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座右铭(精选12篇)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座右铭:【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中国当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座右铭:【勤能补拙,勤俭立业。】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座右铭是:【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造者达尔文的座右铭:【老老实实,简单明白。】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座右铭:【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我国有为创业青年代旭胜的座右铭:学最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
●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
●革命烈士吉鸿昌的父亲曾教导他说:【作官即不许发财。】
●诗人、作家乔羽的座右铭是:【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
●学者章乃器的座右铭:【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
●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班廷的座右铭:【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座右铭:【谁要干白纸上写黑字这一行,别人说他笨拙,就不应该惊讶或者动气。】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一、孔子尝为委吏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虽然出身于贵族, 但家道中落。三岁丧父, 更加重了生活的负担, 孔子曾说: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为了生存, 孔子不得不一边自学, 一边从事各种能够养家的工作。孔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 史书中也没有孔子接受会计教育的记载。可以说,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优秀会计工作者, 这可以从下面的记载中得到证实。据《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 曰:‘会计当而已矣’”。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分析, ‘当’有三层含义:其一是会计工作中对于经济收支事项要遵循财制, 处理得当;其二是对会计事项的计算、记录要正确;第三是从统治者方面讲, 要善于选择合格的、适当的会计人才。这不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会计定义, 也足以证明孔子的委吏工作做得很出色, 他不仅做了会计工作, 而且将会计工作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在2500年前能够有这样的高深会计理论深度, 这不可不说是惊人的会计创举。
二、宋代文豪都精通会计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宋代的文学家队伍更是超群脱俗, 他们不仅文采出众, 而且各个精通会计、善于理财。
曾巩 (公元1019~1083年)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也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以散文见长, 也能诗。曾巩不仅文采出众, 对会计也非常精通, 他曾写《经费议》一文, 论述了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宋神宗看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曾巩把节用作为理财之要, 目前谈论财政者, 都未注意到这个问题”。曾巩认为“用之有节, 则天下虽贫, 其富易致也;用之无节, 则天下虽富, 其贫易致也。”曾巩在议论经费时, 不是空洞地进行说教, 而是采用了因素分析法, 对景德、皇佑和治平三朝费用开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景德户七百三十万, 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佑户一千九十万, 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九十万, 垦田四百三十万顷。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 岁费亦一万亿以上。景德官一万余员, 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 其总三万四千员。景德郊费六百万, 皇佑一千二百万, 治平一千三十万。以二者校之, 官之众一倍于景德, 校之费亦一倍于景德。”曾巩作为一个文学家, 其在会计上的造诣也很不一般。
苏轼 (公元1037~1101年) , 中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文学造诣很深, 诗、词、散文、书画等无一不精, 脍炙人口之作甚多。苏轼曾著《省费用》一文, 其主旨大意与曾巩的《经费议》大致相同。苏轼认为国有三计, “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 有不终月之计。”凡“计”均应以费用为中心, 费有计, 则国安。如能节天下无益之费, 使国有储备, 则无大患难。苏轼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节约费用开支对国家的好处和意义。在苏轼为官的生涯中, 他都能以会计的思维和理财的方法为当地的百姓增加财源,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苏辙 (公元1039~1112年) , 中国北宋散文家, 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元佑初年, 苏辙与户部尚书李常等人主编了《元佑会计录》三十卷, 并为该书作序。苏辙认为:凡节冗官, 精士卒, 克众用, 便国富有余。若冗员充积, 国用奢侈, 积糜耗多, 便会导致财匮不给。《宋文鉴》卷八十七记载:其在《上皇帝书》中以“去冗”为主题, 发表了自己关于节约费用支出的看法。他认为:害财者三, 一曰冗吏, 二曰冗兵, 三曰冗费。而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做到节约支出, 就必须“以简自处, 而以繁寄人。以简自处, 则心不可乱。心不可乱, 则利至而必知, 害至而必察。以繁寄人, 则事有所分。事有所分, 则毫末不遗, 而情伪必见。”即在会计工作中, 手续、程序要简便易行, 账簿设置要少而精, 冗员冗费减少了, 才能节约支出, 使机构运行合理有序。
黄庭坚 (公元1045~1105年) ,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能诗文及词,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公元1101年, 黄庭坚到湖北去访友。在荆州的路上, 正好邂逅自己八年未见的老朋友李辅圣, 心里异常激动。黄庭坚赋诗一首相赠, 诗中以会计的有关知识和老友叙旧, 并和老朋友开了个玩笑。此诗诗名《赠李辅圣》, 记载在《黄山谷年谱》一书中。诗的全文如下:
交盖相逢水急流,
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
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
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
笔研管弦成古丘。
诗人这里运用了在宋朝官厅会计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法——四柱清册法的知识和老朋友李辅圣叙旧。诗中涉及的“旧管, 新收”本是四柱清册法中四柱中的二柱, 其他二柱为“开除”和“实在”。四柱清册法始于唐朝, 盛行于宋朝, 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核算法。四柱清册法在当时来讲, 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四柱清册法写成公式就是: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它相当于今天的: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或: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这也充分说明了黄庭坚对“四柱结算法”是十分精通的。
比黄庭坚稍后的辛弃疾诞生于公元1140年、逝世于公元1207年。出生时, 其家乡山东已被金人所占。其词在数量上超过前辈和当时的作家, 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晚年仿效晋代隐士陶渊明, 过着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 有词为证。
万事云烟忽过,
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
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
管竹管山管水。
这首词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它基本上反映了辛弃疾晚年的生活和心境。这首词的下半部, 以掌管家事而悠然自得, 以计量收支而称心自娱。词中所用“出、入”乃当时官厅会计所用记账符号, “收、支”乃民间会计常用的记账符号。辛弃疾将之用到自己的词中, 自有一番新意。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四十多年前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年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我国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指出:宋代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 不但超越了前代, 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看来, 宋代文豪精于会计, 多才多艺是与这个时代的发展分不开的。
三、数学家成就现代会计之父
在中外会计发展史上, 值得大书特书的会计代表人物是卢卡·帕乔利。卢卡·帕乔利 (Luca Pacioli) 于1445年诞生于意大利台伯河上游的、位于佛罗伦萨东南约80英里的一座名叫博尔戈·圣塞波尔克罗的小镇。此时的意大利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茁壮成长、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黄金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商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空前繁荣,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如火如荼。出生在这样的大发展时代, 可以说是卢卡·帕乔利成就一番大业的前提所在。
卢卡·帕乔利以“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深为老师们所喜爱。他在语法、修辞学、辩证法课程以及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和古典文学等知识领域所显现出来的天赋才能, 让教过他的所有老师欣慰和兴奋。卢卡·帕乔利首先是一位数学家, 深厚的数学功底培养了他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精确表达能力。卢卡·帕乔利深知数学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数学与艺术、建筑的关系方面, 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数学与经济管理的关系方面。从簿记方面讲, 数学研究者应在建立科学的簿记方法体系方面作出努力, 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经济有效的增长。由于数学固有的精确性表达特点, 帕乔利采用数学方法准确地研究和描述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簿记学知识, 科学地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和会计要素内部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 帕乔利对会计中不科学的成分进行了合理、有效地删除, 并演绎出新的会计理论。从而使其著作《数学大全》 (又名《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开创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 把古代会计推进到现代会计时段。
当他用数学家的视角来透视已经流行的会计方法时, 他神奇般地拿到了开启会计圣殿大门的金钥匙。149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改变了世界会计发展的历史航向, 结束了簿记实务口授心会、单脉相传的时代, 而把簿记实务与簿记理论结合在一起, 使会计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同时, 由于该书的问世, 使经济学从黑暗中解放出来, 既解决了经济计量科学化的问题, 又解决了经济管理科学化的问题, 并卓有成效地改变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 为新世纪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后人尊称卢卡·帕乔利为“现代会计之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 著名诗人歌德, 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查特菲尔德等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总统也能胜任会计工作
美国今天的会计发展得益于总统对会计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会计学家的推波助澜, 特别是总统的影响更加引人注目。
1809年2月12日,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穷, 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林肯没有接受过会计的专门教育, 但他的会计工作干得有滋有味。1837年的一天, 邮政部的一名审计人员来到斯普林菲尔德, 审查一笔林肯担任纽萨勒姆会计员时经手的几美元零几分的账款。林肯从容不迫地拿出一个钱袋, 把里面的钱认真地清点了一遍。其结果与这位审计人员查询的数目完全相同。最后, 审计人员接过钱, 写下收据, 非常满意地离去了。这可以说是他熟悉财务会计的重要佐证。除了林肯总统外, 像合众国之父乔治·华盛顿总统, 托马斯·杰弗逊总统等都曾亲手记账, 做过会计工作。正是由于领袖们重视会计, 并能身体力行, 才使美国的会计事业获得了超长发展, 至今, 可以说, 美国的会计事业和会计文化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五、革命导师超前的会计思维
学过会计的人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00多年前说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论述流通费用的性质时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 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 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薄记就越是必要。因此, 薄记对资本主义生产, 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马克思这里所说的薄记就是会计。而“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也就成为大家都熟悉的反映 (核算) 职能和监督职能, 它构成了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马克思认为会计最初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记载下来”, 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出现剩余产品以后, 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职能。马克思指出:“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 已经有一个农业记账员。在那里, 薄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由于这种分工, 节约了时间、劳力和开支。但生产和记载生产的薄记, 终究是两回事, 就象给船装货和装货单是两回事一样。充当记账员的那一部分公社劳动力, 是从生产中抽出来的。他执行职能所需要的各种费用, 不是由他自己的劳动来补偿, 而是由公社产品的扣除来补偿的。只要作些适当的修改, 资本家的薄记人员的情况, 就和印度公社的记账员的情况相同。”所以,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到后来演变为“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很显然, 会计具有管理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仍是以会计学的概念体系为主。如资本、资本循环与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虚拟资本、货币、货币计价、利息、利息率、利润、利润率、收入、成本、租金、费用、折旧和价格等。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会计学研究的对象与《资本论》所研究的对象如同出一辙, 不同的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及其运动的研究, 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深刻矛盾, 并展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会计学的研究则在于资金 (资本) 运动定量化和观念化的描述与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金不是物, 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 它体现在一个物上, 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将马克思阐述的这一基本原理用于对会计基本等式本质的分析是同样适用的。
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 (资本) 及其运动。会计主要采用的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会计凭借货币计价, 不仅为自身提供了方便, 而且也为人类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从会计基本等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来看, 会计等式所体现的有关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应关系。会计基本等式:
资产=负债 (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该等式体现了以下关系:社会生产活动总是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 所有物质条件的货币表现就是资产, 这就构成了等式的左部。实质上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物质条件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因此, 会计等式的左部体现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综合。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就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活动的进行, 必然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会计学上就表现为资金 (资本) 运动, 会计等式在货币形式上就体现了这种运动。因此, 与资产 (生产力) 相对应, 会计等式的右部必然体现生产关系的货币表现。资产减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就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对净资产的占有, 包括对剩余价值 (利润) 的占有和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占有,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关系和人与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与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
革命导师100多年前就预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都证实了马克思的这一光辉论断是千真万确的。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 (上册) , 中国财经出版社1982年版。
[2]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王建忠:《会计发展史》,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国史籍精华译丛, 黄河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济南出版社联合出版1993年版。
[5]文硕著:《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
[6]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载《金明馆丛稿二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吧!”
石乡绅信以为真,便点头同意了。
蒲松龄又说:“不过,还得请先生帮我记记,要不然,对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
石乡绅更得意了,心想,这一回准能看上这个小家伙的笑话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好,好,你说我记!”
蒲松龄扳着指头,一字一字地对开了:“粗可对细,毛能对羽,有家必有野,有禽还有兽,石同砖成对,先与后可联,生死相对,自不必说。总算都凑上了,请先生连起来看看怎么样?”
石乡绅照蒲松龄对的字一念,脸色“刷”地变得猪血般紫红。原来这七个字连起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瓜里挑瓜,挑得眼花。
(中国谚语)
剑已出鞘,惟有战斗。
(欧洲谚语)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願犬,未为晚也。
《战国策·楚策四》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三国·蜀〕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斩断》
说风便是雨——说干就干。
(中国歇后语)
三下五去二——干净利索。
(中国歇后语)
竹筒倒豆子——一干二净。
(中国歇后语)
关公斗李逵——大刀阃斧。
(中国歇后语)
奕者举祺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计疑无定亊,亊疑无成功。
〔三国.蜀〕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察疑》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中国谚语)
油炸麻花——干干脆脆。
(中国歇后语)
快刀斩乱麻——干脆利索。
(中国歇后语)
两勤夹一慊——一不做,二不休。
(中国歇后语)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禳不致。
《荀子·修身》
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在一切日常事物中,非常需要坚强 果决的.行动。
〔英〕高尔斯华绥《在前的和在后的》
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 为害于身也。
〔汉〕司马迁《史记.田儋列传》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I骐骧 之跼躅,不如弩马之安步。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养心莫善于诚。
言不信者,行不果。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巧诈不如拙诚。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民无信不立。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从细微之处,体会精神的对话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育乃关系人的自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我们应强化这样的意识: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从细节抓起,从“小”字做起。让“小事”体现精神的关爱,细节决定成败,这便是我育人的准则。
有人说,教育就是情感交流的精神对话,教育就是师生共同心灵微笑。我一直觉得,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人应该离开教育队伍,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保护,也是对教师自己的解脱,当然这种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或一个爱抚的动作,而是从我们心里发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及乐观,触及每个孩子精神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撒幸福自信的种子。
我班里曾经有个可爱的孩子,名叫王泽政。他学习吃力的原因就是反应慢,动作慢,但不属智力问题,顶多算是心理和习惯问题。我从不责备他的慢,对他总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有一次听写8个生字他只对了3个,我在他写对的生字上划了3颗小星星。下一次我单独给他听写,对了7个。于是我对他讲:“你这么进步,别人很难做到,下次我还要在全班考这些生字,如果你加快写字速度,把写错的改过来,用心记一记,肯定能全写对。”结果下一次听写时他全写对了。放学时,他神气地走出校园,我感到自己比他还幸福。我一直在想,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了,也要一千次帮助他站起来。因为,比孩子获得知识还重要的是在他们心田打下自信成功的精神基础,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成为一种多边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班主任“精神关爱”的成功。
二、沟通从心开始———让“精神关爱”绽放异彩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强调的是教育需要真诚,唯有真诚,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沟通从“心”开始,沟通用“心”为之,这是精神关怀的两个重要元素。
今年春季是我省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第一学期,我上本班的英语课时发现:学生谢会祺从不爱惜书本,乱涂乱画,书面整个儿是“脏乱差”,怎么办呢?我惋惜地帮他抹平书角,他默默看着我,似乎也很惋惜。他或许会改,可他能够保持多久呢?半学期?一个月?还是一个星期?
我看到自己的教学用书平平整整,有了主意。我拿着书对谢会祺说:“咱们俩换书用,期末再换回来,好不好?”他将信将疑。“不过,你要爱惜我的书。当然,我也会更爱惜你的书。你能不能保证,期末还我一本漂亮的书?”他笑了,冲我点点头。现在半个学期即将过去,我只偶尔说过他一两次,但他手里的那本书确实保存完好。我能想象得到,当我们交换书本的时候,他骄傲的神色,灿烂的笑容。我也坚信他一定能把书保管好。
改变习惯是痛苦的,我们班主任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在于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爱护和关心。有一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因此班主任要真诚地从精神上爱护和关心学生。学生也就会乐于学习他,模仿他,愿意听他的教诲。
三、多给学生期待,领会“精神关爱”的成功
有一位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教育和训练应如何使每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的问题。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环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其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在现实中,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大家已总结了诸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鲜活经验,我们作为班主任更理应如此。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从智力发展而言,教师应该据此提供合适的、具有差异的教育;从精神发展而言,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这对学生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各种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对学生持有良好的期望,会促进学生克服心理和现实的种种障碍,而取得令人吃惊的成绩;而以有色眼镜看学生,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烈的“我不行”的心理暗示。在班主任工作中充分利用赏识、期望、激励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奖章评比活动,或者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借一枚奖章给他”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我们班主任应该做的,就是为了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让学生体会“精神关爱”,获得成功喜悦。
2.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3.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4.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5.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6.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7.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塞涅卡
8.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9.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纪伯伦
2.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3.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4.神州从此夸仁义
5.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6.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李颀《古从军行》
7.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8.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
9.告别了,武器。——海明威
10.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11.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2.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3.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巴顿
14.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王昌龄
15.“如果波斯人的箭雨真能遮天蔽日,那我们正好在荫凉下作战。”——斯巴达王迪奥尼斯在温泉关战役时对波斯军队的不屑答复
16.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7.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1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19.“拿住它,或者躺在上面。”——据说一位斯巴达母亲将盾牌交给自己儿子并这样说。
20.专诸田光 ,与结冥冥情
21.我宁愿在岁而不是在或岁发动战争。——希特勒
22.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23.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麦克阿瑟
24.“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Winston Churchill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就对“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迷惑不解, 从陶渊明到李清照, 咏菊花、赞登高、颂重阳的诗词可谓不胜枚举, 但几乎没有像李白那样哀叹重阳和菊花的。这是为什么?闲翻《旧唐书》, 找到了答案。原来唐明皇李隆基对重阳节所有风俗都要亲自体验, 登高游宴、赏菊赋诗、射箭、放风筝等一样不落, 玩这么多项目, 一天肯定不够。于是他就颁下圣旨, 将重阳节提前到农历九月八日开始、十日结束。李隆基发明“三天小长假”显然为自己, 但全国的老百姓也跟着沾光, 还推动了旅游 (登高) 、饮食 (游宴) 、花卉 (赏菊) 、体育 (射箭、放风筝) 、文学 (赋诗) 、健身等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 旷达不羁、傲视世俗的李白不可能不高兴啊, 他哀叹的理由也许就是想换个角度来创作。
也许唐明皇实施“重阳节三天小长假”制度, 是借玩耍之名行“拉动经济”之实。雅士们可不管那一套;酒是节日必备的, 重阳不是九月九吗, “九九”不正是“菊酒”的谐音吗?正好, 借着谐音就把重阳命名为“菊花节”, 并顺带将白天“赏菊花”、晚上“饮菊酒”连带头造反的狂人黄巢也收敛了杀气, 并情不自禁地咏唱“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这位老兄最后还是被砍了头, 借菊花抒发雄心壮志的“励志警言”在当时遭人讥讽, 却流传了千年……
因此, “数字崇拜”这玩意, 人类文明化之前肯定是没有的。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事干的时候, 便琢磨数字的谐音了。但从古人将“九”和“九九”置换成“菊”和“菊酒”, 便迎来菊花及菊花诗词等盛况空前的景象看, 古人搞“数字崇拜”多少还饱含了一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哪像现代文明人搞“数字崇拜”, 不是冲着自己“发”, 就是梦想着自己“尊”。所以, 虽然立“重阳敬老节”很有必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 敬老并不是只喊几句空口号和请老年人在这天吃一顿、打打牌或钓钓鱼、聊聊天就可以的。■
2、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4、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5、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6、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8、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9、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10、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11、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1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1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4、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15、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6、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7、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18、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9、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20、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21、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22、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23、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24、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25、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6、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的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27、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28、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29、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30、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31、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3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33、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34、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35、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7、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38、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39、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00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00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00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00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00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00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007、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庄周 008、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00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010、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陶渊明《杂诗》 01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陶渊明《杂诗》 01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01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陶渊明《杂诗》 0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014、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 0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01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01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0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019、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020、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0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0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023、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024、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李欣
025、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诗》
026、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
02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02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029、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03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03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
032、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03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
034、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035、读书要玩味。—— 程颢
03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03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0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039、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陆九渊《读书》
040、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04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04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04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04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04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04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04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
04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049、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050、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刘过《书院》
05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赵恒 052、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053、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许名奎
054、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宋应星《怜思诗》 05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
056、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唐寅
057、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058、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059、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吴梦祥 060、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薛煊
06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枚 06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06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06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065、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066、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
067、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法式善《读书》
068、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际云《厂桥》
069、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杨循吉《题书橱》 070、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王永彬 071、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 王永彬 07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王夫之
073、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刘岩《杂诗》 074、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彭兆荪《读书》
07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张潮
076、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 章学诚 07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078、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徐洪钧 079、、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080、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张月楼 08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冯班 08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083、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孙中山
084、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孙中山
085、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 086、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
087、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徐特立 08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089、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 09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09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09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093、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鲁迅
094、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鲁迅 095、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 莫耶
096、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097、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098、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09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10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0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2、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0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0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0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0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7、要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戴望舒 108、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书摘 109、读书贵精不贵多。—— 书摘
1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1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1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11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11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1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1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普希金
117、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11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1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2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2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22、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23、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雨果
124、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12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26、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爱迪生 127、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爱迪生 128、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 129、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30、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31、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13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33、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 卡耐基
134、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35、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3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
137、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富兰克林
1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139、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马克思
14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141、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泰戈尔 14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4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 144、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145、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
146、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147、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
148、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培根
149、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150、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51、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152、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伏尔泰 153、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
154、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孟德斯鸠
15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156、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157、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富斯德 158、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 赫尔普斯
159、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
160、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叔本华
161、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叔本华
162、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163、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164、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南森
165、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夸美纽斯 166、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乌申斯基
一、名题欣赏:李白买酒
诗仙李白嗜酒、豪放、旷达,斗酒诗百篇,是唐代“饮中八仙”之一.民间流传李白买酒的歌谣: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分析】设壶中原有x斗酒.
一遇店和花后,壶中酒为:2x-1;
二遇店和花后,壶中酒为:2(2x-1)-1;
三遇店和花后,壶中酒为:2[2(2x-1)-1]-1.
因此,有关系式:2[2(2x-1)-1]-1=0;
二、名题欣赏:九章算术·共买鸡
今有共买鸡,人出九,盈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分析】设有x人共同买鸡,则共用钱可用二个式子表示,一个是9x-11,另一个是6x+16,则得方程9x-11=6x+16,解得x=9,9x-11=70,答:人数9,鸡价70钱.
三、名题欣赏:四元玉鉴·及时梨果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此题的题意是:用999文钱买得梨和果共1 000个,梨11文买9个,果4文买7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
【分析】设买梨x个,则买果(1 000-x)个,由题意有
即77x+36 000-36x=62 937,41x=26 937,41x÷41=26 937÷41,x=657,买梨付款总价:(文),买果付款总价:999-803=196(文).
答:买梨付款总价803文,买果付款总价196文.
【古今中外的座右铭】推荐阅读:
古今中外秘书故事10-17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警句06-01
古今中外名人创业名言11-30
关于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11-04
古今巾帼英雄的故事01-07
兰亭集序的古今异义词01-22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11-06
古今异义06-29
古今故事07-04
古今劝学格言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