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1

---×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区疾控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我中心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在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的关怀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做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工作,现对这一方面的点滴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一汇报,旨在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工作漏洞,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我区位于×东南部,距市中心城区×公理,地处×与×交界处和×××三省区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全区总面积×平方公理,辖×镇×街,×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总人口×万。有5×所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个镇级医疗卫生单位,×个镇防保站,×所企业医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村卫生室,×余家个体开业医。

我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重点的疾控工作方针,坚决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程序,努力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确保疫情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更好地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形成地区、部门、单位、个人四方合力。严格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在全区建立三条传染病疫情监测网,㈠学校监测:形成班主任→校医→学校领导→教育局→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系

统,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常规消毒制度、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发现疑似传染病学生,及时上报疾控中心;㈡定点医院监测:形成首诊医生→医院预防保健科→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系统,对所有疑似传染病感染症状就诊患者进行详细登记、报告;㈢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监测:形成个体医、村卫生室→医院预防保健科或社区服务中心(站)→镇防保站→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系统,疾控中心对所有报告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防控措施。

二、加强经费保障,努力落实传染病防控专项经费

积极与区政府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传染病防控专项经费每年×万元,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目前,我区已下拔甲型H1N1流感专项防控经费×万元,手足口病专项防控经费已连续下拔两年,每年×万元。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区卫生局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列入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实行随时抽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各医院院长、防保站站长为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和落实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奖惩有细则,实行责任追究,并形成常态化,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

四、做好卫生应急工作,制定相关预案,完善组织建设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预案,修改、完善各专项工作方案,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体系;完善组织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及应急物资储备,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应急演练,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

五、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处理工作

我区共有网络直报单位×家,其中区级单位×家,镇级单位×家。非网络直报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采取属地网络直报单位代报的形式。

我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处理工作:

1、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制定并下发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要求传染病网络直报员加强学习,注意网络安全,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区卫生局对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红头文件,提出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及奖惩制度,并且不定期进行网络直报测试。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网络直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疾控中心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流病科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对疫情报告管理、紧急疫情接报及处理工作、对重点监测传染病的流调、记录与管理都有专人、专组负责,做到忙而不乱,职责明晰,不扯皮,不推诿。

3、我中心流病科配备了疫情报告的专用电脑和专用网线,保证了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的快速、畅通。传染病信息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

4、流病科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浏览、审核、上报工作,无论上班时间、还是晚上、节假日、休息日都有专人负责,做到随时上网浏览和审核传染病卡片,设有《传染病卡片浏览、审核记录》。对每张传染病报告卡片都必须打开浏览、审核,对问题卡片随时与直报员沟通,及时弄清情况,修改错误,保证报卡质量。在浏览、审核传染病卡片的同时,能够及时迅速掌握疫情信息,分析疫情流行趋势,必要时做出快速反应。

5、按上级要求编写传染病疫情月、年分析报告,月、年疫情分析报告除报给上级业务部门外,同时报给区政府、区卫生局,让政府和卫生行政领导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信息及动态。

6、疾控中心设有疫情报告和咨询专用电话,并对外公布,疫情专用电话保证24小时随时有人接听。

7、疾控中心设有《紧急疫情接报及处理登记》,对紧急疫情信息的接报、处理、进展情况进行完整规范记录,以便及时、完整地反应疫情发生、发展状况,及时采取和调整防控措施,对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对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有专门的记录、并实施周报制度,每周向区政府、区卫生局报告一周动态分析,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领导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手足口病实行社区随访和反馈制度,农村由乡村医生负责,城区由社区医生负责对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每天进行随访,动态管理及掌握病例隔离和病情变化信息并及时向镇级和区级疾控机构反馈,为防控手足口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参与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区、镇(社区)、村三级疾病控制网络,保证传染病监测不留死角。

六、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

加强了对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对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双月督查,对镇级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季督查,对村级卫生室和个体开业医每年督查1/4。疾控中心定期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化验室登记等原始资料,及时核对传染病疫情和查对是否存在疫情迟报、漏报现象,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改正,并要求医疗卫生单位依据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及时发现、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作为传染病控制工作中的关键来抓。要求区级、镇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X光室、B超室建立传染病登记反馈机制与流程。

我们根据国家关于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的要求出台了《×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和《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加强了对发热门诊的建设和检查力度。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检查,使各级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得以加强。

对镇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形成了制度,每年必须进行两次考核,考核结果已纳入卫生局对镇级预防保健单位的绩效考核中,与工资、奖金挂钩。

以上督导、检查、考核措施的实施,强化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发现、上报意识,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整体水平,完善了我区传染病疫情防控处置体系,对提高我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及时规范处理重大疫情提供了保障。

七、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

在传染病防控中,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督导检查,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对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我中心制定了《×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与区教育局联合统一制定并下发了《晨检记录本》、《因病缺勤追查登记》、《晨检及因病缺勤情况日报登记》、《学校消毒情况登记表》。结合疫情发生与流行形式,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三期关于学校疫情防控知识及措施的培训班。同时加强了对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查工作,学校必须准备一间隔离室,必须备有充足的体温计、消毒剂和消毒防护、传染病防护用品,通过宣传栏、班队会、校讯通等形式加强对老师、学生、家长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宣传。以上措施的采取使学校对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增强了,各种相关记录得到了统一和规范。加强了疾控与教育的信息沟通和相互理解,成功建立起学校传染病防控体系,使我区各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区疾控中心流病科编写了《基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消毒管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手册》,手册中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各种传染病报告相关记录的具体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等

做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工作手册》的编写、下发,使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了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标准,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规范的模板统一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使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健全,规范合理,大大促进和提高了我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质量。

我们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诊断、报告水平和法律意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2

1 报告病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为管理监测的传染病。 (1) 甲类2种; (2) 乙类25种; (3) 丙类11种。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要实行紧急报告。

2 报告时限

2.1 甲类

发现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城市应于6h内, 农村应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2.2 乙类

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报告时限与方式和甲类相同。

2.3

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 城镇应于12h内, 农村应于24h内报告, 及时报传染病报卡, 如果出现暴发流行时, 应于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疫情。

2.4 丙类

应在24h内报告。

2.5

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时, 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上述事件发生后, 应在12h内报告当地卫生监督监测机构, 医院则报告预防保健科。

3 报告责任与程序

3.1 责任报告人

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在医院也就是中西医医务人员在接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病种时限方式报告疫情, 强调是首诊报告制。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 应及时依法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做好疫情登记备查。医师上门诊则应做门诊日志登记。

3.2 疫情报告的基本要求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最初接诊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 要求填写项目正确, 住址具体确切, 字迹端正清楚, 签名要端正易认, 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作两例报告。除填报告卡外, 还应同时填写门诊日志, 传染病登记本和化验登记, 以防漏报。

摘要: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问题, 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卡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信息, 也是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研究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3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4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学校应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二、疫情报告人应依法履行职责,按规定收集疫情信息,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单位和县教育局报告。

1、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2、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4小时内报告。

3、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以最快方式2小时内报告。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不及时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招堤街道三岔小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5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7号令》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分类(甲、乙、丙)和疫情报告时限与疫情报告程序。

二、各级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工作,疫情发生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区CDC→市CDC→省CDC→国家CDC,逐级报告。

四、责任报告人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性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五、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入单位保留三年。疫情报告应做到及时、准确,报告卡片要填写清楚、完整无误,对疑似病例也应报告,并及时订正卡片。对查出的漏报病例,也应及时补报。

六、疫情报告员每日对全员传染病卡片进行收集、查对,网络直报后并作登记,并及时传送本(区)市CDC或国家CDC。

XXXX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篇6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校德育处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校长负责报告。2.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巴林左旗教育局和巴林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不得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班主任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同学通知家长了解情况,并进行登记。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学校校医,班主任并通知家长尽快隔离患病学生, 校医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1天有3例相似症状当天向德育处报告。

5.传染病报告员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6.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方式向巴林左旗教育局和巴林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7.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岱山县2009-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岱山县统计局。对乙、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乙类传染病发病按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即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淋病、乙肝、丙肝和艾滋病;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和肝炎未分型;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和麻疹;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乙脑。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2 统计方法

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及发病趋势

2009-2013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4 842例,年报告发病率在370.58/10万~693.50/10万之间,总发病率为509.05/10万。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共11种3 047例,总发病率为320.34/10万;报告死亡2例,总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0.07%。报告丙类传染病共7种1 795例,总发病率为188.71/10万。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可以认为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不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乙丙类传染病合并发病率有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线性趋势。见表1。

2.2 传染病发病位次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淋病、肺结核和丙肝,共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55%。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共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87%。

表1 岱山县2009-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2.3 乙类传染病发病分类构成

2.3.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报告梅毒、乙肝、淋病、丙肝和艾滋病共2 55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83.98%,总发病率为268.51/10万。病例以梅毒、乙肝和淋病为主,梅毒(1 245例)占48.65%,乙肝(897例)占35.05%,淋病(334例)占13.05%;其次为丙肝(80例)、艾滋病(3例)。报告死亡1例,为艾滋病。见表2。

2.3.2 呼吸道传染病

报告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麻疹和猩红热共368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2.08%,总发病率38.65/10万。病例以肺结核(325例)为主,占88.32%;其次为甲型H1N1流感(31例)、麻疹(6例)和猩红热(6例)。报告死亡1例,为甲型H1N1流感。见表2。

2.3.3肠道传染病

报告痢疾、肝炎未分型、伤寒副伤寒和戊肝及甲肝共11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91%,总发病率为12.49/10万。报告以肝炎未分型、痢疾为主,肝炎未分型(65例)占54.62%,痢疾(39例)占32.77%;其次为伤寒副伤寒9例、戊肝4例和甲肝2例。见表2。

2.3.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仅2009年报告乙脑发病1例,见表2。

2.4 乙类传染病主要病种发病率及顺位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主要传染病发病及位次情况,见表3。

表2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不同传播途径发病情况

表3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主要传染病发病及位次情况

3 讨论

2009-2013年岱山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不随时间推移而下降。2011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2011年县疾控中心多次开展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督查,规范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2)加强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强调严格按照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报告,提高了传染病报告质量,大大减少了误报卡。(3)认真甄别和删除重复报告卡,避免因不同医院就诊和老病人的重复报告引起的传染病发病率虚高。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在5年间一直居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首位,所占比在78.04%~88.58%之间。梅毒、乙肝和淋病已成为影响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升降的主要因素。根据胡国忠等报道[1],淋病、梅毒在1990-1999年间分别居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第4和第8顺位;到2000-2009年,梅毒跃居第2顺位,淋病居第3顺位。此次通过对2009-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梅毒发病率已升至第1顺位,淋病发病率仍居第3顺位。自1993年开展肝炎分型报告以来,岱山县乙肝发病率居高不下,2000-2009年乙肝总发病率为128.43/10万[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2013年乙肝总发病率为94.12/10万,较前10年有所下降,但仍居发病率第2顺位。自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得到有效控制,5年来年报告发病率在0/10~1.57/10万之间,接近全省平均水平[2]。5年间艾滋病报告发病3例,死亡1例,报告HIV感染者17例。艾滋病疫情不容乐观,应把预防和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对下海渔船民、外来民工等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和管理[3]。

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所占比重最大,2009-2013年肺结核年发病率在28.35/10~29.25/10万之间,总发病率(34.15/10万)较2000-2009年下降5.58%[1],下降不明显,加强对肺结核的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近年麻疹发病较少,5年间仅报告6例,均为成人麻疹,2010年后未发生本地感染麻疹病例,较前5年得到明显控制[4]。肠道传染病中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均呈散发状态。手足口病近年来报告发病较多,是丙类中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集中在0~4岁,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手足口病,防止其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国忠,李琼燕,韩仕哲.1956-2009年浙江省岱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疫情监测,2010,25(7):569-571.

[2]徐旭卿,林霞,曾蓓蓓,等.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4):263-266.

[3]张卿曹.海岛某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99-300.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8

卫生部公布2006年10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6年10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25886例,死亡714例;与上月比较,发病减少28760例,死亡减少104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淋病,共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05%。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上海单身育龄女性乳腺有毛病

由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长三角女性乳腺健康调查”显示,上海近九成单身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长期单身的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已婚妇女。

调查显示仅22.5%居民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在3797名志愿受访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儿;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也只占22.5%。

卫生部发布19项职业卫生新标准

卫生部近日发布2006年第16号通告,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等13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等6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新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旧标准同时废止。

港澳台

统计显示内地妇女在香港产子四年增加一倍半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字显示,过去四年,内地妇女在香港产下的婴儿数量增加了一倍半,2001年,内地妇女在港诞生婴儿为7810名,2005年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9538名。

香港大学发现抑前列腺癌蛋白有望10年后成新药

香港大学医学院最近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分泌一种名为sPDZD2的蛋白,该蛋白能制造更多的抑制肿瘤蛋白p53,保护细胞内的DNA,阻止其突变成为癌细胞。有望在10年后发展为新药。

香港医学界发起“亮眼工程”助内地同胞重见光明

“亮眼工程慈善基金”11月5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并筹得1000万港元启动经费。由香港医学界发起的这项内地扶贫除盲大行动,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内地贫困偏远地区成立100个眼科扶贫中心。

全香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研究估计,全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有医生称,约15%阳痿患者逾10年才肯求诊,拖延病情。

港科学家钻研男性避孕贴 新品无副作用

据香港媒体报道,国际科学家致力发展男性避孕药科技,现在一名香港科学家发现只要将避孕药注射而不是口服,则在老鼠体内就能如常发挥避孕效果,更可排除副作用,研究有助日后开发男性避孕贴。

香港将展开大型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将推行2006~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向有需要或高风险的人士提供流感疫苗注射。

陈冯富珍当选世卫总干事唯一候选人

11月8日,中国推荐的陈冯富珍击败其他4名候选人,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唯一候选人。这是中国第一次推荐人选参加联合国高层机构负责人选举,也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政国际组织,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

国际

全球首例电子视网膜芯片植入手术成功

德国蒂宾根和雷根斯堡两所大学眼科医院的医生与科学家一起为2名因患病而失明的病人植入了直径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使患者在术后看见了由电子刺激产生并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科学家发现抗抑郁药可引起精子水平大幅下降

由康奈尔医学中心对两名男性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这两名男性接受了抗抑郁药的治疗后他们的精子数目明显下降,当停止使用抗抑郁药,他们的精子数目反弹至正常水平。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大国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从3000万人剧增到2.3亿人。其中3/4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正在成为糖尿病大国。

英科学家将尝试干细胞注射疗法治疗心脏病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9

1、雄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 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4、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通报。

6、雄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辖区内发现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7、中心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部分。

8、报告程序 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发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时,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9、报告内容 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机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10、报告时限 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10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

1.1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认真学习、讨论、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传染病法律法规。

1.2成立由分管院长、责任科室及各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法定传染病管理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医院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

1.3医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1.4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以及在传染病网络报告中显示的其他传染病。

1.5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 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在2 小时内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发现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立即向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6报告程序

每个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或可疑新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向防保科报告(电话直报)。

对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报防保科(电话直报)。

对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应于诊断后12小时内报防保科,下班后报信息科。

检验科和接诊医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及时电话报防保科,对病人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不得公开和传播。

2.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登记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实验室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和卡片收发登记簿。

2.2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薄,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师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填写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或化验登记及传染病登记薄,并完整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2.3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2.4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3.培训

3.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

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3.3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拒绝参加培训者将不允许上岗。

4.预防保健科职责及自查与奖惩。

4.1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薄。

4.2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和自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管理员每日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审核完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每月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检验室登记有无漏报传染病病例;保存疫情资料;将每月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科、业务院长。同时上报市疾控中心。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龙胜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E x c e l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类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1年龙胜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792例,年发病率511.33/10万,发病率与2010年相比下降21.48%;死亡3种8例,死亡率为5.17/10万,死亡率较2010年上升79.72%,病死率为1.01%,病死率较2010年上升138.01%。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483例,发病率为311.83/10万,占总发病数的60.98%,与2010年相比上升21.64%,死亡8例,病死率1.66%;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309例,发病率为199.50/10万,占总发病数的39.02%,与2010年相比下降52.58%。发病病例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梅毒(181例)、手足口病(180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66例)、流行性腮腺炎(55例),共计628例,占发病总数79.29%,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最高是7月,最低是12月,主要集中在4~7月,占发病总数的46.59%(369/792),主要与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增多有关,见图1。2.2.2地区分布全县10乡(镇)均有传染病发生,发病前3位依次为龙胜镇、平等乡和乐江乡,3个乡(镇)占发病总数49.87%,龙胜镇为县城所在地,人员流动频繁,辖区人口密度大。

2.2.3 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乙类传染病发病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07%(266/483),主要与梅毒、乙肝、淋病、肺结核和艾滋病的发病影响有关。丙类传染病发病以0~、5~岁年龄组为主,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 6.0 2%(2 0 4/3 0 9),主要与手足口病发病影响有关,见表2。男女性别比为1.5 3:1。职业分布于1 5种职业中,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 7.6 0%、2 6.3 9%、6.3 1%,见表2。

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共报告发病4种3 7 6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4 7.4 7%,年发病率为2 4 2.7 5/1 0万;死亡6例(艾滋病),死亡率3.87/1 0万,病死率为1.6 0%。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各类传染病首位,见表3。发病率较2 0 1 0年上升2 4.5 9%。发病病种依次为梅毒(1 81例),乙肝(9 8例),淋病(4 3例),艾滋病(2 8例),丙肝(2 6例)。

2.3.2 肠道传染病

共报告发病6种2 7 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3 4.7 2%,年发病率为1 7 7.5 5/1 0万。与2 0 1 0年相比下降5 3.5 5%,见表3。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1 8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 3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 9例),病毒性肝炎(2 2例:甲肝7例、戊肝1 4例、未分型1例);伤寒+副伤寒(7例),痢疾(4例)。

2.3.3 呼吸道传染病

共报告6种1 3 9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1 7.5 5%,年发病率为89.7 4/1 0万,死亡1例(肺结核),病死率为1.3 9%。与2 0 1 0年相比下降1 0.2 7%,见表3。病种依次为肺结核(6 6例),麻疹(5例),甲型H 1 N 1流感(1例),流行性腮腺炎(5 5例),风疹(1 1例),流行性感冒(1例)。

2.3.4 虫媒及自然疫源传染病

共报告2种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0.2 5%,年发病率为1.2 9/1 0万;死亡1例(狂犬病),病死率为5 0.0 0%。与2 0 1 0年相比新增2例,见表3。病种为狂犬病1例,乙脑1例。

2.4 主要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

全部传染病中,梅毒发病数居首位,由2 0 1 0年的第3位上升至首位;手足口病发病数居第2位,由2 0 1 0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由2 0 1 0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肺结核发病数由2 0 1 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4位;加上流行性腮腺炎,5种传染病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 9.2 9%(6 2 8/7 9 2);传染病死亡病例依次为艾滋病6例(占7 5.0 0%)、狂犬病1例(占1 2.5 0%)、肺结核1例(占1 2.5 0%)。

3 讨论

龙胜县2 0 1 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发病率为5 1 1.3 3/1 0万,低于广西2 0 1 1年年报告发病率(80 9.3 6/1 0万),较2 0 1 0年下降了2 4.4 8%,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 3.5 5%,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 0.2 7%。说明该县卫生防疫工作得到加强,传染病防控效果明显。死亡率较2 0 1 0年上升了7 9.7 2%,病死率较2 0 1 0年上升1 3 8.0 1%,提示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数据统计显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位,呈上升趋势,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严格消毒防护措施,加强政府层面的领导和协调,落实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措施,进一步强化宣传、干预、发现和治疗管理等工作力度,有效遏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快速传播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发病以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6 5.4 5%。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自被纳入法定报告、管理以来,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大幅度提高,疾病的发现能力增强,2 0 1 1年报告发病率位居第2位,发病数居肠道各种传染病之首,占6 5.5 5%。已成为危害该县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今后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结核发病最多,近年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位居乙类各种传染病前4位波动,2 0 1 1年发病数占呼吸道传染病的首位,占4 7.4 8%(6 6/1 3 9)。结核病高感染率导致高发病率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只有继续推行并完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疫情[1]。

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处于较低发病水平。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占第2位。由于城乡饲养犬类多且缺乏有效管理,增加了犬带毒的危险,患者及家长重视不够,群众缺乏防治狂犬病基本知识等,被犬类致伤者未能及时清创伤口、注射人用狂犬疫苗而导致发病。由政府组织公安、卫生、畜牧等相关部门进行综合防治是预防狂犬病最根本的措施[2]。

从死因顺位看,艾滋病死亡人数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病例之首,占7 5.0 0%,且病死率较高2 1.4 3%(6/2 8),表明艾滋病依然是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的重点传染病,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应该继续高度重视,把控制艾滋病与性病结合起来应是当务之急[3]。梅毒、肺结核等古老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手足口病、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出现,防治策略应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为重点,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龙胜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792例,年发病率为511.33/10万,死亡8例,年死亡率为5.17/10万,病死率为1.01%。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多,共报告发病4种376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4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发病6种27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34.72%;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6种139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17.55%;虫媒及自然疫源传染病最少,共报告2种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0.25%。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梅毒、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共计628例,占发病总数79.29%。结论 龙胜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为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与监测。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监测

参考文献

[1]邓学辉,滕建军,龚锡文,等.湘西自治州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15年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061-1064.

[2]吴登科,瞿宾雁,黄会,等.2005~2007年湘西自治州狂犬病疫情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0):906-907.

小学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篇12

为了有效控制春季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在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的指导监督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 组 长:

组 员: 各班班主任等

二、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春季传染病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早发现:

积极宣传讲解传染病知识,交待学生及家长,发现体温升高学生,及早到医院就诊。

2、早报告:

出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校校医及有关领导,同时告知学生家长,带医院确诊。

3、早隔离:

一是对患者及时隔离,通知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二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医院检查。患病学生病愈后返校学习,需带病历或医院的复学证明到校教务处。

4、早治疗:

发现有传染病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配合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5、早处理:

患者离校后,应及时对桌椅、抽屉等公共设施,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教室内开窗通风,拉开窗帘,晚间学校统一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三、完善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

(一)突发事件监测

(二)1、建立防控疫情监测系统,各班级建立因病缺课上报制度,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随时保持联落,密切关注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预防春季传染病的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由校医负责每日疫情防控报告。

2、严格执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出现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报告,同时向乡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做好流行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流行性传染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1、启动日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2、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4、发现传染病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5、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出好宣传专刊,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提高认知,增强责任意识

全体教职工必须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或对师生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六、落实防控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对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建立班主任→校医→校长三级上报防护网络。

2、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对每天缺课缺勤的师生要做好登记(由各班在因病缺勤登记簿上填写),并注明原因,每日登记情况及时反馈给校医。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学校密切关注春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升旗、班会课、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5、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根据需要向政府申请,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消毒用品及器械的储备。

七、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1、当学校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立即报告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与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无相关传染病症状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课。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13

沙县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纸职工医院:

2004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崭新阶段。从2006年开始,省、市效能办将传染病漏报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今年是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八年,我县所有乡镇级以上医疗单位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全县传染病疫情监测敏感性逐年增强,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离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使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确保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实现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报告率达100%的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各单位要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部署和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长效机制。各医疗单位要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具体抓,层层抓落实;要成立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协调和沟通,不得发生互相推诿和扯皮现象。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业务指导,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全县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促进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持续化和常态化的轨道。

二、强化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帮助医疗机构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

县疾控中心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业务指导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自身报告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各医疗单位检查、指导,帮助医疗机构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不断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要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反馈,认真做好日常工作记录以及原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应每日多次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质量,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对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必要时向县卫生局汇报和提出工作建议,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整改和处理。

三、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各医疗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建立行之有

对按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经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阶段考核认可,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将其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整改到位。县卫生局将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根据2011年《三明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督查方案》,组织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一年至少组织2次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医疗机构限期整改,按上述规定扣发责任人绩效工资,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和主要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罚,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整改到位。县卫生局继续把疫情报告管理列入医疗单位年终卫生考核评分内容,对漏报率高于1%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附:沙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主题词:疾病控制 传染病 报告 通知

抄送: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沙县卫生局办公室 2011年7月1日印发

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内容,并签名确认。

县直医疗单位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院HIS信息化管理,完善《门诊日志》9项基本内容的查询,增加传染病病例自动提示功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

2、《出入院登记》实行床位负责制,所有病例均需进行《出入院登记》,由负责其床位的临床人员负责填写。

《出入院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10项基本内容。

3、检验登记、影像检查登记实行首检医(技)师负责制,所有传染病异常检查结果均由负责检查的人员进行登记,对于工作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查看报告单协助填写,但须有首检医(技)师签名确认。对于异常(阳性)结果,检查单建议不直接交给患者,建立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请患者到开检查单的医生或同科室的医生处领取。医生结合临床与检查结果作相应传染病诊断时,应及时进行报告。

检验科登记内容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医生等基本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X线检查结果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日期、检查结果、放射科医生等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登记

1、传染病报告卡实行首诊负责制,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病名和诊断时间,并签名确认。

2、所有门诊和病房实行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制度,对填写的报告卡片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登记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并实行双签字。

②传染病报告病例类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其他传染病;乙肝的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③分型报告: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④专项管理传染病: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肺结核、鼠疫、艾滋病及HIV感染者等),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⑤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三、疫情报告管理

(一)预防保健科和疫情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负责填写和督查疫情登记资料,包括对门诊、出入院病例的登记、对传染病人的登记及检验科、影像科室等资料核查、登记。

2、负责每日报告、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3、负责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培训。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保障措施

1、县级医院至少指定1名专职和1名兼职疫报人员、乡镇医疗机构指定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同时还应设臵1~2名的兼职人员作为补充。

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立即向医院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或人员报告,医院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在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至县疾控中心。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资料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 要求登记齐全、字迹清晰可辨,分科、分月装订成册。《门诊日志》登记数与该科挂号数符合率要求在80%以上,并逐步提高;《出入院登记》与住院病例数符合率要求100%。

查阅诊治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将其中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与网上报告的或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核对,统计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要在《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中可以查到。

传染病登记报告率=实际报告数/登记数×100%

2、《传染病报告卡》

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须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报告卡填写必须完整、规范、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应尽可能填写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以便于及早发现同一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的疫情。肝炎、菌痢、梅毒、淋病必须填写实验室诊断依据。传染病死亡病例,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死亡日期。

①《传染病报告卡》填卡及时性:传染病病人诊断必须注明具体时间,自传染病诊断至卡片录入不得超过24小时。

②《传染病报告卡》填卡完整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单位、现住址、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含日期、时间,准确到小时)、填卡日期、疾病名称10项为必填项目。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并在诊断传染病的潜伏期内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患者若为学生,患者单位必须填写患者就读的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详细填写年级、班级;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符合以上要求的为填写完整卡片,0与经济效益、职称晋升评聘分等挂钩。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其责任。

对按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经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阶段考核认可,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将其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每次培训完成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培训通知、签到表、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培训小结等材料备查。

(四)建立医院内部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预防保健科及疫报人员负责做好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分析内容应包括病种分析、报告质量分析、各科室报告情况分析、传染病聚集及暴发情况、自查情况、奖惩、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每月分析1次,乡镇级医疗单位及妇幼保健院等报告传染病较少的专科医院可两个月或一季度分析1次。

(五)建立健全检验科、影像科室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篇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深圳市坪山新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坪山新区201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2年坪山新区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6种3139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003.52/10万,发病数较2011年同期上升16.9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0种519例,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下降了20.03%,报告2例死亡病例(艾滋病和狂犬病各1例);丙类传染病共报告6种2620例,发病率为837.59/10万,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上升了29.06%。

2.2 传染病发病位次

乙类传染病报告居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病185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10.78%),梅毒138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27.12%),淋病108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5.10%),病毒性肝炎36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减少84.81%),HIV感染22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33.33%)。丙类传染病报告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1 857例(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78.05%)、其他感染性腹泻484例(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45.32%)、流行性腮腺炎263例(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26.3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8例(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0.35%)和风疹4例(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0.54%),见表1。

2.3 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艾滋病。

坪山新区2012年累积共报告现住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22例,其中艾滋病2例。2012年度坪山人民医院发现2例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22例现住址在坪山新区的报告HIV病例中,男性20例,占全部病例的90.9%;女性2例,占9.1%。22例报告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40岁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8.75%。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中同性传播13例,占59.1%;异性传播7例,占31.8%;注射毒品史传播2例,占9.1%。

2.3.2 性病。

2012年性传播疾病互有升降,其中梅毒138例,发病率较2011年同期上升了27.12%,淋病108例,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5.10%,尖锐湿疣下降了17.14%,生殖器疱疹下降了14.29%,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下降了3.16%。

2.3.3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的病种为肺结核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其中,肺结核病发病率最高,共报告发病185例,发病率为59.14/10万。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2011年有所上升。

3 讨论

3.1 传染病发病趋势

2012年度深圳市坪山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2012年该区全面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及时性,使该系统更为灵敏地反映当地传染病发病的真实情况,以及最近10年SARS、甲流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过后,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上报意识增强有关。同时,随着坪山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共场所范围的不断扩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该区,对本地区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1]。

从新区成立以来,历经了大运会,城市面貌迅速改变,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坪山新区积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发展并完善了医疗预防保健网,建立疾病监测系统。从疫情统计上仍可看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等常见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我区仍有较高的发病水平,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手足口病正式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随着报告意识的增强,手足口病发病率近两年快速上升,2012年共报告发病1 857例。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主要危害低龄婴幼儿,感染疫情不容忽视,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脚。

3.2 重点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

从疫情资料分析,我区仍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同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数目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提示我区艾滋病流行情况已逐渐进入早期感染个案的发病高峰期。本年度完成了18例辖区内新发报告病例的首次随访,存活的HIV/AIDS病例中的CD4检测率为90.00%。积极开展了辖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辖区的现有2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能为人群提供艾滋病相关服务机构或组织信息等相关转介服务。辖区内还积极开展了对暗娼、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的咨询检测工作。同时我区对孕产妇实行HIV和梅毒免费筛查,对HIV阳性孕妇和新生儿免费给予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标准化控制措施。2012年我区孕产妇HIV和梅毒检测率为98.4%,检出阳性孕产妇2例,2例HIV阳性孕产妇的配偶检测HIV均为阳性。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于2012年在我区开展,作为一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逐步走向精细化、规范化。预防是控制艾滋病的最重要策略,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同时强化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

3.3 传染病防治工作

目前,坪山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是肺结核病和肝炎、淋病、梅毒和艾滋病等血源和性传播疾病。由于有利于传染病发生、发展的社会性、自然性等方面的因素依然存在,加上人口流动大,使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旧的传染病发病尚未有效控制,新的传染病如禽流感、甲流正向人们袭来。我区虽然有部分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可能与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传染病增加的速度有关,并且肺结核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都有明显的上升。从现阶段传染病的发病趋势看,在巩固原有法定传染病防治成果的同时,应重视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传染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和传染性强等特点,控制传染病的首要措施之一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疫情信息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迟报、漏报,做好信息系统升级准备工作。(2)加强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到应对迅速,处置科学,防控严密。(3)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及以乙脑、疟疾为重点虫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积极开展霍乱、疟疾的监测,严防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4)会同教育等行政部门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5)加强对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力争开展致病菌监测,有效防止和控制院内感染。(6)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7)加强疾控部门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3,4]。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坪山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的分析,为今后坪山新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的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深圳市坪山新区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6种3 139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 003.52/10万,发病数较2011年同期上升了16.9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0种519例,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下降了20.03%;丙类传染病共报告6种2 620例,发病率为837.59/10万,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上升了29.06%。报告的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梅毒和淋病。最近两年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显著上升。结论 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工作,加强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监测及报告管理,降低传染病漏报,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发病率,深圳市

参考文献

[1]曹海兰.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48-149.

[2]赵黎芳,谈逸云,倪政,等.上海市闵行区2004—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157-3158.

[3]王慧,杨晓娟,陈芬.玉溪市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19(8):229-230.

上一篇:田野说明文下一篇:巡视整改报告整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