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精选11篇)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我院位于城镇,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应为: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2

1 我国近年来禽病流行特点

1.1 家禽传染病种类增多、死亡率高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造成危害的疾病已达80多种, 其中传染病最多, 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同时, 发病禽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除常见的鸡、鸭、鹅家禽外, 其它如鸽、孔雀、鹌鹑、鸵鸟、七彩山鸡、珍珠鸡等及观赏鸟都有发病的报道。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导致家禽的死亡率可高达15%~20%, 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1.2家禽新传染病不断出现近年来, 随着家禽及其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和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 给我国养禽业带来诸多问题, 旧病未除, 又添新病。危害较大的有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贫血、肾型传支和多病因所致的腺胃炎、鸡病毒性关节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包涵体肝炎、减蛋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红眼病、J亚群禽白血病和隐孢子虫病等。

1.3 家禽传染病病原体变异

近年来, 在禽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 由于禽传染病的很多病原体发生抗原漂移、抗原变异, 导致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非典型化。

1.4 家禽传染病危害加大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 由此所造成的危害也在加重。一些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禽环境中,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成为养禽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鸡肉品质下降, 经济效益下降, 甚至有的病原体通过禽肉产品传染给人类, 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滥用抗生素和饲料中长期添加低剂量的抗生素添加剂, 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 控制细菌性疾病已成为一大难题。

1.5 家禽传染病混合感染增加

在实际生产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对同一鸡体协同致病, 引起的并发病和继发感染的病例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 有两种病毒病同时发生, 有细菌病与病毒病同时发生, 或者几种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病毒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 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增加了难度。

1.6 家禽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增多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主要是破坏淋巴细胞系统, 破坏巨噬细胞系统。常见的老免疫抑制性疾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近年来新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REV) 、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 、呼肠孤病毒 (REOV) 、白血病病毒 (ALV) 等。

1.7 隐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增多

鸭、鹅等历来是新城疫和禽流感的贮主, 水禽普遍带毒不发病, 但近几年禽流感、新城疫造成水禽的传染流行, 并损失严重。

2 家禽传染病的防治对策

家禽传染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及时处理, 切断家禽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健全和完善禽病防疫体系, 制定并落实疫病的净化和扑灭规划及实施方案。

2.1 建立动物防疫兽医卫生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 保持饲养场清洁, 注意消毒控制和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防止病源传入。搞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验。

2.2 控制家禽传染病传播途径

搞好禽舍环境卫生, 粪便污物堆积发酵, 做好饲养管理用具、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 防止病源传播。做好消毒、杀虫、防蝇、灭鼠工作, 消灭传染病传播媒介。病死禽的处理, 应选择地势干燥, 距住地、禽舍、水源、道路、河流、牧地较远的地方深埋或焚烧。

2.3 增强易感家禽的抵抗力

加强家禽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反应。采用科学饲料配方, 实行科学饲养, 增强家禽抗病能力。要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优质疫苗, 按最佳免疫途径实施免疫接种。坚持实行定期预防免疫接种, 增强机体免疫力。

2.4 发生家禽传染病时及时扑灭

发生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时应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在未作出诊断之前, 应将可疑传染病禽进行隔离, 对病禽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 未经兽医同意不能随意屠宰。确定发生家禽传染病时, 要及时进行检疫、隔离和消毒。根据检疫结果确定的患病家禽、疑似感染家禽和假定健康家禽分别隔离处理。对病死禽应焚烧或深埋, 对粪便无害化处理。当暴发国家规定的一类传染病或重大传染病时, 当地兽医卫生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 划定疫点、疫区和威胁区范围, 封锁疫区, 按国家规定对疫点、疫区内的家禽进行全部扑杀, 对家禽及产品、污染物等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对疫区、受威胁区家禽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建立免疫带。

2.5 加强家禽流行病学知识普及

从群体、时间、空间、立体的角度看待传染病, 强调防治结合, 特别是环境因素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6 加强家禽传染病疫情监测

教学技能分类及应用要点 篇3

(1)变化的技能;(2)导入的技能;(3)强化的技能;(4)提问的技能;(5)例证的技能;(6)说明的技能。

2.美国斯坦福大学瑞安从构成教学技能的多种要素中抽出十四种要素为普通教学技能:

(1)刺激多样化;(2)导入;(3)总结;(4)非语言启发;(5)强调学生参与;(6)流畅提问;(7)探索性提问;(8)高水平提问;(9)分散性提问;(10)确认(辨析专注行为);(11)图解的范例应用;(12)运用材料;(13)有计划地重复;(14)交流的完整性。

3.孟宪凯 把课堂教学技能设定为:

(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提问技能;(4)讲解技能;(5)变化技能;(6)强化技能;(7)演示技能;(8)板书技能;(9)结束技能;(10)课堂组织技能。

4.王凤桐、李继英把教学技能分为:

(1)教学语言技能;(2)导入技能;(3)讲解技能;(4)提问技能;(5)变化技能;(6)强化技能;(7)演示技能;(8)板书技能;(9)结束技能;(10)体态语言技能;(11)指导探究学习技能;(12)鼓励创建技能;(13)组织讨论技能;(14)指导口语交流技能;(15)指导读书技能;(16)引导感悟技能。

《传染病及预防》观课报告 篇4

课程的题目是“传染病及其预防”,我觉得要完成好本节课,需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传染病”,能够判断一些常见疾病的类型。

2、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是什么。

3、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节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有用。这节课的内容不算难,但概念较多,而且概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其它知识。

于群老师的课上,她首先用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对传染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这堂课里,让我欣赏的是,整堂课中于老师的教学态度,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与学生的交流不局限于严肃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有朋友的倾向,这样的课堂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更多的发散。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内容学生较为熟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教案设计合理。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案例,使教材生动有趣,让学生易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学习并加以巩固。教师教学基本功夫扎实、熟练。不但诱导水平彰显,而且,授课时教学思路清晰,对学生循循善诱。

其次,课前准备充分。除了备教材外,还备学生。从教案及授课过程也可以看出,于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尤其在本课中传染病的案例选择上,更看出了教师的独到之处,让学生通过交流身边的事,身边的知识去寻找本节的内容和知识点,在交流中把一些问题通过以视频得方式呈现出来,把难度大的运用能力降低为难度稍细的理解能力,让学乐于学习。

最后,新课选用的视频、图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运用性强,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达到学习、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准备的课件辅助教学,使知识显得形象直观。

唯一感觉不足的地方在于,时间分配上需进一步强化。例如,课堂上举出狂犬病这一病例,引起同学的关注,积极热情的参与进来,占用了有效时间,偏离了本节的主要内容。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5

长:成员:

领导小组

王丹丹

王明胜

2013年3月2日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一、组长:

1、制定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幼儿园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的培训。

3、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幼儿园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成员职责:

1、做好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

2、做好幼儿园晨检及病愈学生返校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检查。

3、每月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

4、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检查。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6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

1.1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认真学习、讨论、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传染病法律法规。

1.2成立由分管院长、责任科室及各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法定传染病管理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医院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

1.3医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1.4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以及在传染病网络报告中显示的其他传染病。

1.5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 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在2 小时内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发现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立即向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6报告程序

每个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或可疑新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向防保科报告(电话直报)。

对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报防保科(电话直报)。

对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应于诊断后12小时内报防保科,下班后报信息科。

检验科和接诊医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及时电话报防保科,对病人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不得公开和传播。

2.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登记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实验室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和卡片收发登记簿。

2.2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薄,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师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填写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或化验登记及传染病登记薄,并完整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2.3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2.4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3.培训

3.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

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3.3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拒绝参加培训者将不允许上岗。

4.预防保健科职责及自查与奖惩。

4.1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薄。

4.2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和自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管理员每日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审核完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每月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检验室登记有无漏报传染病病例;保存疫情资料;将每月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科、业务院长。同时上报市疾控中心。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7

一、儿科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防保站的数据统计,2012年1月共上报传染病卡张,其中网、猩红热1例。有效报告卡1张。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

数据来源:报告数以感染性疾病科收报告卡为准。

三、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医师加强对传染病的培训以防止漏报的发生,对传染病报告工作加强重视。

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临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对漏报严重而屡不改正者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理。

大东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疫病科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8

我省自实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报告质量逐步提高,疾病监测管理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我省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利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中,传染病迟报、漏报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网络报告质量,杜绝传染病迟报和漏报,拟于2010年10-11月开展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特制定督导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

(一)研究和探讨云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全面了解传染病漏报情况,准确掌握本地传染病疫情态势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和策略提供依据。

二、检查对象

根据2009年全省各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将下列六个州(市)定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地区:昆明市、西双版纳州、怒江州、昭通市、德宏州、曲靖市。

(一)州(市)级

卫生行政机构:6个州(市)卫生行政机构; 疾控机构:6个州(市)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州(市)级综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民营医院1家;厂矿、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医疗单位1家。

(二)县(区)级

每个州(市)抽查3个县(区),共计18个县(区)。卫生行政机构:18个县(区)卫生行政机构; 疾控机构:18个县(区)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县(区)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各1家。

(三)乡(镇)级

每个县(区)抽查3个乡(镇),共计54个乡(镇)。乡镇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1家。

三、检查内容

(一)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

1.调查对象: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

2.方法:按照表1(附表1-1,1-2,1-3)到相关机构进行调查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1.调查对象: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中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医务人员;当地部分居民(对居民传染病知晓率和就诊情况的调查可结合使用附表3-1《街道、乡镇居民法定传染病回顾性调查表》)。

2.方法:按照表2(附表2-1至2-2)对调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三)传染病漏报调查

1.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表3)

(1)调查对象:当地常住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半年或以上者)。(2)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抽取人口比较集中的三个县宣威县、镇雄县、安宁市,预计调查15000人左右(应含20%的城市人口),查出的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总数应不少于20例,若低于此数字可进一步扩大调查人数,直至查出的总病例数达20例以上。

由调查员对居民进行家庭访视,了解2009年初至今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法定传染病者(附表3-1);如有患法定传染病而未去医院就诊者,则可按附表3-2《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参考依据》规定的指标,详细询问后,做出回顾性诊断。将以上两种方式查到的传染病病例登记在附表3-3上,并与当地疾控中心核对卡片或登记簿,凡无记录者,为漏报病例。

2.医疗机构漏报调查(表4)

抽查医疗单位在指定时间段的门诊、急诊、住院和实验室登记,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该院诊断的传染病病 例(包括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进行核对,凡无网络报告者属漏报病例。

方法:查阅2010年1-10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1)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抽取已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病例30例(不足30例,抽取全部病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8例(不足8例,抽取全部病例)。若该单位本年度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2)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

(3)调查的病种: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重点关注麻疹、流脑;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疟疾、乙脑、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梅毒、AIDS/HIV等。

四、现场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检查、访谈、资料查阅的方式开展检查,填写所有检查表格。

五、检查人员

检查组由省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

六、检查时间安排

2010年10月初进行检查培训,10月中旬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每个县检查时间5天,11月总结反馈。

附件:云南省2010年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用表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9

自检报告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和及预防传染病防控工作,通过自检自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取得的成绩

1、健全食品安全组织机构并责任到人,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

2、建立《后勤工作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消毒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后勤人员工作职责》。

3、每学年有完整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年末有工作总结。

4、学校食堂有有效《卫生诃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

5、学校食堂以“公益性、服务性”为管理宗旨。

6、按时做好食品采购验收台账,大米进出台账,食堂餐具消毒记录,食堂清洁卫生记录,食物24小时留样记录及相关检查验收工作。

7、做好后勤人员(食品安全烹饪技术)培训计划及记录。

8、每周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

9、建立确切可行的传染病防控预案,成立疾控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强化落实晨检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疫情报告等制度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10、建立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人。食堂烹饪用的自来水经过反复过滤,师生饮用如意山泉。

11、学校食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补贴政策,确保学生生活标准。

12、学校食堂独立建帐,建立会计总帐和出纳现金、日记帐。凭原始单据装订成册,每周支出由校长审批,期末装订成册,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独立的更衣室,原料存放间狭小。

2、学生用餐没有餐厅,还待今后逐步解决。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10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卫科的数据统计,6月份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55张,有效报告卡55张,报告法定传染病 6种55例。

一、基本情况: 传染病疫情概况: 甲类传染病:0

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5例、丙肝1例 肺结核1 例、梅毒 1例、百日咳1例。

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46例 其他传染病: 0 传染病登记本登记内容与报告内容相符,无差错现象。

二、传染病分析

1、比照上月增减例数:乙肝5例,与上月相比减少4例。肺结核1例,与上月相比减少3例。梅毒1例,与上月相同。手足口病46例,与上月相比增加37例。丙肝1例,新发病百日咳1例。

2、传播途径分析 : 血液、空气、性传播。

3、发病动态 : 乙肝病例与上月相比有所减少。肺结核与上月相比有所减少,梅毒与上月相同。手足口病与上月相比有所增加。丙肝1例,新发病百日咳1例。、传染病院内感染分析: 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无传染病院内感染病例。

5、无死亡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自查情况:

1、每日专人到检验科、放射科收集阳性检测病例,并督促各科室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无迟报、漏报。2、个别诊室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仍不够规范。整改措施 :各科室主任要继续加强对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的培训,完善门诊日志登记,督促临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四、预防接种:本月共分娩新生儿151例,接种乙肝 151 人次接种率100%、卡介苗

155人次,接种率102.6%,无不良反应发生。

五、妇幼保健 本月新生儿筛查;采血标本共99例,筛查无阳性病例,筛查率100%,本月分娩新生儿151例,无出生缺陷病例,无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病例。

不断提升妇幼信息管理水平,本月按时上报了《预防梅毒、乙肝、艾滋病 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分娩情况统计表》。

六、死因监测;本月全院死亡病例6例,其中内三2例,上报成功。(急诊)漏报4例。及时向相关科室提出了要求,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争取杜绝漏报的发生。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至本月末 共报23例,其中急诊 13例,内一3例,内二0 例,内三1例,内四6例,儿科0例。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点 篇11

为加强x县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督促医疗机构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治职责,提升其自身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率,按照《xxxx年x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x县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对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监督检查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将综合评价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x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xxx家,其中二级医院x家、一级医院x家、未定级医疗机构xxx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x家。

二、综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开展综合评价机构共xx家,其中二级医院x家、一级医院x家、未定级医疗机构xx家、疾控机构x家。

评价的xx家机构中,综合管理项目中各项制度健全的机构xx家,本年度未发生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机构xx家,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机构xx家。

xx家机构中开展预防接种的机构xx家,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xx家,工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机构xx家。xx家机构接种的疫苗均由x县疾控中心统一配送,配送过程中有温度监测记录。接种机构疫苗出入库登记、疫苗储存等符合规格要求。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项目中,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卡填写符合要求、门诊日志登记齐全的机构xx家,未发现瞒报、缓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的情况。

传染病疫情控制项目中,落实预检分诊工作的机构x家,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机构x家,按规定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诊疗的机构x家。

医疗废物处置项目中,医疗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的机构xx家,医疗污水经消毒后处理并开展监测的机构x家。

xx家机构中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机构x家,二级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的机构x家。

三、综合评价结果

按照综合评价表,对xx家机构进行打分评价,采用标化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本次综合评价合格单位xx家。

四、处罚情况

本次开展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共立案查处x起,其中警告x起,罚款x起,共罚款xxxx元整,已全部结案。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扎实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将综合评价结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对评价为重点监督单位的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整改到位。

上一篇: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下一篇:采油工心得体会