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学设计与管理探讨(共9篇)
摘要:新时期,高校教学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力,使大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教学设计 教学管理
在新时期的高校教学中,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教育教学思想表达及其贯彻的重要载体。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权力进一步下放,学校将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管理的形式将进一步多样化,这就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教育事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我国目前教学制度体系不完备,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不仅要立足现状还要参照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借鉴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特色、优势所在,从而更进一步加以完善。(2)加强检查,重在落实。加强制度的检查、总结,通过督促检查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宏观调控。(3)当前要加强以教育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在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学习,及时地将优秀的管理经验上升为理论,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二、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进程
如何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首先,增强全民族的信息意识。要促进和实现社会信息化,首先要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信息化素质和意识。第二,建立和完善教育创新体系,不仅要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要重视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适应信息时代组织模式变化的趋势,使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三,加强保障信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等社会人文环境的研究和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社会文化环境。第四,系统地、多层次地培养信息化专门人才和队伍,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设计的宗旨是通过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进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效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教学环境作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所谓教学环境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大学生课堂教学行为的社会化,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成熟,有助于大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使大学生把外部的行为准则与自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一定要加大教学环境优化的力度。首先,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极其复杂,只有把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因素协调一致时,教学环境的正面影响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同时,大学生也是教学环境中的主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离不开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重视大学生在调控教学环境方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会控制和管理教学环境,才能最大化发挥教学环境的教育作用。
四、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大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并非自始至终处于中心地位,大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措施,学生内部各种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各种管理目标的有效完成,都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实现,正因为如此,一定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服务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让学生民主和平等地参与到教育管理活动中来。此外,还要注意强调个人成长与他人、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交流。
五、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种媒体被引入课堂,人们越来越重视多媒体组合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并且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的显现出来。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确定和分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针对教学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注重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评价。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效还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比如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教学理论,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能够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同时,在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主要过程,合理地选择好媒体,加深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达到促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认知水平的最终目的。
总之,新时期,我国的高校教育工作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本着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站在全局的方位上去考虑和发展,才能更好更完善的加强和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不足之处
1.重视度不高管理水平不一致。虽说大多数高等学府没有忽视教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但相对教学部门来说教务部门仍然没有受到校方的重视。加之大多院校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多属于院校内部教职工家属或子女等五亲六眷。还有一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有的则由教师兼任,有的直接对外招聘年轻的大学生。教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教务部门直接受高校行政部门管辖,往往被校方少数人认为该部门只是些常规性质普通工作。
2.缺乏专业水准素质素养较低。兼职的教师本来就有较重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投入很多的精力到教务管理工作中。院校内部教职工家属等,又没有系统的进行过教育、心理、管理等专业知识学习。因此,在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方面无法胜任,无法快速掌握新的应用管理软件运用和操作技术,使工作效率无法提升。而年轻的大学生入职后,虽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但多数人员也没有受过专业管理教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更无创新精神[1]。
3.缺乏认识部门之间沟通欠佳。教务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将直接面对高校中各个教学部门和全体学生。由于一些教务管理部门工作成员对本部门的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造成在工作中无法很好的与教学部门院系单位进行工作沟通。
4.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相互扯皮。高校中每天的教务人员工作忙忙碌碌,有的又要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工作,又要完成行政工作,还常常要和院校学生保持联络。有的教务管理者在学院可能在教师工作岗位,时常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学校、学院管理职能叠叠重重交叉现象多,使一些能力强的教务管理人员终日繁忙,反之有的人清闲无事,岗位责任划不清,具体谁负责道不明,分工不细致,一些事情要么做不好,要么没人做,等到问题出现,你推我推,教务部门说学院不负责,学院说教务部门太官僚,相互争吵、扯皮的现象常有。直接降低了高校的管理效能。
二、新时期提升管理提高效率的对策
1.加强学习重视管理。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教务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视,不应忽视常规性质普通工作。应及时更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其次,对所有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予以重视,不论工作成员有何背景都应一视同仁,都应给予进修、培训、参观、学习、升职的机会,让每个成员都有工作热情,都明确奋斗目标,都有激情和干劲。最后,对年轻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岗位培训,使其明白各自的岗位职责。运用传帮带的工作办法,有经验的同志带领年轻同志工作,可以提高年轻同志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使年轻同志愿意在教务管理部门长期工作下去。
2.加强教育提升素养。高校有关部门应对由教师兼任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学、教务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尽量避免教学、教务工作发生冲突。应加强对教务管理部门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使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尽快掌握现代科学、应用管理软件操作技术,能熟悉教务管理工作操作流程,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熟练运用管理技术。以适应新形式下我国逐步走向世界化、国际化的宏伟目标。同时,应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有效的奖罚管理机制,不论职务高低出了问题都应受罚,不论年龄多大、工龄多长有了成绩就应予以奖励。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工作效率[2]。
3.提高认识加强联系。教务管理部门工作成员应提高对本部门工作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院校相关部门工作。在工作中应加强与教学部门的各个院系单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工作、学习、交流、沟通,对教学部门和个别教师等提出的协作工作要求应能优质完成。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互联网通讯方式,及时建立网上工作平台,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使每一位教师、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和院校、院系领导能及时查阅资料或检查工作。杜绝工作滞后、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再次发生。保证教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职责清岗位明相互团结。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学校、学院管理职能应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制度应健全。院校应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具体分工到每个人,详细明确每个工作人员职责和权利,使每个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尽职尽责,都有承担各自岗位责任的义务。同时,院校应结合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要在新时期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与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优化员工结构,引进专业性强、学历高、素养高的管理人才,合理配备、合理安排。同时,要求全体员工转变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爱岗尽责。使教学计划安排的好,教务管理工作更佳,效率更高。
摘要:各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繁杂,面对新时期新的挑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怎样适应新形势下新的要求,使教务管理工作做得更好,管理成效更高是个重要课题。通过对高校目前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对今后教务管理工作与效率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务,新时期,管理与效率,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然,孔凡平.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04).
[2]解学香.高校教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摘 要:高等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肩负着管理育人的使命,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必要的育人方法,提高管理素质,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等,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
关键词:管理育人;高校管理;高校育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87-02
一、高校管理教师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学校的育人职能,他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他把学校中的人员分成三部分,一是学生,一是传授知识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从事管理学校工作的教师。他认为“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它的动力和力量。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在高校育人职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同时,要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落实。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1]。作为高校的管理教师,很多人认为自己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和“育人”没关系。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在高等学校中,专任教师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实现学校育人工作;而从事高校管理工作教师虽然没有传授什么专业知识,他们通过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处事方式、品德行为、价值观念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拥有羞耻心、良心、责任心、事业心等美德,最终实现学校育人工作。
因此,在新时期,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并从自己工作出发,依据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必要的育人方法,通过管理制度制定、执行等,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
二、想在高校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必须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整体特征
在新时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教师想要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就必须全面掌握新时期的大学生整体特征,有的放矢。高校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为“90后”的新一代,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上进心。随着时代变化,他们成才意识强烈,并以自我成才这一功利目标为中心。新时期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每个大学生向往成功的人生,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设立相对远大的目标。很多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就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会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首位,学习实用知识热情高,纷纷踏上各种“考证”“考本”之路,尤其重视英语、计算机和驾驶技术等与就业挂钩的知识,甚至以逃课为代价实现这些“用得着的”能力发展,他们渴求提高自身素质,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其二,新时期的大学生内心背负众多压力。如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等。其三,新时期大学生个性意识强烈。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在校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喜欢探寻新领域、新事物、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在我国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和大学的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差。其四,新时期大学生追求开放的发展理念,他们在消费观念、生活姿态、学习思路、信息获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更加开放。相关调查显示,在读大学生有个性,具有反叛意识,敢于跟权威抗衡,价值观念中的人本化、公平取向很鲜明,有创新意识,同时又自信、脆弱、敏感,平均智商超过以往的同龄人,信息技术能力强[2]。
三、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需有育人意识
管理制度本身对学生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是育人的主要手段。因此,学校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变化,管理制度必须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完善学分制管理、“大类招生,二次分流培养”改革试验等。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工作必将是无序的,学生将无所适从。所以,学校要从新生入学注册报到开始到毕业离校之前,每个学期,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具体、详细、可操作的制度,并汇编成册,人手一份。
在所有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渗透着管理育人的意识,才能制定出引导大学生走正确方向的制度。管理者必须明白,大学里所有的管理制度,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德心、责任心以及生活习惯[3]。各种管理制度的在制定时,必须渗透着管理育人的意识。新时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普遍鲜明,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制度要秉着人性化的原则,怀着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意识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管理好学生,最终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
四、高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
新时期,高校管理者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四个少”问题: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少”、给学生“帮助少”、为学生“纠正少”。这反映了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老师管理育人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作为一名从事管理工作教师的管理育人主导功能。必须转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管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管理教师的管理育人主导功能。而管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管理育人主导功能,就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办法。
在读“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反叛意识、维权意识,敢于跟权威抗衡。面对这些特征,管理者就得“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做好表率作用,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遵守学校制度,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社会、国家各种制度的意识,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反过来,管理教师不以身作则遵守管理制度,势必引起学生反感,催生反叛意识,使得学生养成违法违纪的恶习,还上哪里去谈“育人”工作。
在校大学生更注重公平、公正。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学生。但这些学生首先必须是正直的,这样的学生工作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教师坚持公平、公正,就可以让他们更加坚定公平、公正的信念,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因此,在执行管理制度过程中,管理教师更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发现学生违反管理制度时,要依据制度内容,视情节之轻重,公平、公正的做相应处理。决不能视学生与自己的远近,对违反相同要求的学生做不同的处理。那样的错误做法势必促使学生效仿,养成徇私舞弊错误观念,影响其成长。
在读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一直生活在被过度宠爱的环境中,自信、脆弱、敏感。所以管理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做到既服务学生又教育学生,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诉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引导和教育工作,踏踏实实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还有,管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学生到管理部门办事时,不能出现办事拖拉、各部门间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给学生留下极坏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工作作风。管理教师热情的接待学生,向学生展示热忱主动、细心合作、勤奋敬业、诚实守信、雷厉风行的精神风貌,这些正能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进步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网络依赖性严重,促使一些学生交流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引导他们消除交流障碍、感情障碍,帮助他们融入到大集体中,这是管理育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高校育人工作要求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管理教师自身素质会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常常是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譬如,从大的方面看,高校管理教师政治信念之高低,思想道德之好坏等;从小的方面看,高校管理教师的行为习惯、精神面貌、穿衣打扮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必然会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为实现高校的育人目的,高校必须把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高校的发展计划中,应该充分重视管理教师的培训,应多渠道、多方法进行管理知识培训[4]。只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素质、业务水平提高了,管理育人的实际效果才会提高。管理教师还必须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适时创新和发展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如: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更依赖网络的特征,管理教师应把网络作为管理育人的另一个重要平台,经常参与、了解学生QQ群的讨论,了解高校论坛的内容,从而及时了解大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及时调整相应的管理内容、方法,及时的处理问题。同时,管理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把日常的管理工作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完成管理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3.
[2]李裕鑫.高校管理育人简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3,(2).
[3]王少斌.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高校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内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高校已经开始或正在实施或逐步完善二级院系管理,教学档案的管理内容也日益复杂多样,本文针对新时期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
一、高校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对确保和提高新时期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部从1999年以来制定了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政策,使得招生人数在10年间由1998年的108万猛增到2009年的610万,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规模的大发展,成为世界上在学学生规模最大的国家,这被外国媒体描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大跃进”。由于师生(尤其是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必然使得在教学管理中占有核心主体地位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业务量激增,教学档案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对当前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高校发展战略调整和教学改革对当前形势下二级院系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随着高校优化合并和规模化的发展,很多大学形成“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二级院系跨两个甚至多个校区进行教学活动成了常态,使得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更多的复杂性、多元化。目前,伴随全国大部分高校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日益扩大,更大程度地发挥“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跨学期、跨专业、跨院系、跨校区甚至跨学校进行选课,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延期毕业,这也对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时间跨度的延续性和采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教学档案管理方面,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了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开始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党政管理权、财政权力等进一步加大,因此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笔者所在单位广东药学院为例,一些教学文件的制定、实施等都由各二级院系完成,原本由学校教务部门管理的一些教学文件都下放至院系管理,如教学任务书、教学进程、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学籍、学生成绩等,因此,二级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目前高校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制度不够健全合理,缺少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建立与学校及二级院系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是做好高校二级院系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相当部分高校的二级院系没有建立档案室或资料室,也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导致教学档案没有专人管理,职责不明确,教学档案的收集及整理存在严重的不及时、不完整及流失现象。
2.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意识薄弱。二级院系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学单位,承担着艰巨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在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各高校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学评估背景下,从学院领导到教职员工更是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忙于具体的教学事务,对教学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把它视为教学管理的附属工作,在评估检查时,往往临时突击,应付差事,草率整理。
3.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创新模式。高校档案管理目前还是遵循老一套的管理手段,学校档
案馆(室)作为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部门,对各二级学院的监督指导不到位,不及时。另外,由于大多数高校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各二级学院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力度缺少适当的衔接点。
三、完善高校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档案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改革需求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办公自动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二级院系教学档案应当实现网络化管理,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及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教学档案信息平台,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的无缝连接,档案管理人员依托网络一方面实现对教学档案的及时收集、迅速整理、全面存储、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实现与处于业务指导核心地位的学校档案馆(室)密切沟通,完成教学档案信息的上传下达,使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高效、安全、智能化的网络模式。
2.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并完善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规可循
二级院系作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施行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档案馆(室)的业务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制定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高校师生对所在二级院系的依赖程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使档案管理体现专业知识、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让拥有本专业和学科知识的教师专家自主制定或完善涉及自己专业和学科范围的教学档案的规章制度,包括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的分类、保管、鉴定及利用等方方面面,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3.转变思想,加强宣传,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增强档案意识
从二级院系领导到档案管理员,都要转变以往“档案与我无关”的观念,提高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自身工作对院系教学档案的积累和开发利用的责任,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内部刊物等,宣传教学档案的价值和巨大作用,使广大教职员工认识到教学档案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观的调整,切实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搞好二级院系教学档案工作。高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重视二级院系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安排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加强对教学档案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和业务指导,由学校档案馆(室)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结合具体案卷辅以详细讲解和操作指导。同时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教职员工的考核、职称评聘、奖励评优等挂钩,激发二级院系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二级院系教学档案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演变
(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完全依靠国家财力,自办后勤。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第一次提出。1999年11月2日,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以此为标志,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席卷中华大地。
(二)各高校在改革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
十年来,各高校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实际,就推进后勤改革、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高校办后勤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高校后勤管理经营模式大体上经历了两次重大改变,1.甲乙方的第一次剥离。2000年,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及国务院的要求,多数高校成立了校内后勤服务实体(后勤集团或后勤总公司),实现了后勤服务体系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和事业编制的相对剥离,普遍实行了“模拟甲乙方的校内分开型”管理体制。即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是学校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集团作为乙方是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两个机构同时向学校负责。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将学校后勤经营服务职能以契约形式整体委托给后勤集团,并对后勤集团的经营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后勤集团根据提供经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合理取费。这次改革,不仅增强了后勤服务体系自身的实力,同时由于甲乙方分开所带来的服务实体的灵活性,为吸引和积累更多的后勤资源创造了条件,从而为高校扩招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2.新一轮的后勤模式改革。经过前一次剥离,大多数高校后勤集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及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较好的后勤服务,确保了学校日常工作有序进行。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稳定和高校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简单甲乙方分离体制已明显不适应高校事业发展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实践证明,这种“模拟甲乙方”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一是分而不离,作为后勤服务实体的乙方,并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仍是学校的内设机构;二是甲乙方主体地位不平等,乙方最终要“以学校大局为重”,听命于甲方;三是甲乙方关系不顺畅,甲乙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必然发生分歧和利益冲突,加上甲乙双方同为学校内设机构,并无独立的法人地位,极易造成双方关系不顺畅,甚至矛盾突出;四是增加了中间环节和运行成本,学校对后勤服务实体的管理都要通过后勤管理部门来进行,而在机构设置上,后勤服务实体和后勤管理部门都是学校的二级单位,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为此,全国许多高校做出了新的探索和选择,进一步优化后勤服务实体和经营职能。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完全外包形式,引入社会上完善的服务体系,把后勤服务实体全部推入社会,实行市场化运作。二是提高自身条件,按现代企业制度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将校内服务实体融入社会服务业;三是甲乙方重新合并,通过机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后勤的保障功能。也有很多高校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退出纯经济属性和弱势服务项目基础上,集中发展校内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和强势服务项目。
这次改革是上一轮改革的延续,但比上一轮改革更坚决、更完善、更符合实际。经历了上一轮改革的摸索和发展,高校后勤不仅有了一定的实力,积累了不少经验,更重要的是对后勤改革有了新的观念和认识。同时,经过改革实践检验,高校后勤自身对后勤服务内容和项目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筛选,对哪些是优势,哪些是劣势,哪些该自己做好,哪些可以交给社会等等,也都有了基本的判断。所有这些,有利于推动高校进一步优化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并重新构建新型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二、结合我校实际,浅谈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1、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简要回顾。沐浴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春风,按照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精神要求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吉林农业大学结合后勤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和新途径,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
2000年,我校改革后勤工作思路,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步探索,打破了完全靠学校吃饭的局面,积极与社会接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社会资金1600万元新建了食堂、宿舍,开辟了社会化新路子。
2001年5月,根据《吉林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学校积极推进社会化改革进程,成立后勤总公司,服务范围覆盖饮食、动力、基建维修、宿舍管理、校园管理、交通、通讯、物业管理、幼儿教育等方面。后勤办与后勤总公司形成了甲乙方的经济契约关系。后勤总公司实现企业化管理,一方面学校给予后勤总公司一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后勤总公司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保障。后勤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管理与服务、甲方与乙方彻底分开,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实现了后勤服务的经营人员和相应的资源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10月,省教育厅后勤社会化检查组来我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我校完成目标管理情况给予肯定。11月,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第一名,并在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发言。
2004年,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改革,实现后勤服务与市场接轨,学校开始把部分服务实体向成熟的社会单位转移。顺利实现了家属区供电管理向供电公司的移交,摆脱了困扰我校多年的线损、收费及用电分类等问题;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社会企业,转变了农大幼儿园的经营管理体制;2005年完成了供水、供暖向社会部门的移交。对自来水进行了工程改造,从此农大人喝上了放心水;供暖工作交由净月热力公司管理,至此,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12月,我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学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后勤总公司,成立后勤集团,集团下设办公室、财务室、饮食服务公司、公寓服务公司、校园服务公司、运输服务公司以及基建维修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商贸中心、供水中心等10个部门。集团立足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服务功能,增强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财务制度、补助制度、奖金分配制度、就业保险制度等,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运营机制,构建运转高效、行为规范、服务良好、适应事业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在服务手段、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上有了较大转变,注重解决一些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规范服务行为、服务程序,努力构建后勤系统“素质佳、作风良、服务优、效率高”的服务环境,取得了好的实效。
我校的后勤集团的成立实现了社会化改革中我校后勤甲乙方的第一次剥离,在发展过程中为我校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以及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较好的后勤服务,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正如前面所讲过的: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稳定和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简单甲乙方分离体制已明显不适应高校事业发展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第二次转变势在必行。
2008年10月,学校党委在组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后勤管理处和后勤集团调整为基建规划处和后勤保障处,取消了甲乙方关系,我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样做是重走十年前的老路,是社会化改革的一次回潮,是改革不成功的表现。其实不然,我认为:从表面上看,这种管理体制好象是一分为二后再合二为一,似乎是简单的复原。而实际上,这种合二为一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它是在原有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整合。目的在于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指挥更加顺畅,行动更加快捷,保障更加高效。合二为一后的后勤运行机制仍然是企业化运行。“后勤一体化”管理体制绝不是要回到过去的总务处模式,而是要实行统一管理的企业化运行机制。后勤保障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授权审批、分类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核算;通过后勤全员定岗、定责、定酬,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奖励惩罚制度,工资收入与工作表现挂钩,提高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整合后勤人、财、物资源,科学设定经费指标,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并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后勤经济效益。我校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2、我校后勤集团还不具备注册独立法人的条件。我校后勤的人员结构极其复杂,包括事业编职工、人事代理职工、集体职工、农场职工多种身份,农场改制后,后勤又承担了大部分农场职工的分流工作。一方面致使后勤人员不可能从学校完全剥离,另一方面致使后勤集团的团队整体素质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何谈把企业做大做强。如果企业不能做大、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在学校这个半封闭的市场,随着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在学校维持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已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3、完全外包的形式暂时是行不通的。自2004年起,我校逐步把水、电、暖、幼儿园纳入社会体系,2008年我校又把家属区物业管理委托社会物业公司,今年又把所有学生公寓和部分教学办公楼对外公开招标,引入社会保洁公司进行保洁服务。这些完全社会化的服务有一个共性就是:社会上有相对较成熟的企业,社会化后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不是衣食住行等涉及到学校稳定的基本保障服务。然而像食堂、公寓等与学校稳定息息相关、与师生联系密切的实体,在社会上没有形成成熟企业的情况下,不易盲目外包。
因此、我校采取了后勤一体化,甲乙方合并,提高保障能力,保留经营性单位经营方式,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外包的经营管理模式,但这种经营管理模式能否很好地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对后勤服务的要求,其内部各要素运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加强探讨和完善,更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但在目前高校自有服务体系与社会服务体系无法完全并轨的情况下,这种探索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三、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1、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方向是正确的,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因此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道路必须继续走下去,任何迟疑、等待观望、止步不前的言行都是不正确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其基本框架是:“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实现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关键。要做到“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前提是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否则学校就无从自主选择。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历经数年,但合格的市场主体仍然比较缺乏,无法形成可供学校自主选择的竞争群体,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不同,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有些社会企业在进入高校市场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声誉和社会化效果。有些社会企业只重短期效益,资金投入、物资投入、经营策略不考虑长远规划,不利于高校后勤整体可持续发展。还有些社会企业热情有余而诚信不足,与高校合作讲感情、讲义气而缺乏必要的契约精神,不认真履行合作协议,违规经营情况时有发生。我校的社会化公寓问题就是这种不成熟市场的产物,个体老板为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不能为学生提供好的保障服务,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所以今年我校毅然投入大量资金于2010年9月19日把11栋社会化公寓经营权收归学校。社会企业要成为符合高校服务市场的合格主体,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从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营环境到帮助有实力的社会企业了解和熟悉高校市场特点,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后勤社会化的模式要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因校制宜。我国高校后勤长期坚持的“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即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是由高校后勤“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的双重性所决定的。这个宗旨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灵魂,必须坚持,不应动摇。因此在坚持社会化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照抄,不僵化呆板、固步自封,要因地、因时、因校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机制与模式。后勤采取何种组织模式只是后勤改革的形式,是外在表现,而不是实质,不是内涵,在众多的组织模式中也没有哪种模式就是标准或范本。学校采取何种后勤组织模式并不是改革的关键,改革的关键在于这种组织模式是否实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是否能建立起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一、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一)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获得巨大发展。
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 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阔步发展。至2009年,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 其中本科院校1090所, 高职 (专科) 院校1215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 科研机构315个。
(二)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变化显著。
从性质上, 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从服务对象上, 由面向不发达的农业经济、产品经济向开放的、面向全球的外向型经济过渡;从地位上, 由处于社会边缘向社会中心过渡;从体制上, 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三)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突出矛盾。
1. 大学生就业矛盾。
进入新世纪,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 由于受经济体制转轨对大学生就业的排斥、经济发展不均衡对大学生就业的约束、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挤出等因素影响, 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
2. 大学教育质量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目前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 而不是由社会第三方进行评价和监督。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涉及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包括举办资格、学生质量、学科评估、专业认证, 各类专业进修项目以及卫星校园的标准等等, 都有待改革。
3.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目前教育不公平体现在: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地区之间教育不公平;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不公平;不同的人群群体之间教育不公平。
4.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呈现出四大新的发展趋势。第一, 办学方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化, 过去那种单靠政府包办大学的单一模式已经被打破,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正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第二, 办学模式市场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高校价值的确认, 越来越偏重于社会的认可。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割正在被打破。第三, 办学途径国际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服务竞争。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第四, 办学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在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 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
二、新时期高校战略发展特点
高校发展战略是围绕高等教育核心价值, 在现实状况与长远利益视野下所选择的根本发展路径。战略决定高校发展样态, 我国大多高校长期处于无战略发展状态, 导致发展模式失当。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校必须创新发展模式, 走战略发展之路。高校发展战略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 全局性, 即以学校的整体发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 是对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总谋划。
战略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 它与常规思维具有较大差异。它更着重宏观, 要超越一般的、具体的层面而关注宏观问题。战略问题统筹全局, 不只是强调学校某一方面或某个职能部门的重要性。
(二) 长远性, 即着眼于未来而不是现在, 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
战略计划、部署、方针都带有长期性,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着指导作用, 只要没有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 战略计划、部署、方案的基本内容是不会修改或终止执行的。
(三) 竞争性, 即学校进行市场竞争的战略。
随着高校的扩招, 同时由于生源的减少, 一些高校近年已陷于生源困境, 首当其冲的是高职院校。2010年, 北京、湖南、河北、上海等省市高职院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源萎缩现象。“抢生源”现象成为部分学校面临的难题, 学校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 把精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 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才能使学校成为家长与学生的首选。
(四) 客观性, 既体现学校发展目标又现实可行。
高校发展战略应当从实际出发, 尊重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例如, 有关学术发展战略, 必须根据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状况、学术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资源及其配置状况来制定。
(五) 可调性, 既要保持其稳定性, 又必须具备适度弹性。
战略二字其本身的含义是超前一段时间而指出目标, 在时间上有一定超前性。实际管理生活中, 战略需要有一个稳定性, 不能朝令夕改, 否则会使学校管理发生混乱, 从而给学校带来不必要损失。
三、新时期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思路
作为“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目的明确、面向未来的大学管理方式”, 战略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之中。实施战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管理实践活动,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 将战略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及时制定、调整学校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战略实施, 已成为现代大学管理的一种趋势。
(一) 准确定位是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出发点。
准确定位是一所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 也是学校关于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标准、科研水平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和众多著名高校的发展历史表明, 学校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在研究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又称战略定位, 它关系到大学的方向选择, 关系到学校在高等教育整体结构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系到学校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 是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大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自身不同的定位。”高校的定位就是高校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 在横向上确立自己的类型位置, 纵向上确立自己的层次位置。纵横坐标一旦确立, 一所高校就确立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确定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后, 方能以此为基础选择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和措施等, 力争在同一坐标位置的高校中办出特色, 以特色取胜。这其中隐含的逻辑是:定位——角色——特色。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具有办学主体意识的每一所高校都要审视自己的办学条件、实力和水平, 把自己放在更大的系统中理性地思考与比较, 有所为, 有所不为, 而不是盲目追求那些不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要清楚自己的使命, 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 努力使自己成为所属类型、层次中的佼佼者。
(二)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系统阐述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问题。理想的现代大学制度要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师群体是教育发展的核心, 在管理中应体现民主、开放、包容的文化。好的大学制度应让教师群体发挥最大的作用, 形成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整个管理制度取决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因素, 尤其在决策中一定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 而执行时要尽量高效, 监督中则要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管理过程中要“责权对应”。去行政化不能只强调取消行政级别, 关键是依法治校、专家治教。
由于过去大学的专科性太强, 专一的、集中的、行政管理主导的制度模式持续了很多年。随着新时期大学中学科、人员结构和科技本身的变化, 目前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大学制度。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反映。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概括了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教育部要向地方放权;政府要向学校放权;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成长规律来管理教学。
(三) 强化特色办学是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点。
特色是高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 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趋势下, 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营建特色、强化特色, 是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就国外的大学而言, 无论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绅士式的博雅教育, 还是欧洲大陆式的职业教育, 或是后来德国洪堡式的英才教育等,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特色;哈佛大学建校300余年, 始终坚持“求是崇真”的校训;斯坦福大学形成了形式上“产学研一体化”和内涵上“优异与广博相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耶鲁大学倡扬“教育不是为了求职, 而是为了生活”及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理念, 等等。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卓有建树, 与其所秉持的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是息息相连的。世界各国的大学无论是总结其成功的办学经验, 还是探索其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 维特维新, 走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型的发展之道都是其优选战略, 既是其工具理性层面的生存战略, 更是其价值理性追求和哲学方法论导引层面的发展战略。
(四) 精心组织实施是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成功保证。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在于学校组织结构的组织, 一个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是学校发展战略实施的根本保证。战略是通过组织来实施的。组织就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同心协力地工作的人员的集合, 组织结构则是规定各组织单位的界限, 并使组织运行于其中的框架结构。
战略管理理论也表明, 战略的变化往往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 制定目标与政策的组织的结构方式也会对所有战略实施活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二是组织结构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战略变化引起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时, 也必然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战略的执行和组织机构的建立完善同样重要。如果执行力缺失, 再完美的策略也会随时崩溃。战略的执行必须注意资源的整合、制定政策和程序推动战略执行、采取最优策略努力获得持续改进和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等。
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 是高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总体反映, 也是高校实现健康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但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未来的十年, 将是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高等学校能否实现快速发展, 学校的发展战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10-8-3.
[2]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 (1) .
[3]别敦荣.论高等学校发展战略及其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4) .
[4]刘又俭, 张传翔.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2 (4) .
[5]乔治, 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别敦荣等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1) .
[6]RUMELT R P, SCHENDEL D E, TEECE DJ.Fundamental issues in strategy:a researchAgenda[M].Boston:Harbard Business SchoolPress.1994.
[7]FARJOUN M.Towards an organicperspective on strateg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2 (23) .
[8]宋有.高校领导和治理的五要素体制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2) .
[9]陆琦, 孙琛辉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如何少走弯路[N].科学时报.2011-3-15.
[10]李其荣.美国哈佛大学的魅力与特色——我所了解的哈佛大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1) .
[11]蔡亭亭.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5-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带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将更加多样化[1]。由于信息资源的发达,电脑在以其非凡的功能在教育中愈来愈受欢迎,很多著名的高校公开课程,网上免费可得,这就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的习得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实验课就只有在本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故此每个高校的实验装备和实验教学变成了真正的实力比拼,近几年来各高校硬件的装备都有了很大发展,该有的高端实验设备差不多都有,即使是我们这类民族地区高校,国家也给了很大支持。然而如何使用、管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就成了各高校需要面临改革的问题。尤其在我们这类偏远的民族地区高校,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把实验教学提升上去,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教学使他真正获得真技能,真知识。比如通过实验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学生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探索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实验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实验及现象的热情,以这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达到名副其实的教与学的改革。所以教学若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类的话,那么实验教学是当下新时期里最需要改革的方面。本人就多年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作以下探讨。
一、 教学实验人员结构的改革
1.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向。
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加强教学实验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教辅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故此加强人才引进,促进队伍结构合理化很重要。如今我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要引起重视,这些人基本都是八十年代毕业的,早早拿到高级职称也没了进取之心,知识也相对陈旧,他们管理实验室,大多数还独自一人同时上实验课,课前也没有预实验,也没有合作老师配合。而后进来的年轻人都是高学历,又不是教辅编制,不屑于来做实验室管理。对于高校相关主管部门来说,须首先彻底消除“实验室不需要高层次人才” 的偏见[2],真正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就不会有先进的实验室,不会有优秀的教学质量、先进的科学研究水平,更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重点考虑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合理配置,吸引高学历中青年人才,保证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结构的合理化。比如在职称评定和进修学习上给优惠政策,以及人事招聘时就定岗定编好。让年轻的新生代进入实验管理领域,做好梯队预备工作,不要形成断层。
2.作为实验管理人员也要讲人文素质,有责任心。
一个好的实验人员就像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一样会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甚至开动脑筋,废物利用,自制一些简单教学用具。大家心里明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飙升,实验是需要经费的,尤其在实验耗材上经费的开支取决于实验人员。还有一些试验小器材市面上不好买或买不到,其实动动脑筋可以自制的,这就要看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了。比如说“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中玻璃插管就可用医院吊点滴的塑胶管代替,好用又方便,实验成功率也高。当然需要实验人员愿意动脑稍做加工即可。平常有些仪器需及时维护的不要偷懒,要用完后及时清理如解剖器材。还有些小配件会维护维修如焊接线头。实验员如一个能干的管家,这样会节省很多的经费和开支。
二、实验课程的改革
1.严格要求课前预试验制度,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大型试验。
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到实验都做提前预试,针对每次课的授课内容提前预作一遍。比如像生理、毒理实验课程,不做预实验又是一个人上课的话很容易出状况而应接不暇,因为实验对象——活体动物是动态可变的,事先预实验就能掌握可能突发的状况,避免过度操作造成动物死亡而耽误实验,浪费材料即浪费钱。本来试验经费就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就应该在课程改革上去想办法:比如以前分散的实验课程,为节约耗材开支也可把相关的实验项目合并在一起上,这样还便于学生综合考量更容易理解相关原理。改革后的课程节约了动物耗材,实验课时也应该相应灵活变动。像有些一类大学高校,就灵活改革将原来的生理实验课程一学期11次,每次3学时的实验改成7次,每次5学时,做整一下午,将两个相关实验只用一次动物材料,这样就节约了一轮耗材,也就节约了实验经费开支。学生也更容易明白两实验间相关联的原理知识。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有效途径[3]。实验室开放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和实验时间的开放。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同时也可以是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者,可以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运用到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坚持做到无论何时实验室都可随时对学生开放,这样教辅人员的所谓“坐班制”也才有意义。
三、实验管理的改革
1.实验管理要勤快及时
比如学生做完实验后器材的及时清理收捡,常用仪器做到日常养护和简单维修, 特别是解剖器材、显微镜、机能实验系统等的维护;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开发原有设备新功能,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有效地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并且在自制与开发的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也得到了系统的锻炼,加强了理论环节的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动手的能力。
2.新上岗实验人员进修培训
后预备进来的实验人员也可去中山大学等这类对口扶贫的高校做短期进修相关实验课程,学习先进院校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为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之处是自己无法自学会,必须亲眼所见、亲自动手熟悉了操作才能教好学生的。像西藏民院就利用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一学期培训两个青年教师,进修相关实验操作,对本校的老师也不耽误他们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实验人员技术进步的好办法。
3.实验管理整合
不同院系相关、相同的课程可安排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教学。比如像我校的体育学院、音舞学院、资环学院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解剖学、毒理学、运动生理学的实验项目很多雷同就可在一个实验室上,这样就可减少实验室建设的重复性,节约经费开支等等。
四、结语
当前形势下实验教学及管理改革相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它是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师的素质和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除了硬件上的大力投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增强实验人员队伍的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也才能把改革落到实处,从而有力贯彻落实我国的科教兴国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以便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宇红,阎超.高校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9-20
[2] 倪杰,龚建周,林淑玲,李江涛.转变发展观念 提高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54.
浅析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德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如何理解高校德育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高校德育工作如何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德育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急需研究和有效解决的新课题.
作 者:高扬 魏芳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安徽,蚌埠,23303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4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学生 德育教育一、新时期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高,“男女平等”不再是一句口号,她们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在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同时,在家庭中,她们尊老爱幼,文明持家,用真善美的心灵发扬传统、与时俱进的精神引领家庭走向和谐与幸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她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才干积极参与着祖国的建设,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美德,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家庭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传统美德的带头人。
党和政府用制度和实际行动关心妇女的政治地位。如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都必须按要求配备妇女干部,甚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组成都要求女性有一定的比例。更多女性走上政治舞台,带来了政治文明的新风貌。无论是女市委书记、女市长,还是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中国女性从政、参政比例越来越高,不仅说明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也说明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正在加快。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656个城市中有女性市长619人,其中正职女市长31人。而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中,女代表比例又比上届提高了1.09个百分点。4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巢湖市副市长罗平拥有博士学位,能说英语和德语,她还是一位民主党派人士,从政后仍在当地的高校兼任客座教授。
这位35岁当教授的知识女性一直以为自己会“在学术上留下痕迹”,但却“事与愿违”地在40岁那年成为巢湖市副市长。罗平说:“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增加农民投入,实现城乡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平等。”根据2007年的统计,中国共有女干部1500多万人,占干部总数的40%左右;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女干部皆占该级别干部总数的10%以上。女性从政有着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感情细腻、沉稳认真、勤奋踏实等等。
当然女性从政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缺点就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扬州市市长王燕文指出,自信心不强是中国从政女性的普遍弱点。她说:“女性成功需要借鉴一些男性的优点,比如挥洒自如、坚忍不拔等等,因为你在仕途上遇到的挫折可能会比男性更多。”
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全世界最高的之一。可能在家里已经超过了“半边天”,工资全交、家务全包的男人不乏其人。作为妇女,你们生长在中国应该是幸福的。如果你们生长在日本、朝鲜、韩国甚至于阿拉伯国家你们就惨了。日本的妇女成家后就成为专职太太。连山口百惠也一样,结婚后就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演艺事业,相夫教子成为家庭妇女。韩国的媳妇是最不好当的,早晚要向公公婆婆问好,丈夫下班回来,要在门口迎候,接包递鞋,服侍好公公婆婆和老公是自己的天职。很多嫁到韩国的女性受不了那种严厉的家庭制度而回到中国。所以作为中国的女性,你们应该自豪地说:我幸福、我骄傲,我是一名生活在中国的幸福女人!
二、如何做好男人心目中的女人。
于丹对如何做好一个女人有过很精辟的论述,她说:“做自己的,从一开始,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女人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生命格局要大,一个女人,不用想我以后是要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呢,还是一个家庭女性,你成为什么人格局都要大,小女人是一种情趣,但是不是一种胸怀,一个女人应该有小女人的情趣,应该有一种人性上的大胸怀,但又不要失了小女人的情趣,就是小女人的那种天真、欢欣,这种活活泼泼的水银泄地一样的叮叮咚咚的东西,应该是贯穿一生的,而且跟年龄没有什么关系,到七八十岁,一个女人天真还很可爱,还很生动,但是小女人的性情不会妨碍大女人情怀,就是你的胸怀一定要特别大,女人怎么能幸福呢,就是一辈子内在不较劲,外在不抱怨,做一个不抱怨的女人,比做一个成功的女人难多了!
从男人的视
角看,理想的女人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素养好;二是品质好;三是身心健康;四是工作能力强。
1、素养好。这是对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方面,包括善良、贤慧、知书达礼。俗话说:好妻子应善良,与世无争心宽广。
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善良,而且百善孝为先。贤惠,这是亘古不变的女性美德。知书达礼,这是新时代对
妇女与时俱进的要求。一个女人的气质和教养是丰富内心的流露,也是与别人真正拉开距离的所在。做善良的女人,有两点是必须具备的。一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女人不应以性别为借口逃避责任,无论男女,作为成年人一样是责任重于泰山。承担责任就是努力为自己为他人创造新生活,要让亲人、让同事、让周围的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更愉快。①、家庭责任,除非不成家,成了家,无论男女都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上要对公婆和自己的父母孝顺。婆媳关系处理不好是最影响夫妻关系的,严重的会导致家庭解体。作为媳妇,对双方的父母都要一样,甚至对公公婆婆还好于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会亲身体验到,丈夫也会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的,从内心会感激你的!因家庭琐事而发生内战的可能性就会显著下降!中要使自己的丈夫感受到家庭的温馨。男人活着很累,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男人更是在现实中疲惫不堪。男人的压力很大,有苦只能埋在心底,回来向妻子诉苦会被认为一种懦弱的表现,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女人则可向外人诉苦,也可以向自己的男人诉苦。因此应该允许自己的男人在家有一点发泄的机会,男人每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不开心,如果他发泄就随他好了,就算是对你吼叫,也不是针对你哦,男人在外的压力很大,估计他只是发泄郁闷心情而已。理解他也需要付出代价,那就受点委屈吧!记住,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与他顶着干哦!同时也应该让自己的男人感觉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回到家能休息,男人不愿看到那些见到自己就滔滔不绝的女人,更不愿意听到女人永无休止争论。他们希望自己的女人就像一座夜色中的港湾,让自己白昼里繁忙的海水,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看着天空中的一弯皎洁明月,让女人敞开胸怀倾听自己的述说,就像“蓝色的多瑙河”的旋律在水光波影中慢慢的奏起,一天的疲惫慢慢在妻子的怀抱中消退,为新的一天的打拚聚集更多的能量。有这样的女人在身边他还会喜新厌旧吗?还要使自己的男人对家有一种留恋的感觉,要真心实意地关心老公,家里的饭菜好吃,他还会成天往外跑吗?要学会互相尊重,绝对不能伤了男人的自尊心!当自己的丈夫事业不如意的时候,作为妻子要安慰他,更要鼓励他鼓起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特别是在外面,要让男人在适当的场合耍耍男子汉的威风,那怕是他在家一切都听你的,你回去之后再去收拾他,他也愿意,这不会失他的面子,也不会有人看见!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有了妻子体贴入微的关心,难道已经在“城里”的男人还想出去?同时夫妻之间要充分的信任,作为女同胞有什么委屈,要勇敢地和自己的老公沟通,并取得老公的谅解和支持,也就是说,既然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家庭,就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真正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做到了这些没有什么坎不能过去的!下要对自己的儿女有爱心;对自己的儿女都不关心,还不如不生他们!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无论工作多忙,对自己小孩子的饮食千万不能马虎,也不能应付,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从小使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过!从小对他们不严格要求是害了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好。我认为不能过早地给他们加压,现在的小孩子学习负担太重了,行为几乎完全成年化了,使小孩子过早失去了天真无暇的童趣!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都要上课,晚上做完作业后,还要练琴!周末要进行第二课堂,没有一点自己支配的时间,作为家长要关心小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分数!
②、工作责任。不能以自己是一个女的为借口为自己工作做不好找原因,或者说推责任;男同胞关照你是他们的事,与自己提出来乞求关照完全是两码事。不能依附男人而生存。作为女人,要有自己的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技之长,工作中的女人显然没有太多时间疑神疑鬼。有一技之长会使她自得其乐,很好地控制情绪。其实男人不喜欢什么事都不能做的小鸟依人,那中看不中用!小鸟依人能给男人带来一时的快慰,但绝对长久不了。外表的姿色不可能永恒,一旦你失去了往日的姿色,男人还会那么爱你吗?你什么都不会做怎么生存!为什么有钱人的妻子多不是美女,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美女属于贬值资产,而且是加速贬值!而丑即使不容易升值,贬值也慢,作为有钱人,当然会作出明智投资!
③、社会责任,会处理邻里关系!因自己的存在而和谐,不添事非!互敬互爱,以情相待,邻里关系自然就和睦了。只要你把邻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心对待别人,邻里才会和睦,社区才会和谐。当自己的小孩子和邻居的小孩吵架发生纠纷的时候,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的小孩,不能一味责怪对方,确实是自己的小孩有过错时,要诚心诚意向对方道歉,不能袒护自己小孩的过错。当对方小孩有过错且对方家长诚心诚意向你道歉时,不能使人家下不了台。当邻居的孤老生活有不便的时候,你适当搭上一把,人家会非常感激你的!就像歌曲中唱的一样: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二是要有宽广的胸怀,有高贵的同情心。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斤斤计较、锱铢必争定不能应善良之实。善良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它是由一件件小事串起来的,是由日日月月的时光垒起来的,是不以尊卑行眉眼高低,是能容人、能量事。古语道“将心比心”,能做到这一点起码有了一半的善良。
一颗宽容心。俗话说;女人既要有胸脯,也又有胸怀。指的是要有一颗宽容心。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的女人是美丽的,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女人不是为漂亮而耀眼,而是因为美丽而动人。漂亮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但美丽就不同了,她是靠后天的修养所得的一种独特的气质和涵养,而宽容就是一种高素质的修养。
宽容不是怯懦,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大度与忍让。愿天下的女人都能拥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宽容于己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收获快乐,收获成功,也会给人间增添多一些的欢乐!宽容,能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休养,高雅的风度。它是仁慈的表现,超凡脱俗的象征,任何的荣誉、财富、高贵都比不上宽容。宽容是美德,是万事万物存在的结果,宽容的背后有着心与心永久与纯洁的承诺。宽容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会使自已拥有一个平静从容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洒脱。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的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颗平常心。在喧嚣而躁动的世界里,因为太多的纠葛和羁绊,而使原本平和的心,饱受世事的碾压,顾虑过多的得失。如果心胸宽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足以承受任何过错得失,也足以抵挡住任何是非恩怨。保持一颗平常心,实质上也就是把外在世界和内心保持一个平衡点。有了这种平衡,女人,会少些焦虑,少些浮躁;多一份安适,多一份恬谧,心似一泓碧水,清澈明亮,继而胸襟为之开阔。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宠辱不惊。闲着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开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这才是幸福女人真实而快乐的人生。
平常心可以增加个人魅力。
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对待别人的错误或者是误解往往都是淡然一笑,不予理睬,他们并不是看轻对方,而是一种无声的谅解。另外,能对对方的赞扬采取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是断然拒绝这种恭维,更不是欣然接受这种赞扬,他们仅仅想表现的只是自己这颗温和的心,因此这类人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已经在对方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平常心可以给人诚信的印象。
拥有平常心的人,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不虚假也不掩饰,也不会在名利面前乱了手脚,去做一些有损名誉的事情。他们把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更不会有意去损毁自己的名声,因此这类人往往会给对方留下诚信的印象。
平常心可以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时时进行反省。
拥有平常心的人并不会掩饰自己的缺点,相反他们会把一个真实的自己摆在周围人眼前,希望周围人能给他们挑出不足和欠缺的地方,他们懂得要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才是真正对得起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能把自己看得很清楚,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审查,做到诚恳无私地了解自己。
平常心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
生活中并不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
拥有平常心,可以让你正确地对待失去的东西。
曾经有句话说得好“不要为碰翻的牛奶哭泣”,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失去的终究是失去了,不管如何为它们哭泣都不会再回来了。有了平常心我们根本就不会哭泣,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不管什么东西都不是永恒的,即便我们对它们有多么的留恋,也不能制止这种逝去。因此,平常心在这个时候往往扮演的是一种协调剂的作用,能让我们很快地从失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拥有平常心,我们可以减少忧虑。
现代人的疾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更严重的还是心理上的疾病,而心理上的疾病大多数由忧虑所引起,有些医生指出,医院里一半以上病人的病情都是忧虑引起的,或者因忧虑而加重了病情。而过后我们会发现,先前我们所忧虑的事情简直是小题大做,甚至是荒谬可笑的,只是因为当时缺乏这种平常心的调节而导致心不平气不和。比如说有人会为几乎不可能得的病、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变故、几千次交易中才可能发生一次的问题,感到忧虑。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在杞人忧天。
平常心可以减少我们心中的仇恨。
人生在世,很大一部分不快乐是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尊敬,或者不欣赏所引起,我们之所以有这种愤恨的感觉,是因为我们想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或者是超越对方,达到对方所没有的境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根本不给面子,甚至是让自己的面子蒙羞,因此我们难免会有仇恨
一颗安份心。就是要知足。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这“三知”境界,人生才算是完整的。
知足,就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这山看见那山高,沐在这水又想到那水更净;不要为名为利绞尽脑汁,更不要为了难填的欲壑,而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凡事多想想,便会知足常乐.生活上要“知足”,在家里要多看看老公的长处,不能老拿自己老公的缺点与人家的长处相比,这样只会总是不顺眼!工作上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只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才能“知足”,见钱不眼开,淡泊名利,清廉自守。
知不足,这里的“不足”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作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是自身知识的不足.一个人在工作中存在不足在所难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足,是一味的隐瞒.推责,还是敞开心扉,奋起直追,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知不足,方能找准差距,才会有压力和动力,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们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人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工作起来非常吃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的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不知足,指的是每一个人对待事业应不断追求,这应该是不能知足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新的追求,总是满足于现状,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是一潭死水,没有丝毫波澜,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可以说,那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当然,这里所说“不知足”,绝不是超标甚至不着边际的盲目追求,更不是难填的欲壑,而是建立在知足和知不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向人生和事业的更高目标和辉煌顶峰迈进!对待家庭问题上不知足,就会有一种要改变家庭面貌的冲动,有这种想法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想法要正确,一是自己也要肩负起改变家庭面貌的责任,而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二是君子取财,要取之有道!否则那样建立的家庭终究将毁于一旦!
2、品行好。拒绝灯红酒绿,不对异性过分热情,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最看不惯吃软饭的女人,特别是靠姿色吃饭的女人。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如果女人把心思用在如何引起男人的注意上,也许能取得暂时的效果,但绝对不能长久。这样的事例很多,蒋艳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能不说蒋艳萍很聪明,也很有能力,但她把心思用歪了。
蒋艳萍,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商场仓库保管员,在短短十多年间,官运“亨通”,直攀升至副厅级的省建工集团主抓经营的副总经理。蒋艳萍跳跃式升迁的秘密是什么,到底是谁放纵了她一次次疯狂的权钱、权色交易?蒋艳萍曾总结出一套屡试不爽的“玩人”怪论:“在男人当权的社会,只有懂得充分开发利用男人的女人,才算是真正高明的女人。”这一怪论的“精髓”就是权色交易。从给湘潭市某领导当“二奶”,到与原湖南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张秀发勾搭成奸,40多名大大小小的官员,被蒋“玩”得团团转,成了她步步攀升和大肆敛财的阶梯与保护伞。
3、身心健康。它包括三个方面:体格健康、心灵纯洁和外表秀美。这也是现在男同胞选择伴侣四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四个条件还有一个是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作为女人,不会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也无法法得到别人的爱!作为女同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是要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锻炼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时也是男同胞找对象的首要条件,作为男同胞,谁愿意和一个药罐子一生为伴!这样的伴侣肯定不会幸福的。保持身体健康的好处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女人最好的锻炼是休息,睡眠不好的女人对皮肤是最大的推残,有些女同胞每年花上几千元用在皮肤护理上,但一到周末,玩起牌来通霄达旦,又何必花钱去美容呢?心灵纯洁,就是道德修养要好,男同胞都爱美人,但更看重内在美,内在美才是女人美丽的资本,美丽才会持久。我曾经说过:五十多岁的人美丑差不多;六十岁的人官大官小差不多;七十岁的人钱多钱少差不多;八十岁的男人女人差不多。波涛“胸”涌最迷人,女人背后最性感!都是对女人年龄时外表的描写,到了一定的年纪美丑都差不多了!女性的过度消费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奢侈品对品质生活只可能是锦上添花。女人要学会打扮,并不是一身的名牌才能体现女人的品位,得体才是女人外型最佳体现。男人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过多的外露和性感的打扮,并不喜欢花里胡哨的打扮,那对男人只能饱一时眼福,过后留在男人心底的是女人轻浮或作风不正派的印象,或者认为你是有意勾引别人引起人家注意的感觉!作为职业女性来说,套装是最合适不过的衣裳,超短裙、迷彩裙、吊带裙等都不适合在办公场。特别是穿着拖板上班的女人是最刹风景。女人的美丽不是靠打扮,更重要的是靠修炼。南宋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才能做到清澈,保持美丽。读书会充实你的生活,让你没时间闲言碎语,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让你更谦逊一点,读书可以增加气质,让你更含蓄一点。读书能使你胸襟更加开阔,生活更加舒垣。读书能使人明目,不至于使人在前进中迷失方向.4、工作能力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依附于男人生存,女人才能做到独立,自尊。女人以前一有种观点: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过去很长时间也一直盛行,对女人也一直是非常适用的观点。但也有很多女人完全依赖于这个观点,下半辈子生活并不快乐,关键是自己没有处理好一些关系。一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丈夫与给予必要的自由度的关系;对待老公的一言一行上,作为妻子不可太敏感,有时宁愿糊涂一点还超脱一些,不能见到老公和异性交往就是有关系,就是关系不正常,这样只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而有些女的,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男人在外应酬多,自己也在外疯疯癫癫成天不回家,甚至时间久了移情别恋,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家也散了,老公也走了!留下空空荡荡的豪宅又有何用!因为现在的世道是男人允许自己犯9个错误,不允许自己的女人有半点闪失!这也许是现在男女还不完全平等的一个地方。因此女人看待自己心爱的老公,在控制的范围内,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好,没有必要睁大眼睛时时注意自己老公的一言一行,那你太累了。二是靠老公吃饭与自食其力的关系。女人能靠老公吃饭是你的福气,但是在享受老公给你带来各种幸福的同时,你也要想一想,这种幸福是否能长久维持?不能的话自己又想没想办法,又一份自己稳定的收入是最好的办法。有老公给你带来各种福利你就尽情地享受,没有了那些待遇你有收入也能过下去。因此现在还要强调:嫁得好还要干得好!工作中: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攻克难关必胜的信心、忍辱负重的志气。湘妹子谢吴艳是值得我们女性学习的创业模范。她叫响了“攸县的哥”在深圳的招牌,1990年, 谢吴艳已经是攸县县医院的小有名气的眼科大夫, 但是,她的婚姻却不幸福,是奶奶强迫的包办婚姻,闯深圳的原因就是逃避婚姻。谢吴艳首先在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职员的工作,每月300元钱工资。不久她了解到开的士每月能赚一万多元,就打电话给老乡“黑皮”,“怂恿”他也去承包一辆的士。当时开大巴车每月也就是七八百元的工资,“黑皮”当然动了心。他随后拉上老乡刘龙章一起干,花4万元包租了深圳华兴出租汽车公司惟一的一辆的士。这辆的士翻开了攸县的哥发家的第一页。这是1992年初的事.“黑皮”和刘龙章包租三个月后,谢吴艳感觉这是一条路,就辞掉了工作,东拼西凑了一万元钱,把丈夫从攸县叫过来,也包租了一辆的士车,这是攸县的第二辆的士车。此后,不断有老乡来托谢吴艳帮忙办理包租的士,她感觉零散着做太费力,就一次包租了20辆车,然后转给大家。谢吴艳前后为攸县老乡承租了上百个的士车牌,1996年之后就退出了的士业。她现在是深圳鹏辰运输公司董事长。
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指领导干部按照党和国家有关廉洁从政的制度规定和纪律要求,实行严格的自我约束,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1、腐败对党和国家的危害。腐败可以亡党亡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腐败会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和浪费,阻碍经济发展,动摇经济基础;腐败会使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破坏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动摇政治基础。特别是对一个国家也好,对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一个执政党听任腐败侵蚀自己的肌体,恶化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失去政权。因为腐败而亡党亡国的例子古今中外多的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由强盛走向衰亡,无不是“成由俭,败由奢”。初建的王朝往往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勤政爱民,到了后期都是由于奢侈腐化而被推翻。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尽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腐败,特别是形成了一个脱离群众的、遭到群众痛恨的特权阶层。党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群众对党的所有举措,不仅不响应和支持,反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凡是党的主张,常常遭到反对;相反,党所反对的事,人们却更有兴趣。1989年前苏联人代会选举,当时莫斯科党组织想把已被赶出政治局的叶利钦选下去,挑选了两位在社会上有声望的候选人。群众的态度却是,凡是共产党厌恶的人,无论是谁,都视为英雄,热烈拥护。选举结果,叶利钦获得了89.4%的高票。人民群众把苏联共产党抛弃了。前苏联的教训深刻、惨痛,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有一幅漫画形容前苏联领导人的执政理念非常形象。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斯大林抽著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著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著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于是苏联解体了。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但如果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而且,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并以腐败作为颠覆我们的借口。所以,我们要更加高度警惕。
2、腐败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腐败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它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侵蚀社会道德。腐败是为了小利和私利而牺牲公共利益的欺骗和侵占,是对社会、对公众、对普通人的不公平,严重损害社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比如说,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破产改制中侵害职工利益等问题;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乱收费,造成上学难的问题;在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收受“回扣”和“红包”,造成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索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的问题,等等。老百姓对这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切齿痛恨,成为危害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严重因素。
3、腐败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反腐倡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也是关系每个家庭、每个人前途命运的大事。这里我们一起算一算“三笔帐”,大家就应该知道腐败的成本和代价有多大,对家庭和个人有多大危害。一是算一算政治帐。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一个科级干部需要十年十几年,一个处级干部需要十几二十几年。一个干部成长起来也不容易,都是通过奋发学习,埋头苦干,吃了不少苦,才赢得组织的信任和同事的肯定,从而走上领导岗位。但如果把握不住自己,私心杂念膨胀起来,贪图享乐、以权谋私,一失足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沦为阶下囚,从指点江山到被人指点,从春风得意到垂头丧气,从无限荣耀到无颜面对,不但辜负了组织和群众的培养和信任,而且断送了自己良好的政治前途,于公于私,代价都是十分惨重的。二是算一算经济帐。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都有稳定的收入、较好的住房以及其它福利,等等。退休后还可以拿退休工资,享受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得到的确实已经不少了,令人羡慕。如果不珍惜这样好的工作、生活待遇,想入非非,自甘堕落,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干违纪违法的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丢失现有的工作机会和生活待遇已是一大损失,更惨的是下半生生活无着,晚年凄凉,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三是算一算感情帐。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情义无价。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生命最宝贵,幸福价最高。领导干部事业有成,前途光明,家庭美满,既有仕途成功的欣慰,又可尽享天伦之乐,其心坦荡,其乐融融,这应该是人生幸福的真正体现。但如果领导干部在权与钱面前陷入迷惘,失去方向,以身试法,违法乱纪,自己把自己打倒,既对不起组织和人民,也对不起家人和亲朋。不仅无法孝敬父母,照顾妻儿,失去亲戚朋友的热情相待,而且弄得父母妻儿在人前抬不起头,自己也无颜面对父老乡亲。细算这“三笔帐”,我们不难看出,搞腐败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也让个人和家庭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甚至付出生命。是非得失,已经一目了然。
正是由于腐败有这么巨大的危害性,所以我们要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但查处不是最终目的,谁也不希望领导干部走向腐化堕落,危害社会和人民,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失。所以,反腐倡廉的上上之策,是要想办法促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预防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反腐倡廉光靠纪委不行,要靠全党全社会、要靠广大人民群众、要靠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来教育和监督领导干部,促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四、家庭助廉的重要作用
大家可能要提出疑问,家庭、家属对反腐倡廉能起什么作用?
一方面,“家庭助廉”是领导干部家庭幸福安宁的重要保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帮助,对于领导干部预防和抵制腐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可以帮助领导干部远离腐败诱惑。腐败的原因很多,贪婪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当领导干部面对腐败机会的时候,是选择投机冒险还是坚决抵制?往往会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作为领导干部最亲近的家人,最容易发现他的这种思想矛盾。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冷静地帮助领导干部分析腐败的危害,就有助于抵制腐败诱惑,及时消除私心杂念。由于夫妻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丈夫或妻子的所言、所行、所思,作为妻子或丈夫心知肚明,及时察觉丈夫或妻子的异常言行,适时校正丈夫或妻子的危险思想,有效地实施监督和制约,是妻子或丈夫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悬崖勒马。大量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陷入违法乱纪的泥坑,往往是从自律不严,贪图享受,吃喝玩乐,生活小节的不检点开始的。有的追逐金钱和名利,放弃理想和事业的追求,重个人利益而轻国家集体利益;有的贪图安逸享乐,经常出入豪华酒楼、宾馆和夜总会等高消费娱乐场所;有的把手中的权力作为回报的筹码、疏通路子的手段,办事情要报酬,打通关系靠“红包”,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相互利用,等等。领导干部生活、工作中发生这些变化,家庭成员应该是最早发现的,就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拉回来,不能让他一步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我相信,凡是能够成为夫妻,重大价值观和人品必然是接近的。很难想象,一个内心高洁、朴实勤劳的女人或男人,能够心安理得地和一个品质低劣、虚荣奢华的男人或女人生活在一起。特别要警惕的是,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向生活腐化发展,向道德沦丧发展。突出表现在追求女人,包养情妇;有了女人,就要花钱;没有钱,就要贪赃枉法。如果领导干部有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的苗头,就要特别注意了。要想办法用亲情的力量、用家庭的力量、用道德的力量把他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夫妻双方相濡以沫,父母子女之间感情浓厚。同样一句劝阻的话,出自他人之口,领导干部可能听不进去,出自配偶、父母和子女,效果则大不相同。
三是良好的家风可以营造领导干部拒腐的氛围。家风,是指家庭的一贯作风,是家庭的道德风貌、价值取向和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一个家庭是勤俭持家,还是奢侈浪费;是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还是沉迷于低级的生活趣味;是贪慕权位虚名,还是崇尚朴实无华;是以情换情、相互尊重善待,还是感情冷漠、缺少理解关爱,等等,这是两种截然不同家风的具体表现。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家庭成员健康成长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可以营造拒腐防变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成就领导干部务实清廉。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家风》一书,记录了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要求子女的感人故事和他们的家风。如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同志,不许孩子经商。时至今日,李家的四个子女没有一个人下海。李先念同志的小女儿李小林说:“我父亲教育子女,非常严格。他对外人,比对我们宽容。我爸爸就是要求我们做普通人的工作,不能当官,不能赚钱,更不需要出名,把工作做好就行了,这就是我们的家风。”人民好公仆郑培民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他的妻子杨力求就是一位“贤内助”。她全力支持郑培民勤政廉政,从不利用丈夫的权力为家庭谋取任何私利,她一直在平凡岗位上劳动,风雨天仍挤公交车上班,从不搭乘公家的“便车”,并为自已定下一个“三不”规矩,始终坚守着,即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礼品。他俩的儿子说:“在廉政的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把后门。”
另一方面,家庭也可以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助推器。这样的事例和教训太多了,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腐败从家庭打开缺口。已经揭发出来的领导干部犯罪案件有不少是家庭窝案、家族窝案,正是家风腐败、家德败坏所致。这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犯罪,往往与家庭成员的怂恿(所谓“枕边风”、“膝下雨”)密切相关,或者说与家庭成员的首先犯错误、犯罪密切相关。这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往往与家庭成员的腐败堕落密切相关,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往往是他的整个家庭腐败堕落的表征。在这些案件中总可以看到,一些居心不良的人要与领导干部拉关系,要拉领导干部下水,往往先与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拉关系,先拉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下水,往往先抛出“关心家庭生活”的敲门砖。有些行贿者的“红包”、“礼品”被丈夫或妻子拒收之后,继而走“夫人(丈夫)路线”,迂回包抄,请夫人(丈夫)“代劳”,往往如愿以偿。这类事例不胜枚举、教训惨痛。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吴振汉是中国首批32名“二级大法官”之一,执法20多年来,他处事谨慎内敛,最后却在爱情与亲情的私欲围剿中迷航翻船,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最开始,吴振汉的妻子李芝能够在老公仕途中扮演“贤内助”。1998年1月,吴振汉当选为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吴振汉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登上权力顶峰后,有人在背后偷偷挖他的墙脚,而这个人恰好是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李芝。刚开始,吴振汉对妻子的“干政”予以坚决抵制,甚至对妻子大发雷霆。但李芝的“枕边风”仍照吹不误,而且越吹越猛,“吹术”也越来越娴熟。她不仅死缠硬磨,还善用柔情攻势,令吴振汉心烦意乱。吴振汉为了照顾妻子的“情绪”,开始在审判活动中运用职权打“擦边球”。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大的原则上把握住,妻子贪点小便宜导致自己肩上的天平倾斜一点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吴振汉没想到,另一个人的参与一下子将他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人就是他的养子吴剑雄。李芝为了榨取丈夫身上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养子结成利益联盟,用爱情和亲情对大法官进行“围剿”。吴振汉经不住老婆和孩子的夹攻,选择以危险的方式疼爱儿子,把“深圳大世界商业城”二层的拍卖代理权外包给了儿子要求的人。于是,大把的钞票源源不断地流进李芝母子的口袋。在为妻儿牟利的同时,吴振汉的思想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眼看到妻儿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张开口袋“吞钱”,吴振汉的眼发红、心发痒。2002年湖南高院筹建新办公楼,费用高达2亿多元。吴振汉亲自抓基建,从中收受巨额回扣。2004年6月7日,吴振汉被省纪委“双规”,2005年2月1日,吴振汉被捕,李芝与丈夫同时身陷囹圄。李芝在高墙铁窗内每天痛哭流涕,她在交代材料和审讯笔录中写道:“是我害了自己,也害了这个家。我从贤内助到贪内助,都是私欲膨胀和心魔作怪。我的丈夫原本是一个品行正直的好干部,如果不是我吹枕边风,他一定会功德圆满隐退。烧一辈子香临老吃碗狗肉,我愧对党的培养、愧对亲人、愧对作为一个妻子应有的妇德。”
二是腐败由家庭推波助澜。纵观一个个被查出的案件,我们屡屡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那就是夫妻联手作案比例较高,贪官的背后大多有一个“贪内助”。一个中饱私囊、见利忘义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欲壑难填的内当家。她(他)们从中推波助澜,对丈夫或妻子的腐败行为视而不见;同流合污,帮助丈夫或妻子受贿、索取、窝藏、转赃,订立攻守同盟,开脱罪责。正是因为她们不能正确对待丈夫或妻子手中的权力,将党和人民赋予丈夫或妻子的权力作为谋取家庭私利、个人私欲的法码,或诱使、或听任、或纵容、或帮助丈夫或妻子利用权力中饱私囊、违法违纪,不惜使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受损,最终导致了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的葬送。贪官与“贪内助”,有些原本都是私欲膨胀的人,权欲薰心,钱迷心窍,一旦权在手,就夫唱妇随,狼狈为奸,利用权力“一个在前台唱戏,一个在后台收钱”,共同演绎疯狂敛财的双簧戏。也有些贪官初始倒是不贪的,甚至曾以清廉自许,但由于“另一半”贪婪,经不住“枕头风”的日刮夜吹,逐步滑向犯罪的深渊。贪官犯罪,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内因,是他们自身的蜕化变质。但是,夫妻毕竟是“一半”和“一半”的亲密关系,要有效地抵御“枕头风”的侵袭,并不是容易做到的。因此,倡导“廉内助”,在官员家庭内部筑起反腐的防线,让家庭成为廉洁、平安的港湾,实是深入反腐防腐的必要。
三是腐败者为家庭铤而走险。许多贪官是为了家庭、为了妻子、儿女的所谓“幸福”而走向违法乱纪,为子女谋利益而深陷泥潭。因亲情而丧失原则、立场,因亲情而置党纪国法而不顾,心存侥幸,铤而走险,最终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妻子儿女,甚至落得家破人亡。因受贿被判死缓的贪官,原湖南机械工业局局长林国悌与其他翻身落马的高官不同,他生活俭朴,没有吃喝嫖赌的恶习,事事处处为儿女家庭着想,把夫妻情、父子情演绎到极至。他不忍心让儿女受哪怕一丁点儿的委屈。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到深圳某公司工作,林国悌去看望儿子,发现儿子吃盒饭,十分心痛;见单位没重用儿子,他愤愤不平,马上利用职权把儿子聘到自己管辖的公司委以重任。他利用职权一次次索贿受贿,窃取国家和集体的财富构筑儿女将来的幸福。这种严重畸形的所谓亲情,正是使家庭坠入深渊的重要原因。被父母百般宠爱、最终被引上犯罪道路的林如海向天下父母发出呼吁:“我不想推脱自己的罪责,只想诚心诚意奉劝那些身居官职的父母,如果你们爱你们的子女,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千万不要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子女牟取非法利益。这样,不但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整个家庭,还会毁了儿女的一生。”
此外,良好的家风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社会风气和党风政风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我们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同时,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利于良好党风政风的形成。现在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群众对腐败的容忍度提高了,只要腐败不直接伤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别是对一些不廉洁行为,更是麻木不仁。在有些人看来,腐败与臭豆腐一样,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东西。在这样一种风气之下,必须导致腐败和不正之风更加肆无忌惮。如果腐败象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大家都坚决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如果整个社会崇尚廉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廉洁意识增强了,反腐倡廉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那么,腐败和不正之风将受到强大的社会压力,无处藏身。所以,党中央、中央纪委强调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让廉政文化进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教育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引导公众崇廉、尚廉,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而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在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中,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关键的环节。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由一个个“小家庭”构成,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家庭里。全社会的崇廉、尚廉意识肯定要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来共同构筑。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第一任老师,把廉洁的理念“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这种陶冶和薰陶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大计。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更为重要,因为领导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示范作用,其家风容易成为其他家庭效仿的对象,对普通群众的家风建设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都有重大影响。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很容易导致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而且导致党风政风不正,社会风气不正。领导干部良好的家风,能带出领导干部良好的作风,促进良好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正因如此,全国妇联下发了《关于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家庭助廉”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庭成员的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为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有人说家庭助廉是一项福利事业。的确,家庭助廉搞好了,防止配偶违纪违法,是家庭最大的福利。也许这样以来钱会少一点,但花的都是来路正当的钱;也许房子一点,但拥有的却是“安乐窝”。因为你廉洁,你没有了贪欲膨胀的烦恼,没了贪了之后的担心和恐惧,你会天天感到太阳都是新的,享受着事业成功的喜悦,享受着家庭甜蜜的生活。难道这不是最大的福利。
五、怎样培育清廉的家风
对大家而言,家庭的最大作用是让人可以得到归属感、支持感、信任感和舒畅感。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往往是作风的某种反映,人民群众往往会从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房子、票子、妻子、孩子及私生活上对党风和政风作出判断。对于领导干部的子女来说有权势的父辈并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人们常说,亲情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坎。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培养廉洁的家风,过好亲情这道坎呢?
首先,要提高素质,坚守“三廉”。
一要“知廉”。古人说“贪廉一念间”。作为领导干部家属,一定要加强学习,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做到知廉明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贪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能把人带进坟墓”,钱财来得不正当,就会犯错误。要自觉崇高节俭,力戒奢侈,艰苦朴素,追求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要逞能。正确认识爱人手中的权力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公,不能用来谋私。不要处处显示自己有地位、有权力、有能耐。作为领导干部,大大小小有一点权力,作为家属绝不能弄权用权,不能今天为了一个亲戚朋友要求给个方便,明天为一点蝇头小利要求开个后门。要深知大欲从小欲始,大贪从小贪生,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要攀比。要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不和他人攀比,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做到“知足常乐、事业为乐、苦中求乐、平安共乐”。人的一生最宝贵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有人说,到医院去看望病人,就会感到身体健康最重要;到监狱去接受警示教育,就会感到自由最可贵;到火葬场送别战友,就会感到生命无价。所以,人生最宝贵的还是健康、自由和生命。有了权和钱,却失去了尊严,没有了健康,活着又有什么乐趣、什么意义?
二要“倡廉”。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净化家庭环境,倡导清廉家风。经常提醒自己的配偶,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做到“家庭设纪委,常敲廉政钟”。尽职管好子女、亲属,教育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开创自己的事业,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能借领导干部的名义或影响去谋取个人的利益,把家庭建设成为一个反腐倡廉的坚强堡垒。
三要“守廉”。群众看干部,干部的家属也是群众的焦点。领导干部家属的言行举止是领导干部的“代名词”,其一举一动可以影响群众、导向群众。因此,干部家庭要特别小心谨慎,要做到不站在配偶的身后越权干预,插手配偶的日常政务,影响配偶的工作决策,代配偶许诺,替别人说情,管好自己的“嘴”;不收受配偶下属或配偶管辖单位的礼金、礼券、礼物,管好自己的“手”;不利用配偶的权力和影响,找关系、走门子,管好自己的“腿”。在待人接物方面,要以平常心态与人为善,不能有“官气”,更不能有霸气。如果依仗权势欺人,招来的不只是群众对自己、对家庭的蔑视,更要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其次,要增强责任,把住“三关”。
身为领导干部的配偶,就意味着一种责任,做好配偶廉洁奉公的监督员和守门员。当前特别要注意把住配偶的“三关”。
一是把住生活情趣关。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不是小事,它是领导干部作风的一种表现,反映着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影响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一些人认为,既然生活情趣是一个人的志趣和爱好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题大做,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而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又是从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开始的。玩乐奢靡成风极易销蚀一个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使人变得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并可能同时引发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失职渎职、欺压群众等违法乱纪行为。所以说,生活作风确非小事,那种不讲身份、不顾形象、不管影响,什么朋友都敢交、什么场合都敢去、什么钱都敢花、什么东西都敢要的人,那种迷恋于打牌赌博,热衷于吃喝玩乐、沉湎于灯红酒绿,出入娱乐色情场所,甚至养情人,包“二奶”,沉醉于封建迷信,算命卜卦,求神拜佛的人,大抵都是政治上软、经济上贪、工作上浮、生活上奢、纪律上散的人。因此,作为妻子或丈夫一定要善察丈夫或妻子的异常之举,一旦发现苗头和异常情况,就一定要提高警惕,深查细究,谨防丈夫或妻子在生活上出轨,在廉洁上出轨。
二是把住廉洁自律关。要对防腐保廉的事情做到心明眼亮,对配偶不廉洁的行为千万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同流合污。对腐败行贿分子走后门的伎俩要有充分的认识,防止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向家庭渗透,为配偶把好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慨,坚持将腐败之风拒之于家门外。
三是把住违法乱纪关。要当好战斗员,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我们领导干部家属的多数是女性,现代女性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生只干家务活”的家庭妇女,我们有关心国家大事,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的权力。对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我们同样深恶痛绝,有权力、有义务、也有能力作反腐保廉的先锋。对腐败现象,我们要敢于抨击;对腐败分子,我们要检举揭发;对腐败行为,我们要坚决斗争。
第三,要关心配偶,吹好“三风”。作为妻子或丈夫要了解丈夫或妻子,关心丈夫或妻子,掌握方法和技巧,调整好婚姻家庭关系,营造温馨、健康的生活氛围。理解和支持丈夫或妻子的工作,力争在事业上多一份支持,少一份拖累;在感情上要多一份温暖,少一分埋怨;在生活要多一份关心,少一份苛求;娱乐上多一些引导,少一份随便,切实使家庭成为和谐亲情的温馨空间,远离腐败的洁净港湾,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我看真正关心配偶要吹好“三风”。
一是配偶“加官晋爵”时,不忘吹吹“冷风”。丈夫或妻子得到提拔重用,是组织上培养的结果,是党和人民信任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和过硬的本事。每当这时,妻子或丈夫要提醒丈夫或妻子不可得意忘形,要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的政绩报答组织关怀和同事的信任。
二是门庭若市时,不忘吹吹“清风”。领导干部家里经常有人提着礼品礼物来拜访,如果是亲戚朋友的正常交往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另有所图的人趋之若鹜,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些人有的是来求办事的,有的是长期的感情投资,为了以后好办事。所谓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别人的嘴软,何必受人摆布,被人驱使呢。他们看中的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做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肯定会有“人走茶凉”的时候。每当这时,妻子或丈夫应该提醒丈夫或妻子,不要被一些人的吹捧奉承和趋炎附势所惑,不要为名利和物欲所累,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不该要的坚决不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干干净净干事。
三是配偶意志消沉时,不忘吹吹“暖风”。丈夫或妻子奔忙在外肯定很辛苦,在工作上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大,压力也肯定是很大的,工作中难免有棘手的问题、难处的关系和产生的矛盾,等等。每当丈夫或妻子不顺意、情绪低落时,作为妻子或丈夫就应该给予温暖的宽慰,帮助他消除心结,摆脱烦恼,开阔心胸,昂扬向上。在丈夫或妻子职级目标的追求上,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要和丈夫或妻子一起正确看待职务的升迁变化。芷江天后宫戏台有一幅对联,写道“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需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想当官,是人之常情。当了官,是事业成功的一个标志,可以更好地施展才华,为社会、为人民作更多的工作、更大的贡献。但也不能把当官看得太重。能不能当官,不仅有个人素质问题,还有机遇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想得通。丈夫或妻子想不通的时候,作为妻子或丈夫,要帮助他(她)想通,跨过这道“坎”。如果想不通,不走正道,投机钻营,跑官要官,像猴子一样往上爬露出红屁股,这样当上的官有什么意思?如果靠行贿当了官,更是违反了党纪国法,受到查处,得不偿失。
一个人、一个家庭抵制腐败的能力可能有限,但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来抵制腐败,腐败就没有藏身之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安安心心生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一定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三个文明建设就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给花园扎上栅栏,可以防侵扰;给良心扎上栅栏,可以拒腐蚀。让我们齐心协力扎好栅栏,把家营造成温馨、宁静、廉洁的港湾,那么,明天将会更美好!树立良好的家风,既需要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又需要组织上的管理监督,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新时期高校教学设计与管理探讨】推荐阅读:
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05-26
谈新时期高校工会协调能力建设12-10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07-06
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07-27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员向科研型馆员转型的思考07-02
对新时期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探讨10-15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关联性探讨论文09-19
权利与权利平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石的探讨论文06-08
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09-26
新时期企业女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