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记录(通用9篇)
2011年9月29日,本学期市小学音乐教师教研活动在克一小进行,主题是由市骨干教师王英老师讲授一年级公开课《国旗国旗真美丽》,与会教师评课研讨。
现将研讨评课意见整理如下:
克拉玛依区第一片区音乐教师评课建议
9月29日,我们第一片区全体教师在第一小学聆听了骨干教师王英老师执教的《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通过观摩,令所有老师收获颇丰,感受颇多。
一、充分体现了较高的个人素养。
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就是说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都是从客观的直觉形象开始,并通过形象进一步深入认识它的内在本质,从而获得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和享受。那么我们音乐教师作为审美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自身就应该体现美和创造美。王英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她的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语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2、基本功扎实,具备了音乐教师“弹、唱、跳“三大基本功。
二、充分挖掘了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王英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并以“做国旗——唱国旗——爱国旗”这一主线进行教学的。
1、课前有趣的律动表演“手指歌”引入了歌曲的难点“飞上蓝天亲亲你”,并用听唱法和简单的动作表现难点乐句的情感,从生活中熟悉的“亲亲妈妈”的情感牵引到“亲国旗”的情感上,唤起学生新的情感体验。
2、通过观看奥运健儿得冠升旗仪式和天安门升旗仪式等不同场面的升旗仪式,让学生懂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爱国热情。
3、祖国知多少抢答题、欣赏爱国歌曲,渗入多元文化,了解与祖国有关的小常识,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把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和表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歌唱中获得对国旗真切的情感和亲情。
三、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1、一年级学生刚入校不久,音乐课的常规还在逐步养成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够安静的听音乐,这就使教师对课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猜“耳朵”谜语的游戏,使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一年级学生能够养成静心听音乐的好习惯。
2、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认字,识字量不多,用形象的图画代替歌词拼贴,不仅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帮“小红云完成任务“这一设计,使学生从头到尾都表现出
了较高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观看国旗的图片、不同场面的升国旗仪式以及爱国歌曲的视
频等,使学生视听结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再好的一节课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
1、黑板上的歌词能否按歌曲的旋律线进行板书和板贴,这样在教师教唱歌曲时,就能够按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进行演唱。
2、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教唱唱名,使学生慢慢积累唱唱名所获得的音高感受。
3、进行歌表演时,最好发挥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
克拉玛依区第二片区教师评课建议
王英老师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教学环节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情感导入时间稍长、演唱环节学生没有完全放开,在设计抢答问题环节当中时,所提问题的答案应该完全正确等。
克拉玛依第三片区音乐教师评课建议
王瑛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和蔼可亲,富有亲和力,感染力,运用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并起到了示范作用。教学环节设计巧妙以点带线从“做国旗——唱国旗——爱国旗”的环节衔接自然,设计新颖并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拓展了与国旗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了演唱热情。达到了德育渗透的教育目的。
教师富有感染力,师生互动到位,引课内容有趣(手指歌),课堂语言严谨有序,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并富有鼓励性。
课件制作精细,板书设计较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新颖有效。
教师以视、听的冲击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仅供参考的几点建议:
1、歌词的展示能否突出音的高低走向,如:“金金
星星”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易掌握音的高低,从而掌握音准?
2、制做国旗的环节能否放在学完歌曲之后?
3、教师提问用语能否严谨些,具体有效些?如:国旗美不美?同学们热不热爱祖国呀?等等
白碱滩区音乐教师评课建议
1、教师素养:王老师专业功底深厚,教学机智灵活,富于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
2、常规教学:课堂组织教学井然有序,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环节清晰,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巧妙,以“爱”为主线,由点到线、面螺旋上升的情景教育方式,逐层展开,层层递进,在“小红云”儿化形象刻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歌词填充中,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注意力。
《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反思
克一小王英
一年级音乐第四单元《国旗国旗真美丽》,上这课时我主要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做国旗,唱国歌,爱国旗这主条线,让学生懂得了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把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和表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歌唱中获得对国旗真切的情感和亲情。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所考虑的是如何在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音乐教学中抓住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实现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从这节课来看,课前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已经真正地转化为教学行为,也达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以审美为核心”,在课堂上抓住了一个“情”字,从爱妈妈引申到爱国旗、爱国家,最终学生能用丰富的情感去表现歌曲,这无疑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对国旗,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在学生独立制作国旗这一教学环节上浪费的时间比较多,耽误了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歌曲演唱环节时间比较短;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我觉得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新的教育理念,才可以进步,一节课能够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设计与安排,使内容充实,学生学习欲望强,从而让每个学生印象深刻,这应
一、对传统音乐教研活动的反思
传统的音乐教研活动过分强调活动的规范,有序地运作,而忽视了学校、音乐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致使教研活动陷入封闭、僵化和一统的指令性范式而难以摆脱。审视旧有的音乐教研工作方式和思路,存在着诸多弊端,已与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难以调和。
1.教研主体的错位
旧的教研方式忽视了音乐教师—“人”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在具体的教研活动安排上,忽视了教师个体作为研究主体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个性,不把音乐教师作为教研主体来对待。而作为组织者的教研员却充当着真理的拥有者、学术的代言人,有时还成为教师公开课教学的总导演、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权威。这使得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难以实施平等的对话与沟通。由于教研角色主体上的错位,导致教研员与教师间相互割裂,彼此隔阂,极大地阻碍了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成长。
2.教研方式的单一
听课,评课,考试,竟赛,一度成为音乐教研员工作的主旋律,而对一些比之更为有效的教研形式如教研沙龙,教学评论,课堂研究等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由于以注重教师外在的教学技巧取代了激发教师内在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研究中对教师情感的淡漠、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生成机制的忽视。
二、师本教研的内涵与特征
音乐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音乐课程改革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学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教师则是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因而,在教师教研领域内,要从“以校为本”转移到更为本位的“以师为本”上来。师本教研即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1.师本教研以音乐教师为主体
传统的音乐教研模式不把音乐教师作为教研主体来对待,一味要求教师服从于一统化的教研指标和游离于其实践活动的浮泛课题,使得教师不得不被动地跟着文件走、跟着任务走的所谓“科研”,本应鲜活生动、根植实践的教学研究沦为一种“教研时尚”,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目前泛滥的“教研泡沫化”;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局外人”,把教研任务当作额外负担,毫无主动性可言。师本教研则强调以音乐教师为研究主体,体现了音乐教研活动的“全员性”:教师人人策划,个个参与,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同时,在师本教研中,教师把教研当作是自己的“第一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
2.师本教研以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为基地
与专门从事教育的理论者和课程论专家所进行的教育研究不同,以“师”为本的教学研究以个人实践为指向,以自身课堂为基地,以所教学生为主要对象,从音乐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涯出发,面对当下的教育情境。师本教研的内容来源于音乐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依然是依托于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最终的目的是教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达到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的目的。
三、音乐教研活动中“师本教研”的策略
在“师本教研”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音乐学科中进行了一系列教研活动,经过不断实践反复修改,探索出了适合不同层面教研的具体操作方式,总结出了五种切实可行的师本教研策略。
1.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师本教研策略
【案例】以一次区级小学“音乐审美与双基之间关系”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为例
主题式师本教研是以一个阶段内教师比较关注的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或研究专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其基本流程:
(1)前期准备:召开各校音乐备课组长会议,专题布置任务。以备课组长为主,各校进行专题的校本教研。
(2)集体备课、公开教学。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是区级层面上的集体备课。主要是交流前期各校校本教研的经验与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评出音乐教学中审美与双基相对较好的学校,由这个学校推荐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第二步是现场的课堂观察;第三步是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3)后续研究与展示交流:第一,继续学习思考主题“如何处理音乐教学中审美与双基的关系?”,写一篇论文或随笔。第二,设计一堂体现自己音乐观的家常课。面向本校同行公开做课,并陈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分析】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是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关键。从组织者层面来说,要认真做好活动设计。要设计好教师的参与点,参与方式要多样化,参与程度要体现递进,要让不同层次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让教师融入真正的研究与行动中,同时,主题式师本教研要关注行为的跟进,要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准备到后续研究,历时数月,使教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师本教研策略
【案例】以钱清镇小音乐教研组磨课《田野在召唤》为例
上学期,钱清镇小音乐组接受区级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的《田野在召唤》一课。为此,针对这一课,教研组讨论决定由李楠老师上课,团队集体磨课。操作过程是:“一课二链三磨”。
“一课”是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结合自己特长,先自己进行教学设计。
“二链”是课堂链接名师优课,先求“形似”,再求“神似”;链接乡土文化,从民间热度、文化厚度、技能巧度三个方面来选择音乐作品,活化教材。
“三磨”是教师对教材中的“一课”经历三次磨课过程。“一磨”是师徒磨课,师傅领路,徒弟跟进,磨“教什么”,对教学内容注重解构、关联和重组。“二磨”是小组磨课,以集体备课的形式研讨,磨“怎么教”,借外力、设悬疑、造“气场”,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对话。“三磨”是团队磨课,同课异构,以学区为单位,两个学区的青年音乐教师团队经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课五个环节,让被追踪的教师全方位感悟,磨“怎么学”。
【分析】
以教研组为主进行追踪磨课式的教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体力量,在活动中团队的所有成员都从研究教材开始,经过校级、街道级、学区级、学区间级的层层磨课,经历了说课、备课、上课、写课的过程。每位教师都在成长,特别是作为上课的教师成长更为明显。在每一次磨课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不是旁观者,而是一个主体参与者;每一次点评都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心实意的建议;每一次听课与研讨不是蜻蜓点水,而是用心地思考。所以教师们的分析更加理性,反思更加成熟。
3.整体互动的立体培训式师本教研策略
【案例】以区“地方戏曲进课堂”研训活动为例
柯桥区开展“绍兴地方戏曲进校园”一段时间以来,针对老师们不会唱绍兴本地戏的现状,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了一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打破了传统专家讲座、教师聆听的模式,实行了全员参与、整体互动,立体相融的培训模式。
观摩课堂,角色互换:培训的第一环节是让老师们观摩一节越剧课。在这节课中的“越剧知识抢答”环节中,上课老师让一位学生来主持,这位“小老师”把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随意分成两组,进行抢答比赛。听课的老师们这时已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教师,真正融入了课堂,积极地和学生一起竞相回答。而后的环节中,上课老师还邀请了一位听课的老师和她一起即兴表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专家引领,全场互动:培训的第二环节是请绍兴艺校的张可平老师作讲座。张老师除了讲,更多地是带领每个听讲座的老师一起参与,体验,模仿,学唱,老师们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地跟着张老师唱了一曲又一曲,活动结束了还感觉意犹未尽。
台上台下,立体相融:培训的第三环节是教师们即兴表演,专家指点。在教研员首当其冲的鼓舞下,很多老师纷纷上台表演,张老师现场指导。歌声、笑声、鼓掌声充满了整个会场。
【分析】
立体式培训的师本教研旨在改变过去专家是主角、教师是听众,专家在台上、教师在台下的现象,让全体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立体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多样化。有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现场问答、与会老师临时表演等,多样化的内容使参与老师得到全面的“教研”,让老师们更愿意参与这样的培训。2.空间扩大化。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所有的教师都是主体,实行台上台下,立体相融,避免了专家唱戏,教师当观众的现象。3.参与立体式。在培训的每个环节,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与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与专家可以在台下互动,也可以上台表现自己。活动中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教研的主体。
4.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师本教研策略
【案例】以区初中音乐学科的“会诊式“教研为例
一段时间来,柯桥区初中音乐学科开展了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教研活动。“会诊”的对象是典型的教学案例,“会诊”的“医生”是参加教研活动的全体教师。具体的做法:
确定案例:在“会诊型”的案例教研中,首先要提供一篇教学案例,案例应该来自真实的教学情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思考、分析的价值。例如在一次教研中探讨的是这样的一个案例:一节课题是《鼓浪屿之波》的欣赏课。上课时,教师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然后师生一起介绍讨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台湾的历史,历任“总统”及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等。整节课把这些作为讨论的主题,只在课结束前欣赏了一下乐曲。
集体会诊、分析病情: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案例,教师们集体分析、研讨存在的问题,在以上案例中,大家就音乐课程目标、音乐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综合性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诊的结果是认为这个案例中教师不能恰当处理音乐性与综合性的关系。
寻找药方,对症下药:分析病情找出病因后,接下去就是对症下药,也就是每位教师积极反思,对存在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最后,小组成员达成一致意见,提出详细完整的“诊疗方案”。
教学实践,形成新的案例:把集体会诊后形成的诊疗方案在课堂内进行实施,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老问题等再次进行反思,形成新的教学案例,进行二次、三次会诊。在不断的反思、研讨中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评价能力都得到一个“质”的飞越,获得共同的成长。
【分析】
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师本教研,注重自我反省和集体协作反思,强调研究与行动结合,更强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剖析自己,更注重集体参与和全员培训,所以在专业成长方面受益的不仅是几个个体,而且是一个教研组甚至更多参与者的整体提高。
5.基于博客的网络式师本教研策略
【案例】以区音乐教师基于博客的网络式教研为例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博客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运用博客技术,建构音乐教研活动新的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更有效地组织、深入地开展好音乐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建设完善音乐教育BLOG平台。(1)在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网站音乐学科建立一个栏目“博客之家”,下设七个学区,每个学区分别链接了音乐教师的个人博客网址,形成一个博客交流平台。(2)把老师的个人博客链接到“博客之家”栏目上,要求老师至少要开设三个栏目: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教学叙事,其余栏目自定。(3)设定学区组长,组织、督促、引领教师在博客上交流、研讨。
其次,组织开展博客教研。(1)以blog为平台的教师集体备课。建立能“即时”参加的网上备课组,每位组员能按备课要求充分发表自己的备课意见。(2)以blog为平台的课例研讨。我们在网站上提出某一教学理念,然后由教师提供并上传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案例(成功失败的都可以),集中起来,然后开展网上大讨论;(3)以blog为平台的教师业务学习。各学区组成员把自己的教育随笔和经验交流文章发表到自己的博客上,使得资源能够共享,并且可以互相交流、探讨,达到互学互帮的效果。
【分析】
(1)突破时空限制,实行全新互动
通过博客平台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探讨,不受时空限制,大家可以进行校内、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信息多、接收快、效果好、经费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互动系统,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达到群研聚合,共享集体智慧
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和教学经验,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促进更多人的反思和成长。
教师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音乐教研活动中实行以师为本的教研方式立足于教师个体的智慧、经验和思想,积极主动地释放和发挥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创造力。实践证明,通过教研促进教学———这是一种最本质、最有活力的教师教研方式!
摘要:师本教研即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师本教研包括基于解决重难点的主题式教研、基于探讨会诊的案例式教研、基于引领提高的培训式教研、基于教育研究的课题式教研等内容及方式。
一、音乐教研因“微格教学”而美丽
“微格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微”,这给教研的特点“研”提供了更明确、具体的目标。音乐教学也包罗万象,但笼统地大而化之会对教研活动增加难度且看不出显著的成果。在小学里利用课外时间定期开展音乐课的教研活动并不多,而微格教学减少了音乐教研的难度。它时间短、规模小。一个学校或一个区的专职的小学音乐教师也不多,所以,微格教学像是为音乐教研量身定做的嫁衣,美丽而又合身。
二、音乐教研因“微格教学”而收获
由于“微格教学”参与性强,指导教师、受训者或是摄像者等人员都能参与其中。音乐教学是一个表演和欣赏的过程,所以微格教学模式中的音乐教研这个舞台上的参与者既是主演又是观众,他们不仅有权登台讲课,展示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同时又作为学习者,学习他人的授课技巧。在品尝到自己果实的同时,大家还能共同分享他人的果实。如这位老师对“圆舞曲”的教学用了童话中王子和公主跳舞的教学方法,学生很易掌握又善于表演,值得我学习;那位老师在“空拍”教学中只用了讲解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和空洞,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中,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教学效果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灵活机动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果来哺育自己的学生,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同一位老师身上不同的风格特点。一个只能演唱好《摇篮曲》的恬静和温柔的老师也要能表演唱好《跳吧,跳吧》这样欢快的新疆歌舞一体的歌曲。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倦怠,充满好奇和期待。在小学阶段,分小、中、高三个年级段。在这六年里,学生的变化很大,所以“千面夏娃”型的音乐教师是学生最渴望的,也符合小学生的好奇、易变的心理特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舞一体的民歌、有戏曲特点的戏歌、合唱的声音魅力、名曲,儿童电影主题曲……通过影像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和认知。微格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这符合音乐课的需求。小学音乐课听、唱、表演、编创于一体,而微格教学所提供的硬件设备为音乐教研做好了完备的硬件保障。
三、音乐教研因“微格教学”而孕育
音乐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上好音乐课,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所以,示范课、观摩课在推广音乐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不同规模的观摩课;校、区、市等各级优質课大赛年年举办。在微格教学模式下进行的音乐教研成果为示范课、观摩课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小学生年龄跨度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多,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微格教学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填补了教学论和各科教学研究的空白,所以,微格教学式的小学音乐教研活动能培养更多能灵活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这两方面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一节优秀的示范、观摩课自然的孕育了。
时间:203月29日
地点:大办公室
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记录人:某某某
1、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2、发布信息: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课后的拓展作业要有创新性和趣味性。
3、交流: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说说你是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的?主要遵循了作业的设计的哪些特点?
郑凤英老师发言。(谈预习作业的设计):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为四点:读、查、思、记。
张建福老师发言: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读课文。划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概括课文主要资料。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质疑。
蔺洪金老师发言:
1读课文能够读给家长,请家长签字,以便落实。
2.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能够让学生用〔〕标识出来。{怎样解决?}
3.段落多的课文必须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才能取得倍增的效果。许多家长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但是回家后是一样的。这种现象表明,家庭教育不一致,孩子在家和幼儿园不一致,就不能说是成功。为了实现家庭同步的合作教育,家庭双方应始终与孩子的发展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家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接送幼儿时,父母都会问:“今天某人怎么样?或者“某某的时间怎么样?那么,如何向监护人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没怎么注意,说话直接,没有技术,结果说了很长时间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引起了监护人的误解,使自己被动。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并与父母沟通时,我非常注意演讲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试验和总结。现在,我用自己总结的方法与监护人交流,得到监护人的理解、信赖、支持,在老师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与父母交谈应遵循两个原则:
另一方面,避免“告状”式的对话方法,父母会误以为老师不喜欢或者讨厌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抵抗感。
二、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战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和听取我们的意见,让家长觉得老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觉老师比他们更深入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咨询的态度耐心听取监护人的意见,使监护人产生信赖感,与教师充分交流,达到期待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1.报告儿童最近的发展情况(进步和问题)。
2.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和家长应该合作做的事情。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为我们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打开了良好的头脑。
掌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根据情况安排。例如,每学年入学初,我们都要接受新班。父母不知道老师,所以关注的是幼儿在园的生活状况,也就是说吃的怎么样,喝水少,中午睡觉等。根据父母的需要,我们指导幼儿做生活卡,贴在走廊上。内容是今天吃饭,今天喝水,今天大便,今天睡觉。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记录。这样,父母就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时间充分理解幼儿园的生活状况。另外,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所以孩子们可以向监护人说明,让监护人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幼儿的发展进步。此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的详细理解。那么,我们老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家长们的职业、性格、文化修养、教育观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
与观念陈旧的监护人交流,我们直接给予教育措施,他们不能接受,所以我直接反映了幼儿的学习效果。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在哪里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逐渐渗透,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得到监护人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文化程度高、教育观念相当大的家长,首先让家长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然后用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方法指导家长。例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名叫明的孩子,他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几天后,他父亲对我们说:“孩子和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很少和孩子们玩。即使孩子们和他玩,也只玩一会儿,他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监护人,我们采取了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指导监护人的方法。首先,父母和孩子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可以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孩子们更好地交流,让孩子们理解和合作,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其次,举出了儿童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记得明天入园的第一天,父母对我们说:“吃完饭就不要了。如果你问他是否再吃,他就说不吃了。但是,必须再给他一碗。因为饭量多,一碗不够,吃肉包等面食也需要三四个。这个问题是我们这样和监护人分析的,孩子的饮食量不是不变的,而是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不考虑客观原因的话,只是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其次,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和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提出了教育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解决办法。家长看到我们有根据的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意见,用我们的方法积极合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步。
根据父母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但是,具体的工作并不那么简单,家长和幼儿的状况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我们老师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一下,把这些情况分为三种。针对这三种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句话的交流法。
这种方法对孩子们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没有明显的问题,监护人也很少问。这样的孩子和监护人最让老师放心,如果我们稍微放松一下自己,就不用和这样的监护人交流了。但是,我认为父母不会主动找你,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不想知道孩子在公园里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渴望知道孩子在公园里的情况和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他们只是因为时间关系或不想给老师添麻烦而压制自己。因此,我们对这样的监护人采取了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监护人反映情况的一句话。例如,今天某人学到了……今天某人吃了几碗饭等,说完之后,经常会看到监护人的笑容。
引起注意的方法。
该方法对儿童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某个方面和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有问题,但没有引起监护人的重视。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又被亲情蒙蔽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稍有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是很关注。对于这样的监护人,我们采用了半天的开放、作品的展示等,让监护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引起监护人的关注,根据情况和监护人交流的过程如下
1.让家长知道教育目标和幼儿应该达到水平。
2、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渗透了教育理念。
3.了解父母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共同努力,使家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正的感动法。
这种方法对孩子们自身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没有问题,但父母有很多不安。每天围着老师问那个,站在窗外很长时间都不想离开。对于这样的监护人,我们采用了真正的感动法。也就是说,要立即向监护人报告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的点滴,特别是监护人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仔细指导,耐心细致地向监护人反映情况,让监护人知道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伤心,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打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使家庭共育合作促进儿童更快更好的发展。
开学初我组以学区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确定了两个研究专题,将乘法口诀及除法两部分知识的学习,确定为本学期重点研究的内容。我们本着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课堂实效,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年级、学科特点和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本学期教研计划。力求加强各校之间的合作,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新问题,挖掘潜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教研活动记录如下:
每次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并做好记录。作为一名区教研组成员,我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及时传达给学区教研组的教师们,使每位教师及时了解区教研组活动内容、精神并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活动时间9月16日
在此次会上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困惑,共同制定出了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第二次:活动时间9月27日
邱老师讲了一节《10以内的加减》;邱老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经过一次次的试讲,两节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发言、讨论、评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活动,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收效还是较大的。
第三次:活动时间10月15日
这次活动老师们听了三节课:《6的乘法口诀》、《东南西北》、《下棋》。通过听课,对比自己的教学,找到了差距,例如:《6的乘法口诀》一节,我们在备课时的想法与区研究课的设计思路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从2—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课,但我们在设计中对学生开放的空间较大,这样教师不好把握,而且对怎样在6—9乘法口诀的学习中体现乘法意义的教学还比较模糊,通过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学思路,明确了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第四次:活动时间10月26日
交流总结提高。在这次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将参加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体会进行了交流。
易老师说: 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把握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育特点,设计思路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邱老师:通过听几位教师的讲课,使我深深的意识到上好一节课,提问的重要性。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使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陈老师讲:我非常荣幸的在教研组里承担了一节研究课。通过这节课,不但锻炼了我上课的技能,同时,在我们教研的老师们真诚的提出我这节课的不足时,我又一次感到了收获的喜悦。尤其是一位老师就我课堂上的估算的处理提出的意
见,使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意识到原来在估算是可以有导向的。通过大家的研究,和相互的交流使我对我的课堂又有了新的了解,同时,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也改进不少,这节课使我收益非浅。
第五次:活动时间10月26日
我们五六年级数学教研组开了一次教学研究活动。石老师承担了本次活动的教研课,她授课的是六上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整节课,她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合于学生的自创题目情境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较好,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同时也适当选做题,特别是重点如何突破,难度如何化简准备充分,符合学情。
当天中午,进行了评课活动。在说课中,介绍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意图,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评课的老师分别从学生学情、老师提问及学生回答、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各环节用时等方面进行了评议。
第六次:活动时间11月4日
1.外出学习、培训教师作精神传达
2.组内研讨课的评课活动
第七次:活动时间11月10日
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教学类结构:简单地说,指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结构和特点,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课型。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运算、规律探索、图形测量、概念形成、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等教学内容。
运算的教学结构:对数运算教育价值的理解,对数运算教学长段递进式目标设计的理解,注重结构学习的整体性。
运算的总目标:学生要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能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
第八次:活动时间12月10日
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性,专业发展
多年的课程改革, 给广大的农村教育者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新课改注重教师与课程、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 还强调要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体系建构,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当前农村中小学中, 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结构失衡。一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师渐趋老化, 优秀年轻教师不断向城镇流动, 教师年龄结构继续失衡。二是学科教师配备不齐, 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和美体音等学科的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造成课程计划的学科形同虚设, 出现学科教学结构失衡。
2.专业水平低下。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 “惯性教学”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 安于现状, 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育手段简单、粗暴, 不善协调师生、家长以及学校三者的关系;在现代教学条件下, 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电化设备;骨干教师少, 缺乏专业引领。
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致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举步维艰;教师培训的条件差, 校本教研活动处在低水平重复徘徊的状态。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 面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 必须立足学校实际, 以校为本, 加大力度,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进而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更新个人观念, 深入解读校本教研, 正确定位角色
要使校本教研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必须要有科学的校本教研观。校长必须担当起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通过组织学习, 使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 形成以学校为基地, 教师为主体, 同伴互助为形式, 中小学与校外机构的合作为保障,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校本教研观念。
二、理清思路, 建立健全制度, 营造教研氛围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原则和规矩, 没有规矩难以有成效。因此, 若要保证校本教研有一定的成效, 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因此, 我们要积极努力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校园教研网络, 以学校为主要阵地,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是要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为确保校本研究的实效性, 我们实施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并且定期开展例会, 对外进行经验交流等, 使校本教研走上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二是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教研活动。在日常的工作中, 除了要求校长进行业务学习, 随时推门听课外, 还要切实负责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定时检查活动的组织和落实情况。为此, 我们利用各种假期和会议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 并选派校长参加高层次的新课程培训班和研讨会, 组织校长到省内外的名校进行考察学习, 使广大校长更新了观念, 开阔了视野。
三、促进资源共享, 实施专业引领, 提升教研层次
实施专业引领, 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 是对开展校本教研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以带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同时, 我们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动态管理, 积极参加各类高层次培训。对这些校本教研骨干, 我们要委以重任, 如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等, 充分展示他们的专业特长,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骨干力量。
四、积极搭建平台, 倡导同伴互助, 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 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 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 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应立足校本, 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建立读书常规,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教师的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和素质。
2. 扎根课堂教学, 锤炼教学艺术。
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 因此,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落实集体备课。二要开展课堂观摩。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 分阶段推出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和汇报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评课, 确保每周有课听, 人人有交流, 有研讨。同时, 教导处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听课笔记, 按照学校考核办法计分。三要拜师学艺。学校指定骨干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对子, 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并要求定期形成汇报课, 以提升新任教师的施教水平。四要搭建教学擂台。要积极开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一课多教”“一案多教”“一人多教”等活动, 通过比较, 相互切磋, 相互学习, 共同成长。
3. 实施课题研究, 教科研一体化。
学校要把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研究主线, 围绕课题调整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把教学、教研、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把校本教研活动转变为课题研究, 并把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血液循环之中, 让教师和学生自然地归属到课题研究实践中, 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课题选择上, 要转变教师的课题研究取向, 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 兼好大课题 (已立项的省市区课题) , 顾好小课题 (未立项的校级生成课题) 。
4.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一定的专业引领制度, 以规范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行为。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教导员等, 以他们作为骨干, 定期开展专业引领工作, 让专业人员的引领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进入基层学校, 把新课程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5. 不断总结反思, 升华教育教学理念。
时间:2013年11月28日
地点:办公室
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王红旗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教师进行集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新理念,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每星期写教学随记一篇,每学期每人准备一个教学困惑
和反思本,认真反思,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设想出多种使小球运动起来的方案。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及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5、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教学难点是: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材料准备:
因为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各种各样的力可以让小球动起来,因此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研究到的内容,包括风力、磁力、引力、拉力、弹力、浮力等,我和学生准备了:乒乓球、小铁球、细线、大头针、一块硬纸板、皮筋、扇子、杯子、水、磁铁等。课堂上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包括吹、拉、推、扇、压进水里让乒乓球球自己浮上来、弹从斜面上下滑等,学生充分地理解了各种各样的力可以让静止的小球动起来,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设计:(根据自己课参考写一写)
这一教学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用学生平时爱玩的小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去。第二环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又分为三部分:第一,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不过多地限制学生,放开教师的束缚让学生自由探究获得知识,享受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能成功的完成实验,但表述实验过程却不理想,这时教师就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合作伙伴,指导、梳理学生的语言,如“我们的方法是:先让小球静止不动,然后再……”,这样指导,学生不但能成功的做,还能明晰的说。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及时提炼板书,如“推力、拉力、弹力等”,然后根据板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概括“是什么原因让静止的小球动起来的?”这样水到渠成,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第二,物体的运动方式。通过学生实验并及时记录,给小球是怎样运动的分类并不难,但学生不容易掌握,为此教师采取一边让学生演示,一边说明小球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三,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在第一次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设计方案---改变小球的运动方向,对学生而言并不难,关键是先让小球运动起来再改变它的运动方向,这一点学生再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第三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检验,已达到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问题。最后一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面的,说明科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二、不足之处:
当然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时,没有让学生及时加以巩固,致使学生谈收获时没有把本节课知识点说全。
2、自己语言不够简练。
3、学生小组合作组织、交流有待提高。
这次教学使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在这次教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教研活动参考:
“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研究
主持人:各位老师,本学期我们确立的的教研主题是如何打造“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针对这个主题的教研活动。我认为简约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科学课上,我认为你讲的再好没有学生做的好。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让每一个45分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打造“简约有效的科学课”课堂,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美妙而又充满享受的氛围中,学习和实验,接受新知,探究问题,发展能力。他们所领略到的不仅仅是新知的丰厚,能力的发展,更有情感的提练、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简约是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下面首先请张晓萱老师就本堂课进行教学反思。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结合张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关于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看法。
高小: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自身教学技艺多么高超的课堂,而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课堂。在这节科学课中张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都注意运用提问、观察、互动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再只是单单的灌输现成的知识。2.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并能够不断的发现新问题。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4.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参与次数、参与广度等去说明)
于小:我认为:
简约,不是教学的简单化,而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东西,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设计的包袱;(结合课说明)
简约,是一种境界,是返朴归真。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过程;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就是通过简约的教学流程,真实的探究过程,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结合本节课进行说明,从教师的设计角度、学生学习效果、活跃程度说)。
正小:活动前,我着重思考如何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我们认为科学课的课前准备要简单充分。为了使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收到实效,我们认为科学课的课前应当让学生做好材料和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是科学探索的“米”。而材料的准备,也是很让我们科学教师头疼的一件事。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熟悉材料,提高实验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材料的选择,我们有两点建议,一是要贴近生活,比较常见的;二是要便于学生在探究中观察现象、收集资料。因为好的材料直接影响探究的成效,这是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动脑筋的。今天这节课,学生用书做斜面、指出红旗,门的运动等都很好。、提倡预习(提前介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必要的了解
有的时候,我们似乎不希望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较多的真实的了解,因为这样可能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我们不应该也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认准学习的方向,想到更多的实验方法,探究的成效也会更加显著。
西小:我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进行观察,重点研讨的。我认为,要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首先教学目标简明扼要。科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确定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体现学生的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和最终达到的程度。然后确定一节课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说,一堂课,应该切实解决好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包括,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解决不好。
要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其次教学内容要简约有度。核心目标有了,核心内容也就出来了。科学教师应该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无意义活动不做,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搞。科学课教学倡导“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就是指探究活动的切入点要小一些,挖掘要深一些。
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第三,教学环节简洁流畅。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找准探究的关键,放弃与学生学习核心内容无关的环节,教师要整体把握、合理驾驭课堂。
主持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通过今天的教研我们认识到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一要认真仔细地备课,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
【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记录】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校本教研计划09-13
小学音乐教研工作总结09-10
盐城市北龙港小学音乐教研组计划11-07
小学音乐教师简历06-29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经验06-03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总结06-18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总结11-13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心得总结06-19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报告10-01
小学教师音乐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