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写作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视剧写作(精选8篇)

电视剧写作 篇1

关于电视剧的长度问题,根据叙事规律,一般应为12-16集。无论是从观众的收视效果,12-16集使比较合适的。在此长度观众观片的精力比较集中,对情节、细节都观看的较为仔细。

12集长度较为适合青年白领,而20集以上的故事长度更适合家庭主妇观看。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播出的长度越长越好,播出越长投资效益越高,按投资效益算,最短的电视剧应该在25集左右,所以一般电视剧的长度在25-30集。

本剧篇幅很长近20集,故事内容多,情节跨度大,人物众多,叙事结构较为复杂,在编剧法上更不容易掌握。属于史诗性戏剧的范畴。

关于董仲舒的故事类似于长篇小说,适合展开开阔的场景和宏大的思想主题。

关于《大儒董仲舒》的叙事结构问题:

电视连续剧用一系列的单元组合起来,形成单元叙事的线。拆分开来,每一集都是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组合起来又形成一个大的单元集合。

开端部分:1-5集的叙事任务—建立全剧总情景

开端部分的叙事任务繁重,要介绍:故事的大环境、大事件、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开端部分的故事,要展示全剧的总情境,构成全剧冲突的基础,要包含全剧冲突的总能量。

全剧的开场也很重要,它是全剧的种子和细胞。它不仅集中反映了各部分的典型情境,甚至预见了全剧的冲突模式。一个强有力的、富有意味的总开场,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果开场部分能够吸引住观众,他们更愿意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关注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发展这部电视剧已经成功了一小半。开端部分不宜于平铺直叙介绍总情景,要把总情境介绍放在冲突的场景中,通过人物生动、有力的动作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示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展示总危机的形成。

开端部分的开端,不仅是本部分的开端,也是全剧的总开端,它的格局比较宏大,不仅只是本部分的冲突和悬念,而且引导着全剧的悬念和冲突。

开端部分要形成自己的高潮和结尾。他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有其自身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但这个高潮,应该暗含全剧的贯穿动作、贯穿冲突和主题思想,开端部分的结尾,应该有力滴落在全剧的总悬念上。

展开部:6-10集的叙事任务——展开冲突

连续剧人物众多,线索复杂,抓不住主线,一旦迷失方向,就会造成混乱。长度一般(5-7集)

展开冲突,要紧紧抓住中心人物,不要偏离人物的心理行动线。只有明确贯穿人物的行动主线,才会准确选出重点场面,抓住纠葛的 的中心。

围绕中心人物,设置一系列的冲突和悬念。大悬念要紧紧与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一集的小悬念要层出不穷,将复杂的冲突逐步展现出来,直到冲突在一个关键阶段得到解决。然后在设置新的悬念。每一集结尾,都要为下一集埋下伏笔,引出新的悬念,最终导向冲突的全面展开。

情感冲突的高潮,不是在一集内即时设立,当下解决,而是逐步铺垫后形成的。观众的期待是对人物性格展示的期待。观众所期待的是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性格表现和内心活动情感。

递进部:10-15集的叙事任务——深化冲突

长度一般(4-6集)一般略短于展开部,全剧经过冲突的全面展开,人物的情感冲突和意志较量达到一定的层面,动作包含情感因素加重,内心动作的节奏也开始加快。

在递进部场景一般会进行迁移。场景变化可以避免观众的视觉产生疲倦,更重要的是新场景更有利于展开心理、情感冲突。迁场会给观众一种暗示:冲突在更深的层面展开。

高潮部:16-20集的叙事部分——统一全剧

长度一般(5-7集)全剧冲突集中爆发,总悬念最终解决的段落。这一部分的情节最为曲折,人物性格展示最为充分。高潮部分应该是最能吸引观众的段落。

各集的结构关系

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展开,必须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各自 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大单元,它自成系统,自成一个大故事。这样长篇叙事才能形成线性的、散点的结构,打开宽阔的生活场景或历史画面。

要处理各集故事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确立布局。一旦全剧布局确定了,就不要轻易更改。如果开端有问题,就在开端内部进行调理,如果发展部分有问题,就在发展部分内部处理。这样不会殃及其他部分,造成更大的混乱。

在电视剧中“集”最重要,因为他是结构单元的细胞组织,“集”是情节内容存在的基本叙事单元。分集单元故事是全剧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各集单元独立性和自身与大结构单元的整体关系。

剧情梗概 分集大纲 分集结构 人物关系设置

人物性格

人物关系 分集人物关系图 《大儒董仲舒》的主题

主题: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统一后思想文化的统一。

编剧六原则:

1、一个主要的人物

2、这个人物的目标和需求方向

3、一个困难的情景

4、反对者或者对立体

5、一个带有威胁的可怕的危机

6、特别精彩的意外结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是决定因素。主要故事: 1、三年不窥园

2、师从公羊寿,其中胡毋生是他的师兄(春秋公羊传为其所著)3、从教,在董学村开始收徒讲课。“以久次相授业”的教学方法 4、故事“聋哑学生”

5、桃李满园天下。著名学生吕步舒随董仲舒到长安,官至丞相长史。褚大官至梁国相,继承董仲舒的学说。6、建议“兴太学” 7、汉文帝时期举家迁往长安 8、栖身陋巷

9、汉武帝时家迁徙茂陵。主父偃“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10、与窦太后黄老之学的冲突(前期主要矛盾)

11、河间献王的交往(景帝之子刘德的交往)提出自己五行的观念。“孝”的思想。

12、汉武帝启用儒家。主要人物窦婴宰相 太尉田蚡、太监杨得意

“天人三策”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 13、面谏汉武帝,用《春秋》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统一后思想文化的统一。

14、同黄老学说之间的斗争。反对者司马谈 灌夫 公孙弘 东方朔

15、争辩,儒道之争 16、推崇公羊学 17、任博士

18、任江都相(扬州)得到刘非的认可,故事有祈雨、止涝,得出“天人感应论”

19、贬为中大夫,复任江都相 20、任胶西相,与刘瑞的冲突 21、与公孙弘的矛盾距丞相一步之遥。22、兴太学

23、社会“更化”、德行兼治、三纲五常、立本任贤、调均、薄赋税重五谷、约束匈奴。24、天人感应、犯上、获赦 25、著书具体提出自己的思想

阴阳论、和谐论、人性论对荀子、孟子的批判性继承 26、与学生司马迁的交往 27、与张汤的交往

28、辞官,回归故里后又健康活了二十多年,《士不遇赋》 主要人物矛盾展现: 公孙弘:圆滑之徒 曾经师从董仲舒的师兄胡毋生。在官场投机钻营,连连升迁,终至宰相。主父偃: 推恩裂土 陷害忠良

董仲舒:当朝大儒,学识渊博,但最高官衔也是江都相、胶西相,官至两千石,一生不得志。在官场上的本事远不及公孙弘。朱买臣:与酷吏张汤勾结,勾心斗角,曾举报张汤,最终被汉武帝诛杀。可写的故事“马前泼水”,董仲舒曾教育朱买臣要做仁义之人,不得不仁不义。

电视剧写作 篇2

一、电视剧对白不等于生活中的谈话

当朋友得知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电视剧对白的时候, 不禁哂笑道:“电视剧对白与生活中的谈话有区别吗?”言外之意, 电视剧对白与生活中的谈话没什么区别。可是我的回答是:电视剧对白与生活中的谈话是有区别的。

(一) 从听话者的角度看

在现实生活中, 听话者往往只出现在谈话现场。躲在谈话现场之外偷听的情况有之, 但是并不多见, 况且谈话现场的人往往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而在电视剧里, 听话者除了往往出现在谈话现场 (偶尔也躲在谈话现场之外) , 还往往出现在电视机前 (电视观众) 。电视剧就是为了被电视观众接受而制作和传播的, 因此电视观众作为躲在谈话现场之外的偷听者 (这还与躲在谈话现场之外的偷听者不同) 的存在是必然的。对此, 演员 (包括谈话现场的说话者和听话者) 自然心知肚明。

(二) 从说话者的角度看

从表面上看, 电视剧对白的说者是电视剧中的角色。但实际上, 电视剧对白的说者是扮演电视剧中的角色的演员。而演员又是按照编剧的意思 (剧本中的对白) 来的。因此, 演员只是编剧的传声筒, 编剧才是演员背后更大的说者。当然, 演员、编剧背后还有导演、制片人等。他们也对最终完成的电视剧对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因此他们也是电视剧对白的说者。一言以蔽之, 包括编剧、演员、导演、制片人等在内的创作者们才是电视剧对白真正的说者。

当然, 他们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 而是电视剧中角色的话。也就是说, 他们是在为别人立言。因此, 电视剧对白是一种代言体。而在现实生活中, 说话者在说话的时候代表的是说话者本人;说话者说的话一般是由自己想出来的, 很少是别人授意的。简言之, 现实生活中的谈话背后没有像电视剧对白创作者那样的特殊群体的存在。因此, 如果非要把现实生活中的谈话归入什么体的话, 那么它应当是“自言体”。

(三) 从媒介形式的角度看

电视剧对白从属于电视剧。而电视剧的其媒介形式是电视。我们知道, 电视是一种大众传媒, 因此, 电视剧传播具有大众传播的性质。在这一点上, 电视剧对白传播也不例外。而现实生活中的谈话往往是面对面的, 不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即便是借助信件、电话、手机、电报等进行, 从大的方面讲, 也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

电视剧对白具有机械复制性。作为大众传播, 电视剧对白传播无远弗届, 受众面广。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所不具有或不擅长的。而现实生活中的谈话的亲和力、互动性、私密性也是电视剧对白传播所无法比拟的。

(四) 从文本的角度看

电视剧对白 (作名词用) 与现实生活中的谈话 (作名词用) 也是不一样的。美国电视专家罗伯特·希里尔德说:“在电视剧里, 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话作提炼是非常重要的。电视剧中的对话应该避免重复;剧中对话应对所表达的思想有所概括;剧中对话应该有人物的个性;剧中每一次对话的意图要写得让观众明了;对话要写得循序渐进, 从而带动整个剧情发展;对话即使是在表现发展中的剧情时, 也应对人物作必要的交代, 对人物的背景作必要的介绍。”1言外之意, 现实生活中的谈话缺乏提炼:在现实生活中, 谈话难免有重复的地方;现实生活中的谈话, 对所表达的思想也缺乏概括;在现实生活中, 说话者缺乏个性;在现实生活中, 说话者的意图不一定明确;在现实生活中, 说话过程不一定是循序渐进的, 说话的结果不一定激发行动;在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在彼此熟识的情况下, 没必要对人物及其背景多作介绍。这的确道出了电视剧对白 (作名词用) 与现实生活中的谈话 (作名词用) 的区别。

总之, 电视剧对白与生活中的谈话不但有区别, 而且有本质的区别:电视剧对白是艺术范畴里的艺术元素, 而生活中的谈话只是一种生活现象。进而言之, 生活中的谈话只是谈话者参与的结果, 而电视剧对白在此基础上还经过了编剧“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的创作过程。

二、创作者的电视剧对白写作修养

在上一节里, 我们说电视剧对白源于生活中的谈话。深入生活, 向生活中的谈话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电视剧对白写作水平。但是要写好电视剧对白, 光有生活中的谈话的积累和体验还不够。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这只是揭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于一个不会做饭的人, 一个烹饪技术不好的人, 就是有了米, 照样吃不到可口的米饭。对于米饭, 我们不仅要看到米的重要性, 也要看到巧妇的重要性。对于电视剧对白, 我们不仅要强调生活中的谈话的积累和体验的重要性, 还要强调创作者的电视剧对白写作素养的重要性。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能写好电视剧对白。一个以窃听为职业的人不一定能写好电视剧对白。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电视剧对白写作素养。

电视剧对白写作素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涉写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 还关涉写作者的表达力等。但是简而言之, 电视剧对白写作素养的核心是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所谓技巧, 中国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是一种在艺术上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3。由是观之, 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就是写作者用电视剧对白“在艺术上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技巧有多么重要呢?美国文学批评家马克·肖勒甚至说:“内容 (或经验) 与完成的内容 (或艺术) 之间的差距便是技巧。”4我们同样也可以说, 生活中的谈话与电视剧对白之间的差距便是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换言之, 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使从生活中的谈话到电视剧对白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当然, 作为一项技能, 不同的写作者掌握的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有个高低优劣之分。基于大致相同的生活中的谈话, 有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的写作者写出来电视剧对白的与没有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的写作者 (普通人) 写出来的电视剧对白不一样, 有高超的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的写作者写出来的电视剧对白与有一般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的写作者写出来的电视剧对白不一样。以求婚的对白设计为例:

示例1

男孩:请你嫁给我吧?!

女孩:好, 我嫁给你。 (over)

或者, 女孩:不行! (over)

示例2 (来自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编剧:哈罗德·品特)

欧内斯蒂娜推门:查尔斯。

查尔斯:欧内斯蒂娜。

(仆人谈论)

查尔斯:你也知道我从伦敦来林城已有六星期了。

欧内斯蒂娜:我知道。

查尔斯:我为找寻化石而来, 但我为你而留下。

欧内斯蒂娜:哦。

查尔斯:因为有你热情相陪。

欧内斯蒂娜:谢谢。

(仆人谈论)

查尔斯:我想向你父亲提婚, 好吗?

欧内斯蒂娜:好啊。

查尔斯:我不知道他是否赞成。

欧内斯蒂娜:你是说那全由父亲决定?

查尔斯:不, 由你决定。

欧内斯蒂娜:当然, 父亲会依我, 我可以做主。

查尔斯:那么, 请你怜惜我, 我深爱着你, 请你嫁给我吧。

欧内斯蒂娜:哦, 查尔斯, 我对此期待很久了。

(仆人谈论)

查尔斯:这不是什么鲜花, 但可以吧?

欧内斯蒂娜:哦, 查尔斯。

示例1的对白既不表现人物性格, 又不吸引人。这样的对白设计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出自不掌握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的普通人还说得过去, 要是出自编剧之手, 那只能证明他很平庸。

示例2就大不一样了。

第一, 两个人的对白用词简洁、准确, 甚至有一些书面语。这都是舞台剧台词的典型特征, 让人觉得这是在演戏。而这的确是段戏中戏。

第二, 对白紧扣人物心理:欧内斯蒂娜略带矜持, 却是非常乐意嫁给查尔斯;而查尔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试探欧内斯蒂娜的心思。

第三, 仆人的谈论把整场求婚对白切分成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 打招呼;第二个环节, 查尔斯表示感谢和恭维;第三个环节, 查尔斯先是旁敲侧击, 然后径行直遂;第四, 结束。这样, 整段对白层次分明, 摇曳生姿。

总而言之, 示例2的对白非常出彩。这就是大编剧所为!

由此可见, 电视剧对白写作者要学习和掌握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 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视剧对白写作技巧。只有这样, 他才能写出好的电视剧对白来。

另一方面, 在电视剧对白问题上其他演职人员要重视编剧的发言权, 而不是无视编剧的存在。2014年电视剧《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指责宋丹丹改他写的台词一事吵得沸沸扬扬。这一事情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是因为演员改编剧写的台词的不在少数。那么, 是不是演员一定不能改编剧写的台词呢?倒也不是。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编剧的电视剧对白写得再好, 也总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此时, 演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对剧作来说也是必要和有益的。但是演员在改编剧的台词的时候, 最好是经过导演的同意, 因为导演要对电视剧的艺术质量负总责。而导演在决定要不要接受演员对某些台词的修改方案的时候, 要听取编剧的意见, 因为某些台词往往关联着前前后后的很多东西, 稍有闪失很容易与其他戏接不上, 而编剧是相当了解剧情的, 编剧的意见是相当权威的, 听取编剧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 宋方金最应该指责的恐怕首先是导演——没有导演的认可, 演员对台词的任何改动都是无效的;没有听取编剧的意见就认可演员对台词的修改则是粗暴和武断的。

在这方面, 我们要向拍电影的姜文导演学习。在拍电影《一步之遥》的时候, 姜文除了与郭俊立合作编剧之外, 还邀请台词写的很出彩的资深编剧廖一梅跟剧组对台词进行把关和修改。这样, 人尽其长。拍出来的片子才可能做到最好。如果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 让其他演职人员随意更动编剧的对白, 很可能把对白越搞越差, 使剧情混乱不堪。

三、电视剧对白写作的其他条件

当然, 创作者的电视剧对白写作修养只是写好电视剧对白的一个重要条件。创作实践才是第一位的。5创作者的电视剧对白写作修养再好, 如果不付诸行动, 也写不出电视剧对白, 更不用说出彩的电视剧对白了。因此, 重要的是去写——在电视剧对白写作中施展电视剧对白写作的才华, 见证电视剧对白写作的素养。

这就说到了电视剧对白写作实践。电视剧对白是写作实践的产物。没有写作实践, 电视剧对白最多是编剧心中的构思。在实践中, 创作者要写好电视剧对白, 除了要有一定的电视剧对白写作修养和主观努力以外, 还有一些客观条件。如写作时间、写作地点、写作状态等。

(一) 写作时间

写作电视剧对白要有时间上的保证。时间少了, 完不成任务。时间不对付, 也写不出, 写不好电视剧对白。如有的写作者是夜猫子型的, 白天休息晚上写作。如果硬给他扳过来, 他很可能就写不出东西来了。路遥说自己早晨从中午开始。如果强令早晨 (起床) 从早晨开始, 那他恐怕也写不出好东西来。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的最佳时间。因此, 悉德·菲尔德说:“你需要找出写作的最佳时间。”6

(二) 写作地点

电视剧对白写作需要安静的、少有人打扰的环境。为此, 很多写作者选择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独处。如刘恒先生写东西, 喜欢找一个地方, 把自己封闭起来。电视剧本《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写成的。又如, 倪学礼先生的电视剧本《有泪尽情流》是躲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宾馆里写就的。而石康的电视剧本《奋斗》也是他在宾馆里完成的。

(三) 写作状态

写电视剧对白, 除了要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外, 还要有一个好的写作状态。进入不了写作状态, 再合适的时间、地点都写不出、写不好电视剧对白。如果进入了写作状态, 就是开会的时候、在酒吧里也能写出好东西来。可见, 相较于写作时间、写作地点, 写作状态是写电视剧对白更关键的客观条件。

不过有的写作者容易进入状态, 如邹静之先生, 拿起笔来, 很容易进入写作状态。因此, 邹静之先生写作如上班, 按上下班时间行事, 时间安排上非常有规律。而有的写作者则不容易进入状态, 要酝酿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写作状态。如刘恒先生。在写作之前, 他都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 经过长久的思索, 等到进入状态后一挥而就。这样的写作更多的倚赖灵感。灵感来临, 会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因此写作阶段生活规律性很差。

总之, 不同的电视剧对白的写作者有不同的习作习惯。这些写作习惯多是由各个电视剧对白的写作者的自身条件决定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写作规律”。各个写作者要找到并遵从自己的写作规律, 把客观条件调整到最有利于写作电视剧对白的状态。只有这样, 电视剧对白的写作者才能写出好东西来。

注释

11 .[美]罗伯特·希里尔德著, 臧国华译.《电视剧的写作 (一) 》, 引自《电视文艺》1982 (10) :45.

22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引自纪怀民、陆贵山、周忠厚、姜培坤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1.

33 .王朝闻《新艺术创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288.

44 .[美]马克·肖勒著, 盛宁译《技巧的探讨》, 转引自[英]戴维·洛奇编, 葛林等译《二十世纪文学评论 (下册)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32.

55 .参见刘一兵《电影编剧的实战练习》, 引自许还山、罗雪莹主编《敞开的门——中美现代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9:261.

浅谈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篇3

我们都知道,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写导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写在导语中。多年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导语,就是一个好的导语。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导语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导语要从角度选择上求新

现在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有些导语的写作并不尽如人意,让人读着起劲、爱不释手的导语越来越少了。大多是些形式单一、结构老套的模式化导语,要么是“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某事”的传统写法,要么是“……这是某单位为某做法采取的又一举措”等陈词滥调,枯燥、乏味、呆板,缺少新意,令人生厌。出现这种现象,有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有对导语写作的认识问题。在新闻要素的认识上,有人认为要五个“W”俱全;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有人认为应将所有事实都浓缩于导语中。带着这些框框写导语,必然会像套公式一样去填空,有的像“晒衣绳”上的衣服,一件件地挂出来,不分主次;有的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写出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同样一个事物,同样一个新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即使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倾向。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因此,能不能写出一条好的导语,打动人心的导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能不能选择一个最有新意、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角度,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这就要求记者本人要具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现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导语之所以出现雷同、大众化、缺乏新意,没有特点,笔者认为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访不深入,没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个性,没能抓住事物的内在特点,没能和当下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二、导语要从写作特点上求新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除画面外,还要依赖声音。在写电视新闻导语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怎样扬长避短,发挥出为听而写的功用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 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 简短明晰。要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3.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4. 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要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观点、复杂的事件、重要的问题。

5.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汉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有较大选择余地。比如,将“气候”改成“天气”,将“立即”改成“马上”等。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一闪而过。双音词两个音节,音波存在时间长,给人印象深刻一些。例如:“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乃”换成“就是”等。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导语中,不要包含全部细节,不要罗列数字,观众对这样的导语不易记住。

三、导语要从表达方式上求新

电视新闻导语写作除要选好角度外,还要在表达方式上求新。这里浅谈几种常见导语的写作形式。

1、设问式。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突出的是稿件本身提出的问题,强调的是新闻事件的特殊性。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采用这种形式,必须要坚持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能拐弯抹角,引而不发。

2、引入式。是指利用引人入胜的关联事物、特殊情节或常识性东西,将受众引入作者表达意图,其特点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3、类比式。是将某些属性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得出某种结论,引发人们对事物某种属性的深层思考。这种形式多用于调查性新闻,易增强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典型性认识,说服力较强。英国《泰晤士报》一条题为《10亿英镑用于喝酒 3亿英镑用于买书》的消息,导语:“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学生花在喝酒上的钱,是他们买书与课程辅导材料的钱的三倍左右。”

4、点题式。开门见山,主题鲜明。便于受众接受,特点过渡快,常用一些常规新闻之间的链接。例如:【口导】新年将至,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生活冷暖,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今天上午,××市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物资集中发放仪式。

5 、反衬式。是指通过敏锐细心的观察,把客观事物中对立的两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强烈的对比吸引读者注意,使导语富有戏剧性和色彩感。其特点是性质反差强烈,事物特点易于突出。可以采用反衬方式的素材较多,常见的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憎、穷与富、先进与落后、繁荣与荒凉、高尚与卑微、廉洁与腐败、光荣与耻辱等等。这些反衬手法运用得好,经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导语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新闻的开场白,只有使“眼睛”更明亮、更传神,才能博得观众认可。一位外国记者曾说过:“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同样的道理,只有在导语的写作上下工夫、多研究,新闻才能像“磁铁”一样,散发着无形的引力和魅力,水到渠成般的吸引受众去品味。

作者简介:张国兴,男,(1971.2-),黑龙江省富锦人,富锦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本科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富锦市广播电视台2.哈尔滨电视台)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 篇4

(提要)

27岁的他,身高只有 1米27。

他曾经自卑绝望。

(同期声 王庭德 我觉得我成了社会的负担,要悄悄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几经磨难波折,让他重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同期声 王庭德 没想到那件事感动了她。这是我最感到荣幸的一件事。)他自强不息,用自己在文学和新闻写作方面的特长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期节目,讲述残疾青年王庭德的故事:《小矮人的大志向》。

王庭德的老家在铜钱关乡安然村,这个地名颇为吉祥,但王庭德一家却很不幸。母亲双目失明。12岁那年患精神病的父亲去世。而最直接改变王庭德命运的是他出生后第二年的一场病变。那是一次高烧,由于家庭贫困无钱看病,高烧过后,他开始急剧消瘦,双腿严重变形,他的身体增长变得十分缓慢,身高比同龄人矮了半截。今年27岁的王庭德,身高依然只有

1米27。从童年开始,王庭德的生活就和常人是那样的不同,他走起路来一颠一簸,手舞足蹈地不住摇晃,走到哪里,都有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懂事的孩子还嘲笑他,他开始变得孤僻内

向、沉默寡言。其实在内心,王庭德也有他的梦想,贫穷和残疾使他不能和同龄人一样走进学堂,可他也渴望上学,渴望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乡中心小学教室的窗户外面听老师讲课。直到十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事情,让他实现了上学的愿望。

(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一天,中心小学的何校长到我家收教育附加费,看到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学习,他问我为啥不上学。我们村主任说他父亲早逝,母亲双目失明,现在跟他残疾叔父在一起生活,哪有钱上学。何老师说没上学,他还写字,我说我在教室外听课学来的。然后何老师翻看书本,把《春晓》那首诗,让我背诵并默写,我顺利的完成了。何老师很高兴,问我想不想上学,我激动地说,想,于是他们通过教师会商量,免费让我上学,从此我走进学堂。)

上完了小学,眼看就要进入初中,可他又有了新的困难,初中离家30多公里,自己走不了这么远的路,车费和学费,一切都没有着落,无奈之下,他出外流浪。第一次来到了县城,他惊奇的发现,山外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而在这同时,他也陡然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受,自己以后将何去何从,自己是那样的渺小。自卑充斥了他的心,他想结束一切。

(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我觉得我成了社会的负担,要悄悄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到那个本该属于我的记忆中去。我走在旬河大桥上,看到河水翻涌着浪花,我想无忧无虑地流向远方,我想他们是不是召唤我,与他一起同行。正在我准备翻桥栏杆的时候,遇到一辆交警巡逻车,奔过来把

我抱到。)县交警大队干警给他捐了300多元钱,把他送回了家,初级中学的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又破例免除所有费用,并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一个好心的个体司机三年间,总是免费让他坐车,在许多人的关爱之中,王庭德读完了初中。王庭德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尤其是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2000年,他的一篇1500字的文章《跋涉的生命》在《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多家报刊予以转载,他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封中学生的来信,一些同学给他寄钱、寄书。

(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山东一个叫宋林娜的女孩,还在信中夹寄150元钱,其他也有一些人在信里夹钱。)这给了王庭德极大的鼓励。以后继续读书是不可能了,他要自食其力地去生活。他带着读者寄来的一百多块钱,去了省城西安,20多天找了30多家单位,晚上一直在车站、街头过夜,结果四处碰壁,饿得忍不住哭出了声,最好只得央求汽车司机把他带回旬阳。

回来后,王庭德找到了一份卖报纸的工作,他白天走街串巷卖报纸,晚上练习写作。

一次不经意的事情,让他受到了启发。

(重复提要)(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一天,我送一个不识字的亲戚到西安打工,在西安火车站遇到一个问我要钱的女孩,我掏了一块钱给她。第二天我返回的时候,她显然忘记我头天给她的施舍,再次问我要钱。我给她说,象我这样的,我门上好多亲戚都说,让我到车站要钱,我说我想自食其力,你身体这么正常,还要钱。没想到,她道出了她的来龙去脉,她是人家捡下的孩子,让她在车站要钱,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没上学了。回来一年后,没想到那件事感动了她,她说她很感动,后来在啤酒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我最感到荣幸的一件事。)

从此,王庭德坚持在自食其力的同时,要为其他人、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把那次经历写成了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力争让更多类似的人受到感悟和改变。

除了文学之外,他还自学新闻写作,采写新闻报道。

(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我们乡上书记说,乡上很重视宣传,能不能给他们写些报道,我很高兴,然后给我提供了一个材料,他说一个村三天植了150亩树,以这个题材写个报道。这是我第一次写报道,还找不到从何说起,我一连改了十几遍,叫书记看,还不行,最后我又改了四五遍,感觉好吃力呀。没想到那篇报道在《旬阳报》发表了,《安康日报》也发表了。)

王庭德曾经一年为乡上发表60多篇新闻稿件,很快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矮人记

者”。对于王庭德的工作和生活,县残联多年来给予了很多帮助,世界宣明会等慈善机构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王庭德如愿参加了安康首届微机培训班,他学会了相关的电脑操作和网

络知识。

(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学了半年,现在对电脑一切都熟练了,在汉滨区一家打字复印部打工,现在感觉对

写作也很好,也有帮助。)王庭德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写作,迄今,他已在《中国青年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小小说》、《校园作家》等报刊上发表了500余篇新闻、文学作品,多个作品获奖,本人多次受到市、县有关部门宣传思想工作表彰奖励,他自强不息的事迹多次被省市媒体关注和报道。

(同期声 字幕)王庭德

(在汉滨区茨沟镇一个患肾炎、上五年级、13岁的女孩,医院发出倡议书,钱不够,她家里很困难,我抽时间,连夜写了一篇《13岁女孩患肾炎,渴望援助献爱心》,在《安康日报·科教周刊》的帮助下,社会纷纷打电话或寄信来,安康市中心医院免费为她治疗,很快她的病治好了。)王庭德想做的事情还很多,他目前的计划,是要出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他要记下他最难忘的经历、最感激的人、最深的生活感悟,他要用最美丽的文字,感谢天下的好心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撰稿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篇5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稿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熟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 1 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自身的写作修养。【教学重点】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这次我们将要探讨新闻评论尤其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新授知识

一、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作新闻评论。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四个基本要求。(一)新闻性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

另一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二)社会性

1.新闻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新闻评论自然也是社会变动的衍生物。

2.新闻评论则将它所要评论的对象放回到宏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考察、剖析,使受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新闻评论放言论世,有“直指人心”的效果。(三)政论性

新闻评论隶属于论说文、政论文,它的政论性特征概括了两者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1.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手段;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前两项是包括政论文在内的所有论说文共有的特点,后一项是一切政论文包括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之一。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的看法。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体裁的这一性质决定它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辨别事物,在论述中体现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四)指导性

1.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2.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3.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思想性、公信性等色彩,很多时候代党立言,代政府说话,就大政方针表态。

4.指导性含有总结经验、张扬成绩、给人启迪、积极推广、要求执行的意味。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

广播新闻评论定义:广播电台用以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文章或话语形式。

(一)论点突出,语言形象

1.一篇广播评论,论点是核心,而论点能否在听众中活起来,能否抓住听众、吸引听众和被听众接受是关键。这个问题靠抽象思维是无法解决的。

2.如果运用形象性语言稀释、淡化抽象的概念,用形象思维做指导,用言简意赅的比喻表达道理,把论点树起来,在听众脑海中动起来,就能收到好的、理想的效果。

3.例如,在全国获奖的广播评论《有水快流,但不能乱流》、《既要打锣,就不能怕响》、《致富不能“鸡啄米”》(二)论证深入浅出.

1.写广播新闻评论要求“通俗易懂”,切忌用倒装句,句式不要欧化,尽量少用那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词语。

2.要写得具体,多用事实说理,少发空洞议论;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听众,少作高度抽象的概括。(三)情理交融

1.新闻评论中的“理”就是讲道理,这个“理”除了准确性以外,还要讲究完整性、针对性和具体性。完整性就是要经得起推敲和反驳,没有漏洞或者片面性。针对性就是针对所阐述的问题,针对时下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具体性就是要讲具体的“理”,而不是空洞的“理”。

2.新闻评论要打动听众,更重要的还在于“情”,以“情”动人。就是在说理的同时适当地注入作者的情感,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四)音响的运用

广播评论音响是经过精心挑选、合理运用,直接为广播评论新闻性与政论性服务的那部分声音素材。

广播评论音响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充当评论由头,引进论点

这类音响不光是以尖锐的冲突提出问题、引人人胜,而且以“这一个”人物的特色声音表达了“这一类”人物的复杂心理,充当了生动的事实论据;与此同时,还以其典型性与震撼力,总揽整篇评论,定下评论基调和明确论证方向,是一段“神来之声”。2.充当评论论据,形象说理

将采访录音安排在广播评论中间,作为一种特殊的事实论据为说理服务,别具一格,趣味横生。

例如,1996年中国广播奖获奖作品,录音述评《承诺重在践诺》 3.贯穿论证过程,活跃全篇

把直播这一形式引入广播评论中,时效性与现场感更为强烈,比起充当由 4 头或论据的“录播”音响更有听头。

广播评论通过电话连线现场记者,用音响对现场进行描述,作为充分的论据;通过热线电话让听众参与评论,对论题层层展开论证,这类音响论证,越辩越透彻,越论越全面。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一)选题与立论

选题立论是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和成败与否。

从哪些领域去选题立论呢? 第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一点是电视新闻评论选题的主要依据。

第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包括新思想观点、先进人物、具有方向性的工作经验。

第三,揭露和批评带倾向性的思想和作风问题。从第二、三点入手,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是电视新闻评论选题的出发点。

第四,针对群众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求进行鼓与呼。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确定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应遵循的原则。(二)画面选择

1.准确、生动而富于个性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的关键。敏锐、精细的画面语言有助于充分显示事实真相。

2.精彩的画面语言也能为新闻评论节目的有理、有据、有度、有可视性增色不少。

3.对画面语言的创作要求记者有强烈的策划意识和主题意识,以及对节目结构的前瞻性。

(三)同期声选择

1.只有多用同期声、现场采访才能使画面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增强现场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2.对同期声和现场采访的恰当运用也会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客观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5(四)评论稿写作

1.文字稿在写作时必定要带有理性色彩,尽量要多用陈述性语言,少用判断性或主观意识浓厚的语句,要做到使编导的观点隐而不露。

2.一篇优秀的文字稿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画面、同期声等因素融为一体的。编导在撰写文字稿前,必须先进行整体构思,然后按照画面、同期声、文字紧密配合的要求撰写文字稿。

3.文字稿要能揭示画面内涵,引申、深化画面内容,或者补充画面,交代画面无法说明的内容。

4.在撰写文字稿时,编导也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让文字颇具文采和力度,又不可掺入过多编导个人的思想倾向,使其有“过激”之嫌。

5.文字稿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演播室里的主持人所说的编前语和编后话; 二是配合画面的解说词;

三是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出镜解说。

文字稿单独拿出来是绝不能表达出电视新闻评论的完整意图的,它所起的只是辅助的功能。●课堂小结 ●作业:

影视剧人物小传写作示范 篇6

基本信息

一、基本信息 姓名:吴东东

绰号:罩杯侠(因为家里开内衣厂的历练,练就一眼辩胸的能力,被称为“罩杯侠”)/备胎7号(备胎时期被徐扬取的编号,能排进10号之内,吴东东对这此很满意。)性别:男 身高:184cm 体重:75kg 出生年月:1991年3月28日 星座:白羊座 血型:B型 祖籍:苏州 民族:汉

外形特征:金刚芭比型的肌肉型男,健康的小麦色皮肤,笑起来一口白牙,脸型棱角分明,有男子汉气概。语言:普通话,吴语

穿衣风格:价格高昂休闲运动风格大牌。学历:苏州大学本科学历

职业:投资死党江大为游戏App工作室,只出钱,不做事,别人上班做事,吴东东在一旁健身。

家庭背景:吴氏内衣厂小开,爸爸妈妈白手起家创业,成为当地土豪。感情状态:徐扬出现之前,他的“妞们”只存在和江大为的口炮吹嘘中,徐扬出现之后,终于有一个可以让他克服跟女生说话紧张到满嘴跑火车的怪癖而去追的女生,追的过程颇为坎坷且戏剧性十足,纯情口炮男吴东东被迫装花花公子,得到徐扬的负分差评后,又从备胎做起,好在吴东东能屈能伸,最终收获心中的女神。

喜欢的影视作品:胸大无脑的吴东东没什么文艺情怀,他什么都会看一看,看超能英雄片会热血到从沙发上跳起,看到言情剧女主角得绝症死也会在电视前抹泪。

偶像:阿诺.施瓦辛格、尚格云顿(只要肌肉够好的都会粉一粉)

兴趣爱好:健身狂,以自己的好身材为荣,口炮的他自诩有脸有身材又有钱,健身是为了不让那些花痴他的女生扒掉他的衣服后失望。实际上他的衣服从未被女生扒过。健身对吴东东来说更像吃饭一样每日必需。

跑车爱好者,吴爸送给吴东东的大学毕业礼物,吴东东十分珍爱,称之为“媳妇”对待,江大为每次坐车都被要求先沐浴净身。吴东东成为徐扬备胎后,这辆跑车沦为徐扬的“出租车”,后来卖掉跑车用以度过事业危机。

特长: 吴氏内衣厂“贾宝玉”,三岁摸胸无数,一眼就能看出女生的胸有多大,精确到毫米,一瞄到女生胸部,脑内本能跳出各种胸围参数。但对胸已经脱敏完全当成一个普通器官对待,经常因为诚实地揭穿女生加水饺垫挤沟等真相而被揍,后来喜欢上平胸爱用水饺垫的徐扬。

二、价值观

1、世界观:徐扬出现之前,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富二代,有钱有闲、简单、没心没肺地活着。徐扬出现之后,她就是吴东东的世界观。

2、金钱观:以有个土豪老爸为荣,身为独子认为爸爸赚钱就是给自己花的,以帮老爸花钱败家为己任。信奉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其他方法,因此动不动就任性砸钱,看电影遇上排队果断撒钱引开人群。即便在被吴爸经济封锁,app事业危机被迫卖掉跑车,吴东东也不减富二代豪奢作风,“以豪二代的方式在过穷日子”最多只能从1000的牛排降到500的牛排。

3、友情观:对普通人来说,吴东东是最理想的朋友,有钱、单蠢、任性,简单来说就是——义薄云天的土豪!虽然单纯好骗爱砸钱,但吴东东不是对谁都会义气到无怨无悔甚至操碎了心的地步,只有对死党江大为才会无条件信任其才华,源源不断地为江大为的梦想砸钱,关键时刻甚至可以为江大为牺牲自己的爱驾——跑车。

4、爱情观:遇见徐扬之前,吴东东无所谓爱情观,虽然他嘴里常常蹦出“这位妞”“那位妞”,但其实“她们”一个都不存在,那些妞只存在他深深的脑海里。现实中,他只是个靠瞎扯、满嘴跑火车来掩饰跟女生交谈的紧张的怂货男,遑论恋爱经验了。

遇见徐扬之后,吴东东也无所谓爱情观,凭借一次似是而非的“一夜情”,人生中第一次有了追一个女生的冲动,而且还干劲十足,跟随内心本能地前进,甚至为她扮花花公子,忍辱负重当备胎。即使当备胎也是老老实实地履行着“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用真诚和爱润物细无声地感化了徐扬,单纯的他用了最蠢的方法,绕了最远的路,却得到了最甜蜜的回应,难道这不是一种聪明吗?

5、家庭观:由于头脑实在简单,承受不了太复杂的意义,因此吴东东一直安然享受了父母给的最优渥的生活。对吴东东来说他的家庭观是和徐扬组成一个小家,生一个“富三代”。

三、性格和特征

罩杯侠,纯情的花花公子,能屈能伸的备胎。

1、胸大无脑的富二代

富二代——豪,喜欢简单粗暴地砸钱解决问题。“内衣小开”坐拥一生吃穿不愁的财富,从小开始就没有感受过不足的成长起来,没有烦恼,天性明朗。喜欢简单粗暴的撒钱解决问题,即便死皮赖脸蹭住在徐扬家当家庭煮夫也是靠砸钱——请钟点工打扫卫生,买五星酒店外卖。当然,那时有钱可以任性。然而,天生富贵命的吴东东即使在卖掉跑车后也不改豪奢的本性,奈何实在无钱可花,只能被徐扬“包养”了。

胸大——健身控,C cup大胸。除了有辆跑车,没其他富二代奢侈爱好,唯一的爱好是健身,把健身当吃饭对待,练就了一幅完美身材,胸部几近C cup。

无脑——蠢到深处自然萌。吴东东完美皮囊之下,是一幅空空如也的大脑,学习渣,从小到大的升学都是靠富豪老爸砸钱运作进去。作为游戏搭档,江大为绝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教吴东东玩会一款游戏上,最终都以放弃告终。身为游戏app的重要合伙人吴东东只负责给钱,完全看不懂江大为在做高科技事业,反而崇拜的是江大为1分钟30只蟑螂本领,如此深蠢,让人连智力碾压的快感都没有了。正因为蠢到极致,吴东东连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恶意都get不到点,因此一直乐观无忧地生活着。

2、纯情的嘴炮男

出生内衣世家,对“胸”已熟悉到脱敏,谈胸自动转换专家模式,难以启齿的术语无障碍脱口而出,惹旁人侧目而不觉。

24岁的老处男,恋爱经验为零,跟女生说话会紧张脸红,在男生面前却爱吹嘘自己的泡妞本领,本质纯情却喜欢逞口快,精分嘴炮纯情男。吴东东的嘴炮属性在好基友江大为面前火力全开,常常肆无忌惮地飙黄段子,歪曲事实,将女生的白眼当秋波加工一下向江大为炫耀每天的把妹成果,被江大为各种不屑。

雇临时演员装花花公子时,为了掩饰自己跟女生交流的紧张,吴东东满嘴跑火车的属性暴露,总是把问题推向尴尬境地,如为了解释自己嘴欠说对方八字奶而瞎扯到对方痔疮大出血,被临时演员们花式暴揍。

3、能屈能伸的备胎

纯情男吴东东遇上以集邮为目标的伪绿茶婊徐扬,即便人傻钱多身材棒等优点也不能终止徐扬集邮的步伐,于是,吴东东只好从备胎做起,成为“备胎7号”。

为了当好备胎,吴东东煞费苦心,不仅变身“家庭煮夫”、贴心地帮徐扬清空了淘宝购物车,更亲自去自家工厂为徐扬定制内衣和水饺垫,即便徐扬出门见备胎少带了两层水饺垫,备胎吴东东也会贴心的为她送去,暖男指数爆表。

身为住家型管家备胎,吴东东忍辱负重,动用心爱的跑车接送徐扬赴其他备胎之约,即便伤心失落也谨记“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

一、随叫随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二、对女王大人无条件服从。

三、永远不能吃醋!于是,伤心的吴东东躲到办公室折腾健身器材发泄,也绝不给女王大人徐扬添堵。

最终,凭借一颗又傻又赤诚的真心,吴东东忍辱负重最终备胎转正胎,卧薪尝胆之势堪称“备胎界”的勾践。

4、义薄云天的土豪

身为APP工作室的合伙人,技术白痴吴东东只能在工作室健健身练练肌肉聊表存在感,但有钱又任性的他信任好友江大为的才华,顶着老爸的压力,几次注资APP工作室。在被老爸经济制裁,公司遭遇危机的危难之际,用卖掉心爱的跑车的举动,证明了自己是义薄云天的土豪。

5、以目测胸的罩杯侠

从小摸着内衣假人模特的胸长大,年少时就已练就以目测胸的绝活,隔着厚厚的衣服也能准确读出女生胸部的各种参数,一眼识破“垫胸”、“挤沟”等欺诈行为,因此被称为“罩杯侠”。

随着年龄增长,测胸本领已内化成本能,成年的吴东东一看到女生的胸便抑制不住脑内跳出各种参数,遇上死不承认垫胸、隆胸等欺诈行为时,吴东东本能地揭穿,不吐不快。凭借这个“绝活”,吴东东敏锐地发掘了卫小晕隐藏多年的D罩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罩杯侠”吴东东喜欢上了爱装绿茶婊的平胸女徐扬,飞机常徐扬用光自己所有的水饺垫也只能勉强能堆出个A-。望着徐扬胸口那片贫瘠,用情太深的吴东东忘记了自己的吐槽胸的“罩杯侠”属性,亲身上阵为徐扬设计了一款完美增高到C的水饺垫给徐扬。

四、人生轨迹

1991年3月28日,出生在苏州一家小的内衣裁缝店里,出生起便徜徉在胸型各异的内衣假人模特中,练就“罩杯侠”的绝活。

1998年,老爸生意扩张,内衣店变成内衣厂,吴东东开始向“内衣小开”的富二代道路上进击。

2009年,吴东东上大学,开学第一天宿舍里见到电脑前打游戏的废柴宅男的江大为,两个胸无大志的大学新鲜人一见如故,从游戏搭档发展成形影不离的好基友。

2013年,吴东东大学毕业后和江大为租了间废旧仓库里的小破房创业做游戏APP。

2015年的某一天,吴东东被土豪老爸安排相亲,在这次相亲上遇见装绿茶婊不及格的徐扬,晚上,在酒吧偶遇,醉酒的两人阴差阳错去酒店开了房。第二天一早,徐扬因为醉酒忘记了装绿茶婊暴露本性而匆匆逃走,纯情的吴东东则认定徐扬是第一个看过自己屁股上心形胎记的人,对徐扬莫名产生好感。

2015年的某一天,一直苦寻逃跑的徐扬而无果的吴东东,在死党江大为的聚餐上见到被卫小晕带来的闺蜜徐扬,如此缘分,更坚定了吴东东追徐扬的决心。在卫小晕的指点下,吴东东详细分析了韩剧,自信地得出徐扬喜欢花花公子的结论,遂装花花公子追求徐扬。

2015年,为了迎合喜欢的“万人迷”类型,实质纯情处男的吴东东每天租临时女演员假扮花花公子左拥右抱去徐扬工作的奢侈品店对徐扬发动攻势,却被徐扬避而不见。

2015年的某一天,借口吴爸经济封锁的吴东东趁机死皮赖脸缠住徐扬,要求借住徐扬家并许诺当徐扬的免费司机兼保姆,抱着多一个备胎的心情,徐扬让他登堂入室了,吴东东晋升“备胎7号”。

2015年的某一天,在徐扬家当家庭煮夫的吴东东照例尽责追出门给徐扬送水饺垫,碰上一直缠着徐扬的快递小哥绑架徐扬,担心徐扬的吴东东也缠着跟上了车,在车上,脑洞大开的吴东东安慰徐扬如果被割肾的话他会奉上两个肾,绝不会让徐扬受伤害,这种傻子的真诚感动了徐扬。谁知快递小哥把他们俩带到了家乡要和徐扬结婚,情急之下,无脑吴东东智商逆转,把前几个月看过的韩剧学以致用,称徐扬有白血病,并且遭遇过车祸,失过忆而且还有了他的孩子,如此狗血情节把亲戚们雷翻了,最终他俩被放了。这次事件后,徐扬的感情动摇了。

2015年某一天,被当成备胎的吴东东努力修炼“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却惹来徐扬对吴东东不吃醋行为的不满,同住的交流增多,已对吴东东有所改观了,情急之下说出了对吴东东的好感,幸福来得太突然,吴东东备胎转正。

2015年某一天,爱情得意事业失意,江大为APP创意被员工剽窃,遭客户索赔,好基友江大为和吴东东就是否卖新APP的事产生分歧,两人友情遭遇考验。

2015年某一天,吴东东最终选择卖掉自己心爱的“媳妇”跑车来赔偿客户,在江大为奶奶的葬礼上,心直口快的徐扬说出了卖车的真相,江大为既感动又内疚,两人和好。

和其他人关系

与徐扬的关系

追求与被追求、女神与备胎的关系

一见钟情的女神,与她“一夜情”之后,纯情的吴东东认定徐扬是夺走了自己第一次(第一次被人看到自己屁股上的心形胎记)的真命天女。然而,一个不美好的开端加两个精分怪胎(一个是纯情嘴炮男,一个是女汉子装绿茶婊),两人的感情进展得异常怪异,吴东东接收江大为错误情报装花花公子追徐扬,让本质直爽女汉子的徐扬避之不及。几经波折,凭借终于获得备胎资格,并最终备胎转正,成功抱得女神归。

两人的关系上看,吴东东一路被碾压,十足小男人。但对胸无大志又单纯的吴东东来说,追求爱情是甜蜜。在吴东东眼里,追求徐扬是自己内心驱动的本能。为了追求她,自己可以克服跟女生交流的障碍去装花花公子,可以为她把自己放到备胎的卑微地位,甚至在备胎位置上吴东东都是处处为徐扬着想,不让她为难。两人的感情充满了矛盾和狗血元素,但谁说这又不是最真的感情呢。

与江大为的关系

死党,好基友,是江大为背后的男人。

大学时因住同一间宿舍而成为死党,尽管大学整整四年被江大为调侃游戏技术太“菜”,但两人友情一直持续到毕业后。

在江大为面前,吴东东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嘴炮天性,大肆吹嘘自己的泡妞功夫遭到熟知他纯情处男本性的江大为调侃,两人打打闹闹,友情始终牢固。

毕业后,不循常规的江大为和有钱又任性的吴东东决定不替人打工,决心创业!吴东东出资给江大为开发设计游戏app,两人租了一间小破房子开始了游戏APP的创业之路,吴东东成为江大为头号也是唯一的金主。吴东东虽然是不懂技术学渣一枚,但无条件相信江大为的才华。对谁都爱理不理的江大为表面对吴东东各种嫌弃,却总户出其不意地甩出徐扬网页浏览记录、淘宝购物车清单等资料和信息,用自己的智力神助攻吴东东一把。

创业过程中经历的诸多波折加深了两人的感情,虽然吴东东99%的时间都是不正经地在工作室健身,但关键时刻吴东东卖掉心爱的跑车拯救公司的行为让江大为深受感动,两人从的好基友蜕变成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和卫小晕

浅析现代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篇7

一、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题材要活

新闻敏感, 又称新闻嗅觉, 也称新闻眼, 是记者迅速发现与识别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素质, 是记者对社会形势敏锐的洞察能力。新闻敏感也可以说是记者的新闻生命, 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显现出来的活力。如没有新闻敏感, 尽管新闻事件摆在眼前, 却仍然意识不到。新闻敏感包括思维的直接性、自动性、快速性、非逻辑性、突发性、创新性等。这也是记者职业个性的体现, 正如中央二套栏目, 常说的一句话, 新闻每天发生, 视角各有不同, 就取决于每名记者的新闻敏感。

要想写出好新闻, 必须培养新闻敏感和新闻触角, 能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敏锐地察觉到它, 比如在生活中, 工作中, 与朋友交谈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要从平凡之中看出不平凡, 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

二、力求真实, 反映事实

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真实。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失实是新闻的死敌”, 这是记者必须牢记在心中的。用事实说话, 作为一条报道原则, 是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如中央台《焦点访谈》栏目, 就是一个以深度报道、用事实说话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现在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个电视栏目, 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其播出的《巨额粮款化为水》, 就是以事实为依据, 整篇稿件写作时围绕画面语言, 真实反映了农民的粮款都用以修矿泉水厂, 变成了矿泉水;以及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一纸白条, 犹如东流之水, 有去无回的现状。虽无华丽语言, 但却能深深地吸引观众眼球。

三、重视口语化、简明化的特点

电视新闻能否被大多数人理解接受是新闻作品实现有效传播的基本标准之一, 就是注意新闻语言的口语化与通俗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接地气。例如本台采写的《哥俩地挨地, 垄挨垄, 新老做法, 收益不同》的稿子, 文中用群众语言叙述, “老大李明头脑灵活, 善管会算, 学啥啥会, 是个有名的庄稼汉, 老二李刚老实本分, 浑身是劲, 做事守老本本……”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 与画面语言相给合, 使观觉得众亲切入耳。

四、拓宽报道空间, 突出信息、知识和思想

电视新闻是由许多镜头和文字组成的。在新闻写作时, 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 明确这条新闻为什么而写, 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 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这样在写作时, 就大大增加了信息量, 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要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 即立体化新闻, 要求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 透过多种角度, 避免只取所需地报道事实的某一个侧面, 杜绝有的文稿写成单纯的“文章”, 说说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 这样写观众就没有想看下去的兴趣了。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单位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什么要求、什么人员参加会议等方面撰稿。应该多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挖掘思想深度。比信息、知识更高一层次的是思想, 读者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 他们不仅需要信息、知识, 还需要分析与理解信息和知识, 这里就包含着对思想方法的需求。也就是说, 读者已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还要了解发生的原因, 甚至不仅要了解原因, 而且要理解事实的“意义”。例如本台曾采访一个草原休禁牧的会议消息, 通过会议消息了解相关新闻事件后, 深入多个乡镇采写一篇题为《草原休禁牧草红花绿》的稿子, 反映在畜牧部门、各乡镇政府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下, 我县草原休禁牧取得的成效, 也交待了休禁牧对植被的保护, 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大众关注, 要想呈现给观众一篇好的新闻报道, 记者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平时多积累知识, 多积累文笔, 才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李艳霞.《记者摇篮》.电视新闻消息写作技巧2008, 2

试述新闻写作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篇8

电视;画面叙事;新闻写作

对于在电视台工作的编辑和记者来说,新闻写作日益重要。对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特点的了解,必须首先从了解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人手。电视新闻之所以与报纸、广播这样的传媒不同,主要在于它是用活动的画面,或者说是用流动的图像在表达思想与情感。报纸虽有图像,但它是静止的。缺乏“活力”的;广播虽有声音,但它却没有图像优势。所以说活动的画面是电视新闻最骄傲,最有特色的优势。不仅如此,还由于电视新闻中的活动的画面,始终给人一种现场感,并且给人提供一种选择性和多义性的提示,所以,它所传播的新闻事实,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1.文字语言在典型性新闻报道中最能凸显优势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南京冠生园事件”,在消费者中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和愤怒。如果这个新闻事件单纯用报纸的传播特点来报道,其震撼力度不会有这样的强烈。为什么同一新闻事件,用报媒和电视来报道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就在于,电视新闻所表现的内容虽然与报纸新闻一样,都是对特定时空中现实存在的再现,但前者给受众看到的是活动逼真的画面,因而它带给受众的是一种真实的现状,或者说是一种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报纸就不能让受众感受到这种真实,关键在于,活动的画面,具有报纸所无法具有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即使是报道中所拍的画面是几个月以前的“新闻事件”,比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偷偷地把一年前的月饼馅又拿出来制作“新月饼”的画面,就给人以一种很强的现场冲击力,而这种现场感受在报媒和广播的同类报道时是不容易在受众的感觉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电视新闻活动画面的播出,是与受众的收看同步进行的,同时也说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接受与理解是准确的和到位的。由于这一特性非常关键,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在把握时态时,必须始终踏着进行时的步伐,必须使播出的新闻画面与观众的收看同步,即始终要强调时效性,千方百计“缩短”典型新闻的时空距离与观众收看时的心理距离。

2.文字语言能有效克服新闻画面叙事的多义性

如果没有文字语言来解说,观众在观看新闻画面时会对画面产生多种感受和感观,这是由于画面叙事的多义性特征。实践证明,只满足于用画面来叙事是有缺陷的。仍然以“南京冠生园事件”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画面的游移、模糊,即多义性是怎样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而变得清晰和准确的——第一组镜头:画面: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光线昏暗的车间,一扇黑漆漆的门打开了,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从里面搬出一箱箱的东西来……(记者画外音):这里是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一个隐秘的冻库,工人们正打开冻库大门从里边搬出一箱箱的月饼馅,准备制作今年即将上市的新月饼。

很显然,画面是活动的,现场感很强。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工作。如果没有电视屏幕上打出的文字和记者的语言解说,观众是不会知道那搬出的一箱箱东西是月饼馅。即使知道是月饼馅,也断不会知道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

第二组画面:(画面,镜头特写):搬出的一箱箱月饼馅上面,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团块……(记者画外音):这一团团、一簇簇的白色斑点是什么呢?原来是月饼馅上长出的霉斑……

第三组画面:(画面,一年前同一车间画面回放)工人们正紧张地将一箱箱月饼馅装入冻库。(记者画外音):这是一年前中秋节后我们拍摄的镜头。当时所有没有销出去的月饼,它们的馅又被食品厂重新装箱放回了冻库……经记者暗访,食品厂的工人说,这已不算什么新闻,食品厂多年来都是这样做的,每年卖不完的月饼,都把馅弄下来重新放入冻库,第二年再用……

正是在写作的参与之下,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才将新闻画面中的叙事的缺陷——即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克服和“挽救”,最终使观众对这个新闻事件所提供的信息有了全面、准确和清晰的解。

3.电视中的声音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相当密切

与此同时,声音系统在整个电视符号体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声音系统所传达的理念、意图和情感也是其他的符号系统所不能够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因而决定了电视中的声音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众所周知,音乐是很难得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特别是根据画面来进行配音配乐的那种情况;当然,新闻现场客观真实出现的音乐声不属此例。其实,这种客观真实的音乐声,只能算是同期声和现场音响。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背景音乐完全是两回事。同期声和现场音响的作用是显然的。具体说来有这么两大作用:其一是可以将新闻的叙事积极推动,其二是可以使现场感更加渲染和突出。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画外配音,这种配音如果运用得好,能与播音员的口播一道,有助于新闻事实的叙述和增加新闻叙事的感染力。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大量实践证明,假如离开了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播音员的口播语言会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而且,再动人的现场音响,同期声,特别是碰外配音,都将使其意义得到衰减,甚至显得单薄和苍白。

4.转播音语言是凭借文字稿的基础而施展其魅力的

新闻五大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几乎都是通过播音语言来交待清楚的。如果光看活动的画面,是无法交待清楚这诸多的新闻要素的;而播音语言又完全是依照文字稿来完成其播报内容的。电视新闻的写作不仅是为听而写,而且还体现其为视而写的个性特征,恰恰是这一个性特征,才使它与广播新闻写作有了“质”的区别。在电视新闻中,由于播音语言承担着相当重要而特殊的功能作用,因此,新闻的五大要素几乎都必须通过它而为受众所了解,而光靠声音系统是无法承担和完成这个重任的。尤其是在电视播出的大量的短讯当中,它完全承担了对所有新闻内容的诠释工作;而在深度报道,以及专题报道当中,播音语言的功能作用更不容小觑。因为,所谓“深度”,必须通过播音语言才能够得到体现,光有同期声,画外配音,以及音响和音乐等等,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总而言之,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份量的因素,播音语言与画面语言是何等重要的角色。

上一篇:成长中的故事作文下一篇: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