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寓教于乐(推荐11篇)

寓教于乐 篇1

玉溪市易门县龙泉小学 柳叶儿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关键词】和谐 愉悦 快乐学习提高效果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审视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趣求乐。

新课标倡导情境教学,实施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疑激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互动影像来引入新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取经,孙悟空去化斋,带回了三块一样大的饼。唐僧说:三块大饼,我们四个人怎么吃呢?孙悟空说:“你分给我一块饼的四分之三就行了” 唐僧就把第一块大饼平均分成4块,拿了3块给孙悟空。沙僧说:“我想要6块”

唐僧把第二块大饼平均分成8块,拿了6块给沙僧。猪八戒觉得太少了,吃不饱,他说:“我要12块,我要12块”,于是唐僧把第三块大饼平均分成16块,给了猪八戒12块。猪八戒觉得这还差不多,乐呵呵地笑了。孙悟空在一边也偷偷地笑了。学生听完、看完后,我随即出示:34681216、、这三个分数。同学们,请你们做小老师,你认为他们三人谁分得多?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这样的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能按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创设出的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给孩子选择学习的权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至于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那都是教师的权利,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学习就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一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

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

三、让孩子把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平时课堂教学,教师惟恐学生的研究不如自己讲得精,使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仍为教师所拥有,教师的讲解仍占有主要地位,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我给学生一些小木棒,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三角形。在拼三角形时,有的可以拼成,有的不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指引,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确实,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不仅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欢欣。

四、数学教师的情感要真挚,要重视情感投资。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

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或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因此,从情感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就得喜欢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去班级各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拉拉家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朋友,学生一定会喜欢你!

六、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我们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喜欢受表扬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激发他们从小对学习产生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低年级采用“星级奖励”,一颗小星星,一朵小红花,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课堂上,奖励给低年级的小同学,这是无

比光荣的事情,是老师对他们表现的肯定和鼓励,更激发他们对学习无比的热情和信心。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作业批改过程正是老师批阅“童心、保护童心、呵护童心”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投学生所好,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分数、优良等级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会让老师手中的笔也多一些“感情“,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我们富有艺术化的评价去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用我们的赏识圈点孩子的骄傲。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唯有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去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

2、《小学数学教师》

3、《教与学》

4、《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寓教于乐 篇2

关键词:情境创设,想象,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幼儿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 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正好借助幼儿好奇这一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些有价值且使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绚丽多彩的想象内容, 让幼儿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民间游戏《舞龙》活动中, 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很多舞龙的照片和视频, 让幼儿在学习舞龙的过程中, 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 我让幼儿欣赏了各种舞龙的照片和视频, 激发起幼儿对舞龙游戏的兴趣。这时候有的幼儿说:“老师要是我舞龙一定比电视上舞得好。”借助幼儿说的这句话, 我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舞龙的道具, 幼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 对舞龙发生了兴趣, 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舞龙活动中来。在舞龙活动中, 有的拿龙珠, 有的拿龙头, 有的拿龙尾……他们积极主动, 在玩游戏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舞龙的方法, 如:转圈舞、直线舞、穿插舞、走曲线舞等, 并能变换出各种舞龙的队形。

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每当在表演情境中, 非常兴奋, 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 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 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 直接体验, 大胆想象。

如在表演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故事表演的道具, 头饰、衣服、扇子、彩绸等, 幼儿在表演时会自由分配角色, 进行打扮, 还会想象角色的样子, 模仿角色的动作和语言, 他们表演认真、投入。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想象和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 尽情表现自己, 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 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缺乏想象力的幼儿难以创造性的学习, 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也不会有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因此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去启发诱导孩子的想象, 从而让孩子不断地创新。让孩子发挥充分的想象, 开发智力, 活跃思维, 让他们在自己的想象天堂里翱翔。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天堂", 因为它不仅有慈爱的老师、游戏的伙伴、丰富的游戏, 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玩教具。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 同样的一节课如果教师准备了充足有趣的教具那么幼儿的兴致会大大的提高。这点在自主性游戏中也是同样的, 在一场自主性游戏中, 如果有充足且丰富的材料, 那么孩子游戏的兴致也会大大的提高。我们面对的是孩子, 他们对鲜艳丰富的事物感兴趣, 这些会吸引她们的无意注意, 在无形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 如果娃娃家里只有洋娃娃和一些简单的家具, 那么孩子们每天游戏就会很单一, 很快便会厌倦。如果教师在"娃娃家"里放上一些小衣服, 简单的卫生用品和医药箱, 那么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就会大大的增加, 每天游戏都会有所不同, 他们可以给娃娃穿衣服, 生病了打针吃药, 帮娃娃洗漱, 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

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可以将材料与教师的布置、区角相结合, 如教师可将教室一角的墙面布置成大树, 随着四季的变化给大树装扮, 春天发芽、夏天茂密、秋天结果、冬天积雪。这样教师可开展自主游戏时可围绕大树, 随着四季的变化开展不同的游戏, 同时游戏的材料又是教室布置的一角, 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另一方面, 材料可制作的精致有趣, 在摆放的过程中就是美观的, 吸引人的。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篇3

关键词:情景;交际;游戏;动机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29-02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种乐趣,是师生合作和创作性劳动,获得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从学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认识的快乐,运用的快乐,创作的快乐和发展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培养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外创设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教授“What do you like?I like_______”等句型和食品等词汇时,我特意将所有的课桌合并为一张长方形的餐桌,让学生扮成客人围桌而坐,同时让他们摆上自带的面包、水果等食品。给学生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身林其境的氛围,让他们觉得不像在学习,而像在与外国小伙伴玩耍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仅毫无精神压力而且还会因未知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教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America等句子时,我让4位同学走到讲台前,其中3位站在具有象征不同国家(美国的白宫,英国的大体钟)的图片前,手里拿着各国的国旗,充当来中国的游客,另一位同学扮演导游。“Welcome to Ping ding shan”并与各国游客进行下列对话:A:Hello!Nice to meet you.B:Hello!Nice to meet you too.A:Where are you from?B:I’m from America(English .Canada)之后,每4个同学一组,模仿上面几位同学的对话,进行语言操练,让学生在这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交际活动学习句子“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America(English.Canada).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心情愉快,精神集中,学得快、记的牢。

二、既“唱”又“演”,增强记忆能力

唱英语歌和说英语儿歌,有助于训练语音,记忆单词,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我们课文有不少儿歌和歌曲,而且这些儿歌和歌曲都是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相关的,如教“Hello”会话前,学《Hello!How are you!>.在学歌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教学内容,还有在教颜色前,学歌〈The Rainbow>,随着一个一个颜色的出现,最后唱出了美丽的彩虹。这些儿歌与歌曲简单易学,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为了让学生形象地记住儿歌和歌曲的内容,更好地掌握单词,理解课文,在教授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儿歌和歌曲中的内容配出相应的动作。

三、比赛、游戏激发学习动机

①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耀感都比较强,很乐于参加竞赛活动,再加以适当的游戏,消除孩子对学习的厌倦,疲劳心理,激发他们对学习,记忆的热情,使注意力得以持久。②在教人体部分名词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摸者自己的或别人的鼻子、眼睛、耳朵等,说:“My nose your eye. my ear your head”等,然后教师快速发口令“Touch your eye.nose ear head?”等。学生立即做动作,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教“文具”词汇时,也采用游戏法,让他们利用现有的文具,跟随我的口令做“Show me your pencil(pen ruler…),使学生的兴趣毅然。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竞赛,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对练学生的思维、记忆、理解、反映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在课堂上,我采用动作猜单词,看谁反映快,猜英语谜语等富有竞争性的游戏来营造竞争气氛。甚至模仿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作法,分队记分展开竞赛收效更好,学生完全沉浸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为了表现自己并为本队争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非常活跃。争强好胜的心理会使他们深入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对英语学习稳定的求知欲望。

四、小品、故事表演,感受艺术熏陶

表演的过程就是操练和巩固句型发展口语技能的过程,从孩童喜欢“过家家“的现象中不难发现,儿童喜欢扮演角色,喜欢表现自己。而故事表演是一种机智性很强的活动,可表演课文,也可自编故事表演。如课本C部分的《Story time》学生熟悉课文后,自行加上动作,将语音与表演融为一体。每次讲到C部分,我都让学生自己表演“Zoom”和“Zip”学生根据角色、情节的不同边说边加动作,立刻“Zoom”和“Zip”的神态与表情被演得惟秒惟悄。也可把内容综合起来,自编小品。比如课前老师拿来一本书,然后让学生的自导自演融于生活,融于故事,深受学生的喜欢。一段故事表演后,学生丰富了知识,不仅以滚雪球的方法巩固了所学的语言,还学会了一些课本以外的单词,既提高了学生的语音组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不会感到厌倦,学生表演兴趣浓,求知欲望强,人人都成小演员,受到美好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外语教学,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样的外语教学才有生命力。

教育随笔:寓教于乐 篇4

在这段时间里,我班孩子特别喜欢爬高,而且还要从上面跳下来。有几次在离园活动时,孩子们趁老师不注意就会一窝蜂的爬上桌子再跳下来,他们玩得是那么的忘我,可这些在老师眼里就有许多的安全隐患:他们从桌子上摔下来怎么办?他们跳下来时没站稳,磕着碰着怎么办?……刚开始我会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不能这样玩等等。

玩是孩子的天性,什么都无法阻止孩子玩的欲望,后来孩子根本就不听你的,严厉的制止他们,那就会伤害他们,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 我就根据孩子的玩法想了一个游戏,制定游戏规则,让孩子们再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痛快去玩:首先把桌子摆好,上面写上数字,让孩子从起点开始爬(按所写的数字顺序),在幼儿爬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喊“停”,幼儿必须马上停下来,并说出自己所在桌子的数字,最后爬到终点,那就可以跳下来(老师在一旁保护)。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玩的是不亦乐乎。这次游戏孩子们不但玩了,而且还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身体。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园所的教育方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上,我会更多的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学到知识。

寓教于乐 快乐学习 篇5

研究背景: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式地灌输,宣传“假大空”的套话,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寓教于乐”呢? 指导思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解放,即自由和快乐。自由是身心的解放,快乐是心灵的舒畅。

快乐教学的依据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强调愉快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若能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有望实现。因而,在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解决问题:

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何营造快乐课堂、“寓教于乐”? 基本特征:

强调愉快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操作程序:

如果能为孩子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优化导入、多边互动、激励评价、总结方法,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有望实现。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平等、民主的“快乐”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师生间平等、民主,教学才能“快乐”起来,课堂上的民主气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想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当学生身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其接受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可达到最佳状态,能以良好的、合作的状态愉快地接受知识的输入,并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事,表现出喜悦、成就感,以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2、优化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起着引导兴趣、营造氛围、设置悬念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的导入方式,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之间的距离,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做好铺垫。主要方式有:直接导入、事例导入、活动导入、多媒体导入、定义导入、提问导入等。

3、以科学探究为方式,双向、多边互动与合作。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要求多开展活动,这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机会,师生、生生同动脑、齐动手、共参与,开展交流与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印象深、理解透、记得牢”。例如:将学生分组,先是组内探究,然后组间交流,最后教师总结;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同台演出,这样一来,无形中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课堂就变成动态、快乐的。

4、“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给予激励性评价,多用赞赏的语言“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让我惊奇”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独创性,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5、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是机械式地灌输,而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和规律,他学一会又会有挫折感,又会学不进去了。这样,就会连续不断地给他带

来痛苦的感觉,最后他就会放弃学习。所以,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要教会学生多借鉴优秀生的好方法,只有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增长学习的能力。

寓教于乐轻松识字(网友来稿) 篇6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拔”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拔河,“友”上边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啊!再如,学习“画”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学习“金”字时,编出了谜语“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二.借助熟字,让学生在自主中复习巩固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例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三.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尝试中比较运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试着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乌鸦喝水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找到了答案。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边有三点水。”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识字效果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拓展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这种识记过程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如提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路边的广告牌,节假日记住节假日名称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更应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

识字教学,寓教于乐 篇7

课堂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方阵, 一节又一节的思维台阶, 循循善诱中, 学生思考、学生讨论,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 陈式化地回答, 从表面上看, 学生是在主动学习。但是, 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用教师预设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以教师假想的答案限定学生的思考范围, 可谓“圈套式”教学。它桎梏了学生思维的时空, 压抑了学生发现的欲望, 限制了学生的视角。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提出应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寓教于乐。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使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 而对于枯燥的事物, 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 不仅识字效率低, 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乐于识字, 主动识字。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进行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重复,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猜字谜, 找朋友, 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 对识字兴趣盎然。

三、给字配“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而且内蕴丰富, 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 例如 :教学“跳、扔、举 、拍、扫、洗、 刷、端”一课时, 学生运用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了起来, 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 丰富了学生想象, 使学生生动地识字, 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多肯定, 少否定

人们都有爱听好话的心理, 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他们思想单纯, 更应该哄哄捧捧。这一点, 我们深有体会。小时上学时, 只要老师一表扬, 心里就乐开了花, 干起事来劲头十足;可当老师一批评就会垂头丧气。如今的孩子比起我们当年应是更娇气, 教师更应该呵护他们, 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爱。多表扬他们, 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于是我在上课时, 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多以表扬为主。常常说:“你棒极了”, “你的答案真妙”, “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 “你真是好样的”……当然,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方法远不止这些, 如编儿歌、编顺口溜等也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五、利用生活情境识字

比如学习“染”字,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 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 浸到红色的水彩中, 蘸了片刻, 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 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 后, 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 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 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 “木”表示一种植物, 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 (指着“染”字的左上角) , 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 经过多次浸、晒, 东西就着色了, 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 在愉快的实验中, 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 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 “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 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既准确感知了字形, 又理解了字义。

寓教于乐嘛 篇8

连续上了四个晚上的通宵,白天上课也迷迷糊糊的,不是睡觉就是和同学聊那些让我眼睛充血的游戏。

第五天,宿舍睡觉。一个同学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说:“老板(班)正在办公室要见你。看来有你好果子吃了!!!”我漫不经心地回他一句:“怕他作甚?!”说完趿拉着拖鞋往办公室走。见面,他递过来一张纸条。我打开一看,是一串数字。他说:“这是我的QQ号码,加我为好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又发话:“还没睡醒吧。回去继续睡吧。”我头也不回径直回到宿舍,不知怎么竟再也睡不着。无聊,去网吧。我用QQ向他发出申请,他在线,很快就通过了我的请求,我们成了QQ好友。他发来一个笑脸,说,在玩游戏吧。我输入,嗯,在玩CS。他回,怎么还玩这么幼稚的游戏!我早就不玩了。敢不敢和我PK一下?

好!我回答。玩这么久还没有人能玩过我的,更别说敢公然挑衅我的。

他输入:我们不妨打个赌。如果我输了,以后在我的课上,随便你干什么我都不管;如果你输了,以后就只能周末玩游戏,还要和我QQ聊天。

我回了一个蔑视的表情。

比赛,我输了。和他聊天,才发現他原来也很喜欢玩游戏,甚至还得过市里的电子竞技大赛一等奖,比我厉害多了!愿赌服输,我和他“约定”:以后我按时去上课,他每个周末教我玩游戏、和我聊天。虽然上课不怎么听课,大部分时间都幻游于游戏之间,但成绩还是有了提高。我发现学习有时还真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当然每天最期待的还是周末的游戏,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直至打败他,才发现游戏也不好玩。只是每个周末都会上QQ,而他也是准时“在线”。

后来,无意中发现我和他聊天的内容少了。只是你一来我一去的QQ表情。忍不住,问他,你怎么这么喜欢发表情啊?

他回,不是啊,只是不想打扰你网上学习。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生病住院了。几个同学商量着要我和他们周末一起去看他。病床上,他从容。忽然,他女朋友从楼道跑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唉,终于给你搬过来了。你怎么这么急着用电脑啊?!都快跑死我了!”见我们在,他的女朋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却微笑着指着我说:“我要和他聊天啊,寓教于乐嘛,呵呵……”

美术教学应该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篇9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进而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去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表现。

一、重视教材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行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体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教师倘若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特殊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千篇一律、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变换地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三原色、三间色”时,如果抽象地讲解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可先用水彩颜料调配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支玻璃试管内,再拿三支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给学生,然后讲解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而成,再拿试管做演示。当教师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支试管内,晃动后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这个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学生像看魔术表演一样看教师演示,个个兴趣盎然。

三、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会使人对该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总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总想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尤其是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绘画上往往多次受挫,因此对绘画毫无兴趣,甚至惧怕绘画。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创造条件,给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及时给予评价,学生会因得到鼓励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相同图样排排队”时,教师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绘制方法,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第一种方法是描绘,适合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种方法是拓印,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印制。如莲藕的截面像朵花,花菜的截面像棵小树,大白菜的菜根截面像朵玫瑰花„„这种方法适合任何学生。第三种方法是剪纸,只要掌握剪纸的方法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好的绘画基础也能制作出精美的图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个个动手操作,再加上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尝试 篇10

一、巧设开场白,让每节课都有新意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受很多因素影响,除外部动机外,学生自身的内部动机——兴趣,对推动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得比较顺利,并富有成效。每日三尺讲台,一方黑板,几页课文,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单调乏味。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每节课都保持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我觉得每堂课都巧设开场白、艺术地导入新课是一大关键。

好的开场白,往往高度浓缩了一节课的主题,体现出教师在这堂课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它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也是很好的启迪和教育。语文课课文内容的广泛性,为开场白的设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可以因时间、课堂内容、学生情绪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一)因情入题法。这里的“情”指的是学生的情绪反应。学生生活于社会、人群中,情绪不可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任何过于兴奋或消沉的情绪一旦被带到课堂上,便很难保证听课的质量。所以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考虑到学生的基储学习能力、适应情况外,还应敏锐地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因势利导,通过导入新课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比如新学期开始,刚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可能因自己的幸运而沾沾自喜。那么,第一次课,清人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说可以令他们懂得学无止境,真正治学者必须坐得住冷板凳,锲而不舍,潜心攻读。而三首词又同时令他们领略了宋词的韵味。中秋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情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咏月》可以让他们在诵读中体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至情。

(二)由近及远法。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对于课本上涉及到的一些学生们所陌生的领域,或是遥远的事物,则可以从身边、从眼前的事物引发开去。例如,说明文中讲到的有关书目的知识,可以从大家熟悉的书籍入手;对于散文中的《天山景物记》,沂蒙山的秀美风光是较贴切的导入话题。

(三)提炼主题法。语文课的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上,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设计,也应体现出这节课的主题。如果能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主题用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一首诗、词去概括,提到每节课的开头,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课的总纲。如《赤壁之战》可以用《鲁肃以诗息干戈》的小故事去简化一下孙刘联盟的原因作开始,《琐忆》的导入当然是用鲁迅先生那首人人皆知的《自嘲》为好了。

(四)承上启下法。语文课虽是以一篇篇具体课文的讲授为内容,但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往往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内在联系。提醒学生认识到这种联系,有助于他们将所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比如某一个单元全是以记人为主的复杂记叙文,那么这几篇课文对人物的刻画会各有特色,综合起来反映了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如果在第一次课时,教师讲了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下的各次课便以承上启下法提醒学生不断地温故知新,那么整个单元的教学便会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这样,巧妙的开场白再配以教师精当、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使每节课都是新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营造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时间长了,连教师自己也会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二、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语文课是一门对学生全面实施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课程。进入高中或中专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正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已能独立地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所以无论从事哪种技能的学习,总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一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就会显著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比如在《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等游记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导游小组,让他们迅速熟悉课文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领大家去领略天山或三峡的迷人风光。由于有了这新奇的参与,学生们便表现得格外认真和专注,课文内容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往往有些学生一到上作文课就头痛,对着题目发呆,不知从何落笔,或干脆找几句话应付了事;还有些学生笔下词句流畅却不善言辞。怎么让这些惧怕作文的学生也能下笔千言,而“内秀”的学生能在人前谈吐自如呢?像书中有一题,让学生以《老黄牛和千里马》为题作一篇持论明确的议论文。当时我灵机一动,把班中的学生分成“千里马”和“老黄牛”两大组,双方各持一种论点,布置他们课下准备,下节课当堂辩论。结果学生兴致极高,课下列提纲找资料积极备战,课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连那“不会”说话的“内秀”学生也按捺不住,站起来一抒己见。这样,说与写就自然结合到一起了。

针对这种情况,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时,我干脆让同学们写好讲稿,自选评委、记分员、主持人及选手,来个班内演讲大赛。每次的结果都非常圆满。这样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讲出来就是演讲,写下来就是文章。从此,很少再见到学生上作文课就头痛的现象了。

三、自办小报,开设一方练笔的园地

语文课离不开写作练习,但真正的文章应该是“言为心声”,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想的真实反映。而命题作文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我领他们开设了一方练笔的园地,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为自己的园地取名为《星河》。

《星河》跨越班级,有自己的编辑、记者、通讯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编辑、排版、油印,在学生中间发行。他们在这片园地里谈身边的事,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交流读书的心得。这样,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组织、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发表出来的文章,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范文使用。

寓教于乐效果佳 篇11

因此,在现代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是最好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下面,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做法,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乐在其中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师,怎么可能带出一片笑声的课堂气氛?所以,要想在寓教于乐中教好学生,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乐观向上的胸怀,并随时把这种情绪传导给学生。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的乐学,“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均是对孔子乐教思想的深入发展。

先秦著名教育家及著作已对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有所认识,并在以乐教引发乐学,融洽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可见,教师寓教于乐的前提是自己要乐教,这也符合国家教学改革的精神。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

1.快乐的课堂环境极为重要

教学环境对学生个性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用精炼、幽默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把授课的内容用与之相关的流行语言或小笑话的形式表述出来,首先让学生乐意听你讲话,这便成功了一大半。比方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句“君美甚”,和时下的一句流行语“你帅呆了”,不仅句意相同,而且语法特点也很相似,更重要的是,学生会觉得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古人也有和他们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而乐于受教。有了这样的开端,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在长期的积累中,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快乐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双方在思想上就不快乐,还谈什么快乐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意识到被尊重,才能快乐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这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有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3.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快乐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地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地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跃然欲驰的冲动和对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看到一个始终微笑的老师,就像三伏天喝下沁入心脾的冷饮,三九天穿上厚实的皮裘,身体只感到舒适。”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如学生答对问题时给予衷心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心情,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以故意设置障碍,教师佯装对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不知道,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然后用幽默语言善意的调侃,可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例如《诗经·氓》中有一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书后有解释:“是宾语前置句,即‘谋我,设计和我接近。”如果这个时候让学生翻译,意见大致是一致的。如果教师说出:“就是你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来泡我。”相信一定哄堂大笑!这堂课想不轻松快乐都很难吧?

三、语文快乐教学的观点误区

1.快乐教学就是减轻负担

有的老师认为快乐教学就是轻松教学,一味地降低要求,减轻负担,甚至不留作业。笔者认为,快乐不等于轻松,不受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得到一种享受,那才是快乐。快乐教学是要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完成教学要求,不是没有负担,要在快乐中接受和完成任务。如果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业多也觉得快乐。

2.快乐教学就是要逗笑

有的老师认为快乐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已,于是为了“逗笑”而插科打诨,搞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快乐教学不是简单的逗笑,而是引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与教学内容血肉相连,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如教学的传送带,推动教学进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永远不能培养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热爱。”

3.快乐教学不等于只能喜不能悲

有的老师认为快乐教学的课堂上只能喜、不能悲,因此,上朱自清《荷塘月色》时从始至终春风满面,当有人问及上这么朦胧、忧郁、深沉的课文为何总笑时,还振振有辞地回答:“我这是快乐教学呀!”快乐教学讲究情感的投入,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当喜则喜,该悲则悲。其实,笑是愉悦,哭有时也是愉悦。比如,当你从影视厅走出来,眼角还挂着为主人公的不幸或英雄壮举所淌出的眼泪时,你一定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得到了一种力的鼓舞和真理的启迪,快乐教学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

总而言之,快乐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和设计提问,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乐教学的理想境界。

【寓教于乐】推荐阅读:

上一篇: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标语口号下一篇: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