泽,弯曲,脆易折断,松动易拔除)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

4.脓液

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寻找。可作革兰染色,常规的KOH涂片。5.CSF

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检。置冰 箱不宜超过1h。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

6.血液

无菌抽血3~5ml立即于无菌抗凝管中,BHIB:血标本量为培养基量的1/10,37℃5~7d出现浑浊或菌团,挑取镜检同时移种SDA(注:每天检查完毕后需摇动培养基,37℃震荡培养可加速真菌的生长,提高检出率。不作直接检查,因其直接检查阳性率低。

7.体液、痰液、尿液、粪便

①体液标本量10ml离心沉淀取2ml沉淀液做直接镜检培养。②晨痰3~5ml集于无菌瓶中(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数次后),挑取黏液或脓性部分:KOH涂片培养。③早晨中段尿或清洁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做KOH涂片培养(SDA每管种0.5ml)。④拭子:一般尽量不用,缺点:A.不能得到足量的标本;B.采集的标本也不易从棉花纤维上分离下来;C.容易干竭。采集标本后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KOH涂片培养。⑤纸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乳酪样部分KOH涂片培养(加抗生素)注:单纯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KOH涂片发现菌丝,有诊断意义。

8.组织:标本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2mm的小块,KOH 涂片培养。

(二)涂片染色和直接镜检的质控

1.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2.胶纸粘贴法:用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

革兰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革兰染色方法,染色后,以油镜观察。

3.染液的质量控制

(1)革兰染液每次新配置和使用中每周一次进行质控,并进行记录。(2)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每周进行一次质控。(三)真菌鉴定质量保证

1.对酵母样真菌如念珠菌或隐球菌在常规临床细菌室已有较成熟的方法学,可用显色培养基。

2.常规鉴定丝状真菌主要依赖于其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和特点,所以要求从事丝状真菌检测的检验人员应作专业短期培训;任何实验室都应建立规范的涂片鉴定方法,要正确区分酵母样真菌或丝状真菌、毛霉菌和曲霉(有顶囊),对不常见的真菌不要轻易作为污染菌报告。(四)结果报告

1.药敏岗位检验人员综合真菌鉴定和药敏结果形成检验报告并签名,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按照相关抗菌药物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核对药敏结果,尤其注意异常和少见结果。

2.告病人结果之前,应确定质控在可接受范围。3.经双人双核后的报告单交报告发放员分发到各病房或门诊病人,注意签收并记录。缺乏审核者得报告结果,应由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在 24 小时内进行评估。

4.血培养阳性涂片为真菌和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的初步报告经核实后,按《三级报告程序》报告。5.完成分析后的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后标本保存程序》安全保管标本和平板,要求有明确标识以备复查。3-5 日后,由废弃物处理岗位人员按照《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

职业健康监护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流程,质量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项融合环境检测、医学检查和信息管理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1]。2007年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到现在已有3年余, 随着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不断完善,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放开,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现全面铺开。总结近几年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性健康监护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1 职业健康监护计划的制定和细化

在每年年初统一制订全年职业性体检工作计划, 职业检查机构和企业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制订具体体检方案并将计划细化落实。

1.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制订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调研与准备, 按规定对用人单位完成同步、定期、完整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掌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学的资料, 准确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是正确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先决条件。同时还应了解用人单位的基础资料, 包括单位现在的名称、行业以及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地址、联系人、电话等, 也为网络直报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1.2 明确职业健康检查对象、职业危害因素和检查项目

根据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或强度以及个体暴露的时间的长短, 确定职业健康检查对象。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到各企业的行业类别不同, 其危害因素不相同;当工作现场环境不同时, 相同工种的接触危害因素不一定相同。依照《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仔细核对并确定每一位受检者的危害因素及体检项目。

1.3 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制定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交流, 深入了解目前企业状况和需求, 制订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初步计划, 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组织体检, 体检机构在接受用人单位职业体检时签订《职业健康体检协议》书面协议。用人单位在体检时间前20日提供受检者电子档案花名册, 写明职业监护的种类、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总工龄、部门、车间、工种、接触毒物名称、接害工龄等。

1.4 受检者体检时间安排

对噪声作业人员体检时应考虑到员工较长时间暴露在较强噪声中暂时性听阈位移的发生, 故应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48h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安排受检者体检时间还应注意采集的生物样品不同,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及半衰期不同, 其体检时间也应不同。例如血铅采样时间应在接触铅受检者3周后的任意时间;尿汞采样时间应在受检者接触汞6个月后工作班前等。

1.5 每天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量安排

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体检中心的医务人员配备及医疗仪器使用情况等因素, 将每天体检人次控制在一定数量内, 并确定体检的具体时间段, 尽量控制排队时间, 以确保体检现场的秩序性和体检工作的流畅性。

2 职业性健康检查准备工作

2.1 每年给予每个用人单位唯一的单位编码, 每个用人单位的受检者编制唯一的体检编号。为保证体检档案的连续性动态观察的需要, 必要时可每年均给予每个受检者同一个体检编号。采用卫生部统一编制的职业健康检查表, 每位受检者的体检表内含有其基本信息, 体检表封面上标明体检项目。

2.2 结合体检项目及受检单位的要求确定体检顺序及流程, 用人单位应提前告知受检者进行必要的体检前准备。例如检查生化项目和B超检查的前一天晚餐少食高脂食物, 不饮酒, 次日早应空腹。检查纯音测听者前几天应避免到高噪声场所, 不使用耳机, 预先取出耵聍。

2.3 体检医护人员应在体检前大概了解用人单位的危害因素状况, 根据体检项目和每天体检人数准备好仪器设备和体检必需物品。若为下现场检查时应做好车辆安排, 提前布置体检场所, 特别是眼底和裂隙灯检查需要暗室, 高仟伏胸片机应接在大功率的配电箱里, 以保证体检项目可正常进行。

3 现场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

3.1 病史采集

职业性问诊是职业健康监护与一般健康体检重要区别之一。通过问诊需要了解受检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 对目标疾病的检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性问诊完成后要求每位受检者签名确认。

3.2 临床体格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应尽规范操作, 使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准确可靠。临床体格检查包括一般医学生理指标检测 (血压、身高、体重等) 、内外科常规检查和五官科检查等。体格检查不仅要全面、仔细, 更要有针对性,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的靶器官不同对不同的系统给予重点的检查, 对阳性结果应给予及时复查。对某些毒物可能引起的特殊体征予以特别关注, 如接触苯作业人员注意有无皮下出血, 脾脏肿大;接触铅、汞作业人员应注意有无肢端麻木无力、震颤;接触砷、二硫化碳、磷酸三甲苯酯、丙稀酰胺、正己烷作业人员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周围神经系统情况等。

3.3 生物监测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生物监测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检出职业性目标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在检验质量控制中除了要对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外, 还应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给予足够重视, Astion和Plebani的研究显示分析前检验错误有较高的发生率[2.3]。因此, 尤其是在现场体检时,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3.1样品采集

生物样品的采集必须按照《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173-2006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者应了解采集项目, 为每一位受检者编制唯一的样品编号, 采集后再进行核对, 确保每位受检者样品的唯一性及真实性。静脉采血时选择最佳采血部位, 正确使用止血带, 严格掌握采血量和抗凝剂的比例。若为抗凝剂真空管, 需轻轻的翻转5~10次, 避免标本溶血。静脉采集某些生物样品时, 采血部位的皮肤需用1%硝酸处理;采血时将不锈钢针头硅烷化以消除铬、镍污染。为了生物样品的避免污染, 我们还要和厂方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 采尿样时要求受检者脱离现场环境, 换下工作服, 清洗手、脸和采样部位后, 用专门处理过的尿瓶在清洁、无污染的场所进行采样。

3.3.2 标本的贮存和运输

一般生物监测检查时的尿液采集量为50mL左右即可, 将样品置于30℃以下保存。挥发性尿样的采集应充满采样容器, 尽量不留空间, 尽快密封。有些样品如硫氰酸盐等不能放置太长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实验室分析。在运送回实验室的过程中应将样品固定好, 送样车慢速行驶以减少路途颠簸对样品的影响。

3.3.3 及时分析及分析后标本的保存

当仪器进行检定、校准并通过标准物质的溯源[4]后应及时分析标本。同一个企业的样品应尽量用同一型号的仪器分析, 某些阳性结果必要时再次复查。同时还应做好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质控品、画好质量控制图, 这是做好分析中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5]。检验结果经确认、审核后发出报告。

3.3.4 加强联系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加强检验中心与体检中心之间的联系, 体检中心若对某些检测项目有特殊要求或对结果有疑问应及时联系, 通过强化相互间的沟通, 促进共同提高。

3.4 常规物理方面检查

常见的物理检查包括X线、肺功能、B超、心电图检查, 现对常规物理检查的质量控制分别叙述。

3.4.1 X线检查:

X线检查方法是指所有使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的检查方法。尘肺是我国职业病中发病例数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高质量的后前位胸片高仟伏胸片为尘肺病的诊断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故应严格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6] (GBZ70-2009) 中"附录C"及"附录E"的有关规定对高仟伏胸片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胸片质量达到二级或一级标准。

3.4.2 肺功能:

靶器官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时要进行肺功能测定, 也是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参考指标。肺功能检测时经过严格训练并相对固定的技术员是肺功能测定时质控的关键。肺功能检测前必须排除检测禁忌症, 对受试者详细讲解测定的要求并进行示范, 使之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在整个吸气及呼气测试中应无停顿, 避免咳嗽或双吸气, 外推容积误差应小于0.15L或5%FVC, 呼气时间至少达6s[7]。每位受试者肺功能检测至少3次, 从不同的检测曲线中, FVC及FEV1取最大值, 其余参数可取FVC+FEV1值最大的曲线即最佳曲线上的参数值。

3.4.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室环境应相对安静、舒适, 冬季应将酒精进行适当加温。皮肤上有工作场所金属物的受检者检查前应清洗皮肤。检查前操作者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步骤和程序, 对检查时须暴露部位让受检者提前进行有必要的准备工作。在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图形, 特别是对有心脏疾病作为职业禁忌证的工种应特别注意。

3.4.4 B超检查

从接待受检者到发出检查报告, 全过程予以规范操作, 建立详细的实用的超声诊断规范这是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主体内容。检查前安排受检者体位争取其理解与积极配合, 检查中应细致全面观察, 同时询问受检者职业史和既往病史, 综合分析判断, 谨慎诊断, 尤其是苯、氯乙烯、二甲基甲酚胺等常见的毒物作业人员应重点检查。

3.4.5 纯音测听检查:

纯音测听检查是噪声、压力容器作业及职业性机动车驾驶等人员的必检项目, 纯音测听数据也是诊断噪声性耳聋的重要依据。纯音测听检查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测试人员完成, 检查前应主观校准纯音听力计, 并在符合标准的隔音室内进行测试。纯音测听检查为主观检查, 故受检者的配合极其重要, 应事先与受检者进行沟通, 说明声音的反应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之能有效的听力阈值, 并记录下来, 当两耳之间听力差别太大时应进行掩蔽。在进行检查的同时, 还应注意受检者的面部表情, 以防伪聋的出现。

3.5 职业性健康检查现场服务

3.5.1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受检者在用人单位无专人负责带队时, 要求受检者都必须出示个人身份证, 必要时在体检表上贴上本人近照, 以查验是否与检查者相符后才可体检。

3.5.2 将体检表全面核实体检项目或检查单据后发给每位受检者, 受检者根据体检顺序及流程逐项检查, 有疑虑者可询问现场导医, 导医岗位的设置是现场服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3.5.3 加强现场服务意识, 设置现场责任人岗位, 采用有效的沟通模式协调各方面关系, 出现病情危重者或应急事件及时上报, 确保体检有序进行。

4 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和评价

在职业健康检查完成后25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并进行健康监护评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出具报告, 保证检查结果真实、公正、科学、正确。

4.1 体检资料汇总与核查阶段

体检结束后, 各科室对体检结果进行及时的报告, 分贴化验单、结果录入等工作内容均需核对, 确保体检原始资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急报的疾病或检查结果范围, 主检医师在第一时间内将需急报的结果急报给用人单位或个人, 并填写急报登记本。

4.2 体检报告及评价阶段

根据受检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 主检医师对每个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严格按照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五种类型出具个体结论性意见。同时为用人单位出具的总结性报告,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劳动者健康损害和职业接触的因果关系和健康危险度, 指出在生产工艺、作业环境、防护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干预措施的建议。对本次检查检出的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职业禁忌证者填写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报告卡并上报有关部门;有客观准确的职业禁忌证时应明确指出不宜从事什么有害作业;需复查时应说明复查哪些项目、复查几次;若发现其他疾患者应建议到有关医院检查治疗。

5 职业性健康检查档案信息化管理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 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是系统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的客观基础。除了将职业性健康检查报告文本进行归档保存外, 还应根据不同档案的特点及查询需求, 将职业性健康检查信息进行电子存档, 建立档案索引系统, 形成职业性健康检查信息电子档案中心。为每一个职业病危害企业建立一个单独的文档编号, 将历年来每个企业的职业卫生监测情况、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及复查结果等职业性相关信息进行汇总, 最终实现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按职业病报告的规定进行网上直报, 应按统计年度汇总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患有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反馈给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

总之, 职业健康监护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过程应严格实施质量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是由职业病监护各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做出保证, 故必须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教育, 对每一位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教育[8], 最终使职业病监护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移兰, 刚葆琪.现代劳动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617.

[2]Astion ML, Shojania KG, Hamill TR, et a1.Classifying laboratory incident reports to identify problems that jcopardize patient safety[J].Am J Clin Pathol, 2003, 120:18-26.

[3]Plebani M.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Chem Lab Med, 2006, 44:750-759.

[4]牛侨.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6.

[5]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2-89.

[6]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S].2009.

[7]郑劲平.关于制定我国用力肺活量检测质量控制指引的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 l27 (10) :716.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篇8

关键词:SMW工法;深基坑工程;应用流程;监理质量控制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地铁工程等对周围环境有较高要求,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有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钻孔桩加搅拌桩、SMW工法等,其中SMW工法的造价最低,是相对经济、环保的一种施工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SMW工法概述

SMW工法又被称作加劲水泥土桩,这是一种在相互咬合水泥搅拌桩内,插进型钢而形成结构。主要是利用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施工现场挖掘出一定的深度,借助水泥强化剂和现场的基土进行混合性搅拌,在各个施工单元间使用重叠搭接施工,在水泥土的混合体没有结硬前就插入H型钢板当做应力补充材料,在它们全部融合且结硬之后,就形成一道完整连续、强度高、硬度高、没有接缝的地下墙体。使用SMW工法对深基坑进行围护,施工比较方便,挡水性比较强,不会对临近的土体产生扰动,施工时间比较短,具有较低成本造价等。

三.SMW工法在深基坑工程中的施工流程

1.测量放线。需要按照甲方所提供施工图、平面布置图以及坐标基准点等,设置桩位的控制线,建立临时的控制标志,并做好相关技术资料。2.开挖沟槽。按照放样水泥土搅拌桩的中心围护线,借助挖掘机沿着这条线的平行方位对沟槽进行开挖,沟槽的宽度按照围护结构的宽度来确定,宽槽一般是1.2米,深度在0.8-1.2米,然后对地下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对沟槽的土体进行开挖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便保证SMW工法正常进行施工。3.桩机就位。在桩机拼接结束前,需要借助经纬仪校正,校正结束使用线锤定点并对观测进行辅助,对桩机统一进行指挥就位,桩机下面需要铺设钢板,如果场地非常差,需要换填渣土。4.喷浆与搅拌成桩。在施工时需要强化水灰比控制。要按照工程实际进行控制,保证水泥土能够发挥出复合效应,发挥挡土止水作用。现场还需要搭建拌浆施工的平台,平台周围要设置水泥筒仓,开机之前需要按照要求搅制水泥浆液,配置好后需要放在贮浆池中备用。配置好水泥浆后,停滞的时间不能大于两小时,注浆可以借助两台注浆泵混合注浆,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钻进的速度,对供浆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四.SMW工法施工方的质量控制策略

1.制作搅拌桩。和常规的搅拌桩相比,这一工程中需要考虑型钢插入与后期的拔出问题,还与墙体防渗的性能,要密切关注桩间距与垂直度。桩机架行走线需要铺上导木,桩机九尾之后要检查机架的垂直度,上下的误差不能超过50毫米水平。浆液的配合比不仅需要使抗渗与强度的要求得到满足,还需要确保型钢可以顺利的插入,所以需要抽查水泥浆的参数。

2.提升水泥土的强度。在使H型钢的下沉到位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较低水灰比,然后可以在在水泥浆液内添加外掺剂,最好在现场进行实验,对配比与强度值进行确定。而且,人为因素对浆液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强化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最好可以使用自动化拌浆设备,进而使人为因素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浆液的搅拌具有可靠的质量。

3.需要保证基坑开挖过程的稳定。施工企业需要按照设计对开挖基坑的参数与挖土以及支撑方案等进行确定,可以借助时空效应理论,使用对称、分段和分层方法,开挖快撑,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接受开挖和支撑。

4.需要强化监测,提高施工的信息化水平。要加强对施工的监控和检测,开展信息化施工,这是SMW工法在深基坑中应用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和相关负责人需要对每天监测的数据报表进行重视,并认真分析,借助对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围护体位移以及支撑轴力等的监测,及时按照相关参数变化,对施工的参数进行调整,对支撑间排距、轴里大小和开挖坡度等进行控制,进而保证基坑变形情况始终受到控制,把可能出现失稳现象扼杀在摇篮中。对于超出报警值,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到现场开展全面检查,主要监测支护是否出现受损和变形,是否存在裂缝等限制,SMW工法的水泥桩体是否局部出现渗漏和松动的现象,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解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

五.SMW工法监理方的质量控制要点

1.事前控制:第一,技术性准备。首先需要对项目的地质进行勘探,对周围区域和地下的管线等进行熟悉了解施工图纸,对施工企业资质、项目负责人、专职人员、特殊工种等进行审查,还需要对所需设备和材料等进行检查等。第二:现场,主要是对施工现场地面平整性与排水情况等进行检查,清理障碍物,确保地基平整,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现场监督。

2.过程控制

2.1.水泥土搅拌桩。第一,需要按照设计桩位,在现场实测确定样桩,如果桩位偏差大于100毫米,就进行整改,并复查。第二:对施工设备进行核实,确定钻进速度,对水灰比,泵送时间,搅拌机的速度与复搅的深度等进行确定,保证水泥掺量满足相关标准。第三,为确保水泥土能够均匀搅拌,需要对钻具提升和下沉速度进行控制,要以样桩设计时确认速度为标准,不能超过。第四,搅拌桩内水泥掺量是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需要对水泥质量进行重点监管,根据施工企业计算水泥量施工,并对水灰比进行检查。第五,施工时如果遇到因为停电或者设备故障或接头位置造成冷缝,需要按照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幅与幅之间缺陷或冷缝,需要在这一位置外侧增加一幅或者数幅补强,用钻机取出冷缝边幅原搅拌桩,搅拌机钻套施工。第六,要准备充足备料,不能因为材料短缺导致停机。

2.2.H型钢施工监理。第一,涂刷减摩剂。首先需要对H型钢表面铁锈和污垢等进行清除,减摩剂需要使用电热棒进行加热到完全熔化,搅拌时需要均匀,如果不均匀就容易出现剥落现象。在下雨天气,H型钢表面是潮湿的,要先使用抹布擦干然后在进行涂刷,在涂刷之后,如果发现图层剥落、開裂,就需要铲除重新进行涂刷。第二:H型钢插入和固定以及回收。首先,插入,钻孔水泥土经过充分搅拌但是还没有初凝和硬化前,借助大型吊装设备,把相关尺寸H型钢插进制定的位置,垂直度在1/200内,按照H型钢自重性,下插至设计规定之后就算完成。其次,固定,如果H型钢借助自重无法下插到位,就需要使用SMW钻管头部,借助振动锤或者静压进行固定,为确保质量,插入型钢要在搅拌桩施工后30分钟内展开。在达到围护桩强度后需要补桩,避免偏钻,确保补桩效果。最后,回收,需要回收H型钢,插放之前需要涂抹减摩剂隔离材料,对混凝土圈梁进行浇筑时,其中H型钢需要借助泡沫板和混凝土分开,不然会对H型钢回收产生影响。

2.3.圈梁的施工监理。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圈梁,对圈梁进行浇筑时,施工单位需要把埋设于梁内H型钢使用10毫米厚泡沫塑料片进行包裹,使砼和型钢能够良好隔离,便于型钢拔出。

3.事后控制。基坑在开挖时要检查SMW工法桩渗漏问题,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刻进行堵漏,对材料合格证、施工具体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情况进行检查,还需要检验质量验收表、事故的处理记录等相关资料文件。

结语:综上所述,SMW工法是相对经济、环保的一种施工方法,控制好施工质量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财产与人员的损失,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切实发挥出SMW工法的作用,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均. 深基坑SMW工法桩围护施工监理质量安全控制要点[J]. 建设监理, 2013(4):64-67.

[2]胡世军. SMW工法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知识:学术刊, 2012:293-294.

上一篇:教师作风建设问题查摆下一篇:原料盘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