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11篇)
活动目标:
1有观察探究静电的兴趣
2在静电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静电现象。
3.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产生的静电现象。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木筷、塑料笔、塑料袋、铁勺、蜡烛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塑料袋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变前师: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拿出塑料袋),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变后师:“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塑料袋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能够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师: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大家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呢?
2.幼儿自己猜想,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四)尝试操作
师: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的猜想对不对。
1.幼儿动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笔、铁勺、蜡烛分别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线、碎纸屑,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 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 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除了塑料小棒摩擦塑料袋可以吸起纸屑、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一、活动案例呈现
水的主题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经常选择的内容, 教师根据科学活动的总目标和各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 组织了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特性以及水的作用, 从而使幼儿萌发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活动是利用幼儿已有经验的直接谈话导入, 教师直接以问答的形式进入主题,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具体实录如下: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水根据水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什么?”
幼:“不知道”“矿泉水”“自来水”。
师: (迟疑片刻) “哦, 老师告诉大家, 是软水和硬水, 那么小朋友了解软水和硬水吗?”
幼:“不了解。”
师: (急忙) “软水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硬水就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水, 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手里拿的水是什么颜色?”
幼: (异口同声) “无色。”
师:“老师手里拿的牛奶是什么颜色?”
幼: (异口同声) “白色。”
师:“它们颜色一样吗?”
幼:“不一样。”
……
二、活动案例分析
(一) 集体科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此科学活动为例, 分析了在集体科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提问的问题缺乏层次性
我们都知道, 活动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有先后顺序的, 先问什么, 后问什么以及从哪里切入去问都是有讲究的, 教师不能想到什么就对幼儿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这样不但不利于幼儿对活动内容的自主探究, 而且也会影响到幼儿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注意所提问题的层次性,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教师的提问严重脱离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纳入新经验的过程, 所以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已有经验作支撑, 脱离幼儿已有经验的发问只会使得幼儿不知所措, 活动也会成为“灌输式”的活动。案例中的教师就有这样的问题, 教师根本不了解幼儿对水的经验基础, 开始便问:“水根据水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什么?”其实, 幼儿根本不理解“水质”这个词, 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给水分类了, 幼儿能够说出“自来水”“矿泉水”也完全是凭自己的已有经验。但是, 教师接着又问:“哦, 老师告诉大家, 是软水和硬水, 那么小朋友了解软水和硬水吗?”这个问题离幼儿经验就更远了, 所以小朋友都回答:“不了解。”那么, 教师讲水的基本特征, 以这样两个幼儿不熟悉的问题开始, 一下就使得活动气氛低沉了, 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 探究的兴趣被打消了, 只能靠教师的讲述来被动接受。那么, 提问就会成为象征性的东西, 可有可无, 因为它已经不能起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思考的作用了。其次, 教师的提问仅仅停留在幼儿已有经验上。教师意识到以上问题脱离了幼儿的已有经验, 所以在接下来的问题故意问简单一些,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手里拿的水是什么颜色?”“老师手里拿的牛奶是什么颜色?”“它们颜色一样吗?”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都是经验范围之内的问题, 所以幼儿异口同声地给出正确答案, 然而, 虽然看似回答正确, 活动气氛热烈, 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引导幼儿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我们去思考。
从以上的案例片段不难看出, 教师提问的安排是欠妥的, 开始安排两个完全脱离幼儿经验的问题, 紧接着又安排几个完全在经验范围之内的问题, 显然是不明智的, 发问没有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2.教师提问的问题缺乏开放性
集体科学活动中, 教师所提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要求教师在提问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封闭性问题为辅。但是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大多是封闭性的问题, “水根据水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什么?”“小朋友了解软水和硬水吗?”“小朋友们明白了吗?”“老师手里拿的水是什么颜色?”“它们颜色一样吗?”等, 这些问题都是封闭性的问题, 有的幼儿根本没有去思考、无需思考、也懒得思考就简单地随大流回答了, 这样大量封闭性问题的提出将会导致幼儿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
3.提问主体的单一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双边的活动, 需要教师和幼儿明确各自的地位和角色 (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 幼儿是主动学习者的角色) , 积极参与,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的提问、引导是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 不但要求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还要让幼儿学会在思考中自己提出问题, 对于幼儿来讲, 学会提出问题比学会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以上的案例反映出了活动中提问主体的单一性, 全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教师主导了整个活动, 幼儿顺从教师准备好的思路一步一步接受知识, 活动过程就变成教师讲述, 学生接受的单向活动。教师为什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幼儿为什么没有, 是教师为了所谓的“节省时间”, 是为了所谓的“提高效率”, 是为了所谓的“一切顺利”, 结果导致整个活动沦为教师的独白。
4.教师提问后等待时间简短、理答方式不灵活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还发现, 教师在提问后等待的时间太短。教师提问后看到幼儿不会回答, 害怕出现“冷场”, 急忙告诉幼儿答案, 根本没有给幼儿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 可能幼儿正在思考的过程中或者还没思考, 教师的答案就已经出来了。这样长期的结果就是幼儿思考问题的自信心和兴趣被打消了, 会养成幼儿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另外, 教师也很难发现幼儿对问题是否掌握以及学习中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此外, 教师的理答方式不灵活。幼儿在回答完问题之后, 教师不但要积极回应, 而且回应的方式要灵活, 根据幼儿的回答程度做出不同的回应。但是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发现, 教师在幼儿回答完问题后没有反应, 直接问下一个问题;简单回答, 应付了事;自己代答, 最典型的就是“水根据水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什么?”“哦, 老师告诉大家, 是软水和硬水”;简单表扬, 例如“××小朋友真聪明”“你真棒, 我们给他鼓励一下”等方式, 是非常典型的终止性理答, 这样的理答方式没有给幼儿留进一步深入思考的余地, 而科学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究, 没有进一步的思考, 何谈探究?
(二) 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年龄特点, 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提问的层次性是非常重要的, 它体现了教师思维的流畅性, 有层次性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由简入深, 逐步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而没有层次性, 想到什么问什么就体现思维的混乱, 幼儿掌握起来没有系统性。因此,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 既不能与已有经验相距甚远, 也不能仅仅在幼儿的既得经验的范围内徘徊。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如果脱离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接下来就无法自主地探究。因此,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切入, 然后逐步深化, 逐渐提一些高层次的问题。
2.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标, 多提合理的开放性问题
教师的提问不是随意的行为, 好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才可以促进幼儿畅所欲言、拓展思维空间。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因为幼儿对科学的学习本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师的讲授起不了决定作用, 只有开放性的问题, 才能为幼儿自主探究、思考留有充分的余地和空间, 幼儿才能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 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手段。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科学活动中向幼儿提开放性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要提升观念,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积累教学机智, 多提适宜的开放性问题, 让幼儿在思考中学会自主探究。
3.激发认知冲突,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幼儿园集体活动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共同的活动, 因此提问就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专利, 幼儿也要参与提问。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究需要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质疑提问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起点,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何让幼儿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其实幼儿一个个问题的产生就是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出现了偏差。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 让幼儿大胆地猜想, 然后验证, 其中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 让幼儿在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好区角活动和其他自由活动, 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让幼儿在提问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4.教师要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 不断改善理答方式
活动意图:
从小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自己去观察,培养幼儿活泼好问、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牛奶中的脂肪遇到洗洁精中的活性因子会产生力量的实验原理。
2、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活动。
3、在竞赛游戏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牛奶、洗洁精、水、颜料、滴管、碗、KT板、操作盘、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都喜不喜欢放烟火?方老师今天就要在这个屋子里给小朋友放一场美丽的烟火,你们相信么?不相信的话就请你们睁大小眼睛看方老师表演吧!
二、示范实验过程,提出实验要求
首先,我要向小朋友介绍我放烟火的材料,只需要三种东西,(出示洗洁精)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我们平时刷碗用的洗洁精。(指着牛奶)那小朋友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牛奶)小朋友们小不想知道方老师是怎么用洗洁精和牛奶放烟火的?那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好了。先用滴管吸入颜料,轻轻地滴一滴在牛奶里,(示范),小朋友看看这像不像烟火?(不像),那小朋友仔细看方老师滴入洗洁精后会怎么样吧!(滴入洗洁精)哇,看我的烟火成功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想)那在试之前,方老师有几个要求要跟小朋友说一下:1、滴入洗洁精的时候,滴管不要碰到牛奶;
2、吸入颜料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将颜料沾到了衣服上
3、因为洗洁精比较稠,老师已经在你们的滴管中吸入了洗洁精,所以你们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不用再次吸入了
4、滴管从哪个碗里拿的就要,要再放回里面去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见证奇迹去吧!
三、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1、牛奶实验。
2、水的对比实验。你们发现奇迹了么?现在请小朋友在装水的托盘里面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在牛奶中的效果。
四、原理讲解
试验时间结束,请小朋友迅速将滴管放回原处,做到前面的小板凳上来,方老师有个秘密要告诉小朋友。
小朋友们知道,当滴入洗洁精后,颜料会迅速扩散成美丽的花纹。那在水中,有没有这种效果?(没有)你们想不想为什么会这样?方老师请了两个小精灵来告诉你们吧!(播放视频)。教师总结:原来呀,牛奶里面住着一个小精灵叫——(脂肪),洗洁精里面也住着一个小精灵叫——(活性因子),当脂肪和活性因子这两个小精灵碰到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力量),就是这种力量,把我们的颜料给推开了。而水里没有脂肪,活性因子觉得太孤单了,无法产生力量,所以在水里就没有扩散成美丽的花纹。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力量有多大呢?方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泡沫塑料板,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这种力量能不能把它推动。
五、实验推动“小船”
用剪刀把KT板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当做小船。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剪掉的板子放在中间筐里。在牛奶中直接滴入洗洁精就可以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探索一下,怎么样才能让小船听你的话,想让它往前走就往前走,怎么样控制它们的方向。(进行个别指导)
六、总结、解决试验中的问题:
1、你的小船走了么?如果没走,是一直都没走么?
2、如果让小船往前走,洗洁精应该滴在小船的哪个方向?总结方向
示范或者不示范,视情况而定。
现在小朋友都掌握了推动小船的奥秘,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
七、比赛《跑跑卡丁船》
出示赛道,请幼儿仔细听“跑跑卡丁船”的游戏规则:红队和蓝队各从自己的起点出发,第一个到对面的获胜。比赛过程中,不能用滴管碰到小船,否则就是犯规,要再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请幼儿自由结合,4人一组,选出一个小选手比赛,其他三人为他们加油助威。
八、活动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里面都住着小精灵脂肪,走,跟方老师到科学区角试一试吧!
教学反思:
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需要将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寿光市务本幼儿园——孙桂兰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3、培养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探索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能力。活动准备:
1、塑料吹管、小勺、小碗若干。
2、洗衣粉一袋、餐洗一瓶、洗手液一瓶(都贴有数字标签),泡泡水两瓶(吹具形状不同)
3、塑料小盆三个(贴有数字标签),凉水一桶,水杯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孩子们,看玩的。你们想和一起玩泡泡吗?可是只有一瓶泡泡水,没得玩。们一起来制作泡泡水玩好吗?
二、展开:
1、要求幼儿三人一组分工合作。教师讲解合作规则。要求幼儿一定负责好自己的工作。
2、幼儿认识操作材料。教师:今天准备三种洗涤用品,他们是1号、2号和3号?猜猜一号是什么呢?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它撒进去,是什么呢?(2号和3号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3、幼儿初次尝试用洗衣粉调制泡泡水。
(1)为幼儿分发同样多的水,幼儿每人舀一勺洗衣粉,然后小棒搅拌,试吹。(2)提问:“洗衣粉到哪儿去了,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溶解的快些?(小棒搅、加热水)溶解到水里能变出泡泡来吗?
⑶ 把洗衣粉的水倒进1号小盆,并冲洗干净
4、尝试用餐洗净和洗手液制作泡泡水(步骤同上),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5、你是怎样弄出泡泡来的?泡泡为什么能飞起来?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寻找泡泡与吹具的关系,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形状的吹具。小结:形状不同的吹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6、游戏体验——吹泡泡
(1)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2)教师引导说出泡泡的特性。引导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模仿泡泡飞高、飞低、爆炸等动作。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看,颜色真的又变了,变成了?绿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我们拧开瓶盖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对了,盖子里有颜色。看看你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啊?”
(3)“请你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和你颜色不一样的,互相交换一下瓶盖,换好后一定要用力把瓶盖拧紧。”
(4)幼儿换瓶盖(音乐响起来)。
(5)“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6)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中知道有礼貌的话能给别人带来愉快的感受,体会与人交谈的礼仪。
2.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生活中不同的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不同生活学习场景的图片、实物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出神奇的请字。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一个故事《魔语》,还记得故事里讲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师:故事中有魔法的话是什么呢?(请)为什么?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感觉怎样?
小结:原来有礼貌的话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们听了心里很开心。
2.出示各种场景图片,学习使用神奇的请字。
(1)——播放场景一:一个小男孩的领子没有翻好
师:看,有个小男孩他的衣服领子没有翻好,可是他衣服穿的太多够不着了,他该怎么寻求别人的帮助呢?他可以怎么说呢?(请你帮我翻一翻领子)
师:他用了哪个有魔法的字?(请)如果是你听到了这样的请求,你会帮助他吗,为什么?
(2)——播放场景二:午餐时添饭(1)
师:谁来说说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男孩还想添饭,他可以怎么和保育员阿姨说呢?(阿姨,请您帮我再添点饭)
师:你用了哪个有魔法的字?(请)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听了这样有礼貌的话,保育员阿姨会怎么做呢?
——出示午餐添饭(2)
师:保育员阿姨是怎么做的?阿姨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阿姨笑眯眯的,很开心)
(3)——播放场景三:角色游戏中幼儿排队取钱
师:看,小班的弟弟妹妹在玩什么游戏?(角色游戏)他们想做什么?(取钱)可是他们排好队了吗?如果你是小小监督员,你会怎么样有礼貌地提醒他们?(请你们排好队)
师:哦,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哥哥姐姐。请字真神奇,让我们变得有礼貌,变得更受欢迎了。
3.情景表演
——播放场景四
师:刚开学,有很多新小朋友你都不认识,你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做朋友,你可以怎么说呢?(我叫某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请幼儿到前面来表演。
师:你用了哪个有魔法的字?你听了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播放场景五
师:看,这个孩子手里拿了一本什么书?(迷宫书)你们想看吗?如果你也想看这本书,你会怎么说?
——教师出示迷宫书,我这儿也有一本迷宫书,谁愿意来前面表演。
师:你愿意把书借给他吗?为什么?
4.延伸
师:除了“请”这个有魔法的话,你还知道其他有魔法的话吗?(谢谢,不客气,对不起)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有魔法的话,那让我们一起来使用魔语,做一个有礼貌的,讨人喜欢的好孩子吧。
2.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7.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交流,知道用1个圆至几个圆拼贴、添画,可以变成各种有趣的事物。
2.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圆形事物。
3.培养幼儿乐意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并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中、小的圆若干。
2.由圆变成的各种物体范例。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什么魔术表演?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师: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变魔术要有道具,下面把道具请出来。(出示大、中、小三个不同颜色的圆)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师:今天我要用圆变魔术,那怎么变呢,你们要睁大眼睛看,看谁能发现老师是怎么变的。
二、了解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㈠欣赏一个圆变成的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师表演魔术:在一个红色圆上画上苹果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问:我是怎么变的?
师:要把圆变成苹果,离不开这只神奇的笔,只要画上几笔,圆就会变成有趣的东西了。
问:你学会了吗?给你们一个圆,你要把它变成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指名到前面用圆变魔术,并说说是怎么变的。
小结:这个魔术你们已经会了,其实用一个圆变魔术很简单,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你们看他们变出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出示幻灯片:范例)。
㈡讨论。
师:咱们要变更难的魔术,用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变魔术,你会吗?
指名让幼儿说说会用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变成什么物体。
师:其实用多个圆还能变出很多东西,不是你们不会,只是你们没想到而已。请欣赏(出示范例幻灯片)。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㈠交代任务。
师:你们知道了圆可以变很多东西,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变一变?
1.不同级别的魔术师。
出示作品展示板。
师:你想成为什么级别的魔术师?
合格的魔术师:能用不同数量的圆变出简单的东西。(可以看范例:气球、小鸡、毛毛虫……)优秀魔术师:能用不同数量的圆变出比较难的东西(如:葡萄架上挂了一串串葡萄、草地上有许多小鸡在吃草、盛开了许多的花还有美丽的蝴蝶等)。
特级魔术师:变出了和别不一样的、图片上也没有的东西。
注:出示范例。
2.介绍材料、提要求。
师:有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你们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用胶棒把它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后面的老师参观,告诉老师,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最后,把你的作品贴到展板上。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4.评价幼儿作品让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吧圆形变成了什么?对有创意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表扬。
教学反思
在《神奇的圆》这一活动设计上,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魔术游戏导入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境,丰富相应的词汇。
2、在活动中培养耐心倾听的习惯,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理解、欣赏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4、大胆想象,尝试用绘画方式表现春雨带来的神奇变化。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理解散文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境。
能够用完整的话描述自己身边的景物。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字卡(“神奇”、“长出”、“开出”、“游出”、“敲响”),录音机,磁带,小鼓一面。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动植物生长的知识。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小雨点》,幼儿自由舞蹈,导人活动。
播放雷雨声录音,提问: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像什么?发出什么声音?
教师展示电脑课件,启发幼儿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欣赏。
提问:
①雨点落到什么地方?长出什么?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去理解“长出”、“游出”、“开出”。
②雨点落到雨伞上发出的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欣赏配乐诗朗诵。让幼儿闭上眼睛完整欣赏,充分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提问:
为什么说雨点是神奇的?启发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美丽的大自然,教幼儿要爱护大自然。
活动拓展:
请幼儿根据儿童诗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仿编。
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启发幼儿把对雨天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科学领域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动植物生长的知识。
园内渗透:将散文中各个画面内容附上相应的字卡,张贴在活动室墙面上,让幼儿自由讲述。
园景中渗透:下雨天带幼儿到户外去看雨、听雨。
家庭中渗透:雨天让家长引导幼儿看雨,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附儿童诗:
《神奇的小雨滴》
“刷刷刷!”云妈妈把雨点儿当种子从空中播下……播进竹园,长出春笋儿。
播进草丛,钻出蘑菇儿。
播进树林,开出花朵儿。
播进池塘,游出蝌蚪儿……雨点儿,落到雨伞上,敲响了一面面小彩鼓:叮叮咚!叮叮冬!
雨点儿,顺着雨伞滑到地上,开出一朵朵水花花。
水花花,笑嘻嘻,亲亲娃娃们的脚丫丫。
哦,娃娃们也长高啦!
教学拓展:
此次活动后,教师可以拓展进行“神奇的云、神奇的风”等活动。师幼互动活动,可以向多个层次铺开。
将幼儿仿编的儿童诗制作成电脑课件,图文并茂使诗歌更形象生动。
将幼儿仿编的儿童诗张贴在家园联系栏或家园联系手册中,把活动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和幼儿互动,仿编更多的儿童诗,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注意事项:
教师的声态语言要优美,富有感染力,引领幼儿进人儿歌的境界。
教师要积极鼓励每一位幼儿,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在幼儿仿编过程中,教师可恰当进行点拨,使儿歌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
活动注重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结合,采用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通过听、说、唱、动、思、演等活动,进行感受、鉴赏、表现和创作,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对大自然的追寻中,了解、喜爱自然,更加热爱生活。本活动语言清新而俏皮,很符合中班幼儿的欣赏品味。活动中,教师通过电脑课件、配乐磁带等辅助手段,引导幼儿掌握儿童诗,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幼儿学习仿编儿童诗,扩大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全语言教育“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这一目标。培养了幼儿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爬、跳、平衡等能力,掌握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能勇于尝试各种挑战。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口袋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热身游戏:我说你来做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个我说你来做,准备好我来说了。
2.教师介绍神奇的小口袋让幼儿感兴趣。
教师:今天周老师带了许多神奇的小口袋,这些小布袋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3.让幼儿自己去玩小口袋。
教师:小朋友你想把小口袋变成什么呢?怎么玩呢?
4.幼儿听口令进行游戏
5.玩小口袋变变变的游戏
6.活动小结:小毛毛虫集合,进行“赛跑比赛”看看谁能先爬到小树上作茧,最后变成小蝴蝶。
教师:
这次我们要比赛了,老师现在是大树,看看哪只毛毛虫能最快爬到大树的身边。
结束活动:
教师:毛毛虫慢慢的又变成了蝴蝶飞出来了。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06-07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纸条》含反思09-1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管》06-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含反思06-10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用的蒜头》06-15
师讯网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怪的味道06-07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0-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螺丝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