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规划局(推荐8篇)
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测量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实物、区域分析与规划、房地产评估、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策划、工程项目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可到科研机构、高等或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
就业前景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有机生长,沿江空间
1 齐齐哈尔市滨江空间概况
根据历史的积淀, 齐齐哈尔已形成了自然和人文的多种沿江景观类型。其边缘区位为沿江景观的塑造提供了原生态的条件, 随着城市在西部轴线上的发展和沿江组团不断地提升与改造, 沿江地段将成为城市的一条重要廊道, 而城市的商业服务业发展轴与沿江自然景观走廊相交汇, 形成具有高度土地价值的地带。
一系列已建成的景观资源和保护边界构成了一个连续完整的滨水界面, 为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对应景区, 人文与自然的多点融合为景观的渗透提供了基础, 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也存在沿江地段景观空间效能尚未发挥、景观格局破碎化、自然生态景观要素缺失、水文化价值尚未充分体现和发掘等问题。由于城市的发展, 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 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 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
2 沿江规划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嫩江市区段沿岸规划理念的调整和一些空间元素的重塑, 旨在具有完善生态功能、适应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沿江开放空间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 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 保持着沿岸土壤的稳定性, 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营造景观, 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生态的恢复是一个持续性工程, 不可能短期见到效益, 需要循序渐进, 不断的补充,
2.2 亲水休闲的设计原则
亲水是人类的天性, 人们可以触摸, 尽情享受亲水的乐趣。滨水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排涝功能, 休闲观光的意义更强于防洪本身。在滨水空间环境改造中, 要有意识的为人们创造多层次、多方式的亲水条件。沿江泄洪区景观性道路不同于其它的道路, 主要以休闲漫步为主, 同时要兼顾洪水期的威胁, 因此在道路设计应把以休闲游道为主。沿江边布置铺装硬地, 布置园路, 点缀景观建筑小品, 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 同时, 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2.3 文化多样性原则
滨水区域往往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历史, 农耕时代, 工业起步阶段, 后工业时代的休闲功能等等历史印记, 滨水环境应在保证生态修复的前提下, 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文脉。滨水生态空间也可以在环保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自然湿地的重要性, 增强了环保意识。利用平缓的地形和各公园广场塑造丰富的人文生活景观, 从不同角度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需求, 成为一条人文轴线。
2.4 多功能复合原则
增强人们对水认知, 多功能复合型空间是有机生长的基础, 从国内成功经验看, 大多建设成经济复合型的滨水景区, 适当的开发能够提升滨水景区的整体价值并增加滨水景区的人流, 激发空间的活力。不仅包括沿江居住功能, 必要的商业活动能够成为滨水空间活动的有力支撑。合理的必要的商业的加入将为滨水空间物质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 以创造“人、城市、生态、文化”的多元共生空间为主题。
3 打造有机生长的景观格局
有机生长强调滨水景观区域与城市组团内部同步改造, 降低城市运行成本, 多功能复合型空间是有机生长的基础, 组团内部的水域, 绿带是有机生长的细胞, 通过生态走廊的链接, 构建网格加细胞的有机架构形式, 进而整合功能, 使组团更具有生命力。
3.1 激发核心景观细胞的效能
浏园节点既是休闲性景观区域, 同时也是历史文化轴线。浏园景区已逐步形成集历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公共空间。视觉景观上分析, 江心岛景区传统建筑群、和平广场景观小品以及防洪纪念塔等建筑为场地提供了良好的借景和对景节点, 易于打造景观链条。规划应强化浏园地段主题休闲娱乐区, 提升本区域休闲功能。通过景观廊道构建, 结合水主题布置相关活动, 如垂钓, 划船项目等。以创造一个标志性的视觉通廊为宗旨, 打造一条“和平广场-浏园景区-江心岛景区”的视觉通廊, 完善并延伸中华西路景观轴线。强调突出物理和视觉上的关联, 以提供更具层次感的心灵体验。
3.2 打造有机的景观空间序列
在各节点过渡地段, 结合防浪林增设一些林间休闲场地, 道路规划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人流主要交汇处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 体现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道路两旁合理设置指示牌和路灯, 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主题。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将沿江的自然景观、水体景观、休闲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城市景观、大桥景观等各类景观进行统筹考虑, 以沿江地区景观整治和分区段景观建设控制引导以及重要节点景观概念设计为重点, 形成齐齐哈尔市区滨江城市特色景观, 彰显滨江区段魅力。
3.3 线性设施改造与景观营建
强化堤坝景观, 驳岸的虚实处理, 形成“实”“虚”对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 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 创造有形实体景观。规避高筑堤坝等简单防洪为主的功能, 在治水的同时, 最大程度上获取水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发挥水的综合效能。驳岸景观在空间形式上窄长, 处理上要做到形式与使用功能的协调统一。
3.4 创造连续的近水公共空间
亲水岸线的建设能为市民创造多样性的滨水活动, 增添滨水区的活力, 以沿江堤坝为基础, 在保证防汛标准的前提下, 对沿线堤岸分层处理。各景观节点之间相对均匀分布, 通过步行铺装连接节点, 满足步行观赏的连通性。应考虑景观的节律感, 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 在滨水景观序列组织上, 强化线性景观的连接性和可达性。强调滨江空间和城市的有机联系, 使城市与水形成相辅相成的共生体, 在空间形态上, 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 扩大滨水区域的功能。游憩空间应迎合现代人的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在释放宾水环境的游憩功能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3.5 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设计
绿色生态是滨水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在提供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 还具有开发旅游娱乐、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 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由江面敞水带至堤坝, 按照“敞水带-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两栖植物带-中生植物带-防浪林”的功能区划分模式进行植物配置。一方面提高植物景观的功用, 也能使沿江泄洪区域景观生态得到恢复。与空间造景元素在时空间进行良好协调, 达到植物生态习性、景观审美要求和整体空间意境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季永兴, 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 2004, 3.
[2]王东宇.李锦生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以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为例[J].城市规划, 2000 (9) .
关键词:哈尔滨;旅游节庆;规划
1 哈尔滨市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旅游节庆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演变和发展。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北部、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接壤,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旅游节庆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哈尔滨的旅游节庆起步于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先后创办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经贸洽谈会等旅游节庆活动。
2 哈尔滨市旅游节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时间布局不合理
哈尔滨的旅游节庆呈现出季节性和集中性的特点,节庆活动都安排在夏冬两季,并集中于7月和12月,而这些时间段也正是哈尔滨的旅游旺季,十分考验地区的接待能力和协调能力。每年冰雪节一到,北上哈尔滨的车次一票难求,哈尔滨多条道路也处于交通饱和状态; 4星级以上宾馆纷纷爆满,不少家庭旅馆的入住率也达到100%;滑雪胜地—亚布力国际滑雪中心由于游客众多,不得不临时加码:扩充滑雪区域、准备人工降雪、增添硬件设施等,周边的宾馆竟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由此可见,这种节庆的集中性对哈尔滨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2.2 缺乏品牌意识
哈尔滨的旅游节庆品牌普遍创办时间不长,知名度不高,除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外,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节庆少之甚少,例如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金源文化节、哈尔滨园艺节、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等旅游节庆知名度很低甚至并不为人所知。对哈尔滨旅游节庆的举办届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举办超过20届的只有4个,大部分旅游节庆的举办低于7届,说明哈尔滨的旅游节庆活动大部分处于初始期,标志性的品牌节庆缺少。
2.3 居民参与度不高
在旅游节庆的举办过程中,当地居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民参与的旅游节庆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促进文化的交流。哈尔滨居民对旅游节庆听说和支持程度高,但参与度一般,由于票价、专业性等限制因素,居民更愿意参与的还是啤酒节、音乐节等进入门槛较低的大众型节庆活动。
3 哈尔滨市旅游节庆规划要点
3.1 时间布局合理化
哈尔滨市在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中,应注意时间上的有效协调,在考虑地区接待能力的基础上,将节庆活动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的各个时段之中。哈尔滨可增加湿地节,枫叶节、民族文化节等春秋季节旅游节庆活动,协调哈尔滨旅游市场的淡旺季现象,拉动旅游淡季的经济增长。另外,哈尔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延长节庆举办时间,为节庆活动提供更为充裕的宣传推广时间。
3.2 推进节庆品牌化发展
首先,寻找差异是品牌的核心,哈尔滨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主题鲜明的节庆品牌。例如,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凭借天时地利举办夏至节,景观奇特,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每当夏至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其次,传播推广是品牌成功的关键,广告是品牌传播最直接、最普遍的手段,因此哈尔滨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策划新闻事件等途径进行节庆宣传,提高认知度。最后,品牌形象要有连续性,在品牌建设之初就应该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市场在变,产品在变,但品牌定位不能轻易改变。
3.3 提高居民参与度
哈尔滨旅游节庆应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使节庆活动不仅能提升哈尔滨的城市形象、让游客了解哈尔滨的文化,也能使哈尔滨居民有所收益。哈尔滨可以通过举办针对全民的活动、加强宣传等措施,广泛提高全民对于哈尔滨旅游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例如举办全民自行车日,提倡居民自行车出行,提倡环保,将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为哈尔滨市形象加分。
参考文献:
[1] 张伦书.论节庆经济持续创新力与评价指标体系[J].桂海论丛.2002,(3):12.
[2] 戴光全, 保继刚.城市节庆活动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以昆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4): 58-61.
[3]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45.
[4] 李国平.地方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02:25.
[5] 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30.
[6] 徐舟.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规划方法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5,(1): 7-10.
[7] 肖红燕.我国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未来与发展.2011,(9): 24-27.
[8] 哈尔滨冰雪产业链条延伸对经济影响力日渐深远[EB/OL].www.harbin.gov.cn. 2011-08-20.
[9] 王晨光.节事旅游发展亟待理念创新[J].旅游学刊.2009,(1):8-9.
[10] RocheM. M ega- events and Urban Poliey [J]. Annl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 (1): l- 19.
[11] Getz.D,1991,Specail events, InMedlik,S.Mananging Tourism .Butter worth-Heinemann 122-130.
作者简介:李念遥(1993—),女,汉,黑龙江省肇东市,研究生,黑龙江大学,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研究。
一、选择题
1、《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2011年3月28日 次会议审议通过的。A、市二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B、市二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C、市二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D、市二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框架中,共分 章、分 节,约56000字。
A、12章42节 B、11章44节 C、12章44节 D、11章42节
3、“十一五”时期,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完成规划目标116.5%,是2005年的2.9倍。
A、322.35亿元 B、932.01亿元 C、800亿元 D、2130亿元 4、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完成规划目标108.4%,五年累计完成2039.8亿元,是“十五”期间累计投资的3.7倍。A、189.3亿元 B、534亿元 C、645亿元 D、6500亿元
5、“十二五”时期,国家政策带来新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和 若干新政策与新措施实施,将对我市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推动作用。A、《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 B、《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C、《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D、《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6、“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1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14.5%。
A、8228 3202 B、15200 5250 C、32600 12600 D、14857 6295
7、“十一五”时期,我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A、52.8% B、67.5% C、51.25% D、55%
8、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体系设置时,结合我市实际并与自治区编写组进行了衔接,本着可比、对应、符合新要求原则,设置了 主题领域的 主要指标。
A、四个 26项 B、五个 28项 C、五个 27项 D、六个 29项
9、“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强调了做大经济总量和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开放合作,其中预期性指标 项,约束性指标 项。
A、16 11 B、17 10 C、15 13 D、14 15
10、“十一五”时期,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共建设 万户,其中林区棚户区改造4.31万户、经济适用住房2.3万户、廉租住房1.6万户。A、12.34万户 B、15.6万户 C、6.36万户 D、8.21万户
11、“十二五”时期,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值可达到 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 %。
A、322.35亿元 18% B、2130亿元 18% C、932亿元 23.9% D、800亿元 23.9%
12、“十二五”时期,确保粮油基地稳定增产。大力培育农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粮食增产计划,实现粮食增产10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万吨。
A、600万吨 B、1000万吨 C、750万吨 D、700万吨
13、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推进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农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 以上,种植业新品种普及率达到 以上,牲畜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50%以上。A、80% 90% B、90% 80% C、85% 95% D、95% 85%
14、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产业、吸纳人口和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能力,积极打造副中心城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口岸型城市为目标,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进出口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休闲等产业,市区人口占本地区人口比重达到50%以上。A、满洲里市 B、扎兰屯市 C、牙克石市 D、额尔古纳市
15、“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6500亿元,年均增长 % ? A、25% B、18% C、27.8% D、17%
16、批准实施,为我们扩大开放与区域合作,利用“两 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
A、《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 B、《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C、《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D、《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17、“十一五”时期,我市全面实施草原沙区治理工程,累计投入治沙专项资金3.1亿元,治理面积达到 万亩。
A、575万亩 B、542.6万亩 C、4480万亩 D、210万亩
18、“十一五”时期,我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22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1.9倍。累计引进国内(市外)资金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2倍。
A、498亿元 B、430亿元 C、1644亿元 D、3500亿元
19、“十二五”时期,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00元,年均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00元,年均增长。A、17% 15% B、15% 17% C、17%左右 15% D、15%左右 17% 20、“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中,哪个指标是约束性指标 ? A、地方财政总收入 B、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旅游业总收入
21、“十二五”时期,旅游业作为我市资源转型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的核心、呼伦贝尔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亿元。
A、143亿元 B、330亿元 C、620亿元 D、210亿元
22、“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五年间公路总投资 亿元,建设总里程9250公里,首条高速公路滨洲线阿牙段开工建设,市域公路网建设顺利推进。
A、193.7亿元 B、53.42亿元 C、38亿元 D、122亿元
23、“十二五”时期,我市坚持加快发展基本原则,处理好 的关系,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增强经济发展实力。A、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 B、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集聚发展 D、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
24、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建设打造副中心城市中,以建设生态型农业中心城市为目标,发展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市区人口占本地区人口比重达到40%以上,是。
A、满洲里市 B、扎兰屯市 C、牙克石市 D、额尔古纳市
25、我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与发展目标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18%。
A、93亿元 B、210亿元 C、30.9亿元 D、84亿元
26、积极培育煤炭石油产业集群,立足于保障电力、化工等产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统一规划探采,统一配置利用,积极建设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煤炭总产能达到 亿吨。
A、300万吨 B、500万吨 C、1300万吨 D、1.5亿吨
27、积极争取 将上升为国家定位,建设享誉国内外知名的草原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旅游精品线路。使旅游业成为我市资源转型 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的核心、呼伦贝尔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A、“呼伦贝尔中国最美的草原”品牌 B、国家原生态多民俗文化旅游胜地 C、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 D、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28、“十二五”时期,以景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国际原生态多民俗文化旅游 胜地,深度挖掘森林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森林豪华列车游、狩猎游、体验游等产品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建设 功能景区。A、地质公园科考探险旅游功能景区 B、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功能景区 C、建设全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功能区 D、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功能景区
29、加大固沙和潜在沙地治理与防护力度,强化沙区治理与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措施,每年治沙防沙面积达到 万亩以上。草原沙化得到根本控制,草原质量和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A、500万亩 B、100万亩 C、2500万亩 D、1860万亩 30、“十二五”时期,我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拓展经济增长的外部空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美元。对俄蒙边境贸易额占全区对俄蒙边境贸易总额提高到60%以上。
A、48亿美元 B、16亿美元 C、32亿美元 D、23.3亿美元
二、多选题
1、以“三改一建”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农牧民以多种方式实施土地、草场流转与集约经营。“三改一建”具体是指 A、改革经营体制 B、改变生产方式 C、改善生活条件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 E、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推进小型农田草牧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发展以节水喷灌、滴灌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五小水利工程”具体是指 ? A、小水窖 B、小水池 C、小塘坝 D、小泵站 E、小水渠
3、“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中,改善民生类指标中都有哪些 ? A、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B、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D、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E、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F、城镇登记失业率
4、“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类指标中都有哪些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沙区综合治理面积 C、新增活立木蓄积量 D、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E、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F、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5、积极调整畜牧业区域结构,牧区以草畜平衡为原则,推行 鼓励发展原生态草原畜牧业,实现草原畜牧业协调稳定发展。A、划区轮牧 B、季节休牧 C、增大减小 D、少养精养 E、集约化养殖
6、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重点抓好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转化率,加快培育壮大煤炭、化工、电力、多金属、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产业,构筑支撑呼伦贝尔科学崛起的新型产业体系。实施点状开发、集约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
A、大基地 B、大园区 C、大企业 D、大集群 E 大项目
7、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百亿级工业园区中继续坚持 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园区和基地作用,按照功能定位设置相关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约、集聚水平。
A、点状布局 B、集约设置 C、循环利用 D、深度转化
8、优化园区布局中,按照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统筹安排各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形成。加强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分工协作,统筹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A、“U”字型经济带 B、“T”字型经济带 C、口岸经济带园区 D、点状布局工业园区
9、整合园区,提质扩容,扩大规模,明确功能定位,推进工业园区与基地全面升级。积极打造产值500亿元以上园区,下列哪几个是500亿元以上的园区。
A、满洲里煤电化基地B、陈巴尔虎旗工业园区C、伊敏煤电化基地 D、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 E、呼伦贝尔工业园区
10、我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与文化重点开发项目中的五张文化名片具体是指 ?
A、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 B、天骄•成吉思汗 C、拓拔鲜卑D、蒙古古乐E、呼伦贝尔大雪原
11、加强与东北地区合作,全面落实东北四省区合作机制,深化与东北地区在 市场建设、社会事业、信息传媒等方面的对接与合 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发展规划、B、产业政策 C、基础设施 D、生态保护 E、旅游发展 F、对外开放
12、统筹旗市区间协调发展,推动旗市区间资源要素共同集聚,统一规划、共谋发展。根据各旗市区资源和组合加工条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旗市区间产业布局、发展措施等协调机制。实施,实施资源互换和整合,共建产业园区,发展旗市区间“飞地经济”。
A、联手谋划项目B、联合建设基地C、联合打造品牌D、联合开拓市场
13、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保护环境的原则,构筑各具特色的中心镇和重点镇。积极发展旗市中心镇(城关镇)和重点镇,加快建设一批 等各具特色中心镇和重点镇。A、口岸型 B、旅游型 C、农牧型 D、工贸型
14、“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加快铁路网建设,推进建设边境铁路、跨境铁路、断头铁路,改造既有铁路,建设专用铁路和市域铁路,形成 的铁路运输网。
A、四口跨境 B、四口跨省 C、三横三纵 D、四横四纵
15、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实施、监测、监督体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绩效管理,逐步形成 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A、政府引导 B、社会参与 C、衔接协调 D、运行高效
16、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新型农牧林区基础设 施建设中,要着力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实施农村 “六到农家”工程,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A、水 B、电 C、路 D、气 E、房 F、优美环境 G、垃圾处理
17、积极组织和调度相关部门与各旗市区,把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中心工作,。A、加强协作 B、密切配合 C、形成合力 D、统筹推进
18、“十二五”时期,我市推进民航机场建设,实施海拉尔机场航站区升级改造,加快扎兰屯、鄂伦春支线机场建设,大力推进 通勤机场前期工作,形成以海拉尔为中心的呼伦贝尔通勤机场群。A、陈旗 B、根河 C、尼尔基、D、莫尔道嘎
19、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 的社会保障机制。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E、住有所居 20、加快推进文明社会建设,努力构筑边疆稳定民族和谐示范区 大力弘扬 的呼伦贝尔精神,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博大 B、至诚 C、和美 D、共赢
21、积极推进节约能源中,要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鼓励使用 汽车,限制和淘汰能耗超标的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设备。A、环保型 B、节能型 C、大排量 D、小排量
22、积极发挥森林和草原优势,深入发掘碳汇潜力,逐步建立森林碳汇体系,进一步采取 措施,增加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增加碳汇能力。
A、森林抚育 B、低产低效林改造 C、人工造林 D、封山育林
23、为适应气候变化,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重点的工业和交通体系,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倡社会公众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鼓励居民使用。
A、节能灯、B、太阳能热水器 C、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D、可再生能源
24、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基地中牙克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发挥冷资源优势,重点发展 等特色养殖,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只左右。A、狐 B、貂 C、獾子 D、獭兔
25、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推进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开展动植物新品种、农牧林业实用新技术和科技新产品的研究创新,加快实用增产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A、良种选育 B、栽培技术 C、节水灌溉 D、科学施肥水平
26、大力发展马铃薯与蔬菜基地,以 等马铃薯优质产区为重点,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档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达到2500公斤/亩(鲜薯),总产量达到225万吨。A、扎兰屯市 B、阿荣旗 C、莫旗 D、海拉尔区
27、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引导林 区产业向重点镇和产业园区集聚。以林区 为方向,扶持发展旅游、食品、养殖等接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A、产业集聚B、人口集中C、服务完善D、生活舒适
28、积极培育多金属产业集群,积极开发、整合利用境内外 等“一盆两带”禀赋的多金属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开发与利用。A、铅锌 B、铜钼 C、煤矿 D、铁矿
29、积极培育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 等资源优势,全力引进高技术、大集团,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产业。A、玉米 B、马铃薯 C、中草药 D、动物脏器
30、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深入开发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大力打造“呼伦贝尔中国最美的草原”品牌,挖掘 历史文化,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功能景区。
A、蒙古之源 B、敖鲁古雅使鹿部落 C、鄂伦春古冰川遗迹卑 D、拓跋鲜
3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 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政策。
A、广覆盖 B、保基本 C、多层次 D、可持续
3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 为扶贫开发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A、“三少民族”地区 B、人口较少民族地区 C、革命老区 D、边境牧区
33、按照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方向,统筹抓好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矿区、园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约束机制,大力发展。
A、效益经济 B、低碳经济 C、循环经济 D、绿色经济
34、我市构筑联动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积极发展旗市重点镇,下列重点乡镇中属于旅游型的有哪几个。
A、柴河镇 B、莫尔道嘎镇 C、蘑菇气镇 D、黑山头镇 E、南木鄂伦春民族乡 F、满归镇 G、锡尼河索木
35、加快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对外运输网和市域交通网基础设施与对外通道建设,逐步建成空中、地上、地下,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
A、联通俄蒙 B、畅通东北 C、贯通市内 D、承接沿海
三、填空题
1、“十一五”以来,美丽发展的成功实践,再造了发展新优势,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探索形成了的工作思路。
答案:“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
2、我市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既不走重开发轻保护的路子,也不走重保护轻开发的路子。生态保护上,突出美丽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上,坚持 ;民生改善上,实 施了。
答案:“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点状布局、集约设置、深度转化、循环利用” “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
3、“十二五”时期,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以 为主旋律,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为主功方向,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幸福呼伦贝尔。
答: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
4、坚定不移地走开发与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子,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把 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大力保护和修复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
答:生态保护
5、我市处理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集聚发展的关系,实现城镇和产业项目建设集约、集聚和规模发展,促进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人口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6、“十二五”时期,我市积极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偿政策,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实施,实现人、畜、草平衡。答案:“增草、稳畜、减人”
7、加强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建设 六大基地,实现粮、油、肉等农畜产品稳定增长。
答案:“粮、油、薯、乳、肉、特”
8、“十二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基地。扎兰屯市、阿荣旗和莫旗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发展沙果、榛子 等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75万吨,产量1万吨。
答案:榛子 沙果
9、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努力构筑联通俄蒙对接东北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开放新格局,用好用足国家关于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政策,积极拓展政策应用范围,争取国家支持将 整体列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范围,带动全市口岸经济全面发展。
答案:满洲里 呼伦贝尔
10、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建设呼伦贝尔国省道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农村公路、边防口岸等公路,形成 运输网大格局。
答案:“四横五纵十二出口”
四、判断题
1、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主要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93.22亿元,完成规划目标110.7%,是2005年的3.0倍。()
2、“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6500亿元,年均增长20%。()
3、农牧业实现稳步发展,牲畜头数达到1610万头只,粮食产量增加到120亿斤以上。()
4、“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林区生态保护工程,提高林业生态系统功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8%。()
5、坚持协调统筹原则中,要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立足于岭上、岭东、岭西地区协调发展,统筹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
6、加大草原沙地治理力度,加大固沙和潜在沙地治理与防护力度,强化沙区治理与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措施,每年治沙防沙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
7、“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加大牧区禁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游牧民定居等政策补贴力度,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发展农村牧区金融机构,加大贷款力度,提高贷款规模。()
8、“十一五”时期,深入实施“天保工程”,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9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1.25%。()
9、“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深度转化,提高综合加工率,粮食转化达到60%以上,肉类转化达到65%以上,油料转化达到80%以上,鲜奶转化达到85%以上。()
10、按照集聚、集约、升级、延伸原则,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和专业化园区建设,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五、简答题
1、“十二五”时期,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幸福呼伦贝尔。为完成“十二五”目标,我们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美丽发展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坚持转型集聚原则。坚持富民强市原则。坚持协调统筹原则。坚持重点突出原则。
2、“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答: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将呼伦贝尔打造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际原生态多民俗旅游胜地、边疆民族和谐幸福家园,推进呼伦贝尔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努力建设幸福呼伦贝尔。
3、我市“十二五”时期,处理好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的关系,在统筹抓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文明建设的同时,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五区”建设,“五区”建设指的是?
答:生态重点抓沙区、城镇重点抓棚户区、工业重点抓园区、旅游重点抓景区、农业重点抓示范区。
4、“做大做强呼伦贝尔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心镇、重点镇,构筑联动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城镇体系发展的目标,请问呼伦贝尔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具体是指哪些区域?
答案:呼伦贝尔中心城区:包括海拉尔区、中心城新区、巴彦托海镇、宝日希勒镇、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呼伦贝尔工业园区、陈旗工业园区。副中心城市(5个):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
5、加快呼伦贝尔中心城区建设,完善新、老城区城市功能,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品位,提供发展平台,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承载力。实现呼伦贝尔中心城区集聚能力,具体指哪方面的集聚?
答案:实现规模化工业集聚,现代服务业集聚,人口集聚,产业集聚,教育集聚,医疗集聚,旅游避暑和休闲养老集聚。
6、“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重要历史机遇,坚持扩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重,富民与强市并举。发展目标中实现“四个突破”是指什么?
答:实现“四个突破”即,在构筑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在融入东北振兴方面实现新突破,在中心城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林区经济转型方面实现新突破。
7、“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重要历史机遇,坚持扩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重,富民与强市并举。“两个高于”、“五个翻番”分别指什么?
答:发展目标中实现实现“两个高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
六、论述题
1、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多元经济、循环经济,突出建设重点产业集群,请问八大产业集群是什么?
答:积极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多金属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煤炭石油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多元化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电力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建材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构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请指出我市“十二五”时期打造的九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体有哪些 ?
2014年实施计划
为了有效防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保证矿山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贯彻落实,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实际情况,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写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重大灾害防治规划及2014年实施计划。
成立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和安全副矿长为副组长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存虎
副组长:张新志钮景付韦海良成员:韩占占海平贵郭安斌董文斌秦少华靳智明谷君旺祁 浩苏二换罗怀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矿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经理兼任。
1、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重大灾害防治规划
1.1滑坡防治规划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开采的同时,在采场四周形成了边坡:在南北形成了最终边坡,在采场东部形成了工作帮边坡,在采场西部由于内、外排土推进,形成了排土场边坡。这些边坡始终处于蠕动变化状态,存在重大滑坡安全隐患。为了预防和控制滑坡:
1)制定合理的开采和排弃方案;
2)建立边坡监测系统;
3)实行现场巡视和警示管理。
1.2采空区防治规划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采矿权范围内有23个小煤窑采空区,现已顺利通过了1个采空区,还有22个在将来会陆续通过,为了顺利通过小煤窑采空区:
1)制定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安全通过小煤窑采空区管理办法;
2)制定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通过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
1.3地质构造防治规划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矿区地质构造相对比较简单,煤层和剥离岩石成近水平赋存,采场断层发育稀少,但是在第一条区东部和
第二条区东部存在两个正断层,所以必须做好断层防治:
1)利用生产补充勘探查明开采区域的详细地质构造;
2)做好采矿计划,合理通过各种地质构造,避免影响生产。
1.4火灾防治规划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采场露煤为易燃的长焰煤,一旦着火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和煤炭资源的重大浪费;电器设备着火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防治火灾:
1)制定火灾防治管理办法;
2)合理组织,加强火灾预防治理,定期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检测。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设备各管路、接头、卡口和电气设备进
行检查,及时处理漏油、漏气,及时更换老化的管路和线路。
1.5水灾防治规划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处于半干旱地区,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偏小,但是7~9月份的雨季时间也有相对集中的降水,所以必须进行水灾防治:
1)做好地下水控制、地面防排水及采掘场和排土场的排水工程;
2)在雨季建立防排水系统,做好疏排水处理。
2、2014年重大灾害防治实施计划
2.1滑坡灾害防治实施计划
2.1.1按规定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分析和评价,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稳定边坡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1.2生产技术部和安监站要制定合理的开采、排弃计划和方案以及详细的作业规程。采掘队及运输队要严格按照开采和排弃计划作业,采场和排弃场要按设计的边坡角进行开采和排弃。
2.1.3在南北端帮内排土场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适时从下往上建立排土台阶,及时进行排土回填,以降低到界端帮的边坡角,同时还可以起到“压坡角”的作用,有利于非工作帮边坡角的稳定。
2.1.4对到界的工作帮、非工作帮和排土场边坡建立岩移观
测线,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GPS边坡监测系统和IBIS边坡雷达监测系统进行定时和实时监测,定期监测边坡动态,总结分析观测资料,为防治滑坡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2.1.5实行严格的现场监护和警示管理,对有滑坡征兆的边坡,要在可能滑坡地段设立警示标志,现场作业人员要设专人监视滑体变化,当边坡活动达到橙色报警时要及时撤出工作人员和设备,并及时上报调度等有关部门,同时启动滑坡应急预案;倒班安监要对工作帮和非工作帮边坡每周进行全线隐患排查,大雨天要每天进行全线隐患排查,发现地面裂缝、裂缝变大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当天气预报有大雨、暴雨时,当班领导要提前安排好滑坡处理的准备工作。
2.2采空区灾害防治计划
采空区是原小煤窑开采形成,现在已难以收集到相关采空区的资料。采空区灾害主要是指:采空区塌落,造成作业人员和设备坠落;采空区有害气体溢出,造成作业人员中毒;装药过程中,煤层自然产生高温孔会使炸药早爆。
2014年我矿已进入了东宝煤矿小煤窑采空区,并已制定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安全通过小煤窑采空区管理办法》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通过东宝煤矿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由于我矿掌握的东宝小煤窑资料匮乏,为了准确掌握东宝小煤窑巷道及采空区的空间形态,我矿需委托专业物探公司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
产范围内东宝煤矿采空区进行探测,探测圈定出采空区的范围,确保安全通过采空区。
2.3地质构造防治实施计划
我矿虽然属于构造简单区,但是也有小的地质构造。2014年在我矿南端帮坡面上揭露出了宽约35米,落差15米左右的小型地堑构造,其延伸方向为WS—EN方向;在北端帮1100坡面揭露出了落差10米左右,延伸方向为WS—EN方向的正断层。这些地堑、断层等地质构造有可能诱发滑坡,造成灾害。
为了防患于未然,利用生产补充勘探查明开采区域详细地质构造;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地质钻机进行探测分析,准确掌握地质构造的延伸和赋存状态。为采矿计划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确保安全高效的通过地质构造。
2.4火灾防治实施计划
2014年我矿将建立健全火灾防治管理办法,进行防灭火预案的演练,在演练中提升防灭火的管理水平。在干旱季节,使露煤不超过3个月;所有工作人员提高防火意识,在煤工作面上严禁吸烟、点明火,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点燃煤炭;一旦发现煤层自燃着火、有火星,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组织灭火。机械设备必须配备消防灭火器材;所有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一旦设备发生火情,现场人员第一时间用设备上的灭火器及时灭火,同时通知设备主管人员及矿领
导,当机械设备火灾较大时,立即请求消防队救火车到现场灭火,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
2.5水灾防治计划
2014年我矿将建立健全防水制度,制定防治水应急预案,进行防洪演练。雨季到来之前要对地面防洪坝、积水坑进行加固维修工作;对工作帮、非工作帮要开挖排水沟,使明水流入积水坑或疏干巷道内;准备好充足的防洪设备、水泵、管道等物资;加强疏干排水工作。
当遇到暴雨,无论白天夜间值班领导及分管责任人都要现场巡视水情,同时向矿领导汇报水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灾害大小等详细情况;矿领导在接到灾情汇报后,迅速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及设备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将灾害损失降至最小。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颁布日期】2005-04-08 【是否有效】 有效
【批准部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批准日期】2005-04-08 员会 【失效日期】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 【实施日期】1995-12-15 【效力级别】地方性法规
【全文】 齐齐哈尔市燃气管理办法(2005年)
齐齐哈尔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四章 供气管理
第五章 用气管理
第六章 运输管理
第七章 燃气用具管理
第八章 事故处理
第九章 罚则
第十章 附则
(1995年11月22日齐齐哈尔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95年12月15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根据2004年11月26日齐齐哈尔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2005年4月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保障生产、生活需要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燃气,是指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气体燃料。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燃气生产、储存、输配、运输、经营和燃气工程建设,燃气用具生产、经营、维修以及使用燃气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发展和改革、技术监督、物价、公安、规划、环保、工商、卫生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燃气管理工作。
第五条 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六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燃气工程,应事先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消防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手续。
第七条 燃气工程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技术规程进行建设。燃气工程的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承担。其总体设计文件和图纸须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消防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采用。
第八条 燃气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 新建、扩建及技术改造工程涉及燃气设施的,须经燃气经营单位同意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条 在城市管道燃气供气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居民住宅和需要用气的公共建筑,应同时进行管道燃气设施的设计、安装。
第十一条 与燃气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的其它管道及地下工程,其相互间距应符合国家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第十二条 液化石油气储配工程须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十三条 调压箱、燃气表、燃气具、贮罐、槽车、液化石油气钢瓶等燃气设施,应选用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由具有检验资格的单位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或定期检验、维修。未经检验的不准使用。
第十四条 燃气设施的产权和管理、维修责任划分:
(一)燃气输配管网干支线、贮气罐、调压站、阀门井等专用设施的产权归燃气经营单位,由其统一管理、维修并负责安全;
(二)工业、公益事业、服务行业及单位住宅等用气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用户),自支线的阀门井或节点起至单位用户的管道、燃气表、阀门井、调压箱等燃气设施,产权归投资者所有,由其使用、管理并负责安全,承担更新与维修费用。维修及更新由燃气经营单位承担;
(三)居民用户自调压箱出口起至用户的燃气表(含燃气表),产权归投资者所有,承担更新与维修的费用。更新与维修由燃气经营单位承担。
燃气表至灶前阀的设施,其更新与维修事项应委托燃气经营单位进行,费用由用户承担。
居民用户应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室内管道、燃气表、阀门及燃气具等设施的管理和维修负责,发现漏气、损坏,应按安全用气规定采取措施,并及时向燃气经营单位报告。
第十五条 用户需增加、减少、拆除、迁移或改造燃气管道和设施的(更换同一气种的灶具除外),应先向燃气经营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燃气经营单位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六条 从阿拉新气田至天然气储配站的长输燃气管道中心线两侧及附属设施厂区外(包括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各50米范围内,严禁燃放爆竹、烧荒或其他动用明火行为。
第十七条 燃气管道中心线两侧四米以内和燃气设施周围两米以内,严禁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挖坑取土、植树埋杆和其他危害燃气管道的行为。
第十八条 在长输燃气管道中心线两侧各300米范围内筑坝、爆破、修筑公路、疏通和修筑河道及在次高压中心线两侧各10米范围内进行施工的,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须报经燃气经营单位审查同意。工地应设立明显的施工标志,重要区段、大型地下施工,应由燃气经营单位和有关部门派人现场监护;
(二)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造成燃气设施漏气、损坏的,现场应有人监护,并及时报告燃气经营单位组织抢修,所需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三)施工中除燃气经营单位指定的专业人员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启闭阀门,移动燃气设施;
(四)施工中严禁擅自动用明火。确需动用明火作业的,应由施工单位填写动用明火作业申请和动用明火作业方案,报公安消防部门,经审核同意,发给动用明火作业证,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之后,方可施工;
(五)严禁压埋、敲砸、碰撞燃气设施。在离管线2米以内施工的,不得动用机械铲、机械锤。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擅自开启、关闭干支线阀门,安装燃气管道和损坏燃气设施;不得自行倾倒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拆修瓶阀、更换检验标记和瓶体漆色。
第二十条 燃气经营单位、产权单位及用户应定期对所属的燃气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维护。燃气经营单位在接到用户的维修报告后,应立即进行修复。
第二十一条 长输燃气管道和燃气储配站、供应站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第四章 供气管理
第二十二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燃气输配能力,优先发展居民用户,适当发展其他用户。居民生活用气与其他用气发生矛盾时,应首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气。
第二十三条 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燃气的热值、组份、嗅味、压力等参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第二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气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应站,但不得擅自对外经销液化石油气。确需对外经销的,应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资格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个体经营者不准经营液化石油气。
第二十五条 燃气经营单位因检修、燃气管道改线等原因需要调整供气量、降低供气压力或暂时停止供气时,应提前3日通知用户,并公布恢复供气时间。遇突发事故,应及时抢修,尽快恢复供气;抢修时间超过4小时,应及时通知用户,恢复供气时必须提前1日通知用户。
第二十六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燃气经营单位应拒绝灌装:
(一)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的;
(二)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三)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四)超过检验期限的;
(五)外观有明显损伤的;
(六)首次充装和新检验后的钢瓶,事先未经置换和抽真空的。
第二十七条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充装前须由充装单位按规定抽取残液。残液须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八条 燃气经营单位应定期对用户的燃气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燃气经营单位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燃气经营单位的收费人员必须佩戴服务标志。
燃气经营单位的维修人员接到报修通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尽快排除故障。
燃气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及时热心地为用户服务,严禁刁难、要挟和勒卡用户。
第二十九条 燃气生产和经营单位应按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和标准经营。
第五章 用气管理
第三十条 在管道燃气供应范围内,具备使用管道燃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要求使用燃气及现有用户要求扩大用气量的,须向燃气经营单位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缴纳燃气设施集资费或燃气增容配套费后,由具备相应资格的单位设计、施工。
第三十一条 燃气经营单位应对用户进行燃气安全使用宣传,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第三十二条 管道燃气用户凭燃气经营单位签发的燃气供应证用气。
用户买卖、调换、转让房屋时,应及时办理燃气转户手续。
第三十三条 用户因生产经营等活动需改变燃气用途的,应到燃气经营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并按规定缴费。
第三十四条 安装管道燃气热水器须经燃气经营单位同意,由燃气经营单位设计、安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安装。
第三十五条 用户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盗用管道燃气;
(二)严禁在有燃气设施的房间办公、住宿;
(三)严禁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电器设备的接地导体;
(四)严禁擅自开启、动用、调整燃气经营单位封闭的燃气设施;
(五)严禁用胶管过墙或穿室使用管道燃气;
(六)严禁在有燃气设施的房屋内同时使用两种火源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七)严禁饭店、宾馆、招待所将液化石油气钢瓶与就餐者置于同一室内做为加热源涮烤食物;
(八)严禁将液化石油气钢瓶集中存放在燃气供应站以外的居民区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或通风不良的场所;
(九)严禁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加热或倒卧使用,严禁生产和使用液化石油气残液助燃装置。
第三十六条 管道燃气用量由燃气经营单位按月抄表计量。对用户采取定点或持证入户方式进行收费,用户应按规定缴纳燃气费。
第三十七条 逾期未缴纳燃气费的用户,应在收到燃气经营单位催缴通知单7日内缴纳燃气费,到期仍未缴纳的,每超期1日,如收应交气费额千分之五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燃气费的可停止供气。
第三十八条 用户对燃气表准确度有异议的,可向燃气经营单位提出,由燃气表检定部门进行检测。检定部门应在3日内或与用户约定的时间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误差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由用户缴纳测试费;误差超过国家规定的,免收测试费,并由燃气经营单位维修或更换新表。
用户对测试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复检。
燃气表失灵,经燃气表检定部门测试误差超过国家规定的,由收费单位按测试误差的快慢率调整收费额度。
第六章 运输管理
第三十九条 凡运输液化石油气的单位,须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取得资格后,方可运输液化石油气。
第四十条 运输燃气的车辆必须按规定配备灭火器、防火罩等消防器材及必要的备件和抢修工具。严禁客货混载及与易爆、易燃品混载。严禁在车上动用明火。
第四十一条 燃气生产厂、储配站严禁对没有取得省统一制发的燃气危险品运输车牌及有关证件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和液化石油气钢瓶运输车进行充装。
第四十二条 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须按公安交警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路线和限定的时间行驶,不准在人口稠密地区、重要机关、仓库、桥涵、车站、主要街道和有明火的地方停留。
临时停车时,须设专人监护车辆。
第四十三条 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应停放在规定的独立设置的车库内。有汽车槽车无贮罐的单位,应与标准的储配站签订代储代充协议。严禁由槽车直接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灌装。
第四十四条 液化石油气钢瓶专用运输车辆运载的钢瓶,应采用立式放置并应妥善加以固定。装卸钢瓶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撞和滚动。
第七章 燃气用具管理
第四十五条 企业生产燃气用具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严禁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从事燃气用具生产。
第四十六条 凡在本市销售燃气用具的,实行销售报检制度,由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燃气用具的检测工作。未经检测和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销售。燃气表在安装前和使用中,均应由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质量检定机构按国家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测。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检验工作,由经省劳动局审查批准并发给许可证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部门负责。收费标准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凡从事安装、维修燃气用具业务的单位,应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资质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许可证,持证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后,方可从事安装、维修活动。
第八章 事故处理
第四十八条 城市燃气事故是指因燃气引起的火灾、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
第四十九条 燃气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违反有关规定人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自然力和不可抗拒力所造成的事故。
第五十条 燃气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责任,依法进行查处。
第五十一条 因用户违反有关规定或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由用户承担责任。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由监护人承担责任。
燃气经营单位在生产、施工作业时因燃气泄漏发生的事故,属生产责任事故,由燃气经营单位负责。
赔偿办法和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罚则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以下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除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建外,对建设单位处以工程总造价5%以下的罚款;对负责人处以1000元罚款;对非法设计、施工的单位,没收全部收入并处以1.5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除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建外,对建设单位处以2.5万元罚款,对负责人处以20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经燃气经营单位同意擅自施工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补办手续并处以500元罚款;已对燃气设施构成危害的,限期改建或拆除,并处以1000元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技术监督部门或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处以2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以1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处以600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300元罚款,并责令停止或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未恢复原状的,加倍处罚;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各项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5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加倍处罚;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擅自开启、关闭干支线阀门、安装燃气管道和损坏用气设施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者处以1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赔偿直接经济损失;擅自倾倒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拆修瓶阀、更换检验标志和瓶体漆色的,对责任者处以1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工商部门对单位处以1万元罚款,对负责人处以700元罚款,并责令立即停止外销活动;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物价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收入额1倍罚款;
(十)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擅自改变燃气用途的,从开业之日算起,加倍收费;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各项之一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
(十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消防或交警部门处以500元罚款。但不得重复罚款;
(十三)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未停放在规定的车库内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处以1000元罚款;由槽车直接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灌装的,责令停止使用其槽车并处以1万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十四)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由技术监督部门按《黑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第二十四条、第三十八条规定处罚。
(十五)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由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部门处以5000元罚款,并没收其安装、维修工具。
第五十三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四条 燃气经营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履行职责不力,不能及时为用户服务或刁难、勒索用户的,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各项罚款,使用全省统一票据并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五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齐齐哈尔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1研究背景。按照新一轮哈尔滨市总体规划, 哈西地区规划一处体育会展中心, 同时, 哈大客运专线引入哈尔滨规划在哈西地区设立新站, 两处大型交通节点规划位于一个地区是否会对该地区未来交通造成巨大影响, 有必要对体育会展中心对该地区的交通影响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 借鉴国内外大型赛事的举办经验, 如何合理组织交通, 在短时间内安全、有序的疏导人流、车流, 尽量把交通影响程度降低。1.2研究目标。按照哈西地区规划设计方案, 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两个:该地区交通条件是否满足设立大型赛事场馆的要求;远期举办大型赛事期间, 是否会对哈西地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1.3研究方法。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大型赛事不同的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 结合研究范围内相关道路的交通情况, 开、闭幕式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在方法上, 对交通需求从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因素进行研究, 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交通供给方案, 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此外, 结合哈西高速铁路站的客流及交通组织情况, 研究两者之间的交通关系, 使交通组织方案、交通管理措施更为合理。
为提高方案的科学性,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交通模型对方案进行测试, 定性、定量地开展研究, 通过多方案比较寻求最佳方案, 对研究目标进行综合分析。
2 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会交通规模及交通组织情况。
2.1 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季奥运会。2.1.1交通规模。都灵冬季奥运会共设有7个大项15个不同的项目, 分别在8个不同的赛场举行。有2500名运动员、650名教练员和上百万观众会在冬奥会期间汇聚都灵。都灵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可以容纳27500名观众, 开幕式其间将搭建临时看台, 可以容纳最多35000名观众。2.1.2交通组织。在本届冬奥会期间, 大部分私人车辆将只被允许在山区使用, 当地居民、工人和第二住所拥有者以及奥运会工作人员可以获得特许, 在一些特定的区域驾驶私家车。组委会将与政府和市民一道共同来制定这些限制。对于来访者, 公共交通如火车、公交车和小巴将会是通行于奥运会赛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 主要依靠组委会安排在赛场附近的停车场内的“穿梭巴士”往来于赛场。在三地设立专门的“停车处”, 观众可以先将自己的车停放在这几处地方, 然后再换成公共交通抵达赛场。另外, 观众也可以换乘组委会的“穿梭巴士”, 直达赛场。2.2北京市第11届亚运会。2.2.1交通规模。据各单项赛事 (如开幕式、闭幕式) 场馆所能容纳的人数、吸引人数、出方式预测交通需求。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场馆能容纳七万多人, 所需车辆按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来宾按2~3人/每辆小客车、观众按30人/每辆大客车、表演人员按50人/每辆大客车, 预测需要机动车4000辆 (包括大、小客车和工作车) 。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 共设置13处停车场, 1处备用停车场, 共4500个停车位, 各停车场都安排有固定的出入路线。开幕式实际上到达的车辆为3700辆。2.2.2交通组织。在活动举办前分阶段制定交通整治计划 (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 , 实行单、双号制, 推移货车进城时间 (实行夜运) , 限制一部分车流等措施。但这要考虑市民和有关领导的可承受能力, 根据活动的交通预测和影响程度, 确定通过交通整治可减少的交通量, 一般在20%~30%之间。
3 哈西地区远期背景交通分析。
3.1道路交通供给分析。哈西地区规划道路网采用标准较高, 沿铁路3600米, 规划5座跨线桥, 平均间距720米, 道路红线控制在50~60米, 局部引桥地段控制为100米, 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平行铁路方向也有五条贯通干线干线相衔接, 道路红线控制在50~60米, 骨架路网高峰小时能够提供约50000pcu的通行能力水平。3.2轨道交通供给分析。规划轨道交通四号线和五号线在哈西站十字交叉经过哈西地区, 高峰小时能够提供10万人次的双向客运能力。3.3哈西站交通需求分析。哈西地区如不考虑规划体育会展中心, 未来主要的交通节点为规划的哈西高速铁路站, 分析如下:3.3.1客运总量预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 利用统计年鉴中现状哈尔滨铁路枢纽历年的客流、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客运结构等主要指标, 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照铁路部门对哈大客运专线客运量的预测结果, 最终分析得到2020年哈尔滨西站的客运需求总量为2410万人, 日平均客运量6.6万人。3.3.2高峰客运量分析。由上知哈尔滨西站日均客运量6.6万人, 考虑年高峰日客运量换算系数1.2, 得高峰日客运量为7.9万人。若高峰小时按高峰日客运量的20%推算, 并考虑高峰小时总旅客人数中包含20%的接送客流, 从而分析得高峰小时客运量为1.9万人。3.3.3交通方式及交通量分析。通过对哈尔滨西站交通枢纽的方式划分预测, 并结合未来期望达到的较为理想的方式划分模式, 及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方式划分结果, 综合研究得到规划年哈尔滨西站交通枢纽处的交通方式划分结果, 从预测情况看, 西站未来高峰小时小汽车和出租车需求量为2300辆左右。考虑到西站未来南北设站, 及设站客流分布的不均衡性, 远期南站场一侧需求为65%, 约为1500辆, 相当于两条标准车道的通行能力。3.4哈西站交通组织分析。根据哈西站场交通规划, 未来西站地区交通主要通过邻接路网解决, 影响最大的道路为工电街, 通过预测分析, 预计西站南广场高峰小时出租和社会车流为1500辆, 工电街按照双向8车道的设计标准, 通行能力为4800pcu/h, 考虑到哈西地区其它社会车流, 预计服务水平为0.8左右, 高峰小时道路车流3840辆标准车, 西站车流占到40%左右。
4 体育会展中心交通分析。
对规划体育会展中心的交通分析按冬奥会开幕式的交通需求情况考虑, 预测哈西规划体育会展中心举办大型赛事开幕式的规模为5万人, 包括奥运会大家庭成员、贵宾和一般观众, 其中运动员3000名, 教练员650名, 记者9000名, 官员1.5万名。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预测, 开幕式进场时所产生的突发交通量为2000辆, 折算为标准车为3000辆。在开幕式进场时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的前提下, 该区域一个小时内需要进入的交通总量为3000pcu。车辆主要由哈双南线、绥化路、伊春路进场, 同时, 调整地铁五号线位, 在体育会展中心设站。
数据表明, 进场高峰时段绥化路交通影响明显, 增加量为73%, 但由于原有交通量较小, 仍然在可接受范围。
哈西规划体育会展中心举办大型赛事开幕式散场时可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疏散方向主要有两条, 如下:
西站快速路-三环-四环路线;
哈双南线-保健路-二环路路线。
同时, 部分车辆还可以采用周边街路进行疏散, 由于远期会展体育中心周边道路建设水平较高, 因此能够满足大冬会开幕式散场时的交通压力。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在满足下列条件:5.1调整地铁五号线线位, 设体育会展中心站;5.2打通保健路至二环路;5.3修建哈西快速路, 连接三环路和四环路设互通立交;5.4绥化路和伊春路 (包括分离铁路立交路段) 全面建成。
可以满足举办大型赛事及会展的要求。同时, 通过分析, 远期哈西站和体育会展中心交通相互影响程度很低, 体育会展中心进出车流基本位于哈西站外围。不会对西站交通产生严重影响。
摘要:目前, 我国进入了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结合国内规划设计的高铁站及周边规划的基础上, 考虑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情况, 对高速铁路站、体育会展中心两者的交通强度和交通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同时, 针对两处大型的交通枢纽规划位于一个区域的可行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铁站,体育会展中心,冬奥会
参考文献
[1]Anne K.Hutton.The Olympic Games:Lessons for Future Host Cities.Dalhousie University Halifax, Nova Scotia.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September2001.
[2]Jennifer A.Brown.How the Winter Olympics Enrich Community Legacies for Recreational Open Space:A case study of selected European and American Olympic site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Logan, Utah, 2003.
[3]国家铁路深圳新客站综合规划.
[4]广州铁路新客站交通衔接规划.
关键词:齐齐哈尔 体育消费 项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57-01
1 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现状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用体育健身的方式娱乐放松,因此,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体育相关产业从国家型向社会型转变,体育的功能也从最初的政治功能向经济文化功能转变,体育消费产业也便应运而生[1]。
1.1 体育消费的含义与类型
所谓体育消费,其含义是指消费者通过各种体育产品的消费,以达到满足体育运动的各种,体育消费的诞生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追求高层次消费形式、满足高层次需求的消费体现。这不仅是指买票观看体育表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们在其中得到了放松和享受,获得了积极快乐的闲暇时光,提高了生活品质。
一般而言,体育消费基本分为三种: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2]。其中,参与型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以健身休闲为目的,参与的体育活动;观赏型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购票、在赛场观看体育赛事等方式的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系列运动用品的消费方式,这也是目前居民体育消费最为主要的方式。
1.2 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现状
齐齐哈尔市处于松花江与嫩江的交界处,是我国黑龙江省的一个重要的城市,曾经得到过国家级的“魅力城市”的称号[3]。齐齐哈尔市又被人们称为鹤城,这是因为这里拥有世界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著名的丹顶鹤之乡。这些优势使得齐齐哈尔市的体育产业在体育旅游方面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虽然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的体育旅游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例如,不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缺少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不注重产业品牌的培养等等。此外,齐齐哈尔市的体育旅游还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地打出自己的特色,没能从众多东北城市中脱颖而出。
2 齐齐哈尔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目前,齐齐哈尔体育消费形式主要集中在参与型体育消费——体育旅游方面,例如:冰灯游园会、明月岛滑雪场、扎龙湿地徒步旅行、龙沙公园滑雪场、被誉为“北国第一漂”的碾子山漂流等。但除此以外,观赏型和实物型体育消费形式却发展速度缓慢,有待创新。
2.1 参与型体育消费发展较快
由于齐齐哈尔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打造精品体育旅游项目成为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的首要发展目标。以齐齐哈尔首推的“扎龙徒步旅行”为案例,作为齐齐哈尔旅游产业精心打造的“扎龙品牌”,这项体育消费旅游项目便受到了驴友的热烈追捧。位于松嫩平原偏西地区的扎龙,是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沼泽地占90%以上,是丹顶鹤及其他种类水禽理想的家园。扎龙徒步运动不仅可以在行走中观赏沿途湿地景色,和众多珍稀动物进行良性互动,更能在其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达到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目的[4]。
2.2 影响齐齐哈尔体育消费的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体育消费水平。齐齐哈尔人均收入较低,属于中下等收入地区。从产业布局上看,截止到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齐齐哈尔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约为27.3%。按照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律,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会为当地体育消费构建良好的产业空间和布局[5]。由此推论,齐齐哈尔当前的经济状况,在短时间内体育消费并不能成为消费者热衷的消费热点,这也说明齐齐哈尔当前欠发达的收入水平制约了体育消费的发展。
第二,消费者消费习惯制约体育消费发展。除经济因素制约居民的支付能力外,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消费心理也是影响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据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有57%的消费者表示没有参加体育消费的意愿与动机,有26%的消费者表示有意愿参加体育消费,只有23%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追求并参与体育消费。此种现状表明我市消费者体育意识不强、消费意识还处于较保守阶段,进一步制约了体育消费产业的发展[6]。
3 如何开拓齐齐哈尔体育消费市场
3.1 加强全民体育教育
加强齐齐哈尔市全民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让人们意识到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健康、保持心情愉悦的重要手段。应引导人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健身运动,使锻炼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利用媒介宣传体育积极作用,引导群众改变固有观念,建立体育消费的现代消费观念。
3.2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从齐齐哈尔市现状来看,目前体育产业基本包含:竞技类比赛或表演、体育健身设施、各类运动训练、体育科技开发服务等。另外,相关外围产业也有所发展,例如: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体育器材的生产经营、体育音像制品的发行等。发展体育产业,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消费品,促进体育消费走入百姓的生活,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4 结语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尚有待发展,为了促进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合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加强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引导培育优秀体育消费品牌,满足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獻
[1]申甫.城镇居民个体特征与体育消费动机相关定量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52-55.
[2]张健.公众体育消费的约束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27-31.
[3]唐大鹏.文化生态语境下中原经济区体育消费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423+427.
[4]曲连珠.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相关性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427+429.
[5]隋晓燕.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化运作研究[J].中国商贸,2013(36):140-141.
【齐齐哈尔市规划局】推荐阅读: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06-30
齐齐哈尔培训公司哪家好?09-07
齐齐哈尔大学实习报告格式11-14
土右旗规划局06-19
规划局考勤制度10-16
规划局主要职责11-10
规划局综治工作方案09-25
2024规划局个人工作总结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