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精选7篇)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设施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使用的管理规定。
2、设备、设施到货入井使用前,必须经防爆性能检查并严格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调试,检验其性能得到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3、认真做好设备的定期调试、检修、检验、校正等工作,并做好各种记录,做到数据准确无误。
4、安全监测人员必须掌握各种监测监控设备的性能及调试方法,规范使用及安装各种设备,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建立各类监测监控设备设施台账。
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间必须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与电话或动力电缆共用。
7、防爆型矿井监测监控设备之间的输入及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8、安全监测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必须设专业、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并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随着近年来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的加快, 海港开发区的供水管网越来越庞大、分散, 管网总长度达到了110km。供水管网作为城市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与城乡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加强对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对供水管网运行的主要参数、设备运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 并将监测点信息直观显示, 实时了解管网运行状况, 对供水管网调度与决策起作重要作用, 成为保障供水管网经济、可靠运行关键所在。
二、GPRS远程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对象及功能
供水管网GPRS远程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对源水信息采集、自来水厂数据采集、泵房远程监控、管网水监测报警进行统筹设计, 实现供水系统的“三遥”即遥测、遥控、遥信。加强水质、水压监控, 确保水质优良、水压满足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并将气象信息、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检测信息、卫生防疫站检测信息汇总, 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起到积极作用, 准确快速响应源水污染及管网暴管应急处理。
GPRS远程监测管理系统对我处自来水厂进行科学管理, 城市供水信息监控系统包括:水厂终端、各个水源井监控点、加压泵站、管网测压站, 并连接到城市气象站、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卫生防疫站信息。其主要功能是:解决供水单位对取、供水各环节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和监控, 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节能降耗。该系统由监控中心和各个水源监测点组成:各个水源监测点的数据采集终端 (RTU或PLC) 可监视和采集压力、流量、水位、水泵机组电流、开关状态等各种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计算机对采集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监测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 供有关部门分析和决策,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供水质量, 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量的需求。
三、系统方案
管网遥测系统由分布在城区的管网监测点、中心控制室、GPRS移动数据传输网络三大部分组成。
(一) 管网监测点
海港供水管网共设置50个监测点, 各监测点通过数据采集仪采集管网压力、余氯、电源电压、电流等数据, 通过RS232接口与GPRS透明数据传输终端模块相连, 通过GPRS透明数据传输终端内置嵌入式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PRS网络。
(二) 中心控制室
中心控制室硬件由SCADA工业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GPRS数据传模块、UPS后备电源、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组成。中心控制室有UPS后备电源系统为工业计算机和数据库服务器以及GPRS数传模块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控制室的监控软件运行于SCADA工业计算机, 本软件是基于工业监控组态软件平台,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定制开发而成, 并将所有数据通过SQL数据库软件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
中心控制室的主模块 (GPRS数传模块) 不需要固定的IP地址, 也不需要ADSL、拨号等设备;主模块与分站模块按照主从式进行传输。GPRS数传模块通过RS232接口与SCADA工业计算机相边, 将采集到的各分站传输过来的封装后的压力、余氯、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处理, 还原后传输SCADA工业计算机。
系统监控软件由中心控制室的GPRS数据电台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网络与各个遥测分站的GPRS数据电台建立起通信链接, 从而采集到各个遥测分站的管网压力、余氯等数据信息。控制中心监控软件采集所有监测点的数据信息, 并作画面显示:管网各监测点的动态运行图、实时趋势图、压力趋势图、棒图、运行报表 (压力数据报表、日报表、月报表等) 、及其他自定义画面;同时显示系统日期、时间, 报警数据, 设备状态, 趋势等, 并能快捷的观察到各个点的数据在线情况。接收上报的数据及告警信息, 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生成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具有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 并对报警信息进行即时处理。
(三) GPRS移动数据传输网络
现场监测点采集的动态数据, 经GPRS网络空中接口功能模块同时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 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 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 最终传送到中心控制室。
GPRS数传模块是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模块。GPRS网的作用是使模块的数据通过GSM无线网络到达互联网, 互联网再把数据发网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根据数据的目的地址再通过互联网及GPRS网传给目的地址表示的模块。
四、应用后的效果
GPRS城市供水监控系统应用后, 海港供水部门可以对远程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 实现了管道压力、水流量等数据传送, 降低了供水系统的故障率;由于可以迅速找到出故障的地点, 从而当一个远端出现故障时,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恢复供水, 提高了整体的服务水平。这样, 不仅节约了能源, 延长了供水设施的维修周期, 使供水企业受益,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供水可靠性。为搞好此项工程, 我们采取了广泛宣传, 群策群力, 科学引导等措施, 加快了工程成果的转化力度, 圆满完成了GPRS城市供水监控系统推广任务。
在项目推广中, 我们实行循序渐近的方法, 先在关系到整个唐山海港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唐山海港开发区供水工程管理处实施此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 顺利完成此项目, 并立竿见影收到实效:停水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得到了广大用水户的赞誉, 为其它推广区域做了典范作用。目前已有三个不同规模的供水企业实施了此项目, 解决了远程水源井调度及实时监控、供水管网实时监测、远程抄表等技术问题。
摘要:本文介绍了唐山海港GPRS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 以及在海港开发区供水管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GPRS,功能
参考文献
[1]左声伟, 王亚辉.基于SCADA和GIS技术的供水管网调度系统[J].平顶山学院报, 2005.
关键词:CC430;无线传感网络;LabVIEW;设施农业;作物生长;环境要素;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277;S1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414-02
收稿日期:2013-10-28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3M541505)。
作者简介:王克甫(1976—),男,河南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与自动化。E-mail:wkf1976@126.com。设施农业通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得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安全、高效和高产的现代化农业[1]。设施农业控制的核心是通过监测设施农业环境内的各个要素参数,根据实际需求与要素设定值改变环境各要素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等,使作物能生长在合适环境下,达到最佳生长状态[2]。但是目前对于设施农业大棚内各个环境要素的监控主要通过人为观测来实现,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和工时,而且无法实现实时的报警监测,因而难以实现各个要素的有效监控。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应用逐步深入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3],而二者的核心技术之一的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整个无线传感网络发展的支撑点[4]。本试验采用CC430单片机设计了农业大棚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当环境参数超出预设的适宜生长范围时会自动发出报警,并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建立作物生长模型,指导合理耕作。
1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CC430的设施农业环境信息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子节点、湿度传感器子节点、气敏传感器子节点、主节点、RS232接口和LabVIEW框架下的计算机系统[3](图1)。温度传感器子节点、湿度传感器子节点和气敏传感器子节点用来检测设施农场内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烟雾浓度等参数信息;主节点用来接受各个子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并将数据打包处理后通过RS232通信接口发送给上位机;计算机系统用来接收由路由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分别显示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等设施农场内的环境参数曲线以及形成相应的报警提示等功能[5]。
2采集电路硬件设计
传感器子节点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预处理电路、无线数据收发器组成,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
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等各种信息数据,将外界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数据预处理用来对传感器传输来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使得电信号的幅值和频率等参数满足单片机CC430F6137的要求。CC430F6137作为无线收发器的主控单元,用来完成对农业环境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包括参数设置、数据格式转换和无线协议设计等;无线匹配网络用来实现网络节点之间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
2.1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选用达拉斯公司生产的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检测范围为-55~125 ℃,最高分辨率达12位,精度能够到达±0.5 ℃,完全可以满足农业设施的环境要求。同时DS18B20具有先进的单总线数据通信功能,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设计,使用方便、可靠性强;内置EEPROM,具有限温报警功能;64位光刻ROM,内置产品序列号,方便多机挂接。DS18B20具有3个引脚,1引脚接电路信号地(GND);2引脚作为数字信号输出,需要接47 000 Ω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接+3.3 V电源;3引脚接电源+3.3 V[6]。
2.2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选用广州奥松公司生产的DHT11湿度传感器。DHT11湿度测量范围为20%~90%RH,湿度分辨率达8位,精度达到±1%RH,完全可以满足农业设施的环境要求。DHT11具有4个引脚,1引脚接+5 V电源;2引脚为输出端,接CC430的P5.1端口,需要接5 000 Ω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接 +5 V 电源;3引脚悬空;4引脚接电路信号地[7]。
2.3气敏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选用MQ-2,检测气体浓度范围为300~10 000 μL/L,对烟雾、可燃气体(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具有较高分辨率,完全可以满足农业设施的环境要求。气敏传感器电路如图3所示。
气敏传感器具有6个引脚,1、2、3引脚接+5 V电源;5引脚通过匹配5 000 Ω电阻与电路信号地(GND)相连;4、6引脚为传感器输出端,短接5 000 Ω匹配电阻与地相连,并与比较器LM311的3引脚正输入端相连。在气敏传感器电路中,通过与LM311的2引脚负输入端的烟雾浓度阈值电压相比较,判定烟雾浓度是否超标,阈值电压可以通过调节 10 000 Ω 可变电阻来设定。如果3引脚的输入电压值小于2引脚的阈值电压,LM311的7引脚输出端为信号0,烟雾浓度没有超标,不报警;若3引脚的输入电压值大于2引脚的阈值电压,LM311的7引脚输出端为信号1,烟雾浓度超标,报警。LM311的8引脚接+5V电源,4引脚接信号地,7引脚需要接 4 700 Ω 上拉电阻R14,R14接入电源+5 V,并通过0.1 μF的小电容C 25,接入信号地[8]。
nlc202309021316
3软件设计
3.1传感器子节点程序设计
在无线传感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编码,用于身份识别。传感器子节点程序主要用来监测设施农业环境中各个要素的数据。软件设计框图如图4所示。传感器子节点程序主要采集分布在设施农业环境中的传感器传输电信号,并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数据转换、格式转换和打包处理等,并利用射频433 MHz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LED指示灯闪烁,传输完毕后LED指示灯熄灭。
5结束语
与传统的人为观测设施农业环境要素相比,基于CC430的设施农业环境信息监测系统能有效实现设施农业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并通过设置环境要素阈值给予报警提示。以LabVIEW软件构建的上位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便捷、便于用户使用、功能扩展性强的特点。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网络节点间能够达到300 m的通信距离,且能够对农业设施环境中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利用上位机能够对农业设施环境中的要素进行实时的数据波形监测,通过设定阈值来保证设施农业环境中农作物的可靠生长,一旦某一要素超过阈值,就会报警提示。该系统能够应用在现代化大型生产的设施农业环境要素监管过程中,实现设施农业中大棚种植的远程监控,为确保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农作物生长质量可监控,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世荣,陈永智,廖惜春. 智慧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4):72-76.
[2]张成涛,谭彧,吴刚,等. 基于ARM的农业装备共性参数测控系统[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3):177-183.
[3]徐亚峰,刘焕强,顾晓峰,等. 基于ZigBee和GPRS的远程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328-331.
[4]李静,王福豹,段渭军.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河流自动监测站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3):134-136,140.
[5]张增林,郁晓庆.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土壤信息采集系统[J]. 节水灌溉,2011,10(12):41-43,49.
[6]田辉辉,王熙. 基于CAN总线的农业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13,13(6):174-177.
[7]刘广林,汪秉文,唐旋来. 基于ZigBee無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8(10):57-60,71.
[8]程明传,王平,施文灶. 有害气体监测中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154-157.
[9]冯立波,杨红兰,张新平,等. 基于LabVIEW的农田信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563-5565,5569.
为了保证车辆、设施、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延长其技术使用寿命,以保证安全生产的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车辆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卷烟物流配送车辆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并抓好落实和实施工作,保障交通安全。
2.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和技术水平。教育和培训要做好记录。
3.定期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检查,采取防范措施,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应进行整改。
4.应制定有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卷烟物流配送车辆应急预案。
二、设施设备的使用
1.设备投入使用后,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设备的使用,必须贯彻《管用结合,人及固定》的原则,避免因操作不熟练或对机器性能生疏等因素产生安全隐患。
3.设备的操作和保管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才做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4.营运车辆驾驶员在驾驶中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行车规定及要求。
5.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熟知设备得结构、性能、技 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后,方可独立操作。
6.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后取得上岗证,方可持证上岗。7.驾驶证按公安部有关规定定期审验。
8.严禁驾驶证与所驾车型不附的驾驶员执驾车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二、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油、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三、设备缺陷的处理
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四、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相关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旬、月检查点。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三)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设备备件管理与成本控制越来越收到重视[1]。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状态、降低维护成本, 集成分立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能力和数据, 实时收集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主要是运行异常信息) , 建立设备运行值班信息输入和故障维修信息录入接口, 通过对设备及设备部件故障的统计, 分析设备及部件运行的可靠性, 对故障发生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制定合理的设备备品备件储备提供量化依据。
建立备品备件管理系统, 整合备品备件的生产、订货、运输周期数据, 为保证设备维修的需要, 实现合理的备件库存储备。同时, 为设备生产单位的质量控制提供改进支撑, 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
2 功能设计
(1) 建立以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值班日志设备异常信息管理、设备点检和设备维修为重点的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体系, 通过对故障监测和记录, 统计和分析单台设备或同一类设备相同故障部位的故障, 通过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B) 与设备平均维修时间 (MTTR) 的动态计算, 分析设备及部件的可靠性数据, 为制定合理的设备备品备件储备调配策略, 提供量化依据。
(2) 根据设备及部件的可靠性数据, 为设备备件计划管理、订货管理、仓储管理等提供解决方案。结合在装设备地域分布、设备及部件供应厂家地域分布、备品备件管理及维修责任单位地域分布情况, 建立合理储备评价、供货周期、库存预警的统一管理模型, 计算分析合理库存水平, 严格控制备品备件库存在合理范围, 有效缩减备品备件订货和储备管理中的浪费现象。
(3) 建立动态的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备品备件管理体系;根据设备和部件的可靠性数据以及设备生产、维修能力的变化, 不断更新相关数据, 形成包含动态数据在内的完整的备品备件管理档案, 动态调整管理所辖设备备品备件储备的期望值, 不断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 提高软件系统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 主要功能模块
3.1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1) 在线监测。
应用各种电量、非电量的传感方法, 检测设备的状态。如利用辐射传感来检测设备的发热、放电 (发光) , 可判断过热与局部放电现象, 利用表面电位变化或感应电流的检测可判断内部绝缘的完好程度等。
由于传感信号往往混杂干扰信号, 需要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 检出正确信号, 滤除干扰信号, 然后才能形成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数据, 用来进行设备运行状态判断。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收集信号进行有效性判断的规则如下:
(1) 对采集硬件得到的数据按预设规则, 使用适合的算法进行有效性检查, 舍弃无效或干扰数据, 留取合格数据。
(2) 对合格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记入数据库。
(3) 定时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得出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参数的特征包括:设备 (或部件) 运行是否正常;如果运行异常, 则给出异常等级;异常状态持续时间, 等。
(2) 在线报警信号收集。
对于具有状态异常报警功能的电子设备, 直接使用通信手段获取设备状态异常报警信息, 收集设备运行异常编码、所反映的设备运行异常部件以及报警频度等信息。
3.2 设备故障人工录入
设置设备故障录入工具, 通过值班日志、维修记录的人工录入, 记录下设备的完整的运行记录、发生故障的故障记录, 完好检查、点检等。将这些数据记录保存到关系数据库中, 分别进行整统计。
通过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设备故障人工录入, 可以完整地记录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库。
3.3 备品备件需求分析
备品备件需求分析是结合设备和部件的故障概率, 结合备品备件生产、订货、运输的时间和费用等要素, 确定备品备件的总量和库存分布, 以解决备品备件的购买过度, 资金大量被占用, 而有些备件急需时又缺货的问题。
备品备件需求分析的基本和方法, 是依据GJB1371《装备保障性分析》。GJB1371对备品备件需求的确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保障资源要求确定的程序与方法, 对于备品备件需求而言, 提供了备件保证概率确定的程序与方法, 为合理地确定备品备件及设备维修条件的保障水平提出要求;二是提供了保障方案确定的程序与方法, 特别是对维修保障方案确定的程序与方法提供了指南, 要求必须进行装备的功能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修理级别分析等, 以保障需求为牵引, 规划出在设备的寿命周期内应进行的保障工作, 为保障资源的确定特别是备品备件需求确定提供规范的输入信息;三是提出必须要进行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 将所有的维修保障工作划分为工作、子工作和工序, 对应记录一次维修保障工作中各工序所对应的保障资源, 包括所需的备品备件, 为确定建制单位所需的备品备件品种与数量提供准确信息。
该管理系统依据标准, 参考成功的经验[2], 使用一整套经检验行之有效的算法, 能够给出所管理设备的备品备件需求的量及库存分布方案。
3.4 备品备件库存和调配管理
备品备件的库存和调配管理目标, 是一方面满足所管理设备的维修和检修所需的备品备件, 同时尽量的减少备品备件的过分库存。
备品备件需要分类管理[3]。备品备件按照其技术特性, 有专业件、通用件、特制件, 按照使用期限属性, 有高频件、低频件, 当然还有其它属性。不同种类的备品备件在库存系数上有所差异。
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备品备件的经济性管理, 含备件耗用量、备件成本计算等。在整个备品备件管理中, 它是降低成本的有效的手段, 是备品备件管理的主要方面:二是备品备件的计划管理, 即根据经验对备品备件的消耗进行预测, 结合维修力量和管理等情况统计计算备品备件的生产、订货、储备的计划量;三是确定备品备件实际库存量。在确定实际库存量时, 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备品备件库存时间不超修理和检修间隔期;备件适用设备型号较多的, 根据实际消耗确定适量的库存;生产周期长的部件应留出订购生产的时间提前量, 并保持一定的库存;对设备运行起关键作用的部件, 要有一定库存或者有可靠供应;常用消耗类备品备件, 则根据日常消耗量, 定期定量订购。
备品备件的调配管理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是具有库存预警功能, 定期盘点各库存点各种备品备件库存, 任何一种备件库存量低于计划值时, 提醒安排生产或订货;二是从各库存点备品备件库存实际消耗的不均衡现实出发, 建立各库存点备品备件调配机制, 遇有某库存点备件库存低于计划量时, 优先从其它库存点调配, 无非调配时再安排生产或订货。
4 系统应用效能
该系统的软件采用B/S体系结构, 使用C++和JAVA工具开发, 可运行于目前各主流软硬件平台, 维护成本降低, 开放性强、安全性高;留有与其它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 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管理系统集成。
该系统集成了设备、设备部件的可靠性数据, 可靠性数据能够根据设备运行使用中的动态监测和维护情况迅速更新, 建立了设备可靠性指标与备品备件储备的数学模型, 从而保证了备品备件储备量的合理性, 大大降低了不必要备品备件的资金占用, 节省了相关方面的人力物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设备状态监测及备件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所辖范围设备的管理, 及时收集整理设备运行和维护的信息, 为设备和设备部件的备品备件管理提供支撑, 实现设备状态检测、维护管理和备品备件合理调配, 确保设备能力的最大发挥, 节省设备维护成本。
关键词:设备状态监测,可靠性,备件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立.设备备件管理与成本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 (12) .
[2]张月.医疗设备监测系统软件架构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 .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0.引言
目前我们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输送的质量。但是,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许多采用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维护办法,来消除电力系統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建设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1.目前变电运行存在的问题
1.1操作不规范带来安全隐患
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操作人员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操作行为的规范性,对整个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有着之间的影响。但是,从操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其变电站设备系统比较复杂,而且变电运行工作也很繁琐,因此导致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其操作难度大幅度的加大。另外部分电力企业在对操作人员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只对其专业能力进行严格的要求,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导致人们在变电操作的过程中,其操作人员存在着许多的不规范行为,使得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大幅度的下降。
1.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变电运行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很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使其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其安全管理制度其许多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而且如果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这就容易使得在人们在变电运行中出现问题,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1.3变电设备维护不妥善
目前我们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电力企业为了节约其建设成本,我们在对变电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并没有对其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的要求,这就导致其变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如果变电设备在长期使用中,人们都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处理,那么其设备零件也十分容易出现老化、损坏的现象。为此,在变电运行中对变电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定期维护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变电设备的稳定运行。不过,我们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维护处理的时候,其中存在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使得维护工作的效果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这就无法对变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保障。
2.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相关措施
2.1加强变电系统工作人员的值班制度管理
应当对变电站控制系统的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变电系统安全操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保证变电系统操作人员能够独立正常完成变电系统的倒闸、运行和维护工作。要求变电系统操作人员严格记录每个操作过程,以便发生变电事故时对事故原因的调查。
2.2落实交接班制度
变电系统操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变电系统的交接班工作。在进行变电系统的交接班工作时,必须保证交班人员以及接班人员双方全部参加,并准时到位,在检察人员对整个变电系统运行情况检查无误后,交接班人员签字确认,完成变电系统的交接班。
2.3严格落实检查制度
变电系统的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至少利用变电系统的监控系统巡视变电站一次,若遇到特殊情况,应当增加相应的变电站巡视次数,巡视人员在进行变电站巡视时,应当把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作为巡视指导,并严格执行,记录相关的变电站巡视结果。
3.变电站设备维护
3.1健全设备维护制度
根据变电运行管理部门的要求,要按规程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扫和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各项性能达到标准,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提高设备综合运行能效、使设备适应生产发展需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各电网公司和变电站要建立健全设备维护的各项制度和章程,用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来强化各管理部门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维护工作能按照设备要求得到贯彻执行。在设备维护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要手段,时刻监测设备状况,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2加强设备检测评价机制
为全面掌握设备状况,要建立设备检测评价机制,在设备投运前、运行中、技术改造后等各时期定时开展设备检测评价工作,对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发现并改进设备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设备工作水平。在设备投运前,对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在设备运行中,对设备的日常运行控制进行评价;在技术改造后,对所进行的反事故改造或技术改造效果进行评价,以检验改进的方向是否正确合理。
3.3装备安全、先进的维护用具
使用安全的维护用具、先进的工作方法,能为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检修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变电站设备所配备的维护用具需要保证电压等级合格,工具的有效绝缘程度应严格符合规程要求。
3.4建立设备缺陷记录
变电站检测、运行人员在发现设备有缺陷的情况下,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在缺陷消除后及时注销。在紧急缺陷发生后,监控、操作人员应立即向工区领导汇报,并详细描述缺陷内容、报告现场状况,在第一时间得到指示并作出合理动作,消除紧急缺陷。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当中,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建设变电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使得电力资源的正常输送得到保障,满足现代化电力行业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维修方法应用到其中,这就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电力企业的经济建设。 [科]
【参考文献】
[1]李云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设备运行监测管理系统09-15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论文09-06
安全监测监控工作总结05-29
汽轮机安全监测系统06-12
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处置管理制度09-29
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04-07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09-23
阅卷管理与监测系统10-09
水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10-13
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