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精选8篇)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 篇1

自强社简介: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自强社是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导向的公益性自强奋斗组织,社团始终坚持“资助育人,自强自立,回报社会”的宗旨,本着“自强、拼搏、奉献”的理念,开展公益活动、传播义工知识、发扬义工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倡导“自信、自给、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

※ 总则

◎ 宗旨

资助育人,自强自立,回报社会。

◎ 理念

自强、拼搏、奉献

◎ 目标

提升自己,关爱他人。

◎ 基本任务

1、倡导“自信、自给、自立、自强”的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自立自强精神,在全校范围营造追求自立的氛围。

3、组织在校生参加义工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在校生回报社会锻炼能力。

4、关注家庭经济条件对学业有影响的在校生,鼓励其正视困难,打造追求自立自强学生的精神家园。

5、鼓励在校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逐步培养并提高自立能力。

6、做社会、学校联系贫困学生的桥梁,规范勤工助学工作,拓宽学生勤工助学渠道,为在校贫困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机会,维护贫困学生正当权益。

※ 成员

◎ 社员的基本权利

学生自强社所有成员均享有

A建议和申请举办公益活动的权利

B发言、表决、选举及被选举权

C对本社的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监督的权利

◎ 成员的义务

A有遵守校规校纪和自强社章程,执行自强社决议的义务。

B有宣传“自强、拼搏、奉献”社团理念的义务。

C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社团活动,并对社团活动提出反馈意见、做出评价的义务。

◎管理和奖惩办法

1、学生自强社成员参与活动时,要求统一佩戴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自强社的标志,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行为得体,确能代表武汉理工大学形象。

2、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3、在活动中能力表现突出者,向校内部门、院系推荐为学生干部。

※社团机构

◎ 职能部门

社团共有2名学生骨干,其中社长一人,副社长一人。社团名义上设有办公室、宣传部、外联部、组织部共四个部门,但由于人手问题可能另行安排。

★ 办公室

1、协调社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之间的交流。保证社团各部门及时了解到指导老师的要求、工作方向和及时各部门开展活动情况,使社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为社团各部门需要提供帮助和后勤条件。

2、负责社团文件的整理存档。定期对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将活动资料整理、归档。

3、管理社团财物,负责会议的组织,会议内容的记录,以及信息的发布。

★ 宣传部

1、负责社团日常宣传工作,如社团信息、海报、宣传画、宣传板、报的制作和张贴。

2、弘扬本社宗旨:定期汇总整理自强自立先进集体个人事迹,以各种方式宣传并发扬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外联部

积极开展各种对外活动,统一负责社团对外业务联系、洽谈,保持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良好合作,负责保持与校内组织,如学生会、团委、总社的联系与良好合作,争取各类活动伙伴和支持,为自强社的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保证自强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组织部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 篇2

当前, 我国对西方大学章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别间的横向比较, 且大多限于现行章程的翻译与介绍, 缺乏纵向深入的比较研究。本文试图作这样一种尝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解析一个世纪前后伦敦大学两个章程制定的法律依据, 重点比较与分析它们的主要内容, 揭示其中恒定不变的要素、增减的要素以及各要素内涵的演变,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章程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本文选取伦敦大学章程为个案,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 伦敦大学是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开路先锋。它是由英国政府1836 年颁布特许状、合并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成立的,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所纯世俗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1]伦敦国王学院则是在反对其世俗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伦敦大学的诞生“形成了与牛津和剑桥大学不同的办学及治理模式, 开辟了一条新的大学发展之路, 对于近代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堪称英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2]其次, 这两个章程在伦敦大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伦敦大学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重要改革, 大学组织结构有了重大调整, 《1900 年伦敦大学章程》 (以下简称《1900 年章程》) 是这一改革的重要标志;20世纪末21 世纪初, 伦敦大学同样面临着重大改革, 大学与学院的关系愈来愈疏远, 《2008 年伦敦大学章程》 (以下简称《2008 年章程》) 是这一改革的重要标志。伦敦大学的这两次重要转型深刻地反映在这两个章程之中。

众所周知, 英国的大学章程与其大学一样历史悠久, 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例如依法制定章程的传统。正是由于“英国大学章程依据特许状或国会法案而制定”, [3]因此欲对《1900 年章程》和《2008年章程》进行深入地比较与分析, 必先对二者制定的法律依据有所了解。

二、伦敦大学章程制定的法律依据

英国大学章程具有依法制定的传统, 这里的“法”不是像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教育法》之类的普通法案, 而是指特定的大学法;依据大学法制定的大学章程必须呈交女皇陛下会同枢密院审核, 获得批准或修订之后才能生效。《1900 年章程》依据的是《1898 年伦敦大学法》 (University of London Act, 1898) , 《2008 年章程》依据的是《1994 年伦敦大学法》 (University of London Act, 1994) 。

(一) 《1898 年伦敦大学法》解析

1836 年诞生的伦敦大学是一所纯考试机构, 不管教学与科研, 只负责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和授予学位。长期以来, 伦敦大学的考试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对教学与科研的无视却引起了大学学院和国王学院的强烈不满, 双方的矛盾在19 世纪最后20 年内达到顶峰。就在大学无力解决矛盾之时, 问题被提交给了枢密院, 最终政府颁布了《1898 年伦敦大学法》, 决定重组伦敦大学, 联合大学的考试和教学功能并兼管科研, 努力把伦敦大学建设成一所辐射英帝国的联邦制大学。

《1898 年伦敦大学法》的首要任务就是成立伦敦大学委员会 (Commissioners) , 负责改组伦敦大学。委员会由贺拉斯·巴伦·戴维 (Horace Baron Davey) 、伦敦皇家主教曼德尔 (Mandell) 、欧文·罗伯特爵士 (Sir Owen Roberts) 、剑桥大学希腊语钦定讲座教授理查德·克拉弗豪斯·杰布 (Richard Claverhonse Jebb) 、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迈克尔·福斯特 (Michael Foster) 和伦敦大学评议会主席爱德华·亨利·巴斯克 (Edward Henry Busk) 组成, 还有一位女皇陛下任命的秘书。戴维任委员会主席, 拥有一枚法团印章, 凭此制定相关章程与条例, 且不受其他议会法案、宪章、契据或法律文件的制约。《1898 年伦敦大学法》规定:“章程或条例一经委员会制定就得在伦敦公报 (London Gazette) 上发布通知, 公告章程或条例已制定及可获得副本的地方, 同时递交议会两院, 经女皇陛下会同枢密院审批之后才能生效。如果议会两院在章程或条例公布后的40 天内 (不含休会时间) 提出申请, 请求女皇陛下撤销她同意的章程或条例 (或其中部分内容) , 那么该章程或条例 (或其中部分内容) 则不可进一步实施, 且本条款适用于新章程或条例的制定。”[4]委员会可取证和处理任何事件, 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向女皇陛下递交任何建议。委员会任期满后, 大学理事会将有权制定章程和条例, 修订或增加委员会制定的任何章程或条例。理事会在制定或修订的章程和条例前, 必须将草案交与评议会商议, 如在2 个月内反馈至理事会则必须考虑评议会的意见, 但8、9 月不在2 个月的计算时间内。[5]由此可见, 委员会是伦敦大学章程制定的临时主体, 待重组完成之后, 制定章程的权利将转移至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 即理事会。

(二) 《1994 年伦敦大学法》解析

1989 年, 大学联合计划委员会 (Joint Planning Committee) 组建一个战略问题讨论组 (Strategic Issues Group) , 负责筹划大学未来组织、运营和管理的战略, 确保中央的管理职能在联邦制的基础上最有效地运营。1991 年, 战略问题讨论组提出报告, 建议改革大学的管理体制, 形成单一的管理和执行机构, 即用大学委员会 (Council of University) 取代理事会 (Senate) 和董事会 (Court)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随着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大学学院、国王学院等具有大学规模的学院倍感危机, 纷纷要求独立的大学地位, 《1994 年伦敦大学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1994 年伦敦大学法》赋予了大学委员会制定大学章程的权利。第一, 委员会应根据本法案的相关条款来制定章程, 更改、撤销或增加暂行的章程;第二, 委员会制定的章程副本必须递交给评议会、学院管理机构及大学认可的教工会审议, 他们的任何申述必须在递交之日起4 个月内反馈至委员会;第三, 委员会必须保证关于章程的任何申述都能够顺利进行;第四, 委员会应考虑由评议会、学院管理机构、大学认可的教工会或任何教授、副教授、教师、评议会成员或学生提出的关于章程的任何申述, 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对章程作出修订;第五, 委员会通过决议来制定章程且要满足以下条件:决议必须在委员会的会议上获得通过, 会议的时间是在上次会议之后的1 至6 个月内;每次会议至少提前15 日书面通知委员会成员;会议的出席人数不得少于2/3, 决议通过的票数也不得少于2/3;至少有2/3 的学院管理机构同意, 决议才可生效;如果制定的章程改变了评议会的结构或功能, 那么章程的制定必须得到评议会的同意。[6]此外, 章程不能修订特许状及任何其他法律文件;委员会制定好的章程必须在伦敦公报上发布通知, 获得女皇陛下会同枢密院的审批之后才能生效。

三、章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1898 年伦敦大学法》在结尾处为伦敦大学的改组制定了“一览表” (Schedule) , 《1900 年章程》是完全依照“一览表”的内容来制定的, 相关条款经女皇陛下会同枢密院修订通过的时间是在1903年~1911 年;但《1994 年伦敦大学法》并没有直接为《2008 年章程》提供具体的改革内容, 而是为委员会制定章程赋予了法律权利。《1900 年章程》共20 章、136 条, 《2008 年章程》共23 章、54 条。除了序言、过渡条款、修订条款、废除条款等之外, 《1900年章程》和《2008 年章程》在主体内容上有显著的变化, 不仅章节的总数量大大缩减, 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条款, 即使章节名称不变, 其意义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 名称未变的章节

《2008 年章程》仅仅保留《1900 年章程》中“视察者”、“校长”和“副校长”三章的名称, 而这几乎是英国所有大学章程的必备要素。从表面上看, 伦敦大学章程的世纪演变是全面而广泛的, 甚至是颠覆性的。从要素的内涵上看, 虽然这三章名称未变, 但其意义却不可同日而语。关于“视察者”, 《1900 年章程》定义为“会同枢密院的女皇陛下”;[7]《2008 年章程》定义为“会同枢密院议长的君王”[8]。这表明大学的视察者没有变, 还是国王或女皇, 但视察者的会同人员由整个枢密院改为枢密院议长。关于“校长”, 《1900 年章程》规定, “校长是大学的领导和行政长官, 由评议会选举, 实行终身制, 作为理事会、评议会和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主持理事会会议, 如职位空缺则由副校长或代理副校长担任”;[9]《2008 年章程》规定“, 校长是由校董会任命的大学领导”。[10]学界一般把西方的校长 (Chancellor) 视为一种荣誉头衔,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早期的校长是掌管一些大学事务的, 至少从伦敦大学历史上看是这样。早期伦敦大学的校长是理事会、评议会和常务委员会的成员, 还主持理事会会议, 直至现今才演变为一种荣誉职位。关于“副校长”, 《1900 年章程》规定, “理事会选举其一名成员担任副校长, 并赋予其相关职责, 任期1 年且可重复当选, 无论副校长职位在任何时候产生空缺, 理事会都可任命另一名理事会成员代理”;[11]《2008 年章程》规定, “副校长担任大学的行政长官, 负责组织和管理大学的事务, 在校董会的同意下副校长可以被代理”。[12]从本质上看, 副校长是由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选举任命的, 无论是理事会还是董事会, 在副校长空缺的情况下, 都有权任命最高管理机构的成员担任副校长。这一点始终未变。

(二) 重组替换的章节

1.“大学目的” (Purposes) 和“构成” (Constitution) 分割为“大学目标” (Objects) 和“成员” (Members)

《1900 年章程》规定:“大学目的是为联合王国及其他任何地方的所有阶级和教派提供教育, 鼓励追求一种常规的和自由的教育课程, 促进并提升科学研究与教学, 并在被认可的范围内组织、改善和扩大高等教育;大学由校长、会员 (Fellows) 、1理事会、被认可的和被任命的在职教师、毕业生和学生组成。”[13]而《2008 年章程》将这一章拆分为两章, 规定大学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 主要通过学院, 同时还有中央学术机构和下属服务机构来促进具有大学标准的教育;通过教学与研究来提升知识和学术水平;鼓励实现和支持最高水平的学术标准;为了追求这些目标, 大学将为学院服务并支持学院的利益;大学由校长、校董会成员、大学和学院的所有员工、学生、毕业生以及大学与学院的荣誉教授和副教授 (Readers) 组成”。[14]

从“目的”到“目标”, 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 而是一个世纪前后伦敦大学改革的不同方向。20 世纪初的伦敦大学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联合大学的教学与考试功能, 兼顾大学的科研功能;其次是继续扩大高等教育的受惠范围, 使伦敦大学面向所有人招生。这两点正是“目的”所要表述的意思。“目标”更关注的是公共利益, 着力提升大学的学术水平, 给予学院更大的利益考虑。在大学的人员构成方面, 除了校长、学校最高管理机构、教师、毕业生和学生之外, 《2008 年章程》还强调大学与学院的所有员工和退休教师, 不仅包括大学与学院的教师, 还有非教师的员工。值得关注的是, 《2008 年章程》中“大学目标”和“成员”这两章从一开始明确划分了大学与学院、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团体。

2.“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重组为“校董会和学院委员会” (Board of Trustees and Collegiate Council) 、“校董会成员资格”、“校董会职能”、“学院委员会成员资格”、“学院委员会职能”和“校董会和学院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1900 年章程》共用了12 条内容对“理事会”的构成、选举、权利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规定, 其中主要内容则是理事会的构成和权利。理事会共54名成员, 包括校长、评议会主席、女皇陛下会同枢密院4 名、评议会16 名、伦敦皇家物理学院2 名、英格兰外科医学院2 名、伦敦大学学院2 名、伦敦国王学院2 名、林肯律师学院1 名、内殿律师学院1 名、中殿律师学院1 名、戈瑞律师学院1 名、联合王国合并法学会2 名、伦敦城市公司1 名、伦敦郡管理委员会2 名、伦敦促进技术教育城市行会1名和学部16 名。[15]理事会是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负责大学公章的监管和使用, 拥有大学的全部管理权 (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的权利) , 统管大学事务、重大事件和财产, 并采取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利益的方式, 普遍推广大学目的。“学术委员会”是理事会的3 个常务委员会之一, 共20名成员, 由校长、副校长、评议会主席、16 名学部成员和1 名理事会成员组成, 主要负责分配资金、批准合格的机构成为大学的学院、任命大学的教师并规定其职责、组织管理校内生考试和任命考官等。

校董会和学院委员会是伦敦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根据《2008 年章程》, 校董会是大学的管理和执行机构, 推动大学目标, 总领大学事务, 但无权干涉学院事务;学院委员会负责向校董会建议关于大学所有事务的集体观点。校董会共14 名成员, 包括当然成员副校长、校外独立成员9 名和学院委员会选举的院长4 名, 任期4 年, 连任一届后至少间隔1 年才可继任;校董会任命1 名独立成员为主席;校董会行使权力的法定人数是5 名, 且独立成员必须占大多数出席成员。校董会的职能主要有制定大学的战略方针, 管理大学的财产和资源, 任命校长、副校长和审计员, 制定大学的财政报表, 确保中央学术机构和下属服务机构的有效管理, 审批大学每年的预算, 联合学院委员会出版大学年报, 审批学院的准入以及是否继续拥有学院的地位, 审批中央学术机构的建立或解散, 制定或修订章程和条例, 等等。[16]学院委员会由副校长、所有学院的院长和高级研究院的院长组成, 副校长任主席, 校外学院院长任督察员。学院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向校董会提供建议, 包括大学的战略方针、学院的准入以及是否继续拥有学院的地位、建立或解散中央学术机构、修订章程和条例等。[17]此外, 《2008 年章程》还规定了学院委员会与校董会的关系, 如学院委员会必须定期向校董会递交相关事务处理的议程和决议报告, 校董会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给予学院委员会的观点和意见以一定的权重等。

从“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到“校董会和学院委员会”, 伦敦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实现了蜕变, 期间虽然也出现过董事会, 但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大学与学院之间关系的变化。起初, 大学通过学部将各学院纳入麾下, 学部由各学院中学科相同或相近的团体组成, 通过控制资金和学位授予权来保持与学院的密切联系;20 世纪90 年代, 随着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 伦敦的大学数量增多, 伦敦大学原本具有大学规模的学院普遍要求“大学”的待遇, 因此, 重组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并赋予学院学位授予权, 一方面是对学院具有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充分肯定, 满足了学院的诉求, 另一方面也顺应了时代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3.“学院 (Schools) 和大学教师”分割为“学院” (Colleges) 和“大学员工” (Staff)

《1900 年章程》在“学院和大学教师”这一章中共有27 条, 对学院的认可、教学标准和内容、实施和仪器供给、教师的任命和等级划分、理事会的监管等内容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 其中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学院和教师的定义。《1900 年章程》规定, “理事会批准在伦敦郡范围内的公共教育机构全部或部分地作为大学的学院, 包括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等24 所公共教育机构成了伦敦大学的首批加盟学院”, [18]并且设置了8 个学部, 将各学院纳入学部之下管理。恰恰相反, 《2008 年章程》取消了学部, 把学院“独立”出去, 让其变成一个更为独立、自治的法人团体, 而且各学院独立于大学和其他学院, 有的学院甚至可以授予自己的学位。《1900 年章程》将教师分为两类:被理事会任命为大学官员的教授、助理教授、高级讲师和讲师, 称之为“被任命的教师”;公共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在被任命的范围内, 无论是否是大学的学院, 从章程修订生效的那天起被委员会或理事会认可为大学的教师, 称之为“被认可的教师”。[19]在《2008 年章程中》中并没有采用“教师”这一说法, 而是采用“大学员工”这一称谓, 校董会负责制定大学雇佣人员的服务条款, 确保绩效管理、处理惩戒、解雇和投诉的顺利进行, 但大学不能干涉学院的员工聘用。

需要注意的一个词是“学院”, 由“Schools”变为了“Colleges”。事实上, 这两个词在现代大学的使用中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因此很难做出十分明确的划分。但在伦敦大学的不同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Schools”是指20 世纪初被伦敦大学接纳为“学院”的所有学校, 其中有一些并不具有大学的教学水平, 因而统称为“Schools”;而“Colleges”则指伦敦大学中在具有大学规模的“学院”, 类似于大学的地位之象征。

4.“校内生”变为“学生”

《1898 年伦敦大学》的颁布形成了著名的“校内生” (Internal Students) 和“校外生” (External Students) 制度, 在伦敦地区大学各学院学习的学生称为“校内生”, 在其他地方或不在校内学习的学生称为“校外生”。《1900 年章程》尽管确立了“校内生”和“校外生”制度, 但始终强调“校内生”和“校外生”的学位标准一致。20 世纪前半叶, 攻读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人数持续增多, 遍及英属殖民地乃至全世界, 到20 世纪60 和70 年代, “校内生”和“校外生”人数几乎相等,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大学数量的增多, 选择攻读校外学位的人数逐渐缩减, 因此, 《2008 年章程》只设“学生”一章, 将学生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大学注册的学生, 另一类是在学院注册的学生, 校董会负责处理第一类学生的惩戒事务、学术申诉和投诉, 学院负责第二类学生的所有事务。[20]

大学机构的重组、大学与学院之间关系的变化引起学生类别的划分。学院是独立的法人团体, 负责处理自己学生的事务;大学也是独立的法人团体, 只负责向自己注册的学生的事务。《1900 年章程》规定的“校内生”与《2008 年章程》中的“学生”之不同, 是大学章程演变的结果, 其原因主要是大学与学院之间存在一种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互惠的关系。

(三) 减少和新增的章

《2008 年章程》摈弃了《1900 年章程》的8 章内容, 即“会员”、“理事会常务委员会”、“外部学生委员会”、“促进大学教学扩展董事会”、“评议会”、“学部和学部成员”、“学科董事会”和“学位和考试”;新增了6 章, 包括“大学权利”、“校董会和学院委员会的委员会”、“审计员”、“中央学术机构”、“学术自由”和“反歧视”。“大学的权利”包括授予学位和其他荣誉的权利、推动大学目标的实现、制定任何形式的投资方式等;“校董会和学院委员会的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计和风险管理, 可随时组建具有特殊咨询功能的常务委员会、下属委员会或董事会;“审计员”是一个公认的监督组织 (《1989年公司法》中第二部分规定的) 成员, 由校董会任命;“中央学术机构”包括10 所校内高级研究院和3 所校外机构;“学术自由”指大学雇佣的学术教师在法律范围内所具有的学术自由的权利, 包括质疑和检验既定的知识、提出新观点和不入流的意见等, 大学保证教师的这些言行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反歧视”包括反对歧视种族、国家、性别、性取向、年龄、宗教信仰、政治背景、婚姻状况、残疾等。[21]

四、特点及启示

伦敦大学章程的百年演变是一个在内容上由充实至简约、在主旨上由集权到放权、在传承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发展过程,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世纪前后伦敦大学章程发展的自身特色, 同时也折射出了英国大学章程在百年演变中一些恒定不变的要素。在内容上, 虽然《1900 年章程》比《2008 年章程》还少3 章, 但每章规定的内容前者却比后者多出83 条, 内容之详细和全面与后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充实与简约的鲜明对照;在主旨上, 这两个章程体现出了联邦制伦敦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演变是从加强中央对学院的集权控制到放权给学院使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甚至学位授予权的过程, 如大学目的的转变、学部的取消、最高领导层的重组、学院委员会的成立等无不体现出这一主旨;在传承上, 《2008 年章程》继承了《1900 年章程》依法制定章程的传统, 在大学最高领导层中继续吸收校外人士参与大学管理, 加强科学研究, 保持大学反保守的特色, 同时《2008 年章程》还对《1898 年章程》有所超越和创新, 体现出了伦敦大学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如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大学风险管理、反对各种歧视。

综上所述, 通过对一个世纪前后伦敦大学章程的比较、分析与总结, 反观我国大学章程现实的困境, 英国大学章程在世纪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能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 加强大学法建设, 保障大学章程的制定确实有法可依。我国大学在制定自己的章程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宏观法案, 没有针对个别大学单独立法的先例, 这些法案体现的是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共性要求即普适性, 不能反映各个大学的自身特色, 造成一种“表面上有法可依, 实际上无法可依”的困境。尽管2012 年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管理办法》, 但“作为部委规章, 鉴于其法律地位相对较低、效力不强, 没有被纳入作为大学章程制定依据的‘上位法’体系之中”。[22]我国是否有必要针对所有大学都单独立法, 这一点仍然值得商榷。但是, 制定一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法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尝试。制定单独的大学法, 可以突出大学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特征, 实现大学的理念, 解决我国目前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胶着状态。[23]

第二, 明确大学章程的功能定位, 厘定必备要素。伦敦大学章程在百年的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简约的趋势, 逐渐抛弃原来繁琐的内容, 凸显章程的必备要素及其简约性。究其原因, 大致有两点:大学放权至学院, 学院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 并拥有制定自己章程的权利, 使大学章程的内容有所缩减, 这是一点;另一点是除了章程之外, 伦敦大学还制定了条例 (Regulations) 和细则 (Ordinances) , 共同构成现代伦敦大学治理的主要依据。这就可以看出, 大学章程并不是简单的管理条例或细则, 而是大学改革与发展、内部治理以及与外部关系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 具有简约性, 不可与其他细则或条例混为一谈。因此, 我国在制定大学章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大学章程的功能定位, 其次是厘定必备要素, 如校长、最高领导机构、大学构成、大学目标、大学权利、学术自由、教职工、学生、学院等, 同时还要明确各要素的基本内涵与一般特征, 以及章程制定与修改的程序, 因为“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论证其本身合法与否的根据”。[24]

第三, 把握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彰显大学特色。大学最高管理机构在制定大学章程的过程中必须阐明大学目标, 而且作为大学发展的指南针, 大学目标必须具有战略意义, 指引大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让大学目标成为大学的使命, 例如在《伦敦大学2009~2014 战略计划》中就将《2008 年章程》中“大学目标”的内容转述为“大学使命”。[25]每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这一特色要体现在大学章程之中, 这样才能避免千篇一律。伦敦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创办伊始就形成的, 并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现代伦敦大学的前身之一伦敦大学学院在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宗教的入学限制, 不开设宗教课程, 教学内容实科化, 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所纯世俗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 开创了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世俗化和大众化进程。因此, 大学章程的特色应从大学成立之初的办学目的中去发掘, 寻找在后续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与理念。

第四, 与时俱进, 充分反映当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大学章程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依据, 也是指导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此, 大学章程的内容不能固守传统, 而应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切实反映当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伦敦大学的自身特色就是反对传统思想和保守势力, 并时刻走在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 这一点在《2008 年章程》的“反歧视”一章中尽显无遗。该章不仅继承了伦敦大学反对宗教限制和性别歧视的特色, 而且将当下十分流行的民主化内容纳入章程之中, 如种族肤色、政治与宗教信仰、性取向、婚姻状况等, 足见它的与时俱进的特征。我国在建设现代大学章程制度中应结合国情和大学自身的创办特点, 与时俱进, 把握当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章程绽放出时代的主题与自身的特色。

参考文献

[1]W.Rudy.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84.115.

[2]肖朗, 袁传明.伦敦大学建立与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以第一特许状为考察中心[J].现代大学教育, 2013, (6) :38.

[3]马陆亭.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J].教育研究, 2009, (6) :70.

[4][5]University of London Act, 1898.In:University of London (ed.) .University of London the Historical Record (1836~1912) .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1912.65~66.

[6]University of London Act, 1994.[EB/OL].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la/1994/16/pdfs/ukla_19940016_en.pdf.2013-10-13.

[7][9][11][13][15][18][19]Statutes Made for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by the Commissioners Appointed Under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Act, 1898.In:University of London (ed.) .University of London the Historical Record (1836~1912) .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1912.70~99.

[8][10][12][14][16][17][20][21]University of London Statutes, 2008[EB/OL].http://www.london.ac.uk/fileadmin/documents/about/governance/New/Statutes_1_August_2008_-_Appendix_1_updated_December_2012.pdf.2013-10-13.

[22]朱全宝.大学章程的冷思考——兼谈大学法的制定[J].复旦教育论坛, 2013, (1) :47.

[23]刘璞.大学章程制定中的缺位与错误——兼谈大学法的制定[J].新疆社会科学, 2011, (6) :97.

[24]郑洁.章程建设:大学管理改革的新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5) :17.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自信 自立 自强

[作者简介]李健敏(1969- ),女,广东普宁人,梧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广西 梧州 54300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04-03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环境下出生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心路历程、技能和能力等各方面关乎国家的未来,因而备受社会关注。为了准确把握他们思想跳动的脉搏,笔者于2007年7月设计了一份“关于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在广西选取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大学,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梧州学院,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80份,有效率为98%。下面对调查情况进行剖析。

一、自信、自强、自立的涵义

自信、自强、自立隶属于自我意识心理结构。自我意识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角。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的理解是:自我意识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关于自我、物我及人我关系在头脑中的自觉反映。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高形式,是人的意识的本质。人通过实践,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不但能更好地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也能更好地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并使社会化成为一个越来越具有自觉性、创造性的过程。

自我意识作为被意识到的自觉心理状态,贯穿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组成自我意识的完整的特殊结构,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对待的统一,集中体现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社会态度上。日常生活中讲自尊心、自爱心、自信心、进取心等,都是自我意识状态的表现。

自信、自强、自立分别归属于自我意识心理结构的不同层面。自信、自强归属于从意志过程自我排难。自立归属于行动自主方面的自我行动、自我约束。从字面上理解,自信、自强、自立是同义词。但是从内涵上来看,这三个范畴也不完全等同。

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己成功的一种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自信能够为迈向成功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当然,自信首先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同时又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自强是立足于对自我有清晰认识,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后,获得成功体验的精神力的积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我意志提升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完善自我从逆境走向坦途、从平庸走向杰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情感体验。

自立是成功的目标和标志,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结果。自立相当于孩童走出了父母的怀抱,瘸子丢掉了拐杖。

由此可见,自信、自强、自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促进。自信以自立为原动力,以自强为依赖的手段和途径;自强以自信为推动力,以自立为原动力和目标;自立是自信和自强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当代大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发展的基本状况描述

其一,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其二,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调查结果如105页表2所示。

其三,具有较强的自强精神。调查结果如105页表3所示。

当代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呈现较高的发展水平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背景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个体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依赖于社会的状态解放出来,为自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个体的主体性,促进了独立意识的发展,激发了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主观原因看,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是个体发展的结果。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阶段。这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有了更明显的发展。自我感觉向理性认识发展,自我评价向抽象发展,评价能力上升到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大学生自我监督也日趋完善,能够把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结合起来,同时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水平也明显提高。

调查也显示,大学生在自信心增强、自立觉醒和自强精神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下面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当代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自信心不足

1.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相当多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10.4%的学生觉得与高中相比,更郁闷;27.2%的学生认为压力更大。事实表明,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郁闷是一种想改变现实又无力改变的矛盾心态写照。这种矛盾的心态是由于他们缺乏实干精神,无法调整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造成的。

调查还显示,关于在人际交往中觉得有压力或障碍,43.2%的学生认为主要是性格问题造成的;关于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自卑,56%的学生认为源于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如别人、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如别人、学校或专业不如意;关于对自己的性格评价,20.8%的学生选择性格内向、沉默寡言,4%的学生选择自卑;关于最担心的一件事,41.6%的学生选择个人综合素质不高,28%的学生选择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关于对未来的目标,20.8%的学生无信心,16%的学生充满忧虑;此外,有16.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实践能力,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

2.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1)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存在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矛盾。个体这种自我认识的矛盾可以从家庭环境方面得到说明,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是在儿童自居的基础上形成的,父母是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是错误的或混乱的,势必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从父母的教养方式来看,如果家长的教养方式具有高拒绝否定和高惩罚严厉的特征,就容易诱发孩子的高焦虑、自卑、敌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心理障碍。从父母的期望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如果父母的期望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要求或发展愿望,就可能使孩子选择消极自我同一性。(2)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调查表明,在校学生在人的本质、人生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方面,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集中的表现就是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依赖性较强

当代大学生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不仅生活环境更加优裕,而且享受着更多的父爱和母爱,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或是“小公主”。这样,造成个别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独立意识不强,尤其是独生子女过分依赖父母,自理能力较差。

此外,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的结果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个体的主体意识。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学往往以“应试”为中心,无休止地进行“应试战争”,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和一味追求升学率,再加上作业负担沉重,致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我们一直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理想中,对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人格没有做到有机统一。这些也是造成学生依赖性较强的重要原因。

(三)自强精神的外在动力不足

对自强精神的培养需要有一个生活磨炼的过程,当代大学生自强精神的外在动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其自强意识来源于学校培养的学生仅占7.2%,来源于社会影响的仅占5.6%。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当今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环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广阔舞台,同时对人的自主选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个人具备成熟的自我意识,不为复杂所迷,不为诱因所为。同时,高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还要求现代人具有良好的网络意识,能正确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但是,在过去封闭社会条件下,人们受交通、通讯、传媒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活动范围有限,视野、思维难免局限于比较狭隘的时空,加上人的意识形态在封闭状态下经过反复过滤,显得相对单一,人们对环境因素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能依赖组织决定。尽管时空发生了变迁,但是过去封闭的社会负影响依旧残留在潜意识中,致使个体面对开放的社会环境时,很难立刻适应,失衡心理便油然而生。二是学校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培养生存意志的训练课程,为了学生安全,很多学校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学生的户外游泳课,社会实践课变成在教室里的自由活动课,开设军训课程的中学很少,即使在大学,新生的军训课程也是短暂的。同时,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没有很好地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发扬,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忧患意识很难在大学生心里扎根。

此外,人才培养方式的单一性也导致学生缺乏自强意识。当代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学校教育却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致使教育的本质被歪曲。学校教育往往不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是成为学生考取高分的手段。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被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分数取代了,学生的自强精神被忽略了,自强精神动力明显不足。

四、对策和建议

要加强大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一)高等学校的责任

1.发挥组织和联络功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以完善整个社会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学校执行教育政策,培养学生;社会用人单位通过选择人才反作用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家长扮演着学生培养的协助者角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以上各个角色的所作所为都对培养当前大学生的“三自”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应该发挥其组织和联络功能,协调上述角色,整合各种资源,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生培养机制。

2.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学生培养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大学教育的模式,明白和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明白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以缩小心理差距感。二是要完善一套学生自信、自强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树立新的信心,寻找新的自强手段。例如,组织学生搞勤工俭学活动,以解决贫困学生的一些问题;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三是要提高学生心理辅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创伤的修复功能。大学的殿堂也是一个竞技场,充满着各种竞争,对失败者进行心理抚慰以激发其后续的拼搏,是当前学校一项有待改进的事业。四是要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抑制学生沉迷于网络、早恋等各种不利于身体健康并影响前途的事情发生。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学生教育的主管部门,担当着制定各种教育政策和规章的重任。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前情况,制定出有利于培养当前大学生“三自”精神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当前高校的学生培养机制,促进学生“三自”精神的提升。同时,又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与协调,以了解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三)家长的责任

虽然迈进大学之门的子女几乎都已经成年,家长也应该让成年子女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到子女的中学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巨大差异,认真把握子女面对这种差异时所具有的心理调适能力,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能由原来的紧紧搀扶改为突然放手,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子女跌倒。家长应该根据子女自信、自强能力的提升情况,慢慢地放手,对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要适度地加以关注。另一方面,家长应适时地与学校沟通,以协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子女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做到对症下药。

(四)用人单位的责任

用人单位是大学生的最后归宿,是用其所学报效国家的地方。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一样,层次级别不一样,所占用的社会资源不一样,入学门槛也高低不一,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有着级别上的不同。虽然多数人认为高考不能凸显一个学生的全面能力,但以学生就读的学校来区分学生优劣的观念在我国仍然根深蒂固,很多用人单位不是以学生的能力的高低而是以学校的优劣来挑选学生的,以致很多能力突出的学生只因为读了一所不出名的学校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一来,很多高考不理想而没有进入名校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对未来失去信心。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天这样一个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用人单位就应当转变用人观念,做到唯才是举,而不是为名是举。努力做到让那些没有进入名校,没有享受到太多的社会资源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增加其在高校里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五)学生自身的责任

学生既是问题的客体,也是问题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三自”精神,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就包括学生自身的努力。其他社会角色的作用只能作为学生“三自”精神提升的外在诱因,这种诱因能否真正起作用,还有待于学生如何将这些诱因进行内化,转化为自己对自信、自强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继而付诸行动,达到最终的自立。所以,学生从小就要锻炼自己的自强、自立能力,经受生活的磨砺,锻炼自己的意志,以增强心理健康及抵御诱惑和抗拒失败打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德)埃里希·佛罗姆.寻找自我[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青岛理工大学自强社 篇4

协会宗旨:弘扬自强精神 养成自理品行 提升综合素质奉献公益实践

协会倡议口号:自立向上诚信感恩

活动口号:传递关爱自强不息

参加自强社的条件:

1.有奉献精神、有爱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愿意与人交流,并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2.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3.服从协会的领导与管理4.自觉履行协会规定的各项义务和权力

会员基本权利:

1.优先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享受自强社会员争取的其他便利条件设施和器材

2.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对协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实行监督的权利

4.其他应与享受的权利

会员的基本义务:

1.自觉遵守协会章程,执行协会管理机构审批的决议

2.服从协会组织领导,维护协会权益和声誉

3.积极参加协会发起的各项活动

4.完成协会交办的任务

5.向协会反应情况

6.会员如果不参加协会活动视为退会

7.会员有退会自由

自强社重要活动介绍:

1.结合学院“自强之星”评比,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2.自强典型事迹报告会

3.情暖寒门学子党员1+1就业帮扶活动

4.走进社区,奉献爱心

5.“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

6.“冬衣送暖活动”

7.爱心宿舍

8.自立自强超级演说

9.心里训练营

10.推荐会“以书会友”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 篇5

一,活动背景

石家庄铁道大学自强社是在学生处领导下的优秀学生社团。在过去的一年里,社团奉行自尊、自强、自助、助人的理念,以奉献为目标,取得可喜成绩;值此新生到来之际,协会决定进行一年一度的纳新工作,吸收新的生力军。

二、活动目的1,为协会注入新的血液,实现协会的连续性健康发展。

2,宣传协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三、纳新标准

品德良好,热爱本协会,愿意为协会的发展付出时间、精力,吃苦耐劳,有特长,有创新者优先

四、纳新人数由主席团协商而定

五、活动形式及流程

新生报名,活动开始->各部门初次面试->确定候选人名单->主席团二次面试->确定最终名单->公布结果->活动结束 具体事项

1、主办方:石家庄铁道大学自强社

2、活动总负责人:主席团

3、活动时间:2011年8月28-30日12:30-2:004、活动地点:综合餐厅、一教二楼

5、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办公室出完整策划书一份

2、设计展板、海报——宣传部(展板5张、纳新宣传海报30张)

3、报名登记表、纳新考核表制作及打印(各40份)——办公室

4、音响设备、桌椅、条幅等活动现场所需物品准备——组织部

5、签字笔、胶带、绳子、剪刀等必须物资准备——办公室

(二)总体安排

1、新生报到日23-24日以协会名义设新生服务点或咨询点 2、26-27日举办协会工作成果展示,以自强不息为主题,主打爱心包裹,突出兼职、家教特色;进行小型活动,收集愿意做兼职学生信息,为纳新宣传蓄势3、28号以前利用展板、海报进行宣传,各宿舍楼、水房、超市等处张贴自强社纳新通知海报,综合、二三餐厅前摆放展板4、28-30号在综合餐厅前举办自强社宣传与报名活动,并利用学校广播站,综合餐厅的大屏幕进行宣传5、29-30号进行自强社面试6、9月复试及结果发布,并开始筹备全体部员大会

(三)综合餐厅宣传活动具体安排

28-30日每天中午十点半开始现场布置,十一点半以前完成所

有项目,使设备正常运作,展板摆放到位,条幅完成悬挂,主持人员到位,现场人员营造氛围。一点半活动结束,收拾会场。

(四)面试活动具体安排

1、占定教室并布置会场(8月29日12:10点前)(1)面试地点定于第一教学楼二层;

(2)第一教学楼前后门张贴主题宣传海报,前门放置展板一块;(3)接待人员与后勤人员准备就绪。

2、人员到位

12:10前各部负责人集合本部工作人员到面试现场完成各项工作

3、现场工作安排(负责人必须安排人员到位)

4活动结束

整理物资、清理会场(根据各部负责项目安排)

(五)可能出现的问题1、28日中午若有阴雨天气,纳新活动延期举行3、28日预知其他大型社团纳新,出现冲突,延期或提前举行

(六)注意事项

1、平衡自强社各部介绍,注意宣传的方法,不得只针对于本部宣传;

2、现场负责人做好工作分配,协调现场工作;

3、物资到位,做好汇报,保证现场使用;

4、保持现场秩序,不得出现混乱。

另附:活动日程

八月21日:召开干部会议,办公室交付说明策划书,协商纳新人数及相关事宜

八月22日:再次开会,确定最终执行方案,各部分配任务。八月23日~27日:开展纳新前期蓄势活动八月28-30日:设报名现场,开始接受报名八月29-30日:各部初试,初步确定名单

大学生自强之星 篇6

申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个人材料

系别:材料工程系

班级:08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2班

申请人:王 忠 祥

王忠祥,男,汉族,1989年3月生,河南省鹤壁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2班专科学生。自入学以来,王忠祥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本着“学习为主,培养能力,服务同学”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学习方面,勤奋刻苦,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异;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为同学服务,有较强的工作组织能力,热衷于各种活动;思想积极上进,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学校专业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达10余次,并先后被评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好学生”、“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等,在各方面都做出了表率作用。

如果贫穷是一种挑战,我要迎接它;

如果贫穷是一种命运,我要改变它;

如果贫穷是一种耻辱,我要雪洗它!

磨练意志可以创造奇迹,自信坚强定会铸就辉煌!

严格要求,努力学习,勤奋务实始终主导着我的大学生活。我很尊重自己的选择,高中毕业上大学特意报焊接专业,我只是想掌握一种实用技能解脱家人的疾苦,实现自己的愿望,回报社会。虽然大学有了360°的自由空间,但意志牵引我毅然要坚持不懈,不断超越。三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像高中一样苦学焊接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跟风,无视烦扰,忍耐孤寂,卓越拼搏。我的成绩一直名列专业前茅,多次荣获院文明学生、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作为农村贫困大学生,我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武器,我们穷人子弟,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不容易,是父亲流血流汗去建筑工地干了多少个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是母亲腰酸背疼到田间地头举了多少次的锄头镰刀才有了我读书的机会。我理解父母,我更要用切实可靠的实际行动报效父母!

刻苦实践,忠诚奉献,独立自强激励着我挑战极限改变命运。用工学结合模式发展完善,激励超越自我,使我得以生存下来并顺利完成学业。大一时我每月150元生活费,馒头加白开水是我永恒不变的午餐。为了获得实践机会,为了仅有的生活费,寒冬腊月,大一年假我没有回家,做了一个电焊加工铺老板的徒弟,忍住眼泪,挥洒汗水,苦学技术,探取经验。大二开始,每个星期天我都一大早踏着自行车

跑去几十里远的机械厂实习焊接技术。有了初步的技能我并没有止步,为提高实践效果2010年暑假历经三次面试最终应聘上宇通一线大专实习生,熟练掌握了CO2气体保护焊技术。在校又自建勤工俭学小组与后勤建设处施工老板密切合作,利用课下饭后从事校园土建水电安装维修工作,给学校做出贡献又获得了经验报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我终于靠双手吃上了自己的辛勤饭,从那时到现在即将毕业我没有跟父母要过一分钱,而且还拿出大部分国家励志奖学金寄给父母看病吃药。

投身校园,勇敢创业,打造校园第一服务品牌是我今生最大的理想心愿。

大一大二的时候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和活动,这样使得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一的时候担任学习委员和社团干部,大二的时候担任班长一职,刚进入大二的时候就想着要励志做出来一番事业,现在大约分为社会和校园这两块儿市场,社会上现在很多行业竞争也都非常的激烈如果和他们再竞争的话恐怕会很困难,校园这一片市场很多人认为学生的消费比较低,但是如果能把整体消费控制住的话那就是一笔不少的财富了,另外品牌效应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说到鞋子,大家会联想起来很多知名的品牌鞋,当有两双价格相同的鞋放在我们的面前一双品牌鞋,另外一双是没有听说的品牌,相信大家肯定会选择品牌鞋的。但是如果提到校园大家会想起什么来?大家应该是一片空白的,假如在校园内有一个信誉度极高的品牌,那么相信很多同学如果需要商品就会购买我们的商品了。所以在校园市场没有太大竞争的时候要励志打造出第一品牌!怎么做品牌呢?既要少投资钱又要有一定的效果,考虑到大家经常消费,为了让广大同学在消费得到更多的方便和优惠我们办一种打折卡。比如就餐在3.5元及以上就可以优惠五角,还有网吧超市理发店蛋糕房等等。当时,说服企业门店加盟打折卡联盟是一道“关卡”。

记得,有一家川菜馆我们接连跑了五次。在第四次回访时,还被心烦的老板娘和暴躁的厨师架了出来。但是,我们团队的好强性格也在这时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五次的登门拜访终于感动了老板娘。

经过我们的努力,克服阻难,艰苦拼搏,创新超越现在合作的商家已经接近近百家,会员已达三千六百余人,会员对我们也非常的信任。

后来学长们大三毕业时,对是否继续创业心存疑虑,公司开始“军心涣散”。第一次创业的财产最终只剩下一张桌子。第一次创业失败,我曾遭到旁人的嘲笑,然而,在我的心里却种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创业坚持到底。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专生,但我没向苦难妥协,一点一滴改写人生,独立自强创造辉煌。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辉煌就不拒绝你放飞的渴望。在生

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章程 篇7

一、基本情况

英国和意大利大学历史悠久, 英国牛津大学建立于12世纪,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则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学, 创建于1088年。 近千年来, 英国和意大利都经历了从古典大学到现代大学的转变。 在发展进程中, 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普遍都制定了章程, 并依据章程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成为其他国家大学借鉴学习的榜样。

(一) 英国的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英国大学的规则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内容:一是皇家特许状 (宪章, Charter) , 由处理皇家事务的枢密院授予, 主要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和主要的权利义务、 内部组织。 二是章程 (Statutes) , 由大学自行制定, 但需要经过枢密院通过才能生效, 明确大学的基本治理结构和各方权利义务。 三是规则 (Regulations) , 是对章程的细化, 如校长任职资格、校务委员会成员选举程序等。因为特许状、章程、规则的内容都是专门针对学校的, 所以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章程”。 下文使用的正是在广义上章程的概念。

英国的大学治理表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政府和大学的关系看, 英国大学高度自治。 政府通过特许状授予大学以独立的法律地位, 并通过立法、拨款和批准大学章程的方式对大学施加影响, 但是不会直接干预大学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活动, 大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虽然随着高校对政府拨款依赖性的加强, 政府的政策对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总体上看, 自治仍是英国大学最基本的特点。二是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看, 英国大学采取多元治理的模式。 英国的大学自治是从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来讲的, 自治并不意味着学校是独自运行的王国, 也不意味着排斥社会对大学治理的参与。 相反, 英国大学广泛吸纳社会的参与, 大学的理事会主要由校外人士担任, 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代表。 多元治理还体现在, 校内的各种机构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充分吸纳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如学术委员会不仅包括校长、副校长等, 也包括理事会任命的代表、全体教授、选举产生的副教授及以下的学术人员、学生代表等, 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

在英国大学中, 伦敦大学学院、1994大学联盟、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代表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 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伦敦大学学院是伦敦大学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学院, 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有自己独立的章程和组织机构, 但是不能违背伦敦大学章程。1994大学联盟是一个由11所规模较小的研究型大学组成的松散联盟, 联盟没有章程, 但是11个大学都有各自的章程。利物浦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虽然也都下设3个学院 (学部) , 但整个大学是一个比较紧密的有机体。利物浦大学有自己的章程, 但爱丁堡大学并没有一个叫做Statutes的文本, 而是由各种规则组成了大学的规则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董事会 (University Court) 不仅是大学的理事机构而且是大学的法人代表。大学董事会主席由全体教职工及学生选举产生, 大学学术评议委员会 (Senatus Academicus) 规范并监管教学和大学学科并推动科研活动的进行, 大学总理事会 (Genera Council) 考虑影响大学福祉及繁荣的所有问题并且参与大学干事的选举。

(二) 意大利的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意大利大学章程的基本特点:一是首先确定章程的法律地位。 把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的“宪法”, 是大学治理中最根本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对大学自治权利做了充分规定。根据意大利宪法第33条规定, 高等学校拥有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自治权利。 意大利于1989年颁布的168号法案规定了大学在教学、科研、 管理、财政、自主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权利。三是对校长、学术委员会、董事会、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义务等做了明确规定。大学章程的基本架构包括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大学内部群体之间的关系两个维度。 四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校章程的修订有着巨大影响。 意大利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的240号法案对大学的管理人员、教师、组织结构、人事关系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革。目前, 意大利各大学都在进行调整, 重新修订各自的章程, 以使其符合国家的规定。 如博洛尼亚大学新的章程已于2011年底完成, 并于2012年1月11日正式开始实行。

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方面, 治理机制是大学章程的核心内容, 大学治理是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决策的结构与过程。一是普遍把校长置于整个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最高位置, 权力比较大。如佛罗伦萨大学校长作为主席, 领导大学的校务委员会 (负责战略性任务, 由20位教师、3名管理人员和5名学生组成) 、理事会 (负责执行性任务, 5名校内成员、3名校外成员和2名学生组成) 。这两个委员会统筹7个具体的机构, 包括院长委员会、预算决算中心、评估中心、执行中心、权利保障中心、学术道德与纪律中心、平等机会中心等。校长由全体教师选举产生。二是学术委员会与董事会各负其责, 协调处理学校学术与管理事务。学术委员会是由校长领导的负责大学教学和科研的机构, 负责批准所有和教学、科研相关的项目;董事会由总干事负责所有管理上的执行与协调。该总干事由校长提名产生。三是广泛利用一些辅助机构对大学进行有效管理。例如博洛尼亚大学的辅助机构就是由学生会、技术与管理员工委员会、顾问团、学生权益委员会、平等委员会等组成。四是最大程度地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如除了不能有种族歧视、不能有碍社会道德伦理等要求之外, 罗马大学保障教师在课程安排上的自由权利, 保障教师在科学研究上的自由;学校的招生也不受到政府的招生计划安排, 由罗马大学根据自身资金情况来自行安排拟接受人数等。

二、比较、总结与分析

英国和意大利虽然同属欧洲, 但是总的来看, 不同的大学, 其章程和治理结构都不尽相同, 大学的章程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体现出了多样性和个性化。

1. 章程明确了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 是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建立的标志。 ”[2]英国大学章程由枢密院制定或通过, 表明了政府对大学地位和大学组织机构的确认。章程特许状的契约性质还限制了政府任意改变大学的权利义务范围和性质的能力。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法专家法灵顿 (D. J. Farrington) 的研究, 英国政府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能修改特许状:在原特许状中明确地保留了修改特许状的权力, 该法人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法人同意修改特许状。 ”[3]章程对大学法律地位及内部机构的规定, 宣示了大学的自治权利, 同时也明确了大学的义务。 如牛津大学章程 (University of Oxford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在章程一的序言 (Statute Ⅰ: Preliminary) 中宣示: 牛津大学是根据普通法成立的民事法团。大学有权进行一切能促进其目标的必要和有利的合法活动。 伦敦大学学院章程 (UCL Charter and Statutes) 第4条明确了大学的21项自主权利。

2. 章程规范了学校内部组织结构, 是大学治理的制度保障。现代大学规模庞大, 内部结构复杂。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都通过章程明确了校内各类组织、机构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 实现了学术、行政、学生、教职员工等各方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保障了学校治理的有序运行。 如伦敦大学学院章程规定, 伦敦大学学院应当设立理事会 (council) 、 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Board) , 理事会设主席、副主席;设立财务专员、校长、 学生会。 理事会由3名当然成员 (校长和2名学生会成员) 、11名任命产生的校外人员、3名选举产生教授组成。校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由理事会任命, 但应当征得学术委员会同意。 理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 校长参与理事会但不担任主席, 主席由校外成员担任。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3次会议, 决定学校的各项重大事务。 学术委员会由当然成员 (校长、各院院长、学生等) 、所有教授、理事会任命的成员和选举产生的教授以外的其他学术员工组成。学术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就各种学术事务向理事会提出建议。 米兰大学在其章程第三章管理制度和组织25-35条, 对“校长、学术委员会、董事会、评价单位、审计委员会、学联会、合作伙伴委员会、道德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平等委员会和学生代表”等机构的运行规则做了详尽规定。

3. 章程明确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 是大学成员行为的基本规范。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各种主要事项, 如入学规则、学位授予、考试规则、图书馆使用、学生违纪认定处罚程序、教师聘任条件与程序、 教师辞退条件与程序等, 在章程中均有所规定, 这些内容可能多达上百页, 规定非常详细。 如伦敦大学学院章程第18条规定了学术职员 (Academic Staff) 的组成、申请与任命、除名、纪律、裁员、免职等事项的条件与程序。该条第3部分中规定了对犯有较严重的错误但是尚未构成开除条件的学术人员的处理程序:首先由学术委员会给予口头警告, 如果表现良好, 12个月可以解除口头警告;如果违纪严重, 或者多次违纪, 将给予书面警告。书面警告将由院长或其他学术机构存档, 如果表现良好, 2年后解除书面警告。 对于以上处理, 可以在处分做出后2周内向副校长 (Vice- provost) 提出申诉。 通过这些规定, 使学校各类主体的行为有章可依。

米兰大学对教师的权利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米兰大学规定所有的教师每周都要有2个小时的时间来接待学生, 接受学生的询问, 并且把接待日提前向学生公布;大学的教师没有经过校方同意, 不能私自到其他学校开设学术讲座等。 佛罗伦萨大学章程第27条对教师教学的职责做了明确规定, 每位教师都要对教育活动中学习课程的完整展开提供承诺。

4. 章程宣示了学校的目标和义务, 是社会监督大学的重要依据。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章程对大学校长、教师等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 对学校的愿景和发展目标都有勾画, 在章程的具体条款中, 都有社会参与、社会监督的具体条目。此外, 对如何完善大学的权利救济、防止政府侵犯等方面也有规定。

5. 章程体现了不同的大学治理模式。 从章程的具体规定看, 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代表了国外高校管理的两种不同的权力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主导模式和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政府权力主导模式。 在英国, 大学不属于某一个政府部门管辖, 教师也不是公务员, 虽然政府的拨款是英国高校的主要财政支柱, 但是掌握这一财政分配权力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仍掌握在高级教授和大学行政人员手中。和英国不同的是, 意大利中央政府对高校的控制权力较强, 如意大利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的240号法案对大学发展和管理影响巨大, 高校都要按照这一法案的要求规范办学和管理行为。

三、思考、探索与启示

由于政治体制、文化背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章程是根据自身发展的历史形成完善并与政治、 文化背景相协调的。 对此, 我们不能照抄照搬。 但是, 英国和意大利作为高等教育发达国家, 在章程建设和大学治理方面也形成许多有益的经验, 我们则可以学习借鉴。

1. 以章程建设为关键点, 加快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当前, 英国、意大利的大学普遍都有章程。 而从世界范围内看,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 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 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4]。 遵守章程, 依章办事在大学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共识, 几乎不可能出现违反章程的情况。 因为遵守章程已经深入人心, 达成共识, 并化为行动的自觉。如果有违反章程的情况, 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当前, 我国正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章程建设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高等学校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的实际, 加快推进章程建设, 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奠定基础。

2. 以章程核准为契机, 理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 大学章程的合法性是经过政府核准的, 既对高校内部成员具有约束力, 对政府和举办者同样有约束力。 通过章程把高校的法律权利细化, 转化为高校具体的、 内部的办学自主权, 成为约束和保障举办者、办学者、 管理者的组织性契约。 对大学来说, 大学章程规定学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 这是大学法人自治的制度表达。 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言, “自治意味着不像他治那样, 由外人制定团体的章程, 而是由团体的成员按其本质制定章程 (而不管它是如何进行的) ”[5]。 对政府而言, “大学需要自主办学, 但政府也不能放弃应有的责任”[6]。 总体来看, 英国、意大利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力度不是缩小, 而是扩大了, 只不过是英国政府不直接干涉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招生等, 而是通过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建立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等间接手段来控制与管理学校, 意大利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更加直接, 力度更加大, 不仅通过教育部法案来要求学校进行全面改革 (如2010年240号法案) , 而且通过批准大学财务预算、给予学校教授或者副教授名额等比较直接的方式对大学进行管理。 所以, 我国在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过程中, 要以章程核准为契机, 全面梳理政府与学校关系, 确保既要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又要体现政府的管理职责。

3. 以章程建设为基础,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章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章程建设, 理顺内部治理机构, 并用章程文本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英国大学章程对治理结构的规定非常明确, 而且操作性强。各组织之间既相互配合, 又相互制衡, 既各有分工, 又相互交叉。如理事会中有学术委员会的代表, 学术委员会中也有理事会任命的代表。 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但是党委如何领导、校长如何负责?二者的职责权限如何, 运行规则如何?学术机构的权利和地位如何, 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党的权力如何协调?教师、学生的权利和地位如何?社会如何参与学校管理?等等, 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章程建设来明确。

4. 以章程文本为核心,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英国大学不仅有狭义上的章程 (Statutes) , 也有一系列的规则 (Regulations) 。 这些规则以章程为依据, 对校内的各项事务都进行了规范, 形成了一个规则、制度的体系。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 不仅要制定章程的文本, 也要以文本为核心, 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在学生学籍、选修必修课程、学分管理、社团文化、毕业论文规定、学生民主管理、教师聘任及解聘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学校管理部门等各个方面都要制定详尽的管理规定, 让大学的各项行为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努力形成尊重章程、依章办学的良好格局。

5.大学章程建设要结合学校实际, 彰显学校特色。在长期历史发展中, 国外知名大学章程在总体上趋于一致, 但是具体内容各有特色, 并且每个学校都有彰显个体特色的条款。如利物浦大学的董事会 (Court) 是社会各方参与大学治理的机构, 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Council) , 理事会主席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而爱丁堡大学的总理事会 (General Council) 是由所有的毕业生和离开大学的教授组成的, 并没有实权。大学的真正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Court) , 其主席 (Rector) 由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选举产生。再如, 各个学校的学术机构称谓各不相同, 伦敦大学学院的叫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Board) , 利物浦大学的叫评议会 (Senate) , 而爱丁堡大学的叫学术评议委员会 (Academic Senate) , 其组成人员和职责也略有不同。我国高校章程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千校一面、大同小异。其实, 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着一定历史, 几代人的奋斗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积淀, 因此需要在学习国外大学经验的基础上, 把本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融入大学章程的条款之中, 从而体现特色、彰显个性。

6.大学治理要积极吸纳各方参与。英国和意大利的大学各种机构都积极吸纳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如各大学除了专门的学生会组织之外, 在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等一系列的委员会中都留有学生席位, 这点在我国大学中还不多见。大学的各种决策机构也广泛吸纳社会参与, 如利物浦大学的董事会成员涵盖面非常广泛, 除了荣誉校长、校长、副校长、理事会正副主席、理事会成员、所有教授、各学院院长、财务主管和副主管、图书馆长、默西赛德郡 (利物浦大学所在地) 的议员等当然成员外, 还包括理事会、校长、法学会、皇家社会学会等26个不同机构任命的26名成员, 柴郡、坎布里亚郡议会、马恩岛众议院、利物浦议会等政府机构任命的17名成员以及校友会选举的成员, 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我国大学也应该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 形成校内外各方积极参与大学治理的良好局面。

7.要推进大学信息公开与民主参与制度建设, 形成内部权力监督机制, 防止权力滥用或不作为。英国、意大利大学在信息上做到公开、透明、有效, 以多种形式公开学校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 特别是公开财务预决算和收支情况。我国高校也应当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教职工公开学校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教职工福利待遇、人事任免以及其他事项。对学校党务、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程序、方式、范围、时限、保障机制和组织领导加以明确规定, 以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校内师生申诉制度, 赋予申诉机构一定的终审权, 在受教育权、学位授予、职称评定等重点领域, 启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总之, 推动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是《教育规划纲要》在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部分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 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2013年8月23日,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3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要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作用, 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 增强高校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而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新贡献。

摘要:英国和意大利大学章程在大学发展、改革和形成现代大学制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章程是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 是大学治理的制度保障, 是大学成员行为的基本规范, 同时也是社会监督大学的重要依据, 章程体现了不同大学治理模式。我国高校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积极学习借鉴英国、意大利大学章程建设的经验, 把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 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推进教授治学与民主参与制度建设, 同时要彰显学校特色。

关键词:英国,意大利,大学章程,内部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孙霄兵.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05) .

[2]湛中乐, 高俊杰.大学章程: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的制度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1) .

[3]孙贵聪.英国大学特许状及其治理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1) .

[4]刘继安.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N].中国教育报, 2002-03-12.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78.

寻访《山东大学堂章程》 篇8

谈起翌年即是山东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已是耄耋之年、坐在轮椅上的衣复恩询问自己能做点什么。

徐显明如实告知,这次来台湾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山东大学堂的起源。

山东大学获知,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奏呈《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获准,由此,山东大学堂成为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最早兴办的官立大学堂。但这份《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山东大学寻访多年未果。

在北京参加常委会会议的间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现任校长徐显明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正是这一次拜访衣复恩,让山大的寻访之途柳暗花明。

弄坏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彩色复印机

“我们一直知道这份章程,但从来没有找到过。”山东大学合作发展部副部长井海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最早发现这份章程的存在的,是山东大学原校史办公室主任史若平。1990年,他在山东省图书馆查资料时,偶然发现了这份章程的照片,虽然没有具体内容,但足令他欣喜。

从1999年末至2000年上半年,山东大学校史办公室的李彦英与同事到北京寻访《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李彦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跑遍了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等地,每日奔波,却一无收获。

后来李彦英又去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万县档案馆(抗战后,山东大学内迁到重庆万县),都没有发现章程的踪迹。

寻访未果,他们推测此文件可能会在台湾。于是,2000年徐显明借访问台湾之机,特地去拜访了衣复恩。

衣复恩给徐显明推荐了一个人,曾任台湾大学校长和台湾“国防部长”的孙震。

“孙震也是山东人,在台湾有很大影响,他说我不敢保证现在就能找到,但我会通过各种办法寻找。它总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徐显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后不久,孙震来山东大学访问,当时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会见了他,并再一次提出寻找章程之事。

孙震回台后,传来好消息,《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确是在台湾,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孙震的一个学生在故宫博物馆工作,他为此助力不少。

2001年10月11日,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时,孙震以山东大学老朋友的身份出席。这次,他带回了极珍贵的礼物:《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皇帝朱批的复制本。

新任校长展涛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里,郑重接下了这份厚礼。

据徐显明介绍,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对与大陆的文化教育交流很热心,复制本是在其大力支持下取得的。跟原件一模一样的复制本价格不菲,由于复制品长达52页,工作量很大,据说弄坏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台价值昂贵的彩色复印机。

“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

远涉海峡复制回来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是山东大学堂的立校之本。

1901年9月14日,即《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的第7日,为挽救危亡,清政府决心兴学育才,变法自强。

仍在西安避难的慈禧太后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上谕云:“人才为庶政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此时,山东巡抚袁世凯正在家里休假。看到上谕后,一向赞成改革、重视新学的袁世凯立即组织人员起草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于1901年11月6日上奏。

奏折写道:“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以今日世变之殷,时艰之亟,将欲得人以佐治,必须兴学以培才,顾学校不难于大兴,而规划实难于妥拟。”

12天后,朱批下来:“知道了。政务处暨各该衙门知道。单并发。”

这份奏折里面,附有详尽完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章程共分四部分: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学堂经费,共计96节。

《章程》规定了办学的宗旨:“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章程》规定,所招收的学生应在15岁以上23岁以下,“通解经史,文理明顺,身家清白,体质强实,并无习气疾病嗜好者”。考试为“策论经义”。毕业后,由总办、总教习选择心术端正、学术渊博者,资遣出洋留学,因为,“出洋留学最易造就人才”。

《章程》详细规划了学校设施,藏书楼、博物馆、病房、浴室一应俱全,甚至规定学生“每七日淋浴一次,凡遇停课日期,有愿沐浴者,亦听其便”。对于寝食作息,均有具体规定。如,夏季早五点半鸣钟一次,早上七点半、中午十二点半和下午六点半各钟鸣一次,分别准备吃早中晚饭。细微详尽至此。

在课程设置上,除经学外,还开设了20多门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地理、法制、理财、兵学、格致、心理学、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地质矿物、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图画、音乐、体操等等。这在当时,堪称别开生面、颇有清新之气了。

学堂重视体育运动

1901年秋,济南泺源书院门口挂出了校牌:山东大学堂。

彼时,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由于难以维持,已于1900年8月停办,尚未复校,山东大学堂遂成为一枝独秀的官立大学堂。

根据章程,学堂招收了第一批新生300多名,分专斋、正斋、备斋。备斋相当于各州县小学堂,学习浅近知识;正斋,相当于中学堂,学习基础学科;专斋,相当于大学堂,学习专门学科。名为大学堂,本来只应设专斋,但是,考虑到“各府直隶州设立之中学堂、各州县设立之小学堂,尚未能一律聚设,虽有大学堂之名,而一时无所取材,惟有先设立备斋,次立正斋,初学易于造就”。

谁是山东大学堂的首任校长,至今仍有争议。一说是唐绍仪(后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一说是周学熙(后两次出任中华民国的财政总长)。

唐绍仪任首任校长的说法,来自于《山东高等学校建制沿革纪略》。这是1914年山东大学堂停办时自己编辑的校史。其中有一份《山东大学堂历任校长名单》提及,唐绍仪、周学熙和方燕年这三名校长(当时称管理总办),到校年份都是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但后来山东大学校史办公室经过查阅史料,认为首任校长为周学熙。

袁世凯请来登州文会馆馆主、美国耶稣教长老会传教士赫士为总教习(相当于今日之教务长),聘有教习110余名:清末进士宋书升等30余人任经学教习,归国留学生沙庆、孔祥柯等任科学教习,还聘有英、美、德、日等外籍教习8人。

相比旧式私塾书院,学堂重视体育运动,认为其“不但借以卫生,并可兼娴武备”。每日下午功课余暇,学生都到操场练习体操,并派一名西方人教习督操。备斋学生练柔软体操,正斋学生加练器具体操,专斋学生再加练兵式体操,“以循序渐进”。

不过,尽管设立了许多西学课程,在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框架下,主要课程仍是固“中学之本”。

学堂开设的第一门课即是经学,在礼仪上,尊孔崇道。学堂条规规定:“课士之道,礼法为先,而宗圣尊王尤为要义。”每月朔望之日,由教习率领学生叩拜孔孟,宣讲孔孟之道,“诸生环立敬听,听毕向教习三揖,诸生各相向一揖”。每逢孔子生辰,“均须齐班行礼,以志虔恭”。全校师生除外籍教师外,都是长袍马褂、脑后留辫。由于男女有别,不能男女同校,所以学堂只有男生,没有女生。

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张研所著《原来袁世凯》所述,由于袁世凯过于重视孔孟之道,赫士终与袁不欢而散。

各省在奏折中表示要效仿山东章程

1901年清政府下令各地书院改办新式学堂,但具体如何改,并无先例。《山东大学堂章程》为当时书院改学堂提供了详实可行的范本。徐显明认为,这份章程具有示范意义,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

1901年11月27日,清政府再次下令:“查袁世凯所奏山东学堂事宜及试办章程,拟先于省城建立学堂一区,分斋督课,先从备斋正斋入手,俾初学易于造就,渐有师资,再行次第推广,其教规课程,参酌中西,而淳淳于明伦理,循礼法尤得成。”因此,要求各省“立即仿举照办,毋许宕延”。

此后,各省纷纷将书院改为大学堂,或新设大学堂。

据山东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李彦英考证:浙江巡抚任道镕将求是书院改为大学堂,江苏学政吏部左侍郎李殿林将南菁书院改为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河南巡抚锡良奏设河南大学堂,山西巡抚岑春煊在太原开办山西大学堂,贵州巡抚邓华熙奏设贵州大学堂,江西巡抚李兴锐将豫章书院改为江西省大学堂,等等。

各省在奏折中均直言,学堂的课程、等级、班次,“不外山东章程”,或者是“仿照山东章程”,根据本省的情况和财力,变通办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山东大学堂(彼时已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被裁撤,于1914年停办。

山东大学堂后来历经重办、合并等变迁,《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流落何处,如何辗转到达台湾,已不得而知。

2009年3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访问台湾时,向台湾方面请求看看这个办学章程的原件。也是经过孙震从中斡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从资料库里取出了这份原件。朱正昌戴上手套、口罩,亲手触摸了这份保存一百零八年的文件。

“文件保存得很完好,几乎看不到任何破损,字迹也很清晰。”随行的山大海外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姬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10年11月3日,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之前,校长徐显明借到台湾访问的机会,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经申请,他和同行的人也如愿看到了这份珍贵的文件。

上一篇:毕业设计目录下一篇:法学概论个章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